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共8篇)
1.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一
江苏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设置情况调查分析
王志蔚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律。调查显示,近年来江苏省文秘专业建设与江苏省区域经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保持着同步增长、基本适应的态势,但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及时调整文秘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关键词:江苏省;秘书人才市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情况调查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点,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是一个静态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因为专业目标所指向的社会需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经常变化的,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的程度如何,是检验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一、江苏省秘书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为了调整文秘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使江苏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2010年10月上旬,我们利用国庆节长假,通过 “智联招聘”网络调查、人才市场现场走访、报刊招聘信息查寻等方式,对2010年9月江苏省秘书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收稿日期:2010-11-16
作者简介:王志蔚(1961—),男,安徽淮北人,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调查显示:2010年9月,江苏省秘书人才市场需求秘书、公关、文员、资料员、信息员、客服咨询员、档案管理员、客户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等2352个,总经理助理、行政助理、人事助理、主任助理、企管助理、商务助理、业务助理等9920个。省会南京和苏南的苏州、无锡需求量较大,从苏南至苏北文秘人才需求呈下降趋势。从招聘单位来看,以镇江和盐城为例,镇江招聘秘书的单位有12个,其中11个为企业(公司),占招聘单位总数的91.67%,1个律师事务所,占招聘单位总数的8.33%;盐城招聘秘书的单位总计13个,企业(公司)12个,占招聘单位总数的92.31%,科技研究所1个,占招聘单位总数的7.69%。从学历要求看,省会南京、苏南各市与苏北各市存在较大差异,以南通和连云港的秘书招聘为例,南通招聘的32人中,要求大专学历20人,占招聘总人数的62.5%,本科学历6人,占招聘总人数的18.8,中专和高中学历6人,占招聘总人数的18.8;连云港招聘的15人中,要求大专学历6人,占招聘总人数的40%,本科1人,占招聘总人数的6.67%,学历不限8人,占招聘总人数的53.33%。江苏各市对经理助理等高管的学历要求相对较高,省会南京和苏南地区多数要求本科学历,苏北地区多数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无论苏南、苏北,招聘经理助理、行政助理等高级助手,一般需要1—3的工作经验。从素质与岗位能力要求来看,招聘单位的共性要求是:1.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2.头脑灵活,耐心细致、有较强的的倾听、沟通、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工作有思路,办事有条理、电脑操作娴熟,会使用办公软件;4.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如人事管理、合同管理、物流操作、公关策划、会计业务、资料编制、档案管理、会展业务、外语交流等。上述信息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秘书人员的需求量越大,秘书职业正朝着商务化方向发展,这种情势符合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规律。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设置与发展状况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招生考试2010招生计划专刊》和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2010高考——我选择我了解》提供的信息,2009-2010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情况①如下:
①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招生考试2010招生计划专刊》(下册),2010年6月20日,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
指导服务中心:《2010高考——我选择我了解》(下册),2010年6月整理而成。
江苏省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情况
从设置文秘专业的院校看,江苏省78所高职院校[1]中,2009年设置文秘专业的学校有32所,占全省高职高专总数的41.03%,2010年设置文秘专业的学校增加至37所,占全省高职高专总数的47.44%,增长了6个百分点;从招生规模上看,文秘专业招生总人数从2009的1326增加到2010年的1932,净增597人,增幅45.02%。从就业情况看,2009年32所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5.43%,其中有9所院校达到了100%,占高职高专总数的28.13%,只有三所院校就业率低于90%。从专业设置方向看,2009年至2010年,有13所院校设置了涉外文秘方向,7所院校设置了商务文秘方向,4所院校设置了法律文秘方向,2所院校设置了财经文秘方向。由此可见,无论招生院校还是招生人数,江苏省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保持着同步增长适应的态势,正朝着价值取向多元化、商务化方向发展,文秘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查发现,江苏省文秘专业办得非常出色的高职院校,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定位。苏州职业大学文秘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追踪市场需求”,针对苏州上万家外资企业需要具备秘书业务能力、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懂得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中高级秘书人才的实际,开办秘书+商务英语双专科,“重视英语教学,培养精通秘书业务,会英语、会电脑、懂商务的应用复合型的现代办公室高级秘书人才”。[2]学生毕业能够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外经贸业务与商务管理以及新闻、宣传、公关等工作。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文秘(经理助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秘书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兼具从事对外商务交流、策划商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人才,定位于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塑造,服务于
现代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需要,服务于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3]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文秘(建筑方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工程定额与计价、工程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注重工程应用文写作能力、中英文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工程档案管理能力,具有熟练的办公自动化技术、速录速记技术、施工技术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4]
学生就业侧重于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监理公司、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建设管理,能够从事工程合同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文员工作。上述院校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秘书人才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专业(群)优势,向文秘专业融入了行业因素,体现出专业的特色,实现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
但是,调查也发现,一些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设置与市场实际需要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没有准确对接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的会计、营销、统计、企业管理、商务管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从事文秘、公关、宣传、咨询、策划、辅助管理及其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秘书人才;课程的设置、选用的教材如大学语文、汉语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秘书学与秘书实务、办公室事务与管理、行政管理学,社交礼仪等,与经济社会联系不紧密、与时代发展要求不同步,对需要懂得经济,熟悉商务、能够参与辅助企业管理的需求不敏感;职业能力目标偏重培养从事文件撰拟处理、接待来宾、档案管理,组织会务、信息处理等传统的行政化秘书人才,应用性、实用性、普适性、针对性较弱等等。
三、江苏省文秘专业建设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秘书职业化趋势,确立秘书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作为职业教育,文秘专业建设要获得科学发展,必须时时瞄准市场、处处跟踪市场和预测市场,详细了解和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服
务业社会化而形成的秘书职业化等发展变化对秘书人才提出怎样的要求,要求具备怎样的素养品质、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在此基础上,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文秘专业定位必须正确处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秘书工作者既要能文,又能武;既会管理,又懂专业;既是信息员,又是公关人;既是谋士,又是参事;既是领导的工作助手,又是领导的生活助理,能扮演智囊和多重角色,全方位为领导服务。因此,文秘专业定位,必须根据未来社会的职业需求实施综合性的职业教育,走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秘书专业的宽度,将中文秘书、法律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等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多种能力,具有选择多种职业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与特长,分别在外语交流沟通、计算机信息处理、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市场开拓等方面培养学生技术专长或专业特长。第三,根据秘书职业能力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文秘专业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而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围绕专业的核心能力来构建。对于文秘专业来说,就是要看文秘专业是不是根据未来秘书职业所必须的秘书专业、业务操作、双语沟通、组织协调、沟通协调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商务活动等专业核心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第四、文秘专业建设的根本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文秘专业建设无论是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评估、专业发展的未来前瞻,还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无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还是文秘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需要教师,特别是需要那些具有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富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从这个视角看,专业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江苏省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0-10-04]..[2]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2010年招生专业介绍[EB/OL].[2009-6-11].http://zhaosheng.jssvc.edu.cn.[3]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EB/OL].[2010-10-14].http://zsw.zjc.edu.cn.[4]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介绍[EB/OL].[2010-10-14].http://rwx.xzcat.edu.cn
2.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二
2001年, 全国高师院校《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研究报告》中提出, 应在高师本科院校开设《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课程;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也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 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
可见, 高师院校的《数学史》课程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 鉴于此, 我对目前国内部分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的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设置状况
1. 国外《数学史》课程设置历史沿革
1742年德国数学家海尔布罗纳出版《世界数学史》, 1758年法国数学家蒙蒂克拉出版《数学史》, 这标志着近代数学家们开始将数学史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进行研究。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普及,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也被一些西方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从国际上看, 数学史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早期的数学教育杂志《新数学年刊》曾以大量篇幅刊登数学史的文章, 就证明了这一点。
从国际上看数学史教育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很早, 但是作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则是近代的事情。1884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史家坦纳里首次在巴黎开设《数学史》课程, 得到了官方承认。1904年在德国海德堡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坦纳里、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史密斯、意大利著名数学史家洛利亚等在提出的一项决议中称:“数学史在今天已成为一门具有无可否认重要性的学科, 无论从数学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其作用变得更为明显, 因此, 在公众教育中给予其恰当的位置已成当务之急。”
自20世纪初以来, 许多国家在中学数学中增加了数学史资料, 有的还出版了专供中学使用的数学史教科书。最注重数学史教育的是前苏联, 在大学的各科数学教材中差不多都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史资料, 尤其包含了俄国和前苏联的相关教学成就。前苏联教育部颁布的数学系教学计划中就有《数学史》课程, 师范学院数学系把《数学史》列为必修课。不少国家都把《数学史》列为数学系的必修课, 如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数学史》课程, 布朗大学有世界上唯一的数学史系。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大学有自然科学、数学与技术史研究所。1972年, 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 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产生。
目前, 不少国家高校设置了科学史系或数学史系, 有关教学史的学校、课程设置等也出版了几百页供报考用的专著。美国哈佛等不少大学也开设了《数学史》课程, 教材《数学史概论》 (伊夫斯著) 自1953年至今出了六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将《数学史》列为重点, 出版了《大科学史》。俄罗斯在师范院校广泛开设《数学史》必修课, 《数学史》两卷 (雷布尼科夫著) 被译成五种文字, 并多次再版。同前苏联一样, 他们特别重视俄国数学家的成就, 每位数学家都有一本厚厚的传记供学生阅读。列宁格勒大学在1981年的数学教学大纲中, 将《数学史》课程作为考查课程, 共设了36学时。莫斯科大学把《数学史》列为必修课已经几十年, 在莫斯科大学1987年数学教学大纲中, 《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课程被置于第七、第八学期工作计划, 2学时/周, 考查课程。 (1) 德国从1998年来在全国高校和中专将《数学史》定位为选修课, 使用统一教材《数学史讲稿》。
2. 国内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设置状况
(1) 国内高等院校《数学史》课程设置历史沿革
相对于国际数学史教育, 中国的数学史教育也有较大发展。早在解放前, 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钱宝琮就开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是中国数学史学科奠基者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中国数学史家、铁路工程师李俨从1911年开始从事中国数学史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是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2)
20世纪50年代初期数学史教育被列入中学教学大纲, 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1977年制定的全国数学研究规划 (草案) 第一次把数学史研究列入规划, 分世界数学史和中国数学史两项, 承担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西安师范学校 (后合并入西北大学) 。
我国高校数学史教育, 最先是从高师院校和个别大学数学系开始的, 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计划把《数学史》作为高师院校的选修课程, 但由于师资和教材的原因, 没有得到实施。学者们早期多以讲学的形式在高校中进行数学史教育。钱宝琮、程廷熙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讲授过《中国数学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先后开设《数学史》必修课或选修课, 有的编有讲义, 但都未出版。山西大学讲世界数学史, 还中外混合讲授。数学史专题讲座是另一种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内几所著名大学共同发起编写了《中国数学简史》和《外国数学简史》, 此后数学史开始陆续进入我国大学课堂。截至1986年, 国内约有4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数学史》选修课。1994年, 全国数学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将“数学史教育”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起草并发布了加强数学史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数学史课程的建议书, 引起了普遍关注, 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明文规定了高校数学系学生学一些数学史知识的要求。1999年, 在昆明召开的数学专业课程会议通过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 在“课程结构”部分已明确将《数学史》列入专业必修课。
到2001年, 国内大多数大专院校开设了《数学史》选修课。其中, 不少的高校除了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必修 (或选修) 课程外, 还在学校公共选修课中开设, 希望借此让非数学专业的同学更多地了解“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史, 增强自身的数学修养。
(2) 国内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设置状况
近年来, 几乎所有高师院校数学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数学史》课程。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进行调研, 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以我院《数学史》课程开设情况为例, 《数学史》课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开设, 其中《中国古代数学思想》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与数学史相关的课程有《数学思想》、《数学哲学与数学史》、《数学史》等, 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是都以数学历史作为发展主线, 大致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授课, 36学时左右。同时, 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设计、跨文化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 也安排有数学史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 72学时。
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学习数学史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国内学者所关注, 课程的开设蓬勃发展。但是, 我们通过对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设置状况的调查, 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仍有部分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没有开设《数学史》课程
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中“课程结构”专业课要求:各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 在四组课程的三组中选取至少五门 (也可合并开设) , 并规定它们作为该培养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已经明确将“数学史”列入专业必修课, 但是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被列为第4组, 而各校可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 在规定的4组课程的至少3组中选取至少5门, 这就必然存在不选取第4组或即使选取第4组, 仍不选《数学史》课程的情况。
2. 课程设置存在某些随意性
长期以来, 国内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发展很不平衡。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史》课程名称不统一, 如《数学哲学与数学史》、《数学史与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思想史》等, 这使得对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 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重点;课程类型不统一, 有的院校作为必修课, 有的院校作为选修课, 甚至有的院校作为讲座安排;课程学时安排不统一, 少的安排有30学时, 多的安排有90学时;课程考核方式不统一, 有的院校作为考试科目, 有的院校作为考查科目。
由于在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差异较大, 故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3. 具有师范特色的《数学史》课程教材匮乏
当前数学史研究不断升温, 各种版本的数学史著作接连问世。各种介绍数学史的有关书籍和教材层出不穷,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数学史教材如:李文林的《数学史教程》, 李迪的《中外数学史教程》, 梁宗巨的《世界数学通史》, 等等。
纵观这些数学史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 它们关注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数学学科本身, 很少顾及师范教育数学教学的需要, 一般都是以历史演变为主线, 探讨数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含概了国内外数学史研究的丰富内容和成果。限于课时, 教学只能泛泛而谈, 既不能深入, 又难以突出重点, 其结果只能是一幅数学历史画卷的概貌, 一系列年代事件的堆积, 缺少鲜活的思想和过程, 远远不能满足高师学生对于《数学史》课程的学习期望, 难以体现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教学特色。
4. 能够凸显《数学史》教育功能的教师有限
高师院校数学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非师范院校, 部分在本科乃至研究生学习阶段, 都没有接受过数学史课程的学习。即使他们对数学史有兴趣, 也大都是边学边教, 少有交流讨论和进修深造的机会, 对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四、结语
在高师院校开设《数学史》课程, 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即课程自身的教育功能, 使高师学生通过学习, 深化对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的整体认识;同时, 深化对数学史教育价值的认识, 以发展人类文化的观点开设数学史课程, 使数学史融入和促进高师数学教育, 进而推进其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 我国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师培养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傅海伦, 贾如鹏.试析我国高校数学史教育发展及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4) :9-11.
[3]汪晓勤, 欧阳跃.HPM的历史渊源[J].数学教育学报.第12卷第3期, 2003, 8.
3.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三
关键词:清远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分析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清远市为例,调查、分析清远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清远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清远市现有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19所,在校生人数4.98万。近年来,各职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符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基本形成了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格局。截止目前为止,清远市中职学校共开设了14个专业大类,涵盖了56个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行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设置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清远市中职学校近年来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增强,各职业学校始终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专业,围绕新兴产业调整专业。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类(11所)、交通运输类(11所)、财经商贸类(9所)、教育类(学前教育,10所)、旅游服务类(7所)等,为我市的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基本反映了清远市这几年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2.专业结构和层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我市职业教育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城区范围的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具有开放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确立了县域职教中心“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目前,清远市除了拥有28个县级重点专业外,还拥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三十多个与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市级以上的重点专业,其中包括计算机及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
3.专业布局基本符合区域功能定位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区域战略布局规划,布局建立“三点”职业教育服务网络,即: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等3所市区学校重点服务“中心区域”,并分别发展加工贸易类、现代制造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重点服务“中东部区域”,分别发展涉农专业、现代服务和制造类专业;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连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等重点服务“三连一阳地区”,分别发展涉农专业、现代服务业类、民族特色类专业。此外,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服务清远市,全力发展医药卫生类专业。这样的布局基本符合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家长、学生的意愿,有利于清远市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清远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程度不高
清远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前的产业结构不完全适应。现将2012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专业的情况与清远市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如下表:
清远市中职学校三类产业的专业设置和2012年实际招生人数统计表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专业数35.5%1221.8%4072.7%
在校生人数980.47%578127.55%1510371.98
由清远市2013年统计年鉴得
从中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方向看:第一产业专业仅占5.5%、第二产业专业占21.8%、而第三产业专业占了72.7%。一产专业最少,三产专业最多,与当前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从报读各专业的学生人数来看,一产业专业仅占0.47%,第二产业占27.55%,第三产业占了71.98%。无论是学校办学,还是学生选择专业,多集中于第三产业,一产类专业比例过低,三产类专业占绝对优势。在全市重点发展的三产支柱产业中,除商贸、模具、电子、信息、旅游、物流、汽车、会展等9个专业外,还有房地产、能源、化工、纺织、保健休闲、保安等支柱产业专业没有开设。特别是地方重点产业如房地产、新能源等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三类产业专业设置上基本空白。
2.专业设置存在重复趋同
清远市不少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考证,不考虑自身的办学优势,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调查发现,我市中职学校第三产业类专业、特别是办学成本低、容易扩大规模的专业设置过多。而对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有较高要求的第二产业类专业设置却较少。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财会、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校分别多达9所、10所,一些“冷门”专业如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却无人问津。近年来由于受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像汽车运用与维修这类经费投入要求大的专业设置也有“过热”倾向,全市共有11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导致重复率过高。
3.专业特色不明显,主干专业不突出
清远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华南影视文武學校和广东连州卫生学校以其专业特色命名之外,其他中职学校均以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来命名,表明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是不准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过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19个专业,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群。二是专业设置的跨度大。清远市大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跨度较大,既有服务类专业,又有加工制造业类专业,还有农林牧渔业专业,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相关性差,不利于学校现有的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调配使用。
4.专业设置存在重硬件轻内涵,无益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清远市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工作中存在强调硬件投入、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有些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中投入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确,盲目上新设备,但实习、实训设备利用率却不高。而内涵方面如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校企合作等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正如一位职校的校长所说的,过去是教师黑板上画机器,现在是有了机器,却缺少会操作的教师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高湘琴,安鹏.我市探山区职教改革之路. 清远日报,2014.1.14.
4.研究生课程设置调查问卷 篇四
同学您好:为了解目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您对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想法,敬请您抽空对下述问题给予回答。问卷不记名,仅供研究使用。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在此特向您表示衷心感谢!请填写您的个人资料,在相应的答案上划“√”
(1)性别:男女
(2)学年: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3)本(专)科毕业到硕士考取时间:应届1-2年3-4年5年
(4)本(专)科所学专业:目前专业:下面请您在您认为的最佳答案上划“√”(请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您认为公共基础课程(政治理论、第一外语、计算机)的总课时
政治理论A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少
第一外语A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少
计算机A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少
2.您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情况的评价是
政治理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第一外语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计算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3.您对对专业课程开设门数的看法
A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少
4.您对专业课程的总体评价
(l)覆盖本专业必须知识的程度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2)形成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3)专业外语在您所在专业开设情况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4)您读过的专业外语原版教材A没有B 1-2本C 3-4本或以上
(5)培养研究兴趣的程度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6)培养实践能力的程度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7)培养创新能力的程度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5.您对前沿性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的看法
A多B较多C一般D较少E少
6.您对方法论课程开设情况的满意度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7.您个人培养计划中跨学科课程门数(除政治、外语、计算机)
A 0B 1-2C 3-4D5E说不清
8.您的专业课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讲授B讲授为主,讨论为辅C讨论为主,讲授为辅D讨论E说不清
9.实践(验)环节(课程)对您的实践能力的作用
A有一定提高B流于形式,收效甚微C未开设
10您参加的校、院举办的学术报告的频率大约为
A一周一次B半月一次C每月一次D每月两次E说不清
11.您在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数为
A 0项B 1-2项C 3-4项D5项E说不清
12.如果您参与了课程,您认为参加课题对于您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的帮助
A很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很小
13.您在读硕士期间,参加过的学术会议数为
A 0次B 1-2次C 3-4次D5次E说不清
14.您在读硕士期间,参加过的学术沙龙数为
A 0次B 1-2次C 3-4次D5次E说不清
15.您所在专业课程评价的主体是
A以教师为主B以学生为主C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D教师、学生和其它相关人员E说不清
16.您所在专业主要采取的课程评价方式为
A纸笔测验B课程论文C演讲汇报D作品展示E其它方式附录
17.比较而言,您认为学校在对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要求上
A重课程B重论文C其它
18您认为硕士学习年限比较合适的是A 1.5-2年B 2-2.5年C 2.5-3年
19(请本硕是同一学科的同学作答)您的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相比,在内容深度上的差距
A很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很小
20(请跨学科考取的同学作答)您认为硕士课程的难易程度怎样
A很难B较难C一般D较容易E很容易
21-23为多选题,请您在所选择的答案上划“√”
21对于创新,您认为作用最大的2项是
A科研、社会实践 B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C创新环境与氛围D前言及交叉科学知识E其它 22您认为自己哪2类知识目前最为欠缺
A基础理论与主要知识 B专业前言知识 C跨学科知识 D研究方法论知识E创造学知识
F其它
23您认为自己哪2类能力目前急需提高
A发现问题能力 B创新能力 C解决问题能力 D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E实践能力F其它
5.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五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机电设备操作应用、维护维修”为核心能力,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模式,逐步建成和完善适应技术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1.确定职业岗位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应用、维护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岗位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安装调试、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等。
2.重组职业能力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三个个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专业职业拓展课程模块。本专业分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与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两个方向。
6.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六
一、机构设置及经费保障状况 >县位于湖南省南部,素有“楚粤之孔道”、湖南“南大门”之称,毗邻粤北地区,共有乡镇27个和国营林场3个,总人口万人。全县总面积公顷(含林管局17346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22963.6公顷,森林覆盖率55.89%。森林公安分局所属单位10个,其中机关股室5个(刑侦股、预审股、森防股、治安股、办公室),基层派出所5个(),现有在职民警60人。近3年年均查处各类森林案件478起,人均管护森林面积近5万亩。>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来源渠道不畅。森林公安分局是县属二级机构,业务管理归县公安局,人事、财务关系隶属于县林业局,在财务管理上属县林业局的报帐制单位。目前,除民警的工资和社劳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由林业局发放和缴纳外(其中含有县财政局每年下拨给分局的预算外经费56万元)。其余一切经费分三块进行管理:分局领导和局办共11人,由林业局按每星期4000-3000元的包干经费下拨;各业务股所按票据收入的28-48%不等的返成比例返回;森林防火期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划入到森防股用于森防工作。因体制关系,分局及其股所所需经费都要由县林业局计财股报帐员到县会计核算中心报回帐后才能拨到分局。受林业局经济状况的影响,实际操作当中,返成包干经费经常难以及时足额到位,致使分局日常工作不能正常运作,时常出现“断炊”的境地。这是其一;其二,对分局人事上的管理也不统一,如莽山所的11名民警在人事、财务上仍属于莽山林管局,只仅限于在林管局范围内执法,分局不能调用。二是警力配备上不合理。机关民警31人,而基层所才29人;女民警比例过高,占了15%;民警年龄结构趋大,平均年龄36.5岁,35岁以上民警占76.5%。林业局对分局所属各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比例分成、节约自用、超支自补的管理体制。2002年分局经费开支缺口达20万元之多,加上历年拖欠的58万元内、外债。> 自1988年森林公安分局成立以来,经费保障总体状况是入不敷出,运转困难,尽管各项开支一再紧缩,但仍可能有增无减,造成新的更大的缺口。尽管县委、县政府对森林公安机关高看厚爱,统筹安排,但仍属杯水车薪,爱莫能助。近几年来,森林公安机关多次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斗争行动,尤其是2001年以来开展了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严打整治行动,县委、县政府拨出专项经费5万元,森林公安机关自行安排解决经费达25万元。>
二、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 我县森林公安经费保障状况给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了直接的重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森林公安工作的健康发展,对队伍建设也造成了一定冲击,是当前全局60名森警呼声最响、反应最大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局在经费保障上始终贯彻“依法创收”的工作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经费保障困难的局面,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
1、严重影响了执法质量,是造成利益驱动、执法不严的主要原因。> 为保持森林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转,尽力改善经费保障的紧张局面,迫使各业务股、所在日常执法中,尤其是在对毁林违法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上存在明显的利益倾向,是造成以罚代刑、以罚代拘、降格处理、执法不严的主要原因。2002年全局共立案查处森林刑事案件17起,提请县检察院批准逮捕19人,已执行逮捕归案的只有14人,其余5人或取保或负案在逃(因经费紧缺)。2002年11月,全县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显示,林业行政执法方面突出表现就是重罚款、轻其它处罚。从查阅的447份林政案件案卷数看,以罚款处罚的占98%,责令补种树木等其它处罚的占2%。少数股所因为出于填补办案经费、支付其它支出等考虑,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可重可轻、可拘可保的人员看山取柴,予以取保处理。更有甚者,干脆有案不立或不破不立,仅只收钱开张票据了事。团结派出所是我局管辖面积最广(八乡一场)、森林资源最丰富和辖区经济最活跃的派出所,2002年该所“依法创收”近20万元,但全年总计立各类森林案件不到20起,由此可见有多少案件是以“开票”形式消化掉的。>
2、严重影响了职能发挥,是造成警力分散、厚此薄彼的直接原因。> 森林公安机关职责是打击毁林违法犯罪,维护林区社会治安,保障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但这些必须建立在必要的经费保障之上。当前各单位尤其是基层派出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创收抓钱“找副业”上,防范打击等职能工作从某方面讲已排在其次。无钱,派出所运转不了,又如何履行防范打击职能呢?梅田派出所所长毫不隐讳的说,全所三分之二的精力是放在创收抓钱上,这是保持全所工作运转的基础和前提,在现有体制下,利益驱动的现象确实难以避免。>
3、严重影响了队伍建设,是造成民警思想波动、心理失衡的关键原因。> 我局民警队伍建设一贯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针,队伍建设主流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良好的。但因为经费紧张的原因,使民警工作强度、危险性、重要性与其经济方面的利益和待遇存在强烈反差,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警队伍的情绪,队伍建设面临着重重困难。> 从纵向和横向看,就公安机关而言较之交警、地方行政公安,我局民警工资收入明显偏低,人均应以工资1034.25元,人均实发工资(扣除个人应缴部份的“三保”和政府部门五花八门的扣缴款)801.56元,有生活补贴、山区补贴等多项正常应发的补贴或者减半下发,或者一概取消,有的应发项目闻所未闻。民
警从未享受任何加班费,而差旅费一般只能控制在百元之内,即使连续多日出差办案,差旅费补贴也只能控制在每日两个盒饭钱的标准之内。出差不能住宾馆、吃大餐,有时只能在车上休息,吃点干粮,以节省一点出差费用。有的股所民警已有3年未填报过差旅费,90%的内勤和局办工作人员手中都持有近1000元垫付待报发票未报帐,最多的达7000余元。每名民警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且有34.76%的民警是“单边户”,妻子或下岗或无业,孩子上学,又要赡养老人,微薄的工资收入无法贴补家用。许多民警为经济所迫,思想波动较大,甚至不安心于森林公安工作,见异思迁,另谋门路。这是一种必须正视的客观情况,民警长年累月艰辛工作,落下一身伤病,付之多多,收之寥寥,很难消除不平衡之感。当前,基层股室所负责人和民警聚在一起谈林情社情等治安动态的少了,谈工作的少了,谈创收、谈抓钱的多了,不以林区治安稳为荣,而以创收抓钱多为能。民警也因所在派出所的经济条件高低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贵贱尊卑之感,严重影响了民警心理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了队伍建设。>
4、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是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群众反响强烈的重要原因。> 林政罚款是目前森林公安机关“依法创收”的唯一途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之举,但定然不受群众和当事人欢迎。长此以往,打击的多了,罚款的多了,必然影响群众对森林公安机关的满意、信任程度。林区治安稳定,毁林违法犯罪减少,森林公安机关收入较低,关系到是否能正常维持下去;林政管理无序,林区治安混乱,毁林违法犯罪增多,森林公安机关收入上升,又似乎给工作注入了“强心剂”。林区治安好坏与森林公安机关收入高低息息相关,而这又与群众是否满意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的矛盾关系。群众对森林公安机关的普遍反映是:真正依法打击毁林违法犯罪就好了,而不要最终落在一个“钱”字上,否则万变不离其中,执法也就失去了其威严,群众肯定埋怨多,满意少。>
5、严重影响了整体森林公安工作,是造成森林公安工作举步维艰、如履薄冰的客观原因。> 由于我局经费困难紧张,较大地束缚了森林公安工作整体的健康发展,致使基层基础、破案追逃等工作无一不受到严重制约。全局5个派出所都无办公住房,只能靠廉价租赁(如白石渡所)或借用(如团结所、莽山所)其他单位房房子或占有废旧房屋(如梅田所)办公,近城所只能挤身于分局机关的一间办公室上班,不伦不类。各个派出所仅有一台破旧的吉普车(“最新”一台是97年购买的),5辆办案车辆中仅只一台有牌照,根本无法保障正常出警和工作。以白石渡派出所为例,该所建于1995年,民警5人,辖我县东部地区的八个乡镇,辖区经济条件穷困。该所现租用汝城县木材公司白石渡贮木场一栋楼房办公,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所内拥有一台95年产郴州吉普车,修修补补,不厌其烦。2002年该所返成包干经费37995.44元,即票据总收入135698×返成比例28%,而正常费用开支紧缩到极点也需4.5万元以上。水电费必须严格节约,电话费只能控制在90元/月,因为无钱支付,停水、停电、停电话,对该所是司空见惯的事。全所只能用2只灯泡。2002年业务招待费和下乡办案及出差误餐开支为1200元。对于一些正常的业务支出和费用该所一筹莫展。2002年辖区内发生了1起破坏生产经营案和1起哄抢林木案,物价部门要求收取鉴定费400元,经派出所一再求情减为200元,但为这200元鉴定费派出所仍旧挖空心思,无计可施,最后只能由个人垫付,现民警个人手中待报帐发票近3000元,外欠汽车修理费、水电及电话费等费用近万余元,而报帐付款却遥遥无期。全所民警积压了近两年的个人差旅费也不知何年马月才能给予报销。派出所民警一般不乘坐所里吉普车下乡办案,而是乘坐公共汽车下到乡林管站,然后才步行到案发现场、村组,一是为了节约燃料费;二是担心抛锚花费修理费。该所在2001年和2002年“追逃”斗争中,分局确定在逃人员5名,但该所连特情费用都无力承担,外出追逃更无从谈起。该所民警强烈的责任感、不可推卸的办案工作驱使该所必须在艰难中运转,在困难中前进。这种经费保障状况,能去奢谈什么向科技要警力、去参与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等级评定吗?全分局有4名因公受伤人员的医疗等一切费用需要负担,而此项费用已近达100万元,同时还要以固定的1万元/年的支出延续下去。而所有这些只能依靠本局民警节衣缩食解决,必然对破案追逃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所有股所长,甚至分局主要领导一再慨叹,民警不能有病痛、辖区不能发大案、车子不能有毛病,否则一着不慎,本单位和民警都将被全部拖垮,一损俱损。>
三、解决对策建议 > 森林公安经费保障困难给森林公安工作、民警队伍带来了难言的苦衷,也带来了重大损失。解决森林公安经费保障的问题和困难是民警队伍的强烈心声,也是森林公安工作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维稳形势的迫切需要。其解决方法之一是励行节约,减少支出,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公安机关“吃皇粮”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矛盾、困难根本所在,除此别无良策。按照最简单、最节约的预算方法,我局年需各项经费合计150万元(人员经费:51712.6元/月工资×12月+1000元/1人1年政策性调资和必要津贴×61人=681551.20元,公用经费25万元,业务支出25万元,装备经费20万元,其它12万元),人均为2.5万元,远远低于地方行政公安人均4万元的标准。要切实保障森林公安工作良好运转,使诸多问题、困难都迎刃而解,党委、政府及上级林业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对森林公安工作予以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彻底解决森林公安机关“吃皇粮”这一久议未决的问题,以促进林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为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7.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校2004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4个班以及2003级与2004级妇幼卫生专业学生共168人, 发放调查表168份, 回收156份, 其中男生84人, 女生72人。
1.2 方法
调查内容。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兴趣、对《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以及希望补充的学习内容等相关知识。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学生集中上课时间, 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 强调观点不存在对错, 在相互间不影响的情形下填写调查表。问卷回收后由专人根据回答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类。
统计方法。用Epi data 3.0录入数据, 再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开设课程的学生168人, 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回收率为92.8%。其中男生84人, 女生72人, 平均年龄 (21.61±1.14) 岁。
2.2 个人情况
调查对象中59人 (37.8%) 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 97人 (62.2%) 是妇幼卫生专业学生。有109人 (69.9%) 高考时的第一志愿是报考医学院, 但以第一志愿录取现在所在专业的仅有31人, 占总调查对象的19.9%。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 喜欢和比较喜欢本专业的学生共有112人 (71.8%) , 有35人 (22.4%) 明确表示不喜欢本专业, 其余9人 (5.8%) 自己也不清楚是否喜欢本专业。
有36人 (23.1%) 明确表示毕业后不会从事本专业, 另有63人 (40.4%) 对毕业后是否会从事本专业表示迷茫;仅57人 (36.5%) 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
2.3 学生对《环境卫生学》 (第五版) 课程设置情况的态度
对于《环境卫生学》设置的12章内容所做的调查发现, 对该书内容熟悉和较熟悉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3.1%和56.4%。其中, 对《环境卫生学》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有57人 (36.5%) , 认为有必要学习该课程的人数达到98.1%。被调查学生对于各章设置的态度见表1。
在所有的12个章节中, 全体学生认为有必要设置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5章节;而认为绪论、城乡规划、环境质量评价等3章节设置的必要性较低, 分别为69.0%、43.9%和63.0%, 表明这些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没有指导作用, 所以认为可以不再设置。
同时, 多数同学希望能接受尽可能多的相关专业知识, 对补充知识有浓厚兴趣, 比例最高的分别是化学品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灾害的预防与救援以及化学中毒的预防与救援等, 分别为70.6%, 69.3%和69.7%;而对补充内容感兴趣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灾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的预防与救援以及有毒气体中毒及治疗三部分内容, 比例均达到98%。
对所有课外知识不感兴趣的比例, 除对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内容以外, 其余10项补充内容不感兴趣人数的比例均低于10%。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两个专业学生对于《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补充内容的需求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环境卫生学》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地位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也是我校妇幼卫生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水等环境介质的卫生问题。对于未来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和卫生监督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3.2 调查对象对于《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态度
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目前《环境卫生学》课程的设置总体比较满意, 表现为其中的5个章节所有学生都认为需要讲授;但同时有超过30%的学生表示对于其中的3个章节讲授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虽然不能认为学生所表达的意愿一定是正确的, 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目的、兴趣所在。在调查中, 多数学生表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 对于在未来工作中没有实际性指导意义以及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不会用到的知识, 学习的兴趣明显下降。同时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按规划教材编写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就是希望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解教材编写的内容。同时学生也表达出对课外内容的浓厚兴趣。这与韦献飞所述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改革教学形式的理念一致[1]。
3.3 《环境卫生学》的指导意义及不足
2008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伤。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但经过防疫人员的不懈努力, 灾后并没有发生大的疫情。今年在大地震发生以后, 卫生部迅速组织大量的医疗救治队伍, 随后又组织了卫生防疫队伍对灾区的灾后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等进行预防、防治和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上公布, 截至2008年6月3日12时, 卫生部派出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队伍累计达10, 584人, 投入四川灾区的医疗和卫生防疫人员共计达93, 844人。截至2008年6月2日12时, 四川已实现对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市州重灾区的446个乡镇4, 185个村和680个灾民临时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 每个村有2至3名卫生防疫人员开展工作。
《环境卫生学》教材里编写了水体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章节, 但并未对特殊条件下的饮水卫生要求做出相关说明。现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没有实战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很难发挥其高级人才的指导作用。
而本次调查对象对于灾害的预防与救援、灾害的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等, 《环境卫生学》的规划教材中并没有列入, 但在本人针对《环境卫生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于补充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 同时这部分补充内容对于今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在调查中显示, 有近70%的学生对灾害和化学中毒的预防与救援表示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教育中对于这部分知识传授程度的不足。有90%学生对于拟补充的11个内容中的10个内容感兴趣。有高达98%的学生表示出对灾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的预防与救援以及有毒气体中毒及治疗3个内容的兴趣, 而这3个内容均与卫生防疫实际工作有关联。因而希望能在未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补充这部分内容的传授, 让学生掌握特殊环境下保护人类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为我国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人才做出努力。
3.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中, 学生以完成课程内容为目标, 难以掌握对环境卫生的综合处理能力。根据本次调查得知支持上这门课程的比例达到98.1%, 与吴磊的研究结果一致[2]。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书本某些章节不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是认为该章节在未来工作中的实用性不够, 其次是因为授课的方式、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 进行启发式教学[3], 如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本次调查中学生也表现出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兴趣。梁戈玉也强调了应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而本次调查显示, 学生对于学习有较大的兴趣, 他们最关注的是讲授内容和授课方式, 应该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衔接, 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韦献飞, 韦文洁, 唐荣兰, 等.新形势下预防医学教学工作的探索[J].广西医学, 2007, 29 (7) :1124-1125.
[2]吴磊, 黄河浪, 朱清仙.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 :90-92.
[3]张于著.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12.
8.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 篇八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成都市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域,包括先锋、传奇、奥力、尚都、清、等五家健身倶乐部的管理者、操课教练员、会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Internet、圖书馆等工具,查阅与搜集了大量有关健身俱乐部,以及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献资料、专著、论文等,并进行了整理与研习。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成都市的包括先锋、传奇、奥力、尚都、清健身等五家健身倶乐部的会员、管理人员、操课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 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得到的理论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纳和逻辑推理,得出论文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的现状
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了更好地区分课程的类型,以及方便于本研究,在此,根据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操的运动形式、项目风格与特征以及健身的功效等,将其划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是意念类课程:主要是指与意念身体运动及控制平衡有关的课程,如瑜伽、普拉提、身体平衡、腰腹训练等;器械类课程:主要包括杠铃操。踏板操等;舞蹈类课程:主要包括爵士舞、尊巴、形体舞等;特色类课程:主要是指具有国家民族特色与风格的舞蹈,肚皮舞、拉丁舞、太极等;单车类课程:包括有氧训练、耐力训练等。
2.1.1 意念类课程设置分析
2.1.1.1 意念类课程内容丰富,占总课时比例较大
意念指的是一种运动形式,主要以肌肉,柔韧性、有氧水平和身心平衡来促进与实现健康,同时它可以通过不可衡量的意守的方式与方法来增强意念,使意念和肌肉呈现出实现内在的相互结合的状态。
从表2-1可以看出,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的意念课程设置的比例较大,占总体课时的比例较重,部分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数量占到了总数的20%以上。
2.1.2 器械类课程设置分析
2.1.2.1 课程设置数量相对较少,比例较低
器械类课程主要是在有氧操的基础上增加了轻器械,这样丰富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减少会员练习的枯燥无味,增加练习过程的趣味性,主要包括踏板操、杠铃操、球操。器械类课程设置较少,就调查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健身俱乐部的器械健身课程仅在课程总量的5%左右,有些健身房未曾设置器械类课程。
2.1.3 舞蹈类课程设置分析
2.1.3.1 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受到广大会员的青睐
有氧舞蹈是——种消耗热量较多的运动,以动作组合为主,种类各异,风格较多,根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的不同,加入元素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根据成都市健身俱乐部舞蹈类课程设置调查所知,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的舞蹈类课程近年来发展较快,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健身俱乐部的舞蹈课程的周课时占总课时的30%以上,受到了广大健身参与者的喜爱。
2.1.4 动感单车类课程设置分析
2.1.4.1 动感单车已成为成都市健身俱乐部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且课程设置比例较高
动感单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器械健身运动。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结合视觉的效果等,在室内进行的自行车训练课程。各个健身房的动感单车课占周总课时的比例是:先锋健身为10.3%、传奇健身为20.4%、奥力健身为2.8%、尚都健身为18.6%、清健身为13.5%等。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动感单车课程设置的比例平均水平在14%左右,受到广大群众喜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2.2 影响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的因素
2.2.1 会员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健身倶乐部会员参与健身俱乐部的课程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兴趣爱好、健身效果、价值观念,其重要程度分别占到49.3%、44.8%、5.9%。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是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参与的主体,他们对健身操的兴趣爱好,以及健身效果期望与参与健身的价值观等,决定了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开设的主要方向。
2.2.2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因素分析
经营者对其重要程度分别占到93.6%、36.2%、72.1%。考虑到经济利益问题,如在项目内容的设置上主要考虑教练员聘请的薪金与会员参与的人数,项目设置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教练员水平的高低、项目设备的配置情况等等,以确保课程利益实现最大化,确保团操课程的会员参与率与健身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2.2.3 健身俱乐部周围环境因素分析
健身俱乐部的周围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地理位置与周边市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的消费水平根据地域的不一样价格不一。二是:周边的文化娱乐氛围;对参与健身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参与健身俱乐部的重要性。三是:自身的硬件条件;各种设施完善,器材较为充实,是健身俱乐部能够更好的开展与实施各种健身操课程物质保障。
2.3 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发展的对策
2.3.1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要迎合时代需求与潮流,注重内涵的发展,注重形体的展示与心灵涵养项目的发展,如瑜伽、普拉提己经被广大健身爱好者的认可。因此,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设置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要注重高压娱乐项目的发展。
2.3.2 重视加强教练员的培训与职业道德素养
健身俱乐部要能够及时的为健身教练员提供各种培训服务,及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时获取各种新的知识,确保他们不被社会淘汰,也确保他们能够为俱乐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2.3.3 重视加强俱乐部团操课程的经营与管理
团操课程的经营与管理主要包括课程本身、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教练员,以及管理层结构等。主要包括:一是加强课程管理,指设置课程满足会员需求、利于发展、符合时代需要;二是加强会员管理,了解会员实际消费情况、实际所需、兴趣与爱好、健身目的等;三是健身操教练员的管理,从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方面保障健身操教练员的服务质量;四是加强管理层机构的建设,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层是健身俱乐部的决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
3.建议
3.1. 不断开发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的团操课程,积极引进新兴的健身操类项目,进一步丰富健身操类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人群健身的需要。
3.2注重对健身俱乐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的调研,了解健身倶乐部周边环境的文化与健身氛围,了解健身俱乐部周围的消费人群情况,从现实出发制定健身倶乐部团操课程的服务水平与消费标准。
3.3 加强对健身倶乐部的经营与管理,确保经营与管理的高效性与时效性,能够及时根据俱乐部的发展情况与健身者的需求以及行业情况的变更做出反应,提高健身俱乐部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Z].2009.10.1
[2]张文慧.和谐管理理论在健身俱乐部管理中运用的理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3
[3]李先雄,周建社,谭成清.大众健美操的社会文化价值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7.
【问卷调查与设置分析】推荐阅读:
问卷调查报告分析08-14
美术兴趣调查问卷分析09-05
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系,调查问卷09-03
食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06-27
洗衣液调查问卷分析07-18
社会统计分析调查问卷08-29
网购调查问卷图表分析09-30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0-15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07-21
问卷调查的可行性分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