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分析

2024-09-21

失业保险分析(通用10篇)

1.失业保险分析 篇一

失业保险罚则处分条例:

1.、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向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单证,致使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损失的失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任何单位、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追回挪用的失业保险基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失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失业保险分析 篇二

一、山西省失业保险现状

1.“十一五”以来, 山西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呈上升趋势。

“十一五”以来, 山西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呈上升趋势, 由2006年的296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309.35万人。新参保人员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2011年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次数达53.79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2万人, 比2006年增加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 比2006年上升了0.28个百分点 (2006年3.2%) 。同时伴随失业保险的发展,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已扩大到城镇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国家机关的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团体的专职人员。具体情况见表1。

2. 失业保险金标准逐步提高。

山西省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山西省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980元、90元、820元、740元, 来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 从2012年4月1日起, 全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 在现行标准基础上依次调整为每人每月一类700元, 二类640元, 三类580元, 四类520元, 分别比调整前提高100元、90元、80元和70元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

3. 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情况。

“十一五”以来, 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余逐年增加, 基金收入由2006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62亿元, 基金支出由2006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64亿元, 基金累计结余由2006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1年的57.76亿元。具体情况见表2。

(单位:亿元)

4.2011年山西省分地区失业保险情况。

2011年山西省11个地市中, 太原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最多, 为69.27万人朔州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最少, 为12.5万人。太原市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次数最大, 为8.44万人;忻州市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次数最小, 为0.9万人。太原市全年基金收入最多, 为61031万元;吕梁市全年基金收入最少为4719万元。太原市全年基金支出最多, 为11789万元;忻州市全年基金支出最少, 为841万元。太原市全年基金累计结余最多, 为177660万元, 晋中市全年基金累计结余最少, 为9726万元。具体情况见表3。

二、山西省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1.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窄。

据山西省劳动保障部门统计, 2011年参保人数309.35万人, 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5.6亿元;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另外, 由于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必将使目前企业中存在的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 未经登记的失业人数将大量增加, 很容易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风险。目前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的工人、农民合同制工人基本上没有失业保险。还有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工作仍未完全覆盖, 这既不利于失业保险工作的全面推进, 也有损事业单位落聘人员或失业人员对国家和社会帮助的享受。

2. 农民合同制工人不能享受完整的失业保险待遇。

根据山西省相关规定,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 且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 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 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年限, 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从山西省的现有实施情况看, 农民合同制工人缴费金额不大, 其累计满一年补助标准也不是很高。即使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也是有所差别的。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职工, 理应享受同样的失业保险待遇。建议可以考虑农民合同制工人自己适当缴费, 而失业后享受城镇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

3. 新增失业群体未纳入到失业保险制度内。

目前《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中所指的失业人员只限为就业转失业的人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调研的结果,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同样, 在山西省也存在这样的群体———大学生失业群体。这部分尚未纳入到失业保险体系中来。

4. 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促进再就业的范围过窄。

山西省相关规定指出: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 可免费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的公共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机构的补贴费用, 根据实际需要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按不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度实际征缴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5%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失业保险基金虽然对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甚至成为失业人员免费培训、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因为支出份额比例偏低, 支出范围过窄, 影响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效应的发挥。

三、完善山西省失业保险体系的对策

1. 扩大失业保险的范围, 提高失业保险覆盖率。

失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整个社会的劳动者在遭受失业风险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失业保险的对象应涵盖所有劳动者, 从现实看, 山西省目前是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并且在资源型经济改革的进程中, 正面临着城镇各类企业失业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为了确保劳动力生产要素在地区、企业、城乡之间合理、自由流动, 为了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实现再就业, 需要不断拓宽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结合山西省的资源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能源产业政策等综合考虑, 将失业保险覆盖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覆盖到城镇国有、集体、个体私营, 特别是对农民合同制工人要切实做好失业人员的续保工作。此外对于大学生失业群体, 由于他们没尽缴费义务, 原则上是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可以借鉴国外对待大学生失业的特殊规定, 定期对符合条件的失业的大学生提供失业津贴, 以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2. 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比例和范围, 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十一五”以来, 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总额不断增加建议在原有支付项目的基础上, 扩大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 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服务, 提高失业保险基金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的补贴支付比例。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困难的, 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适当补助;对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在社区灵活就业的, 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全额社保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再就业的困难人员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成绩突出的社区就业援助员和企业空岗报告员, 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异地就业失业人员, 可由失业保险基金适当补贴其路费、生活费和搬家费等。

3.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失业保险还涉及如何从源头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其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建设, 即把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当前, 山西省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 鼓励和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统筹城乡发展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扩大就业, 创造更多城乡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 高晓光.发挥失业保险缓冲器的作用.中国劳动保障, 2009 (6)

3.失业保险分析 篇三

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山东省即墨市陆续有青岛蜜友鞋制品有限公司、丸久(青岛)时装有限公司、青岛韩青制衣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因订单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管理不善等原因集中解散、清算,导致该市大量职工阶段性失业,共涉及职工1833人。即墨市人社部门通过日常解聘备案业务办理情况分析企业形势,对于连续解聘劳动者的用人单位重点进行关注,出现突发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先后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050.96万元(见右表),有效地保障了该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一、部分集中关闭清算企业基本情况

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即墨市先后有岱星电子、韩青制衣、蜜友鞋业、韩承纤维、丸久时装、德升灯业、米勒新港家纺、金汇利汽车配件、捷爱斯轻工制品、嘉润化工、鲜宇体育用品、若松纤维、金泽隆服饰、锦霓服装14家公司集中关闭或清算。其中,国外投资股份公司6家,中外合资公司3家,私营企业5家;涉及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2家,超过100人的1家,少于100人的11家。

二、企业关闭清算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1.企业行业类型统计

从统计数据表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类企业如韩青制衣、蜜友鞋业、米勒新港家纺、锦霓服装、丸九时装、金泽隆服饰等占到总户数的44%,而这类企业大多又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涉及的劳动者人数相当大,占到总人数的84%。此类企业一旦关闭或清算,往往会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影响面非常广。

2.企业经济类型统计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岱星电子、韩青制衣、蜜友鞋业、若松纤维、鲜宇体育用品均为国外投资公司,韩承纤维、米勒新港家纺、丸九时装均为中外合资公司,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合计占到总数的79%。这类企业往往规模较大,涉及劳动者人数也比较多(如丸久时装、蜜友鞋业分别涉及385人、920人),在引进此类企业时,未建立相关保障机制,一旦发生逃逸或因其他情况解散、撤销,会给政府各部门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

3. 企业关闭清算原因统计

从相关数据看,因订单减少、运营成本增加而造或企业关闭清算的占总户数的65%,这类企业往往对国外出口订单依赖较重,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订单减少,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营,导致大幅减员甚至关闭。

三、群体性失业的应对措施

1.充分发挥失业预警机制作用,加强事前监测,预防突发事件

各镇(街道)应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定期走访辖区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动态掌握运营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失业事件及时上报,提早介入,同时配合做好失业待遇申领和发放工作。建立村(社区)联络员制度,发挥联络员对辖区企业熟悉的优势,通过企业人员增减、货物进出、工资发放、水电费及租赁费缴纳等,分析判断企业运营情况。

人社部门应密切关注就业形势,通过日常劳动合同解除备案、劳动投诉案件、参保人员增减变化等情况分析企业形势,对于连续解聘劳动者或参保人员连续减少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防范出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与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长期欠薪欠费的企业要及时通报情况,纳入失业预警管理。

财政、发改委、工信、公安、供电等部门以及各银行应加强对企业银行贷款、资金流向、电费缴纳、负责人出入境等方面的事前监测,对于信用等级下滑、贷款额增大、资金流向异常的要定期反馈预警信号;税务、工商、商务部门应定期通报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备案批报、税收缴纳、资本金使用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稳妥处置群体性失业事件,做好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分析显示,近一年来即墨市群体性失业事件较往年有所增长,突发事件往往人员众多、问题复杂,进行处置时一定要积极稳妥,确保稳定。

对集中出现的大量失业人员,各镇(街道)作为失业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第一关口,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原则,把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要配合人社部门与企业进行岗位对接,有针对性地选择辖区内的缺工企业,让失业人员尽可能就近就地重新就业,同时也为部分企业解决招工难题,实现双赢。

人社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服务,做好失业登记,对符合领取条件的,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各项失业保险待遇;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其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职业;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失业应急工作,快速反应、处置得当,实现平时预防和实时应急的有机结合,切实维护企业和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3.引导企业结构升级转型,调整产业类型,改变现有模式

当前,即墨市企业总体发展势头平稳良好,一批在建项目陆续开工,企业用工需求绝对量增加。但是,结构性矛盾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背景下显得日益突出。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到本次解散、清算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且这类企业过分依赖于国外订单,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此类企业发展维艰。

作为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适应产业布局转移和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技术行业转型,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落后产能,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战略产业,实现产业集群从低成本向创新型的升级,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4.失业保险金纠纷案例分析 篇四

彭某某系某企业单位职工,因年满60岁,于2000年10月30日经批准办理退休手续。因其所在单位暂无人接替彭某某的工作,单位将彭某某聘用回去担任原工作。起初单位代彭某某领回的退休金发给彭某某,聘回的待遇照本单位在职同等 职工工资发给。

2001年元月20日,彭某某与单位签订了《暂时留用彭某某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此协议第二条规定:“乙方留用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在职职工一样享受。”全文未涉及彭某某的养老金问题。签约 后,单位按《协议》第二条规定办理。每月发给彭某某工资500余元后增至600余元,另发奖金100元。彭某某的退休修养老金单位支配,未发给彭某某。单位口头对彭某某说:“单位困难,不再聘用彭某某时返还彭某某。”2003年6月30日终止《协议》时,彭某某要求单位返还养老金。单位拒绝。并称:发给彭某某聘用期间的每月工资已包括了养老金。彭某某诉至法院,要求单位返还32个月的养老金16568元。

5.中国失业状况分析 篇五

2011级 商学院国际商务二班

王斯迈 20118140

42今年即将毕业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李耿巍近来很郁闷:“3年前本科毕业时有家很好的单位要我,我没去,现在研究生毕业了,那家单位却满员了!”

实际上,像李耿巍这样的研究生目前找个工作还不是特别困难。真正困难的是那些学校不太有名或专业不太时髦的本科、大专毕业生。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急剧增多,在中国“上了大学就有了就业保障”的情况不复存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加入了失业者的行列,中国社会的失业人员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去年,中国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跨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根据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可见,经济的增长并未成功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的失业问题十分复杂,这就需要系统的理论来分析。

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仍然在发展市场经济。我们知道,相过剩人口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理论,它是作用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因此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但是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可变资本所占的及比重却日益下降。但是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取决于可变资本。因此,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的减少。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些人口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会对在业工人形成巨大压力。

我们说,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劳动力供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等。对于劳动力供给人 口,国际上通常用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统计(我国通常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虽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实行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会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新增劳动力绝对数仍将大幅度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人口总量和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我国劳动力供给居高不下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派生的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以至于形成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巨大就业压力。

6.保险分析报告 篇六

7月份以来,保险市场也在积极备战奥运商机,尤其是各地保监局及相关保险公司纷纷接到保监会下发通知,要求积极落实奥运赛区以及非奥运重点区域如旅游区、商业区、交通 区的公众责任保险。不少保险公司在原有保险责任基础上,针对奥运风险特点,扩展了重大突发事故等条款的保障范围。

其次为切实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理赔处理的高效、便捷,207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专门在奥运北京主赛区以及天津、青岛、秦皇岛、沈阳和上海等分赛区所在地推出两项理赔特别便利服务举措:一是实行临时特别授权,提高各赛区所在地分公司理赔权限金额至原理赔权限金额的3倍,以提升当地理赔案件的业务处理能力。二是提高分公司理赔备用金额度至正常额度的2倍,以确保理赔款项支付的及时足额到位。

二、7月份保险市场特点

1、投资风格趋于稳健,投连 险回暖

由于前期股市连阴使得投连险下跌,但从本月的相关数据分析,相比连续两个月进取型账户收益率全军覆没的恐怖,7月份上半月进取型账户的战绩全线飘红,尤其是不少保险公司在投连险的初始费用等方面给与投保人一定的免费优惠,并且在产品设计方面注入额外收益的条款,使得本月的投连险开始逐渐回暖。

2、保底利率2、5%有望提升

现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2、5%是保监会于参照当时1、98%的存款利率所制定。而本月保监会在网站上公布《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 保险试点实施细则》以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允许保险公司在准备金评估利率不高于3、5%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状况自行设定预定利率。这举意味着沿用9年多的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上限迈出破冰一步。

3、传统寿险重新被市场所青睐

随着年初股市行情的变换,以及当前市民对于意外 和健康保障的需求极速提升,保险公司从今年6月份开始,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营销重点又悄悄转向了保障型产品。尤其是近期友邦 、平安 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近期纷纷推出多款医疗保险产品,显示出目前市场对于传统寿险品种的青睐和重视。

三、本月关注的热门保险新品评析:

1、瑞泰人寿 瑞赢之选万能险

产品介绍:本产品是瑞泰人寿推出的一款万能 保险。它保费昂贵(最低3万元起),它在保单满一年后,即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将万能险的个人账户实现部分支取,还可在犹豫期过后随时追加投资或支取账户资金。并且每月保险公司会公布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

基本保障:它提供额度为个人账户价值105%的人身保障作为身故保险金。并且在保险合同期满,可以一次性领取万能账户价值作为满期保险金;也可选择免费转换至瑞泰赢盛之选投资连结 保险。

关注理由:它不同于普通万能险的特点是该产品是一款短期万能险,只有5年的保障期,但它具有国内首创的可以转换成投连产品的免费功能,可以让5年期满后的万能险转换成本公司的赢盛投连产品。变成投连险后可免初始费用及买卖差价,同时将获得1%的特别转换奖励,还特设多个投资账户为您提供更多选择。它满足了短期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仍想做投资但又不愿冒很大风险的客户,5年后一旦市场局面转好可以转换成投连险做激进型投资,也可终止合同,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2、太平洋人寿北京八月全家福

产品介绍:本产品是由太平洋 人寿推出的一款针对08年奥运会期间保障全家的意外保险。

基本保障:保费便宜(30元/人),它不同于一般意外险,它以卡单形式推出,一张卡单可以保全家老小,包括客户及客户的配偶、父母、子女。成年人保额最高30万,未成年人保额最高10万,一张卡单的总限额为100万。

关注理由: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意味着外来人口的剧增,这样意外风险的发生率也会增大。为了更好的提供全家人的保障,尤其是对于打算全家一起去看奥运会的北京市民,购买一份这样的卡单,可以很好的为全家带来一份安心。

四、专家建议:

1、看奥运 意外险保驾护航

北京奥运会精彩纷呈的奥运赛事让每个人都期待,然而交通、旅途上的各种意外等等却无法预料。虽然政府机构为这次奥运会做好了多方位严实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奥运安全。但是钱生钱网专家建议:购买一份意外险为您和家人的奥运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2、重保障 轻收益

7.失业保险分析 篇七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 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 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 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 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 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 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 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 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 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 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 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 贵州是最低的, 仅为211.66元/人, 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深度为3.09%, 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 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保险业发达的地区, 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 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 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 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 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 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 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 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 保险覆盖面低, 规模小, 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 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 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 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

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 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 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

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见表6) , 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 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 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 人口总数越多, 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 收入越高, 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 仅高于重庆, 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 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 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 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 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 新开工项目越多, 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 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 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 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 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 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 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 总结普遍规律, 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 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 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 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 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 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 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 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 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 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 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 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 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 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 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 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 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精耕细作经营理念, 从服务着手, 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 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 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 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 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 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 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增加市场要素投入, 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 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 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 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 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 监管机构加强监管,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公司加强内部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多方努力, 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贵州统计年鉴 (2009)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谭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 (1979-2007)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8.保险定价的博弈分析 篇八

[关键词]博弈论 保险定价 保险欺诈 逆选择

在保险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保险公司在确定保险商品价格时要考虑各合作者的态度,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定价,并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博弈论的概念和作用

博弈论的英文为game theory,其基本含义是“游戏理论”,所谓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限定的条件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竞争形势,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一个人自己的抉择及机会,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料其他参与者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

二、博弈过程分析

在保险定价中充满了博弈,这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保险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二个层面是保险企业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三个层面是保险行业协会与保险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着重于保险企业之间以及保险企业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展开讨论。

1.保险企业之间价格战的博弈

保险企业为了争夺用户展开了剧烈竞争,这个竞争的过程也是博弈的过程,保险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之中。他们不能互相串通,更难相互信任。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保险企业都会竞相降价。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在保险费率放开以后恶性价格竞争的道理即源于此。各保险企业都知道合谋的结果很吸引人,但他们都担心如果自己心软,它的竞争对手可能毫不留情地抢走了自己的客户。因此,降价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纳什均衡表明,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各保险公司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是对所有保险公司都不利的结局,这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与我。是不是“囚徒困境”注定各保险公司必须采取削价竞争的策略和导致降低利润呢?未必如此,究竟如何?这取决于保险行业协会及相关的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及保险公司的竞争理念。由于价格大战的结果必然导致保险公司利润边际的减少和偿付能力的降低,保险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价格上限以及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下限限制这种无序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了成本优势、品质优势、服务水平优势等,保险公司只有练好内功,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保险商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配之以合适的价格策略,才能赢得市场。

2.保险公司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保险定价的过程也是保险公司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从保险公司的利己目标出发, 由于违约期权价值与公司价值成正比关系,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愿意承担大的违约风险。而顾客的支付意愿与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成反比,即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越大,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公司的价值就越低。因此,一个明智的保险商品价格制定者,在确定价格策略时必须综合权衡承担大的风险而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和因违约风险而降低价格从而减少公司价值的净的结果。

Neumann等在1944年的论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指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将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消费者决定保险商品价格的因素是多重的,包括了他们的保险意识和保险消费水平,保险标的的风险因素,保险公司资金实力,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水平,支付保险中介人的佣金水平。保险公司在决定保险商品的价格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根据本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确定最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合适的价格策略。

在保险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定价博弈的过程中,由于有些消费者存在道德危险,保险公司往往会提高保险费率,而保险费率的提高又可能导致诚实投保人退出保险市场,有欺诈动机的人进行保险诈骗。因此,提高保险费率未必是保险公司的最佳选择,建立有效的诚信机制,提高保险欺诈成本,加强保险欺诈的监测力度,提高保险欺诈发现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类似地,当在保险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逆选择就会产生。建立在平均风险基础上的费率,会使低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投保人不愿意投保,而高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投保人更积极投保,最终导致投保人的风险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而保险公司提高费率水平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保费增加只能使更多的风险水平较低的投保人认为保单无吸引力而不愿意投保,进而使投保人的风险水平更高。采取强制性保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总之,保险定价过程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保险商品最终保险价格的确定,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权衡,合理定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我们应用博弈理论、行为科学、心理学、市场学,掌握价格变化的客观规律,知己知彼,理解纳什均衡揭示的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理性出发,不盲目降价,不一意孤行,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辉: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中国资产评估,2003,No.6

[2]陆莹彭丹: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保险定价分析.改革与战略,2004,No.10

[3]刘喜华金加林:保险欺诈博弈与基于最优博弈战略的保险契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No.2

9.银行保险模式比较分析 篇九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合作也日趋紧密。作为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典范,银行保险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本文从银行保险合作的各种模式出发,着重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与优缺点,并比较各国的模式选择,最后简要论述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银保合作 模式选择 金融控股公司

一.银行保险经营模式的比较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起源于法国,现在已与团险、个险营销一起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来源的三大支柱之一。银行保险指的是由银行或保险公司以整合方式迈向金融服务市场的策略。(瑞士再,1992)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将银行保险视为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张洪涛,2003)这两种观点都是对银行保险相对宽泛的定义,更能囊括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具体体现在银保合作的模式上。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1.分销协议(distributional agreements)指的是银行以获取手续费为目的,通过自身的渠道为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独立销售或与银行产品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这是银保合作的最初级阶段,也是目前我国银行保险所采取的主要模式。其具体特点有:(1)银行主要获得手续费收入;(2)客户资源的共享程度低;(3)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多对多”模式,不具有排他性;(4)银行只负责销售,对保险产品的开发很少或没有介入。

2.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是一中企业经营的新理念,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le)提出,对于战略联盟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般认为,战略联盟是公司之间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是一个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其主要特点有:(1)比分销协议更稳定的合作形式;(2)具有一定的排他性;(3)银行和保险公司产品一定程度上的整合;(4)共享或部分共享客户信息资源;(5)在销售渠道和信息系统上共同投资风险共担。

3.合资公司模式(Joint ventures)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销售保险产品、渠道、服务、系统和利润。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合资公司模式已经被许多国家银保合作所采用。其具体特点为:(1)银保业务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2)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共享客户资源期;(3)在企业内部实现银行与保险的融合;(4)需要双方建立起长期、较强的合作关系。

4.金融服务集团模式(Financial service Group)以子公司的形式直接进入或通过M&A的形式进入,使之成为金融服务(控股)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 完全整合产品、产品、渠道、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做为银保合作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模式选择,金融服务集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产品与服务体系的高度整合,并实行内部专业化分工合作;(2)充分利用银行现有资源及服务渠道;(3)一站式金融服务;(4)可以研发出更为综合的产品。现阶段,成立金融服务集团是银保一体化过程中银行与保险公司融合程度最高的模式选择。正如专家学者在杂志中的论述,“银行保险最终是要实现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架构下将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置于一体,并实施统一的发展战略。”

二.各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体系的特殊性,从而在银行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金融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是分销协议模式的主要代表,以分销聪盟为主要渠道。目前,美国有4000多家银行着手销售保险产品,在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大银行中有84%参与分销活动中。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多为个人年金和信用保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美国银行与保险业均从中得以获利。2002年,美国寿险业的销售增长中有11%都是得益于银行销售的增长。同时,随着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也保证了可观的中间收入。欧洲主要是以股权为纽带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500家大银行中,有46%的银行已拥有专门从事保险业务的附属机构。在英国和葡萄牙,银保合作模式大多采用的是设立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以及组建合资公司。法国是银行保险整合得最彻底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其银行在寿险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增长惊人,并逐渐向非寿险领域扩展。在经营模式方面,银行或通过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合资,或成立自己的保险子公司开展银行保险。在德国,由于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几家全能银行的存在,银行保险多为银行自己组建保险公司(例如,德意志银行),或以相互持股的形式与保险公司进行分销联盟(例如,德累斯顿银行与安联集团)。亚洲各国家地区的银行保险业务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故大多采取的是分销协议、战略联盟等初级模式,同时由于受到一些监督限制,使得合资公司、控股公司等形式也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印度和新加坡的银行保险的发展较具代表性。在印度相应的监管法律规定,外资只能通过与国内公司合资才能进入本国保险市场,但外资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26%,因此在印度除分销协议模式外合资公司也占较大的比较。而在新加坡银保合作采取的主要模式为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保险业务,或者银行将其保险业务出售给保险公司,签订排他性分销协议。由于亚洲银行与保险经营环境相似性非常强,使得其发展经验较欧美对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更具有借鉴意义。

三、我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以销售协议为主要模式。虽然现在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倾向于采用战略联盟模式,但其中多为外资公司。国内保险公司与银行所形成的战略联盟更多的还只是停留于形式上,银行并没有或是很少参与银行保险产品的开发及设计当中,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还是体现在保险公司利用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上,且双方协议以短期居多,缺乏稳定性。从2004年后,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一度放缓,并于保险公司之间出现了以降低手续费为主的恶意竞争,导致保险公司的低利润或无利润运行,于是一些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及平安均大幅度削减银行保险,银行保险的增幅较小,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反思银行保险以销售协议及战略联盟这两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整合双方资源,使得银行保险的低成本优势很难体现,从而制约了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资本的融合才能保证银行保险能够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保险公司的话语权及稳定的合作关系。受制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股权交叉相对有限。但在全球金融混业趋势的大背景下,通过集团控股实现银保合作今后也势必将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服务集团模式中的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实现银行保险混业经营的最合适的地方。2006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这也为我国全能型金融集团的建立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如以光大银行为核心的光大集团,以平安保险为核心的平安集团都已向着金融集团的形式发展的。然而在这些集团运作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集团内部的银行和保险业务实现完全的融合,为顾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银行业与保险业的优势,发挥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效应。这将是我国在未来发展银行保险一体化业务过程中值得探索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浩主编:银行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尧金仁著:银行保险: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M].2003

[3]Scott E.Harrington著:陈秉正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洪涛:对中国保险业发展银行保险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3年第10期

10.上海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十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依靠举债而维持的高消费模式走到了尽头。大规模的失业和减薪造成消费萎缩,不仅使美国国内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大幅度减少了进口。当金融危机影响到欧洲和日本等庞大经济体时,上海市外向型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上海市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在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上海市普遍出现的实际工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加上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做出的不恰当反应,大量中小企业(其中包括许多血汗工厂)缩减生产或者倒闭。其中,由于这类企业雇用的主要是没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因此,在企业遭遇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首当其冲,许多人已经失去工作,或者回到农村寻找就业门路,或者陷入就业不足甚至失业状态。企业的困难境况导致大批企业减少或延缓了招聘计划,由此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恶化。整体而言,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目前两个就业困难的群体,而这两类劳动力基本属于青年群体。因此,可以说,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与青年问题息息相关。本报告将从目前的基本就业形势入手,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就业形势的原因,并讨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上海市目前失业的基本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指标,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上海市劳动部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长期以来都是受到质疑和批评的。这是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多数失业现象都是以下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享受下岗身份的前国有企业或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由于通过再就业中心得到基本安置和保障,所以不被计入登记失业的人群,使得登记失业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但是,随着失业保障逐步从再就业中心转向失业保险制度,上述情形已经不存在了,登记失业率大体上比之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波动。不过,登记失业仍然有一些条件,如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登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予登记,那些不愿意登记的人自然没有统计在内,等等。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反映就业形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城镇调查失业率系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推荐的方法和定义,进行调查并估计的失业状况。相对城镇登记失业率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劳动力调查的数据,在做出一些合理的假定后,我们能够计算上海市城镇调查失业率。

从历年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看,1997~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2003年提高到4.3%。2003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有所降低,2007年仅为4%。1997年以来,调查失业率大致上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00年,调查失业率达到最高点7.61%。2002年以来,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减缓,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压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城乡就业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显著减少,城镇调查失业率逐年下降。2007年,调查失业率为5.34%。按照这样的趋势,2008年和2009年调查失业率应该降低到5%以下。

然而,正如在任何以劳动力短缺为常态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宏观经济的低迷可以产生对就业的周期性冲击,短期内显著提高失业率,2008年开始,上海市劳动力市场显现了冬天的气息。2008年前三季度,登记失业率仍为4%。2008年第四季度,登记失业率上升到4.2%,它标志着连续数年的登记失业率下降趋势停止了,何况这个指标还并没有能够反映遭受冲击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对上海市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刚刚公布的数据,2012年1-12月,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61.38万个。如果说迄今为止形成的裁员潮和失业增加,主要还是因遭受美国进口减少造成的外需疲软,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和日本,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加上上海市经济整体减速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资本密集型、投入品行业的企业也普遍遭遇困难,造成对就业的更大冲击。因此,如果说2008年由于失业主要发生在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上,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提高尚不会明显的话,2009年失业会传导到城镇职工就业市场上,从而表现为登记失业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求人倍率是从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中得到的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指标,它等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2001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为0.65,表明如果有10个人求职,但是劳动力市场上只有6.5个需求岗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自2001年第一季度以来,求人倍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达到0.98,这一水平一直持续到2008年第二季度。这一数字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基本相当,劳动力市场状况良好。2008年第三季度,求人倍率略有下降,为0.97;2008年第四季度,求人倍率大幅度下降到0.85,回复到2003年前后的水平。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在求人倍率上也得到了体现。

对于目前上海市的失业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估计。如果按照出口状况和经济景气与就业的一般关系来推算的话,不完全包括农民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2008年有可能比常态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如在2007年调查失业率(5.3%)基础上,2008年失业率提高到6.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按照定义的话,农民工返乡并不能直接对应地叫做失业。这是因为,第一,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里还有承包土地,按照定义,如果他们回家务农就不算失业,充其量是就业不足;第二,从地方失业统计来讲,如果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离开了,对这个地方来说,无法判断他们是否失业,是否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目前使用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是比较恰当的用语。但是,这个现象值得高度关注,特别要防止2009年春节后他们回到城市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发生。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农民工的主体是青年。在16岁及以上的农民工中,61%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在3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18.3%的人在16~20岁之间,27.1%的人在21~25岁之间,15.9%的人在26~30岁之间。即使在30岁以上的农民工中,也有23.2%的人年龄在31~40岁之间,只有15.5%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

除了农民工以外,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最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般是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从学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显然,这实际上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2005年上海市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2.6%。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进一步降低。尽管预期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人数,比返乡的农民工少得多,但是,上海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程度可能比农民工更大。在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人员中,农转非人员占13.0%,城镇失业者占37.4%,复转军人占2.3%,各类毕业生的比例为47.2%,占到了总数的将近一半。

在就业方面,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两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是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专图2-1对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分析,农民工的主体也是青年。在所有年龄组中,城镇16~2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是最高的,达到9.48%,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为5.29%,35~4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为4.59%。随着年龄的增长,失业率迅速下降。45~5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低于4%,5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失业率低于2%。可以说,青年群体的失业问题格外值得关注。

但是,青年就业困难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表明,全球15~24岁的青年人占15~64岁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却占全球1.86亿失业总人数的47%(国际劳工组织,2007)。美国1990年和1993年25~5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为4.5%和5.8%,但同年其15~2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达到11.1%和13.3%。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范围内的调查表明,1997年15~24岁青年失业率为13.4%,总数在1000万人左右。上海市目前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全球范围内的青年就业困难是同种类型的现象,不必过于惊慌;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和金融危机等,加剧了这两个群体的就业困难程度。由此,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个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一是要借鉴全球解决青年就业困难问题的经验,二是要结合这次失业潮的特征,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二.上海市失业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首先,人口因素,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城市。每年不断有人融入这座城市。再加上已有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了对其的需求。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对有限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结构性因素。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市场重新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以适应其变化。因此,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落后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被淘汰产生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此外,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

第三,我认为还有许多人为因素。首先,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对不同性别、不同相貌、不同户籍等方面的求职者的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如现在的许多公司和企业在招聘时只招收男性员工;在工资报酬方面,具有相同学历和教育水平的男女员工,一般男性员工的工资会高于女性,女性的竞争力明显低于男性,且失业率也高于男性;有的公司还对招收员工的高矮、胖瘦做出限制;还有的公司或企业只招收具有城市户口的员工,而拒绝持有农村户口的人,或对持农村户口的工人给予低工资。虽然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佣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男女平等对待,且在部分地区取消了户籍差异,但上述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有所改善,却没有根本消除。其次,一些人的择业观念也存在问题。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拿高薪、坐高位,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遇到低于自己预期的工作就不想做;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儿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是客观因素,需要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主观因素,需要我们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主观上转变观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业问题的存在。

对于如何解决上海目前存在的失业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他们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采取措施,这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也需要社会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来降低上海的高失业率,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从主动方面,首先,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投资周期短,资金投入量不多,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这样每年可以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积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来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它们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岗位,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其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为劳动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在寻找职业中的成本。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国家可以在就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构成的劳动力进行合理流动。建立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减少由于合同期过长造成的对人员流动的阻碍,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城市企业雇佣外地劳动力的直接或间接限制,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

第三,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就业税收优惠的对象及范围。在妥善解决好失业群体中最困难的国企下岗人员失业问题的同时,对城镇新增劳动力自主创业也应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这对于扩大就业总量,缓解上海的失业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对就业有困难的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第四,鼓励、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求职者转变择业观念。国家要积极推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方式的职业培训,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日后寻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转变求职者的择业观念。鼓励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一些、人员就可以从事那些就业门槛低,对技术和资金都要求不高的行业。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鼓励他们转变以前那种只去大城市、只赚高工资的心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

另外,从被动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缓解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上一篇:面面垂直的判定课下一篇:电商产业园运营工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