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2024-11-29

(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精选10篇)

1.(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一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汇总

古诗部分

1春夜喜雨

【唐】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

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玉笛:精美的笛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独:独自,只有。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解】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译诗】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3江南春

【唐】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5.楼台:指寺庙。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绝句

【宋】志南(诗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解】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lí):“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诗】

在苍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5雨晴

【唐】王驾(字大用,号守素先生)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解】

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译诗】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6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解】

1.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在不顺利的时候,但仍然注重道德修养。2.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3.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4.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5.书案:书桌。案:几案。

6.砚:砚台,用来磨墨的一种文具。文房四宝之一。7.终身事:这里表示少年时辛苦是为了终身的大事。8.惰,懈怠。寸功,形容极小的功夫。【译诗】

处境穷困但知识没变,战乱时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故乡虽战火纷飞,弟侄还在学习知识。

窗外的竹影在书本上摇摆,野外泉水声进入砚池中。年少的辛苦是有益终身事,不要对光阴放松努力。

7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字长吉,被称为诗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解】

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译诗】

身为男子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 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8对酒

【近代】秋瑾(号鉴湖女侠)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解】

1.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2.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3.“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译诗】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啊,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9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解】

1.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 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2.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3.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4.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5.选自《谭嗣同全集》。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译诗】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10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3.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4.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2-3]

【译诗】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5.萋萋:草盛貌。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诗】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2山居秋暝

【唐】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王维,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2.暝:日落,黄昏。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译诗】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渔舟离去。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13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与王维合称“王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解】

1.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2.具:准备,置办。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4.邀:邀请。5.至:到。6.合:环绕。

7.郭: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8.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9.开:打开。

10.轩:这里指窗户。11.面:面对。

12.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13.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14.话:闲聊,谈论。15.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17.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8.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译诗】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14送友人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征:远征,远行。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现在。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开,分别。

【译诗】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15月下独酌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⑿相期:相约会。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译诗】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16鸟鸣涧

【唐】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解】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月出:月亮出来。惊:惊动,惊扰。时:时而,偶尔。时鸣:不时地啼叫。

【译诗】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17客中作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解】

⑴客中:指旅居他乡。⑵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⑶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⑷但使:只要。

【译诗】

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管它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18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解】

1、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色红艳,所以说“明”。

5、箫鼓:吹着箫打着鼓。

6、追随:紧跟着。

7、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8、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9、若许:如果这样。

10、闲乘月:乘着月明来闲游。

11、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12、叩(kòu)门:敲门。

【译诗】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19丰乐亭游春

【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解】

丰乐亭:在安徽滁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老:逝去。

【译诗】

将要从天空中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绿莹莹的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广阔的郊外草原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美好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20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纪昀jǐ yún(字晓岚)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解】

①这首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题二首,这是其二。②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③推篷:拉开船篷

【译诗】

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21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③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④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译诗】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22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解】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5)缘 :因为。(6)眼:视线。(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译诗】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3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南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注解】 1.岭:山岭 2.回顾:回头看 3.陟(zhi):升;登 4.选自《诚斋集》 5.涛:江涛,浪涛

【译诗】

在山岭下看山就像伏涛一样,看见别人登山岭也想去登山岭。登上山岭一步回头看一下他人,当我爬得很高的时候山却更高。

24海棠

【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解】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摇动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霏霏:迷蒙状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译诗】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25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chēng(字元之)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译诗】

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它们不时地弯起一只脚,静静的单足站在船窗边,似乎在聆听着吟诵。.古文部分

1《论语》八则

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⒏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吕氏春秋》两则

(一)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yé)?”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寡人反取病焉。”

5螳螂捕蝉 【西汉】刘向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二

2.在画、折、剪等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感知、认识、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渗透美育,感悟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学具:图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小游戏

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只能看到一半,你能不能猜出来它原来是什么?(出示图案的一半,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整个图形)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它们的两边真的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动手折一折。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折以后,图形左右或上下两边完全合在一起,我们叫作“完全重合”。

3.揭示课题:像这样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师:你认识“轴”这个字吗?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手中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想一想:如果沿着其它的线折,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只有沿着这条折痕对折,两侧的图形才能够完全重合,你知道这条特殊的线的名字吗? 板书:对称轴(齐读)

2.介绍生活中的“轴”。出示汽车模型上的两个轮胎中间的“轴”。

3.师:你能画出手中的图形(游戏中的图形)的对称轴吗? 学生画完后交流并展示。

4.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找找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师:看,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像“中、品、田”等,还有数字“

8、0”也是。

5.判断图中的线是不是对称轴?为什么? 出示图片,想一想怎样画的线才是对称轴?你能画几条?

6.师:大家一起来试一试,看书第5题,是对称轴的打勾,不是的打叉。师:为什么茶壶上的红线不是对称轴呢?生:左边是壶嘴,右边是壶柄,两边不一样。出示一个茶壶,请4个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其他同学猜一猜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茶壶是轴对称图形,哪个小朋友看到的不是?

<<<12>>>

师:是呀,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

7.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出示图形)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一起商量、商量。

8.师:这是两幢漂亮的房子,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书第3题,用尺把对称轴画出来。

师:和老师的核对一下,同意吗?(多媒体演示)

师:画完后还要检查一下,两边一样吗?

9.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生举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轴对称图形:蜻蜓、老鹰、雄伟的教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嘉定孔庙、法华塔、泰姬陵。)

师:许多的昆虫和鸟类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帮助它们保持平衡。

三、巩固练习

小组操作讨论

师:这4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并想一想,你最多能画几条? 画完后,在小组里一起交流一下。

1.学生自己折一折,画一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动手操作、制作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书本上有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有没有办法很快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1.学生拿出纸来尝试。

2.师:说说你是怎么很快地剪出轴对称图形的?

生:先把纸对折起来,再画出图形的一半,减下来,然后展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

3.观看录像:如何制作心形、蝴蝶、松树等。

4.师:对呀,我们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制作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再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

5.展示交流。

3.(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三

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评价A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一/1

一/2

一/3

二/1

二/2

二/3

三/1

三/2

总评价

评价

                 

1、请大声读出下列声母,发音标准

b p g k

2、请大声读出下列韵母,注意声调

ǎi iū ánɡ ǔn

3、请大声拼读下列词语,注意语音声调

rén liú rú cháoshān chuān

zǒng shì fù ráo

1、读出下列词语

活泼 富饶 重新 觉得 回忆 语重心长 情不自禁 坐井观天

2、读出下列部首

礻 冂 匚 门

3、说出反义词

厚( ) 深( )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按标点停顿。

1、(1)布莱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见。

(2)我是主人的一双脚,本领可大啦!

2、请正确背诵古诗《春晓》。

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评价B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一/1

一/2

一/3

二/1

二/2

二/3

三/1

三/2

总评价

评价

                 

1、请大声读出下列声母,发音标准

mljq

2、请大声读出下列韵母,注意声调

ǘ ǐn āo uì

3、请大声拼读下列词语,注意语音声调

fēng yī zú shí tíng tíng yù lì

fā chóu jìng zi

1、读出下列词语

皮匠 聪明 战争 富饶 水波 亭亭玉立 无边无际 丰衣足食

2、读出下列部首

犭 囗 刂

3、说出反义词

静( ) 骄傲( )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按标点停顿。

1、(1)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2)唉!到底什么时候天才亮呢?

2、请正确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评价C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一/1

一/2

一/3

二/1

二/2

二/3

三/1

三/2

总评价

评价

                 

1、请大声读出下列声母,发音标准

x p gh

2、请大声读出下列韵母,注意声调

ǘ ǐn āo uì

3、请大声拼读下列词语,注意语音声调

fēng yī zú shí tíng tíng yù lì

fā chóu jìng zi

1、读出下列词语

柳条 夸奖 浇水 窗户 慢吞吞 清水滴滴 乌云密布 妙不可言

2、读出下列部首

彳 攵 衤 忄

3、说出反义词

哭( ) 高( )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按标点停顿。

1、(1)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2)来,云是好多好多小水滴组成的呀!

2、请正确背诵古诗《所见》。

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评价D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一/1

一/2

一/3

二/1

二/2

二/3

三/1

三/2

总评价

评价

                 

1、请大声读出下列声母,发音标准

b p g k

2、请大声读出下列韵母,注意声调

ǎi iū ánɡ ǔn

3、请大声拼读下列词语,注意语音声调

rén liú rú cháoshān chuān

zǒng shì fù ráo

1、读出下列词语

刻苦 满意 晶莹 珍贵 发明 乌云密布 怒气冲冲 语重心长

2、读出下列部首

皿 页户

3、说出反义词

忙( ) 光明( )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按标点停顿。

1、(1)小灰兔奇怪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2)天在小河里,一群群小蝌蚪摆着长尾巴找妈妈。

2、请正确背诵古诗《风》。

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评价标准

题号

评价标准

       

一/1

全对

对3个

对2个

对2个以下

一/2

全对

对3个

对2个

对2个以下

一/3

全对

对3个

对2个

对2个以下

二/1

对8—7个

对6—5个

对4—3个

对3个以下

二/2

全对

对3个

对2个

对2个以下

二/3

全队

 

对1个

都不对

三/1

读得流利通顺

有点不流利,停顿不对

有些字不认识,读得疙疙瘩瘩

基本不会读、不会背

三/2

背诵流利通顺

语句不流利

背诵有个别错误

基本不会背

总评

8—7个

6—5个

4—3个

3个以下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4.沪教版七年级英语知识点 篇四

第一人称单数 am 第三人称单数 is

其余人称单复数 are

否定在 be 动词后面加 not,注意缩写 isn’t/aren’t /am 和 not 不缩写

疑问句把 be 动词放到主语前。

l 指示代词:this/ that

this :近指,单数 that :远指,单数 these:近指,复数 those:远指,复数

l 冠词 a/an/the

a和 an是不定冠词,只用在可数名词单数前面,表示“一”。

a 用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

an 用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

(这里的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是指读音,而不是指字母)。如:

a pen /pen/ 一支钢笔 (/p/为辅音音素)

an orange /’ ?rind? / 一个桔子 (/? /为元音音素)

the是定冠词,表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 在元音音素前读/ ei: /,在辅音音素前读/ e ?/。 它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特指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或上文提到的人或物。

5.(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五

【教学内容】

《背影》是中学语文试验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19-22页),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体验真情,学会感恩。

本课设计注重在学生朗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双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沉浸文本,使学生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亲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听读、散读、默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与文本对话;对关键词句品读,从中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3、通过学习,深入体会父子深情,懂得父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读中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梳理好字词)、字/词典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背对学生,询问:看看老师清瘦的背影,你能当即写下感人肺腑的文章吗?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不仅能,而且还把这个“背影”深深烙进了无数读者的心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朗读,通过最美的语言来感受这“背影”的神奇魅力。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背影引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真挚、动情的语言,激起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为本文的学习垫定丰富的情感基础。

2、读品结合

默读、扫清障碍(出示小黑板)

交卸、狼藉、簌簌、赋闲、勾留、颇、踌躇、迂、蹒跚、拭、颓唐、琐屑、惦记、祸不单行、触目伤怀、不能自已等

范读、听出感动

(要求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儿?)

方法指导:从内容上去理解,从情感上去感受,从朗读方法上去学习。

朗读、清楚明晰

(要求思考: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这样感人?)

方法指导:基调-深沉忧伤;语速-沉重缓慢

散读、声入心通

(要求:反复朗读四次背影,四次落泪的情形,较深入、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

方法指导: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停顿、重音、句调。

品读、读出感动

(要求:体会准确的动词,细腻的细节描写;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

思考作者为何落泪?)

重点品读段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体会:蹒跚的脚步,艰难的攀爬,动情的眼泪;品味这感人至深的父爱

方法指导:情景再现,要设身处地将文本中的情景“再现”。

齐读:自然流畅

(要求:深情地朗读作品,自然流畅)

方法指导:结合之前所学,做到:正确、深入理解;深刻、细致感受;丰富、逼真想象

【设计意图】以上各“读”的环节主要是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设计的。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朗读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文本的手段,旨在做到“声入心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及对关键词句深入阅读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从而突出文章的重点。在体会无形父爱的中又通过朗读技巧的提示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

3、体验反思

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谈感受。)以诗歌创作的形式表现。

自写一首小诗,关于父亲的,读给同学们听

诗歌诵读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体验感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样以朗诵形式突显学生自我,张扬个性,达成教学目标。

4、教学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其浓浓的父爱而感动了你、我。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5、作业布置

把自创的小诗读给父母听!或录在磁带中。

板书:

朱自清

沉重背 深

蹒跚 沉

艰难努力 影 的

【设计说明】

班级教学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而小班化的教学恰能弥补这一劣势。本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6.(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六

1、通过品读文章语言,仔细体会、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抓文章关键词来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成长体验进行思考及感悟,理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片苦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抓文章关键词切入,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带动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而完成最终的情感教育目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学难点:由课文引发深入讨论--怎么理解现实生活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做法。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2、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抄写生词并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3、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叫秦文君,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位作家呢?

众生踊跃,纷纷举手。

生1:我看过很多她写的书,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

师:原来大家都很熟悉这位作家啊,你们为什么都这么喜欢看她写的书呢?

生2:因为她写的都是我们小孩儿的事,有的发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之间的故事;有的发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课外阅读,对秦文君的了解比老师还要多。秦文君是位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你们同龄人生活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5页上的课文《表哥驾到》。

(由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作家作品导入这节课的教学。秦文君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容易引发学生共鸣,以此建设轻松愉悦的上课氛围。)

(二)、课题解读

师:“驾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1:古时候用在皇帝身上,意思是皇帝到来了。

师:文中到来的明明只是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表哥呀,为什么要用“驾到”二字呢?

生2:表哥很厉害,是个大人物。

生3:“我”是在调侃,不太服气,有夸张的语气在里面。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好。课题中的“驾到”一词有夸张的语气在里面,说明表哥这个人非同寻常,他来我家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

(品读课文题目,强调“驾到”二字,提示学生关注并思考:文中的表哥对“我”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此文的兴趣。)

(三)、抓关键词“呼风唤雨的咒语”,梳理“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提心吊胆” →“称兄道弟”)。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默读5分钟,并进行圈划。

师:在表哥驾到之前,“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第6节里有个词,“提心吊胆”。

师:“我”为什么会“提心吊胆”呢?不就是大姨家的表哥嘛!

生2:因为表哥成绩好,优点多,妈妈总是在“我”面前夸奖他,所以他的到来让“我”很

有压力。

(众生笑)

师:“很有压力”,这个词用的好。那么,在妈妈的眼里,表哥的优秀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2朗读第5节

师:看来这还真是位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表哥啊。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把“我”拿他一比,还真是差一截呢!怪不得表哥的到来“我”会“提心吊胆”呢!

(板书“提心吊胆”)

师:大家还能找出表哥来“我”家后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吗?

生3:第12节:“我心里想着,有这样高档次的表哥真让人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生3:一见面表哥就用流利的英语打招呼,“我”的英语没他好,只好改用中文打招呼。

师:表哥一开始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生3找得很好,还有其他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吗?

生4:第19节,“我在家,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是想让老天刮暴风下暴雨。这样,今晚表哥一行无法回旅馆,得住在我家。”

师:很好,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意?

生4:不希望今晚表哥离开,希望他能留下来和“我”一起玩。

师:奇怪了--不是前面用英语打招呼的时候,“我”还“真扫兴”的吗,怎么一会儿工夫就希望表哥留下住宿了呢?

生5:因为我们比赛投篮,“我”比他投得好,我又有自信了。

师:你能不能朗读一下描写“投篮”比赛的那一段?

生5朗读第16节

师:看来,这个时候,他们两人的交情已经非同一般喽~~~文中有几个词语能够概括出此时两人的“友好程度”,大家找找看。

生6:第14节,“称兄道弟”。

生7:第21节,“勾肩搭背,亲如一人”

师:这几个词语都可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看来,人无完人啊--在英语方面,表哥赢了“我”,但在体育运动上,却是“我”胜表哥一筹。“投篮”比赛让“我”找回了自信,还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怪不得“我”暗自祈祷来场暴风雨好让表哥在我家留宿。

(板书“称兄道弟”)

师:“暴风雨”可不是说来就能来的哦,得学会念~~~~~~~~

生(齐):呼风唤雨的咒语!

师:很好,得学会念“呼风唤雨的咒语”才行呢。大家先把19节里的这个词语划出来。其实这个词语在文中不止一次出现哦,大家再找找看,“咒语”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哪些地方还出现过?

(“呼风唤雨的咒语”一词是文章的线索,把握住了这条线索,其实就是把握住了“我”情感变化的脉络。教学时引导学生搜索文中的这个词语,并借此梳理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

生8:第1节,“我真想掌握一句呼风唤雨的咒语,假如现在念上一句,来场特大风暴,表哥一行就得改变来这儿做客的计划。”

师:这一句话中的“咒语”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8:这是一开始的时候,表哥带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不希望他来“我”家作客,所以就幻想着能念“咒语”来呼风唤雨,阻止他来。

师:是啊,看来,虽然文章前半阶段出现过两次“呼风唤雨的咒语”,但这两次中蕴涵的情感还真不太一样呢。

板书: 咒语一 咒语二

“提心吊胆” →“称兄道弟”

(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前两个阶段的梳理相对比较简单。理清这两个阶段,为学习比较复杂生动的第三阶段做好准备。)

(四)、抓关键词“呼风唤雨的咒语”,继续梳理“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提心吊胆” →“称兄道弟” →“相见恨晚”)

师:“呼风唤雨的咒语”一词,大家已经找到两处了,还能再找到一处吗?

生1:第32节,“天突然暗得出奇,还闪电打雷。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

师:这句话中的“咒语”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1:没想到真的电闪雷鸣下雨了。“我”当时心情很极不平静,噼里啪啦的,就像电闪雷鸣的天空一样。

(众生笑)

师:呵呵,“噼里啪啦”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时“我”的心情的确是极不平静的--这样好吗?先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文章第34--44节,让我们跟着文章主人公一起来“噼里啪啦”一下。

生齐读34--44节

师:刚才生1说,“我”的心情极不平静,那么此时此刻,他都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2:“我”当时心里有点辛酸的味道。

师:“辛酸”…………“辛酸”什么呢?

生2:为什么妈妈们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人家……很伤心。

师:伤心,难过…………还有别的吗?

生3:我觉得应该是又悲又喜。“悲”的嘛,刚才生1已经说了,“喜”是因为无意间听到了大姨表扬“我”的那些话。

师:大姨表扬“我”什么啦?

生3:第39节,“你表弟,够你学一阵的!”

生4:还有第41节,全部都是称赞“我”的话语。(生4朗读全节)

师:很好。又悲又喜,悲喜交加,这样说比较准确。此时此刻,“我”的心里都会想什么呢?

生5:“我”当时恍然大悟。原来天底下的妈妈都一样啊,都是看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

生6:“我”觉得自己和表哥同病相怜、相见恨晚。原来不只是“我”可怜,表哥也很可怜,他已经那么优秀了,但私下里,他也要被妈妈批评的。

师:同病相怜、相见恨晚…这两个词语用得特别好。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请拿出昨天的回家作业看看你们查找的这两个词语的解释。

生7: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相互同情。

生8: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只恨认识得太晚。

师:没想到,我们两人的妈妈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好。相同的“遭遇”把我们两人的心紧紧联在了一起。我们“同病相怜、相见恨晚”,直到这时“我”才发觉和表哥是难兄难弟啊!

“呼风唤雨的咒语”

板书: 咒语一 咒语二 咒语三

“提心吊胆”→“称兄道弟”→“相见恨晚”

师:大家再一起朗读一下第44节,读出那种“相见恨晚”的“悲怆”感情来。

生齐读第44节。

(至此,通过品读文章,抓关键词“呼风唤雨的咒语”,引导学生梳理了人物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五)、通过分角色朗读训练,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师:老师发现这篇课文里有几节对话描写很精彩,大家看23--31节,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众生踊跃举手

(挑选23-31节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是因为,这几节文字中,所有人物都在场,语言描写集中,并且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生1读“我”,生2读表哥,生3读妈妈,生4读大姨,生5读旁白。

师:刚才这五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大家找找看这几节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生6:第27节,“我有点生气”

师:既然是“有点生气”,那生气时说的那句话(“我吃一块排骨够了,另一块你吃得了!”)你能否再朗读一下,读出那种“生气”的语气语调来?

生6朗读,读出了“生气”的感情。

师:“我”为什么“生气”?是因为妈妈表扬了表哥批评了“我”吗?

生7:不是的,是因为吃饭的时候“我”发觉盘子里的排骨一块都没有了,妈妈一直在给“我”和表哥还有大姨搛菜,搛到后面反而自己一块都没吃着,于是“我”就生气了。

师:没吃着就没吃着呗,“我”生什么气啊?

生7:其实“我”心里是很孝顺妈妈的,看到妈妈没吃着排骨,心里就不舒服,“我”是希望妈妈能吃上排骨。

师:好的,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我”其实是很孝顺妈妈的,那妈妈为什么听了“我”的话会“不高兴”呢?而且还说“我”“不识好歹”,说“我”“古怪”呢?

生8:因为“我”说话语气不好,说话气乎乎的。虽然是好意,可能妈妈听着也不太舒服。

师: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能不能帮他纠正一下说话的口气呢?

生8朗读第27节的话语(“我吃一块排骨够了,另一块你吃得了!”)

师:还可以,语气听起来是不生气了,比较平静了,但似乎还感觉不到他内心对妈妈的孝顺。咱们请刚才读课文的生1再来试试看好吗?

生1再次朗读第27节的话语(“我吃一块排骨够了,另一块你吃得了!”),读出了孝顺的感觉。

(通过“纠正”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给学生一种暗示:为人子女,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父母的尊重,这是两代人相互理解的基础。)

师:大家都读得很好。其实“我”是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但可能有时说话语气不太好,造成了母子之间的误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很多都是因为自己说话语气欠妥造成的。如果同学们在和父母沟通时有语气语调比较生硬的现象,就得学会先从自身来改变。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入对自身成长经验的思考与感悟。为下面的情感教育做铺垫。)

(六)、由课文引发的思考。

师:文中的两位妈妈为什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是谦虚吗?

生1:不是谦虚,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拥有所有的优点集一身。

生2:父母希望我们是完美的,一点缺点都没有。

生3:有句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爸妈总希望我们是最优秀的那个。

师:对,的确是这样,中国妈妈一般不会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但这不等于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妈妈并非不爱你们,只是希望你们更完美些,更优秀些。我想问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和文章主人公类似的经历过?

生4:有的。我小学时候,班级里有个女同学,成绩很好,就和我住一个小区里,我妈妈总是拿我和她比,说她成绩比我好啊之类的,听得我都烦死了。

生5:我小学时候的同桌读书特别好,还是大队长。其实我也不是很差,我还是中队张呢……(众生笑)可每次开好家长会回来,妈妈总要数落我,说我不如我的同桌,说她钢琴8级,可我什么乐器都不会。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那你们希望家长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你们?

生6:多给我些鼓励,多表扬我好的地方。

生7:如果我不好,不能只批评我,还得告诉我改进的方法。

生8:要用公平的眼光来看待。我这里不如他,说不定我别的地方要比他好。

生9:约法三章,可以批评我,但不能太过分;可以把我和别人比,但不能嫌弃我……

(众生笑)

师:对,不能嫌弃我,因为不管怎样,我都是你们的亲生孩子。

生10:目标要定的得当,就算把我和人家比,也要和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去比,如果是水平比我高很多,那比了也是白比,对我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

师(结束语):同学们刚才说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学完秦文君的这篇《表哥驾到》后,大家也似乎觉得和文中的“我”“同病相怜、相见恨晚”了。老师想说的是,同学们首先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即使是拿你去和别的孩子比较,也是希望你能够改正缺点,变得更完美一些,更优秀一些。当然,爸爸妈妈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改变得再温柔些,再艺术些,这样,同学们就更容易接受,就会进步得更快一些了。

(至此,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目标已完全达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成长体验进行思考及感悟,理解父母教育子女的一片苦心。)

(七)、作业布置:

1、把这篇文章回家读给你的父母听,并且和他们交流一下,把我们刚才讨论的一些好建议说给父母听听看。

2、以“我是一个好孩子”为主题,写写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委屈和困惑,写写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爱看书、不挑食、不乱花钱、爱劳动、孝顺长辈……给自己一些肯定,一些鼓励。

(下课,结束)

侯晓旭

7.(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七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中心,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教材有所变动,设立了成长、爱国、名人、道德修养、科幻探险、动物与人六个单元主题,将作文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独立出来,有了明确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由原先的六个更改为三个,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本册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仍以叙事、抒情类训练为主。放置于单元后,注重写作基础的培养,学生易于写出。

开拓学生的视野,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措施:

1、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2、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6、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五、教学总结及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阶段考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六、教学进度

8.(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八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徙””恶””更”等实词解释.

2、通过朗读、讨论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寓意

说明:

本单元都是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其内容大都较为易懂。在学习文言文中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朗读是理解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尤其是文言文的朗读,还要注意句读,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时要加强指导。

本文选自西汉刘向所撰《说苑》。向曾领校z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明确故事寓意。

2、难点:在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

说明:

这篇寓言故事比较浅显,它想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而不是回避错误。其实语文学习是人性的是多元的。在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人物。枭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没有发现本质的原因。这固然可笑,但枭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有自知之明,这是很可贵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大家一定早已熟悉“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枭将东徙”这个故事,(出示题目并释题),“枭”搬家是因为什么呢?

七嘴八舌猜测“枭”搬家的原因。 1、明确“徙”与“迁”为同义,增强记忆。

2、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大意。读课文的要求:(1)借助工具书,查阅音意,并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2)在原文中标记停顿符号。

2、分角色读课文

3、复述故事 枭:xiāo恶:wù更:geng

徙::迁移.

恶:厌恶,讨厌.

更:改变.

犹:还

以:因为 养成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

朗读文言文要注意句读,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内容.

再读课文

品读讨论 用现代汉语分角色朗读。

1、枭将东徙”的原因是什?

2、鸠对枭的迁移持什么态?

3、鸠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4、想一想:

你认为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枭改变它的处境吗?

1、用现代汉语分角色朗读。

2、交流探讨:

枭因为被人厌恶,想改变现状而搬家。

鸠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客观原因做理由是不可取的,应该从主观上寻找不足,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而不要回避,改变自己的`不足才能改变他人的看法。

1、实词解释落实情况反馈。并巩固课文内容。

2、发掘寓意。

3、开发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出下文。

多加蓬度看待事物是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不足,还应该看到优秀之处。比如枭其实也是有优点的:有自知之明。

温故知新

比较阅读 回忆《周处》,通过人物描写比较两篇课文的主人公的思想态度的异同点。

(出示《周处》原文) 同:两人都有错误表现。

异:周处敢于面对并改正缺点,而成为忠臣。枭却采取逃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描写:《周处》--心理、语言(间接)描写可以请学生改为直接描写。

本文:语言描写 1、温故知新。

2、雪会抓住人物描写等关键语句进行比较阅读。

2、通过正反对比的两例子,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读读背背

口语表达 1、用1-2分钟时间背诵本文,分角色背诵。

2、联系自己谈一谈学习后的感想或收获。 1、自己找伙伴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背诵。

2、反省自身,谈谈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 1、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2、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后作业

增强能力 整理重要的实词解释

自选题:

1。阅读《攘鸡》,与本文相比,在寓意上有何异同?

2。本文音符你哪些联想?有何启迪?

请联系实际,各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多向性练习的设计目的是增加阅读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思路点拨]

这篇文章很短小,为了在一堂课内有足够的容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将此文与《攘鸡》一起学习。先用环节二的方法学习文本。然后比较这两个主人公的做法有何区别,孰是孰非,抑或二者皆有不足,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事物。

[练习举隅]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1、请自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给同学听,探讨其中的寓意。

9.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篇九

1、《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10、《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 唐·高适

10.(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游子的思乡情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月之故乡》录音。(要求:认真听录音,用原诗中的一个短语概括诗的主题)

提问。回答。(答:思故乡)

讲述:同学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许多优秀子孙因各种原因被远离故土、飘零海外。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他们魂牵梦绕的是故乡,挥之不去的是回乡;正像一首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身在海外,眷顾的是祖国这个“家”,依恋的是乡音乡韵,醉心的是一草一木……比如一棵枣树--请读文章《枣核》。

二、整体感知

(一)、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学生分散读课文,同桌之间隔段读,并结合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讲述:文章叙事朴实,不加修饰,却真切的反映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思考:(1)构成文章主体部分是什么内容?(2)反映了海外赤子怎样的情怀?

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访后花园的谈话。反映了海外赤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精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解读题目。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题目--

讲述: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同学们不免要问:“枣核”与“思乡”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思考:“枣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讲述: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读罢全文,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朋友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过渡:作者对这种思乡之情作了高度的概括,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概括中心。

(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集体读本段两遍。

三、品读体味

过渡:这里讲的“依恋故土”、“民族之情”实际上就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是那么真挚、浓烈,如一杯醇酒,芳香四溢,感染着我们。

3、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文中集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美酒之浓烈

步骤一: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步骤二:指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读,注意语速要缓慢。

评价:(1)朗读内容的正确与否;(2)朗读中的优点缺点。

步骤三:学生同桌之间对读。

步骤四:指名朗读基础一般的学生读,并评价。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

4、讲述:同学们,照理说,这位美籍华人朋友生活富足,完全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什么有“缺点什么的感觉”?

(提示:这种缺乏是物质上的吗?)

步骤一: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讨论情况。

步骤二:师生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过渡:正因为如此,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才想办法来弥补这缺憾--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划出寄托思乡之情的行动的有关短语。

举手回答,评点。

(栽垂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试种家乡的枣树)

6、讲述:如何理解“游子的心境”?补充所给的短语

提示:分解问题----什么是游子?怎样的心境?分别用短语概括。

(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品读用词的精妙。口头回答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语的好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使答案趋于完善。

教师提问,师生一起辨析正误。

(“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把“贵重”的程度具体化了,生动表达了美籍华人朋友的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的自然、深沉;“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领“我”踏访后花园,别的什么都不问,“劈头”就问“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四、感悟升华

师朗读《害怕回乡》节选

……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数的根须时,如果没有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脚下的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可曾有过应有的付出?

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

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心惊。

所以,我害怕回乡。

评析:作者因“未有寸功的回报”而“悚然心惊”可见作者对故乡的深爱;“害怕回乡”更曲折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深情。

同学们,我们对祖国的爱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恋故土是炎黄子孙不变的情怀。不久的某一天,在座的同学有很多将远离故土,到异国、到他乡去开创自己的事业,祖国、故乡将离你越来越远。我相信同学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把生我养我的“家”永存心灵深处,时刻准备回报故乡的厚恩。

附:

月之故乡

彭邦桢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板书

枣核

萧乾

训练目标

一、理解人物“身在异国,心系故土”的真挚的思乡之情。

二、学习美籍华人热爱祖国、依恋故土的神圣民族感情。

线索: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游子心境: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侯晓旭

上一篇:普法工作学校经验介绍下一篇:不怕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