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

2024-09-30

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精选9篇)

1.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 篇一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锤炼教师语言艺术---王桂云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0-10-11 阅读:98次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锤炼教师语言艺术 山东省莱芜市

王桂云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完成。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流水帐”语言。A教师执教“用乘法口诀求商”。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而后组织反馈,学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有的用小棒摆,有的分圆片,还有的直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每一种方法展示之后,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顺利通过。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整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过程非常流畅,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而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却未曾提及。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了了无几。

分析A教师的观念是新了——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形式也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表面效果也是好的——学生都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各种算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本质联系?”教师含含糊糊。计算教学重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教师为了追求形式,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更无回味价值。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何? 现象二: “做秀”语言。B教师执教“倒数”一课,B教师进走教室容光焕发,开场白:“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语调自然、柔和,开门见山,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A教师的亲切感。受上课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个个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气氛很和谐。而课堂进行至半,B教师仍一如既往地“甜言蜜语”,在老师的“催眠曲”下,终于,有的学生忍不住了,开始昏昏欲睡„„

分析“倒数”一课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高年级学生完全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教者却不仅处处“铺石搭桥”,而且对学生的回答总是欣喜若狂,激动非常。教师语言做作,情绪激动,使学生疲劳、厌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也不足为奇。新课程提倡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但绝不等同于不顾学生心理感受,一味的“甜言蜜语”。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但更需要挑战,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才能证明其实力,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现象三: “泥水”语言。C教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确了算理,在交流时,教师追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答:“0在这里要占位。”或许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许是担心“鱼目混珠”,教师又重新开始解释:“我们看,刚才分的小棒„„”反反复复,罗罗嗦嗦,颠来倒去,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分析: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得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根据课后调查,这样的讲解,对于这个班中90%以上的学生来说是多余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

一、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例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够准确,这些不科学的说法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读音、用词的准确性,上课的口头禅太多,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

二、教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更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三、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

教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语言与教学情境合拍,情景交融 数学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这自然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随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如教学引入时,要求给学生以想象、给人以启迪;讲解时,要给人以导向,教人以智慧;小结思考时,要给人以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整体艺术,更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教学的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语言也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但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以免弄巧成拙,引起学生的反感。

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多讲究一些教学语言,并且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就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 篇二

一、优化教学语言, 从整体上为课堂教学增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我们深信,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学语言优化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也就提高了, 能配合教师合理地利用教与学的时间, 那么伴随着愉快、精准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成倍地增加.

要做到教学语言的优化, 起码要做好优化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对于个别多音字如“棱”“弦”等要多加注意, 切勿读错;对于解释数学概念的描述性语言, 要明确其关键词, 不要随意删、添字词进概念里;对有关的数学定理、公理的叙述要精确用词, 不让学生产生误解. 其次,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较枯燥的知识讲解过程中,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来说是较短的, 因此,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精简, 尽量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较短的时间里, 使用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教学语言, 传递给学生最大量的信息. 再者, 数学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该给学生其示范性作用, 使用逻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授课,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

二、优化教学语言, 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应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平台, 应具有启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 而教学语言的优化, 恰好能帮助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知识. 那么怎样优化教学语言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呢?

古语有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通俗点来说, 就是当学生处于急切想要知道答案, 但却无从入手时, 教师要想把启发性作用最大化, 就该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 循循善诱. 然而, 当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疑惑, 久久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时, 多数教师缺乏耐性, 会习惯性地再把内容讲解一遍, 之后便重复地提问学生:“是不是这样解? ”“这样解题对不对? ”等. 这样的语句对数学教学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还会促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惰于探究的不良学习习惯. 因此, 教师应杜绝这样的情况出现, 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 利用启发性教学语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

比如, 有名学生拿了一道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趣题来到他的数学兴趣小组上讨论, 笔者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旁观了一会儿. 学生觉得题目有趣, 讨论得十分积极, 但都毫无头绪, 不一会儿就都耷拉着沮丧的头, 还时不时用眼神向笔者求助.笔者没有立即给学生们讲解题目, 认为通过正确教学语言引导能启发学生思考:“笼子里的动物们听着, 同时抬起你们的两只脚. 同学们去看看, 笼子里还有几只脚还站立着? ”学生哄笑着说:“老师, 鸡就只有两只脚, 都抬起来不久摔倒了吗? ”笔者接着说:“对哦! 老师太笨了呢! 那剩下的脚都不是鸡的脚了吗? ”学生回答:“当然不是, 都是兔子的脚. ”当笔者再问兔子有几只时, 有个别同学已经明白了解题思路. 如此简单又有效的启发性教学, 皆因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了充分的优化.

三、优化教学语言, 使教学评价轻松幽默化

除了要在教学时注意使用教学语言时的规范性、逻辑性、精简度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之外, 在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这一块, 教学语言的优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曾言:教师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语言, 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要是能在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或批评学生时都能使用幽默性话语将教学语言作出优化, 能够保持住轻松幽默学习氛围, 学生对于数学也会愈加喜爱. 如学生东张西望, 教师可以说:“小眼珠不停转啊转, 真累. 本大人赏赐你30秒, 赶紧按摩你的眼睛吧! ”

幽默化的语言, 适时地搭配上鼓励性的话语, 如学生在解题时漏掉了某一步骤, 教师可说:“呀, 同学你掉了东西在解题的路上呢. 赶紧原路返回, 仔细找找在哪儿掉了, 掉了什么! ”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 还鼓励学生仔细检查, 让学生更为投入地进入到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 教师不仅要使用精准、规范的语言, 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使用数学语言作出正确示范, 还需要有意识地将教学语言精简化、幽默化、逻辑化, 使得学生能够更精确更愉快地接受知识, 学懂知识, 运用知识.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事, 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全丽.浅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6) .

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篇三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实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除了准确性以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真诚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思考问题,弯下腰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乐于发现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那些不善于发言的,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对教师的问题把握不准。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呢?一位教师这样对学生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这位教师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教师把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你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把答案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对于没回答好的学生,教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话锋一转说:“某某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学会合作。

三、恰当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新课改强调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不仅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进行评价方向。比如,“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分享分享。”“说得精彩极了!今天我要把最高荣誉奖给你们,因为你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老师这样想好吗?好在哪里?”“你觉得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学生互评,“他这种解法太麻烦了,我有一种解法更简便。”“我认为她理解得不全面,我来补充一下。”“老师,我做得不完整,我可以改一下吗?”“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重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教师巧导妙引,整个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

四、优化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作为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用具有引导性、开放性的有结构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予学生质疑的方向,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研究,一起读书、思考、感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个性。请看下面的教学语言:“对于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引导学生充分假设、大胆猜想,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呢?”——从学生在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优化教学策略发展语言才能 篇四

优化教学策略发展语言才能

江苏 东台 ●刘小梅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来评价课堂教学成效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还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依据学生的就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学识。在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尽力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等能力都能得到相应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完善的人文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才能。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了优化教学的三种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创造运用语言材料的机会

形象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使得这几个要素迅速融合在一定的生活情境或者虚拟环境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现阶段,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也可以应用生活化情景等,总之,一定要能够准确体现教学情境的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等几大特征。

(1)从质疑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是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的一种常用而简洁的方法。从课题开始的质疑,使得学生一开头便能够关心文章内容,明确自己为什么而阅读;基于课文内容的质疑,使得学生的学识进入较深的层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索和钻研的能力。比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钱学森》的导入过程,教师首先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提问,学生的问题大多集中在钱学森是谁?在哪个领域工作,有什么贡献,他是个怎样的人?教师一边让学生提问,一边请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5分钟内,学生在黑板上列出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开始阅读交流和学习,这个过程巧妙地把自上而下的给学生布置任务变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发现阅读重点,并从一开始就进入投入的探索性学习。

(2)从资料入手,创设模拟情境。情境创设是教师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所以不宜局限于某一种简单的形式。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能够精心准备,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资料创设逼真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更加深刻地体验情感。比如三年级语文《恐龙的灭绝》的教学,教师首先播放美国影片《恐龙时代》,引导学生谈论有关恐龙的知识。紧接着教师又课件出示《白垩纪公园》的画面,画面上各种恐龙在草地上生活着,创设学生去《白垩纪公园》考察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二、优化教学内容,创造练习语言能力的空间

教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呈线性分布的,如果单一的去研读课文,会忽略了学生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抓住训练时机,让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

具体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训练要分散融入到课堂当中。比如教学四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师在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来读给大家,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学生自主阅读2分钟后开始了煞有其事的阅读和介绍,这样的环节训练,主要抓住读和说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一路花香》课文学习时,教师在学生初读文章之后,重点抓住文章里面一些笔画比较复杂的生字进行书写指导。另外,写的能力不仅仅局限在写字,还可以抓取接近生活或者具有想象空间的文段,积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各种能力训练在课堂中的整合,需要教师在教学之间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难度层次和训练方式方面灵活选择,忠实地为学生的能力发展着想,提高课堂中学生能力发展方面的收效。

三、优化教学方法,创造语言学习的生动氛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工作具有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动态化特点,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结合点,准确发掘教学重难点的切入方法,短时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比如善用教学媒体,可以帮助教师直观简洁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简单符合实际的教学课件可以节省课堂组织时间,能大量地把教学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5.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语言教学有效性 篇五

【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问题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最重要的“激活”因素。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让孩子听得懂,更要具有灵活性、启发性、双向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语言;问题设计 ;有效性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以各种文学作品为载体,让幼儿在理解和感悟中学习书面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前提,也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的催化剂。

1问题设计要具有挑战性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才能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过去设计的提问常常是这几个:“小蝌蚪刚开始遇到了谁?“鸭子怎么说的?”“又遇到了谁?鱼又是怎么说的?……,现在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幼儿在不断寻求答案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语言得到了发展,同时明白了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到局部,要把握整体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事物。

2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与传统的提问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思维指向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看了这副图,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等问题,像这类问题,幼儿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积极观察、想象、理解,还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所构建的知识是自主的,极大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如语言活动《冬天》,设计的问题是“能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暖和起来?”,刚开始,幼儿想的最多的是“穿棉衣、戴棉帽、围围巾、戴手套……”当老师提示幼儿:“每天锻炼时是什么办法使自己热起来的?”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拍皮球、跳绳、跑步……”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幼儿进行联想,从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找出不同的答案,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问题设计要有双向性

传统的提问方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做出回答,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幼儿缺乏构建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如出示一幅看图讲述的画面,请幼儿先观察,然后问:“孩子们,看了这副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相信你们肯定有一些问题想搞清楚,不是吗?这样,老师就把问题留给了孩子,更能激发孩子进行仔细观察,积极寻找要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4问题设计要有灵活性

一个教学活动所设计的问题都是课前预设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了并玩耍,大象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的呢?”有的幼儿说“高兴的、”有的说“生气的”,但是没有人想到用请求的语气。后来,我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如果别人捡到了你丢失的东西,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让别人还给你呢?高兴的语气该怎么说?生气的语气怎么说?请求的语气又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表演三种不同的语气,加以比较,最后请求的语气最合适。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开始设计的问题是:“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孩子们似乎无从说起,于是我把问题缩小了,更具体化了,“春风吹来了,树有什么变化?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样,幼儿活跃起来了,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提问,能使课堂精彩叠出。

6.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六

摘要:

在现代教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

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本人谈点粗浅认识。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表达必须严谨、科学。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彻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都必须用正确科学的语言表达。教学使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认识。否则,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凯本中心小学:吴远才 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三、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四、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如求1/6+1/12+1/20+1/30+1/42=?运用常规方法进行通分,十分繁琐,正当学生面有难色之时,教师指点迷津:观察一下,分母有什么特点?能否变形一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观察出分母都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并联想1/2-1/3=1/6,1/3-1/4=1/12,1/4-1/5=1/20,1/5-1/6=1/30,1/6-1/7=1/42,很快算出原式等于1/2-1/7=5/14。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五、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五里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数学课堂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谈得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万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

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习和长期的实践,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若如此,,类别: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 工作单位:凯本中心小学

姓名: 吴远才

7.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策略 篇七

可见, 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已经成为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呢?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有效策略, 但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无论哪种优化策略都应或多或少的具备以下特性。

一、教学语言要体现人文性

教学语言要体现人文性, 体现“文道合一”中“道”的人格教化, 体现个性的张扬, 体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体现大语文、大文化的视野拓展;要挖掘课文知识点蕴含的人文因素, 从审美理解、审美评价等角度予以诠释和阐发;再现作品 的意境、情景, 以艺术的 言语形容 描摹;释放教师对 教材之“道”、之“美”、之“理”的 价值态度、情感体验, 组织起语文以外的新的言语信息系列, 予以渲染、宣示、陶冶。

例如, 《皇帝的新装》的结局是让一个小孩子揭穿事实的真相, 在分析作者如此设计的用意时, 我除了明确这样结尾增加了童话本身的神奇色彩外, 还重点诠释了作品的人文情怀。我这样说:“经典之所以被广为传颂, 不仅因为它的文学技巧高超, 更在于它能带给我们正能量, 引发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本文由一 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事实的真相, 不仅是为了告诉我们童言无忌或无知者无畏, 而是要告诉我们孩子代表未来, 代表希望。这样的结尾不仅为了嘲讽成人世界的虚伪世故, 同时更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孩子纯净的双眼, 是暗夜里最璀璨的星光, 只要有心地纯真的孩子, 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有希望, 就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二、教学语言要具备审美性

教学语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就是说, 这种语言文化充满着“语言风采”、“抑扬顿挫”、“韵律”、“隐喻”、“婉丽”、“富于变化的表现力”, 等等。尤其是教师语言作为教育的手段, 创造着心灵世界的碰撞。教师未必时时意识到, 但其语言必须是以审美性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语言是教师学生观的表现, 是教师人格的表现。总之, 在教学的共同构成者中, 教师语言的审美表现在创造心灵世界之碰撞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何其芳的现代诗歌《秋天》时, 为了能展现如诗如画、宁静悠远的秋色秋韵, 让学生沐浴在秋天独特的气息里, 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语言。“秋天在哪里?范仲淹这样说:‘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陶渊明这样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杜牧这样说:‘停车坐爱 枫林晚, 霜叶红于 二月花。’举目 四望, 秋色无处不在。它在盈盈秋水间, 在累累硕果上, 在层林尽染的山峦中, 在翩然南飞的雁阵里, 所以作者何其芳告诉我们:‘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 的眼里’。下面 请同学们 模仿课文的句式, 用诗歌般优美凝练的语言描述你眼中的秋天。”也许正好是秋天, 也许是受了我的感染和 启发, 学生的仿句给了我无尽的惊喜。我选录了下面几句:“秋天绽放在火红的枫叶间”;“秋天摇曳在金黄的菊花上”;“秋天缠绵在冷冷的雨丝里”;“秋天飘零在枯黄的落叶中”……这样的诗句正是反映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何谓启发?《学记》里说:“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 矣。”孔子也认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王筠则总结说:“为弟子讲授, 必时时请 问之, 令其善疑, 诱以善问。”可见, 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教与学互相结合, 和谐共振,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 在赏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时, 学生对该词体现了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法理解。我指导学生从词中 的“犹” (“已是悬崖 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字和“山花烂漫”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个词语入手体会, 可学生还是不得要领。我只好进一步启发:“如果把‘犹’字换成‘独’字, 两者在心态上会有什么差别?”经过一番讨论, 学生们大都领悟到:“犹”是“还”的意思, “独”是“只”的意思。在心 态上前者 乐观, 后者悲观。更精彩的是, 一个学生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证明:“桌上有半杯水, 乐观者说桌上还有半杯水, 悲观者说桌上只剩半杯水。前者的心态是庆幸有水之存在, 后者的心态是担 忧水之将 无。所以‘犹’字 体现乐观, ‘独’字体现悲观。”“犹”字的问题解决了, 我又引导学生赏析“山花烂漫”之妙。我提出问题:“‘山花烂漫’说明春天来了, 我们都学过朱自清的《春》, 在《春》的结尾作者怎样描绘春天的特点的?”学生很熟练的就背出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 去。”我又问:“这几句话描绘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新、美、力。”这时候, 许多学生开始恍然大悟:“朱自清笔 下美丽的春天说明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充满信心就是乐观。毛泽东的‘山花烂漫’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绚烂、明丽的新春世界, 说明他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不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吗?”学生理解得如此透彻, 我又何须多言?

四、教学语言应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 的教学理念, 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 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 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 每一堂课都有其特定的课堂情境。如果教师能依据课堂情境, 包括学生的动作、口语表达、师生交流乃至学生表现出来的某种形象、气氛, 及时与你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联系起来, 及时调整教学语言, 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就可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让课堂境界飞升。

例如, 在分析权延赤的《黄河化险》一文时, 课文中有一个情节: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 毛泽东“从容走上黄河岔的堤岸。不紧不慢, 顺堤向西北方向走去”, 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后, 奇迹发生了:身后身侧那些山头, 枪炮忽然停息;敌人的停了, 我们的也停了。大地哑了一般静!”在探讨毛泽东此举的用意和奇迹产生的原因时, 学生众说纷纭, 但大都倾向于毛泽东此举过于冲动, 这种说法显然流于表面, 没有体察毛泽东的深意。我给学生分析道:“这是一种兵不厌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智大勇。”看到学生一头雾水的眼神, 我忽然灵机一动:许多学生不是爱看《三国演义》吗?我何不从中举一个战例讲讲?于是我讲 道:“话说曹操率几十万军队尾追赵云至当阳桥时, 只见一人一骑一矛威立桥头, 身后不远处的树林中烟尘弥漫。正当曹兵惊疑不已, 忽听得响雷般的声音暴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话音方落, 曹操的一员部将哇的一 声, 苦胆吓破, 落马而亡。这一吓, 让本来就惊疑不已的 曹操肝胆俱裂, 下意识地拨转马头, 向后狂奔, 曹兵随之 溃败。正是:张飞当阳桥头一声吼, 喝退曹操百万兵。其 实树林中的烟尘并非伏兵, 只是几匹马, 尾巴上绑着树枝在来回兜圈子, 以做疑兵之计。这就是兵不厌诈的典型案例。试想:身处黄河险境的毛泽东的决定不但关乎眼前几百名干部战士的生死, 更维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他岂敢鲁莽行事, 逞一时之快?当然, 无论是当阳桥头横矛跃马的张飞, 还是黄河岸边从容漫步的毛泽东, 都是凭借超人的 胆识镇住 了对手, 使他们不 敢轻举妄动。这种死里求生, 险中求胜的谋略, 正是利用 了对方的疑惧心理才得以成功实施。所以说毛泽东确是一位有大智大勇的军事家。”我的类比分析大大提高了学 生分析文本的兴趣, 他们也模仿我的做法, 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文本, 在探讨中也就准确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 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课堂上, 教师教学语言的简约、微妙、精练不仅是言语的锤炼和造诣, 而且是在作为教与学的中介时, 发挥着陶冶涵泳, 启发诱导, 言传身教的作用。如果没 有教师饱含感情的富含哲理的独到的诠释, 学生不可能披文以入情, 达到人书 合一的境 界。只有高 水准的教 学语言, 才能使学生沉浸其里, 陶醉其中, 如品香茗, 如饮佳酿, 不觉时间之消逝, 不知铃声之即响, 学生的知 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

参考文献

8.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特性

教学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输知识、表达观点、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工具,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展示了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对教学语言进行研究,认真把握并学习教学语言的特点,将教学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准确表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 概述

1. 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根据教学任务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同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智力和学习能力,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语言. 此种语言与政治、哲学和法律等语言差异较大,既不是文学专用技术语言,也不是单纯的书面性语言,而是表达教学观念、传输教学理念的主要方法. 在高中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不仅能让语言具有生动、鲜明等特点,还具有形象、启发、逻辑和感染性等特点.

2. 教学语言的分类

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将教学语言划分为以下几种:

(1)导入语. 在传输课程的初始使用,该种语言具有引领教学主体、开门见山,提出课程教学重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设置教学悬念,或介绍教学原始公式.该种教学导入语可以使用设问、反问和陈述等方式展示.

(2)提问语. “善学者,必善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提问技巧具有很大关系. 从提问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单一提问和循环提问. 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比较分析并解答问题. 课堂提问必须紧扣主体,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探索知识.

(3)评价语. 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为了让学生理解问题解答的特点,必须使用评价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备课时,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丰富语言的使用,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4)讲述语言. 讲述语言是教师给学生讲述、传授知识的语言方式,是教学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都是借助此种方式传输给学生的. 发挥并掌握此种语言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吸取更多知识,与教学的成功具有很大的联系.

(5)总结语. 总结语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特点,深入钻研学习内容. 按照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将总结语言分为板书语言、形态语言和口头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必须灵活选择,保证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 教学语言的合理应用

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把握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运用教学语言是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让教学语言正确、规范地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简单的教学语言,保证学生可以轻松、容易地理解教师表达的内容. 尽量开门见山地陈述出课堂教学内容,在传述新课程的时候,适当灌输一些基础内容,抓住教学语言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 掌握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性教学语言可以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语言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内容,选择一些风趣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使用启发性问题将学生引入最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学海中遨游.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两边和夹角已知的三角形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观察问题,当学生无从解答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数量关系,然后将余弦定理引入到教学中,在反复练习中得到教学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把握教学原因的准确性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必须精确,将数学教学中比较复杂的内容,用独特的语言讲出来,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师必须熟练教学内容,对教材涵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数学教学课堂是一门较严谨的课程,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教学重点,语言表述出现错误,就会给学生讲解不正确的数学内容,误导学生学习. 例如,不能在教学中将“负数”说成“正数”,不能混淆“除”和“除以”,尤其在表达数学数量关系的时候,必须要贴合实际. 例如,学习(a2)2-b2时,如果将其阐述为“a平方的平方和b平方的平方差”,就会出现数学教学知识错误.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准确性,避免因为组织不强造成的教学失误. 例如,误将2x2表述为2x的平方,造成学生理解错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气,避免语气造成的失误. 例如,读的时候,如果语气不当,就会将其读为“x减y分之一”.

4. 提高语言表述的趣味性

趣味性可以给学生带来笑声和轻松,缓解教学的紧张气氛,其合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现阶段,趣味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备教养、道德和智慧的集中表现”. 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借助趣味性教学赢取教学成功.例如,学生在学习幂函数的图像时,将y=x的图像称之为瀑布飞流而下;有些数学答案可以在思考中解答,但很多学生耗费了许多时间,教师可以将此种现象描述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利用各种各样趣味性的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5.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教学风格

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形式也不相同. 数学教学并不是墨守成规的,必须不断变化,所以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教师可以在长期教学中,探索符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学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不断从阅读、授课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二,强化教学实践. 语言风格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过程,为了及时反映教学语言的进步,必须在实践中探索.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时,不仅要准备一些教学理论性备课,还要对教学发展历史等进行分析,多观察教学实例,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确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 第三,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广泛教育人士开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努力构建一种学生喜欢的良好氛围.

6. 提高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一般进行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语言,而且很多教师都在上课前认真地备课.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教学的先后顺序. 例如,除式中含有字母,不能将其简单地说成分母中含有字母,因为使用分母颠倒了原有概念的先后顺序. 进行新课程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点不了解,教师语言的使用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果.

[?] 结束语

教学语言是教学中运用的一种艺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作用. 课堂教学语言的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表示不同的知识内容,语言语调的轻微变化都会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高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概念性知识较多,很多数学内容都是凭借教学概念和教学推导完成的,所以语言表述必须遵循正确性和准确性,避免教学失误,提高教学效率.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不断丰富教学语言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9.数学课堂语言的精炼和简约 篇九

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斯托利亚尔在《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万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总之,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本文拟就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彻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又如,有人认为自然数既然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那么“奇数或偶数的个数当然都比自然数的个数少”、“奇数和偶数各占自然数的一半”。其实,这两句话都违反了科学性,因而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有限的情况下成立的结论,在无限的情况下不一定成立。自然数、奇数、偶数都有无限多个,因而,不存在谁多谁少的问题,也不存在谁是谁的一半的问题。

二、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循环定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愤徘”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如求1/6+1/12+1/20+1/30+1/42=?,运用常规方法进行通分,十分繁琐,正当学生面有难色之时,教师指点迷津:观察一下,分母有什么特点?能否变形一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老师点拨下,学生观察出分母都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并联想1/2—1/3=1/6,1/3—1/4=1/12,1/4—1/5=1/20,1/5—1/6=1/30,1/6—1/7=1/42,很快算出原式等于1/2—1/7=5/14。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四、激活思维,具有思考性。

教师的语言如果都是一听见底的话,或者平谈得象一杯白开水,对学生的思维很难产生撞击作用,也难以使学生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课堂教学中,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让学生复习旧知识10.25÷ 125,然后过渡到10.25÷12.5,再设问:(1)这两题有什么不同?(思维转折处)(2)你怎么把它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知识关键处)(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根据什么?(规律探求处)(4)完整归纳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理解疑难处)。

五、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教师上课时,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课堂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艰苦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如在一节应用题课上,有一题问“从甲地走到乙地要用多少时间”,一位学生误把“5小时”答成“5时间”,教师没有进行絮絮叨叨的说教,也没有板起脸孔指责批评学生,而是了如下诙谐有趣的调节:好,问题问用多少时间?答用5时间;那如果问教室有多大?则答48大;小芳有多重?答42重;山坡上有几头牛?答8牛。在学生轰堂大笑中,教师再作讲解和订正,不但调节出情趣与气氛,而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耐人导味的语言对学生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六、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五里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避免成人化、土语化、杜绝语病,注意规范化和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语言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七、和蔼亲切,富有情感性。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许多专家也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的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八、积极评价,具有鼓励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428÷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学生也会感知“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数学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名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比较难的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会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会热烈的、带有节奏的鼓掌;有的老师还会用亲切的语调说:“回答得非常好!”“李军,今天表现得真好!”我想:就这样一句话,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能愉快地学习,甚至,从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欢数学了。如果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不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但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借语言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教师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课堂教学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并与数学课堂环节相结合。我们将数学课堂分成“导入新课——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反思小结”四个环节,探讨各课堂环节教学语言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探寻更加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课堂环节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1.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

语言,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而构成的约定俗成的体系。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本身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活动,同时语言能促进和体现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语言,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传授学科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时所采用的语言,也包括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在组织管理学生时所采用的语言。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与探究式教学的数学课堂环节结合,尝试分析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教师课堂语言的特点。

2.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凭借课堂教学语言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从进入教室开始,到走出教室为止,始终处于说话的状态之中,这中间他要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在讲课过程中他还要随时组织教学活动,排除各种影响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讲课内容的转换,跟上讲课的思路,最后,他还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这些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通过言语活动来完成。这也意味着,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即课堂语言的运用技巧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重要的和必要的途径。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传授式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思想、理论、方法的转变,尤其是探究式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能力重要表现的课堂教学语言,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要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教法,就必须先完善自身的课堂语言修养。课堂语言活动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任务,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同时又影响教学理念的形成和课堂活动的全部安排。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研究教师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正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各环节对教师语言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可总结为如下四个操作程序:(1)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假设、猜测结论—检验、推证结论);(3)小结探究成果(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及解题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4)反思小结。步骤的框图如下:

进入情景 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反思创新 进入情景 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反思创新

学生:

教师:

本文试图将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与课堂各环节相结合,分析各环节中教师语言的特点,使教师语言运用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操作性。1.新课导入突出语言的趣味性

导入语即开场白,是教师一堂课开始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能调动学生热情的话语。导入语言要体现本课宗旨,具有一定概括力;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新课导入应着重突出语言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10的认识》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装有小动物图片的信封]

生猜测:不知道

师:告诉你们是一些小动物的图片。那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小动物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师:[老师把信封里的6个小动物抓在手中]小朋友,猜猜看,有几个小动物呀?

生1:2个。师:还要多。生2:7个。师:再少一点。生3:5个。师:再多一点。生:6个!

师:对了!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大家数数看。

师:想不想再猜一次?[老师动作: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把信封里的小动物倒在手中]现在有几个?

生1:肯定比6多,8个。生2:9个,10个……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小朋友桌上也有一个跟老师一样的信封,大家数数看就知道了。

……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适当地运用一些猜谜、小游戏、说笑话、讲故事的形式来增添导入的趣味性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解“角的分类”时,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来导入,不仅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也为新知识的学习习近平添了不少乐趣。

此外,利用拟声词来模拟人或事物的客观音响,巧妙、刻意地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等方法,都可以为导入语言增加趣味性的色彩。2.探索新知体现语言的平等性、科学性、启发性(1)平等性

新课导入后,便是学生探究新知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环节。教师要积极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探究数学问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充分参与对知识的探究。在这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教学生“学会什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会学什么知识”。

【案例】《万以内退位减法》

在‚质疑问难环节‛,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可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全班学生也齐刷刷地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接下来就出现了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谁能说一说,你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1:从高位减起,后面遇到需要退位时不好办。

师:你是怎样改的? 生2:差比原来少写1。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在经过退位以后,使差不做改动呢?

生3:老师,可以这样做,在从高位算起时,可以一次同时看两位,如果下一位需要退位,在写差时就先留下一个1。

(这位学生边说边以黑板上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

师:你真了不起!还别说,这个方法真能行得通。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既然这种方法可以,那为什么书上说‘从个位减起’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1:老师,我认为按照书中介绍的计算方法算起来简便。

生2:我也认为从个位减起要比从高位减起简便。

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计算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不过,今天我们要特别感谢x x同学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由于他的这个问题使我们对多位数的减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话交流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问题时,独立思考不是说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冥思苦想,不和他人交流,独立思考也要借助别人的结果,也要依靠群众和集体的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课堂教学语言的平等性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数学知识、数学想法过程中的平等。

(2)科学性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探究新知阶段数学语言的运用是必需的,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数学语言为基础, 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语言的内容符合科学原理;二是用词要正确、表达要准确;三是通过教学语言, 要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潜移默化的训练。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 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 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深刻的理解,避免产生知识性的错误。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混为一谈, 就是向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这样的表述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乏科学。

其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 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 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数学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那么就必须时刻考虑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性强的学科,就要用数学学科的专业术语来表达。

第三,认真备课,了解教材中的新信息。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更大一些。在习惯了老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术语,而对新教材中同一概念有不同表述方式的,由于习惯可能会出现口误。比如原先教材中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而新教材中用“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代替。在乘法中,以前的大纲和教材把相乘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被乘数”和“乘数”,现行教材都叫做“因数”。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要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

第四,数学是一门科学,教师在表达时就得准确、明白。不少教师习惯于使用“可能”、“大概对吧”、“也许是”这样的表述,这是数学课堂的大忌,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仔细推敲。同时,讲课时尽量不带口语“这个这个”、“啊”、“然后”。这样的口语,教师本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这样口语用得过多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到了上课的效率。

最后,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边涉及到了教师的提问艺术。当然,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对于“是不是?”、“对不对?”这种给出答案来征求学生意见的提问,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加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位好的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现真理。对于学生探究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加以引导启发,但绝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循循善诱,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真理。同时教师还应及时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艺术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或巧妙的停顿、或问而不答、或问而缓答、或设置悬念等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不仅让探究活动继续进行,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能使课堂变得轻松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3.解决问题强调语言的激励性、现实性(1)激励性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理解新知识的方式是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主要以各种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利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形式进行。随着练习难度的增加,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建立面对挫折继续尝试的勇气,同时也能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表扬的方式实现。每一个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吝啬一句简单的赞扬语。赞扬学生的话语是有艺术的,其中需要教师在表扬过程中十分注意的一点是表扬应针对学生做的事情,不能针对人。不少教师会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的表扬会让其他没有受表扬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说我聪明,难道我不聪明?”的心里感受。在学生出色的回答完问题或者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很新颖,相信其他同学也能够想出更好的方法”,不仅表扬了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也照顾到了班级其他学生的感受。(2)现实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也能应用于生活,探究式的教学更加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因而教学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注意现实性,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又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4.反思小结加强语言的逻辑性、精炼性(1)逻辑性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怎么学”、“学到了什么”进行反思整理。本环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先尝试自己梳理表述,教师对学生遗漏的知识及时补充,最后教师作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这个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各环节、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具有较强的逻辑条理性。那么,教师在做最后小结时,就要体现课堂知识学习的顺序、递进的过程,相应的就要求语言具有逻辑性。逻辑性的总结能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思想中混乱不清的学习过程,为知识的存贮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也为将要学习的知识作了铺垫。(2)精炼性

所谓总结语言的精炼,主要是指语言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教师通过最后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更加深刻的把握。教学的最后总结时间紧迫,但这样的总结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要完成总结任务,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更加精炼但又不能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精炼的概括能力。5.无声语言的恰当使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以自己出色的有声语言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力求配合恰当合理的无声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此外,恰当的手势也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传递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紧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督促他们自觉地学习,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积累和完善教学语言的运用,想方设法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让教学语言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而发展服务,也为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带给学生一个美妙的数学世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数学,能够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摘要]说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得体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自然地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数学教师的语言又有自身的特点,准确是其灵魂,简约为其特有,激趣显其魅力,启思为其核心。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生动,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启发学生不断地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春风,润物似春雨,自然而然地信其师、从其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又有自身的特色。笔者把数学教师语言归纳为八个字:准确、简约、激趣、启思。

一、准确——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灵魂

准确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所谓准确就是不讲错话,不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讲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话,讲出的话要符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地说,就是要体现这样六个字:得体、完整、到位。

所谓得体,就是要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尤其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过分夸张,会让学生感到虚伪,难以产生心理认同;倘若轻描淡写,也难以有好的效果,尺度的拿捏与把握相当重要。有位教师让一名学困生回答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你真是个天才”,结果引起班上其他学生的一阵嘻笑,这位学生也认为老师是在讽刺挖苦他,表情显得很不自然。或许教师本意是想通过这种带点夸张的表扬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其学习热情,结果却因评价的不得体而事与愿违。

所谓完整,就是讲出的话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没有科学性错误。比如说,学生发言不够准确的,教师要善于接过学生的话头,及时地帮助学生把话补充完整。课上,我们经常请学生举例,教学“平移与旋转”,会请学生举物体平移或旋转运动的例子。有学生举例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其实,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平移,也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过学生的话来说:“对,我们这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如果是平推门的话,门的运动就成了什么?”这种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还提醒了学生在后面举例时要尽量做到表述严密一些。

所谓到位,就是要点拨、指导到位。尤其是学生思维出现一些偏差时,教师要作深层挖掘,多追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思辨,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有位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时,在处理好“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后追问: “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尽可能大一些,应该在几号袋里摸?”有学生认为,“2号袋(4红1黄)比1号袋(3红1黄)的红球要多一些”。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是不是口袋里红球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呢?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让大家都信服。”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引导,大家懂得了“只有当袋中球的总数相等时,红球的个数越多,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当然,教师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读音准,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另外教学语言的准确还体现为用词准。数学教学讲究的是严谨,有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整个意思就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不仅给学生理解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难以纠正的错误认识。比如说,教师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二是坚持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比如说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更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二、简约——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特质

言简意骇,是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特有的特点。所谓简约,通俗地讲,就是没有多余话,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数学教师讲话必须精炼,绝对不能拖沓,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言不达意的废话。比如说口头禅,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还会因之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数“口头禅”的次数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倒胃口的事儿。想克服这一毛病其实并不难,现在都有MP3,录音机也很普遍,教师不妨把上课的话录下来,课后再听,然后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口头禅自然就会逐渐消失了。

二忌不着边际的空话。有些老师课堂提问过宽,让学生在回答时没了准头。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往往先从一个情境引入,有位低年级的老师教学5以内的加法,他先出示了一张挂图,然后请学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学生说得丰富多彩,有蓝天、白云、小树、小草、小鸟、小兔、小花,甚至还有些学生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热情,又没有作适当的引导,结果使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课。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教师的提问过宽有关,如果问成“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或许学生在表述时就有针对性了;另一方面与教师的调控有关,当学生的发言偏出预设的轨道时,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组织调控。

三忌机械重复的啰唆话。学生讲得清楚的,就不要重复。如果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还要考虑请学生重复,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比如说,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在引入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一共有两个球,其中一个是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有两个——球的总数和其中红球的个数,另一方面给后面的表述提供一个范例。

四忌浮于浅表的套话。教师一是要避免提问过碎。把知识肢解成若干小问题,而每个小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维深度,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参与学习活动,这种打乒乓式的问答式教学看似热闹,但离开了教师,学生就难以独立完成解题活动。二是避免简单的判断。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或练习情况时,用“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这类话来问学生,而这种简单的评价由于缺少了思维的深度,往往成了跑过场的一个龙套。

上一篇:蜜蜂引路说课稿下一篇:我是热爱劳动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