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

2024-11-09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精选8篇)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 篇一

校办字【2015】36号

姚李职高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和我校实际情况及培训经验,特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培训任务

2015年县农业委员会下达我校职业农民培训任务46人,为生产经营型,专业为畜禽养殖(生猪生产、肉牛生产、肉羊生产、鸡鸭鹅的养殖、蛋鸡生产等)。开设课程: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农业物联网知识、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政

策法规选编、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家畜生产技术、家禽生产技术、动物防疫知识等。

三、保障措施

每人3000元的补助金全部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跟踪服务中发生的相关人员讲课费、误餐费、住宿费、交通费、指导费,参训学员的食宿、交通、物化技术补助,对优秀学员奖励,以及购买培训教材、场租、宣传、信息化手段利用和组织学员劳务费。对其资金专款专用,做到对农民全程免费。

我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教学楼、育才礼堂餐厅、学生公寓、实验综合楼、实训大楼排列有序,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我们确定实训楼三楼会议室作为此班理论课教学专用教室。我校又坐落在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改革示范镇——姚李镇镇区腹地,生活、交通十分方便,附近拥有多家宾馆饭店,绝对满足学员的衣食住行。

四、师资力量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0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33人,专业课教师42人,其中计算机专业8人,电工电子3人,汽修2人,农学11人,畜牧3人,数控3人,服装3人,旅游2人,宾服2人,电子商务3人,财会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0人;省级中职“教坛之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县级“教坛新星”3人,县级“教坛中坚”5人。职高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控机床应有

专业、汽车维修与运用、现代农艺技术、电子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职高综合班等。同时,我校又隶属于大别山职教集团,可以和兄弟学校优势互补,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调配专任教师,我校毗邻六安市区,可以很方便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学院请到相关专业专家教授,为学员们上课,本次培训我们准备大量请进一些专家教授上课。

五、实训基地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的重点,我校各大专业都有若干家工厂、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尤其是涉农专业校外基地尤为丰富,如:安徽省康乐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固镇军明白鹅养殖场、独山瑞泰养殖科技有限公司、霍山丰盛生态养殖综合有限公司、金寨果子园乡金林生态养殖合作社、黄求俊种植合作社、张东葡萄园、姚李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姚李育秧基地等,绝对满足各专业学生、学员的实训需求。

六、考试考核

培训结束后按有关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试考核结果报县农业委员会审定。对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七、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7月中旬以前):遴选培训老师(初步定为:王其柄、余纪林、赵先军、及外聘专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台账和各种表格等培训材料的准备,草拟培训课程表,进行培训宣传,组织学

员,定制教材。

2、培训过程:本次培训准备开班七次,其中六次每次上两天课,一次上三天课,初步定在7月27日第一次开班,地点在姚李职高大会议室,27日、28日上课两天,主要是上好第一堂课,加强安全教育,余纪林老师讲解家畜生产技术,秦远超教授讲解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8月14日、15日第二次开班,由王其柄律师讲解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及创业知识指导,六安市防疫站专家贾昌泽讲解动物防疫知识,8月24日、25日第三次开班赴姚李齐山康乐泰公司、固镇军明白鹅养殖场由何春仪经理、江卫军场长指导实践教学,9月17日、18日第四次开班,由皖西学院专家余道伦讲解家禽生产技术、秦远超教授讲解农业物联网知识,9月24日、25日第五次开班,赴金寨县豪强肉牛养殖场、金寨果子园金林生态养殖合作社由经理王强、童维新指导实践教学,10月13日、14日第六次开班,到本班学员养殖场,由六安市防疫站专家贾昌泽进行现场诊断教学,10月28日、29日、30日第七次开班,由赵先军、夏艳阳分别讲授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同时进行考试考核、学习总结及交流、结业典礼。每次开班都制定一个方案,向农委打一次报告,并每月上报培训进展情况,实行月报制度,根据实际需要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进行,做到理论课8天,实践课7天,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第一堂课制度,加强学员培训考勤,每天学员上课都要签到,并留影像资料,健全培训台账,每次培训结束后,每个培训小组都要把相关的培训资料交给培训办公室,培训办公室专人负责培训资料的收

集、整理、建档,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在每个班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和培训学员分别签名的培训台账,报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后的培训台账由培训基地保存备查。

八、其它方面

1、做好培训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媒,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

2严格培训监管。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期培训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从报名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培训满意度测评表、培训奖惩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认真填写规范的农民培训台账,杜绝培训漏洞和弄虚作假。

3方案申报,本方案报农业委员会备案,依照方案开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霍邱县姚李职业高级中学

2015年6月5日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 篇二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概念及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将某地区社会、 经济等特点体现出来,指导培训活动过程、制度的规范。本质上来说,其是一个系统概念,涉及培训目标、主体及客体等多方面内容[1]。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一般为三类,以政府主导、 政企配合及市场运作三类作为基础,并以具体针对性培训为辅助。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的有效对策

1.立足于经济区域,合理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产业结构良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进而对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选择培训模式过程中, 应结合农业生产基地需求,将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合作组织型或者产业促进型模式作为培训主要模式,从而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

其二,中部地区。诚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已经形成基础较好的城市群,不仅如此,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具备良好的产业、 人才资源,唯独缺少技术的支持。由此, 培训模式选择应将政府作为基础,政企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2]。

其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即便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该地区应积极争取政府和国家的支援,选择政府主导类政府工程项目型等培训模式,引导自身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畜牧业等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优势相对突出,能够适应机械化作业。基于此,要充分结合东北地区需求,选择适应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特点的主导产业推进型模式。

2.结合产业特点,科学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针对粮食、棉花等领域,国家在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支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农民都能体会到国家的帮助,因此,在选择农民培训模式方面要选择政府主导类模式,并通过政府实施工程项目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范围。

其二,针对蔬菜、果品及花卉等领域,要树立现代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并实现生态等大农业目标,促使农民培训内容倾向于技术方面。由此可见,要选择政企配合类为主的培训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其三,针对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培训模式的选择,要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增强社会化服务理念,促使农村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

3.设定针对性目标,开展多元培训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培训目标设定也存在一定差别。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培训:一方面,基础性培训,主要是文化、职业技术及成人教育三个方面,其培训模式应以政府主导类为主,通过高等院校、 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给予相应的配合, 实现对农民终身教育。另一方面,技能性培训,主要是工程项目、实用技术等方面,一般是以政企配合类为主,将农业科技园区等作为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投资和管理机制,对部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和培训,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业农民 新型 教育 培训 研究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这一部署,我们积极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加快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其中,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本质要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教育培训先行。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应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 指导思想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1.2 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2.教育培训的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应是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返乡的创业农民、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两后生等新生劳动力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和退伍军人等。目前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同时还要注意把农村新增劳动力作为培养对象。

3.教育培训层次

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征是高素质,要达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仅靠短期的一事一训的农民培训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农民培训是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重点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和持续的农业职业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到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存与加工等,培养内容应包括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理念教育、市场经营与合作社管理教育、农耕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至少是农业中专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仅是辅助环节,实行教育和培训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中专学历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已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教职成厅[2014]1号),应遵照执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开展所需的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及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要严格按照培训规范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事一训的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随时开展。在实践中应按照“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的原则,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经常性培训。

4.教育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开展分类、分产业教育培训,加快建立包括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后继者培养和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的配套制度。

4.1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

现有务农农民是现实的生产经营主体,对未达到中专学历水平的应进行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所有务农农民应开展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需要按照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别和相应专业方向进行。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

4.2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

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

4.3农业后继者培养

要把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同时,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应积极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后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5.教育培训内容

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需要落实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包括技能教育、理念教育、创业能力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课程体系和学时要达到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教职成厅[2014]1号要求。农业职业培训要根据不同产业(工种、岗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普遍受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劳动技能、农业经营管理技能、农产品营销技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用技术培训则应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的需要灵活设置培训内容。

6.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案。总的来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贴近农民的生产,方便农民学习,不影响生产生活。要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创新教学培训方法,围绕产业建立“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教育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于农民生产生活节奏的灵活的教学计划安排方式,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培训规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可实行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实践教学要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等形式。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织教学,教学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要加强教学管理,落实管理环节,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各类教学培训档案,实现教育培训规范化。同时,应注重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实习实践管理及考试考核,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统筹督导管理,确保完成教学培训计划、达到教学培训目标,确保教育质量和成效。

7.教育培训条件和制度保障

要围绕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注重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各产业教育培训的需要,选拔、聘用好教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制度,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同时,建议政府要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专项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专项或争取农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等,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形成相关制度,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基本保障。

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截至目前,全县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的培育任务,项目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一、落实“五个到位”,做好工作部署

首先是组织到位。我们根据《河北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农办科〔20xx〕17号)、《石家庄市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石农牧〔20xx〕220号)及上级关于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等文件精神,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井陉县农林畜牧畜牧局、井陉县财政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井陉县农广校负责项目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协调农林牧渔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井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我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严格实行“小班管理”(每班学员50人)。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林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林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严格按照省、市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主动邀请财政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核,无违规操作现象发生。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20xx年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在培训跟踪服务阶段和结束后,注重从总结培训经验、学员培训成效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宣传。

五是服务到位。我们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做到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食宿。同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向家人一样贴心温暖,学习气氛融洽和睦。

二、抓好“五个环节”,提升培育质效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今年遴选学员与去年相比年龄更小、学历更高、种养规模大、学习积极性高。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上年对培训教师满意度测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继续聘用学员反应好、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淘汰学员反应差,培训形式干巴枯燥、培训效果不好的老师。今年聘请了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六名,其中包括河北电视台“农博士在行动”的特约专家李恒真、农村电商高级讲师张展、石家庄市农广校校长彭晓明等,同时聘请本地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兼职教师。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今年开设课程主要有农业现代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实用技巧、山区林业发展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山区药材种植与管理、山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等。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鸡、土鸡蛋、腊味及桃核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机构建立开班审批制度、双班主任和指导员制度、班委会制度、考勤考核、班级评价等制度和考核竞争机制,用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用制度提高培训效果。每个班级按照实际培训人数,多遴选取4-5名备学学员,采取激励竞争,末尾淘汰机制,对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研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每个班评出5-6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评出4—5名综合考评分值低的学员予以淘汰。按乡镇分成对比学习组,形成了比纪律、比提问发言次数、比学习笔记干净完整等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末位淘汰、评先表优,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三、开展“四结合”,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部分乡镇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纳入为科技示范户,社会服务型培育对象所在乡镇科技示范户必须是20xx年培育人员,使90%以上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云上智农”,建立项目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并创建班级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先后组织了果树学员在和平庄园进行了观摩学习,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并组织全体学员到藁城市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青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亲身验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及收入。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篇五

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培育计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的精神。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为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培育计划,我们紧密布置、认真组织、科学安排,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承担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食种植专业培训50人,其中霍山5人,金安区5人,裕安区10人金寨5人,霍邱15人,叶集区10人。在累计15天培训任务开展过程中,成立了班委会和以县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学员间互动活跃。截至目前为止,粮食种植专业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训和考察培训任务全面完

成,通过培训学员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理论考试,50名学员全部合格并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相信将在今后的粮食种植经营中有很大帮助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后期生产经营型培训的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踪,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家祥教授担任组长,学校的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市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育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

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教授、董召荣教授和胡宏祥教授;皖西学院特种种植余茂耘高级实验师;我校专门研究立体农业的张杰瑜教授、管理专家秦远超老师、网上营销实战专家高于十老师、安徽知名农业创业培训专家吕静高级讲师;还有农民企业家及技术能人邬凌云、张力、朱俊国等,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粮食种植生产技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水稻生产技术》,《小麦生产技术》和《油菜生产技术》等十五本等。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根据今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432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144课时,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

288课时,涉及智能化养殖基地实训考察、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实践、信和农业生态粮食种植实践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

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 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让培训内容更具吸引力

职业农民,是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的观念问题,再就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下足了功夫。

一是触及思想,让学员懂得未来谁来种地。为了破除很多农民“泥腿子”、“没出路”的想法,2016年的我院把此项工作列为了培育

引导学员认清农村发展形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安徽农业大学吴义刚《新型职业农业素养生活》一课,通过讲授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期望及国家农业扶持政策,极大鼓舞了学员们发展农业的勇气;教师吕静教授讲授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创业,让学员们了解到了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实况,他们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跃跃欲试。

二是传播技术,让学员知道怎样种地。聘请了安徽农大教授张藕香、武立权教授、董召荣教授、陈浩、吕静、胡宏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余茂耘、张杰瑜、秦远超、高于十等省级专家为我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聘教师。吸引草根专家朱光文、王玉根、张永孝、农民梦合作社社长张金卯、鲍泰华技术员和田思云等土专家为学员讲课,向学员讲授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帮助学员解决在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三是开辟新内容,增加新出路。农艺师邢永会讲授“农产品电子商务”一课,让学员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学员们普通感受到了网络对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灵活模式突出培育效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针对农民特点,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六安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想了很多办法。

一是分段分片分类教学。种植班根据学员不同区域及不同产业分为金安、裕安、霍邱、叶集、金寨和霍山六点基地实训和考察。

ppt课件,授课更加直观。同时,改变了教师一人讲大伙坐着听的传统模式,增加了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很多课都采用了讲解与问答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

三是把实践基地作为重要阵地。粮食班分别到六安木南示范区、林寨示范区、霍山等地进行实地培训和生产实践交流;由课堂转入基地,从理论到实践,面对面手把手的解决问题提高了培育效果。

四是走出去,开眼界,学经验。全部粮食种植班分两期赴各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培训。5天时间学员除听取专家讲课外,还深入到基地的种植基地现场参观,具体了解基地的种植模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农村气象。

三、培训工作主要成效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销售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规、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2016年的培育项目从内容设置到培训模式,均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通过培训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很大变化,有效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学到到了务农、创业的本领。找到了走出困境走向富裕的新路子。

我们相信,六安新型职业农民一定会成为六安农村的一支生力军,他们这些星火一定会呈燎原之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六安的农民一起向职业化发展,推动六安的农业谱写新的篇章。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市农委分配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00人,其中水产生产经营型50人,在累计15天培训任务开展过程中,成立了班委会和以县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学员间互动活跃。截至目前为止,水产养殖专业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训和考察培训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培训学员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理论考试,50名学员全部合格并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相信将在今后的水产养殖经营中有很大帮助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后期生产经营型培训的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水产养殖与经营生产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踪,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家祥教授担任组长,学校的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市水产养殖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五个阶段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水产养殖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分五个阶段,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水产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安徽农业大学杨严鸥教授(博士后)、陈浩教授和胡宏祥教授;我校专门研究立体农业的张杰瑜教授、管理专家秦远超老师、网上营销实战专家高于十老师、安徽知名农业创业培训专家吕静高级讲师;还有农民企业家及技

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生产技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十五本等。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根据今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水产养殖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432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144课时,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288课时,涉及智能化养殖基地实训考察、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实践、信和农业生态水产养殖实践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份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三、问题与将来打算

(一)培训时间点与农事有效的衔接的矛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把握好培育任务的下达与培训时间的衔接。

(二)将来打算

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 篇六

关于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

以何种方式培训农民,使之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基层农民培训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集蔬菜物流营销、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和农副产品加工关联产业为一体科技示范园区,有着得天笃厚的优越条件,农民培训真正能实现“田间、工厂”就是课堂,为此示范区计划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

二、基本原则

1、以农民为中心原则。坚持“农民需要为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了解农民的需要,培训前进行有关农情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培训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员只起“顾问”和“辅导员”的作用,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农民自己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正确决策去解决问题。

2、以工厂、田间为课堂原则。每期农民学员根据情况分为农技、设施农业、农机技术、标准化种植等班,有针对性的选择对应的工厂或田间作为培训课堂,亲眼目睹或亲自操作,并引发深思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学到真实的操作技能。

3、以实践为手段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重在实践。例如对种植农户,每次培训要求农民下田调查、观察,采集害虫、天敌、病害症状标本,以增强识别能力;设立相关模拟实验,使农民从自己实验的结果中受到教育,懂得植物补偿功能,在害虫低密度的情况下不必使用农药防治的道理;建立“益害昆虫园”,使农民亲眼看到天敌吃害虫的现象,进一步理解保护天敌、控制害虫的意义;安排农药毒性试验,加深农民对农药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等等。受训农民动脑、动口、动手,不但学会操作,而且弄懂道理。

4、以培养决策能力为目标原则。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是停留在讲授一些知识、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上,而主要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民进行田间调查、分析和防治决策能力。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的方法,是对传统的室内培训农民方法的突破。

三、具体目标

工厂、田间办学校,农民受欢迎。农民工厂、田间学校

是在当前农村生产体制、生产条件下,普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特别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更是值得推广,不仅有利于当前生产,而且受训农民素质终生受益,逐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途径。

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科技示范户以及设施农业工作人员等为重点培训对象,每年培育1200名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人员100人,专业服务性人才100人,一线生产能手1000人)。

四、组织领导

成立以突出培育重点、探索培育模式、创新培育机制、总结培育经验为主线,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支热爱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强,经营效果好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分类型、分产业制定符合我县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广泛的宣传动员,同时发挥网络的作用,为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学习、咨询、交流的平台,形成政府主导、农牧、科技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良好舆论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使全县每个村有10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有科技示范户 10 户以上,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

20户,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参加过农民科技培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至3 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和规模化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总结提升阶段。通过现场检查、电话抽查、走访学员、查看培训台帐等方式逐次对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总结,表彰典型,加大宣传。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整改提高,不断完善,建立农民职业培训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实行“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按需培训”的原则,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各乡镇要成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奠定基础。

2、强化认识、营造氛围。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强化宣传引导,同时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乡镇的目标考核,表彰奖励培训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通过对职业农民培训的典型学员的宣传,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职业农民培训环境。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教育培训计划,及时解决当前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着眼长远,制定中长期的教育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

施,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根据农牧民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主导产业,按专业化生产经营的要求,细化培育专业,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按“规模种养户=职业农民”的模式:以农牧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园区经营者为重点,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其成为职业农民的主力军。二是按照“生产园区+职业农民”模式:对已流转土地的农民按其所从事的产业,开展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和技能培训,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产业工人。三是根据主导产业水平和生产要求,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考核、管理办法及制度,探索与制度、办法相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

5、落实政策、规范行为。重点以培训农牧业生产、管理、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以及农牧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等知识,真正做到“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努力营造和谐的培训环境,通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在申请国家项目,安排项目承包,获得相应的生产资料,贷款、技术指导、参加技术培训、基层干部选拔录用享有优先权。培训后自主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项目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扶持,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有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形成职业农民培训的良性循

7.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 篇七

1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并且将现黄金的生产技术水平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职业的专业型农业从业人员[1]。它的主要特征有:市场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管理主要发展动力;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能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中;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技术规模加大,农业经营发展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分类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农民培训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市场主导3类。其中政府主导主要是指由政府出资进行院校或者相关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企业主导主要是依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企业创新发展,创业扶持,科研项目研究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市场主导类主要是依据市场主导为基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农业种植人员,主要有组织型、产业型两种形式。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不同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也不同。

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依据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选择依据,应当考虑到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特点不同,依据当地农业发展主要特点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主要依据,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能够符合当地农业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选择也应当依据培训人员自身文化程度和对农业相关技术的应用熟悉程度来划分,避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实施“一刀切”的培训模式[2],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实施效果。

3.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基础是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南方地区农村发展状况水平比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由于当地农村的经济条件导致新型农民培训的模式不同。例如,我国河南地区的部分村庄开展的企业主导培训模式,由于河南地区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更注重将实现农业种植创新发展,充分合理的应用少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专业化种植,实现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形势科学化管理,增加农作物产量[3],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3.2培养方向不同

按照我国当前不同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程度不同,形成新型农民培训方式的培养方向不同。注重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这类农民通常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够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农作物种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注重培养相应的农业种植技术能力,这类农民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对农作物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的熟悉程度较低。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特征选择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式。

3.3农业领域不同

农业生产领域不同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具有一定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知识农业发展领域之间存在差异。我国提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4]明确指出,架起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领域作为划分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促进不同地区农业领域的发展。例如:我国北方农业种植以玉米和水稻为主[5]。在针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时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模式应当选择个体主导为主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能够依据培训人员的线管技术经验进行不同种类的农业种植技术培养,符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管理模式,能够为我国北方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推进农业结构完善发展,依据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自身素质选择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式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进一步实施,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储慧.基于AHP分析法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何思源.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闫志利,蔡云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J].职教论坛,2014(19):59-64.

[4]刘子通.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与路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 篇八

发展现代农业呼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是一种生活在农村、收入低、素质差的群体,是贫穷的“身份”和“称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一夜之间发现,“农民”一样可以到城市挣钱,特别是青年农民对在农村种田已经彻底放弃,虽然在城市扎不下根,但除非老了、干不动了,才会回到农村种田。另外,从农村出去的大中专学生,甚至农业院校毕业的,更是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如果不早作准备,及时应对,今后的农村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谁来种田”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真正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进,一方面引导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们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要通过规模种植补贴、基础设施投入、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来引导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在政策上必须要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在制度上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一是要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农民喜闻乐见的健康娱乐文化编辑成媒体教学资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二是要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青壮年农民、应往届毕业生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绿色证书。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将学生上来学变为送下去教,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上一篇:练字打卡第七天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小学生叙事作文:吃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