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8篇)
1.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历史组成绩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是由高一的老师出的,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二以及必修三除专题四、五两个专题以外的所有内容,题型按照高考题型设置,难度要求在高考难度的基础上降低一个层次。由于在出题之前我和高一备课组长邓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试题的范围、难度、题型作了具体的要求,因此,本套试卷无论在知识点覆盖还是难度设置上都比较符合高二文科学生的考察要求。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均分、及格率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在这里我代表高二历史组对高一出题组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二、考试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导致判断失误;
2、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对材料题的解答上答题不够完整,语言不够精炼。
3、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后作业存在应付的现象,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4、理科班的情况:本次考试,历史是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出的,但考试结果大大出乎预料,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这是这次理科班考文科出现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一是课时严重不足,一周一节课,由于各种放假及一些其他原因,有些班至今才上了六七结课,连勾完书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我们虽然很早就做了准备,发了复习卷,但根本没时间详细讲,只能对答案。二是学生不重视,下去不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三、解决办法和措施:
1、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做好理科班的复习工作,希望得到理科班班主任的支持,在班上多强调一下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争取顺利完成学业水平考试;
2、对文科班,一是加强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监督和检查;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是继续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四是加强对后进生的跟踪和帮助;五是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高考考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提前为高考做准备。
2.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二
许多研究表明,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个体因素, 一般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大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 学习策略可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策略是指根据学习目的计划, 选择、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进程自我监控, 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是高效而又科学的学习方式,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业成绩。文秋芳 (1996) 认为, 英语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Oxford (1995) 认为, 策略运用与成功的语言学习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积极运用策略有助于获得更高成就。还有研究表明, 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 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回归效应。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如何, 它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有多大, 其影响是正面的, 还是负面的;是独立作用的, 还是关系复杂、互相交融;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研究, 而这正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江西省某市两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共205人, 其中男生105人, 女生100人;市重点中学77人, 普通中学128人;高一151人, 高二54人为被试。英语学习策略量表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Questionnaire, ELSQ) 由芮学国, 在参考国家教育部编发的基础英语新课标7-9年级学习策略、文秋芳编制的英语学习策略、Oxford编制的外语学习策略评价表等基础上编制而成。该量表共50题, 含五个因子:情感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每个因子各10题。量表采用5分制, 评分越大, 学习策略水平越好。经检验, 本次研究英语学习策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54, 情感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五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799、0.851、0.863、0.794、0.777。
将测量问卷装订成册, 采用统一指导语, 集体施测, 当场收回。问卷发放240份, 回收228份, 剔除无效答卷后下剩205份。在本研究中, 英语成绩与性别、户口、班级等变量, 作为被试基本情况放在问卷中调查。英语成绩是指全市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高二期末统一考试的成绩。由于两所学校考试试卷不同, 因此, 我们参照学校年级平均分、标准差, 计算期末成绩的标准分, 并根据Y=60+10Z进行线性转换, 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基本现状
由上表可见, 在学习策略中, 情感策略水平最高, 交际策略与资源策略水平较低, 均低于理论平均分2.5分。
2. 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人口学特征
注:*P<0.05, **P<0.01, 下同
由表2可见, 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学校类型差异, 女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男生, 重点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学生。
3. 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见, 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 学习策略各因子与英语成绩也都存在显著相关。
4. 高中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策略为自变量, 以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 采用回归分析法 (强迫进入法) ,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 回归模型有效性达到显著性水平, 学习成绩受学习策略因素影响, 学习策略对英语成绩有预测作用。
本研究表明, 在学习策略中, 情感策略水平最高, 交际策略与资源策略水平较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中国学生缺乏英语交际的自然环境;教师主动创造英语交际环境的意识不强;师生主观上对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够。
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学校类型差异, 女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男生, 重点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学习焦虑与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策略水平的使用, 与男生相比, 女生学习焦虑水平低, 学习态度好, 因而学习策略使用水平高;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焦虑比较低, 学习态度好, 教师教学水平高, 因而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存在显著学校类型差异。
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 学习策略各因子与英语成绩也都存在显著相关。由于英语难学, 许多学生特别是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心理和畏惧情绪, 导致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低。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 应适当改进教学方法, 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注意学生的反应, 特别是对那些低分学生, 尽量使他们少些失败感, 多些成就感, 刻意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增强学习策略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Schunk DH.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and efficacy.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3-6.
[3]王振宏, 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心理学报, 2000 (1) :65-69.
3.大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模型因子分析 篇三
【关键词】成绩评价;指标;专家意见
一、目前大学生学科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学科成绩评价,是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成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目前,我国大学生学科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成绩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以书面考试为主,书面考试甚至是唯一手段。重视评价结果而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2)重知识轻能力。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识记考核多,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与形式偏少,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3)重结果轻过程。这直接导致为应付考试,掌握应试技巧,学生考前突击,做大量试题,参加各种应试培训班。而学习是一个探索性过程,从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理论的应用都是学生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形成的;(4)忽视学生在学习成绩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几乎不起作用。统一考题、统一方式、统一标准,把几百个学生视为一个评价对象,致力于培养通用人才,却忽视了学生的特长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科成绩评价不科学,误导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近年来从本科毕业生推免研究生中,出现了女生多于男生的怪现象。各种考试中心,更是建立题库,出版各种辅导书,教应试者各种应考技能,严重误导了学习动机,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探索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因素,设计科学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且有利于社会人才选聘。
二、学习评价理论基础与分析
学习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要义为学习是意义制定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学习者在意义建构中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同化和顺应进行建构意义;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在意义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境脉中的建构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是围绕真实问题展开的;建构的过程是社会性的,学习既是内部的,也是社会的协商,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运用技术支撑高级的心智活动;建构主义环境可支持学习者的思维和行动,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与自我调节。
x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核心观点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自我智力;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潜力,在学习中以自己擅长的特定智力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在与之相匹配的智力活动中表现最佳;每个学生都潜伏着可发展的潜力,应全面地看待分析每一个学生,根据其特点促进优势智力领域的发展,并向其它智力领域迁移。由此出发,可以得出如下建议:教学评价的重心应是评价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产生的结果;尽可能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动态、持续、不断呈现学习过程及反映学生进步状况的评价体系;评价也应围绕真实情境进行,强调基于真实任务背景驱动的评价,避免简单化倾向或脱离情境的倾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多维度地认识分析学生的智力开拓了视野,提醒我们同时关注一系列分别衡量各种能力的评价结果,设计出有益于经常性、系统性的评价方式和工具。综上所述,可以假定设定学生学科综合成绩由学科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一)学生学科学习成绩的形成性评价
1.知识与理论的构建对形成性学习评价的影响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知识与理论,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研究,只有正确掌握基本知识、概念和理论,才能入门深入了解事物的规律,应用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人类服务。
2.思考与质询对形成性学习评价的影响
任何学科都是变化发展的,随着人类的探索和不断实践。认识不断逼近真理。那种只有书本知识,只有权威,世界就停止了。
3.交流与合作对形成性学习评价的影响
学习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团队生产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矫正错误,认识自我的过程,只有先改造自身,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二)學生学科学习成绩的终极性评价
尽管学习本身是永无止境的,但作为学历教育,对一个人的学习水平的认定,必须有一定的期限。在给定的范围和时间条件下,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做出终极性评价。
三、学科学习成绩因子分析
(一)样本与抽样方法
在广泛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五级Likert 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大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知识的构建、理论的应用、对传统观点的质疑等项目构成。问题共13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学科成绩评价的因素的具体测量。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笔者利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在全校上《经济管理概论》课,学生主体部分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所在学院囊括9个:环境资源、信息工程、生命科学、国防科学、制造科学与技术、理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土木工程,涉及27个专业。共发放3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65%。
(二)数据分析与解释
本研究使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
用样本数据对测量学科成绩的13个项目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826,说明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1,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对问卷项目提取主成分,以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来截取数据。结果显示,问卷中的各个项目能较好地被4个因子解释,累计解释方差比例达到63.028%,见累积方差解释表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见表2。
研究结果显示,表2中的第一个因子包含Q1、Q7、Q11、Q8、Q12、Q5六个项目,这是对学科知识理论的构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因此命名为知识与理论因子(zl);第二个因子包含Q9、Q3、Q2、Q10四个项目,它们是有关学科知识理论的思考与质询(sz),将其命名为思考与质询因子;第三个因子包含Q1和Q13两个项目,根据项目的内容,命名为交流与合作因子(jh);第四个因子Q4一个项目,将其命名为学科成绩终极评价因子(zj)。
2.四个因子对学习成绩(cj)的综合解释函数
数据来源见表1。Cj=(33.839*zl+12.627*sz+8.521*jh+8.041*zj)/63.028
=0.5369*zl+0.2*sz+0.1352*jh+0.1276*zj
3.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述要素及提取的各因子在测量学科成绩上的可靠性,要进行信度检验。问卷13个项目的Alpha系数0.791远大于0.6,说明模型的信度符合标准。从因子分析中得知,调整后的四个因子能够累积解释的变异量达63.028%,说明本研究构建效度符合标准。
4.学科成绩评价因素模型
对大学生学科学习成绩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各因子的标准化系数就是学科综合成绩的权重,大学生学科成绩评价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四、学科成绩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
(一)评价指标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加德纳认为学习者的智力是多维的。评价指标既要反映知识的构建过程,又要反映学习者智力的多元性,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学习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极性评价为辅,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仅评价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评价学生的多维智力和学习能力。具体指标及含义及指标权重见表3。评价方法有小测验、答疑记录、讨论记录、平时作业、自评、合作课题、小论文、实验、期末考试等。
(说明:权重因子=一指标级权重*二级指标权重;加权得分=权重因子*得分)
(二)二级评价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
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既要科学公正,又要尽量客观和可行。评价步骤是:首先制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尤其是非量化指标标准,便于教师操作;其次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选择适量专家,运用专家意见法,设计二级指标和分配二级指标权重;最后根据绩效评估模型计算学生学科综合得分。
五、应用举例
以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张山的《经济管理概论》学习评价为例。本课程是教育部要求在非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必选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与管理思维观念,学习经济管理概念、理论、模型与方法,能够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解释现实社会经济现象和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我们组织了经济管理专业教师8人,对该课程学习评价二级指标权重进行咨询,专家意见决定二级指标平均分配一级指标的权重,在对该生各项指标量化考核后,结果见表4。
综合评价张山的《经济管理概论》学科成绩得分79.5分。如果任课教师再配上适当的评语,客观公正地评价张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研究能力等,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更加全面了。
参考文献
[1]李志涛.加拿大安大略省学员成绩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3,(2):23-28.
[2]杨西强.一种学业成绩评定综合体系的结构模型[J].高等理科教育,2006,
(5):122.
[3]张筱兰.高校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3,
(5):66-67.
[4]万福.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6-88.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學继续教育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JYF19)。
4.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四
青龙小学 张燕微
这一年我担任青龙小学乡村少年宫假期舞蹈班的教学以及兴趣小组的训练。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跃身心、锻炼意志、增强才干,从而造就人才。
我们学校在兴趣小组活动和少年宫活动中都开展得较好,展现了我校乡村少年宫的学生活泼、奔放、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我校学生“我运动,我学习,我健康,我快乐”的人文精神!乡村少年宫活动是我校地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
根据需要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寒暑假舞蹈班的训练工作,主要面向青龙镇的21所完小招生,据我统计寒假舞蹈班有30人参加,暑假舞蹈班有101人报名,可见各校对乡村少年宫活动的重视度正在提高。
为了让舞蹈班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我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每天下班之后,我都对自己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然后在进行舞蹈的编排。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以下几点成绩,现将总结一下。
(一)、丰富了学生认知经验、欣赏体育舞蹈,激发学习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体育舞蹈的知识,起源,发展和推广,观看了体育舞蹈的比赛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体育舞蹈中的校园恰恰恰和校园牛仔舞这两种舞蹈。并且我校积极推广校园恰恰恰,作为大课间操向全校学生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青龙小学参加了云南省第五届体育舞蹈锦标赛,选取校园恰恰恰作为参赛项目。
比赛前期工作我们做得很充分。从各班选出有舞蹈特长,比赛经验的学生,提前一个月制定出赛前训练计划,从运动员的心理、身体素质全面着手,科学安排训练。我校体育舞蹈队顽强拼搏,在比赛中面对竞争对手毫不逊色,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并取得了昆明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以及省级总决赛第六名的成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们坚持训练,不轻言放弃,最后以优越的成绩展现了自己。拉丁舞学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态,一种行为习惯,一份自信的美丽!
这些优异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在各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体育舞蹈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们也一定会尽全力,把体育舞蹈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三)、舞蹈课堂上,教授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健美操。首先,我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如:擦地练习、身体各部位活动、基本舞步等。接着,我有对学生进行了体育舞蹈、民族舞蹈的学习。经过学习,我排练了舞蹈《莲花》,《感恩的心》,《大众健美操》。
值得一提的是青龙小学的校园文化以莲花为主题,它不但有“南有莲花捧斗,北有金鱼锁口”的动人传说,还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品质,《莲花舞》通过莲花亭亭玉立的娴美形象,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歌颂了祖国锦绣河山和中华民族的高贵气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莲花舞》和《校园恰恰恰》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展示和表演。
(四)、2015年5月21——5月24日参加了由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体育局组织的2015年校园啦啦操教师培训学习,经过考核,获得了教练员资格证书和裁判员资格证书。
这次培训,我学习了啦啦操的起源,发展,推广,分类。开展啦啦操的途径:大课间;成立俱乐部;学校达标赛;学校各种活动国内比赛,国际比赛。啦啦操分为三级;一级花球、二级街舞、三级爵士,主要面向中小学和幼儿园。回校后,我将小学组校园啦啦操花球作为大课间操进行了推广、普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5.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五
整个学期中,我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有力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开学到学期结束我校校园处处都体现了尊师重教,互帮互学,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一个文明、和谐、绿色校园正在形成。下面对各个年级的期末成绩进行以下总结:
一年级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有所下滑,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读题,导致有些题目没能做完,应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二年级考试成绩也不错,与期中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没有不及格的学生。三年级的考试成绩仍然不是太理想,对于题目不能仔细阅读,理解题意出现偏差的很多,应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大部分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成绩有所下滑,总体来看成绩比期中有所提高。
五年级的学生这次是考的最好的,基本上很少有不及格的学生。而且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英语和数学上能够得到满分,值得表扬。
六年级是毕业班,这次的期末考试成绩很不错,在所有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中,我校学生是成绩最好的。
总体上,这次考试部分同学进步明显,另外这次考试改变了月考有零分的现象,学生起码从考试态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部分同学虽然依然没有进线,但是比较之以前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考试存中体现出的几点不足:
1.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对重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只是一直在做题,做错的题没有再深入探究。
2.没有独立完成晚修的习惯,有的学生自己想不明白便会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一道题,造成晚修时的效率大大下降。
3.不重视基础,只对重点、难点进行探究和学习。使自身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掌握好基础,于是考试便考差了。
4.没有劳逸结合,平时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使自己太累、压力太大。无法调整好心态,做题时害怕、慌张、失措。我们教师应注意加强管理。
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接下来我想可能要对高中低三块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案:
6.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六
摘要:本文主要陈列了一些国内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通过阅读、查询、整合和对比文献,得出了这个方向研究的一些共同不足。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成就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学习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一重要评价标准也深受关注,有关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的研究也很普遍。学习动机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很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工作者也就两者的关系作出了大量研究。
正文:
1.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李伯黍、燕国材按作用久暂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型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型学习动机;按来源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Biggs和Moose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内部动机四类。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目前,研究者对于学习动机研究较多的是成就动机。
社会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 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2.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的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研究表明,“学业成就通常以学生在学校中取得的学习情 况、人际状况、自我绩效等来测量。”学习成就是学业成就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3.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的关系相关研究
3.1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戴海崎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阐述了国外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或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联系。国内的研究工作者也就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刘晓明等(1997)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自我概论高者成就动机强, 自我概念低者成就动机弱;高自我概念者学习成绩好, 低自我概念者与成绩差无关;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学业成绩的好坏关系不大[1];
张宏如、沈烈敏(2005)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是相关的,其中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学业成就呈正相关,而附属内驱力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2]; 甘诺等(2006)的研究表明“内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外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则呈负相关”[3];
刘加霞、申继亮(2000)等通过问卷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7、8、10、11 四个年级的398 名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 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4] ;
朱琼(2011)指出: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有显著正相关,相对于低成就动机者,高成就动机者学习成绩较好[5];
姚德雯(2011)等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学习过程问卷中的学习动机分问卷,从新疆各地选取453 名初中学生为被试,探讨新疆初中生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论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间有显著正相关,而且学习策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6];
曹文飞、张乾元(2013)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手段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均有一定的解释作用[7];
3.2在其他因素与学业成就的相关作用中,学习动机起中介作用
朱巨荣(2014)以上海市H区部分九年级学生,共计1403名为样本,采用学习压力问卷、学习动机问卷以及学业成就测试试卷测量出相关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考量学习压力、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在学习压力影响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8];
逄宇(2011)等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进行问卷测量,探讨179名高一学生自尊和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尊和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成就动机、考试焦虑和自我责任性在自尊与学业成就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9];
讨论:
上文陈列了一些在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关系方向上的研究。总的来说,上述研究都表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是有关系的,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是有影响的。但,就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或不足。首先,有关动机概念的术语很多,缺乏区分效度,即学习动机的概念不统一,内涵不一致,且学术界对学习动机基本性质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分歧[10];其次,研究者的分析有狭隘,普遍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有明确的正相关,认为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成就越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弱适中,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另外,也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影响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往后研究可以着重向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全面分析,并精细分析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 郭占基, 王丽荣.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J].心理科学, 1991,(2).[2] 张宏如,沈烈敏.学习动机、元认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1).[3] 甘诺,陈辉.中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7.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排除任课教师、学习环境、教材更新、课程设置改变等因素可能对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我校2004级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时均完成了全部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了使高考成绩具有可比性, 我们从中选择了高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的273名学生进行分析, 其中男261人 (95.6%) , 女12人 (4.4%) , 平均年龄22.7岁。由于各省人数较少, 因此生源地粗略的分为西南西北、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六个地区。
1.2 方法
学生的高考成绩从学籍档案中获得,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从教学管理系统中提取。从35门必修课中选取6门普通基础课和14门医学专业基础课代表学生的成绩。普通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 (英语成绩为四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医学专业基础课包括组胚、解剖、病理、病生、生理、神生、生化、细胞、分生、免疫、微生物、寄生虫、遗传、药理。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导入SPSS 16.0统计软件, 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地区考生成绩, 采用相关系数分析高考成绩与医学生课程成绩的相关性。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高考总分与基础课程平均成绩的相关性
用20门基础课程的平均成绩代表医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相关系数描述高考总分与基础课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高考总分与基础课平均成绩之间相关系数为r=0.255, P<0.001表明两者有正相关关系, 但由于相关系数很小, 认为相关性较弱。
2.2 不同地区生源的高考成绩与基础课平均成绩
学生高考总分平均为591.55分, 高考总分在各地区之间是有差别的 (F=36.34, P<0.001) , 说明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报考情况不同而导致学生入校成绩不同, 但医学基础课程的平均成绩在各地区之间没有差别 (F=0.719, P=0.610) , 见表1。
2.3 高考成绩与医学生普通基础课程成绩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高考语文成绩与普通基础课程成绩不相关。高考数学成绩与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等科目有相关性。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等科目成绩有相关性, 但除了与大学英语成绩相关系数较大外, 其余相关系数较小。理科综合成绩与医用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等科目成绩有相关性。高考总分与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基础化学和计算机等科目成绩相关, 见表2。
注:*P<0.05
2.4 高考成绩与医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成绩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高考语文成绩与神生、微生物等科目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高考数学成绩与解剖、生理、神生、免疫、寄生虫、遗传和药理等科目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高考英语成绩与解剖病理、神生、生化、细胞、分生、免疫、寄生虫、遗传等科目成绩有较弱相关性。高考理科综合成绩与组胚、生理、细胞、遗传等科目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高考总分与组胚、生理、神生、生化、细胞、免疫、遗传等科目成绩有较弱相关性, 见表3。
注:*P<0.05
3 讨论
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已有知识基础[1]。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考总分与医学生基础课程平均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高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特别是记忆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这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同时, 这种相关性表现的很弱 (r=0.255) , 说明高考成绩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学习成绩。另外, 不同地区生源入学成绩有差别, 但医学基础课成绩之间却没有差别也说明了这一点。
高考数学、英语、理科综合等成绩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等科目成绩都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的意义比较明确, 医学生一年级的普通基础课程与高考课程在内容上和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高考成绩反应了学生在这些课程上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因此会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在高考成绩中, 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绩相关性较为明显的是英语和数学,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和数学所包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可能会对医学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点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3], 提示高考数学和英语成绩较好的考生选择医学专业可能会更适合。高考语文成绩与医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甚至与一些课程成绩是负相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语文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等与医学课程差异较大造成的, 但不同的研究结论有差异[4]。
国外的研究认为, 选择医学生应该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入学考试成绩之外, 还应该包括推理能力、个性、交往能力、心理控制能力与价值观等[5]。但在目前情况下, 仅凭高考分数招生是很难全面反应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虽然本研究表明, 英语和数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从事医学专业的潜力, 但不排除这些学科基础好的学生同样适合于其它专业。另外, 家庭因素、师资水平、学习医学的主动性等因素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成绩[6]。因此, 现行的根据高考成绩选择医学生的方法发现被录学生学习医学的能力有限, 应该给予医学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以满足医学专业的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晓琳, 李东华, 崔洪雨.家庭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医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21-22.
[2]谢宗江, 冼利青.“3+X”与医学生在校成绩相关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3, 2 (4) :46-48, 55.
[3]喻思红, 陈冬峨, 严亚琼, 等.医学生临床专业主干课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 17 (5) :431-432.
[4]达丽, 买买提.牙森, 施建明, 等.医学生高考成绩与医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 :19-20.
[5]吕力.从医学教育的特点谈医学院校招生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4) :38-39.
8.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方差分析;箱线图;学生座次;多重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04-02
近年来,关于学生座次的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座次离讲台的远近影响着师生互动的几率,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者论证了座位与成绩之间有关联,但是多数学者并没有详细地分析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怎样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主要运用方差分析,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一、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
1、数据预处理
为了方便处理,将座次这一因素划分为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通过调查,随机抽取座次位于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的学生各10名,收集到每名学生的总成绩,计算平均成绩并记为每名学生的成绩。
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绘制出各部分学生平均成绩的箱线图,如图1-1所示。从箱线图可以看出,前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高,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差异很小;从平均成绩的离散程度来看,前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集中,而中间部分和后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分散;从分布形状来看,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分布大体上为对称分布。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位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离教师和黑板比较近,便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观察板书,绝大多数师生言语交流发生在教室前部分和中间部分,这就把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导致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高于后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比后部分学生成绩好。
2、方差分析
从箱线图可以看出,位于不同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明显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座次水平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不同。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高,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低,这表明学生座次与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确定不同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需要进行方差分析。
假定原假设为学生座次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为了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确定检验统计量:
(1.1)
为了计算检验统计量,需要计算全部观测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T、各组均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A和每个水平的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E。为了消除观测值多少对误差平方和大小的影响,需要将总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SSA和组内平方和 除以它们所对应的自由度,得到它们的均方,分别为MST、MSA和MSE。SST的自由度为n-1=35,SSA的自由度为n-k=33,SSE的自由度为k-1=2。其中n为所抽取的学生总个数,k为座次这一因素下的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数。结合表1-1中的数据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
3、关系强度的测量
在方差分析中已经确定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到底有多大呢?这就需要测量两个变量的关系强度 。组间平方和度量了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可以用组间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大小来反映,根据表2-1中的结果计算得
这表明,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26%,而残差效应则占74%。 的平方根 ,这表明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中等以上的关系,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较强。
二、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虽然已经得出座次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即不同座次学生成绩的均值不完全相同,但是这种差异到底出现在哪部分座次之间呢?这就需要运用多重比较方法来检验到底哪些均值之间存在差异。在此选用最小显著差异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因为 ,没有理由拒绝原假设,不能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中间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因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离讲台较近,教师经常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又更容易观察板书,所以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后部分的学生由于远离教师,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经常游离在教师视线之外,相比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有了更多开小差的机会,他们的听课效果很差,学习成绩也就相对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方差分析结合箱线图对学生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所在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较强;前部分学生和中间部分学生与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前部分学生与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针对结论中的现象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该多关注座次远离讲台的学生,多与他们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每位学生的座次在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面部分之间进行定期轮换,尽可能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座次安排在前部分或中间部分。
参考文献:
[1] 赵选民.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郭熙汉.教学评价与测量[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郭 琼.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摘 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座次问题一直是教育学中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箱线图和方差分析对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就研究结论对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座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方差分析;箱线图;学生座次;多重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04-02
近年来,关于学生座次的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座次离讲台的远近影响着师生互动的几率,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者论证了座位与成绩之间有关联,但是多数学者并没有详细地分析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怎样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主要运用方差分析,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一、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
1、数据预处理
为了方便处理,将座次这一因素划分为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通过调查,随机抽取座次位于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的学生各10名,收集到每名学生的总成绩,计算平均成绩并记为每名学生的成绩。
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绘制出各部分学生平均成绩的箱线图,如图1-1所示。从箱线图可以看出,前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高,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差异很小;从平均成绩的离散程度来看,前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集中,而中间部分和后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分散;从分布形状来看,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分布大体上为对称分布。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位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离教师和黑板比较近,便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观察板书,绝大多数师生言语交流发生在教室前部分和中间部分,这就把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导致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高于后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比后部分学生成绩好。
2、方差分析
从箱线图可以看出,位于不同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明显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座次水平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不同。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高,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低,这表明学生座次与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确定不同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需要进行方差分析。
假定原假设为学生座次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为了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确定检验统计量:
(1.1)
为了计算检验统计量,需要计算全部观测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T、各组均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A和每个水平的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E。为了消除观测值多少对误差平方和大小的影响,需要将总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SSA和组内平方和 除以它们所对应的自由度,得到它们的均方,分别为MST、MSA和MSE。SST的自由度为n-1=35,SSA的自由度为n-k=33,SSE的自由度为k-1=2。其中n为所抽取的学生总个数,k为座次这一因素下的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数。结合表1-1中的数据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
3、关系强度的测量
在方差分析中已经确定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到底有多大呢?这就需要测量两个变量的关系强度 。组间平方和度量了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可以用组间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大小来反映,根据表2-1中的结果计算得
这表明,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26%,而残差效应则占74%。 的平方根 ,这表明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中等以上的关系,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较强。
二、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虽然已经得出座次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即不同座次学生成绩的均值不完全相同,但是这种差异到底出现在哪部分座次之间呢?这就需要运用多重比较方法来检验到底哪些均值之间存在差异。在此选用最小显著差异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因为 ,没有理由拒绝原假设,不能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中间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因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离讲台较近,教师经常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又更容易观察板书,所以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后部分的学生由于远离教师,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经常游离在教师视线之外,相比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有了更多开小差的机会,他们的听课效果很差,学习成绩也就相对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方差分析结合箱线图对学生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所在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较强;前部分学生和中间部分学生与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前部分学生与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针对结论中的现象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该多关注座次远离讲台的学生,多与他们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每位学生的座次在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面部分之间进行定期轮换,尽可能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座次安排在前部分或中间部分。
参考文献:
[1] 赵选民.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郭熙汉.教学评价与测量[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郭 琼.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摘 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座次问题一直是教育学中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箱线图和方差分析对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就研究结论对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座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方差分析;箱线图;学生座次;多重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04-02
近年来,关于学生座次的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座次离讲台的远近影响着师生互动的几率,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者论证了座位与成绩之间有关联,但是多数学者并没有详细地分析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怎样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主要运用方差分析,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一、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
1、数据预处理
为了方便处理,将座次这一因素划分为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通过调查,随机抽取座次位于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的学生各10名,收集到每名学生的总成绩,计算平均成绩并记为每名学生的成绩。
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绘制出各部分学生平均成绩的箱线图,如图1-1所示。从箱线图可以看出,前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高,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最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差异很小;从平均成绩的离散程度来看,前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集中,而中间部分和后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分散;从分布形状来看,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分布大体上为对称分布。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位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离教师和黑板比较近,便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观察板书,绝大多数师生言语交流发生在教室前部分和中间部分,这就把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导致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高于后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成绩比后部分学生成绩好。
2、方差分析
从箱线图可以看出,位于不同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明显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座次水平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不同。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高,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低,这表明学生座次与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确定不同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需要进行方差分析。
假定原假设为学生座次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为了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确定检验统计量:
(1.1)
为了计算检验统计量,需要计算全部观测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T、各组均值与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A和每个水平的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均值的误差平方和SSE。为了消除观测值多少对误差平方和大小的影响,需要将总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SSA和组内平方和 除以它们所对应的自由度,得到它们的均方,分别为MST、MSA和MSE。SST的自由度为n-1=35,SSA的自由度为n-k=33,SSE的自由度为k-1=2。其中n为所抽取的学生总个数,k为座次这一因素下的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部分三个水平数。结合表1-1中的数据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
3、关系强度的测量
在方差分析中已经确定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到底有多大呢?这就需要测量两个变量的关系强度 。组间平方和度量了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可以用组间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大小来反映,根据表2-1中的结果计算得
这表明,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26%,而残差效应则占74%。 的平方根 ,这表明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中等以上的关系,座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较强。
二、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虽然已经得出座次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即不同座次学生成绩的均值不完全相同,但是这种差异到底出现在哪部分座次之间呢?这就需要运用多重比较方法来检验到底哪些均值之间存在差异。在此选用最小显著差异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因为 ,没有理由拒绝原假设,不能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中间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前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拒绝原假设,有理由认为位于中间部分座次与位于后部分座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
因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离讲台较近,教师经常与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又更容易观察板书,所以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后部分的学生由于远离教师,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经常游离在教师视线之外,相比前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有了更多开小差的机会,他们的听课效果很差,学习成绩也就相对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方差分析结合箱线图对学生座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前部分和中间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后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所在座次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较强;前部分学生和中间部分学生与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前部分学生与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针对结论中的现象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该多关注座次远离讲台的学生,多与他们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每位学生的座次在前部分、中间部分和后面部分之间进行定期轮换,尽可能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座次安排在前部分或中间部分。
参考文献:
[1] 赵选民.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郭熙汉.教学评价与测量[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学年学习成绩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2022-2023学年英语成绩分析报告06-30
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09-30
学习部学年工作计划10-12
学习方法决定成绩07-03
学习成绩怎样提高07-06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07-19
成绩单评语(转载学习)08-19
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七大环节06-29
智商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