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俄罗斯地理概况

2024-11-17

英文版俄罗斯地理概况(6篇)

1.英文版俄罗斯地理概况 篇一

俄罗斯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概况

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同时也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因此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巨大,品种亦多.其废物的回收数量和再生利用的`水平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验值得借鉴,其在苏联解体后的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动态更值得关注.

作 者:王保士 WANG Baoshi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英文刊名:RENEWABLE RESOURCES AND RECYCLING ECONOMY年,卷(期):01(12)分类号:X705关键词:俄罗斯 废物回收 再生利用

2.地理学概况 篇二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

大气对流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也包括部分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同地面和水面接触,因此大气中各种要素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种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人类圈。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太阳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

能分布的不均匀性。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比如人种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是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或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况的出现,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的影响程度还在加剧。

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层圈或某一个层圈中部分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研究大气的大气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人类圈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地理学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与其它现象间联系的知识。

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的观点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现在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对于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因此。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概念,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理研究方法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的属性和特征的资料主要来自于野外考察,随着航空遥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航天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数据的处理、各种地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等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地理学学科体系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一个。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属的分支按研究特点分为两组:

一组是综合性的,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一组是部门性的,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还包括新近发展起来的,同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化学地理学、医药地理学,以及异特殊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等。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

社会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力学等。

政治地理学包括狭义的政治地理学和军事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层士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隶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经超出了聚落和社会文化的范围,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这是地理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和空间联系。

地图学是研究编制和应用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一门以地图的形式来综合表达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中的技术性学科,同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促进地理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各类地理现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结构论、人地关系论和区位论等。

应用地理学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实际上,地理学的不少分支学科就是为了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如医药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由于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荒漠化、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胜任的,而地理学由于是综合性的横断学科,特别适于这种应用性研究。

其它的还有数量地理学、地名学、方志学等等。

总之,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和娱乐是指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

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

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I.G.C)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休憩与旅游地理》,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3.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篇三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最窄处。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总结]、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

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7月份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

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

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如何影响等温线?

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有几种?

盆地增温,山地降温两种。

[学生活动]探究三.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填下表:

[总结]

2、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ks5u

南北纬10°~回归线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ks5u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或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间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长寒夏短凉

寒带

苔原带

北纬70°~80°间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带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学生活动]探究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总结]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一般方法是:年气温曲线图首先读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热量带。一般说,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15℃为温带。最热月气温低于0℃为冰原气候,0~5℃为苔原气候。其次是读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个月份(北半球)的气温值,进行比较,得出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降水柱状图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坐标,读出每个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

[教师补充讲解][易混点]人种和民族的区别

人种和民族是两个概念,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为黄、白、黑色三大人种,各人种的外部特征有许多差别,但无优劣之分,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见学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见学案结构)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宋东艳

审稿人:

《世界地理概况》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_____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5.气候的地区差异

6、陆地自然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

草场资源、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野生动植物、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矿产资源

基本特点、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

2、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

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煤、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x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美国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亚和南非。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天然气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其他矿产、南非的黄金,刚果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的居民

.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体质特征

肤色

淡黄或棕黑

黝黑

眼色

蓝灰

头发

眼色较浅,呈波状

黑而直

黑而卷曲

体毛

较多

中等

面庞

鼻梁高,嘴唇薄

扁平

嘴唇较厚

环境适应性

早期分布

较寒冷地区

温带

热带赤道地区

生态适应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低,适应紫外线较弱的辐射状况;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是冷空气缓慢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具有黑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线;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空虚充满空气,形成隔热层,保护头部。

(2)民族:世界近XX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XX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世界的政区

、世界的国家

(1)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学习重难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二、学习过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在世界地图上:

1、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2、主要陆地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3、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填表: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

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思考: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2、降水的空间分布,填表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

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

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3、读世界气候模式图,说出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依次说出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6、说出各陆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

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煤炭、石油资源的世界分布是怎样的?

2、世界人口问题有哪些?解决途径是什么?

三、自我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下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若图中F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两大洲,该地的气

候特点是。

(2)若图中F点只有一个季节受西风控制,该地的气候类

型是。

(3)在亚欧大陆上,图上G点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

主要成因是。

课后练习与提高

选择题

.图1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1回答1—4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2.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3.下列国家中,既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工业国,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是

A.科威特

B.墨西哥

c.印度

D.巴西

下列日本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苏格兰中部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

4.A.东京—横滨

B.大阪—神户

c.名古屋

D.北九州

5.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6—8题。

6.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7.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

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

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8.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读图,完成9—10题。

9.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图1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

2、图3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

。(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

2、图3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

,(填数字代号)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1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2.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

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当堂检测答案:(1)南美洲

大洋洲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比较多,季节分配均匀(2)地中海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学案设计]

世界地理概况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线

3.陆地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

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大洋部分:

.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_____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空间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

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

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5.气候的地区差异

6、陆地自然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学习重难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二、学习过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探究三.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

草场资源、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野生动植物、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矿产资源

基本特点、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

2、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

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煤、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x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美国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亚和南非。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天然气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其他矿产、南非的黄金,刚果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的居民

.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体质特征

肤色

淡黄或棕黑

黝黑

眼色

蓝灰

头发

眼色较浅,呈波状

黑而直

黑而卷曲

体毛

较多

中等

面庞

鼻梁高,嘴唇薄

扁平

嘴唇较厚

环境适应性

早期分布

较寒冷地区

温带

热带赤道地区

生态适应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低,适应紫外线较弱的辐射状况;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是冷空气缓慢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具有黑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线;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空虚充满空气,形成隔热层,保护头部。

(2)民族:世界近XX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XX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

三、世界的政区

、世界的国家

(1)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概况 篇四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从海陆位置看,以下国家中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D)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2.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这说明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B)

A.大聚居,小杂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分布较乱,没有规律 D.每一个地方都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为次

下图是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相差8℃,读图回答3~6题。

5.初中地理《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五

1俄罗斯的邻国主要进行回忆,强调重要的几个国家。

2地形:由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分析地势的走向,并点出需记的内容。

3气候:由地理位置、地形的影响导出本区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面积的广大,到处气候的差异。

4.河流:由气候决定降水、地形决定河流走向导出河流分三系。

5.资源:记忆为主。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知识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学生通过与“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

6.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讲稿 篇六

全称: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ration)首都:莫斯科(东3时区)货币:卢布(SUR)。人民币和卢布汇率(1:5.0838)国花:向日葵。

国旗: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长与宽之比约为3∶2。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国徽: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盾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象征着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位于欧洲东北部和亚洲北部,东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海岸线全长33807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低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高原和山地各占20%。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均居住在欧洲。

其中乌拉尔山脉是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分界线,山脉以东为俄罗斯的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主要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西南是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系欧洲的最高峰。

俄罗斯自然资源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储蓄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金刚石储量2.5亿克拉,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8%。黄金储量仅次于南非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四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俄罗斯最大的煤矿位于库兹巴斯,最大的铁矿位于库尔斯克,最大的油田是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而乌连戈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油田。

同时,俄罗斯的河流湖泊众多,水和水利资源丰富。主要的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其中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则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并向北注入北冰洋。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和里海。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俄罗斯气候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土面积广大,跨北寒带、亚寒带、北温带、亚热带四种气候带,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天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春秋时节转眼即逝,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偏少,雨量变率大。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东欧平原深受盛行西风和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使这里的气候极为温和,湿润多雨。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太平洋沿岸属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

所以,俄罗斯的农业综合条件远不如同纬度的美国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欧诸国。就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俄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比美国低60%,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40%和35%。俄东部地域永久冻土带广阔,自然条件严酷,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的发展,也对工业和城市建设及人口发展带来困难。

俄罗斯人口民族宗教

2007年人口1.419亿人。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居世界209位,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为52-77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方达到261人/平方公里;西部人口平均密度近3.5人/平方公里;而东北苔原带甚至不到1人/平方公里。这与开发历史及气候条件差异有关。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0%,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民族10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79.8%,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巴什基尔、楚瓦什、车臣、亚美尼亚、摩尔多瓦、阿瓦尔、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德穆尔特、阿塞拜疆、马里和日耳曼族。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50-53%的俄民众信奉东正教,10%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

社会制度

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政体。总统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会议,是最高统帅,有权解散议会,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俄罗斯联邦议会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和立法机关。联邦议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俄罗斯独立后由原先一党执政转变为多党林立。最大的政党为统一的俄罗斯党,第二大党是俄罗斯共产党,此外还有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祖国竞选联盟等10多个在野党派。

俄罗斯经济概况

俄罗斯是前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是经济大国。从工农业总产值来看,它占原苏联工农业总产值的70%。与原苏联平均水平之比,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4%,人均消费为108%,人均国民财富为117%,工业劳动生产率110%,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08%。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占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58.7%。但前苏联解体后,它推行的激进经济改革,在财政、货币、私有化等领域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经济连年下滑。1998年俄爆发金融危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再趋恶化。2000年,普京继续推行社会经济稳定政策,拒绝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致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俄罗斯经济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反弹势头,继续高歌猛进。政局稳定,农业生产,石油价格的上涨,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从此,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罗斯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财政金融总体趋好。2006年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外债余额从1999年的1080亿美元减至501亿美元;卢布升值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

对外贸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其中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50%以上,是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进口以机电产品,食品,农产品,轻工产品等为主。对外贸易保持高额顺差。吸引外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资逐年增加。截至2006年底累计吸引外国投资1429亿美元,外资主要投向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冶金,零售,不动产,租赁及服务部门。

俄罗斯支柱产业

1.燃料和能源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整个工业生产总量的19.6%。俄罗斯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外高加索,以及萨哈林岛和其附近的大陆架上。主要油田有秋明油田(西西伯利亚)及第二巴库油田(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其他油田还有季曼-伯朝拉油田、萨哈林油田和外高加索地区油田等。目前俄罗斯只有“俄罗斯石油公司”一家属于国家完全控股的国有公司,其余如“卢克”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苏古尔特石油公司等,都是私人股份制公司。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发展最快的行业,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和乌拉尔地区。其中西西伯利亚地区就蕴藏着全国60%的天然气资源。主要的天然气田是位于鄂毕河下游以东的乌连戈伊气田,其次有梅德韦日耶、奥伦堡气田等。并且,国际市场的有利行情也持续刺激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积极性。

2.冶金工业目前仍是俄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工业总产值中占16%(其中黑色冶金工业占10%),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17%,仅次于燃料能源的出口。俄罗斯还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出口潜力。

3.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业是俄罗斯工业中的传统强项。2005-2007年间取的年均增长10%-15%的佳绩。约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18%,出口额约占工业生产总值的10%-12%。但是,俄罗斯机械制造工业的产品结构过重型化和军工化,向市场经济转轨缓慢,产品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俄罗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4.汽车工业与航空工业,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具有较好基础;航空工业曾可以和美国、欧盟等航空业大国对抗,但苏联解体后有些衰落。军用航空制造业比民用航空制造业更有竞争力。

5.木材加工和造纸业,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总面积达12亿公顷,其中森林覆盖率为8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量的25%。林木蓄积量超过800亿立方米。为全球总量的26%。木材主要产区分布于俄西北地区、伏尔加河沿岸、西伯利亚地区。纸浆生产集中于伊尔库兹克州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产量占全俄总量的85%左右,占俄GDP的2.3%,占俄出口产品总量的5%,是第五大出口产品。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

俄罗斯对外贸易

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为4693亿美元,外贸顺差901亿美元。但由于俄罗斯在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加之国内资源丰富等特点,所以俄罗斯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性很大。从左图,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商品进口增速较慢、出口增长较快,所以贸易顺差快速拉大。而服务业水平较低,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加。

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军火等。其中燃料动力资源及制成品的出口居于主导地位在其出口比重中占到60-70%,出口规模达到1600-2000亿美元。木材和木制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出口额达到88.5亿美元。同时俄有色金属、钢铁、机电和军火出口也有大幅度增加。

俄罗斯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橡胶工业品、农产品及原料、钢铁制品、纺织品及鞋类商品等。

进口原因1.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型商品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扩大了对生活用品的需求;3.本国企业生产力不足。

俄罗斯的贸易伙伴 俄罗斯前十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德国、荷兰、中国、意大利、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日本、波兰和美国。其中,德国为俄罗斯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俄在美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乌克兰为俄在独联体的最大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与日本以及韩国的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日、韩已进入俄前六大进口国之列。

俄十大出口目标市场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德国、中国、乌克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波兰、芬兰、英国。对荷兰的出口额占14.8%;意大利7.6%;德国5.5%;中国5.4%;乌克兰5.3%。

俄十大进口来源国依次是:德国、中国、乌克兰、日本、美国、韩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波兰。最大进口来源国是德国13.3%;中国12.8%;乌克兰6.9%;日本6.7%;美国4.9。欧洲国家也是俄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出口的传统区域,荷兰、意大利、德国是俄原油出口的三大对象国。主要通过乌克兰国内的天然气管道运输。

主要贸易口岸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的涅瓦河口处。是俄国最早的出海口,于1712年至1917年间是沙皇俄国的京城。1917年列宁在此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原称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而改称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了圣彼得堡的名称。工业发达,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有舰船、动力机械、精密机械制造等,化工、纺织、食品工业等也很发达。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海港、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

主要出口:机械设备、车辆、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生活日用品等;主要出口货物:木材、谷物、牛油、原油及蛋品等。

摩尔曼斯克,位于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科拉湾东岸,北距湾口50公里。人口约40万。该港虽处北极圈内,但因受西风与暖流影响,港湾终年不冻,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重要的“不冻港”之一。该港全年通航,进口鱼、煤、杂货等;出口矿砂、亚麻、磷灰石等。摩尔曼斯克还是俄罗斯联邦北冰洋舰队与渔业基地及鱼类加工中心。

主要出口:磷灰石、铁矿石、云母、镍、有色金属、木材、渔产品及工业设备;主要进口:粮食、煤炭、石油、机电产品、日用品等。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于陶穆尔湾与乌苏里湾之间,濒临日本海。原属中国领土,1860年后被沙俄割占。现为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大铁路与北海航线的起点。人口约55万。工业以舰船修造业为主。是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其远东渔船队与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此港建有许多远洋码头,是俄罗斯联邦进行西伯利亚—欧洲大陆桥海陆联运线的重要转运港之一。海陆空交通便利。

主要出口:渔产品、木材、船舶、肉类、机械工具等;主要进口:日用品、服装、汽车、机电产品等。

俄中贸易关系

上一篇:论述中国的石油与安全下一篇:马建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