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2024-10-20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精选8篇)

1.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篇一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传统婚姻伦理观念不断变化,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单亲家庭逐渐增多,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带来教育方面的影响,并针对解决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问题特征 原因教育策略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于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辨证分析单亲家庭结构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应对策略,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特点:

(一)内向自卑,抑郁冷漠

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

(二)充满憎恨,暴躁易怒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映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三)胆小孤僻,多疑嫉妒

当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对自己做出偏低的评价,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另外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表现出来的孤僻、内向、自卑,抑郁等性格弱点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亲子关系的失调

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在离异单亲家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第二,家庭的缺损容易导致他们的监护者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而作为孩子,当他们看到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也不敢贸然地与父母交流,这势必会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包袱”,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

第三,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的社会学习,他们也变得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不信任会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伴随着这种心理而长大的儿童,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

(二)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

单亲子女的抚养者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这种教养方式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孩子要求很高,严教过度。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开始不学好,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合,便会引起严教过度,这种过度的严教剥夺了儿童的尊严,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我不能干”、“我很笨”,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第二,单身母(父)亲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监管不力。单亲家庭父(母)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有的家长沉酒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孩子的关爱。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而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求上进,最终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

第三,监护者心怀内疚,对孩子过度溺爱。单亲家庭中有的家长,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孩子极易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第四,监护者把孩子放在封闭的家庭中进行抚养,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单亲家庭中,有些监护者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理想”的人生航线来对孩子进行培养,孩子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

(三)社会评价压力

家庭的缺损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压力,许多儿童难以承受,更无力调整和摆脱,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单亲家庭中孩子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有的孩子怕别人提爸爸(妈妈),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泪,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这种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使他们为了避免伤害而慢慢从人际交往中开始退缩。他们自己给自己筑起一道心理的墙,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壳中,表面冷漠,实际上内心非常虚弱。另外,这种社会评价压力还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人产生怀疑,对人缺乏信任,极易导致多疑性格的形成。

(四)子女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家庭破碎这些家庭生活的变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应对挫折,取决于个体

自身的挫折容忍力。挫折情境的产生,对于那些挫折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为挫折情境所困扰,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同样面对家庭的缺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交往障碍、对人焦虑。

三、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单亲子女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单亲子女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处理不好,单亲子女成长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重视单亲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能够跟随一个懂得爱、懂得关心、懂得教育的父亲(母亲)生活那算是一种幸运,如果落在被视作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不负责任的父亲(母亲)手中,最终将会酿成恶劣的后果。

第一,父母要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单亲家长应坦然而勇敢地对待现实,振作着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要以宽容的心态立身行事,要学会对痛苦和懊恼的遗忘。

第二,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必须承担起来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对孩子特别是单亲子女要做到养育并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交往,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要在家庭出现变故之后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第一课堂中汲取到尽可能多的营养。

第三,不像子女隐瞒家庭变异真相。监护者应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把家庭变异的情况告诉他,至于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告诉孩子,还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个性特征,情感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只有孩子理解了家长,才能面对现实,承担责任,与家长共同克服困难。

第四,培养单亲子女的独立性。三人世界变成两人世界,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作为补偿,对孩子关怀备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孩子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其后果是单亲子女一旦离开家长,便不知道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因此,家长能为单亲子女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

(二)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条件,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计划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广泛,方法灵活。

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加强爱心教育。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间的竞争与合作上。单亲家庭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的特别幸运。

第三,用鼓励消除自卑。老师要创造良好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较差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健全社会保障

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让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关心、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调动社会资源,给予单亲群体经济物资等方面的帮助,引导这些家庭的子女参加集体活动,为他们展示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一,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通过影视、广播、报刊,传授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科学方法,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新颖,使其受教育于娱乐之中。

第二,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离异后的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照顾和关心。

第三,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街道,社区要从各方面给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关心。生活上可通过社区互助等形式对离异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同学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思想上经常上门家访,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总之,在对单亲家庭子女学生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教育活动,只有把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1]潘允康,柳明.《当代中国家庭大变动》[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吴德清.《当代中国离婚现状及发展趋势》[M].中国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3]邓伟志、徐榕著.《家庭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12期

[6]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载《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

5年第3期

[8]林岚.《单亲家庭母亲及其子女成长之研究》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9]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载《家庭与家教》,2004年第4期

[10]王凤栋、张慧琴.《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行为特征与教育》载《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篇二

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后, 家长心理失衡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情绪不正常, 情感冷漠, 孤独烦躁, 存在自卑逆反心理, 单亲家庭子女学习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品德行为异常, 多数有不良习惯, 表现差的占70%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知道,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已向社会亮起红灯, 单亲家庭是残缺的家庭, 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无原则地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 为人父母往往更加怜悯孩子, 什么事都依孩子, 结果孩子以自己为中心, 缺乏责任感, 不懂得尊重他人。

(二) 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 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动不动就打骂, 使孩子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 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 容易走上歧途。

(三) 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

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 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 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还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孩子的行动, 结果使孩子缺乏独立意识,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对单亲家庭父母教育教育子女的引导

作为教师, 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虽然夫妻双方离婚, 但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 解决好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 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教育对策。

(一) 教师要做单亲父母真诚的朋友, 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一些离异的父母总体感觉他们对于离异这样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师沟通, 认为离异不是一件好事, 面对教师难以启齿, 担心知道孩子父母离异, 教师会另眼看待孩子, 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作为离异的父母, 也不愿意真诚而坦率地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因此, 教师知道学生父母离异以后, 可以恰当地介入, 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建议家长:

1. 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1) 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 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2) 给孩子安全感, 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 让孩子知道, 虽然父母离婚了, 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 做到这一点, 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 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 和一个也许带给自己很多创痛的人合作, 可能极不情愿, 但不能把夫妻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 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

2. 谨慎对待子女的教育, 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

(1) 注意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 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关怀备至, 一切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 日子一久, 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变得脆弱、依赖, 缺乏主见, 一旦离开了家长, 便茫然不知所措。 (2) 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 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 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 心理负担沉重。有的家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 自己节衣缩食, 忍辱负重, 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 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 有的恶语相向, 有的拳脚相加, , 更有甚者不理不睬, 说出伤害孩子的话。 (4) 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 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 即表现得懦弱, 多愁善感, 自卑、缺乏毅力等;而缺少母爱, 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 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 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与单亲孩子平等相处, 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教育环境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 学校教育非常关键。教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 要用爱心和师生亲情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一)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教师要告诉学生, 父母的离异虽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一份完整的爱, 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间已经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 与其在一起经常吵闹, 还不如给彼此放一条生路, 分开重新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幸福。作为子女, 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大人的选择。

(二) 鼓励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群体环境中成长

单亲家庭的学生都有猜忌和孤独的心理, 他们会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关闭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窗户, 这时, 班主任应怎样做呢?

1. 密切关注, 爱心抚慰。

父母之爱的缺失, 使这些学生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 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 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学生的言行, 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 要及时跟他们谈心, 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

2. 平等尊重, 鼓励交往。

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 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 增强自信。家庭成员的残缺, 使这些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 抬不起头, 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 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 帮助他们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四、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 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 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教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 不过, 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 那么, 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 通过媒体宣传, 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 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3.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篇三

案例1:

小田,几个月时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从小任何事情都是由奶奶一手包办,导致小田到了四年级仍然由奶奶喂饭、穿衣服。只要小田和任何同学发生一点矛盾,奶奶一定会亲自出面或警告孩子本人,或找其家长告状。一次,小田与同学发生了矛盾,他奶奶找到了对方家长。结果,两人发生了冲突,甚至动起了手。还有一次,小田与同学发生了矛盾,第二天一早,奶奶赶在老师来学校之前,冲到学校,把班级全体学生骂了一顿。长期如此,导致小田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

案例2:

小可,与小田有着相似的经历。几个月时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与小田的懦弱不同,小可是一个极端霸道的孩子。谁和她玩,都得听她的,只要与她意见不合,她就会动手,而且她还很会打架,一般同学都打不过她。所以,班里的男孩怕她,女孩嫌她太野蛮,也不愿意和她玩。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男孩子的过分懦弱与女孩子的过分霸道,都不是正常的现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自己的责任是让孩子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为此,我做了很多工作。

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

1. 取得老人的信任。这样特殊家庭的老人,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可以任其发展下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无疑是为社会多添了几个问题儿童而已。要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得让照顾他们长大的老人认识到自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所产生的后果。

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生长环境之后,我与这几位老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首先,我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继而肯定老人对孩子的教育。老人听到老师夸自己的孩子,难免会很高兴,再听到老师对他们教育方法的肯定,就会觉得老师与他们是站在一起的。在取得老人充分的信任后,再婉转地提出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再帮助他们分析这样下去,孩子在将来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哪些问题。其实,很多老人也清楚自己在教育方面有问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在帮助老人分析利害关系后,还要对老人进行教育孩子方面的辅导。

2. 对老人进行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辅导。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小孩子接触到的东西也丝毫不比大人少,但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弱,对周围的事物也懵懵懂懂的。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得不断学习,作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与学习型的家长。而这个要求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肯定会有困难。因此,我经常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讲给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让他们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新的理念。另外,这种辅导要经常地进行,以达到“洗脑”的效果,使他们成为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新时期的家长。除了理论的指导外,还要结合具体事例,帮助这些老人教育孩子。

3. 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了解亲子互动情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由于这些的孩子的特殊经历,导致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很少,使得本来因父母离异而受伤的心灵,因得不到父母的有效沟通与疏导,而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缺乏沟通的家庭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是利于孩子成长的。为此,我经常与孩子的家长联系,让他们尽量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

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体,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经常利用一些机会,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一些小故事,教育他们对人要宽容,与人相处要友善。当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时,要从正面进行引导。记得有一次,小可与班上的同学发生了矛盾:那天,她因为一件小事和班里的一个男生打了起来,他们用装着水的瓶子当“武器”,在班级里打起了“水仗”。当我走进班级时,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水,正在擦着湿桌子的“受害者”,还有两个怒目相向的“战士”和一群正在看热闹的学生。那几本被淋湿的书本懒洋洋在躺在窗台上,正在接受阳光的抚慰。还没等我开口,一群学生就把我围起来,七嘴八舌的说:“老师,他们打仗了。”“老师,他们把教室都弄湿了。”我看了一眼那两位“战士”,谁也不服谁,还在那对峙呢!我决定先冷处理。我对他们说:“有什么事等下课再说吧,先和同学们把班级整理好吧。”他们俩默默地和同学们一起收拾起由他俩造成的残局。不一会儿,教室就收拾好了。上课时,我发现他俩都心不在焉地。下课后,我把那两个学生叫到了外面,他们以为会挨批评,表情很紧张。我望了望他们俩说:“你们刚才过泼水节了呀?”一句话给他们逗乐了,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他俩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让他们俩分别说一说打架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他们互相道歉后,我留下了小可。

我对她说:“你能跟老师说一说你对今天这件事的看法吗?”她看了我好半天也没说话,好像不知怎么开口。等了一会儿,我说:“老师知道,你是男孩子的性格,平时也喜欢和小男孩一起玩,但开朗不等于野蛮。你是一个小女孩,如果真的动起手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再说,在学校打仗也是不对的啊!想一想,刚才打仗时,在你们周围的同学都受到了你们的牵连,书本湿了,衣服也湿了。如果换做是你,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她很坦诚地说:“我会很生气。”我说:“这就对了,以后再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其实你是个好女孩,开朗大方,对班级里的事也关心,为班里做了不少贡献,就是有时做事情太冲动了,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老师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想想,想好以后再做,好吗?”她看了看我,点了点头。

又一节课后,小可主动找那个男同学承认了错误,并握手言和。

事后,我对自己处理事情的经过进行了反思。其实当时看到班级里的场面,我真的很生气,但如果我狠狠地批评他们俩一顿,以这两个学生平时的表现,他们肯定会将责任推给对方,尤其是小可,她一定会进行一番狡辩,处理问题时,也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结果可能是自己生气,还没有解决好问题。

4.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篇四

学生父母离异引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重视。但如 何有效的去解决这一问题呢?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

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三、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五、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

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如何妥善有效的完成这一重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合理,培养其自立精神。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

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5.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随着现在社会闪婚一族的出现,加上人们对婚姻的认识的改变,离婚已数见不鲜,导致单亲家庭的出现也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导致有的孩子谁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一只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有关专家统计,父母离异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一些专家指出:“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对此,我们对我校单亲家庭的孩子做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了教育规划如下:

一、单亲孩子存在的问题:

情感认知方面: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他们认为父母离异是他们极大的耻辱。有些父母离婚后,各自重新成了家,此时的孩子正如歌里唱的“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这种“多余人”的角色和被抛弃的感觉,对孩子心灵的摧残是严重的,因此造成了他们自卑,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胆小怕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把自己同外界事物隔离起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多疑、内向,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还有的过早踏入早恋的的行列。

人际交往方面: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社会舆论对单亲孩子的态度两极分化,或歧视、或过度关怀,这两种态度极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自大自负情绪,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他们做事一意孤行,看待事物观点偏激、冷漠、敏感、集体生活能力差。所以,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更有一些单亲孩子被托养在祖辈家庭,祖辈们的溺爱,使他们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刁钻任性,自私自利。这些孩子更是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人际交往能力极差。

学习能力方面:

他们对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当然也有的是为了替父或母出气,他们对于学习只凭一时的兴趣,且属于被动学习,成绩不稳定。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上进心,在学习上容易有畏难情绪,这样就时常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成绩下降→失去信心→成绩再下降……,最终导致厌学心理。

二、教育策略: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每学期开学初,针对学生情况,由招生老师提供信息及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以便于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因为这对这些孩子而言是个人隐私,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与学生交流,取得他们的同意,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他们的个人爱好,并做好记录。

2、让单亲家庭的孩子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尽可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其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要用显微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做充分的肯定,而且不能太过偏待他们,因为通过调查,这些孩子100%不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特殊对待,我们只能稍有关注而已,当然我们可以在搞活动时多让他们参加,特别是一些需要互助合作的项目,刺激他们的参与意识。

3、用爱架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离异家庭的学生与家长之间都会有一道鸿沟,而且这些学生性格上都较内向,针对这些我们在研究中注重沟通,传达他们双方的爱,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对对方的在乎,让他们都学会表达爱,让爱改变一切。

4、有效引进名人明星的故事。

这一届学生对明星的崇拜不亚于我们那个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及其喜欢的明星,之后我们就着手于生活在单亲家庭仍有所建树的明星,如当红明星孙俪、周杰伦、张柏芝、周星弛、刘若英、张靓颖、梁朝伟、陈坤、刘奕非等,用他们如何在单亲家庭成长,如何面对父母离异,如何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正视父母的离异。

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篇六

【内容摘要】: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在离婚率较高地方,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

一、个案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身处不完整的、破碎的家庭,生活环境有所欠缺,家庭教育更存在缺憾。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残缺型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单亲子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猜疑心重、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看问题易走极端等。孩子在家庭变故中忧郁寡欢;缺乏父母关爱,又让他们身心发展迟缓,出现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需要学校和家庭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二、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姓名:李苗苗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2010年10月,现就读于心恋心幼儿园中班。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关系:父母离异。孩子从三岁起跟着父亲生活

(二)家庭经济状况

父亲早已下岗,在家务农无任务经济收入,整天渴酒、打牌、打麻蒋。每月靠低保金生活。

四、个案主要问题

(一)在校表现出的问题

苗苗三岁,母亲就弃他不顾离开了,没有母爱的他性格比较孤僻、容易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平时不爱学习,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

(二)在家表现出的问题

父女俩共住一室户房子,家里脏乱;苗苗的个人卫生也不尽如人意,浑身总是油腻腻的,指甲黑黑的;父子俩经常在外面的小吃店解决吃饭问题,在家吃,也是方便面速冻食品。父亲经常不在家,祖父母也不住在一起,小强处于没有人照顾状态。

五、个案指导

(一)调查了解,摸清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家访,研究分析得出造成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原因如下:家庭结构残缺,只有父亲一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足够的母爱的单亲家庭成为导致苗苗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诱因,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放任自流更使他在行规路上渐行渐远。没有母亲的温情与生活中的呵护,父亲粗暴的教育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过分宠爱与过度严厉的惩罚的教育结果使孩子养成爱撒谎、懒散、敏感、烦躁、自卑、逆反等不良个性。

二)探索解决家庭育人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误区及子女的心理特点。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与同学交往,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群体中,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2、探索实践,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第一阶段:

通过家访、电访、个别交流、备忘录留言等方式与孩子的父亲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让他了解一些单亲家庭的家教案例,知道简单粗暴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所产生的后果。也帮他分析了孩子现有的一些问题行为、心理特点与现有的家教误区和家教环境的关系。以比较婉转的方式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重视,愿意转变现有的家教观念。

第二阶段:

在班主任的建议下,苗苗父亲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1)在家多陪孩子,为孩子做饭,带孩子出去玩,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2)针对去网吧游戏机房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

(3)根据孩子的特点,不简单粗暴,多与孩子谈心交流。

(4)和学校教育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阶段:

为苗苗建立具体和详尽的个人成长档案,每两周与苗苗父亲进行电话交流。包括小强近期在家和在校的发展状况,父亲和老师各自的教育心得体会,共同体验教育的成功和发现教育的不足。

经常利用在校时间,和苗苗进行亲切交谈。这样使孩子感受老师的关爱,弥补母爱的不足,也能更有利于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使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个案研究的主要成效

1、指导的直接对象:家长的变化

通过一年的指导,家长在观念、态度、行为、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家教能力与家教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1)教育家长明白:“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家长逐步树立了较正确的教育观,教养方式越来越趋向沟通交流型,他开始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心理需

要,能与孩子进行沟通,形成较正常的父子关系。有时能看到小强父亲来学校接小强回家,两人边走边聊。针对小强的学习,小强父亲也主动和小强坐下来谈,面对父亲的真诚和苦心,小强是有转变的。

(2)教育家长明白:“没有家长素质的改善,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自从接受指导后,家长认识到榜样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为孩子他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少去棋牌室、发廊,定时回家为孩子做饭、洗衣服、陪孩子做作业、睡觉,还带小强去了几次老家家,看望爷爷奶奶。

2、指导的间接对象:小强的变化

经过一个月的帮助。现在孩子变得比之前开朗,也能和同学比较友好的相处。

3、指导者本身: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了提高。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并积极开展指导活动,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现在对开展家教指导活动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和指导方向。

六、个案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1、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单亲家庭教育环境中培养正常的父子关系,健全孩子的人格是行之有效的。一年多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想着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念头下,他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努力改善教养方式,使得研究对象的行为得到逐步改善。

7.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篇七

我认为单亲家庭的概念应包括: (1) 家庭成员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即只有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形式; (2) 子女必须是未婚且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3) 子女应该有年龄界定, 以成年为标准。在我国法律上赋予权利与义务的实在成年人年满18岁, 所以单亲家庭子女年龄可以界定在18周岁。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表现

家庭是子女心理和个性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之一, 家庭能够指导子女一些生活上的技能, 能够教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能够教导他们遵守道德规范, 使他们确定生活目标, 形成个人价值观和志趣、培养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识能力、影响个人性格特征和社会适应力。但是单亲家庭中的父亲或母亲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去弥补其子女所失去的另一半爱, 事实上都是一种永远的缺憾, 是一种“不健全的爱”。这种情感方面的残缺和缺憾, 常常影响着子女成长中的心态、性格和行为。缺失爱的子女在性格上往往会形成内向自卑、易怒暴躁、多疑嫉妒、等等。

1、内向自卑

父母情感破裂离异, 致使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父母对子女抚养问题开始相互推诿, 家庭中的暴力事件或长期冷战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2、易怒暴躁

单亲家庭中的子女本来就得不到家长的关爱, 他们的感情无处宣泄, 郁闷的心情也无人问津。于是他们表现是遇事易冲动, 攻击性比较强, 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

3、多疑、嫉妒

多疑和嫉妒的心理是单亲家庭子女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 较正常家庭子女略显突出一些。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或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 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 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 不喜欢自己了。对任何同学都存有戒心。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对策

有研究认为, 子女各种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单亲家庭有一定的联系, 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本身并不是教育不成功的唯一原因, 最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及教育方式的作用。单亲家庭子女处于这三种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 三者对于其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到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结构, 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建立全社会关爱体系

全社会都要伸出援手来帮助和支持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社会要给予关爱, 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 多为单亲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尤其是法律体系要完善, 严格监督离婚子女的监护权。再有是社区的充分利用, 在生活上照顾他们, 及时聘请维权岗、司法机关同志来社区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 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加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减少或降低他们违法犯罪的目的。

2、社区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社区以居民委员会、村民组织等为依托, 因地制宜的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多功能社区青少年活动站,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文化设施不足的缺陷, 利用社区内所辖单位建立社区校外活动实践基地。

3、设立社会咨询机构与教育网络系统

总之单亲家庭是当代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 研究其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 使我们能更好的掌握子女的心理问题, 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加强其道德教育, 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构成稳固的支撑模式, 单亲家庭子女和正常家庭的子女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共同的责任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也有承担教育他们的责任与义务, 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在三者之间更好地成长, 对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有力的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2]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 人口研究, 1998年第2期。

[3]齐麟:《论单亲家庭》, 《人口学刊》, 2000年第6期。

8.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篇八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建议

一、单亲子女的成因

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未成年子女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像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就更多了,作为一名教师,看着这些单亲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根据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对单亲家庭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丧偶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父母双亲中的一方亡故而造成的家庭残缺,未成年子女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家庭。这种类型的单亲家庭所占的比重较小。

2.离婚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父母亲双方发生感情危机而离异,最终造成家庭的残缺。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夫妻双方的矛盾日益增多,最终导致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而离异。据近些年的统计,世界各国的离婚率呈日益增长的态势,离婚家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

3.夫妻分居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工作关系,夫妻双方经常不在一起生活,未成年子女由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抚养的家庭。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普遍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所在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夫妻分居式家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不完善,这种家庭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大。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影响,以离婚式家庭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成长的过程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等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何来更好地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征: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补偿心理,尤其是逆反心理是单亲家庭的主要特征。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一些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为了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健康地成长,可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2.给单亲家庭孩子充分的爱抚

家庭的亲人与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

3.满足单亲家庭孩子必须的物质要求

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

4.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5.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健全的个性

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地蛮做,便会大大阻碍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

6.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他们积极成才

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灵受到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谭润芝,李沐明.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学术交流,1992(1).

上一篇:司法建议书的复函下一篇:中国医疗制度现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