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24-08-30

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共8篇)

1.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一

XX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讲话

稿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一季度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与建议作简要发言: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投资和项目建设来势较好。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初步预计,1-3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8亿元,同比增长24.8%。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8.9、97.6和116.3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7.6%和37.7%。分投资方向看,工业、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分别完成投资94、13.6、64.9和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9、51.8、48.4和91.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22.7亿元,增长13.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169.7%,增幅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印发《XX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分解表》《XX年重大项目安排表》和《XX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一览表》。安排重大建设项目941个,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4732亿元,其中计划投资1302亿元。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明确责任领导和工作进度,确保各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80个,预计投资额2590亿元,其中市级领导联系重大前期项目35个,总投资1408亿元。xx机场、桂永郴赣铁路xx段、黄长高速、茶陵-常宁高速安仁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宜章氟化学工业园、中化“5080”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xx电厂、“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株洲-xx支干线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是向上争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步伐加快。下发《XX年市发改委各科室争资立项责任分工表》,确定了今年争取发改口中省资金目标,其中考核目标为38.345亿元,奋斗目标为52.56亿元。组织申报XX年外国政府贷款意向项目15个,申请外贷总额33342万美元。初步整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92个,筛选其中的70个申报省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研究制定《XX年发改委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对全市已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对全市中央预算内投资经贸类5个专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完成城投三期17亿元债券发行工作,对北湖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进行初审并上报省发改委,拟定了XX企业债券发行计划。

(二)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一是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印发了《XX年xx市“推进改革年”活动情况通报》,认真总结了XX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和省发改委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精神,在征求56个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草拟了《xx市XX年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初步确定行政管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要素市场、财税金融与投融资、经济管理、社会领域、城乡体制、涉外经济等八大领域60多项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城乡统筹、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等十余项改革。下一步将依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指示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认真开展重点领域改革。按照市领导统一部署,牵头开展了争取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工作,起草《关于请求省政府向xx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工作方案》。先后多次征求50多个部门意见,并在借鉴长沙市做法和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初步汇总有利于加快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1项,其中商事登记前置改后置许可事项23项,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向xx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请示》,准备行文上报。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在嘉禾县召开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进会,抓紧出台各项制度文件,建立健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着手规范中介服务机构,不断规范交易市场。截至3月底,市本级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160项,实现交易额16.3亿元。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等其他重要工作。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补偿大病患者12795人次,补偿金额4749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初步预计,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9.9%。服务业增长支撑指标中,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26.2%和24.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7%。一是加快建立服务业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调整xx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起草《XX年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XX年重点工作任务表》及《XX年服务业重大项目安排表》,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正在按程序办文。草拟了《xx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加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策划、招商和推进力度。研究起草《XX年服务业重大项目安排表》,正报市政府行文印发。对《xx市XX年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册》及《xx市XX年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册》进行了月调度。认真做好XX年中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及《xx省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XX-XX年)》申报工作。

(四)区域协调发展明显加快。一是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代市政府草拟关于将永兴、宜章纳入示范带的报告并密切跟踪。组织申报郴江河绿化带建设提质和郴资桂示范带环境监测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基础工作,示范带建设在省两型办绩效考核中获满分。组织对XX申报成功的9个省级两型示范创建项目进行督查,起草了XX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工作要点。二是“大十字”城镇群建设开局良好。高标准推进顶层设计,起草了《xx“大十字”城镇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大十字”城镇群的建设和发展上升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高度。协调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加快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起草送审工作。通过中省“两会”等渠道积极呼吁,努力争取将xx市纳入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1-3月,区域内343个投资过亿元“五同”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三是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力度加大。根据《XX年xx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建设责任分工表》,今年拟在汝城、桂东、宜章、安仁四县启动实施扶贫项目61个,总投资119.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9个,投资67.09亿元;产业类项目11个,投资29.81亿元;民生类项目21个,投资22.52亿元。四是中央苏区政策争取有重大突破。3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包括我市11个县市区在内的xx省18个县市区纳入赣粤闽中央苏区联动发展区。目前省里已经着手启动研究相关的支持措施,拟争取以国家部委名义联合颁布。预计政策出台后,将对我市加快发展形成实质性政策利好,并将在设立湘赣经贸合作实验区、加快省际通道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五是国家级重点主体功能区试点全面启动。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我市临武、汝城、嘉禾、桂东、宜章五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县全部纳入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试点范围。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加强汇报衔接,组织有关市直部门指导上述5个县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后认真组织实施,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六是省级区域合作全面启动。为充分挖掘放大我市“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借鉴粤桂合作、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等先进经验,牵头启动了建立“湘粤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前期工作。代市委、市政府草拟《关于深化省际区域合作加快构建湘粤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请示》及配套工作方案,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后报送省委、省政府。

(五)节能生态建设稳步开展。一是做好重点领域项目申报。积极开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跟踪衔接工作。进一步按中省要求修改完善北湖区芙蓉矿区遗留含砷废渣综合治理工程、苏仙区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xx东河上游尾砂安全处置工程申报资料,有望于上半年获得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整理上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1个,截至目前已有8个项目(含打捆项目)纳入省项目笼子,预计总投资达4.64亿元。二是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市共有8个项目纳入全国“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个数占全省的20%,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截至3月底,全市5个在建风电场和2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8亿元。三是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创建。进一步修改完善《xx市低碳城市试点发展规划》,拟报省里评审。在全市征集5000万元以上低碳发展重大项目117个,拟争取纳入xx省应对气候变化中期规划项目库。《xx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投资制约因素依然明显。部分建设项目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杆线搬迁、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推进不快、春节休假、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有效施工时间不足,影响了项目开工和建设,尤其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项目影响突出。初步统计,全市计划新开工的376个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有120多个存在项目前期工作问题。941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有近20%的项目未形成实际投资量,部分重大建设项目尽管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未形成实物工程量。东江引水工程、佛像山陵园、华润天然气、武广商业综合体、四馆一厅、莽山水库等16个全市重点工程截至目前仍未开工。

(二)项目前期开发工作有待加强。现有的XX年180个全市重大前期项目中,存在着总数偏少,项目质量有待提升,重大产业项目少等问题。项目产业结构方面,产业发展、节能环保和社会发展项目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一批有特色、带动性强、对全市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大项目。前期项目结构不优,增长后劲不足。

三、下阶段措施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办、市政府办以郴办字〔XX〕13号文件印发了《xx市XX年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安排意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项目主管部门和责任人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化解多方矛盾,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及时服务到位,继续落实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项目业主要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主动加强与市级联系领导的沟通衔接,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通过抓在建项目推进、抓拟建项目开工、抓续建项目竣工努力实现投资快速增长,确保项目建设的温度不降、力度不减、强度不退。要切实加强资金、土地和建设环境的综合协调,及时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做到天天有任务,日日有突破,上劳力、上资金、上设备,认真组织施工,确保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千方百计加强项目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资,密切跟踪宏观政策动向,做好今年计划的衔接和明年计划的申报工作,大力争取国债资金和中省预算内资金。继续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重点做好城镇集合债和生态债券发行工作。二是努力争取银行信贷投入,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和项目定期交流制度,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三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切实提高利用内外资的总体水平,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四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创造宽松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协调服务。

(四)切实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约项目开工问题调度,对未开工项目要指定专人、落实责任、明确时限、蹲点跟踪、催办盯办和逐个办结。同时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开展项目勘察、设计和论证分析等前期工作。对今年全市新开工重大建设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按时办结各类审批手续。对需要呈报国、省审批的项目,要抓紧完善前期条件,积极做好衔接工作,争取尽早获批,为项目提前开工、如期开工打下基础,赢得时间。

(五)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直相关部门要抓紧编制物流、旅游和商贸等专项规划或发展意见,认真开展相关配套改革。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抓紧制定出台今年的实施意见、鼓励政策、工作安排表和考核办法,定期分析服务业发展形势,及时掌握服务业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实情况。二是切实突出项目建设。要切实加快服务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开发和储备力度。要强化重点项目管理,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数据库,坚持每月调度、季度督查通报和半年评比。及时召开全市服务业项目建设调度会和服务业项目现场观摩会,确保服务业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同时,要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央企、国外优势企业的对接合作,重点引进具有战略带动意义的重大项目。三是加强统计督查。要把服务业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相关单位要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分单位、分行业、分县市区的统计调查数据。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实行专项督促检查,建立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要严格按照《xx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实行考核评价,对完成任务好的市直相关单位及县市区给予评先和奖励,对完成不好的单位在绩效考核当中给予扣分。对不认真履职,工作被动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和工作约谈等。

(六)全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3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中共xx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XX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省直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3月27日,市委常委会作出了“四条改革主线”、“九个大力推进”的总体部署。建议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加强政策对接和市情研究,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规范机制、强化保障,提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力争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筑区域合作新平台、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及人才保障机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2.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二

1 上半年奶牛生产形势分析

1.1 上半年奶牛生产总体情况

1.1.1 原料奶价格

2011年年初, 全省原料奶收购价格平均为3.1元/kg;从2月份开始, 辽宁省原料奶价格出现了小幅度震荡, 但主要集中在质量不够稳定、价格较低且销路不畅的原料奶, 个别地区原料奶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下降幅度超过5%;之后奶价持续上涨, 目前已升至3.31元/kg, 较2009年最低时的2.22元/kg上涨了49.1%。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牛奶收购价可达到3.7元/kg以上。

个别地区原料奶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因无法重新申请到生产许可而被迫停业, 导致部分奶源的销售更加艰难, 价格降低也是在所难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向大型乳品加工厂提供奶源的奶牛小区或规模场的原料奶销售价格基本未受影响。

1.1.2 乳制品价格

一季度中段开始, 辽宁省一些品牌的部分乳制品价格出现小幅度提高, 最高提价幅度不超过10%。另有部分品牌, 其乳制品价格没有变化, 但产品包装容量变小,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有市场的中小品牌乳品厂家。第二季度, 全省乳制品价格则基本保持稳定。

1.1.3 奶牛价格和存栏

上半年, 辽宁省成年奶牛和犊牛价格稳中有升, 但提高幅度不大, 平均在9 000元/头和1 500元/头左右。奶牛交易仍处于有行无市的状态, 上市交易的奶牛很少。部分地区受奶牛疾病和饲养投入增加影响, 奶牛淘汰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上半年, 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牛陆续在辽宁省安家, 加上奶牛自群繁殖增加的部分, 辽宁省奶牛存栏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1.1.4 饲养成本

上半年, 辽宁省奶牛饲养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在饲料、劳动力、疫病防治和日常生活支出方面都有所增加, 综合来看, 每头牛每月增加饲养成本大约为50元。

1.1.5 饲养效益

养殖效益总体合理。对规模场和大的奶牛小区来说, 原料奶销售价格持续增长, 饲养效益增加明显, 据资料显示, 目前辽宁省每千克原料奶成本约为2.6元, 1头单产6 t的奶牛可盈利4 200~6 800元, 养牛效益同比上升70%左右, 奶牛养殖效益较好;但对部分散户来说, 由于其原料奶价格相对较低, 他们既要承受饲养成本的增加, 还要接受毛收入的下降, 饲养效益有所降低, 对比看, 规模场和小区与散户的奶牛饲养效益差距继续拉大。

1.2 上半年影响奶牛生产的焦点问题

1.2.1 国家质检总局新规定对辽宁省的影响不大

2010年, 国家质检总局决定, 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3月31日前重新申请生产许可,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该决定可能引起乳品加工行业不小的变化, 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 这一政策并未对辽宁省产生较大的影响。4月初, 从辽宁省质监局了解到, 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中, 有10家乳制品企业通过了乳制品生产许可的重新审核, 这将有利于全省奶牛生产的长远发展。

1.2.2 乳制品安全事件分析

2011年2月12日, 中国政府网挂出农业部下发的《2011年度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其中除了要求检测奶粉当中的三聚氰胺之外, 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 但这一常规监测计划很快被媒体解读为“皮革奶死灰复燃”。这导致对乳制品安全已经极度敏感的中国消费者再次对国产乳制品产生质疑, 这种信心的打击对奶牛生产来说, 其危害是巨大的。在皮革奶被媒体错误解读以后, 全国各地的质检部门纷纷对当地的乳制品进行了紧急检测, 欣慰的是, 各地均未再现皮革奶, 在各媒体不断进行正面报道以后, 皮革奶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很快散去。辽宁省本未发现过皮革奶, 而且, 在近几年发生的几次乳制品安全事故中, 辽宁省的地产乳制品也鲜有登上黑名单, 所以, 皮革奶事件对辽宁省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影响是短暂而微小的。

2 下半年奶牛生产形势预测

3.2014年一季度农业形势分析 篇三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一)冬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增加

2014年,国家将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涨幅5.4%,比2010年提高31.1%,这已是国家连续多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图1),该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小麦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初步数据显示,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比2013年增加100万亩,已连续两年分别增加100万亩以上。分地区看, 11个冬小麦主产区中,除四川因结构调整,山西、陕西因旱灾造成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河南省8058万亩,河北省3561万亩,山东省5538万亩。全国冬小麦苗情长势较好,据农业部门观察,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冬前一、二类苗比例达85.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近10年平均值高5个百分点。分析判断,只要各项技术服务和全程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小麦再次增产是有可能的。

(二)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基本持平

早稻增产能够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2月11日,国家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至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连续七年提高稻谷收购价格,有利于维护稻谷主产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8759万亩,比2013年微增0.81%。分地区看,早稻主产区通过采取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配方施肥、绿色防控、超级稻推广、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各种措施,鼓励农民继续种植早稻。初步统计,湖北省早稻面积比2013年扩大60万亩以上,湖南省早稻意向种植面积达到2195万亩,增长1.1%,江西省力争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保持上年种植水平。由于早稻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注重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特别是早稻集中育秧面积的扩大,以及良种良法的实施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国家补贴、价格等政策的支持,早稻继续增产的基础是稳固的。

(三)油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2014年,政府保持了油菜种植扶持力度,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尽管菜籽收储价没有上调,但仍将按照种植面积给予种植农户一定现金补贴),同时,预计国内油菜籽供需基本面依然偏紧,形成国内油菜籽市场价格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总体上有利于油菜主产区农民发展生产。预计2014年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比2013年同期增加95万亩(图2)。分地区看,重庆市户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亩,增加3.5%;湖南省油菜播栽面积1900万亩,衡阳市冬油菜种植面积增加1.3%,全省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0%;甘肃省冬油菜160万亩;安徽省安庆市油料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望江县油菜种植面积增加6.5%。所以,只要年内国家有关政策能够形成油菜生产及收入的稳定预期,特别是用好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价格,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油菜机械化生产,那么有望提高油菜产量。

(四)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3年,我国秋冬种蔬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在田蔬菜种植面积104万亩,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河北省蔬菜在田面积23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湖南省安排秋冬种蔬菜面积1000万亩,福建省450万亩,甘肃省120万亩,广西百色市蔬菜种植面积164万亩,海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农业部门提出,201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亿亩以上,产量达到7亿吨。今年伊始,各地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蔬菜种植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五)春耕备耕扎实展开

早在2014年初,农业部门就发布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针对不同冬麦区和小麦长势,提出分类指导技术路线。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农业生产,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用于春耕备耕。各地区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山东省已累计拨付农业补贴资金94.5亿元,辽宁省提前1个月拨付56.2亿元各类补贴资金。新疆春耕备耕已备化肥占总需求量的64%,已备各类农作物种子占总需求量的65.3%。安徽省针对农情,在3月份提出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加大春季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力争春耕备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汇集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春耕备耕总体进展顺利,主要农区正在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全面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实现农业生产开门红打好基础。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局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加剧棉花生产减少趋势

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由于目前实施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地区相对集中,政策调整幅度过大,缺乏过渡缓冲机制,有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棉花生产大幅波动,不利于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近几年由于棉花种植成本高、人工投入大、收益不稳定,很多宜棉区放弃棉花种植,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如果此时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使得广大非试点棉花主产区棉农收益预期“没底”,从而更多的放弃棉花生产,加剧棉花种植面积缩减趋势。根据一项预测,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减幅超过7%,其中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下降12.7%;山东省减少15%左右,德州市更是减少20%以上;安徽省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幅达10%—15%;河北省文安县减少33.3%。虽然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减幅或许没有预测数大,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图3)。

(二)生猪价格调控机制运行存在缺陷

虽然国家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有助于防止生猪市场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和农民收入,但是,生猪总体上存在着供需失衡,持续一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跌趋势没有明显改观。根据一项统计,2014年2月生猪市场价格比2013年同期下跌17.6%,全国猪粮比价跌至5.49∶1,进一步偏离6∶1的盈亏平衡点,正在逼近5∶1的红色区域。养殖业亏损程度继续扩大,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200—300元。例如,杭州市生猪养殖业2014年2月亏损程度已经超过了2013年和2012年同期(表1)。我国猪粮比价格屡次跌破盈亏平衡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除了供需失衡主因以外,同目前执行的生猪价格调控机制不健全也有关系。尽管我国已经多次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调控预案,但政策预警指标、响应机制、操作力度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调控能力不足,造成政策效果不佳,亟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病虫害和旱涝灾害依然威胁农业生产

我国农作物生产已经进入到病虫害多发易发阶段,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2014年我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爆发性病虫害呈区域重发态势,稻麦预计发生面积达到24.2亿亩次,虽然比2012年和2013年轻,但比2011年增加3.4%,可能依然属于较重发生年份。其中, 2014年预计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9.8亿亩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4.4亿亩次。新疆棉花病虫害中度发生,影响面积2460万亩次。

今年以来我国旱涝灾情影响持续存在,陕西省小麦主产区降水比往年减少30%,东北地区入冬以来降水比常年偏多1.3倍,为1961年来最高,同时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2月份全国油菜产区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60%,3月份油菜产区气温偏低0.8℃。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在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后,当棉花明显跌价滞销并影响棉农再生产时,通盘考虑区域稳定、优势发挥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限量、限范围地继续在棉花主产区实行“过渡性”的临时收储政策,确保新疆、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的协调发展。可以参考各个棉花主产区在全国棉花产量中的比重、生产成本和是否实行目标价格等因素,主要向未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棉花主产区倾斜,划定临时收储比例,比例内的部分依然按照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价格按照“保本微利”制定,并联系国际市场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同时,扩大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范围,让棉农“心中有底”,尽量避免出现棉花生产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二)健全生猪价格调控运行机制

根据我国人均收入5000美元以后肉类消费临界点变化的特征,进一步完善生猪价格调控预案,提高预案执行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核心是维持生猪供需的基本平衡,继续完善生猪临时收储量与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数据信息库,研究两者之间变动的大致规律,确定临时收储量的初步规模。按照“由少到多、逐步加码、回归常态、适时终止”的思路,逐步增加中央和地方猪肉的储备规模,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商业储备,实行冷链物流储备管理,提高猪肉储备能力,直至恢复并稳定保持猪粮比价在盈亏水平之上。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提高对养猪产区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继续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对严重亏损主产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养殖给予补助。实行生猪养殖户贷款贴息政策,将生猪养殖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预警指标,及时更新补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数据,切实加强生猪市场监管,维护生猪市场秩序。大力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强化细节管理。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三)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加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建立及时、准确、专业的预报预测机制,构建全国、区域和测报点相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围绕水稻、小麦和玉米,以及其他重要农作物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形成预测预报准确、防治手段先进、效果及时显著、操作成本低廉的综合防治能力。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法,更加突出生物防治,提倡物理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继续在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重大病虫源头区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健全部门和地区联动机制,加强病虫害灾情监测调度预警。制定和完善重大病虫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重点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专业性强、预控能力高、实施效果好的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4.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四

一、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认真排查全镇各行业安全隐患

今年各相关部门、各村、各企业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应予以肯定。但是,我镇年末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有些行业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安全生产隐患大量存在。我们虽然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但仍有不少隐患尚未得到根本治理,出现反复;新的安全隐患还在不断产生,随时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如:部分道路雪后清雪不及时造成路滑问题;农村公路机动车行驶过快问题;农村秸杆未搬出村屯居民区问题;镇区内集贸大厦、时代购物中心、和平商厦路段交通秩序混乱问题;农用车辆违法载客问题;营运车辆乱停、逆停违章问题;个人购臵起重机、铲车等特种机械车辆违法从事生产作业问题;有的企业生产、生活用电不规范问题;一些销售网点非法超量贮存烟花爆竹问题;工商贸领域无证违法生产经营“久打不死”问题;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瞒报、谎报问题;各乡镇的综合商场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流较大的路段有油炸类摊床和易燃易爆类摊床等等。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当前我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取得的成绩还不十分稳固,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政府及部门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职责、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少数部门和村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真去抓安全生产工作,部分监管人员心存侥幸,工作不靠实;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隐

1患,有的不果敢下达整改指令,有的不及时进行复查,导致同一隐患反复长期存在;特别是对非法生产经营打击欠力度,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联动、联管、联防效能没能呈现。二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不到位。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真正当回事,少数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部分高危行业安全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工作没人管、没人干,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和解决,就难以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好转。

上述问题,务必要引起各各部门、各村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尽快解决。

二、突出整治重点,抓好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矿山安全监管。做好对冬季继续生产采石场及停产的石场、砖厂的日常监管,防止留守人员及外来人员在此期间发生意外事故。

(二)切实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公安、交通、农机等有关部门和各村要通力协作,严厉查处拖拉机、低速载货车和三轮车违法载人和无证驾驶、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要重点整治好校园门前、客运站路段、集贸大厦至和平商厦路段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行人、车辆安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严防各类违章驾驶行为。交通运输部门要根据客流量,合理安排车次,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加强对乘客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坚决防止将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带上车。镇中学、教育中心、交警中队、公安

分局、农机监理站及各村要按照《哈尔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的接送学生车隐患问题大排查大治理紧急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以人、车、路为重点环节,加强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集中开展一次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加强监测,确保车辆状况良好,可以考虑对接送学生的车辆悬挂或粘贴统一标识;所有社会车辆遇到接送学生的车辆要主动避让,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公众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对年末和明年“两节”期间举办的各类大型人员聚集活动,公安分局、城管办要严格审批把关,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要加强对车站、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消防场所的安全检查和整治,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要坚决停产停业整改。

(四)认真做好易燃易爆和危险品安全管理。四季度是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旺季,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大对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的打击力度。公安、城管、城建及社区居民委员会要通力做好我镇今年烟花爆竹销售期的安全监管工作。特别要警惕家庭小作坊非法隐蔽生产烟花爆竹行为,一经发现,及时报告,坚决取缔。公安分局要严格把好民爆物品的审批关,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已经被监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企业不得准予爆破用品许可,尤其是对冬季继续生产的企业不得超量许可爆破用品,要规范运输、保管、发放、使用、存封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危化品整治

力度,集中对其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臵等环节开展安全监管。

(五)加强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检查。城建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停工后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对现场管理混乱、隐患严重的工地责令整顿;加强对液化气钢瓶的监管,杜绝西安市“11.14”液化气钢瓶泄漏爆炸同类事故的发生。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在用的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特种设备的运营安全。要全面加强对食品、药品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六)加强农村防火防盗安全知识宣传,切实强化防火防盗预防工作。落实防范措施,有效防止火灾。责令并督促各村、社区成立联防小组,加强夜间巡逻,并配合大力宣传,使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农村秸杆应搬出村屯居民区,尽力杜绝火灾和盗窃事故发生,减少村民的财产损失。此外,其他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也要加强监督检查、检修和维护等工作。

三、必须坚决落实责任,合力做好全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各部门各村一定要认真吸取各类事故血的教训,正视问题,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务必把安全监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必须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各村对安全生产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而是始终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首先要强化主体责任。搞好安全生产,主体在单位,重点在法人,关

键是落实责任。各单位各村行政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要走出办公室,亲自上公路、进企业、入校园、走基层,到一线,查薄弱、找隐患、抓整改,真正把工作安排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方位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必须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安全工作是持久战、整体战、协同战,必须通力合作。镇政府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工作上要超前安排,科学调度;各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并搞好部门协作;各单位各村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一是搞好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检查,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好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对我镇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一经发现应该取得安全生产方面前臵条件而没有取得且已经颁发了登记注册许可的企业执照予以注销。在今后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中,凡没有取得安全生产方面前臵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三是电力供应部门要配合落实好对关闭和停业整顿企业的停止供电工作。电力供应部门在接到镇政府对严重违法生产企业关闭、停产的指令后,必须停止电力供应。电力供应部门与企业签订的电力合同必须以企业守法生产经营为前提。对未经批准、擅自给违法生产企业恢复供电的行为和责任人,将给予严肃处理。这是省和哈市政府在“打非”专项整治工作中的明确要求。

(三)必须转变作风,严格责任追究。要切实纠正“工作作风不扎实、数据信息不真实、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不正常现象,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对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有关安全生产指令拖延不办甚至拒不执行的,要依照法纪严肃处理。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纪律松弛、疏于监管、忽视安全而发生的责任事故,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有案不报,故意隐瞒案情的,要依法从快调查,从重处罚,从严整治,绝不姑息迁就。

近日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必须按照国务院493号令的规定及时上报,事故责任单位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市安委办,安委办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给市政府。按照《哈尔滨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工作规则》,我市发生的瞒报、谎报安全生产事故一律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牵头调查处理。对于违反《黑龙江省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的行为及责任人,将严肃处理。

同志们,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圆满收尾,确保明年安全工作有一个良好开局,为建设平安和谐亚布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5.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五

一、事故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即将进入高温季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截止目前,全区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6人,同比增加4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近340万元。1、2月25日王寨办事处绿地集团工地发生叉车翻车事故,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 2、4月4日王寨办事处中建三局汉江三桥项目部在清理排水设施时,发生有毒气体致人死亡事故,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3、5月15日米公办事处南国置业工地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4、6月4日柿铺办事处王伙村三组徐明静冷库(原富明冷库)发生液氨泄漏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5、6月5日太平店镇农民建房预制板运输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造成2人死亡,该事故再次提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6、6月6日王寨办事处贾洼社区第二工业园企业煜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发生蒸压釜釜体冲出事故,造成8人受伤。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各类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消防隐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由于樊城的区位、区情,工矿商贸企业较多,人口密集场所多,各类安全隐患相伴而生。尤其是消防火灾居高不下。

(二)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隐患多,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去年及今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多为建筑施工领域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尤其上樊城区“两改两迁”的深入推进,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安全隐患倍增,安全监管形势严峻。

(三)冒险作业,违规作业,无证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主要诱因。

(四)部分重点行业保持零事故。水上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保持了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五)安全生产工作不平衡。截止目前,王寨办事处发生3起,成为事故发生最多的镇办,米公办事处发生1起,太平店镇发生一起,其它镇办保持较好地保持了零事故。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各类安全隐患仍然大量存在。全区在“三查一促”活动中排查出2836处安全隐患,虽然绝大多数隐患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仍有部分隐患仍然没有整改到位或未从根本上得到消除或销号。同时,樊城特殊的区位、区情,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高密度的人口等也会造就滋生安全隐患。二是随着“两改两迁”项目深入推进,相伴而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樊城作为引领“二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排头兵,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两改两迁”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安全隐患将相伴滋生,监管工作难度也将加大。原市内的一些小市场将面临转迁,如新华服装城、白鹤小商品市场、中原布匹市场等,但转迁前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三是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较多,令人不寒而栗。在2013年市政府挂牌督办的四个重大隐患中,我区就占两个,太平店镇龚洲、刘咀渡口,区级重大安全隐患31处,重大危险源24处。辖区有白鹤小商品市场、新华市场、九隆广场、中原布匹市场等近50多家市场、商场,还有宾馆、网吧、车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众多的人员密集场所,更是市政府多次挂牌督办整改或监控的重大火灾事故隐患单位。

四是众多的小企业、小作坊和非法生产经营场所令人触目惊心。在建工地,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油气管线占压等安全隐患触目惊心,安全生产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非法小旅馆,小砖场,无证经营户,非法幼儿园及辖区内王寨、柿铺、牛首等镇、办工业园内的小纺织厂、液化气站点、液化气流动充灌点、小作坊等,安全生产条件严重不足,随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五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许多企业、市场、商场、建筑工地、水上码头的业主重效益轻安全,对安全制度的落实和安全投入明显不足,长期心存侥幸,冒险生产经营。同时,安全标准化创建严重滞后。全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9家,仅有20余家通过标准化验收。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支持,没有从硬件、软件上加强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致使这些企业患上了先天性的安全生产缺陷,很难保证安生生产,生产安全。

六是全社会安全意识不浓,安全理念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镇、办事处及部门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重安排布置、轻督促落实现象依然存在,单位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整改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心存侥幸,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市民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高。

七是部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作风不扎实。部分单位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少,督办落实力度不够,隐患排查不深入,不彻底。有的镇(办)及部门对交办的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隐患多次整改不见成效。

三、工作措施建议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体制。依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安全生产的决定》(鄂政发【2013】34号)和《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文件精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狠抓责任落实。

(二)继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尤其是建筑施工、校园、校车、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深刻吸取南漳“11.20”安全事故教训,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继续深化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继续强力深入推进“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查出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打击,确保非法生产经营得到取缔,违法生产经营得到治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工作,对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挂图作战,限期销号。

(四)继续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职能部门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标准化创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强化镇(办)“属地管理”的责任,实行镇(办)党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有人把口守关”的责任体系。

(五)继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区政府常务会议精神,以村(社区)网格员为基础,实行定员、定责、定岗管理,同时加强镇办安监机构建设、配备2-3人专职人员,实行专人,专岗,专职,专责,挂牌子,投经费,添设备,构建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按照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3]3号)文件要求,确保在2014年底前,所有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三是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

6.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六

一、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特征这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目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回升向好的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四升、三快、二降”:

(一)“四升”,是工业产值、企业效益、价格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一是工业经济回暖。1—9 月,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比去年同月增长3.8%。去年是“前高后低”的走势,今年走势是“前低后高”,但即使如此,也说明回暖是明显的。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9 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也有所好转。1—8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同比下降 5.2%,降幅比上半年缩小 4.4 个百分点,全市百家“513”工程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3%。三是价格指数企稳。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跌1.6%,跌幅比上半年缩小0.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进入三季度以来环比双双上涨。四是企业景气指数也在回升。企业家信心指数三季度比二季度回升11.08,比去年年末提高36.42。企业景气指数三季度比二季度提高12.87。

(二)“三快”,是投资、消费、财政较快增长。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1—9 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逐月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

5.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 3.6 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0%,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二降”,是外贸出口、利用外资下降。一是出口仍然低位运行。1—9月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同比下降18.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8.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合同利用外资同比下降57.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29.7%,降幅继续扩大。

二、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不平衡观察经济形势,要看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看数据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什么,这些力量是否可以持续,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必须要搞清楚。

可以说,目前的回升是不稳固、不平衡的,还有许多不确定、不可持续因素。从国际形势看,实体经济仍在下滑之中,虽然有的国家近来出现企稳见底迹象,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如多数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经济能够出现正增长,其复苏之路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并且是一个曲折过程,还将比较长地对我国的经济、外需空间形成结构性制约。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是说企稳了,形势就大好。从前两天广交会的情况看,我也有一点感触。在台州的展位上,我问他们,那些采购商最大的要求是什么?台州的展商告诉我,采购商最希望参展商在资金上对他们进行支持。这提醒我们,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资金链还是绷得非常紧的,要拿出大块资金,下大单、下长单几乎不可能。这反映了当前欧美一些国家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反映了下一步他们对经济走势不确定性的预期。从国内的情况看,回升的基础不稳固、不平衡,有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所谓不稳固,是指社会实体经济投资刚开始回升,信心还不稳定;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吸引部分资金,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回升,同时短期内的大幅攀升也蕴含了暴涨暴跌的风险;消费增长有政策支持的因素,随着时间推

移,就业和收入下降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会显现。所谓不平衡,表现在外向度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企业复苏较慢,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的行业回升强劲;政府直接投资或支持的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充裕,而广大中小企业依然融资困难。所谓不可持续的因素,包括大规模的政府财政投资不可能长期实施,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空间将逐步缩小;去年年底以来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是特殊情况下的应对之策,不可能长期如此。从我市看,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从经济基本面看,对外经济依然严峻,投资增长相对缓慢,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前三季度,我市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均远远低于支出,房地产税收和免抵调因素等主要增收动力难以长期维持,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加上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扩面以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工作都将全面铺开,财政支出压力骤然增大,保民生的支出刚性非常强。从经济深层次问题看,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问题仍然突出,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经济危机在完成去“库存化”之后,将进入更加残酷的“去产能化”阶段,产能能否保住,就看你的创新能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下一步优胜劣汰、结构调整的压力将更大,前期通过保市场、保生产存活下来的企业将面临着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这实际上就是“后危机”时代的洗牌。从全年目标看,部分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特别是生产总值、自营出口等主要指标预计比较难完成。在GDP当中,工业增长值增长较慢,影响较大。

当然,在客观认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发展的潜力所在。我想台州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到台州这一个月,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到了海边,滩涂围垦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大的气势,很是震撼。这样的优势,一旦迸发出来,力量是巨大的。一是海洋经济。如果下一步,省委、省政府能够争取把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台州有这个优势,我们要加强、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好软硬件上的准备。二是沿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的建设对台州至关重要。陈书记讲过,台州再创辉煌在此一举,我觉得讲得非常有气势有分量。集全市之力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近期形成开发面积120平方公里、远期开发190平方公里,将使我们的发展平台更加广阔。三是大项目。甬台温铁路通车,三门核电开工,沿海高速、大石化项目筹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重大项目的落户对我市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的改善,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提升,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四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推进不能忽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城市化还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政府签署了《关于联动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意见》,将浙江作为全国实践新型城镇化和推进生态文明条件下城乡差异化互补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契机,推进城市化,构筑城市群。

总的来看,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有全面、准确的判断,对下一步经济回升和持续增长的困难和复杂性必须要有足够估计,继续下大力气保持初步形成、尚不稳固的回升势头,使支持回升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回升的基础得到稳固和加强。

三、扎实做好四季度各项工作

四季度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也是工作承上启下的时间,我看有三项工作需要抓紧抓好。

(一)当务之急还是保增长,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一是开拓市场。如何适应危机后的国际环境,利用好外部资源和市场,如何在对外开放这条大战线上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实质性提升我市产品、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都应有战略性的谋划和安排。我们在加大国内市场开发的同时,仍应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进外贸出口。要重视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今年以来,荷兰、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均有小幅的增长,说明市场还有一定的开拓空间。政府要做好研究和服务,引导企业尽可能去开拓新的市场。要重视出口产品、方式的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要抓住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有利时机,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企业的开工率和收益。要重视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现在正是时机,效果很好,要引导企业开展境外产品认证、环境体系认证、商品注册和自主品牌宣传,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

二是促进投资。要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投资拉动作用巨大,一个三门核电就占到全市工业性投资的 15%,上半年完成42亿,拉动全社会投资8.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三门核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比去年同期下降1.6%,由此可见大项目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我看下一步我们思想还要进一步解放。既要抓项目推进,确保现有项目的顺利实施,又要抓项目引进,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抓制造业投资。要帮助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投资的企业解决土地、资金、政策上的各种难题,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有效的投资增量。要关注房地产投资。当前,全市房地产投资、销售运行态势良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风险,重点关注房地产销售价格和空置面积的变化情况,防止过热运行。

三是着眼新产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型产业和项目,将新产业的引入和块状经济的提升、行业企业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要抓住甬台温铁路开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相关的物流业、商贸业和旅游业。要把发展新产业同节能减排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

四是推动双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双服务”专项行动,不断推进“双服务”工作向基层单位的拓展延伸,千方百计方便企业、帮扶企业,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二)重中之重是抓住机遇,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

一是构筑发展平台。一定要继续加快滩涂围垦,拓展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用海项目调整报批和区域性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报批等工作。要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项目的落地工作,尽快形成投资量和产能。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水、电、路都要加快。来到台州之后,我的感觉台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台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难上加难。在交通问题上,我们的断头路还很多,沿海产业带的道路建设还十分落后,要加大力度,花大力气,在这些问题上,可以适度负债建设,大家思想要更解放一点。当然解放思想不是乱来,负债也有方法,我们要争取的是期限长、利率低的资金。要突出“重点抓、抓重点”,对有利于台州长远发展,有利于台州打基础、搞积累的项目,就是要重点抓,大胆负债。在用电问题上,我们欠账也很多。现在虽然拉闸限电少了,但相对于兄弟地市来说,我们电网建设同样十分滞后。电荒的根本问题是电网的建设问题,电源支撑点再强也解决不了用电问题。电网建设一定要咬紧牙关,克难攻坚。各县市区要落实责任,一抓到底。沿海产业带建设是核心工作,要班子配强,考核跟进,强力推进,不能有半点含糊。水网,要在完善供水管网的基础上,研究完善污水管网的处理和回用体系。要突出港口、铁路和机场的支撑作用。将港口的地位提高到更高层面来认识,全面梳理航道、岸线、集疏运体系、产业腹地等关系,明确定位,发挥港口的门户和引领功能。要抓好“铁路经济”,提前筹划各港区、石化园区、物流园区铁路的支线建设。机场建设要两手抓,一手继续抓路桥机场二期改造工程,另一手抓新机场的立项。

三是引进大项目。我们要四处出击,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沿海产业带大项目引进,我们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争取在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大型国企上有更大的作为。要加大项目跟踪力度。对现有在谈项目要重点关注、全程跟踪,争取早日落户、开工。要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建立、充实储备项目库,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本子。四是做好融资保障。要继续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引导银行与大型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做好中小企业和暂时有困难企业的融资工作。要利用好新型的融资方式,加大企业上市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企业落户台州。要特别关注货币政策的变动和走向,关注整体资金面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做好预警工作,降低企业资金链风险。

(三)着眼长远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发展新要求,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台州能否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谋划好“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十二五”规划的手笔一定要大,为重大项目搭好平台。手笔大就是要把台州发展摆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摆在对浙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上来考虑。要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深化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重点研究经济、社会、政府等三方面的转型问题,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发展思路,提出相应措施。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经济与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做好规划的衔接工作。要将实施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划深化好、衔接好。及时了解国家和省里的动态,争取将台州沿海开发的战略构想、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和省级层面规划,为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创造条件。

7.广元市2011年生猪生产形势 篇七

2010年广元全市毛猪最高价格达13.7元/千克、仔猪价格达15.6元/千克、猪肉价格达22元/千克, 去年国际粮食价格普涨, 国内柴油供应紧缺, 运力成本增加, 从而带动了整个食品体系的价格上涨, CPI指数屡创新高, 给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通货膨胀风险增大。

2 当前广元市生猪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 广元市生猪市场活跃, 发展势头强劲。截止1月末, 一是生猪存出栏量稳步增长, 二是生猪及产品市场价格窄幅上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各地生猪价格持续上扬, 11~12月末到全年峰值。进入今年1月份以后猪价又小幅回落, 春节过后, 由于受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人民币升值, 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影响, 猪价继续上扬。

3 2011年春节后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分析

3.1 养殖成本加大

2011年春节后, 由于各地粮食价格上涨, 特别是以养猪饲粮为主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攀升, 使得全市仔猪饲料每吨上涨300元, 育肥猪饲料每吨上涨200元, 使育肥猪饲料成本每头增加80元左右。此外, 人民币升值、水、电、成品油、劳动力、防疫、环保、用地、用材等物价的普涨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极大地增加了生猪的养殖成本, 这是拉动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综合分析, 广元市育肥猪生产成本平均每头增加100元左右, 仍属理性回归范围内。按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 猪价还有上升空间。

3.2 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按照常理, 春节后, 猪肉进入消费淡季, 但今年由于各种物价的上涨, 饮食行业消费价格增长十分明显, 特别是餐馆消费价格居高不下, 有近30%的居民改历年节后餐馆待客会友为在家自做佳肴, 大大增加了猪产品的需求。加之节后不少猪肉鲜销摊贩迟迟未营业, 市场猪肉供应偏紧, 同时春节期间劳动力成本增加, 因此猪肉价格上涨。再者, 生猪贩运户节后也尚未开展贩运工作, 使生猪流通环节受阻, 大中城市出现生猪供不应求的现象。

3.3 生猪价格波动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环景下, 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 生猪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 呈常态化趋势。由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 养殖户在获利时急于扩张, 亏损时急剧收缩, 生猪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 对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大多数养殖户一般都按照春节后生猪价格下跌的规律, 因此选择在头年四季度减少填槽补栏, 致使节后出栏减少。

3.4 生猪总量不足

一是规模养殖比重小。近年来, 尽管各级都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力度, 规模养殖大幅增长, 但规模饲养的比重仍未占据主要地位, 即使是规模户存栏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 也弥补不了散养户下降1个百分点减少的存栏量。二是投入不足。去年以来各种补贴有些减少。

3.5 统筹城乡拉动猪产品消费

随着统筹城乡政策的深入人心,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完成资本积累后, 大量地涌入城市买房定居创业, 这部分人在城市生活后不仅增加了猪产品的消费量, 还减少了过去在农村的生猪饲养量。从而使猪肉消费总量增加, 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3.6 雨雪冰冻天气致生猪生产严重受损

去年入冬后, 广元市低温雨雪天气频繁, 曾连续6次普降大雪, 特别是3次普降暴雪, 冰冻天气是近二十年以来所罕见的, 全市大部分县区、乡镇最低气温达零下15℃, 地面平均积雪达30厘米以上,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使全市死亡生猪达2.5万头, 同时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填槽补栏。

4 2011年生猪价格预测及走势

2011年生猪价格仍将在相对高位下窄幅震荡。第二季度, 特别是5、6月份前后, 全国各地进入初夏, 大量农产品开始上市, 同时, 2010年末补栏生猪将在此时出栏, 生猪市场供应将会有一定的增加, 猪价会有所回落, 但由于去年冬季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遭严重干旱导致粮食减产, 因此, 粮食供应仍然不足, 猪价回落幅度有限。第三季度, 特别是7、8月份, 天气炎热, 盛夏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非常丰富, 猪肉也进入了一年中消费的最淡季, 猪价将继续回落, 但由于国际粮食趋紧, 国内粮食收购价上涨, 养猪饲粮成本居高不下, 养猪的利润并不丰厚, 生猪仍将保持在相对的高位价格。进入9月份以后, 生猪出栏的持续增加将同时迎来需求的反弹, 此时供应和需求的博弈结果将继续显示为"供应"决定价格, 猪价在需求旺季将有小幅回落, 但大盘价格仍将在高位来回震荡。第四季度, 猪肉进入消费旺季, 同时也真正迎来了生猪出栏的最高峰, 特别是2011年底, 随着春节的临近, 供应和需求的博弈将呈现胶着状态, 粮价将继续决定猪价, 肉价仍将维持理性高位价格。

总之, 今年生猪价格将比较平稳, 养殖成本有所增加, 养殖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5 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

5.1 继续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有规模才有效益, 有规模才能加速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在规模化养殖上, 要以建设生态养殖小区、现代畜牧科技园区、规模养殖场 (户) 为载体, 以畜禽圈舍恢复重建为切入点或突破口, 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2011年, 全市要新建生态养殖小区65个, 现代畜牧园区10个。

5.2 继续实施以“母猪工程”为主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要始终坚持把畜禽品种改良放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坚定不移地实施母猪工程, 努力推进洋二杂母猪换种计划, 实现换种优质母猪3万头。

5.3 继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要大力实施“畜牧龙头企业培育计划”, 在全市选择苍溪鸿宇、元坝雨润两家企业分别作为生猪和禽兔精深加工试点企业, 通过政府扶持, 项目倾斜, 企业自主投入等措施引领企业加快发展, 实现做大做强。

5.4 强力推进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难得发展机遇, 主动对接国家振兴重建专项资金, 围绕建设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目标, 加强广元市畜牧业振兴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产业发展优势等的宣传推介力度, 特别是要重点抓好生猪和土鸡精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和家禽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促进畜牧业生产加快恢复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

5.5 强化防疫检疫, 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当前是各动物疫病的高发期, 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 切实抓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 加强清圈、消毒等综合防疫措施, 重点加强对种猪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历史疫区和边境地区以及调运生猪的检疫和监测, 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确保动物卫生和产业安全。严格执行异地引种申报审批制度, 严把引种质量关, 严禁从疫区引种, 强化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管理, 严防外疫传入。

5.6 切实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

要大力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畜牧科技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线去, 开展科技承包和科技服务, 努力提高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5.7 畅通信息渠道, 保障市场正常流通

8.2011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篇八

一、2015年1—3季度广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5年1—3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了2.09%,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虽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略有下滑,但就业形势总体基本保持稳定。自治区2015年就业工作目标得到稳步推行。

1.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92058人,1—3季度完成全年计划的98.01%,超过进度要求23.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1)。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4.jpg>[60

40

20

0][39.21][2015年1-9月][2014年1-9月][98.01%][39.21][0.79][1.99%][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务

][41.30]

图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2.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7118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6.4%,超过进度要求21.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2)。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5.jpg>[10

5

0][7.71][8.25][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务][7.71

96.40%][0.29

3.60%]

图2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3.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151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7.76%,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3)。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6.jpg>[3

3

2

2

1

1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16][2.44]

图3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4.9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7%,低于年度控制数1.53个百分点,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计划目标4.5%以内。分地区看,各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年度目标内(见图4)。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7.jpg>[3.20%

3.15%

3.10%

3.05%

3.00%

2.95%

2.90%

2.85%][2014年9月底][2014年底][2015年3月底][2015年6月底][2015年9月底][2.97%][3.01%][3.14%][3.15%][3.15%]

图4 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执行情况

5.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60.84万人次,完成全年计划的101.4%,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5)。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8.jpg>[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68.49][60.84]

图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

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次)

(二)就业创业培训促就业作用体现明显

据统计,1—3季度全区职业培训累计217957人,培训后实现就业92979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为17.62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5357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8万人;创业培训2.89万人,同比增加8.99%,培训后实现就业7622人,成功创业4491人。

(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已完成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联网,并不断延伸至基层平台,目前,全区共有1150个乡镇(街道)、1263个行政村(社区)、274所培训机构实现联网,依托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广西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全区就业创业失业登记、公共招聘求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资源、各项补贴申请等实现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就业压力有加大趋势

今年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676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但是,就业压力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中有增大趋势。1—3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9.21万人,同比下降了2.09%。同时,根据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67%,需求人才数比去年同期下降8.15%,求职人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3%,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市场不景气传导到国内,波及出口产业,用工需求减少;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环保成本激增、产品国际价格走低、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减产、停产或向境外转移,造成岗位流失;三是广西沿海地区核电、钢铁等重大项目仍在前期建设中,预期的促进就业作用未能完全显现。

nlc202309021802

(二)人力资源市场求大于供,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5年1—3季度需求总人数110.45万人,同比增加4.67%;登记求职人数79.58万人,同比增加7.63%;求人倍率1.39,同比下降0.03,人力资源市场总体呈现求大于供。1—3季度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严重。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季节性、行业性和结构性缺工。如1—4月是蔗糖企业生产旺季,对普工需求量较大,造成季节性缺工。制衣、制鞋、电子元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性、结构性缺工依然突出。

2.“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一方面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求职人员自身素质存在差距,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短缺,但另一方面,新成长劳动力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好,求职期望普遍过高,倾向到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工作体面、收入较高、就业条件更好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就业,表现出“求职难”与“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的困境。

(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大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民工就业、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压力相互交织的基本状况仍将长期存在。以2015年情况为例:一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2015年全区高校毕业生接近20万人,比2014年增加1万多人。二是一段时间内受产业优化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影响,部分产业工人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可能陆续成为新的失业群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7家,涉及在岗职工1.57万人。三是老一代农民工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对象,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返乡后难以重新就业,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困难,就业及养老问题存在很大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基金以本人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这样就造成了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利益受损;同时,务工输出省区将面临未来长期的资金支付压力,部分地方甚至存在不愿意为返乡农民工接续养老保险的现象。

三、对2015年全年就业形势的判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可以认为,2015年第4季度广西城镇就业持续趋稳,对实现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就业工作目标持乐观态度。但也应看到,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就业工作面临经济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考验,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新增就业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重点人群就业困难会同伴相随,问题的复杂性也会有所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四、应对失业风险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2015年1—3季度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对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业走势的判断,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建议国家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降低企业负担,解决农民工养老的后顾之忧。

2.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在项目数量及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的倾斜,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和“零距离”的服务,促进劳动者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使其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的价值。二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3.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作用。一是将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的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积极稳岗、增岗的困难企业。二是加快《失业保险条例》修订,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给予地方对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一定权限。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失业预警制度,建议将广西纳入失业预警试点地区。

(二)自治区层面

1.加大就业优先支持力度,积极稳定当前就业岗位,鼓励与支持新增就业。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新增就业岗位的企业相关补贴。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提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公益性岗位、社区工作者等新增就业岗位。

2.加大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放在整个就业工作首位,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开展就业见习,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帮扶的力度,对重点就业群体实行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3.加大扶持农民工创业工作力度。在落实好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完善有关政策,加大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主要有:一是加大农民工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从“水、电、路、厂房”等方面入手;二是简化创业场所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三是进一步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将返乡农民工等纳入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在原有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好各部门现有培训资金,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突出劳动者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确保参加培训后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中级职业技能。

5.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全区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农民工境外就业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全覆盖,逐步向乡镇、社区(行政村)延伸。

(撰稿人:吴仕瑛)

上一篇:怎样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下一篇:屈臣氏客户关系管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