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2024-08-08

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精选8篇)

1.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篇一

新媒体互联网不仅给有线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对于互联网的影响,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向新媒体的方向转变,依附新媒体的发展,来带动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

2.1电视媒体从一元向多元的经营模式转变

有线电视媒体最开始是靠政府拨款的形式进行经营的,那会是没有广告收入和收听收视费用的。主要是由于那会电视媒体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体系,更不存在经营模式。而一元模式主要就是有线电视媒体除开国家给拨款外,自己寻找到经济来源,而且经济来源比例较大,这种就是自己寻找经济来源支撑电视媒体开展起来的经营模式。而在此基础上有线电视媒体要加大收入来源,而电视媒体从开始就是以公益性的来面向社会,所以在收视费用上面很少,几乎没有。这时候就只有从有限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上来赚取,而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少和对电视网络维护的收费情况直接影响了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如果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则需要进行维护的有线电视的网络就多,随之维修费用就会增加,反之则就相反。而对于电视网络维修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到维修的费用,如果每一台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的费用增加,而电视网络维修总体的费用也就随之增加了,这个主要还是要依靠使用有线电视的用户数量来决定。这就是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经营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有线电视媒体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寻找电视媒体的产业潜力和市场,来增加电视媒体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此来转变经营模式。让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模式向多元经营模式发展。

2.2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文化功能

对于新媒体互联网的功能而言,有线电视媒体跟互联网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宽带接入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传播,也可以虚构模拟的方式向数字化转变,这样以此来提高电视信息展示的清晰度,同时提供视频、音频等这类的业务,这样来为电视媒体的节目频道扩展提供条件,以此来推动电视媒体的发展。有线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对经济利益的竞争,更是对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多种竞争,通俗来讲就是对文化影响力的竞争。而现在人们的精神上的文化需求的各种各样的,有线电视媒体想要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就得依靠节目来赢得人们,所以就必须对于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形势而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对人们的个性需求不了解、研究不够等导致的。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对于有线电视节目进行制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组成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以此来改变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

2.3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文化传播

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时,仅仅依靠播报这种传统的形式应经不太适用了,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改变传统的方式,在面对互联网这样多功能的新媒体,有线电视媒体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传播信息,将电视节目的内容转化为信息放到互联网上,这样不仅能在有线电视上面收看到的,还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播。但是在内容上相比较而言,有线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更真实、健康,而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查证。主要是因为电视节目里面的内容在进行传播之前会经过电视节目审查,检查经过了才可以播放,把信息传播给观众;而新媒体互联网在进行传播时[3],大多都是用户自己传播上去的信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查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有线电视网络必须从一元经营模式转向为多元经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其产业价值,在面对新媒体挑战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功能来发展有线电视媒体。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

2.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篇二

1报纸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存现状

报纸是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有固定名称、期刊、开版的散页连续出版物。报纸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自身独有的一些优点,如成本比较低, 信息权威性较大,分类比较齐全等。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传统报纸的弊端和问题也随即突显出来了。

1.1报纸内容表现形式受到限制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不仅受到版面的限制,在表现形式上也比较单一。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在报纸上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即使一些报纸媒体将报纸的版面增大、页数加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报纸版面有限的局面。而在表现形式上,与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相比,报纸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表现新闻信息,而电视及互联网媒体却能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立体的展示新闻事件,报纸带给读者的新闻震撼效果和感染力与电视及互联网媒体还有很大的差距。

1.2报纸受时间的限制

传统的报纸往往会因为截稿日期的限制而影响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报纸本身的采编模式从新闻采集、审稿、排版到印刷发行,最快也只能第二天才能刊登在报纸上。传统纸媒对新闻时间和社会热点的抓取和传达与一个较大的时间差,新闻的价值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1.3报纸携带及传阅不方便

相对于手机终端等方便随身携带的工具来说,报纸是以散页式新闻纸形式进行传播的。比较适合读者在固定场所进行翻阅,如果长期携带,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不易存储且翻阅起来不方便。 另外,报纸很容易在翻阅的过程中产生磨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不便。

2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对策

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报纸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需要合理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报纸的发展中。报纸融合新媒体的方式必定会给报纸的生产流程带来一些改变,包括采编、新闻制作、广告营销及最后的发行环节。现阶段,一些省级媒体在报纸融合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中已近有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与成效。

2.1在内容质量上加强重视

传统的报纸虽然没有新媒体传达的信息内容多,但信息的质量和针对性较强。现有的一些新媒体信息内容繁杂, 读者不能很好地鉴别信息。报纸可以针对这一漏洞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对读者的信息接收习惯和喜好进行分析,在信息的报道深度及主题上多做研究,使报道方向更加明确。在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高质量的同时, 针对读者的关注点进行信息报道,提高受众有效信息的获取率。

2.2纸媒与新媒体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报纸在融合新媒体时,不是简单地将报纸的内容照搬到网络,而是报纸的延伸。传统的报纸只能将信息传递给读者,不能及时接受读者的反馈,互动性不强。新媒体技术下的纸媒新产品,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读者的关注热点。

2.3进一步显示自己的优势

传统报纸一贯突出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和真实性,报纸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新媒体的发展在现阶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媒, 新媒体的环境下信息虽然开放、多元, 但同时也使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度降低, 因此,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纸媒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报纸要加强融合互动,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找准目标群,有效覆盖传播区域;同时,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实现定位的与时俱进。

3结语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报纸媒体想要得到适合继续生存的道路,就需要更新思维。保存自己优势的同时,结合新媒体进行创新发展,突出特色优势,丰富新闻的传播形式和内容,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吸引更多读者。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的创新发展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6(8).

3.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电视媒体;转型;发展

在信息时代,我国新闻传播平台和传播技术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传统电视新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在此形势下,我国地方电视媒体如何适应形势转变,深化改革,探索新闻发展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2]。

1.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相对于报刊、户外媒体、广播、电视而言,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产生的数字媒体形态。新媒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向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服务为目的,以促进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个性化和实现资源共享为主要的发展方向[3]。与传统电视媒体比较,新媒体特点鲜明,具有很多不同之处[4]。

1.1 新闻来源的广泛性

传统的电视新闻中,记者是新闻报导的主体,大部分情况表现为记者“跑”新闻。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普遍性,广大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借助网络实时关注新闻报导,并发表个人见解,已经由传统的受众而转变为新闻传播的主动参与者。这种大众媒体的发展模式使新闻创作逐渐由“一对多”向“多对多”模式转变[5]。例如,2011年7月23日,在我国温州发生的动车追尾事件,首先发现新闻事实的就是附近的居民。由居民在第一时间于新浪微博上传相关图片和视频,之后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关注。这一模式大大缩短了媒体从获得信息到展开报道的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保证了报道的实效性。在这一新闻事件中,新媒体为传统电视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补充。新媒体的发展壮大,逐渐为新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1.2 新闻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在传统电视媒体报道中,新闻节目多是以“导语+视频”的模式呈现,即首先由主持人陈述新闻内容,之后播放记者的采访或者剪辑的视频片段。而新媒体诞生后,由于信息的发布者、信息来源、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发展,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促进了信息共享的丰富化发展[6]。

1.3 新媒体具有更好的互动性

电台广播在没有任何视觉感受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发展到今天,与电视节目共存,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广播节目可以实时连线与听众互动交流,让听众具有始终被陪伴的感觉。而传统的电视节目常常忽视了观众的互动,让观众产生距离感。新媒体的出现如一剂良药,解决了电视媒体报道的距离感矛盾。

2.新媒体时代的地方媒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新闻节目已经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需求,甚至有资深媒体人认为传统电视媒体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7]。目前,我国很多电视新闻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都经受了新媒体的冲击,呈现出衰弱的趋势,这一情况在地方电视台尤为突出。但如果地方新闻节目能够转变自身传播手段,适应与新媒体共生的状态,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因此,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同时也需要电视新闻媒体能够保持时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及时地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

3.新媒体时代的地方媒体发展策略

3.1 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新闻节目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将播报新闻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认为做好新闻采访以及主持人播报,就圆满完成新闻报道。这样的认识使得观众眼中的新闻节目就是古板和单一,没有任何创新可言。由此,阻碍了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新闻节目转变观念,改变主持人主持形式,采取观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最大程度满足观众需求。首先,要创新电视新闻内容,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品牌。这一方面,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创立的生活帮、小溪办事、拉呱等栏目都是地方媒体可以借鉴的榜样。其次,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形成主持人自己的风格。最后,就是要注重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在质量,以人们新闻乐道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

3.2 加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对立的事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亡,二者均有各自的观众群和传播优势。如,电视新闻节目拥有采访权和专业化的制作队伍,设备齐全,可以充分保证节目制作的质量,而新媒体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但是新媒体传播类型的多样性则是传统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应当注重与新媒体的结合,建立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拓新闻节目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将有助于传统电视媒体加强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和受众范围。

3.3 改革电视节目制作机制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机制是传统电视媒体新闻节目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电视节目制作机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电视新闻节目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保障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先进性和高效性,为创作优秀新闻节目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从经济上激励那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员工,以利于节目的长久发展。三是要拓宽节目的来源,加强与县市区电视台的联系,寻找更多的新闻素材。

3.4 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电视台在制作新闻节目过程中较少关注节目播出后的反馈,缺乏必要的连续性。观众大多数作为被动的接受新闻节目所反映的信息。但反馈是电视新闻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新媒体其诞生之初,即作为网民交流平台,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因此,地方电视台可以尝试在部分栏目版块引入串联播报环节。在节目前期制作时,选取来自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图片和文字加以编辑整理,粘贴到不同主题的模板上。在节目直播的操作过程中,运用ipad与等离子屏幕相联结,主持人根据播讲内容不停切换背景,还可以进行点击、放大、缩小、涂写等简单的直观操作。运用新媒体的辅助手段,把简单的节目内容表现得精致丰富,在视觉上带给观众新鲜感和画面感,时刻带动观众跟随主持人的节奏与步调,节目结束时,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以期获得非常好的收视效果。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媒体提出新的课题。地方电视媒体媒体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发展,就需要进行自身节目的改革,做好与新媒体的结合,发挥彼此的优势,进而提升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王大勇.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研究 [J] . 科技传播,2014(14) .

[2]黄建芬.新媒体发展形势下电视节目的发展[J]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5):155-156.

[3]吴云生.论新媒体时代地方台新闻策划[J] . 中国报业, 2015. 06(下):78.

[4] 靖鸣,马丹晨.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谋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3(10):72-75.

[5] 贾海涛.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新闻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 .中国市场,2015(19):267-268 .

[6]丁洁.浅论评论类节目对新闻广播竞争力的提升——以湖北电台《时事大家谈》为例[J] .前沿,2012(18):117-119.

4.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篇四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开始崛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迅速壮大,它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影响着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的特点让影视文化逐渐变成一种快速消费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迫切需要在娱乐中缓解和释放焦虑,而现代都市人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品味长篇的叙事,于是微电影以其叙事凝练、制作手法新奇、传播速度快并带有浓重的草根气息和个人风格应运而生。网络传播的迅速和便捷让微电影有了普通大众表达情感、消费娱乐快餐的平台。视听影像比文字更能让普通大众的情绪得到直接的宣泄。摆脱了精英阶层的独占鳌头,普通大众以反传统的恶搞、反讽、颠覆等方式不断挑战权威、去神圣、解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草根大众掌握话语权的一种新的途径。

二、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特征

(一)浓缩的微叙事

微电影的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时间短决定了它的叙事不能长篇展开,故事要凝练集中,要在一分钟内抓住观众,或设置悬念,或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微电影主要还是靠快餐式娱乐消遣、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有些也会对叙事结构做改变。在筷子兄弟的微电影《父亲》中,影片开头一个老人坐公交车时,突然去掀一个女孩的裙子,在女孩男朋友跑过来理论时,老人居然口吐白沫。随后老人被带到警察局问话,精神显得有些不正常。就在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情节下,故事用倒叙的方式逐渐展开。开头设置了两个悬念,一个慈祥的、上了年纪的老人怎么会去偷袭女孩?老人的精神不正常是假装的吗?在倒叙中观众明白影片讲述了一位当警察的单亲父亲,独自抚养女儿长大,以及他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历程。要展现长达数十年的叙事时间,一般传统的电影会采用线性叙事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而微电影采用拼贴的叙事方式,用父亲英勇抓犯人、独自艰辛照顾女儿、为了女儿错过再婚机会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结构全片。这些桥段都是碎片化的拼贴,其中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手法。这种浓缩叙事使微电影形成一种选择性展现,重点放在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情节。这种微叙事形成的情境迎合了观众的观影期待,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戏剧性的视听语言

微电影在短时间内用视听语言把观众带人情境,它的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将碎片化镜头进行不规则的组合,用紧凑的镜头语言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用夸张、扭曲和恶搞的形式来渲染气氛,带给观众更大的信息量和视觉冲击。《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作者胡戈以电影《无极》为母本,与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中国法治报道》进行拼贴和剪辑,形成20分钟的短片。片子打碎了《无极》的原有故事内容,用滑稽的旁白和恶搞的视频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意义,并穿插了自创版广告,以大量的视觉信息、跳跃性的快节奏剪辑和夸张的特效技巧让观众耳目一新。当然,由于制作设备的简单和非专业化,这些视听语言在技术传达上存在很多瑕疵和缺陷,但从攀升的点击量可以看出,这丝毫没有影响大众的观影激情。这种恶搞经典的视听语言,本身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它解构了影视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对权威和精英的一种质疑,体现了一种反传统的戏剧性。

(三)草根气息的个人风格

“草根”一词来自英文的grass roots的直译,现在社会把这一词引申为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普通群众阶层,与它对应的文化现象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用现在的流行词语可以概括为一种接地气的文化。微电影之所以有浓重的草根气息,是因为它的很多创作者都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专业的影视导演,他们凭借对影视有着极大的兴趣,自费拍摄、制作上传作品,摆脱了专业电影导演的严谨规范、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草根作品表达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创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心声,具有浓重的个人风格。真挚的情感使大众忽略了他在技术上的瑕疵和缺陷。筷子兄弟的作品富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唤起大众对那个青春年代的集体记忆。《老男孩》以两个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两个兄弟参加选秀为主线,展现了有关青春、友谊、梦想、现实等的讨论。好斗的天性,配合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李春波的《小芳》、郑智化的《水手》、动画片《花仙子》的主题歌及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唤起了无数观众的集体追忆。

三、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一)保持全民参与和原创性

近年来,微电影的创作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影视发烧友、在校学生,到专业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和资深导演,使微电影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易于传播、竞争相对公平,作品的成功不取决于资历的深厚,只要有新锐的创意、情感的共鸣和切实的执行力就能获得网民的支持。普通百姓与社会精英同台竞技,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作品的原创度,也给很多有志于影视业的普通大众更多的机会。微电影之所以在影视文化中迅速发展,源于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普通草根百姓真挚情感的表达。微电影的微叙事方式和拼贴、恶搞、反讽、颠覆等手法的运用都具有原创性。另外,普通观众的参与、互动是微电影对专业影视制作模式的颠覆和挑战,也使它迸发出强大创新活力。

(二)商业化道路中的多元化合作

微电影市场从2012年进人产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草根阶层兴起后,大型门户网站和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开始投身于微电影创作,这正是看重潜在的商业利益。目前微电影的收益主要靠广告植人、企业微电影广告和用户付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实现良好的商业效应,微电影才能长期发展。微电影目前主要与大的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合作,随着新媒体用户增速放缓,如果只依托这个平台而不拓展,未来发展规模会遭遇瓶颈。开展多元化的跨媒体合作是微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一部微电影要实现市场价值,前期的拍摄、制作只是第一步,还要通过后期的包装、宣传、发行。借助网络以外的媒体,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众、制造话题,吸纳网民之外的更多受众群体,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来推动自身的长期发展。

(三)理论的发展和引导

在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发展和形成一般都是滞后的,同时又不可或缺。微电影在中国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门槛低,创作人员良莠不齐,加上内容题材没有限制,一些作品制作粗制滥造、盲目模仿、内容浅薄,为了能吸引眼球赢得高点击率,一些作品充斥着凶杀、暴力、色情,长期如此,微电影将面临低俗化的倾向。

5.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分析论文 篇五

2.1积极探索发掘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中,最应该重点把握的就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比如对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文化的解读及体育政策的宣传等,让人们了解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国家体育赛事,奥林匹克等国际性比赛进行实时转播,对体育新闻进行及时传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腾讯QQ、MSN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向人们传播体育文化知识,让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体育相关信息,从而引导人们能够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从各个方面影响和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2.2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文化媒体传播方式,在传播特点上各有千秋,比如,从信息传播的深度与真实度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要优于新媒体,而从传播的速度与及时性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不如新媒体。所以,我们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比如,针对于比较重要的体育竞赛,我们就可以选择既通过传统媒体下的电视、广播、报刊等进行传播,同时也利用网络同步更新,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信息,最大限度传播体育文化。

2.3通过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便捷式可移动媒体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所需体育信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手机的功能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在4G网络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技术的运用、智能手机的诞生,将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将是未来体育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趋势。

3.结语

6.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篇六

摘要: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媒体的产生,而新媒体的产生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深入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未能全面融合

就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政企、政事、管办三者部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广播行业的前进脚步。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区广播的发展呈现出分散经营现象,浪费了很多资源(人力资源、财产资源等),导致经营资本分散,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引发了严重的行业内耗。

(二)未能完全与网络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也积极将自身的节目跟互联网挂钩,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仍然未能发展起来,难以全面替代传统的无线电广播。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广播有固定的、忠实的听众群体,网络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依靠高速的宽带网,但当前网络广播的用户基本上都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二是没有固定的网络广播受众群体。三是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管理都还缺乏专业性,导致网络广播的信息量十分少,很难壮大,也就难以吸引固定的受众群体。

(三)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

跟新闻节目相比,广播节目的报道缺乏直观性跟可视性,很难像新闻节目那样将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仅仅依靠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很多时候都显得很深沉、很呆板。如广播中的音乐节目,很多类型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设有音乐节目,但节目的制作形式普遍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使用一贯的音乐播放模式,没有创新性。又如很多广播电台开展的深夜或是午夜谈话节目,虽然这类节目开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难以避免一些主持人为了博得更高的收视率,在播音中融入一些低俗的言语或是节目素材,以此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这就造成了广播节目中有低俗化的现象。此外,很多地区的广播电台都存在“卖药台”,表面上是医疗卫生保健节目,实际上就是借助节目推销一些药品,受众听到凡是打进电话的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药托”。这对受众而言就是一种欺骗,这种欺骗性质的节目自然就难以吸引固定的一批受众了。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走资源融合道路

一是广播跟传统媒体资源的融合。广播可以跟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提升自身节目的传播效率,实现自身产品的再产品化,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面,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多方位满足受众的需求。如娱乐广播电台开办流行杂志、开展大型演出;交通广播电台跟汽车商合作,提升节目的说服力等。

二是广播跟网络资源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播必须要跟网络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网络广播电台,才能弥补自身有声音没图文、稍纵即逝等不足。网络广播可以有直播和点播两种:前者在大型活动的即时报道中用得比较多,不仅实效性强,播报生动,还能让受众及时获取信息;后者就是将节目分片段制作,受众可以直接选取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片段进行收听,既能节省资源还能强化节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是广播跟移动多媒体资源的融合。移动3G时代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对于广播来说,3G的主要用处就是吸纳更多的“移动受众”,而这些“移动受众”也正是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争取的。时至今日,移动4G技术也推出了,因此广播就更应该积极跟移动多媒体资源融合了,这是帮助自身吸引更多受众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走节目品牌道路

一是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广播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节目品牌,通过品牌展现自身价值,赢得更多的市场效益。二是必须设置品牌频道。在树立了品牌意识之后,就必须要积极开设自己的品牌频道。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相继开设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文艺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等多个品牌频道。而且其中的交通品牌频道连续十多年给每届高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用爱汇聚受众的心,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还位列于全国交通广播三强。三是必须打造品牌栏目。如湖南交通广播频道连续十多年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路况信息》就非常成功。在2008年雪灾期间,京广高速铁路跟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都被阻塞了,但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是第一时间跟交警和被困人员沟通,将交通疏导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1]。四是必须塑造声音品牌。广播频道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声音识别系统”,逐渐实现专业化度,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用极具个性和亲和力的声音,吸引广大受众主动走进广播和特色化的协调发展。广播频道要塑造高质量的声音品牌,提升频道声音的辨识、认可广播、喜欢广播、支持广播。

(三)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

7.新媒体时代环境设计发展分析论文 篇七

1 新媒体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新媒体”则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与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信息传播载体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媒体;就信息传播的方式而言,新媒体是多向性、互动性传播的媒体;就信息传播的主体而言,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媒体,即,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新媒体就是所有的信息交流者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当前,新媒体可以理解为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形态,不仅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还将各种网络平台、各种信息传播系统等涵盖其中,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能够适时地、交互地向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的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互动电视媒体、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具体形态。

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可见,当前我国已经有一半的人口接入和使用了互联网。并且,《报告》还显示,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已经进入了移动化时代。另外,数字互动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言行,也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理念与行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2015年3月,“互联网+”行动计划载入《政府工作报告》。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

2 新媒体发展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契机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等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关系、促使不同主体保持协同行动,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通过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多种治理方式的综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局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良好契机和全景式服务。

2.1 交互性治理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受到技术发展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呈现出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种传播方式之下,信息往往呈现出单向线性的传播,这可以称为一点对多点的或者是点对面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这种单向线性的传播机制,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立体化的发散性传播,即信息不再单纯依赖于社会精英或国家宣传机构的单方发出,而是任何拥有新媒体设备的大量普通受众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自主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这就使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成为现实。在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能够打破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创出一种交互性的治理方式。

2.2 即时性治理

一般地,传统媒体要受信息采集、编辑和交通手段、发行环节的限制,其出版或播出都有固定的周期,不能实现即时传播。新媒体运用通讯卫星、微波、光纤电缆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所受到的时空限制,只要具备基本的接受设备,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即时传播和实时更新。新媒体这种即时性的传播优势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环境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得非常突出。新媒体可以第一时间播出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可以发布相关的视频和音频。通过新媒体即时传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将带来治理主体最及时的实践行动,由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即时性治理。

2.3 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是新媒体发展必备的技术条件,也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无论是手机媒体、网络媒体还是数字互动电视媒体,都是依附于数字化而存在的,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媒体说到底就是数字化媒体,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撑,也不会有新媒体的发生和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无论各个治理主体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农村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6a”模式:anyone(任何人)可以在any time(任何时间)以及any where(任何地方)通过any media(任何媒体),传播any message(任何信息)并采取any measure(任何行动)。

3 新媒体视阈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3.1 新媒体视阈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也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带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当前,必须从多方面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3.1.1 形成新媒体治理理念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借助媒体为时代发声。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当前,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发挥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优势,加强政府、企业、个人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运用新媒体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城乡一体化原则。在中国这个大生态系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密切相关,不可孤立。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基于全局、城乡联动。第二,适宜性原则。中国广大农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异,各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忙农闲时间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农制宜,而绝不能一刀切。第三,渐进性原则。新媒体是新生事物,虽然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但在广大农村,其普遍利用和效能发挥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因此,既要高瞻远瞩,又要立足实际,要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3.1.2 大力发展新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也是新媒体时代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托。当前,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手机媒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功能、发挥其他新媒体的治理作用,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服务器研发、推进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应用的进程;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实际,推进各种治理技术研制、运用和普及;需要加大对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资金提供的支持力度,等等。

3.1.3 为新媒体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媒体发展的土壤,是新媒体时代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条件。当前,必须及时清理不利于新媒体发展的制度障碍,为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种创新平台,保障各个治理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人人主体、万众创新。另外,针对新媒体时代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要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等预防网络风险、惩治网络犯罪,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造健康、有序的新媒体环境。

3.2 新媒体视阈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新媒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建设美丽乡村,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2.1 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更应该体现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明显的信息脱节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在新媒体条件下,城市与农村链接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2.2 有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建设生态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任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除了要求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广大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广大地区,无论从思想理念还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对来说都比较欠缺。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日趋数字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2.3 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将美丽中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暂时的发展。当前,通过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遵循和自觉行为,大大地推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M].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葛洛蒂.数字化世界[M].张国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8.新媒体时代冀东皮影发展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皮影;新媒体;传承;发展

皮影作为中国一门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目前可参考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而关于皮影的起源,很多史学家和戏曲学家都有不同见解,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请方士以影人幻术招魂的故事。发展至今,皮影分布甚广,全国各地分布着不同种类的皮影,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冀东皮影、四川皮影、陕西皮影等。

一、冀东皮影及其发展现状

对于冀东皮影的区域定义,本文在此引用皮影研究专家魏力群的观点:冀东皮影,也称唐山皮影、滦州皮影、乐亭皮影。①乐亭县在历史上隶属滦州,解放后属唐山地区(今属唐山市),所以乐亭皮影就有了“滦州皮影”和“唐山皮影”的称谓。乐亭皮影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成型于金,盛行于清中晚期,发展于建国后。是集民间的美术、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因影人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也称“驴皮影”。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在中国开办的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大量的乐亭皮影唱片,其中可以欣赏到早期滦州、乐亭老艺人的精华唱腔。唐山市皮影剧团于1955年、1959年、1975年、1981年四次参加文化部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和调演,并曾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初,乐亭皮影开始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冀东皮影的魅力所在。九十年代,专题片《醉人的老呔儿影》、《箭桿王》、《乐亭皮影》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大奖。不仅对乐亭皮影发展的脉络、艺术特色进行了形象的追踪和宣传,也客观地对乐亭皮影的求新求变道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1996年,乐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8年又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中心也落户乐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皮影这种利用影布和灯光、手动操控影人的传统艺术,如果不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中寻求生存之道,或许只能成为一门失传的艺术而进入博物馆的展厅,留下的只是一堆只可复制不可传承的文物。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深入皮影艺人、乐亭文化馆等地,对乐亭皮影传承及发展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在关于冀东皮影认知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所有调查人数中有75%的人看过皮影表演;在41—60岁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看过皮影表演;当问及是否知道乐亭皮影戏的名篇时,只有31.2%的人明确表示知道,且老年人居多;在21—40岁人群中接触皮影者较少,只占17.5%;而10—20岁的所调查人群无一人看过皮影表演。在96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观看皮影演出了解的皮影艺术,34.6%的人表示是从长辈口中了解到的,10%是从书本上了解的。

相比以前的出国演出、参赛等,皮影剧团的发展已大不如前。现在的皮影剧团只是在乐亭县及唐山市周边县镇演出,观影人群也渐渐减少。在我国数千名皮影艺人中,60岁以上的占90%,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无法演唱,而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后继乏人已成不争的事实。全国各种皮影艺术都在不同程度的走向衰落,操作表演、制作材料、雕刻工艺、唱腔曲牌等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二、新媒体时代冀东皮影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时代是指新媒体不断出现、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逐渐以新的方式代替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时代,具有信息传播互动性强、即时快速、个性化与传统媒体融合等特征。结合冀东皮影艺术的特点和新媒体的类型及其传播特征,课题组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以期探寻皮影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

(一)与计算机动画的融合发展

曾有人提出皮影戏是“运动的绘画艺术”,称中国动画的源头是皮影戏。由此看来,皮影戏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计算机动画的融合。计算机动画和皮影戏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前者是将世界上各种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它的艺术风格中主要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而后者则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表达形式。两者结合成皮影动画,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效果和视听效果,使观众能够在同一时空内欣赏到两种不同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皮影戏艺术的文化内涵。

另外,这种创作既可以制作传统皮影表演,即使用计算机动画艺术加以传统唱腔创作出全新的冀东皮影;也可以完全借助皮影艺术的造型形象创造,再利用配音演员的配音制作出具有浓郁的传统民间文化气息的动画片。这种将传统中国文化融入到计算机动画的探索在中国动画片历史上比比皆是。如: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以齐白石的画作为底本创作的,而创造出中国动画史巅峰的《牧笛》则是以李可染先生设计的水墨形象为原型创作的。不仅如此,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加以运用,动画片《西游记》和《哪吒》就是借鉴了中国年画和京剧的元素。传统文化的加入不仅是为动画片自身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更增强它与媒体融合的发展潜力。

动画片制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和它息息相关的发展道路就是动画外延产业的发展,即皮影动画片衍生品的发展,这将是相当大的市场,也将成为宣传弘扬冀东皮影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目前正在把中国的动画片播出市场作为他们产业链的环节,希望在未来从中国获得更大的利润。当年播出的动画片《变形金刚》虽然表面上是免费为中国提供,但他们却从外延产品中赚取了近50亿元。他们用类似的产业策略培养了中国青少年的动画兴趣,传播他们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然后从中国潜力巨大的动画片市场上获得巨大利润。中国湖南三辰影库卡通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公司,它曾经创作的著名科普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的传播方式就是免费在全国的300家电视台播出。蓝猫授权的产品达6600多种,产业群销售收入达20亿。②

nlc202309012352

除了动画外还存在多种可融合发展的媒体形式,包括MTV(音乐电视)、电影、微电影、舞蹈、话剧等。皮影艺术的多元化可以不断地探索,我们应该在继承原汁原味皮影艺术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它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不至于被浪拍沉底,而是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二)建立唐山皮影门户网站

当网络几乎已经无所不能的时候,当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网络所覆盖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下潜在的“网络被消费群体”。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蛋糕”,所能把握机会的人就会尝到这“蛋糕”的美味。唐山皮影的发展必须利用网络来发扬传承,这既是新媒体网络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唐山皮影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皮影行业已经注册运营的网站有中國皮影网,在礼品、工艺品、旅游产品行业已经注册运营的网站包括中国礼品商务网、中国礼品网等,而专门的唐山皮影网站还没有建立。因此,唐山皮影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不仅如此,还要对网站进行统一的形象设计,将唐山皮影的特色和唐山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网站的独特标识,多元化宣传发展。新媒体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超链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将唐山皮影网站和其他的皮影网站、旅游网站、民间艺术网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户网站等设置超链接,这样就可以将唐山皮影融入到整个传统遗产文化体系中来,让广大的受众可以感受到唐山皮影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网站设计要将唐山皮影的各个方面分类介绍,形成不同的板块,包括基本介绍、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流程、老艺人介绍、皮影戏欣赏、图片欣赏等。并设置方便搜索查找的检索功能等,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上网习惯。

其次要采用用户注册制度来发展会员,拉拢“网络被消费人群”中的大规模潜在用户,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来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以此还吸引更多地网民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还可以采取一项更能吸引网民的政策,那就是免费提供赠品。这种吸引眼球的手法在上世纪就已经有成功案例。唐山皮影网站可以在会员升到一定级别后得到免费送出的皮影工艺品或是皮影戏的VCD光盘,当然这个级别的度要把握好,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就会失去这些潜在传承者和消费群体。如此做法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网民参与其中,还在另一方面传播了冀东皮影民间文化艺术。网民中又有大量的青年群众,无形之中就在培养了一批爱好民间艺术的受众,发扬了冀东皮影这一充满民族气息和民间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必须借助网络的力量来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也需要网络媒体的传播技术手段来使其枯木逢春。唐山皮影艺术的网络化发展将会成为冀东皮影艺术发展历史的一个不可磨灭里程碑。

(三) 探索冀东皮影在手机市场的发展策略

作为终端接收设备的手机,它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机通信化逐渐发展到听音乐、拍照等手机娱乐化,再到现在的上网、即时聊天等手机网络化和手机电脑化,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皮影艺术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多元化融合的道路。

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APP市场的应用下载。由此看来要想打开手机市场就必须参与APP市场的发展。在这个市场中拥有众多的软件类型,包括即时通讯类、娱乐类、资讯类等多种类型下载软件,冀东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可以利用开发设计应用软件来拓宽自身道路,其中包括游戏的设计、屏保及手机主题的设计等。

皮影艺术还可以和娱乐游戏相结合,合作制作出具有皮影特色的娱乐游戏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玩的各款游戏。如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儿童,可以设计皮影影人拼接游戏,将散落的影人各个部分对应相互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影人。在高一级别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角色的各个部件堆放到一起,从中挑选出对应的部分将其连接成型。这种游戏不仅能开发儿童大脑,也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识别能力,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了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对于成年人则要开发适合他们的不同形式的游戏,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三、结语

冀东皮影的发展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变迁之后,形成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本土化、民间化、民族化的特点,不仅是冀东地区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技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项艺术完整的保存、传承和发扬。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冀东皮影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在保留其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为冀东皮影的传承创造新的方式,为冀东皮影的发展探寻新的出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媒体参与唐山城市形象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C02)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城市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新闻传媒塑造唐山文化名城的策略分析”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2012-14);

注释:

①魏力群《民间皮影》,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6页

②黄会林等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页、184页

参考文献:

[1]魏力群《民间皮影》,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石磊《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北京:中国传媒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4]路甬祥总主编、汤兆基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作者简介:

刘苹(1972年4月19日—),女,河北唐山人,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徐永泉(1958年10月—),男,河北唐山人,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称: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史 乔腾飞,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视编导

上一篇:比赛目标任务书下一篇:5班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