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收录机散文欣赏

2024-07-22

怀旧的收录机散文欣赏(共9篇)

1.怀旧的收录机散文欣赏 篇一

前一阵子,在我们昔日大学同学q群里,同学联谊会方秘书长写到:“越走越远的总是岁月,越走越近的总是好友,越来越淡的总是名利,越来越浓的总是友情;2012年即将到来。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平安的信封里送给你们。让快乐、好运、健康,在新的一年里时刻围绕着你们!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快乐!”看后颇有感想,是啊,岁月蹉跎,曾经的奋斗,风雨走过几十年,都已化作过眼云烟,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的我们,都快到知天命的年轮了,岁月的痕迹烙印在脸上,身体各部件也处在亚健康状态,怎不叫人发出感叹呢!

不过,回忆走过的路,却也坦然,亲情友情无时不刻不陪伴在身边,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品尝了,人生的多滋与多味也感受了,懂得了如何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也学着怡然欣赏人生的美丽风景,心中也释然。感谢一路走来陪伴我的亲人、同学和朋友!

春节又准备回故乡了,毕竟故里还有年迈的老人和兄弟姐妹,老人则是看一次少一次的!

前段时间,大学同学建了一个q群,网络时代嘛,我们也不能落后。感谢群主方秘书长,不久就发展到了30来人,同学之间有了一个交流的好渠道,看到许多好消息,感情愈加深厚了,这段时间我老是想起大学时代的陈年往事!

我把那本发黄的簿找出来,一页页翻过竟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昔日毕业时的情景,当年老师同学们的身影再次浮现在脑际,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

当我把写好了的赠言送给了蔡清花时,蔡清花的同桌黄冬妹,还有坐在前桌的黄金芳同学转过头来看个究竟。黄冬妹他们看了我写的话,黄冬妹就说:“我们刚才在打赌说,你会写‘好好学习’之类的,你为什么就不这样写呢?”

“我给学生毕业赠 言从不写‘好好学习’之类的。”我笑着说。

“你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你瞧瞧,我写的是‘乐观向上’,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会不懂得去读书么?其实,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并不是很重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积极乐观阳光地生活。此外,阳光生活,还要活得具有活力,胸怀坦荡……”经我这样一解释,他们都点头称是。

给学生写赠言,我更关注的是道德、精神层面,关注的是健康生活。对于学习倒是其次。这与我对平日对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一要求道德品质要好;二强调积极锻炼身体,身体要好;三才是学习要好。不过,也只要求只要尽力就好,能学多好就读多好而已;也就是说,我对学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至多才排在第三位。

以上,是我给学生写的一些拉杂的感受,但也希望我的赠言会对孩子有所教益,足矣!不敢有过多的希冀。

2.怀旧的收录机散文欣赏 篇二

一、教材选文丰富,系统性强

本册教材选文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文数量较多,如果不包括课后链接部分的评价性资料,单就赏析示例、自主鉴赏、推荐作品及课后所附录作品,共有72篇(首)。就数量来说,已经和人教版必修1到必修5的课文72篇(首)的数量持平,篇目不可谓不多。二是所选作品文体比较全面,诗、词、曲、文、赋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大部分文体都涉及了,为学生全面学习、认识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机会。三是涉及作家较多,时代范围广。选文以唐宋作家作品为主,兼及先秦与元明清,基本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众多的著名作家的经典诗文。因古诗文的注释详细,信息量大,其文学、文化价值也很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诗经》及乐府诗没有涉及。教材虽然说不应要求大而全,但没有选《诗经》的“国风”与乐府诗中一些光彩照人的名篇,所选《楚辞》中的作品片段又有些难,且代表性不太强,这些均有遗珠之嫌。

所谓教材的系统性有两层意思,首先,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来看,对鉴赏方法的掌握与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个问题将留在下文第二部分专门讨论;其次,每个单元内部也具备各自的系统性。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可分为四部分,即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部分构成。以第一单元为例,赏析指导侧重方法解说,而这些方法都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学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一单元赏析指导通过一定的例子来解说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每一单元的赏析示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而且还附有赏析短文一篇,有利于学生对赏析示例中的作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也能成为学生学习欣赏时的切入点,也可为学生学习写作赏析文字打下基础。如本单元赏析示例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后的赏析文章从“长恨”的内容、原因等方面对这篇名作进行了赏析,便于学生对这篇经典诗歌进行自主把握;自主欣赏作品有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推荐作品有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的《杂诗十二》(其二)、李白的《越中览古》(附带《苏台览古》)、李清照的《一剪梅》、黄遵宪的《今别离》等以及附录作品共15首。当然,这些作品数量,再加上众多的链接材料,对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新的挑战。这么多的作品与补充材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优势与特长,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作品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界限,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确定相应的教学篇目,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如果平均用力,不但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因课时紧张造成重点不突出、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许多篇目都要背诵,学生会应接不暇,负担就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兼顾经典篇目的同时还要合理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学生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又能达到快速背诵,阅读积累,拓展视野的目的。

古代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诵读与背诵,这也是本册教材一以贯之的教学方法。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对仗,声律押韵,音乐性、节奏感都很强,有些散文也都用韵。在古诗文运用环境已经消失的情况下,诵读与背诵是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反复吟诵、涵泳,便于理解、领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利用一些时间诵读和背诵;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诵读以后,理清层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分层分段去背,以期继续积累文言语词,培养文言语感,为日后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欣赏方法,培养能力

从每单元的标题可以看出,本册选修教材非常注重诗文欣赏方法的掌握和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法可依,操作性强。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部分“诗歌与散文”第4条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从第一单元元到第三单元均是诗歌,其欣赏方法依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第四单元到第六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重点依次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欣赏方法与重点都来自于传统文学教育的方法,也是欣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也是《课程标准》中“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的要求的体现,设计、编排比较合理。

既然每个单元的欣赏方法与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就应该不同,每个单元都应该用相应的教法突出强调一种欣赏方法与能力。除了诵读方法之外,教学时应该用每单元所选的作品,突出单元标题与赏析指导中所提出的欣赏方法。如第二单元的欣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习“赏析指导”应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其中“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形成共鸣,利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构想诗人描绘的艺术世界;“缘景明情”要注意意象组合,用想象补充景物特点,抓主要词语等,进而理解作品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用“想象”重现和还原。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先要用想象呈现景物特点,然后揣摩写景的目的,从而找到景与情之间的联系,作品理解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春江花月夜》就要突出“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组合构成的美景与意境,就能自然地领悟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要突出梦境中天姥山的雄壮瑰丽,在梦境与现实巨大的反差中,才能体会到李白的处境与人生态度;《登岳阳楼》就要想象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联系杜甫年轻时的思想与意气,就能明白杜甫此时老病苦悲、忧国忧民的心境;《扬州慢》注重描写扬州当年盛况和今日凄凉,从而理解作者心中的“黍离之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需要一个沉思、构建的过程,教学中不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想象还原,因为这个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准确把握、欣赏兴趣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

诗词的句子凝练,韵味丰富,必须进行微观细致的赏析。欣赏时要从字面深入到字背,理解其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诗句不是一个个词语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每个词语与意象都是作者心灵过滤的结果,负载着他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并不是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还要借助想象,还原出景物的形象,突出景物特征,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就意味深远。“坼”与广袤的“吴楚”两地相连;“浮”与代表天地日月的“乾坤日夜”相接,都是为了突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其中隐含的是杜甫年轻时就听到洞庭湖的盛名,而今到老境才一睹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复杂感慨;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也绝不仅仅是作者回忆扬州当年的盛况与美丽,而是与下文形成今昔对比,写出了繁华不再、满目凄清的景象,体现战争的残酷及破坏之大,触目惊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深沉感伤。理解,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在理解了各句之后,还要理清各句之间表现意图的内在关联性;只有把各句之间的联系找到,整个作品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逻辑,没有矛盾龃龉之处,才是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自主探究,延伸拓展

从本册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题量不大,但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即专门设计的“探究·讨论”部分;在“探究·讨论”之后还设有资料补充、拓展性质的“相关链接”环节。这些设计与必修系列课后习题设置有些不同,前者侧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后者侧重对文本的理解。结合第三单元“自主欣赏”中杜甫的《阁夜》课后学习设汁说说这两个板块的特点、作用与教学。

《阁夜》的“探究·讨论”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阁夜》的诵读方法指导,其次是针对本诗的习题。这个单元基本的欣赏方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诵读”就是本单元作品欣赏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因而诵读指导对诗的整体情感基调及每一联的读法,要求都比较具体到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涵泳诗味;同时发挥想象,还原诗境,理解诗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次让学生自读,教师或音视频范读,学生诵读、试背等。在此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体会诵读指导方法,交流自己所读的感受。这样在读中进行理解,在领悟中再读,进而去探究、讨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从针对《阁夜》一诗的课后习题来看,问题涉及诗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比较阅读等方面。设计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也体现了本诗的基本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以问题为抓手,依照一定的逻辑去理解诗的内容;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活动,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这首诗。

在“探究·讨论”中,本册教材特别注意联系或附录一些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绝大部分“自主欣赏”作品都有此学习设计。如《阁夜》要求与《旅夜书怀》比较阅读,本单元其它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要联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谈琴》进行比较阅读;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其《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进行比较阅读等;这些都是对“自主欣赏”作品的必要补充、延伸。学生不但可以借此巩固学到的欣赏方法,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学习比较阅读,从而对本课的自主欣赏作品和其后附录的作品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探究·讨论”部分,与高考相关的题型也基本都涉及了,经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对高考古诗文鉴赏的备考能力也会增强。

“相关链接”节选了一些古代学者对自主欣赏作品的评价,或附录一些与自主欣赏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而评价语和附录作品都注明了著作人和出处作品名称,比较详细,有一定的资料价值。《阁夜》后的“相关链接”节选了对该诗的评价,没有附录作品,而另外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相关链接”除了明代王世贞、清代纳兰性德、近代王国维等词人、学者的评价外,还有现代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曲谱;周邦彦的《苏幕遮》后的“相关链接”就附有柳永的《甘草子》(秋暮)和张先的《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所附的这两首作品内容与《苏幕遮》的内容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关链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对该自主欣赏作品有了自己的认识,再通过“相关链接”阅读前人的评价,既能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评价相同或接近时,学生对该自主欣赏作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也与古代学者有了共鸣,印证了作品的经典性;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认识有出入时,则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也为日后深人研讨该作家作品提供了一定的路径。二是所附的作品作用与“探究·讨论”中比较阅读的作品作用有些相似,只是“探究·讨论”中已经说明比较的角度与方向,“相关链接”没有说明比较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从“探究·讨论”到“相关链接”都注重探究学习与延伸拓展,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在逐渐增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时,“相关链接”中的评价语既可以用作课前的情境创设与导入,也可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子,或用作课堂小结之语,不一而足。总之,要让学生把这些评价语与具体的作品特点联系起来,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抽象地接受评价语。“相关链接”所附录的作品与“探究·讨论”中所联系或附录的作品一样,都可以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来使用,应合理选择,相机使用。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相关链接”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古代学者,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人名应该注明朝代,用字或号的人名应该注出其常用的名字;难字应该注出现代汉语拼音,这样教师使用、学生阅读都会更加方便。

3.怀旧的乐趣散文 篇三

以前很害怕听老人们念叨从前,就象严顺开严老演的那个粮票小品,把儿子孙子折腾得不亦乐乎。可是,现在自己却时不时地提起那时候。每当提起那时候这个词时,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也老了。老是肯定老了,我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老到了唠唠叨叨的地步。

慢慢想想,其实这个“那时候”就是怀旧,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念想,对当年的那些人和事的一种怀念。俗话说得好,好汉不提当年勇。这种怀旧是不是自我展示,或者是自我欣赏呢?提起这个问题,我马上想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古训。问题是当年咱没有过什么勇,问题是咱当年根本就不算什么好汉,这咱还是心知肚明的。看看自己翻腾出的那些东西,不是破铜烂铁,就是犁耧锄耙,有的甚至是撵鸡追狗,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生活得不能再生活。可自己就是在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里陶醉着、快乐着,我恍然大悟,怀旧原来是有乐趣的。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团麻,我说生活是一片割倒的草。而怀旧呢?怀旧就如一头反刍的牛,把那片草一口一口地吃进去,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回味,细细地嚼慢慢地咽,那才有味道。怀旧好,真的很好。好就好在过去的岁月里,不管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曾经走过麦城;不管是在蜜罐里煨出的,还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在怀旧中都将化作美好的回忆。就算是有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事,在怀旧中都会淡淡地变成一缕青烟,随着微风飘向蓝天,有的还会化作朵朵彩云,怀旧有一种一笑泯恩仇的神奇。是啊,人不能总生活在恩恩怨怨中,心里挽着个疙瘩,今天想起今天不舒服,明天想起明天很别扭,那活得还不累?特别喜欢农村中的一句话,叫做“有仇拿恩解。”有了恩怨当时就能化解,那叫做大度;退一步讲,即使当时不能化解,那也不要带到棺材里去,有机会坐在一起怀怀旧,扯扯家常,把过去的不愉快丢在脑后。若是能在怀旧中丢掉恩怨,那未尝不是一种豁达。

常常做梦,梦到儿时的童趣、十年寒窗的同学,和军营里的战友。回想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可以说是贯穿着艰难坎坷。但是,在梦里更多的是欢歌笑语,是汨汨流动着的甜蜜。怀旧情结象是一个过滤器,它会把一个人过滤成一个透明体。一个人混浊了很容易,而通透了却非常难。通透了还了得?那就是一身轻,就是个“没心没肺”,没愁没苦,甚至是不管不顾的欢乐体。经常回家看望八十七岁的老母亲,和老人家坐在炕上,每每提及一个话题,母亲就会和自己的过去联系在一起,一点一滴,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知道,老人家从小失去了父母,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可是,在母亲絮絮叨叨的回忆中,竟然没有一句那时候不好的话,连一个不愉快的字眼都没有。在满脸的知足中,母亲荡漾着的`永远是快乐和幸福。

其实怀旧不仅仅是回味,而且还有把玩的因素在里边。把玩是什么?把玩就是欣赏。手中有一幅好字画,有一个旧瓶子,有一件旧家具等等。拥有者会捧在手里,左瞧瞧右看看,就连一个纹路都不放过,而且看一次会有一次新的发现,瞧一回会有一个新的体会。或者站在那个物件前,来来回回地度着步,最好是背着手,不去碰也不去摸,用心去和这个物件交流。曾经和祥夫老师去杀虎口“放风”,在一个古玩店里,祥夫老师淘得一件辽三彩小碗,上车后他把那只宝贝轻轻地捏着边提起来,一会儿敲敲边,一会儿敲敲底儿,嘴里不住地念叨,嗯,钢胎钢胎,是辽金时期的东西。那眼神迷迷着,那嘴角翘翘的,那种欢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祥夫老师说,把玩这样一件辽金小碗,你就是在和一千多年前的祖先对话,有意思吧?怀旧所产生的愉悦效应,就如把玩古董一样,只不过怀旧是自己和自己的从前对话,是顺着自己所走过的路,寻找着“那时候”的欢乐。

4.怀旧散文随笔 篇四

机缘巧合之下,在手机上翻到了《美女与野兽》的文章,刚好作为回忆。说起来,这篇文章在早些年我是读到过得,只是后来时间太久了,记忆也随之消散了。我印象上,曾经借过同学的书,读到过《狼王梦》。也正是因为那本书,让我对他格外的喜欢。

后来陆陆续续买过很多本沈先生的书籍,其中的内容真的十分精彩。

有的书以一只动物为主,叙述了那只动物的一生。有的书以马戏团为主,为我们描述起了马戏团中的动物的真实情况。有的书则是略带幻想的尝试,譬如为我们科普恐龙的《中华龙鸟家族传奇》。说起来,那时候我还加入过一些喜欢沈石溪作品的读者群。尽管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心中依旧很喜欢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能够读到动物们生存的方式,也能够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同时更多的时候,也让我了解到了动物们的情感。动物们虽说和人不一样,可是毫无疑问的,动物也具有情感。而动物们的情感又比较单纯,很多时候,甚至是人类都不一定具备。

5.怀旧散文随笔 篇五

我喜欢喝咖啡,是来自于父亲的熏陶。父亲是一位医师,解放前就在上海开业行医。原先喜欢书法,但一次海外伯伯的来访,彻底的改变了他的爱好。

1946年的一天,在英国商船上工作的伯父,随船到沪,随即请祖母与父亲一起去提篮桥的汇山码头,到那艘船上去看一看。据父亲后来跟我说,这一去可惊呆了。

这么大的远洋铁船,引擎和大锅炉足足有几层楼高,来来往往的船员,都穿着米白色笔挺的卡其制服,铜扭扣子闪闪发光。午餐用刀叉,吃大虾浇上翻茄沙司。特别的是,饭后的咖啡和小提琴音乐,更令他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父亲后来说,此后就学上了小提琴,喝上了咖啡,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年幼的时候,已经是1950年代初了,常常见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喝一杯咖啡解解乏,然后得意地拉起小琴。其中两首最使我耳熟能详:“贝多芬小步舞曲”和“托赛利小夜曲”。前者节奏轻盈,旋律悠畅,后者饱含深情,如泣如诉,深深地浸润着我,那颗年幼的心灵。

如今光阴已过云烟去,父亲早已安息多年。当年的那把从犹太人手里买来的捷克二手小提琴,也不知了去向。我亦过了花甲之年,退休养老。但是,每当我闻到咖啡的浓香,都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当年在繁忙的诊疗之余,伴随着年幼的我,渡过的那段快乐时光。

6.怀旧的收录机散文欣赏 篇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规定了5个系列的选修课程, 分别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学校按照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 有选择的设计模块, 开设选修课。”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14种选修教材供学校和老师选择。目前, 湖北省主要开设了《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选修课及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

纵观全国各课改地区, 开设《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学校较少,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课程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 难度相对较大;

(二) 与之相衔接的必修课本几乎没有, 学生缺乏阅读基础;

(三) 新高考难以考察这一模块内容, 应试性不强。

笔者以为, 这三点阻碍《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开设的原因恰恰是它应该被开设的理由。以下, 笔者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和结构分析、教学实施策略与评价等几方面简要地谈谈对《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程的理解。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设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 与它同属于一个系列的选修教材还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 有了《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这个系列才真正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在对本系列的要求中写道:“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2) 没有比较就没有个性, 对外国诗歌散文的了解既是增加阅读广度的需求, 更是加深对中国诗歌散文理解的重要参照。

2、比较文学视野

20世纪初, 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引入中国, 这些作品和理论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随后, “比较文学”诞生。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说:“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3)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了解外国文学有利于形成更广阔的世界视野, 同时也能够在对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本国文学。所以, 学习外国文学, 特别是外国诗歌散文对中国学生来说非常必要。

3、与必修教材和其他选修教材的联系

必修教材五本共65篇文章, 外国文学只有11篇, 占17%。其中, 外国诗歌一篇也没有, 外国随笔散文仅有两篇, 仅占3%。这种基础性阅读的缺失亟待选修教材进行补充, 否则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将不完整。对于外国文学, 学生普遍比较陌生, 稍微有所接触的也仅仅是每一册必修教材后“名著导读”推荐的《大卫·科波菲尔》等长篇小说。但, 没有对外国诗歌的基本了解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现代新诗, 没有对外国散文的初步感悟就不能切实深入外国文学的世界。例如, 必修1中《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就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雨巷》是魏尔伦的《秋歌》和晚唐李商隐诗风的完美融合。

本书所选篇目的作者要么是声名赫赫的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或政治家, 要么是大家不太熟悉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这些作家作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了解它们对语文学习的全面性来说非常必要。

二.教材内容和结构分析

1、指导思想

语文出版社的隆林先生在谈到教材编写时说, 选修教材具有“基础性、拓展性和选择性” (4) 的特点。《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前言中说, 学习本书, “一方面, 可以借此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 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 可以在于经典、大师的对话中, 丰富自己对人生、世界的感受。”由于外国文学是翻译文本, 在语言文字上的基础知识较少, 因此, 这一册选修教材更侧重于拓展性的把握, 但基础性的诗歌知识以及叙事、写人散文的写作技巧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这册教材的学习非常注重“比较文学”方法的应用。比较诗歌与散文的差别, 更明确两种文体的特性;比较中外同类作品的差别, 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在比较中思考探究将是本书学习的重点。

2、内容构成

本书分为“诗歌欣赏”和“散文欣赏”两个部分。

诗歌四个单元是按照内容与形式来编排的。第一单元“诗歌是跳舞, 散文是走路”在比较中确立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第二单元“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主要研究的是抒情类诗歌;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则探讨了诗歌中思想表达的特殊方式;第四单元“寻找文字的炼金术”则带领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上了解风格独特的现代派诗歌。四个单元在层层深入, 互为补充,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散文四个单元基本是按照内容来编排的。分别研究的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自然散文与哲理散文。

3、单元结构

一个单元之内分为四个部分。首先, 用“导言”介绍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然后, 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两到三篇“讲读”课文, 在文本中理解“导言”内容;接着, 安排了两到三篇“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选择, 用多样化的方式体现自主能动性, 在自读过程中辅助使用单元末在“思考与探究”中给出的问题, 作为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向。

用“导言”指导学习, 用“讲读”课文加深对“导言”的理解, 用“自主阅读”开拓视野, 增强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这是选修教材的基本单元结构, 但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不一样之处在于, 每篇文章之后编者并没有给出若干题目或要求背诵, 而是给出了一段“导读”, 引导学生理解, 这是与外国诗歌散文的翻译特性和中外文化差异相适应的。

三.教学实施策略与评价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选修课本同样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目标, 只不过更看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整合性”, “能力的审美性和探究性”。 (5) 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独特性, 理解诗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特点将比要求学生背诵几首外国诗歌更有意义。对“思考和探究”部分的重视将成为能力目标的重要体现。

(2) 过程和方法:关注过程, 就是关注隐性的目标, 长远的目标, 将培养“语文素养”而不是应付高考作为选修课的追求。在选修教材的授课中, 教师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不在乎哪一篇课文知识点的掌握, 而重视以文本为基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是选修课最大的价值所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 同时又是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动力或激励力量。” (6) 中外文化虽然存在差异, 但从“人”这个层面来说, 中外文化又是相通的。高洁的灵魂、闪光的精神是没有国界的, 在阅读中与经典、大师对话, 享受心灵与心灵穿越时空的交流, 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材处理

选修与必修不同, 文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 学生学习的是思想, 锻炼的是能力, 而并不局限于文本本身。加上本书要在9周左右时间上完, 时间有限, 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取舍, 创意组合。例如, 可以开放“讲读”部分的某一篇为“自主阅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理论来源于华兹华斯, 可以引入他的诗歌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第四单元学习艾略特诗歌之后, 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荒原》进行研究性学习。

3、教学设计

选修教材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单元整体结构。

首先, 教师主讲“导言”部分, 结合学生在必修课程中或已经学过的选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厘清部分概念和知识点, 例如, 如果之前已经学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 则可温故知新, 沟通中外文学对“诗歌”含义的理解;然后, 精讲一到两篇“讲读”作品, 在教学设计中由浅入深, 逐步放开问题讨论, 让学生半自主地来学习, 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接着,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选择本单元感兴趣的篇目进行讲解, 一节课可进行两首诗歌或一篇散文, 教师重在方法引导, 培养学生兴趣, 引起问题探究;最后, 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可用作业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在课下延伸。每个单元4到5个课时。另外, 诗歌和散文部分可就各自综合知识类的的一到两个问题进行几次有准备的全班讨论课, 可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评价机制

选修课程的评价与必修课不同, 很难完全通过书面测试来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为了体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建议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现在已经有部分学校开始试行, 取得了一定效果。

“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 (占60—80%) , 一是形成性评价 (占20—40%) 。各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7) 书面测试可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设置文本选做题, 以适应选修课学习多样化的特点。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最终成果可以用小论文、心得、汇报讲课等形式呈现, 小组活动将采取组员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

选修课的开设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有助于学生形成世界视野, 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学, 开设很有必要。其教材内容和结构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要全面分析把握, 合理取舍安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单元整体性,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最终评价应注意基础性和拓展性相结合, 力争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选修课的深入推进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历程, 这条路任重道远, 笔者所谈仅是自己的一点看法, 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8月, 4页。

②同上, 10页。

③钱钟书, 钱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

④隆林, 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编写, 语文建设, 2007年5月

⑤欧阳芬、吴子兴, 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及其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11月。

⑥刘贞福, 谈“语文素养”, 语文建设, 2003年4月。

7.崂山怀旧散文 篇七

夏末,船儿告别了岸边,游向了海的中央。站在崂山看海,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八月的崂山春光明媚,气候宜人。这是旅游的好季节。

夜淡淡地凉了,海边的声音,尤其丰富。

我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坐下。露珠轻轻地落下,偶尔的一声清脆,是那样的温馨,海水荡着清清的浪花,合着四周的虫鸣一起响起,哗啦啦,唧唧,啾啾,吱吱……好像所有的声音一起向你耳边涌来,它们是那样的亲昵,那样的悦耳。涛声和岩石,云松和翠竹,绵延在一起。夜色里,我分不清谁是谁,只是在心里陶醉着。

真静。思绪合着月色,漫过记忆,想起童年的我,那时我是那样的小,真的太小了。我唯一能做的是天天到竹林边去玩耍,幽幽的竹林,细细的竹竿;它记录着我童年的天真与懊悔。

一样的夏夜,一样的竹林。在这个竹林中,不知摇落了多少的梦幻。

我怔怔地看着,地上的一片月光,随着竹影晃动着,这时的我在想,这里是我儿时嬉戏的地方吗?这里的竹林是竹林没有错。风吹着虫鸣声,让人心醉。到处走走吧!

转了一圈又兜回了原地,却发现那边石阶上的我,独自坐在那里发愣,她沉静在她童年里。

是的,她沉静在她的童年里。

我们都是从童年里走过来的,慢慢地,又成为回忆,这便是人生。

突然心血来潮使我想去寻旧。这念头一产生,就是不可挡。

我从潍坊到青岛,路途中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山脉。山上碧绿的枝叶,铺满了整个的山脊。很快进入崂山沙子口地带,这里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一路的沿海绕行让我兴奋,我透过车窗不曾收回眼眸。山上数棵松树,亭亭玉立,绿得可爱,有的直立挺拔,有的依山倾斜。这是一种青翠的美,不芜杂,不喧闹,正如范云诗《咏寒松诗》中所描写:“修条佛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再向上爬,却没有看松树,而是直奔竹林而去。原先的竹林,不知去哪里了,这里的竹林在寂静中沉默。问及,人人都摇头不知。我把附近找了个遍,也未寻到记忆中的那片竹林。

我的导游问我:“你能详细说说你记忆中大体的印象吗?”

“我记得,那里有一个四合院,周围有很多的树,从院中出来,走不多远就是石阶,从石阶下去,有一口甜水井,井边有一片竹林。”

“我好像能带你找到你要去的地方。”

于是,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那边去。从潍坊到崂山,只是为了寻旧。

果真是这里,四合院外面走不几步就是甜水井和梦中的竹林。只见记忆中的那口井,方方正正立在那里,清澈见底,只可惜,这里的水已经不能再喝了,满井的钱沉在井底,让人寒心。而那片竹林,早已没有记忆中的风采,乱蓬蓬的没有了轮廓。我丢了童年中的竹林,虽然这里的水还请,这里的竹还翠,但记忆中的,我已记不清楚了。

经过多年后的我,追寻着去看竹。人有时,寻找的.不过是记忆里的从前。当年的种种,不曾忘记的,日后又念念不忘的,只因为啊,从前的童年,我们再也会不去了。

在崂山,我遇到一导游。

导游和蔼可亲,他个子不高,但人不错。他带我找到了我的记忆,给我讲解了很多不曾听过的故事。我很感激他。

他总是微笑地看着我,给我讲解:“这棵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你有记忆吗?

“这片竹林没人修整,没有你想象中的美丽吧!”

竹林,这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快乐。我是彻底彻底忘记了。

从前的痕迹,以为风吹云散,却不料,经过导游的一点,我又一次隐隐记起。就这样轻轻一提,它就哗哗地涌了出来,如涨潮的水,在我面前缠绕着。我站在院门前,举目望去,竹子高高地耸立着,虽没有修正,但依然高大挺拔,叶斜斜地垂下,月光洒在竹尖上,青翠得更加青翠。

8.怀旧散文随笔:父亲的自行车 篇八

父亲转业后,被分配到市郊一家省级单位工作,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因为入伍的时候只有初小文化,错失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正因为在部队没能提干,也就无法进入政府部门成为一名机关干部,普通工人似乎是他的宿命。没能成功提干,父亲没有发任何牢骚,从参军开始便一直兢兢业业。正因为他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让他的军龄可以长达十六年。要知道,和他同时参军的战友大多数两三年便退伍,能干到八年、十年转业的更少,更别说一干便是十六年。父亲也许没能因为提干带领全家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可是父亲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那就是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你的每一次付出,领导都会看在眼里,虽然你不偷懒看似吃了眼前亏,但从长远来说,你得到的也许会更多。

父亲影响我们的不仅是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还有他节俭的风格。每逢周末,如果单位不加班,父亲便会回到乡下的老家。老家离父亲的单位有二十公里之远,需要摆渡通过赣江才能到达。那时候公共汽车尚不发达,根本没有前往单位的可乘汽车。一开始父亲只能靠步行回家,每次回家都要走上三四个小时以上,真的很辛苦。一年以后,父亲一咬牙买了一辆自行车,时间指向1987年。那个年代工资很低,每个月只有几十元,普通家庭想买一辆自行车都要犹豫多时,纯粹的农民家庭更不必说。父亲因为有固定工资,加上发了一笔转业费,买一辆自行车的钱固然有。可父亲一向节俭,买一辆靠近200元的自行车也是做了许多思想斗争才下定决心。但凡不是因为路途太过遥远,也许我家买自行车的时间会延后几年。

当年自行车也叫“单车”,被列为结婚三大件之一,另外两件是手表和缝纫机,可见一辆自行车的分量有多重。自行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你可以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驮着两袋稻谷到粮管所去卖,有人载着小孩送去上学,也有男人载着女人去看电影。无论是乡村小路,或是城镇街道,自行车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时候自行车的三大品牌是:永久、凤凰和飞鸽,式样以二六式和二八式为主。二六式款式小巧,没有横杆,上下自行车很方便,适合女同志骑。二八式款式高大些,前面有横杆,右脚甩到后面才好跨上自行车,主要适合男同志骑。

父亲买的便是二八式自行车,不仅看起来结实,确实也可以驮更多更重的东西。那时候经常要驮着农产品到集市上去卖。不仅后座上可以载重物,前面的横杆上也经常挂一些物品。常常是满载而去,又满载而归,满载归来的可能是化肥、猪饲料等。当然,自行车除了载物,也经常载人,它也是走亲访友的重要交通工具。弟弟通常坐在前面的横杆上,我坐在后座上,然后一路欢歌地去做客。如果全家四口人一起出发,我便会和母亲一起坐在后座上。

家里没什么贵重物品,唯一的电器也许只有收音机。有了自行车以后,自行车成了家里最重要的财产。父亲对自行车爱惜如命,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每次骑车回家,父亲都会将自行车擦拭一新,从钢圈、钢丝到坐垫、车架,每一寸地方都要擦拭到,防止生锈腐蚀。在路上骑行的时候,遇到泥泞路,他甚至将自行车扛在肩上,防止自行车受到污损。他把自行车看得似乎比生命更重要。他对自行车的爱惜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我和弟弟的关爱,对此母亲颇有微词。父亲在外从军十六年,对我和弟弟的关心本来就很少,如今父亲几乎每周都能回到我们的身边,论说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爱,所以父亲的做法令母亲不满也是可以理解。但我们心里清楚,父亲并非对我们漠不关心,只是他受过关于艰苦朴素的教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自从有了自行车,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便把自行车推出去学着骑。我们一只脚蹬着墙,一只脚踩着踏板,往前骑几米,看见车要倒的时候,便用脚撑在墙面。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学,一个人骑,一个人扶着后座,车将要倒时帮助扶正。或者将一只脚伸到横杆下踩在另一侧踏板,如此骑起来虽然很别扭,可车子不会倒,因为要倒的那一刻两只脚可以快速着地。学骑自行车的方法很多,也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一些乐趣。经常可以看到少男少女在村前屋后学骑自行车的场景,虽然也会有责怪和埋怨,但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父亲爱惜自行车出了名,正因为太过爱惜,所以一般不舍得借人。也正因为爱惜,父亲的自行车骑了将近二十年,实在不能再骑了才被父亲搁置在旧宅里。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自行车依然躺在旧宅里。只是因为没再保养,自行车已锈迹斑斑,看不清是什么牌子。问父亲当年买的是哪种牌子,父亲却因年迈已然记不清楚。当时年少,我亦记不清自行车的牌子,可我对学骑自行车的往事记忆尤新,对爸爸如何爱惜保养自行车的细节更是印象深刻。

父亲的自行车是一大功臣,解决了许多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了自行车,父亲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上班的路程至少缩短了一半;因为有了自行车,走亲访友和售卖农产品变得更加快捷,大大节约了时间,减轻了人力。父亲的自行车让生活更美好。父亲的自行车成了历史的印记。

作者:翁衡临

9.哦怀旧散文 篇九

喜欢“怀旧”这两个字,像一盏青灯,昏黄的,散着苍凉的光。也像,一张老去的照片,黑白的,带着遥远的气息。两个字,很诗意,很浪漫,也很伤感。特别是在秋风萧瑟的日子里,遇到这两个字,呆住,泪不由自主湿了我的眼。

其实,每个人都是喜欢新鲜的东西,鲜嫩嫩的,水灵灵的。可是,任何事物,无论有多新鲜,多好看,总有老去的时候。今天的鲜,就是明天的旧。鲜研是一时的,不会长久,那是岁月留下的痕,刻在上面,越刻越深。

怀旧是一种情绪。这样的情里,藏着光阴,沉甸甸的,因为老去了,味道也就更浓了。其实每一个人,喜欢怀念过去。往往得到时不珍惜,失去了,才真正觉得可贵。

我是在不经意间丢掉它的。一个塑料杯盖。那是我的朋友送给我的。她一个,我一个。不同的是颜色。我喜欢漂亮的茶杯,朋友知道我的喜好,遇到了,总是买一个送给我。在我的办公桌上,不用看那张七寸的,我在蓝调庄园花海里的照片,只要看到带着古意,抑或带着粉色花朵的杯子,一定知道那是我的办公桌。当然,还有花瓶里那束向日葵,玫瑰花。桌边那一大盆长势茂盛的火鹤。椅子上随意一搭的围巾。可是,我却有个“爱好”,杯子盖总是被我不小心摔到地上,掉了瓷,或者粉身碎骨。杯子少了盖子,空落落的,看着总感觉缺少了什么。这个习惯,从小就有,父亲总是说,家里的茶壶盖,只要摔坏的,不用找别人,肯定是雨。朋友知道我又摔坏了杯盖,买了个塑料的,送给我。塑料的,不是就不会坏了么?粗心的我,却把她弄丢了。我记得塑料杯盖一直在的,它丢到哪里呢?我在办公桌上,地上,饮水机旁,包括洗手池,全都找了个遍,一点儿影子也没有。第二天早晨,朋友说,雨,找到了么?我说,没有。我到处找了,不知什么时候丢的。它跟随着我这么长时间了,有感情了,丢了它我真是心疼呢!那是别人送给我的。我“改”了不摔杯盖的毛病,又新添了“丢”的习惯。她笑了。丢就丢了,不就是一个杯盖么?我看见有卖的,再给你买一个,你重新建立感情。从丢的那天开始,我又开始了没有杯盖的生活。它在的时候,没有感觉它的重要,失去了,才感受到杯盖的可贵。再可贵,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留下一段记忆在我的心里。有些淡淡的伤感。只因一个小小的,陪伴我一年的杯盖。它帮我保持了茶水的温度,抵挡了肉眼看不见的粉尘。今天早晨,接到朋友的短信:亲,塑料杯盖买到了。周一,我把你的“小情人”带到办公室,你们重新建立感情。呵呵。

小小的杯盖如此的令人怀念,何况人与人的真情呢!

怀念曾经的日子。工作的间隙,浏览开心网上过去同事旅游的照片,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惆怅。这惆怅,是怀旧的情绪。张张熟悉的面孔,漂亮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怀念一起的时光,一起的欢乐。我至今保存着临别时,所有同仁手写祝福的贺卡。也曾梦见自己,重回故地。那一年,工作调动。离开前的欢送会。当我走进会议室,《送战友》的音乐响起,那一刻,我的泪,已经溢满眼眶里了。一首老歌,从没有触动过自己伤感的神经。可是那天,特定的情境,带给我悲伤。我静静地坐在会议室,领导的开场白之后,我的泪不听话了,流了下来。我说了许多,将近二十分钟,即兴的。其实,我不善言谈。那样的情,那样的境,我的眼泪,真情,似流水潺潺。那块土地,留下我青春的.足迹,它记录着我成长中每一个脚印。我只有感谢所有的,在我七年生命历程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们。我看到,三十多个人全流泪了。真情是最感人的。离开那里几年了,每一次看到他们的照片,每个夜晚都会有一场梦,年轻的梦,还有欢乐的时光。梦见去采摘,去海边,去上海的外滩……人走茶凉么?不,不是的。每个节日,我们都会飞扬着祝福短信。每个生日,彼此的惦念,彼此的祝福。每次开会时的相遇,我们都会禁不住的拥抱。我怀念的,是旧日的时光。时光里,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谊。不功利,很纯洁。这样的情,最清澈,似海,最深厚。美好的东西在记忆中应该怀旧的。在一次次的怀旧中,清洗那颗落满尘埃的心,提醒自己感恩,真诚,爱。

我怀念,手术过后母亲给我煲的汤。每次和母亲提起,我总是赞美那道汤的味道。不顾她的年迈,拥抱母亲,撒娇地求她给我再做。我太留恋那种味道了。在我看来,今生,我真的没有喝到那么好喝的汤了。母亲做了几次,可是,一样的鸡蛋,西红柿,新鲜鲫鱼。一样的母亲。我怎么也喝不出来当初的滋味。母亲说,做法,食材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你疼的,饿的时间太长了,遇到我煲的汤,就觉得格外的好吃了。如今,你没有那种痛不欲生的经历,即使山珍海味你也不觉得鲜美。是啊,在病房里,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一勺一勺地喂我这个成人的孩子,那汤里,有母亲的疼惜!我怀念母亲亲手煲的汤,更怀念母亲的爱和温暖。在母亲眼里,我,是她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我的心里,母亲的爱是阳光永远地温暖着我。我轻轻地告诉自己,在母亲有生之年,陪伴她,爱她,给她幸福。

怀念青春岁月里的那场初恋。在自己的文字里,我不厌其烦地书写它。初恋的味道真的很甜,初恋的颜色真的很鲜。那一年的年末,雪花飞舞的冬天,昏黄的路灯下,我们相拥着雪中散步。那一片片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雪花,见证着年轻的我们热烈的情感。岁月一天天无情苍老我们的容颜。可是,一直以来,他年轻的面孔,热烈的爱恋,一次又一次走进我的梦中。在梦中,他永远像青春里一样俊朗。猛然发现,初恋的结合刻骨铭心,幸福的味道洋溢在每个宁静的日子里。那种美好的情愫,陪伴着自己每个春夏秋冬。我在用怀旧的情绪,重温爱情在生命里的美好,美丽。我知道,时间永远不会回到过去,唯有把美好定格在记忆里。安静的日子,咀嚼它,享受它,继续浅喜深爱,继续演绎着我们初恋的故事。等到白发苍苍,走在深秋落满红叶的小路上,我会告诉他,雨,爱了你一生,幸福了一生。

怀旧。是陈年的老酒,在时光流逝中更香醇。在这个秋天里,一个带着老去的光阴的词语,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与我相遇。轻轻地告诉我,珍惜今天和明天的一切。每一天的生,无论多冬天,也要春天。等到怀旧时,品尝时光里最美的酒。

今天,我用怀旧的笔,写下昨天的故事,故事里满是人间的温暖,友情,亲情,爱情。

上一篇:汽车营销计划书下一篇:医疗机构换证申请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