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精选12篇)
1.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一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古诗词阅读,分值所占也相对较重,这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培养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将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0、引言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中主要的结构部分,是分量最重、变化最多的部分,尤其是今日,教育体系的改革之后,有关于阅读的改革的条文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将针对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了信息接收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两个方面[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针对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进行阅读,例如,在看报纸的时候,与他人签订合约的时候,都需要进行阅读分析。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及早的适应环境,应该从教育上加大对语文阅
[2]读教育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话题。对于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也变得严肃起来。尤其是在新课标的下发之后,人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相关性都有所关注。同时,随着教育改革风暴席卷全球,许多的教学问题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
2、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初中生往往都处在青春期,正是比较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常性,贪玩好动的。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绝对不可以只是进行传统口头上的语言传授。教师应该赋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无聊的学科内容,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充满着想象力的,在过去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孩子的思维过于格式化,甚至会完全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在新课标中,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由教师独自完成教授的过程。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初中孩子而言,必须能够考虑到趣味性,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的问题。
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有效预习
有效的预习,是常规的学习步骤之一,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步骤,因为这个步骤较为空泛,没有实质上的内容,而且对于教师的检查也十分困难。如果学生不做好有效的预习,当教师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不知所云,更不用说能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所以有效的预习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课前有效预习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读后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预习的习惯。例如我们在阅读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个部分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这是一个较开放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只有预习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文字处理并表达的能力。
3.2设置情景 设置情景,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主动完成阅读任务,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对于文章在生活中立体式的表演方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当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情景的表达,转化为口语上的形式,总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在学习《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时,对于如何理解作者的在入学之初的心境,可以通过建立情境来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开学现场,让学生体验一下考入北大之后的感觉,通过学生在预习中的理解,表演出一个将要在北大入学的情境。让学生针对作者的誓言,体会作者原本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北大学生专注、敏感,纯洁,言谈犀利机智,生机勃勃,清新自由的特点,了解作者在最后说出“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这句话的含义。将书面上的内容通过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体会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心声。3.3合作竞争
与同学一起学习,是学校教学的初衷,现今也有一些网络课堂,虽然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学校的相差无几,但往往缺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学生来学校学习,和同年龄伙伴、学生的共同合作,一起竞争,就是学校教学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往往年龄相差无几,这使得他们之间没有代沟,可以很顺利的产生共鸣。尤其是对与独生子女来说,班级的存在,带来的会是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就以诗词课堂教学来说,诗词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相互间的比拼来增加理解层度。例如我们在阅读《论语》时,可以要求小组朗读表演,即有学生朗读,有学生表演,像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就可以通过一个学生阅读,两个学生拥抱来表达。当然这都还较为片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方式了建立小组竞争。
4、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贵在积累,阅读在于坚持不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明民主的教学思想理念和实时有效的调控性,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合理的实现,可达到提高初[3]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育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但目前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2]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6).[3]童肖留.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1).
2.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二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简单说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教师的备课环节谈起, 认真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1. 准确解读文本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预案, 如果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案,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仅站在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教学, 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 但学生与教师真正的收获就很有限了。教师对教材钻研多少, 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 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参照手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 更重要的是要依据自己学生的认知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 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
2. 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师生双方据此展开各种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依据。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时教师就要重塑目标意识,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不是“给定的”, 而是在分析理解教学任务、内容的基础上, 经过深思熟虑确立的;要清晰地知道通过哪些教学内容, 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走出经验的、模仿的教学状态, 合理地确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目标, 并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只有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收放自如, 才可能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实现教学的往来和基于文本的对话。
二、恰当的教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1. 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 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提倡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自学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 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指导学生明确预习要求的同时, 进行有效性的预习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 预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年段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等来进行方法指导, 例如中高年级的预习指导就可以如下操作:
(1) 生字的预习尽量放手给学生自学, 利用学过的识记方法掌握字、词、音、形、义。
(2) 指出资料收集的明确方向, 并教会学生整理资料;
(3) 教学生在预习时紧抓课本, 结合课后练习,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理清文章脉络, 尝试品析课文等。
(4) 质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备选, 尝试提前解决,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到上课时提出疑问, 在教师指导下解疑, 进一步与文本对话。
2. 合理设计课堂结构
(1) 重视整体把握感悟。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尤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建立在“零”上, 如果不充分地接触文本, 熟悉文本, 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就有很大阻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 通读文本, 切记不可单独地拎出某一句或某一段脱离整体进行感悟, 文章知识点的掌握与文本整体要有机结合。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月光启蒙》一课时, 我就围绕“母亲给了我哪些启蒙?”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 逐一体会歌谣、童谣、故事、谜语中母亲给我的启蒙及那份真挚的母爱。
(2) 善于寻找突破口, 切入文本。教师要学会与文本进行高效地对话, 认真钻研教材, 整体把握, 紧抓文章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点面结合点”——即文章的突破口。或抓住一个词, 或抓住一个句子, 或抓住一段话……并以此为切入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 带动整篇文章这个“面”。还是拿《月光启蒙》来说, 在“母亲给了我哪些启蒙?”这一主线下, 我以“母亲不识字……“那段直接切入教学, 这一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 一开始的切入, 只是让学生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而在学过母亲教的歌谣后, 再次出示这段话, 学生的体会有所加深, 而在最后总结时再出现这段话时, 教师借机穿插一个小练笔“看着那一轮明月, 我想起了……”, 学生感慨万千。
3. 精心设计导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 第二是兴趣, 第三还是兴趣, 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 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 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事实上, 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 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牵手, 激发与课文相协调的课堂情趣, 打通生活和语文的桥梁等。所以精心导入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是要因课而异, 因学生而异。
三、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进行思考的发动机, 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 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其结果, 教师不断发问, 学生忙于作答, 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 没有自我的内化, 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 使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魅力, 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我认为作为教师只有不断锤炼课堂提问的艺术, 才能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效。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一味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 那么, 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 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 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 根据教学实际, 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 教师责无旁贷。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可挖掘的地方, 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 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文本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 读者从中想像、体验、品味, 进而受到启发, 心生感悟。因此, 教师要剔除繁琐的问题罗列, 一问一答式的讲解, 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 牵涉的面广, 研究的角度新, 探究的层次深。
四、阅读体验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多读, 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达到读中感悟, 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 增长能力。立足语文文本, 加强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与推敲, 把识字、学词、读文和实践运用有机融合。
此外,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还要合理运用课堂媒体, 明确其展示文本、辅助讲解、作品展示等作用, 加强对学生拓展阅读, 读写结合的训练。
3.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篇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状态接收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深入探究文章的特点,精心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情境,产生直观的感受。如在教学《飞天梦圆》时,导入新课可采用多媒体播放杨利伟出舱时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创设这种情境,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祖国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至尾逐段教”的局面。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段的能力,对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理解、感悟、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如教学《飞天梦圆》一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可设计一个引导性问题:“炎黄子孙经历了哪些失败?” “为实现飞天梦想的决心和意志有没有消磨呢?为什么反而会更加顽强地继续行动呢?”学生抓住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深入领会到这句话的作用一是承接上文,说明了中华民族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遭遇过很多失败与挫折;二是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着地努力着。这样有效的阅读,抓住重点词句深挖其内涵,目的主要是揭示重点句段与全文的内在关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功效。
三、重视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够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①读悟结合。阅读教学的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体会文章的感情除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只有把朗读与领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飞天梦圆》时,采用教师范读可以起到整体感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当教师读“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后,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什么吗?”学生在教师的范读带动下既可以进入文本,充分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感悟到中国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这时学生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必能激起情感的涟漪,收到“美读”的效果。
②读写结合。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阅读课文的目的不光是解读,更是为了应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用结合上做思考,在读写结合上下功夫。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可以为写作积累语言文字材料、思维材料;同时,写又可以巩固和促进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教学《飞天梦圆》一课时,读了“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后,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时,他们可以领悟到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此时可让学生进行及时表达,有的学生写出为祖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许多新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下定决心向航天人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多做贡献;而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心中远大的梦想——做一个航天人等。这样的课后小练笔,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相关知识、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之中。
4.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四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严重,而教学的主战场就是课堂,本文从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浅析了当前语文课堂一些不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制定出了有效阅读教学目标,研讨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方案,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迁移能力和创造力,还要多方面、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包括主体参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扬长避短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244-02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在40分钟内出效率,其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加重要。在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个板块中,听、说和写的集大成部分就在于阅读环节。高中语文教育因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所以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面对整个基础教育的效果,此时到了最终收获阶段,所以搞好高中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抓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至关重要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了高端化,所以,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作了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是积累与整合,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语文不容易。所以学生的语文基础一定要扎实,并对基础板块的知识在高中阶段要进行整体的整合。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当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和一部名著时,他能够运用自己的一颗善感的心来感知文章内涵,并从表现手法和布局结构方面进行鉴赏。再次就是由文本及自身,看到一个文本能够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这几方面的能力不难看出,国家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地规范化、明确化、具体化。而这几项能力的提升都是紧紧围绕阅读理解来展开的。当前,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抱住守旧的教学观念,授课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把文章肢解为字、词、句、段的分析,教学形式单一无趣,内容枯燥无味。究其根源是其并没有真正理解透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如果能把学生探究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之后,就能够更全面、持续而和谐地提升其整体素质,从而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以终为始”是一个非常科学而便捷的思考方式,正如,如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一旦确立,那么如何使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更有效,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学生先学习一些阅读方面的技巧,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是以讲授新知为主的,所以教学就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从更新学生的理念入手。这就找到了达到阅读教学目标明确化的起点,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适合他自身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培养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归纳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文本的难度,培养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迁移能力和创造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扬长避短意识等等。高效的阅读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拿到读物后,自主探究文本的主旨、构成顺序及表现手法。当找到阅读规律之后,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任务教学法,让其带着任务来进行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来完成其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励志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解决学生想不想读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障碍,有字词类的,有文化背景类的,还有理解类的,这就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这是解决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点。
三、高中语文高效阅读五步法
第一步是初读文本。了解文章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注释、文体特点等,以识记知识、积累基础为重点。第二步是通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思路进行通读,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弄清楚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层次,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文章的写作主题。这一步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考查的是学生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对于事件的简要概括能力,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了解层次结构的能力,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段意的能力等等。第三步是解读文本。这是五步阅读法的难点攻克阶段,学生要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还要深究一下其语境义或作用分析。本环节的知识要求是词语积累能力、语法知识的梳理,能够让学生分析加点重点词语,也能对句子的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及表达效果进行详细阐述。第四步是赏读文本。好的阅读文章都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或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对其进行鉴赏,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意义,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并深入内心地体会这些方法的重要作用。第五步是品读法。学生的能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认知能力,一种是创新能力,而前四步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五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由文章生发的见解和感想,包括自己的感受、见解、模仿与创新。本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由本文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迁移和创造,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5.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五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r,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阅读情怀。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有效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提高措施
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与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进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1.强调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评判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传授和构建过程,将客观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就是要因材施教,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2.注重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效率,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所以,“教什么,怎么教”很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学,而不是阅读,它是语文教学的形式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利用课堂时间阅读内容。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求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的过度较为困难
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小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基础上的,其必须对汉语拼音、常用汉字进行熟练掌握,并且需要学会使用工具书来进行查阅。而对于当前我国小学阶段教学而言,要想在短暂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当中存在有课业压力严重的现象,课堂听讲如走马观花,各类课程使小学生无法将全部心思放在对每门课程精髓的深入学习中,并且放学之后的课程作业也十分繁重,使小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静心阅读。即使是在寒暑假期间,家长或者是校方也多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让小学生参加社会培训辅导班或是学校组织的补课等。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题材、内容选取存在问题
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题材与内容基本都是局限于现有教科书范围,这就使得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面”并没有被打开。对现有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及对其中较为著名的课文采用研读方式,以对其中精髓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如何拓展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等均需要采用大量阅读的形式给予积极的辅助。
三、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师范读;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以及学习情况有所选择的进行阅读教学,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范读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教师范读中,教师应注意情绪饱满、一抑扬顿挫,以便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以《一夜的工作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范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总理,他日以继日的这样工作,一夜又一夜。”教师在范读时应将重音放在“看啊”“一夜又一夜”“日以继日”上。教师用重音突出这些词语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拥有这样的总理是无比自豪的。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是指,教师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相关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知。而不是告诉学生:“你该读什么类型的书?什么样的书适合你?”当然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操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愿意读书。
2.巧妙运用提问艺术,诱发阅读动机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的内在动力。教师要重视阅读前的学生心理与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善于运用提问艺术,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文本,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水平,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只有考虑到这两点,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贴近文本的问题,才能以问题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体阅读与探究性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全方位理解。
3.阅读提倡拓展训练,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对小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训练,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小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给小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找准阅读教学时机,多进行尝试和摸索。比如教学《梦圆飞天》时,为使小学生更好地体会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理解梦圆飞天对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我给小学生播放了当时的视频资料,然后为小学生播放近几年来神州系列飞船的视频资料,让小学生形成浓郁的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的必然追求,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整合并拓展阅读内容,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及时总结评价阅读成果,让学生受到鼓励与肯定,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6.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六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尹秋兰 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1-***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与讲读课文的教学相比,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降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一、学习的主体特征。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可以决定的。阅读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了学习的这种主体性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明白,课文一经印成为文本,便凝固不变,它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甚一致。这是因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和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读解课文各有千秋,不完全为文本所囿。
二、教材的客观局限。
虽然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教学坚持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与多年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有着不可低估的相关性。所以说,既看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对阅读教学改革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实的存在问题。
我们还不能不看到,长年来应试教育的扭曲,使”以本为本”已变“本”加厉为死抱课本读死书。死读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课文中抠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成了考试得分的“命根子”。重结论而轻过程,重死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发现,已严重地损害了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21世纪对人才品性的要求和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都显得格格不入。
四、阅读教学的规律使然。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这就必然引导学生能带着疑问去读书。“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遵循这种高效的阅读教学规律,对课文质疑,就必然会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就必须要求沟通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实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条腿走路;施以不局限于课本的“大阅读”策略。
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如一位优秀教师教《跳水》一课,在讨论“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时,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说,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孩不好,太任性;有的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可过头;有的说,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到甲板上来寻开心,麻痹大意就要出乱子;当然也有的学生说,船长了不起,又机智又果断才救了孩子。对照课文编选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包容如此丰富,主要是认识、赞赏船长机智、果断的精神,但前面一些孩子的感受也是很有道理的,这种富有个性色彩又无大错的理解,正是在教学目标上超越了文本的具体表现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阅读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主动想象,以从中获得思想营养和美的享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语词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
课文的内蕴,超越了文本。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针对课文中第二次赛马后的一句话“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提问:“齐威王为什么会目瞪口呆,他可能会想些什么?”于是,课堂中出现了热烈的讨论:
“齐威王很惊奇,明明我的马比他的马跑得快,怎么第二次会失败了!”
“齐威王会想:田忌没多大能耐,肯定是狗头军师孙膑在搞鬼。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齐威王已经识破了田忌调换出场顺序的把戏,他想我也可以调换出场顺序,还能赢。这时,他正在想怎样引田忌再赛一场。”“齐威王准是气坏了,他在想不如派两个杀手,把田忌和孙膑宰了!”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双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养成学生遇事、遇理都能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良好思维习惯。在《落花生》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中有这样的句子:“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对照课文的插图,学生提出这个句子表达得不正确,落花生的“花”没有“落”,而是它的子房特别,像一根管子插入地里把果实(花生)结在泥土里。显然,学生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读《挑山工》这篇课文,学生发现:写的是挑山工登山时要横挑扁担斜着上,走折尺形的路线。可插图上画的不是一回事,是一个挑山工的背影,直挑着担子直着登山……所有这些都说明提倡和引导学生有批判地读书,敢于向课文质疑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7.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七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目前, 很多语文老师受考试压力的影响, 教学观念还是比较落后, 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讲授为主, 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时间较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会制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难以提升初中阅读教学质量。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备课阶段, 并没有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 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导致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 中学生很难掌握阅读理解的科学方法, 最终不能有效完成语文阅读学习。
3.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很多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 只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 缺乏科学的教学策略, 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只是单方面地依靠课本进行教学, 这样往往会忽视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吸收, 进而降低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枯燥, 缺乏新意, 中学生很难集中精神进行阅读理解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难以吸引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是比较被动地学习。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文阅读, 情景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形式, 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前, 通过音乐、影片、图画等形式, 向学生展示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内容, 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角色扮演的方式, 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 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例如, 在学习老舍的《茶馆》这篇文章时, 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一种阴郁绝望的音乐配合学生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 让学生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 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在当时背景之下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方式, 把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转变为比较轻松、直观的教学, 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了中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
2.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开展实践性教学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完成阅读学习, 进一步提升自己语文阅读水平。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构建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教学课程, 规范化地完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老师可以分角色地朗读文章, 方便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这样的设计阅读教学, 可以加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充分调动中学生完成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老师也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小型的演讲比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 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同时, 中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 与同学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表达能力, 从而增强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重视阅读总结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 注重积累对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 应学会多积累, 并对题材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 学生应该学会养成摘抄优秀语句的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中, 摘抄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语文阅读的理解, 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总结
8.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借助阅读自身的文字魅力以及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教学与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通过生动形象的阅读教学,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比如,在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就可以通过课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置,将文中内容形象化,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关注。带着设置好的问题投入到阅读学习中,进而找到问题答案并完成对于课文的学习,加深课文教学中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于阅读教学文章内容与含义的理解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内容,进而发现阅读学习的趣味性,提升阅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和学习中。通过阅读学习与知识的积累,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在进行高中语文杜甫诗歌的教学中,在教学开展前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及其强烈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了解与掌握的信息内容,与文章相联系,进而对于作者情感进行更好的体会和领悟,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与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与感受,尊重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对超出参考书以外的“新鲜”答案要坚持无错原则。例如,学习《雷雨》时,对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相遇这场戏,教参上的解读是,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保持着鲁侍萍所熟知的家居格局和生活习惯,以此来怀念侍萍,但是当侍萍出现的时候却翻脸不认人,还企图用金钱打发她,这足以反映周朴园人性冷酷虚伪的本质。但是有学生提出了周朴园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他的难言之隐,试想一个人还念另一个人三十年,这份感情怎么会是假的,周朴园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遗弃侍萍,他的心里是充满愧疚的,在他心里一直都在怀念与侍萍那份纯真美好的恋情,但是当侍萍真的出现了,残酷的现实被揭穿了“侍萍早已人老珠黄,并且还是四凤的母亲;侍萍以及侍萍所带来的现实有可能威胁到周朴园现在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朴园意识到自己无法再接受四凤,他所能做的只有用金钱来弥补她。这样的解读不可谓不新颖,我们应该对学生这种创造性的解读喝彩。
三、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具体体现,有的是景中见情、移情于景;有的是情动于中、直抒胸臆;有的是情真意切、寓情于理;还有的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有较高的、优美的艺术境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进入到作品之中,准确把握文本中的各个情感因素,这才是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比如说,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指引学生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湘江秋色;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去体味其中的清幽寂静之夜,去感受那像流水一般的月光,去轻嗅那清香四溢、绰约多姿的荷花……如此境界,怎不让人心神激荡。文本情感因素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老师基于文本的深入钻研,正确地进行动情点的搜寻,准确地把握情感波动,进而感染学生,使他们自主地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交流,进而在这种丰富的文本境界内,被情感美所感染、所教育,进而激发出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阅读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1)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2)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3)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4)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5)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五、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9.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九
王宏 2011、12、5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21世纪,是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机遇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必定是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几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弘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抓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
三、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鼓励学生拓宽思维
阅读教学中,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对课文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而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上,应强化读者的“自主”意识,即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御文本的主人意识。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阅读思维有广阔的四维空间,即“解文、知文、.论世、察己”。所谓开发阅读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在作品(文)、作者(人)、社会(世)、读者(己)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发挥读者的聪明才智。因此,课堂上,我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五、合作探究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六、激发求知欲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具体地说,首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感氛围。良好的氛围、适宜的环境,是使学生产生乐学、愿学的条件,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激活情感的重要保障。建立师生情感网,巧设教师的语言,采用现代化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进入情境,带动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其次,理解感悟相融,挖掘情感因素。再次,朗读积累结合,升华情感体验。诵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教育弘扬人性,也就是弘扬个性。而我们的教学常常不是这样,我们追求标准答案,我们追求和常规相符。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有个性的人。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别的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想学生哪里出了问题,而应该警惕自己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处理是不是出问题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八、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如也培养学生探究各创造的能力。实施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构建起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这一课题,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旨在达到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充分主动地发展。
10.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十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成为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师应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
在学校的教育中,认真教书,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素质、仅仅是教育目的之一;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小学心理健康课就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成为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师应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学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个别化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发挥智力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光靠几节心理课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曾有一位同学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前,她因有道题不会,在课堂上问老师,没想到当时老师把眼一瞪冲她嚷道:“平时不好好听讲,这会儿拿不会吓唬谁啊?”……当时这个孩子感到很尴尬,非常难受,已经好长时间了,她见到这个老师都不敢说话,心里发毛。所以呼吁我们的老师请大家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过度时期,做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时无意的话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当您心情不佳时,当您想向学生发火时请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请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常言到:“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产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要知道有时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励性评语是学生进步的法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课堂上是教育阵地的根本,应该实行激励性教育,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为根本,对学生的言行赏识和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语言的灵动,展现的优势,对他们施以适当的表扬和激励,长此以往,师生情感接近,学生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地成长。
五、多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机结合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多媒体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代表,是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它能把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一堂生动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课件,力图做到音画并茂,情景交融,突出观赏性和艺术性,增加感染力和亲和力,唤醒和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认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母亲节快到了,心理课正好讲到了“感恩”这一课题,我精心选择了相关文字材料、?D片资料,制作了《拿什么报答您,我的母亲》母亲节主题PPT。在配上《想起了老妈妈》这首歌。在这节主题心理课上,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在一帧帧鲜明的图片里,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我看到许多同学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11.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十一
一、理解文本,学会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有的形象地描写了秀美的景色,有的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有的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宝贵……在新课改理念中,我们提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形成钻研、理解文本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识字3”一课以儿歌的形式,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很有限,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炉灶、河里的鸭子、食堂的桌子,为课堂学习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笔者提问:你家里的炉灶有门吗?鸭子的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桌子的腿是歪的还是正的?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正确回答后,笔者追问:宁宁为什么画错了?我们在学习中也像他这样粗心吗?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还掌握了运用生活经验来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感悟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意味着语文饱含着很多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因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要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对待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感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懂得正确的人生道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生命的壮歌》通过《“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小故事,形象地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了这些动物为了延续生命,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壮举,赞颂了它们此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及《“生命桥”》的第二自然段等关键句段,思考、回答“蚁团外层的蚂蚁知道自己会被烧死吗?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老羚羊为什么要舍身托起小羚羊?”等问题,体味、理解这些小动物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团结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形成善待小动物、珍视生命的意识。
三、品味美文,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们要么文质优美,要么饱含深情,要么形象动人,要么结构独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自由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结构美。只有拥有这份自由,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把握文本特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感情朗读、图片展示、影像呈现等形式,形象地展现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进行形象思维,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通过课件展示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使他们体会课文的意境之美。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抄,并尽可能背诵课文,使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进一步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拉萨的天空”是祖国壮美河山的典型代表。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有效培养了他们热爱高原风光、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2.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注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读书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 才会爱读书, 与书交朋友, 并从中受益。教学中, 我除了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之外, 着力从阅读方式入手, 培养读书兴趣。把读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熟悉的活动、形式中读书。如: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话题教学时, 我们设计了走访家长和周围的人、观看本地专题节目、回忆春节时耍龙灯舞狮子、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民俗节目、班级小报等方式。
二、注重了阅读方式的培养
我们不管做什么, 都得有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 读书同样如此。因此我把阅读方式作为重点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孩子们在读书中享受快乐的同时, 学会读书方法, 受益终生。
(一) 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读书方式
小学生 (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 尚未掌握读书方法, 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我们设计的阅读方式主要有:大声朗读、默读、速读、浏览;自由读、齐读;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唱读、画图读;看影视读、看漫画读、听广播读;访问读、旅游读等等。
(二) 为学生设计多样的交流检查方式
学生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而是在读书中积累知识, 掌握技巧, 形成能力。因而检查读书情况也不仅仅看看读得怎么样, 而应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考察他们的能力形成情况。我们先后设计了这样一些展示方式:编课本剧、排节目;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编辑小报;举办演讲、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但要注意的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 它的作用又有区别, 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 先后次序互换一下, 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训练过程, 科学合理地选好每一环节的读的形式, 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注重了阅读实效的培养
开设《阅读乐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方法, 感悟、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促进学生整体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 必须讲求阅读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 每个话题教学前教师有设计, 做到胸有成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2. 学生自主阅读前, 教师必须有指导、有布置, 使学生有目的的读书。
3. 学生自主阅读中, 教师有督查,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4. 学生自主阅读之后, 有检查、交流、展示等活动。
5. 一个话题完成之后, 集体得有总结、评比。
6. 最后延伸活动, 加强课外阅读做到“四会”:选择、思考、吸收、运用。
这样使读书活动扎实有效, 真正收到培养习惯、形成能力的效果。宋代朱熹说:“为学之道, 莫于穷理; 穷理之要, 必在于先读书。”阅读不仅可以储备知识, 更能够使人明志明理,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人物可以感动着无数人的生命。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和思想的震撼, 从而体验情感, 产生共鸣, 陶冶情操, 提升素养。一切都因阅读而潜移默化着……
四、注重了阅读技巧的培养
我们知道, 不管做什么, 都得掌握技巧。读书亦然。教学中, 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促进学生整体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1. 如何了解文章大意。
2. 如何读懂每一句话。 (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用缩句法读懂长句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3. 读懂每一段话 (抓中心词、理清层次等方法)
4. 如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5. 如何做读书笔记。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10-05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10-2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谈谈如何做好销售工作07-1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5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4
谈谈大学生如何面对面试10-19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06-19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