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三记叙文

2024-10-06

作文高三记叙文(精选12篇)

1.作文高三记叙文 篇一

曾经的我,坚强的可怕,我从不在别人面前流泪,在朋友的眼中,我就像一个女金刚,什么事都不会打击到我。事实上,以前我的确是那样。

上了高中以后,一向顺风顺水的我终于意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倍受压力,有时候严峻的学习任务都会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是女金刚这个名字不是白叫的,我不会就这么被打倒,所以我咬紧牙关,拼了命的学习,可那一次的失败,却把我打得粉身碎骨。

那是第一个期中考试,我努力,我奋斗,我希望能考出一个像样的成绩,让曾以我为荣的爸爸妈妈继续为我骄傲,可是,我没想到,我考得出奇的差,看见妈妈脸上失望的神情,看着她眼眶中强忍着泪水,我眼睛红了,我第一次感觉到像被人撕碎了一样,我第一次因为我的成绩而感到羞耻,我突然感觉像是世界末日一样,我不知怎么去面对以后。

妈妈回去后,我一个人呆在宿舍里,想着我进高中来之后的一点一滴,我的眼眶越来越红,我的鼻子越来越酸,突然,一滴眼泪滴到了我的桌子上,我哭了,我竟然哭了。好几年了,我都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眼泪,我拼命的抑制住自己,可是眼睛像是一个坏了的水龙头,眼泪像决堤了一样的冲出来,我手足无措,我只好任由它不断的流。

突然,门开了,我连擦去眼泪,不想让人看见,进来的是我的一个从小到大的闺蜜,我的一切她都很了解,她很心疼我,进来后,抱着我,什么都没说,我反手抱住了她,眼泪再一次的流了下来,一会儿,把她的衣服都给哭湿了。哭完后,她心疼的说“薇薇,知道吗?这是我从小学那一次之后第一次看到你哭,你终于肯放下装备了,你终于肯软弱了。”看着她同样发红的眼眶,我知道,她就像我自己一样了解我,我拉着她的手,哽咽着说“悦悦,我好累,我真的好累,在高中半年了,我觉得比我在初中上三年都要辛苦,我发现,我越走越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突然觉得自己好迷茫,我不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努力还没有收获。”

她心疼的看着我,“不可以,你绝不能失去自己的理想,你绝不能让你的爸爸妈妈失望啊,你这个女金刚,你可是从来不认输的,千万别让我小看了你啊!每个人都有哭的权利,这是发泄,可是哭过后不能自暴自弃,要更加认清前方,要更加振作,去迎接明亮的未来,要充满信心,要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要更加努力,更加的勤奋,有多少人经历许多许多失败,但从不放弃,就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才走向成功,我们也会的,我们也一定会坚持,会成功的,对吗?”

我看着她坚定的眼神,重重的点了点头。

是啊,人生,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挫折与困难经常会吓住我们,可是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坚持,应该更勇敢的追寻心中的梦想,不要让自己迷路,更不要让自己后退,加油,坚持和努力就是成功的两大法宝,朝着心中的那个梦,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2.作文高三记叙文 篇二

一、课堂仿写训练是基础

仿写在《高考说明》中列于表述应用层级。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表述方面发展了能力层级, 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的语言实践能力。仿写课本中一些优美的语言样式, 是为了提升学生语言的基本功, 很有必要一试。

练习题目:仿照《赤壁赋》优美的语言样式, 写你熟悉的内容, 注意使自己的语言富于文采。原句: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厦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1) ”, 此非□□□ (2) 之诗乎?□□□□□□ (3) 此非□□□ (4) 之□□□□□ (5) 者乎?

(明确: (1) 处引用诗句, (2) (4) 处填入该诗句之作者名, (3) (5) 处填入与作者相关的景与事。语句应表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的品性或风格或表达某种哲理。)

例句:

1.“时运不齐, 命运多桀”, 此非王子安之诗乎?

饮贪泉而不贪, 处逆境而乐观, 此非子安之豁达之情怀者乎? (注:句子引用王勃之诗, 表达他的乐观豁达情怀。此文段适用于写“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类话题作文。)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非浪漫诗仙李太白之诗乎?

面对挫折, 笑对痛苦, 他拂袖而去, 遍访名山, 此非太白千古飘逸之浪漫情怀者乎? (注:句子引用了李白之诗, 表达了他面对挫折的态度。此文段适用于写“挫折”类话题作文。)

二、走进“书”本, 积累素材是关键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这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积累所造成的文思枯竭或捉襟见肘。走进“书”本, 这里的“书”本指的是语文课本, 它是一幅浓缩了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化发展的画卷, 一批批古代文化名人纷纷走来, 他们各具风采,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给后人留下了一颗颗熠熠闪光的星星。走近他们, 便走进了一条永烛人类精神文明之路。

笔者回顾近几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 其优秀作文无一不浸透着古代文化的精华。语文课本所提供的写作素材无不成为考生笔下的“亮点”。因此, 在花时间和精力从课外读本中选择素材的同时, 不可忽略课本的素材的积累、提炼和整合, 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为文章增光添彩。

活动设计:

1. 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徜徉教材, 撷取课本中古代文化名

人的素材精华, 阅尽他们的人生经历, 熟读他们的名篇名句, 探究作品蕴含的精神魅力, 充分做好阅读准备。

2. 在完成以上活动的基础上, 提出思考问题, 形成理性认识。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课本的古代文化名人中, 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是谁?令你震撼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感想?请做简要分析?

要求学生用书面形式抒写心得, 巩固知识, 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理解和领悟。

教师同步活动:精心组织话题, 为学生写作提供话题。

3. 学生经历了阅读准备、抒写心得过程, 对高中语文课本

中的古代文化素材较熟悉、理解且有一定层次的体悟, 为了提高学生根据话题选择驾驭素材的能力, 提高对已熟记的课内素材的整合迁移能力, 可在课堂上展开写作实练来运用所掌握的素材, 设计题目如下:

下面提供了一些话题, 请你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也可写成一个片断) , 要求运用上述所列举的课本素材。

话题:“坚持”、“理想”、“尊严”、“选择”、“责任”、“永恒”、“心”、“精神家园”、“坚韧的品格”、“我与某某名人对话”。 (写在作文本上)

教师同步活动:批阅学生作品。

三、活动讲评, 为“文”添彩

讲评是作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切忌主观和流于形式。讲评课和其它课一样, 千万别忘了“参与性”和“主体性”, 切忌包办代替, 切忌一言堂, 切忌敷衍了事。应给学生一个舞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此, 讲评的形式要多样化:师生互动, 学生互动, 小组活动等, 因为“只有参与过, 才会变成自己的”。对于较难的题目, 教师必须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把学生引入求道而不得、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的状态, 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 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 一个人不行, 可三五成群地讨论;较普遍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辨析、互相启发得出结论;对典型问题, 让学生讨论, 也可让做得好的学生说说他的思路, 以唤起其他同学的思维。讲评时, 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 将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 强加给学生。应记住美国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告诉我, 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 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 我就能理解”。

活动设计:

1. 讲评目标:

检查学生对课本古代文化名人的熟悉情况, 通过演示、讲评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如何引用课本中文化名人的素材,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写作能力。

2. 讲评重难点:

如何按切入话题的需要, 引用课本的人文素材;活学活用, 增加学生文章的知识含量, 使文章出彩。

3. 讲评方法:

教师点拨, 学生互评。

4. 讲评过程:

第一步:教师导入 (略) 。

第二步:教师可演示古代文化名人的图片、作品 (参见课件) 。

第三步:演示、讨论学生作品。

第四步:展示优秀作品。

学生赏读, 提出意见。

第五步:教师小结。

……

通过以上课内外的训练活动, 让学生走进课本, 温故知新, 对作品的句式、体裁、内容及人文思想进行梳理、积累, 为写作垫高厚度。在他们写作文时能通过整合、迁移, 笔端能较多地演绎古代文化故事, 流淌出文化名人的思绪, 从而铸就出一篇篇切合话题、文化品味较高的优美文章, 是个高中语文老师已经或正在努力摸索和实践的教学过程。

3.作文高三记叙文 篇三

我看到弟弟的身影了,我开心极了。他对我说:“今天谁来接?”我对弟弟说:“妈妈。”“太棒了,她在哪儿?”“也许在加油站对面。”这是妈妈经常接我们的地方,我说。“那老姐把我拿到下书包,我要去问妈妈拿钱。”弟弟把书包扔给了我,便跑走了。我拿起电话问了问妈妈:“妈妈,你来了吗,在哪儿?”“我在楼盘门口,你看到谈维鹏吗?”“他跑去问你拿钱啦。”“我还没到,就这样,我在开车。”妈妈不耐烦的挂了我电话。

我正想往弟弟跑去的地方叫他名字,可他走远了,叫也叫不回来。我往弟弟上课的地方走去,发现阿姨不见了,可他儿子却在,我问我那个弟弟(阿姨的儿子)说:“你妈妈呢?”“在楼上。”他回答我,我跑上楼,气喘吁吁地对阿姨说:“阿姨帮谈维鹏交下什么书的费用,妈妈下次还你。”“先拿到书,我来交钱。”阿姨翻着钱包说。“谢谢,阿姨,再见。”我对阿姨招了招手便走了。

累死我了,钱交了,可那兔崽子(弟弟谈维鹏)不见了。“叮零零”,电话响了,妈妈来电话了,她在那一边说:“我在门口。”“弟弟跑了,钱叫阿姨交了。”我对妈妈说。

妈妈在楼上与弟弟的老师谈了谈话,我便下来想着弟弟会跑去哪,也许在加油站附近,我跟妈妈说:“妈妈,我去加油站附近找下他,你等下到加油站等我。”

“你这兔崽子,死哪去了,快过来,妈妈都来了,书也领了。”我对弟弟说。

我温柔地对弟弟说,可他骂了我一句,说我告诉他错了,我那时并不知道妈妈正确位置,我只说:“可能在加油站。”我心里想着。

妈妈一上车打了弟弟几下,在车上10分钟妈妈一直问我们情况,弟弟对妈妈讲的,我怎么感觉都是我错了,乱说妈妈在哪,害得他等了好久。后来车里异常的安静,没有任何人讲话,也没有人开广播,以我多年的经验,回家会有“灾难”降临在我和弟弟头上。

你看我多有经验,这不我说准了吗,妈妈罚我和弟弟跪,先教导了弟弟,他只跪了30分钟,而我等老妈弄完饭,我跪了1小时,心里特不服气想着:“凭什么你这个重犯比我这轻犯跪的时间都少,明明就是偏心,我要逆天。”

妈妈弄好了饭,教导我说:“以后不要多事,管好自己,去写作业。”她不像任何一个妈妈教导孩子那样和蔼,她凶巴巴地教导着我,弟弟刚刚被教导时,她是那样的和蔼。为什么我与他那么不一样。

再说,也不是我多事,凭什么乱说,如果是我报错了地方,弟弟到处乱跑,难道是我报错了地方,弟弟到处乱跑,难道他这行为不应该挨骂吗?为什么我跪的时间比他还长?不是他是重犯吗?不是大部分责任都在他身上吗,怎么大部分责任都在我头上?难道他比我小1岁就这么得宠?妈妈凭什么这样护着他?为什么呀?

我看了看自己膝盖已经红了许多,我边摸着膝盖边说:“这大部分的责任怎么是我承担?不应是他承担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4.高三毕业季作文 记叙文 篇四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致青春》

我们曾是单纯的孩子,我们希望能单纯一辈子,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永远不懂,那些从前不懂的事。那些看似毫无理由的东西,其实都是有理由的,只是在我们太年轻的时候,还想不明白其中具体因果而已。

不过我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太纯真,像一个个无忧无虑的天使在这个即将有伤感的时光里飞翔,每个人仿佛知道却又不知道毕业悄悄来了。真的毕业了即使是一句:“再见”都会勾起每个人的伤感。也许有的再见是永不再见,更多的再见则是希望若干年后还能再见面。但我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字绝对是发自内心的。也许是真的长大了我们脸上都多了一份感伤少了以前的稚气,还有曾经暗恋的痴情;还有上课睡觉的表情;考试时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还有我们奔跑的身影,这一刻都定格在时间里。谢谢你们曾给我的感动,陪我走过的每一天。现在即将各奔东西,也许一别就是一世,我的朋友愿你能在未来的日子把握好每一天,希望在20出头的生命里,做一件到80岁想起来都还会微笑的事……

如果那天,没有见到你,我想我不会那么伤心,那么难过,不会泪流满面。 但,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就不会了解,如此高兴,如此幸福,如此温柔,如此可爱,如此温暖的感觉。现在还好吗?我……现在还和天空恋爱着。――《恋空》

虽然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意味着结束,从一开始就知道没有结果,那是不是就不让它开始呢?如果害怕失去就放弃拥有的权利,那么人生好像也就失去了意义。

认识,错过3年,相恋3年,直到毕业我们分手,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曾经为了梦想一起努力。一直觉得,青梅竹马没有什么了不起,和身边在公交车上认识的,中学同学、人生过客都一样,每一段感情都是在人潮中和很多人擦肩而过才有缘分牵起手。我们都还小,高考完的那天我说:“我们即将各奔东西。”还记得你的回答吗你说“我们分手吧,也许以后我们能遇到更好的。”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向左走,向右走。起初我们为了能考到好的学校一起复习的时光还记忆犹存,但是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们出现了偏差。你想考湖南那边的学校,而我却选择了华南理工就这样我们好像渐行渐远。我们说好:“如果读完书回来我们还没有找到彼此的心中的那个人,那我们就在一起。”我答应了,因为我始终觉得每一对情侣都是传奇,在认清中和无数人擦肩而过,前来相遇。生活总向我们证明,它是个奇迹。泰坦尼克号一句话将的很好一个人一生可能会爱上很多人,等你真正获得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以前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更好地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我的初恋是该说就这样结束了还是未完待续呢……

在这个充满伤感的毕业季里我收获了友情。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了,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了,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得就有失,不可否认我失去了我最真的初恋。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而青梅竹马的爱情要修多久?答案却是未知的。

5.转身作文800字记叙文高三 篇五

父亲是个不爱言语的人,从不过问我的学习,却还是用眼神来告诉我他心中的一切。每次上课,都是父亲接送。每每这样,他都帮我背书包,然后看着我,眼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流淌。

可我却很少注意这个细节,总是转身奔向教室。

那天天下着小雨,因为疏忽,所以只带了一把伞,无奈只好在后座给父亲撑着伞。无意中,发现头发中已有稍许银发,在风中摆动着。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书包,准备冒雨奔上楼可是被父亲叫住了:“等一下,伞拿着。”他收起伞,递给我说:“这离教室还远,回来时也不知下不下,你先带着吧。”只是这么一小会儿,雨就在父亲的衬衫上映出一块块水迹。“不,你怎么办?”“我没事,从这离家也不远。”我只好拿着伞,飞奔上楼。

突然,有一种好奇冒了出来,我去上学后父亲怎么办。于是,急促的脚步停了下来,转过身来望了望父亲。只见他坐在电瓶车上,正朝我望着。雨点如子弹打在他身上、脸上,衣服已湿透,可他那眼神却穿透雨雾,微笑着看着我,好像在说:“好好去上课吧。”

我猛然意识到,原来父亲也有如此温和的一面,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一转身,一转离去,就与这种情感擦肩而过。

我正想把伞还给他,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不用给我,我离家很近。我停在雨中,与父亲对视,他微笑地点了点头,告诉我:不必了。

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站在雨中的感觉,只有心中还装着他人,才不会被被环境所干扰。

我转身默默离开,却永远感到后面有一双期待的双眼在风雨中盯着我,给我前进动力。我永远也无法读懂父亲的心,但我知道他的爱无言、无形,始终将我包围。而我呢,只有在转身时才感觉到它。转身,去拾起那些被遗忘的爱。

6.作文高三记叙文 篇六

一、在记叙中渗透理性,彰显思辨色彩

身边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归纳和筛选,就会从纷繁芜杂和肤浅琐碎的生活中被提取出来,从而提升记叙的思想层次,使之更具味道。

高考作文《他们》,远远不是平常老师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结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和有些比较凌乱、琐碎的记叙文章相比,这种充满理性概述的文章比较少见,不仅大气且有一定的理性高度,同时又不失感性,一些细节的描写让人读来不觉得枯燥,颇具文采,这种能力是很多考生所不具备的。作者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相当丰富,并将这些素材灵活地串起来,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可见作者平时的积累相当广博。这篇满分作文看起来是心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随笔,但却是作者长期观察得出的人生感悟,也是“90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表现,更体现了“90后”的价值观。尽管文章的社会力量也许很微不足道,但作者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文章骨子里所蕴含的敏锐而深邃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积淀历史文化,提升文章品位

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胆驾驭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材料,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开头这样写道: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的丰富而精深的历史知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而惊叹。文章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选用了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可见这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果作者没有充分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平时不用心观察思考历史,那么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作。

三、融入内心体验,拓展记叙文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泛泛而谈,而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起来肯定会让人感觉乏味,令人生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知晓人世的年轻人。生活在高中生的内心中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高考作文《站在她的门口》这样写道: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明目张胆地站在她庭院的门口—那个让我景仰崇拜、才华绝代、楚楚动人的奇女子的门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庭院门口,我一眼就望见并认出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整,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一读便知,作者写的是李清照。文章文笔细腻而深刻,情感表达含蓄而隽永。可见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怎会有如此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呢?因而,加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文中,记叙文也能深刻、灵动、感人肺腑,打动阅卷人的心,达成共鸣,赢得高分。

7.引路人高三作文记叙文 篇七

又是考试,电扇“吱吱”地在头顶上转着,仿佛在刻意影响我们。我合上书本,塞进书包,握紧拳头,镇定自若地朝考场上方“诚信考试”几个大字望去,自信地点点头,这次考试一定不能失败,我可是挑灯夜战了好几晚呢!可不能枉费这的青春时光呀!

雪白的试卷轻羽般散在课桌上,从容地摊开,浏览题目,执笔,在考卷上留下行云流水般字迹,一道道考题,过关斩将,笔尖与纸张摩擦,“唰唰”谱写出和谐的乐章。

最后一题了,这是一道古诗赏析题,我颇有自得地看看题,心却骤然凉了下来。题目很难,古诗里,有许多字我看不懂啊!看着手表,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怎么办!可不能功亏一篑啊,时针在心尖上_走着,一分又一秒,泪水几乎在眼眶中打转,不行!望向一直以文言能力自诩的同桌,我缓缓地用铅笔把不懂的字圈起来,递给了她……

“这次考试,有些同学进步很大,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认真复习,诚信应考。”我低下头,避开同学的目光,低头翻着我几乎没有错误的试卷。突然,我愣住了,试卷上圈画的字词和同桌的批注忘记擦掉了!不同的笔迹,老师一定看见了,寒风吹过,完了!完了!我面色通红,坐立不安,鲜红的勾好像在数落我的罪行,耀眼的分数正朝我轻蔑地摇着头。

“这里,我要表扬一下小A同学,她的考试技巧值得大家学习,在古诗文旁作标注,并把不懂的圈出来这种的方法是很不错的!能提高解题正确率,也能把习题当做积累的有效途径。”我愣住了,望向老师,她正微笑示意我,愧疚油然而生,埋下头,把笔迹全部擦除,手在颤抖,眼眶红了解,鼻尖酸了……

8.成长高三记叙文作文500字 篇八

成长的路上有着无数风风雨雨,这便注定了我们要战胜自我。高一时,数学学科不是很擅长,每每看到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灵活地舞动的身影,听到那如细虫在咀嚼的板书声,心中总是莫名产生几丝焦躁与不耐烦,以至后来在数学课上总会状态不佳。依旧清晰的记得那次与老师的谈话,“恨铁不成钢”,声音平缓,却又隐隐透漏出一种老师独有的威严。他那如天空般广阔的微笑令我动容,每一个字眼都闪着柔和的光,鼓励着我。反复回想着老师说的话,我的内心开始翻滚着波澜,我仔细地盯着镜子中的我,那只即将破茧而出的蝴蝶,似乎只要自己挣脱了过去束缚的蛹壳,就可以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我的视野忽然明亮起来,蔚蓝的苍穹没有一丝云彩,迎着一轮明日的光芒。从那之后,我慢慢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洗礼后振作起来,继续迈步前进。望着现在突飞猛进的数学成绩,我默默的笑了,我在一点一滴中成长。

有一条长长的路,是成长的路,由无知到懵懂,由年少轻狂慢慢走向成熟。看到那一摞摞卷子,都会皱皱眉头,好似一只只疲倦的小马。做题累了,伸个懒腰,一声,提起笔,继续前进。时间已经不多了,全力冲刺阶段迫在眉睫。不知什么原因,班里的同学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往日那种浓郁热烈的气氛在不经意间悄悄消弭,往常都充满欢笑声的班级,好似有一丝悲壮。怀念以前,却不悔现在的努力,只为明天会更好。

成长中的我们也会因挫折而躲在一隅逃避现实。还记得刚入学时那些作文吗?天真、懵懂?还是不肯努力?面对老师的批评,深深反省,清楚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在老师的帮助和不懈的努力下,作文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回首原先的那个岔路口,好似布满密密麻麻的荆棘般,还斑驳着我昨天的影子,擦掉脸上残留的泪痕,让微笑爬上脸庞,铭记过去,同时也为明天不懈努力!

9.高三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九

一、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素材积累

要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1. 要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地位, 将作文教学纳入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中, 要注意作文教学和训练的目标性和规划性, 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指导。

2. 作文教学要从源头抓起, 在紧张的高三备考过程中尝试引入活泉流水, 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高考满分作文、课文中的优秀作品、文学大师的智慧箴言、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生活中的趣闻逸事等等都是良好的作文素材。在教学中固然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背诵范文, 更应该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习作的成功之处, 如谋篇布局、例证贴切、语言流畅、情节感人, 凸显活泉流水的引导功能, 并让学生通过诵读、分析甚至仿写范文, 领悟原作者的精妙文笔所在。

3. 要对学生习文中的问题加强指导, 工作做实做细, 教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和从真善美的角度书写真实情感。

4. 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切忌好高骛远, 盲目加大训练频率。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训练和提高也是一样, 盲目地加大训练频率, 极有可能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和惧怕。因此, 作文训练应该有计划、有层次地逐步进行。从文章篇幅上讲, 可以从500字、600字到800字逐步增加, 作文时间要求上也要逐步紧缩,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保证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对学生的选材立意、构思成文等方面进行针对地训练。对每一个后进学生, 要注意个别辅导, 努力挖掘他们的写作亮点, 增强他们的作文信心和写作能力。

二、开展开放性作文教学, 凸显学生的个性思想

当前, 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的作文教学,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导致了程式化、政治化成文现象的泛滥,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推崇开放性训练, 将作文命题多样化, 让学生回归感性, 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性情, 写出自己的个性。

1. 作文命题要面向生活, 具有开放性。

社会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的个性也多种多样, 高三的作文训练中, 教师所给的作文命题应该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相连, 切忌出现模式化的作文命题,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社会、用心生活。这种贴近生活的作文命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2. 呼唤学生写作具有个人思想和个性的文章。

过去片面地强调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容易导致学生在行文时迷失自我, 盲目追求固定的行文样式, 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了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对于高三学生来讲, 处于青春期, 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就是追求独立性, 无论是从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都想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去“创造”新的作文立意和框架。这种立足于学生自身需求的作文教学, 能够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这种做法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从而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活”。

三、改革讲评方法, 注重实效

作文点评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点评往往过于注重大范围的讲评, 针对性不强, 学生可参考的价值不大。因此, 在作文创新性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分类点评, 将作文按一定标准分类, 帮助学生按照文体、题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 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讲评和个别指导。比如有的教师在命题为“懂你”的作文教学练习中采取了以下分组分类讲评:

A组 (9篇) 记叙文。写“我”读懂了父爱、母爱。有三篇情感真挚, 但还有6篇一般化, 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运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 (10篇) 记叙文。写的是“我”读懂了亲人、朋友的爱。但文章的表达重点不一样, 有的重点写家人怎样关怀“我”, 或写朋友怎样帮助“我”, “我”的情感表达仅在结尾时一笔带过, 显得突兀, 而有两篇则在构思上处理得较好。讲评重点: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

C组 (13篇) 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 但分论点的表述和层次有待重新思考。讲评重点:如何多角度分析题意, 巧拟分论点。

……

(引自唐秀良《教学管见》《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0.7)

通过以上这种分类分组讲评, 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技巧, 而且在审题立意上也有了更多的收获。这种分组分类讲评, 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针对性, 提高了讲评课的实效。

高三作文教学改革, 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将作文写作生活化, 提倡在作文中体现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的作文才能够做到有血有肉, 才能够打动读者, 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海英.跳出思维定式书写创新作文.上海教育科研, 2009.

[2]赵春凤.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主体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8.

10.感恩的作文高三记叙文800字 篇十

望着那窗外鹅毛般的大雪,我不禁想到:明天还能上学吗?我在那反复的思考着。突然一个叫声把我从思考中唤醒,我说:“干什么呢?”“老师说,明天停课一天。”同桌高兴的对我说。老师说:“你们各自把作业都带好着,别忘带了哪一科作业。”我心里想:从小学到初中我从来都没有忘记带作业。我赶紧收拾着书包朝校门口走去。看到校园外的那银装素裹,我不禁暗暗的赞叹道:冬天实在是太美啦!

第二天,当我翻开书包时,我突然大叫了一声:“呀......”我的地理作业忘了带回来了,我又仔细地回忆里一下昨天放学时的情景,原来是我收拾书包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作业给弄到地上了。唉,都快我太不小心了,这该怎么办呀!我心急如焚的躲了一下脚。如果明天作业交不上去,老师肯定会找家长的。突然,一个想法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立刻找我的同学去要教室里的钥匙。一路上北风萧萧却一直冻不住我心里的那一丝希望。当我到了他的家门口时,不管我怎样敲门都始终没有人来开门。这是我心中的那一丝希望一下子就被冻住了,心情也降到了冰点。我走在路上,想着明天的情景。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和我住在一个小区的晓枫,我心想:晓枫学习成绩那么好,一定不会忘记带作业的。我急忙的朝着晓枫家跑去,到了晓枫家之后,晓枫告诉我她也忘带地理作业了,正在为这件事情发愁呢!这时候我觉得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就连一点希望也不给我留下。我踩着厚厚的积雪朝家中走去,等着明天上学老师的洗礼。等我到了家门口时,突然看到了一份地理作业放在了我家门口,心想这会是谁放的呢?我轻轻地翻开作业,上面写着一行字:就知道你会忘记拿作业。我一想原来是我的同桌呀。

11.作文高三记叙文 篇十一

我和妈妈都是一个大吃货,我们喜欢去世界各地;探索各种各样,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美食。去年春天,妈妈的同事要去四川出差,妈妈特地嘱咐她,带回一些好吃的回来。那个阿姨带回来的是四川有名的“龙抄手”。那个味道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搞得我们是日思夜想。终于,在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四川吃小吃啦!

刚到成都那天晚上,妈妈带我去品尝“三只耳”里面的抄手,颜色看起来不错,但是味道跟我吃到的有点差异,一个是“酸辣”的,一个是“辣”的,虽然味道也还行,但还不是我理想中的味道。

第二天凌晨起来,在路边上等大巴士,看到路边上有卖抄手的小摊,于是决定去尝一尝味道如何。天呀,一上来就什么兴趣也没有了,端上来的抄手是用那种一次性的“纸碗”装的,因为是路边小摊上的,所以端上来的器皿也不用那么在意。可是,里面抄手汤发浑,皮多馅少,里面竟还有大大的生菜叶子!“难道,以为是在吃面条吗?还放生菜?”看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时的我已经打算放弃寻找了。

12.浅谈高三作文教学中的修改训练 篇十二

其实不然, 好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有人说“修改出佳作”。文章就不能厌改。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规定自己的文章要改上十遍二十遍。他所写的一篇题为“为克莱塞尔乐章而做”的文章, 最后定稿, 全文只有五页, 可这篇文章的手稿却有八百页之多。

针对考纲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修改训练, 定能有好的收获。本人在高三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修改作文的指导, 取得明显效果。

一.练就点题之笔

这里的“题”指的是文章的主题 (或者说中心) 。考试大纲在“基础等级”有一条“中心明确”, 这是作文的生命线, 考场作文更如此, 怎样能凸显文章的灵魂是考生颇费心思的问题, 阅卷老师一般用两三分钟评一篇作文, 因此练就点题之笔必不可少。

(一) 如何在标题中点题。

1、标题的意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作文如有一个漂亮的标题, 就像人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阅卷老师就会一见钟情, 眼睛一亮, 为你的作文获得高分取得决定性的一环。因此, 平时作文, 尤其是考场非命题作文, 必须拟制一个能体现或提示主题的靓标题, 这样, 不但能刷亮读者的眼睛, 增强文章魅力, 而且能给自己写作规定行文方向, 开启灵感之门。

2、议论文拟题的原则。在审好题目的前提下, 议论文首先考虑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再考虑文采。

例如我校周考作文题“以‘环境与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考生直接用该话题做标题, 让阅卷老师一看就不知其文章的中心, 影响了得分, 而且有的考生因此写着写着就偏了。我在讲评时指导学生从标题开始修改, 并出示几个好例子让学生做比较。如有学生开始拟题《环境与心境》, 后改为《坚守心中那一泓清泉》, 不仅中心明确而且有文化韵味;再如有部分以话题为标题的学生化用古人的文字改标题为《宁静致远》、《心远地自偏》、《带着心去旅行》、《别让生活的石头压伤你》等。

3、记叙文 (含夹叙夹议的散文) 拟题的原则。记叙文 (包括夹叙夹议的散文) 要提供文章线索或暗示文章主旨 (寓意) 。这也成为学生修改标题的依据。

我校周考作文题“以‘环境与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为例, 有学生写记叙文, 叙述一位少年突遭横祸后如何顽强地挑战命运最终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 一开始拟题《坚强的男孩》, 后来改为《心灵的舞蹈》, 扣题更紧而且极富内蕴。

以上的做法既达到话题作文“大题小做”的要求, 又增加了文学色彩, 学生写作时方向也明确了, 一举三得。

(二) 如何在文中点题。

1、文中点题的意义。

常点题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 它能提醒阅卷老师明白考生的思路, 明白考生始终在从不同角度阐述题目, 所写内容和题目是有意识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时它是判断一篇作文是否切合题意的一个依据。从考生角度来看, 不少考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作文是紧扣题目的, 写着写着就发现扯远了或跑远了, 这时再补救虽说还不至于判死刑, 但毕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笔墨, 而且使文章出现明显的硬伤。所以, 在写作的过程中, 考生脑子里始终要有一个扣题的意识, 笔下要常巧点题。这无形中会规范考生的作文内容, 提醒自己围绕题目选择材料完成作文。常巧点题的作文还有脉络清晰、主旨鲜明、详略分明等优点。

2、议论文的文中点题。

点题之笔可以是议论文中的分论点, 例如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学生开始写时全文明显的缺少过渡, 使文章不连贯, 改了后有分论点:拥有梦想, 拥有阳光;拥有自信, 拥有阳光;拥有坚韧, 拥有阳光。最后点题:拥有生命的阳光就拥有重于泰山的人生。对“阳光”的理解明确, 层次也清晰。

点题之笔也可以是议论文中的过渡句。如一篇议论文《成功之本在自强》, 学生说拟不出分论点, 看起来只是材料的叠加, 我提醒学生重新考虑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增加必要的过渡使文章层次清晰起来而且体现了作者的思路。于是学生增加了如下文句:举一个个人的例子后写道“同样, 自强不息的精神对现代的成功企业而言, 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秘诀之一”, 具体分析后用“然而, 令人惋惜的是, 现代社会在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之时, 一种萎靡之风逐渐蔓延”这样的句子过渡。

点题之笔还可以是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好的作文一般是虎头豹尾或豹头凤尾, 先声夺人或韵味无穷或耐人寻味。考场作文尤为如此, 开头好意深深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这就是心理学中提到的首因效应。结尾好则给人一种善始善终的感觉, 体现作者缜密的构思, 显示作者从容写作的状态。如月考让考生以“默默无闻与惊人神话”为话题作文。我班上一考生的作文开头是“要实现默默无闻到惊人神话的蜕变, 我们必须将两者紧密结合, 辩证地看待”, 我建议她换一个通过联想由具体到抽象的开头, 最好有排比的效果。她修改后是这样:“江河汇聚了四方的水气, 最终奔腾出惊涛拍岸的大江气势;低矮的毛竹用五年的时光积储根之力, 终于成就高大的神话。古人云“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始于累土”, 从渺小到浩瀚、由无闻到惊人, 本为事物发展规律之一, 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人要实现自我不也如此吗?”这个对比让她看到希望。

3、记叙文的文中点题。

记叙文不好点题, 这是不争的事实, 竞赛作文可以含蓄、多意, 但考场作文不行, 阅卷老师的速度很快, 要让老师快速判断文章是否切题, 还要思考如何在文中点题。记叙文的开头常从叙事开始, 不好点题, 给人中心不明之感, 如果先用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再转向叙事, 就等于既点题、设置悬念, 又给人以富有真情实感之感。这样的作文分数肯定较高, 因为阅卷教师一看就能明了你的作文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能做到"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接下去的阅卷工作主要是考虑这篇作文好到什么程度, 有多少亮点可以增加多少分。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作文。有学生开头写道:正确认识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的关系, 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修改后:今年春节的一段经历, 让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有明确的自我认识, 才不会被他人期望左右, 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记叙文, 因为在行文过程中点题不太容易, 更有必要在结尾直接点明。我的学生写的《完美的雕塑》结尾:次日清晨, 大火熄灭了, 人们忙着抢救这无妄的火灾中存活的人们。一个消防员首先发现了他 (———如同一座大山, 双手擎天, 脸色坚毅, 高大而威严) 。在他身旁一同被烧焦的, 还有一个同样托举横梁的年轻女子, 她侧着头望着他。她———是他的妻子。在他们合力支撑之下, 生命之门仍在敞开!

(没有言语, 人们只是默默地瞻仰这人格铸就的伟大躯体。在旭日的微曛之下, 他们是两尊完美的雕塑。) 括号内的文字是修改时加上的。

二.写出真情实感

(一) 、渗透情感因素———真情感人。

“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新增一条“感情真挚”。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鸦”, 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要让阅卷老师感动, 自己首先要投入, 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是得高分的主要原因。但是, 综观学生的作文, 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 苍白单薄, 或机械模仿, 情感失真, 或感情不够健康。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 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呢?

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分情况, 选取恰当的材料是关键。我们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真实原则。一篇文章, 如果材料完全虚构, 又谈何抒写真情, 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 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 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 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 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 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细节原则。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 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 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 以小见大, 在平淡中见真情, 于细微处见精神。为此, 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细节, 激发他们感受生活的热情, 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布置了《让妈妈》这样的半命题作文, 这本来就是一个最好写真实生活的题目, 而且通过作文希望学生更多地感受生活, 感恩生活。没想到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脱离生活实际, 或苍白或做作, 编故事的多。有一学生想写自己妈妈在升中考前半年里为自己操劳并担忧而没睡过一个好觉, 于是标题定为《让妈妈好好睡一觉》, 但缺乏细节, 没有自己的感受, 因而整篇文章显得干瘪而平淡。我建议她如果真有切身体会就选择三个最触动自己内心的情节并通过细节描写真实的情感。于是她选择了一闭上眼睛就出现在脑海的三个镜头, 并用三个对她而言特殊的日子做小标题, 通过母女对话和自己的心理描写及母亲的动作描写, 层次清晰、细节感人, 完全塑造出一位为了孩子无怨付出甚至于生命不顾的母亲和一位用行动回报母亲的好孩子, 这篇文章被当作优秀范文发到年级每一位学生手里。她由此有了写作的方向。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 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背影》最感人处, 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二) 、让内容具有生命力———关注生活。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树立生活的大语文观, 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 作文生活化,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关注生活,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 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语言文字。

方法一:走出回忆, 走进生活。可以鼓励学生及时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 要求学生每天记生活日记,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最好也加进一点自己的看法, 每周再从中选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具体、详细。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 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 没想到学生的作文东拼西凑、套用模式、口号连篇, 缺乏真情实感。这个作文题, 一个着力点就是“感动”, 那可以是一个事件, 也可以是一种情感, 甚至是一个生活片段。但无论如何, 这都应该是一篇“动情”的文章;如果不能动人, 或者情淡, 或者情虚, 都立不住脚, 而“带着感动”就要求我们写一篇“有我之文”。其实, 在生活中, 感动我们的事物有很多, 亲情, 师长的关爱, 友谊, 包括一个微笑, 一句问候, 一杯清茶, 仁人志士的追求, 知识分子的气节, 乃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一切生命的情思, 都会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在感动中, 感悟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而这些“感动”, 又常常激励我们向前迈进。但学生常常把这些“感动”弃置到一边, 而要去捏造一些没有“感动”的感动。

方法二:走出校园, 关注社会。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契合了2008年的中国“事件”和中国“情绪”。南方雪灾, 奥运火炬接力, 齐心对待“藏独”, 汶川的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无一不是感动中国的大事件。我们就很容易带着2008年的感动出发, 复苏一种古老的中华文化, 复兴起中华民族的道义。正如5月的汶川, 我们温家宝总理满面热泪和嘶哑嗓音, 还有“多难兴邦”的启示。中国人的2008, 我们是集体带着感动出发的。

方法三: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网络影视资源, 带进课堂;或者是讲述真实的故事。如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气势恢弘的开幕式, 一次次升起的五星红旗, 一遍遍奏响的《义勇军进行曲》, 一张张洋溢着热情、自豪的笑脸,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舞台上无与伦比的精彩表现震撼着我们, 我们为之感动, 我们为之自豪。

因此, 生活永远是作文的不竭源泉。

三.让语言亮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句子不通, 语流不畅的文章, 不管你观点如何深刻、新颖, 构思如何巧妙、严谨, 也很难打动读者。高考考纲提出:语言通顺 (基础等级) , 有文采 (发展等级) 。在高考阅卷中, 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 在各项指标中权重值往往最高。

我们学生作文的语言往往干瘪、枯燥、乏味, 缺乏灵动与生气。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语言平俗, 形象简单;用语繁琐, 句式单调;叙述枯燥, 表达简陋;一叙到底, 不够生动。

那么,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在应试作文中怎样做到“有文采”呢?

下面是一学生描写人物的片段:

门被打坏了, 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 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修改后增加了不少细节描写:

门被打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 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 冷笑着:“鬼知道, 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 朝老师做了鬼脸:“哈……, 开了窗, 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 他来时, 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 他就抬起脚, 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 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 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 做了坏事, 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 ……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 神情恍惚。

人物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记叙文, 细节描写不可或缺, 贴切的细节描写更是文章的生命源泉。

在写作时, 还可以运用偶句, 使语言凝练;使用散句, 让语言流动;运用排比, 给语言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适当的反复, 给人一种一咏三叹的节奏。

在说理方面例如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话题作文, 有学生写了这一段:“为何鲁迅如此受人敬爱?鲁迅的笔下不是绵绵情思, 奇幻的遐想, 是对国民、对民族的深刻思考, 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文题既然是“高度问题”, 此段就应该紧紧瞄准“高”字来写, 用两个“深”怕是没有正中“靶心”。修改后:“为何人民如此爱戴和敬仰鲁迅?为何旧势力如此害怕和憎恨鲁迅?是因为鲁迅的笔下没有风花雪月, 没有低愁浅恨, 有的是对社会弊端深入的认识, 有的是为疗救痼疾开出的精准的药方, 而这些无不反映出鲁迅‘凌泰山之顶’的文化视野和开风气之先的思想高度。”

经过修改, 使内容具体了, 突出了中心, 也显示了作者的语言功底。

语言的训练是通过感受好的语言, 通过大量精彩文、段、句的反复诵读和模拟, 通过对作文语言的反复自改和互改, 逐步形成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和风格。

上一篇:高考加油的个性祝福语下一篇:探寻高中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