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读后感(精选8篇)
1.幽径悲剧读后感 篇一
家门前的这条小路是如此平凡,就像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里的小径,“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门前的这条路是用红色的砖块铺成的,因为不断有鞋子和车轮的踏过、驶过,它已经变得坑坑洼洼,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满脸皱纹。但是,它却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如果说季老先生的那条幽径是悲剧的话,那这条路就是喜剧了。
这条路铺成的时候,我才学会走路。听妈妈说,那时候,她总是领着我在这条路上练习走路。妈妈让我站好,然后自己后退几步,蹲下,我踉踉跄跄地扑到妈妈的怀中。
小时候,一到晚上,我就和爷爷拿着小板凳坐在小路边,看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听爷爷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条小路和我一起认真倾听着爷爷动人的故事,嫦娥姐姐为不让坏人吃下仙药而自己吃下仙丹,飞向了寒冷的月宫而不能与家人团聚了。无情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家庭,从此天河两隔,难得团聚,我们听得好感动,好伤心。
大概在四年前,小路边有一棵石榴树,一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只有鸡蛋大小的红石榴,像一盏盏小灯笼,我们这群孩子看到这么美的石榴树,不忍心摘下这些红通通的“小灯笼”,只是轻轻地摸一摸它。到了冬天,石榴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我们看了都觉得心疼,便把彩带系在树枝上,小石榴树又充满了生机。大家都在小路上嬉戏、打闹,好不热闹。可是不久后,因为路太窄影响交通而被砍掉了,伙伴们也不常来玩了,小路显得寂寞。为了让小路恢复往日的生机,我在路旁种了些迎春花,现在的小路又和从前一样生机勃勃了。
踩着小路我一天天长大。我也越来越懂得,美的事物绝不可毁灭,世界上应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恶丑。
这条路留给我的回忆真的很多,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2.幽径悲剧读后感 篇二
全文共17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幽径之美。首先交代了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凸显周遭景物特殊的美。按时间顺序, 作者从“春天”写到 “夏天”, 再写到“秋天”, 强调“总有翠色在园”。作者描写了拥有夺目生命力的、“过一阵换一个颜色”的小花的春天;写了“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的浓烈的夏天;写了“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的秋天。写了虽有“白雪覆盖”,但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的冬天。总体看,作者注重表现的是幽径的浓烈勃发的生机,而写幽径,其实是为了烘托幽径中藤萝的形象。
第二部分为了突出藤萝的美, 作者采取了特殊的写作手法。为了使藤萝的形象真切立体地跃动在读者面前,文中既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 又有侧面烘托。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形状“盘曲而上”,香气“蓦地”扑鼻而来,有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动人颜色,还有那“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可谓有形有色有味有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白, 此藤萝不仅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也显得“最得特色”,令人难以忘怀。
第三部分的藤萝悲剧, 作者主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完成。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自然结合, 令悲剧更加震撼人心。作者首先描写了“今年春天”见过的藤萝“成了吊死鬼”的吓人景象 ,为了凸显此景的令人震惊与痛心, 作者特写了藤萝花朵尚未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还在绿叶丛中微笑”的画面,花在此时的绚烂和注定要消亡的命运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作者说,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为了渲染“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 作者还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的神态和动作———“紧闭双眼,疾趋而过”;作者还真切地描摹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古藤岂会落泪,这其实是作者自己的情感。两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作者以议论之笔替其表达了万分委屈,可又投诉无门,孤立无援,“只有哭泣,哭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让文章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事物毁于愚氓之手的痛悼之情。
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72-02
一、扣题导入
在北大的燕园有一条幽径,那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然而就在这个偏僻的角落里,季先生却目睹了一出悲剧,一出触目惊心的悲剧。今天,让我们跟着季先生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幽径悲剧》(课件出示课题《幽径悲剧》),感受美好的毁灭带给我们的震撼。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
(一)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悲剧。(学生讲,教师明确:讲述的是北大燕园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这株古藤萝原本开得繁花似锦,充满生机,后来被毁灭,景象非常吓人。)
(二)教学时通过以下3个环节去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展示:(一)赏——藤萝之美
(二)感——藤萝之悲
(三)悟——作者之情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赏藤萝之美
(课件展示藤萝被毁前的美丽画面)
教师明确:这是藤萝被毁前的景象。然后请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美,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它的美。
(一)引导学生对比画面,细读文中描绘藤萝之美的语句、段落,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美,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藤萝之美。(教师提示:从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情感意蕴等角度分析。)
答案预设:
形:盘曲而上
味:扑鼻的“幽香”
(1)正面描写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2)侧面烘托 ①幽径的四季
②与其它藤萝的比较
(3)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从无害人之意”,“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真、善、美。)
(二)教师小结,请学生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带领学生再次感受藤萝之美。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直面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给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四、感藤萝之悲
(一)教师:这是一棵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藤萝,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这样美好的事物却遭到了无辜的毁灭。(课件出示画面:被毁后藤萝的惨状。)看,这就是被毁后的藤萝,你能结合此时此刻的感受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情景吗?作者又是如何展现它的惨状呢?
答案预设:
(1)直接描写
①虬干:“悬”“摇曳”——吊死鬼
无依无靠
②花朵:微笑——孤儿 飘零空中
③拟人:“它感到万分委屈”……
④作者的感受:像吊死鬼、毛骨悚然
(2)议论、抒情——倒数第3自然段
(二)教师明确:这是一出触目惊心的惨剧,它让我们为之痛惜。然后请学生朗读文章的第11自然段,其余学生再次思考这一触及我们心灵的悲剧。
设计说明: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对比中感受藤萝的惨状,感受美好的毁灭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五、悟作者之情
教师:作者的痛苦仅仅来源于这株被毁灭的藤萝吗?是否还蕴藏着更深层的悲哀呢?
(一)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师明确:
愚氓——制造悲剧
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
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三)领会作者的悲情。
1.深感世人的冷漠,人们的无知。
2.深感社会对“愚氓”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
3.呼唤社会群体提高爱美、护美的意识。
4.护美的矢志不移的决心。
(四)教师小结: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社会对愚氓的行为也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作者写的是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实际上却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冷漠无情。
设计说明:以作者之情引学生之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悲剧产生的原因,明确作者正是因为爱之切,所以愤其愚,作者丰富的情感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在这个教学环节,师生的阅读体验会在平等的交流中得以强化,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与大师同行
(一)教师:类似古藤萝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吗?
1.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校园里的花被摘、家乡的河流被污染、埃及的古文物被刻上“×××,到此一游”等。
2.教师:这些令人扼腕的行为,让我们的树木不再葱茏、小鸟不再歌唱、天空不再湛蓝……
(二)教师:为了让古藤萝不再哭泣,让美丽绽放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畅所欲言。)
(三)教师小结:要保护美好的事物,唤起社会群体爱美、护美的意识,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爱美、护美的路上,我愿意做一个像季先生一样“没有出息的人”,把维护真、善、美这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我愿意!你愿意吗?
设计说明:紧扣悲剧来拓展,由课内到课外,水到渠成。以悲剧震撼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附:板书设计
古藤萝的悲剧:毁于愚氓之手
时代的悲剧:愚昧灭美
——悲叹人类的愚昧无知,呼唤人们提高意识,在创造美的同时更要爱护美。
注:此教学设计用于2013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模拟上课环节,荣获二等奖。
4.幽径悲剧教案 篇四
赣榆县初级中学 授课者:仲崇荣
教学背景:
这节课不同寻常——这是一节校际交流课:校领导指派我到班庄二中借班上课。我从思想上很重视这节课:备课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三轮备课,即备自己,备文本,备学生。其中的备学生,是指课前打电话向那边的任课老师了解学情。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一.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二.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教学难点:
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教学媒体:
多媒体,含图片、文字、音乐。课前准备:
教师进行三轮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段意,赏析妙词佳句——在书上留下预习的痕迹。教学过程:
说明:[ ]里的文字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一. 开场:
绽放自信笑容,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巧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时间宝贵,只能简单的笑一笑、说一说。] 二. 简洁导入,投影出示导语。
让我们走进美文《幽径悲剧》,这里有一条()的幽径,有一棵()的古藤,还有一个()的悲剧![小括号里的内容,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大多数应该能说出来。设计该导语的意图有3: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3.尽量简洁,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文本节省时间。] 三.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齐读目标。
1.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2..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目标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尽量简洁些。出示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借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 踏上寻美旅程:寻找美景和美情,整体感知课文。
[意在让学生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 五. 欣赏幽径之美,进行学法指导(投影出示学法指导)。1.说一说:美在哪里?(找关键词)
2.品一品:优美句子。(选一句,修辞,结合语境概括本句内容,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读一读:喜欢的句子。(重音,语速,停顿,感情——投入,共鸣。)
学生以自学为主,然后分组依次展示,老师相机点拨、示范。[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让学生善于学习,并且可能让学生乐于学习。] 六. 欣赏古藤之美,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进行要点概括指导,投影出示:欣赏古藤之美 美在哪里?——要点提示
1.美在外表:形(),色(),味(),声()。(第8节)2.美在():第14节的第5、6、7句。3.古藤是()的化身。
[课标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理解这种 方式好处的基础上,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八.欣赏美情,感受悲剧之悲。
1.浏览全文,重点浏览课文的第10至15节,说说作者对古藤的情感变化。
2.设疑:为什么作者会对这颗古藤如此深情呢?请看老师为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投影出示要点:
一代宗师——季羡林
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
改革开放后,季老继续从事东方文化研究,并完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罗摩衍那》。
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文革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甚至送报纸、掏厕所„„季老都一一品尝了!
最令他悲哀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他虽然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何时介绍作者?不一定都要在学习课文之前,在研读文本需要推波助澜的时候,在学生解读文本“愤”“悱”之时,在非介绍不可 的一个恰当的时候。] 3.品一品妙词佳句。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采取竞赛法:个人赛(生生赛、师生赛),小组赛。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个久经实践检验的有效办法——竞赛法。因为初中生有争强好胜之心理特点。身为引导者,只需投其所好即可。] 赛读时搭配上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怎样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选用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5.对第13节进行创造性阅读,因为这一节是重点段—作者感情的高潮。投影出示创读提示: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阅读:
如果——
你就是那棵被毁的古藤,你是古藤所依附的那棵大树,你是那池中的荷花,你是古藤花下的一株小草„„
那么,你想说些什么?
提示:每组由组长任选一个,全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该环节是现场课堂情况而行。作为机动环节。] 6.小结三美关系:幽径之美创造了古藤之美,“我”发现了美。7.过渡:我发现了美,爱上了美,视美丽的古藤为唯一的精神安 慰!可是有人却毁灭了这棵美丽的古藤!这令“我”由乐转悲,且悲哀至极!可是,面对“愚氓灭美”的恶行,伟人们无动于衷,世人冷眼旁观,!于是,作者的感情,由对古藤被毁的悲痛,转化成对恶行的谴责和忧国忧民的强烈责任感。请看伟人(),再看世人()。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悲剧的根源在哪里?我们该如何面对悲剧?又该怎样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九.思美:
1.思考悲剧的原因。讨论交流后明确:悲剧之悲源于古藤之美、“我”之爱、文之巧、愚氓之愚、世人之冷以及“我”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好的板书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精心设计一个“美”字,不仅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更有愉悦身心之妙!] 2.护美:
(1)导读最后一节,读出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坚定信念。
(2)练读这一节。
(3)你愿意为作者分担这份责任吗?齐读结束语:
结束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美之行人皆有责,善待自然,优化环境,从我做起!教后反思:
如何借班上课?
一接到出行任务,我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这次支教之行,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调正心态。
那么,借班上课的正确心态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这是一次机遇——是极好的学习机遇,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从中积累难得的自信;是挑战自我的机遇,从中积累成长的养分。这样的机遇,如果不珍惜它,难道不可惜吗?
第二,精心备课。
精心,指的是态度认真。认真,是与平时相对而言。只有对理念、对文本、对教案烂熟于心了,才可能有精力去处理一些课堂上的意外,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乃至施展教学机智——超常发挥。精心备课是借班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第三,了解学情。
可以电话联系,可以亲自前往。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该对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嘛。并且要布置预习作业。
第四,激发热情。
这里的热情,指的是师生双方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以师之激情点燃生之热情。老师想千方设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是自己借别人的班上的课,师生间缺少默契。所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五,灵活机动。
在备课时,要留有机动的教学环节;在上课时,要灵活机动地安排、取舍、甚至重设教学环节。这也是对授课者教学机智的考验和挑战!
5.幽径悲剧综合训练. 篇五
一、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wān yán)
B.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mù)C.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yiè)
D.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jīn jí)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加以订正
鲁殿灵光 口诛笔伐 和睦相处林林总总 闲情逸志 相应成趣 精神抖擞 等闲视之屈径通幽 莫不关心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3.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4.伐无道,诛暴秦。()
5.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季羡林对一棵古藤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感受。()
四、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先不看备选答案,猜一猜)
1.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2.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3.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4.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尊敬。()
5.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6.横行霸道,并不是一种骄傲。()
A.年轮 B.虾 C.螃蟹 D.蒲公英 E.云 F.羊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1)呆:(2)一旦:(3)恐怕:(4)十字架: 2.第一段中与“隐隐约约”照应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写古藤的哭泣,其实写出的是什么?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写“群树”、“荷花”、“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后面的内容可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上几段文字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一棵古藤的命运,作者却如此感慨,你认为有无必要,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说:“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想坏的。
1.文中说天天造的“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请想一想,这个句子到底活泼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自然中的某个情景也用“活泼”造一个“非常活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句子表明了作者对写文章的认识,请把它摘抄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志—致 应—映 屈—曲莫—漠
三、1.四季2.很3.突然4.讨伐5.形容繁多
四、可以从意境与现实的反差中寻求答案。下面答案供参考:(1)美好的意境不应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2)如此风光,何日再现。(3)把文学意境还原成大自然吧!(4)古人笔下的美好意境,岂能毁于我辈之手。(5)诗歌中的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
五、1.E 2.A 3.D 4.B 5.F 6.C
六、(一)1.(1)同“待”,停留(2)有一天(3)大概(4)原指基督教徒信仰的标记,文中指自找苦吃2.“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3.其实写的是作者内心对古藤被砍的独特感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写法,用“群树”、“荷花”对古藤的深表同情衬托“我”的感受,用人们漠视古藤反衬“我”的感受。4.参见重点语句分析8 5.参见重点语句分析8 6.参见重点语句分析9 7.拟人:“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反复:“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排比:“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比喻:“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对偶:“争名于朝,争利于市。”8.略
6.《幽径悲剧》的教案 篇六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3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教学目标:
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阅读、概括
3 、组织交流 交流
三、研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2、古藤萝之美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3、幽径四季之美
藤萝之美,作者并没有一下笔就写,而是在此之前先写幽径四季之美,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请同学朗读。
4、总结:很显然,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这样的: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以环境之美来烘托古藤萝之美。
5、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明确:反衬。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萝悲剧的几段文字。
1、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
明确:“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引起人们的共呜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五段。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
明确:悲哀至极
2、你能说说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第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4、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四、小结课文
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毁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这是一篇美文,文章多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精练、通俗而雅致的语言,我们下一节课体会研讨。
五、拓展延伸
1、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写作、交流
2、假如你现在站在死去的紫藤萝面前,碰到悲剧的制造者,你会说些什么?
7.幽径悲剧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揭露问题更加尖锐,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学习烘托手法和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通俗、精练而又雅致的语言。
3)、探求悲剧的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领悟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思维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让学生去体会真、善、美的重要性,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本课共安排两课时)(板书:幽径悲剧)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季羡林老先生在一年的新学期开始为学生看行李这个故事导入,初步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同时简要概括:幽径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悲剧?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语言学、佛教学、印度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作者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四)赏析美景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板书:藤萝)“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本文写悲剧首先揭示了悲剧主角古藤萝的美。
用圈点勾画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1-10小节,并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四个问题:
1)藤萝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幽径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这几节有何作用?
3)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古老美丽的藤萝的感情的句子,体会它在作者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4)为什么这株古藤萝能给作者那么多的安慰呢?
藤萝之美主要通过它的形色香声来表现,幽径之美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这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并反复朗读,找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来体味幽径、藤萝之美,培养学生阅读原著、原文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去品读、美读课文,同时理解写幽径之美是为写藤萝之美作铺垫,是衬托藤萝之美的(板书:层层铺垫)。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感受悲情
阅读11~16小节,思考、赏析、探究两个问题:
(1)哭泣的藤萝
说说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藤萝之悲并陈述理由。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进行分析,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2)感作者之悲
作者在藤萝被毁后(板书;被毁前后),借助文字直接宣泄了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阅读有关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愤之情。
(三)挖掘主旨
(1)探讨造成藤萝悲剧的原因(抓住四类人的不同态度、情感来分析):
愚氓——无端杀害藤萝
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
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世
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2)作者仅仅为藤萝感到悲哀吗?从文中找出印证你观点的语句并谈谈看法。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组内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剧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无知,藤萝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3)本文通过揭露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意在表露作者的什么决心?
这个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课探究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让学生体会浓墨重彩的描写和酣畅淋漓的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问题的提出、赏析,主旨的理解等使得学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美读。教师先示范赏析一段文字。然后学生自由品味、自我赏析,最后推举代表交流。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六)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五、说板书设计
课文通过写幽径上一棵古老美丽的藤萝被毁灭的悲剧现实,引发人们对时代、人性的反思,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谢谢。(板书:真善美)
后
前
毁
被
层
层
铺
垫
幽径
悲剧
真善美
真善美
藤萝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幽径悲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悲剧,并懂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三、重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自主探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上发生的一场悲剧,使得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之伤心落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理念:点明悲剧本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检查预习
1、本文生词的音形及成语意思,出示本文重点字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品味诵读
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哪有闲情逸致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他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季先生的伟大心灵。今天的课堂活动主要就是:“诵读”。(投影:诵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主体部分从诵读出发,主要分为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一、读出美感
1、欣赏藤萝的外在美。提问:本文中,“美”显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萝,它美在何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明确:古藤萝美在形、色、味,课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写)
接着提问:这美丽的藤萝给你怎样的感觉?(如直上青云的气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等)这藤萝不仅秀美,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请大家自由朗读第8段,读出美感,感受藤萝生命的美。
2、欣赏藤萝的内在美。过渡:美不仅要讲究外在美,更要讲究内在美,也就是要美得有内涵,有品质。这棵藤萝品质如何,性情如何,请同学们到第14段找找看。归纳板书:真善美
3、理解作者对对藤萝的感情。提问:这株内外兼美的藤萝,作者赋予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跳读,归纳明确:如喜爱、“留恋难忘”、“顾而乐之”、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等)并要求齐读第10段,注意读出喜爱之情,读出依恋之情。
4、欣赏幽径之美,学习写作手法。思考课文为何不叫“藤萝悲剧”而叫“幽径悲剧”呢?它所在的幽径环境如何?(美)美在哪里?讨论探究开头用了大量篇幅写幽径之美,有何作用?
明确:写幽径之美是为了烘托古藤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层层铺垫,以美衬美。明白: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在字里行间深思感悟。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感觉、作者的感受,去领悟“藤萝”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这种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认识不是由我教给他们,而是让学生结合语言信息、文本内容,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读透悲情
1、了解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及此时作者对于藤萝的情感。但是有一天,这棵为人间增添美丽、给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萝,无端被人毁了,作者是如何描绘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明确:第11段,如吊死鬼、悬、摇曳、微笑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赏析来突出悲剧效果。
2、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作者浓郁的悲情不仅表现在对藤萝的描写上,在其他语段的字里行间也表露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如果学生找第12段的句子,则追问:在你看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富有爱心、惜美、爱美等)作者把自己与所谓的“伟人”相比,反复强调自己是“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流露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情绪?(对“伟人”的鄙视)
如果学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提示这里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用古藤的哭泣描摹自己的悲泣之心等。
如果学生找第15段的句子,则通过比较三个“决不会”与四个“偏偏”的反复效果,感悟出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以及矢志不移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板书:维护
3、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作者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痛悼之情,催人泪下。孩子们,假如你最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假如你最心中最美的东西突然离你而去了,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陈述)
4、再次朗读,感受悲情。团团的绿叶没有了,满满的花朵没有了,淡淡的幽香没有了,嗡嗡的蜂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万斛悲情,只有悲哀至极,只有投诉无门的悲愤。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悯、悲愤。(设计理念:课标一再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词句的意义和情味,因此,我积极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与作者形成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并加强诵读指导,使诵读更有效,使课堂对话的效度切实提高。)
三、读清主旨
1、此时此刻,我们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样悲哀至极,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齐读文章14节最后一部分:“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作者表面是说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
2、联系背景,理清主旨。本文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季先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目睹花树也受到迫害,心中自然难过,但是更加难过改革开放后,人们仍不能珍惜美的事物,还出现“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出藤萝悲剧的深层用意,作者仅仅是批评愚氓之人吗?他是否对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
(明确:警示人们要提高人文素养,不要重蹈覆辙。提醒我们要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板书: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设计理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读得感悟
1、这样的悲剧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谁能说一说)
2、出示一组图片,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这些美的事物,为了人类自身,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古藤萝的口吻,用简洁的语言发出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吧!
(设计理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同时也是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20个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雅词2遍。
2、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熟读背诵。
3、运用描写、抒情、议论,丰富课堂练笔。
(设计理念:作业1为巩固基础知识,作业2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作业3的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渲染悲剧氛围。)
(五)寄语
屏幕出示:“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八、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美
藤萝
维护真、善、美
悲
警示: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8.季羡林:幽径悲剧 篇八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幽径悲剧读后感】推荐阅读:
幽径悲剧上课11-02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1000字07-03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读后感作文08-30
大学生《美国的悲剧》读后感09-08
丁玲的悲剧人生08-06
伟大的悲剧课后词语解释07-01
试分析《伤逝》中的婚恋悲剧08-20
七年级《伟大的悲剧》语文教案06-23
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