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

2024-10-05

《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拓展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期待美

1.先板书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碧螺春,这节课让我们来品读《碧螺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回忆一下,哪三幅画面?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首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教师泛读,同学们欣赏。

师: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铺满金光的茶园,闻闻淡淡的花香,听听江南女子银铃般的欢笑声,真是人在画中游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感受一下,你觉得哪句美,就多读几遍。

交流 我觉得这句美,哪美。

1、你怎么理解“翠绿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个字就是绿,一个词就是翠绿欲滴。(绿、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等)。

每到采摘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3、采茶姑娘的神态美,读到“神采飞扬”,时就问:你怎么理解?看出了采茶姑娘的什么?身影美,采茶姑娘除了美,你还读出什么?(勤劳、灵巧、心情愉悦。)(也许这点不用问就能说出。)让我们欣赏一下身着漂亮衣服的采茶姑娘。(片)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人,是随着几声鸡鸣,随着整个湖山的醒来而活跃起来的。让我们走进茶树的生长环境,湖山。(出片,教师先读下面的绿的,一生读上面的黑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乐读全段。1.入夜焙茶图

师:采茶图将我们带入了诗画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采摘之后就要立即挑拣、焙制。因此,入夜后,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标题板书 入夜焙茶忙。快速浏览入夜焙茶图,想一想,焙制之后的碧螺春又被称作什么呢?(工艺茶。)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工艺茶”的呢?

精湛的技艺、手工制作而成、像工艺品那么精致„„

师: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请大家默读入夜焙茶图,结合具体词句读出它带给你的感受。

(1)焙茶手的动作:第2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1、动作,感受到工艺的复杂。找出动词。再从本段中找出其它炒茶的动作:拌、捻、捏。积累。师:这些带提手旁的字都表示动作。在这都表示采茶的动作。副板书,读,积累。

师:从这几个动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四个忽而可以感受到茶手动作很快。各个动作交替出现。读这四个“忽而”的句子。也可以问从前面这四个短句你还读出什么? 师:在这里还有什么感悟?

生:“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炒茶的美。

师:作者如此精准的描写,使我们在读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

师:如此娴熟的炒制技术,炒制出的碧螺春茶,可以成为“工艺茶”吗?(可以)。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2)手工炒制 第1句 滚烫

师:焙茶手需要在这么热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来回翻拌,又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焙茶手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已经练就了一双钢铁之手,已经做到了“真金不怕火炼”,师:我们不仅佩服他们的本领,更敬仰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1、2两句一起 师:让我们一起亲临焙茶现场,领略茶手精湛的技艺,欣赏青龙上下翻飞奇观。(播放焙茶视频)

又有什么感受?(焙茶手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炒茶的不容易)

师:当茶如青龙上下翻飞时,当满屋弥漫浓郁的芳香时,如果你是茶手,会有什么感觉?(陶醉,能经常闻到香气高兴,如果是我我也愿意„„)

师:看,这位同学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将对茶手的这份敬佩、赞美和羡慕送入文中。读第一、二句。

师:这真是凝聚着焙茶手智慧和汗水的“工艺茶”呀。教师引这句,出示 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3)碧螺春焙炒前后的变化。(转:碧螺春焙炒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①引读。(指名学生读下一段)

起初,刚摘下来的新鲜叶芽是翠绿欲滴的。焙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形状变(细)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

(4)干而不焦

引读:“虽然干„„但不焦,虽然脆„„,虽然青„„,虽然细„„”

干、脆、青、细

不焦、不碎、不腥、不断 这个火候好掌握吗?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齐读“干而不焦„„”

师: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钧在他的著作《茶说》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工艺之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谁能将我们刚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图,完整地展现这工艺茶的焙制全过程。

3、.月下品茶图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下品茶图。如何品茶?资料片。

师:请大家美读月下品茶图,看你在美读中,被什么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学生读后,师:把你的陶醉于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回答我陶醉在了什么之中,并读相应的句子。(1)陶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读句子。)

师: “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出示图片“一旗一枪”的洞庭碧螺春茶叶。)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想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

师:让我们来领略碧螺春的动人姿态。(播放视频)在碧螺春的冲泡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奇观。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师:陶醉了吗?让我们将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动人姿态中去。(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读句子)

(3)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师:请同学们想象,(播放音乐)每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着杯中嫩绿透亮的叶芽,嗅着空中溢满的茶香,促膝谈心,是怎样的一种温馨的意境啊!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

师:(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将这份陶醉带入这段文字,去感受这份动人的情趣。

三、整体回顾,拓展迁移

1.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闻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指名读,齐读。

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我终于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能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当今的珍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欣赏,将你的感受也送入到这诗句之中吧!

出示一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辛勤的劳动。生:在天衣无缝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3)一篇碧螺春让我们品尝到了它那独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让我们开始走进茶文化,感受那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学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茶文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相信在你们在领略伟大祖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多几分诗意和文化色彩。课下我们可以接着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碧螺春

清晨采茶美

入夜焙茶忙

工艺茶

月下品茶醉

色 香 味 形

2.《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供试茉莉花茶与碧螺春茶均为市场选购。试验所用试剂与仪器具体见表1、表2。

1.2 试验方法

1.2.1 茉莉花茶与碧螺春提取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50.00 g的茉莉花茶与碧螺春, 放入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加入250 m L蒸馏水, 匀浆5 min, 得混合液, 分别煮5 min, 抽滤, 得滤液备用。

1.2.2 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根据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流路图 (图1) 所示连接流路, 鲁米诺与试验样品于三通1处汇合, 经采样阀采样后以水为载流, 于三通2处与Na Cl O混合后流经置于光电倍增管上方的圆形盘管, 这时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转变为电信号并被BPCL超微弱发光分析仪记录。以二次水为空白, 分别记录空白和样品的发光强度, 以抑制率表示抗氧化能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0为空白的化学发光强度;I为样品的化学发光强度。

注:a为鲁米诺;b为样品 (VC溶液) ;c为载流 (水) ;d为Na Cl O溶液;P1、P2为蠕动泵;V为采样阀;PMT为光电倍增管;HV为负高压;PC为计算机;W为废液;1、2为三通。

2 结果与分析

2.1 Na OH溶液、鲁米诺溶液及Na Cl O溶液浓度的优选

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Na OH溶液、鲁米诺溶液及Na Cl O溶液对化学发光抑制率的影响, 根据抑制率最大原则, 选取Na OH的浓度为0.1 mol/L, 鲁米诺的浓度为1×10-4mol/L, Na Cl O溶液浓度为1×10-5mol/L为最优浓度。

2.2 茉莉花茶与碧螺春的总体抗氧化性比较

在反应溶液最优浓度条件下, 分别测定茉莉花茶与碧螺春不同提取液浓度对化学反应发光强度的影响, 提取液浓度与抑制率的相关性见图2。一般用发光抑制率为50%的样品提取液浓度IC50值来衡量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IC50越小, 表示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当抑制率为50%时, 茉莉花茶与碧螺春的提取液浓度分别为12.5、2.5 g/L, 表明这2种茶的抗氧化性能力为:碧螺春>茉莉花茶。

3 结论与讨论

在碱性介质中, Na Cl O与鲁米诺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产物3-氨基邻苯二甲酸被反应能激发, 在向基态跃迁过程中释放电磁辐射产生化学发光, 其过程为[5,6]:

而那些含有还原性分子或抗氧化剂的物质可与Na Cl O发生化学反应, 使Na Cl O含量减少, 抑制了Na Cl O参与的化学反应的活性, 从而降低了鲁米诺的发光强度[7]。根据这一原理, 通过测定因Na Cl O减少而使导致的发光强度的变化, 即可得出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8,9,10]。

通过试验得到了Na OH溶液、鲁米诺溶液及Na Cl O溶液的优选浓度,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用于测定茶叶抗氧化活性的方法。由试验结果可知, 茉莉花茶与碧螺春提取液能抑制鲁米诺-Na Cl O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 且碧螺春的抗氧化能力优于茉莉花茶。

参考文献

[1]郑瑞生.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 (11) :459-463.

[2]崔剑, 李兆陇, 洪啸吟.自由基生物抗氧化与疾病[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40 (6) :9-12.

[3]吴家敏.茶多酚及其改性衍生物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试验研究, 2009 (1) :111-113.

[4]涂云飞.茶叶抗氧化能力测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 2009 (1) :42-45.

[5]林金明.化学发光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6]W RUDOLF SEITZ.Chem Liuninescence from the reaction between hypochlorite and luminol[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75, 79 (2) :101-106.

[7]答敏, 张胜海, 景蓓蓓.烘焙前后辣椒的总体抗氧化性对比研究[J].河南化工, 2010, 27 (12) :15-179.

[8]欧阳玉祝, 李佑稷, 张萍, 等.添加芦荟提取物对猕猴桃果汁抗氧化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8 (10) :45-48.

[9]高晗, 周婧琦, 高雪丽, 等.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用油脂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08 (12) :39-42.

3.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篇三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6)指导朗读、背诵,读出对江南春光的赞美和喜爱。

(7)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座听。

(8)集体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句话写的是嫩叶吗?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出示焙茶图(技艺纯熟)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理解“无怪乎”,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从网上查资料)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茶叶,你会怎样想?(回答写在网页上)

(9)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2、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

1、 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1)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讨论。

(4)填写表格:

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5)你喝过茶吗?谈谈你喝过的那种茶的色、香、味、形。(体会独特)

(6)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承上启下)板书:陶醉,看录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9)指导朗读,读出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三、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3、 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四、指导造句

1、 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 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五、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六、作业 :

1、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4.《碧螺春》教学反思 篇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要完成了。当教学到第六单元第一课的时候,我被文章那一段段精美的文字所折服。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碧螺春》,不要说文章之中关于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的那三段优美文字的描绘,也不要说那一组组四字词语的罗列,单说文章中那简单的几句过渡句,就令我折服。想象着文中作者高超的写法魅力,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绚丽的画面,真如在仙境云游一般。令我心驰神往,久久不能忘怀。

当我细心的品读着课文之后,更对文中作者关于碧螺春色、香、味、形俱佳的喜爱之情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所吸引。在细研文本之后,我开始了本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文中重点语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从而体会到课文的精髓。语文课,如果没有朗读,就没有了味道;尤其这么精美的文章,真是不读为快。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方法读,始终把“朗读”贯穿与整个教学之中。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触课文的语言。从导入新课时的朗读开始,初读时的自由朗读到精读时的感情朗读……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读出了文字的内涵,读出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学生对这一段的热情大大超处了我的想象,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再次感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得。作者说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我让学生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在自己的动手中体会了茶手高超的技艺,也理解了碧螺春为何称“工艺茶”了。

文中最后一小节中提到: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在引导学生朗读,谈谈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也来为碧螺春写一句广告宣传语。有了前面的教学做铺垫,学生已经从心底深深地爱上了碧螺春,因此他们都跃跃欲试,他们时而凝神沉思,而时斟字酌句…… 那份认真的劲头不溢言表,学生写出的句子虽然不是很精美,但从中可以容易的看到学生对碧螺春的那份喜爱之情,早已经易于言表。

5.《碧螺春》的教学反思 篇五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自然就把这两个方面,作为了授课的重点,可是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孩子们几乎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茶园,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对茶园有个清晰的印象,我从网上找了很多茶园景色的照片,然后经过认真的筛选,留下了自认为是能给孩子们以震撼感觉的照片,准备课上呈现给孩子们。事实证明,这些照片的出现,的确令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令他们的想象更加有灵性了。

对于碧螺春制作的部分,我采取了:说说文字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看炒制碧螺春的视频,体会茶手技艺的高超——看炒制出来的“蜷曲成螺”的碧螺春的图片,体会“工艺茶”的名不虚传的步骤,带着孩子们边读边动手边体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品茶部分重点放在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的“品”上。当那一杯碧绿的碧螺春呈现在大屏幕上时,我看到有的孩子真的在深呼吸,我想他们是想闻一闻它的味道。教学至此,孩子们说出“在清香地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作为本课的一个拓展,我补充了一部分关于茶的知识。我是想让孩子们在文本之外,对茶文化有一个稍微深一层的接触,以便让他们用由此而激发出来的兴趣,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总体上来说,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感情朗读少了一些,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得到读的机会;由于是陌生的老师,课上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跃起来,不想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在课前,如果我和孩子们能有多一些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状况应该会有所改变。

6.碧螺春 篇六

--------------------------------------------------------------------------------

dzzgx.126.com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写好本课生字

2.自学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提示注意:

捻:声母是“n”

“搓”与“撮”读音相同

焙:读“bi”不能读成“pi”

2.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不要写成“”

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14.碧螺春

7.碧螺春说课稿 篇七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说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应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联系。

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可以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韵律、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课文当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应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联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我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现代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一开始以“轻声读一读,细细品一品‘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是否能读出些什么?” 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所学知识畅谈,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以“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相信走进课文后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感受。”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这个话题,让学生感悟:“结合欣赏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因为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能理解,从而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三)交流,体会中心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景已有了相当多的表象储备。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音乐,将学生带到了蓝天、白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情境之中,美丽的采茶春景,使学生心旷神怡,优美的音乐又激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仑美奂的画面,会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思绪为放飞,飞出了狭小的课堂,飞进了广阔的生活,原先积累的关于事物的表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从记忆的闸门中奔流而出,并在不同的描述中相互补充启发,在强烈的表现欲的驱动下,滔滔不绝的佳言妙语就成为学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渠道,更成为课堂教学中闪耀的闪亮点。

(四)作业,自主选择 在作业设计上,我也力求体现自由度。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加强思维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我设计的第一个作业是口头练习,补全: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第二个作业是接着在茶园中,除了书上描写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第三个作业是选用一些词语,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说一句话,一段话,一大段话。学生们自由发挥,自主训练,取得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在《高山流水》的伴奏中,同学们朗读赞美茶的名言诗句。在朗读中,孩子们对其中的许多句子又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由

8.碧螺春作文说明文 篇八

这一年秋天,村里的人们个个都得了严重的瘟疫。心急如焚的阿黒看见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得知是对面的山贼在搞鬼,于是二话不说就扛起斧头与那山贼大战了三天三夜。山贼还没打败但阿黒早已伤痕累累、筋疲力尽。碧螺见阿黒这般憔悴,心中犹如千刀万剐,她连忙把阿黒扶进屋为他疗伤。

一天,上山采药的碧螺无意发现了一株枝叶饱满茂盛的茶树,便采了些带回家品尝。碧螺喝完此茶感觉神清气爽。于是把这种茶泡些阿黑喝。没过多久,阿黑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还比往日更加精神了。于是阿黑再次上山与山贼继续战斗,这次阿黑大获全胜。山贼除掉了,村民们的瘟疫也好了。当他高高兴兴回家时,便看见含着泪水的碧螺,微笑着扑向他怀里。可惜碧螺因为这几天过度操劳,不幸的离天了人世间。人们极为伤心。

9.绿茶洞庭碧螺春冲泡服务标准 篇九

161、绿茶洞庭碧螺春冲泡服务标准

(1)备器:根据人数的多少,准备洁净的`玻璃杯或白瓷盖碗,与茶叶罐、茶荷、茶匙等一并放在大茶盘上,另置开水壶待用。

(2)赏茶:在冲泡前,简洁说明洞庭碧螺春的特性等。开启茶叶罐用茶匙拔取少量茶叶,置于茶荷中,呈现客人面前,供观赏闻香。

(3)置茶:将茶杯(碗),使其口沿第一文库网向上,一字摆开,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碗)中待泡。

(4)温润泡(或洗茶):向杯中倾入适量80℃开水,置水量为茶杯容器的1/4或1/5。放下水壶,提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数圈,目的是在于使茶叶浸润、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掌握在30秒左右。

(5)冲泡:提壶冲水入杯,使茶杯中茶叶上下翻滚,从而使茶汤浓度上下一致。冲水入茶杯容量的七八成满。

10.碧螺塔酒吧公园演讲辞 篇十

咱们北戴河夜晚没有什么可玩的,不像北京、深圳这些大城市夜生活十分丰富。在北戴河晚上10点街上就没有行人了,毕竟这是国家领导人的暑期办公地,怕影响不好。但是,咱们北戴河也有一个以夜生活为主的地方---碧螺塔酒吧公园。诶,提到酒吧,可能年纪较大的朋友会说,酒吧啊不适合我们,那都是年轻人去的地方。您要是有这样的想法就错啦,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是集休闲文化、海洋文化、美食文化、演艺文化、酒吧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型就把主题公园。这里是老少皆宜,所以,您可以打消您的顾虑了。

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位于北戴河最东侧,又名叫小东山,当地人俗称蟹岛,碧螺塔酒吧公园,北临游船码头和鸽子窝公园,南临金山嘴和老虎石公园,东临大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碧螺塔碧螺塔,没有塔它能叫碧螺塔嘛。所以咱们这个碧螺塔酒吧公园,就是因为这个塔而得名,而且这个塔还是咱们北戴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沿海唯一大型仿生海螺型螺旋型观光塔,塔高21米,共分7层,当您登塔远眺时,“秦皇岛外打鱼船”的海上风光尽收眼底。同时,您还可以将您的心愿卡留在塔内的心愿墙上,宝塔和大海将会保佑您实现祝福与心愿。

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的自然资源非常独特,公园三面环海,碧海金沙、礁石各异、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咱们北戴河唯一集沙滩、礁石、绿树为一体的自然景观。据有关部门测定,咱们北戴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米8000多个。而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海域礁石众多,海浪拍打礁石后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更高,所以这的空气更新鲜,因此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又被称为天然的氧吧。所以,您可以站在礁石上,向着大海高声呐喊、吐污纳新,那可是益寿延年呐。要是光脚踩在礁石上,还能起到足底按摩的作用。但是,大家一定要小心啊,以免脚被礁石划伤。因此啊,咱们年纪大的朋友比较适合这里。同时,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还是北戴河旅游局指定的唯一的篝火晚会基地,每天晚上篝火8点准时点燃。咱们还可以在这里听着涛声,看着大海,赏着美景,一群人围着篝火唱啊、跳啊,让自己充分放松在这欢乐的海洋中。年纪大的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而篝火旁边就是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的小吃街,您也可以一边吃着各种特色小吃,一边赏着美景,那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哦。

除了这个,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现代文化视角推出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海上生明月》,为咱们提供了一个基于秦皇岛地域文化和北戴河旅游风情的饕餮盛宴。《海上生明月》是一部与《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和《大唐芙蓉》齐名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整场演出以自然为依托,以大海礁石为元素,运用声、光、电灯等高科技手段,以浪漫唯美的表现形式,以现代时尚的表现手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作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给人留下气势宏大,场面震撼的艺术享受和唯美的视觉冲击。而且,咱们碧螺塔酒吧公园还有人妖表演,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人妖表演,异域风情的音乐加上异域的服饰和舞蹈,让大家感觉不一样。

11.碧螺春教案 篇十一

泰兴市河失小学陈金莲 设计理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创造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精彩的教学形式。

笔者所选择的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而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选课文又是一篇知识性强、描写生动的散文。针对此种状况,笔者在设计教案时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一篇文章的教与学中向学生渗透自主求知的兴趣、技能。

首先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己泡茶、赏茶、气氛活跃、兴趣盎然,让学生不断设疑探究,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适时引导学生去欣赏课文,学习知识。(学生分组进行各抒己见,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最后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根溯源。

(由品茶的惬意——制作的精妙——采茶的辛劳与愉悦——茶的闻名世界——这样的好茶出自何方,为何有这样别致的名字——追寻中国的茶文化。)

教案设计中教学手段科学多样,适应时代教学要求,多种方法贯穿其中,融为一体。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宗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愉悦学习的效果,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产地,名字的由来,采摘,制作,品尝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5、激发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对碧螺春的由来,采摘、制作过程及色、香、味、形 俱 佳的描写,让学生体悟文字的优美,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探究中国的茶文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茶叶、茶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实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碧螺春)我们知道很多人喝茶,而且对茶津津乐道,今天,我们也来做回茶客。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奇的茶道工具充

满了好奇,课堂伊始的出示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整

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中,为高效的学习拉开别开生面的序幕。

二、品茶指导说话:

1、学生分组泡茶,品茶。

(1)指导学生观察,倒开水后,放茶叶时,茶叶进入水有何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有什么变化,另外自己还有哪些感受?

(2)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句叙述色、香、味、形的特点及 品 茶的心 境氛围等,为习文埋下伏笔。)

设计理念:

学生对于碧螺春大多只是听说,对于它的味道并不熟悉,如果直接读文,就没有深刻、直观的感受,所以,老师带着学生泡茶,品茶。先进行直观的感受。为下文在茶香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打下伏笔。

三、由茶习文

过渡语:我们自己赏茶特精彩,文中写得如何呢?

1、指 导 学 生 通 读 全 文(注 意 生 字 的 读音),找出描写品茶的文字,把它画出 来,认真读几遍。思考:品茶过程介绍了碧螺春的哪几个方面?

设计理念:在阅读时能够边读边勾画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碧螺春入水姿态动人)

3、指 导 学 生有 感 情 地 朗 读。(注意体悟夕阳西下特定的情境“抿” “回味无穷”等词恰到好处。让学生读出尝碧螺春的温馨和惬意。

4、理解品茶人被此情此景陶醉,除陶醉于茶外,还陶醉于什么?

5、讨论第一句话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练习造句,用上“如果„那么„”。

四、品茶体悟茶制作的精妙,精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品茶时的感受,还告诉我们制作茶叶的新奇。

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明理由。

2、多媒体演示:

(1)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干”与“焦”,“青”与“腥”。相机理解“无怪乎”的意思。)过渡语:碧螺春有“工艺茶”的美誉离不开焙茶手的劳作。

(1)句中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焙茶手技艺娴熟,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嫩叶在他们的手中似乎有了灵性。)

3、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碧螺春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焙茶手纯熟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眼界。

设计理念:多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焙茶”的视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进了学生的感受,更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几个动词就把焙茶过程的精妙展露无遗,为学生的写提高了借鉴。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五、作业

课堂作业:你 最 喜 欢 吃 哪 种水 果,写一 篇 短 文,从色、香、味、形几方 面 来 介绍这种水果。

课后作业:模仿第五自然的写法,把自己观察到的某一制作或活动写下来,注意将人物的个体动作刻画清楚。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促使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能力得以发挥。

教学反思:

【《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碧螺春》教案07-24

上一篇:欢度春节微信祝福语下一篇:申论总结范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