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2024-10-06

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8篇)

1.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篇一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个人心得

一切都是出于缘分,如果不是四月的一天,在百度地图上看到学校的名字,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中间,为了找到黄校长的电话,不得不让父亲打到xx县教育局去询问,我们又打电话联系,得到黄校长的认可之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开始父亲比较倾向于让我们去千家峒瑶族学校,所以他去联系了义校长,并且在五月份的时候在xx县城约见了千家峒的义校长,可是义校长听说我们的人数和天数之后就说现在讨论还为之过晚。本来想再去见xx瑶族乡学校的黄校长,都没有了勇气去按下电话,怕也是同样的结果。在回程的车子上面,如果说没有受到打击是假的,但是却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黄校长的身上,如果也那么果断就拒绝了我们,就得按照父亲的意思在零陵县城找一个学校,那就完全丧失了我这次下乡最初的计划和打算,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是一旦有瑕疵就会让我心存芥蒂很久。

回家之后又往xx瑶族乡学校打了电话,克服了折腾自己很久的电话恐惧症,再次打电话和黄校长确认,说我们会去很多人要呆很多天,还需要很多学生参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没想到黄校长还是说会支持我们,放下电话的时候我是充满了力量,父亲一直说那么就按你的思路去做,我感觉他在和我怄气,并非看好我。

至于准备的过程,我觉得有了两位副队长的帮忙和协助就变得简单轻松很多,当然,项目申报书做了十七版,每天做到凌晨三点,连续一周都盯着电脑屏幕这些都不算在内。连标点符号都反复修改了,那是一种为了通过和力求优秀的习惯。

在甄选队员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学里面最痛苦的时刻,因为前期的种种误会,导致后来把自己的好朋友从第二轮面试中宣布死亡后,朋友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了。很像是一块原本连接紧密的冰面,突然裂成了好几块,虽然已经小心谨慎,亦步亦趋,但还是把自己陷了进去。而与之关联的人同样承受着相当的痛苦,这点让我过意不去。再回首,其实队里多两个人也不会怎么样,说不定我们的大家庭会更加欢乐。当初却是那么坚定地支持了原则和初衷。衡量再三,但是到了最后只能说是我们多虑了。

六月份的时候为了整个团队考虑,又去了一趟xx。在县城的第一个晚上,见到了黄校长还有xx县教育局的领导,财政局的领导。那顿晚餐是始料未及的,第一次在没有父母亲的庇佑下参与这种社交类晚餐,结果是好坏参半,在连续灌了自己几大杯晚上躺在医院里面打吊针之后,教育局说会拨款给我们。在饭桌上,第一次尝试了喝酒,因为是队长,没办法,也不想让气氛太冷,第一次喝米酒,以前都是坚持喝水,从不沾酒,为了这个队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逼得自己快速成长。

第一次去到学校考察,感觉学校的环境比我们预期好很多,而且xx乡山清水秀,就像是度假一样。回来之后把照片放在群里,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很想早点过去。这次去还去了女书园,虽然没有进到里面去,但是在女书园外面感受了女书的魅力。

等到期末结束,真正要过去了,心里是那么轻松和愉悦。

为了过去打点好一切,所以和xx,xx和xx先过去帮大家买东西,准备寝室和教室。两天后大部队终于抵达,过程有点崎岖。我和俊杰出来接大家,本来是说好到了xx火车站然后包车去xx,结果在xx火车站,只有黄健下了车,其他人都坐过站去了xx。开始是拍xxx去车站里面接大家,当我在外面等候觉得时间久到xxx可以把12个人一一轮着抱一遍再抱一遍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冲进了火车站,看见空空的站台里面只有xxx和xx两个人的时候那种震惊和无奈,真是无处去发泄,当时很恼火自己怎么没有提前预告大家,那种焦躁的情绪,还好我及时意识到没有让它持续太久影响到整个团队。后来立马想解决方案,回到县城后又给联系的车队队长电话,三下乡的过程中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内心的恐惧确是有增无减的,每次拿起电话那种黑洞般的要把我吸进去的恐惧感,时时存在,却不得不去克服,过程很痛苦。

最终在县城等到晚上八点,终于迎来了从xx包车过来的大家时,心理甚是欣慰,也许大家很疲惫,但是都很有激情,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打打闹闹感情很好。一个团队而言,如果气氛不和谐,工作起来会很困难。如果大家都看似疯疯癫癫,但内心里面一团火热,肯定可以做好接下来的工作。

第一天带大家去黄家村和上村走动了一下,大家扛着旗,穿着整齐的队服走到哪里都是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当天晚上给班主任开了第一次小会,因为大家都是零经验,所以要事先做一些提醒。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说的话到底有几分重量,只是尽我所能去说了。

开营的时候,躺在床上刚刚从睡梦中醒过来,就听见楼下有很清脆的童声,嬉戏打闹的声音,觉得整个校园活泼生动起来了。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伴着这些声音走过的。那天大家站好队之后,还没有正式开营,黄健说要教大家几首军歌,当孩子们清脆悦耳又特别整齐的声音划破了这道宁静之后,我真是感动的眼泪和心都在颤抖。第一天去各班巡视,拍照,视频,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晚上在办公室第一次开会,嘴里说的全部都是孩子们的一切。大家都很留心的去关注那些孩子。

我上了两门课程,民族舞和中外广告鉴赏。

中外广告鉴赏是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素质拓展课程针对五,六两个年级,但还是希望可以传递一些思路给他们,至少教会他们如何鉴赏目前市面上面已经存在的广告或是如何从广告中学会推销自己的方法。在六年级授课时更加倾向于分析和鉴赏,而且六年级见识也比较多,对于有名的汽车品牌,有名的电子科技品牌还是相对了解一些,但是对于有名的化妆品公司和服装公司他们就了解的相对少了一些,和他们谈香奈儿和迪奥有种天书的感觉。而且在我示范性的鉴赏了几个广告之后,放一个广告让大家去分析,大家就摇头说不会,需要我点名来回答,关键是很多孩子就算是我点名了站起来了还是不能够开口。而且还有连站都不愿意站起来的,不管有多么害羞或是害怕,尊重是最起码的,我估计以前的老师也不会勉强他们去做什么事情吧。之后做了一个广告代言大赛,六年级需要推销的产品是水杯,大家的思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卖东西的方式称赞自己的物品,另一种是通过众人争抢来表现物品的好处。我觉得能有两种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以我自己个人的想法推销至少要展现商品优势,小品要动人这些附加条件都为零的情况下,六年级能够做到那个程度我比较满意了。但是对于五年级来说,这个课程绝对是太难了,我应该给大学生去上一堂课的,然后看看大学生上完两节课程之后第三节课分组表演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成果。五年级的孩子们,除了可乐品牌意外,其它的应该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会更加敏感,观察也更加仔细,主要是受到外界条件刺激还太少,对于仅有的东西掌握就比较牢固。我在五年级吸取了在六年级上课经验,就更多注重于推广事物的方法上面,但是效果微乎其微,因为第三节课做代言大赛的题目是唇彩,我觉得唇彩开放性更强,如果做代言应该思路可以更加开阔,结果五年级的小朋友们就是按照我发的台词分角色照着念了一遍,然后最后一句话就大家一起念,第二轮有的组说没有表现好,要再上一次,我开始满心欢喜以为大家有新的组织方式,结果大家就是上去再整齐的朗读一遍,目标只是比第一遍更整齐,我当时真是有种被现实打醒的感觉,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他们的年龄段,可能觉得声音整齐洪亮就已经是吸引顾客的方法了吧。我只能说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可爱。

民族舞就相对比较有压力,之前民族舞教室经过了特殊布置,全部铺上了硬纸壳,而且桌子椅子全部清空,只在四周靠边的地方摆了桌子用来压腿。针对五年级一共是有六节民族舞,教学计划就是教会大家一些舞蹈当中非常基础的动作,尤其是基本功的部分。第一次课只是教了如何拉伸,民族舞的发力点,还有如何抱前腿,绷直脚尖,如果想要认真系统的学习一个崭新的事物,还是应该从最最基础的东西去开始是我一贯的想法。第二节课开始教大家压腰,压腿。他们都是那么柔软的生命,我觉得就应该要努力去做到,因为骨骼和柔韧度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得不说,如果专业的舞蹈老师同时要给50多个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上课,真的很有压力,首先,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让大家保持一个动作也很难,大家都很随意,课堂上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鸡飞狗跳。到了第三节课,我狠狠的发了一回飚,心理早就策划好要让大家体会一下舞蹈并不是武打也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东西,在帮大家压腰的时候,用力的往下压了,没有心疼,每次帮50多个人压一遍后腰下来,我整个汗都顺着脸留下来,有的时候戴着眼镜都流到了眼睛里面还没有办法擦,有的时候看见它就那样砸在地面的硬纸壳上面,落成一颗汗珠。那天我估计有5个孩子当场就哭了,有10个在课下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哭了,大家痛苦的尖叫声还有嚎啕大哭的声音把其它的老师全部吸引过来了,最后下课的时候,大家都是扶着腰走出去的,当天晚上就被老师们质疑为什么不直接教一下花拳绣腿的动作,而是这么火速的就想教会大家基本功,也许大家是心疼学生了,尽管我并不支持这样去袒护学生。后来的课上,我渐渐感觉到基本功大家练了之后还是有效果的,大家可以逐渐去达到以前不曾达到的境界了,这让我对自己的狠心很是欣慰。民族舞可以说是一个灾难大片,而我作为导演,却不能草草收尾。最后一节课做了考试,考核了大家对于前五节课知识的掌握。其实我感觉有的学生天生身体条件非常适合舞蹈,只要加以点拨就可以完成非常高难度的动作。由于民族舞还有一个表演的压力,所以这边必须要出一个节目,在音乐和形式上面都纠结了很久,一直摇摆不定到底是哪个舞种,定下了大的基调,后期发展如果按照预期的话,应该是还不错的。最后的时候用了其他课程的时间教动作排队型,让那么小的孩子们那么短的时间内,记住那么多那么复杂的队形真是不容易,还好舞蹈部分动作比较简单,怎么说呢,毕竟选取的幼儿舞蹈,稍微复杂一点的动作简化一下再多练习之后还是可以达到整齐的,有一个动作特复杂,节奏特别,而且那个队形又特混乱,开始我一直很担心,后来表演还算完成的不错。只是前面有一段展现瑶族特色的小长鼓舞,选了五个比较高的男生,超级不听话,而且一跳舞就笑场,明明前面那段舞非常庄重而且表现力需要很强,给他们的那段时间不过是30秒左右,排练了很久,而且主要是花时间给他们讲舞蹈里面要表现的东西和需要展现的感情,还好主跳最终理解,并且还算忍住没笑。其实给小孩子们排舞真的比较困难,首先,你不能纠缠于动作和细节,如果时间并不是特别长,这些东西都不是最重要的,把框架做好,然后让孩子把自己的身体放入到音乐当中就可以了,有的东西,其实不用教,他们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去模仿了。其次,要有耐心,孩子们毕竟还很小,不可能主动地去练习舞蹈动作,他们就是喜欢跑啊跳啊,新鲜啊刺激啊之类的,你要不厌其烦的带他们跳,鼓励他们。以前在大学里面排舞,我都是人到齐了,才出现,然后速度教完,再让大家反复去练习,这种方法在小朋友身上完全不适用。文艺演出的时候,给五个男生做了鼓,是自己用亮纸包的,质量相当一般,第一次带鼓排练就牺牲了一半,正式表演的时候又整修了一遍。表演的条件也许很艰苦,但是对于表演的热情并不会减少。特别感动的是学校对于这次演出的支持,做了一个巨型的文艺汇演的海报,我觉得可以用奢华去形容。当时对那个海报是没抱有奢望的,但是最后看到成品的时候,我心理真是觉得值了。

这次去,为了让自己没有遗憾,抽出了时间去做宣讲和调研,而且还去了两次。第一次去的时候,被xx骂得很惨,又说我们不够积极主动,怎么可以完成任务,然后一路上都压力特大,就觉得我们五个人一起出门的,结果还没做完任务,没有颜面回去见咱们的队友啊。所以后来就发展为逢人就凑上去,调查人群可能就相对比较集中了一点。农村里面特别可怕,每家每户都养了狗,有的还不止养了一条,如果敲门,很有可能出来迎接你的就是叫的很凶很凶的狗,心脏都要爆了,特别讨厌和害怕狗,按理说小时候也没有过什么阴影啊。我的感觉就是xx乡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是有不同的,我一共是走访了四个村,黄家村,大兴村,新桥村和山水口。感觉后面三个村离乡政府比较远,文化程度比较低,愿意参与的程度就比较差。当时为了走到山水口去,哇,真是足足走了两个小时,而且速度并不慢,相当于那天来来回回在xx步行街走了四个小时,我觉得不仅可以把楼下的店面全部看一遍,我还可以绕来绕去把楼上也仔细观察一遍。而且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都是政府拨款太少。在黄家村就不一样,当地的村民首先很欢迎你,抱着一种比较开放的思路,你走到别人的家里,首先别人不会质疑你,不会审视你,你过去做调研觉得自己收到了应有的尊重。然后就是他们很热心的和你聊天,有两位大哥还带我们去他们家里四处看看,把他们压箱底的宝贝都翻出来给我们看看,瞬间就被那种真诚所感动了。那些有历史的灯具,文具,衣服都是一笔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啊。我们去村民们家里走访的时候,一进人家家里,村民们就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说要给我们切西瓜,又吃水果了,还有让我们留下来吃饭的,反正就没把你们当初陌生人。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个老爷爷,那天我们做完了调研和宣讲,回去的路上,有一个老爷爷看见我们五个人,就在房子里面说要送给我们一个西瓜,当时爷爷是在自己门前的土地弄花弄草来着,我们就说不要,然后我让大家赶紧走,别被老人家追上,结果爷爷立马就转身进房子,搬了一个西瓜出来,看我们走很远还是跑出来一定要给我们,看见爷爷跑得那么执着的样子我当时就要泪奔了。我不知道爷爷为什么突然就要送我们一个西瓜,我们真是什么都没有做,受之有愧。

要与学生分离是最痛苦的事情,但是并不用表现在眼泪上面,很想念他们,这个夏天,真是偶然遇见,却开始一场永不停止的怀念。

2.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篇二

一、传统师生关系利与弊分析

一直以来,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 即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和教导者, 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 而学生处于被教导的地位, 是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 主要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 教师和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 而是以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 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我深深地掩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 彼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 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 这种师生关系割裂了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双向互动性和系统性, 忽视并抹杀了作为学生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信息源作用, 其实, 在很多的时候, 学生并不总是被动者, 也常常发挥着影响者的作用,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认识能力等常常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构成的, 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协作和交往,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遵循着一种控制取向的规范课堂教学范式, 教学过程呈线性分布状态, 确定而僵化, 程序化严重, 教学管理上也基本是以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为主, 这些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不对称, 单向度地扩大并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 而现代课程知识观主张课堂教学不是师生之间单向度的传递灌输, 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意义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基于人际关系 (主要是师生关系) 的意义, 建构意义生成的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知识本位的单一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能够将点状化、程序化的教学过程裂变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组合结构, 将学生自然地置于教育的中心, 不断形成师生互动, 在互动中交流激变而创造生成, 使教师在重建调整课堂教学,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课堂中接受智慧性挑战,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管理上遵循人本主义原则, 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表现特性

1. 不可言传性

教育智慧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智慧不是脱离主体的客观知识, 对教育智慧的把握和认识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和主体自身的体验, 因而难以用语言描述和传递, 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很多教师觉得教育智慧难以说明, 具有默会性, 他们所知道的多于他们所能说出的。事实上, 在教师作出决策的情境中, 多数场合是无意识的思考和默会知识, 而这些并不同于教学理论, 既不可学习又不可传授, 只能由自身提高自身, 对实践方向、意义或原则等的把握却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亲自体悟才能得到。

2. 个体独特性

个体独特性来源依靠的是教师个人的实践体验与主动反思, 并在丰富生动的具体情境中产生, 因此教育智慧必然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点和难以复制的特殊性。不同的教师其个人的经历、个性、能力和素质等都是不同的, 因而即使面对相似的情境, 他人的教育智慧也是无法模仿的。就教师个人来说, 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教育智慧在实践中的表现都与众不同。有的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游刃有余, 有的则十分擅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的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常常拥有突出的冷静和机智, 尽管这些教师的教育智慧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能力, 但是不可否认每个教师个体所突出表现出的教育智慧都有不同的侧重。

3. 动态生成性

由于教育的对象和实施主体都是有生命的人, 教育活动的环境也是一个日常的、自然的环境, 其间必然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中的。教师在处理这样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当中的问题时, 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和切合实际的行动就是教育智慧的表现。也就是说, 教育智慧必须不断跟随实践的变化, 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处理实践问题时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判断和选择, 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应对实践挑战的过程中, 教师获得并发展了自身的教育智慧。

4. 复杂层次性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必然有一个从无到有或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教育智慧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层次状态或境界, 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它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就一个教师个人来说, 虽然教育智慧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过程, 但是其教育智慧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由低到高, 由贫乏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发展出具有高度综合性和能自如应付现实问题的教育智慧, 虽然教育智慧有高低层次之分, 但教育智慧的层次性不是简单的层次性, 而是一种复杂的层次性。不能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定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顺序的、线性的简单过程, 这是由教育智慧内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的。

三、教师个人实践智慧与学生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意识, 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化身, 教师是学习者、促进者和“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亦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毋庸置疑是想给学生营造发展的空间, 但需要我们反思的是, 当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 是不是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迎接学生的挑战。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 学生是其中的一个较大因子, 教学因学生而生又因学生而变,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 时刻在影响、作用着课堂教学, 显然己成为挑战传统教学程式的重要力量源之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担心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 然而, 教师若能智慧地应对与处理, 即可将这些尴尬转化成一种课程的生成性资源, 再好的教学设计和课前预设也难免会遭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始料不及的因素, 因此要求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能智慧性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纸质文本己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方式, 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与教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知识, 新课程呼唤学生质疑、发问、诘难和挑战权威, 一时间课堂上教师要面对应接不暇的学生提问, 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挑战, 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课程知识, 考验着教师的临场应激能力, 也在锤炼着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

在迎接学生的“挑战”,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不也在不断地发展吗?当然, 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 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锻炼自身。

曾几何时, 学生惧怕教师是师生关系的固定型, 学生听话是良好教育的开端。然而, 时代在变, 物随境迁, 当现代社会被演绎成多元文化视阈的融合, 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圣贤之道, 而变成各种良萎不齐的信息时, 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增强, 学生所思、所想、所感往往己经超越了学校课本的范畴, 往往会牵扯到不同的领域、学科和层面。“学生变了”是教师的第一感觉和直接体验, 例如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千年之交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既定课堂秩序, 成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支配与反支配、独裁与民主的教育伦理争鸣的始端。这也许就是当下学生给现代教育带来的新的挑战, 正是这种挑战让教师在追求智慧的路上不断地成长。

总之, 当前正值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期, 新课程所遭遇的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 并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偏差现象, 其背后亦隐藏着教师实践智慧的贫乏。新课程的纲要、课标和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充满智慧的实践解读, 新课程的实施与开发需要教师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教师实践智慧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生命持续成长的过程, 促进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有效增长, 让课堂教学与管理充满智慧的音符, 是当下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中国教育报, 2007-02-09 (5) .

[2]成晓利.解读教学智慧, 教育参考, 2007 (3) .

[3]毛菊.智慧型教师理论模式探析.中国教师, 2008 (1) .

3.大学生基层实践之心得解析 篇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期而至。这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委组织部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去工作,以培养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选调生选用及选用后的态度

自1998年以来,河北省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做服务工作,选调生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初任的选调生一定要抱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并积极去探索,不要对工作虚以应付、随遇而安,要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但是,选调生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相当肤浅,大多没有多少机关工作经验,而具备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使一名大学生顺利跨过“角色转变”这一关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投身于乡镇各项工作

在当今大学生满街走的社会,具有本科学历的选调生到了基层后仍不失为领导和同事眼中的“秀才”,生活、工作方面多少会得到一些帮助。少数选调生深入基层不够,具体表现为参加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积极,而这种现象的造成主要是因为乡镇办公室缺乏处理电脑、文字方面的人才,使得初任选调生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办公室;另外,少数选调生有畏难怕苦情绪,满足于在办公室里打转转,深入基层的时间相当可怜。作为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奉献自己青春的选调生,一定要有真正深入基层的决心,积极参与乡镇诸如社保、计生、信访、民政、矛盾纠纷调解等乡镇中心工作和“急、难、险”任务,真正得到基层的摔打锤炼,能负责的一定要负责,不要推脱;不能负责的也要积极参与;不能参与的也要了解其相关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扎实的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乡镇干部。

(二)要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选调生刚踏出青春校园,步入社会必须首先意识到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明显差异。高校“教与学”这一相对单一的社会互动形式决定了校园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是简单、单纯的。校园里的主要关系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而机关则是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的纽点,人与事的复杂程度都无法与学校同日而语。选调生到乡镇机关工作一定要有应对复杂环境、应对困难挫折、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做到凡事小心谨慎,说话、做事多些审慎稳重,少些急噪莽撞。

(三)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

选调生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但无论身份如何,四年的高校学习、城市生活使得初任选调生到了乡镇基层后都会在城市和农村的巨大落差面前感到不适应。告别了生活方式丰富多彩、景色繁华的都市和充满青春活力、环境优雅的校园,来到生活方式单一、艰苦,四周一片寂静的农村,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落差无疑是巨大的。在环境落差面前,初任选调生要学会在艰苦和寂寞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选调生”选用工作的优化措施

农村人才的需求正为选调生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上,实现模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应探讨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培养政策,以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选调生到基层后的现状,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基层对选调生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对青年的团结、服务和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鉴于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意义深远。

(一)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

选调生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对选调生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党组织应该重视基层的工作,把基层的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带领选调生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乡村的各项事业中发挥每一个选调生应有的作用。

(二)要加强选调生先进性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青年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同时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青年人的思想又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涉世不深,思维活跃。在青年选调生的思想阵地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那么邪恶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对青年选调生的先进性教育。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农村,我们更应该有针对性地抓住身边选调生的典型,诸如自学成才的模范和科技致富的能手等,从而树立好模范标榜作用,让青年选调生看到自己的先进旗帜,学有榜样,赶有标兵,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要在青年选调生当中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鲜明地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该以此作为广大青年选调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三)领导要重视选调生,给他们信心

基层党组织应经常听取选调生的工作汇报和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情况,认真对待和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在基层工作,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应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根据选调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培养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全职,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人和培养措施。巩固并完善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汇报和谈话制度。选调生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找选调生谈话,及时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动态,规定选调生定期向培养联系人、组织部门以及乡镇主要领导人汇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选调生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应采取组织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考评办法的可操作性和考评结果的可比性。

(四)坚持备用结合制度

坚持备用相结合的制度,要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能力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选人用人原则为导向,及时把选调生选拔到各尽其能的岗位上。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级党委对选调生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对选调生的使用力度,采取跟踪培养、多岗位锻炼、挂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把那些经过实践锻炼证明确实有能力、有潜力的选调生提拔重用,或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选调生选用工作所取得的经验

“选调生”到基层后,在工作、人际交往方面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既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对“选调生”自身素质的考察。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农村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并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使“选调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储备后备干部力量,并使之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走出一条干部健康成长的成功之路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刚刚接触机关行政工作。所以,年轻干部要想快速健康成长,必须在适应性上花费巨大的心思,在工作上下大工夫,还要坚守原则,有所坚持地跨好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可以说,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党政机关是值得骄傲的,但不能因此骄傲自满,停歇不前。基层的工作是丰富而复杂的,比如说信访、拆迁和招商,绝大多数青年干部是没有接触过的。这些工作可以说难度大,矛盾重重。年轻干部一定要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去下大工夫,一定要摆脱心理上的束缚,走出环境的困境,冲在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年轻干部还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勤学多思,并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工作多汇报;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做到事前多准备,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总结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深化对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规律的认识

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既是一项新任务,又是一个老课题。所谓“新任务”,是指现阶段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为了优化党的建设,为了使乡村的发展跟得上现代化步伐而提出来的,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老课题”,是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提出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并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而当前河北省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其思想来源既有对历史实践脉络的传承,也有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河北省“选调生”政策出台后,我们应该更好更快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探索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规律,提高对其的认识。

选聘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更好地使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只有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才能使知识分子很好地融入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带领农民搞建设、促发展,并传授农民宝贵的知识,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无限的潜力,最终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选调生”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利于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有利于“科技兴农”、“科技下乡”的实现,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道路;有利于及时总结“选调生”工作的经验教训,使“选调生”的选拔更加科学化、培养更加规范化、使用更加合理化;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真实的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4.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四

为了丰富暑假的生活,也为了能在今年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我决定在这个暑假中让自己去体验以下一直没有尝试的工作生活。虽然说是工作,但是也不过是简单的暑假工而已,但是这对没有这方面经验的我来说,这已经非常的充足了。下面,就是我对这个暑假中体验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工作的初体验

第一次来参加工作,我找到一份简单的商场导购的工作。一开是我想着这份工作很简单,就将它作为了我最初的体验工作。

在加入了工作之后,当我穿着商场的制服站在自己负责的货架范围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完全不同的视角。虽然一样是站在常来的商场,但是现在的我却是工作者,不再是来闲逛的购物者了,这样的身份转变让我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是我很快也就熟悉了。

二、工作的规则

来到这里作为工作者感到的最大的差异,我觉得就是现在我被很多的规矩束缚着。在以往的时候,我们来到商场,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想要的商品,也已随意的走动,可以放心的拿出手机,或和同伴交流。但是这些现在作为工作者都是被限制着的!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不可能像顾客一样的随意。并且要好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这里的规则虽然多,但正是因为在工作中有这么多的规则,这才是工作啊!

三、工作体验

在工作了几天之后,我首先感到的是有几天的不适应。虽然是自己选择的工作,但是却难以对突然变化的环境感到适应,这也许是因为在过去我过的实在是太安逸了的原因。但这也同样证明,这确实是对我的一份很适合的体验。

之后,便是重复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对顾客的导购,对商品的整理。正当我觉得有些无聊的时候,领队却教导了我要从新的方面去看待这份工作。我试着参与到其中,通过观察顾客,找出顾客想要的商品,通过引导顾客,让顾客试着购买我们推荐的商品。每成功一次,我对这份工作的兴趣有高了一分。没想到简单的工作中,却能藏着这样的乐趣。

四、总结

5.大学生超市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篇五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 ;,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回到家乡在一家超市找了一份临时工,做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但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

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无所表现。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一些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超市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无耐啊!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很好的工作,吸取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信: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

当你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毫无阻碍和人沟通就是你自信的表现,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你根本就不能很流畅的和他人交流。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感到自卑。你的自信有时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伙伴。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二

在寒假的XX个月时间里,我在一家超市工作,我带着自己的美梦踏上短暂的工作岗位上。在经历XX个月后,我发现我变了,从这次工作中我学到很多,不是课堂上所学的到的。感受工作的辛苦,感受了挣钱的不易,更感受到时代的要求。

在上班前,我的一位长辈就对我说:上班要多做事,少说话,说对话。当时我不依为然,感觉我是大学生知道该干什么,可还是点头说好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刚开始两天总是看自己的货架,不管其他的,直到我的货架来货了,我自己弄不完,才知道完了。可是旁边的货架在大家帮忙下很快弄好了。我怯懦的说,大家好,麻烦你们帮帮我,可以不?很快大家投入了帮我的潮流中。这次经历,我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我一直反思。

在春节期间,超市里客流量很多,工作相对我来说异常辛苦。我慢慢的度过了这难忘而有意义的日子。当我结束工作时,回顾过往,我内心十分充实,感觉这次经历让我改变了很多,学到很多东西,而不是课堂上的理论。我深深的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法宝,更能让人很快提升。

在一个地方,要想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是一直做好事难。也应了那句俗话:做坏人简单,做好人难啊!一个人的形象很快就被树立,所以我想在超市做好,就遵守超市的规定,学会如何待人,怎样处事,改善自我,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这一次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为了以后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遵守你所在公司或单位的规矩

俗话说:无规距不成方圆。当你在工作岗位时,不串岗,不闲谈瞎逛,努力工作,更能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更能维护工作的利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公司的业绩做贡献。

二、多做事,少闲聊

你在一个公司拿着它发给你的工资,假如你整天无所事事,谁还会用你呢。我在超市看看自己的货架,没货了就补货,台面不整洁了就用摸布擦擦。这样给顾客带来干净整齐的形象,有利于顾客更顺利的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三、热情待人,微笑面对

在超市里,顾客有时候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如果问我们时,我们微笑的告诉他们。他们也会很高兴,下次光临的机会更大。当在其它工作中,我们只有真心的对待别人的问题,耐心的告知,微笑的说话,给人留下很好的形象。礼貌待人更让自己接近成功,让人看到你的素养。

四、注意团队意识和团结精神

在超市里,补货和盘点是最忙的事。只有自己和大家一起干,学会如何处理,更好的完成任务。记住,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拥有团队意识,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做好每件事。

五、不断学习,改善自我

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潮流。学习是人一生的目标,活到了,学到老,人生才美好。谦虚的学习会让你变得更加睿智,更能融入集体,让自己有所改变。

虽然我在工作过程种很累很辛苦,但是我却从中得到了很多,在遇到细小繁琐的工作时,我学会了细心;在遇到顾客刁难时;我学会了忍让;在遇到别人不停问问题时,我学会了耐心通过这些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让我更好的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当然在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但是我相信经过这次的实训,在我以后的真正工作中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我也会更加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去完成我工作中每件事,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足。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的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只有把自己内外都培养好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外在的包括:毕业学校、专业背景、学校成绩和外语能力。内在的包括: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处在良好的状态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自我,展现新的舞台。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锻炼,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锻炼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不断的提高,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事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迈出每一步,让自己更好锻炼和提升。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多的是觉悟和体会。只有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体会的,才有所意义。事无大小,恭者必细,用心为之,能善取矣。大学生是未来的标兵,要有清廉公正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学会为人民服务,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的本领。修身养性,增强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大学生受到不同教育,长才干,做实事,感受实践的内涵,重在参与。

希望今后能更好的实践,积累更多自己的经验,让自己有所蜕变,展望未来,奋力博取,不留遗憾。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步入高中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高中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我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假期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高中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四

这个暑假我在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起初认为工作内容简单,劳动强度不算很大,那就是为XX超市发送海报,这个工作并不是站在街头沿街发送,而是往小区发送,既可挨家挨户发送,也可根据地址派送,关于工资则是按件计费,刚找到这个工作的时候,感觉到这个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凭我的速度,一天赚上XX那不是玩似的,当即就交上了XX元的押金,与负责人签了一份合同,规定要干够一定时间才能辞职,也就是说提前辞职的话押金就不会给了,这个流程跟我寒假的家政工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固定性。

在负责人的安排下,很快我办理了工作证,这是为了能够方便进入小区,据我了解并不是每家每户都定了的海报,因此各个小区也并不是随便进入的,只有给这小区上交了部分业务费才准进入,为之工作的小公司虽然对外说是专发的海报,但他也会接受其它做小买卖的人的传单,负责人也是受益不浅,也可以说是双赢吧。

我也理解那些小区住户的苦恼与厌烦,每天看不完的小广告,甚至都贴到了家门口,所起我们这种海报的投递方式,我们集思广益,针对防盗门,我们会把海报塞在门缝中,高度深度都是有要求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住户专门在门缝中塞上木条就是为了防我们的,这也难不倒领导,让我们随身带上透明胶带,至于那些实在是塞不进去的,你就往门上贴。

当我刚刚开始工作时,跑的挺带劲,抱着海报一层一层的跑楼房,一个小区还没跑完,我的步伐也慢了,呼吸也上气不接下气了,胳膊也没劲了,但海报看着也没发多少。

身体上的劳累还是次要的,发传单时遇到那种不讲理的人你啥办法也没有,就等着他奚落你一顿吧,你呢也只能有苦难言,但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也就不会当回事了。

尽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到无助尴尬,在同事的帮助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了解到,人的一生当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大学生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势,也是出事大学生投身改革建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得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在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的田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6.大学生暑期实践个人心得 篇六

本次社会实践的收获:

1.通过本次实习,让我更深一步了解到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同时因为在单位实习,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此次实习主要从文件处理、收发文、会议服务等方面进行学习,这让我对秘书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此次实习过程中,运用到了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它使我们学以致用更好地巩固了遗忘所学的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一起。

3.工作就避免不了和人员的接触,这次专业认知实习,有利于我们学习如何和同事和领导相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相关经验。

4.进入单位学习之后,我感触很多,发现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容易,即使是在我们大家眼里看起来很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依然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现在自己还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这也许就是差距,实现梦想的前提是实践,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 自如。所以我们还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为了自己今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7.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篇七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计划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 (UROP) , 开启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的新纪元。为满足时代需要, 我国各高校也提出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研究型教育方式, 开展了校级创新性实验计划。笔者先后指导了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2012和2014年一个省级与两个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本文就有关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积累的一点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认真理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为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大学生往往不能把握本研究的方向、难度和可行性, 而教师对本专业学科领域或方向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所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最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参与或指导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时, 可接触更多的学生, 实验课教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时, 可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提升本学科专业水平。

二、指导过程

1. 建立新型的项目选择体系。

创新实验项目的选择应注意要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新动态, 结合学生知识背景与教师科研工作, 选题难度要适中。要使学生成为科研活动的主体, 就要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引导本科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参与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 应该以相应学科的发展规律为基础逐步培养。本人指导的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是在与本人科研相近并且是在以前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延伸。

2. 人员构成。

学生往往自自愿组成, 但要注意适当挑选, 申报学生应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成员为3~4人。学生在实施项目期间要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并参加集体活动。本人指导的两届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共16名, 申请项目时他们均为大二或大三学生, 这些同学均在大一或大二时参与开放性实验, 接受过操作训练, 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技术, 完成创新实验项目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 推行新型的指导方式。

项目组成员要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实验和管理。创新实验指导方式应侧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 实验设计过程分成学生开会讨论, 理解本项目的目的意义、目标和实验内容, 分工进行资料查询、购买试剂和耗材等前期工作, 实验实施到实验记录等几个部分, 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 经教师补充修改与完善后实施。在实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合理的实验规划和时间安排, 是保证实验能否开展的前提。实验开展后在适当时间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建议, 尤其要注重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克服困难的思想, 培养同学们敢于面对困难的能力。传统学习方法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要求的创新交流平台互不协调。因而, 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融入到实验中。建立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实现项目协调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4. 项目管理。

应结合实际注重实验项目过程管理, 建设交流平台, 鼓励个性发展。中期检查应重视实验记录与过程, 实验的进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询问, 定期或随机抽查实验记录, 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可积极开设各种知识讲座, 建立学员以课题运作的形式来开展科研, 实验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和已公开发表文章的结果有不同之处, 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现有的结论, 要让学生找出结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并详细讨论实验设计、操作步骤中的各关键点, 在明确了自己的科研设计方案、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就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结果, 并找出不同之处的解释。完成项目后, 要求以论文的格式或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实验结果。学生在阅读文献和书写科研论文后, 会对科研工作整个流程 (包括论文书写) 有较清晰的理解,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总结能力与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果

结果表明, 学生的求知欲在创新实验中被激发了, 学生的意志也磨炼了,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后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反而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思维更加活跃了, 沟通和交流能力也有了提高, 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或考研深造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人指导的几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 有2篇科研论文发表于2013年度核心期刊, 目前正在整理中的文章还有2篇, 计划尽快公开发表。这几个项目参与同学现有7人毕业, 其中1人考上公务员, 3人考上研究生, 3人找到了较满意的工作。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参与学生均认为我们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方法非常有效, 项目完成过程中他们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他们的收获是传统教学中学不到的。

四、讨论

1. 优化人员组成。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该制度由北京大学最先提出, 它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运动, 教学向启发式、研讨式教学转变, 创建了互动的“交叉往复”教学方式。为了与创新计划要求的科研环境正式接轨, 本科生导师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关键环节应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则对学生给出指导性建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 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 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参加较合适, 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课题组, 可以相互补充知识与技能的不足, 同时高年级的学生下点实习后,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实验。

2.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培养。

教育学生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有效地监管才能达到效果。当实验结束以后, 项目负责人需要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和统计分析, 撰写出论文, 并及时补充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未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要从规范操作和原始记录做起找出失败的原因, 需要补充或重做的实验应重做。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与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同学们明白:科学研究不会一切顺利, 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中要规范操作, 要吃苦耐劳与认真负责;善于从偶然现象中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并能承受挫折与失败。

3. 科学态度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参与学生的配合, 实验结果也需要共同分析与探讨才能得出。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科研实践后往往会有一定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项目的前沿或相关领域会有一定的了解。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尊重规律及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培养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实施设计方案的过程中, 学生应详细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及出现的现象, 龙其是不能随意修改与实验设计不相符的结果。如对结果有怀疑, 应反复实验验证。实验中要重视实验最原始的结果, 更要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 对人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培养的是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级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态度及专研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后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与深造都非常重要。

4. 形成并完善评价激励体制。

从我国现行的体制来看, 单一的考评制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效用甚微, 传统的教育及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创新式教育需要。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评价体系中, 我们逐步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监控与管理体系, 并形成了大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将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完成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 对项目的考核不完全取决于实验成绩, 教师应重点把教学目标转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因此,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逐步更多地融入创新因素, 这样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变革评价激励体制将起到如同催化剂的改革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支持。

总之, 高校不能单纯地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学校、老师或学生之间的比赛项目或教学任务, 而应该把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革新过程。老师也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于教学中创新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 反思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从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方法及方式等方面着手, 从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推进教育又一次创新。

参考文献

8.个人、个性与社会惰性 篇八

“有人酗酒成性吗?那就在全国实行禁酒!”

“出生率下降了吗?那就鼓励多子女家庭!”

“历史观念淡薄了吗?那就把所有的旧房子都变成博物馆!”

他说,一连串的失望本来应该教会我们怀疑各种极端主义的口号,教会我们分清良好的意愿和现实的行动纲领。可是不,大话空话仍象过去一样富有魅力。“两三年内(哪两三年我已记不得了)在肉奶生产方面超过美国和一九八○年前建成共产主义的想法,本来也都不坏,但要可以做到才行。没有这个必要条件,高目标只能加剧言语和价值的通货膨胀。”

伊戈尔·谢苗诺维奇·科恩这个名字,对于我国读者说来恐怕不能算是很陌生了。科恩所著《自我论》的中译本(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在一九八七年一年之内印行了二十五万册。前此他的《哲学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历史思想的危机》和《社会学史》等书以及他所主编的《伦理学辞典》,也已经有中译本问世。

前年夏初,我与范国恩、许宏治两位同志一起译完《自我论》后,曾托当时在北京的苏联学者——我的旧友,也是科恩的朋友——布罗夫带信给科恩,请他寄一张照片来,可能的话,还希望他为《自我论》中译本写一个序。科恩回信说,得知《自我论》即将有中译本,他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但他目前正有任务在身,近期碍难抽暇另写它文。他向我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并且表示由译者写一个序或许更好些。可惜译稿已经发排,再写什么已经来不及了。

《自我论》中译本出版后受到我国广大青年读者和文艺工作者、专业工作者的注意。《博览群书》的一篇书评(今年第三期)认为,这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问题的好书,它具有思想深刻,方法新颖,材料充实和叙述通俗等特点,为我们带来了深入探究“自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信息。有一位农村青年读者写信给三联书店,谈到他过去在生活中遭受过种种打击和挫折,一度产生过悲观厌世的情绪,《自我论》一书使他对生活重新产生了兴趣和信心,他希望向作者表示他的感激之情。

由书及人,读者自然也希望能够了解一些有关科恩本人的情况。华东师大教育系一位老师来信谈到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对《自我论》一书的兴趣,并为译者没有交待一下作者的情况而深感遗憾。为此我也深感抱歉。现在,趁着科恩这篇新作发表,谨借《读书》一角稍事摘选连缀,或许可以弥补一些过失吧!

科恩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列宁格勒,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此后他以近代史、哲学和国家与法的理论为专题,连续攻读了三个研究生学位:一九五○年完成了历史和哲学专题的两篇副博士论文答辩,一九五九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哲学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历史思想的危机》一书答辩。其间科恩曾执教于列宁格勒几所高等学校。他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为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教授,自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二年主持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室,自一九七四年起任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先在列宁格勒分所,一九八五年末调到莫斯科本所)。

科恩是苏联社会学学会的理事,也是国际社会学学会和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会员。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包括: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西方社会学史(《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一九六四,有多种外文译本,其中德文本和芬兰文本均有增订),个人理论,社会心理学,特别是交往问题(《友谊论》,一九八○),伦理学(《伦理学辞典》已出五版,现正准备第六版),还有跨学科的性学研究。此外,他研究青春期社会学和心理学多年,其最主要的著作(也是苏联目前仅有的一本此类教学参考书)是《高班生心理学》一书(一九八二年第二版)。他在民族学研究所主持童年民族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九八三年出版了两部研究亚洲民族传统儿童教育方式的集体著作,他本人所著《从民族学史的角度看儿童和社会》一书也即将出版。上面提到的《友谊论》去年出了增订再版,科恩托人带来的新版本正好提供给该书(已列入“文化生活译丛”)的译者据以修订已经完成的译稿。

今年五月,科恩正好六十周岁。记得前年五月布罗夫同志初次向我介绍他的情况时,一开口便先提到了他的《两性论》(即《性学》):“科恩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的《性学》是一部巨著,但在苏联却没有出版社敢于接受出版,结果在东德和西德最先出了此书的德文本,继之在匈牙利又出了匈文本,而唯独在苏联出不了俄文本。”布罗夫还特别补充说:“科恩也是一个‘怪人’,他对性学作出了卓越的研究,但迄今却仍是一个未婚者……”关于科恩的“怪”,后来从他寄来的那张缺角半身照上(连贴身分证都不合格)我也稍许有了些领教。科恩在信中写道:“照片奉上,但我实在找不出一张比这更好的了。”按中国的算法,他大概也该属于“中年学者”这一代。一般说来,苏联的这一代学者在两个方面似乎比我们的这一代人要好一些:一是他们没有碰上我们那些政治运动,因而在治学上花了较多的功夫,一是他们大多起步于批判个人崇拜(虽然又有过唯意志论和“停滞”时期),因而在治学上比较注重有所发现和联系实际。

科恩自五六十年代开始探讨个人理论问题,“个人”概念成为他在各个领域里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的核心概念。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这篇论述改革与社会惰性问题的新作中,科恩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理论问题。

科恩在此文第一部分指出,现在人们常把改革比作新经济政策,但是,当初新经济政策是要求人们部分地回到他们所熟悉、所习惯的动机和刺激体制上去,人们受这种体制的教育,在这种体制中生活已经有千百年了,因此,他们不需要进行心理重建。现在的政策则相反,它必须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行为风格,这种风格同当今两三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相矛盾。我们能不能完成这种重建,它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抛弃那个理想化的、高大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清醒地、批判地看一看自己,特别要注意降低改革速度和威胁改革存在本身的各种社会惰性心理机制。

对社会行为可以作出定量评价——按照人们社会积极性的程度,也可以作出定性评价——按照这种积极性的性质和方向,例如它可以是创造性的或破坏性的,自觉的或自发的,等等。这两种评价都取决于,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社会的标准文化和价值取向,包括人的标准范式,即关于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观念,第三、具体经验个体的定势、思维风格和自我意识。现实的社会行为比社会结构和各种标准规定更丰富、更多样,它含有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社会群体变调和个体变调。例如,公开性是全社会的客观需要,没有它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和克服矛盾与缺点。但新闻记者、作家和社会学家之需要公开性,还有其直接的职业利害关系,没有言论自由,他们就根本无法工作;而那些主持管理工作和经常成为社会批评对象的人,则宁愿秘密处理某些问题,有些“大炮”总把敏感和棘手的问题抖搂出来,使他们非常恼火,不免认为“这些人碍事”。

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内部也有矛盾。精神思想工作的“成果”是什么?是直接影响群众,还是只有后人才能充分给以评价的新世界观的产生?抑或是奋不顾身、不屈不挠地寻求真理的榜样本身?政治家、思想家和政论家不能不考虑一个思想在今天、在这一环境中的效果,群众将会怎样接受它,它可能产生什么副作用。不会这样做是职业不合格的标志。艺术家或学者主要是从自己内心的真理观念和各自本行的规律出发。但他们也摆脱不了对现在的责任。有的甚至私下对自己都很难说清,此时此刻你的看法是否有某些迎合领导的意思?何况领导和领导的看法也是我们所面对的客观现实的一部分!

科恩提出,惰性既是运动又是平静的天然伴侣。惰性有别于延缓当前运动并需耗费特殊力气的阻力,它仅仅是自然而然地、自动地延续旧的过程。各种惰性的过程与自觉的阻力结合在一起则十分危险。

《社会惰性心理学》一文论述了惰性过程的社会心理根源、或社会惰性的心理机制。其第一条就是社会生活的非个人化,亦即对存在的个体个人原则评价不足。多年以来,在反对个人主义的旗帜下,人的个性一贯遭到贬低和压制。助长这种倾向的因素,在经济上有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合理竞争因素的废除和用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取代社会主义竞赛,在政治上有社会生活的官僚主义化和人是“螺丝钉”的观念。人权这个范畴有时竟变成了列举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人们问一位哲学家,是集体还是个人更重要,哲学家说,当然是集体,但是,这个集体必须是由个人组成的才成。因为许多一的和总是大于这些一,而许多零的和却总是等于零。

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苏联哲学和整个社会学界,对个人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社会日益官僚主义化的条件下,对个体个人原则的侧重含有过社会批评的成分,它能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现实生活同高喊的口号究竟有多大一致性。但由于这个矛盾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相反地,那时我们还说过,与所有其它社会不同,在我们的社会中个人诸事如意,完全没有问题,这些著作部分地也具有过辩护论的性质……”因此,科恩认为,“角色”这个概念虽然比较通俗一些,乍一看来甚至还有点机械论的色彩,但它肯定了个人总是在执行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因而使角色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也总是悬而未决并能引人思考,它比个人这个概念更现实得多,因而也更经常受到攻击,特别是在说到苏联现实中的这种矛盾时。这里不妨顺便提一下,在苏联个人社会学中首先采用“角色”这一范畴的学者,也正是科恩(《个人社会学》,一九六七)。

非个人化或非个性化的必然伴侣是个人无能为力感的强化和与之紧密相关的社会冷漠。如果我不能实现自己的个性,如果我所做的一切也可以由任何另一个人同样完满地完成,“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呢?一切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都需要集体努力,但没有个体的主动和毅力就不可能有任何集体行动。贬低了个性,我们也就不知不觉地从积极进取的价值系统转向了保守不变的价值系统。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里,新的、不习惯的事物都成了可疑的事物。古典作品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标准,可是,古典却是一个回顾性的概念,今天被承认为古典的东西,当初曾经是创新,曾经是对主导美学法则的大胆抗议。在社会科学中,人们虽然一向讨厌引经据典,但引经据典却又是避免被指责为“自作主张”和离经叛道的唯一方法。不仅在出版物中,而且在意识中也牢牢确立了各种禁区。官僚主义的保守原则也渗透了我们的好人标准。服从和听话有时被看得高于积极和主动。这种保守不变的取向系统使许多人感到方便可行,因为一个人只要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中认识到,个人主动性往往会遭到惩罚或者变为西绪福斯的劳动,他就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走。一个人把自己的社会追求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他就会寻找另外一些自我实现的方式。这些自我实现方式不论多么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回避现实。固定、消极的人的模式是为贬低个性、社会生活官僚主义化和空洞诺言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社会惰性的其它心理机制包括集体主义原则的变形和从众主义,定型化的思维风格和单维化,由公私关系脱节和言论禁忌所造成的言行不一和模棱两可现象,以及伦理极端主义。集体只有在民主的条件下才可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禁令系统为基础的“阻止纪律”只能使一部分人消极服从,形成从众主义,使一部分人盲目反对集体,形成无政府主义。

创造型思维始终要求有可以进行选择和需要进行选择的不同方案,不管是行为或者信息模型。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所最薄弱的一环。我们的教学主要是传授和掌握现成的知识,专门注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模式(如语法规则、四则习题),这种教条主义的教学风格也养成了只有黑白两色的世界观。这种倾向由于信息来源的人格化而更为深化:谁说的(朋友还是敌人)变得比说什么更重要。形成了双重的心理过滤,它不让一、任何内容上不习惯的东西和二、任何出自旁门左道的东西进入意识。而且,各种社会思维定型还具有一种自动再现能力,你们只要听到“性欲”这个词组,脑子里立刻就会闪现出“不健康的”这个定词。你们一听到“现代主义”这个名词,记忆力马上就会提醒你们它是“反动的”。

一个人说话模棱两可,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例如在会上和家里)可以同样真诚地肯定直接相反的两件事情。为什么苏联人民如此一致接受了改革的思想?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个思想表现了苏联人民的切身需要和愿望,但也不能忘记只要是“上面”提出来的倡议就都要表示赞成的旧习惯,这不一定是出于害怕,但也不一定是全凭良心。改革的核心心理问题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问题。在社会学调查中发现,苏联工人主要是关心干活挣钱,而对企业、国家管理不感兴趣,这很使一些人感到难堪,但人只有对他积极参与和有可能选择的过程和行动才会感到负有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唯一方法是切实有效地扩大民主和自治。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心理规律,包括如何对待个人意见和他人意见。开放型思维善于吸收,封闭型思维固执己见。后者往往把周围世界看作是充满危险的,阴谋家的名称可以不断变换:牛鬼蛇神、异教徒、异端分子、人民敌人、“赤色分子”、“共济会员”、中央情报局或克格勃的特务,但他们似乎总是比我们“强大和狡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其基本倾向而言主要是社会学的,它强调了伦理观念同社会利益和阶级斗争的发生学联系,但有时却忽略了全人类的价值和伦理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谈到这些问题时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而且还要加上各种保留和条件。科恩指出,出了五版的《伦理学辞典》也有这个缺点。伦理意识的力量在于它的各种基本公设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但是,如果只用伦理术语来讨论生态学的、经济学的和政治的问题及困难,那就意味着谁也不打算实际解决这些问题及困难。革命的词藻只不过是古老的不负责任作风的新形式。

黑格尔的“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它所应得的政府”那句话,并不是牢骚怪话,也不是对政府和民族的哲学恭维,它指出了政权的性质和活动同公众意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上一篇:2008造价管理试题下一篇:我读书演讲比赛串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