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监督思考(精选8篇)
1.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一
商务局预算情况报告
一、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与对外投资、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草案;拟订全县内外贸发展规划、商业网点与成品油加油站(点)规划,研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负责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现代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3)提出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区域内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与建设,负责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4)负责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按有关规定对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5)负责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按分工负责重要消费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按有关规定对成品油、药品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6)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和我县进出口状况,拟订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大宗进出口商品;指导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指导和协调加工贸易工作。
(7)指导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体系建设;负责我县境内外贸易展会、境外非企业经济组织驻我县机构的有关管理工作;协调国际货物运输
代理;组织实施区域经贸合作,负责处理多双边经贸领域的有关问题。
(8)推进进出口贸易标准化建设;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依法办理涉及国家安全的进出口许可事务。
(9)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
(10)承担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的责任;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依法实施对外贸易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及国外对我县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指导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工作,开展多双边竞争政策交流与合作。
(11)宏观指导全县外商投资工作;分析研究外商投资情况,拟订外商投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外商投资促进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和进出口工作;依法核准权限范围内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事项;核准限额以上、限制投资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预审核事项;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章程工作。
(12)负责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依法管理和监督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拟订本县人员出境就业管理的有关政策,负责牵头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审核县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
(13)归口管理全县经贸外事活动,联系涉外经济商务机构;负责全县商贸领域内的统计工作;指导商务领域内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有关协会、学会工作。
(14)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商务局设3个内设机构。
三、人员编制情况
县商务局核定编制数7个,目前在编在岗人员13人,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11人,遗属补助5人。
四、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县商务局20**可支配收入342.3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安排342.38万元,支出预算342.38万元,收支平衡。其中基本支出178.38万元,项目支出164万元。
全年预算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3万元,占1.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37.35万元,占98.53%。
(二)立项争资效果明显。商务局没有收费项目,财政预算较少,人员包袱重,经费缺口比较大。但该局通过积极包装申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不仅保证了机关正常运转,而且单位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办公条件也明显改善。去年,该局共包装申报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万村千乡、生猪活体储备等10个商务项目,为10多个单位和企业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或优惠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抢抓机遇,去年9月将我市成功申报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为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获得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金融证券工作成效显著。商务局与市政府金融证券办合署办公,该局积极行使金融证券管理职能,不断创新银企协调机制,促进银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我市金融支持市域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信贷支持显著提升。截止8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98亿元,较年初增加4.93亿元,增长13.33%;各项贷款余额21.76亿元,较年初增加9.25亿元,增长73.94%。其中,完成新增贷款9.25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5亿元任务的185%。二是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专门文件,成立了专门班子,制定了清收纪律,着力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到9月20日止,共收回拖欠贷款和信用卡恶意透支168笔,本息合计680万元,占全年清收计划的68%。三是保险市场发展有序。商务局在县一级率先建立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保险行业自律公约,今年按期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规范了保险市场。
(四)队伍建设常抓不懈。商务局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是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商务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大事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因为工作成效突出,该局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红旗单位,局党组连续四年被市委评为优秀领导班子。二是坚持用制度管事,用纪律管人。商务局 机关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同时,切实加强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坚持依法行政,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成了一支廉洁务实、善于开拓的干部队伍,去年,该局成功创建为岳阳市级文明单位。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商务局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多家企业免费全程代办了自营进出口、成品油、蚕茧等商务手续,取得明显效果,获得相关企业的好评。
(五)政令落实不打折扣。一是确保了商务系统大局稳定。商务系统是由多个部门组合而成,人多、事多、麻烦多。针对这一现状,他们强化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加大矛盾的排查和处理力度,变上访为下访,积极消除隐患、化解矛盾。近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整个商务系统保持大局稳定。二是提案办理一丝不苟。去年以来,商务局共承办政协提案4件,他们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小组,局长亲自任组长,并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4件提案全部得到落实和回复,受到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政协委员张亿说,我任政协委员多年了,提案提了不少,就只有商务局的一把手亲自办理提案并上门回复,商务局的工作确实做得到位。三是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商务局班子政令畅通意识强,克服点多面广、经费紧张的各种困难,对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都是优质高效的予以落实,如新农村建设、访民情、联手帮扶等从不打折扣,不讲价钱。这几年来商务局的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汤局长的报告中列举了一些,我这里就不一一重复了。
二、存在问题
对商务局实行民主监督一年多来,他们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内外贸易水平相对落后。我市内外贸易总量虽然年年有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进出口规模不大,出口产品比较单
一、技术含量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
二是市场监管手段有待加强。商务系统具有生猪屠宰、成品油、酒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商业网点规划等10多项商务监管职能,行政执法面广量大。但由于受人员和经费的制约,一些职能还没有充分行使起来,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商务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商务系统具有多项商务执法职能,都需要专项工作经费作保障,而这些专项经费没有预算到位。加之商务局又没有收费职能,没有任何固定收入,导致商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商务事业科学发展。
四是商贸系统维稳压力偏大。商务局由多个部门合并组成,二级机构和下岗职工较多,尤其是绝大部分商贸企业已经破产倒闭,积压矛盾较多。目前全系统还有12家企业面临改制,1000多名职工需置换身份,维稳压力相当大。
三、整改意见
根据我们一年多来对商务局工作的民主监督和了解,特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商务系统干部整体素质是好的,但商务系统干部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要通过加强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和商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立足商务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的为临湘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强化执法,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商务局应围绕商务监管职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定期开展生猪屠宰、成品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商业网点规划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通过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整治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形成平稳有序的市场运转机制。
(三)进一步争取支持,确保商务工作经费到位。商务局的工作职能涉及内外贸易和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工作任务重、战线长,其工作内容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但经费问题是困扰商务工作的一大难题。商务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要进一步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的经费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增收节资工作,确保商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进一步统筹兼顾,维护商务系统大局稳定。商务系统人多面广,维稳形势复杂,商务局要进一步加大商贸企业改制力度,进一步强化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矛盾的排查和处理力度,积极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确保商务系统大局和谐稳定。
2.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二
一是预算制度建设困境。(1)部门预算项目偏少。高校的部门预算目标设计很少从自身特点出发,部门预算项目偏少,可操作性较弱。主要表现为:对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等主要工作内容的开支,无法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反映出来;具体的教学开支会计审核项目和部门预算开支项目不相符,降低了部门预算对高校经费开支的预算管理作用。(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高校财务核算项目和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对应,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工作时,必须先将会计项目预算进行分解后才能算出预算项目数据。在预算过程中,如果根据现有的会计制度标准执行,财务决算信息必然就无法全面反映部门预算的工作进度。
二是预算编制困境。(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增量预算法是当前很多高校部门预算广泛使用的方法。增量预算法的实施有一个前提,即现有的所有收支预算数据都必须是准确的,如果不准确,进行调整的预算自然也会跟着出错,这是增量预算法最大的缺点。另外,在大多高校中,参加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人员通常都未曾参与高校的发展规划,对高校的整体运作情况认识不足,造成他们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仅在前一年的预算编制基础上进行增删,只追求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关系的准确性,而忽略了预算编制应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2) 预算编制脱离财政部预算编制。近年来,诸多高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重新进行预算编制,教育部将高校编制好的预算制度上报给财政部形成教育部门预算,经财政部审批后的预算编制就会下达到各大高校执行。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与预算编制相关的部分制度、法规较为传统,使得预算编制的部分项目和内容也变得不够完善。另外,有些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未严格按照财政部的预算编制要求执行,而是另外编制校内的预算制度,个别高校甚至未建设预算编制制度,造成高校预算编制和财政部预算编制脱轨。(3) 缺乏预算编制约束力。尽管财政部已经明确要求高校不断进行部门预算改革,且诸多高校都有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大多重编制而轻执行,使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是预算执行困境。(1)缺乏完整的会计基础。高校在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时,要求部门预算具有强大的信息支持,包含在审核预算编制、制定标准定额、了解各部门资金和资源使用情况等,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完全满足高校内部预算的要求。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前提,固有资产不折旧、债权债务关系不用全面反映,教学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在会计审核中互相独立,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高校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2)部门预算编制方法难以执行。高校执行部门预算时,要求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即将高校经费开支划分成基本开支和项目开支两部分,基本开支一般是按照定员定额法来编制的,项目开支则要先建立项目库,按照预算的重要性决定是否优先执行。从高校目前的教学和科研的本质特征来分析,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还很难执行。
四是预算管理困境。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科层式管理,科层式管理对一致性标准和层层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无视高校的本质特征,强行实行科层式管理,高校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必然会陷入困境。因此,从这一层面来分析,政府部门根本无法对高校的具体经济进行全面审核和管理。而对高校而言,进行部门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高校内部财务管理,而不是为了应付政府的审核。但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最为常见的便是“预算两张皮”现象,即高校部门预算数据和上交给财政部的预算数据不一致。这会使得部门预算制度失去原有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会增加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工作难度。
高校部门预算制度走出困境,需要从高等教育财务管理部门和高校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严格执行。
首先是教育财务管理部门的应对措施。(1) 完善部门预算项目制度。财政部门要对政府开支分类项目进行删减,让其更符合财政改革的需求,同时要从高校的本质特点出发,使预算科目满足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需求。(2)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基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本质特征,部门预算管理中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无法真正适用,因此要求财政部门制定高校部门预算编制规范性文件,确定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的标准、原则、程序、方法,规范高校部门预算收支项目的使用情况,让高校在实施预算编制时有依可循、有法可循。(3)完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教育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必须尽量修订并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将高校部门预算制度的相关制度、会计审核、财务决算等有效结合起来,科学的增删会计项目,让政府开支项目和会计核算项目口径统一起来。(4)完善部门预算监管制度。从高校部门预算外收入的特殊性考虑,财政部应同意高校在1-8月份按照活动需求向国库提取出高校部门申请使用的预算外开支,规定高校上缴期限,等9月份高校开学收缴学费后再上缴,这样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5)变行政隶属关系为契约关系。高校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但要面对国内市场竞争,也要面对国际竞争。为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高校的传统行政隶属关系转变成契约关系。在契约关系下,高校教育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就可以将对高校的财政投资置入市场环境中,让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若干思考 篇三
关键词:部门预算 执行审计 作用 问题 措施
预算执行审计指的是政府审计机关根据财政预算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的资金使用进行审计与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可以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的执行,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政府审计机关需要针对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不断该机你审计工作方法,从而确保财政预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意义
第一,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以及体系。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能够发现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收支执行数以及收支计划数间的差异,审计部门向财政部门以及被审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合理界定预算的内容以及范围[1],同时确定预算收支的计划数额,从而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科学水平。
第二,提高预算的约束力。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能够及时掌握各个预算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核实各个部门的预算收支,从而审计各个部门收支真实情况,揭露各个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的问题,例如隐瞒收入或者超预算使用等,发现问题之后要求部门加以改进,同时严格各个预算部门根据批复的预算展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
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人大是我国立法机构,同时有权对政府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加以监督,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人大对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行全面监督并不现实。所以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评价各个部门的资金运行情况,有利于人大履行其监督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合理依据,促进政府合理科学制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
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2.1、预算执行力比较弱
因为部门预算编制的制度存不足.例如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各个环节的职能界限较为模糊,使得各个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权责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同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滥用职权。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以及执行工作人员及和监督工作人员应当相互制约,但是实际上缺乏相互制约效果。这方面的体制不足导致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不够合理,使得预算以及执行的情况存在着超常的差距。
2.2、审计的效率比较低
一方面是审计机关信息化的水平比较低,这就导致审计机关难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审计技术来改善审计的效率以及精确性。被审计部门信息化的水平往往要高于审计机关,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审计效率低下。一些审计领域缺乏通用的审计软件,从而使得税务以及财政等难以通过联网来进行操作,更是严重地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目前审计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传统审计方法使得审计的对象以及审计机关工作过程中存在局限性。这就导致上级审计机关难以审计同时基层审计机关无权审计。这一问题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审计方法不够合理而导致的,从而使得预算执行审计出现不够真实以及不够完整的问题。
2.3、审计法律比较落后
审计法律法规比较滞后使得预算执行审计发挥职能的过程当中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陆续出台各项财政改革的对策,不过审计方面的很多法律法规没有随之改变,沿用之前颁布的《预算法》,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很多规定已经难以适应目前审计工作的要求[2]。除此之外,预算执行审计处罚方面的规定也应当進一步加以改进。虽然已经颁布实施《财政违法处罚条例》,不过其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详细规定,这就导致处罚条例的操作性不强,因为缺乏处罚条例震慑,导致审计工作即便出现问题也不会遭到处罚,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审计问题。
3、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措施
3.1、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指标
随着部门预算不断深入改革,我国的公共财政预算逐渐想着绩效预算的方向演变。实施绩效预算能够刺激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对于公共部门的控制以及约束,将资源投入以及政府行为的效果以及产出相联系,从而不断改善预算透明度,真正落实责任归属制度。这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部门预算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同时提高审计的效益性。当前情况下,我国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已有的相关政策关于绩效审计的规定不够具体,因而缺乏操作性。所以通过建立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指标成为刺激绩效审计的核心工作。首先是要建立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同时建立配套的审计管理方法以及工作规范,并且设置部门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这样一来就对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工作加以指导、监督以及质量控制。其次是要建立符合我国财政绩效审计具体情况的操作指南,从而选择性地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重点绩效、单项绩效以及整体绩效审计。再次是要根据积极试点以及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在部门预算审计的过程当中引入绩效指标,开始引入简单绩效指标以及措施,然后跟踪措施实施的功效以及影响,同时选择性地进行调整,不断改善适用性,从而逐渐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指标结构。
3.2、积极推动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
预算编制可以说是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离开了预算编制,那么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就是无本之木。预算执行当中的很多问题根源就在于预算编制不够公平不够合理。预算编制审计则可以实现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从而保证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更加合理科学以及规范,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实现预算执行源头方面的控制,并且为后阶段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提供良好的条件。部门预算编制的审计需要重点把握以下环节。首先是要重点关注部门预算编制是不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的要求,是不是符合量入为出以及收支平衡的原则。其次是要关注部门预算能否根据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从而改变目前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再次是要关注预算编制内容是不是真实完整,部门收入能否包含实际工作当中的各种收入,能否对部门预算收入增长实现科学的预测,部门支出的结构是不是合理,资金的投向是不是符合政府宏观政策的导向。
3.3、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运用
有效使用审计结果可以说是改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持续完善载体建设,逐渐丰富实质性的内容,才可以不断改善审计监督的纠错功能,充分发挥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首先是要强化督促整改的制度,对于审计工作当中发现的漏洞,要尽快反馈给政府部门,从而揭露部门预算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因为非主观故意或者是因为对政策的不够了解而出现人为的失误,从而进一步改善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其次是要进一步优化信息的报送制度,将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那些典型性以及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通过审计要情以及审计信息等方式,传递给党委政府以及立法机关等,从而为调整政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且保证政策制定更加科学有效。再次是要要实行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这属于审计公开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结合党委政府要求,逐步公告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从而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地位,改善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能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财政改革的持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面临新的挑战,在改进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的过程当中,应当推进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最终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壮志.顺应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计[J].现代商业,2013,12(26):154-155
4.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四
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多方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适应当前部门预算的改革,结合交通行业实际,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从而为交通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当前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交通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交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频发的交通领域腐败案件,说明规范和加强预算管理刻不容缓。
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方面,它掌握着大量的规费征收和使用权,资金使用方向也比较复杂,涉及到公路、水路、道路运输的建设与管理,资金流向既有省级的也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市县交通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交通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政府不仅要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决策,而且还要筹措建设资金、搭建建设班子、组织项目实施,这些权力往往集中在个别领导干部手中,这也是造成交通领域腐败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审计风暴固然能对交通领域中的腐败和违规使用资金起到一些矫正作用,但它毕竟是事后的。事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出现,在老百姓心目中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难以挽回。每一次的审计风暴过后,相关的部门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一些整改措施。但随着审计风暴再起,便会看到,问题依旧,其中“屡审屡犯”的也不在少数。事实上,目前审计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大多是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审计风暴”暴露了我国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只有规范和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才能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杜绝违规使用交通各项资金的行为。
2.只有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的预算管理,才能杜绝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确保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交通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一方面,人均管理类经费普遍较高,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每年都要向银行贷款几十亿甚至百亿,资金成本较高。同时,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业务部门和领导说了算,缺少科学的论证,甚至出现“人情项目”、“面子(政绩)项目”,预算下达后,管理部门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处于盲区。因此,只有通过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的预算管理,才能降低人均管理经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将主要的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和养护上。同时,通过加强对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从财政部门的角度分析
1.由于对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掌握不全不准,难免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审核走过场。财
政部门目前对于各部门政策法规的掌握并不是特别清楚、准确、全面,另外,有的文件、政策本身规定比较模糊,有的已经过时,有的本来就不尽合理。所有这些使财政部门与预算编制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审核哪些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
2.由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并没有完全摆脱基数递增的阴影,同时对预算部门(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细,造成预算编制粗。在基数加增长的财政补助模式下,各单位是不可能编零基预算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些钱花掉,不存在着节约的问题,造成了无形中鼓励大把花财政的钱。另外,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人员情况、资产情况、业务活动情况等,掌握不清,预算虽然细化到相关科目,但每一科目具体用于什么人员、什么项目却掌握不清楚,这样,财政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
3.预算编制时间太早,报送时间又紧,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总的来说,当前的预算编制还是一种临时性工作,前后不过4、5个月,基本上还是闭门造车,既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在实际执行中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二)从人大审议的角度分析
1.每年给人大汇报的预算草案仅仅是分大类按功能罗列的收支总数,人大进行预算审议时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也无法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预算草案表现为“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虽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有望初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新的科目体系涉及面很广,如果完全到位,管理方面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因此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仍未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管理方式仍未改变。
2.由于《预算法》对于“预算调整”所规定的范围很窄,仅指“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由于交通部门基本上没有《预算法》所规定的需人大批准的预算调整,所以各种频繁的预算追加、增收、增支,支出项目变换等等均由于不属于预算调整,所以均无须人大批准,频繁追加即成为可能。
(三)从交通行业各预算单位的角度分析
1.收入预算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交通部门的收入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可分为四类,分别为财政补助(拨款)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交通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第一类收入基本上是一种基数加增长率的行政决定式预算,行政决定的因素很强,以这种方式来确定收入增长,往往使预算收入的增长脱离实际;第二类至第四类收入都属于交通规费收入,业务部门在预测征收收入时,没有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往往毛估估,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高估计收入,这就必然导致预算执行中的弊端。收入预算的粗放,导致两种后果:保守的预算安排,致使规费征管不严,影响规费收入规模和调控能力;而有时过高的收入预算,致使预算的完成依靠行政手段,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
2.支出预算的随意性较大,支出细化不够。长期以来,交通部门实行的是切块预算,即将支出按大类分成几部分后报财政审核,具体项目由交通部门自己下达。一直到2004年实
行部门预算,提出细化的要求,这种现象才得以改观,但长期有来形成的思维模式难以改变,细化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加上业务部门还没形成“钱要算了以后才能用”的观念,使得财务部门在编制和执行预算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编制预算时业务部门不重视,报出的项目一直是按传统安排,缺少足够的政策依据,同时,还留有一部分切块项目资金,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进行二次分配,既不利于资金的及时申拨,也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预算报出之后业务部门又还有变动,但未通知财务部门,造成预算与实际执行项目不一致;所有这些都给财务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3.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加上预算编制时间紧张,预算编制质量难以保证,从而造成预算执行困难和重复支出,如有些项目报计划时很积极,但由于缺乏可行性,无法实施;有些项目资金预算安排不足,中途不得不追加预算;有些项目预算支出过大,年未项目完工后形成大量的结余资金。
4.对本单位的家底不了解,加上是“用公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缺少节约意识,造成一些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预算申报不按客观实际,有虚报冒报的现象存在。
5.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各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些单位年终的预算完成率只有50%多,资金无法申请回来,长期滞留在财政部门,而另一方面,又向银行贷了大量的资金,承担着较大的资金成本;同时,各单位对财政性资金的结余缺少分析和清理,未报告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年末结余中除未完工项目的资金结转下年,其余资金分别转入福利基金和事业基金,作为本单位的“调剂资金”,存在“自说自话”的现象。由于缺少对项目的绩效评价,上一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仍在下一年出现。
三、对加强交通行业预算管理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一)从财政部门来说,要狠抓基础工作,细化标准与定额,推行零基预算。
1.首先要建立完备、系统的政策库。大部分人员经费和一部分公用经费的开支都是有政策规定的,首先应严格遵循政策法规,财政部门与人事等部门应联合对出台的各类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大清理,把各部门各方面与预算安排相关的政策规定整编收集入政策库,清理过时和不适合的政策规定,政策库要即时更新,动态掌握。把对政策库的整理通报工作作为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改变以往不同政策封闭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手里的情况。专门的负责人员调整变动时需要详细交接,保证对政策库维护更新的连续性。
2.分类分档,合理测算标准定额。对于公用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一律按人均多少分档。对于标准和定额的测定,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测算小组,同时邀请预算单位的人员参与,并长期重点监测若干重要支出部门,及时了解标准与定额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不断修正。
3.调整预算起讫时间。我国的预算实行历年制,即从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而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每年的3月份召开,这就造成了在预算开始以后的3到5个月,政府所执行的预算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出现了预算的盲区。所以,为了使权力机关能够切实监督预算的执行,有必要调整目前的预算期间,建议预算调整为4月1日至次年的4月1日,当然相应的会计制度也要调整。
4.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但还缺乏实践的检验。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二)从人大的角度,要完善预算法律制度,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一方面要细化相关法律实施细则,我国《预算法》第9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但是,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在实践中仅有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而没有与有关法律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所以,若要保证权力机关可以依法实施预算监督,必须出台与预算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使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预算调整的监督,我国目前的预算经常出现“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针对这种预算执行弹性大的特点,今后应加强人大在预算执行中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力度,强化预算的法律效力,严格控制各级政府追加预算的权力,明确可以追加预算的特殊情形。
(三)主管部门和预算编制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收入预算。各单位应建立收入基础资料库,逐年将收入统计数据及相关经济指标整编入库。在对历史资料的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并结合政策的变动调整等诸多因素确定。总的原则还是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结合推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合理预算。
2.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建立详细的基本数据库,并充分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基本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数据、资产基本数据、业务需要基本数据及事业发展基本数据等。对资产要开展清查,真正把单位的车辆状况、房屋状况、宿舍状况、电话状况、计算机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等等列入基本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避免重复的政府采购。同时,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以浙江省交通厅为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后一年多来的运用,充分证明了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化办公手段对于预算编制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定量转变、加强分析判断力、提高工作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浙江省交通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功能,扩大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范围。具体地说,就是将各单位的基本数据库统一纳入管理,将预算编制的有关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连接,使平台的事中控制扩展到事前控制,即将预算的编制也纳入到财务信息平台来,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3.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裕,是实现细化预算的前提。逐步把预算编制从临时性工作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把编制预算当成整个单位的大事、要事来抓,业务处室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并接受必要的财务知识特别是有关预算知识的培训,把闭门造车式的预算转变为深入实际调查掌握资金需要和支出合理性的预算,使预算各项收支都是有充分依据,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结果。
4.加强预算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预算管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去实现,所以必须充实一批锐意进取、有责任心、有较强谋划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志到预算管理的第一线,并加强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硬化预算执行的刚度,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5.在财政部门出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适合交通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将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作为安排下年预算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财政厅已于2006年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于2006年5月18日在杭州了召开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布置会。要求凡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在300万元以上的省级财政支出,均应按规定和要求由项目单位进行绩效自评。在每个预算结束后两个月内,项目单位要对规定范围内的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评价,并在自评结束后20天内将自评报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各部门、单位每年应编制项目评价计划表,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组织评价,在评价工作完成后将评价完成情况及评价报告报财政部门。会议的召开,预示着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局部评价走向全面评价。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对我们交通部门来说。今年浙江省交通厅已对乡村康庄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价,这项工作目前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为以后绩效工作的开展必将积累宝贵的经验。鉴于交通项目的特殊性,我们一定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行业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便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5.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重要改革举措,对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人大监督制度创新实践,推动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向基层延伸。
一是坚持“六有”管理,打造预算联网平台。
建成预算联网监督中心,率先实现与省预算联网系统的贯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预算联网监督中心,有力保障预算联网工作的需要。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基础在联,关键在用。为规范财政数据上报工作,人大常委会成立预算联网监督领导小组,通过微信等工作群沟通工作。同时,制定人大预算联网中心安全保密规定、人大预算联网系统工作规定,配备专业干部。最终预算联网平台要实现“六有”管理,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用品、有制度、有标准,预算联网监督日常查询和定期分析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聚焦国有资产管理。
坚持先行先试,采取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和国有资产摸底工作交叉进行的工作方法,专门组织召开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协调推进会,组织财政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由财政部门作为牵头责任单位已着手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经主任会议和深改会议通过,由市委印发实施。组织审议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报告。坚持跟踪监督,针对审议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督促政府加强监管,制定国有企业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6.澄迈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 篇六
2018
目录
第一部分
水务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三、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四、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六、部门收支总表
七、部门收入总表
八、部门支出总表
九、项目支出绩效信息表
第三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水务部门(部门)概况
澄迈县水务部门是承担着全县水利基本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其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
一、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水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水务工作的发展规划、计划。
2、统一管理全县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按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等规费征收制度;管理全县节约用水工作。
3、指导水政监察和水政执法工作,协调处理水事纠纷。
4、指导、监督、管理全县水务工程设施、水域、渠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及江河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协同有关部门检查、监督全县水务资金的使用。
5、指导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监督全县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工程和农村小水电的管理与运行。
6、负责全县城市供水、农村饮水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全县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7、负责组织管理全县重点水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水务行业管理,负责实施水利技术质量标准检查工作。
8、承担县防风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管理全县防洪工作,对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务工程实施防汛防旱统一调度。
9、组织、指导全县水利和农村小水电队伍建设及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10、负责对所属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进行监督,协调有关部门监管其经营性国有资产。
11、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纳入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预算单位为水务部门(本级),三防办(二级),水政监察大队(二级)。
第二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表
此部分内容即为部门预算公开表,详见《2018年海南省澄迈县水务局部门预算表》。
第三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3323.28万元。其中,收入总计3323.28万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本年收入3323.28千元;支出总计3323.28千元,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51.79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支出60.02万元、行政单位医疗支出15.08万元、离退休支出21.46万元、其他优抚人员支出7.26万元、退伍人员安置支出37.8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28.27万元、水体支出1733.7万元、行政运行支出280.9万元、水利执法监督支出45万元、防汛支出12万元、其他水利支出1030万元。
二、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规模情况
水务局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安排3323.28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结构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支出118.31万元,占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支出75.1万元,占2.2%;住房保障支出28.27万元,占0.8%;节能环保支出1733.7万元,占53.5%;农林水支出1367.9元,占40%。
(三)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2018年预算数为73.25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退役安置2018年预算数为45.06万元。
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2018年预算数为150.2万元。
4.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2018年预算数为28.27千元。5.农林水支出(类)水利(项)行政运行(项)3101.6万元。
三、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为401.07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368.9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公用经费32.1万元,主要包括: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
四、水务部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82万元,其中:
因公出国(境)经费,2018年本部门(单位)年初无此项经费预算。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3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32千元),与去年减少了45.2%;公务接待费4.5万元,与去年持平。主要原因包括:继续严格贯彻厉行节约的规定,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规模和标准。公务接待费计划主要用于:外市县业务对口部门、市内相关部门项目调研、考察、交流等接待任务。
五、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我部门2018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支出。
六、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原则,水务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经费拨款收入;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农林水支出。水务部门2018年收支总预算 3323.28万元。
七、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收入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收入预算3323.28万元,其中:经费拨款收入3323.28万元,占100%。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666.99万元,主要是经费拨款收入增加了1666.96万元(老城西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增加了预算1737.7万元)。
八、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支出预算3323.2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02.58万元,占15.12%;项目支出2820.7万元,占84.88%。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2018年水务部门本级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502.58万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水务部门本级及下属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总额0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水务部门本级共有车辆1辆(三防办用于防风防汛防旱)。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8年水务部门 2 个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预算金额
859.08万元。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经费拨款收入:指财政部门当年安排给单位,且不与单位征收任务挂钩的资金。
二、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人民政府、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利用政府信誉、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
三、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参照政府性基金管理或纳入基金预算、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
四、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项用途的收入。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章或者规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者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定所收取的各项收费收入。
六、国库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按规定纳入国库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七、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八、罚没收入:指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没收款、赃物的变价款收入。
九、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即一级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
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指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费而取得的收入。
十一、单位自有资金:除财政部门安排和单位征收、收取的资金外,单位自身获得的资金。
十二、收回存量资金:指财政部门从按规定收回的存量资金中安排给单位使用的财政性资金。
十三、基本支出: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四、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五、“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六、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十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反映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
十九、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反映按规定用于烈士和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及丧葬补助费。
二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行政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退休人员、红军老战士待遇人员的医疗经费。
二十一、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公务员医疗补助(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
二十二、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7.完善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管理的思考 篇七
一、部门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部门预算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预算的分配,基层央行普遍存在“怕吃亏”的思想,预算编制一味地抬高费用、加大预算,随意性较强;有些则认为部门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的预算体系,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如对下年度工作缺乏全局意识,未能统筹考虑、综合反映,必定致使部分项目未纳入预算,资金无法配套,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二)编制方法不尽科学
部门预算的编制应该为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在实际操作上,受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影响,基层央行仍采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预算编制方法,参照上年度或近几个年度的各账户支出数,考虑人员变化、物价水平等情况,依据一定的增长幅度进行编制,预算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基本支出中除医疗保险支出、养老保险统筹支出、住房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费等有可靠的标准进行测算预算外,其他支出均没有一套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项目预算由于控制比例的限制不能按照客观需求实事求是的编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预算项目设置不全
1.科目设置滞后。
央行职能转换后,基层央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尤其是传统服务功能在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增加了金融稳定、征信业管理、反洗钱、专项检查等职能。然而,在费用科目表中并没有可用于这些项目列支的科目,导致基层央行在列支上述开支时,只能“变通解决”,造成费用支出反映不真实。
2.项目归属不妥当。
部分经费性质的支出科目归属为项目支出不尽合理,如货币发行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网络租赁费等,理应属于常规性的、维持业务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支出,且支出数额相对较稳定,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公用经费类支出。但部门预算中把其归为项目支出,需要做出项目申报、可行性计划书等,预算手续较烦琐。
(四)预算支出进度不均
1.年度支出难以均衡安排。
按照预算管理办法规定“人民银行应于每年的10月底前对下年度的收支预算进行测算,并将初步结果上报财政部”,而基层央行上报的时间更早,一般于每年7月底上报下年度收支预算。但实际上自财政部批复预算、再由人民银行层层下达到基层央行,其中时间过长,以至于安排费用支出时往往前紧后松,难以做到全年度均衡使用。每年预算下达基层央行的一般都要在二季度,有些专项预算项目甚至要年底才能确定,这给基层央行的预算执行带来了一定困难。
2.预算指标不同步,不利于均衡执行。
一方面,下达时间不统一,费用指标一般在二季度下达,而每年工资计划一般在12月下旬由人事部门正式下达,工资计划和预算计划不同步,造成基层央行年初、年中执行工资标准偏紧,怕突破指标不敢花钱,年终为用好工资指标放开手脚“突击发钱”的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人员费用指标与工资计划不匹配,部门预算执行难,由于人员费用预算指标和工资计划由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分别编制、下达,造成费用指标和工资计划不匹配,工资总额与人员经费支出的总指标不匹配,必然导致人员费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挤占公用经费的现象。
(五)需求与实际矛盾突出
实行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和报账制以后,基层央行的财务开支和账务处理行为更加严格规范。但是预算安排与现实要求有明显的“落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特别是对“行政事业类支出”和部分“基本支出”科目实行“全账户”核定指标控制的账户,当预算指标不足时多数行会采取相应对策。如招待费支出,由于上级行实行限额控制,事实上预算指标与工作实际所需支出相差较大,根本不能满足正常接待工作的需要,就造成对这部分费用开支为不突破指标,而将其费用挤占其他账户费用支出。再如货币发行费、假币经费、网络租赁费等,在单列指标控制下,核定到基层央行时往往难以体现现实需求。同样对预算安排较为宽松的账户,基层央行在年终会采取“张冠李戴”手法,拆东墙补西墙,进行相互之间的数字调整,人为造成财务数据的失真。
二、完善部门预算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1.建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
各级行需要成立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办公室、会计、人事、后勤、货币金银、保卫、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部门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会计财务部门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主办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年度支出计划、重大项目安排、异常需求分析等工作,为编制年度预算打牢基础。
2.改进预算编制程序。
按照“零基预算”管理要求,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编制的操作规程,建立备选项目库,统一预算编制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各个环节、各科目的操作流程,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3.编制预算统筹考虑基层需要。
部门预算应充分考虑基层央行各部门工作职能、计划任务、业务量、工作目标等发展需要,并认真研究各地区费用支出需求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差异,找准需求与可能的平衡点,把部门预算做细、做实。
(二)建立标准定额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建立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依据人事部门的工资计划所列支工资,养老保险统筹和住房补贴均是以工资基数计算,这类支出规定明确,可以较准确测算,是人员经费必须保证支付的。因此重点工作是对基本支出中的公用经费,依据基础数据库逐步建立定额标准体系,在确保各级行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公开公平有效地配置财务经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分级别,分地区,分职能”的原则。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必须能够体现各行的级差,包括地区差异和职能差异。地区差异的体现是确保各行在当地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职能差异是关注部分行的特殊职能作用,体现个体差异。同时,各基层央行应积极探索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以实现对行政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整项目设置,保证预算编制的公平
上级行在预算指标安排上,应坚持“科学、合理”和“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指导原则,科学界定支出的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以职能为依据全面完善预算科目及账户的设置,如在“行政事业类支出”科目中增设“金融稳定经费”、“反洗钱经费”、“征信管理经费”、“调研专项经费”、“检查专项经费”等账户;对履行央行职能所必须的费用,如“货币发行费”、“网络租赁费”等,建议在“业务支出”科目下增设相关账户,将挤占正常费用的专项支出从违规变为合法、从无序变为有章有序。
(四)强化执行监督,维护预算法规
1.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修改和完善财政部制定的《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将部门预算管理的原则、要求及操作事项贯彻其中,在机构职能、业务明确区分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科目体系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重新进行划分和调整。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部门预算组织体系,在部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监督、项目资金等方面均做到有章可循。对不同性质资金的管理内容、程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形成部门内部规范的预算管理机制,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理财的目的。
2.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检查。
首先坚持每年上级行都要组织开展对下一级行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检查,及时纠正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违规现象,对擅自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据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实施监督检查时还要做到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基层央行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困难,及时解决执行预算制度中的问题。其次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原则,科学理财,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强和提高费用管理水平,改进和完善对支行费用报账制的管理,健全财务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年度预算的认真落实。
3.加快预算下达时间。
可采取“区别对待”、“分批下达”和“限额调剂”的方式,尽可能地缩短预算审批时间,切实解决基层央行年终突击列支现象。
(五)注重人员费用支出水平合理性、科学性研究
1.保证工资结构的完整和执行。
应根据实行部门预算后人员费用支出较往年有所下降的事实,重点研究人员工资构成因素和标准的合理性,从而保证基层央行职工的收入完整和收入的合法性。
2.同步工资计划。
年度预算批复和工资计划应同步下达,便于基层央行及时调整财务费用支出计划,解决人员费用支出在时间上不均衡的现象。费用预算数与工资总额(含工资性相关支出)下达数统一、流程时间同步,确保基层行工资管理的完整性和严肃性,保证职工年度工资和福利均衡、完整使用。
3.规范各项津补贴标准。
8.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八
关键词:财政预算;监督;科学化;精细化
2009年8月,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财政监督,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推进财政预算监督科学化精细化,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规范财政预算行为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财政预算监督力量体系,实现多管齐下、分工协作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人民群众是财政资金的最终提供者和委托人,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主体则是不同层级的代理人。代理人行使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以防止偏离委托人的目的。因此,必须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监督力量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一)统筹使用全部监督力量
按照目前的财政预算监督体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财政部门实施,外部监督主要由人大、政府、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主体实施,监督主体各有特点,财政预算内部监督重点起到预警作用,是一种日常监督,外部监督则是专职监督。为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优势,形成监督合力,必须对全部监督力量统筹使用,这包括两个层次:就某一监督任务而言,应该将内外部监督力量进行整合,各司其职,比如内部监督重点强调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要一体化,将监督工作融于管理之中,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外部监督要注重发挥人大的法制监督、审计的独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等职能作用,建立一个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统一办理财政预算检查处理处罚,运用审查、稽核、检查、调查等方式,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重大项目或重要事项组织专项检查。在更高层次上,则要注重对于不同监督力量要打破隶属关系和地域界限,比如,可以调配任何监督主体实施交叉监督,切实防止有些监督检查人员碍于情面不能公正执法的问题,树立财政预算监督部门的威信。
(二)理顺相关监督部门关系
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要理顺相关监督部门的关系,做到上下监督部门纵向联动,横向监督部门横向联合,形成监督合力。在纵向上,上下级监督部门要搞好信息沟通,上级监督部门及时把有关监督政策方针下达给下级,把监督任务分配好,把好监督指导思想和原则,下级监督部门要利用掌握监督客体信息更多的优势,扎实进行。在横向上,各监督部门之间要密切协调,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提供材料,做到监督检查有的放矢,提高监督效率。在理顺监督关系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好群众监督的功能作用,以制度的方式将群众对财政预算管理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规范起来,提供群众监督的平台,激发群众监督的动力。
(三)筑牢监督工作智力支撑
事成于人,业兴于才。财政预算监督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强和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加强财政预算监督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新形势下财政预算监督工作需要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财政预算监督人员至少要具备四种能力:业务工作能力,主要是与财政预算业务有关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执行政策能力,必须忠实执行有关党纪、政纪和法纪;协调沟通能力,既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用宽广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换来理解和配合,也要用财务人员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水平换来支持和认同;成果转化能力,在财政预算监督中,要能从重视直接的监督效果向重视控制为目的的公示效果转变,从以违规审查为主向违规审查与管理和效益评价并重转变。此外,财政预算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业精业,秉公执法,以身作则。要确保财政预算监督队伍的能力素质,需要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财政预算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搞好人才培养教育,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注重财政预算监督方法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实用管用
方法最具有操作性,方法创新则是增强财政预算监督活力、提高监督质量效益的源泉。要从实践工作中,探索行之有效、实用管用、灵活多样的监督方法,努力推进财政预算监督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前移监督关口,实施全过程监督
财政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算编制、执行和考评等各阶段特点各异,需要将监督关口从侧重事中、事后向事前转移,进行全过程“无缝监督”,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监督。要注重财政预算编制的监督,对财政资金投向投量进行严格监督,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对于财政预算编制中可能存在的决策失误要把好关。要注重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看财政资金的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尤其是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否落实,公务卡结算管理是否有效执行,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修正。要注重财政预算事后监督,有效地制约监督客体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不合法行为,并通过对监督客体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与研究,为规范财政预算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合理建议。
(二)把住监督重点,搞好关键点监督
监督力量是有限的,监督资源也是有限的,在强调全面监督的同时,不能撒胡椒面,要把最关键、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监督的重点,盯紧盯死,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成本效益。要强调公共投资项目预算监督,公共投资项目经费量大,关系国计民生,要对公共投资的项目论证、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经费结算、竣工决算等进行监督,防止出现项目先天不足问题,对于存在的项目“批大建小”、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挪用资金等问题要严肃处理。要抓好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的末端监督,近年来,关于中央财政预算执行逐步规范,而末端落实则还存在弱化倾向,必须从细处着眼,对基层财政预算的收支使用进行重点监督,防止和纠正存在的偏差。
(三)改进监督手段,推行信息化监督
信息技术的飞跃为财政预算监督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机遇。为适应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需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督手段的应用,向技术创新要效率效益。要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搭建财政预算监督信息化平台,在财政预算内部监督上,要进一步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以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为基础,在财政预算外部监督上,有关监督机构应对软硬件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投资,整合和提升监督信息资源,建设完善机关内部局域网和监督资料库,拓宽与有关部门及重点被监督单位的信息通道,逐步建立预算管理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之间、专职监督机构之间联结的横向网络,形成高速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推进监督手段信息化提供网络通道。要加强财政预算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在建立效益考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督的综合分析系统,努力实现财政预算由收支平衡监督向管理效益监督转变。
三、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制度机制,确保过程规范、处置严格
制度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和长远性。财政预算监督要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必须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完善财政预算监督法律体系
完善的财政预算监督法律体系,是有效实施财政预算监督、提高财政预算监督效率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目前已有的财政预算监督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财政部2006年1月发布的《财政检查工作办法》,2008年12月发布的《财政监督检查案件移送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但是,还存在监督法律法规层次不高、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于财政预算监督主体、内容、程序及法律责任缺乏应有的规定,针对各监督主体的单项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不够协调之处。为此,必须加强统筹规划,搞好立法研究,梳理需要立法的项目和具体内容,着眼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快财政预算法律体系建设步伐。目前的立法重点是要制定《财政预算监督法》,并依此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
(二)健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2008年发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部署要求,《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增强预算透明度。一些地方财政预算也在此方面迈开了步伐,并形成参与式预算等一些改革成果。但是,目前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程度距离科学化精细化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如果信息公开不到位,监督就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容易出现盲点。只有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透明,财政预算监督才更有针对性。财政预算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电视等媒体及时公布财政收支统计数据,以及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决算和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的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并要重点公布一些大项工程预算投资情况,以及政府部门行政消耗性开支情况。在具体的公开内容上,要尽量做到清晰与详细兼顾,专业与易读易懂并举。
(三)严格财政预算管理问责制度
近年来,我国在行政管理问责制方面进展较快,关于财政预算管理问责也有一定的探索,但是,仍未形成制度化机制。一般地,如果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违法违规或不当行使其职权,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其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应做之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不利后果。实施财政预算管理问责,将能起到惩罚与预防、引导和教育等功能。具体而言,包括两个层面的问责:一是对财政预算管理主体的问责,这是财政预算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主体,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发生问题,就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是对财政监督主体的问责,这是对监督的再监督。即如果财政预算监督的有关主体在监督工作中未能履职尽责,出现不作为情况,并导致应该发现和防范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就要对监督主体追究责任。在财政预算管理问责制的建设上,需要重点明确以下事项:问责主体,即由谁问责;问责范围,即哪些行为需要问责;问责程序,即问责的步骤;问责方式,即问责客体承担责任的具体形式。对于需要问责的情形,要严格执行,切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影响财政预算监督问责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中.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设[N].中国财经报,2009-6-13(4).
[2]洪振华.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8,(11).
【部门预算监督思考】推荐阅读:
部门预算执行分析10-19
杭州西湖街道2018年部门预算07-01
林芝工商业联合会2018部门预算09-27
磐安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部门预算09-20
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实践与思考07-08
对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思考10-12
财政部门监督办法07-26
加快推进我市民政部门法治建设的思考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