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能框架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通用3篇)
1.企业职能框架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篇一
XX街道职能配置、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2020〕X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共XX市XX区XX街道工作委员会、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是区委、区政府派出机关,为正科级。
第三条中共XX市XX区XX街道工作委员会、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负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决议和工作部署。
讨论决定本辖区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本街道及辖区内村(社区)、机关、行业及区域化党建工作。(二)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等各项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街道、村(社区)高质量发展。
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三)承担辖区内各类社会事务,落实教体文化、科技人才、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民政优抚、残疾人保护等方面相关政策。
加强辖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街道、村(社区)两级为民服务体系。(四)统筹协调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财政财务管理、统计管理等工作。
依法履行法定及上级赋予的相关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统筹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动员辖区内各类力量参与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引导辖区内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组织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五)依法承担辖区内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保障辖区内公民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健全完善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加强村(居)民委员会、业委会建设,组织村(居)民和单位参与村(社区)建设和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推进村(社区)务公开。(七)完成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和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XX街道党工委、XX街道办事处综合设置下列职能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人大办公室)。
主要承担街道党工委、人大和办事处机关文秘、档案、保密、政务公开等日常事务职责;负责综合协调、后勤保障、政务监督等工作;承办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二)党群工作局(党建工作办公室)。
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构编制、干部人事、群团建设、招才引智等工作;负责宣传、统战、民族宗教、人武、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三)政法和社会事业局(退役军人服务站)。
负责辖区内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社会事务、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指导促进村(社区)和谐建设;负责教体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民政优抚、残疾人保护等工作;负责依法行政工作;协助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负责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相关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四)经济发展和建设局。
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负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项目建设服务;统筹协调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招商引资、服务业发展、工业经济、科技管理等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和标准,开展各行业信息采集、规划统计和调查分析工作;负责辖区内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建设等工作;负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监管工作;承担园林绿化、人民防空、人居环境等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五)财政和资产管理局。
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负责公共财政建设,强化对国有及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负责编制街道预算内外收支管理;承担对街道行政事业单位及村级经费、账户、财务的监督管理等工作;承担审计和其他财政财务管理等工作;负责村级集体财务核算和农村会计辅导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六)农村工作局。
负责贯彻落实“三农”工作发展战略,制订辖区内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改革、农村经营管理、扶贫开发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承担农业统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工作;负责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农技、农机服务工作;负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组织、指导河湖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指导沿河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负责统筹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建设管理、指挥调度工作;负责受理解决上级派单、综合执法巡查发现、村(社区)网格上报和群众反映各类社会治理问题,统一协调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置的社会治理事项;负责辖区内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强化网格队伍的业务指导和能力建设;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八)综合行政执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负责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依法行使相关行政处罚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和监督检查权;负责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食品安全及应急管理等工作;协调配合区级相关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九)为民服务中心。
负责完善街道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负责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负责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简化工作流程,规范便民服务;负责权限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交易和农村产权交易,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负责审批监管信息推(报)送,及相关业务平台的信息维护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五条XX街道机关行政编制26名,事业编制32名。党工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其中1名副书记兼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主任1名,副主任5名;人大工委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按有关规定配备纪工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政法委员和人武部长。局长(主任、站长)9名、副局长(副主任、副站长)21名。
第六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设立人大、纪检监察、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民武装等组织。建立基层政协联络工作机制。
XX街道司法所,为区司法局派出行政机构,业务工作接受区司法局指导,日常工作接受街道的统筹管理和考核。政法专项编制4名,所长1名。
第七条XX街道所属事业单位整合设置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对外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村经济服务站、文化综合服务站、村镇建设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站牌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不实际运转,用于事业人员人事关系挂靠,相关职能由街道相关职能机构承担,所属事业人员由街道统筹使用、分类管理。
区水利局设在XX街道的水利服务站,同时接受派出部门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业务工作接受派出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街道的统筹管理和考核。
XX街道水利服务站。负责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排水服务,承担辖区内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开展农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做好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物资筹集、调拨等服务工作。事业编制5名。站长1名,副站长1名。
第八条本规定由区委、区政府负责解释,其调整由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企业职能框架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篇二
财务本质决定着财务职能,对财务职能的研究须从财务本质出发。以往对财务本质的认识常忽略了财务关系,“财权流”则完整地体现了财务内涵的要求。因而,对财务职能的界定,应以“财权流”本质为研究出发点。“财权流”本质包括“财流”和“权流”两方面,财务的基本职能则应该从这两方面出发,我们将其定义为资源配置职能与财权配置职能。而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具体职能,无不体现着这两大基本职能。另外,财务二重性(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决定了财务应该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治理两方面: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财务活动的处理,其核心是资源配置,财务治理则主要是对财务关系的处理,其核心是财权配置。
一、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
(一)财务本质与财务职能
本质是事物的属性问题,每一门学科的本质都是该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而财务职能则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具体化。以往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财务本质的不同观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种特性。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将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其财务职能归纳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有些学者提出将财务本质理解为某种经济关系或某种资金运动,因而出现了对财务职能的理解:“组织资源”职能、“参与经济决策”职能;组织职能、调节职能、监督职能三职能论;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指挥、财务协调、财务控制五职能论;以及筹集资金职能、垫支资金职能、增值价值职能、实现价值职能、分配价值职能、财务监督职能六职能论等等。这些观点虽然比较全面,但着重与财务活动的内容和环节相联系,很少从财务本质这个角度来分析。随后,郭复初教授认为财务本质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职能的观点,即认为财务具有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该观点认为从本金的投入看,财务具有筹资职能与调节职能(通过本金投入方向、规模与结构,来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从本金收益看,财务具有分配职能,从本金投入与收益的最佳统一看,财务具有监督职能。“本金投入收益论”尽管将“资金”概念的外延进一步缩小到“财务资金”范畴,但终究是一种价值运动论,并没有将与价值运动相伴随的权力运动提到相应的高度。因而,由此得来的财务四职能也是侧重于价值运动过程。
从以上可以看出,财务的本质和职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的本质决定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对财务职能的研究必须从财务本质出发,从而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区别开来;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把财务职能同资金运动规律,如垫支资金、增值价值等区分开来。
(二)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财权流
关于财务的本质问题,我们认为“财权流”比“价值流”更接近财务的内在本质。因为“财务管理不是简单地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力’的结合。”(汤谷良,1994此外,菲吕博和配杰威齐在综述现代产权理论时也说道:“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而“财权流”本质的表述正好符合了这些产权思想,可表现为“财流”和“权流”两个方面,即财权流=财力流+(相应的)权力流。它一方面可用“财流”来体现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即财务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权流”来体现一种在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与财力相伴随的“权力”的流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处理权力双方“财务关系”的过程。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共同构成企业财务完整的内涵,而以前对财务本质的认识常常忽略了财务关系,“财权流”则完整地体现了财务内涵的要求。
(三)基于财权流的财务基本职能
正如前文所述,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对财务职能的界定,就应该从“财权流”这个财务本质进行分析。由于“财权流”本质包括“财流”和“权流”两个方面,这样,财务的基本职能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我们将其定义为资源配置职能与财权配置职能。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表现在经济资源的取得、经济资源的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而现代财务属于价值化管理范畴,侧重对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因此,本文所指的资源配置是指财务资源的配置,是从价值方面考虑的,而财权配置则着重于价值运动中权力的配置。这里须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财务职能,本文将财务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而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都属于财务的基本职能。对于如何界定财务的基本职能,我们认为,其一,财务的基本职能是财务本质决定的财务最基本的功能,我们对财务职能的研究必须先从财务基本职能开始,只有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出现像以往从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环节来研究财务职能的情况。其二,财务基本职能决定财务具体职能,财务具体职能体现财务的基本职能。其中,财务具体职能包括筹资、投资、调节、分配和监督等职能。我们认为,前三个职能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置的功能。而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财务成果及其分配也应该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体现。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把筹资、投资、调节、分配四大职能作为资源配置这一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对于资源配置功能详见拙文《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载于《财会月刊》1998年第6期)。另外,我们也认为这些具体职能同样体现着财权配置这一基本职能,并对此进行如下分析。
二、财权配置: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
(一)筹资——财权的流入(配置)过程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从内外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过程,是企业得以成立的前提。企业筹资主要来源于企业所有者与债权人,来源于企业所有者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自有资本,而来源于企业债权人的资金则形成企业的负债,自有资本和负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所体现的财产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自有资本是所有者的权益,而企业的债权则是企业债权人所拥有的按期对企业索回投资本息的财产权利。由于不同的资金来源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因此,企业自有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同,就必然导致企业财产权利与财产义务结构的不同。可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的实质是企业产权结构问题。具体说来,企业的筹资规模反映了财权的配置总量,筹资结构反映了财权的配置比例,筹资方式和渠道反映了财权的配置质量,不同筹资规模、筹资结构与筹资方式反映了财权的不同配置与安排。总之,筹资活动的目的是要保证投资资金的需要和资本结构的合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使企业财权实现合理配置,财权配置合理了,资本结构自然也就达到最优状态。
(二)投资——财权的流出(配置)过程
企业投资活动是指将所筹集的资金在企业内外合理投放的过程,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由筹资活动而流入的财权,在企业内部已转化为企业的资本。但是财权的转化并没有改变财权的本质,即财权仍然依附于某一特定的本金。这样,对本金投向与投量的调整其实也就是对财权如何流出的一种配置过程。投资活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投资收益,这里的投资收益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收益和外部的投资收益。因此,只有使财权流出(配置)合理,才能使投资收益达到最大化。而要使财权流出合理,进行投资活动的企业就应该是拥有独立财权的市场参与者。只有在市场参与者都是拥有独立财产的财产所有者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力求最快地掌握和领悟所有会影响市场价格的信息,并能立刻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力求在投资活动中实现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并在投资活动中自觉地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既定的收益条件下,追求最小风险;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收益。因此,有效的投资活动应该是拥有独立财权的市场参与者对财权流出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三)财务调节——财权的重组(配置)过程
企业的财务调节主要是针对企业资产组合不好,或者虽然资产组合起初较好,但经过生产经营后出现“板结”或“沉淀”时,对现有资产所作的重新调整,以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相互调整与改变,对实业资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的重新组合。然而,对资产组合的重新安排并不是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从存量上改变和优化资本结构,然后根据资本的投入进而改变企业的资产组合。因而,财务调节实质上是一个“改变”、“再改变”,即一个“否定”、再“否定”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正是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使得企业资本经营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圈。而在这个否定之否定规律运用的同时也就是企业财权不断重新配置的过程。综上所知,财务调节可以说是对投资结果(资产组合)的一种再次投资(存量调节),从财权角度讲,就是企业对流入财权进行流出配置后的优化重组。
(四)收益分配——财权的分配(配置)过程
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在企业内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分割过程。按照企业契约理论,股东是企业股权资本的投入者,债权人是企业债务资本的投入者,经理层与雇员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投入者。依照合同约定:股东分享股利,债权人分享利息和本金,经理人员和雇员分享工资报酬。这里的股利、利息和工资报酬都是企业的投资活动即财权运用的结果。因而,财务分配就是将财权运用的结果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也就是财权的分配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财务分配也是正确处理满足国家政治职能与组织经济职能的需要,是处理投资者、经营者、经理层与雇员等几个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基本手段,而这种利益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产权关系。因此,财务分配也是处理产权关系的过程。
(五)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权的配置
财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规章制度等,对企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控制和督促。要发挥好财务的监督职能,必须对财权中的财务监督权进行有效的配置。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主要有两大监督体系:一是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包括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员工财务监督。其中,横向财务监督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相平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为;纵向财务监督是在公司内部上级组织或个人对下级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监督约束行为,如董事会对经理班子的财务监督等。二是外部财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的财务监督、出资者的财务监督、债权人的财务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财务监督等。我们只有将财务监督权在各机构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从而有效地实施财务监督。
综上而知,筹资活动是财权的流入配置过程,投资活动是对财权的流出配置过程,财务调节是对财权流出配置后的重组,而收益分配则是对以上财权运用的结果进行配置。另外,财务监督的核心是财务监督权的安排。这样,筹资、投资、分配、调节、监督等具体职能无不体现着企业财权的配置,因此,我们同样可把财权配置作为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
我们曾经把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并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在资源配置中进行着财务监督,在财务监督中进行着资源配置。我们认为,财务监督是对资源配置过程的广泛性监督,财务监督权是财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权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对筹资、投资、调节和分配等财务资源配置中,还存在一种除监督权之外的不同财权配置(如上所述),因而我们把财务监督权纳入财权配置这一更大的、更确切的范畴中,并进而与资源配置相并列,而且更符合我们价值与权力结合研究的特色,也更符合我们“财权流”的思想。
当然,我们将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作为财务的基本职能,并不是认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职能。正如财务本质中的财流与权流是附于一体的,是一个财务本质的两个方面一样,基于财流的资源配置与基于权流的财权配置也是同一客观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关系是:在资源配置的同时进行着财权配置,在对财权实行有效地配置的同时也就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
三、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与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
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的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资金运动)与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然而,传统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和思路基本上遵循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整体,将制度和结构假定为既定的,探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因此,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是以财务的资源配置职能为核心的,仅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的范畴,从而强调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研究,如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MM理论、股利理论等。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对现代财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传统财务理论忽视了对现代企业产权契约关系特征的研究,没有把制度纳入财务行为的解释框架,轻视对财务社会属性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节省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制度框架和制度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新制度经济学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度和结构本身,探寻资源配置的制度结构,强调制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孕育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分析框架。这样,人们开始重视财务的财权配置职能,从而导致了财务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兴起。
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正是研究财权配置的理论,是构建于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个理论体系。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产权”。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从“产权”概念开始的,以产权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为制度分析的出发点。可以说,“产权”范畴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而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是构建于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个理论体系,按这一逻辑推理下去,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应该是产权中具有财务属性的那一部分权能——财权。事实上,整个现代财务治理结构理论体系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财权这一核心概念而逐步展开的。“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配置”(李心合,2000),“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伍中信,2001),“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的配置”(林钟高,2002)。尽管理论界对公司财务治理的论述不尽相同,然而,建立在财权理论基础上以实现财权合理配置为目的的财务治理理论已成为目前财务理论界的共识。不可怀疑,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理论将是今后财务理论研究的新焦点。
SUMMARY/概要
3.企业职能框架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篇三
科学配置,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
强化“三定”管理。一是油田坚持每年编制下达各单位用工总量控制计划,严格用工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三定”分级动态管理。结合油田实际和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实行油田和直属单位两级管理模式。三是狠抓“三定”方案落实。加强日常督导;开展专项检查,建立年度考核奖惩制度;加大考核工作力度。
强化岗位管理。制定下发《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编制岗位说明书的意见》,按照业务流程梳理规范岗位配置,并及时编制修订岗位说明书,充实细化业务能力和上岗条件,为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优化人员配置等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境外公司岗位特点,分专业、分岗位开发了石油钻井、井下作业等国际项目8大主体专业、101个岗位、18万字的岗位能力模型。
盘活用工存量。一是建立油田层面人员调剂机制。二是创新普光气田、内蒙古探区等重点项目用工模式。三是建立完善外部与本部用工管理机制。
动态管理,推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
强化组织协调。一是编制实施方案。通过前期调研论证,选择钻井队等部分一线专业队伍人员进行工作调整,制定人员调整实施办法,对于调整范围、调整对象、退出条件、人员安置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是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动员会、编制宣传材料等形式,层层传达学习油田文件,安排部署一线队伍人员调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工作指导。油田和试点单位设立热线电话,及时解答职工疑问。人力资源处重点抓方案制定、人员调整安置等关键环节,派专人全程跟踪指导,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员工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将员工动态管理作为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以“三定”为基础,以考核评价为手段,建立职工上岗、待岗、试岗的“三岗制”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和岗上竞争,提高职工工作绩效和综合素质。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将职工考核评价要素分为德、能、勤、绩四个大项,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直接上级考核与职工民主互评相结合、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重点考核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业绩。三是强化结果应用。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调整的依据。考核合格的职工,继续在原岗位工作,或者竞聘到更高层次、更重要的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安排待岗,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重新竞争上岗;未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达到上岗条件的新增和转岗职工,安排试岗,从试岗次月起,按油田有关工资管理规定执行;试岗期满考核合格转为上岗,经考核评价仍不合格的转为待岗,待岗职工停发工资,改发待岗生活费。通过实行“三岗”制,进一步调动了职工岗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稳妥推进实施。一是开展试点探索。选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单位进行试点。为保证稳妥实施,试点单位的工作方案报经油田审批后组织实施。边试点、边探索、边完善,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二是实行岗位竞聘。建立一线人员岗位竞聘机制,实行班组长竞聘和员工竞争上岗,使富余人员显性化,生产一线符合条件的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形成了“岗位选人”的长效机制。三是稳妥操作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工作程序,注重政策宣传,耐心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充分将政策的原则性与员工承受能力相结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照顾调整人员的利益,保证工作平稳推进,无一人上访,空缺岗位通过单位内部调剂解决。
及时总结,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常态化
优化了队伍结构。通过加强用工总量控制,严格“三定”管理,立足内部挖潜,盘活用工存量,五年内油田直接用工不断减少,培养补充了一大批主体专业(工种)一线人员,在实现总量净减员的情况下,生产一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用人机制,涉外人员总量五年内增加2000余人,为国家级重点项目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满足了发展需要。
提升了队伍素质。通过实施动态管理、一线人员调整等工作,有效调动了全员学习、全员创效的积极性,队伍素质及活力明显提升,通过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传递了压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进一步增强,工作、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提升了工作水平。人员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持续开展,促进了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油田在劳动用工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员工培训、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油田先后荣获河南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集团公司“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职能框架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职能和联系07-06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08-20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做好财政企业工作09-20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07-12
治安支队工作职责和职能09-21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06-16
发展计划和经济贸易局主要工作职能08-05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