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4-11-09

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共10篇)

1.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一

篇一:我的父亲母亲其其格阅读答案 篇二:我的父亲母亲其其格阅读答案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幼儿园小学中学作文课内课外公文 > 徐志摩《偶然》赏析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国梦演讲稿散文-樟 换一批相关推荐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

1、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一,是两个人互相陪伴过日子踏踏实实的感情,早已经渗透进生命成为了亲情。第二,两个人的性格互补而且这么多年都互相迁就着,第三就是母亲虽然喜欢抱怨但是从来不会真正的动真格生气。

答案:

1、父母过生日时父亲总喜欢请票友到家里敲锣打鼓喝茶唱戏

2、母亲到生产队出工,父亲闲暇时间会去代替母亲工作

3、父亲的胃病颈椎炎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全都好了

4、母亲患上冠心病,父亲下雪天坚持晨跑为了锻炼好身体能够照顾母亲

5、父亲患上胆管癌去世

3、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多给母亲打电话还应该做些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如何理解“爱就是怨”这句话? 答案:两个亲密无间的人表达爱的方式也可以是怨,但是是抱怨不是哀怨和仇恨,就像文中的父亲母亲互相抱怨唠叨了一辈子,最后还是不顾一切的想要去照顾陪伴对方到最后,爱不太一定非要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浪漫,平平淡淡的才是最真的。

这篇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是由阿呆网整理并发布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篇三:我的父亲母亲其其格阅读答案 ⑷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⑸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 ⑹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⑺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⑻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总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中忙着家务。⑼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亲。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来,渐渐虚胖起来。⑽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⑾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老了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⑿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⒀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⒁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想起父亲母亲。1.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2.请用两个成语概括文中父亲母亲的感情。(2分)3.第③段中的“常见”、“每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4.本文围绕“我”的父亲母亲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2分)5.文中⑸⑺⑻⒀段分别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怨”,请将段落序号填入相应词语后的括号里。(2分)埋怨()责怨()悲怨()抱怨()文章最后说“爱可以怨”,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2分)6.父亲母亲每年都来城里“我”的家中住几个月,这说明了什么?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常和母亲通电话外,你认为“我”还应该做些什么?(4分)参考答案: 1.父亲母亲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宽容。(2分,意思相近即可)2.:相敬如宾 相濡以沫 休戚与共等。(2分)3. “常见”说明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中,不是一次,而是经常性的;“每每”说明母亲对父亲带回家来的朋友们每一次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父母关系的融洽。(2分)4.①母亲热情招待父亲的朋友;②父亲常替母亲出工;③母亲细心照料多病的父亲;④父亲照顾多病的母亲;⑤母亲细心照料病逝前的父亲。(2分,写对一件事给1分)5.埋怨(⑺)责怨(⑸)悲怨(⒀)抱怨(⑻)爱可以通过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填空2分,一个0.5分。第二问2分,意近即可)6.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儿女。儿女与父母关系融洽。

上一篇: 下一篇:篇四:我的父亲母亲其其格阅读答案

1.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

3.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

5.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

6.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和蔼可亲。

7.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

8.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5-9-22 上一篇: 下一篇:篇五:我的父亲母亲其其格阅读答案

“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了。

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也不会出来。

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

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用她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们兄妹们都很健康。

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

妈妈非要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候怕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 “别怕,妈看着你走。

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末尾“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一句有怎样的深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是本文极为重要的写作手法。

4.结合全文回答: “我”为什么“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

参考答案:

2.一方面以“拭泪”写出了妈妈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以“风中的白发”写出了“我”对妈妈进入暮年的伤感。

2.我的母亲 阅读及答案 篇二

阅读下面《我的母亲》中的文字,完成1~5题。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我在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感觉不安。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zhàng)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的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qiàn jiù),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1.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写出正确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末“不敢对母亲说出—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时万籁俱寂”却又说“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由此我们可想到王维的哪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帐 歉疚

2.(1)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2)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睡不着。

3.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

4.不矛盾,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三

张炜

1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2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3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4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5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6“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

7“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

8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贺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9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10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11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12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京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13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14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15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16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17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述能力

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答: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6分)

答: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骆驼刺

甘 泽

1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2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3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5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1、(4分)第一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2、(4分)分析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的原因。

3、(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

4、(6分)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6、(4分)特征:荒芜、辽阔,(1分)沙砾遍地,风沙肆虐。(1分)

作用:突出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1分),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1分)

17、(4分)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2分)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2分)

18、(4分)

①外在形态相似:寒酸、丑陋。

②生存环境相似:恶劣、艰辛、荒凉、贫瘠、被遗忘。

③分布范围相似:广泛、数量多。

④生活态度相似:顽强、坚忍、抗争、努力、自由、快乐、满足。(共4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内容相符即可得分。)

19、作者通过对戈壁上骆驼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写,(1分)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坚忍不拔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3分)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2分)。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1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2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3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4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5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散文选刊2006年8月)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叙述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来自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亲切自然,而又令读者感到熟悉,正是为下文写人生之旅中的黑暗、人生的孤绝境界作铺垫。

参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2、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结合文章语境中不难看出,第一段中的“荒野无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第三段中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

参考答案: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3、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云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本语句理解关键在于“冷”和“灯”的含义,从上文第四段“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可看出,“冷”是指人生路上的孤绝环境,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而第三段中通过理解“荒野无灯”是“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无靠无助的感觉”,可以理解“唤我归去的灯”实际上是孤绝人生中所缺少的真情和温暖,是“通过这段黑暗时”的解脱的方式。至此,也就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4.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期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就人在孤绝环境中所采取的人生态度谈看法。可以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综合发挥。由于此题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因而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考生只要能扣住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勇于进取”这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5-8题为山东省2007高考语文选中的原创阅读题。

5、文章第一节作者为什么说对荒野无灯的感触难以忘怀?(6分)

①因为对黑暗的恐惧和想象中对藏在黑暗中的鬼怪的敬畏。②对温情灯火的热爱和感激。③沉淀于人生的经历令作者作出反思。

6、“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阐述。(4分)

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相处由于缺少真诚和信任,充满普遍的冷漠,没有温暖和热情,人的内心没有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虽然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却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情和关爱,因而心理上觉得自己是被世界遗弃的孩子。

7、文中说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揭示了孤绝处境下的三种人生境界,为什么说“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4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人生难免失意,关键在于失意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于孤绝之际灵魂不沉沦,成为自我孤独高洁灵魂的持有者,这是沉沦乞怜求助者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说是荒野无灯的处境下最高的境界。

8、怎样理解作者笔下的“荒野无灯”和“灯火的温情”?(6分)

4.我的父亲母亲-亲情散文 篇四

好几次提笔,想为我的爸妈写点儿什么,可总是静不下心来。我知道回忆需要安静,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下雨的星期天。双手托腮坐在窗前,细细端详雨中那个清新却略带苦涩的世界。白桦树下那一阵清风,那一串雨露,那一片再也回不去的落叶……所有这些,都让我渐渐归心于平静,手中的笔已在不经意中走进了老家——

我出身在浙北的一个小农村里,爸妈是再也朴实不过的农民,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妹妹,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平淡、真实。

任凭异乡的岁月如何淡漠,我对家的记忆依然清晰。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他的亲身父亲在生下他后便和我奶奶离了婚,而我爸则跟了他的母亲,因此在当时的家庭环境里,我爸的生活处境相当的艰难。后来我爸跟我聊天的时候经常谈起他的读书时代,他说,那些日子经常背个书包再牵一头牛,经过学校时,把书包往教室一扔,然后开开心心地放牛去了。

父亲不爱说话,很沉默,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的诚实、善良和热心,村里如果谁需要帮忙,只要招呼一声,刮风下雨,他都乐此不疲。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每逢大年三十,村里人都把大条大条的活鱼往我家里送,当然不是送给我们吃的,而是要我爸给他们做鱼丸。我爸做的鱼丸可谓是打遍村里无敌手,不仅如此,每次做好后,还挨个帮他们煮好,美其名曰:好鱼丸要配好火候才有好味道。也就因为这个,常常导致我们自家的年夜饭一拖再拖,而我爸却很快乐。

因为生活的困难,父亲断断续续念完初一就辍学了,可他对我们的教育是严厉的。记得我刚上“学前班”那天,父亲给我买了一个白色的塑料文具盒,用毛笔浸上红色的油漆在文具盒的底部写上了我的名字,说:“这样就不怕弄丢了。”可没过几天我还真把它弄丢了(现在已记不起当时是怎么丢的,好好的放在书包里,怎么会丢了呢?呵呵。)下午放学胆胆怯怯回到家中,只见桌上赫然放着我那个丢了的文具盒,爸爸一脸严肃,问我丢了东西怎么还敢回家。我却理直气壮地说道:“丢了就丢了,现在不是捡回来了么。”只见爸爸迅速起身,拿起文具盒就朝门外扔了出去,我被吓得浑身打颤(记忆中这是爸爸唯一一次对我凶)。后来听妈说,是村里人在路上捡到了,看到我的名字就给送了来。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丢过任何东西。

这就是我爸——那个当年瘦高瘦高的农村小伙。

也许相对我爸来说,我妈的生活条件要好的多,因为我外曾祖父那时是地主阶级。不过他们似乎有着一点家庭上的相似之处:我外婆的第一个丈夫在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后就离开了人世,这个孩子就是我现在的姨妈。后来,外婆有了第二个丈夫,生下我的母亲。母亲个子矮小,是因为她出生后就患了一种病,四岁的时候还走不了路。

母亲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不仅会裁缝,会绣花,而且还会一手绝美的毛线活。那些年,我们一家所穿的毛衣、毛裤、外套、布鞋等等,只要能从缝纫机下走的,只要能用毛线织的,每一样都出自于她那双似乎永远也闲不下来的粗糙的手。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小学那会儿,家里经济非常据拮,即使过年也很难有新衣服穿。心灵手巧的母亲就把我们那些穿旧的外套拆掉再翻新,把里面颜色较新的那层翻到外面,把旧的那层放在里面,再经缝纫机一踩,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穿着它去拜年,心情很是舒畅。如今,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衣服挤满了我们的衣柜,试问真正合身的又有几件?知儿者,甚是母亲也。

岁月在父母的白发和皱纹上印证了它的匆匆和无情,我也在温州工作了5个春秋。这5年来我极少回家,因此一有空,我就会静静地回忆家里的一切,感恩我那艰辛的父母为儿女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刚出生后的这几年里,也就85年左右吧,父母不管是去街上还是走亲访友,出门都是靠走路,那时我们姐妹俩的交通工具就是“竹篮”(大家一定很难想像竹篮是怎么回事吧)。父母把我和妹妹各自放在一个很大的竹篮里,然后用一根长长的扁担挑在肩上,硬是把我们一路挑到十公里之远的.外婆家。有时只有我们姐妹中的一个,父母就在其中的一只竹篮里放几块石头,以求两边平衡。坐在父母肩膀下悬空的竹篮子里,双手紧紧地拽着两根竹柄,我竟安然地睡着了。

等我们长大了些后,家里的那辆重磅上海牌自行车就接任了承载我们一家四口的重任。那会儿,爸爸骑车,我坐在最前面的横杆上,妈妈坐在后座,怀里还抱着妹妹。比起竹篮,似乎要轻松多了。这种现象当时在我们村里非常多,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路上随处可见。

渐渐地,家里有了一些积蓄,在我爸爸36岁那年,他买了一辆载重型拖拉机,为了供我们姐妹俩上学,老爸跑起了运输。打那以后,我母亲从没有过上安心的日子,焦急、等待和担心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由于起早贪黑,疲劳过渡,父亲大大小小也出了几次事故,最后依然坚持供我们顺利完成学业。

老爸对那辆陪伴他近六年的拖拉机是有感情的,以至后来不跑运输的时候还坚持用拖拉机载我们去踏青、游玩。而我的老妈,一个天生晕车的人,却唯独坐我爸的拖拉机不晕,这让我那幽默的父亲甚是感动。搬张椅子坐在拖拉机的后厢里,迎面而来的春风又一次将浓浓的父爱散播、传扬。

5.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五

梧 桐

晨义

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阴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间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关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灵通;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梧桐之树,丰富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张古琴。外表粗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

梧桐有着音乐天赋,据说是制琴的良材。天然资质加上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造就了梧桐的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

首先是雨声。梧桐宽阔的叶子是为雨声而生。春雨的轻柔婉约,夏雨的激烈豪放,秋雨的忧郁缠绵……击落淋流之间,都化作千般妙韵,点点滴滴汇入生命的湖泊。湿润的梧桐啊,原来是被这样浸透和滋养。然后是风声。北风之马嘶,南风之虎啸,东风之龙吟……一一收聚在胸。有时树枝会折断,那正是随风而舞的激越。

然后是鸟声。燕子的新曲,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全都以传统的木刻存放。

秋叶凋零。而只有梧桐的叶子落尽,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现出来。

再往后:就是雪声。扑扑簌簌,由疏朗的枝条加以整理。

当然还有雷声,那带电的强音。

够了吗?如此深厚的艺术素养,难道还不够一张琴的需要吗?你看梧桐的`年轮,那是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记录了难以计数的乐谱。除了年轮,树木还有什么呢?换句话说,除了音乐,梧桐还有什么呢?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

是古代一位采风的乐官吧,梧桐。他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忘记回去复命。他走不动了,因为背负的实在太多,为—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就令他热血澎湃。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啊,听啊,听天之音,听地之乐。他听到了河水的倾诉,听到了云彩的感叹……

或者还有另外的传说:知音不在,弹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润,活为嘉树:丝弦已失,谁识此木?

等有一天梧桐干卧:掀去树衣,露出纯洁之躯,丝弦排列如江河奔流!你听吧,爱恨悲欢就滔滔而出,—发无收。

这样的梧桐,不拿来做琴,会有多么可惜。

不幸的是,—棵梧桐却成了我的书桌。仿佛被禁无期的囚徒,默默忍受命运的苦难。清漆之下,可见音波起伏,乐澜依稀。读书余暇,手指轻敲,其声深沉宏美,动人魂魄,那是,志士不可更移的决心啊!若拍案而起,慷慨悲歌之音,可使肝胆共振,书剑同声! 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

梧桐繁茂,最终做琴的却是少数,因为弹者有限,知音太稀。但梧桐就是梧桐,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问,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回答。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选自《散文》有改动)

1.“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就令他热血澎湃”,这说明梧桐具有怎样的心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分析开头所引古诗在全文的作用。(6 分)

3.“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请根据全文文意分条概述。(6分)

4.“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而“我”的存在对于梧桐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请根据文意说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梧桐心自灵通,爱恨悲欢情感丰富,具有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2分)运用典型细节,能够具体生动地表现梧桐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的情形。(2分)

2.①引出下文的抒情,奠定感情基调;②统率下文的内容,形成全文内容的总纲; ③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答到一点即给2分)

3.①梧桐有着音乐天赋,对万籁的取纳造就了他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②桐木制作为琴,琴声可演绎人间爱恨悲欢,千般情感;③即使不为琴,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④投人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答到一点即给2分)

6.公公婆婆,我的父亲母亲散文 篇六

我心里有那么多的文字,都是为婆婆公公您们储着的。我想要一个足够安静的空间,来把他们娓娓的细述。把我心里对您们的感激与厚爱融进一个个平常的文字里,咏一曲世间真正的大爱亲情。

娘,我每叫你这一声,其实都是从心里叫出来的,并不是装装样子,肯定您也一下子都能听得出来。我老是觉得,我叫您的次数可能比叫我的亲娘次数都要多,您和父亲也一直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只是,唯一不一样的,是您和父亲从不像我的亲生父母那样对我的错误瞪眼睛呵斥,抱怨,而是笑着纠正我,甚至手把手的教我。您只是对自己的儿子瞪眼睛呵斥,抱怨。。。。。。唉,所以,我在您们面前也尽量的不乱发脾气,不像在亲生父母面前那样随便。

第一次见您,是我和老公在外面旅行结婚回来,在您为我们建好的新房子里,我在一群闹喜的人群里看到您和几个大人从外面走进院子,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就认定您就是我的婆母。刚离开亲娘的一颗忐忑之心,正需要母爱的温暖,我下意识的迎向您,一把抓住了您的双手,就像又找回了一份母爱。是的,握住您手的同时,我感觉到了,您慈爱的笑容,您无限的关爱,都从您那双温暖粗糙的手上传了过来。。。。。。这时,听到有人高兴的说:“哎呀,三婶子,你可娶了一个好儿媳妇,长的多漂亮啊,您看,跟您多亲!”

我第一次叫了您一声“娘”,看着您幸福的笑容,我也陶醉了,并不是周围喜庆的氛围感染了我,而是我那颗遍体鳞伤的心忽然感到了被宠爱的感觉,是啊,有什么比又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更让人满足的呢?

您和公公只生了三个儿子,所以,我这第一个儿媳妇,成了您和公公的,不,是一家子人的宠物。我太明白了,两个弟弟,视我为家里最重要的人物,对我敬重,爱护,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奶奶和姥姥两位老人,对我关爱有加,特别是您们两人,父亲母亲,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然融为真正的母女,父女。

三个儿子的三栋院子,主房配房加院墙,都是您们两人的汗水建起来的,光是垫地基,您们就拉了无数的土,那都是一下一下装上车,再一下一下卸下来,我们家的主房配房,还在中间挑了一茬土墙。我见证了您们给两个弟弟建房的辛苦,还要用从地里辛苦扒拉出来的微薄收入娶儿媳妇。所以我知道您们欠的`账简直像个大山,也同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您们没有让儿子们替您还一分钱,甚至,还时不时的帮一下我们。况且,您们还要在操持着这一切的同时看护孙子,一边还要还那不知何时能还清的账。父亲母亲,您们这一辈人的辛苦,如果年轻人能真正的理解并心疼您们,该多好啊!

如今,那骇人的账已被您们一一还清,好像您们还有了小小的剩余。但是,您们的身体却也已像经年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全身的病痛不断袭来,使得您们把药当成了饭,每天按时的吃。看着您们两个每天都互相提醒着吃药的情景,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只能老是对您们说,不能拿药当饭吃,是药三分毒。但我知道,这是您们必需的。

7.春从心出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七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春从心出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_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5.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线索。

16.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19.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题目“春从心出”的理解。

[答案]

15.本文以追寻和思考人生的真谛为线索。

16.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17.答案要点: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18.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

8.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八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分)

15、 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4分)

16、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4分)

答:

17、 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父母的引导、家庭环境的熏陶。

15.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孩子自由发展,注意熏陶引导。

16、非常勤奋刻苦。因为他对他的工作非常感兴趣。

9.《我的农民父亲》阅读答案 篇九

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

天气晴朗的一日,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天空纯净地蓝,卷云白得透洁。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同学们认真地听。谁也没想到,A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B宿舍里,父亲一把把我揽过来,急切地说:“孩子,快让爹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近视眼,你没看见,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呢。”父亲得知我眼无大碍,才长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记念和怜惜。

还有一次,父亲离开家乡,是去年春播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还说得过去,后来一天不如一天。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对父亲说,要半个月我才能回来,羊汤馆的事你先照应着。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硬是让父亲给盘活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多。出差回来后,我惊奇地请教父亲。父亲手一

摆,淡淡地说:“小本生意,不要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羊肉汤按成本卖给顾客,一分钱不多收,搭些功夫不算啥,我们只赚酒钱和菜钱。咱对得起顾客,顾客才乐意到咱这里来。”别说,父亲的办法还真灵,现在羊汤馆的生意好起来,四面八方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这不,我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呢。

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

14、本文标题为“我的农民父亲”,你认为“农民”两字有何特殊的表达效果?(4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出过家门的两件事。(4分)

16、文中有A、B两处画线句,请任选其中的一句,并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选句,赏析:

17、“只懂得锄草和种地”的农民父亲半个月内盘活了“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4、“农民”两字交代父亲的身份,突出父亲的“慈爱与宽厚”的农民本色(2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身份的欣悦与自豪之情。(2分)

15、我大学时视力下降,父亲担心,来看我(2分);父亲帮我盘活羊汤馆。(2分)

16、A句运用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其中“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的动作与神态,突出了父亲寻找我的焦急之状,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切之情。“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的动作,“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的外貌描写,与父亲的农民身份完全吻合,表现了父亲的辛劳操持与朴实。“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则表现了父亲的坚强与刚毅。B句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一个“揽”字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的急切之状,表达出父亲对我眼病的忧心与关切(3分)。

10.我的父亲母亲抒情散文 篇十

乡村的夜晚寂静而安宁,人们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劳作,早已进入了梦乡,朦胧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 咋回来了,天这么黑了。” 是母亲的声音。

“今天局里开会,有些饭菜,带回给你和孩子们吃。都睡啦?”接着我感觉到父亲掀开蚊帐的动作,装着甜甜地睡着了。那个年代的灯火很暗,我偷偷地眯开了一条线,看到了父亲慈爱的面孔。其实我很想吃,可是不敢起来,为什么不敢起来,我现在也想不明白,也不再去考究,后来在父亲与母亲低声的说话中甜甜进入了梦乡。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亲经常那样,为了给我们带回那些可口的饭菜,经常一下班就骑十几公里的山路披星戴月往家赶。也许在现在这个年月,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是父亲在我脑海里第一个清晰的形象。温暖而慈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读小学那年,我和哥来到了城里。母亲和姐们依然在乡下,父亲经常下乡,可是每次离开家,他都会怕比我大几岁的哥不能照顾我,偷偷地给我一些另花钱,那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住的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父亲的同事,父母亲不在的时候虽然,他们会很照顾我们,可是我还是很羡慕别人能一家人在一起。每次母亲出来看望我们,我都会很开心。如果有一天放学回来,家里收拾得特别整齐干净,我就知道一定是母亲回乡下了,我会爬上阳台向着母亲回去的路,费力地张望很久,看还能不能看到母亲的影子,然后会很失望难过地哭……那时父亲和母亲经常颠簸在工作和两个家之间。

这样过了两年,经过父亲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每到星期天,父亲和母亲都会和我们打牌,那时是我们最好的娱乐节目了。每次姐弟们因为出牌而发生争吵架的时候,在劝阻不了的时候,父亲会很生气地甩牌,大声说:“不跟你们打了,一点小事就吵,一盘牌也输不起,自己姐弟也要因一点小事争”那时全都会安静下来。这时母亲就会适时地教育我们:“吵啦,吵啦,叫你们不要吵,现在好啦,收拾好,该干嘛就干嘛去”我们偷偷地笑,知道父亲真生气了,乖乖地收拾牌,安静地各干各的,就别指望父亲会再跟我们再做了。那时的父亲是严格而亲切。

“我想去,只是家里就靠你了。”是父亲的话。忘了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只是过了不久,就听说父亲要出国,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两年,两年之后才能回来。记不清是那一天的早晨,父亲辞别了我们,去了一个遥远的非洲小国支援当地的水利建设。这一去就是两年,就是这一段经历成了父亲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情。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在非洲的见闻,成群不怕人的天鹅,大雨过后一大群进屋觅食的蚂蚁。非洲非常肥沃广袤的土地,和那里贫穷而懒散的黑人。那时我们的信都是先寄到北京一个专号的信箱,然后再由北京外交部统一转到父亲那里。那时,父亲在我眼里是神秘而能干的。这两年里,母亲带领年长的姐姐在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照顾我们,很是辛劳。当时很想给父亲写信,可是一直都没有写成,两年就这样在平淡和在对父亲偶尔的思念中渡过。期间奶奶病重,是邻居刘伯伯一家热心的帮助和父亲的挚交叔叔高超的医术让奶奶渡过难关,等到父亲回来,两年后才去世。这种恩情我们一家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父亲回来 看到我,欣喜而慈爱地对我说:这丫头长高了,都快认不出了。而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奶奶床前,看望她是否安好。奶奶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不见有好多年了。如果没什么事,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离开这房子。父亲微笑地看着奶奶好几秒钟才高声对她说:“阿婶,我回来了。”(父亲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奶奶的,奶奶耳背,对好说话要大声点她才能听到。)

奶奶迟疑了好一会才听出了父亲的声音,平淡的脸满是欢喜。 “你回来啦。去了哪?去了这么久。她们说你出了国,我骂她们,”(在奶奶的概念里,出国就是去世了的意思。当妈妈告诉她的时候,她又怎能不骂她呢?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在那个缺医少药而贫穷的年代,去了两个,有一个叔叔在十五岁的时候死于急性肝炎,听母亲说,这个小叔叔死的时候她已经与父亲结婚,很懂事,对她很好,有点吃的都会说留一份给他的嫂子。有一个夭折在她寻医路上,她的背上,父亲是她的独苗,)父亲和奶奶两年后的相见就是如此平淡,却很感人,因为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和奶奶如此地笑过。

时光在悄然流逝,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幸福而留连,也不会因为你的艰难而快走。转眼间,我们都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室。父亲也退休了。有一天看到埋头看小说的母亲,我忍不住地问父亲:爸爸,以妈妈的资质和当年你的能力,在单位为妈妈安置一份工作不难,你为什么让妈妈跟着你就是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呢?这对妈妈是很不公平的。有很多不如母亲的妇女她们都进了好单位,现在有退休金,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妈妈心灵手巧,识文断字,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稍加培养相信她的能力不会逊色,而我的童年也不会那么孤独。“你怎会明白,如果妈妈参加了工作,谁来照顾奶奶和你们这么多姐妹?”许多年后,父亲这样对我们说。而母亲也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父亲。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每次顶撞母亲,都会让父亲骂得狗血淋头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五六十年代,正是提倡自由恋爱,破四旧,追求新思想的年月。当年父亲带领一班人马在母亲那条村搞水利建设认识了母亲,据说母亲当时可是村里的一枝花,而且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有一天让父亲看到,一下子就喜欢了 ,就托人去说媒,通过接触,母亲还居然真喜欢上父亲这个穷小子。虽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还是嫁给了父亲,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慢慢建立起来。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并且抚养成人。听说当年母亲生下我时,由于生活困难,他们也已经有了这么多女儿,外婆劝母亲不要我,把我给扔了,是父亲和母亲舍不得,我才活了下来。

年轻不懂事,跟母亲吵架时,很多时候我都会脱口而出:“谁叫你们不把我扔了!”一定会把母亲气个半死。

有一天,我看着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想起当年自己的倔强和任性,很是内疚,就笑着问她:“当年你们为什么不把我扔了?”

母亲说: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舍得扔掉。你父亲说,就是再难,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扔掉。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怨恨母亲的爆燥,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太少。一直很想逃离这个家,这种忧郁一直伴随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直到自己也为人母亲,才体会父母的辛劳与艰辛。

不会忘记在夜色中帮我背着孩子的父亲,不会忘记在我躺在病床时,母亲为我操劳的身影;不会忘记父亲住院时,母亲憔悴的面容,不会忘记母亲在病床时,父亲穿梭在风雨里,也给母亲的陪伴。何为似水流年?何为相濡以沫?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平淡,也许平凡,可也温暖,也幸福!

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成就了父亲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赢得了父亲内心的尊重与用心的爱护!人与人之间是要用心去交换,才会赢得真心,亲情如此,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

上一篇:医院专项整治自查报告下一篇:我的新班级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