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2024-10-07

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通用8篇)

1.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一

我国10省市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放射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性疾病特点,对每一种放射性疾病制定出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将我国10省市所有已确诊的放射性疾病病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结果 放射性疾病中居前3位的`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皮肤损伤;上世纪60年代诊断的病例最多;工种近80%是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结论 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剂量监测,以减少职业危害.

作 者:江波 姜恩海 姜立平王晓光 邢志伟 赵欣然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刊 名:中国辐射卫生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年,卷(期):2010 19(2) 分类号:X591 关键词:放射性疾病   职业危害效应  

2.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 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选取2006-2011年某市报告的《职业病报告卡》。

1.2 方法

根据职业病患者性别、发病病种、发病年份、发病年龄、危害因素接触时间和行业工种进行分类统计, 对2006-2011年某市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6年至2011年某市已诊断鉴定的职业病患者总数为73例。

2.1 职业病患者性别比例情况

男性为71例 (占发病总人数97.3%) , 女性为2例 (占发病总人数2.7%) 。

2.2 职业病病种分类情况

尘肺病为55例 (占发病总人数75.3%)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性耳聋) 为7例 (占发病总人数9.6%) 、职业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镉中毒) 为6例 (占发病总人数8.2%)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白血病) 为2例 (占发病总人数2.7%) 、其他职业病 (职业性哮喘) 为2例 (占发病总人数2.7%)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中暑) 为1例 (占发病总人数1.4%) 。

2.3 职业病发病年份情况

2006年诊断9例 (占发病例数12.3%) , 2007年诊断12例 (占发病例数16.4%) , 2008年诊断15例 (占发病例数20.5%) , 2009年诊断14例 (占发病例数19.2%) , 2010年诊断14例 (占发病例数19.2%) , 2011年诊断9例 (占发病例数12.3%) 。

2.4 职业病发病年龄情况

职业病患者年龄段分布在20~59岁。其中30岁以下7例 (占发病总人数9.6%) 、30~39岁24例 (占发病总人数32.9%) 、40~49岁30例 (占发病总人数41.1%) 、50岁以上12人 (占发病总人数16.4%) 。其中, 30~49岁年龄组占总发患者数74%, 而属尘肺病病种的发病年龄30~49岁年龄组占76.3%。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情况

该市职业病患者接触史分布在1~17年, 其中接触史4年以下的有12例 (占发病总人数16.4%) 、5~6年13例 (占发病总人数17.8%) 、7~8年4例 (占发病总人数5.5%) 、9~10年12例 (占发病总人数16.4%) 、10年以上32例 (占发病总人数43.8%) 。

2.6 职业病发病行业工种情况

职业病高发行业以采石业、集装箱及配件制造业、卫生陶瓷制造业、五金及厨具制造业为主, 见附表。

3 讨论

该市2006-2011年共诊断职业病73例, 在发病患者中, 以30~5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为主, 尘肺病发生率最高 (55/73) , 占75.3%, 这与2009年我国卫生部报告的尘肺病发病率79.96%接近[1], 其次为职业性噪声性耳聋和职业性苯中毒 (包括职业性白血病) , 该市职业病高发行业以采石业、集装箱及配件制造业、卫生陶瓷制造业、五金及厨具制造业为主, 其中以集装箱制造业发生的职业病病种尤为复杂, 包括尘肺病、职业性苯中毒、职业性白血病 (肿瘤) 、噪声性耳聋、职业性哮喘等多种职业病混合发生, 是危害最大的作业场所之一, 卫生陶瓷制造业是该市新的尘肺病集中发病作业场所, 采石业由于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安全生产监管需要, 在该市已逐步受到严格管制, 数量逐步减少。

从统计数据分析, 近年来该市尘肺病依然保持高发病率状态, 防治形势严峻。同时, 呈现行业集中发病的趋势, 集装箱加工业、造船、五金加工、采石业、宝石加工业等成为尘肺病集中发病行业。尘肺病为终身疾病, 不可逆转, 造成患患者数逐年累积不断增加, 给企业、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经济负担[2];镉尘成为新潜在职业卫生高危因素, 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国各地曾出现尿隔超标工人集体上访、闹事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引起政府及主管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省也要求各地加强对镉电池生产行业的监管, 能淘汰退出、转产的尽快退出, 暂不退出的镉电池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 方可重新作业, 治理后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必须停止镉电池生产作业, 由于镉尘被吸入工人体内后, 排泄速度非常慢, 甚至30年或更长时间, 造成人体肾、骨骼等器官的损害。由于目前仍未找到特效的驱镉剂和镉中毒治疗药物, 对尿镉超标工人只能采取调离工作岗位, 密切跟踪观察健康状况等措施进行处理。因此随着镉电池行业的发展, 尿镉超标人员将会逐年积累, 成为一个较特殊的人群, 处理不当容易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切实加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投入, 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明确用人单位、劳动者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力、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可为完善和制定适合该市经济发展和保障职业人群健康的职业卫生防治办法提供借鉴。

摘要:目的 全面掌握某市职业病发生情况, 为某市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某市2006-2011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的职业病报告卡, 将数据导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 根据患者性别、发病病种、发病年份、发病年龄、危害因素接触时间和行业工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06-2011年累计诊断职业病73例, 发病患者中以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 其中以尘肺病为主, 有55例, 占75.3%, 其次为职业性苯中毒 (包括职业性白血病) 、职业性噪声性耳聋;职业病高发行业以采石业、集装箱及配件制造业、卫生陶瓷制造业、五金及厨具制造业为主, 其中以集装箱制造业发生的职业病病种尤为复杂, 包括尘肺病、职业性苯中毒、职业性白血病 (肿瘤) 、噪声性耳聋、职业性哮喘等多种职业病混合发生。卫生陶瓷制造业是新的尘肺病集中发病作业场所。结论 职业病危害已经超过安全生产事故,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明确用人单位、劳动者、职能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力、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姗姗, 鲁顺清.我国职业卫生现状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 2008, 34 (12) :40-42

3.120例梅毒发病情况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梅毒 性伴侣 血清学检查

对象与方法

2001年7月~2005年11月收治梅毒患者120例。

实验室检查:取静脉血。对所有患者均同时做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部分患者做暗视野显微镜或超高倍电子显微镜检查,个别患者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标准:根据梅毒诊断标准[1],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个别无任何症状、体征,但RPR及TPHA均为阳性、其性伴侣为梅毒患者的,也按二期梅毒处理。

結 果

发病情况:120例确诊为梅毒患者。其中男46例,年龄20~75岁,一期梅毒30例,二期梅毒12例,潜伏期梅毒4例。女性74例,年龄18~55岁,一期梅毒37例,二期梅毒30例,三期梅毒1例,潜伏期梅毒5例,胎传梅毒1例。120例中,有54例为夫妻或性伴侣同患梅毒。性伴侣不确定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36例夫妻另一方为健康者,其中男14例,女22例。2例为母女。

临床表现:①一期梅毒共68例,男30例,女38例。其中42例在外生殖器部位见单发或多发硬下疳,12例追问病史时问出硬下疳病史。8例外生殖器部位见非典型硬下疳,此为硬下疳愈合期,2例外生殖器部位见有瘢痕,此为硬下疳遗留痕迹。34例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例女性伴有宫颈糜烂。②二期梅毒共42例,其中男12例,女30例。二期梅毒疹多种多样,全身皮肤性损害者31例,掌跖部见暗红斑者23例,外阴及肛周见湿丘疹及扁平湿疣者8例,丘疹鳞屑性梅毒疹12例,环状、地图状梅毒疹9例,无特异性皮疹者14例,仅8例皮疹伴有轻度瘙痒。口腔黏膜斑10例,虫蚀性脱发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2例,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症状者8例,女性伴有宫颈糜烂者16例。无任何症状者7例。③三期梅毒1例,女,28岁,未婚,因突然发现口腔硬腭缺失来就诊,无其他自觉症状,不安全性接触史16年,追问病史硬下疳及二期梅毒疹不确定,试验室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学诊断均支持梅毒诊断。④潜伏期梅毒9例,无症状及体征。因其配偶或性伴侣诊断为梅毒,做追踪检查而确诊。⑤胎传梅毒1例,女,3个月,早产。出生时因吸入性肺炎,静滴青霉素时出现吉海反应而引起注意。随后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RPR及TPHA检查,患儿及其母亲均为强阳性。追问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其父亲承认半年前不安全性接触史及外生殖器硬下疳史,已接受过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询问病史,对12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54例为夫妻或性伴侣同时患病。首诊为男性者18例,女性者14例,共同就诊者22例。54例中32例男性承认有婚外性接触史,28例承认嫖娼或多个性伴侣,12例女性承认婚外性接触史,全部为婚外性伴侣。无事实婚姻者4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均承认有不安全性接触史,其中30例为不固定性伴侣或嫖娼,12例女性承认性交易史,不配合调查者21例。不完全配合者48例。

120例患者中,94例无应用安全套史,26例偶尔应用安全套史。所有承认有不安全性接触史者均无全程应用安全套史。

讨 论

如果性伴侣一方被诊断为梅毒,则另一方无论是否有无症状,也应同时动员做梅毒血清学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应每隔1个月复查1次,并交代避免与性伴侣密切接触。3个月后,复查为阴性者,判定为健康者。如果不能保证其后的随访检查,建议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如果性伴侣无法立即做血清学检查,也应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

首诊的临床表现男女也有较大的差别,男性多为一期梅毒硬下疳为首诊症状,女性则一期梅毒硬下疳和二期梅毒疹所占比例相近。

梅毒的发病率增高与不规范治疗也有很大的关系。本组36例在诊断为一期梅毒后到个体小诊所或中医诊所进行治疗,不系统应用青霉素等,个别应用氧氟沙星及中医中药治疗后,用药不确切,治疗不彻底,待一期梅毒硬下疳自行愈合后,以为疾病痊愈,停止治疗,导致疗程不够,药量不足,使梅毒发展到二期,并传染给其性伴侣,导致梅毒进一步传播。

在不安全性接触中,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也是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潜伏梅毒的传染性也很大,有文献报道的潜伏梅毒发生率6.3%~33.3%[1,2],推测有不少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患有潜伏梅毒而没被发现。尤其是女性,能引起注意的硬下疳发生率较低,不易引起注意,促使了梅毒的传播,夫妻或性伴侣一方发现患有梅毒后,如果另一方未被传染,而且立即与患者隔离,或同时接受预防性治疗,则可以避免梅毒的发生。对每一个首诊梅毒患者,均应详细询问病史,动员配偶及其性伴侣来检查,对于一期梅毒病人,应该通知其近3个月内的性伴侣;二期梅毒,通知其近6个月的性伴侣;早期潜伏梅毒,通知其近1年的性伴侣;晚期潜伏梅毒,通知其配偶或过去数年的所有性伴侣;胎传梅毒,对其生母及后者的性伴侣进行检查。即使当时检查未发现梅毒,也应继续定期复查,或同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使更多的梅毒患者得到尽早的治疗。有利于控制梅毒的快速蔓延[3]。

对于梅毒一定要及早发现,尽早治疗,给充分足量有效的药物,疗程规范,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

参考文献

1 沈新,冯信忠.早期梅毒95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206.

2 李世泰,陈定一,张振馨,等.早期梅毒118例分析及疗后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07-310.

4.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四

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现将《汉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随文报来,请审阅。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27日

汉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2013年4月24至26日,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技术评估。2013年5月下旬,全国爱卫办向我市通报了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情况,要求我市对照对技术评估报告和专家现场检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整改工作,通过一年半时间的扎实有效整改,技术评估报告反馈问题和专家指出的问题已整改到位。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整改工作

全国爱卫办技术评估专家组离汉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召开会议,通报技术评估反馈意见,要求各责任部门、单位立即行动,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照反馈意见和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标准,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逐一抓好落实;同时,要求所有整改工作必须在2013年9月底前整改到位,全面达标。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印发《关于对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落实责任单位、整改内容、完成时限,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将整改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对已经整改到位的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建立市、县区、街道办事处三级协调联动机制,落实门前“三包两禁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加强工作督查。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列入整改的事项进行追踪检查;对整改不达标的问题,进行现场督导,立即改进,直到达标;对行动迟缓、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在全市范围通报批评,扣除目标考核分值。今年7月中旬,省上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暗访和反馈,市政府及时梳理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对暗访调研反馈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的通知》,召开省级暗访反馈问题整改现场会议,市长王建军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要求各级高度负责,夯实任务,集中力量,全力打好整改攻坚战。

二、狠抓落实,全面扎实推进整改

各相关县区和责任部门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和具体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整改,各类问题基本整改落实到位。

(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江北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系统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和地面硬化、绿化已经完成,渗滤液处理设备已投入运行;在汉台区主城区新建了荔枝路和东一环路两座小型垃圾压缩站。江北和江南两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国家级无害化等级评估工作,已经省环保部门协调环评。8个县的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均建成投用。

(二)环境保护方面。一是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每月定期定点对11个市政供水管网末稍水质进行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余氯进行监测,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了居民饮用水安全;新水源地的选址论证报告已经修改完成,正在开展实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加大“一江两岸”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增加抽查次数,安排专人每天8小时打捞河面漂浮物,确保汉江中心城区段水面无漂浮物、沿岸环境卫生整洁。二是强化工程减排治理。全市完成减排项目33个,11个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新建和完善18户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监督21户企业正常运行废水处理设施。对黄姜皂素等256家企业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6份,立案处罚7起,停产整治16家,督促12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成治污设施。三是强化秸杆禁烧工作。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和汉中经济开发区全面全时段禁止焚烧秸杆,及时清理处置田间积存秸杆,消除露天焚烧隐患,实现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发现一处黑斑”的禁烧管理目标,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50天,优良率达96%。

(三)小餐饮行业整治方面。在中心城区开展小餐饮行业专项检查5次,加强证照管理,全面完善防鼠防蝇设施,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完善病媒生物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熟食间增设二次更衣室,强化熟食制作监管,对卫生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门店进行整改或关停。开展了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建成了雷家巷、友爱路、饮马池等餐饮示范街区;大力开展小餐饮排查、改造、提升等示范创建工作,建成230户放心食品早餐示范店。全面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全市完成6000家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动态分级评定,量化管理覆盖率达74.3%,中心城区量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5%以上,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组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开展环境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对背街小巷和卫生死角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维修改造破损路面及设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对城区污损果皮箱进行清洗,新增、更换果皮箱、垃圾桶2000多个;调整充实了清扫保洁力量,增加了环卫车辆和设施,做到生活垃圾定时收集无堆积、定点收集无乱倒、密闭收集无明曝;及时清理积存垃圾和杂草,拆除重砌残垣断壁、破损房屋和围墙,规范施工单位围挡设置,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比赛,充分利用健康知识宣传栏和市民学校等载体,提高市民的创卫知识普及率和参与率,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和健康教育所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活动,加强小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汉中电视台每周播出两次健康教育专栏,免费制播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在工厂、企业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宾馆、酒店、景区、窗口单位开展控烟工作,增添禁烟标志,增加禁烟劝导人员,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市区卫生部门与汉中日报等各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汉中卫生在线专栏,对公众进行卫生法规、营养卫生、健康保健、烟草控制,重点疾病防治等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技能的宣传,截止2014年10月中旬,刊出健康科普文章100余篇。同时,利用世界无烟日、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等卫生宣传日,开展大型公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印发胡蜂伤人防控知识彩页200万份、公民健康素养166条20万册。加强治理流域污染清除城乡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宣传,开设《整治环境、美我家园》专栏,共发各种稿件550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全面提升了市民文明、健康知识水平。健全社区健康教育Ⅳ级网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督导工作制度,为办事处、社区配发了健康教育媒体材料20余种,发挥中心城区29个健康宣传栏传播功能,2014年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6期。

(六)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建设方面。中心城区所有医院都按要求设立传染病科室、分诊点和专科门诊,市中心医院、三二0一医院、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已经建立了规范达标的发热门诊。各医院都能严格按照国卫标准,实行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堆放、规范处理,完善相关医疗垃圾和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落实门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市中心医院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在新门诊综合楼新设置了占地295平米单独区域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完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制度及就医流程,安排专职医生坐诊,对疑似患者可立即送隔离病区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消毒处理及电器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到位,2013年7月份两台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800吨。2014年,我市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和个体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再次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报告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县区网络直报实现100%覆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8%以上,三级医院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均达到99%以上;同时,依照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信息数据,扎实做好传染病疫情分析,全面完成疫情分析和月分析报告。

(七)农贸市场整治方面。对中心城区13个蔬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场净化、整洁、监测工作有了很大的规范提高;投资210万元完成了7个蔬菜市场的达标改造。对中心城区市场内的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开展了全面督查,设置了相对独立的活禽宰杀区域,完善“三防”设施和卫生基础设施,实行分区经营、一摊一桶,垃圾密闭收集、垃圾日产日清,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确保市场干净整洁。同时,落实了市场管理人员、清扫保洁人员,增添了垃圾收集容器,农贸市场环境乱、卫生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八)城市综合管理方面。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城市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制度,推进城市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以市容环境整治为重点,集中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取缔了万邦、高客站等40多处自行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取缔机动车停车点50多处,规范整改管理不达标的停放点80多个,设置禁停标志牌19处,锁扣乱停乱放车辆500多辆。新施划交通标线2200米,新增“机非”隔离带630米,新建完善交通信号灯6处、电子监控设备2处,增设各种交通标志73处90面。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8万次,行政拘留210人,刑事拘留2人。拆除影响市容的残墙断壁3600平米,硬化绿化人行道6000平米,拆除楼顶、墙体、门头广告7200块4.6万平米,清理条幅2500余幅,设置新型LED电子显示屏16块,设置60多处公共信息栏,有效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

(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新建华燕路、建宁路中段、丰辉广场南侧道路东段、远大国际家具城西北侧道路,完成劳动路、莲湖路东段“白改黑”工程,对电力局北侧巷、太白路北侧巷等10条背街小巷、滨江东路慢车道和人行道的遗留路段、汉中饭店西侧道路进行了改造,维修了黄家塘立交桥。二是修补破损地砖2.2万平米,硬化路面1.06万平米,粉刷墙面17.4万平米。三是维修改造城区公厕36座,新建公厕5座,开工建设65个村级垃圾站,维修、新购大型专用垃圾运输箱体30个。四是实施楼宇亮化138家,新增路灯6841盏,路灯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背街小巷亮灯率在96%以上。五是归集资金4738.49万元,对城市滨江路、南团结街、西环路等22条主要街道进行绿地景观绿化,美化城市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东部区域内涝问题,按照30年一遇的国家防洪标准设计,建成投用了全长9.2公里、总投资2.24亿元、总排水面积47.24平方公里的东排洪渠改造整治工程。

三、巩固成果,确保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5.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五

关键词:职业病,描述性分析,发病情况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职业病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2,3],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频见报道。职业病危害事故已经成为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增加企业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为掌握深圳市某街道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和特征,探索今后的职业病危害的干预方法,我们对该街道2005—2014年10年的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05 — 2014年间深圳市某街道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确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作为分析对象。

1.2方法对职业病发病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采用Excel2003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职业病发病概况2005—2014年10年间,该街道共确诊新发职业病病例56例。职业病病种涉及5大类10种,其中职业性化学中毒32例,占57.1%,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噪声聋)9例,占16.1%,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7例,占12.5%,尘肺5例,占8.9%,职业性皮肤病3例,占5.4%。单病种以慢性苯中毒(14例,占25%),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12例,占21.4%),职业性噪声聋(9例,占16.1%),苯所致白血病 (7例,占12.5)为主,见表1、图1。

2.2职业病患者人群分布情况该街道56例患者中, 男性41人,女性15人,男女性别比为2.7∶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7岁(17~54岁),工龄的中位数为3.2 a (7 d~23 a),见表2。

2.3职业病的行业分布情况该街道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电子、印刷、五金行业,依次为33、11和5例,分别占职业病总数的58.9%,19.6%和8.9%。慢性苯中毒和苯所致白血病主要分布在电子、印刷行业,三氯乙烯中毒主要分布在电子、五金行业。正己烷中毒全部发生电子行业,噪声聋主要发生在电子、印刷行业,尘肺病主要集中在电子、五金行业,见表3。

2.4职业病的企业类型分布情况56例新发病例全部发生在非公有经济,依次为私营企业26例(46.4%), 港澳台企业19例(33.9%),外商企业11例(19.6%)。将企业分为大型(≥500人以上),中型(300~500人),小型(≤300人),职业病病例的分布依次为大型企业26例(46.4%),小型企业21例(37.5%),中型企业9例 (16.1%)。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该地区新发职业病有以下特点:1 2005—2014十年间,共确诊职业病56例,总体上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与温贤忠等[3]的报道一致 ,职业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这可能与近年来职业病的诊断水平和鉴定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病的诊断机制日臻完善, 职业病防治法与相关配套法规的大力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迅猛发展和时间的积累,一些慢性的、潜伏期较长的职业病开始发病。2职业病病种以有机溶剂导致的职业中毒最多,包括慢性苯中毒、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慢性正己烷中毒、苯所致白血病。其次为噪声聋和尘肺。病种分布与深圳市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5,6],这与全国部分城市以尘肺病发病为首位职业病的特点不同[7,8,9],因为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产业结构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电子、印刷、五金占较大的比例,各种有机溶剂广泛使用,成为导致职业中毒的主要因素,以苯、 三氯乙烯、正己烷所致的职业病为主,苯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10],导致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应引起充分关注。三氯乙烯因其挥发性强、清洁效果显著,目前作为金属、电子元件的脱脂和清洗剂被广泛应用于五金 、电镀、电子等行业。国内外因职业接触三氯乙烯而引起的中毒屡见报道[11,12]。正己烷中毒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作为清洗剂被广泛使用在电子产品的外表面清洁工艺中。电子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一旦通风不畅就非常容易导致中毒,而且常常是群体性发病。着力开展有机溶剂的中毒防治研究,已成为该地区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3报告病例的年龄相对年轻化,工龄相对较短,尤其以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最短。这也与深圳市相关报道相符[4,13],原因可能是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就业人口相对年轻,而且流动性大,从而导致其发病工龄也较短。4发病集中于电子、印刷、五金、电镀等行业,苯引起的职业中毒主要发生于印刷、 电子行业,三氯乙烯中毒主要发生于电子、五金行业, 正己烷全部发生于电子行业,这与行业的工艺流程和使用的原材料有关。另外,该地区私营企业、大型企业的职业病发病趋势不容乐观,原因可能是部分私营企业,职业卫生观念淡薄,为追求利润,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不到位。日后应加强该类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做好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综上所述,今后应结合本地的产业结构,加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项整治,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 提高企业职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对职业病发生的预测、预警能力,及时消除职业隐患。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机制,消除职能交叉引起的问题[14],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减少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6.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六

1 临床资料

1.1人口资料 来源于本地公安部門,2013年德城区户籍人口数为38.27万人,其中,男性19.20万人,女性19.07万人。

1.2发病资料 来源于本辖区各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甲状腺癌发病个案资料。

2 结果

2.1总体发病率: 2013 年,通过慢病网络系统共报告德城区户籍的甲状腺癌发病病例50 例,占同期恶性肿瘤发病数的7.97%,以2012年末德城区户籍人口数38.27万计,甲状腺癌的粗发病率为13.07/10万。

2.2性别分布:在报告的甲状腺癌发病病例中,男性发病 11例,占同期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数的 3.43%,发病率为5.73/10万;女性发病39例,占同期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2.75%,发病率为 20.45/10万。男、女性发病比为 1∶3.57,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3年龄分布: 2013年,德城区甲状腺癌病例最小发病年龄为25~岁组,最大发病年龄为75~岁组。男、女性均从 25~岁组开始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上升,到 50~岁组达到高峰,随后发病人数减少。

2.4病理学类型分布:在上报的甲状腺癌病例中,乳头状癌46例,占92%;未分型4例,占8%。可见,我区甲状腺癌病例以乳头状癌为主。

2.5结论:2013年德城区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3.07/10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从25岁到75岁,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

3 讨论

3.1甲状腺癌增加的因素分析

导致甲状腺癌增加的因素很多,可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3.1.1.由于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更加注意体检,尤其是颈部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的广泛应用,因此使得很多隐匿性的甲状腺癌被偶然发现。因此,主要是小的乳头状甲状腺癌(肿瘤小于2.0cm)增加明显,而滤泡状甲状腺癌并没有显著增加。此外,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但其死亡率并未增加。

3.1.2医学检查,尤其是CT等放射诊断的频繁和过度检查,导致人体甲状腺受到的电离辐射增加;因为人体甲状腺富含大量的碘,因此射线的能量更容易沉积在甲状腺内,从而导致甲状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而电离辐射一直被认为是甲状腺癌的致癌因素之一。

3.1.3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的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其中,可能包括饮食高碘这一因素依据尚不十分充分。

3.2主要建议

3.2.1对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应到医院进行积极、正规甲状腺的治疗,以防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

3.2.2 X射线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照射,特别是儿童,要尽量避免头颈部X线照射。

3.2.3 雌激素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的作用,女性要注意避免应用雌激素。

7.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2001—2010 年职业病网报资料, 病例均经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

1.2 方法对全省近10 年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病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建立资料数据库, 利用SPSS17.0 软件对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2.1 2001—2010 年贵州省职业病报告情况

2.1.1 各年度职业病报告情况2001—2010 年我省职业病诊断报告各类职业病病例共有1 432 例,平均每年报告病例约140 例。 见表1。

2.1.2 职业病种类报告情况在各类职业病报告人数中,以尘肺病例最多,有1 085 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5.77%;其次是慢性职业中毒154 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10.75%;急性职业中毒有110 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68%,主要是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砷化氢等中毒。 见表2。

2.1.3 职业病行业分布我省职业病患者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等6 个行业, 共有各类职业病1 153 例, 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52%。 见表3。

2.2 2001—2010 年贵州省尘肺病报告情况分析

2.2.1 各年度全省尘肺病报告情况2001—2010 年我省尘肺病报告病例共1 085 例,平均每年约100 例。 各年的尘肺病报告例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但2010 年有494例,占10 年总报告人数的45.53%,增加明显。 见表1。

2.2.2 尘肺病报告病例基本情况在1 085 例尘肺报告病例中, 男性有1 049 例, 占96.68%; 女性只有36例,占3.32%;这些尘肺病患者有57.88%是从1990 年开始接触粉尘之后患尘肺病的, 有约75%的患者实际接尘工龄不足20 a, 有28.39%的患者实际接尘工龄不足5 a。

2.2.3 尘肺病患者死亡基本情况2001—2010 年共有70 名尘肺患者死亡, 其中男性62 名, 所占比例为88.57%,女性8 名,占11.43% 。

2.2.4 尘肺病新发病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5~45 岁,421 例,占38.81%;其次为45~55 岁,306例,占28.21%。 见表4。

2.2.5 尘肺病报告种类2001—2010 年全省尘肺病报告共有矽肺、煤工尘肺、炭黑尘肺等13 种尘肺病,其中以矽肺报告例数最多,有806 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74.29%。 其次是煤工尘肺, 有237 例, 占总数的21.85%。 石墨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报告病例数为零,矽肺病和煤工尘肺的合计报告例数有1 043 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96.14%。 见表5。

2.2.6 尘肺病例的行业分布贵州省尘肺病患者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地质矿产、铁道、冶金等6个行业,共有889 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81.94%。 航天航空、核工业、轻工、机械、电子、商业6 个行业合计仅13 例,占1.24%。 见表6。

2.2.7 尘肺病例在不同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的分布按照国家大中小型企业标准进行分类,2001—2010 年全省尘肺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有506 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46.64%。 其次是小型企业,有351 例,占总数的32.35%。 中型企业有201 例, 占总数的18.53%。 非公有制企业尘肺病报告人数比公有制企业人数多,有630 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58.06%;公有制企业尘肺病例有455 例,占总数的41.94%。。

2.3 贵州省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2.3.1 急性职业中毒情况2001—2010 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9 起,中毒98 例,死亡16 例,见表7。

2.3.2 慢性职业中毒2001—2010 年共发生慢性职业中毒154 例,汞中毒所占比例为54.55%;其次为其他慢性疾病,所占比例为22.73%。 见表8。

2.3.3 其他职业病2001—2010 年共发生15 例,其中职业性皮肤病6 例,职业性肿瘤2 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1 例。

3 讨论

根据全省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资料初步分析,截至2010 年底,全省存在有毒有害因素企业9 492家,接触有毒有害工人数约30 余万人,其中接尘工人数约11 万人。 接害企业的行业主要为煤炭开采和洗选、各类矿石开采业、水泥制造、矿石冶炼加工、木材家具制造、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以粉尘危害为主。

尘肺病是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我国各类职业病中对劳动者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2]。 从2001—2010 年的职业病报告情况来看, 我省的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与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相似[3,4],10年累计报告尘肺病有1 085 例, 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5.77%。 分析其原因与本地行业分布有关。 贵州省工业以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粉尘,由于工作环境差、生产工艺较为落后、职业卫生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我省的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5]。

慢性职业中毒主要是汞、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中毒,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10.75%;急性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68%,主要是急性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砷化氢等中毒。 我省铅、汞、锰矿开采和冶炼,80 年代初、中期以大型国有厂矿企业为主,铅、汞中毒当时都列为全国首位。 由于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及卫生防护等工作不到位,我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不断发生,中毒人数每年约有20~50 人,主要有砷化氢、硫化氢、磷化氢、氯气、苯、黄磷和其他混合性气体[6]。

从各年度职业病报告的情况来看,除2010 年明显增加外,其他年度的报告例数变化趋势不明显。

本省职业病患者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 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6 个行业,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52%。 本省的职业病的行业分布与工业类型和危害特点密切相关。 最近5 年的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已从大型企业为主转变成以中、小企业为主。 发病情况、行业分布与2009—2010 年全国职业病报告相似[7,8]。

本省尘肺病患者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 煤炭、建材、地质矿产、铁道、冶金6 个行业,并以矽肺、煤工尘肺为主,这2 种尘肺病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96.14%。而且,我省的尘肺病发病工龄短,接尘工龄不足10 年的约有5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对劳动力的健康影响较大。

针对我省职业病特点及行业分布, 仍然以尘肺病为重点, 今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应以职业危害严重行业为重点,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职业病防治工作。 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地质矿产、铁道、冶金行业应列入重点监控行业, 集中人力物力对这些行业的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人群则应以青壮年为主,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多是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的岗位, 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职业病防护意识缺乏,最为容易受到职业病的侵害[9]。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认识到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维护合法权益、重视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并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人队伍,加强加强技术培训,多方筹集资金,加强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整体水平[10,11]。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1—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重点职业病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该省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该省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对全省近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517例,占10年总报告人数的36.11%。在各类职业病报告人数中,尘肺病有1 08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5.77%;其中男性1 049例,占96.68%;女性36例,占33.2%。尘肺病新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5~45岁年龄段,占38.81%;大型企业尘肺病报告病例有506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46.64%;小型企业351例,占总数的32.35%;中型企业201例,占总数的18.53%。非公有制企业尘肺病报告病例630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58.06%;公有制企业尘肺病例455例,占总数的41.94%。2001—2010年贵州省慢性职业中毒154例,占总数的10.75%;急性职业中毒有110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68%。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6个行业共有各类职业病1 153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52%。结论 贵州省职业病危害以尘肺和职业中毒为主,防治重点为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6个行业。重点人群则应以青壮年为主。政府应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各企业应加强今后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红,姚丹成,石开芳,等.关于我省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医药,2005,11(29):1032-1033.

[2]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

[3]王鸿飞.2002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1):46-47.

[4]李涛,张敏,李德鸿,等.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65-68.

[5]郑娇娇,覃福川,王荣.2006—2012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73-76.

[6]朱光成,姚丹成,石开芳.贵州省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初探[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4,19(3):194-195.

[7]晓如.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公布[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05-13.

[8]欧文.卫生部通报201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和2011年重点工作[J].安全与健康,2011,13(7):31.

[9]吴传安,王生.农民工职业危害及其认知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60-62.

[10]李魁中,康涛,杨培记,等.某中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91-93.

8.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篇八

关键词: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随着工业的发展, 职业病危害问题日益突出, 各类职业病时有发生, 严重的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如何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防护, 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成为政府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现深圳市龙岗区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 有效预防职业病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探索职业卫生防护的长效机制, 笔者通过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预测未来的职业病发展趋势, 为政府部门制定职业卫生防护策略、促进企业劳动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职业病资料来源于龙岗区2012年的职业病管理档案和职业病报告卡, 以在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作为分析对象。

1.2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的职业病报告卡汇总职业病病例信息, 使用Excel软件对全部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同行业和企业职业病发病情况和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

2 结果

2.1 职业病发病情况

2012年龙岗区共发生职业病28起, 确诊职业病人数30例。其中1例急性病例, 为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29例慢性病例, 慢性病例平均接毒时间为 (5.5±3.61) a。男性病例20人, 占66.7%;女性病例10人, 占33.3%;无死亡病例。

2.2 职业病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012年龙岗区职业病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36.1±6.79) 岁, 其中最小年龄19岁, 最大年龄61岁;发病年龄小于20岁的病例占3.3%, 20~39岁病例占66.7%, 40~59岁病例占26.7%, 大于或等于60岁病例占3.3%。

2.3 职业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2012年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7、8、9、12等月份, 其他时间职业病诊断例数则较少。见表1。

2.4 职业病规模分布及发病行业

发生职业病的企业按规模分布包括大型企业3家, 中型企业13家, 小型企业7家, 其中86.9%的职业病发生在中小企业中。就行业类型而言, 病例主要集中在五金行业, 其次为蓄电池、印刷包装、家具工艺品制造、塑胶、制鞋等行业, 见表2。

2.5 职业病病种分布情况

职业病主要病种按发生病例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慢性苯中毒11人, 慢性镉中毒5人, 尘肺3人, 职业性肿瘤 (白血病) 3人, 噪声聋3人, 哮喘2人, 慢性正己烷中毒、化学性灼伤、职业性皮肤病各1人。见表2。

3 讨论

深圳市龙岗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 目前全区现有工厂企业7 410家, 职工总人数约100万人。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3 505家, 引起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的因素以有机溶剂如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为主[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着多样化、广泛化的特点。

2012年龙岗区共发生职业病事件28起, 职业病患者30例, 与往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比较[3], 正己烷、二甲基二酰胺、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病病例数显著降低, 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针对以上危害因素加大了整治力度, 督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低毒或无毒物替代, 取得了一定效果。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显著减少, 主要是龙岗区建立了职业病检测和预警系统[4], 使得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而苯系物、镉、噪声、粉尘等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病例数有所增加, 政府、企业和劳动者都应当将其纳为本区未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由表1可知, 2012年龙岗区职业病主要分布在夏季炎热季节和冬季寒冷季节, 春秋季节发病较少, 是由于劳动者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 夏季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作业, 而冬季因寒冷关闭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和门窗, 导致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蓄积, 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引起职业病事件, 监督部门应当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宣传教育, 做好夏冬季职业病防治预警工作。由表2可知, 2012年龙岗区职业病的行业分布特点主要以五金行业为主。其次为蓄电池、印刷包装等行业, 其中五金行业主要存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 物理因素如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卫生部门应当对这些重点部门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对超标的因素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工作, 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安全。就企业规模而言, 86.7%的职业病发生在中小企业, 主要原因是部门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意识, 未能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职业卫生管理投入较小, 今后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 督促企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何家禧, 黄先青, 唐庆军, 等.深圳市1990—200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7, 34 (1) :33-35.

[2]何家禧, 林炳杰, 吴子俊, 等.深圳市涉外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危害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0, 13 (3) :168-169.

[3]冯志明.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2) :138-141.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中队工作总结下一篇:乡三电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