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08-28

《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通用15篇)

1.《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位置与方向的复习课

开课时间:2012年04月24日 授课人:林云莹

开课班级:四年二班 指导教师:林瑜、余广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过程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眼去观察数学,用心去领悟数学,学会有序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知识

1、提出问题。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几个例题,你们都从这些例题中学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师:小组在一起交流并写在练习本上。3.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交流整理出知识点。

师总结:总得说来我们在描述和绘制物体的位置时都离不开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但在搞清方向和距离的前提是先确定观测点,因为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三看”

一看起点,在哪里?找到!二看方向,向哪里偏?看准!

三看长度,走了多远?按单位长度表示出来!

二、实践运用

1、出示题目

看清平面图的意思。

2、出示题目,生口答

三、复习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出示选择题,学生抢答。四.复习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学自主完成,并且台上展示。

五、课堂总结

总结画路线图的注意点。

这节课,你快乐吗?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把你设计的上学路线图,拿回家让家长欣赏,并给家长说说方向和路。板书设计:

复习

描述:“先„„再„„接着„„” 绘图:一看起点,在哪里?找到!

二看方向,向哪里偏?看准!

三看长度,走了多远?按单位长度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在复习课上我反复强调这三个要素。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的复习课上,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安排,使知识点条理分明。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

2.《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同样的教学预设

教师设问:根据电脑室在四 (3) 班的东北方向, 就能准确找到具体的位置吗?再借助课件, 引导学生明了可以用度数对“方向”加以具体描述, 再用距离加以确定, 就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不同的教学演绎

教例A (青年教师执教片段) :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电脑室在四 (3) 班的东北方向。

师:说四 (3) 班的东北方向就可以找到电脑室吗?

生:不能。

师:我们可以把电脑室的位置与四 (3) 班的位置用线连起来, 然后从北往东看, 这个角是多少度。 (课件出示:30度, 北偏东30度。) 我们还可以从东往北看, 那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 (出示:60度, 东偏北60度) 对于电脑室的方向, 有两种说法, 一般情况下, 我们选择夹角度数小的来说。据此, 可以说电脑室在四 (3) 班的北偏东30度方向上。

师:这里只说电脑室在四 (3) 班北偏东30度的方向上, 就能确定电脑室的准确位置吗?

生:不能。

师:可以加上一段距离, 这样就很准确了。 (课件出示:40米) 现在大家能准确描述电脑室的位置吗?

生:电脑室在四 (3) 班北偏东30度方向上, 距离是40米。

教例B (名师执教的片段) :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电脑室在四 (3) 班的东北方向。

师:说在四 (3) 班的东北方向就能找到电脑室吗? (不能) 该怎样才能确定电脑室的方向呢?

生:看一看电脑室离正北方向有多少米, 离正东方向有多少米。

生:给这张地图加上格子, 看看电脑室是在第几排第几个。

生:用量角器量量, 看电脑室与正北方向夹角是多少度, 就可知道电脑室更靠近东方还是北方?

师:用度数来确定, 这种方法很特别!你是怎样看的?

生:从北往东量量, 看看夹角多少度。 (课件演示:从正北方引出一条射线, 往东扫描。当射线经过“电脑室”这个点时, 呈现角的度数:30度)

师:刚才是从北往东看, 还可以怎样看?

生:还可以从东往北看。看一下电脑室是东偏北多少度?

师:就按你的说法, 如果从东往北看, 看看夹角是多少度。 (课件演示:从正东方往正北方扫描, 形成一个夹角是60度的角。)

教师再指出, 一般选择夹角度数比较小的来描述:电脑室在四 (3) 班北偏东30度方向上。

教师用鼠标指着经过“电脑室”的射线, 启发学生:“这条线上的建筑, 都是在北偏东30度方向上。那么, 只根据电脑室在四 (3) 班北偏东30度方向上就能确定电脑室的准确位置吗?

生:不能。

师:该怎么办?

生:给它加上电脑室与四 (3) 班的距离就行了。

师:好!就按你的说法来思考。 (课件闪动观察点四 (3) 班、被观察点电脑室, 形成一条线段, 标上40米。)

师:现在谁会描述电脑室的位置? (电脑室在四 (3) 班北偏东30度方向上, 距离是40米。)

引发的思考

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需要从方向与距离两个要素进行界定。如何进行教学呢?同样的教学预设, 却有着不同的教学演绎。当学生置于“以四 (3) 班的东北方向不能确定电脑室位置”的问题情境后, 教例A中教师直接把观察点四 (3) 班与被观察点电脑室连成线段, 告诉学生可以“从北往东看”、“从东往北看”, 用“告诉”的方式进行教学。很明显, 学生没有探究的机会, 只是根据课件的演示, 被动地识记教师教给的方法。而教例B中, 教师却把数学问题的思考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创造出了“看距离”、“数格子”、“量度数”等多种方法,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说怎样以度数来确定方向, 让学生多角度参与了“方向”的“再创造”过程。同样, 在距离的教学中, 教例A直接告诉学生, “可以加上一段距离, 这样就很准确了”, 而教例B中, 教师没有直接出示答案,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怎么办”。可以看出, 后者注意把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空间与权利还给学生, 注重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 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以上两个教学案例, 毫无疑问, 教例A只是让学生在课件的辅助下, 用一种灌输方式让学生知道怎样做, 而教例B则是用探究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后者不仅重视学习结果, 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 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探究体验,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总面积……

生: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比如故宫、颐和园、万里长城……

生:天安门广场是北京最大的活动中心,每天要接待上万名游客……

师:同学们查到的资料可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天安门广场是我们首都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几乎所有的游客到了北京都要来这里看看。你们瞧(出示天安门广场情境图),这里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天安门城楼、故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你们去过这里吗?那我们请去过的同学当一次小小导游员,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建筑的具体位置。

生:这里是国旗,从这儿向上走就到了天安门城楼,再向上就到了故宫……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在人民大会堂,向右走就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再向右走就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生:欢迎来到天安门广场,这里是著名的天安门城楼,北面是故宫,南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向南是毛主席纪念堂……现在开始自由活动,活动完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集合。

师:这三位小导游介绍的各有特点,都非常好。那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集合了吗?谁愿意上来指指?

学生指的位置不同。

师: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他们弄错了?

生:不是弄错了,是所处的方向不同。

师:那能不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表示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哪一面呢?

生: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

师:“北”这可是个新名词,你们听说过吗?“北”是表示什么的?和北一样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生:东、南、西、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板演课题)。

师:你怎么知道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呢?

生:从地圖上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又东。(出示标志)

师:人民大会堂在广场的哪面?毛主席纪念堂在国旗的哪面?你还知道什么了?

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东面。

生:国旗在天安门城楼的南面。

生:故宫在广场的北面……

师:其实东南西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或者词语和东南西北有关呢?

生:太阳从东方升起。

生:冬天要刮西北风。

生:我家住在半坡东街……

师:看来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来辨别方向呢?请同学们看例一(出示例一图)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具体情境中的方向

师:同学们看早晨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生:东方

师:如果我们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那么,怎么样来辩认其它三个方向呢?

生:(小组讨论)(一分钟)

生:汇报

师:老师也有一首儿歌能让你们很快的辩认出方向来,你们想学吗?

师;(出示儿歌)边说边做动作。

师:自己小声说一说,再根据儿歌找一找方向。

师:谁 能说给大家听一听。(找二至三名)

师:现在谁 能用我们掌握的方法来帮小明找一找学校里建筑物的位置?

生:(填空)

师: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下,做个小游戏,请4名同学到前面来,听老师口令自报方向,(转半圈再报)。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老师能看出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辩认出方向,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

生:1儿歌2方向相对3 按顺时针排列的

师:既然同学有这么多的好方法,那谁 能说说我们们学校操场的各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

(二)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同学们,既然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在我们坐在教室里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你站在操场的中间,操场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

生:操场的东面是升旗台,西边是大门,北面是学前班楼,南面是新教学楼。

师:你能把你刚才想到的做成校园的示意图吗?

师:注意,摆的时候要先确定方向,再摆出建筑物,摆完后交流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摆法。(教师给学生发示意图纸,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现多种画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种画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上面为东,有的上面为北。

生:一样,无论怎样画,操场的北面都是幼儿楼……

师:同学们画的都非常正确。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观察,利于操作,我们画图时都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那现在,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将手中的地图变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形式呢?

学生将示意图旋转。

(三)认识其他情境中的方向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如果我们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你还有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组里的同学。

学生汇报。

组:看树叶,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面。(观察大树)

组:看年轮,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南面。(出示木桩教具)

组:看标志,道路上会有指示方向的标志……

三、总结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了不起。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地去想,都可以加以利用。

4.《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通过复习整理,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熟练地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方向、位置

1、揭题:复习《方向与位置》,板书课题。

2、出示下图。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1)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2)反馈交流。(大面积的反馈)

3、重点辨别相对位置:

(1)“幼儿园在花坛的西面,花坛在幼儿园的东面。”

两句话都是介绍幼儿园和花坛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一个是西,一个是东呢?

(2)“花坛在的东面,在的西面,在的南面,在的北面。”

你会填吗?为什么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

像这样介绍,你也会吗?指名说,同桌交流,汇报。

(3)猜猜我在哪儿?

师:我在邮局西面,商场南面。猜猜我在哪儿?

让同桌猜猜你在哪儿。

二、路线、距离。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1)早上,小明、爸爸、妈妈分别要去小学、电影院、幼儿园,他们分

别怎么走?下午,怎么走回家?

(2)去时三人分别走了多远?谁走的路最远?谁走的路最近?

(3)如果你也住在这个居民区,星期天最想上哪儿?怎么走?走多远?

2、独立解决,小组交流,反馈。

三、拓展练习。

1、5只小动物玩捉迷藏游戏,你能帮小猫找到其他4个小伙伴吗?

(1)小狗藏在大树东50米处,用“”标出;

(2)从小狗藏身处先向西10米,再向北10米,就是小兔藏身处,用“〇”标出;

(3)从大树处先向西30米,再向北10米,最后向东5米,就是鸭子藏身处,用“√”标出;

(4)小熊从藏身处向东走20米就是大树,用“≈”标出小熊的藏身处。

学生作业纸上练习后反馈。

2、想一想,算一算,画一画。

第一次:小白兔离开家向西跑了6米;

第二次:向北跑,路程是向西跑的5倍;

第三次:向东跑,路程比第二次多10米;

第四次:向南跑,路程与第二次一样多;

第五次:向西跑,跑了34米正好回到家。

画出小白兔跑的路线图。

3、4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物园,并向同伴说说你最想去哪儿?怎么走?走了几米?(每个小组发一份粘有双面胶的动物图6个及白纸一张)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填空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4、早上,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中午,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5、如果学校在你家的南面,你放学回家要朝()方走。秋天到了,小燕子从()方,飞到()方去过冬。

二、选择。Xkb1.com

1、太阳()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A.东B.南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

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B.南C.西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A.东B.西C.北

三、看图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正对着()方。

2、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3、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

(3)中心花园在()的北面,()的西北面,2号楼的()方向。

(4)()在()北面。.

(5)5号楼的西面有()号楼和()号楼。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四、解决问题。

1.小强的家门面向东,放学回家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向?

2.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5.《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6.《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篇六

1.选取的素材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把生活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选取了生活中的事例、场景、现象和现实问题。因为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学习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很容易被唤起,这样,学习就有了基础。2.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空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内容多以实践活动为主设计,例题和练习中有多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确定位置的方法多样化,而且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了解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

一、激趣游戏——找地鼠,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找地鼠。请看屏幕:

(1)一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北方向上,距离是100米。(2)二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东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3)三号地鼠:我和房子的距离是300米。你能找到我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方向)

(4)四号地鼠:我在房子的东南方向上,你能找到我了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距离)

归纳:确定物体的位置,只知道距离或者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板书:位置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复习旧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这样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旅程,是很惬意的。距离房子300米的地方是一个半径300米的圆,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里不展开介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材情境图,介绍什么是“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在参赛过程中,参赛者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依次通过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2.学习例1.在起点的同学想通过平面图确定1号检查点所在的方向,你能帮帮忙吗?(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距离是1000米)还缺什么信息? 板书:

确定物体的位置:距离(1千米)

方向?

(2)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上?你是怎样确定的?(东北)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归纳:

① 在观测点建起方向标,确定四个正方位; ② 量出物体所在的方位与正方位形成的角度;(3)指导学生正确描述一号检查点的方向:(请同学们想想,和同桌讨论讨论,这方向该怎么说。)

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明确:也可以说“北偏东60°”,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夹角小的方向。(4)描述一号检查点的位置。“一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或者“一号点在起点的北偏东6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设计意图:确定方向是个难点,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地方就放手,绝不代替,视实际情况而定。)3.小练习:说一说,地鼠在什么位置。(1)地鼠在公园的东偏北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2)地鼠在公园的北偏西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3)地鼠在公园的南偏西30°方向上,距离是500米。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的重点。活泼的地鼠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继续高涨。)

三、实践应用。

1.教材18页“做一做”(附图1),学生四人组分工合作完成后,互相检查,集体交流订正。(进一步明确:怎样确定方向?怎样确定距离?)2.量一量、说一说,我们实验小学和武宣镇中心校分别在八仙迎宾池的什么方向上。(附图2)。(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练习三第一题改编,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感觉更亲切。)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说物体的方向要准确到角度,一般说夹角较小的)

五、拓展延伸。

1.地鼠迷宫,根据描述找到地鼠。(课件出示平面图)(1)地鼠在宝塔西偏北25°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2)地鼠在宝塔南偏正西40°度方向上,距离宝塔200米。(3)地鼠在宝塔东偏南50°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形式与开课一样,但难度增加了,进一步强化了本课学习的内容。期望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会儿能达到高潮。)2.根据描述,在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附图2.)罗老师家在八仙迎宾池东偏北15°的方向上,你能找到吗? 来,拿起你手中的地图,跟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7.《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七

校内研究课,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初次教学主要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

首先通过上课发言举右手认识左右,找一找自己左面与右面的人或物品;接着完成教材第10~11页的第1、2、4题,巩固对上下、前后和左右的认识;然后运用“() 的 () 面是 ()”以及“() 在 () 的 ()面”这两种句式,描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根据指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摆出相应的物体。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分辨清楚上下、前后、左右,对于运用上下、前后去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运用左右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时出现了问题。当描述“自己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一个物体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以及“一个物体在自己的哪一面?”这三类问题时,学生出错率较低;当描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哪一面?”时,大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在教师不断强化之后,学生的错误率仍然较高,原本计划运用动手操作掀起本课学习高潮的一个环节,结果却比较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找了课堂里出现的一幅图与班级里的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现摘录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想法:

师:看看这幅图 (图1),你知道篮球在足球的哪一面?

生1:篮球在足球的左面。不对,篮球在足球的右面。

师:你为什么一会儿说左面一会儿说右面呢?你是感觉到谁在左面,谁又在右面呢?

生1:篮球在左面,足球在右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篮球在我的左手这面,所以篮球在左面;足球在我的右手这面,所以足球在右面。

师:现在你能够说清楚,篮球在足球的哪一面吗?

生1:篮球在足球左面。

……

师 (站在生2的左手边):你能说一说,老师在你的哪一面吗?

生2:老师在我的左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你在我左手的这一面,所以在我的左面。

师:你看图 (图1) 说一说,篮球在足球的哪一面?

生2:篮球在足球的右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足球在右面,篮球就在足球的右面了。噢,不对,在左面。

从上述的交流可以看出,对于左右,学生的理解停留于自己的左右手,并没有真正理解左面和右面的意义。所以,在课堂里让学生描述位置关系的时候,如果是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则能够借助于左手右手来判断左右。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运用“() 的 () 面是 ()”这种句式来描述,因为问题里面有方向词的提示,学生能够主动联系起左右手的经验来判断左右。当运用“() 在 () 的 () 面”这种句式来描述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左右的认识仍然停留于身体上的左右手,未能把自己对左右手认识的经验迁移到其他物体中,形成对于左右的空间理解,再加上对判断左右的参照物把握不准,导致在判断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如何让学生深度理解左右的含义,找准参照物,灵活运用左右来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呢?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1. 基于自身,认识左面和右面。

上下、前后、左右这6个方向,都是从人自身出发去确定的,然后再把这种认识经验类推到其他的物体中去。上下一般是以自身站立时竖直的方向为标准,前后一般是以自身站立时面朝的方向为标准,上下、前后两组方向的确定标准与人的行为有一致性,在判断的时候较为容易。左右一般通过个人的个体行为来确定,然后不断强化记忆形成理解,由于个体行为本身有不确定性,以及行为本身的固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造成了学生在左右认识上出现了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认识左面和右面:

师:小朋友们,上课发言就举右手,像老师一样,举起你的右手。想一想:你的右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右手可以写字。

生:右手可以拿筷子。

生:我右手上有个痣。

……

师:你能够找到右耳吗?右眼、右腿呢?

(学生找出了右耳、右眼、右腿)

师:在老师的右手、右耳、右眼、右腿的这一面是我的右面,能够指指你们的右面吗?

师:老师的另一只手是左手,举起你的左手,说说你的左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左手写字的时候用来扶着本子。

生:我喜欢用左手拿勺子。

……

师:你能够找到左眼吗?左耳、左腿吗?

(学生又找到了左眼、左耳、左腿)

师:你的左面在哪里呢?用手指一指。

生:我的左手、左眼、左耳和左腿的这一面就是左面。

师:同座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的右面坐着谁?左面坐着谁?

生: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记得右手,××在我的右手这一面,所以,我的右面是××。另一只手是左手,××在我的左手这一面,所以,我的左面是××。

生:我记得右眼,我的右眼下面有个痣。××在我的右眼这一面,所以,我的右面是××。

上述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行为以及身体上面的特殊标志等个性化的特征认识左右手,然后经历概念的过程性变式,把对左右手的认识迁移到左右眼、左右耳和左右腿,最后以身体上的这些部位为标准去认识左面和右面。通过基于学生的身体部位去认识左面和右面的意义,学生对左右这两个方向的理解与记忆依附着自身具有个性特征的身体部位或个性化的行为方式而存在。

2. 借助自身,拓宽左右空间。

如果学生对于左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自身左右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是静态的。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描述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把认识左右的经验类推到与自己方向相同的其他人身上,借助于自己的左右去理解他人的左右,拓宽对左右空间的认识,为后续在更复杂的情境中理解左右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备课组老师通过下面的过程丰富学生对左右的认识:

师:请小明、小芳和小冬三个同学起立 (如图2),小芳说一说,你在小明的哪一面?在小冬的哪一面?

生 (小芳):我在小明的右面,在小冬的左面。

师:奇怪了!小芳为什么一会儿到左面,一会儿又到了右面?

生:一次说的是在小明的右面,另一次是在小冬的左面,是两个不同的人。

师: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站在不同的两个人的旁边,说出来的方向可能就不一样。你们再看看,小芳在小冬的左面,那么小冬在小芳的哪一面呢?

生 (小冬):我在小芳的右手这一边,所以我在小芳的右面。

师:同座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在我的哪一面,我的你的哪一面?

(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指名发言)

师:听了刚才小朋友们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在我的左面,我在××的右面,两次说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生:说他在我的哪一面的时候,是看着我的左手说的;说我在他的哪一面的时候,是看着他的右手说的,两次看的左右手不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不同的人作为参照物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及两个同学互相描述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在描述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那么描述的左右方向也不相同;如果确定了B在A的左面,那么也就确定了A在B的右面,理解左右两个方向的动态性和相对性,拓宽了学生对于左右空间的认识。

3. 超越自身,压缩思维过程。

左右虽然是动态的,如果确定了描述左右的参照物,在特定的空间和情境中,左右两个方向就确定了。在描述两个人之间位置关系的时候,有学生自身的参与,学生容易找到描述左右的参照物。但是,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缺乏自身的参与,学生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容易出现混淆。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之间位置关系时,要进一步强化学生选准参照物的意识,压缩思维过程,形成对于左右方向的空间记忆。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备课组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这样调整:

师:你们能够说说文具盒的左面是什么吗?右面呢? (如图3)

生:文具盒的左面是粉笔盒,右面是铅笔。

师:奇怪了,刚才我们依靠自己的左右手、左右耳等来判断左右面的,现在文具盒可没有左右手、左右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把自己当成文具盒,利用我的左右手来想的。

师: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在判断生活中物体的左右时,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左面或者右面来帮助思考。现在谁来说一说:文具盒在铅笔的哪一面?铅笔在文具盒的哪一面?

生:文具盒在铅笔的左面,铅笔在文具盒的右面。

师:想这两句话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第一次把自己当成铅笔,第二次把自己当成文具盒。

师:为什么一会儿把自己当成铅笔,一会儿当成文具盒?

生:一个说的是文具盒在铅笔的哪一面,就把自己当成铅笔,然后去想左面和右面;一个说的是铅笔在文具盒的哪一面,就把自己当成文具盒来判断左面和右面。

(看图进行快速填空练习,用“( ) 的 ( ) 面是 ( )”以及“( ) 在 ( ) 的 ( ) 面”这两个句子进行练习)

师:你们在说这幅图的时候有什么窍门? (图1)

生:“篮球的左面是什么?”就把自己想成篮球,想左面是什么。

生:“篮球在足球的哪一面?”,就把自己当成足球,然后再去想左面还是右面。

师:看来,要想说得又对又快,首先要想到把自己当成哪一个物体,然后确定好左面和右面,这样就方便多了。

通过描述生活中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把刚才描述两个人之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主动迁移,把自己当成图中的物体确定左右,然后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左右方向的记忆从借助于身体中具体的部位记忆走向空间记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的最后进行描述两个物体位置关系的比赛,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想到了要准确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首先要找好确定左右方向的参照物,然后再去判断,自动压缩了思维过程,提高了描述两个位置关系的正确率。

8.《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八

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要求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教学总目标,“标准”还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段分别列出了教学的具体目标。

二、人教、苏教两个版本中《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编排

人教版与苏教版这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分别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第一、第二两个学段都安排了这部分内容。具体编排如上表。

三、《位置与方向》两种版本的比较

比较人教版与苏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编写与安排,发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相同点

1.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两个版本教材都能够突出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每个例题呈现的情境主题图,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理解方向、位置等相关概念,体验空间方位;后面编排的练习均指向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

位置与方向在多数人看来,是比较简单、易学的内容,但是实际经验又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小学毕业之后还分不清东南西北。或许是这种实际经验的积累,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此内容的编写上,均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如学生在认识方向词的学习上,先学习上下、前后、左右,而后学习东、西、南、北,再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这样逐渐深入,由易到难,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学习效果也很好。

3.注意适当拓展,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是多学科涉及的领域,如地理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和数学学科都有涉及。我们知道,在地理教材中,除了介绍小学常用的用八个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外,还重点学习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而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小学数学教材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是一样的。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注意到了不同教材在这方面之间的联系性,在适当的位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页在“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进行了介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页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也进行了介绍,加强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差异之处

比较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在年级的安排、内容呈现的顺序、内容的编写等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1.安排的年级有差异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个学段中间的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内容,内容安排在了一、三、四、六这四个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年级和第二学段的最初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学习内容,而是把内容安排在一、二、五、六这四个年级,并且二年级上、下学期均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同样的内容,两个版本的教材却没有安排在同一个年级进行学习。

2.在教材中呈现的顺序差异较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多是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起始单元进行教学。四个年级中,除了四年级教材把此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其他年级的教材均安排在第一单元。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把内容安排在教材的一半处居多。

除此之外,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二学段内容的安排上差异非常大。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路线图;二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先安排学生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路线图,后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而苏教版则恰恰相反,先学习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教材内容差异较大

(1)用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表述差异较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师在教学如图1的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在交流例1时,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1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这样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要有八种说法。而苏教版在教学同样的问题时,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在如图2的教学中,教材中的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接着引出南偏东和南偏西的含义,也就是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只采用上述以北或南开头的四种说法,所以图2中灯塔2所在的位置是在轮船北偏西55°的方向上,而不是在轮船西偏北35°的方向上。

(2)与比例尺等知识的联系性差异较大。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知识和比例尺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到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然而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安排用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尺的顺序上却截然相反、差别很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安排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比例尺的内容则安排在六年级,显然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前,在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教材中注意渗透比例尺的知识;而苏教版则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后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在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应用了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学习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是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3)实践内容的安排差异极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别在二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一是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二是开展以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这两个内容的实践均安排在每个学段的最后一次,让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之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比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其中却没有这部分相关内容的安排。

四、对两个版本教材中《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建议

(一)统一同一学段内容的呈现时间

对于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就编排呈现两版本,而人教版教材呈现在三年级下册;再如第二学段中的用位置与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两版本教材呈现的时间差异也比较大。对于同样的一部分内容,在哪个年级呈现更适合于学生学习呢?两个版本的教材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然后统一在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年级中进行。

(二)统一相同内容的表述方式

在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用方向来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时差异较大。如果学习、使用过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和学习、使用过苏教版的学生遇到一起,对于同一个方位的物体所在位置的说法不一,会不会引起他们不必要的争论呢?因而对于同一个内容所在位置的不同表述,两个版本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统一。

(三)调整教材所在的单元位置

人教版教材中《位置与方向》所在的单元位置均过于靠前,并且多是学生刚开学就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的状态应该还不是最佳的时候,这样整体靠前安排显得整个教材体系对于这部分内容有所轻视。鉴于此,加之此部分内容多属于独立章节,可以适当向后推延呈现时机。

9.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一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时,根据路线图让学生先进行描述,然后结合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描述为主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掌握画路线图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原则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量角器等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 2.同学们,要描述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确定以哪个城市为观测点、确定相对于另一个城市的方向、确定两个城市间的距离)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22页例3情境图。(去掉图中的角度和距离)

1.组织学生观察“台风移动路线图”,说说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能简单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吗?(从图中能知道台风移动的方向,但是不能具体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需要补充角度和距离这两个条件)

2.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移动的路线。(将路线图补充完整)(1)分段描述。师:结合方向和距离说一说台风生成以后,先向哪个方向移动了?移动了多少千米?(学生交流后汇报: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师:然后台风又是怎样移动的?移动了多少千米?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台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追问:你能说出台风是怎么移动到B市的吗?(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师:台风离开B市后又是怎样运动的?(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100 km,离开B市)(2)总结描述方法。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1:我发现可以以观测点为中心,画出一个十字方向标。生2:我发现在描述路线图时要做到“三看”:一看起点,在哪里?找到;二看方向,向哪里偏?看准;三看长度,走了多远?用单位长度表示出来。(3)整体描述。

师:谁能将这几段路线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合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3.总结:在运动路线图中,观测点是不断变化的,要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应用反馈

10.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篇十

1、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学生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定向观念。

活动准备

收集判断东西南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

1、课前收集有关判断方向的资料。

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

二、活动一:在操场上

1、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上辨认方向。

2、谁能辨认东、西、南、北?你是怎么辨认的?

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向板,标上东、西、南、北。

4、看一看、说一说: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在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并标明4个方向。

活动二:在教室里

1、展示记录纸。

2、互相看看有什么不同?

3、在教室里辨认东、西、南、北,说一说各有什么?

活动三:你说我做

(给定一个方向,朝其余三个方向走)

1、同桌2人合作,互换角色。

2、指名上台表演。

活动四:指挥交通

1、模拟表演:请一名同学当黑猫警长,12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

2、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其余的朝南走。

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

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

11.例谈“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将这一领域的复习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三条主线展开, 这一课时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材上安排了如下两个例题。

例4 是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例5 是整理和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例4 将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集中在一起, 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复习它们的特征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例5 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掌握计算公式, 并且通过小精灵的话厘清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而沟通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体积之间、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例题后的练习中基本上可以分为求非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以及表面积、体积的基本计算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四个方面。

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有关立体图形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覆盖的内容很广, 不可能面面俱到, 也不可能仅靠这一节课上完。那么这节复习课, 我们应该找准哪些复习的“点”?笔者认为, 要找准复习的“点”, 必须要聚焦三个核心点:一是建立表面积和体积概念内涵, 会进行相应的计算是基础;二是作为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几何图形知识之间的关系 (平面与立体、立体与立体) , 优化认知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是手段;三是从能力提升而言, 帮助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建立空间观念, 融会贯通,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

二、教学策略

【片段1】挖掘联系, 将计算方法“串”起来

作为一节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课, 对表面积和体积概念内涵进行理解, 会熟练进行相应的计算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布在各个年级中学习, 学生往往只是对一个个公式进行单纯的记忆, 却对它们内在的联系、公式的来龙去脉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将图形归类来认识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通过想象侧面展开图, 沟通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既是将一个个计算公式串起来, 又加深了对表面积和体积概念内涵的理解。

1.出示图形。

提问:这5 个立体图形, 哪些可以归为一类?

出示要求:分一分:哪些归为一类?说一说:为什么把它们归为一类?

2.交流反馈。

生: (1) (2) (3) 为一类, 因为这3 个没有曲面, 而后面2 个有曲面。

师:他是从图形的特征来归类的, 前3 个图形都有6 个面, 还有8 个顶点、12 条棱。这种分类是正确的。

生: (1) (2) (4) 一类, 因为它们都是直柱体。

生:我也是按是不是直柱体来分的, 但我觉得 (1) (2) (3) (4) 是一类。

师: (3) 号图形到底是不是直柱体?说明自己的理由。

生:我觉得不是, 因为它上下两个面不一样大。

生:我觉得是, 虽然它上下两个面不一样大, 但是它前后两个面一样大!

生:我觉得是, 只要把这个图形转一转, 上下两个面就都是梯形了, 可以看成是梯形平移得到的。

师 (引导) :按你们的意思来说, 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直柱体的标准是什么?

生:上下一样粗细, 而且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 (明确) :也就是说, 可以由一个面平移得到另一个面, 是这样吗? (生点头)

师:按照这样的标准, 我们来看看 (3) 号图形到底是不是直柱体? (学生发现:原来它是前面的面向后平移得到的, 也是直柱体)

师:想象一下, 其他几个立体图形是怎样平移得到的?用手势表示一下。

小结:原来 (1) (2) (3) (4) 都可以通过底面的平面图形平移得到, 所以它们都是直柱体。

师:那你们知道直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生:直柱体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表示。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高就是底面平移的距离, 所以直柱体体积就是底面积×高。

师:除了体积有一样的公式, 它们的侧面积呢?

生:直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因为侧面都是长方形。

师:拿着手上的长方形纸折一折几个立体图形的侧面给同桌看一看。

(重点反馈 (3) 号图形, 教师用教具模型演示)

3.沟通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从运动平移的角度发现了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从运动的角度看, 这些图形还有没有不同?

生: (5) 号圆锥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生: (4) 号圆柱除了可以通过圆形平移得到, 还可以通过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得到。

师 (引导) :通过刚才的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

生:图形间是有关系的。

生:不同的平面图形经过运动变换得到了不同的立体图形。

【思考分析】

教材中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是分散编排、螺旋上升的, 要把相对独立的立体图形整体把握, 就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沟通, 寻求知识内部的联系, 提升对图形的认识。这一片段中, 转化这一思想方法, 就是变“点”为“线”的关键。

1.动态转化, 发展空间想象。

“这5 个立体图形, 哪些可以归为一类?”这一主打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些立体图形。有的从图形基本的面、顶点、棱的特征来加以分类;有的则从运动转化的角度加以分类。通过二维到三维的运动转化, 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立体图形可以通过平面图形旋转或者平移得到。学生在比画想象运动轨迹的过程中发展着空间想象能力。

“ (3) 号图形也是直柱体吗?”引导学生聚焦这个教材中不曾学到过的图形,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类比、合情推理的能力, 在六年级整理与复习这一对知识总结与综合运用的阶段, 将新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进行类比沟通, 用合情推理、从动态运动转化的角度沟通直柱体之间的联系, 完善认知结构。

在分类的过程中将各种信息聚集起来进行分析整合, 通过寻找图形的共同点, 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

2.有序转化, 理解方法本源。

“为什么直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表示?”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将零散的各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变成“底面积×高”这个通用公式。因为都是可以由底面平移一定的高度得到, 将静态图形变为动态发展, 从运动观点沟通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构建成网络,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知识由厚变薄。

“为什么侧面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解决?”因为它们的侧面积展开图都是长方形, 求侧面积的本质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而长方形的长就是立体图形底面的周长, 宽就是立体图形的高。

几个立体图形长得虽然不一样, 但是通过分析概括抽象, 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 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片段2】对比理解, 让解决问题“活”起来

在平时的练习中, 学生对于直接计算的问题基本上不会出错, 但当条件比较隐蔽、需要转化时, 错误率往往会提升。主要是学生对基本的直接问题与发展后的间接问题不能很好地加以联系, 因此要将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 通过对比理解, 让解决问题“活”起来。

师:这些立体图形都可以代表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 比如说圆柱, 你想到了关于保温杯的哪些问题?

生:这个保温杯可以装多少水?

生:需要多大的盒子才能装得下这个保温杯?

生:用包装纸包保温杯盒子, 需要多大的包装纸?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以下问题, 请学生解答: (1) 给这个保温杯做个无盖保护套, 需要多大的布料? (2) 这个保温杯能容纳多少毫升水? (3) 至少需要多大的纸盒才能装下保温杯?

对比1: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决——— (区分表面积和体积)

对比2:得数要求保留整数, 分别是多少? (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

【思考分析】

面对需要复习的多种知识点, 我们要有取舍整合:根据课后配套的习题;根据本节课复习的核心———规则物体表面积和体积, 抓准基础知识;根据平时这一模块中学生的易错点和混淆点。在这三个“根据”的驱动下, 编制题组同时呈现, 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分析。

在分析中进行第一次对比“都是解决保温杯问题, 有什么不同”, 从而明确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首先要分析情境和什么有关, 是求表面积呢, 还是求体积?如果是求表面积, 还得特别注意有几个面。呈现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后进行第二次对比“得数要求保留整数, 分别是多少?”明确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两次对比, 在练习中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观察、尝试、运用、比较的过程中建立情境之间的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理解和运用。

【片段3】优化结构, 完善复习方法模型

通过整理与复习, 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各种途径沟通联系串起来, 我们试图让知识由厚变薄, 从单独的变成一个整体;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应用, 完善方法模型, 优化方法结构, 让方法由薄变厚, 让一种方法拓展到一类课型。

师:回忆一下, 今天我们是怎么来复习立体图形的?

自主编题应用:

想一想:比画一下, 这些物体有多大?可能是什么?

编一编:选择其中一个物体, 编一编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用一用:用你今天所复习的知识解决同桌的问题。

【思考分析】

弗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化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 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 而“在符号世界里, 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 则是纵向数学化。

在横向数学化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运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将一个个公式通过直柱体沟通联系, 梳理立体图形本身之间的关系;通过重点解决圆柱的相关知识, 将表面积、体积的实际应用以及“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等处理结果的方法放置于一个情境中, 抽象出复习的模型, 让学生经历了知识从厚到薄的过程。

在纵向数学化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圆柱的复习方法, 自主编题解决其他立体图形。这是一个触类旁通的过程, 也是从圆柱复习模型具体化到更多立体图形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了方法从薄到厚的过程。发现原来很多问题都是以这样的原始模型出现的, 它们原来是一类的, 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 优化结构, 构建方法模型。

参考文献

[1]陈庆宪.理顺解题思路拓展空间想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复习教学实录与思考[J].小学教学 (数学版) , 2013 (5) .

12.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篇十二

关于物体所在的位置,你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表示吗?

(学生已学过的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有:上、下、左、右、前、后,也有可能部分学生会回答:东、西、南、北)

二、【情境导入】

请一名学生上台,

1、面向黑板,指一指教室门的方向,并说说教室门在他的哪边?

2、请这个学生左转,面向后窗户,指一指教室门的方向,并说说教室门在他的哪边?向后转,面向全班学生,再指一指教室门的方向,并说说教室门在他的哪边?右转,面向教室门再指一指教室门的方向,并说说教室门在他的哪边?,3、师提问:为什么教室门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

4、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教室门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三、【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第3页的例1主题图,并根据提示填补空白。

2、你知道太阳每天早晨从哪边升起?傍晚又从哪边落下?你能找教室里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吗?

3、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辨认方向的知识?

(1)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乘凉时看见满天的星星,用北极星来认方向。北极星总是指着地球的正北方。

(3)看树的枝叶,茂盛的向南,稀疏的向北。

(4)看年轮,年轮宽的向南,窄的向北。

(5)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靠指南针认方向。(教师介绍指南针。)

四、【小组交流】

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

(1)介绍自己周围的同学。现在你面朝哪个方向?你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些同学?

(2)面向北方,东面是(),西面是(),南面是()。

(3)请一个同学分别面向前、后、左、右,教室门在哪个方向?

小结:当我们转动身子面向某个方向时,虽然身体的朝向变了,但东、南、西、北的四个方向始终没变,只要我们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六、【巩固拓展】

(1)当你面向东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2)当你面向西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3)当你面向北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4)当你面向南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七、【当堂检测】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与东相对的方向是(),与南相对的方向是()。

3、你站在教室的正中间,面向西,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右面是()方。

4、秋天大雁从()方飞向()方。春天大雁从()方飞向()方。

13.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篇十三

位置与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所以在教学的开始,先从“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儿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让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后,再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是相对的,南北也是相对的,而且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教师再利用多种活动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如:课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房间的示意图,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以后,再学习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我也同样教学生用儿歌和手势帮助记忆,学生很快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时还画出坐标图,有了坐标图,学生就能很快辨认出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之后师生一起搜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资料,交流 “如果在大自然中迷路了,如何辨别方向,”生能通过给出的一个方向,找出其他的三个方向。能看懂公交车上的路线图。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比较好。

总之通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十四

〖课堂梗概〗

资料一:

据报道, 江苏镇江市谏壁镇 (附近是索普集团新发展有限公司硫酸生产线) 数十名村民出现如下症状:

村民:我在家睡觉, 被呛醒了。刺鼻, 喉咙也很难受, 心里面发闷, 想吐。

村民:眼睛就像小针往里面刺一样, 气完全喘不过来。

思考:何种物质使村民出现此症状?蕴藏了该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教师投影]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1∶40) , 易液化 (-10℃) ,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教师演示实验1:拿出事先制好的一瓶二氧化硫, 把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其中, 同时让学生观察现象, 并用化学知识作解释。

学生:S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教师:SO2与水反应生成弱酸类似于CO2, 如何除去CO2中的SO2杂质?

学生讨论后教师投影:

教师演示实验2:SO2加入品红溶液后再对溶液加热。该实验体现SO2何种性质?

学生:SO2的漂白性。且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加热又分解成二氧化硫。

教师:为什么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退色?

学生:SO2只能选择性地使品红类的有色有机物质退色。

教师:Cl2可以使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都退色, 但将Cl2和SO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为什么看不到现象?用方程式表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投影:

资料二:

往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至饱和, 有什么现象发生?分别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或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小组代表给出答案后教师投影:

思考:若将SO2通入硝酸钡稀溶液的试管中至饱和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2:教师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分析该白色沉淀为何物。

突然一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老师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根本不反应啊!怎么会出现沉淀现象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教师: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请同学们尊重客观事实, 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得出结论:氯化钡溶液中溶有空气, 空气中氧气把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从而出现白色沉淀。

教师投影:

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教师整理与归纳投影]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特性:漂白性, 由于SO2跟某些有色有机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 是非氧化还原的化合过程, 所以漂白后的物质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二氧化硫的用途:制硫酸、防腐剂、漂白剂。

〖教学反思〗

1.注重情景的导入,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总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 教师一般采取教师讲, 学生练, 很少有课堂导入环节。实践证明, 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复习内容时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 采取旧课新上法, 才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高效复习法。本节课我结合新闻报道引出SO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2. 注重实验,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本节课我将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作对比的实验, 使枯燥的高三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真实的现象打开学生的思路, 如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 出现了白色沉淀, 这刚好与现行的高考要求相吻合。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5.《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篇十五

汤阴县城关镇五里村学校

石淑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教学用具: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的。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思路与方法。3.完成校园示意图。

(1)讲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把上方定为北)

师在教学楼的上方贴出卡片“北”。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位置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指名到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问:如果我们把上方确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方向。

四、达标训练(1题、2题必做,3题选做)1.看图回答问题。

(1)操场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东面是()。

(2)水暖工区的东面是()和()。(3)教学楼的北面是()和()。

2.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区分方向的。

3.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的同桌在你家的哪个方向?

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再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五、堂清检测

说出下面每句话所包含的方向。

1.“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北)2.“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南)

3.“太阳公公,晚安!”(西)4.“太阳公公,起床了!”(东)5.当你从南往北走时,左手方向是(),右手方向是()。6.东和()相对,南和()相对。板书设计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西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

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环卫工人在扫落叶的作文下一篇:让学生和家长推荐学生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