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精选10篇)
1.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篇一
有的人说起话来,总是拖拖拉拉,含糊不清。究其原因,是因为思绪混乱,缺乏逻辑。因此,我们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合乎逻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学习使用“PREP+A”的逻辑
P (Point,观点), R (Reason,原因), E(Example,实例), P(Point),A(Action,行动)。
在一个正式的对话、讲演或文案中,通常可以遵循以下逻辑步骤:
P:首先,简明扼要地陈述你的观点。
R:其次,给出支持你的结论的证据。
E:再者,使用实际的例子来加强你的结论或观点。
P:最后,重复结论,确保你想传达的信息被传达了。
A:行动就是你希望别人做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模式就是从结论开始,再解释结论的原因和依据,然后举出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最后再次强调结论。
二、练习逻辑思维的方法
1. 练习日常对话
除了正式场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PREP+A逻辑模式来增强我们的逻辑性。
无论你是在和别人说话还是在听别人说话,你都可以有意识地思考“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情况如何,这个巧妙的练习将帮助优化你的逻辑思维。
2. 练习提问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你看到、听到或读到一些重要的或触动你的东西,你都可以通过问自己深思熟虑的问题来锻炼你的思维。
3. 电影梳理练习
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电影,所以为什么不在电影结束后花点时间回顾一下电影的情节和情节线(悬疑、科幻、犯罪电影或书籍最适合,因为它们考验你的逻辑)。
在你整理好自己之后,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其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比较,看看你遗漏了什么。经常这样做,你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会得到提高。
4. 通过“有条理的笔记”来练习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目录是作者的基本逻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记笔记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可以一举两得。
(1)初步阅读的一本书,我们基本上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为了检验自己的基本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默写书的目录”的方式来测试,写完然后比较这本书的目录。
(2)从自己开始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这本书?”然后写出你的写作大纲(逻辑结构)。
(3)读完书后,你或多或少会多加注意一些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在理解、思考时,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作为主题来写文章。
5. 通过写作练习
写作是一种自我思考的整理。花点时间写一篇别人能读懂的文章是训练你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的一种方式。
因为写作是一个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答案的过程,首先要确定正确的问题,然后确定问题的角度,再分析各个角度的利弊,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完成整个过程,写出一篇文章,相当于一种逻辑思维的练习。
无论思考,还是思维,都取决于你的各种基础知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你的大部分思考只能是肤浅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学习,积累各种知识,然后像写作一样组织你的思维,加强理解,整合各种知识,才能真正地提升你的思维。
训练逻辑思维的十种方法
1.颜色视觉训练
黄—红—绿—蓝—紫—橙,混合色一定要给予明确命名。正确认识颜色的指标有三个:配对—指认—命名。
2.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训练
先训练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训练认识客体的整体部分,最后训练既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又认识客体的整体。
3.色、形两维的感知训练
先训练形状抽象,然后训练颜色抽象,最后训练同一抽象。
4.形状和知觉训练
先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然后训练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接着训练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再训练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纸片折成三角形,最后训练对字的认识。
5.大小知觉训练
先训练判断圆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大小,再训练判断椭圆形、菱形、五角形。让孩子多寻找规律图形题锻炼。
6.方位和知觉训练
先训练辨别上下,再训练辨别前后,最后训练辨别自己身体部位的左右。
7.记忆训练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个项目,为了夸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为大的记忆单位(如将单个的汉字变成双字的词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然后把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训练要把熟识的内容和生疏的内容混在一起,并且要重复(每次训练开始都要把先前的内容重温一遍),直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卡片(事物)记忆训练和生活事件记忆训练都是一样。
8.生活记忆训练
先训练前几天的事,接着训练前几个星期的事,再训练前几个月的事,最后训练一年前的事。
9.思维拓展训练
首先训练直觉行动思维,接着训练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训练抽象概念思维。思维训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理解、分类等。很多训练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训练时要按部就班进行。如概念中的数的概念首先训练能口说10以下的数词,能点数5以下的实物,但说不出实物的总数;再训练点数后能说出总数;能进行少量实物加减运算;能按数取物(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借助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最后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直觉行动思维:是与对物体的感知,跟孩子自身的行动分不开。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只能在动作中思考感受自己所接触的事物,只是一种行动的思维)。
10.认知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可以分解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状语、定语,这是听懂指令、执行指令、对付日常生活的必需。
第二层次是逻辑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因果关系,“今天为什么不能出去玩了?因为今天天气不好。”
第三层次是情感方面的,从易到难,是高兴、生气、难过、伤心、恼怒、后悔、尴尬、害羞...
选取故事的时候,难易程度可以大概根据这个层次划分来。最简单的故事是单纯描述性的,再是有逻辑关系的,难的是情感体现。除了生活中贯彻随时教的原则之外,讲解动画片、讲故事绘本、看卡片等等,都是提高认知理解的办法。
说话逻辑思维
类比法
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例如老作家秦牧《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反证法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2.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篇二
一、吃透教材, 充分暴露教材编写者的思维过程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但大纲只规定必要的教学内容, 不规定教材具体的编写体系和课时分配。采用什么课程类型、章节如何展开、选择哪些例证、突出哪些方面, 都给教材编写者以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的空间。因此, 教材往往带有编写者们的课程思想和编订思路上的个人倾向, 是编写者思维的结晶。因此,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摸清教材编写者的思路和意图, 这样才能用好和用足教材。
二、优化教学方法, 充分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
教师闻道在先, 学有专攻, 不仅是知识上的传播者, 更是方法上的引路人。教师将几小时、几天甚至一辈子的备课心得, 浓缩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 不得不省去许多备课中的原始思考过程。即便如此, 教师还是应该尽量将自己在钻研教材、分析疑难中的精彩的思考过程, 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 暴露给学生。
由此可见暴露思维过程, 实质是给学生架起思维的“梯子”, 促使学生思维上“台阶”。
三、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 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往往注重于结论的正确与否, 而很少从关注获得这个结论的思维过程中, 总结经验, 深化知识。因此, 当教师看到学生一个正确答案时, 不能就此满足, 而应该启发、引导学生 (根据需要和可能) 去反思思维过程, 倒摄结论的形成路线, 达到暴露思维的目的。例如:在一节复数习题课教学中, 我叫一名学生板演习题:设的值.而这个学生仅观察片刻, 便填上了正确答案:零。面对如此神速的答案, 台下有的学生简直目瞪口呆, 抓住时机, 诱导学生自我暴露思维过程, 既可优化该生自身的思维品质, 也可启迪其他学生思维。下面是师生的一段对话实录:
师:答案很正确, 你是怎样分析的?
生:题设给出了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值, 结论求对应的函数值, 所以用代入法。
师:你想法很好, 跳步合理, 方法恰当, 思维减缩, 答案迅速准确。
从这里不难看出, 课堂训练如此和谐完美, 力度强劲, 关键就在于不以答案为限, 而重在揭示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 抓住了最宝贵的训练思维机遇。
3.狠抓思维导向 提高思维能力 篇三
根据思维流向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五种不同的思维导向,来激活学生在积极、持续思维流状态下,创造性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一、顺向,敛同
顺向是指思维的起点,沿着问题情境和具体题例,思维作直接的指向考虑,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再创造过程。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口算“18+17=35,17+18=35”,师生共同导出“18+17=17+18”后,举出类似多组例子,引导学生的思维定向于加数的位置和大小上进行观察、比较,把感性材料中具体的数逐步抽象、提高、概括,学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加法交换律。
同样,在根据条件补问题,观察几组算式发现商不变性质、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意义,导出“任何数与0相乘得0”特性等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启导下,提取学过的旧知和解题经验,作定向分析后用严密的语言来展示思维过程,思维聚敛在“有形”轨道上,求得新知时渐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横向,巧移
数学知识体系间的联系不外乎显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形态。在教学中,我们突出以下两方面的思维训练。
1、顺应巧移。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为新知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的旧知,通过调整、转化促进积极迁移,使新知顺应并扩展于原有认知结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在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法复习板演后,引导追问:多位数相加,为什么要数位对齐;小数相加,为什么要使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这一结构性观念后,运用转化思想,自学会“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已水到渠成了。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有余数除法计算等知识教学,只要找准并催活制约后续学习中原有认知中的结构性观念,前馈控制相异因素,学生处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便入无师自通境地,相机培养了优良的思维品质。
2、同化巧移。这是指通过类比形式高效率获取新知,把新知同化于原认知结构中。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从商不变的基本性质中类推;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则用拼合图形来同法推导……这样教学高效易学,思维能力在类比思辨中得到了提高。
三、纵向,善联
数学知识的链式特点,使得原有知识常常成为某一新知的原型和依据,能使学生在“跳摘”中创造性地活用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三年级学生量、算(未学小数知识)边长为2.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促使学生利用化聚知识转化问题巧解(或复名数或毫米再聚厘米)。又如计算“30÷17÷24×68”,按习惯性思维程序计算,计算过程中得到循环小数,费时多且求不得精确值。思维受“卡”时改变思路,联系“乘除互逆”知识转换运算,难点便迎刃而解。思维在“山重水复”后彻悟,有利于创造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逆向,巧解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运算、性质、思路、方法都具有可逆性,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还原训练。细心挖掘教材中的不愿因素,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组织在顺逆双向学习情境中,渗透还原意识,展开相应的思维过程。如教学完循环小数的简写法后,请学生根据循环节还原写出循环小数;结果是什么,算式是什么……思路在回溯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还原意识。倒数数、数倒分解、倒向编题等,使逆向思维联系于问题情境,并不断内化、积累,成为牢固而深刻的还原意识。
2、回逆训练。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认为:逆向思路中并不总是必须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择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由正及反、由此推彼的回逆想象力,渐入新的数学境地。回逆训练常用形式一为反想,如“买8支铅笔付4元钱”,求得每支铅笔的单价:4÷8=0.5(元),逆异求得每1元可买多少支铅笔:8÷4=2(支);“运来大米284千克,比面粉少26千克”,很自然地反想到“面粉比大米284千克还多26千克”。二为联想,如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点左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后,诱导学生联想、归纳出“右移规律”。
3、索因训练。抓住问题逆推出所需的条件,导找解题突破口(中间问题);根据题例填写思路框图等形式,是训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手段。
五、多向,创新
调动学生知识、技能储备、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探索,实现思维的扩散,激起思维冲撞,变通和重组多重数量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
1、多法推导。避免常规思维的束缚,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开拓思路,实行变通。如教师引导学生把圆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后,激起学生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拼成已学过近似图形来求异推导,通过学生操作,凭借认知结构中活跃的原型,从拼成的不同近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实现了思维的发散。组合图形面积的多法计算、缺字算式谜推算等,使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轨道,体验到知识本身深刻而又充满情趣。学生思维由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最终结出创造性思维的奇花异果来。
2、多法解题。思维向纵横展开,作出多种解答,优选解法中培养优良思维品质。如解答:“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9天修了全长的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习惯性解答为(1- )÷( ÷9)=33(天)。教师可作如下诱导和催化:
教师诱导提问——学生求异解答
(1)先求修全长天数,再求还要修的天数。1÷( ÷9)-9=33(天)
(2)用比来解答。先求修了的是全长的几比几,再求出剩下的份数。
9÷3×(14-3)=33(天)
(3)因为9天对应的是全长的9÷ -9=33(天) ,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先求出修完全长要的天数,再求还要修的天数。
通过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多变、多探、多编来撩拨学生的求异意识,加强数量关系间的扩散训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五向”思维导向教学,由维持性教学转变为创造性教学,发挥了数学思维教学优势,在充满创新的氛围中乐学创造、发展能力,促进了全体学生全面、主动、活泼地发展。
4.怎样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篇四
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一张纸控制在2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换句说,就是每天用10-20分钟时间手写笔记。
思维逻辑能力锻炼的做法规则
写标题和正文时,别思考太多,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严格坚持每页1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会让你不拖延。
别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用A4纸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
随身准备好A4纸和纸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或者把A4纸折成三折
可以把写好的笔记,4-6行的内容做为正文,继续深入下去
对于,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写很多页,处理问题和视野都能扩展开来。
写了很多张之后,可以把笔记像扑克牌一样摆弄。
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继续补充并整理
这样做笔记可以理清思绪,变得自信积极,心平气和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就可以了,不用想的很复杂,也不需用考虑笔记的构成、格式、遣词造句、随时想到随时写深入挖掘笔记的拓展
大多数人虽然平时总是在思考各种各样的事情,却总是犹豫不决,在原地兜圈子。将思考的这些事情,每页纸写 1
件,那么这件事情就算大致得到了解决,所烦恼、忧虑的问题也会锐减。虽然您可能觉得,由于这件事情还留在脑海里,所以每天还是会想到、思考很多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每天都要想出
10 个新的烦恼和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维逻辑能力锻炼后的效果
在做的过程中头脑和情感会得到快速的整理,理清头绪。
一旦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的笔记,脑海中的语言就会层出不穷,甚至在做笔记之前,就已经想到该怎么表达了。
1个月前还很朦胧不知道该如何叙述的事项,现在已经可以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想法也会不断涌现,最后动笔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大脑的运转速度了。
5.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方法 篇五
要想理清逻辑思维,首先要对逻辑有最基本的正确定位及认识。不少同学认为,逻辑等同于辩论,想方设法驳倒对方就是一种逻辑思维。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逻辑与辩论两者存在很大差异。即便你是位出色的辩论选手,也不代表你的思维很有逻辑。双方围绕某一论题展开辩论,各执一词,各自论证,推倒对方。其实,这当中大多数皆属“诡辩”,有些甚至属于胡搅蛮缠、歪理邪说,所以这些都姑且可以看做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语言游戏。
而逻辑不同,逻辑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或思路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可以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
二、正确看待逻辑思维
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逻辑学只关注推理,即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而广义的逻辑学更关注思维形式,及思维的规律和方法。众所周知,思维包括内容与形式。思维的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而思维的形式是指用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逻辑研究的是一种抽象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理性思维。
三、理清经典逻辑思路
尽管逻辑的范畴相当广泛,但却有章可循,具体而言即:只要掌握经典的逻辑思路,一切皆可迎刃而解。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认真总结并归纳经典的逻辑推理思路,比如:因果推理、类比推理、样本推理…… 这些也正是历年真题所考查的要义所在,掌握这些推理思路及其相关信息,便可在头脑中梳理出一套更为严密的逻辑推理系统,对分析解答题目都会提供助力支持。
四、解题相关注意事项
由于逻辑思维的理性化及抽象化色彩,我们在学习与解题的时候,切忌过度代入个人主观情感因素、个人生活常识、个人观点态度等,否则会极大程度上干扰解题效果。
6.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六
1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一个概念。
当我们在说某人or某文章有逻辑or没有逻辑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说什么。
简而言之,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些)要素决定了一篇文章有没有“逻辑”?
为了探究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逻辑”是个什么东西。
我总结出来的定义是:逻辑,就是“因果”。
结构化思维中有一些不同的关系,例如并列,例如从属等等,而在“逻辑思维”里,只存在一种关系。
原因,结果:因为XXX,所以XXX or 所以我认为XXX。出现了XX现象,(中间经过了一段推理过程),我认为原因应该是XXX。逻辑思维这把武器适用的战场,大致就在这两类问题之内。
漏洞越多,逻辑越是严谨。
这话看似耸人听闻,但是,确实是我研究了案例+亲身实践后得出的,最有概括性的结论了。
如果换成科研界的说法,那就是“可证伪”,判断标准就是,可证伪的程度越高,越是严谨。
2
所谓的可证伪,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实验,等等手段得出结论,但是我们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即如果出现了某现象,那么就证明我们的结论是错的,这是区别于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
举个例子,我今天通过长期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
如何才能让这个结论变的可证伪呢?我只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如果出现了黑色的天鹅,就证明我的结论是不对的。这就叫做“可证伪”。
3
接下来我再说说实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许多乙方,尤其是consultant,为什么总是会被人说是大忽悠呢(要么就是被人指责为纸上谈兵,不懂企业内情就瞎扯犊子)?
这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大多都是因为他们的论证过程不可证伪。
我们的产品具有XXX优点,or比起原有的(或者竞争对手的)具有XX优势,所以你们要买,这种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女神,我很会修电脑,比那些高富帅都要更快更好,所以你做我女朋友吧。
仔细看看,其实这两者的逻辑,没啥区别。
4
一条够严谨的逻辑链条是这样走的。
第一步:通过数据,实验,展示,证明我们的产品具有XX优点or优势。
第二步:证明企业存在对这些要素的需求(这一点太重要了)。
第三步:证明我们产品的优势契合了需要,或者比起竞争对手,能够更低成本or更好的契合需要。
第四步:得出结论,你们应该买我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里,可证伪的点(我称之为”漏洞“)就很多。
“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具有XX优势,如果企业其实没有XX需求,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更好的满足需求……”
那么,即可证明,企业是不应该购买我们的产品的。
5
我的好兄弟 @纽约老李 曾经提过一个案例,他在某一年成了全行业的topsale之一,我记得成就他的是个一千六百台电脑的单子,在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帮助甲方引进了融资,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购进我们的产品,到最后竞争对手比我们每台便宜了五百块钱,还是没有拿下单子,放到这个地方,就是个很好的演示:
有些乙方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我的电脑又好又便宜,所以你应该买我的,这就错了,因为他们没有走第二步。
企业的需求不止是又好又便宜,或者说,对又好又便宜的需求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旺盛。
甚至,有时候,甲方的需求会是采购方的“足够的回扣”,或者种种其他奇怪的需求。
再引用 @刘念 的一个回答吧,希望大家看看什么叫做“逻辑”。
“人渣”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或者说为什么女孩子会喜欢上“人渣”?
6
上面是商业案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个人文类的吧。
我随手从我的TL上截取了一个 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吗?
为了证明“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这个结论为真,我们至少要走这么几步:
第一步:拿出数据,证明“香港的电影市场” 确实是 “没落” 了;
第二步:通过历史数据,其他地区电影市场的案例分析,归纳出数个要素,即“只有当满足了几个条件,某地区的电影市场才会繁荣,否则就会没落‘;
第三步:证明这几个条件的缺失是由于香港回归而产生的;
第四步:得出结论,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这个逻辑链条里,也存在大量的“漏洞”:
如果香港的电影市场没有明显的“没落”(有可能只是市场的周期性震荡);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归纳出现了问题;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缺失不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那么,“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回归造成的”这个结论就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当我们在说一个人没有逻辑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说他的结论不可证伪。
比如那些最爱搞一句话总结的鸡汤学家和菜鸟们。
他们总是喜欢用一副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脑残至极的模样谈论一些他们根本不明白的玩意儿。
例如 只要XXX就会成功 、爱拼才会赢、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XXXX(fuck,我发誓我恨死“真正的’这个前置词了)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XXXX……
这些一句话答案之所以被人诟病,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的“不可证伪”。
他们不会告诉你,如果出现了某个状况,那么就证明字其实和人品没啥关系,胆子大和成功率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关联(至少不是在所有领域内都适用),有智慧的人也是会XXX的……
7.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篇七
一、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主要包括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进性五个特征.
(1) 敏锐性.敏锐性是指观察事物的敏感度, 具有发现事物的缺洞、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等特征, 且能根据这些特征敏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 思维反应灵敏、迅速、畅通无阻,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变通性.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 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式的束缚, 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 能从一种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4) 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方向要新颖独特, 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 思维的结果具有新异、独到的特点, 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方法或观念.
(5) 精进性.精进性是指在某种原有的构想或基本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细节, 或组成相关概念群, 或对原有的构想或基本观念提出批评, 使原有的构想或基本观念更加完美、精益求精.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碰到难以从常规方向或模式解决化学问题时, 我们必须突破常规思维, 换一个角度或方向 (逆向、横向、侧向等) 思考以解决问题, 对已经拥有的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有关信息进行试探性分析与比较, 此法具有发散性和多向性, 有助于发现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故称为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方法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化学问题, 从多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多思路、多方向地去思考化学问题, 而不是一条路走下去, 这是此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假如一种化学方法或者一个方面不能解决化学问题时, 发散性思维便主动地否定之, 而向另一方面、另一方向跨越, 它不满足已有的思维, 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更好的方案.这种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 是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具体反映.既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就是说我们所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仅仅是普遍联系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就应从多方面了解客观事物和化学问题, 尽量把出现的思维框架的限制, 向四方发散出去, 从而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化学问题的办法.
化学新课程倡导将化学问题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知识、方法等, 往往超出了单一的化学学科的范围, 这就会出现一些不可能有单一答案或单一解决方法的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不是没有答案或解决的方法, 而是解决方法有多种可能性,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 有很多的条件需要加以讨论.不少化学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并解决.答案或解决的方法多元化是当今认知评测的一大走向.因此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 运用科学方法, 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观念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1】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发挥集体创新思维的方法, 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 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下面以“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
(一) 教师提问学生:
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CO2?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 (1)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3)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4) 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5) 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6) 蜡烛燃烧; (7) 煤的燃烧; (8) 汽油的燃烧; (9) 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值得注意的是,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时, 教师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学生的方案的可行性、实现性等因素进行评价, 否则会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不宜让其他学生对某一方案进行评价, 因为某学生的观点会损伤提案同学的自尊心, 从而遏制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 让学生无拘无束甚至是异想天开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 个体会因为他人的提案而引发自己一系列联想性的反应, 而获得更大的创造动力和启发, 进而引发思维的“链式反应”.因为在这种环境中, 每一个个体均想提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想法, 以获得小组成员及教师的认可, 形成个体在群众中的优秀地位.
(二)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方案的分类、总结, 提出发散思维的新方向.
在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 对已有的方案进行分类, 是提高发散思维质量的有效手段.分类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的体现, 多一种分类的方法, 就多一种认识的思路.就上述十几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案而言, 可以分为:
(1) 燃烧法制备二氧化碳, 如木炭、煤、汽油、一氧化碳、蜡烛等物质的燃烧.
(2) 受热分解制备二氧化碳, 如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等.
(3) 缓慢氧化法制备二氧化碳, 如人、动植物的呼吸等.
(4) 氧化还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如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
这种在后续的发散思维过程中, 发散的目的和方向就更加明确, 有利于发散思维的深入进行, 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
但应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的初期不应对发散思维的提案进行分类, 而只适合运用于再次对已有发散方案的进一步讨论或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需要寻找新的思考方向进行再次发散时, 再进行分类.
【例2】 实验室有两瓶溶液, 一瓶是浓硫酸, 另一瓶是稀硫酸, 请设计实验加以鉴别.
解析: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外观上凭肉眼要鉴别它们是相当困难的, 两者的主要差异还是在化学性质方面.所以, 要鉴别它们应该更多地从化学性质方面加以考虑.
在化学性质方面,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如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试液不变色;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能与某些盐溶液 (如BaCl2溶液等) 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浓硫酸由于具有强氧化性, 因而在酸碱指示剂作用时, 可使酸碱指示剂先变色后褪色, 如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先变成红色, 随后溶液成无色等;而在与活泼金属作用时, 不是生成盐和氢气, 而是生成相应的盐、相应的非金属氧化物和水等.由于其强氧化性, 使它具有强腐蚀性,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脱水性, 能使某些物质 (如衣服、纸张等) 发生炭化现象, 这是一般物质所没有的性质.浓硫酸还有非常强的吸水性, 可以用作某些气体 (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的干燥剂, 由于具有吸水性, 所以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变大, 浓度会减少.
当然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性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密度等, 可采用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质量不同;或者相同质量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的体积不同等方式加以鉴别.
三、强化训练,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抓住一个“想”, 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即指学生思维活跃, 反应灵敏, 善于联想.
【例3】 八角 (俗称大料) 是常用的烹调香料, 通过适当的方法, 从八角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 它是制取抗禽流感药物 (商品名:达菲) 的基本原料.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点.
解析: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 可得出多种结论, 如:①莽草酸是一种有机物;②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③它由莽草酸分子构成;④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共含有22个原子 (或一个分子由7个C原子、10个H原子和5个O原子构成) ;⑤莽草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2∶5∶40;⑥莽草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⑦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等等.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 拓宽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视野, 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善于联想、反应灵敏的思维品质.
2.抓住一个“新”, 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即指思维的方法新颖、独特, 构造巧妙, 赋予创新.
【例4】 取甲烷和乙炔的混合物气体1m3.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46562千焦.若取甲烷和乙炔各1m3分别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为39170千焦和68970千焦 (气体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这种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 .
A.1∶3 B.1∶2
C.3∶11 D.n∶ (2n+2)
解析:按常规方法需建立二元二次方程组, 且数据较大, 运算起来复杂, 费时较多, 若从甲烷和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去思考, 则有C∶H为1∶4和1∶3, 对照答案可知A、B不可能, 把C∶H变为3∶12和3∶9, 故混合物中碳原子个数比必然在3∶12和3∶9之间, 所以答案选C.这个思考方法新颖, 具有独创性.
3.抓住一个“活”, 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即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灵活不呆板.在教学中, 要克服思维的定势, 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从而达到变通的本质.
【例5】 有一种氮的氧化物, 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 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
A.N2O B.NO2
C.N2O3 D.N2O5
解析:若设化学式为NxOy, 有14x/16y=7/4, 可算出x∶y=2∶1, 化学式为N2O.
若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变通为14∶8, 则原子个数比为1∶1/2或2∶1, 所以化学式为N2O.
8.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篇八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75-01
一、感知——作文训练的基础
“内容具体”历来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它完全依赖于“感知的丰富”。大凡内容相同的“骨架”式作文,必定是感知贫乏,从而导致言之无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通病。针对这一通病,平时教学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有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显性特点进行观察。例如观察动物时,可以由整体到部分,可以由上到下,也可以由外形到生活习性。第五册《翠鸟》一课,首先写翠鸟全身的羽毛,这部分又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头上、背部、腹部这三部分羽毛颜色的特点;然后作者描写了翠鸟的小巧玲珑,主要写了翠鸟的眼睛和嘴。这段描写就体现了作者的有序观察和抓住特点观察。
学生感知外部世界,一般是几种手段并用。因此,要丰富学生的感知,就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同样是观察动物,就应是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用眼看,看动物的大小、样子、颜色、形态;用耳听,听动物的鸣叫声、吃食声;用手摸,摸动物的羽毛、脚趾…有时还要亲身去喂养,和它交朋友,以获得“第一手”材料,丰富生活经验,为作文打好现实基础。
作文训练作为一个系列性整体,遵循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观察”这一训练项目上,教材的要求也是很明确的,直接点明了观察的程度和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步增高,小学生作文中观察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只要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训练,学生的感知必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必定会越来越充实。
二、思维——作文训练的核心
学生学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想”:想得正确,才能写得正确;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所以,指导学生作文,就要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思维的方法。具体而言,“有中心,有条理”这两大作文要求,都要依靠思维训练来逐步达到。
“有序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过程的“有序”,使之符合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中低年级由说向写过渡,一般按照“细观察——说清楚——学写法——写具体——作后评”等步骤进行训练;高年级思维则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层次,一般按照“审题——选材——构思——拟稿——修改”的步骤进行训练。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指导,扎实训练。二是作文要求的“有序”,使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说、写通顺的句子,再连句成有次序的段,直至连段成篇。
三、表达——作文训练的目的
在小学的作文范围里,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口头表达,即说话;二是书面表达,即写话。不管是哪一种,在表达上都有一致的要求,那就是:准确达意,真实具体。字、词、句是作文的基本功,语言表达的贴切与否,是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决定的。“恰当”二字作为小学生作文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看似容易却也难:遣词造句要能达其意,既不能苍白平淡,又不可刻意雕饰。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每到夏天,我家的阳台上争奇斗艳,色彩斑斓,开满了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各种鲜花,不断散发着一阵阵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看了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本来十分白净苗条的小姑娘,却偏要浓妆艳抹,穿上雍肿华贵的服装,失去了本身的自然美,给人以伪装、做作的感觉。
语言文字训练要落实,教学上就要在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字词句的推敲欣赏上下工夫。教材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在语言文字训练上大多特别提出了要求。如:“观察一处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然后写一段话,把主要景物写具体些。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请看一位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教学片断)教师幻灯出示一段话:月亮悄悄地步上树梢,放出皎洁的光芒,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纱。夜,显得十分平静。
师:这段话是一位同学在作文《夜》里开头的一段话,请仔细阅读,找出毛病加以修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都没能全面地给予修改)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把错词“平静”改为“宁静”,不少同学还能把“金纱”改为“金辉”,“纱”与“镀”搭配不当,改成“金辉”不错,但“月光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辉”是否贴切?(学生困惑不解)
师:(提示)用“金”的颜色来形容月色是否吻合?
生:(兴奋地)把“金辉”改成“银辉”!
师:(满意地)很好!形容月光皎白一般用“银辉”,而“金辉”多用于形容阳光。除了这些,能否再找出一处不恰当的地方?
生:(沾沾自喜)老师,我把“步上”改为“升上”。
生:我把“步上”改成“爬上”。
师:(微笑地)两位同学都能找出毛病,且两种改法都可以,但“爬上”就比“升上”用得好,因为“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升起之际缓慢的姿态,把月亮写活了。
这一作文评改片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难点,善于诱导,巧用比较,从而纠正了学生语言运用上的一些失误,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由此得到了提高。
9.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九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也是特别要求人类智能的时代。近日,广州市少年宫新设了“思维培训班”,专门教育孩子如何思考,中大人力资源中心心理中心也开设了类似的“英才训练班”,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思维培训班”讲些什么?有必要让孩子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吗?
记者调查探访“思维培训班”
据广州市少年宫“成长空间”项目负责人介绍,少年宫近日开设了有关思维培训的课程,具体包括 “学前学习能力培训”、“学前儿童多元智能培训”、“聪明树左右脑思维训练”、“综合智能开发英才训练班”等内容,专门针对4~6岁的学龄前儿童和 9~11岁的小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逻辑思维训练”部分专门教孩子“如何思考”,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独有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中心心理中心日前也开设了类似的“英才训练班”。据了解,中大“ 英才训练班”由语言学、心理学等教授进行授课,针对8~14岁的小学生设置了培养和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专家认为,“逻辑”是思维的纽带,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最有效地提高思考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记者在这一培训班发现,思维训练以小实验、讨论、实践的方法进行,比如,组织“为什么一根头发能知健康”等讨论,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此外,“奥数”训练也被当作“智力的体操”引入其中。
记者在广州市少年宫网站发现,与合唱、美术等培训班家长们“抢学位”的状况相比,“思维培训班”并不十分热门,仍然剩余部分学位。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表示:“家长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尽早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仍然更多地把注意力聚焦在了对孩子特长的培养上。”
家长心事思维训练会否束缚想象力?
“科学思维训练班”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但也有一些家长对此有些担心。从事杂志社工作的李先生说:“孩子们是最富想象力的,小时候就应该给他们自由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天马行空想跑多远跑多远。那么小就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不见得对孩子有利。”
在外企工作的Lucy认为:“孩子们较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是非常珍贵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一辈子都保持这种自由的、善于质疑的好奇心,而不必较早地给他们思维的框框。也想了解一下,如果真要训练逻辑思维的话,从几岁开始好呢?”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
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
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
“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5个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一、学习分类
这是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培养孩子的认知发展,让孩子可以自己通过对于事物的判断来归纳分类,像是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等,当孩子不能够立刻分辨出来每种事物的特征,家长可以从旁引导,但是不要采取包办的政策,这就不能够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了。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二、认识群体差异
每个群体有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像是动物是一个宽泛的群体,植物又是另一种群体,让孩子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基础事物可以有清晰的认识,这种认知虽然看似跟逻辑思维没有关系,但其实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逻辑思维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三、了解顺序的概念
数字表示了一种顺序的概念,而数字的学习可以很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了解顺序的概念其实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处着手,例如让孩子可以数一数花朵有多少花瓣,筷子有多少等,孩子可以通过触摸或是视觉体验等来了解顺序的概念。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四、建立时间观念
对于宝宝来说,小时候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是很明确,建立时间观念可以循序渐进,但是孩子还是有必要理解些时间的动词或是名词,像是立刻,马上等,宝宝也许也会更加懂事听话些。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五、空间感的培养
空间感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锻炼宝宝的空间感,像是 “请把勺子放在碗里”等,或是通过一些模型,例如将三角形放入空的长方形里面,然后问一问宝宝的表述。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方法
★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
★ 怎样训练爆发力
★ 孩子与大人作文500字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 孩子怎么样能长高呢
★ 如何利用积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0.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篇十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数学思维能力08-08
怎样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10-20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07-12
职称英语经验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06-29
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学心得08-23
怎样能改变思维方式10-04
学习成绩怎样提高07-06
怎样提高文学素养07-22
小学语文怎样提高成绩06-18
怎样提高考场作文分数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