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4-06-28

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精选15篇)

1.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一

目前,中国农村有697万不满16岁的留守儿童,他们中很多人一年甚至都见不到父母一面。留守儿童面临的监护不到位、侵权伤害、人身安全等问题,随着近年来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8月2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召开,民政部、教育部、最高检等部门联合部署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

民政部:兜底监护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组织大数据分析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期盼,数据显示,与父母一年不见面和一年见一两次面的留守儿童人数分别占到15.1%和29.4%。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2.6%,高于其他农村儿童。此外,亲情关爱缺失、安全隐患重重、家庭教育缺位、心理问题多发、教育状况堪忧是困扰留守儿童的五大主要问题。

对此,民政部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兜底监护职责,对处于监护不力或受委托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状态的农村留守儿童,依法及时给予临时监护。督促落实强制报告义务,对于儿童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监护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以及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等行为,学校、幼儿园、村(居)委会、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部门要及时发现和报告,并预防和阻止相关后果的发生。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作用,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知识宣讲、提供关爱保护。各地每个季度要对系统数据进行更新,建立重大事件倒查机制,堵塞漏洞。

教育部: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

教育部要求各地进一步改善乡村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就读寄宿制学校,优先乘坐校车,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覆盖所有扶贫开发重点县。

为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教育部还将进一步督促各地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作为控辍保学工作的重点,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核查机制,动态监控辍学情况,及时发现,即时劝返。

截至目前,教育部以深度贫困县为重点,确定了374个控辍保学国家级重点监测县,连续监测3年,确保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失学。建立了中小学全国统一的学籍系统,随迁子女跨省转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1424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王岱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争取到底,各地实现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基本办学标准,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就学条件。

最高检:加强司法保护

近年来,侵权伤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身安全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20以来,检察机关起诉遗弃未成年人犯罪103件140人,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3600余人。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采取对性侵害、拐卖、绑架、遗弃、伤害、虐待留守儿童及教唆、胁迫、利用留守儿童犯罪的,从快逮捕、起诉。同时,严厉惩治监护人故意或恶意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犯罪行为。年以来,对因监护缺失严重损害未成年人权益,或者导致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的,支持起诉54件,发出检察建议63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下一步,对侵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犯罪有案不立、有罪不究、重罪轻判的坚决监督纠正。同时,建立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推动形成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限制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未来还将在12309检察服务平台中设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区,进一步畅通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的控告、申诉渠道,提高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效率、效果。

2.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一方面,这些留守儿童情感性早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关注自己,迫切想改变自己所处的状态;另一方面,其社会性发展滞后,思想比较简单幼稚。社会嬗变和学生变化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而学校教育有其独特性,其中不仅蕴涵着知识、技能、价值引导,而且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内容和鲜明的思想感情色彩。笔者认为,通过学校教育,采取相应的举措解决因家长外出疏于管教或无力管教留守儿童而出现的情感和学习上的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评价和看待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学会理解父母、尊重他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

一、尊重生活,联系实际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农村相对贫穷落后,生活的不得已,农民只好外出打工,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留守儿童缺乏管教,思想意识盲目,自控能力差,好高骛远,社会生活关系非常简单。因此学校要利用农村民俗、自然等资源,将现实生活与学生相联系,教育学生懂得生活。使其由彼及己,联想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打开他们情感的闸门,让他们知道父母亲外出务工,其实是想让他们过得更好,而自己承载着他们的希望,自己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

二、建立积极互助的师生关系

要想很好地传授知识、交流思想,及时把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态和思想脉搏,必须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努力通过学校教育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思想共鸣。教师要对他们有父母般的爱心,呵护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持之以恒地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使其健康的成长。有些留守儿童,经常会在日记中告诉老师他们的担心和孤独。教师应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积极地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心。

三、唤醒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评价不仅由教师实施,学生也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促进他们自我理解、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极为淡薄,处在被动评价的位置上。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很多事情没有评价的能力,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很多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比如,有些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省吃俭用,回家之后报喜不报忧,表现得相当满足。而这些学生没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觉得外面的生活很好,觉得不念书没什么大不了。笔者则让他们留意父母的生活,询问家里人,理解父母外出的艰辛和缺乏知识的苦处,最终达到自我评价的作用。平常和他们探讨有关社会问题,让留守儿童明白所处的环境对于自身发展的利弊,激发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希望,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更为重要,留守儿童更加需要社会关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留守儿童有个美好未来,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关爱,用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这样,他们才会健康地成长。

3.刍议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篇三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我们应发现其表现,探究其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二、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我曾对类似的学生作问卷调查: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最需要谁的帮助?A老师B同学C父母D爷爷或叔、伯,其中选C的占98﹪。这说明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三、对策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4.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因他们经常在外地打工,只好把他们的幼小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形成了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学生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宿在亲戚朋友家,家庭教育脱节,孩子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们班的留守儿童也比较多,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况和联系方式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父母都在哪里打工。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作为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她们知识,还得教会他们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要让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经常都会忘记给他们洗澡换衣服。作为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学生。在一些细节上给予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等等。在学习方面要多鼓励留守学生,关心留守学生,发现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建立一个比较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谐的班集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关爱。

三、做好家访工作

班主任要定期走访临时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成为“代理家长”。

四、对留守儿童以包容心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时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这时我们班主任不能一味责备,应该采用个别谈心法与“留守儿童”谈心,向他说明道理,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区。

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篇五

前天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体验课,老师要求妈妈在制作的贺卡上写上对孩子的祝福,我想了想、写了“亲爱的宝贝,妈妈祝愿你永远健康,快乐!”

这句话也是我在产床上第一眼看见女儿时对她说的。转眼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作为妈妈,我一直为了她健康的成长不断学习。

今天我将自女儿出生以来,在如何预防生病和患病时的护理心得和大家交流分享。

自我女儿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养育孩子的旅程,面对幼小的的生命,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

作为抚养孩子的贴心父母,和正在茁壮成长的生命学会处处交流,体察身体的各种变化,非常重要。

首先,看脸色、随时用嘴唇亲吻孩子的额头,注意观察体温,随时摸手手,睡觉时摸摸小脚丫,一定要保持手脚温热,尤其要注重孩子后背的温暖,我女儿随身一直穿着一件小背心,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身,中医认为后背护肺、要温暖,前面是心,要泻心火。肺护好了,就不会受凉流涕、咳嗽;心火泄了,就免去了上火、闹嗓子、口腔溃疡。晚上睡觉,最好给孩子穿上适当的秋衣秋裤,尽量将上衣装在裤腰里,一是免的孩子热了蹬被子,风寒侵扰肺着凉感冒,二是护住了肚子保护脾胃。

看大小便、每天早晨闻闻宝宝的口气,看看舌头的颜色,舌

1苔象一层霜最好,口气发酸,舌头有厚黄舌苔,或者舌头通红,今天就减少肉食,喝点粥,多吃水果蔬菜,尽量让饿一饿,晚上帮孩子捏捏脊背,调理脾胃的效果特别好。

室外活动天天进行,增强自身抵抗力,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我们在女儿一岁时搬了一次新家,因为担心装修污染,不得已每天坚持户外活动6小时,我女儿特别喜欢我们的小区,对小区的地形了如指掌,哪里有沙坑,滑滑梯在哪,在哪能捡到石头,早上是扭扭车,下午骑自行车一直都充满活力,很多时候她爸想抱一抱,女儿都像小泥鳅一样自己跑。在家里永远保持通风,即便是在冬天,我也要坚持打开窗户,在晚上睡觉时为避免开卧室的窗户就开一扇客厅或者是书房的,不断的增加室内空气的新鲜。尤其在冬天,降低一点室内温度,保证孩子不出汗。冬天太热,加上干燥,孩子再一流汗体内的水分减少太多,太热导致毛孔张开,突遇冷风,邪寒顺着敞开的毛孔进入体内,难免伤着肺。

一不留神,孩子还是生病了,不要害怕孩子生病,生病了不要惊慌失措。、俗话说“食五谷、生百病”。

我女儿自出生到现在,闹过两回肚子,发过四次高烧,除了在一岁半时因为打百白破第三针发高烧打了退烧针之外,从未输过液,医院也就去过不到三四回,在生病时一直坚持尽量不去医院,在家治疗,优先服用中药,万不得已口服抗生素,尽量不打针,最好不输液的原则。

我将女儿的生病分两类,一是消化方面,拉肚子、积食,一

类是感冒,发烧、嗓子红肿、咳嗽。女儿第一次拉肚子,那是十个月大会儿,我们第一次抱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一进门,咳嗽的、哭的人来人往,全是生病的孩子,孩他爸说“别进去了,就一拉肚子,别再染个感冒,你们在车上,我拿着便便进去”。化验完有点细菌,医生开了一堆的药,全是陌生的名字,拿上药一看说明才知道是两类,抗生素和益生菌,抗生素是头孢第五代世福素,益生菌是双歧杆菌源首。后来我总结拉肚子观察大便是关键,只要里面有鼻涕样脓性物质,就是细菌感染必须口服消炎药,外加点益生菌类的药,肚子上贴丁桂儿脐贴,对家里的餐具要彻底消毒。要是没有脓性物就是受凉、积食了,贴丁桂儿脐贴,根据便便的状况去药店对症买点中成药。一两天不见好,而且便便成水状,就再喝一点丁香。。。,效果也非常好。另外,更可靠一点就是父母自己拿着便便标本直接去化验,根据化验单选择性的买点药。

女儿的四次发烧,每次都好比打一次恶仗,孩子受罪,父母更是揪心。十个月大时,夜里突然发起了高烧,因为很早前就知道有幼儿急症这么一说,所以就连夜在药店买了退烧用的美林,中成药柴桂退热颗粒。好在母乳喂养,我喝了一暖瓶的水,女儿就吃了一夜的奶,尿了6、7回,烧到39度时喝了美林,第二天病情基本好转,中药一直服用了三天。事后,我们也没搞清楚到底是啥病!一夜的煎熬,主要是围绕到底是去不去医院就诊,和老公争执啊,上网查,找书看忙了一夜。第二次发烧是在女儿一

岁半时,因为打百白破第4针,女儿当晚就烧到了40度,美林喝了降下来,然后又烧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小脚丫也是冰冰的,连夜就去了儿童医院,排队挂号,一直持续到了夜里三点,排除了肺炎等其他重大疾病之后,医生打了退烧针,考虑到是疫苗的原因,开了抗生素。到了第三天就好了。有了这两次的经验,我发现孩子发烧是有一定规律的,突然高烧39度以上,检查发现上颚最深处有水肿并见周围红肿,不爱饮食,不咳嗽,不流涕基本是病毒引起的口腔炎,没有特效药,喝点中药效果很好,口服清开林,柴桂退热颗粒,晚上头部枕冰枕,妈妈再配合中医按摩推拿,推推三关、清天河水基本就能搞定。这样自信的前提必须是孩子精神状态一定要好,晚上烧,白天还是喜欢玩。要是发现孩子精神萎靡,哭闹不停,呼吸急促、又有鼻翼煽动就知道是肺炎了,必须赶紧去医院,另外一点妈妈记着在检查孩子咽喉时如果发现扁桃体上方有如山谷一样残雪状的白点,那一定是“扁桃体炎”,就必须加点抗生素治疗。作为新手妈妈如果没有自己给孩子治疗的自信去了医院,那心里一定要有谱,抽血化验血象,让医生听诊心肺的状况,检查完之后赶快抱孩子离开诊室,之后的化验单、开药就由另外的人完成,若无大碍,在面对医生输液的情况下,一定要问清输的是什么,并要果断地拒绝,尽量不选择在医院输液,避免进一步的交叉感染。对于抗生素使用一定要坚持口服胜过打针,打针胜过输液。母亲应该体验一下孩子不看医生自然痊愈的过程。这种自信对母亲是一种挑战,对

孩子是一种财富。每每面对孩子生病,我都要给女儿说,“宝贝,别害怕,要勇敢一点,来妈妈给按摩一下,再喝点药药,病病就跑了,因为病病最害怕苦药药了。”女儿也总是很配合。

就这样,女儿一天天的长大了!

上幼儿园已经3个月了,一直都很健康,即便是在前不久

学校有孩子生病休息的时候,我们还担心女儿可能会被传染每天都很紧张的检查嗓子和小手,提前了解了手足口的症状和应对措施。孩子他爸也经常笑我都快成了家庭医生了,我也开玩笑说如果再生一个,我会比现在做的更好。其实我心里知道,是两本特别好的书,帮助了我和我的孩子。一本是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所著的《育儿百科》,一本是李红军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前者是伴随孩子出生到现在的育儿字典,把孩子从出生到小学之前所能遇见的各种疾病状况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后者从中医推拿按摩的角度对孩子的健康进行呵护,非常值得妈妈们学习。

6.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六

1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的心理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和谐友爱的家庭里,孩子勤奋好学、文明自尊,而在争吵的家庭中,孩子性情也跟着暴躁、行为自私、放纵,缺乏安全感。

所以,父母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才能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港湾,才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若父母之间、家人之间处事自私、不断争吵,孩子的心理也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

2
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的事情不要代替包办,而是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家里的事情学着做,主动积极地协助父母做好家务,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应尽的责任,养成从小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安全感但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稳定的感情联系或者归属,但是同样他也必须要学会独处,家长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训练,比如让他自己待在安全的房间里。除此之外,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回应,而不是凡事满足,否则,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骄纵任性,养成坏习惯,最终对孩子和父母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
多让孩子接触社会

孩子迟早都要离开父母独立成长、生活,有的家长却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导致孩子看到生人就害怕,长大后容易害羞、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引导孩子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处理各种矛盾,让孩子从不断的协调、交流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不给孩子机会,他的心理素质是不会自然形成的。

4
正视孩子的缺陷和错误

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比如孩子有点胖,个子比较矮小,或者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地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正视现实、尝试接受现实,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是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培养自信的正确方式。一味的逃避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法面对自己,觉得自己很丢脸,形成心理障碍,甚至自卑,自闭。

同时,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人品,更加不要为孩子贴标签,像你为什么那么笨?为什么那么粗心等等。否则不仅伤害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自我怀疑。

7.让西藏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七

一、西藏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特殊的文化需求

(一) 西藏班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校现有初中班学生主要来自拉萨和日喀则两地区, 在校藏族学生271人, 其中城镇户籍142人, 占52.40%;农村户籍129人, 占47.60%。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数据, 2008年招收的内地初中班学生中, 拉萨农牧民子女占50%, 日喀则农牧民子女占70%。我校西藏班学生家长中,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 大专学历占15%, 初中、高中学历占24%, 小学学历占26%, 文盲占20%。由于地域和家庭条件的不同, 学生的性情与能力存在差异。在多年的民族教育工作中, 我们感觉到西藏班学生热情、勇敢、勤奋、朴实, 在文化背景、心理方面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 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 西藏相对封闭, 从外界获取信息、接触新鲜事物相对困难。在西藏长大的孩子, 从小耳濡目染, 学生的宗教意识自然比较浓厚。

2. 重视藏民族的传统。

西藏班学生喜欢过藏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历新年是他们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他们能适应内地饮食, 但仍然偏爱西藏特有的食品, 如糌粑、酥油茶、干肉、古突等, 甚至包括青稞酒。他们能接受上海先进的医疗方式, 但更相信藏医、藏药, 有些学生患病后喜欢服用自己从西藏带来或家长寄来的藏药。

3. 能歌善舞, 性情豪放。

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点, 藏族学生尤为突出。他们擅长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快和喜悦。他们团结、互助、心齐, 重情义, 但一些学生遇事易冲动, 不理性的个性较为鲜明。

4. 内心矛盾, 在固守和求新、接纳和排斥中求平衡。

尽管上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好, 但他们有时仍缺乏归属感和亲切感。他们对上海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但在与外界接触时又缺乏自信。

(二) 西藏班学生特殊的文化需求

1. 对故乡亲情的渴望。

西藏初中班的学生来校时只有十二三岁,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他们特别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的不同, 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亲情的关怀和抚慰是任何其它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2. 对藏族语言和文字的依恋。

藏语是西藏班学生的交流语言, 西藏班学生虽然生活在上海, 但平时藏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使用藏语并希望多看一些藏语图书、音像资料来了解本民族的人文历史。

3. 对藏族饮食、居室的留念。

在西藏, 学生从早到晚都以藏族饮食为主, 平时喜欢吃藏族零食, 如炸土豆、奶渣、干肉等。来上海后, 他们对藏式饭菜非常向往和留念, 对具有藏族风格的居室布置倍感亲切, 还希望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能充满藏香的味道。

4. 对上海文化的期盼。

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藏来到大上海, 西藏班学生的心中充满了困惑和诧异。上海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生活, 让他们萌生许多憧憬, 国际化大都市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好奇、向往。

二、满足特殊需求, 让西藏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真心真情, 让他们在上海也有阿爸、阿妈

把西藏班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学校的老师从心底里接受、喜欢他们, 真心地关心、爱护他们, 让他们感到学校的老师就像他们的阿爸、阿妈。每年新生来校, 学校都要安排师生代表到火车站去迎接, 帮他们搬行李, 带他们上汽车。上海师生的和蔼可亲让藏族学生一下子少了很多拘谨和不安。到校后,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主动地和他们嘘寒问暖、拉家常, 从早到晚都和他们在一起, 不管出现什么问题, 总有学校的老师在身边帮助他们解决。稳定的心理是藏族学生学习好、生活好的重要前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西藏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了对藏族学生的服务, 安排2名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为藏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考虑到初中班藏族学生年龄小, 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生活老师和他们同吃同住, 教他们洗衣叠被、打扫卫生, 带他们去食堂就餐。

让亲情跨越千山万水, 为了方便学生投递书信, 学校和邮政部门联系, 在校内增设了一个邮政信箱, 在西藏班宿舍楼集中安装了10多部电话机, 学生打电话不需排队, 不需等候。学校还加宽了互联网的带宽, 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 通过互联网面对面地和远在西藏的父母沟通和交流。2008年春节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来校看望在上海过年的西藏班学生;大年初一,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市领导又来我校和藏族学生共度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

通过上海四年的学习、生活, 西藏班学生感受到了上海老师的真心真爱, 他们懂得感恩。每届西藏班学生离开学校时, 他们总是对学校依依不舍。学校的领导、师生送他们去上海新客站, 感人的场面让站台的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藏族学生给送行的师生挂满了哈达, 他们抱住老师放声大哭, 久久不愿离开, 上了车的学生把“谢谢!”写在手掌上, 向窗外的老师含泪告别。

(二) 倾注人文关怀, 让上海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学校向西藏班学生提供藏文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为西藏班学生订购了20多种藏文期刊, 阅览室辟专区, 让学生在学习藏文的同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学校图书馆现有藏文图书300余册, 编印了专门的藏书文献目录, 方便学生查找。西藏中专班成立了“春风”藏文小组, 藏文小组的同学主动和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教育》杂志社、《拉萨晚报》、西藏档案馆等单位联系, 得到了他们赠送的藏文书刊。藏文小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的帮助下, 把同学们的藏语家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信箱”栏目传递到西藏。初中部成立了“西藏班红领巾广播站”, 定期播出“青春渡口”、“故事天地”等节目, 由学生自己组稿, 自己主持;他们自己编辑、排版的《雪莲》月刊也出版了。

开展富有藏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学校根据西藏班学生的特点, 先后成立了西藏班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合唱队等学生社团。西藏班学生喜爱民族舞蹈, 学校成立了西藏班舞蹈队, 经常让他们参加校内外的一些演出活动。让他们的青春激情得到张扬, 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让上海也成为他们的家。学校竭力为西藏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家, 让他们在上海有亲切感、归宿感。为了让学生吃得好, 学校食堂科学制定膳食方案, 千方百计增加花色品种, 还设立了西藏班学生的专用窗口, 专门供应藏族学生喜欢的饭菜。为了让寒、暑假不回家的西藏班学生学习好、休息好, 学校专门给西藏班的教室和寝室安装了冷、暖空调。为了让学生喝上酥油茶, 学校还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茶室, 茶室里不仅有飘香的酥油茶、热气腾腾的奶茶, 还有从家乡寄来的“奶渣”、“巧果”等地道的藏族食品。

(三) 搭建互动平台, 让海派文化与高原文化相互交融

学校一方面为他们营造高原文化的氛围, 加大了西藏文化、历史地理的教学份量, 让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了解上海, 学习“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一个民族的进步必需吸纳新的元素, 尽管西藏的高原文化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它们需要互相融合。

让西藏班学生走出校门, 感受社国山河之美、文化之博大。四年期间, 学校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学生游览上海及周边城市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第一年到东方绿舟, 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年到苏州, 让他们体验秀美的江南园林;第三年到杭州, 让他们欣赏西湖的人文景致;第四年到浦东,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现代化气息。学校还组织学生去上海马戏城观看超级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 聘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学生来校表演经典的京剧片断, 让同学们开阔了文化视野。通过分层次、分时段的参观、学习活动, 让西藏班学生真切感受祖国河山的辽阔美丽, 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8.让留守儿童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篇八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问题 管理方法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现在许多农村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农村学校中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家庭教育,得不到关心,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性格缺陷、成绩不理想、不会与人沟通等。农村学校教育应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孩子存在以下问题。

(一)心理问题

据我们调查只有30%的留守儿童和母亲一起生活,而有60%的孩子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10%的孩子完全独立生活。大部分父母与孩子半年或一年才能见面,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一次,因此,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

(二)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但他们父母远在他乡,无法给予他们所需求的关爱,因此,会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

1.隔代教育,学习不知道问谁。在留守儿童临时抚养比例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占很大比例,由于祖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温饱,不能进行深度沟通,从而导致孩子有心事不知向谁诉说,调查数据显示,孩子有心事自己对自己说的约占20%,写信写日记的约占22.5%,没人诉说约占20%,因为精神和心灵沟通很少,教育自然也谈不上,或多或少使孩子心理、生活得不到满足。

2.错误的爱的方式。现在农村多是一个孩子,祖辈们把孩子当宝,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对孩子的需要不管合不合理,有求必应,这势必导致孩子任性、骄纵、蛮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3.不想读书,不愿读书。由于老辈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关怀教育和更好的思想教育,很容易萌发厌学情绪。

二、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面对这样的“留守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他们,让他们渡过美好的初中阶段,为他们的今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早出晚归,动脑筋、想办法,用真情对待他们,在朝夕相处中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努力当好“父母”的角色

诚然,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而离开父母的留守孩子更是需要,因为他们的生活的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因此,作为班主任,我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之外,更注意从生活上帮助和爱护他们。我经常深入到宿舍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找他们谈话,以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并做到及时解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以一个父亲的眼光来观察他们。

(二)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一直在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学生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让学生在“家”里能得到友谊、关怀和支持,能感受到回到久别的家里,依偎在父母身边一样温暖,没有孤独、寂寞和冷遇。因此,我经常跟任科教师交流,把这些“留守孩子”的情况向他们一一介绍,请任课教师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关心他们。其次,我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如“我们的集体”“我的理想”“我们读书为了谁”“父母不在,我当家”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互帮互助的大家庭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三)认真做好节俭教育

父母在外的学生,往往零用钱较多,这是因为父母们觉得亏欠子女太多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方法。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这些学生往往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为此,我在课堂上时常进行节俭教育,举行一些节俭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要求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事实证明,“班级小银行”的设立,使不少学生改变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养成了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好习惯。

(四)经常与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

在七年级结束后,我把学生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请到学校,单独召开家长座谈会,向他们汇报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要求家长们经常与教师电话或写信联系。同时要求家长把自己的工作情况也能经常与孩子交流,共同分享,让孩子了解家长,从而共同勉励。

家长会后,一位家长来信这样说:由于平时大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机会与孩子呆在一起学习,这次回来参加学校的家长学校学习以及家长座谈会,使我认识到如何管理孩子的学习。不仅自己得到了充实,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更令人欣喜的是拉近了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感谢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我还要求学生经常写信、打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既有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又有助于培养孩子体谅长辈、关爱父母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经常性的联系,调动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达到了学校、家庭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目的。

总之,留守儿童是社会城镇化发展,劳动力再分配所形成的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学校与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9.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九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剖析当今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现状,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大都是独身子女,父母的溺爱,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赖思想特别严重。同时他们又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对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电视游戏的惊险刺激,他们都想去尝试模仿,但他们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顺心的事就开怀大笑、遭受一丁点的挫折就萎靡不振,甚至还与家长闹矛盾。而家长在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那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盲目的自满、自卑、厌烦等反常现象;在行为举止上出现暴躁、偏激、易怒等情绪的变化;在知识学习上往往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与同学的交往上也存在着难以相处的局面。其实,学生碰到问题而产生的忧愁苦闷,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因此,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增强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我、学习与生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针对这些现状下面我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一个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青春期的教育本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你,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而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自信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与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共同参与学习。

二、自我教育时常抓

开学一星期后,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班级的学习气氛,实行“这星期我当家”的制度。每周一个值日班长,让每一个同学都尝试“当官”的荣耀和责任,值日班长采用轮流或竞争上岗的形式。首先,有竞争者自我介绍,接下来就怎样管理班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给大家呈现,一周后班会课上利用五分钟时间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再由同学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勉励其他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再接再厉,更加出色。一月后评比一个最佳班长,且可以再延续当一周的班长,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都争先当上值日班长为快。同样,学习委员等其它职务(包括组长)也是如此。我还大胆放手,主题班会也由小组承办,课余时间与他们确定好主题,把握尺度,内容、形式都由他们自己定,他们主持。同样每月评出一个最佳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小奖励。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让学生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增添班级的青春活力。除此之外,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乐活动,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大胆、善于表达的综合能力。为了获得更广博的知识,我们积极主办心理健康手抄报、心理健康黑板报等,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动自律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来想,做自主思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学,做自主探索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实践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管,做管理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创,做创造的主人。

三、多方结合的心理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原则,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个学生,千方百计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积极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尽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思品》课,只要时时刻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解,如“遵纪守法”、“学会守信”等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机结合起来。我想只要老师处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赞美和赏识,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可造之才。

四、办好家长学校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的不良行为经常会反反复复出现。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靠学校老师的主观努力,更要靠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几方面结合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通过分析、比较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进而辨真伪、明方向。

五、融入大自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发展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加上家庭成员的影响,个别学生显得过于娇嫩、自私,甚至冷漠。因而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精心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来验证、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调适学生身心健康的艺术、文化、体育、智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同学的友谊,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每年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时时缅怀他们,更加勤奋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录像,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言行,写好观后影评,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且学校每年都开展“体育节”、“科技节”,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是一个人心理形成的朦胧阶段,小学教育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以赏识教育为理念,让学生信心飞扬。如果每个教师把“开心教学,愉快学习”的赏识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给学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张甜甜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热情的鼓励开始,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感受,悉心关爱、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认同感。

10.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十

刘玉林

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人生的最大愿望,我很庆幸我选择了这样的工作,这样的人生。

四年前,怀着殷切的希望,离开刚满月的孩子,我从城里回到了这里------高棉小学。记得那一天,在朋友的带领下,顺着颠簸的马路,我第一次踏上高棉这片沃土。我想,我总算能为农村的教育近一点绵薄之力了。

可是,当我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他们的状况让我非常吃惊,大部分学生不但学习情况糟糕,而且行为习惯极差。一个月下来,许多同学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会,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我实在难以抑制心中的失落与压抑了,甚至觉得我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灰暗的。曾坚定的教育信念有些动摇了。怒吼、拍桌子等暴力方式便成了我的常规教育。记得那是一节拼音复习课,我强压住心中的怨气给同学们疏导了七八遍,居然只有少部分学生灰度声母。我心中那团怒火终于爆发出来了,一巴掌狠狠地排在前排的桌子桌子上,大发雷霆。全班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凶势吓得鸦雀无声。有些“小家伙”更是被吓得不知所措。但是我却错误的认为,发怒可以扭转一部人的不良习惯,可以驯服一些孩子。我的这种教育手段变得更加变本加厉起来,殊不知,我低落的情绪和错误的教育方法却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第一次为教育感到困惑了。

时光荏苒。和国人一样,2008年我的心情亦是悲喜交加。悲为教育,喜亦为教育。正当我忧心忡忡的同时,电视剧《士兵突击》“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为我开启了教育的智慧之门。““不抛弃,不放弃”,仔细思量,我在教育中抛弃得太多,放弃得太多了。回想自己的教育历程,真是心中有愧,我的教育手段怎能这样简单粗暴、教育态度怎能这样不端正呢?

痛定思痛后,我决心转变自己的心态,重新审视我的教育方向,只有有了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教育。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思想,这是多么坚定的一种信念,这是多么崇敬的一种精神。此后,我不会再任何一个孩子,必须让每一位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坚定了这个信念,我便对全班学生作了认真调查分析。原来这些农村孩子有一半以上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离开父母,幼小的心灵留有缺憾,而且单亲家庭、少数名族为数不少。缺少爱、缺少家长良好的教育等因素是造成教育困难的最大障碍。我必须帮助孩子们逾越这些障碍。

于是我便从家访做起,对有典型状况的同学进行家访调查,与家长建立联系,长期沟通,与孩子倾心交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次教育的机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到了二年级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孩子们在一点点的进步时,当他们的作业写得整整齐齐时,当我看到一张张绽放着鲜花般的笑脸时,我都掩饰不住我的欢喜,我的笑容,我的爱。如今孩子们四年级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一天,他们都在进步着,成长着,快乐着。

正如冰心所说:“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

11.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十一

一、彰显校本地域特色, 增强队员的体验和感悟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 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因此, 学校少先队组织要瞄准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结点, 构建贴近现实社会和儿童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 让每一位队员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多样的探究、实践方式, 使队员们的探究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使少先队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开展地方特色化少先队活动中, 学校及中队辅导员要学会开发、统筹安排、规划内容, 做到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扎扎实实地做好班队会和队文化建设的整合, 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特有的资源, 引导队员们在活动中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在大自然中、社会中了解历史、了解家乡, 寻找自身能力的价值。通过实践、小组讨论整理、小组间相互交流, 将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卡、采访卡、小论文、小调查报告、实践活动等系列用橱窗形式展示出来。这样通过少先队活动地方特色化的实践活动开展, 不仅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也使队员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快乐。

二、创新实践活动内容, 激发儿童自主参与的内驱力

少先队实践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少先队的生命。积极开展富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 为少年儿童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是少先队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践中, 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活动。

1.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

实践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 因此要将少先队的主题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地融合, 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使少先队的组织、评价优势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势两者互补, 相得益彰, 使少先队员亲自实践、亲自体验, 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 形成认识、转化行为, 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充分体现少先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2.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

“手拉手”活动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 帮助儿童去关注自我以外的人和事, 这对于当今我国城市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认识, 传承传统美德, 而且使他们在互助互学的情感交流中, 能切身感受同龄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感受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为他们塑造优良的行为品格打下情感基础。

3.开展“雏鹰争章”实践体验活动

“雏鹰争章”实践活动要体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自主、重在体验的原则, 大力开展“雏鹰争章”实践体验活动, 努力达到获章标准。要引导队员从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 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进步”, 在考章中体验“展示中强自信”, 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 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育品质”。另外, 要使队员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肯定自我, 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个性得到发展。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促进队员的学习生活

智育也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小学少先队组织应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实践特色,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把少先队活动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精神结合起来,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扎扎实实地教会队员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以补充学校课堂教学之不足, 促进学科教学, 帮助少年儿童形成科学态度,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理性思考、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行为习惯, 形成活动体验和道德认知实践, 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2.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十二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活健康快乐地发展呢?

明确你的职业目标。

你最期望自己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的?那份职业是不是适合自己?面对当前形势,我需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时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把想法记下来,有助于分析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了解你现有的职业技能。

你对什么比较专长,能让你领先你的同事?把你能想到的职业技能列一个清单,这样,你在以后找新的工作时,可以把这个清单和招聘要求做一个对照。

适合的时候,你也可以扩充这个清单,比如去新学一门技能。

通过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资讯。

通过网络能够找到很多职业机会,你也能通过网络了解你中意的公司状况。

对自己做出的成绩要有记录。

把你之前和现在做过的所有成就记录到个人履历或者你的私人文件中。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让自己更有自信面对新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你以后转换工作时,可以让对方公司了解你的一个很好的证明材料。

并不是读了MBA或者其他,你就会在工作上比别人更优秀。

积极主动地工作,得来的工作经验远比文凭要重要。大部分时候,竞争一个职位时,对方会要求你的实际经验多一些,不过,如果你有比较高的文凭,也不是坏事,它有时可以增加你在竞争时的筹码。

作为团队的一员,要和其他队员保持合作和支持。

不要卷入“办公室政治”。

不要把时间花在办公室的勾心斗角上,这其实没什么意义。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学会拒绝,学会说“No!”

如果你觉得分配给你的任务你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那么就如实向你的上司说明,总比日后搞砸要好。

在你觉得工作任务太多,应付不来的时候,学会按照优先级把工作任务分类。

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把工作分类。这能帮助你把事情高效地完成,一件不漏。

交流的技巧。

你不应该低估这个技巧。它能够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想法,使你成为一个领导者(leader),

不要在电话、邮件和聊天工具上花费太多时间。

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不要把时间过多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都有网络监管,你发的邮件或者聊天记录有可能会被记录,这会对你的评价产生不良的影响。

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工作成绩。

让你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尤其是你的上司。这会为你的提升创造出更多实际的机会。不过,凡事不要太过,不要成为那种“表现狂”,其他同事会觉得你存在威胁。

如果被解雇或者暂时失业,不要因此一蹶不振。

把失业当作一次更好的机会,你可以适当调整自己,也可以马上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记住:“机会只给那些善于做准备的人”。

了解不同公司之间的薪水制度和提升机会。

这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否恰当,自己的机会是否平等,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的加薪或提升申请。

你是否具有创业技能。

大概每个人都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适当的时候,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你需要准备的技能会更多,面临的风险也较大。

不要仅仅因为其它公司可以给你更多的钱,你就放弃现在的工作。

“健康的职业生活”不只是薪水的问题,关键是你对当前的工作状况是否满足,是否适合自己。给钱的多少是一个方面,不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这一点,你需要权衡薪水、机会、职位等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再做换工作的考虑。

要了解最新的市场和技术变化。

了解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应用等等。这些是你做出决策前的参考,也能使你不过于闭塞。

善于记录,准备。

不要成为一个工作狂。

不要远离大家。

吃饭的时候是同事间交流的最好时机,所以,到吃饭的时候,就和同事们一起去,不要一个人吃。工作间隙注意活动一下,尤其不要让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学会把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

尽量不要把工作拿到家里去做,这会养成坏习惯,甚至影响你工作时间的效率。

挑战自己,创造新的机会。

多参加公司的培训,多接触各个层面的人,了解新的机会,挑战自己,是使己进步。

找一个能指导你的人。

有的时候,一个人去埋头苦干并不是好办法。你需要一个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前辈”来指导你。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你自己,如果可能,你也可以帮助其他人。

适当去咨询相关的职业顾问。

如果以上信息并不能帮助你,你可以去找相关的职业顾问,让他和你面对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为你提出适合的职业规划。

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

通过上面的步骤,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一个初步的职业成长路线,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来自:www.fadesky.com/development/keep-your-career-healthy/

★ 作文 快乐地春游

★ 快乐地上课500字作文

★ 再谈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工作交互设计

★ 如何提高网站用户体验

★ 情感化设计案例:增强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

13.玩具解码留守儿童的快乐 篇十三

当习惯怀旧的80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总有那么多充满意义的玩具浮现在脑海里,然而,当80后成为父母之后,他们的孩子也许都在玩具的包围中长大,但是,对于那些数以万计的留守儿童来说,玩具依然是奢侈的享受。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麦田计划联合全国8家公益机构的志愿者对全国范围内的7633名留守儿童及随迁儿童进行了调查,超过九成的学生表示“想要玩具”并相信“玩具会让我更快乐”。近期,南方日报记者也随麦田计划广西柳州分部的志愿者一起到当地采访,见证玩具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魔力”。

据玩具谷了解到,近日,志愿者们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来自广西柳州、湖北英山、江西吉安、四川金堂、安徽阜阳、山东淄博以及新疆奎东农场等7个省区35所学校的7633名学生样本,展开了一项关于留守及随迁儿童玩具需求情况的调查。

14.德育教育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十四

一、通过教材渗透德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培养一个知识型人才是容易的,但是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在人们思想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也不再只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对教师是有崇拜心理的,教师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想法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灌输德育方面的想法时,要选择一些“聪明”的方式,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教师所想表达的内容记忆深刻。例如,在讲关于“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比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学生要主动让座。当看到有的同学在一个人擦桌子时,学生要帮助同学擦桌子。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学生在平时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想起要主动去帮助别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古代比较著名的名人故事进行表演,例如,“凿壁借光”“萤囊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让学生认真学习,珍惜现代的学习机会。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品质的内涵,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进行帮助,为学生以后与人交往都大有益处。

二、在生活中培养素质

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素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过红绿灯时学生一定要等绿灯亮了才能通过,在平时买东西时一定要排队,在公共场所一定不要大声喧哗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是培养素质的最好方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到养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为这些老人讲故事或者表演节目,学生也会从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感触良多,教师在回学校的路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要孝敬父母。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有用的活动,会让学生一点一滴地树立正确的思想,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在活动中培养素质

我们只有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例如,参加少先队组织,每天对全校各班晨读、午读、两操、纪律、师生校服、文明礼仪等各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参加一月一次主题队会,每学期的艺术节活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室内外的文化墙,一个年级一个主题,一个班级一种特色,文化墙布置图文并茂、别具一格,有漫画、书法、诗词、童谣、手抄报、优秀作文等,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

15.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篇十五

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其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应对,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保证留守儿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长,促进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详细收集学生情况

在开学伊始,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例如,本校中六年级有90%的留守儿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独自留守在家,生活学习完全自理。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学习上根本无法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和管理,而且由于年龄差异悬殊,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较多,往往事与愿违。在实践工作中证明,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争取家长的支持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家访中发现,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许多事实证明,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父母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帮助家长建立浓厚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访中,我们经常提醒学生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四、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策。

(一)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小学低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小学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

(二)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三)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上一篇:广元中考英语试题下一篇:股票心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