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2024-07-25

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精选7篇)

1.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一

摘要: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构建原则、评价类型和全面、合理的认识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职教育的质量远不像其数量扩张那样令人满意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如何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己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看,各校都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就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专家以及同仁的指正。

一、构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要注重科学性,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评价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既能体现全面监控评价的思想,又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二)方向性与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照目标、标准教学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从而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内容是多样性的.既要评价教学过程。又要评价办学水平。既要评价进行校内评价,又要进行校外评价。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事中评价或过程评价,是一种为了实现反馈调控机能的评价,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终极性评价则是在全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起到判断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的三种类型中尤为重要。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校内、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和师生评管等,是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参与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培养目标,真正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评价应该是全员性、全程性、反馈性、整改性和发展性的过程,教务处为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校内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体系包括院领导、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及学生队伍等六个层次所组成。校外评价包括行业专家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采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或通过招生就业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评价的主体分别由学生、同行教师(教师自评)、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f通常由这几个评价主体的某种组合进行评价1,或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以使评价全面、公平、公正、合理。

(一)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全体学生对所有参加授课的教师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教学测评,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全院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领导评教制度

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定期的听推门课,并对领导听课次数进行要求,并填写并填写“听课记录本”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对被听课教师做出书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三)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由具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师中有一定群众威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退休专家或相应职称的管理干部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全院开设的所有课程范围内随机听课,听课可采取集体听课、集体评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随机、单独听课的方式。督导委员会成员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教务处,由教务处反馈到系部和教师本人,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期全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的教师享有一票否决权。

(四)建立同行评教制度

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学院规定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全体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要互相听取本教研室全部任课教师(含外聘教师)的课程,听课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同行评价结果

(五)建立教师自评制度

教师自评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师自评可以使教师能够认清本人的优缺点,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六)建立教师评学制度

建立教师评学体系,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掌控。每个学期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进行班风、学风和学习效果的评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反馈和改进。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七)建立师生评管制度

学校管理部门既是各项制度的制订人、执行人还是解释人,接收监督非常重要。师生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价,主要是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事故处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评价表、意见箱和院长邮箱等形式,被“点名”的管理部门要把处理内容及整改措施,及时发布,增强校务透明度,并加强教、学、管三方的沟通和联系。

(八)建立行业专家评教制度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专家组成社会评价组,对学校的主要教学文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九)建立毕业生评价制度

毕业生对学校的社会声誉、教学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基础设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与效果、学习氛围、素质教育效果、学校管理制度及措施进行评价。采用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评价表的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反馈.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十)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制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态度评价、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身心素质、职业素质、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相符程度的评价.并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

四、评价的作用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去改进。”无论对教学质量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还是对教学质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都离不开经常性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决策的正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评价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评价所得的结果可以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信息,评价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发被评价者的竞争意识,使被评价者可以扬长避短,起到改进工作和发扬成绩的作用。二是调节作用。教学评价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诊断作用。教学评价为教师判断其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补救措施。四是管理作用。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在客观上能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鉴定的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五是发展作用。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利用.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第一手资料

2.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二

通过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 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 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全面提高自身能力;通过顶岗实习, 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 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还能够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 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进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构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职业院校在全年或半年的时间里有1/3的学生在校外实习, 而且除部分学生集中定点实习外, 大部分学生实习是分散进行的。在管理上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一是由于实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走出熟悉的校园来到相对陌生的企业, 在独立生活、社会适应、企业文化融入等方面, 都需要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指导;二是实习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过渡, 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 既要遵守学院的相关规定, 又要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熟悉工作内容 (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 、掌握工作方法 (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 、理解工作标准 (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 、服从企业的管理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除了企业培训, 学校必须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与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支持;三是由于实习生学习任务和方式发生变化, 学校必须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

二、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过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在管理顶岗实习过程和考核顶岗实习效果时, 缺乏必要的反馈和过程的考核。在评价结果分析方面, 仅用考勤和学生的实习总结来评价学生实习的成效,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评价缺少办法。有的是虽有相关制度, 但可操作性差, 导致制度管理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顶岗实习指导不到位

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高职学生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 靠学校已很难安排如此多的实习岗位, 很大部分学生只有自行落实实习岗位, 由于有些企业不能接收很多学生实习, 造成学生实习的地点过于分散, 校内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或指导教师能力不够, 又缺乏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 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只能流于形式。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使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管理的不到位是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仅影响了高职人才的质量, 对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而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 制度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制度可以使管理者和学生都明确自己该干什么, 并依据制度对实习进行考核。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 学校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这是一个关于顶岗实习的纲领性文件, 用于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由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制订, 管理办法可以宏观一些, 专业教研室和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领会其内容, 结合专业特点, 制订一系列实施细则, 并用于管理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与管理职责、顶岗实习的实施与要求、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及资料的管理、顶岗实习的考核等内容。

2. 顶岗实习中对学生的管理

在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角色, 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 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 建议对学生提出几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 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 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从小事做起, 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 尽快适应环境, 不断寻找自身差距, 拓展知识面, 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 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 与此同时, 也要把眼光放高远, 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 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 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 增强适应能力。 (3)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 (指定、自定) 方式确定一些课题, 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 了解机器设备, 认识加工工艺, 关注最新行业动态, 有准备地进行l~2个专题的社会调研, 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安全第一, 服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 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 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3. 顶岗实习中的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制度, 校企共建学生顶岗实习共管体系。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质量监控, 详细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等情况, 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学校应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与企业、学生联系, 并负责学生实习前教育, 且不少于两次, 不定期到实地检查,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地检查的情况进行考核, 企业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从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培养、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与考核。学院、企业的考核各占25%和75%。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 由学校、企业共同颁发相关工作经验证书。

为适应顶岗实习的需要, 应对原来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的“旺季“和“淡季”对学生的需求, 将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有必要的情况下, 在学生实习期间, 采用送教上门, 将部分课堂搬到企业来上;改革考试模式, 将考核重心移到学生的职业态度、工作表现、职业能力方面来;学籍管理上, 变集体管理为个体管理, 改革学分制管理, 建立与顶岗实习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办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环节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薄弱现状进行研究, 提出了完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衣学娟.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3.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三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质量保障体系 路径构建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固有的顶岗实习战略和实施方式当中已经存在的认知不足、学生适应能力差,学校和企业层面存在的默契度低,缺乏合作意识和面向学生的实习针对性,导致顶岗实习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难以收到效果。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实施策略,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顶岗实习教育

从出生到学习、从学校到社会,是无数人成长发展的必然轨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由学校迈向企业、迈向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故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状况。这就需要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教育,使之在实习过程中呈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1.体力支持

很多企业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精力,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体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保障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与进行。

2.心理支持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热爱工作和劳动的品质与精神,加强心理建设,端正实习态度。院校方面可以邀请企业培训讲师、高级工作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实习讲座,让学生对企业的运作和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明白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应该履行的义务。同时鉴于当今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择业的重要性,教师在展开顶岗实习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专业能力进行岗位选择,以便让实习与自身的学习状况更加契合。

3.技术支持

针对企业的业务和工作内容,加强学生有关职业技术方面的培养,比如生产工具的使用、办公软件或办公设备的使用,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实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个人所学、提升综合能力。

二、加强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前控制(做好实践安排)、事中控制(做好实习监督)和事后控制(做好评价总结)。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只有始终秉承教师责任心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统一,才能保障实习质量控制体系的完美构建和落实。

1.内容明晰

院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顶岗实习大纲,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与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说明。在具体实习的过程中,院校要和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合理协商,其目的是要保障双方对顶岗实习的实施原则和具体内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防止过程中出现目的不明的盲目性因素。

2.工作记录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层面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日记、工作周记,将每天的工作心得进行记录,将每天工作的实际收获与工作方法进行汇总整理。教师要定期走访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到了然于心,要和企业方面保持必要的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3.三方交流

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学校、顶岗实习单位以及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之间要进行三方会面,要通过三方面的相互评价与反馈,对现有的顶岗实习监督质量体系进行适度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三、构建资源合作平台

要想构建数量充足、运行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层合作,一方面要充分提升企业高职院校的认识,构建企业与院校的共赢机制,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来关注企业后备人才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并没有选择在本单位就此择业,而是到社会上寻找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顶岗实习的企业也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就需要政府层面也参与到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来,从财政和制度上对体系的生成予以保障,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四、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不能忽略与企业合作而构建的顶岗实习平台。但是为了使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服务于企业、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关于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将其与企业生产有效结合,实现质量与效益的齐飞。

参考文献:

[1]夏燕兰,许松萍.高职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1).

4.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四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是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社会接轨,实现“预就业”。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企业、学校、学生多维度进行协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

当前,如何实习、能否就业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家长在选报高职院校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合作模式能使高职学生置身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具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笔者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先后与南京丁家庄物流有限公司、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对口物流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校外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基地。笔者在指导多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发现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加上职业技能不熟练和职业素养的缺失,使部分学生怀有负面消极情绪。因此接下来笔者就学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并就如何进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对策。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标设定不明确,思想容易出现波动

从学校到企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是一次学习环境的转变,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从年龄上来看,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经历的人生挫折较少。学生在前期入职培训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学习热情,互动热烈,对未来工作抱有较高期望,但上岗后了解到实际工作内容不如预期轻松、有趣,甚至单调、繁重时,就会突然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消极放弃心理。特别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物流行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某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必然比较繁重和辛苦,在轮岗期间,某些物流业务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分拨中心的分拣、包装、发货、派送等工作),对很多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心理上和体力上的巨大考验。在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经常加班等不断挑战下,有部分学生承受力较弱,选择了半途放弃。产生这些思想上的波动,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毕业前夕尚未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随波逐流中开始工作也易受到群体不良影响。

2.专业性理解不足,职业道德有待强化

“职业道德”是检验学生人品的重要标准。对当前的高职学生而言,在与本科院校学生进行竞争时,它的价值和意义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基本能够达到公司规章制度要求,按时到岗,在工作过程中不玩手机,有事请假,按照公司轮岗要求进行加班等,但也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物流公司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例如双十一、双十二期间临时需要通宵加班等),偶有抵触情绪,表现为寻找借口偷懒休息、在货物分拣过程中乱扔、乱砸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高职学生对“专业性”的理解缺乏。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本科院校毕业生,还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场中要学习的第一节课就是“专业性”,这是职场人对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已转化心态、做好迎接工作挑战准备的标准之一。而高职学生由于前期在校期间的学习氛围较为宽松,纪律要求不严,便会导致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意识不足。

3.技能运用生疏,业务知识尚需学习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不仅要熟悉、掌握各岗位的业务知识和物流术语,也要能够熟练运用基本职场技能,包括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和商务英语。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将专业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地与具体业务进行对接和转化,在职场前辈的带动下迅速达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因前期在校期间疏于对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导致工作上生疏、缓慢、效率低下,工作情绪也会受此影响。4.所学非所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在岗位实践操作时,之前所学专业知识往往用不上,引发“学习无用”的质疑。产生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主体与人才使用主体是不同的组织,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主要还是从学院教学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缺乏来自社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无法了解岗位真实需求,因此,间接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的茫然、无助、质疑等多种焦虑心态。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更好供给于市场和企业,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这两大主体是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前后相连、相辅相成的环节,只有合理衔接、协同管理,才能避免学生所学与所用不相符,减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学生技能转化效率。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是指通过必要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体系,对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监督和管理,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的利益获得切实保障。

1.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初入职场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的有无及高低决定了其在企业未来的职业生涯。具体来说,职业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内在根基部分,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外在表象部分。通过顶岗实习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首先从外在职业技能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进而从内在职业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养成,最后内化为职业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职业思想的.自我调试,学会将工作压力和挫折转化为动力,自我激励,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最终提升其个人就业竞争力。

2.提高校企双方管理效率,保障学生利益

对高职院校来说,大批学生外出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脱离了学校和班级辅导员的日常有序管理,能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不必要意外冲突和工作伤害,能否在学校风险管理可控范围之内等,这些问题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挑战。而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组织来说,同样也是一项复杂、重要的管理工作,包括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安排食宿、工作岗位、入职培训、情绪辅导等,都必须建立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校企双方的管理效率,切实保障学生利益。

3.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信息更新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事先安排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跟踪辅导,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预期管理,解决“所学非所用”等职场困惑。另外高职院校可通过专业指导教师这一渠道,及时获取岗位需求信息,重置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优化人才供应链管理,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人才供应链管理思路,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企业等不同组织均是人才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单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而言,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作为不同的人才供应链管理主体应相互衔接、协同管理,建成技能人才培养、输出、输入的一体化供应链。这既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走出困境的方向,也是企业人才培训的创新。因此,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校企双方在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实施协同配合的一次重要突破,既从理论上支撑了人才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也从实践上验证了校企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行自我管理

职业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社会工作的积极主动参与、个人独立自主性格的养成等,更需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对各项培训计划的高度参与、对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对各种临时状况发生的随机应变,特别是职业技能的转化过程中能够管理个人情绪,逐渐在工作中养成和完善职业习惯。具体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可提前进行职业素养的课程学习和训练,依托就业指导部门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由就业指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教育,提供丰富的职业拓展训练,同时还可邀请企业、社会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协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安排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训课程,督促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内化为职业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职业思想的自我调整,进行自我管理。职业素养的持续养成,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2.建立指导教师监督制度,加强过程评价

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一般为半年以上,时间长、状况多、责任大,因此不能仅仅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安全监督、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细节。另外,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指导教师联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学生部门领导等主体,做好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企业培训内容、专业技能运用、岗位职责履行等因素,分项目进行评分。专业能力运用以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为依据;岗位职责履行既要有工作完成的数据说明,也要有分管部门的评价报告。对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学校应予以表彰奖励;对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应给予相应处理。

3.制定顶岗实习规范制度,保障各方利益

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制度的保障,因此,为了维护和保障校、企、生三方利益,要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规范制度。例如在学生的安全保障方面,学校需要先对实习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等进行考核认定,对安全隐患可能存在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加大对学生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引导,与企业就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事项进行磋商,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又如在针对顶岗实习的效果考核办法方面,要制定顶岗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考核评价体系等规范的教学文件,还包括顶岗实习违纪处理办法、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顶岗实习流程等管理制度。

4.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稳定人才供应链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稳固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基地保障,所以学校首先应积极筛选,重点与规模较大、诚实守信、企业文化深厚、管理模式先进的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次要明确高职院校、社会企业是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彼此相连的重要环节,以“互利”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例如将企业的人才培训规划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人才培养的协同化管理,创设虚拟订单班等多种形式,最终打造一条技能人才的培养、输出、输入通道。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需要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协同配合,才能获得预期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金素英.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青年时代,(12).

[2]高江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7).

[3]杨晓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24).

[4]赵辰燕.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J].消费导刊,2015(11).

5.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五

作者分别于2012年9月、10月对湖南省某地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及企事业实习单位的领导围绕着顶岗实习问题展开了访谈。通过访谈分析,就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相脱节,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访谈一:2009级实习生Y (注:访谈中用字母A代表作者,用其他字母代表被访谈者)

A: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你在实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感到困惑?

Y:我们在学校里没有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到实习单位就感觉到没有经验,工作时很盲目。

A:你感觉在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时用到的多吗?

Y:有时感觉联系挺密切的,但是整体觉得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深度不够,我们在学校里进行的一些操作练习和实际需求完全不一样,那种练习更多的是学习理论方面的技能知识,而在实习中需要的是真实的操作技能和应用经验。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们找不着头绪有点不适应,但后来结合着工作需要再看看专业理论方面的书慢慢就好了。

A:你们觉得有没有必要对你们的实习制定一个考核标准?

Y:我觉得很有必要。考核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与工作效益的提高。

A:听其他同学说现在对你们也有考核标准?

Y:考核标准是有,但都是些形式,对我们实际意义并不大。我们觉得考核不能只根据简单的评语,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些具体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我们按时并很好的完成制定的目标计划,给予我们一些鼓励来督促我们实习,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实习更有实际意义。

访谈二:实习单位领导C

A:如果把顶岗实习由一个学期延长到一年,你认为合适吗?

C:说实话,我觉得时间太长,学校最好不要采取这样的实习形式,要让学生在学校多见习,原因是如果顶岗时间太长,再加上有些岗位与所学专业又不对口,实习生往往因此与实习单位产生冲突。我建议,一是实习时间不要太长;二是学校安排学生来实习前要了解我们具体都需要哪些专业,不要盲目地往外派实习生,以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A:请问顶岗实习大都安排在哪个学期?

C: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安排,大部分学校都把顶岗实习作为毕业实习的一种形式。

因为顶岗实习学生上岗后要完全担任员工职责,这就对实习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实习生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如理论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些只有经过几年在校学习才能做好准备,所以说顶岗实习大都安排在毕业之前的一学期或一年。

A:在咱们这个单位每年都会安排10多个实习生,现在基本能够解决单位员工缺乏问题,那么单位是否考虑过让实习生将咱们单位的一些员工替换出来进行培养?

C: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与效果,我基本上都了解。客观地讲,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我们这实习对我们单位的发展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学校组织得好,所派来的学生能力水平高的话,对我们单位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为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一般都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很扎实,而且工作态度较认真很敬业,并且他们到这实习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发现企业发展所存的问题,从这几个方面讲,他们来实习对单位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有些实习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他们都没有经过正规练习,就是凭着所学知识摸索着工作。经过这几年顶岗实习实践来看,派来的实习生的工作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很欠缺,因此,如果提议让实习生把单位员工替换下来,我们还是有顾虑的。如果要让我们对这些实习生放心,那么他们就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在实习单位领导看来,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欠缺是顶岗实习最突出的问题。现实情况是,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他们心里都会有些顾虑,因为很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应对岗位需求。针对这个问题,高等职业院校要想让实习单位信任实习生的能力水平,就要深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习评价是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对实习生顶岗实习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对顶岗实习生的访谈来看,对实习生的实习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实习成绩评定只是由实习的老师给一个分数或等级的评价方式,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实习的评价模式,其评价方式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评价主体不全面和评价过程简单化,评价标准不客观等具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开展,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体,包括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员工,但是目前实习生的实习成绩主要是由实习生学校的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填写的。实习生W说:“实习评价没有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同事,评价就是个形式,给个分数就行了。”由此可见,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和实习基地员工的评价作用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评价主体的评价如果不客观全面会造成以下结果:缺少了学校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生的实践经验难以得到理论上的提升;缺了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及实习单位员工的评价,实习生就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

2 实习指导教师缺失,其指导工作有待落实

访谈三:2009级实习生Z

A:请你谈一谈顶岗实习对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意义,以及你认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Z:顶岗实习确实让我们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运用在学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丰富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让我们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顶岗实习让我们客观地认识社会,并在实习的过程中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形成比较客观的择业观、就业观。通过顶岗实习我们能及时掌握就业信息,为我们就业提供相关的工作经历,提高了我们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我觉得在我们实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指导教师的引领。学校是给我们派了指导老师,但我们很长时间才能见老师一面,而且也不是学我们专业的,对我们基本起不到指导作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刚开始去指导了我们几次,后来就不去了,我们在实习期间几乎都是自己在摸索中学习和解决问题。我们同学中有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听他们讲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很负责任,态度很认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也很高,他们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都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A:那你们有没有向学校或实习单位反映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这个问题?

Z:我们向学校反映了,学校也意识到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影响着我们的实习效果,我们反映后过了几天,指导老师就加强了对我们的指导,态度也好了许多。不过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印象还是不太好,为什么只有学校强调了指导老师这个问题,他们才对我们负责?

实习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如何解决与同事、领导的冲突等等,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实习生实践知识的缺乏,工作经验的不足,因此,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情境往往难以联系到一起。这时,实习生最迫切需要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希望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但现实中,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缺失的现象。这里的缺失并不是指实习生没有指导教师,而是指实习指导教师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没有尽到指导的责任。实际情况是学校在学生去单位实习前都会给每个实习基地派一名带队指导老师,实习基地也会给每个实习生指定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缺失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指导教师有能力,但没有承担起指导的责任,虽然有指导的经验和能力,但很少能在实习基地长期指导下来,虽然也对实习生指导,但只是应付工作;二是有些指导老师根本不具备指导的水平与能力,无论是学术水平、指导经验,还是工作态度、责任心都不能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因此,实习生在遇到工作和生活难题的时候,往往只能靠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摸索。

3 缺乏大批相对稳定、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实习基地

访谈四:某高等职业院校领导Z

A:请您谈一谈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这一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

Z:好的,总体说来,顶岗实习这一教学工作开展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首先就是实习基地的问题,近几年来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教育体制的改革,每年我们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就业,为了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顶岗实习这个实习形式可以说是优于其他实习形式,它不同于在校内的教育见习,因为这种实习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工作需求与流程。

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习基地的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开展,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去岗位实习,即使去单位实习也是帮他们整理资料之类的,实习单位一般不会安排真正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岗位。因为他们怕实习生上岗后耽误他们的工作进度与效益。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怪实习单位,在学校里只接受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锻炼的学生走上岗位后肯定会有一个适应期,如果实习单位把重要的岗位交给实习生,势必会影响工作进度,很多单位基于这方面考虑都不愿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这个要求,即使有也是很被动地接受。其次,学生的管理问题也影响着顶岗实习的开展。由于顶岗实习这个实践活动是动态的,随意性比较大,并且学生大都是分散在不同的企事业实习单位、不同的岗位,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操作起来也比较难,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不适应新环境、纪律性差、与实习单位同事或领导关系不和谐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实习的效果。

A:那么学校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或解决这些问题?

Z:我们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也做了些努力,比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实习单位能够肯定我们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加强与企事业实习单位的合作,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上岗位实习。

由于受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每年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越来越难,如今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建立实习基地,即使有实习基地也没有与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关系。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设有实习基地,但基地数量还不能充分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在实习基地有至少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机会,并且这些实习基地大都已经失去了创建的目的,实习基地中很少有愿意主动承担起培养实习生的责任,他们接受实习生只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并不愿意为实习生的培养多付出精力与时间,所以职业院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有些难度,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为回避联系实习单位这一难题,干脆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样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实践证明,在长达一学期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实习基地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开展及效果,根本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更达不到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现实摆在了高等职业院校及高等职业教育者的面前。

4 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资金和专业教师的投入

与理论课的学习和校内职业培训相比,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资金投入较少。一般学校只对有组织的大批实习学生派出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纪律及实习等方面的问题,给实习单位和学校派出的指导老师一定的实习费和劳动报酬。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不派学校专职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是专职专业指导教师不愿带学生去单位实习,主要原因是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责任大,但是报酬却低于在校内讲授专业课和校内职业培训。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中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而“双师型”教师资源是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有效开展的关键。要是学校培养既专理论教学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让他们不仅能在实习岗位上指导学生的实习,而且还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那么学校的投入就会大大提高,学校一般会只考虑眼前利益,而不会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摘要:通过访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院校领导及实习单位领导, 实证研究了高职院校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相脱节, 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缺失, 其指导工作有待落实;缺乏大批相对稳定、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实习基地;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资金和专业教师的投入。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实证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2) , 39-40.

[2]范唯, 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4) , 12-14.

[3]傅维利, 刘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选择与重建[J].教育科学, 2008, (3) , 54-56.

[4]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 , 13-15.

[5]黄俊官.顶岗实习与高师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教育战线, 2010, (5) , 23-24.

[6]蒋玉宝.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看校企联合办学的优越性[J].职业, 2008, (30) , 33-34.

6.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六

关键词 :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 质量评价 高职

2006年,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008年,教育部教高【2008】5号文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也提出了“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的要求。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上认识不够,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工作

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确实将顶岗实习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中,并且安排了文件要求的半年时间的学生顶岗实习,但实质上并没有对这项工作给予重视,缺乏对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评价,致使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缺乏会计岗位工作应有的责任心;而企业只负责接受实习学生,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安排,学生只是随叫随到、临时打杂。因而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无法达到。

(二)没有建立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全面性

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学院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制定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标准,只能是给顶岗实习的学生打总体印象分,缺乏评价的公平性、透明性。另外,因为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顶岗实习的评价只局限于针对学生,但是,学生顶岗实习整个实践环节的效果还应该包括高职院校、企业的相关工作是否到位,因此,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缺乏全面性。

(三)没有专设评价机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职能不能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一般由带队老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中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实习期结束后,带队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协商给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顶岗实习的过程没有专门的、专业的机构、人员来监督,不利于頂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四)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实习基地岗位的提供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这也成为了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难题

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每个学生都能“有岗可顶”,并且“专业相关”。但是,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设置的会计岗位以及配备的会计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计划顶岗实习的[FL)]

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校企结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由高职院校、企业双方共同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都应委派相应人员,如学院会计专业负责人、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企业财务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等,共同协商,将学院与企业的评价标准相结合,才能构建完善的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2.校企分工合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从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分别确定具体的质量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3.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战部分,旨在实现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评价顶岗实习过程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

4.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中应具备长远眼光,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予细化、量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机构的设置

为了保证评价的权威性、公正性,确保严格依照评价体系的指标对顶岗实习的质量进行评价,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相互协商,并以学院为主,设置由高职会计学院(会计系)负责人、会计专业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等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机构,实施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相关职能。

2.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应当细化、量化,强调指标评价的可操作性,指标的具体设计拟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高职院校评价方面,制定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会计专业教学计划、顶岗实习具体计划、教师巡回指导记录、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报告、是否设置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等五个方面,确保从顶岗实习前的计划、准备工作,到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信息沟通、问题的解决、专业指导,再到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总结、改进等各方面与顶岗实习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学生评价方面,制定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学生对顶岗实习计划的认识、顶岗实习工作台账、工作考勤、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岗位工作的完成质量等五个方面,尤其是顶岗实习工作台账应登记详细,包括每日工作的具体内容,沟通联系的部门、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与学院会计专业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人员沟通、问题解决的情况等等。力保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在会计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会计专业问题的处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获得提高。

其中,工作过程中会计专业能力表现为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技能,如登账技能、算账技能、账务处理流程的应用等;会计职业能力表现为会计的职业素养,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对不同的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岗位间工作的协调,会计专业问题的整体处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表现为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合作,与上级主管、其他部门、企业外部单位的沟通及处理、应对问题的能力等。

第三,企业评价方面,制定的评价指标包括与高职院校协商、制定顶岗实习具体工作内容,学生的日常考勤工作,企业指导人员指导工作记录,企业顶岗实习报告等四个方面。

3.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反馈机制的建立

顶岗实习的反馈机制包括日常反馈、中期反馈、期末反馈三个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再予以反馈,反复执行这样的过程,有助于顶岗实习的顺畅进行。

日常反馈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渠道进行,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中期反馈属于期中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撰写中期顶岗实习报告等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某些阶段性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工作扫清障碍。期末反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期末各方顶岗实习报告作出的总结、反馈,一方面是这个阶段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结束,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经验教训,很好的修订下一阶段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计划,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三、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中应积极给予支持

学院应在思想上重视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工作,在教师、学生中积极动员,晓以利弊,确定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工作人员,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分工、工作职责、工作报酬,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二)对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应严格按照评价体系中设定的指标执行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机构应根据各项量化指标分别从高职院校、学生、企业三个方面对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表现予以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透明性。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结果,应与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需要相联系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高职院校是为了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达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则是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动手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自己更好的实现就业;而企业一方面可能人手欠缺,需要有人可用,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能留住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依据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结果,高职院校可以提高办学能力,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由高职院校输送的、具备初步岗位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学生则可以顺利实现就业。

(四)高职院校应不断开拓合作企业,拓展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岗位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并且在实习基地内部拓展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以满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实施也才能有条件进行得从容有序。

(五)高職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应具备稳定性、可操作性,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改进、修订,以期更好的适应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势在必行,它将有助于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提高,使顶岗实习过程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好的为高职院校、企业、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2]黄宏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黄崇本.岗位主导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7.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 篇七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质量 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经环节,是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和有效途径。如何针对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现状,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推进效果不好。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顶岗实习当做一种形式, 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采取放散羊式的实习方式, 也没有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考核工作,根本无法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二)缺少必要制度,难以规范考核。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制度,但缺少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 如校企合作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

(三)考核主体单一,难以多元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的主体为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社会和自我评价,难以真实反映顶岗实习效果。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并且应该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 适当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以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考核内容简单,缺乏全面考核。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而对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等项目没有规定明确的质量标准,且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主动工作和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指挥与安全防范等考核, 难以全面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简单,缺少量化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由学校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鉴定进行考核的方式评价顶岗实习成绩,成绩多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无法进行量化评价,难以准确评价顶岗实习质量。

(六)缺少软件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信息沟通采取了传统的表格式管理,且信息主要集中在系部,缺乏相应的软件平台,学校难以全面掌控, 既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问题,也存在顶岗实习监管难以到位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为此,在设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把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全面、多层次考核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合作、效果等因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需求、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等实际,全面反映顶岗实习质量。

(二)多元性原则。对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习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侧重考核学生实习表现、顶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习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职业素养、团结协作精神、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三)科学性原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主观随意性,使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四)實效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实效性,指标设计既要能够客观反映学校对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工作质量,也要反映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质量,还要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所达到的真实效果。

(五)可行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要简便、易行,具有操作性,指标数量适中,内涵清晰,方法明晰,数据易于获取,便于统计。

三、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顶岗实习的外部政策环境。建议国家在《职业教育法》及《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法规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对实习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补贴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指导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

(二)建立顶岗实习质量考核机构。学校要与诸多合作单位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学院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车间、班组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现场指导承担。

(三)校企共同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件。学校和企业要针对顶岗实习各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内涵, 明晰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载, 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四)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流程, 科学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质量。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准员工,采用相应的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角色转变过程。

(五)学校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系统,对顶岗实习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相应的网站, 动态管理顶岗实习。该系统具有信息服务、岗位信息发布、网络选定审核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监管、实习成绩评价、实习交流等功能,满足学校从实习资格审察、实习岗位分配、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实习文件提交等要求。

(六)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学校要建立包括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动员、实习资格审核、实习企业遴选、实习教师聘请、实习过程记录、实习评价与考核、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工作经历证书等材料在内的系列档案,加强顶岗实习质量监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优秀团干部个人总结下一篇: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