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2024-09-22

课堂提问的有效doc(共8篇)

1.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篇一

学科分类:中学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提问在开启学生的心灵,活跃课堂氛围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精彩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中难于理解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其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艺术

一.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那就是提问者就自身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被问者发问的行为。课堂提问作为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形式,它是以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姿态出现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问,学生答的一种形式。它需要通过师生双方互为交流、沟通,让学生展开思维,熟悉并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技巧和艺术。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提问作为一种技能,是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它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产生探索欲望,并逐渐形成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初中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掌握提问的艺术,或者说,不能很好地抓准提问的契机,提问的水平有待提升,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提问形式简单化,缺乏思考价值

许多老师,为了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只求表面化的热热闹闹,一问一答却是华而不实。很多老师提问问题不少,但所提问题毫无价值,诸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这样提问,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提问只为了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是掌握知识的,所以上课应严格遵循教学目标,或要严格执行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我们说,“标准答案”没有错,但是,如果总是将学生引进先设的教学目标中,那么学生突然闪出的思维火花就会被老师残忍地掐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来准备课堂教学,设置好提问的重点难点,一节课不能设置过多问题且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

(三)从自己兴趣出发提问,随心所欲

在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总认为老师主宰着课堂,对于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常常会抓住一点来提问,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和阐发,然后进行拓展,远远抛弃文本。

(四)问题未经精心设计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语文有很大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提问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习惯性提问。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发问很多,收效很少。

其二,老师提出的问题太空泛、难度较大,让学生不知东南西北。如一开始上阅读课就问学生“写作特色是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感性认识,教师对学生也只启而不发,学生很难回答。

其三,提问缺乏新意。教师对于每篇文章都采用相同的问题,如“文章一共分几段?“、“各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此反复枯燥的问题,难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想上课。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

在现行新课标学习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躬行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和提问的艺术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提问的质量,让设疑提问真正发挥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浅谈一点粗略的认识:

(一)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设计,与此无关的问题应该尽力避免。课堂教学要体现整体性和节奏性,如果问了太多无关紧要的问题,就会使课堂变得支离破碎。

(二)巧妙启发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根据文本内容和问题类型,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1)激问法:教师在文本的矛盾处设问,让学生意识到强烈的冲突,通过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换向法:针对文本中的平常处提出问题。所谓“换向”,既可以顺向转逆向,也可以单向转多向。比如,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材涉及面广,不一定只从语文的角度设问,可以从其他学科(历史、音乐、地理等)的角度设问。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又能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书面法:将文本阅读放到预习作业中,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敦促学生发现问题。

(4)连锁法:教师要善于把问题以大化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切分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逐个击破,从而找到大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断求索的习惯。

2、创设点拨时机

初中学生相对来说习惯较差,当教师教学遇到困难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学生水平差,甚至觉得他们很笨。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教师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是能够点通的。有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是要抓住时机的,如果盲目点拨,自然收效甚微。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定有效的点拨时机呢? 他们想说又说不出来时,让他们去想,不必急着告诉他们。等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时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这种时机的创造,就是教师的睿智和经验的积累。

(1)朗读法

朗读是什么?它是出声的阅读方式,文本给我们的是文字,当我们放声读出文本上的文字就是一种朗读,这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是阅读的起点,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所营造的氛围中,思想和情感在此得到陶冶和升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尤其是面对情感丰富的文本时,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景之下,教师再适时的提问、点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激趣法

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只有对学习的对象怀有热情,才能真正学好。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将书上僵死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那学生肯定是毫无兴趣的。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才能使师生平等交流,营造出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时,不失时机地巧妙加以点化、提问、开导,效果自是不必多言的。

(3)共情法

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情感教育方法。有一个外国的朗读高手,读了一段文字,让在场的食客都难过得泪流满面,当别人问他读的是什么时,他说是一份菜单。这是一个朗读煽情的传奇,如果没有读菜单人的移情,不足以达到让听众错位的地步。同样,让学生阅读,就要让学生“站”到文章中去,以同理心来读文章,把自已的情感投到文本中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地步,读中想象,想象和联想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之一。有了想象与联想,才会有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阅读。特别是在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诗文中的形象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交流融合,进而升华共鸣,即进入所谓“共情”的状态,两者在思想层面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实现精神共鸣。这也是有效创设提问时机的方法。

(三)因人施问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即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一原则引申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中,就是“因人施问”。这就提醒语文教师,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的问题,差生也给机会,只是答一些容易的题目而已,而特长生就要答专门问题。一切都是为解决问题而来。“因人施问”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了“百分百关注”和激励,必然会各显其能,“百分百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侮一个环节。此外,为了能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教学最优化,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面对不同对象,还需要注意提问角度、提问速度、提问语气等的细微差别。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教者, 必善问。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应必备的技巧, 特别是处在新课程的教师更应该努力锤炼自己的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提“问”水平,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杨德明.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3.邱凌、崔亮.教学中提问的策略和技巧[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6). 4.陈秋红.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4年

2.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篇二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问,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 应当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 成功的英语课堂提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难易适中, 贴近生活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应掌握好难易的“度”。问题过于简单则缺乏吸引力, 问题过偏则抓不住重点, 问题过深则高不可攀, “听”而生畏;问题太空则无从下手。只有将问题的难易程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的提问才会精彩。例如六年级Festival一课, 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What’s the date today?There is a special day in this month, what is it?People call all the special days:festival.Do you know any other festivals?What do people/you do/eat/wear in these festivals?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Why?上述问题的设计围绕主题, 贴近生活, 层层深入, 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语言知识和掌握的节日信息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启发思维, 富有内涵

有经验的教师不直接向学生奉献真理, 而是诱使他们去探求真理。那些能够把握住教材的特点, 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的富有启发性、思想性的问题, 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给课堂教学增添魅力。例如The fisherman’s wife and the golden fish.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师在教学完课文后, 启发学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sherman’s wife?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olden fish?And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使学生明白“If you’re greedy, you’ll have nothing.”的人生哲理, 从而升华了本课的主题与思想。又如《新标准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1 I’ve got a new kite.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到主人公Sam是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教师因势利导:What do you learn from Sam?启发教育学生Please be friendly to others.Share your nice things with your friends.与人为善, 与人共享。

三、趣味生动, 发挥想像

小学生活泼好动, 爱说爱唱, 想象力丰富, 但注意力易分散, 因此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的问题应富有趣味性, 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从感知兴奋过渡到思维兴奋。例如学习Animal一课,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有关动物的语言知识之后, 教师提出问题:Let’s imagine.What can/can’t this panda/elephant…do?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对动物进行“拟人式”描述, 如:This panda can play computer, but it can’t read a book.This elephant can fly, but it can’t climb a tree.This bird can sing, but it can’t dance...趣味生动的设问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能拓宽他们的创新思维,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四、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1. 围绕知识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设计问题时, 教师应围绕知识点和学生学情, 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明确所设计的问题准备“问谁、问什么、怎样问、何时发问”。小学英语阅读课中通常采用When, Where, Who, What, How, Why等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例如《新标准英语》六年级Helen Keller是一篇阅读课文, 教师精心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writers?Do you know Helen Kelle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r?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 Keller?What do you learn from Helen Keller?问题的设计紧扣主题, 抓住文章脉络, 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独立阅读, 自主学习。

2. 创设情景, 善于追问, 注重问题的多样性。

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肢体语言创设情境, 把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 如购物、问路、谈论天气、家庭, 将新闻事件、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 或者把班级的一些学生联系到谈话或提问中去, 让学生展开谈话或讨论。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回答, 适时进行追问, 注重问题的多样性, 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例如《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Seasons一课, 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四季的英文flash动画, 之后进行情景会话:What’s the cartoon about?What season is it now?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What are they?Why are the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 seasons?What do you do/wear/eat…in the four seasons?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在上述对话中, 教师紧扣主题, 没有拘泥于课文里学过的几个问句, 而是密切关注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 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追问,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注重提问的层次结构, 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使问题的设计有坡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例如教学Sam’s birthday一课, 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Whose birthday is it?How old is Sam?What’s Sam’s birthday present?Where are the presents from?If you’re Sam’s friend, what present will you give Sam?Why?这几个问题难度逐步加大, 让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 达到激发思维, 培养能力, 活跃气氛的目的。教师在提问后, 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 以便使学生的回答更清晰、完善, 使用的语言更加准确、到位, 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 注重开放性提问, 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提问分展示型提问 (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和参考型问题 (开放性问题) , 前者强调机械操练, 虽能满足通常的课堂教学要求, 却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交互的语言情境, 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后者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学生不仅要依据常识, 而且需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 这种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有效的记忆。它重视的是语言内容, 能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 激活学生的兴趣与问题意识。因此,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 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受到挑战, 使学生的潜能在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得到充分的挖掘。《新标准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 I’ve got Chinese chopsticks.课文描述一位美国女孩Laura写给中国女孩Lingling的一封英文书信, 教师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之后, 提出开放式问题:If you’re Laura’s penpal, 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Laura?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提出问题, 如:What’s your hobby?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subject…?Why?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America…通过开放式的问题使课堂充满活力, 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3.让有效的提问打造有效课堂 篇三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学生带入一种预欲研究未知问题的情境中,造成一个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 ,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5份,第一天吃了总数的1份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剩下的1份 ,剩下3份……,这样每天都刚好吃了总数的 1份,因而可求总数:20÷( )=100。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科学“电和磁”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什么能使小磁针摆动的问题的研究,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看谁连接的最好,最先完成,谁的灯最先亮起来。再让学生相互说说电流的走向。这时,教师趁学生激情高涨时要求学生拿一个小磁针靠近通电的导线,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并说哦说为什么?教师在顺势提出问题你可以怎样让自己手里的小磁针摆动的更大些啊?教师的实时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看法。那么为何不自己亲手做做看啊!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实验,教师只做个别指导。教师着重要指导学生练习自己以前学过的电学知识来完成检测自己的推测的正确性。学生联系旧知,推出新知,但是有自己提出来疑问啊,短路可以增大电流,让磁针左右摆动的更快,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绝点,那就是危险啊,哪又该怎么办呢?那么老师这时就提问: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啦,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啊!于是同学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想到自己的办法,这时教师就实时引导,要注意安全,要迅速断开电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最后得出结论是:电流可以产生磁、通电线圈可以产生磁。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为什么电流可以产生磁?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有点教师在上课结束的时候会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听懂了吗?学会了吗?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听懂了、学会了”,可实际情况呢?不言而喻。其实没听懂的,不会的都在里面当南郭先生了啊,滥竽充数。看起来这堂课的效果很好,因为学生都说懂了、会了。可是实际呢?如果教师这时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探讨的啊?或者谈谈自己这一节棵的感受或收获等问题也许就会好多了。学懂了的、没学懂的、不完全懂 的,都会有自己的收获、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再一次高涨,教师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这一节课中的不足,及时对症下药。还有教师在课堂上最应该忌讳的提问就是对不对啊,是不是啊这类的问题啊。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4.一、有效课堂提问的涵义 篇四

有效课堂提问的涵义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

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反馈与评价的活动过程。

课堂提问的功能:

一、引起学习动机的功能

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

1.集中注意力。2.引导学习心智。3.激发探讨兴趣。

二、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

提问不应是使学生惧怕的考问,而应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1.提示重点。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不可能字字都有反应,提问可提示学生对哪些内

容应予以重视。

2.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提问沟通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3.提问还有促进记忆的功能,提问是一种强化手段,具有很强的呈现意义。

4.提问还能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识,扩展学习范围,阐述迁移。

5.通过提问诊断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

三、提供学生参与的功能

提问是课堂上的—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活动的聚合力量,引发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1.提问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述。—个问题可以为几个其至十

几个学生发表意见创造机会,十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人际活动,加强学生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沟通与交流。这是一项具有促进学生社

会化意义的功能。

四、评价的功能

1.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分折其弱点。

2.搜集评价材料,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五、启发学生思考的功能

1.教师提问等于给学生制造问题,教师提问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机会。

2.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广度,提高思考的层次。

六、课堂管理的功能

教师还常运用提问维持教室秩序,使教学顺利进行。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终止学生的私语,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师和课本。

二、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各不相同。

按提问的内容划分:

一、回忆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应当掌握的事实性材料。它有两个特点:具体和只有一个答案。如:“美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布拉格城市在何处?”等等。掌握事实性材料是学生进行思考、作判断、下结论的前提,脑中空空,就无从思考了。

通过回答“回忆性问题”,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材料。

二、描述性问题

要求学生用某种方式整理组织事实性材料,使其获得意义,然后向老师详细地描述。这类问题已经不限于“回忆”,而要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对照等手段来处理材料,搞清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其特点,再从各个角度向老师具体地阐述。

三、说明性问题

即要说明理由。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和组织材料,而且要经过推理找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学生要把材料分成几个小部分,解释这些部分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问题常为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请说明,这是什么意思?”等等。

对这类问题,学生的答案往往多种多样,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并维护自己的看法,防

止学生从教科书里寻找现成的记忆性的答案。

四、综合性问题

学生依据感性材料提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类问题如:“你

怎样概括作者的观点?”,“照此推理,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等等。

同样,这类问题的答案也是多种的。学生用以支持其论点的事实材料越多,结论就越

可靠。要帮助学生对结论作评价,或者维护,或者推翻。

五、判断性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已规定的标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答案中作出判断,选择最恰当的,以掌握事物联系的特点。这类问题常常是:“对这位作者的观点你应当维护还是谴责?理由是什么?”,“哪一位作者最有说服力?”,“下面各结论哪一个最有逻辑性?”等等。

教师须注意,判断的标准一定要明确清楚,否则学生就不可能作出有效的判断。

六、自由询问式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要求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断和确定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如:“要是你想为火星人创造一种语言,你将怎样着手?”,“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等

等。

这类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幻想和智慧的翅膀,向未知做创造性的跃进,要求学生主动去运用和寻求知识而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赐予,这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按教学顺序结构划分:

一、引入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一上课引入新课题时提出,目的是使学生立即进入“想学”的情境,因此这类问题的设计要以旧带新,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相结合,一般设计成简短的提问。

二、启发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提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思考去寻找答案,促

进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提出,主要用于检验本节课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巩固知识。

按学生思维活动的认知目标划分:

一、低级认知问题。只需回忆、理解、适当组合和简单应用,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包

括: 1.知识性问题。只需机械记忆就可回答,了解熟悉程度,训练表达能力,不宜多用。2.理解性问题。包括:用自己的话描述、归纳、比较、区别等。不仅要回忆,还要整

理,组合和解释。3.运用性问题。建立应用的问题情境,不仅要回忆、理解知识,而且要解决新问题或

实际问题。

二、高级认知问题。必须进行高级思维(分析、综合、评价等)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

表达见解的能力。包括:

1.分析性问题。分析构成要素、关系和原理等。

2.综合性问题。分析、想象、推理、综合、得出结论。

3.评价性问题。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先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给出判断评价的原

则,才有评价依据。

三、课堂提问的过程

课堂提问一般有提出问题、稍加停顿、指定学生回答等过程,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

五个阶段:

1.拟题阶段

拟题是为提问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要在此阶段精心设计问题,拟定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并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

谁能够作答„„”。

3.列题阶段

即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必要的说明,表述问题应清晰准确。

教师还可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可以以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组织依据,如“请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请用简单的两句话回答

问题,注意逻辑性”等。

4.听答启发

教师要倾听学生答题,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要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启发

学生。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检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听懂听清了所提问题;(2)催促,力求学生快速做出反应或完成教学指示;(3)提示,给学生设立适当台阶,使其能答对、答准;

(4)重述,当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相同或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5.评价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处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略。方式主要有:

(1)重述,教师以相同或不同的词句,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追述,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

(3)补充,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由老师和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4)更正,教师或学生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

(5)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

(6)延伸,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另外新的问题或进行新的内容学习;

(7)检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四、课堂提问的运用策略

(一)发问策略

首先,问题要明确。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以教学任务为根据,具体明确,措辞精炼,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提得太多,学生就不易听清,难以正确回答问题,这会

影响教师发问的效率。

其次,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难易程度,问题可以分为低难度问题(与事实、名称等有关的问题,回答时只要求学生去回忆这些知识就够了)和高难度问题(回答时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太易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及厌倦的心理,而过难的问题则会使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回答不上,从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对问题的回避心理。一般而言,对于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低难度的问题更有效;对于高年

级的学生,高难度的问题更有效。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提问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真正有话要说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宜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在答问时,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线索,教师可以将有关的信息、材料提供给学生。第四,发问要有创造性。教师提问不能总问“是什么”,而要倾向于“为什么”和“怎么样”。因为“是什么”的问题,常常引发学生去回忆知识、了解事实;而“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原理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发散、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怎么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创造的动机,使学生想象、发散,推理等进行综合性的创

造性思维活动。

(二)候答策略

教师发问后,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及具体情境,要给学生以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间。第一,候答时间不宜过短。如果过于急促,学生会草草作答,或难以正确回答问题,这会降低发问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候答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以3—4秒为宜。如果教师叫答后,学生不说话,教师也应等待,直到学生给出实质性回答或转叫其他同学回答。

第二,不重述问题。教师重述问题,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总是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

(三)叫答策略

第一,叫答普遍。如果教师叫答普遍,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被教师提问,不管是愿意回答的还是不愿意回答的学生都有可能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同时,教师叫答普遍,会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期望,从而认真思考、正确回答,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具有

安全感。第二,重点叫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具体对象回答问题。一般而言,有三种情况:叫答优秀学生——这类学生能积极、顺利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协助教师的教学作用较大;叫答学习成绩反差较大的学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先回答,成绩较好的学生补充,教师修正,这利于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正确答案;叫答学习习惯不好的学

生——唤起学生的注意。

(四)理答策略

在理答中,教师不能只接受自己期待的答案,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只以唯一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回答的结果,那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的思

路。因此,在理答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倾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关

心与重视,从而使其受到激励,并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第二,及时表扬。学生勇于回答问题,其本身就值得表扬。一般而言,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当学生提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现出犹豫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部分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先肯定正确的部分,然后向学生提供完整回答的线索;当学生因知识欠缺、怕同学嘲笑、怕答错而不敢答题或者拒绝回答时,教师可根据其实际水平,提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表扬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继续发问。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不宜简单、粗暴地终止学生回答,可以再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但易回答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回答问题。不过,如果这个学生确实不能正确回答该问题,教师可以转问其他学生,使大家得

5.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篇五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深入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许多教育家也认为,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

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过多过细,启发性不强;或者问题太难,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还有的问题设计指向性、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难以达成预定的目标。教师是引疑的主导者。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经过实践探索,认为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做到:关注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文本:提问紧扣文章要点,提问注重学法指导。

一、提问关注学生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着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关注学生,设计的问题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1.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精彩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一种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哪吒闹海》一课时,我先课件出示动画片“哪吒传奇”的主题曲,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画面,听着熟悉的旋律。一曲未完戛然而止,我说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小朋友都喜欢看,从这部动画片中我们认识了性格鲜明的哪吒。今天这个小哪吒走进了我们的课文,看看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哪吒?神话故事学生本就喜欢,经过教师这么一问,学生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故事,都想了解故事中的小哪吒。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课文的劲头十足,很快地就投入文章的朗读中。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抓住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较轻松地掌握知识。2.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章重难点处设疑,改变提问形式,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的碰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告诉小朋友要时时处处都应该严格自律,遵守社会公约的道理。如果读了小故事就把这个道理强塞给学生,他们对这个大道理理得清,说得顺吗?我想那也只是囫囵吞枣,不解其味。那么怎么办?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汤姆,第一次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会放掉吗?联系课文谈谈你的观点并且说出理由来。

生1:我的观点是不放掉,因为这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以前没有钓到,可能以后也不会钓到。

生2:我反驳,我觉得应该放掉,因为现在不是钓鲈鱼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我觉得可以不放,文中说: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说明这周围没有人看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时间不对也是可以留着不放掉。

生4:我补充:从“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汤姆还是不愿意放掉的。作为父亲要支持孩子的意见。

生5:反对!父亲根本就不支持汤姆的做法。因为爸爸用低沉的声音对他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还有爸爸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可见爸爸在教育汤姆要遵守社会公约。

生6:可是当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的时候,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赏的目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爸爸对汤姆的赞赏,也是对汤姆的肯定。

生7:不对!那个时候爸爸还不知道汤姆钓到的是鲈鱼。爸爸赞赏的是汤姆钓鱼的技术,而不是同意他把这条鲈鱼留下。

生8:这条大鲈鱼是汤姆钓到的,决定的权利应该是汤姆爸爸的话可以不做参考。

同学们联系生活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意思的是班级里大部分的同学都舍不得把鲈鱼放走,文中的汤姆还是很遗憾地把大鲈鱼放生了,汤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社会公约制约着我们大家,一条鲈鱼是小,遵守道德品质才是大。

思维是人发展的内核,是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的心理基础;思维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桥梁。课堂上通过提问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通话,向我们介绍水上飞机的种类、作用,有水上运输机、水上灭火机、水上战斗机等。同学们,现在科技非常发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你是设计者,你会设计什么功能的水上飞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我要让它来清理海里的垃圾。有的说我要让它去海底探险 有的说我要让它在海里捕鱼

还有的说我想让他能在水中隐形,如果有敌人过来我们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

同学们的想法还真多啊。,联系平时生活,想出一个个奇妙的点子,创造许多个性化的水上飞机来。《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林校长说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的想象远比成人来得好。

活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应该发散的、活跃的,敏捷的。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孩子拓展思维,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达到学生个性地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关注文本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学生实践语言文字的媒介。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学会学习方法,培养语言实践能力。1.提问紧扣文章要点

教师在对文本进行钻研后,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对文本内容教学梳理后,精心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在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因为狼的凶残,鹿的温顺,大家比较喜欢后者。而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却告诉我们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狼对谁有功?鹿又祸害了谁呢?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处提问,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内容,找到相关的原因,理解课文。

又如《花瓣飘香》一文中作者夸赞这个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懂事”是课文的中心,理解小女孩的懂事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这里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从哪些语句看出这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同学们纷纷举手交流画出相关的语句: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这是爱护花草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是照顾生病的妈妈懂事的好孩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这又是孝敬父母懂事的好孩子。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从课文的相关语句竟总结出不同层次的“懂事”来。2.提问注重学法指导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样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之前如果已经具备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提问应注重学法指导,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课文《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这样的课文我们在以前也有接触过。上课伊始,我们从文章体裁入手,说说文包诗的特点,“文包诗”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这类课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学生迅速回想着,有《游子吟》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以前我们怎样来学习这样的文章呢?学生沉思片刻有的说诗句的意思文章中都能找到,有的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来理解古诗的含义,有的说文章学完了还要朗诵古诗。学生说的可真多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一一板书,经过稍加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即借文学诗。有了这样的知识结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学生显得非常从容。按照大家说的方法进行本课的学习。一堂课就这样在大家自主学习合作分享中结束了,下课了有的同学还说这节课的时间怎么这么短呀?

6.有效课堂呼唤有效提问论文 篇六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巧妙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和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

事实上,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却经常被忽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甚至某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幼小,不需要接触高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文本的阅读态度,以及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会形成思维惰性,丧失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设计有效提问,凸显问题的思维价值,拓展课堂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笔者认为,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同样重要。

1.于矛盾纠结处提问,峰回路转。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局限性,有意地制造矛盾,给学生设置“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进入这种激烈的问题情境时,此时的巧妙提问就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2.于学生质疑时反问,拨云见日。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会让学生再次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接”,也可以“抛”,即在接受有价值的提问后,再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或探讨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成就其成功的自豪感。

3.于情境体验中追问,感同身受。

阅读文本,需要我们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更要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声。角色的换位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体验。在《给奶奶送阳光》一课,笔者针对文中主人公鹿儿将阳光裹进衣裙,要送给久病在床的奶奶时,设计了情境体验的练习:

师:现在,鹿儿们,站起来,一起来将阳光包起来!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衣裙紧紧地裹住,煞有介事。) 师:(相机采访学生)鹿儿,你为什么将衣裙包得这么紧?

生:我怕阳光会从里面跑出来。

生:我想让奶奶看到我送给她的阳光,身体赶快好起来!

生:我要给奶奶一个惊喜,不包紧了,我的计划也许就会落空了!

师:我还听到你一边包,一边小声嘀咕着,你在嘀咕什么?

生:我说:“阳光阳光,你要乖乖待在里面,我要带你去见奶奶。”

生:我说:“太棒了!这么好的阳光,奶奶看到了,身体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这一拓展中,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追问,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使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一追问,非常生动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理解了文中鹿儿对奶奶的爱,与奶奶的骨肉亲情,从而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为揭示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基础。

4.于价值失衡时质问。

提问能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的真实思想,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面对学生一些有悖文本价值取向或道德取向的思维时,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冷静地判断,更应该学会巧妙地引领,此时,质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有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不同的见解,并且为了达到文本价值而引发一场大讨论的话,那么,学生们就会因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观点而耗费精力和时间,并且课堂的主旋律将会被肢解。

5.于课堂结尾处拓问,画龙点睛。

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我结束教学《悲壮的一幕》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若是一个观众,看到了悲壮的一幕,你会怎样来表达你的敬意呢?”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提问: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七

目前课堂教学中, 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 如上课一开始的复习提问相当是上一课概念的罗列, 浪费时间, 又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 随意性大、随口一说,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粗效提问, 缺乏层次性, 对较难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 提出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 主体错位, 教师教得苦, 实效性不高, “个性缺失”问题太滥, 什么都要问, 学生学得苦, 那什么才是有效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既要备教材, 又要研究学生, 集体备课与个人复备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 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 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 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 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往往是有效的, 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 思想上受到教育, 情感上得到熏陶, 思维上受到启迪, 能力上得到提高。常常听学生说, 物理上课听得懂, 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 我已强调多少次了, 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 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 茫然不知所措, 解题时张冠李戴, 死搬硬套, 表述时逻辑混乱等, 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一个全局观念, 只重视备教材, 而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备学生, 所提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 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 问题的提出要紧扣教材, 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 备好两头课 (教材, 学生) , 重点、难点突出;注重集体备课, 同备课组的教师做在一起, 共同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精心设计, 释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共同学习, 它可以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使课堂提出的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语言更精炼。而个人在复备时再一次把知识和学生个体进行整合, 使课堂提问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打造和谐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大胆参与, 积极举手, 不因对错而顾虑。首先教师应面带微笑, 语言要亲切、幽默风趣、态度要和蔼可亲, 对回答好的优生要肯定、赞扬, 对成绩差的或回答不太好的也要及时给于鼓励与评价。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参与课堂回答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教师的课堂提问才会落地有声, 收到实效。然后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往往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 精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 循序渐进, 就能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 不断引导, 使学生恍然大悟, 留下深刻印象。

三、提出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水平,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所提问题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 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 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一个最根本的要求。课堂教学中, 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 因此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做到深浅恰当, 难易适中。作为教师, 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 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 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如,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 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 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各有所获。提出问题和选择答问对象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让每个琴键都发出它自己的音响, 合奏出和谐的旋律。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 既非伸手可得, 又非高不可攀, 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不少教师教材钻研不可谓不深刻, 理解不可谓不透彻, 问题设计不可谓不新颖, 最终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 发言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学生估计太高, 教师又缺乏铺设台阶搭好梯子的能力, 导致课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某几个尖子学生的能力展示台。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 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正确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 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 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因为“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决答案更为重要”同时教师点评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 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敢发表见解或提出问题时, 教师应多鼓励他们, 激发他们的信心与勇气, 并尽可能的启发或在提问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 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好的课堂教学讲究前后呼应, 讲究起承转合, 讲究生动流畅的美感。而以上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严谨、连贯的课堂提问来实现的。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教材特色与教者思路的完美体现。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贪多求全, 或抛开教材与学生实际刻意标新立异, 虽然花样百出, 却让听课的学生甚至听课教师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简直越听越糊涂。因此, 要想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痛痛快快, 首先教师本身提问的思路要清清楚楚, 只有建立在清晰基础上的创新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 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 即使是同一个内容, 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 也要注意转换角度, 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 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 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 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 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质疑, 评判了多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 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 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

8.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八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课堂提问是执教者展示给学生的一门极强的艺术,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大量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證明了提问这一教学常规手段的实质在于: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深谙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并予以高度重视。

教师只有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提问的适时、适度、有序、启智等特点,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下列方法可供借鉴。

一、诊断探查提问法

此方法常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或检测上节内容的复习情况及课前预习情况,或检验当节课的教学效果,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提问方法。如一位教师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时,先提问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然后说道:“其实这一公式同样可用于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为什么呢?通过本节学习大家就会明白。”这样在复习旧知中设下悬念,孕育新知,并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二、激趣设疑提问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其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要学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探究。一位老师教沙白的小诗《红叶》时,先出示红叶和白杨树叶各一片,让学生观察比较。直观形象很快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探究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从而为学好小诗奠定了基础。

三、难点分解提问法

遇到一些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各个去击破,然后再化零为整,综合为统一认识。如“松鼠有什么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便可分解为以下小问题:松鼠喜欢吃什么、松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松鼠有哪些天敌等小问题,然后再归纳综合为“松鼠有什么生活习性”。

四、暗示点拨提问法

容易理解却也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完全可以摒弃琐细的讲解,而从注重实效出发设计几个小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把果子摘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创设情境提问法

采用现代化声像手段创设切合内容的情境,及时提出相关为题,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灵感,联想体味,分析理解。

六、知识迁移提问法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不妨移答作问,步步推进,由“已知”推及“未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循着学生知识的小步迁移,通过简单的问题,由旧知识自然引出了新知识。

七、协调缓释提问法

在公开场合接受提问,学生身心都受局限,智力活动易受到阻滞,教师应及时友善地予以鼓励和提示。或重复质疑点,或改变提问方式,或给以适当提示诱导,以缓释学生的心理压力。

上述七种提问方法,都能遵循教学原则,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切实有效的提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然而提问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教师应不局限于某一模式,应因人、因时、因地、因教材灵活恰当地设计问题,使提问这一常规的教学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占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

[2]戴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

上一篇:建设工程五大责任主体下一篇:酒店Q0841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