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

2024-09-05

香港中文大学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精选6篇)

1.香港中文大学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 篇一

尊敬的党支部: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正值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中华精神的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遭受外国侵略势力压迫,国亡种灭之际顽强的站起来,以“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飞机、坦克兼大炮”,赢得民族的解放。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之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能够成功举办让世界惊叹的奥运会,不可能成功应对袭击全球的金融危机,不可能修建出世界上海拔最高、能与长城相提并论的青藏铁路,也不可能实现探月计划,太空漫步。

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奋进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相对丰裕的社会,多数人已经麻痹了奋进的思想,整日浸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将中华精神抛在九霄云外。因此,大学生树立起弘扬中华精神的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祖国向共 产主义奋进的强有力的希望。所以大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华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汇报人:xiexiebang

2.融合中西文化,促进多元发展 篇二

关键词:中西文化;多元发展;内涵发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09-2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积极开展“中西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发展特色研究”的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特色学校发展的内涵,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以适应园区不断提高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夯实内涵,突出特色高品位

内涵发展是学校内在核心因素的优化。我校近年来坚持不懈强化学校内涵发展,全面贯彻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深入挖掘学校内部发展潜力,学校文化建设从外在建设走向内涵发展,学校建立健全高效稳定的制度文化,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努力促使学校文化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发展。不断创造学校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形成学校发展新机制,使学校迸发出勃勃生机。

1.积极营造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学校有序推进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形成了“上有大树遮阴,下有花草点缀,间有文化匾牌”的良好育人氛围。所有美化措施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和空间的同时,还要求突出学校鲜明的个性,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乐园。每一块墙壁、每一处景致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星海小学的一项常态化教育工作。大到校训“星光灿烂,海纳百川”,用宽厚的胸怀激励师生奋进;小到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都成为无声的人文教育载体。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坚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深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我校非常注重通过诵读经典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作为国家级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通过古诗文考级、星海娃读书成长手册、经典诵读进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经典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诵读方式浸润孩子的内心。如今,背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在星海蔚然成风,“诵经典诗文、享阅读人生”已成为星海校园一张靓丽的名片。历经千年的经典在这里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根在传统,目光和视野却是国际的。我们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探索国际理解的教育,已经成为星海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目前我们与加拿大渥太华教育局、哈利法克斯教育局及其下属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孩子们在修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另外,星海小学和新加坡南洋小学互派浸濡的项目也积极促进了中新双方孩子的交流和理解。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星海小学的国际知名度。

二、坚持创新,彰显课程文化特色

星海小学一直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为之努力实践。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求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锻炼和收获,使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发挥。

1.做亮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在原来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又新增了击剑、轮滑、民间手工艺术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四十多个种类的兴趣活动课,让两千多名星海娃有了更多的选择。各活动组认真思考,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拿出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做到每周都有活动,每周都有颁奖。各种形式的才艺展示,让星海娃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课程的总体规划、过程的落实与体验、到成果的提炼与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框架与案例,使星海成为孩子们施展才艺的智慧校园、活力校园。

2.做亮心育品牌。我们积极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了课程建设,从2006年开始即组织人手进行“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小学心理课程建设,经过九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了苏州工业园区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牌学校。具体做法有:一是构建适合“每一个”的显性心理课程体系。二是运行适合“每一个”的心理评价标准,心理评价是整体上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三是构建适合“每一个”的隐性心理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际交往品质。十多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上精心耕耘,使心育工作成为了星海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

3.做强科技教育特色。科技教育是星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活力之源。为此学校从组织、师资、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健全制度体系,星海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校内科技教育教学网络,在配备科技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中队科技辅导员的自身科学素养,在整体上形成“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专职科技教师——中队科技辅导员——班级小小科学家——全体学生”的科学管理与教育网络。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星海小学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和课程设计,让科技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构成。

三、分层互助: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分层互助”式教师成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源自“木桶原理”的理论和教师“同伴互助”的理念,是星海小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

1.名师引领:唤醒每一位教师的内在成长意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内在自觉的激发是关键。学校组织开展“适合教育”沙龙、新进教师适岗培训、寒暑假读书交流跟帖、名师及骨干教师教育智慧分享等活动,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引领教师自主规划、主动发展,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引导教师在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追求自我成长,提升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和探究力。

2.分层互助:让每一位教师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不同的教师有不同基础、不同水平,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层次分层设立发展目标,目的是帮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学校通过相继出台《区级骨干教师考核方案》《五年内青年教师考核方案》《星海小学骨干教师、特色教师评选考核方案》,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各自坐标,确定努力方向,为每一位教师创造不断上升的平台与空间,引领全体教师分层发展。

3.团队研修:优化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路径。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为教师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新型的团队研修模式,学校以团队研修、同伴互助为载体,创立了三个学习共同体:名师学术研究共同体以学校名师团队工作室为研究基地,优化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创新教师发展与培养方式;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以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智慧传递和课堂教学展示为研修平台;青年教师研习共同体以课堂常规和学科教学基本功培训为研习内容。

3.田范江 以他人幸福为己任 篇三

10月底的北京,秋意正浓,在北京泰达时代中心的写字楼里,田范江坐在办公室里等待我们的到来。见到我们以后,迅速起身与大家打招呼。他身材修长挺拔,丰神俊朗,说话清晰有力,让人备感亲切。

2010年,百合网创立的第5年,田范江就将北京公司总部的部分办公区打造成了一对一的红娘服务区。每间小房子里,有舒适的沙发,雕花的圆桌,鲜花、泰迪熊等小摆件,私密而温馨。田范江说,只有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浪漫感,才会更加激发他们想要恋爱和结婚的感觉。

百合网自2005年创立至今,从不缺乏「行业第一」,中国第一家实名制婚恋服务商、第一个实名婚恋网的开创者。田范江说,这都是源于真正为用户服务的决心。

田范江在大学期间,就与他的同班同学慕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组织——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创业的想法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

田范江说,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没有抓住互联网浪潮,2003年的时候,他感觉互联网的第二次浪潮又要到了。学计算机专业的田范江已经决定在互联网领域创业,而创业方向上,他选择了做社交网络。

在当时,投资人都认为社交网络没前途、没盈利模式,投资人的质疑和否定让田范江的团队尴尬不已。当发现自己网站里70%~80%的用户都在上面找男女朋友时,就干脆做一个纯粹的找对象的网站。

于是,2005年,百合网正式成立。

教用户如何谈恋爱

百合网创立之初,由于采取免费政策,积累了大量用户。在免费的这四五年,田范江将其称作「完成了初步的市场调研」。解答了很多人对网上交友的疑虑。

在与用户的交流中,田范江发现很多人找不到伴侣都归因为工作忙、圈子小、不会谈恋爱。在百合网,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圈子小,我们有两种办法,一是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在手机客户端上随时随地都能找自己的目标对象;二是爱情顾问服务,用户可以告诉红娘自己的要求之后,由红娘帮他们去筛选和联络,这样的效率会更高、更直观」。

对于不会谈恋爱这个问题,田范江说,很多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在百合网上,可以通过「爱情测试」增加对自己的认知,并了解自己需要找什么样的伴侣。再有就是红娘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些深入的恋爱心理方面的分析。包括约会建议,约会之后的跟进等,主要目的是促进双方的感情发展。

百合网的核心服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很大的数据库,通过搜索的方式去找自己心仪的伴侣;二是可以进行方便有效的沟通,不管是自助的沟通,还是红娘牵线;三是帮助用户认识自己,学会和另外一半相处。

随着行业竞争的出现,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免费制最终被叫停。在如何收费问题上,田范江曾一度很苦恼,「这个行业的计费标准是模糊的,是基于我找到的人收费,还是对找到我的人收费?是基于成功恋爱收费,还是成功结婚收费?」

田范江与团队沟通后决定,收费的点落在「阻断沟通」上,是指如果你要看对方的回复,就必须付一定的费用,百合网一年的会员费用大概在1万元左右。这也几乎成了各大婚恋网站共同的策略。

实名制成就终身大事

「终身大事,必须实名制」,相信大家都在地铁里看到过这句广告词。田范江说,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心怀不良的人也在这上面开始发展自己的业务,因此就会产生一些骗财骗色的现象。「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比如身份认证、绑定手机号、和公安机关对接,以及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骗子的行为等等,最后我们认为,推行实名制可以更为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

目前,百合网在全国30多个城市有60多家分公司,共有1600多名员工。田范江说,最早的时候团队每天中午都开全体会议,一个餐桌就能都坐下了,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太认识。他说在后期会加强团队的情感沟通。

百合网从成立至今已经有8年的时间,但田范江认为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后期我们会增加围绕相亲和约会的直接消费服务。比如你想去哪儿约会,想送你的伴侣什么样的礼物等等,我们会考虑通过一些合作的方式扩展并整合到一起,给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服务。」对于田范江来讲,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一直是放在首位的。

在百合网上,一年有50万对成功确定恋爱关系的用户。在田范江的办公桌上,总是有吃不完的喜糖。他经常去参加通过百合网成功结成姻缘的新人的婚礼,并去做证婚人。「相对于用户的婚恋需求,我觉得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所作的一切创新都是根据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来改变的,我认为我们还应继续升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4.好学校:以成全师生为己任 篇四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尤其是作为校长的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做着教育的事情。看起来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感悟,个性化地表述出来吗?

今天看到校园里有一丛小花,我想,教育不就是这丛小花吗?——不起眼,也要盛开,盛开得自自然然。泰戈尔说,教育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这丛小花,虽弱小,但浑身焕发出澎湃的生命活力。教育不是如此吗?无论所谓高贵与低贱,只要是生命,都要让它绽放——没有任何理由的绽放!

学生是什么?

学生作为向学的生命过程,在学校构成了学生之为学生的“场域”,读书则是对于学生功能的说明。学生总是有所学,有所期待,总是活在对某种更高事物的希望、欲求和期待之中。

学校是什么?

林语堂说过,学校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像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如果学校真能如此,学生必然会有强烈的进取心、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求知欲、多样化的个性特长,每个人都能健康、和谐地生长。

好学校是什么?

好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学生迷恋着美好事物,教师心向着学生,学校以成全师生为己任,师生共同浸润在自然与人文彼此辉映的校园之中,共同造就蓬勃向上的学校生命气象。

好学校说到底是要靠好教师支撑的。优秀教师的数量和他们的道德境界、专业水准和生活方式,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在我的校园里,有许多的身影,每天都悄悄地忙碌着、默默地奉献着。于是,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身边演绎着、精彩着……

今天的教师,还得面对鱼和熊掌的艰难决择,有的学校舍素质而取分数。江西于都某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被集体罚跪事件: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个班主任发现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担心学生“考不出分数”来,便令全班同学到操场罚跪。这种“舍鱼而取熊掌”的做法,已经让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实用的教育价值观。分数,就这样成了让人牵肠挂肚、心烦意乱的教育的隐痛。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干什么?

作为身临其境,苦苦追寻的一线校长,在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实原因的同时,应该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教育伦理的层面,去反思、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愿望”与“教育行为”,才可能真正站在对国家、对民族和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去重构我们的“学校教育”。

正是基于对当前教育弊端的痛苦思考,我们探究了学校教育的“道德问题”,提出了“让成全人的思想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的教育价值追求。

“成全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他自己,让学生认识、接纳和肯定自我;对于自我、生活、未来和整个人类充满自信。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

教育即是成全——成全学生本身,成全教师自己。我们坚守“体貌谦恭、学养厚重、心胸旷达、志趣高远”的教育哲学,着力优化“教室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全面开放“校园课堂”——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切实延伸“社区课堂”——构筑学生生命发展新时空,来成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好学校,真的要以成全师生为己任!

(裘志坚简介: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 实践指导专家;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兼职教授;广州市基础教育“名校长”;广州市中学首批“卓越校长”培训班实践导师; 广州市语文教研会理事。裘志坚校长坚守“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的职业信念以及“让教育成全人”的教育理想。他主持了省、市、区行政部门9项课题,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州市教学成果奖。本文是2015年12月在广州市“好教育”系列活动中,以全市第一名的总成绩获广州市 “好校长” 中学组演讲比赛金奖的演讲稿)

5.专以教学为己任 弘扬太极有大功 篇五

我与恩师相识于1994年。当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在北京老山训练基地举办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裁判员学习班。作为黑龙江省代表,我与张霞女士专程赴京参加学习,与全国各省参会的30名武术老师经过了七天培训、一场笔试、两次实践考核后,终于在1994年6月20日,获得了国家武管中心颁发的(太推第020号)结业证书。这批裁判员是中国太极推手走人竞技比赛的首批裁判员,后来被国家武管中心计月娥老师称誉为中国太极竞技推手裁判的“黄埔第一期”学员。此后的历届赛会,这些人再见面,都格外亲切,并且常年保持联系。同年,太极推手被正式列为全国武术锦标赛的竞赛项目。从1995年起我连续多年被国家武管中心抽调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赛会,任太极推手场上执行裁判。并且在1998年哈尔滨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上,我被任命为裁判长。在黑龙江省内,全面地开展了太极竞技推手的培养、选拔、表演和比赛等多项活动,参赛队员迅速在全国推手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当时李秉慈先生是国家武管中心在学习班上聘请的指导教师。相处十余天,他谦虚挚诚、坦荡直爽的性格和严谨的教学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和张霞。我们均想拜其为师。我自幼习武,8岁随祖父练罗汉拳,12岁投师长春市八极拳嫡派名师霍庆云先生,15岁拜春城武坛名人黄玉勤老师练迷踪和六合螳螂拳。由于在省市武术大赛中多次夺魁,1963年被选入长春市武术集训队后,任队长。在孙生亭(现长春市武协主席)教练指导下,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先后15项次夺取吉林省武术比赛全能及单项冠亚军。可以说,20岁之前一直从事长拳、少林拳的训练、表演和比赛。直至1965年9月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后,看到很多学兄、学弟们清晨习武,这才开始接触太极拳。从看书自学、访友切磋,到论技比试,三十余年来涉猎了各式内家拳,也拜访了国内许多太极名家。虽然理论上有些许收获,但在技艺上少有长进。特别是“文革”期间,有暇深研武论,更想提高武技,但终憾未能得遇太极明师,更无缘入内家高人之门。

天遂人愿,也是福分将至,在学习班上幸遇恩师。回哈后,每日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恩师的言谈举止总是浮现在眼前,第六感告诉我,缘分就在眼前。事不宜迟,我和张霞二人经慎重商讨,决定正式向恩师表达拜师的心愿。经过恩师几个月的了解、考虑、考察和考验,我终获应允。在我五十周岁生日的那一天。恩师和师母专程到哈尔滨来接引我人太极之门。省市体委、武协的一些有关领导也在百忙之中参加了我的拜师仪式。并致以祝贺之词。哈市武林各门各派领军人物悉数参加。共计一百八十多人。特别是我大学时期的专业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马建章先生,也率学术界的各位同仁光临盛会。两位恩师,一文一武,同授一徒,文武互补,相得益彰。二人分别登台讲话,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阵阵掀起拜师会高潮。

翌日,恩师与师母二人又特邀哈市武协副主席张继修夫妇,我和夫人宫黎华,张霞和先生赵宝荣,一起陪同,共赴太阳岛,畅游美丽的松花江。二位武林前辈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尽的情,彰显出老武术家们相互敬仰之景、互相尊重之情,我们师兄妹俩在二位老者身上学到了在书本上从未学到的经验。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赴京机会很多。每次到北京,都一定去拜见恩师,去求教太极拳的真谛。恩师教学的特点是技术严格、语言严肃、态度严厉、作风严谨,所以我的进步很快、很大。特别是我的两个师妹张霞、张桂芝,由于天资聪颖,所以领悟快、理解深、受益大、收获丰。但在老师“四严”下,也确实受到一些委屈。记得2002年夏。恩师在家居附近的一个大院里,亲自教授我们吴氏太极剑。张霞由于离老师近,动作又没做到位,被老师用剑狠狠地点到手背上,疼痛难忍,还得强装笑脸。训练结束,回去后,一边流着泪水,一边让姐姐张桂芝按摩手,晚饭时,恩师看到也着实心疼。由于我的悟性不高,进步不快,所以每次上课训练,我都远离老师多一点,就是怕挨打。据师兄弟们说,凡是在吴氏太极拳方面有造就的弟子,没有一个没挨过老师打,没有一个没受过老师的批评。

可能因为我是政府公务员,工作又忙,难以专心提高武技,所以老师对我“法”外开恩。14年来,还从未挨过打,受过训。恩师和师母对我都十分偏爱,每次到恩师家。都要小酌几杯。特别是多次得大师兄魏东振、二师兄刘德起、大师姐梁秀珍、二师姐何润贤、师弟刘俊普、师妹景德敏等人的热情接待,由衷地令我感到师门兴旺、情义无价。恩师虽不胜酒量,但难得有我这位“龙江啤酒王”之雅称的弟子苦苦相劝,每次都能小饮几杯。可14年中。从未见恩师有超过三杯之时。慨叹恩师养生有道之余。也愧疚自己经常豪饮之举。更感欣慰的是,师母的亲情堪比亲生母亲。每次到家,师母接待极其热情,吃时饭菜多样。住时铺好被褥。对我照顾有加,知道我喜欢吃素食,所以每次都多加一道沾酱菜和炒土豆丝。更使我惊奇和敬佩的是,恩师酒后的侃侃而谈和超人的记忆力,说起武术流派的传承滔滔不绝,唠起武术人物的身世记忆犹新,谈起武术比赛的往事井井有条。满屋书架千余册书,需要的资料,信手拈来。有一次我与恩师饭后讨论起1953年黑龙江省出席全国武术表演大会人员之事。恩师到屋就把珍藏五十余年的秩序册找出。实践证明,恩师的记忆力绝对好。由于老师的教导,我们获益匪浅,加之我们的努力,所以取得了显著成绩。14年来,无论是在吴氏太极拳的继承传播上,还是在以武会友的道路上。都大有进展。

我是1988年正式创建醒龙精武会的,多年来一直坚持“义务教学,免费授艺”,目前登记在册者已逾四千人。每日清晨,在儿童公园醒龙练功场,一边是长拳训练队伍,一边是太极拳,热闹非凡。特别是自1995年我们正式拜师之后,太极拳训练的重点即是吴氏太极拳,最多时期晨练者达百余人。所以1997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又建立了“醒龙武术社之太极分社”,张霞师妹任社长和总教练。至今,当年首批学员们仍然活跃在拳坛上,年纪最大的已78岁。2008年5月11日,在市武协发起的“迎奥运武术展示”活动中,醒龙太极分社平均74岁的老年

组表演的吴氏太极拳,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并得到市体育局和市武协领导的赞扬。

自1994年参加全国首届太极推手裁判员学习班,特别是1995年拜师李秉慈先生之后,为了填补黑龙江省竞技太极推手比赛的夺标空白,我们也将重点放在发展竞技太极推手项目上。恰逢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省武术推手人才的涌现。我市著名拳师李春苓先生,不讲门派、不计名利地将自己得意的学生推荐给我们。刘志良1996年开始到我们这里学习吴氏太极拳和竞技推手,由于在李春苓老师那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力气大,身体壮,功夫深,加上我们的重点精心培养,所以初出茅庐即在1997年江苏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上,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直逼连续四届全国推手冠军、河南名将王战军,但终因经验不足,在最后30秒钟转胜为败,屈居亚军,成为赛会一匹黑马,同时也震撼了河南陈家沟的推手精英们。我每次去陈家沟时。大家都询问刘志良的情况。我的另一名学生张景君,获得女子56公斤级铜牌。取得一银一铜的成绩,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武术竞赛史上,也是历史性的突破。1998年,国家武管中心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的赛会上,我省又夺得了一银三铜的好成绩,受到了省体委表彰。

1998年全国推手锦标赛上,我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调任推手裁判长。恩师李秉慈先生作为仲裁,第二次来到哈尔滨。赛会期间,利用晨练机会多次到醒龙练功场,给近百名学生示范指导动作。给学员们留下美好的印象。那次来哈,恩师不忘旧情,清晨带着我和张霞去兆麟公园。千方百计地寻找吴氏太极拳名家王历生老师。功夫不负苦心人。经多方打听终于得知王师已过世的消息。但恩师仍然带着我和张霞。备厚礼亲赴王历生老师的旧宅,去探望王老师的夫人,并让我们称其为师奶。翌日,应王历生老师弟子赵学武、毛希丰、王彦等人的邀请,同游松花江,共进午餐,并且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席间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吴氏太极门弟子的友谊和团结。当时王师奶极其高兴,当我们再次去访时,她真诚地说,多少年来也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希望我们常去看她。

目前,哈市太极拳协会有三万多名会员,其中吴氏太极拳爱好者、练习者近万人,吴氏太极拳在冰城虽然师承不同,但相互尊重,友好往来的团结气氛还是很浓的。每次赛会上,只要是练吴氏太极拳的,大家都视为一家人。张霞师妹不但继承了恩师李秉慈先生的武德和技艺,广泛开展吴氏太极拳的教习活动,而且由于成绩显著,2007年2月被省体育局公派一年。赴日本教授武术。本应在今年二月回国,由于工作认真,硕果累累,日方强烈要求省体育局延期张霞在日本教学活动。她为日本人的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黑龙江省武术界争得了极大的荣誉。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日本电视频道都在滚动播出中国抗震救灾消息。当地报纸每日也都用多个版面深入报道。张霞把有关汶川地震内容剪裁下来,制成宣传图板,搬到8个上课教室巡回展出,进行赈灾募捐活动,并首先投进1万日元。日本武术学员们踊跃捐款,表达对中国灾区人民的心意。她的事迹《哈尔滨日报》于今年7月11日,以《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灾区》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今年的端午佳节,是我和张霞拜师13周年的纪念日。师妹在日本打来电话,牵挂着恩师的八十大寿。为此,我于6月8日,举办了“张永明、张霞拜师李秉慈先生十三周年纪念大会”。省武协、市武协,市太极拳协会领导,哈市武林各派代表人物,各武术馆、社负责人,各大院校的武术教授们,以及有关新闻单位,共计六十余人参加。与会嘉宾交口称赞醒龙精武会尊师重道的优良作风。

今年7月,我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调赴河南郑州东湖度假村,参与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教程》,与全国的专家教授及各流派代表人物三十余人,相处十余天,获益匪浅。可惜李秉慈老师因病未能前往。回到北京后,我向恩师做了详细汇报,再一次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指导。

十多年来我带领学生们南北征战,先后参加了1996年郑州全国武术演武大会(我个人获得金牌),1997年大连第三届国际武术交流大会共获6金4银,1997年高邮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推手)获1银1铜,1998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推手)中获1银3铜,2002年北京首届亚太传统武术交流大会获6金,2002年焦作中国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获4银,2004年葫芦岛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会获13金8银(我个人获3金),2004年郑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9金11银(我个人获九节鞭和龙凤双鞭金牌),2006年大庆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会获6金6银,另在省市举行的比赛中获奖更多。十余年来,我们醒龙精武会师生共获金牌124枚,银牌102枚,铜牌50枚,总计276枚。所有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国家武管中心、省体育局、市体育总会的领导,离不开恩师的指点,离不开武林各界的支持。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6.香港中文大学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 篇六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规院制定和实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启动之年。中规院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利机遇,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乡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十五”时期取得跨越式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中规院持续协调发展。

转变观念 2006年,中规院紧紧围绕建设部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国家城市规划技术支撑机构的支持和服务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了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拓展业务领域,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加强了质量控制和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了政治思想、精神文明、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 2006年,中规院坚持把对建设部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工作。

继续做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西藏城镇发展战略和其他援藏项目,做好承担京津冀城镇规划的准备工作。配合国家新农村战略,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拓展业务领域 重点加强了城市交通、工程与城市安全、风景园林、旅游等专业领域的发展;健全并完善了以新业务领域拓展和承担竞争性项目为主要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了院士工作室在研究、咨询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学术领头和技术创新作用。

继续保持在珠三角及广东、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优势;巩固华东市场,推进上海市场;把握中部地区省会和大城市项目市场,重视总体规划后续项目的承接,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集群市场。积极配合国家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继续对这些地区的项目给予技术和内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

完善制度建设 继续加强生产管理项目技术采购的管理和监控;完善经济与分配管理制度,规范所、分院和项目组的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技术管理制度和秩序,保证项目质量全部优良;大力加强信息工作,整合院内各种形态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健全了对业务单位经济管理和有关责任人员的监督机制。

放眼未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中规院将继续深化改革,求实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始终站在城乡规划行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同时,中规院还将努力建设成为建设部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决策咨询机构,成为国家城乡规划领域最有影响的规划设计研究机构,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城乡规划行业有影响的设计、研究和咨询机构。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室供稿)

上一篇:18年会计继续教育题库下一篇:高校基层党建三个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