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2024-11-01

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精选4篇)

1.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

多彩的儿童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进度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虽然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四、读书感悟

第1自然段

(1)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2)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一)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放声读一读

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把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5.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二)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

……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对比: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小结: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提问: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介绍天都峰的资料。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体会: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C.感受

“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认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板书设计:

点题

假日

“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

爬峰之前

让人发颤

不再犹豫

与爷爷的谈话

下定决心

充满信心

爬天都峰

奋力向峰顶爬去

互相鼓励

爬峰过程

一会儿攀着铁链

登山的艰难

战胜困难

一会儿手脚并用

终于爬上了顶峰

爬上顶峰

“我”与老爷爷互相道谢

从别人身上

爸爸赞扬这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

3.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与槐树结伴

离不开……离不开……离不开……

可入药

视槐米为宝贝

做染料

作用之大

槐乡的换学费

吃苦耐劳

孩子

早早起床

爬上山

采摘槐米

树上爬

钩刀削

充满快乐

满载而归

以苦为乐

弯腰捡

篮里装

带着微笑入梦乡

明天只要天晴

又将投入劳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抄制作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介绍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四、共同评议

1.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2.评选颁奖。

3.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选择内容

1.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舞蹈训练……

(3)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电子琴……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三、交流写法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2.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四、学生写作

五、交流评议

六、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

“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与他们的不平凡。

4.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进度安排:

《灰雀》--------------------2课时

《小摄影师》----------------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我不能失信》--------------2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不光我们喜爱灰雀,就连伟人列宁也非常喜爱灰雀,还与它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一).找出列宁爱鸟的句子,轻声地读一读。

(1)出示“每次……都要……经常带…”

请用朗读来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好吗?

(2)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

(3)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一)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运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

2.小结:

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二)列宁也很爱小朋友。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爱小朋友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三)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习字词。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3.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4.学生朗读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5.齐读全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个人汇报:(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照相的原因,见高尔基使用的方法)(板书:扔纸团)

(3)出示纸条内容

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男孩是尊敬懂事的少先队员)

过渡: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是想把照片贴在墙报上,可见小男孩很崇拜高尔基,但它采用的“扔纸团”方法很不礼貌,高尔基生气了吗?

2.学习2--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自定角色)

(2)汇报:高尔基不生气,反而请进来。(板书:请进来)

(3)

男女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小结:高尔基不但不生气,反而在百忙之中让小男孩进来,满足他的心愿,可见对孩子十分爱护。

过渡:小男孩见到心慕已久的高尔基后,会怎么样呢?

3.学习6--7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标高尔基的句子,用▽标小男孩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4)课件出示高尔基的重点语句

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个人汇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的极大耐心)

师:突然,事情出现了意外,小男孩怎么了?生:他忘带胶卷了。

师:忘带胶卷后,小男孩

有什么反应?高尔基又是怎么样的?

4.学习8---11自然段。

(1)齐读。

(2)交流汇报

(3)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课件出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师:可是小男孩最总还是走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有没有想问的?

(5)质疑: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

讨论交流

:(引导说出小男孩因耽误高尔基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愧疚的心理。)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1.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2.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3.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6.认读要写的字。

7.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8.各自抄写。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李四光

长大后  执着探索 震惊世界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目质疑:

“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2.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的意思:假如庆龄去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可是庆龄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3.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那庆龄也可以假装说:啊呀小珍,昨天我忘记了,后来回来才记得,你不要生气啊,相信小珍也不会怪庆龄的,她为什么不这样说?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4.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5.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a.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b.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c.小组进行比赛。

d.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好吗?写作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能不能帮庆龄出出主意,既能去伯伯家,又不失信于小珍?2庆铃这样做对不对?

4.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

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三、动笔起草: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单元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4.齐读题目三遍,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5.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课件出示全诗范读)同学们听得多么认真呀!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5.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的孩子,你们都在住校,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3.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要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4.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5.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2.除了这一首,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

3.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出示古诗。

2.全班交流。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突出独.异.倍)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齐读三四行,标出字:遥.遍)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做风筝

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指读,挑战读,齐读。

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4.放风筝。

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齐读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5.找风筝。

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

(2)连起来读这几句话,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3)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4)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6.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3.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2.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朗读。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三)品悟第3自然段内容。

1.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

(四)品悟第4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语言训练:

出示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2.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播放音乐)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试着续写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2.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用听听,秋的声音……的方式来说。

3.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4.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欣赏秋的诗歌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a.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b.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a.分组介绍:

b.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一、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二、将“黄色”和“绿色”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三、交流发现

1.“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

2.“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

3..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四、读读背背

1.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背对子歌。

6.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我会填

1.填空“匆匆地()”“快活地()”。

2.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3.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2.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4.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第四课时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我的发现

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第四单元进度安排:

《花钟》------------------2课时

《玩出了名堂》------------2课时

《蜜蜂》------------------2课时

《找骆驼》----------------2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交流课前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

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10.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11.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2.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3.听写词语。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齐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生字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3.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多形式地朗读。

5.再引读。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请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4)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5)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6)讲一讲。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5.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6.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出了名堂》。学生读课题。相机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5.理解“名堂”。

二、初读质疑,检查预习。

a.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b.强调易错的生字,指导书写。(具.拜)

c.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表现“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课件出示的“填一填”。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帮助学生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b.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厚厚的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需要什么?(耐心.信心.认真)

c.指导朗读。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4.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体会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思考.善于尝试.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

5.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6.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发现双引号,初步认识“小人国”“居民”“玩具”指什么。

四、拓展生华

1.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你对“玩”有什么新的认识?

2.把列文虎克的故事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在玩中观察.玩中思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发现微生物的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3.让学生用实物显微镜观察一杯水,体验显微镜的神奇和重大作用。

4.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次理解“小人国”.“居民”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列文虎克对科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6.再次品读第5自然段: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四、小练笔

1.写一写自己的玩法和收获。

2.交流

五、总结

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还可能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读自学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B.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C.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2.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8.背诵比赛。

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五单元进度安排: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3.(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①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6.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内容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读题。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6.围绕“创造”质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2.朗读.品味中心句。

3.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A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B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C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后记: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桥,导入赵州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4.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5.“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6.“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

7.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爪”

独体字:

8.找出中心句。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2.本节课主要去了解赵州桥雄伟.壮观.坚固。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

4.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

5.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

6.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

(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7.交流: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

8.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

9.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

(1)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引导看图。

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市——热闹

景——传神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二、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联系课文中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

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3.读通课文,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5.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6.反馈交流

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7.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3.反馈: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

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

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

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

8.反馈交流  海底   海滩   海岛

9.师组织讨论后出示: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10.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海底探宝队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

(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

“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

指导学生想象海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

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多)

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反馈后出示: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

探宝队的队员们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

反馈 成群结队  穿来穿去  各式各样  多得数不清

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展示读

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书上说说吗?

B.海滩游乐场

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指名读

(2)发现了什么?(贝壳

大海龟)

(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贝壳呢?

(4)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

(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

(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C.海岛观察站

(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

(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

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鸟,有().().()……

(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

15.学习第七小节

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

齐读第七小节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1.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4.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导入新课

1.导入并板书课题。

2.播放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

3.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那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树多”

1.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多呢?抓“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2.齐读。

3.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为什么?

(二)感悟小兴安岭的春天美

1.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思考: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听边用笔划出来。(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抓“抽”字感受春天树木长得快。

①给“抽”换一个字,比较哪个好。

②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③动作演示“抽”,帮助学生体会树木在春天生长的非常快。

④指名读

3.抓“汇”字体会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的美景。

4.图文结合,体会小鹿生活的惬意,春天的美好。

5.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6.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学习,感受小兴安岭的夏季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生反馈,相机板书)

2.四人小组交流:这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3.学生汇报:

①抓“葱葱茏茏”等词语体会树木的茂密。

②课件出示画面,直观感受树木葱葱茏茏的特点。(教师配音)

③指导朗读。

4.抓“浸”字,感受晨雾的多和浓。

5.结合画面,朗读写阳光和野花的句子。

6.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导游介绍秋冬的景色

(五)总结写作方法

每一段都是先说季节,然后写树木的变化

再写小兴安岭的其他景物。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热爱之情。

四、课后拓展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一个既能购物、又能尝到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那就是----香港!

2.香港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老师解说。

3.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香港。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2.自读阅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2-5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香港的?

4.学生汇报。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1.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请同学们把手中的书当作此次香港之旅的旅行手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看看谁能给我们当临时的小导游。

2.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四、精读品析,理解感悟

(一)游览——“海洋公园”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2.指名读.(出示句子: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3.借助动词“钻”“顶”“跃出”“点头”“喷”,体会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4.欣赏图片,再一次感受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5.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璀璨的明珠”。课件出示中心句: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部分。

1.小组内选小导游读文。

2.组内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什么。(指名让学生充分说)

2.香港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课件出示)

六、课后拓展

任选下面的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学习课文写法从不同方面把它写具体。

1.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热闹啊。

2.我们的教室真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三、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四、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道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狮子和鹿》------------------------2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纠正错误。

4.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1.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自主阅读课文,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④感情朗读全文。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b.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3.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3.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复述课文

1.个人练习。

2.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五、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朗读。

2.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c.扣住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集体讨论需要注意的字

“陶.谦”。

2.播放音乐,学生自己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

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

3.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4.讨论读,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

5.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6.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齐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3.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二、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三、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四、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五、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一、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二、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三、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一、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二、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成语故事

一、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四、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五、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六、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可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掌声》--------------------2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1课时

《给予树》--------------2课时

《好汉查理》------------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29、《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板书:15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时候

愿意

轮流

情绪

慢吞吞

持久

讲述

结束

然后

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2.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感悟

1.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2.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3)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3.实验感知。

四、课后拓展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认10个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利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4.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4.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3.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2.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3.再写一写。

4.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5.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夸夸他(她)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

2.在有层次的训练中,让口语交际的内容.自身的语言和思维都有所提升。初步建立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意识到夸奖同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真诚地夸奖同学,并体验到夸奖他人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有条理地说出来,拓展到与周围的人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由衷地说说我们班上两名同学的优点,大家猜猜看,他(她)是谁?你能谈谈被老师夸奖后的感受吗?

是啊,“良语一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有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还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出示课件:课题)。

二、探究夸法

同学们,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想想你准备夸谁?从哪几个方面来夸?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夸?)。

汇报畅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出示课件:夸奖别人的基本方法:(1)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2)夸奖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三、师生互动交际

(出示课件:一则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最先发现美。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引导学生用第二人称语气夸奖这位同学。)

引导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生小结。

四、互动互夸

有些同学都快坐不住了,下面你们自由地走向你要夸的人,好好地夸一夸,看谁夸得最有创意。

全班互动: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

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⑵ 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比一比,谁说得好:(生分小组说,师巡视指导,每组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六、游戏

猜猜他(她)是谁?(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她)”代替。⑵ 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她)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⑶ 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指名夸同学。

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有趣的游戏结束了,想一想,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七、活动

大家刚才的评议,就是对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夸奖。善于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同学们,你衷心的赞美还想对谁说呢?请站起来,找到你的伙伴,面对面,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下位,自由选择伙伴:面对面,夸一夸。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小结

八、拓展延伸

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呢?比如那个曾帮助过你的人,现在身处异地,见不到面,怎么办?(写文章.打电话.画画.唱歌……)

九、总结激励

同学们,你们的夸奖是那么真诚友善,其实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学会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温暖和自信,而且也会使我们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2.建立自由、合作、探究的习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好题,并把想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阳光和雨露,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激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啊!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2.明确要求:心中想说的话,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然后互相提一提建议。

(出示课件: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物.景.想象世界等都可以,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2.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做到语句通顺。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 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3.怎么写想象作文?

想像作文,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原型,写想像作文。具体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式想像作文。关联想像也就是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与其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像的细致形态。它分为拟物想像和引情想像。关联式想像多适用于抒情性散文的训练。

(2)再造式想像作文。这种训练,要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想像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像,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在朗读课文后用短文再现头脑中出现的文中描述的形象,写看图作文等,都是训练再造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3)扩展式想像作文。就是根据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作文训练方式。如,学习《赫尔墨斯的雕像》,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尴尬神情。

(4)延伸式想像作文。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的作文训练方式。

(5)假想式想像作文。可以是虚设一个事件或某种场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写作。

(6)寓意式想像作文。主要指写寓言,写童话.故事等。

(6)科幻式想像作文。

指以科学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有创意的预见,写成一种科学幻想。)

二、小组交流,畅谈习作

看来大家还真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老师猜想你们每人心中都有许多话想对同学倾诉.畅谈,对吗?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小组合作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地向同伴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相关的语段适时地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把你们说的用笔写下来吧,相信你们都是最出色的小作家,不过老师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1)语句要通顺;(2)写自己最想说的话;(3)写完后多读几遍。)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赏析,没写好的地方要引导学生改正或补充,以肯定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2、你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吗?小组内互评互改。(出示课件:边读边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六、课后总结。

七、课后作业: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的组成形式,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只要乐于献出自己的爱,做爱心小天使,那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藏着一些秘密,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横看)(出示课件: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主要写心情,第三组词主要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正确没有。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吧。

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出示课件:黑黝黝.兴冲冲.白茫茫.黑沉沉

.黄澄澄

.金灿灿

等。)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读流利并背下来。

1.(出示课件: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请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朗读,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出示课件: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将会受益无穷,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下面的成语吧。

1.(出示课件:“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五、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学语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猜字谜游戏。

1.(出示课件:谜面)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你还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4.猜字谜比赛。每组轮流出字谜让大家猜,猜对就赢得“爱心”。

5.试着编一个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3)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4)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5)字谜:要一半,扔一半——奶

(6)字谜:半青半紫——素

(7)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

(8)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9)一加一——王

(10)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

六、作业布置

单元教学后记:

2.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辬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辬: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辬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

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辬,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多彩的儿童生活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目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

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摻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辬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辫。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臵,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自豪 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2、金色的草地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

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辬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辬: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辬: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辫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板书:

我 们

教学小结:

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教学目辬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辪”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辫、临一辫。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教学目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辫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辫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辫,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辪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板书: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

教学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臵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

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摻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目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掌握本单元生字和个词语。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间: 13—15课时。

5、灰雀

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教学目辬: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辬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臵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6、小摄影师

教材简析:

《小摄影师》讲的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写高尔基同意阻拦在门外的小男孩进来为自己照相,当一切准备停当时小孩却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了。故事的结果,作者没有交代,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目辬: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辬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篇三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想做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具体措施】

一、落实教学“八认真”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对学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最佳辅导时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4.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篇四

1. 知识目标:

(1)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blue、green、yellow、red、purple.(2)通过“show me„„”的指令来练习和运用有关颜色的单词。2. 技能目标:辨色彩,感受生活。3. 情感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和歌谣培养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2)爱色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听、说、认、读五个颜色单词

2、会说唱Let’s do,并会听音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green”一词的字母组合“gr”的发音较难把握,要听清读准。

三、教学媒体设计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blue,green,yellow,red,purple”这5个关于颜色的单词,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接触英语时间短的特点,为了不使他们学习单词感到枯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空中课堂资源这样设计教学的:

复习热身:通过唱一唱,做一做来热身,使学生放松心情,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再通过复习旧知,Chant发指令Show me you pencil/ruler/earser/„„让学生熟练”Show me”听懂指令,为后面的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新知呈现利用空中课堂上美丽的”rainbow”图,形象、可爱、色彩鲜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视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单词的教学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听的好习惯。听清、听准后再模仿Sally老师的发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学习”red”一词,当问到”Can you show me something red?”学生能够很快举出身边有关”red”的物体,这时老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或口头的奖励或物质上的赞许,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趣味操练上空中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始是画弧线说颜色,接着难度加大,出示红色书包、绿色书本、蓝色尺子等漂亮的图画进一步练习应用所学词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还让学生就地取材运用身边的实物练习,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实际情景的原则,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学中玩,玩中学,Let’s play玩转盘猜颜色游戏又使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正确答案的驱使下激活学生的成就感,为小组夺得荣誉,猜错了大家哈哈一笑,给学生创造一个随意,自由的环境,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听力的练习是我们学生的薄弱地方。Let’s check部分必不可缺,每个句子听两遍,再核对答案,最后跟读,可以逐渐锻炼学生的听力。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师生之间相互问候(说唱形式)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teacher.T:How are you?How are you?

S:I’m fine,thank you.I’m fine,thank you!

(2)游戏

T:Do a game,ok? S:Ok.“猜一猜”的游戏,复习学过的文具词。

(3)游戏Simon says

T:Listen to me carefuil.I say you do.Show me you pencil/ruler/eraser/crayon/pen.T:Let’s chant to the music.Are you readdy?(放光盘)

S:Yes.(师生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2. 新课呈现——Let’s learn

(1)呈现新单词

S:同学们都见过彩虹吗?哦,彩虹是由七种美丽的颜色组成的,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5种漂亮的颜色用英语是怎么说的。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Sally老师的发音,再跟读,OK?

T:OK!

a.T:Now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出示光盘资源,先听,再跟读)Can you show me something red?让生先听示范学生回答再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回答。

b.用同样方法教”blue,green,yellow,red,purple”并出示单词卡和颜色卡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要让学生听准Sslly的发音,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巩固新知识 T:Let’s practice:tell me what’s on the screen?

S:red/blue/gteen/purple/yellow.T:very good!Let’s look again.What’s on the screen?

S:A red bag/ a gree book/ a blue rluer/ a purple sharpener/ a yellow pencilcase.T:用great.Very good.Cool!Wandful!等词和赞许的目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表扬。

[设计思路及资源运用分析]

利用空中课堂资源提供的形象逼真,颜色艳丽的彩虹再加上我自己准备的与之有关的颜色卡片、彩纸、词卡等让学生感到丰富多彩.先练听、说,后练认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与常见的出示单词并领读相比使单词教学变得更为容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了,学起来很容易就能发现在学习中的规律,将所学的词汇用到生活的句子中,指着教室的窗帘说:“This is blue,指着同学的衣服“This is red”„„,在学会认识这5种颜色后,空中课堂又出示了红色书包、绿色书本等漂亮的学具,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颜色词与以前学过的文具词联系起来,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脱口而出,a red bag /a green book„„还能运用到身边的实物上,使复杂的句子变的简单化,同时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

3、趣味操练

(1)游戏:猜颜色

T:Let’s play a game.Tell me what colour is it? Ok?

O:ok?

T:What colour?

S:(together)

T: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and tell me.What colour is it?

S:„„

T:(将转盘背对着学生)Guess? :“What colour is it?

S:

(2)Let’s do:小组活动

T:Please take out your crayons and put them on your desks.Are you readdy?

S:(Practice in group)Show me your blue /„„crayon。

上一篇:有关4.23世界读书日读书活动创意宣传语下一篇:2010下期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