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健康教案

2024-08-17

学前班健康教案(共9篇)

1.学前班健康教案 篇一

学前班健康卫生教案

活动名称:细菌家族

活动目标:

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显微镜,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细菌的特点。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身体里面。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物等。

小结:变质的食物、不卫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符合卫生标准,人吃了会生病。

二、细菌的分类。

看幼儿用书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

小结:细菌分有害菌和有益菌,左边图中是食物放坏了,变质了,长细菌了,吃了会生病,这种细菌叫有害菌;右边的图中画有酸奶、葡萄酒、面包、馒头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细菌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帮助消化,这种细菌叫有益菌。

三、找细菌,学分类。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细菌,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如沙子里、厕所里、蛋糕里等。

四、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时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够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会肚子疼,会生病。

2、学习“五步洗手法”。

“湿”: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后关紧。

“搓”:打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搓干净。

“冲”: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

“捧”:用手捧水冲水龙头后,关紧水龙头。

“擦”:用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净。

2.学前班健康教案 篇二

一、适宜性原则

由于传统游戏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因此具备强大的带动性使孩子融入其中,而且操作简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易于使孩子发挥自身的潜力,增强孩子的信心。但是有些传统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不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需要,需要对其做相应的调整,选取其中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益的方面作为保留,将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以及不适应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部分予以改造或剔除,使传统游戏能够适宜当前儿童的发展需要,真正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服务。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不少地方中都有“蹲鸡窝”的玩法,即如果有小鸡与母鸡走散,可以迅速蹲下,以躲过老鹰的追踪,但是在实际进行时,会有不少孩子故意脱离母鸡的庇佑,跑到很远的地方引诱老鹰,这种玩法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孩子有“蹲鸡窝”这个保护伞,便会一味追赶刺激,脱离组织,在被老鹰追逐过程中很可能因为一时紧张发生意外。所以,老师要对这种玩法进行改变,取消“蹲鸡窝”的规则,使游戏趋于温和化,既减少了孩子游戏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又使游戏不失活力,适宜学前孩子的发展需要。

二、发展性原则

传统游戏流传至今,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发展,因此在观念上难免会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有所出入,使游戏显得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所以,老师要对这部分游戏进行改进,使游戏内容和玩法与时俱进,具备现代感,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融入其中,也才能对建立孩子的现代社会意识有所帮助。比如,传统游戏“炒黄豆”,其玩法为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边念儿歌边举起手臂反转身体,然后将这种状态反复进行。这种玩法虽然具备一定的温和性,但是其内容难免单调,而且对于当前的合作性社会来说,只有两个人的参与也显得过于孤立,所以,老师可以对此游戏进行一下改变:将游戏改为全班参与的大型游戏,让所有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全班一起唱儿歌,儿歌结束便进行身体反转,反转时需要一个一个进行,如果中间有人出错或者牵手松开,便要从头再来。由于是多人参与,使得游戏难度上升,因此极其考验小朋友的身体灵活度和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一人出错便要从头开始的游戏设定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宽容待人的品德,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念,具备了发展性的特点。

三、原生态性原则

学前教育之所以要开发传统游戏,与传统游戏原生态的特点不无关联。传统游戏是经过历代传承流传至今的,其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因此,传统游戏已经不单是一种游戏,其身上担负了一种文化性,是不同时代共同的童年标志。所以,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健康领域的开发时,应该注意不要脱离传统游戏的原生态性,尽量保留传统游戏中最具价值和特色的地方,关注其中蕴含的幼儿文化,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这对于孩子情怀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传统游戏“丢手绢”,不少人在进行游戏时都将“丢手绢”这一环节视为多余,因此将游戏改编成无手绢的“丢手绢”游戏,这种改编显然已经使游戏失去了原本的文化色彩,只是一味追求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性,忽视了游戏的灵魂,这其实也是一种浮躁心理的表现,使得“丢手绢” 这款游戏名不副实,失去了原生态的美感。因此,老师在进行“丢手绢”游戏时,一定不要将“丢手绢”的环节忽视,而要尽量将其保留, 因为这种原生态的特色是不同时代童年的象征,一旦丢掉,便无文化意义可言。

3.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民工;城市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39-03

大量有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处于义务教育及以上阶段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7~15岁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龄的非流动儿童。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与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调查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参照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国内学者提出的主要的心理健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学前流动儿童家长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问卷88份。问卷由学前流动儿童的家长(即农民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填写。每个幼儿家庭填写一份问卷。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家长职业

被调查的学前流动儿童的家长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个体工商业等对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的职业。正是因为自己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所以这些家长一方面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子女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子女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无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矫治。

2家长每日工作时间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比如对父亲日工作时间的统计显示,只有26.1%的父亲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余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甚至有14.8%的父亲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农民工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3家庭月收入

家庭月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本次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工家庭中虽然一方家长处于无业状态,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经济收入,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如收废品、打零工等来赚钱贴补家用。因此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月收入在总体上差别不大,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300~1800元人民币的超过总数的60%。可能是由于家庭收入还可以,因此这些家庭才能勉强承担子女就读幼儿园的费用,而不是将子女留在家里自己照看。

二、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前流动儿童在进入城市幼儿园后。都对幼儿园以及幼儿园的教师和其他幼儿持接受或比较接受的态度,仅有6.8%的幼儿不喜欢上幼儿园。10.2%的幼儿不喜欢幼儿园的教师或其他幼儿。可见,大部分学前流动儿童能很快适应城市生活环境,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学前流动儿童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与自控力较弱

调查显示,51.1%的学前流动儿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依赖性”,48.9%的学前流动儿童“精力分散或注意力不集中”,43.2%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14.8%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遵守纪律和一定的行为规则”。

这些学前流动儿童精力充沛,但注意力和自控力比较弱,他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常交头接耳,在椅子上爬来爬去,眼睛看着别的地方而不是教师,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等。注意力分散、缺乏坚持性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学前流动儿童或来自农村。或在城市出生并长大,但大多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知识面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求知欲及学习能力方面与城市幼儿有显著差距。此外,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居住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前流动儿童在生活环境以及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较差,周围的许多成人也不一定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幼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耳濡目染,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

2自信心相对不足

调查显示。61.4%的学前流动儿童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59.1%的学前流动儿童不喜欢提问,29.5%的学前流动儿童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常轻易放弃,26.1%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独立地选择和安排自己的活动。

造成学前流动儿童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许多农民工往往对自己的子女抱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忙于生计,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后,他们往往采用“一顿打骂”或“放任不管”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无法适应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容易出现胆小自卑、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前流动儿童由于在学习方面与城市儿童存在显著差距,他们在幼儿园里很少能体验到成功感,可能常常体验到“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好”等消极情绪,自信心相对不足。

3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学前流动儿童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城市幼儿园。他们与城市幼儿相处得如何?他们能和城市幼儿成为好朋友吗?调查显示,19.3%的学前流动儿童“常和小朋友打架,不能友好相处”,能做到“常常主动帮助和关心朋友”的学前流动儿童仅占25%,“和小朋友游戏时能遵守规则,懂得商量、合作”的学前流动儿童仅占23.9%。可见,部分学前流动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与同伴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

学前流动儿童在和城市幼儿的交往中存在着很多障碍,这些障碍也许主要来自以下几个“不一样”:口音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听不懂当地语言,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比较困难;家庭教养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无力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辅导,还有不少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子女;生活条件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一般家庭物质生活不富裕。在吃、穿方面大多很俭朴,而城市幼儿大多生活比较富裕。拥有许多新颖而昂贵的玩具,这让学前流动儿童望尘莫及。因此,如果引导不当,学前流动儿童也许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或不愿与城市幼儿交往。有的学前流动儿童也许还会对城市幼儿产生妒忌、仇视心理。

以上调查结果只反映了已经“幸运”进入幼儿园的部分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来看,目前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率还很低。因此能进入幼儿园的学前流动儿童相对于整个城市学前流动儿童队伍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只能跟着父母四处漂泊或因经济条件所限而不得不在条件极差的流动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流动儿童来说,他们更加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三、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涉及面广,牵涉因素多,如果单从一个方面入手,很难解决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改善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以维护社会公平和保护弱势群体为原则,理清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社会所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强化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包括国家、社会、幼教机构和家庭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作为幼教机构的教育者,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

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对学前流动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认真地对他们进行观察研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前流动儿童的家庭住址、家庭状况、家长经商或打工地点、家长的文化水平、幼儿的性格特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等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情况。并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汇集、分类和分析,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幼儿的精神状态、学习态度和情绪特征,熟悉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习惯、思维方式等,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为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2创设平等、宽松、接纳的心理环境

要提高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幼儿园还要注重良好的园风和班风建设,创设平等、宽松、接纳的心理环境。学前流动儿童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因为环境、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出现胆小、害怕、自卑等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和其他幼儿的态度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蔼的微笑和热情的态度能缓解学前流动儿童的紧张情绪,而歧视、讥笑的表情则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阴影。因此,在学前流动儿童入园前后,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及时教育幼儿。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引导幼儿以关爱的态度接纳学前流动儿童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鼓励学前流动儿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成为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3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前流动儿童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学前流动儿童的自信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前流动儿童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因此,教师可以从学说普通话开始,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学前流动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消除他们与班级其他幼儿之间在知识技能上的差距,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前流动儿童一般都比较能吃苦,往往喜欢和擅长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将体育活动看作是帮助学前流动儿童增强自信心、解除烦恼不安等消极情绪、认识自身价值的有效方法。另外,学前流动儿童一般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他们了解农村有趣的生活,有和动植物接触的亲身经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以“农村”为主题的活动,请学前流动儿童讲讲他们在农村看到的有趣的事,介绍他们认识的动植物,教城里幼儿玩农村民间游戏等。

4.学前班安全健康教育教案 篇四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二、活动重难点: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三、活动准备

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让幼儿发散思维。然后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寻找室内不安全的地方,让幼儿通过贴黄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黄色标记、玩具小象。

四、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1、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象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着让幼儿猜测2、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学校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

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让幼儿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师: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碰2、发现了问题之后,让幼儿将这些地方贴上黄色标记,已警示小朋友要注意。

活动的延伸刚才小朋友说得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这些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可是教师的外面也有许多需要小朋友注意的地方,下节课你们能不能找出来告诉老师,哪些地方需要贴上黄牌,好不好?

五、活动反思:

5.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教案 篇五

一、教育目标:

初步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爱护眼睛、耳朵、皮肤、牙齿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内容:

(一)了解眼睛,爱护眼睛

1.讲解眼睛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眼睛?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线很暗的地方看图书;使用剪刀等锐器时要小心;不放鞭 炮,不围观别人放鞭炮。

(二)了解耳朵,爱护耳朵

1.讲解耳朵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耳朵?不用手挖耳象;不把小东西放进耳朵里。

(三)了解牙齿,爱护牙齿

1.让小朋友对着镜子数数自己有几颗牙,看看它们白不白,整齐不整齐?讲解牙齿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牙齿?饭后漱漱口;早晨、晚上要刷牙,刷牙应顺着牙缝竖着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 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换牙时别咬硬东西,别用舌头舔牙;不吮吸手指,不咬铅笔;多吃青菜少 吃糖,牙齿结实又漂亮。

(四)了解鼻子,爱护鼻子

1.讲解鼻子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鼻子?不用手挖鼻孔;不把小东西放进鼻孔;擤鼻涕不要太用力,不要同时按着两个鼻 孔擤。

(五)了解皮肤,爱护皮肤

1.讲解皮肤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皮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活动或劳动时要小心,不要碰破、刺破、划破皮肤 ;皮肤长疮要及时上药。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吃饭:饭前洗手;不边吃边玩;不挑食;不吃不洁的食品,瓜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不捡掉在地上的东西 吃;刚吃完饭,不要马上跑着玩。

2.睡觉:按时睡觉;不蒙头睡觉。

3.排便:每天定时排大便;不憋尿;便后洗手。

(七)培养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参考有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内容的书刊)

三、教育的方法和特点:

(一)结合其它内容的教育(如语言、音乐、美术、常识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家庭教育及家长的卫生行为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长爱挖鼻孔,孩 子就会模仿,家长生吃水果不洗,孩子也会拿来就吃。幼儿了解一些卫生知识不等于就能见诸于行动,习惯的 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使家长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幼儿园、家庭需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如专用的毛巾、牙刷、牙缸等。

四、学前班应具备的基本卫生条件

(一)教师以身作则,讲究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有安全、平坦的儿童活动场地。

(三)教室内光线、通风良好。

(四)有条件的地方,用小椅子代替板凳。

6.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操(学前班)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做模仿操

2、感受运动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口哨、歌曲《健康歌》 活动过程 :

一、导入:

1、教师在教室内将幼儿按座位分好组,然后在教师“一二一,一二一”的口哨声中,让幼儿有序的踏步走出教室并排好队。待全体幼儿都走出教室后,教师再次整理好队形,并让全体幼儿蹲下。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动动小脑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老师唱《太阳公公起的早》这首儿歌,然后猜一猜宝宝究竟在干什么?好吗?(请幼儿闭上眼睛)

教师(用RAP风格说唱儿歌《太阳公公起的早》):太阳公公起的早,他怕宝宝睡懒觉,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边唱边请一幼儿悄悄地离开队形站在不远处,按教师事先安排踏步做操)(教师停止说唱,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宝宝去哪里了吗?

幼儿:①答对的话,教师接着说唱完儿歌;

②没答对中心的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回答的都正确,(因为宝宝起床后确实可以做幼儿所想到的所有事情)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究竟在干什么呢?(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导幼儿看向刚离队正在做操的幼儿)(教师接着唱)宝宝正在院子里,一二一做早操。

2、教师问幼儿:①、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起那么早?(如果幼儿能答对,则进行下一步;不能或部分不能答对)教师:还有小朋友没说准确,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教师把儿歌再说唱几遍,让幼儿能理解并回答出所提问题为止。)②、宝宝为什么要做早操?(幼儿有多种回答,教师可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做操可以锻炼身体,让我们少生病,这样就不用怕去医院打针了。)教师接着说:所以呀,我们要向宝宝学习,多做操,多运动,这样才会有一个棒棒的身体,对不对?

二、教学:教师:那么,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健康歌》中,小萱萱和爷爷是怎么做运动的,然后我们把它做出来好不好?(由于幼儿短时间内记不住太长的歌词,教师可以再复述几遍歌词,边复述边与幼儿一起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后,教师再带领幼儿做,直到学会。)

三、演一演;在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几遍以后,播放音乐,让幼儿自己再做。做完后因为会有点累,教师问:小朋友们,当我们做完运动后能不能立即坐下来休息呢?(针对幼儿有回答能和不能的情况,教师用比喻法向小朋友们解释,刚做完运动不能立即坐下。)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坐过车吧,当我们坐车的时候,司机叔叔急刹车的话,我们如果没坐好就会控制不住而摇摆我们的身体,有时还可能还会摔倒。所以,我们刚做完运动就立即坐下休息的话,我们的心脏就会受不了,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是有不好的。(因为说太深奥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学前期,主要是让幼儿有这种安全意识)

教师问:小朋友们,那么我们以后如果刚做完运动能不能立即坐下来休息呢,为什么?

幼儿回答:(如果还有幼儿不清楚,就再强调)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幼儿园或在家中都要爱运动、要多运动,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2、根据《健康歌》歌词,教幼儿不要乱吃零食,要多喝开水,待人要有礼貌,饭前记得洗手,饭后记得漱口。

附录:

《健康歌》歌词: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

①你才不会老,笑眯眯,笑眯眯,做人客气,快乐容易,爷爷说的容易,早上起来哈秋哈秋,不要乱吃零食,多喝开水咕噜咕噜,我比谁更有活力。(第一遍)②我也不会老,笑眯眯,笑眯眯,对人客气,笑容可掬,你越来越美丽,人人都说nice nice ,饭前记得洗手,饭后记得漱口,健康的人快乐多。(第二遍)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们不会老。

说课部分:

1、介绍教材及内容:我所选的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来源于我自己的一本书《幼儿早期益智启蒙》,而作为教育活动的背景音乐《健康歌》,是由我自己想出搭配的。教育活动主要为健康领域体操方面的。

2、教育对象:这堂课是对学前班的幼儿,根据这一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反应比较灵敏,语言展完善,能够掌握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而选择听音乐模仿做运动这一内容,整个教学材料和内容都是由我自己想后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能使幼儿感受做运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及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准备材料:口哨、歌曲《健康歌》

4、活动环节:

①教师用RAP的方式说唱儿歌《太阳公公起的早》后问幼儿:a、太阳公公起的早;b、宝宝为什么要做早操(导入新课,开始教、学动作)

7.学前班健康教案 篇七

记:顾教授,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您所研究的健康问题是《纲要》中十分注重的问题,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 何谓“健康”?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社会组织对健康有不同的定义。身体和心理上没有疾病是人们对健康的一种普遍理解。请问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 应该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 如何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

顾:陈老师好!关于“健康”的定义确实有几种, 但基本上是一种思路, 即强调“健康”的“高、大、全”, 这种思路实质上忽视了“健康”的重要特质即动态性。生活中, 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使自己更加健康”比知道“什么是健康”来得重要。其实, “完全健康”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 幼儿园教师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应当树立“健康需要努力, 努力才更健康”的价值观。就幼儿园教师如何看待学前儿童健康这个问题, 我想有两点是重要的:第一, 学前儿童健康主要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性良好”其实还是说的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有必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 但“道德健康”这一健康标准不太适用于学前儿童;第二, 学前儿童健康的获得需要成人的关心和教育, 也需要学前儿童力所能及的自我努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 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教育规律的探寻是建立在幼儿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特点的把握之上的。而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方式有别于成人, 譬如在健康认知上, 许多幼儿认为只要接近生病的人就会被传染, 更多的幼儿无法理解、体会和想像现在坚持喝牛奶将会对今后骨骼、牙齿的发育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再譬如幼儿的健康态度方面, 大多数幼儿常常会口头轻易地表示愿意采取种种健康行为, 而不像成人那样往往有各种明确的理由说明不愿意的原因;另外, 从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来看, 幼儿常常因缺乏动机而拒绝执行健康行为、常常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或环境的干扰, 而不像成人在是否采取健康行为这一问题上较为理性。幼儿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一致关系, 持有某种非健康行为的幼儿并不意味着毫不知晓健康知识, 而拥有正确态度的幼儿也并不一定能够体现健康行为。幼儿期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将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视为核心目标, 其研究侧重于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一般规律的探讨, 故幼儿健康教育又不同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 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组织特点。

记:您能具体地谈谈幼儿健康教育的组织特点吗?

顾: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必须考虑适宜的教育组织形式。虽然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但任何形式都要有助于幼儿的感知, 有助于幼儿的体验。幼儿园常用的行为练习、实物或模型演示、情境表演、讨论评议等都是可取的方式, 只不过在具体使用中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予以创新。比如, 我们已经知道在具体的情境中幼儿的主动性、感知水平及行为能力容易提高, 那么我们就要设法设计出生动有趣又具科学性的健康教育情境。比如, 我们的老师想到了通过幼儿的座位摆放模拟牙齿排列甚至肠胃形状, 幼儿扮演“龋齿”或“食物”等角色, 将保护牙齿的卫生习惯或合理进食的卫生习惯生动地表现出来, 这样的形式完全摆脱了过去看似难以摆脱的说教。

记:从健康教育的途径来说, 在选择生活途径还是教学途径来完成教育目标的问题上, 有的幼儿园认为解决健康教育知识点的问题时应该选择课堂教学方式, 解决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时应该选择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方式, 请问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何?

顾:这不是绝对的。幼儿园健康教育十分强调健康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与幼儿健康认知的提高、健康态度的改善相结合。健康教学中不能仅有认知目标, 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健康教育知识点的问题还是生活技能问题, 只要是大多数幼儿存在的问题, 那么, 选择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事半功倍之举, 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主要针对具体情境或部分幼儿开展的, 而健康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一般都需要在生活中巩固。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 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因此, 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 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 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教学活动 (尽管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 , 是无法真正达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的;要积极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一方面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 譬如, 在园内设置警示标志、大型活动器械定期检修并有保护设施、玩具架上设置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有洗手图示、自制幼儿食物、就餐时播放轻音乐等, 并利用人类工效学的研究成果, 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另一方面还应当重视构建幼儿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和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 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一定程度上说, 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 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另外, 不应忽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和现象对幼儿的不利影响, 譬如, 家长以非健康食品, 比如巧克力之类的东西, 作为奖励以谋取幼儿的就餐速度或进餐数量, 从而助长了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家长自身挑食偏食以及电视里的“垃圾食品”广告等有害的环境因素, 往往会降低幼儿健康教育的成效。

记:随着课程研究从单领域走进综合领域, 一些进行健康领域研究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困惑, 即不同领域的课程弱化了健康教育的分量, 使得健康教育从“主角”变成了“配角”。请问幼儿园在开展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时有必要把握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度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把握?如何把握?

顾:《纲要》要求幼儿园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就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这种“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指的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综合, 而是实质性的融合。如果幼儿教师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那么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就是最自然最本质的。一方面, 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 比如, 通过语言活动, 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其“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大胆清楚地表达”, 通过社会学习活动, 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 使其“乐意与人交往”“有同情心”“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艺术活动, 抒发 (发泄) 内心的情感, 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科学活动,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通过数学活动, 了解身体形态的变化, 等等。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 如, 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声情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探究等, 都可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对健康食品的兴趣、对健康行为的向往。

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实践中确实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 比如, 以“幼儿体育”替代“幼儿健康教育”。从近年幼儿园课程改革来看, 幼儿体育与幼儿健康教育虽然都将各自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但就实施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对幼儿发展的基本作用而言, 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而言,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既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 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 即保健和锻炼并重。只重视幼儿体育却不重视幼儿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健教育, 是无益于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表现。再如, 以其他某领域教育的目标取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有时候在进行饮食营养教育, 活动目标强调的却是对食物原料即植物或动物的探究兴趣, 或强调进餐中的与人分享, 而不够突出本应突出的健康饮食态度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 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有益前提或有益扩展, 但对于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而言, 最核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幼儿探究动植物的兴趣或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而在于幼儿对相应食物的主动接纳。为此, 我有这样的想法, 即如果进行分领域教育, 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含健康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和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教育意义, 其次应当关注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 尽可能挖掘每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不要人为割裂;如果进行综合教育, 那么首先需要熟练把握各领域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域之间的关系, 其次需要寻找符合本园幼儿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将各领域教育加以整合的方法和手段, 确保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和必要的。就目前我对幼儿园综合课程的了解而言, 似乎大多数幼儿园在整合的前提下都有意无意地寻找着某个突破口或某根主线, 如果一个幼儿园较为重视健康教育研究, 那么势必积累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经验, 扬长避短是主体的本能, 这样整合课程必定带有浓重的健康教育特色或者能将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有机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 能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的就不应当割裂, 但不能为整合而整合, 甚至有意拼凑。就目前幼儿园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 没有绝对的领域教育, 也没有绝对的综合教育, 事实上是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 只不过其间的分合比例不同而已。

关于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关系问题, 即你说的“度”的问题以及“主配角”问题, 其实是一个形式问题而不是一个根本问题, 根本的问题在于幼儿的发展现状是什么?只有真正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设计课程活动, 才能使幼儿园课程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总体上说, 幼儿的发展是全方位的, 幼儿的需求也必然是各方面的, 故幼儿园课程也必须兼顾各个领域, 综合课程是以各领域研究的深入到位为基础的, 离开这个前提谈综合其实是徒劳的。

记:请问与幼儿园其他教育领域相比, 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

顾:培养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纲要》的明确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及户外活动时间都作了规定, 所以广大幼儿园非常重视体育或至少保持园内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 也因为对体育价值的深刻认知和体育活动的经常开展, 许多幼儿园在实施健康教育时, 在体育方面也更有经验、更得心应手。此外, 安全问题也是幼儿园高度重视的问题, 因为伤害性事故往往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远见的幼儿园不是满足于救火式的安全教育, 而是研究和实施前瞻性的安全教育以防患于未然。另有不少幼儿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重视, 这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也是十分吻合的, 这些幼儿园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于个体成长并成才的价值。还有不少幼儿园根据独生子女偏食挑食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而十分重视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应该说, 幼儿园或多或少都在开展健康教育, 只是不同的幼儿园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整体上看, 幼儿园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起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的教育相对弱些。许多幼儿园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 但逐步走向深入、逐步走向全面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必须经历的发展过程。幼儿园健康教育研究可以在找到适宜的突破口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

记:2006年, 您曾经在我们杂志上对近十年的健康领域研究做了一个回顾和展望, 请问, 目前我国健康领域的研究在哪些方面还有待突破?

顾:十多年前在唐淑教授的积极组织、张慧和教授的直接参与下, 南京师范大学加强了幼儿园课程包括健康教育的研究, 当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儿童发展的全面性, 其次才是课程发展的平衡性。十多年来, 通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 我们的健康教育研究对全国许多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由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不少幼儿园缺乏幼儿健康教育的经验。今后, 一方面应在观念上进一步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 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研究健康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幼儿的体验从而避免说教, 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自立的关系, 如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种角度考察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 探寻养成幼儿健康行为以及改善非健康行为的一般规律, 如何促使家长成为健康行为的执行者、幼儿健康教育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研究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如何因时因地、有的放矢地开展, 研究如何完善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问题, 等等。

记:无论课程如何构建, 对孩子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仍是一个基础的问题, 请问我国健康领域评价体系的现状如何, 幼儿园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时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顾:这里涉及两种评价, 一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评价, 二是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评价, 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完善程度也不同。前者较为成熟, 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生化指标、身体素质指标等一应俱全, 心理健康标准在客观性上稍微欠缺些;而后者相对薄弱, 一般通过幼儿有关健康的知情意行以及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做出判断。幼儿园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的评价一般比较客观和全面, 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评价受到教师自身具有的幼儿心理卫生知识的限制, 教师不容易对幼儿一般的心理卫生问题与真正的心理疾病做出判断, 建议实践中教师不要轻易地说某孩子是什么“症”, 比如“多动症”这个问题在学前期是很难确诊而一般也不加以诊断的, 这主要是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记: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公共健康意识普遍缺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 开展健康教育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8.学前班健康教案 篇八

本次研讨会直面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围绕“身心健康——学前教育的首要价值追求”这一主题。通过主题报告、教学观摩和专题研讨工作坊三种形式,聚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

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的6个主题报告论述精辟,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当前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以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的主题报告都关注当前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中的问题。顾荣芳教授的报告重点关注幼儿园健康教育教研中的问题,她提出,健康教育教研需遵循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规律,根据本园的基础水平加以规划,脚踏实地,逐步深入。刘馨教授结合她参与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制工作的体会,谈到了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幼儿园健康教育要更科学化。

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健教授直面当前健康领域中大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儿童肥胖问题,作了关于儿童肥胖综合干预的主题演讲,涉及儿童肥胖的危害、评价标准、检出率、成因以及肥胖干预的社会生态模型等。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徐琴美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傅根跃教授,分别就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主题报告。如,王小英教授提出,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分为面向全体的发展性教育、面向部分儿童的预防性教育和面向少数问题儿童的补偿性教育三个层次。她特别指出,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期应以成人为核心,实施全面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她还提出,当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少专业人士的引领和实质性介入,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纲领性文件指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徐琴美教授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阐释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评估以及行为问题、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傅根跃教授则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小点切入,介绍了他多年来关于儿童说谎行为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结果。他提出,说谎是儿童适应社会的表现,不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不能用“诛尽杀绝”的方式对待,要针对不同的原因恰当引导。

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在6个园所同时进行,每个幼儿园都精心准备了展示活动,还邀请专家作现场点评。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里。

杭州市拱墅区红缨学前教育集团西岸园区展示的是借用小学男教师到幼儿园组织的两个教学活动。拱墅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还到现场介绍了他们通过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鼓励幼儿园根据自身需求到邻近的中小学借用男教师定期来园组织体育、科学、艺术等领域活动,给予幼儿“阳刚教育”,以促进幼儿心理、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经验。与会代表对这一做法很感兴趣,反响热烈。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教集团的第一幼儿园和国际部也分别作了展示。第一幼儿园展示了情绪情感课程,国际部则展示了混龄教育课程。其中,国际部展示的一个混龄体育活动“一起去郊游”,由大年龄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小年龄幼儿扮演孩子,一起互动,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杭州市上城区胜利幼教集团大学路园区、下城区东新实验幼托园和浙江省军区机关汪庄幼儿园所展示的都是他们的特色体育活动。胜利幼教集团大学路园区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幼儿在混龄体能活动区的自主性趣味体能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挥洒创意,体验到快乐,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东新实验幼托园介绍了他们的“七彩阳光运动”课程,刘馨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并提出幼儿园要特别关注如何科学地安排幼儿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汪庄幼儿园的“阳光运动”特色课程整合了其他领域的内容,他们展示的大班体育活动“谍战精英”。运用简单的器材设置关卡,创设谍报任务情境,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和运动协调能力,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

专题研讨工作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健康领域课程、体育、保育与安全工作、儿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等。专题研讨工作坊给与会代表创造了就自己感兴趣或深入研究过的专题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大会共设了5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均有两名专家作引导报告和点评,有6~10名代表作专题发言。

在“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及管理”专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叶平枝教授谈到了健康教育领域课程的构建,包括如何选择内容、设定目标、组织活动、实施评价等问题。代表们分享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有的是从理论层面思考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的是介绍自己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在“幼儿体育”专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冷小刚副教授深入阐述了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问题。现场发言的10位代表都来自一线,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幼儿园开展的特色体育锻炼活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陈冬华教授作了点评,她特别提出,现在一些幼儿园都在进行的轮滑活动不太适合年龄太小的孩子,可能会对幼儿膝关节的发育以及走路姿态等造成不良影响,需谨慎对待。在“保育与安全工作”专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深入细致地谈了幼儿园饮食营养管理的具体做法。代表们的发言也涉及营养膳食、饮食行为、饮水习惯及幼儿园安全教育等具体问题。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场,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徐方忠博士介绍了他对浙江省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从医学的角度给了大家很多启示。代表们则分别介绍了他们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母亲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对幼儿心理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对社会退缩幼儿进行游戏干预,如何通过幼儿的绘画了解幼儿心理,等等。本次大会还开设了“教师心理健康及保教能力培养研究”专场,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和专业成长。

9.学前班教案 篇九

目的:感知等量的水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初步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准备:教师准备透明的玻璃容器三组

(1)高矮粗细相同;

(2)高矮相同,粗细不同。

(3)高矮不同,粗细相同。

过程:

1、让幼儿观察不等量的水倒入大小相同的容器里水平面高低的状况。

(1)出示高矮粗细相同的一组容器,让幼儿观察其大小是否相同

(2)在每个容器里倒入不等量的水,让幼儿观察水平面的高低,判断水的多少,并按由多至少排序。

(3)小结:装在大小相同容器中的水,水越多水平面就越高。

2、让幼儿观察等量的水倒入粗细不同、高矮一样的容器中,水平面高低的状况。

(1)出示粗细不同、高矮相同的一组容器,让幼儿观察其大小是否一样。

(2)用同一个小杯子给每个容器倒入一满杯水,让幼儿观察判断:哪个容器里的水多?哪个容器里的水少?为什么?在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老师可提醒幼儿:是用同一个杯子给每个容器倒入一满杯水。幼儿得出正确结论后,再让幼儿讨论:刚才一组杯子中,水平面越高,说明水越多,为什么现在这一组杯子,水平面不一样高,而水是一样多呢?引导幼儿发现,一样多的水装在粗一些的容器里水平面就低一些,而装在细一些的容器里水平面就高一些,但水的多少没有变,都装在细一些的容器里水平面就高一些,但水的多少没有变,都是同样多的一杯水。

(3)小结:等量的水装在粗细不同的容器里,它的量不变。

3、让幼儿观察:等量的水倒入粗细相同,高矮不同的容器里,水平面高低的状况。

(1)出示粗细相同,高矮不同的一组容器,让幼儿观察其有什么不同。

(2)让幼儿思考:用同一个小杯子给每一个容器倒一满杯子水,水平面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预测后,再用小杯子给每个容器倒入一满杯水,验证幼儿的预测是否正确。

(3)因为容器粗细一样,倒入的水也一样多,因此水平面也一样高,同样多的水倒入粗细不一样的容器里,虽然看起来它们的水平面不一样高,但水量是一样多,没有改变。

4、练习。翻开《数学》第23页,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按要求进行练习。

第2课时(创编9加法应用题)

过程:

1、复习9组成。

2、利用贴绒教具让幼儿看图创编9加法应用题。

(1)草地上开了8红花,1朵白花,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8+1=9还可以写出:1+8=9

(2)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7,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7=9还可以写成:7+2=9

(3)小河里游来了3条鱼,后来又游来了6鱼,一共有多少条鱼?3+6=9 6+3=9

(4)先来了4个男小朋友,又来了5个女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4+5=9 5+4=9

3、请幼儿像这样提出有关9加法问题,并解答出来。

4、两个小朋友相互提问,看谁最能干。

5、做练习。

学习9减法

目的:

1、学习9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重难点:掌握9减法,并能提出有关9减法数学问题

准备:贴绒教具

第1课时

过程:

1、复习9组成。

9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减法。

(1)树上有9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9-1=8

(2)树上有9个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9-2=7

(3)盘子里有9苹果,我吃了3个,问盘子里还剩多少个?

9-3=6

(4)小猫钓了9条鱼,吃了4条,还剩几条鱼?

9-4=5

3、幼儿读9的减法算式。

4、做练习。

创编9的减法应用题

过程:

1、复习9的组成。

9数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的减法。教幼儿理解怎样提9的减法的数学问题。

(1)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9-1=89-8=1

(2)树上有9个橘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9-2=79-7=2

(3)妈妈给了我9颗糖,我吃了3颗,我还剩多少颗糖?

9-3=69-6=3

(4)小鸡捉了9条虫子,吃了4条,还剩多少条虫子?

9-4=5

3、请幼儿自由创编9的减法数学问题,并解答。

4、做练习。

5、辅导差生

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分类统计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 三.材料准备:

1.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看图填算式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

13、17—

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

第四组:看图填算式。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部分:活动评价。

数学活动——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

复习图形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区别各种图形。

2、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3、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有难有易),胶水。

2、各种图形宝宝。

3、活动室四周的各图形宝宝。

重点:区别图形

难点:学习交往

过程:

一、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图形朋友,看是谁呀?(出示各种图形宝宝,幼儿讲出各图形的名称)。

二、发出哭声,是谁在哭呀?师引导幼儿看四周的图形宝宝。

师: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宝宝没有朋友,很不开心,那怎么办?(幼儿讨论)

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师:图形宝宝说,要请朋友帮忙找和它一样形状的图形宝宝,并且要将一句好听的话,梯形宝宝我帮你找到了好朋友,你现在开心吗?

三、幼儿动手,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讲好听的话。

四、唱歌:好朋友

学习量的二等分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利用容器将实物分成一样的两分。

2、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准备:

实物:绿豆、果条、面包、小西红柿、花生、香蕉、饼干、糖、绸带、德克士票、可乐 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冻杯。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请客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律动《开汽车》进场

2、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实物,并提出要求:“请把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你一份,我一份。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各种实物

1、幼儿尝试操作:将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把分好的实物放在各自的盒子里

2、尝试后讨论:你分的是什么东西?你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自己分的是一样多的两份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各种实物的分法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利用量杯二等分绿豆

1、幼儿尝试,教师从旁指导

2、尝试后讨论;你们分的是一样多吗?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多?

小结:原来这是量杯,上面有刻度,它能帮我们把像绿豆一样的东西分成一样多的两份

(四)、第三次尝试:引导幼儿二等分可乐

1、出示已到好的可乐,引导幼儿将一杯可乐分成一样多的两杯

2、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五)、律动《开汽车》退场

分饼--大班数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活动准备: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花儿与夹子

目标:

⒈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复习9以内的加减。

⒉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⒊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花蕊图卡若干、动物卡人手一份(动物卡上面分别贴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规律图表卡、数字卡一套。

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加减,幼儿按得数在花蕊图卡上夹相同数量的夹子宝宝。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⒈幼儿自由给夹子宝宝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⒉请幼儿按要求给夹子宝宝有规律的排队,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夹子宝宝排序的。

四、幼儿游戏,复习9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游戏1:“找花”

请幼儿手持动物卡,(卡上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算一算算式,把得数用夹子宝宝夹在花蕊图卡上,使得数跟夹子数量相同。

游戏2:“郊游”

⑴排排队。

⑵开火车出活动室。汽车展销会(数学)

一、活动来源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继续观察和了解汽车的兴趣,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三、活动过程:

1.亮出活动内容:举行汽车展销会。

2.互相介绍自己设计的汽车的名称、特点、功用。

3.招聘汽车销售员,大家一起制定汽车销售员应具备的条件,确定一部分人当汽车销售员,另一部分人当买主。

4.制定活动要求:汽车背后的题目与钥匙上答案相匹配(后面有算题),汽车才能买走。

5.互相交流买车和卖车的过程,比一比哪队卖掉的车多,为什么?

上一篇:小学生做心理测试题下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