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父母作文

2024-07-09

帮助父母作文(13篇)

1.帮助父母作文 篇一

我知道,他们为了我,很辛苦,母亲还为这生过一场大病。因此,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暑假到了,我可以休息了,可母亲却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加夜班,9点才回家,连星期天都不例外。每当母亲加完夜班回家,看到她那疲惫的样子,我十分心疼。于是,我就向母亲提出:“在暑假里,家里的家务活都由我来承担!”

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但她并没把这当真,而是说:“你有这份孝心就够了。”

我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全家昨天换下的衣服都洗好了,还擦了地板,累得我腰酸背疼。我更加领会到母亲的辛苦,“暑假里的家务我全包”的意志也更加坚定了。每当中午吃饭时间快到了,趁父亲还来没回来,我就烧几个菜。母亲曾经说过,烧任何菜都是“先放油,炒一会儿放水、调料,再烧一会儿就行了”。我根据这个“原理“,还有已有的经验,烧了红烧冬瓜、菜炒肉,还煎了一个荷包蛋,放了一碗番茄蛋花汤。这时,父亲正好回来。他看见了,大吃一惊,又有些激动,抱着我转圈,笑着说:“我们的家莹长大了喽!”

看到父亲这么开心,我高兴极了。

在这些日子里,父亲母亲比以往开心多了。我一想起他们的笑容,那些苦,那些累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时候,我会学电视里的菜,换换口味,有时候点上蜡烛,来一次“烛光晚餐”,逗他们开心,还有的时候,我会做一件小礼物送给他们,给他们一个惊喜……

父亲母亲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做这些事,能使他们开心,减轻负担,我感到很值得。

【帮助父母作文汇编8篇】

2.帮助父母作文 篇二

一、铁鞋踏破又何必———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中感知材料。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式。但小学生观察事物存在着“易受兴趣影响、熟视无睹、观察不细致、不知道按顺序观察”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作经常性的耐心引导。

1.“司空见惯”中见真情。

善于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件进行观察,以培养他们从平常事件中发现美的能力,诱发他们心中的某些高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如:下雨天家长们冒雨接孩子,这是小学生常见的事,其中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但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件事仔细观察,看一看家长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他们在雨中守候是什么样子?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把所观所感写下来。

2.“新生敏感”处悟思想。

善于抓住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引导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提高他们摄取材料的能力。有许多新生事物,学生见到了、听到了,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许多有意义的材料,便从他们眼前溜走了。教师要注意抓住新生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

如:区中心办理义务献血宣传活动是以前所没有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宣传人员的宣传方式及宣传内容,了解义务献血人员的献血行为,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观察了解之后,学生写成的作文内容具体,还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3.“有意注意”里学思考。

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期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加深认识,学会思考,学会积累。

如:目前出现的“上网热”,许多家庭不仅爸爸、妈妈去学电脑,甚至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投入到了“上网”的行列。有的学生注意了,思考了,便能写出《我和爷爷畅游“网络”》等文章,但如果学生没有去注意它,这些便不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另外,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准确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对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表达健康的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经常利用学生做过的、见到过的一些事件,如学生中曾出现的“飞标热”,桌上的“三八线”等事件,引导孩子们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分辨美好与丑恶。

叶老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效。”要想收到满意的效果,必须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二、源头活水滚滚来———从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丰富材料。

无论在热闹的生活中,还是在随意的阅读中,都会有那样的瞬间———因所看到的事物或是文字引起内心的变化,它们会引发我们的各种情感。捕捉它,挖掘它,便是写作的要点。

小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比其他事物都更使他们感到亲切,容易染上情感的色彩,所以我们应多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生活,收获真实的材料。

1. 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一项,难易适度。

学生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生活体验后,再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写出《刷碗记》、《第一次使用燃气灶》等情感真实的文章。

2. 建议学生搞一些小养殖,种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养一种小动物等。

每天管理它们,观察它们的情况,并做下记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围绕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展开作文,自然也生动具体、富有感情了。

3. 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参观、访问、比赛、游览等有益活动。

如:访问公安干警,请他们讲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事迹;参加“小小交通警值勤”活动,体会交通警的辛苦;到农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进行拔河比赛,感受比赛的紧张气氛……每次活动后都让学生谈谈、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多实践、多交流、多体验,学生在作文时自然能有感而发。

4. 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紧密配合,开展好其他学科中的活动。

劳动课有“削果皮”、“缝沙包”等实践内容;美术课有一些制作活动;体育课常组织一些小游戏;思品、社会课中的家访、调查活动也层出不穷……引导学生开展好这些活动,并及时进行过程、感受的记录、整理,既有利于学生学好这些学科,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充实学生作文的材料。

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生活充实了,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这种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达到“内容具体”的要求,才能有效防止“无话可说”、“千篇一律”、“空话连篇”的现象。

三、非继承无以创新———从多种形式的训练中积累材料。

1. 写“连锁日记”。

叶圣陶先生说:“一天里头,总有些比较新鲜的知识、见闻和想头,就把它记下来,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写“连锁日记”则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天由一人写日记,次日教师批改评定成绩后再传给下一个同学。日记内容不限:既可记录生活经历、生活感受,也可单独或接力编故事。一轮后,记各组总分。每个学生在写日记前都能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日记的长处,体味老师的批语,这无疑是一次较好的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有困难时,同组的同学可以给予帮助。因为每个人的作文都和全组的荣誉连在一起,故学生写得格外认真。此举,既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认真作文的习惯。

2. 办“自主手抄报”。

办手抄报,学生动手查资料、布局、排版、抄写、绘图,既收集了资料,也锻炼了综合能力,同时还积累了生活体验,可谓“一石三鸟”。

我们让孩子们从自己阅读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仔细抄写,精心装饰。手抄报的制作全部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内容丰富,涉及中外名著介绍、读书体会、读书故事、读书名言、精美诗文选编等。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快乐读书的耕耘与播种,这是一次对读书快乐之情的淋漓表达,他们把自己的读书体验,用心画出来,用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通过这一种活动,既动手动脑,又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实现了读写结合,也积累了习作素材。快乐学习,主动积累,事半而功倍。

3. 练“两分钟演讲”。

课前两分钟演讲(说话),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也大有裨益。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请两个孩子到讲台前说话(人人参与),说话材料来源不限,内容健康即可。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心理体验———那些从未站在讲台前讲过话,甚至课堂上都很少发言的同学有了全新的感受。而每个孩子在听、看别人演讲(说话)时又会发现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学的种种不同表现。这些,无疑在孩子们的作文材料库中又添上了一笔可贵的积蓄。

3.父母帮助孩子管理怒气 篇三

孩子生气的行为和语言来源于哪里呢?我们先了解一个常识,孩子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孩子生气时的行为和语言,是孩子大脑发育程度的外在表现,当然是不成熟的,基于此,家长可以包容孩子。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孩子暴怒后的语言和行为是要受到限制的。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孩子管理怒气呢?

设法找到孩子生气的根源

1.身体和情绪特征:

父母的观察力就要发挥重要作用了。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和学校课程安排要熟悉,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饿了、困了、累了;是不是最近有考试,孩子焦虑、紧张;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经历孤独;是不是孩子的意愿没有达成,目标没有实现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孩子生气。

2.用心倾听:

孩子因为什么事情而生气呢,也许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也说不清楚,家长有时问了好几遍也摸不着头脑,有的家长会着急、生气、心烦。找到原因确实并不容易,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平时有没有努力地去了解,我们有没有努力地去倾听。

倾听时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孩子的事儿无小事儿。也许那件事情在大人眼里不叫个事儿,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情,所以父母要重视这种对话。对话是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如果孩子觉察到大人心不在焉、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了。另外,家长不要急于上来就问为什么,因为孩子在闹情绪时,无法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告诉你前因后果,多半会述说片段式、断章取义式的场景,思维是断层的,这时,父母要努力猜出孩子的心情和发生的事情。如果一次猜不中,就多猜几次,越猜越接近真实,孩子能感觉到自己越被接纳,那么后面的沟通就越通畅。

例如,建议家长试着说:“我看你今天不大高兴,我猜你可能在学校发生不痛快的事情了?”“我猜是不是考试不大顺利?”“看起来你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了。”“你好像现在不大想说话,等你想跟我说时,我随时洗耳恭听,我愿意帮助你。”等等。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孩子生气的根源,或者忽略、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更生气,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会以叛逆的形式出现。

父母做化解矛盾管理怒气的榜样

生活中会出现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关键是家长在愤怒的时候,跟孩子说什么呢?我们可以大声地告诉孩子:我很生气,很生气,我需要平静我自己,等我冷静之后会找你沟通。说完之后,快速离开现场。这种主动离开,不是我投降后退了,而是一切在我掌控之中,我要在冷静之后解决这个事情。

离开现场后,建议家长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平静:

深呼吸:市面上有许多教深呼吸的书或者视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学习一下。

写下来:将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写在纸上、手机里、电脑里。

自己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可以平静下来。

运动:可以在那个空间来回走动,或者到外面逛一圈再回来。

分散注意力: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等。

以上方法,与己大有好处,与人不造成任何伤害。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做了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好榜样,孩子也会学到这种方法,日积月累,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直到自然而然地做出来。

道歉与原谅的榜样

家长之间、夫妻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都会有矛盾,我们是让矛盾激化还是化解,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的行为方式,孩子们都会学到,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冲突是真实存在的,付出努力也是能重归于好的;如果是家长错了,家长放下身段,可以诚恳地道歉;如果是别人或者孩子犯错了,我们可以原谅。

我想告诉家长的是:隐藏的怒气只会带来伤害,道歉与原谅永远都不会晚。

4.帮助父母干活作文 篇四

过年前,妈妈说家里需要大扫除。我们一家人开始不亦乐乎的干起来,我自告奋勇地想帮妈妈擦窗户。可妈妈说不行,太危险了,你在旁边递抹布吧。我答应了。

妈妈爬得高高的,手里拿着抹布,不停地擦窗户。我帮妈妈洗抹布,我把抹布放进桶里,用力地搓,可是抹布还有些脏,我只好把它给了妈妈。没想到妈妈鼓励我说:“你已经洗得很干净了。”我欢天喜地的地更卖力地干起来,过了www.zk168.com.cn一会儿妈妈说:“你去把客厅的地拖一下。”我拿起拖把却忘记洗了。妈妈看见了说:“你怎么不洗拖把呀。”说着妈妈就教我洗拖把,用水洗一下然后挤干。我拖啊拖,不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背痛,做家务真辛苦呀。

通过这次家务,我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回想平时,我几乎没做过家务,爸妈却忙来忙去,却从没有一句抱怨。我以后要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倒垃圾,扫地,洗碗等等。

5.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心得作文 篇五

在一年级的暑假里,我经常做完作业闲着没事情可做。我想起我的妈妈温和的话语:“宝宝,你看我的`妈妈在一天天变老,你也在一天天长大。我的妈妈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以后没事就帮我的妈妈干干家务,好吗?”想着我的妈妈的话语,看着脏乱的家具,我想自己应该帮我的妈妈干些活。

说干就干,我系上小围裙,戴上小袖套,来到厨房里的洗碗池边。我随手抓起身边的一块抹布用水打湿,用手拿起一个小碗,接着水龙头里喷出的纯净水,开始擦洗起来。因为我当时第一次干家务,所以花了好几分钟才洗完一个碗。看着原本沾满饭粒和食用油的脏碗,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如此光滑、洁白,我心里顿时对自己有了信心。我就靠着信心,洗完了一个又一个碗,并把它们全都收拾好。

洗完这些碗,我又到卫生间里拿来弄湿的拖把,在厨房里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看着被自己一手收拾出来的一尘不染的厨房,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6.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 篇六

孩子都有自己比较对心情的伙伴,害羞的孩子也会有,只是比较少而已,所以发现孩子害羞时,可以邀请孩子的一、二个好伙伴到家里或孩子熟悉的其他地方,让他们一起玩。或者开始时你也可以找一些比孩子年龄小的其他孩子,这样害羞的孩子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争取做好而不害怕,慢慢锻炼就会变得勇敢了。

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

很多父母常常过于溺爱孩子,孩子稍微面临点困难,便越主代庖,急急忙忙跑过去帮他们解决问题,抚平他们的每一点创伤。实际这很不利于孩子成长,难道你能一辈子都这样帮他做这做那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孩子总要独立,总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你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间接的支持,如一起讨论存在的问题、给予鼓励、提供信息等。并让孩子经受适当的焦虑和挑战,这样他才能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学会适当的应付技巧,并建立自尊和自信。

表示尊重和理解

孩子害羞时,最怕的就是父母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本来对于自己羞于见人就觉得很自卑了,如果再被父母指责,他们会觉得更难受。因此,当孩子出现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要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尊重,让孩子知道你能理解和同情他的害羞,使他感到温暖和支持,不要过于勉强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对某些事情采取逃避的方式。此时,你于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对家人和朋友解释说你的孩子是害差的,这更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自我定义:我是一个害羞的人。这也会成为他将来更加害羞的理由。即使面对孩子的害羞感到很焦急,也不要勉强孩子,更不要采取惩罚或指责,这些只会更加打击他社交的信心。

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或者只有自己的家人时,多与孩子谈谈心,与他谈论一下如何才能不怕害羞,并让孩子尝试新的经历以获得成功。这样的谈话可以以自然的方式进行,比如展示自己儿时相关的经历等、给孩子以鼓励。

多与老师联系

在学校里,老师往往容易忽视害羞的孩子,或者认为他们的安静和退缩是缺乏兴趣。还有一些老师甚至认为这是孩子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老师的这些误解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既然老师都这样认为,孩子也便会以此来看待自己,这样与人交往就更加困难了,自尊、自信也就更难以建立。因此,平时要多与老师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让老师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并让老师在班级中多给予孩子一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以便孩子建立自信。

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从小没有社交机会,那么父母就应当特别关注他们在这方面的需要。比如有时间可以领孩子到亲友家中,或者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织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其他人,主要是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你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当然,开始的时候最好选择比较安全的环境锻炼他,不要让孩子马上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的环境里,这样会打击他的自信,使孩子更没有信心和勇气与人交往了。等到孩子逐渐熟悉的时候,再创造一些比较有挑战的活动,这将有助他们在社交上继续往前进步。

通过游戏启发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害羞的孩子也爱玩,所以为帮助孩子摆脱害羞的心理,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平时更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试着让孩子参与角色游戏,从游戏中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最好不要用枯燥乏味的说教。同时,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

7.帮助父母作文 篇七

一、让学困生有米可炊

1. 学会观察。

写作水平低主要的原因是学困生不会观察、总觉得无从下笔, 可是写文章离不开观察, 学会观察尤为重要。学生看似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中也并非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刘伟同学在考场上用生动的笔墨展现了初三生活场景——教室背书战、食堂强夺战、宿舍躲藏战, 令人拍手叫绝。我们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写观察日记, 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景记录下来, 充实到自己的生活库存里, 储备可炊之米。

2. 注重积累。

“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的知识等非常重要。学困生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里想得好但不会表达、语言平淡、口语太多等, 针对此类现象我让学生准备《优词警句本》, 随时记录课内外学到的好词妙句, 丰富语言储备;与此同时, 我还给这些学生推荐一些通俗的小说、美文、杂志, 让他们在喜欢上阅读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储存语言, 并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要留住情感的火花, 也应随时摄录生活点滴,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随手记录, 不断积累, 并经常翻阅, 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我们还应让学生在平时的范文学习和课文学习时积累基本的描写方法, 修辞手法, 文章立意和感情抒发等知识。

二、让学困生有米会炊

1. 敞开心扉。

由于对作文长期的畏惧、厌烦, 甚至神秘化, 学困生望文生畏。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作文, 其实是心扉的倾诉。而学困生因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充分肯定而苦恼, 久而久之封闭自我, 他们大多不愿倾吐真情。教师应用真诚和尊重叩开他们的心扉, 让他们无所顾忌的倾吐心声, 用流淌在笔尖的真事、真情取代作文神秘的面庞。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真实表达情感, (即便这种情感是幼稚的、片面的, 甚至悖于常理, 也要鼓励他们大胆抒发) 。永驻真情是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

2. 耐心帮扶。

作文其实就是借题讲自己的故事, 我们既要把握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和他的心弦对准音, 还得对缺乏倾吐经验的他们耐心帮扶。如面对作文“爱是 () ”, 缺少母爱的学困生C偷偷抹眼泪, 我在扣开他心扉之后发现他感受最深的是奶奶的爱, 我又问他:“每当你想心事、难过的时候是奶奶哪个饱含爱意的动作带你斩断痛苦的思绪?”他受启发而写的作文《爱是奶奶的呼唤》语言平平但不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如面对作文“ () 你看我的”, 刚任班长一职不久的学困生D抓耳挠腮, 我问他:“你当班长是全票通过吗?”他坦诚地回答:“不是全票, 我虽然成绩差, 但责任心强, 大部分同学把票投给了我”, “那你有话对那些当时不看好你的同学说吗?”他兴奋地点点头, 马上提起笔。这样, 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诞生了。

3. 技法指导。

郭沫若先生的创作态度是:“无法求其法, 得法求其化”。虽然学困生不容易掌握较为复杂的作文方法, 但一些简单易学又实用的技法却能大大降低写作难度, 并让学困生的作文靓起来。如拟标题时可可采用直露法、引用法、悬念法、反常法等;开头段可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长句排比等;结尾段可自然收束、首尾呼应、引用名言警句等;装扮语言可善用名言、妙用修辞、巧用幽默等。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 激发写作内驱力

作为教育者, 我们“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 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尊重、信任、激励、欣赏、期待。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 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学困生的起步作文往往是幼稚的, 我们应投入最大的热情用“放大镜”去寻找、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即使是极细微的) , 并予以恳切地表扬与激励。如“语言明显比上篇流畅多了, 再加油!”“你试图生动表达, 若下次用时先查查词典就会特准确!”“敢于呈现真实水平, 请继续练笔, 老师相信你会进步很快!”“能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 你已迈出了成功作文的第一步!”“文中的引用棒极了!”“你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给文章增色不少!”等。老师的肯定与欣赏, 会让他们像优秀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 会让他们收获写作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从而激发起主动作文的内驱力。

8.帮助父母作文 篇八

一般而言,学习档案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四类:(1)陈列性档案,用以展示儿童的最佳作品。(2)文件性档案,用以保存儿童的作品和进步的证据,放入这类档案中的作品要有儿童看得懂的描述。(3)历程性档案,用以保存儿童在某项大型工作中持续产出的作品,通常由儿童自己记录和判断。(4)评鉴性档案,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持续而有系统地收集到的能代表儿童成长、进步和成就的作品,用以让儿童和教师依据教师的期望与儿童的发展,共同评鉴儿童的学习和进步。这类档案中的作品通常附有详细的叙述性文字,以说明作品所代表的能力或意义;而为了分析和判断作品所反映的儿童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教师必须事先依据该年龄段儿童的教育目标,设定评鉴的标准或作品的计分方式。这四类档案的共同特点在于以具体的作品呈现儿童的真实能力及优点,而收入档案的作品都是对儿童有意义的、儿童能理解的。其中与幼儿的学习最为直接相关的是评鉴性档案。

麦赛尔博士(Dr.Samuel J. Meisels)及其同事研发的“作品取样系统”(Work Sampling System)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包含三个相互支持的系统:发展检核表、档案和综合报告,其中“档案”即指评鉴性档案,该系统对于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档案评量作了详细说明。下面我来介绍其具体实施步骤,并辅以台湾幼儿园的例子来说明。

下图呈现了作品取样系统中档案收集与评量的具体步骤,文后表格主要是举例说明这11个步骤中的操作要点。

1.确定档案关注的领域

教师首先必须确定“这份档案要用来展现幼儿哪方面的学习和进步状况”。作品取样系统将幼儿的学习划分为七个领域,即自我与社会发展、语文与文学、数学思考、科学思考、社会与人文、艺术、体能发展与健康,教师可以选择园方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领域。台湾的幼儿园教师通常选择语文与文学、数学思考、艺术及自我与社会发展四个领域,选择前两个领域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对幼儿认知学习的关注,后两个领域则是教师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及社会性。

2.规划学习目标

在确定领域之后,教师必须确定在这一学年里,幼儿在该领域应达到什么水平、获得什么知识和能力。作品取样系统将此称为领域的“学习目标”,并且建议教师在仔细思考所有可能的学习目标之后,选出最重要的、最符合班上幼儿年龄特点或能力的两三项目标。例如,台湾很多幼儿园将语文与文学领域的目标确定为“以文字或符号表达想法”和“对书及阅读表现出兴趣和理解”。作品取样系统还建议教师在刚开始实施档案评量时先针对两个领域,每个领域只设定两个学习目标,待熟练掌握之后再逐渐增加。

3.界定学习目标的定义和标准

在确定了领域的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必须思考“幼儿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或技巧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定义和标准(作品取样系统称之为“概念和技巧”)作界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同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对于幼儿的学习目标形成共同的认识,避免因不同的教师或家长对于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标准而导致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有不同的判断甚至误判或误解。更重要的是,有了明确界定的目标,教师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及评量都有了明确的依据。

4.思考期望幼儿取得怎样的进步

在界定了学习目标的概念和技巧之后,教师要进一步思考“针对这样的学习目标,我期望这一学年(或学期)幼儿在这方面取得怎样的进步”。这一步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虽然教育原本就具有让幼儿“朝着目标改变”的本质,但是改变的方向、内容及速度可以有很多种。作为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教导到底要把幼儿带向哪里,自己期望他们有怎样的改变,而这也将是未来考核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作品取样系统中,这一期望由教师来定,使档案对教师而言更有意义。

5.规划课程重点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及进步方向之后,下一步要进行的是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这一步骤的重点不在于预设每一个将要进行的课程活动,而在于列出课程进行中的主要原则,希望以此指引教师。

6.为幼儿准备数据夹和档案夹

在开学前,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两个存放作品的收纳处,一个用来放置所有原始作品(称之为“数据夹”),一个用来放置挑选出来的作品(称之为“档案夹”)。

7.有规律地在活动中收集幼儿与学习目标有关的表现,并将其转化为带有批注的记录

教师在教学活动或幼儿自由游戏与活动中,观察幼儿是否出现了与学习目标有关的表现,将其记录下来,写上日期,并加上对其意义的说明。有时这些记录需要辅以实际的作品或相片。这些记录就是作品取样系统中所谓的“作品”(work)。教师对于幼儿表现所作的批注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批注可以让他人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含义。

8.定期回顾与挑选代表目标能力的作品,检核幼儿作品收集的状况

每隔三到四周,教师需要与幼儿共同回顾收集的作品,从中挑选能代表这一时期幼儿能力的作品。此时,教师把每个幼儿数据夹内的作品取出来,按时间顺序排列,为每个领域的每个学习目标挑选一件能代表幼儿典型能力的作品,并写下挑选的原因。然后请每个幼儿在看了自己数据夹内的作品后,挑出一件“最喜欢的”(或“最特别的”“最困难的”“学得最多的”“最想保留的”)作品,请幼儿说明原因并记录下来。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华老师(化名)在4月份时拍下了班上一名男孩小武(化名)用手指跨量椅子的照片,并作了如下记录:“小武拿长条积木量椅子的高度,他用积木底端对齐椅子底部,发现积木比椅子高。于是他换短积木,叠了两块。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一跨一跨往上量,1、2、3、4,每一跨手指有重叠。”华老师和小武都挑选它作为代表小武“对测量有兴趣”的作品,但是两个人的理由不同:华老师认为从这一作品中可以看出“小武有测量起始点的概念(知道要从最下面量起),会使用非正式测量工具(用手指跨量),但还不太熟练,会有重叠”。而小武挑选的原因是“量椅子很好玩”。挑选完后,这件作品就作为档案作品放入档案夹。这样,每隔三到四周在每个学习目标上就会有一件教师挑选的作品和一件幼儿挑选的作品放入档案夹,如果教师和幼儿选中了同一件作品,那就只放入一张。

除了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作品外,教师还要收集能展现幼儿独特能力的个人项目作品,包括幼儿独特的兴趣、个性、才能、学习方式或重要成就等。

9.分析和评鉴幼儿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教师需要在学期初(开学后八至十周)、学期末、学年末三个时间点回顾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学期初,教师将开学以来选入档案夹的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比较幼儿在前后作品中的表现,看看幼儿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以及是否有进步;接着,仔细阅读和整理反映幼儿独特能力的作品;最后,记录幼儿的学习状况、进步情形、独特能力等评价结果。这样的分析和评鉴在学期末时再进行一次:先整理及比较学期中到学期末的作品,再做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比较。

10.撰写综合报告

教师根据对幼儿各领域学习和进步的评价结果撰写综合报告,呈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11.与家长沟通评量结果

9.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篇九

现在很多孩子都这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作为小学 生,如果他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①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②加重家庭 的经济负担;③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过 于讲究穿着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更不能盲目迁就,助其发展,而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 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妈妈 说:“女儿穿这件红色衣服真漂亮!”那么孩子就认为穿这件衣服很美,天天穿着不肯换。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 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除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外,也与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 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 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其次,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 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 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攀比,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还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 象;或者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 的要求不仅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负面的刺激,也许他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我们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做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盲目攀比并不容易。所以,还是盼望媒体能够负责任一些。

不知你们平时都给孩子买什么书籍?以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也跟孩子说过要多看书,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做一个“绣花枕头”,可是 说实在的,在选择阅读的内容上还是很有限,除了那些学习辅导和少部分名著。但是孩子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各种各样很多东西。我现在不怎么管他能看什 么书,不能看什么书,我只给他一份长长的书单,在每个书名前面画上星星,星星越多,代表这本书越值得阅读,在我推荐的这些书里甚至有漫画和武侠。孩子很爱 看书,自然也就不会整天琢磨外表或其他的事情了,“只要过得去就行!”这是他的原话。我想,我给他的足可以让他受用终生了。攀比这件事情,我想他肯定会很 明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攀比的害处人所尽知,在这里就不过多地分析了。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10.关于帮助父母的日记500字左右 篇十

今天,爸爸接我放学回家,我写完作业,看见爸爸忙碌的身影,我决定帮爸爸做一些家务,做什么好呢?对,就拖地吧!

我先拿扫把认真地扫了一遍,然后,我把拖把用水浸湿,稍微拧干一些,我就开始拖地了。最开始,我拖得非常顺利,既干净,又轻松,我沾沾自喜地想:“大人都说拖地难,很费劲,原来拖地这么简单”。但是,不一会儿我就累了,还越拖越脏,这时,我突然想起爸爸妈妈拖地的时候,经常清理拖把,于是我按着爸爸妈妈的方法边拖地,边清理拖把,可是这样更累了,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不禁有些想放弃了,但是,想起以前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呵护我,照顾我,我真的很不甘心,我也想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于是我咬紧牙关,鼓起斗志,一直坚持、坚持、坚持,撑到底。最后我终于拖完了,我一下子就坐到了床上,因为实在太累了,但是,我看到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地板后,感觉所有的疲倦,离我远去。

我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换来了干干净净的地板,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感受到了做家务的辛苦,最重要的是,我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了这份辛苦,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

11.帮助父母作文 篇十一

张丽的儿子童童今年六岁,长的是虎头虎脑的,而且也相当聪明,但是最近张丽向我抱怨童童最近变得很拗,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东西好吃他偏说难吃,让人很无语。其实笔者身边有不少抱怨孩子拗的父母,我告诉张丽不要苦恼,从长远来看这是孩子性格发展的一个部分,是正常现象,其实所谓的拗就是叛逆。

小心,孩子六岁的小叛逆期

对于这样的孩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试着沟通交流并加以纠正:

1、不要他和对着拗

有的父母为了纠正孩子的拗劲,就和孩子对上了,死死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不愿做什么你非要他做什么,他不喜欢什么你偏要他去喜欢……只能说这些父母你不是在帮助孩子渡过小叛逆,反而是激着孩子去叛逆,这种拗对拗的方式或许是你靠着威严获取成功,你会有“老子还是治得了你这个小毛孩的”成功心理,殊不知孩子是从内心你的不服你的,这样他会愈加叛逆。

2、不要顺着他拗

张丽面对童童就是一味的顺从,吃什么买什么,晚上十点多童童要是羊肉串张丽立马叫老公出去买,童童说他们的钢琴教师太肥不好看,非要张丽给他再换个老师,张丽果然在拗不过童童的时候又一次顺从了童童的无理要求,果然又给童童换了教师,有一次童童光着屁股满屋子跑,张丽的母亲教训他几句他就不依了,大大哭大闹,非要报警(想起警察叔叔了)说不喜欢现在的家,本来是自己做错了事,姥姥只是教训了几句就这样撒泼,这样的孩子谁还和他玩,如果一味的顺从孩子就会造成孩子任性、刁蛮、霸道的个性。

3、用心去琢磨

12.帮助父母作文 篇十二

卫国小学四(3)班谢欣玥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如同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帮助别人种。 记得那时一个忙碌的双休日。我去学兴趣班(古筝),到了那里,发现老师在停车场那儿。好像是刚刚去烧烤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装在后备箱里,似乎都要爆出来了。

帮老师提东西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亲人一个女儿。这么多的东西才三个人拿,绝对不够。见此状况,我快步上前帮她们提了一瓶很重的油,减轻了她们的负担。

又爬到最高的楼,也就是老师的家。老师要请我喝可乐,我连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关心别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没了关心,等于没了朋友。那一天,我们去上林游玩,因为是作文学校组织去,所以爸妈没有跟来。路上总是急刹车,又是山路,我们各个头晕脑胀。一路上吐得连滚带爬。

13.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 篇十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你自己”,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自己?对于0到6岁的孩子来讲,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的父母,换句话说,他们透过父母的眼睛看自己——“我的父母认为我很好,我应该不错”;对更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讲,老师、同伴的看法则越来越重要——“我能做什么?”、“他们喜欢我吗?”

《火鞋与风鞋》中的迪姆就处于这个阶段。虽然他有一个非常温暖幸福的家庭和十分爱他的父母,但他还是从同伴的嘲讽中认识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又胖又矮的孩子,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

在心理教学与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许与迪姆一样,对自己的外貌、家庭状况不满意,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在对北京等六省市60所中小学24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名为《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58%的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76%的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孩子们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

不论是故事中的德国男孩迪姆,还是现实中的我国中小学学生,他们共同的苦恼是——对自己不满意,不接纳自己。就像书中描写的,迪姆说:“我只是不想再当迪姆了,我就是不想当我了,我要做另外一个男孩子!”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期望,他们想成为别人,他们羡慕别人的相貌、体型、才干、成绩……他们不接纳自己,而一个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也很难接纳别人,通常他的人际关系是破碎的。

一个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孩子,通常会努力地追求“表现”,试图通过好的表现来赢得自尊。就像书中描写的迪姆:“大清早,他时常到学校前面的市场上去帮助售货员卸货。他把甜橙垒成宝塔,把红萝卜和白萝卜摆成图案,这些是他拿手的活儿。他时常得到一个苹果、一个香蕉或者一串挺不错的葡萄,有时摊主会给他一个10芬尼的硬币作为报酬……他把挣来的钱拿去买水果糖,分送给学校的那些孩子们。他盘算,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再嘲笑他了。”

我接触过的许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他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公式,即“我的价值=我的表现”。如果我再漂亮一点儿、如果我的成绩再好一点儿、如果我能拥有权力和金钱,我就可以让别人对我的看法有所改变,我就会更接纳我自己一些。他们认为必须要向别人证明自身的价值,他们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不安的状况里,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那项调查问卷中“76%的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的原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成就动机过高的时候,会导致效率下降。当这些孩子越想通过好成绩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就越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轻松地展现自我,成为自信自尊的人呢?《火鞋与风鞋》中的风鞋爸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风鞋爸爸对孩子完全接纳。当迪姆向他倾诉内心的痛苦“想成为另外一个男孩子”时,他边说边笑:“我从来不曾想过要一个另外的迪姆,你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让我们称心如意的一个。”被接纳的孩子才能接纳他自己,但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接纳是无条件的接纳,这是基于孩子本身——因为你就是你,所以我爱你、接纳你;有条件的接纳基于孩子的行为——如果你达到要求了、表现好了,我就爱你。我曾经听到一个孩子这样说:“这次期末考试我给你考多少分你会高兴呀?”很多孩子在经历这种“因为所以”而非“无论如何”的接纳与爱。

风鞋爸爸对孩子非常了解。在孩子面临极大痛苦的时候,他送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礼物——暂时离开“伤心”之地,穿上新鞋,背上背囊跟着父亲走进大山。在与儿子的漫游中,他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能力战胜一个个困难,体验成就感。

风鞋爸爸善于用故事启迪孩子。书中共讲了8个故事,个个精彩,让我感叹好的故事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他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恰到好处,特别是当迪姆因为胖又一次被人嘲笑时,他给迪姆讲了“伤心的小黑羊”的故事,然后对迪姆说:“你本来就该懂得,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这个世界不是太单调太无聊了吗?”他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自己的独一无二,帮助迪姆接纳自己,走出自卑。

上一篇:四叶草折纸教程下一篇:幸福是被你需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