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技术特点

2024-11-10

系统的技术特点(精选8篇)

1.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一

2013年中国水处理系统行业技术特点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水处理系统作为工业项目的配套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首先关注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

(1)具有针对性、配套性、稳定性

水处理系统作为一般工业行业中的必备配套系统,其系统方案设计需要符合工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市政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也必须针对当地水质条件和项目要求进行;同时,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要求能够保证工业项目和市政项目的正常运行,尤其是电力、石化等大型工业项目和自来水供应项目等对安全、可靠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水处理行业技术需要具有针对性、配套性、稳定性。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水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成熟稳定的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处理系统作为工业项目的配套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首先关注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所以,行业内倾向于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以保证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具有系统集成性

由于水处理涉及到对水中不同成分的不同处理,这使得水处理一般会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并将其糅合在合理的工艺流程中,在整体上使其满足水处理的要求,同时符合系统的经济性。

2.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二

随着智能电网列入“十二五”规划, 电压已经不仅仅是供电质量的衡量因素, 更是关系到地区内工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大多情况下, 县级电网无功电压存在较多的问题, 县域内变电站之间缺乏协调, 无功电压控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因此建立AVC系统工作是当前县级电网的重点工作。AVC系统是指利用自动化主站对地区内相同等级输电网的各个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最佳的闭环控制, 使县级电网达到约束电压下的无功潮流运行, 电压质量达到最优。实施县级电网AVC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意义:

(1) 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功能, 减少了电网工作人员的任务, 在县级电网内实现了电压自动调节, 改善了电压的质量, 保证大型工业安全经济生产;

(2) 采用无功调节的模式, 大大降低了网损, 是改善输配电网经济性的重要措施;

(3) 使县级电网运行更加稳定, 无功调节足够迅速。

1 AVC系统概况

AVC系统一般采用二级或者三级电压控制模式, 二级模式以周期为基础, 对整个县级电网进行潮流计算, 以得到电压控制的指令, 利用服务器直接将这些指令发送给变电所的控制设备, 其控制方框图如图1所示。三级模式采用的是分级控制的原则, 这种模式最先在法国提出并很快在欧洲国家得到了推广, 江苏地区是我国首个采用三级模型的电网, 其控制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某县级电网目前仍采用典型阶段的电压调控, 仅凭借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调控, 不但工作任务重, 而且明显降低了电压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县级电网的供电质量, 最大程度的降低网损, 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 改善电网无功潮流引发的有功损耗, 研发县级电网AVC系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的县级电网AVC系统主要是指在安全电压的约束下, 整个区域电网的无功最优化控制, 从而改变了以电压为控制指标的传统模式。现有的AVC系统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种模式, 集中控制是指SCDA/EMS (电网调度系统) 与各个无功补偿设备之间实现AVC;分散控制是指VQC (无功补偿设备控制器) 中的计算模块与控制模块间实现AVC。

2 AVC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1 AVC系统的结构

某县级智能电网采用LD-6000-AVC型自动调控系统, 其总体设计可分为核心层、数据层、执行层三个部分, 系统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主站系统从系统前置机接收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包含所需要变电站的数据、开关信息、无功补偿设备等。目前, 县级AVC系统一般采用经济压差法, 35 k V以下的变电站AVC系统全部由县级电网调度中心控制, 110 k V变电站的调节指令由地区调度中心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县级电网, 县调度中心负责向变电站转发。主站系统一般采用100 M的以太网, 下边设置两台主服务器和两台通信服务器。主服务器负责对县域内110 k V变电站的AVC系统进行优化计算, 并通过网络把开关动作序列下发到对应县的子站。通信服务器负责保存并提供主服务器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并存储AVC系统的优化计算的结果。主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各有两台, 一台投运, 一台备用, 投运服务器故障时可在30 min内切换到备用机, 使系统的可靠性达99.8%以上。

2.2 AVC系统的功能

根据县级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其AVC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 当区域内某条10 k V电压母线出现超压情况时, AVC系统应当迅速对该级变压器及上级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判断对哪个变压器进行调节以达到调节速度最快, 系统运行效果最好。

(2) 当区域内各个变电站电压正常时, AVC系统应使无功功率分层趋于平衡, 提高其功率因数。

(3) 当区域内某条10 k V电压母线出现超压过上限的情况时, 应调节此变压器的分接头;低压低于下限时, 应接入电容器并对电压母线的负荷进行评估, 保证无功补偿设备稳定运行。

(4) AVC系统具有统计本区域内无功设备运行情况的能力, 为电网的数据统计提供支持, 并可以自动生成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分布曲线。

3 结语

3.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三

【关键词】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无功;电压

1.引言

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电网电压的控制往往都是采用划分时段来实现,或是通过企业的调度人员的经验来及时对电压越限进行调整。而实际上,要最大程度上减少电网亏损同时又保证电网电压质量,并能够在不以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实时控制,这就体现出了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其开发、应用无疑为现代电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和控制手段。

2.县级AVC系统的应用

AVC系统作为一项控制电压、电网网损的新技术,且随着其不断开发研制与广泛应用,其重要程度日益凸显。

AVC系统的原理是以混杂控制思想为指导,确立在电力系统高电压水平下的无功分区分层优化的平衡原则,进而通过一定的协调手段,达到在线控制并实现目标。这一AVC系统的开发设计时,周全地考虑到各种安全措施,且具备自动控制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使得SCADA功得到扩展。实际应用中,其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为供电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极大的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

AVC系统目前常用的模式主要有:

二级电压控制模式,其原理是周期性的计算出电网的最优潮流(OPF)以得出电压的最优控制策略,同时将所得到的策略直接发配给变电站子站和发电厂的控制设备来执行,其控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级电压控制模式的主要思路是采取分级电压控制模式,这一模式广泛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我国最早在江苏推行,其控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三级电压控制模式中的无功优化包含校正、优化这两种。其中优化控制模式是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无功优化所得到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方案来对无功电压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以达到降低电网网损的目的。而如果要考核母线电压越限状况时,AVC系统将自动切换为校正模式,得到完整的控制策略以发配给子站和厂站端来解除这种状况。

3.AVC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1 县级AVC系统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AVC系统的无功优化控制与整个电网系统密切联系,即涉及到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因此,县级AVC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简便操作性、模块化设计、全面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特点,同时要使得县级AVC系统能够实现AVC功能之外,还应要使得县级了站和子厂的AVC系统能够在进行一定的自动控制和计算。

3.2 AVC系统的结构

县级AVC系统结构设计应具备明显的逻辑层次,从上到下应当是业务处理层、决策管理层、设备执行层。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功能不同,并且各自的技术细节也是各自独立的。结构的层次性特点,可以极大程度上简化系统,以提高AVC系统的重用性。

3.3 系统的功能

县级AVC系统结合调度自动化软件,在县级电网系统内实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优化并使得网损最小,将整个电网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防止越限现象的产生,系统所产生的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案结合负荷趋势预示结果来实现在线实时控制。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保证了电网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且还能够实现对全网无功配置的优化控制,从而达到合理地控制电网的无功潮流流向,以减少电网系统内变电所变压器和电容器的分接挡位的次数。此外县级AVC系统与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结合走来,以实现调度“四遥”功能,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系统实现过程中,为了零配置查询用户客户端,尽可能的降低来自硬件方面的要求,实现县级AVC系统的分布式查询目标,因此,应当尽量采用Browser/Server、Client/Server或是两者的混合形式来作为系统的体系结构。这一系统主要包含AVC服务器软件、WEB数据服务器软件、WEB Browser(用户浏览器)、维护软件、监控软件、分析软件。

而考虑到现实情况,这一系统还应具备如下功能模块:

(1)优化调节全网电压功能

县级AVC系统应当具备优化调节全网电压功能模块,如当电网系统的某个变电站一旦出现10kV母线电压越限情形时,若是具有合理流向的无功功率,系统就应对同电压、同电源上级和同级变电站的电压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予以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来得出变压挡位的调节策略,充分避免过多的分接挡位,进而达到优化目的。

(2)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指电网系统内各站的电压处于合格状态且本级电网无功功率的流向合理时,使得无功功率的分层能够就地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受电功率因数。

(3)电压综合无功优化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处于电压越限情形,若电网中某变电站的10kV母线电压越上限时,系统自动调节变压的分接头,若是此电压越下限,则系统能够收集相应的母线负荷和电压变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预算,及时地给出预防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切振荡现象的方案。

(4)图形建模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为了适应系统主接线的变化的要求而开发设计的。

(5)逆调压功能

逆调压功能指的是以当前负荷水平为基础,当电压处于合格状态时,系统对整个电网进行全面分析检查,并根据分析结果来自动实现低谷负荷时偏下限运行和高峰负荷时电压偏上限运行等多种功能。

(6)统计考核功能

这主要是开发出能够实时收集无功设备的运行状况的相差数据并以此为管理层提供决策考核依据的功能。

(7)语音提示功能

这指的是对县级电网未纳入AVC系统内的子站提供全面控制的语音提示功能。

(8)控制信息管理功能

这一功能是AVC系统能够对整个电网的功能因数、无功、有功、电压等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存档,并且还具备生成报表的功能。

4.结论

由上分析所得,AVC系统是当前电网控制和无功优化方面的新技术,且其具备良好的推广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其必将替代掉当前电网控制中占主流地位的VQC装置。而从实践方面来看,AVC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良好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逐步的推行县级AVC系统,让各个县级或地区建设完善的AVC系统,不断提高电网电压合格率,尽可能的减少电网的无功传输,以最大限度的优化电网潮流分布和降低电网网损,是当前建设AVC系统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萍.无功电压优化集中控制系统在青岛电网的应用[J].中国电力,2007(4):34-35.

[2]苏辛一,张雪敏,何光宇.互联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协调变量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4):56-57.

[3]袁丁,郭西进.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在地区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7):23-25.

[4]吴银凤,肖源,邝先验.地区电网电压无功优化闭环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2007(8):8-9.

作者简介:赖鹏(1983—),男,四川彭州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发展。

4.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 篇四

一、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本特点

1.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两种机制。

2.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

(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这个层次的人直接调度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功能。农业生产技术是这个层次的主要调控形式之一。

(3)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间接调控。这一层次通过社会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工交系统、通讯系统、行政系统、政法系统、科教系统等影响第二层次的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而间接调控了农业生态系统。

二、自然调控

1.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是通过非中心式调控机制实现的。

生态系统越趋于成熟,自然信息的沟通越丰富,控制系统所特又的和谐、协调、稳定等特点也就越明显。

2.自然调控过程可分为

(1)程序调控:生物的个体发育、群落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群落得演替与物种间的营养关系、化学关系都有关。

(2)随动调控: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标。向日葵的花跟着太阳转,植物的根向着有肥水的方向伸。

(3)最优调控: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压力,优胜劣汰,现存得很多结构与功能都是最优、或接近最优的。

(4)稳态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种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干扰中维持不变、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的稳定性。

这种稳态主要靠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及系统的负反馈作用这两种机制来获得。

a.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 在一个系统中,具有同一功能的组分数量超过必须的数量,处于备用状态,这称为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

b.系统的负反馈作用 系统的运行结果作为控制信息(反馈信息),回到系统调控中心,对系统未来动态产生影响,这种作用过程称系统的反馈作用。

反馈作用可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三、人工直接调控.调控途径:

(1)生态环境调控 :

土壤环境: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气象因子:建棚舍、人工降雨、地膜覆盖、温室等

水分因子:修水库、水闸、灌溉方式

火因子:地表火与林冠火,以火克火等

(2)输入输出调控: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产品,控制非 产品输出(污染物)

(3)生物结构调控:

个体:品种改良、栽培、饲养方法群体:引进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

(4)系统的综合调控(系统模式):农林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林牧结合,利用腐生食物链

2.农业技术体系的确定:

(1)农业技术必须与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相适应: 如良种 与良法相结合(矮杆品种、抛秧等栽培技术)

(2)农业技术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 :北方保温技术、南方防 止水土流失、减少酸性等

(3)农业技术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

经济发达----人多地少-----大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达----人多地少-----小型机械化(提高单产)

经济不发达-----人多地少-----劳力、智力(精耕细作)

3.农业技术之间的配套适应如水稻直播:生育期长、多次施肥

四、社会间接调控

财贸金融:投资、利率、税收、价格

工业交通:运输、贮藏等

科技教育:宣传、教育、研究、推广

政法管理:政策、法令、制度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五

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探讨

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检察院依照“系统查、查系统”的方案,立足“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维护民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系统乱收费、学校领导贪污、贿赂等问题,在教育系统开展了专项的职务犯罪查办活动,截止4月底,已立案侦查6件7人,其中部分案件已侦结并起诉到法院,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严厉制裁。但案件却给人们留下许多深思:学校本是一方“净土”,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开始滋长、蔓延,出现“人类灵魂的豆腐渣工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结合我市今年所查办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笔者试着对我市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遏制、防止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一、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共性

一是犯罪主体相对集中,多为学校校长、财务人员。在我市查办的6件(涉案人员7人)教育系统案件中,涉案人员中4人为校长、两人为学校财务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权力转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权谋私,最终落入犯罪的泥潭。

二是涉案人员文化层次较高。涉案人员都有较长的教龄、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有的甚至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但在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放松警惕,私欲膨 1 胀,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如我院查处的会宁县新庄初级中学前校长刘某,其学历为大专,系中学高级教师,讲课深受学生喜欢,但任校长后经不住诱惑,挪用公款构成犯罪。

三是发案环节集中,主要是私设小金库,然后在小金库中进行侵吞、挪用。我市地处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学校的收费,学校经费本身不足,甚至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但一些学校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私设小金库,以便自己挥霍、侵吞或挪用。从我市查处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看,其小金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辅读物回扣不入账、套取国家专项款、收取补习费或高学费、捐资助学款等。在我市初查过的学校中,几乎都设有小金库,只是管理方式以及金额大小不同。如我院初查的会宁县平头川中学将虚报来的“普九债务”清欠款20余万元私设小金库,然后用于日常接待、老师福利等支出,其中不乏违纪行为;我院查处的靖远县大芦中学校长周某受贿案,就是虚报国家专项款“普九债务”清欠款,然后任公款滞留于建筑老板靳某手中让其周转使用,靳某为表示感谢,在其离任校长后,送给其感谢费2万元;我市平川区元查办的平川区共和中学校长赵某与会计张某共同贪污案,也是虚报债务,套取国家专项款后私设小金库而后合伙侵吞;我院查处的会宁县新庄中学校长刘某挪用公款案,就是将某单位的捐资助学款私设小金库后予以挪用的。

四是作案手段隐密,但方式简单,犯罪形式较单一,其中贪污案件居多。作案时主要是校领导安排财务人员将部分收入不入账或虚列支出套取公款后私设小金库,所以对私设小金库的事知情人一般不会超过三人,使公款失去监管,为下一步进行犯罪活动创造条件。作为校领导或财务人员,一般会通过在小金库中以白条、收据等形式虚列支出进行贪污,或以借款形式先挪用后再找相关条据冲账,予以贪污。我市查处的6案7人中,有3案4人为贪污,占所查办案件数的50%。

五是主观恶性小,查处时间短,涉案金额较小。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与其他领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相比不算大,作案手法也比较单一,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作案人要“单纯”、“老实”得多,归案后一般能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交待问题时也比较主动、详尽,犯罪后普遍怀有愧疚感。我市查办的6案7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中,案值在10万元以上的占2案3人,其中1案2人共同贪污10万元,1案1人为挪用公款11万余元,占查办案件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能主动交代问题,基本不需过多的审讯,我市办理的案件中有1人认定为自首。

二、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

教育腐败的蔓延,暴露出教育系统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教育、管理、监督、制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我们认真调查分析,造成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个人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犯罪人的个体心理因素是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因。从教育系统腐败分子由“正面教员”变为“反面教员”的思想演变轨迹看,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私欲面前放松了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了捞取金钱的资本,异化为个人谋私的工具,在金钱的诱惑下,最终必然走上犯罪道路。如我县中学校长刘某本是一名优秀教师,担任校长之后将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个人谋利的工具,不检点自己的行为,甚至染上赌博的恶习,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挪用公款11万余元。

二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1、上级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作用发挥欠缺。从我们深入一些发案单位了解,我市教育部门纪检组对学校及“一把手”在收费、财务管理及干部的廉政教育上虽有原则规定,但在基建建设、教师招聘等重大问题上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与制约,对学校“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同级难以监督,上级疏于监督的局面。

2、社会监督相对弱化。长期以来,各职能部门及人民群众把学校当作“净土”,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学校腐败缺乏警惕性和预见性,缺乏有效的腐败“预警”和“发现”机制,一些教育腐败无人察觉,无从发现,也就无法查处。

三是法制宣传不到位,打击防范工作力度不够,使违法犯罪者产生侥幸心理。在查处的6起案件的涉案人员中,有近三分 4 之二的人对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职能知之甚少,有的学校竟没有一份法律方面的报刊、杂志,加之认识上有误区,始终认为学校是一方净土,结果使这个“无案件”可办的教育系统,出现了大量有恃无恐的犯罪分子。

三、预防和减少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从源头上解决和治理教育腐败问题,确保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教育部门要经常性对系统内工作人员开展品德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法纪教育。要充分发挥党纪国法的教育功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清正廉明的公仆意识和为人师表的思想,增强“戒贪”、“防渐”、“慎独”的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使他们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对待、使用手中的权力,促进依法治教和廉洁从教。

二是加大查处和预防力度,力求取得“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检察机关要加大依法查办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严厉惩治和震慑腐败分子。在认真查处的同时,应结合办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首先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联络机制,将教育系统纳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选择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结合教育系统 5 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多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做到警钟长鸣;其次要结合办案及时发现案发单位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帮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三是强化内外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首先要强化教育系统内部纪检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避免一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建立制约管理体系,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渠道,推行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及班子成员之间监督等相应制度,并且配以有力的惩戒措施,使腐败及早发现,及时遏制。其次要建立执法公示承诺制度和个案监督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教育界的腐败,还教育系统一片清澈的蓝天。

6.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六

1 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1.1 高速率

如果为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 4G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可达到2Mb/s;中速用户, 速率可达到20Mb/s;如果为低速移动用户, 可达到100Mb/s。

1.2 良好的兼容性

采用的是全球统一的标准, 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共同的4G服务, 真正达到了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点均可以自由通信。

1.3 智能化

采用的是广域接入和分布网络形式, 能够实现非对称的不同速率之间的自动切换, 能够自适应地完成资源分配, 根据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对资源做出最大化的合理配置。人们所需要进行的移动办公都可以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轻松完成, 除了具备传统的语言数据传输功能外, 还可以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的所有功能。

2 关键技术

2.1 OFDM

4G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核心技术就是OFDM, 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为一种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 主要技术原理是把即将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解转变成若干较以低速率运行的并行子数据流, 然后把它们各自调制至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 完成之后对其合成输出, 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的数据速率大小应当和串行数据流分解前的速率大小保持一致。OFDM的优势非常明显:抗多径干扰以及窄带干扰能力和3G移动通信系统单载波系统相比较强;和常规的频分复用系统比较, 利用OFDM技术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最大限度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子信道, 同时具有极强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能够和时分、频分等不同方式进行合作, 适应多径以及移动信道传播条件, 实现了对多种业务的灵活支持。

2.2 调制与编码

系统使用了MCM技术, 主要作用机理是多载波码分多址以及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如果遇到数据传输速率不太高, 同时多径干扰相对较弱时, 还需要采取合适的均衡算法就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不过如果为宽带数据业务, 考虑到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高, 时延扩展影响导致了数据符号之间出现了相互重叠, 进而会造成符号间干扰, 这种情况下就对均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引入十分复杂的均衡算法, 加大了实现困难。与此同时, 如果信号的带宽超过或者接近信道的相干带宽条件下, 信道可能会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 需要重视。

2.3 基于IP的核心网

高技术能够完成不同网络间的无缝连接任务, 可以独立于多种具体的无线接入方案中, 开展端到端的IP业务。我们知道, 4G技术本身就属于一种开放的结构, 能够允许多种空中接口自由的接入网络互联, 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IP核心网时往往就必须具备相当大的灵活性, 一般不用考虑无线接入应当通过哪一种种方式以及协议来实现。4G系统采用IPv6替代了原来的IPv4, 直接导致IP地址长度变成了128 bit, 这种情况下, 除了使得地址空间增大外, 安全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用户在使用IPv6网络的过程中, 还能够根据需要对网络层的数据采取加密处理, 实现对IP报文的校验工作, 系统中的加密与鉴别选项还为用户提供了分组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

2.4 多用户检测技术

该技术属于宽带CDMA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抗干扰的重要内容, 在它的终端以及基站都通过用户检测技术而大幅度增加了系统的容量, 不过在通信系统架构过程中, 还必须考虑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在进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一般来说, 假若只有个别客户使用了数据传输, 那么多址的干扰发生的可能性虽然非常小, 然而受到全球覆盖率的作用, 也会导致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或者是信号功率的不断增大, 这种情况下多址干扰就必然变成了CDMA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干扰内容。现阶段来说, 3G移动通信系统所用的检测主要是根据经典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而实现的, 利用每个用户的接收信号来实现扩频码匹配处理, 所以其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多用户检测技术则最大限度的通过导致多址干扰的全部用户信号信息来完成对于单个信号的检测处理工作, 这种处理方式必然会使得抗干扰性检测能力更加优良, 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对于功率控制精度所提出的要求, 优势较为明显。

2.5 智能天线

该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到达无线阵列信号, 主要机理是通过自适应算法, 较为灵活地对所发射的波束进行使用, 还能够起到自动跟踪和数字波束智能调节等多种作用, 利用阵列天线技术以及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减少干扰或者被干扰的作用, 以实现同一信道上接收以及发射的多种信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频率的利用率, 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可以扩大传输容量。除此之外, 智能天线采用的定向波束功能, 其信号能传递的距离比相对较远, 能够在质量得以保证的条件下, 扩大覆盖区域, 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

3 结论

综上所述, 4G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应当不断加大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以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摘要:本文对于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重点探讨了4G系统中可能采用的几个关键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4G移动通信系统,特点,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富节, 吴刚, 李冠民, 邓杰英, 丁攀.浅谈4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入技术[J].硅谷.2009 (18) .

[2]乔明月.浅析3G与4G移动通信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2) .

7.关于4G通信系统特点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4G通信系统 增值服务 多媒体通信

4G 通信技术能为用户带来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这样的条件下,现在计算机中应用的任何媒体都能通过无线网络轻松传递,人们之间沟通将由现在的网络传输转变为各种新型应用的提供。该技术有效利用宽频带,能顺畅地处理声音、图像数据、与互联网快速连接,还可以处理真实的动态图像。4G通信区别于其他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一、网络频谱更宽

据研究4G 通信的AT&T 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 信道将占有100MHz 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 网络的20 倍。要想使4G 通信达到100Mbps 的传输,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 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 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 网络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

二、通信速度更快

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看,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达32Kbps,如PHS ;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 ;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20Mbps,最高可以达到每秒100Mbps,这种速度相当于三代手机传输速度的50 倍左右。人们研究4G 通信的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 的速率,4G 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三、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 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 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举个例子,4G 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此时该做什么事;4G 手机可以将电影院票房资料,直接下载到PDA 之上,这些资料能够把目前的售票情况、座位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人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等等

四、多媒体通信质量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结来说,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现在的4G 通信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不能达到的覆盖范围、通信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無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现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五、增值服务多样

数字音讯广播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 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 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其中一部分将是CDMA 的延伸技术。4G 通信并不是从3G 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是不同的,3G 移动通信系统以CDMA 为核心技术,而4G 移动通信系统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备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 通信的过渡性,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 一种技术,CDMA 技术将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 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 产生。

六、通信费用更加经济

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4G 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 通信的兼容性问题,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 通信,而且这些技术保证了4G 通信能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同时在建设4G 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将考虑直接在3G 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费用。

4G 比起3G 有着更强大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已可见到4G 在发展与往后实际应用上面临的问题,但是市场不变的趋势是,新技术和新需求将不断出现。4G 通信技术尚处于初期,且以目前3G 通信技术应用现况预期的情况来看,要使4G 通信成为主流通信应用技术还需一段时间,专家预测市场消化并完全吸收4G 通信技术的时间约需五年,而接踵而至的还有往后的5G 以上技术。

七、结束语:

本文从4G通信网络的发展实际出发,分析4G通信网络的主要特点,通过阐述4G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让更多人加大对4G通信网络的了解和认识。总的来说,3G网络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如今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4G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形式,具有速度快、网络频谱宽、智能性和通信质量高以及通信费用便宜等优势,在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逐渐被推广。

参考文献:

[1]《4G通信技术综述》 邓永红 数字通信世界 2005-02-15 期刊

[2]《浅谈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刘婷婷 方华丽 科技信息 2013-03-25 期刊

[3]《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 仪明海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3-23 期刊

8.系统的技术特点 篇八

作者:佚名 来源:{|中顾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7 19:53:58(0)[提要]本文主要介绍普通清算的特点、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构想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并提供专业律师免费法律解答。...推荐阅读:

• • • • • • • •

【普通清算的特点】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构想

[摘要] 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也使得金融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科技进步成果,以提高金融系统运营效率,增强金融系统竞争力,改进金融系统管理效率。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变革。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系统中银行业、证券业、期货业等支付清算系统的缺陷,提出了应成立由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外汇管理局、审计署等组成的支付清算委员会,并以中央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为基础,成立国家清算银行,使其成为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与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及同城票据交换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交易所结算部门共同构成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架构。逐步统一各业务领域中的清算系统,并予以连接的构想。

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也使得金融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科技进步成果,以提高金融系统运营效率,增强金融系统竞争力,改进金融系统管理效率。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变革。

金融支付清算系统(payment system)也称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系统。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制度安排,是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是由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制度性安排。

支付清算系统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方便市场交易,减少使用现金,维护市场次序,规范结算行为,防止支付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打击洗钱、逃债、逃贷、腐败等,维护金融稳定,为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提供基础。

一、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结构

(一)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支付清算全过程的银行账户体系。

银行账户系统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合资银行以及外国银行的分行和办事机构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品交易、劳务活动等经济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活动而在银行开立的各类活期存款账户;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实现行间清算支付,抑制派生存款而开立的存款准备金账户,即清算账户。

商业银行的每家分支机构都要在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设三种账户:储备金账户、备付金账户及贷款账户。支付交易的资金结算是通过商业银行分行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账户之间资金转账来实现的。一般而言,在同一管理等级上各商业银行、各分行相互不开设账户,同一级人民银行分/支行之间也互不开立账户,支付清算需把资金转账到上一级人民银行机构。

证券、期货交易也是通过代理商业银行进行支付清算的。

(二)以票据。信用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满足不同经济活动需求的支付清算工具体系。

支付清算工具体系包括以银行转账为特点的转账支付结算工具,如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借记卡、定期借记和定期借贷等;具有信用功能的信用支付结算工具,如银行本票、汇票、支票、信用卡、国内信用证等;以及新型支付工具,如网上支付、买方付息票等。

(三)多元化、多层次的支付清算系统。

迄今,中国支付清算系统包括以下相对独立的分系统: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2000多家同城票据交换清算所(LCH),处理行内和跨行支付交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全国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处理全国2/3的异地支付清算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运作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处理异地跨行支付的清算与结算;银行卡授信系统;邮政汇兑系统;以及正在推广、试图逐步取代现行电子联行系统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中国国家金融通讯网(以下简称CNAPS)系统将包括基于RTGS方式的大额支付系统(简称HVPS)、小额批量电子支付系统(简称BEPS)、银行卡授信系统及政府证券簿记系统。同城票据交换所将继续作为CNAPS的一个应用系统存在,但其自动化将会大大提高。

CNAPS的大额资金转账系统是支付应用系统的核心,由中央银行拥有和运行。它采用RTGS方式,为跨行资金转账、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提供当日资金结算,将不再区分全国支付和当地支付,也不区分跨行支付和行内支付。

中国证券市场尚缺乏全国集中统一的登记结算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场内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交易通过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办理结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场内股票和债券、基金等证券交易通过深圳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办理。虽然目前已将深沪两市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合并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但深沪两地分公司仍然分别按照不同的登记结算方式负责两市证券交易登记结算,仍然属于不同的结算体系。

投资者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股东登记系统中开设上海证券交易账户,证券实行集中托管,逐笔交割。资金结算系统在T+1完成证券交易的资金结算。资金结算采用三级结算体制,净额结算。投资者在某委托代理证券商处开立资金账户。证券商在本地结算中心和代理银行本地营业部开立资金结算账户,存入足够的结算备付金,并在本地结算中心开立保证金账户,缴纳保证金。对于B股采用T+3交割制度,对境外证券商和托管银行实行逐项交收。由于尚未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支付结算系统,证券交割和资金转账之间的电子联结还不完善,因此难以实现真正的券/币估算(DVP)。

而对于深圳证券结算,结算中心可选样各地中心城市的登记公司或交易中心承担,结算代理银行由商业银行担任。结算公司对证券进行集中托管与结算。在每个交易日闭市后,集中办理证券的交割过户。投资者账户卡可全国通行。资金结算采用T+1的净额结算。券商在进场交易前须一次性向结算公司存放保证金和结算头寸,保证金每月根据上月交易量调整。券商在结算公司开设保证金结算账户。异地证券商须在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深圳市人民银行分行分别开立资金账户。目前,该支付清算系统限制了DVP的实现。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国债、政策金融债的场外交易则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登记结算。以电话线联网的计算机网络,联网客户在系统中开设有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用户可选择“纯券过户”或“钱券对付”结算方式。撮合配对的交割指令在指定的交割日办理交割。证券不足时,不进行相应的资金交收。资金账户余额不足时,停止相应的债券过户。

上海、大连及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的结算部门则提供期货交易的结算服务。

此外,还有政府债券登记、交割和结算系统。该系统将依赖CNFN,CHINADDN和CHINAPAC提供的通讯服务,并与CNAPS、国际结算系统联网。系统将采用统一的国际证券编码。

(四)支付清算管理体系。

包括支付结算的法规制度性管理如《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清算系统准则》、《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及日常监督检查、支付结算风险控制管理如结算违规社会举报制度、结算纪律定期检查制度及结算违规处罚制度等;支付结算纪律监督管理;支付结算纠纷协调管理及反洗钱工作管理如大额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及国际反洗钱合作等。

二、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特点及缺陷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已形成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其一表现在同城支付清算和结算的高效与安全性上。分布在全国城市和县城的2500家同城票据清算所处理了2/3的支付清算额。这既是中国经济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支付交易的地区性所致,也是由于银行机构都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开设清算和结算账户,以便于监管,控制支付结算风险。

其二则是支付清算系统的综合性及较高的自动化。同城票据清算所虽然以手工处理为主,但手工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已迅速提高,而且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还开始超越技术导向型阶段,逐步向技术业务混合型转化,使业务处理流程合理化,从而代之以新的业务处理流程和方式。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是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都对交易、结算的自动化、电子化进行了大量投资,基本上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通讯网络和各级各类支付清算系统,证券、期货等大额交易基本通过电子化方式实现支付结算。

此外,以各种支付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方式成为零售小款支付领域的重要形式,各类信用卡、借记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

同时,中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存在系统相对独立分散,功能分割等明显缺陷。

金融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多家商业银行为主体,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等共存的多种利益格局,基本上实行四级管理的模式,形成多级宝塔式结构。因此而建立起来的业务管理系统突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即逐级汇总,层层把关。这种状况使得业务管理系统既不能体现科技的促进作用,也难以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适应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需要。

改革中的支付清算体系及其监督管理体系也因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而产生新的问题,与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内固有的问题共同制约支付清算体系的现代化、金融支付结算的次序、交易的安全及社会信用的健全性。

三、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改革构想

(一)将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清算账户予以合并、集中。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用法定储备金作为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要求商业银行分行在当地人民银行分行开设储备金(存款准备金)账户。中央银行账户结构和储备金管理与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密切相关。这种高度分散的账户管理方式分割了国家银行体制,使得银行监管变得困难,也不利于商业银行有效管理行内资金。由于中央银行的这种清算账户管理方式使账务处理仍分散在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因此,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也只是将支付清算工具交换最末端电子化了。这种高度分散的账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支付清算系统的一体化进程,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基于RTGS方式的大额支付系统。

因此,应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账户予以合并与集中,即在一个地区内,同一商业银行的所有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多个账户将合并为一个账户,用于结算支付交易和法定储备管理。将所有中央银行账户集中在全国处理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中央银行各分(支)行依然负责管理这些账户,如开户、销户、设立账户透支限额、管理法定储备金等。

此外,合并账户会简化异地支付业务的清算和结算,为同城票据清算所、商业银行内电子汇兑系统等提供方便的净额结算。

(二)降低过高的储备金比率,规范账户管理。

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一定比率的法定储备金,以控制商业银行风险;通过票据贴现或债券回购等手段来实施其货币政策的意图。随着货币政策手段的丰富化、多样化,尤其是中央银行更多地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应及市场利率,因此,应把储备金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向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手段过渡。

其次,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备付金比率过高,也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降低备付金比率也是势在必行。

规范账户持有人账户,可准确反映账户持有人信用情况,增进社会信用;还可促进支付结算工具与服务的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健立统一、兼容的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清算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银行账户体系是支付结算的基础,银行账户资金的收付离不开支付结算工具,支付清算工具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的支持,支付清算管理体系则是保障支付清算体系良性运行的关键。而分割是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首先,它体现在各商业银行内部因地域。层级关系而形成的分割上。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甚至县级支行都在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开设独立账户,分别代表一个独立的支付业务处理单位,形成十分复杂、严重分割的支付环境。因此,所谓跨行系统其实是商业银行跨分行的系统,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跨行支付系统。在中央银行运行的同城清算所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中是这样,即使对于各商业银行的手工三级联行或电子资金汇兑系统中,最终余额还是要跟中央银行进行结算,这种方式类似净额结算。从账户管理方式来看,跨分/支行的支付实际上应属跨行支付,因为中央银行必须为这些中央银行的账户持有者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另一方面,这些分支行又属于某商业银行,各分支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又属于同一银行内。这显然不利于各商业银行的统一管理和运作。

其次,各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之间也是分割的。各种不同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的。现有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是在各自封闭的专用网络上设计运行的,彼此之间基本上无法兼容和对接。在大额和小额支付结算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尤其在跨国支付清算方面。显然,各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浪费。

再次,支付清算工具的要素、记载要求、操作流程和数据信息标准贯穿于支付清算系统处理的全过程。目前,支付清算工具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多种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支付工具更新换代慢,品种陈旧单一。

事实上,支付清算系统现代化进程都是以支付结算工具的原理为基础而进行的,而支付结算系统又加快了支付结算工具的处理速度,推动了支付结算工具的电子化的发展。中央银行不仅提供高效率的支付清算服务,而且还承担着改革发展支付清算工具的责任。

最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登记结算服务仍分散在深、沪两个不同的业务平台上运作,资源不能共享,系统设置重复,账户不能通用;资金代理结算银行与券商分别在两市开户,分散调拨资金,增加了运作环节,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影响了市场的整体效率。而专门负责债券登记结算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也与前者不属同一结算系统,形成两个分割的登记结算系统,加剧了债券市场分割的格局,加大了市场的运行成本。二者与期货交易所结算系统不相容又加大了证券衍生产品创新的障碍,不利于股票指数期货、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种的发育,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

因此,首先,应逐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主体,各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并存,证券、外汇等其他交易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的大支付清算体系框架。其次,加快中央银行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如建设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政府债券登记系统、银行卡授信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再次,中央银行要把融资权和支付清算有机结合,允许大额支付的日间透支,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以法人为主体建设行内汇兑系统,鼓励商业银行利用行内汇兑系统的网络技术,推行支付清算和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处理。最后,应逐步将两大证券登记结算系统以适当方式统一、连接起来,并与银行清算系统相联,建立容量更大,更高级、更规范、标准化处理的证券结算系统,统一证券账户和证券编码,消除重复交叉的结算系统结构。这样,既可形成安全。高效的登记结算业务平台,以降低证券市场运行成本;又可为建立融资融券制度提供便捷和监控机制;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此外,还应统一各地历史上分别建立的地方证券登记结算系统,为非公开上市股票和债券的场外交易市场(OTC)和柜台交易的发展提供统一规范的基础条件,规范证券登记结算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秩序。

(四)各金融监管部门对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职责划分与中央银行的作用。

制定支付清算法规制度,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直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随着商业银行行内结算系统日益完善,各行越来越重视各自的商业利益,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电子汇兑系统的影响十分有限。中央银行只有尽快建立和完善其现代化的支付系统,以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才能实现其对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督管理。但是,过度分散的会计核算系统和传统的资金管理办法使其现代化支付系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急需完善相应的支付清算制度,尽快建成行间支付系统特别是实时全额结算系统。

同时,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得它对支付结算系统的投入远大于中央银行,而且商业银行对支付结算实行收费服务。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购买电脑和通讯设备、应用软件开发所需资金均来源于财政预算和内部资金筹措,其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费用也是从中央银行日常支出中开支的,投资无法通过服务收费收回。为加强中央银行长期、随时更新支付清算系统的能力,可考虑对参加同城票据清算的银行机构按比例分摊部分运行费用,按照成本回收原则实行新的收费政策,以维持中央银行清算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其次,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使得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下的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证券登记结算系统中原本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各部门协调环节增加,交叉管理导致协调难度加大,协调成本提高,监控效率下降。从银行业监督管理的角度来说,对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监督管理是应有之义。否则,银监会很难实施其对银行业经营活动的监控。而且证监会对证券期货业结算的监控已有从以往中国人民银行分离职能的先例。

但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对银行支付清算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要通过支付结算工具灵活的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其货币政策意图。对支付清算体系的监控应是连续的过程,否则,可能导致管理上的空白点,甚至是风险的积累。

如果不能有效区分各部门职责,避免政出多门,保持法律的一致性、严肃性,就无法消除支付清算体系规范发展和创新中的各种障碍,培育支付清算服务市场的正当竞争环境,制定统一规范的支付清算标准,防止洗钱等犯罪行为,保护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增强公众对支付清算系统安全与效率的信心。

各国经验表明,无论设立综合性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还是单独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都未将支付清算工具与支付清算系统管理分割开来。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通过立法来确立中央银行管理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职责。而美国、澳大利亚还在中央银行设立专门的支付结算体系管理部门基础上,吸收其他政府部门和协会性质的机构参加,成立了与货币政策委员会等同的支付体系委员会。在“9·11”危机中,美国的这套运作系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其前提都是不存在类似中国这样中央银行与专门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并存的情况。

上一篇:幽默招呼用语下一篇:肾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