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作文(共11篇)
1.我的父亲作文 篇一
父亲节作文:我的父亲
现在,整天在我身边说注意安全的是爸爸,说我不要闯红灯,骑车不能太快,不能因为时间太急就超车挤车……每次有什么交通的事故,爸爸都要回来唠叨好多。不仅交通安全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更是重视。爸爸总说,甜食不能吃太多,糖啊面包啊尽量少吃,吃多了会得糖尿病,然后会把糖尿病的一系列危害讲给我听;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不能吃,零食啊,烤串啊,烧鸡啊都是地沟油做的,现在人的病都是吃这些东西吃的……
是的,爸爸就是这样,注重一切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妈妈总说,你说你爸一个男人怎么会细心到如此地步……我想是因为他爱我们才这样的吧,因为只有爱才会让一个人变得心细。
爸爸有时性格似小孩子,突然就从后面捂住我的眼问“猜猜我是谁”,喜欢逗我玩;有时候却突然严肃大吼我一声,为此,我与他吵了好多回架。但爸爸不是个记仇的人,上一秒还和我吵架,下一秒又来笑嘻嘻的问我这问我那,总是让我很无奈却也很感动。在爸爸面前,我也经常耍疯,每次我耍疯他都不会很计较,这就是一种宠爱吧。但爸爸决不会溺爱我,他宠我总会有个度,所以我也没有成为什么“娇女”。
其实人总是越长大越懂事,渐渐长大的我也越来越觉得爸爸爱我,小时候从不会去领会,现在却总会把这一点一滴的爱刻在心里。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所担心的孩子啊,长大啦……
从没有为父亲写过文,写起来才发现父爱的伟岸宽阔,让我不知从何开始写。
爸爸,今天女儿在这里为您写下粗陋的文,女儿爱您,祝您幸福快乐安康。
我的爸爸
我今年已经12岁了,我已经长大了,在这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您对我的爱我历历在目,我心中充满了对您的“感动”!
爸爸您还记得吗?在我一年级时,您就让我上了英语辅导班,学的是牛津英语。但是路途很远,从国泰街一直到泰华街,再走一段路,才能到盖德学校。那时候家里只有自行车,您带着我骑到学校,不免非常累。而且一周上两次课,只骑着自行车。但是您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每次不管有多累,多辛苦,不管春夏秋冬,都会坚持送我去上辅导班。无意间,已经到了三年级,牛津英语学完了,该学3L了,可是,问题出现了,学费很昂贵,光上一次课就40元,我知道,父母挣的钱很不容易,就在我犹豫不定时,您坚决的说:“上!”就这样我又学起了3L,一直都坚持不断到现在。下大雨,下大雪,从来没有一次间断过。这就是您的坚持,使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在生活上,由于妈妈工作非常忙,总是由您来带我,您不管有多忙,也总是要留出一点时间来辅导我学习,每次您都会认真的给我检查作业,看到我有错误,马上就会给我耐心的讲解,如果我还是不会,您就会再给我讲一遍,直到我会了为止,不厌其烦,您也一点儿不马虎,还让我再给您讲一遍,确认我回了才肯罢休,因为有了您,所以我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除了这些,您也是一个标准的“家庭妇男”。平常妈妈忙,所以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缝衣服这些重任自然要落在您肩上,可是您从来都没喊过累,总是任劳任怨,都累出了白发。
在父亲节前一天,我准备了一张贺卡,那是一张充满着我对父亲爱的贺卡。
在父亲节那一天,我把贺卡送给您时,您慈祥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但又转过身,轻轻擦去了。您脸上又充满了欣慰的微笑,抚摩着我的头,说我长大了。
爸爸这就是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私的关爱,一直激励着我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让我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里我想对您说:“爸爸,您辛苦了”!
父亲的味道
父亲,是一本我终身无法读完的名着。父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父亲的味道,是别样的感动……———题记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他贯穿了我整个生命,他见证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他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父亲。
父亲没有多少甜言蜜语,不会鲜花浪漫。可就是那么实实在在地,默默地,为我付出。那样一点一滴的爱,汇聚成大爱,无私……
由于上初三,我与同学一起住在了离学校近的租房里,只有每周六才能回家一次。而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在一段时间内,不可以用沐浴露否则就会全身不舒服。所以,每周六下午我总要带上我的专属沐浴露回家。
又是一周六,要洗澡之际,才发现没把沐浴露带回家,正在懊恼时,却意外的发现了浴室中的那瓶“力士”。
一定是父亲!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原来,在许多不注意的小细节中,早已暴露了父亲那颗爱我的心。我甚至可以想象父亲在超市买沐浴露时极力回想牌子的那种认真模样,想起时的惊喜和满足,和带着沐浴露回家时的情景……
晚上,父亲轻轻的敲开了我的房门。随便问了几句,转身欲走。我悄悄地抱住父亲,撒娇地说:“谢谢老爸,我就知道你最好了!”父亲呆愣一下,竟露出孩子般羞怯的神情。随便地应了一声便夺门而出。
今天才发现,父亲是这般可爱……
那瓶“力士”散发着独特的味道,香气芬芳了我整个青春。父亲的爱在不经意间被我嗅到……或许,在以后的日子中,我时常会忆起那熟悉的味道……
每次到了绝望之际。便会仰头望天,想起父亲那日渐苍老的容颜,想起父亲那些天对我倾诉的种种,更想起父亲那无数爱中的点滴——那沐浴露的味道!便会重新昂起斗志。
往事被我轻轻一碰,今天的阳光就有了那年的味道。因为有父亲的爱为我护航,我可以安心的走过那些个春夏秋冬。
2.我的父亲作文 篇二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拉住我的手,给我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我感谢父亲,走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16年,其中“文革”冤狱7年半。“文革”期间,家人包括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探望他。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
直到1972年,我们一家人利用春节千辛万苦聚首北京,打听到罗瑞卿伯伯的孩子们通过给周总理写信的方式与罗伯伯重逢相见,全家人才重又燃起希望,一起商量说:我们也给周总理写信。给总理的信发出时间不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人了,其中两位还是父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候的老人。来人传达总理的批示说:你们的父亲还健在,不久会安排与家人见面。我们既兴奋又激动,相约见到父亲时,谁都不许哭,不让父亲担心。
1962年,父亲蒙冤时,我才6岁,离开父亲时,我才9岁。在我心里,父亲早已是一个遥远的、可思而不可见的梦。梦里的父亲一头乌发、身材伟岸,既威严又慈祥,可当他一旦走近,我扑过去要抱住他时,他却消失了。7年后,得知他还在人世,我悲喜交集,见父亲的前夜,竟一夜无眠,浮想联翩:父亲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我重新描摹,父亲见我的第一句话一次又一次被我反复猜测……
见到父亲时,我震撼了。父亲与我幼小心灵中的父亲形象已截然不同:一头乌发已然不见,瘦了,苍老了,两鬓斑白。他凝视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谁都没想到,父亲与全家人相互打量着,见到我时,他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近平还是远平?”听到他这样问我,大家都哭了,父亲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他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我高兴!这是我高兴的眼泪!”唐朝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7年生离,我识父而父不识我,真是彻底颠覆了诗人的语境。一家人最大的欣慰是父亲依然健在。与父亲团聚,长相厮守,是此刻全家人唯一的期盼。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
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及至年齿渐长,阅世日深,我对父亲蒙冤人生中锲而不舍的身心砥砺有了更深的理解。16年蒙冤,父亲为什么能够天天如一地无畏面对,是因为在他心里,人民至上,党至上,为党和人民而战斗、奋斗,是他心里的无上快乐。“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这样无私的精神世界里,个人荣辱得失毫无位置。无私方能无畏,父亲蒙冤生涯中的无畏,正是源自他的无私。
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地;而经济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参与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父亲都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没有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这两大使命的完成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我亲历其时其事,有一点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补充。改革开放至今35年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老经济特区日新月异,带动浦东、前海、横琴、南沙、上海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特区成批崛起。父亲要是还在,看到他在中央支持下亲身参与决策、参与实施的特区建设事业发展得这么快,他该多么欣慰啊!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父亲甫一复出,临危受命,主政广东,《光明日报》第一天发表解放思想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媒体第二天就全文转载,并在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久,又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放权,要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的政治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从不犹疑地回答说:“无私无畏!”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政治禁区比比皆是,冲破禁区的政治勇气首先来自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要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实实在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无视安危、不怕犯错、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无私无畏精神,就不敢大胆颠覆禁锢思想的政治教条,也无法提出任何新观念、新政策、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如我父亲者,当时有一大批老同志,由于无私无畏,变得有识有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复出履新后的历史贡献。
1978年,我已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因为是部队院校,管理甚严,暑假只有7天假期,我匆匆去广东探望父亲。没想到一见面,父亲就给我出了题目,要我陪妈妈到深圳去,一路多看看,了解第一手资料,要大胆谈看法——一个年轻大学生的看法。沿途,我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几乎都是妇女,当家男人多数跑了,逃港了。我看到被抓的浑身湿漉漉的偷渡者,被铐着,武警牵狗押送着,因为当时偷渡是“敌我矛盾”。我看到深港两地的白昼:深圳这边,沉寂渔村,香港那边,繁华闹市;而两边的夜景,深圳这边,渔火昏暗,香港那边,灯光辉煌。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强烈的诉说冲动,父亲鼓励年轻大学生说看法,我是“匹夫有责”。
我回到父亲身边时,带去了所见所闻。我说,明摆着,这边贫穷,那边富裕,谁不向往美好生活呢?这边姓“社”,那边姓“资”,老一辈革命一生,要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还不如500多万人的香港呢!这类议论,也是当时社会上的私下话题。父亲听着,记着,沉思着。
后来我慢慢知道,父亲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不仅跑遍了广东的23个市、县,还与秘书经常悄悄上街买菜,碰见谁,不管认识与否,就家长里短地与人聊天,多方面了解了广东当时的穷困:5500万人,1000万人吃不饱,“鱼米之乡”的老百姓几乎既没鱼吃也没米吃;粤北的主食是红薯,而吃的主菜是空心菜。这可不是今天我们吃的又细又嫩的空心菜,那时的空心菜,又粗又长,产量很高,却难以下咽,号称“无缝钢管”。同时,他也了解了“逃港潮”的一时泛滥,不只是沿海人觉悟出了问题,更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父亲希望从不同方面得到最真实情况的印证,以形成自己的政治思考、政治决策。我探望父亲的假期之行,恰好被他抓了一个“飞差”。
今天,特区已经发展变化得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了。谁能想到,今天深圳第一家上市酒店深圳新都大酒店,当年只是贵州生猪出口基地;而处于更中心位置的深圳五星级阳光大酒店,当年则是湖南生猪出口基地。今天,“那边”,香港人络绎不绝迁居深圳,在深圳安家落户;而“这边”,美丽富足的深圳令民众乐居,“逃港潮”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时,许多优秀企业家参与了改革,一批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都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航母。父亲的百年诞辰,他们纷纷表达哀思之情,共同的心声是:广东的先行改革开放,使他们和他们领导的企业提前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改革开放的红利也给南粤大地带来巨变,无数年轻人享受了伴随巨变而至的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面含微笑,注视着这一切。父亲当年实施广东先行开放的壮举,遭受过多少无形的政治压力,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政治选择,父亲没有说过,我们亦无从猜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父亲内心的使命感来自人民,人民的追求就是对父亲的命令,父亲只是又一次听从了人民的召唤而已。
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50周年国庆大典,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焰火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父亲对人民的那个亲,人民对父亲的那个好,我有特别的记忆一
1975年,父亲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休息”。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人,“谈笑有乡邻,往来皆百姓”。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似乎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先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起先干16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车床、20车床,直至干30车床。30车床加工大部件,走刀时间稍长,走刀间隙,师徒俩够时间互相点颗烟。记得我节假日回到洛阳看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告诉父亲说,终于干上30车床啦,我可以不那么累啦!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紧,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父亲的话,对我影响至深:当工人4年,一天没敢懈怠。师傅见我干活踏实,可每天只吃一盒白饭、一勺猪油、一撮盐加白菜,就常常把卷着大葱猪头肉的烙饼塞在我饭盒里。那4年,我几乎每年都评上先进生产者、师徒模范,至今,妈妈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当年的奖状。
为了让我这个小儿子离人民近些、再近些,父亲还对我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我和哥哥先到了富平县城关镇大姑家,我至今不能忘记,见到父亲的亲妹妹大姑时心里的震撼:大姑一辈子在老家当农民,虽然才50多岁,但头发已经灰白,苍老得让人心酸。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富平地处八百里秦川,曾是汉高祖的粮仓,是陕西的富庶平安之地,当时也处于困厄之中。我们当时过得苦,可老家的农民更苦。这时,我也才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临行前,亲自张罗那么沉的礼物带给老家,好几瓶河南当时的名酒,都是父亲一点一点攒下的:鹿邑大曲啦,宝丰大曲啦,张弓大曲啦,林河大曲啦。他在对大姑表达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同时,也是在尽自己当时能尽的最大努力,力图犒劳一下在我们一家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家乡亲们。父亲的礼物分给大姑和乡亲们的时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欢腾。可吃饭时,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么奢侈,而是倒在一个小盅里,一人一小口,转着圈喝。
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体会了父亲催我陕西之行的深意:他老人家是要让他未到过黄土地的小儿子,认识陕北农民,认识陕北农民的生活。那时,从富平到铜川,坐两小时火车;从铜川到延安,坐一天长途汽车;从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车;从延安到文安驿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队,几十公里,徒步。这样的行程让我累得精疲力竭,早早睡下了。可一样行程的哥哥,到达梁家河的当晚,就召开大队党支部会议,直到深夜。陕北农时晚,7月麦收,正是农忙,也正是陕北农村支部书记们最忙的季节。
第二天,哥哥投入紧张的农活,我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远在10里路外。这时,我才发觉,与陕北农民相比、与哥哥相比,我差得太远啦!他们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在梁家河乡亲们眼里,我是远道来的稀客,又是陕北“老革命”的亲子、本大队支部书记的亲弟,由此,我获得了最高礼遇:一家一家派着吃饭。乡亲们用白面馍款待我,而这是他们成年累月也吃不上一次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全村孩子最多、最穷的那一家,也用酱油膏煮了汤,下了十几个荷包蛋,做了白面饸饹来管我的饭。只有一件事,家家都是共同的:不上桌的老人妇女后生,吃的全是黑黑的糠馍。我心里流着泪,享受着陕北农民的崇高礼节和深厚情义。
父亲吩咐我的这次陕西之行,既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终身受益。此后,我不止一次回到陕西农村。我慢慢认识了陕西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苦和难,能在我的眼里称得上是苦和难;也再没有任何障碍,能分离我与陕西老家乡亲们的血肉之情。父亲的葬礼上,我记得一个让我永难忘怀的特别画面:他静卧在鲜花丛中,遗体正前方安放着陕甘的小米、家乡的黄土,送他最后一程。
父亲晚年,守望深圳,守望广东,守望这块他付出心血汗水的南粤大地,默默注视、关心着它的变化。他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年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一篇“祝辞”,表达他对这块热土的期待和对这里人民的挚爱。新世纪的2001年国庆,父亲对深圳市的“祝辞”这样写道——
“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这是他老人家对南粤人民最后的祝福。234天之后,2002年5月24日,父亲安然离去。
2000年时,父亲在深圳兰园种了一棵榕树。如今,父亲走了,榕树还在,它在兰园长大了,根深叶茂,它在父亲的第二故乡,吮吸着故乡人民给予的雨露甘霖,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我一见到这棵榕树,就想起了父亲,在我心目中,这已成为他老人家扎根在南粤大地人民中的一个象征,他没有离开广东,没有离开深圳,他还和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在一起。
父亲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父亲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当然,他确实不必写什么,他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几乎是“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的一种天然,不必刻意记载。他不希望被人记住。
父亲百年诞辰,家里陆续收到一些各方面送来的纪念文稿,情浓意挚。文章叙说父亲一生中参与完成党建立陕甘边根据地和建立广东经济特区两大历史使命的光荣,寄托着对百年父亲的哀思,也告慰父亲:人民想着您呢,您在人民中是受到尊敬的。我想,父亲如果天堂有知,党和人民继续着改革开放的事业,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老人家一定会含笑欣慰的。
3.我的父亲作文 篇三
赵小兰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首位华裔女部长。她的引人注目之处除了政治上的光芒外,更在于她十分重“孝”。
1999年,美国卡罗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书,题为《改变我一生的人》,其中收集了40多位美英知名人士撰写的文章,赵小兰是其中唯一的华裔撰稿者。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的父亲是我的主要导师。”
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后,虽然公务繁忙,可赵小兰仍不忘打电话给父母,问寒问暖。回家看望父母,总是亲自添饭奉茶,即使当了部长后也是如此。每年父亲节,只要有可能,赵小兰都会暂时放下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父亲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在她看来,“孝道”是父亲给她刻在心里的。
她在去年父亲节期间《献给我的父亲赵锡成》一文中写道: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周末的下午,我一边帮父亲做家务,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他童年的故事。他用心良苦,循循善诱,用这样的方法,把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衣钵传承给我们。父亲总是念念不忘祖父对他“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教育,也不忘祖母对他道德品格的培养,并不弃不舍地用这些传统美德的雨露,浇灌着我们下一代的心灵。那些父亲与女儿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已成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那些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情操,都已悄悄地融化在我们的心里,至今仍激励着我,伴我同行。
赵小兰的“大孝”还表现在她的工作中。在她当部长期间,始终保持一种温文尔雅的笑容来对待和处理棘手的矛盾及议题。赵小兰一再向中华同胞传递她身为华人而自豪的亲情,并经常用自己成功的秘诀来鼓励华裔,要有远大的眼光,才可以开辟出新局面。(爱华)
我的父亲母亲
农历六月初十是我父亲的生日,今早晨我弟媳妇给我打电话问我准备送什么东西,说实话送什么东西我还真的很头痛。前几天父亲让车给碰了,上班的路上,正好下雨,老公当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时,我都傻了,手也吓得哆嗦,不知所措,慌忙中给老公的朋友打电话让他开车来接我去的医院。本来离医院很近的,但这一路仿佛走了半个世纪那样漫长,担心、恐惧,真得很害怕失去,虽然平时我和父亲的关系很疏远,但是那个时候我真得很害怕失去。
所幸没有大事,只是缝了几针,住院观察了几天,才松了口气。
在医院里,有一天我挽着母亲的胳膊出去吃饭,猛然发现母亲的胳膊已经很松弛了,已经是老人的胳膊了,一时间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才几年啊,父母都老了。
想起小时候母亲在停电的夜里,给我扇着扇子,我生病的时候抱我去卫生室。那时候母亲多年轻啊!时间就是岁月钟表上的秒针,轻轻一动却发现已经多年。
父母都老了,我却还没有尽到孝心,每天守着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任何的爱留给父母。
有人说过父母对孩子的心是百分之百的,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却少得可怜。
4.我的父亲_父亲节作文 篇四
老爸的工作很忙,因为他是一位公司的经理。但是老爸总给我许多欢乐:他会在晚上给我带回礼物,他会陪我下棋打羽毛球,他会在百忙中开车带我跟妈妈,爷爷奶奶去__大草原骑马,带我们去__看春天。老爸总是笑眯眯的说,没有什么能代替亲情,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可是,我却看到过老爸非常伤心的流过眼泪。老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就是男孩子不能轻易就哭,可是,那次,老爸哭的很伤心。
那天,我去__花园学朗文英语,学习结束了,我就到学校门口等老爸老妈来接我。可是,天都快黑了,他们还没有来。同学们都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刚开始,我还想借别人的电话给老爸打个电话,可是,我又怕遇到坏人。我想,反正回家的路我也大约知道,不如自己快往家走,老爸说凡事都有第一次,这样,以后我就不用老爸老妈操心了。
谁知道,这次我闯了大祸。老爸因为公司有点急事,在我走了后,赶到学校门口,找不到我了,给老妈打电话,给__老师打电话,给我的同学家长打电话,给奶奶打电话,全没找到我。他和老妈、叔叔阿姨开车四处找我,后来还给110报了警······
当老爸在回家的一个拐弯处,从车窗里看到我的时候,他竟逆行从人行横道将车开了过来。他一把拉开了车门,紧紧的抱住了我。他一直重复着一句话:都怪我,都怪我······我感觉自己的脖子凉凉的,用手一摸,才发现老爸哭了。
5.我的父亲-父亲的作文500字 篇五
自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只知道我父亲高大,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父亲就一直爱护我,记得我在小学,犯了一次很严重的错误——我和几位同学虽然也不算故意的,但是还是把教室里的桌子给弄坏了,结果被班主任知道了,就拉着我们几个,到校主任那里去,他向我们说:“你们现在这么大了,难道还和那些小孩子一样,这种行为难道不可耻吗……”
结果,这件事班主任就让我们这些犯错误的同学们的家长来。商量着如何处理这件事。结果,有的同学家长提出来要修这些损毁的桌子。就当其他家长都走的时候,父亲终于来了,我知道家里非常忙——父亲是位医生,整天给病人看病,当然非常忙。父亲当时就提出来要赔偿给学校里些钱,自己就不修了。我看到父亲从老师办公室出来。父亲很严肃,一句话也不说,走到我跟前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你知不知道我很忙,从家里出来这么长时间你那肯定忙死了。如果有下次,我就不会帮你解决,你自己背着说包走人。”当父亲说完的时候,我双眼里噙满了泪花,但是我强忍着,不要让它流出来,当父亲走后,我趴在桌子上,心里陷入了沉思中。对,我知道把桌子弄坏是我不对。但是你也不能这样对我呀,你难道不能替我想想……
6.感恩父亲节作文:我的父亲 篇六
他一副厚厚的眼镜架在看起来很严肃的脸上,但对我而言,老爸的性格跟他的面容恰恰相反。
我喜欢运动,经常绕着茶几和沙发跑来跑去。有一次,爸爸见了,就像老学究一样,装模作样地摸着下巴,点了点头,也跟着我跑了起来。我休息,他也休息;我加速,他也加速。后来,我被老爸的这种行为搞得有点无聊了,就对他说:“爸爸,能不能别老是学我呀!很烦耶!”爸爸笑着回答:“你不总说我太胖了,要减肥吗?瞧你那么苗条,我猜肯定是因为你天天锻炼的原因,我照葫芦画瓢嘛!”“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有那么当真吗!”“女儿说的话,我当然当真喽!何况我这几天照镜子一看,还真有点儿胖了。”爸爸的这番话,搞得我哭笑不得。
爸爸还很关注微信中的朋友圈,也喜欢跟别人分享有趣的新闻,看到对我学习或者生活有用的内容,也常常给我阅读。我喜爱也崇拜我老爸!
7.种地的“老师”——我的父亲 篇七
在农民的队伍里, 父亲的农活是响当当的, 在教师的队伍里, 父亲的教书水平也是声名远播, 十里八村的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至少我这样认为。小时候常常仰视父亲, 总觉得他懂得很多的东西, 什么文韬武略、天文地理, 他总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我的小学生活是在父亲的眼皮底下度过的, 而且还有三年是他直接教我, 那时候父亲总是昂首阔步地在校园里走过, 因为我让他很自豪, 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只有一次, 由于失误我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了, 看到成绩后, 父亲阴沉着脸沉默不语。从那以后, 我感觉父亲很在乎我的成绩, 同时, 我也在乎他的感受了。
到了初中, 我到离家十里开外的镇里上学, 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从此, 离开了父亲的视线, 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于是开始放松自己, 结果我的成绩一落千丈, 特别是数学成绩更让我挠头。初一、初二时, 我就像另外一个人, 在班里成绩平平, 总担心父亲知道后会很生气, 后来母亲告诉我, 父亲其实早就知道了我的表现, 我当时也隐隐有些感觉。父亲对我的学习没有发表过过多的评论, 俨然不像我上小学时所了解的那个父亲, 也许是知道我已长大, 很多事情已经有分寸。只是偶尔在我上学前帮我推一次自行车, 按一按车胎看有没有气, 再把母亲给我准备的午饭固定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每当村里人问及父亲关于我的一些情况时, 父亲也坦诚相对, 毫不掩饰, 听到这些话我也越来越惭愧。
临近中考的那段日子是忙碌的, 因为有晚课, 我不能天天回家, 父亲也从没来学校看过我, 仿佛和我有了距离。为了让父亲还像以前那样提起儿子就有自豪的感觉, 我开始决战中考了。
考试的前一天, 出乎意料, 父亲来了, 我很是欣喜, 可是父亲并没有说什么, 只是告诉我,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不能马虎。当我想多留他一会儿时, 他说家里有农活要赶回去, 留给我一串背影。
中考结束了, 我没有让父亲失望, 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得出来, 父亲很高兴, 但是父亲的喜悦并不那么张扬, 因为他知道我的未来之路还很长, 将来是什么样还是个未知数, 正是父亲的这种性格教会了我沉着冷静。
上高中的第一天, 是父亲送的我, 坚持自己拿着大包小裹, 好像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父亲并没有和我一起做过什么, 只有那一次送我上学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时没有什么感觉, 然后现在想来却有一股热泪涌上心头。
我的大学通知书是一张薄薄的纸, 父亲捧着它, 却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像是在捧着我的梦, 怕碎了。我上的是一所师范学校, 终于能圆我儿时的梦了。可是就在我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 父亲却下岗了, 不再是老师了, 真的去种地了, 父亲并没有失落, 反倒很欣慰,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就算我‘退休’了, 正好你来接班。”我也没有替父亲多想什么, 只是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粉笔, 去描绘我人生当中最灿烂的教师生涯。
8.我与我的“父亲” 篇八
他给我起了一个名字
“我第一次见到阿拉法特是在叙利亚的巴勒斯坦训练基地。那是1967年,我参加游击队刚刚一个月,听说阿拉法特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共进午餐,基地的人都非常高兴。我记得非常清楚,那顿午餐我们吃的是中国制造的鱼罐头和羊罐头。饭前,阿拉法特检阅我们,可能是我的年龄比较小吧,引起了他的注意。阿拉法特对我喊:出列!我向前两步走,敬了个礼。他问我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参加游击队。忽然他朝我的肚子打了一拳。我被打愣了,因为我毫无准备。阿拉法特笑了,说,还挺有力嘛,像铁人一样。归队吧,小铁人。后来基地的人都叫我阿布哈迪,阿布哈迪的阿文意思就是比铁人还厉害。有意思的是,前两年阿拉法特访华,在同江泽民主席会谈时,突然提到阿布哈迪大使,翻译愣住了,他以为巴勒斯坦要新换大使呢。年龄大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阿布哈迪的人,其实,萨法里尼就是阿布哈迪。”
他派我到北京
“过了一段时间,我被调到黎巴嫩南部的边境地区,也就是与以色列直接作战的前线。由于我作战勇敢,表现也很出色,经常受到阿拉法特的表扬。他称我为儿子。我自豪地称他为‘父亲’。后来在一次战役中我受了伤,被阿拉法特带到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我被‘关’了起来,其间,不断有人给我讲关于中国的事情。半个月以后,有人发给我新衣服,我很奇怪,因为平时我们是没有好衣服穿的。又过了两天,我被送到机场,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有了新的任务。
我和二十几人来到了中国,学习军事。1969年,阿拉法特到中国看了我们的训练情况。他对我们的表现感到满意。1971年,学习期满后,我踌躇满志地准备回前线打仗。这时,阿拉法特对我说,巴勒斯坦需要能打仗的人,更需要有思想的人,需要会做外交工作的人。我留了下来,留在了巴勒斯坦驻京办事处……后来我又有幸到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政治。在北大我是惟一的老外,因为当时北大还没有其他的留学生。我一边学习,一边做外交官。读了本科,读硕士研究生,接着读博士。博士学历是我在当老挝大使时在北大完成的。”
驻印尼大使转眼成了驻华大使
“1992年,我在朝鲜当大使时,阿拉法特去访问。在接见阿拉伯各国驻朝大使的会上,阿拉法特发布一条消息:萨法里尼被任命为巴勒斯坦驻印尼大使。别提我当时有多沮丧了。我原以为会被派到中国当大使呢。但是我必须服从命令。第二天我带着家人随阿拉法特离开了平壤。
阿拉法特的行踪向来是飘忽不定的,所以无须打听。离开平壤后,我跟阿拉法特先去了柬埔寨,接着又要去另一个国家。我不知道。就在旅途上,我的使命再一次被改变。
那天,我上了飞机,刚想睡一会儿,这时我隐隐约约感到有个光头在我面前晃动。我睁眼一看是阿拉法特,赶紧坐起来。他说有急事找我。我们一同来到驾驶室。阿拉法特指着话筒命令道:立即联系。我一头雾水,不知道和谁联系,也不知道我们身处何地,将去何方。阿拉法特急了,骂我是笨蛋。我拿起话筒仔细听,听出对方讲的是中文。这时阿拉法特告诉我,我们正在去往哈萨克斯坦的路上,由于飞机没油了,想到中国加油。按照国际航空惯例,如果一国飞机要到另一国停留,需得到对方许可。我这才明白阿拉法特要我向中国请示。谢天谢地,对方总算明白了我那不很地道的中文。经请示,中方领导人同意我们飞机在中国境内加油。我暗自得意。毕竟我没有辜负阿拉法特的期望,关键时刻处理了一件在我看来是件了不起的事。
清晨四五点钟的时候,我们的飞机在上海机场降落。我们在上海停留了10个小时。上海市副市长一直陪着我们。在这10个小时里,阿拉法特改变了主意。他让我到中国当大使。我喜出望外,跳得老高,像个调皮的孩子。这年6月,杨尚昆主席访问突尼斯,在我们的突尼斯总部拜会阿拉法特,阿拉法特让我参加,我有意接近杨尚昆主席,阿拉法特顺势告诉杨尚昆主席我要去中国当大使,希望中方多关照。就这样,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巴勒斯坦驻华大使。”
以色列人对他太不公正
9.父亲 高中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篇九
父亲是个胖子,但肥大肚子里装着的是满腹经纶和对我浓浓的爱。
父亲一大爱好就是看他的终生偶像——毛主席的书籍或电视剧。凡是关于毛主席的电视剧或书籍都要翻来覆去看上不下五遍。对《长征》更是情有独钟。父亲每看到精彩之处,都会两眼放光,那光里有对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也有红军抢渡铁索桥的紧张……最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是父亲给我讲的一个发生在长征中的小故事《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红军小兰把自己的干粮丢了,但她为不让战友发现,拔了许多野草塞入挎包。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大家知道了真相,都自愿分了一点干粮让小兰感受到家的温暖。故事小,内涵大,我也要像小兰一样做一个不怕苦、坚强、无私的人!
父亲“文武双全”,不但用故事升华我,还美食馈赠我!
父亲喜欢给我做螺,一盘香喷喷的炒螺出锅后,父亲似是有意识地等我,手里捏着一只螺,也不着急往嘴里放。只是用筷子慢慢地将最外壳的黑壳掀开,抿口酒后再拿牙签挑壳里的螺肉。父亲是故意放慢速度的,慢吞吞似拖着不肯交卷的孩子,端坐在那里,时不时给我夹一筷子,眼瞅着我面前堆起的螺壳渐渐高了起来,才肯继续吃。每每盘中螺剩下约莫三分之一时,父亲便不吃了,把螺全部拨到我这个方向,接着开始小口小抿酒。那时父亲目光最为绵长深厚,静静地安于那方,似古井无澜却有几分阳光明媚温情在里头,融融的,暖暖的,不同于似水的柔情,更多的是如山般的厚重。
在家中,我的东西一直都是最好的。从睡觉时高度适中的枕头到桌上摆着的一个个苹果,从冬天穿着的棉拖鞋,到夏天戴的驱蚊手环,父亲总是无条件宠着我,却总是嘴硬不肯承认这一切。不肯承认枕头的枕芯是他买来换的,不肯承认苹果是他削的,不肯承认棉拖鞋是他请奶奶缝的……不肯承认他对我所有无条件的爱。
10.父亲 高中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篇十
进部队七年后的一天,父亲谢绝了领导的挽留,毅然从部队回来,直到今天,他都没有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一丝的悔意。但三年前,父亲送我弟弟去了部队,并极力动员他留在部队;每次好友相聚,父亲总与他那几个战友相饮甚欢;父亲的外套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军绿色;父亲也经常喜欢高歌两句,歌词无外乎“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气势磅礴;也常常看见父亲做很标准的俯卧撑,有时也单手做。
父亲是个典型的生意人,很有生意头脑,当时正是因看中了个体户的发展前景,他才决然离开部队的,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将部队精神带到了自己的生意之中。凌晨三点,单车上路,拖着两箱香烟,从湖北到河南,赚取五元的差价——家中拥有三辆大、中、小不一的送货车,父亲其中的艰辛已深深地烙在了每个子女的心中。每个孩子的记忆里都能找到风尘仆仆的父亲、顶风冒雪的父亲、压弯脊梁的父亲。当然,我们也深深地记住了每次换新车时,欣喜与满意的父亲。
父亲的一生都在冒险,包括生下我们这五个孩子。村子里的人都很敬佩他,不是因为他有五个子女,而是因为他给予五个子女的生活比村里的任何一户都要好。父亲仿佛一直很严厉,记忆中,从来不曾看见我们有谁在父亲面前撒过娇。直至我大学毕业工作在外,妹妹远嫁他乡后,我们才觉得和父亲的距离慢慢近了。每次回家,都能清楚地感觉到父亲的变化,很久没听见父亲唱歌了,也很久没看见父亲做俯卧撑了,他现在最喜欢的事,就是饭后在茶馆里和牌友打牌。父亲老了。对子女,父亲正在卸下一身的威严,代之于软软的温和。每次接到父亲打来的问候电话,心中总是很愧疚。父亲需要我们。
11.我的“民师”父亲 篇十一
我的家在一个缺路、少水的山谷中,离父亲教书的学校有十几里远。母亲在冬夜里独守着寂寞,忍受着狼吼带来的恐惧,操心着牛羊,哺育着我们。母亲来自一个离乡镇很近的大村子,她的清秀美丽在村上是出了名的。直到我嫁了人,做了人妻,我才惊讶地体悟到母亲是以何等毅力忍受着那种种苦痛。那种种苦痛,完全可以使我那清秀美丽的母亲离弃我的父亲,可母亲没有。当父亲夜里回来去背那还在谷场上的粮食袋时,当父亲在鸡鸣之前就要赶到学校时,母亲总是做好热饭,再加上两个荷包蛋,以慰劳父亲。在我那清秀美丽的母亲看来,那无尽的期待,那无尽的煎熬,都是为丈夫、为儿女,这些也都是她的一种幸福。
可在那时,我无法原谅我的父亲,无法去爱一个看起来对家、对儿女都不称职的父亲。
那是一个春季,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盎然。我们也和往年的春天一样,由大哥带着玩耍。谁都不曾想到,在那个春天,可怕的厄运悄悄地来到了我们家。我们兄妹三个几乎同时患上了一种传染病—麻疹。在我发烧的第三天晚上,病情稍轻的大哥却突然严重起来,妈妈背起大哥到谷外求医。那天夜里黑极了,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在山谷中上下乱蹿呜呜吼叫的狂风,半夜时我心爱的小妹哭着叫妈妈。我和二哥终于不忍,过去看小妹,她的脸很红,全身滚烫,她看了看我们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睡着了,我就站在床边守着小妹。
清晨,母亲背着大哥回来了,可随即,我就在母亲失态的叫声中呆住了。母亲抱着小妹,疯子似的跑了出去。此后,我唯一的小妹,美丽如母亲的小妹,就再也没有回来。
上午,父亲陪母亲回来。可下午,父亲就要回学校去。父亲低声地向母亲说着什么。母亲烧火、擀面、磕鸡蛋,一如往常,只是默默无语。
我眼光毒毒地冷盯着父亲,父亲看我时打了个寒战。父亲走过来想摸我的头,我头一甩躲开了。我那时快5岁了,我记得母亲央求过父亲,让他请几天假,可他没有答应。我固执地认为,父亲如果在家,我唯一的小妹就不会死去。
那一年,父亲所带的班级共40来个学生,9个考上了重点高中,3个考上了师范,4个考上了其他中专,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父亲所在的学校,因此在县上名声大振,父亲也从此“坐”上了初三班主任的位置,直到他不能再教学。
父亲的各色光环渐渐地淹没了家中的一些悲伤。我那唯一的美丽如母亲的死去的小妹,逐渐被人们遗忘。我想,父亲也遗忘了她。于是在我对小妹的思念中,滋生了对父亲一种很特别且难以说清的怨恨,我谢绝了父亲对我的所有亲昵,在不知不觉中,也很少再叫他“爸爸”。
我上初中时,父亲早已调往乡重点初中,且做了领导,仍兼初三的班主任,我那时跟着父亲上学。
那些年,“民师”大批大批地转正,父亲总给母亲解释:“我是领导,我以后有的是机会。”他把名额让给了一个又一个“民师”。现在,我的同事们常说我的父亲太老实了,所以一直没转正。今天的人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我的父亲。他用失去那样多的家庭温暖,那样多的家庭亲情,却只换来了一个永久牌的“民师”。
有一天晚上,我在房间里做作业,父亲走了进来,满面泪痕。他哽咽着向我转述他们教师会议的情况:他的一个学生已成了他的同事,声泪俱下为他争取了一个转正的指标。父亲说:“你知道吗?很多人都流泪了,他们都说谁也不能再占用这个指标了。要是你妈能在场看看这……”我似乎早已不会被父亲的言语所打动,便用嘲弄的神态冷冷地盯着父亲,父亲终于觉察了,讪讪地打住话头,转身去备课了。
当父亲尴尬转身的一刹那,不知是由于自责,还是由于难过,也许二者都有,我有些想哭。那天夜里,父亲再没抬头与我说话,可我却发现父亲的眼泪打湿了他的教案,模糊的字迹在诉说着他复杂的情感!
初中毕业后,我上了高中。父亲的教学成绩年年硕果累累,可就是没有时间来翻一下转正考试的复习资料,放走了一个又一个唾手可得的转正机会。
高三那年,我从我的班主任那儿听说,父亲可能永远没有转正的机会了,我向老师告了假,去父亲的学校。
父亲的房间门虚掩着,我推开门,父亲从作业堆中抬起头,取下老花镜,看着我。
“你知道吗?以后你没有转正的机会了!”我劈头问他。
父亲一边站起,一边说:“知道,咋啦?”
“咋啦!?”
父亲的平静让我喉头发紧,我说不出话来。
我那唯一的死去的小妹,我那艰难地半工半读上大学的大哥,我那正在烈日下劳作的二哥,我那日益苍老的母亲,我家那歪斜的土坯房……这些都在我眼前旋转。我说不出一句话来,直直地盯着父亲。
父亲看着我,愣了一会儿,拿起粉笔、课本走出房门。我离开父亲的学校时,发现父亲正盯着校园的黑板报,半天没动一下。黑板报上又在表扬父亲呢。
高考结束,父亲才来学校看我。此时,我正要填报志愿。
父亲递给我一本志愿目录,就坐在我的桌子旁边。他的学生我的班主任走过来:“您让妮子报啥学校?”
“报——”但父亲把下半截话咽了下去,“随妮子吧!”父亲和班主任寒暄了几句,坐下,看着我,不再说话。
我翻开父亲画过重点的报考志愿目录,从第一批看到第三批,看到的全是师范类院校。我看看坐在旁边的父亲,突然想哭,但硬是让眼泪流进了肚里。
“你走吧!”我对父亲说。
父亲听我说了这三个字,默坐一会儿,便和班主任打了个招呼,走出教室。但他还在窗外看着我,见我似乎不乐意他这样做,才走开了。
暑假中,父亲因年龄大,已被摘去了“民师”的帽子,在家陪母亲,帮二哥耕作。无甚欢乐,也无甚悲伤,生活平静如水。
暑假过后,我到省师范学院去念书。猛然离开,我非常想家。奇怪的是,这时,我思念父亲甚过母亲。每当思念父亲时,我就默默地坐着,不自觉地咀嚼着父亲这个“民师”所做过的一件件事情。此时,一股似苦似涩又似甜的味道,渐渐地从心中涌出。半个学期时,父亲寄来一封信,说他又被学校聘去做代课教师了。父亲的信很短,但我能看出他的情绪很高涨。
过寒假了,我迫不及待地扑进家门。母亲正在喂猪。母亲看起来很憔悴,她长长的头发剪短了,在风中凌乱地飘动着。
“爸还没放寒假?”我问母亲。
“你爸在屋呢!”母亲低头拭眼泪。
我的心“咯噔”悸动一下,快步奔向屋门。我推开门,一下子愣住了。父亲坐在罗圈椅内烤火,床边的矮几上是一堆药瓶。见我过来,父亲嘴张了几下,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母亲走过来,接过我的包,把我按在凳子上。
我看着父亲,想哭。可作为父亲的女儿,我早已学会把泪水生生地咽进肚里。
“那天早上,预备铃是你爸拉响的,校长等了好长时间,也没听见打上课铃……这才发现你爸已躺在校铃下了……”
父亲的泪水流出来。我听说得了脑血栓的人最易流泪,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掩饰自己内心的苦痛与辛酸。我不愿猜想父亲泪水中饱含的意思,尽管父亲不会在他女儿面前再掩饰他的情感!
我的父亲!我的教了一辈子书,却不是正式教师的父亲;我的得了一辈子夸奖却得不到最起码认可的父亲。我的父亲!我的听到闹钟的鸣声,一如既往地跃起,去拉响上课铃的父亲;我的当别人将他从冰冷的地上扶起,嘴里仍模糊地念着“该上课了”的父亲。
我在母亲絮絮的叙述中,仔细端详我的父亲,他的脸上满是钝钝的皱纹,口微张着,一动也不动地盯着跳动的火焰,真像是一尊塑像。
“咋不住院?学校管不管?”我问了母亲,也觉得自己问得多余,父亲一辈子,没做过一天正式教师。
“学校管呢!多送来一个月的工资。要不,你爸哪有买药的钱。”
父亲嘟囔了一句,母亲代为翻译:“学校也难!”
我突然想和父亲交谈,很想,很想……
我拉过父亲僵硬的手,揉着,轻轻叫着:“爸——”父亲一颤。
【我的父亲作文】推荐阅读:
我的父亲初一作文08-24
我的父亲亲情作文09-01
我的父亲作文开头09-19
作文:我的善辩的父亲11-03
我的父亲作文小学生08-16
我的父亲五年级作文350字06-26
三年级写我的父亲的作文09-12
描写我的父亲的情感作文700字09-30
歌颂父亲节作文-歌颂父亲10-13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影评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