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家风的心得体会

2024-08-19

传承文明家风的心得体会(11篇)

1.传承文明家风的心得体会 篇一

XXXX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好家风家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好的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基石。家庭和睦,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和才能万事兴。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千万家庭共创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此,浑源县妇联向全县广大家庭发出倡议:

一、坚定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建树时代家风,大力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使良好的家教家风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自觉,成为开创浑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德支撑。

二、勇担责任,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传承“崇礼、尚义、明德、至善”的浑源人文品质,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晒最美家风、传最美家训、做最美家庭”活动中,踊跃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传承好家风,弘扬真善美,凝聚正能量。

三、身体力行,做最美家庭的创建者。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倡扬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自觉行动,勤学习、守法纪、修举止、炼品格,以主人翁的担当参与融入其中,寻找最美、传递最美、争做最美,使全县广大家庭彰显美德、彰显活力、彰显幸福。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是每个公民、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同心携手,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做起,传承美德、共创文明,让和美家风吹遍大美浑源!

1月

浑源县妇联

2.传承文明家风的心得体会 篇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解构着中国传统社会,改变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剧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人口的流动使以同姓家族为单位向个体家庭转变。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剧了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世代比邻而居的同宗同姓的人大批地走出村落,以新的身份融入城市。邻里之间由过去的熟人关系变成陌生人关系,以血亲为主的亲戚关系被以契约为纽带的市民关系冲淡。传统的宗法和家庭规矩被现实中的法律和规则取代,个体的成功不再取决于家庭或家族的支撑,因此,个体也就不再像过去那样承担对家庭或家族的义务。家族的凝聚力被极大地消弱。家风的传承遭遇到现实的阻碍。

2)人口政策和现代生育理念使传统多子家庭向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信念先后受到国家政策和现代生育理念的抑制。多子家庭(三个或以上)逐渐向独子家庭过渡,城市中出现许多4-2-1式家庭(即4个老人,两个年轻人,1个小孩)。而现实生活中的多子家庭更多地意味着家庭生活质量的降低:诸如教育,饮食,娱乐,婚姻。社会已基本接受“少子化”的家庭模式。新型家庭的特点是生活的重心由尊老向爱幼转变,权力的支配由老一代向年轻一代转移。在家风的传承方面,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消弱或灭亡,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了当代文明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具有正面和积极导向的传统在新的时代,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三立”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的家风传承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贤早已把“德”、“功”、“言”的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规范,后人的责任是使之得以继承和发扬。“三立”的传承中,人们把它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进行了新的阐释:立德—高尚,立功—务实,立言—诚信。

至于一个现代家庭面言,家风的传承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从“三立”的角度来看,普通人不敢妄称“有德,有功”或能够“立言”,但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主动追求高尚的德行,伟大的功勋和独立的言论。在“立德”方面,几乎在每个家庭的家风传承中,“忠孝”、“仁爱”从未缺席。虽然绝大多数个体不能做到为国尽忠且爱世人,但基本能实现对长辈尽孝且爱亲人。传统的“家国”概念能使小家的“孝”和“爱”升华为大家的“忠”和“仁”。它的意义在于:通过个体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调节能够达到国泰民安的宏大目标。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家庭也因此变得高大庄严了许多。因此,立德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影响家庭和社会。这也与传统的“修齐治平”的观点是一个道理。现代家庭尽管没有传统家庭那样的宗祠或仪式,但代际或亲属之间的心口相传从未缺失。“德”仍然是现代人身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立功”方面,个体或家庭,很难为民族或集体建立的伟大功勋。但个体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家庭生活的幸福,甚至能够带动一批人生活得更好。这仍然被看作“立功”。今天的社会成员在地域间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很大,而这种流动也为更多的人提供“立功”的机会。法律和规则一方面约束了传统以血亲和宗亲为主的社会纽带,但另一方面提高了社会的公平度和透明度。整个社会逐渐走出以“出身”或“门第”来称量成功的窠臼,更加务实地把个人的自我成功及至“小家”的幸福也视为一种“立功”。和“立德”的道理一样,把这种小小的“立功”扩展开来,当越来越多的“小家”能够幸福时,民族和国家这个“大家”也就繁荣昌盛了。“立言”也是如此。尽管先贤有众多关于各方面精辟的言论,但当代人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庞杂的海量信息。喧嚣过后是我们内心冷静的思考:现代通讯系统提供众多“立言”的机会,但此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诚信。还是那句古语“无信不立”。这就要求我们从传统中汲取,把先贤的智慧与朝代相结合。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声音。

综上所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中国文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的家风传承中,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摘要:立德,立功,立言是自古以来成功人生的“三不朽”。成功的人生离不开家风的熏陶与传承。现代家庭无论从体系上还是从规模上正经历着巨变:表现在人口的流动使以同姓家族为单位向个体家庭转变,人口政策和现代生育理念使传统多子家庭向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转变。以“三立”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德要求高尚,立功要求务实,立言要求诚信。

3.中国人的家风传承 篇三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舊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位,身上永远会有家风的印迹。从最朴素的“不偷不抢”“吃亏是福”“老实做人本分做事”,到寄予厚望的“扶弱济贫”“无私奉献”,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态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

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与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社会发扬,需要青年传承,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讨论家风,不仅仅是怀念过往更是憧憬未来。相信随着社会氛围的形成,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一定能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

4.传承家风心得体会 篇四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下一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人们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家风的培养。

包拯,他以公正廉明著称,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在晚年他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三十七字的家训,意思是包家的后世子孙有为官的,他们当中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那就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祖坟里。不遵从我的志向的,都不是我的子孙。包拯让他的儿子把则家训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总结出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的孩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写了篇《训俭示康》,告诫他的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的儿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世人都说“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也就是说,路上的行人看到某人的容貌举止,即使不认识这位是谁,但是也都知道这应该是司马家的孩子。

5.廉洁文明家风心得体会 篇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如今,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意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廉洁自律,做新时代的先锋队。牢固树立家风,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廉洁文明家风心得体会

每个家都应有好的家规、家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家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说不清,其实我每天的生活,都有一条看不见的航线在指引着我一路前行的方向,那就是家里的家规。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我家的家规家训。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从严治家,以勤修身,以礼服人。

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的孝不重大节,却重小节。吃饭的时候家里的餐桌的座位安排,老人上座,依次长幼排开,体现了我们对老人的尊重。对于礼,就是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应该讲礼貌,不说脏话不辱骂他人,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礼还是要有诚信,我认为在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礼还要做错事就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每户人家的规矩可能都不一样。如我家是“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还有一个家规是净,衣服、毛巾、洗碗布等必须要摆放整齐,起床后把被子叠起来,家里的垃圾不能随便扔,必须要扔在垃圾桶里,每天一次必须去倒,要维持自己房间的卫生,自己房间的地面要拖干净等等。“净”的规矩带来的是无比的“清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我家的规矩之一,从小开始,我们自己若是轻度感冒了,就要自己去看医生,从小学开始自己洗衣服等,从小就独立,就会比别人家的孩子生活经验丰富了。

每个家庭的家规都有所不同,好的家风、家规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以上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规中的一部分,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建设和谐、文明、健康、富有的幸福家庭。

廉洁文明家风心得体会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成语辞典中也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词条,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

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治国与修身、齐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当今时代也有充分体现,不能齐家就不可能很好治国,要想齐家就必须修身。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几个层面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家庭有优良的家风家教,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兴旺;无数家庭传承优良的家风家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和谐友爱;好的家风家教涵育无数扶危济困、廉洁奉公、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我们这个国家就会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国家发展就会蒸蒸日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家风对全社会所起的教化和熏陶作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家风正、家教严,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才能保证“后院”不起火。领导干部的家风正了,不但可以防止家属把领导干部“拉下水”,而且对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也是一种激励和保障。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领导干部个人角度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修身、齐家,把家庭建设成坚强堡垒。当前,从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落马与其家庭有很大关系,“丈夫办事、妻子收钱”这样的家庭式、家族式腐败案例屡见不鲜。而一些官员子女依靠父辈手中的权力非法牟利、胡作非为,更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也是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廉洁文明家风心得体会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以及避风的港湾。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才能更好地塑造一个人。善恶在任何时候都不如家庭的感染力,家庭的榜样力量更加强大。“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居家正方能居官正。

通过查处的一些贪官案件可以看出,很多都是一大家,根本原因正是败坏的家风所致。这些反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更关系到能否守住一个人一家人清廉。只有清廉从政,才是给家人最好的馈赠。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这样不仅是害了自己更是害了家人。

所以我们要重视廉洁家风、家庭的建设,只有家庭的熏陶和培养,才更有利于个人的清廉成长,也才有益于国家,家风正则作风淳,家风不正则容易导致为官不廉。

6.传承文明学习心得 篇六

教师:曾从娥 在这个假期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传承文明》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对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育之歌、贵州教师誓词、弟子规、传统节日介绍、我国法定节日介绍、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师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圣神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圣神的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生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的美好未来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牢记这份职责联系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不辱使命,勤奋努力工作。

二、对弟子规和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弟子规则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

书中介绍了春节、云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元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腊八节十个传统节日。其中我对春节记忆最深。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通常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等节日食物,还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压岁钱等习俗。介绍了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十个我国法定节日。,与此同时,发挥教育的功能,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且我想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和个人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生活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结合节日和当地的一些民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利用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7.客家门匾 传承良好家风 篇七

“每一块门匾都有一个故事。如‘清白传家‘苏湖流芳‘相国遗风,它表示房屋主人是姓杨、胡、刘,反映他们祖上曾封侯做官;‘紫荆流芳‘三省传家‘义门传家却源于田、曾、陈姓史上的兄弟典故。而且即使同一姓氏人家的门匾内容也不一样。如钟姓就有‘颍川传家‘飞鸿舞鹤‘知音遗范等几种题辞,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江西省上犹县门匾民间研究人士蔡老先生如是说。

“柳烟轻,草色茵,远闻牧童玉笛声,花飞落渡亭。山青青,水盈盈,堤岸篱屋鸡犬莺,一江渔火明。”新房既成,墨迹犹新,在冈陵丘壑、在清冽的泉溪旁、在古树密林内,突见一溜粉墙黛瓦,屋宇门匾上书写着古香古韵的四个大字,谁都会产生一种文化与自然交融的美感。

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在的客家门匾,它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标本,是客家人追求美好、崇尚文明的形象表现。这些门匾,散发着历史的厚重,讲述着岁月的故事,飘逸着时间的力量,彰显着家庭的内力,传达着房主的理念,并随着家庭的繁衍世代相传。

门匾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表明姓氏,就好比各地酒家高高悬挂“太白遗风”的旗幌一样,吸人眼球。外人一看门匾就知道屋主姓什么,如遇同宗同族,势必更加投缘。二是炫耀家世,表明这家人曾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门望族之后裔,他的先祖曾为国为民做过奉献,理应万世彰褒、万民仰慕。三是展示道德力量或人生态度,让外界知道,此屋有读书掌权之人,有背景较硬的后台,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和人缘关系,从而不敢门缝瞧人、妄加欺凌。四是教化后代,让子子孙孙能朝夕望匾、缅怀先辈、珍惜荣誉、自信自强,实现族旺家裕、伟业一脉相承的愿望。

8.传承家风的故事 篇八

王大琴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而我的家风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叙事1:公公婆婆是节俭的典范。公公是个老党员,婆婆多年来勤俭持家。他们从苦日子里过过来,到现在依然是不乱花一分钱。婆婆常说,衣服不在于多名贵,只要干净整洁就好;穿过的鞋子不穿了,擦干净上好油收好,穿了几年之后鞋还能新的一样;一日三餐,适量适度做饭菜,一般都不剩饭菜;出行的时候,能走路就不坐车,走走还能锻炼身体。周围很多人说,到了这个年纪应该享享福,天天打打牌过日子算了。但他们仍然坚持种点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可是,节俭不是吝啬。村里修路的时候,我公公第一个带头捐了3000元。他说,修路是好事,修好路村子才能发展好。亲朋好友谁家里有困难,他们也能慷慨解嚢。用他们的话说,钱要用在当用的地方。没有必要的花费是浪费。

叙事2:上行下效,节俭成风。说起来,我和老公也是自食其力买房买车。我们没有大大的房子,但是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没有过多的奢侈品,但不妨碍我们的生活。我们坚持的是,家里有需要的东西才买,要买就买低碳、环保、节能型的。就像电影《美人鱼》里面说的:“如果世界上再也没有一滴干净的水,没有干净的空气,钱再多又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坚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并从行动上落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我们铭记于心。

叙事3: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风,也将延续到我的孩子这一代。我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她不会要求买昂贵的裙子和玩具。不浪费粮食,吃多少盛多少。外出时她会主动提出坐公交车。在这个过程中,她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记得有一次小表姐来家里吃饭,饭没吃完要倒掉。她理直气壮的说:“要吃完!你知不知道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啊?”

9.传承良好家风的征文 篇九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有一个星期六,妈妈上班,爸爸有事去上海,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妈妈出门前交待我把周末作业完成,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早饭吃好后,我拿出作业来写,刚写完英语作业时,小宇打电话来让我跟他一起联机玩迷你世界。我本来想不理他,可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和他一起玩了起来。

到妈妈快下班时才惊觉还有作业没完成呢!为了怕妈妈责骂,我在妈妈下班前把作业藏好,想等妈妈晚上出门散步的时候再拿出来做。妈妈回来问我做好了没,我面不改色,爽快地回答:“做好了。”心想妈妈肯定要急着做饭不会来检查的。谁知妈妈说拿出来看看,我的心怦怦直跳,忐忑不安地拿出作业慢慢地走向妈妈,妈妈一看,脸上顿时阴云密布,狠狠地批评了我:“我批评你,不是因为你没写作业,而是因为你不诚实,不讲信用。你没写你可以告诉我,而不应该用谎言欺骗我。记住,做人要一诺千金。”

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下,我时刻谨记诚信比任何品质都珍贵,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行善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儿女的义务责任。爸爸就是我们家最孝顺的人,去年爷爷住院,爸爸怕爷爷在医院的伙食吃不习惯,每天医院来回烧爷爷喜欢吃的菜,给爷爷按摩捶腿,还叫我每个周末去医院陪爷爷,给爷爷端茶倒水,讲故事给爷爷解闷,说笑话逗爷爷开心。

最近爸爸公司为奖励优秀员工,爸爸可以带一个家属坐豪华邮轮去日本游玩。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决定带爷爷去,可我很想去见识见识,我都没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呢!可是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爷爷年纪大了,以后出国的机会也不太有了,你还小还有大把机会呢!”我听了很惭愧,心里暗暗地发誓:我也要像爸爷一样,孝顺父母长辈,平时也要多体谅爸爸妈妈,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晨读晚诵里有一段话:“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是啊,如果我们不进取读书,那又和飞禽走兽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家最勤奋的要数爷爷了。他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每天晚上依然专注地看着论语之类的书,就算在住院期间或外出旅行,少不了的就是他的宝贝书,他还常常教育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喜欢上了看书。

10.新时代家风传承靠什么? 篇十

那么,中华民族优良的家风传统在新时代怎样传承,具体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期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家风也可以称为家庭文化,它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跟家庭、家族的贫穷与富有、社会地位高低没有关系。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其言行举止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家风的特征,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良的家风会引导家人走向歧路。

当今是开放的社会,孩子生存环境中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加工工序”,家庭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是给孩子“打底色”,至关重要。底色打得正,以后遇到不良的影响也不会出格;而底色打得不正,以后想再更改是很难的。

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随心所欲的管理、培养、教育、塑造,而是在跟家长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成长发展的。完全依靠家长的权威、权势,对孩子实施单向的、强制性的教育是不成的,必须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保证家长和孩子的互动顺利进行。

培养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树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父母还要提高分辨、识别、筛选能力,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教育观念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

家风传承要看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落到实处

吴洪芹 福建省妇联主席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面的风气、风格和风尚,也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文化和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文明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中华民族有重家教、守家训、振家风的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教、家风和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精神标识。现代人也都该从中吸取精髓。

今年春节期间媒体热播的“潘氏义诊58年”故事,讲的是福州治疗癌症的潘明继老人,在2012年去世之前曾坚持54年,春节时候都带着家人回到老家泉州南安县的乡亲们进行义诊,每年春节给乡亲们义诊成了他给家乡的一个新年礼物。老人过世后,他的子孙依然坚持每年春节都会到乡村里义诊。

潘家义诊的家风就是现代最美家风的一种传承,我们今年将通过第二轮寻找“最美家庭”,把家教、家风、家训送到千家万户,让家风的好声音和正能量不间断传递,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传承

武黎嵩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

中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老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

比如“杨”姓,大家都很认可汉代的一位宰相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故事就是由他而来。杨姓后人建“四知堂”作为“廉洁奉公”的标志。所以对于杨姓人而言,干巴巴地讲“礼义廉耻”,他们或许不太认可,但讲“四知堂”,讲杨家的事情,他们会特别认可。再拿我自己来说,我姓武,我的曾祖父是革命烈士,1939年抗战的时候牺牲的。因为我的曾祖父是为国捐躯的,谈到爱国,我就会很有感触。

所以,通过本家族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可以激发现代人的对某种荣誉的认可,从而培养出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这是现代家风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父以学为教,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余世存 著名文化学者,诗人

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

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今天,很多家庭都说让孩子平平安安过普通日子就好。但像民国时代宋氏家族,宋耀如觉得以中国的状态,孩子成才就不能给他们一个普通标准,而是要成为一个杰出人才,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他培养的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都非常的出名,比如说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三姐妹都是史上知名人物,三个儿子也都了不起。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家教。

今年春节,我在大理一个客栈里偶遇梁漱溟先生的儿子梁培恕一家,感觉八十多岁的老先生身上就有一种气质,让我觉得在他身上能看到他们家族的那种血脉,当时在客栈的很多年轻朋友都感叹地说,在梁家人身上能感觉到那种很正直的东西,还有很清贵的东西,这跟一般世俗中人是判然有别的。

那么,这种传统的家风、家教有什么值得今天人学习的?我想,应该叫“父以学为教”。具体是说,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榜样,或者让孩子享受到什么好的教育,我们自身也要在人生社会当中要不断地去学习,或者给他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

好的家风、家教能够传承下去,首先在于家长们自身。一个对自己的身心面貌负责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应该是有信心的,一定会给孩子一个良性的教育;而听任自己的孩子受社会的污染或者学校的影响,这样的家长,生命能量很低,在孩子面前是起不了很大作用的。

11.家风,传承的力量 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乡亲,各位大爷、大妈、叔叔、阿姨: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咱们淄川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家风、村风、行风建设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我是一名学校的老师,我的任务就是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美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家族,分别叫做爱德华和珠克,如今他们两个家族的家风已传承八代。老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大学校长,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事实证明,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眼前的这一代人。

站在我国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这都充分证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有人就问了,优良的家风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你的行为就代表着家风,自己就是下一代最大的榜样,孩子也是自己最大的缩影,自己的优良行为在生活中会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形成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说到家庭教育,无疑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言论,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久而久之,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践行,才能铸就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没错,一言以蔽之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有个叫曾子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我相信这就是家风的体现,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每个人都会记得孩童时代,父母教给自己的话,交给自己为人的道理。这个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试想曾子真的没杀猪,那他的儿子就意识不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许将来会失信于朋友,爱人,领导,那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所以,曾子用他的行动告诉了自己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曾子的儿子便会按着曾子的教导来为人、来行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种诚实守信便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家族的传统,也就是家风了。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有人总结了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家德是家庭崇尚的德理和伦理。家规是家庭遵从的规则。家训是家庭尊从的信条。家谱是家庭传宗续延的记载。看似很长的一串,而且也貌似都很正确,但这与我的理解有所不同,我认为家风是一种传承,从父母、长辈口里传给我们的,才称得上为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章某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章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她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她:“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章某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妈妈每次带章某去公园都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章某到现在也有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把不用的废弃物装进去放到垃圾桶里。章某的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读书,把节余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书,并经常写读书笔记。在父亲的影响下,章某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现在已经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章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劳简朴,学习成绩优秀,气质优雅,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么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从不与人攀比。有人说:“现在是竞争时代,你不觉得吃亏吗?”章某笑着说:“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没有想过吃亏占便宜,我们家里的人做事都是这样的风格。”

再举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捡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她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她。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慢、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亲仍不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名扬天下,家财万贯。但他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很高,绝不让他们依赖自己。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你们要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绝不能指望从我这拿走一个子儿。”

谈起家风,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之孙毛新宇说,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周家兄妹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踏踏实实地本分做人是我们周家的家风。”

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这些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无限感慨!朋友们,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

当然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都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百姓家中,那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这得从我爷爷说起„„ 我爷爷是个爱管“闲事”的人。记得有一次回老家,路上碰到当地村民“祭祖”,一辆横穿马路的车与一辆直行车互不相让,把马路堵得严严实实。只见爷爷上前和两位司机说了几句话,心有怨气的司机都主动退让,道路很快就畅通了。事后,我好奇地问:“爷爷,您都说了什么啊,他们就让开了?”爷爷笑着说:“我跟他们说:礼之用,和为贵!大家都是带着诚心去祭祖,祖先一定不希望看到、不懂得礼让的子孙吧?!”瞧,这就是我那爱管闲事又善管闲事的爷爷。

爷爷爱管闲事的“毛病”遗传给了我爸。他常说:“只要我们真诚待人,热心助人,生活就会多些平和与微笑。”你们看,小区里谁家有了争吵,有了矛盾,爸爸都会主动上门去化解。大家都亲热地叫他“金牌调解员”。在两代人的影响下,我也染上了爱管闲事的“毛病”。那天下午,教室里突然传出争吵声。原来是一个同学不小心把颜料滴在了另一个同学的画上。那个同学气得大叫:“都怪你,把我参赛的画弄坏了。你赔,你得赔!”但是作案的那个同学却不以为然地应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那么凶!”眼看她们吵了起来,我赶紧上前拉住她们:“不要吵了,大家都是好朋友,难道要为一副画而失去一个好朋友吗?”见她俩激动的情绪缓和了些,我又接着说:“我们同学间要多多宽容,古语不是说‘礼之用、和为贵’吗?”„„不知不觉间,我把爷爷的话用上了。就这样,原本充满火药味的“战争“在我的调解下平息了。妈妈看我们祖孙三代都好管“闲事”,笑着调侃说:“咱家的家风可真是与众不同,代代都是热心肠!”妈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刘欢歌里唱得好,“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我们一家人好管“闲事”,不就是都有一副热心肠,不就是都有一种“礼之用,和为贵”的人生态度,不就是都想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吗?热心帮助他人,为社会和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如何完善家风呢?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1.家风家训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满正能量。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告诉了爸妈,爸妈一个劲的赔不是,还让老师尽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负,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一说,爸妈都会马上责备我:“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还要尊敬长辈。教育我们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2.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现实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跟不上,家风欠缺的家庭,表现在孩子也是很难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有的时候甚至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家风虽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它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3.家风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风’,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家风”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也是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对于一个小学生家风教育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和领会,但通过挖掘学生‘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

4.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家风传承做贡献。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学校可以把家风教育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各班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也使家长们更加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亲爱的朋友们,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伸出你我的援助之手,热心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更多向上的正能量,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才能蔚然成风。行动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上一篇:致200米加油稿下一篇:法院法庭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