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2024-10-19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共8篇)

1.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一

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指在学科研究中探索本体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通过现象的研究得出事物的本质,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使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然和社会 发展之“道”,并用以引导人们更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地创造。倘若科学研究止步不前,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就自然科学而言,我们不会享受到今天的高科技成果, 就社会科学而言,我们也不会达到今天的文明进步,就人文艺术而言,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审美愉悦。所以说,科学研究一定要基于创新,而创新是在已有基础上的 超越,这种超越意味着更深入,同时也意味着在叛逆,但它不是刻意玄虚的,也不是随意颠覆的,因此科研的选题十分重要。同时也要讲究方法,即科研的路径,没 有正确的方法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逻辑上的错误和论证上的粗疏当然不可能令人信服,也就无法建构理想的家园。选题和方法是互为一体的,即目标和过程是紧扣 的,选题当然离不开方法的实施,方法的实施当然也离不开选题的目的。就艺术创作而言,偏重于形象思维,但谁能否定其背后理性思维的支撑作用,难道它没有规 律而言?因此,作为科学,它有相同的规律,作为学科,它又有自己的特点。进行艺术研究,同样有必要选题的创新和写作的规范。

学术论文的选题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在前有积累上科学的发现,人们不断地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由此提出疑问、分析研究并给与解答,也由 此开发了人类的智力并推动了文明的进步。那么何谓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也叫科学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体裁。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 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规律的揭示。在社会实践中,人类总是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对各门学科、各种领域,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规律,由存 在到发展,人类都在进行着从不间断的探索与研究,并有着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见解以及不同程度的发明与创造。这些科学知识、见解、发明、创造,需要表述交流, 需要传播记载。撰写学术论文,便成了一种表述手段,一种记载方式。”[1](P344)既然学术论文是一种科研成果,那么它所体现的应是科研创新,不但在 成果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表达上。实际上,学术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就艺术方面而言,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总结艺术创作的经验,研究艺术领域的问题,都属于 科学的范畴。但它也有专门的要求,一般是指在某个学科中的科学发现,而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或经验体会。《辞海》中说:“学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2](P2567)可见,学术论文是探讨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成果,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介绍、文艺创作和公文撰写,这里主要是说文本种类的不同,它们 之间没有高低轻重的差别,科普读物、文学艺术作品和公务需要的文件都有其写作特点,也都有其规律并不断创新,倒是在每个文种之内形成标准可见优劣,这是历 史形成的共识,评判其贡献主要看对社会的贡献,当然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否也就是判定其质量的重要法则。那么,学术论文有哪些基本要素呢?

首先,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反映。其内容是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而不是点滴所得。如艺术的结 构、旋律、节奏、色彩等等,不同时代的思想精神、表现方法以及风格特点等等。其涉及面非常广,又具有特定性,所以作者应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修 养。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专业上必须具有深厚的功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全面的了解,不但知其现状也要知其历史,不但要熟悉学术界的动态还要把握好主攻方向。 学术论文既可以推翻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种陈旧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把一些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方法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还可以在某个 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试验,获得新的发现或创造而陈述出来。学术论文正是因有其学术特性,所以与一般的有感而发、不求系统、讲心得、说体会的 文章有所不同。

其次,学术论文是科学探索的结晶。也就是说,学术论文应提出一种科学的见解或理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 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 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3](P720)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的,要求作者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并得出 科学的结论。因此学术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论说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切忌主观臆断,信口雌黄;各种论据资料、经典言论、实验过程都要准 确无误,确凿可靠;要避免片面地看待事物,讨论问题,要善于运用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使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准确揭示科学规律。

再次,学术论文是理论修养的体现。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它是通过现象的研究而提升到对本体的认识,而且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 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论证过程中,应广征博引,多方求证,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论是纠正谬误,还是开拓创新,都应充满理论色彩。因而,作者不仅 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有良好的修养,而且对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所掌握,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艺术创作专业来讲,形象思维固然重要,但背后一定有创 作理念,包括技巧的运用与发挥。即使在后现代语境下,那些非理性、反理性的行为实际上也还有其潜在的理性,那些创作者试图解构、叛逆、颠覆已有的传统,所 以在形式上也表现出前卫姿态的离经叛道,但仔细研究其作品,仍会发现其内在的意图和表现的规律,那么学术论文就应以理性的方式揭示其实质。即使就创作的形 式角度讲,任何形式不但提供给受众艺术美,其中当然也暗含着理性美,很难想象无秩序、无规律的胡乱创作也称其为艺术品。固然西方出现了许多现代、后现代艺 术作品似乎不可理喻,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其中鱼目混珠、良莠并存,正须用新的理论方法破解,所以理论也要创新。

总之,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学术迫切需要创新,选题的创新就是十分重要了。倘若没有选好题目即使完成也意义不大,而如果有一个好的选题则意味着论文成功了一 半。因为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花再大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什么价值,而如果选题很有意义,本身就说明研究者有学术眼光,能够超越或创新本领域的认 识。积累不同,起点不同,层次不同,当然境界也就不同。因此,选题的创新与否关系到论文的成败。那么,学术论文应如何选好题目呢?

第一,应关注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各学科领域在长久的发展中,虽然有了许多成绩和经验,但随着社会实践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发展,总会出现一些 令人困扰或不解的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哪个专业,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学科发展中的关键 问题,有的虽是一般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深入拓展时期,就艺术领域而言当然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比如说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创作手段,由 于西方各种思潮和技术的涌进,一方面使人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认识,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发起了挑战和冲击,我们应如何吸收异质因素和应对复杂影响?再比如由于专 业分类过细的弊端造成了人的素质的狭窄,许多专业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交叉互动、边际整合的局面,其中的利与弊都需要探讨而促进艺术的进步,有的跨学科研究取 得十分突出的成果,有的产生了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有的也许是指导思想的错误而走向了误区。处于转型时期,面对的问题很多,这些都急需研究,如果找不 到课题或没有新鲜的创意,那么也就谈不上论文的写作了。

第二,应有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科学上的发现创造是极有价值的,在人 类历史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艺术是不是科学曾有争论,哲学是不是科学也有争论,但艺术、哲学总是有其规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其发展规律应是一门科 学,否则设立这样的学科有何意义?既然进行学科领域的研究,就应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新发现、新创造。艺术作品在与时俱进,艺术研究同样如此,有人说,艺 术是常青的,理论是灰色的,那得看是什么样的艺术和理论,实际上,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应是一种亲和的关系,没有艺术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理论,没有艺术 理论也很难促进艺术实践,马克思的辩证法早已阐释了这一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代社会讲究科学、方法,因此只凭经验、感觉是不行的。 由于西方的工业发展产生了科技至上,所以一些哲学家和艺术家反对科技理性,这种思潮影响到中国与传统的东方神秘主义相应和,于是使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排斥 理性,殊不知东方的科技理性从来就没有建树起来,西方的感性主义也是在超越理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和中国的传统感性是两码事,怎么能把西方现代的反理性和中 国传统的重感性相提并论?欣赏一下西方现代的音乐、戏剧、美术等等就能感受出来,尽管流派众多仍有艺术规律可循,其背后的哲学理念才是重要的,这也正是现 代西方为什么艺术和哲学越走越近的原因。理清这些线索,才会看清本质,因此艺术研究的科学性不容忽视,艺术创作有了理论的指导才能再上新台阶,如果老是墨 守陈规,没有发现、创造,那就谈不上常青,也当然就是灰色。

第三,应注意填补学科建设上的空白。科学的发展有其不平衡性,学科的建设同样如此。在某一时期内注重某一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忽略了另外的 问题或方面,这就产生了短缺或遗漏。从科学发展的全局需要来看,这些空白也是需要填补的,比如一些相对于主流的边缘科学,相对于时尚的冷僻领域,相对于重 要现象的特殊个案,相对于著名人物的尘封角色。历史有其阶段性,许多被遮蔽的价值或许能够被重新发掘出来。比如对历史的研究一向侧重帝王将相,然而对民俗 的研究就丰富了历史的全貌;西方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代被彻底否定,然而到20世纪许多艺术家又从中挖掘许多文化资源;在中国,由于政治的原因,一些历 史问题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而中外许多艺术家,也正是在研究者的开发下得到价值的重估,从而给人新的启示和思索。艺术研究中应注意那些盲点,展开一些“另 类”思维,正如创作一样应具有个性,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马克思曾说“历史是一门真正的科学”,也真正进行了大量研究才提出 著名的学说,打破了西方长久以来唯心主义的垄断地位。既然是科学就要求实,但并不意味着对权威的崇拜,西方对马克思的研究促进了现代哲学流派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开拓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局面。实践哲学告诉我们,要拓展认识领域,那么找出学科和专业的空白就是新发 现,在此前提下完成新创造就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课题研究还不完善,但世上难能可贵的是首创,出奇制胜总比因循守旧更为精彩,这就要求对专业有全面的了 解,从而找到他人尚未发现的矿藏,选题才有新意,才有价值。

选题创新还有许多方面,比如通说、成说的纠正,要敢于质疑,提出新说,否则科学无法发展;比如对前说的补充、验证,特别是一些富有创造性意义的假说,正是 通过不断的充实、检验才丰富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论观点;比如跨学科研究,现代许多新的科研成果都是多元凝聚产生的,综合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流;比如中西方比 较,正是在对照中看到相同和相异,考察人类文化发展中各民族的创造,趋利避害,多元一体。总之,选题有新意,论文才有价值,才会在理论指导或社会实践方面 产生一定的作用。

选题创新是要经充分准备、深刻思考的,要考虑其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要考虑难易适中、量力而行,还要考虑完成论文所限定的时间和计划的篇幅。一般情况下, 论文首先要考虑到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步骤和进度,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这些在申报有关科研项 目和学位论文开题时都要求说明,当然也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和得到专家的评鉴。因此,一定要把创新选向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勇敢挑战并精心设计。

选题创新与写作规范是紧密联系的,要把研究内容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述出来,也要遵照科学的规律。因此,不但科学研究要讲方法,论文写作也要讲规范,进一 步讲,论文写作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二者的道理是相通的,很难想象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概念模糊的论文能说明科研成果的内在实质而令人信服。社会科学和哲 学、艺术等领域的学术成果一般都要由文字来表达(艺术创作中的学术性一般可以用文字来揭示),它不同于文学写作和公文写作,所以,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并遵守 写作规范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体现,因此具有很强的学术理性。那么进行科学研究,写作学术论文,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首先,要理性地搜集、研究、选择、引用资料。其实在选题确立的过程中这一环节已经开始,没有资料提供的大量信息也就很难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状况和当下动态。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没有资料也就无法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说服别人。这就要求:

1、在论文写作前,一定要搜集丰富的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相关的书籍、刊物、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利用互联网是一个途径,但“从互联网检索到的文章并不可 信。他们可能尚未通过编辑、同行复审、图书馆筛选等过滤处理。而且资源实在太多难以管理。”[4](P134)搜集资料时要注意检索,选取有用的信息,可 以请教专家,包括图书馆、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资料越充分,基础越牢固,内容越多,观点越新。

2、在掌握大量资料后,要细心研究,掌握标准。因为一般是在拟定课题后搜集资料,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就要研究,同时确定目的,决定取舍。要判定资料的优 劣,要鉴别资料的真伪,把事实与推论加以区别,仔细研究。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其实对问题的把握也就越成熟,自己的思路也就越清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资 料,不要有先入为主与固执武断的观念,不要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至于得出何种结论是以后的事情,正因认真地研究了资料也就使论文更严谨。

3、选择资料要去粗取精、弃虚务实、剔旧求新。要注意选取与课题相关和必要的资料,有用的资料不怕长,无用的资料要舍弃,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能滥引资料, 不知所云。在博取的过程中注重精选,就可使研究的水准越来越高。要紧紧围绕题目,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原始性,因为只有资料的确实才能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尽 可能选取第一手资料,转引的资料要不怕麻烦与原始资料核对,引用的翻译资料要尽可能地与原著核对。还要注意辨析资料的陈旧和新颖。因为要写出具有创见性的 论文,方法不外乎三种:资料常见而研究方法新,研究方法旧而资料新,资料新而研究方法也新。所以挖掘新资料有可能带来新发现,科学研究不是一种重复活动, 在资料搜集上也应有新眼光。

4、在写论文时,引用资料必须紧扣论题,同时标示来源。所以搜集资料时就 要注意详明,免得以后麻烦,可以采取做卡片或用复印来记录的方式。“引文是学术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论据类型。作者在论证某一学术观点时,可以适当引 用一些著名学者的已有论断作为理论性论据。”[5](P361)当然,引用资料还有多种类型。但是资料一定要有根据、有出处。在我国,一般所有的学术刊物 都要求引文必须注明作者、著作、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以及页码。引文必须用引号标示所引内容,如果只引大意也可不用引号,但都必须给与注释或说明。在美 国,“转述是用你自己的语言和笔调叙述资料的观点,并在文中为引用观点的来源加以说明并表示感谢。剽窃指把别人的话或观点据为己有。剽窃不仅严重违背了道 德,而且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多数学院和大学会以开除的方式来处罚剽窃的学生。剽窃中最明目张胆的行为是把别人的整篇文章作为自己的。”[6](P138) 因而,使用资料时尤其要注意。

其次,要拟定论文的题目、观点、写作大纲以及写作风格。其实论文的选题是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产生的,相应在论文的结构上自然也会有谋篇布局的考虑,两者相辅相成,即论点如何展开并得到充分的论证,这在掌握了大量资料后目标也会更明确。这就要求:

1、 题目一定要极为精练、准确、概括地传达出全文核心意旨。关于选题创新前文已有论述,这里主要指论文题目的表述一定要体现全文的核心。题目要使读者一看便知 作者的指向,不能含糊不清、令人费解。由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有诸多不同,所以题目的拟定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一个标题即可,如《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有的在主标题后加副标题,如《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现代性问题》(上述两篇文章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第4 期)。关键在于形式要为内容恰当地服务,过大过小或词不达意都会影响论文的严谨。

2、观点一定要鲜明、合理、系统地贯穿全文首尾而不能自相矛盾。一般论文都有核心观点或称总论点,为论述方便围绕总论点下设分论点,这样会使论文层次清 楚、说理深入、结构严整。一般学术论文要求有摘要和关键词,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大意。如《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题下的摘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制 定当代中国宗教政策的理论根据,是从事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 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并阐明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形成了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阶段,也是宗教学理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指导 中国宗教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全文分设六个小标题: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界说和形成,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适应观,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意义。纲目明确,观点 贯穿,前后一体。鲜明的观点给人强烈的印象,合理的观点令人信服,系统的观点使人不容置疑。当然,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争论,但论辩的基础是要符合逻辑,如 果不讲道理或没有学术规范,也就谈不上什么研究问题了,正是观点的碰撞、交锋、激辩才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3、写作大纲一定要简括、清楚、完整地列出全文的总体框架。可以说,它是经周密思考、悉心研究、反复论证、集结智慧后的全文思路落实方案。就如建设一项工 程,没有设计好方案就难能进行施工,就如进行一次探险,没有设计好路线就难能达到目的,就如投入一次创作,没有设计好布局难能取得完满的结果。拟定大纲就 是谋划总论点、分论点的安排,要考虑层次的顺序,要斟酌材料的使用,要预计统筹的效应。如《艺术:无神世界的生命存在——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现代性问 题》全文分为三个小标题:一、尼采的生命主义与艺术形而上学,二、尼采的超人主义与悲剧艺术,三、尼采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这其实就是全文大纲,紧紧围绕 摘要所言:“尼采坚持在‘上帝死了’的境遇中重新思考一切,他首次将生命理解成唯一的存在,将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成艺术,进而将存在论变成艺术学。”总 之,大纲列好了,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否则,思路不清,跟着感觉走,成败可以预料。

4、写作风格一定要考虑论文的内容与言说的方式相适应。“风格即人”,一般而言,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研究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 题的原则,这种思维和处事的原则形成了总的“本色”基调。但是,就具体的问题而言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结合论文的内容适当调整言说的方式。比如探讨重 大的问题,文字风格就要相应端庄严肃;辩说学术的争端,可能就要锋芒毕露,也可能含蓄委婉;谈论相对轻松的内容,则可以活泼灵动一些。再如,问题学术性很 强,不免要用专业术语,以达到话语的深度;有时研究艺术问题,由于领域的特点或许感性的色彩就强烈一些;但有时晦涩难解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就要考虑用易懂 的语言传达出所述的意旨。总之,要从表达的需要和接受的角度考虑,形成一种“性格”语言使阅读对象便于认同和了解,给人一种语言的审美愉悦,当然,要达到 这种境地,需要书写的锻炼和磨砺。

再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谨、详实、凝练。学术论文的严谨性是首要的因素,试想一篇经不住推敲的论文有多大的说服力?详实是指论题要尽可能地用 事实、道理来充分论证,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空泛议论就会令人感到乏味。凝炼则是指文字言简意警、精要传神,艺术类的学术论文有其特殊性,是说既有理性内含 又有感性文采。这就要求:

1、结构上一定要全盘设计、符合逻辑。前面已经提到,如题目、观点、大纲的拟定。关于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纵线式的,选取 一个问题,按历史线索论述,或层层深入探讨;横线式的,选取一个问题,从其不同方面分析,或分列几个角度展开;还可以将纵横结合起来,纵中有横,横中有 纵,无论如何,都是为说理的清楚。否则,不经过周密的筹划,草率从事,逻辑混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2、内容上要丰富、精当,信息量大、说服力强。应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并精选使用,紧紧围绕论文题旨进行深入论述,列举大量事实透彻地阐明观点。内容详实不 是资料的简单罗列,那样会冗杂拖沓,而是指资料的择优汰劣、轻重有别,这样才会重点突出。该浓缩的则浓缩,一句话既提供了信息而背后又有巨大的容量,这样 的句子组成的段落极富张力;该展开的则展开,即深入挖掘资料的潜在内涵,做细致的分析和精到的揭示;该省减的则省减,只要能够足以辅助、补充、支持论点, 概略提出佐证即可,就不必再赘述。总之,文章要有实际内容,使人既了解论题方面的总体情况,又以资料的优化突出了自己的观点,才会使人感到言之有物,获益 良多。

3、语言上也要力求精准,切入肯綮,并富有美感。语言的凝练是很高的修养,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品位和境界,需要长时间的践行和体味,一些大学者的学术论文 就既富理性又富韵致。语言的美感并非华而不实,也并非质木无文,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P61)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言的表述 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训练,任何优雅的符号背后寓含着创作者智慧的结晶,这也如同艺术创作,试想粗糙的作品给人何样的感受?真、善、美是人的至高追求,体现在 语言上也应凝为一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学术论文的写法有很多种,上述不过是所举大略而言之,难免挂一漏万。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当先在专业领域下些功夫,至于写作当然也 有其规律,只要用心体察、实践并不是很困难。正因有感于一些论文很不学术,即无创新也不规范,才写了上面的文字,也算是对学术写作的一点探讨,不当之处还 请方家批评指正。

2.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二

1 学术规范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核心是诚信, 广义上来讲学术规范是规定一切学术行为都按照使学术环境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要求。我们常见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被称作“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学术不端”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失范”指的是社会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不加注明加以引用他人资料或将他人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等。

2 研究背景

健康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学术规范体系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科研工作有序进行的最基本的前提。然而目前的现状缺不容乐观, 近几年发生的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越来越多, 已经对目前的学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成为了学术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进而影响了整个学术界创新的积极性。

郭玉珍[1]对1176名高校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承认都有或多或少的违反学术规范行为;仅有24.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平时的科研和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严格的学术规范意识;在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时候, 有56.6%的学生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相对于举报, 更偏向于选择私下讨论, 或者当做没有发现作为处理方式。邓丽萍[2]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这四所武汉市比较有特色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 有51.7%的同学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了解甚少;47.2%的同学认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为不加注明引用他人资料、本该是转引的自行修改成直接引用、将他人论文截取成自己的论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违反学术规范最主要的两个外界因素分别是:1) 不合适的学业量化考核标准, 即对研究生论文要求的压力;2) 学术规范监督体系的缺失, 仅凭论文检测系统并不能来良好的约束学术不端行为。

3 原因分析

3.1 社会风气不正

当前社会,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个人功利心变强, 一切向“钱”看, 导致诚信缺失。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 导致一部分研究生学习目的不端正, 搞科研不能做到脚踏实地, 想走捷径, 对学术规范置若罔闻。部分高校为了对学生有一个量化的考核, 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 但对论文的质量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要求, 如果发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并且审核过程很漫长, 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拼凑出一篇达到学校要求最低限度的文章。

3.2 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除了培养计划对论文有要求之外, 部分高校还以文章的发表情况作为奖助学金测评的主要依据。但对文章发表缺乏实质性的衡量标准, 对论文内容并不关心, 完全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级别来打分, 并且打分的标准也根本不考虑学生在完成这篇论文过程中的付出与他所得的分数是否相符, 这就给投机取巧的人以可乘之机。一小部分学生为了拿到一系列的荣誉丰厚的奖学金, 就会通过某些违反学术规范的方式制造出大量低水平但“高分数”的论文, 这些论文中甚至会有花钱雇枪手代写的文章。

另外, 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的学术规范制度十分不完善, 仅仅依据论文检测系统来评判一篇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要求是完全不够的。

3.3 研究生自身素质较低

随着教育的改革, 研究生大量扩招, 数量增多的同时导致质量下降, 并且研究生采用单一导师指导科研的方式培养, 研究生扩招, 但导师数量仍维持在原来的数量, 就导致一个导师需要指导的学生要比以前更多, 平均分配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减少, 有些导师甚至采取博士生指导硕士生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扩招后研究生的质量本来就不高, 加之对其指导不足, 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 其学术能力很难提高, 而学术能力的高低又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好坏, 在这种情况下, 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术任务是很困难的。

3.4 学校教育不足

重智育轻德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德育做出足够的重视, 自然也不会开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课程,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起到了不好的暗示, 就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要。

4 国外经验与启示

4.1 法律健全, 机构完善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学术界学术不端愈演愈烈, 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983年, “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在原有的“廉洁与效益总统委员会”下成立, 目的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进一步加剧。同一年, 首个适用于“科研欺骗行为”的规定出台, 该规定科学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规定中对政府机构如何应对科学不端行为,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和如何处理科学不端行为也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后来美国白宫又颁布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在该政策中, 对研究和研究记录做出了定义和规范, 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同时对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各部门, 各机构的责任, 公平公正及时的处理方式做了详细的指南和具体的规定, 对学术不端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惩[2]。

4.2 大学积极响应

以《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为指导思想, 各高校纷纷针对本校特色制定了适合科研工作要求的政策, 将学校中所有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的人员囊括在内。斯坦福大学制定的《研究政策手册》对学术规范的定义、科研经费的使用以及学术研究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和运行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对组织之间冲突的处理做了说明, 对知识产权、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动物的使用、非正式员工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文件、接受赞助项目的管理等十个方面对涉及该校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3]。

5 总结

通过以上各方面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教育, 以课程教育和导师教育为主, 以宣讲教育和读本教育为辅, 树立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术行为习惯;2) 学校建设相关监督组织机构, 并选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常委保证机构的可持续运转, 收集学生对学校学术工作的建议并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解答。3) 教育部牵头制定并颁布约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相关政策, 对学术不端进行严肃处理。

研究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确立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的学风, 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玉珍, 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2:122-125+128.

[2]邓丽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3.学术规范与学术出版规范 篇三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出版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学术出版物

[作者简介]刘文科,法律出版社法学学术出版分社。

一、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规范

1. 学术研究与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辨义。我们目前常说的“学术”一词源自希腊语ακαδημα?κ??,是指古希腊城邦雅典外围的一片区域,哲学家在此地创建学园。故而,学术在早期是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学术研究机构也一般是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在我国古代,孔子也创立过培养治国良才的教育机构,因而他也被尊为“孔夫子”。“学术”一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并不少见,有的地方指治国之术,有的地方指教化,有的地方专指学风,也有的地方专指学问。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存在“学术”这一用语。

有学者认为,“学术”包含二层意义:一是指学问、道理、真理,是认识的对象和目标;二是指获得学问、道理、真理的过程、方式[1]。本文在此基础上认为,学术既具有主观意义上的含义——学术研究活动,又具有客观意义上的含义——学术研究的结果。总体来说,学术是指人类认识、探索外部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知识。学术凝结了人类的智慧,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推动力。因而,繁荣学术研究活动,积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学术研究精华,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术研究的结果则是知识的增量。学术研究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的一个微观过程。知识是人对外部世界及人类自身的一种认识,其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并在人际的沟通中体现价值。因而,作为学术研究结果的知识,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便是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论文、专著、报告等。

2. 作为学术研究成果规范的学术规范

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规范。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人类知识增量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而学术研究成果不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其次,学术研究成果是一种社会性成果,需要以符合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术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在特定社会中所认可的规范。最后,学术研究成果是对学者学术研究的客观评价物,因而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术规范是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规范,其自身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客观性。学术规范不是对学术研究成果优劣的评判,而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特定的客观表现形式要件的规范。第二,公开性。学术规范是对公开学术研究成果的客观规范,具有公开性。对于学者不公开或不准备公开的成果,可以不予适用。第三,进步性。学术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学术规范自身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学术规范也随之进步。加之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进步,学术规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学术出版规范是将学术研究成果向公众传播的规范

1. 学术出版

出版的本意是作品的公开与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因其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将其出版传播十分重要。在古代,人类的技术条件有限,人们对知识的传播主要采取口授方式。由于古代社会一般都由特定的阶层垄断知识,加之宗教势力视科学为异端,因此,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都能够公开。随着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类获得了生产书籍的手段,而启蒙思想也将人类社会对于科学探索的枷锁解放,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学术出版是学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在这一渠道中,从主体的角度来说,其环节是从学者到出版者再到读者,而从客体的角度说,是从学术研究成果到学术出版物。可见,编辑是学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在这个桥梁上通行的就是学术出版物。

2. 学术出版物与学术研究成果的关系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出版机构将学术研究成果通过编辑加工、校对、排版、印装等环节,以期刊或书籍等形式完成的出版物。因而,学术出版物属于出版物的一种,其内容限定于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出版物与学术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联系:第一,学术出版物的内容是学术研究成果。这是由学术出版物的性质所决定。学术出版物不同于教育出版物、大众读物,它的内容必须具有学术性。第二,学术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例如,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是以专著形式表现的,其出版结果应当也是专著;如果是以论文形式表现,其出版结果是发表在期刊中。

但是,学术研究成果与学术出版物也存在区别。从宏观上讲,学术出版物的数量要少于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都公开出版,公开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编辑的认识和工作有很大关系。从微观上讲,学术出版物需要符合作为出版物的相关规范,如目录编排、文字规范、版式等。

3. 作为学术出版物规范的学术出版规范

学术研究的范式多种多样,有理论性研究,也有实证性研究;有通过演绎方法进行研究,也有通过归纳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哪种途径获得的知识,都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但是,学术出版物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传播的载体,必须符合一定规范,即学术出版规范。

学术出版规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学术出版规范是出版规范的一种,具有出版规范的共性。第二,学术出版规范是作者和出版者的共同规范。出版物是作者和出版者共同完成的,无法脱离其中任何一方。作者提供素材,出版者进行加工,如果其中一方不遵守学术出版规范,都将无法完成。第三,出版者是学术出版规范的最终执行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是中心环节。而在出版过程中,出版者则是中心环节。出版者要向作者明示学术出版规范,并要求作者遵守,在审读和编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

三、学术出版规范应当依托学术规范

学术出版物的内容是学术研究成果,因此,学术出版规范应当依托学术规范。

1. 学术出版规范的建立应由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完成

学术出版是由学者和出版者共同完成的事业,需要由出版界会同学界共同建立学术出版规范。学界提供学术出版物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意见,出版界提供学术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的意见。两种意见结合起来,才能够建立恰当的规范。

有学者认为,学术规范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学术语言的规范使用,专业性学术研究方法与表述形式的规范建立[2]。因而,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学界向出版界提供语言规范。如上所述,知识是以语言形式表达的。特定的学科领域必然存在特定的专业术语,这也就是所谓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某一术语的含义并不相同。例如,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与经济制度。而在现代商法学中,“资本主义”是指以股东所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相同一个词,其含义是不同的。

而出版者主要是提供一种有关如何表达的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在转化为学术出版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特定的表达方式进行。有个性的学者一般来说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出版者在尊重学者语言风格的基础上,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进行必要修改。例如,在纯粹的学术研究中,应当避免使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

2. 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学术研究成果的判断机制

学术出版规范的适用对象是学术出版物,这一特性决定了学术出版规范的学术性。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对学术研究结果的评判机制。

由于学术出版本身具有学术性,需要由专业的学术编辑完成该项工作,因此,学术出版机构应当先对作品是否属于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判断。对于不属于学术研究成果的作品,不作为学术出版物出版,进而不适用学术出版规范,而按照一般出版物的规范进行出版工作。

在判断机制的制定上,应当依托学界公认的标准,对于是否属于学术研究范畴作出客观、明确的判断。对于带有通俗读物性质的知识性作品,不应认定为学术研究成果,这类作品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语言的通俗性。而学术研究成果则注重知识的进步性以及论述的严谨性。

四、学术规范的实现有赖于学术出版规范的实施

1. 学术出版规范对于进步性的强调

学术出版是由出版社主导,编辑具体实施的事业,因此,与单纯的学术研究不同,学术出版有一定的选择性。出版社对于选题的规划,学术编辑对于学术发展动向的把握,都直接影响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有学者认为,一旦学术规范成为编辑规范,编者就必须按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对计划组约文稿与栏目文稿的选题进行学术史方面的考察论证,以确定哪些选题已经老化,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哪些选题虽有人涉猎,但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哪些选题前人谈得较少,很有研究前景[3]。作为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变为学术出版物的学术出版活动,更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进步性。学术出版规范对于进步性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向前发展,也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整体繁荣。

2. 学术出版规范更加重视社会效益

思想有自由,学术无界限。但是学术出版更强调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学术出版规范更加重视作品的社会效益,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术研究成果有多种传播渠道,出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以出版的方式传播,影响广泛、持续,因而,学术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成果必然是有所选择的。以法学学术出版为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大规模地填补法律的空白,因此,当时的法学学术出版以法学基础理论和外国法的研究著作为主。而到了立法日渐完善,法律适用成为主要问题的阶段,法学学术出版则以法学方法论等研究著作为出。在法学学术出版物日渐繁荣的背后,是我国法学学者研究不断深入,法律工作者不断接受学术出版物的理论营养,我国法治不断发展的过程。

3. 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学术研究成果的完善机制

第一,编辑应当通过适用学术出版规范使学术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的思路往往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有断点的。当思路在断点之处受到阻碍,而突然灵光一现的时候,也是容易出现逻辑错误或者论证不严谨的时候。因此,编辑应当发现这些地方,通过适用学术出版规范,对作者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完善。

学者一般都会有观点难以表达的经验。这是由于学者在内心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之后,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表达出来的语言与内心的想法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表现就是观点不准确。编辑相较于学者而言,具有更多的学术表达经验,在编辑过程中,通过审读稿件,可以帮助作者提炼准确而鲜明的观点。所以,学术出版规范中应当包含有关观点的规范。

第二,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需要有相关论据的支撑。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其对于论据的采纳与运用也各不相同。就像法官审判案件,以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为基础,他必须在内心对这一证据取得一定的确认。某一学术出版物中论据,是否能够在未来得到学界确认,不仅是论据本身的相关性要求,还包含其可信性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编辑者的把关,而把关的标准则依赖于学术出版规范。

第三,从论据到论点,需要有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归根到底则是一个逻辑问题。编辑通过运用出版规范中对逻辑性的要求,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审读与编辑加工,从而在学术出版的过程中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完善。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研究的最终成果,而学术出版规范则是这一最终成果的保证。从学术研究到学术研究成果,再到学术出版物,编辑仅参与其中,而且作用重大。编辑应当研究学术规范,并熟练运用学术出版规范,从而保证学术出版物永远不失学术性,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1]叶继元.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5(4).

[2]刘琳璘. 论法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

4.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四

这学期我学习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如何写好论文有了深刻的认识。老师们对如何写好论文和撰写论文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我写好论文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让我加深了对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下面谈谈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论文是反映学习的体现。研究生阶段,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是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论文的撰写,可以有组织,有结构,系统的归纳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一种规范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其次,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认为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的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句、内容、研究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具有意义;有无新发现,或解决新问题。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最重要的是要求实事求是,无论实验结果好坏都代表的是真实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结果完美而篡改数据,也不允许剽窃他人成果,这将严重怀疑作者的人品问题。

最后,关于撰写论文方法,在课堂上,我了解了写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和论文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论文写作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核心关键,极其重要。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研究不够深入,草草收摊;此外,论文要有价值,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

在写作过程中要多看文献。首先要看的是课题相关的综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概念、问题时就会缺乏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文献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更要善于发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将这个问题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问题,那么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或者和老师交流交流。

多练习写作,讲授写作的方法很多,可是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没有语感。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练笔,多看文献,学会总结磨砺思维。

当文章写好了,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但是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需要多虚心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我们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5.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知识简介 篇五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1.稿件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并具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字。

2.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文章应有作者署名(1)、工作单位(2)、(主要)作者简介(3),格式如下:

(1)张颖(ZHANG Ying),王锡联(WANG Xi-lian),诸葛华(ZHUGE Hua),郑锡安(ZHENG Xi-an)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230001);(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系,陕西 西安 710062)

(3)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占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4.文章应有关键词(3-8个)和摘要(约300字)。(1)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2)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文摘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5.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英文题名,A类的文章还应附作者工作单位、关键词(Key words)和摘要(Abstract)内容的英译。

6.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7.标明中图分类号

8.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格式如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9.论文的正文部分:

(1)文内层次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社科论文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1、(1)、1),可跳级使用,各层次的序号左空2格起排,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自科论文层次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2)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外文字母、符号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要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

(3)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表格采用三线表。

图除文稿中附上外,另用绘图纸或硫酸纸清绘1份,墨色要黑、线条要均,图中文字、符号用铅笔写清,并与正文一致。

10.参考文献不少于3个,作者引用本人文献不超过所引文献总量的三分之一。具体参考文献须按下列标准著录,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

(1)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标识码

M

C

N

J

D

R

S

类型

专利

析出文献

其他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标识码

P

A

Z

DB

CP

EB

(2)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载体类型

纸张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类型标识

MT

DK

CD

OL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3)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刘国钩,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盂.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7]OU J P,YOSHIDA O,SOONG T T,et al.Recent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ke Eng,1997,38(3):358-361.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8]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9]KAYEAMA M.Incompatible displacement methods[A],SPRIET J A.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Method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43-57.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0]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2]姜锅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08-16/1998-10-04.[14]万锦节.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5]张永诛.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1.正文注释:

6.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作业1 篇六

(一)1.在数据的收集中,应该做到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 和完整性。(填空)

2.引用的形式包括直接引用 和间接引用。(填空)

3.学术评价的标准,包括分类评价、注重质量与合理量化、保护学术自由。(填空)

4.马克思把(C)视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将其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单选)

A.资本 B.劳动力C.技术D.以上皆不对

5.下列不属于高科技伦理研究现实目标的是(A)。(单选)

A.获取利润B.增进认识C.制定标准D.培养能力

6.在评估与选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并根据科技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它属于4A策略中的(D)。(单选)

A.把握事实B.寻求替代C.进行评估D.动态行动

7.在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中,科研人员会应邀参加文章评审,主要有(A)种方式。(单选)

A.二 B.三C.四D.五

8.黑格尔所谓的法哲学就是探讨法的理念的发展过程,他将这个过程概括为(BCD)。(多选)

A.具体法 B.抽象法 C.道德 D.伦理

9.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有(ABCD)。(多选)

A.科研工作选题立项、执行以及报告方面的学术诚实

B.研究项目申请及研究成果报告中对自己贡献表述的准确性

C.同行评议的公正性D.学术交流中的同行相尊和资源共享

10.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ABCD)。(多选)

A.指导院属机构和院部机关科研道德工作

B.制定并修订科学不端行为处理规定

C.受理投诉D.以上都正确

11.科学家的良心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判断)

正确错误

1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中,知情同意包括过程。(判断)

正确错误

1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中,风险评估包括不伤害。(判断)

正确错误

14.编辑阅读评审意见后,一定会做出接受的裁决。(判断)

正确错误

7.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 篇七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是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基石, 只有夯实了基石才能撰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撰写英语专业学术毕业论文是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也是对毕业生学业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并且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从专业论点的提出、论点的论证、研究意义等各项都有专业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 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

二、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1. 基本要求。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的规范在2008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重申并深度阐明了毕业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应与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教育、英语国家文化、专门用途英语和翻译等领域相关, 一般应用英语撰写, 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 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应把学术论文规范、论文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1]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方面, 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依据大纲的总体要求,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在各个细致的环节都严格按照大纲实践教学, 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基础。

2. 课程衔接, 逐步培养学术思维。

在整个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8个学期的安排过程中,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前接课程的衔接很重要。调整合理的英语专业本科论文课程体系应该从基本课程做起, 以确保巩固基本的语言能力, 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以便培养英语学术思维。 (李海燕, 2014) [2]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直接相关的基础课程包括:写作1~2、综合英语1~6、英语阅读1~4等;而英语专业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跨文化交流、英语国际概况等。熊淑慧 (2012) 论述到什么是学术英语的问题, 认为讲解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认知低层次的学术语言, 而体验新知型教学则可帮助学生完成高层次的科学思维及语篇结构, 找出理论支持, 从而提高学术写作能力。[3]在1~4个学期中, 基础课程是重点课程, 从第5个学期开始就不断加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不断进行课堂的学术引导、专业课题的讨论等思维方式的多维度学术培养, 不断渗透学术观点, 不断积累知识。在第7学期开题时就会出现学术思维大爆发, 为撰写优秀的毕业论文的提供良好预设。在论文选题的实践可行性方面, 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 尽量从专业实习、见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等方面撰写学术论文。[2]

3. 问题设计。

本课题研究组对2012届、2013届及2014届这三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 每届随机选取40名毕业生, 总共120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积极配合此次访谈问卷, 在对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关键环节以及课程论文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了访谈问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环节:问题1:你认为学术论文写作课是否重要, 具体谈一下你的想法?问题2:对于此课程, 你认为较关键的教学环节应该是哪部分, 需要做哪些改进?问题3:对课程论文如何评价更有助于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

4. 讨论结果。

(1) 主观意识淡薄。这门课程学术性较强, 听起来较枯燥, 导致学生主观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 当问及什么是学术论文时, 头脑一片空白, 导致课程结束后写出来的论文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 比如:引用文献问题、标点符号、需要斜体的地方等。并且几个班一百多人合班上课, 形式上学生认为这类课程不重要, 尽管任课教师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 最终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 直接影响学术论文的撰写等。 (2) 课堂讲解方式形而上。论文课堂上教的知识太空泛, 并没有举出具体的实例给学生演示, 如用两篇质量不同的论文作对比, 突出问题重点等。讲课内容不连贯, 摸不清方向, 学生都不能实实在在地了解何为学术论文, 课堂听了概念性的知识点与没有听课的效率是大同小异。90%的访谈结果显示, 喜欢课堂讲解实例, 能够了解论文中的错误在哪里, 知道如何改正;如果讲课举例较少, 等到自己动手撰写论文时, 课堂所教的知识点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上交的课程论文交上去就万事大吉, 只知道分数却不知道自己写的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或者哪些地方是需要提倡的。课堂教授的写作步骤比较抽象, 课程结束之后还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怎么撰写一篇有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如果在边学边评价的过程中, 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那么学期末的课程论文将会有很大改观。 (4) 论文构思思维茫然。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论文就已经安排写学年论文等任务, 于是对于学术论文的结构、论点的提出和论证的方法等方面都不知所措。部分学生反映实际动手的机会较少, 课堂作业只训练过文献综述。有关引用文献这方面, 学生一般情况下是借鉴知网上面的资料, 原则规定是不能照搬抄袭, 但又不知道如何避免剽窃、如何将他人的原始资料转化为可借鉴的材料等。

三、教学建议

1. 加强主观意识培养。

加强学生对于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的意识不容忽视。首先小班授课, 保证每个班级课程的授课质量。课本与课件有效结合利用, 课堂讲解的各个部分衔接要及时、科学、合理, 尽量按照论文撰写的顺序讲解, 让学生有一种对学术论文缓冲的“定心丸”。学生在论文写作课堂上, 可适当调节课堂气氛, 把专业学术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 加上课堂讨论及答疑解问等深入浅出的教学环节, 逐步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 才会少走弯路, 学生和教师都会事半功倍。

2. 注重实例讲解。

选取几篇学术质量较好的专业论文为例做课堂讲解, 学生就会逐渐对学术论文中论点的提出及论文框架的把握有一定的认知, 这样的话, 学生对于英语专业论文云里雾里的疑惑会逐步消散, 但也要避免学术思维固化, 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对于论文的各个步骤, 提倡及批判兼而有效地结合实例分析加以详细讲解。

3. 加以阶段性实训。

在课堂讲解的同时, 适当增加分片或分组的实践写作训练, 特别是如何提出论点部分及框架的把握等方面。对于阶段性的小练习, 需要一步步落实, 每讲完一部分就必须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让学生把课堂理论与实践写作相结合来亲自动手, 然后挑选学生的习作做课堂匿名点评, 重点强调如何改进论文学术性等, 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吸收。统一英语专业论文标准格式为MLA格式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 , 在课堂上细致讲解标准的格式, 并做小练习加以实际考察等。

4. 掌握文献引证技巧。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引用问题。英语专业学术论文的引文需要明确方式方法, 如何正确引用, 如何标注, 类似主题的论文如何有效借鉴文献资料等以避免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另外, 在讲授参考文献的格式部分阶段, 课程进度需要适当放慢, 结合实例加以训练以便掌握知识点。

5. 论文评价多样化。

现行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4]。多元的评价手段可及时有效地反馈症结所在, 反馈信息也应保证内容的完整和详细具体, 反馈的“适时性”强调“应在教师评价前, 安排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自我反馈和修改, 然后同伴评价和反馈,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相应的评价反馈。”[4] (严明, 2014:111) 分段练习或对期中上交的作业以多样化细致点评, 讲解较主要的问题或者类似通病等, 更好地监督学生完成每个步骤的实训。

四、结语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是一种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实践通过创设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系统激发语言、学术思维和社会文化三者交互作用,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系统和认知的协同发展。[5]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提出的教学改革建议并不是孤立前行的, 每个步骤都需要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李海燕.教师干预教学对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1) .

[3]熊淑慧, 邹为诚.什么是学术英语?如何教?——一项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的课堂试验研究[J].中国外语, 2012, (2) .

[4]严明.高校学术英语写作能力评价体系建构[J].外语学刊, 2014, (6) :108-112.

8.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新著概述 篇八

学术规范已经是当今学界中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关键词了。然而,这也主要是最近十五六年学界有识之士不断努力推动的结果。有关这一跨世纪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代表性文章,目前已有两种不尽桐同的文本,即杨玉圣、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邓正来主编的《中同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其他更多、更新的相关文章,可浏览学术批评网有关栏目,尤其是“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批评”专栏)。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有关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准则,即“学术联邦宪法”,有关学术规范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已有杨玉圣和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叶继元等编著的《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晓清著的《学术规范的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王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系学界相关讨论成果的积极反映与总体结晶。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关于学风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参考中华读书网所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陈晓梅、翁昌寿、杨玉圣主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杨守建著作《中同学术腐败批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江新华著作《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杨玉圣著作《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醒民主编的《见微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励生所著《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津市语言学会编的《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李世洞和杨玉圣主编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学术批评网2009年)等。对于学风问题与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大学,学者们也推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著作,其中有熊丙奇所著《大学有问题》(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张维迎著作《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东平著作《杨东平教育随笔——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韩水法著的《大学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平原的“大学三书”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薛涌的《北大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另有两本译著:美国科学新闻记者尼古拉·布罗德等著、朱进宁等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学者山崎茂明著、杨舰等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给我们提供了外国的案例,可谓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学术规范,既与法律有关,也与伦理有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有关著作权研究的著作,也应当为学界中人的必读品。而关于学术伦理方面,除了翻译过来的唐纳德·肯尼迪脍炙人口的名若《学术责任》外,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科学院编的《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应成为包括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所有中国学人的案头必备读物。

学术规范建设重在落实。要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论文方法教授与论文写作规训是基本途径。在这一方面,艺术家朱青生的《十九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学界梁慧星的《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两本书一版再版,广受欢迎。历史学家李剑鸣的《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社会学家郑也夫的《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也文如其人,具有画龙点睛和拍案惊奇的双重功效。与此类似的还有张静所著《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吴量福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邝邦洪主编的《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秋芳等著《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蔡镇顺等主编的《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国涛等编著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陈国海编著的《商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黎的著作《怎样写好文献综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燕等所著《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于志刚的《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肖东发等编著的《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段明莲等编著的《学位论文转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毕恒达著《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而译成中文出版的有,罗温纳·摩雷著、顾肃等译《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科林·费希尔等著、徐海乐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帕特里克·邓利维著、赵欣译《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此外,美国卫生与福利部所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为推进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而写的教材——《科研伦理入门》(曹南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著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刘华杰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也同样值得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

学术征引与注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形式表现之一,也是推进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查尔斯·李普森著、郜元宝等译《诚实做学问——從大一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戈登·哈维著、沈文钦等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伟主编的《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都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值得称道。

不难看出,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关于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著作的出版,已经形成为一个学术与出版的热点。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本文只是一个鸟瞰式的描绘,既不足以宏观,亦难以微观。笔者将在随后的系列评论中,有选择性地对有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加以重点评介。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一篇:一次性保鲜袋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下一篇:七年级语文周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