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网络德育教育(共11篇)
1.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一
“小学生网络德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2005-3-11 13:42:00 | By: 老同学 ]
推荐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多媒体和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一方面,它快捷地传播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迅速地改变着世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我们在客观地承认网络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由于它的开放性、交互性,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冲破了时间、空间、国界的限制,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西方国家正利用互联网加紧对其他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积极推销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道德观,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暴力、色情信息并形成了一股凶猛的不良信息浪潮。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
在我国,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以数倍的年增长率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
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同时也诱发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目前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我们所能检索到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一些关于加强对学生上网教育、培养学生网风和网德教育的文章,但关于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系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我们认为,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构建网络德育的内容、方法、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学校局域网系统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教育现代化环境下一种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和途径。它包括德育信息、网络德育课、网上咨询、网上德育基地等内容,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载体,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本课题的研究以信息学、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为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多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特点,通过教育者在预先对学生心理、生理、思想品德发展需求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虚拟社区活动,进行实时交互或非实时交互,使受教育者表露真正的思想、观点,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通过网络德育资料库、连心桥等栏目的建设,使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等正面教育的声音成为网络信息中的主旋律。通过网络热线等栏目的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小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风”与“网德”,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构建包括内容、方法、途径的网络德育体系。
四、研究内容
1、网络德育资料库的建设研究
2、网络德育活动课开发研究
利用网络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发展性、开放性、实践性,更为学生相互交流实践的体验提供了便捷条件;
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创办自己的电子刊物,这些刊物,图文并茂,显示学生的才华,同时也起到了对其他学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班会的网络运用,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班级网页,并成功运用于主题班会,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取得良好的效果。
3、网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4、雏鹰网校的建设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原则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网络德育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德育的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如此,方能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趣味性原则:网络德育资料库、网络热线、网络德育课的建设与应用,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资料或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悟,提高道德水平。
3、活动性原则:在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要通过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内化和巩固积极的德育情感。
4、交互性原则: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意志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
六、研究对象
以本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不打乱原有班级、不影响原有课程的安排
七、研究步骤:(研究时间两年)
(一)、制订方案阶段:(2003.4----2003.5)
1、组织调查、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上网情况;
2、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3、课题论证并进行修改。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3.6---2005.7)
1、2003年6月,正式启动课题研究。
2、2003年12月,进行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总结,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5.7-----2004.8)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鉴定论证会。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开展活动的原始材料;
3、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案例及撰写的论文;
4、小学生网络德育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负责人:范丽英天宁小学副教导(分管德少)总辅导员中学高级教师
职责:(1)、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构建包括内容、方法、途径的网络德育体系。
(4)、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小结,直接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5)、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教案、录像、反思、案例分
析、活动照片等)。
课题组人员:
汤燕萍天宁小学团支部书记二年级年段长小学一级教师吴李英 天宁小学五年级年段长小学高级教师
罗国明天宁小学六年级段年段长小学一级教师
张志华天宁小学四年级段年段长小学一级教师
许虹燕天宁小学三年级年段长小学一级教师
龚关珍天宁小学一年级年段长小学高级教师
郑建明天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张宏伟天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全体班主任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
1、天宁小学是嘉兴市教科研基地、海盐县教学研究基地、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曾被评为嘉兴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嘉兴市文明单位,海盐县教科研先进集体,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所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过市、县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课题负责人曾担任海盐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育组织管理》指导老师,获得过省、市、县少先队优秀“十佳”辅导员,市、县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性,均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无论从教育教学硬件,还是师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我们认为本校基本具备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十一、经费:0.7万元
2.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二
一、网络文化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 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文化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 它的信息承载量高这一巨大优势使得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不必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教学来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 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同样打破了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空间与时间界限, 随时获取最新动态信息、与老师课后互动交流令思想品德的教学融入和延伸至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 网络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 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文化的开放和交互性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外, 也会成为不良行为和虚假信息的滋生地。网络暴力、网上欺诈与个人信息泄露都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一定冲击。由于年龄尚小即便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时也往往会真伪难辨, 缺乏辩证的思维。这样就对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的正确引导产生了负面冲击。
二、应对不良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消极影响的措施
1. 学校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正面普及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作为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教育阵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课堂和课时设置上面就应该增加有关网络环境下德育的环节或者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关于网络和网络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教学的网络文化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出现, 引发学生重视, 给予学生如何对待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再者, 学校的网络和网络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应该有所加强。所以在校园内我们可以大力宣传网络德育的内容和网络文化知识, 在班级中可以开展以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令网络文化的德育教学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努力构建一个宣传和普及网络文化道德教育的大环境。
2. 提高教师网络文化德育素质与知识储备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关键
如今, 小学生上网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和造成了一些小学生以上网为名吸收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何去引导和改善这一局面, 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尽管现阶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教师越来越多, 但是除了对计算机的应用外, 许多教师对网络文化和网络德育工作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 还是停留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传统道德领域的教授。因此, 学校应该有秩序地组织教师进行短期集中或者长期的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德育方面的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 增加教师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储备, 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有序、安全上网。
3. 课堂上增加对网络文化的教学是应对消极影响的重要方式
承接笔者上述观点, 在教学内容上除传统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外, 网络道德教育也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之一。网络德育应该走进计算机的课堂中, 利用计算机课接触电脑和网络的先天优势, 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而在形式上, 教师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束缚, 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播放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文化的影片, 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或者情景模式再现学生在上网中遇到的网络道德问题, 使网络文化的德育更具有效性。
4. 加大对学生网络监督和监管的力度是应对消极影响的保证
3.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三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网络形势 方法
网络如今是一种新兴却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媒介。它具备着其他任何没有都没有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还有任何的个体都可以实名或匿名的参与其中,学生当然也可以自由地加入。尤此以来使得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某个不确定的方向任意发展,让家长和老师难以掌控,是学校、教师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一、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在当下的发展进程中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当下这个传媒如此迅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不再局限在校园的环境里,不再单纯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与外界有了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互联网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其间接性、广泛性、稳定性的特征占据了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地位。网络的虚拟世界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快乐感,所以当现实的世界不能给他们带来那些快乐的时候,他们就会无节制地依赖网络世界,规避现实世界,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2.网络的发达给传统传媒导向功能带来的冲击。网络传播有着全面而迅速的传播特点,并以此为基点占据了现代传媒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传统的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网络媒体由于监管力度的问题,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并不是真实可靠的,有时有渲染的成分,使得涉世不深且长期处于“正面的应试的”教导下,习惯接受现成的观念的小学生感到新颖、诱人,则主观上更愿意接受、相信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而师生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有着趣味性和选择性的网络的挑战。
3.小学生的内心受到网络虚拟世界和社会现实世界差异的冲击。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与正常生活的现实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而小学生的特点是猎奇、喜欢不同寻常的事物,敏感而好奇,网络很好地抓住了这些特征,利用聊天、游戏、信息浏览等方式吸引住了缺乏自制力和辨别力的小学生。这样让小学生在思想的领域上受到了更多的冲击,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业和良好的身心发展。
二、网络形势下德育教育方式的拓展
在道德教育方面,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一般比较单调,多采用树榜样评典型的诱导方式和程序化的道德规范训练。面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如何解决青少年上网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呢?大禹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建议,那就是“堵不如疏”。
1.创建班级德育教育网页。为了将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實际生活出发,贴近现实才能顺畅地到学生中去,应当组织学生亲自在学校的网站上参与建立自己的班级网页。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德育教育,教师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设置班主任信箱。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能够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知心话,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设置班主任信箱,规避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使得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偶尔产生的小困扰、小情绪,更好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尽到教师的责任,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设立亲情链接通道。小学阶段是家庭教育很容易脱节的阶段,但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最关键的开始,需要家长的参与支持。所以,教师可以在网页上开辟出一个平台,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平等地站在一起探讨问题,没有权威间隔的无障碍交流能够使家长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内心需求,思想上的动态,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与教师相配合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4.开辟互动窗口。互动窗口可以作为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平等探讨问题,完全表达自我观点的平台。在讨论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不是一味地施教而是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接纳孩子自己的思想。
5.建设德育教育专栏。学校还应当创建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甚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设置丰富的栏目,合理安排,给学生展现一个科学、易懂的知识体系,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访问,并在访问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己的是非观和思想道德水平。
总而言之,在面对网络传媒的问题上,学校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利用网络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构建出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小学德育框架。
参考文献:
[1] 胡延存.触动孩子的心灵——试谈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3).
[2] 石丽娟.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9(3).
[3] 陈福泰.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J]. 教育革新,2011 (3).
4.张庄小学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法治网络建设,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广大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良好习惯,增强师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护人民群众信息和财产安全,按照《三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共三河市委宣传部、三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印发涉网络游戏信息内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廊坊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开展网上色情低俗内容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决定在全校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以上《通知》和《文件》精神为依据,突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活动主题,深入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师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加强法治网络教育宣传,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全面建成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建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张顺连 副组长:闫秀志 陈沿杰
成 员:孙艳苹、李朝辉、赵振红及各班班主任
三、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网络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均为学生配备了电脑、手机,目的是让他们通过现代化手段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经常沉迷
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明确教育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寒假“开学的第一课”,切实要讲好、讲出实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等常识和标语,同时要通过主题班队会或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全面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努力营造网络安全教育强大的宣传攻势。
(二)教育引导,净化心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护苗·网络安全课》课件,不断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小学生能够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网络诱惑。
(三)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明确告知每一名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子女正确处理学习和上网的关系,教育未成年子女自觉远离网吧等一些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制作、复制和传播有害信息,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游戏,正确对待虛拟空间中的聊天和交友,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四、教育内容
通过网站、电视、报刊杂志、会议、展览活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倡导依法文明上网,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了解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动态信息。
2、召开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会,总结本校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3、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讲座或广播、设立网络宣传橱窗、在学校网站开辟网络安全宣传栏目、组织观看网络安全宣传片、编写网络安全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使教师、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基本能力。
4、校长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层层把关,坚决杜绝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事故。
5、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目的和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做到有机结合、相互辐射。采取“致家长、学生一封信”、开展网络安全问卷调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形式发送网络防范信息提醒等,引导和带动师生、家长全面了解和积极参与,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五、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校要强化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全面准备教育宣传内容,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取得实效。要精心谋划、提前做好每项活动安排,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自觉抵制违法有害、低俗的信息,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远离网络陷阱。
网 络 安 全 教 育 工 作 方 案
张庄小学
5.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标语 篇五
1、网络社会法治社会,网络空间网警保卫。
2、网络服务各行各业,安全保障改革发展。
3、多一份网络防护技能,多一份信息安全保证。
4、网络是把双刃剑,安全使用是关键。
5、安全上网,健康成长。文明上网,放飞梦想。
6、网络穿行利害间,带上安全益无边。
7、网络安全重于泰山,人人有责共建和谐。
8、网络身份可信,网络安全可保。
9、尽网安之责,享网络之便。
10、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11、便利生于指尖,安全牢记心间。
12、保护网络安全,守护精神家园。
13、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共同抵制网络谣言。
14、众网成络,安全为脉。与吾同行,厚德为道。
15、乘信息快车,请系好安全带。
16、修网德,勤网思,明网安,善网行。
17、打造健康网络环境,保障网民上网无忧。
18、网罗天下之事,安为万事之先。
19、网安则天下安,失网则失天下。
20、网络欺诈花样百出,杜贪便宜让违法之徒无机可乘。
21、筑牢网络安全基石,成就网络强国梦想。
22、建安全网络,享文明社会。
23、网络连着你我他,安全防范靠大家。
24、时记网络安全,共享优质资源。
25、编织安全网络,共筑幸福生活。
26、幸幸苦苦赚十年,网络__全赔完。
27、巩固网络安全,共创和谐社会。
28、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29、网络如山勤思为径,信息似海安全作舟。
30、网络安全始于厚德,安全网络须之健行。
31、增强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32、加强防范意识,严守个人信息。
33、网安则国安,国安则民安。
34、互联成网,相伴不忘;厚德厚言,健行健善。
35、共筑网络安全,守护绿色家园。
36、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范网络欺诈骗局。
37、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38、文明上网引领时尚,强化安全成就梦想。
39、守护人民网络、建设网络强国。
40、网络创造幸福时代,安全守护绿色家园。
41、网络安全始于心,安全网络践于行。
42、树立网安意识,莫念无名之利。
43、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44、网安人人抓,“信”福千万家。
45、网络安全同担,网络生活共享。
46、同心共筑中国梦想,合力共建网络强国。
47、隐私加把锁,骗徒远离我。
48、守护网络安全,呵护精神家园。
49、网络安全,关系你我他。
6.小学信息技术课上的网络德育 篇六
●提醒学生网上谨慎交友
我曾经在六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上问学生现在上网主要做什么, 他们回答聊天、泡论坛、打游戏……最希望能在网上与别人交流。网络交友是新鲜事物, 学生感兴趣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 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所以,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交友是好事, 本无可厚非, 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 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 习惯说假话、空话, 对自己说的话不负任何责任, 有些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 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很可能把教师、家长费尽心机进行的诚信教育成果毁于一旦。从我做起, 真诚交往, 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这个主阵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 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要求学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课上, 搜索引擎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眼界一下开阔了, 大量的信息涌到了学生面前。为了让学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教师也费了不少心血。但是在课堂之外, 学生就可以在网络中“任意驰骋”了吗?他们很可能会在网络这个“海洋”中“迷航”。网络中充斥着大量黄色、暴力、反动、虚伪的信息, 小学生辨别能力不是很强, 分不清网络中的好与坏, 真实与虚假, 会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这时, 信息技术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 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 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 辨别是非, 远离虚拟世界中的“假恶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时的偏差, 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
●规范学生端正网络行为
学生处在网络环境中, 由于缺乏正常的约束机制, 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 有些学生自恃计算机水平高, 通过网络进入其他人的计算机, 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 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课上时有发生。又如“投票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 传统环境下的评选, 可以正确反映出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 有些学生不遵守规则, 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 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真实的结果。这些行为的潜在危害很大,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 一旦这样的行为养成习惯, 步入社会后, 将很难改变, 甚至愈演愈烈, 产生严重后果。对于以上这些行为, 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 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7.小学要实现网络化教育模式 篇七
一、学校家庭学生之间要實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育人模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国家七部委在2010年联合颁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5年教育部又单独颁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已经表明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可是,当今家庭教育水平的底下,专业人员的匮乏,正严重影响着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也无法满足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成长的需要和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父母对教育的理解的误读不能更好的配合学生的教育工作,更甚至对学校教育出现的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本身的特殊化,小学生是开始人性形成的的萌芽期,好的开始才能让学生的发展更健,所以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联系,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生活方面多沟通进行定期的改变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是一个面,家庭的参与可以把教育由面缩小到一个点。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校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要把家庭中的学生情况及时有效的反映到学校,这样才能“教育相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家庭的教育最终的目的要映射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要让学生参与到自我教育中来,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所以要让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也要成为自我教育者,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这就形成了学校和家庭、学生网络格局的教育模式。
二、小学学科的学科要均衡发展,实现“网络化”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中学科品种很多,学科之间联系很深,互相作用。我们应该把各学科进行整合,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改变传统单一、专业化教学模式为综合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同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中,吸取各学科知识营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正确认识音乐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另外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功能。音乐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的课堂,应当属于智育的范畴,在情商提升的同时对智商也有很大的提高。“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阐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与品德》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常识和品德高尚的人有积极的作用,我国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育人。在小学教学中儿童思想的易变性,容易出现思想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此思想教育在每一学科中都要渗透进行去。科学在小学中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以其它学科的作用也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例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科书中有关植物、动物、天文等自然事物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有关地球、方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可以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例如学生在科学学习观察法,可以用于语言课的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之间及边缘教育机构之间也要实行网络化资源共享的模式
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课题,不能只让学校教育,社会也要参与进来。以学校为主体,其它教育机构为辅的网络化教育模式。小学生可塑性强,这就造成了小学生的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据国内大量调查表明:10%--20%的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当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嫉妒、自我中心、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想办法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如果让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进行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沟通可以有效地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例如可以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吃苦赖劳的精神。
8.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八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将集中开展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鼓励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及时举报不良信息。
二、活动内容及方式:
1、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2、要增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把网络道德教育与学校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突显实效性和日常性。
3、要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了解网络知识,能有效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正确运用网络进行交流,正面引导,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通过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4、要集中开展网络法规教育。学校要安排一次法制教育课,广泛宣传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教育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的网吧。指派教师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教育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上网时,不登录、不游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不得进
入网吧的法规内容,教育子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浏览不良信息,切实承担起监护的责任。
5、要做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广泛宣传。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网络、报刊、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总要求,向学生广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意义、内容,宣传广大师生信守公约的事例和体会,营造推进全员恪守公约的良好氛围。要结合近期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系列活动,教育学生自觉远离营业性网吧。
6、要加强对学校互联网终端的管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屏蔽淫秽色情、暴力和反动等非法网址,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的监控制度,构建校园“平安网”、“文明网”。
9.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九
德育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有限的德育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应该将德育教育合理融入各科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备课时,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学科知识并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熏陶。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将纯文字的知识以图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示,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学中不仅带领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优势,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合理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校专门的德育网站
德育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学到的德育知识十分有限。因此,学校应该开通线上教育,让学生随时都能接受到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德育网站,大力宣传德育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在网站内设置不同专栏,展示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网页中浏览各种德育信息,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历程,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学校网页中设置“德育在线”栏目,每周定时更新学校德育动态、班主任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意识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心理课堂”栏目是提供学生心理咨询的平台,学生有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在线与教师沟通,及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德育网站成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效的平台进行咨询与交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3.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下,不断规范网络德育工作,切实发挥网络德育的积极作用。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只有将具体任务下放到每个岗位中,发挥管理职能,在网络信息中合理融入德育要求,促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将德育教育任务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同时,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另外,在校园网站中设置过滤系统,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网络内容直接过滤掉,只有健康积极的内容才会被保留下来。因此,有效确保了学生接触到的网站内容都是有利无害的,不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学校作为网络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加强对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从根源上阻断不良网络信息的传入,确保学校网站中信息的质量,尽全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加上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误导,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在网络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创设出良好的网络氛围,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青、牟映雪.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对五位中小学生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2]余易文.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教师素质[J].群文天地,(14)
[3]孙峰.“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陕西省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5)
10.浅析农村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 篇十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网络道德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34-02
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大面积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遭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如今已成为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强化网络德育观
在农村小学的一些班级,教师没有充分重视网络道德的教育,不能给予有网瘾、受到网络负面影响的孩子正确的指导,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教师的失职。不难发现,一些小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较低,网络时代下的农村教师必须要担起自身责任,强化网络德育观,帮助孩子们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分清真缪。
在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农村教师会陷入两种误区:一方面是“谈网色变”,于是强令要求学生完全不接触网络,在网络德育中以管制代替引导,这样独裁的方式没有综合衡量网络的利弊;另一方面是一味地采取说教的方式劝学生放弃网络,但往往会使某些小学生产生厌烦。在网络时代下,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自己要对网络有最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全盘否认,也不能放纵学生们沉迷网络,而是要理性地引导小学生在网络资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与家长加强沟通
对小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止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更需要家长的参与。教师有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积极疏导孩子们,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目前部分家长对待孩子花过多时间在网络上的问题,采取“非打即骂”的方式是不对的,教师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应建议他们用平等交流、侧耳倾听、信任沟通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可以与他们约法三章,对孩子上网时间和方式有一定的约束。网络时代下还有一些农村家长,因为对电脑技术掌握不足而产生“数字鸿沟”,所以碰见自己孩子一放学就玩电脑的情况听之任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与家长出谋划策,鼓励他们接触一些计算机知识,不能让某些孩子借着“网络学习”的幌子而沉迷网络。实际上,家长提高网络素养不仅可以对孩子上网行为和频率进行监督,如果他们与孩子一起浏览一些健康的网站,可以加强亲情联系,更能在闲余时间学习一些教育方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总之,教师应该多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号召家长主动地去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利用网络的用途和对网络的看法,与家长齐心协力形成网络道德教育力量,将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创新教育方法
前文已述,当教师发现自己的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时,单靠责骂和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改进教育方法,培育孩子们在虚拟世界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交往规范。
例如,围绕“正确认识网络”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板报、橱窗、作文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动员学生参与,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年龄小,建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帮助他们在合作与竞争中加强网络德育的自我教育。笔者就曾经以辩论会的形式让五年级的学生自主回家收集网络有关的信息,要求男、女生分组,对“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的讨论,这场辩论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网络存在的消极影响,提高了学生对其辨别的能力。
又如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务正业是许多老师、家长头痛的问题,但网络并非百害无一利,在学习之余有节制地通过某些科技含量高、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是可行的。再加上小学生有着好玩的特性,网络游戏的娱乐性质吸引着儿童,但为了避免游戏像毒品那样腐蚀人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情调高雅的网络游戏,并号召他们制定玩游戏的计划表,让家长参与监督,变“堵”为“疏”,帮助孩子们在自我控制中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另外,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注重生活化,善于利用隐性的教育方式。网络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有些网络道德冲突事件,例如秦火火事件、立二拆四事件等,教师可以将这些事件通俗化和简化后带入课堂,以主题班会案例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反省、感受和行动。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加新颖,他们在自我思考中体会到道德教育的生活情境,将更有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孩子们多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放学和假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他们一味盯着电脑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做到规范而合理地使用网络,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家长和教师是引导者和教育者,学生才是主体。在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并且只有将自我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控制,才能真正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最重要的莫过于走进小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一个平易近人的德育老师,才能让孩子们愿意与老师交流,当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真实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地对症下药。所以教师可以积极鼓励那些正确使用网络的孩子与同学们分享使用网络的经验,通过同龄人间的交往沟通,帮助另一些在网络中有不良行为动机的学生转向正轨。教师还可以通过中国传统的一些道德修养方法如“慎独”“节制”等,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并将这种精神带入到网络世界。
五、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结晶,如今已经渗透进农村家庭。农村孩子网络道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面对网络道德的缺失,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如果一味地让孩子们抵制网络以及沉溺网络都是误区。笔者认为,帮助小学生们在虚拟的世界养好品德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然而这一工作任重道远。身为教师我们首先要重置德育理念,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还要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当然,农村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也绝非教师一人之事,教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形成一股合力对孩子们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增强抗“感染”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网络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付海霞. 网民教育的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2]于瑞红,李晓宇.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3:8-10.
11.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素养教育,中小学教师
网络素养一词伴随网络科技时代产生,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展迅速, 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改变。在过去, 网络素养大多单指认识网络、使用网络的能力等, 然现今, 只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与使用已经不足构成网络素养这个词的意义, 尚须加入“网络道德”等概念, 包括使用者是否明了在网络上该怎么说话、该怎么自律、怎样才不会触犯法条等规范等。因此, 网络素养指个人能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 去检索相关网络信息, 进而对信息进行评估利用与创生;并能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能安全、合法、合乎伦理道德的, 正向使用网络解决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
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报告,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 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达1.15亿;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显示“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被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 有“7.1%”是“网瘾用户”, 有42.5%的小学生最喜欢的媒体是网络。这些数据表明,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处于不自觉的自发状态, 最直接的后果是网络素养层次、水平低。因此,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增强对网络信息辨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使他们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从网络接触中获得教育, 已为当前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中小学是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对小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调查发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9-12岁) 已有“知”、“行”能力, 并且己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技能与接触较多网络技术的条件和机会, 开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是知觉和观察发展从无意性、情绪性、不精确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和有组织性发展、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无意识性向有意识性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是培养儿童辨别信息能力的最佳时机, 此时对他们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在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组成的教育体系中, 学校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知识和品德教育的专门机构, 理应成为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主渠道和中心环节的作用。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 用网络获取信息, 交流信息, 懂得遵守网络法律、网络道德。尤其要帮助学生弄清网络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明确其有益性及有害性, 从而能够增强识别力、判断力和免疫力。所以, 在中小学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从长远看,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二、教师是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的主力军
网络使用的引导要进入课堂, 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需要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青少年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关键期, 教师的良好素质和创造性劳动, 对新一代的教育和影响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深刻性, 因而对培养学生网络素养具有奠基性作用。
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加对网络知识的了解, 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辨别网络信息;掌握网络功能的常识, 懂得合理地运用网络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前者是网络素养教育的基础, 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后者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提升, 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利用媒体的水平并使其从中获益。
三、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的师资建设是顺利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教师自身网络素养首先要加强, 这是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前提。包括对各种网络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包括使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网络性质和功能、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为个人的成长、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等。只有自身的网络素养提高了, 教师才会重视学生网络素养, 才会通过课堂渗透、教学活动等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四、如何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除在岗前教育中增加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以外, 还应重视在继续教育中增加专业的网络素养教育培训, 提高网络素养和教学水平, 使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必要的网络素养知识。
第一, 学习网络使用的基础知识, 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学习如何选择网络信息, 明确网络使用的目的、了解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合理安排使用网络时间。学会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例如BLOG、WIKI、RSS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二, 了解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学生安全、合法、有道德地使用网络作表率, 为学生使用网络保驾护航。第三, 不断丰富其他相关知识。不仅指有关网络、计算机方面, 还包括相应的学生心理及教育原理等。深入研究青少年面对网络的兴趣、情感特点, 才能有的放矢;强化道德伦理教育, 在面对正面、负面影响并存的当今网络现状时, 才能懂得如何建设性地利用网络发展自我。
综上所述, 对处于网络素养培养最佳时期的中小学生而言, 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才能更好地担当网络素养教育主力军这一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8.
[2]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 2009.
[3]郑保卫.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 2008.
【小学网络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网络安全教育教案06-26
小学网络教育主题班会08-13
小学语文网络培训07-08
小学数学网络培训总结11-03
小学网络教研活动记载06-30
小学语文网络研修学习总结11-10
小学网络教学的经验总结08-19
小学作文:网络--我的好帮手08-31
小学教师网络安全培训09-14
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培训心得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