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诗歌

2024-09-29

和平的诗歌(共10篇)

1.和平的诗歌 篇一

和平的诗歌

一切战争的最后,总是和平。

嬉笑的风,酣睡的梦,昨夜游走的星辰。

太阳,东边升起。

缟白的天,映落湖面。

渔夫的船,停靠在岸,独荡了一个世纪,又游走了一个世纪。

一个世纪,是战乱编织的史;一个世纪,是世界短暂的和平。

流水击撞礁石,发不出声;村里的狗,叫不出主人的名。

野鸭,在鸡埘旁觅食,鸡窝里,安躺着孵不出仔的乳石。

鸟笼倒挂,蜘蛛入住拉了新网。

墙边的草,爬上窗沿,老鼠白天打洞,入住新房。

村庄外的田,杂草漫生,战乱的年代,一样的狂长。

女人在田间与汉子偷情,她的丈夫,在田的那头,眺望这一片天。

汉子与情妇的话,缠绵不绝,她的夫,是战争留下的聋子,有的只是:

一个世纪的`宁静,一个世界的和平。

你如何不来,带走我苟活的身躯?

你等等,再等等,世界已和平,世界已和平

荒郊的野外,敌人的尸首枕着战士的坟。

蛇拥抱着老鼠入梦,蜈蚣跟着鸡走,飞鸟不再担心猎人的枪头。

战火烧过的山,长出了新绿,新绿,向着另一个山头漫延。

新的时代,由新的绿衣编织,新的绿衣,编织更新的时代:

世界已和平,新世纪正来临。

2.和平的诗歌 篇二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舰名“岱山岛”号,舷号866。2013年11月21日,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菲律宾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整整半个月 , 和平方舟 医院船共 接诊伤病 员2208人,成功实施了44例手术。 “谢谢中国海军,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因上呼吸道感染前来接受救治的菲律宾患者说。

【小编小引】 迄今为止,中国派出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之广、 数量之多 已经位于 世界前列 , “和平方舟”以和平名义而救助患者,为异国患者衔来橄榄枝,也带来福音,是希望与爱的“诺亚方舟”,这也正是我国实力日益强盛的体现。

3.和平的追求和平的世界 篇三

中国画学会理事

福州画院院长

福州市海内外书画家联谊会会长

福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福建省人大代表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和平 1949年出生于福州。先后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曾发起“新文人画”活动,参加历届“新文人画展”。作品《祥集大地》长期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多幅作品由国家画院、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收藏。评为福建当代优秀国画家,为“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福建作品展”十人晋京画家之一。作品《花间群鸽》搭乘神舟七号、《和平颂》搭乘天宫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王和平作品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共出版个人画集十四种。

案头上摆着新出版的《王和平作品精选》,看了好几天,断断续续,全然没有一气读完的意思。这种感觉,并不是和平的作品不好读,而是画家的笔墨智慧和诗词内涵,好让我琢磨品味,不敢一睹罢了。

我之所以这样品读王和平,不仅仅因为画家的创作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境界和高度;也不仅仅是因为画家用饱蘸激情的笔墨渲染了一道道多姿多彩风景;更重要的是画家用自身特有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信仰,为我们创造出属于他也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独特的花鸟画文化符号。

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以为在王和平写意花鸟画中表现为:气旺神畅、笔墨有序、潇洒清新、厚实灵动、浑然天成,堪称一家。我一直认为和平的写意花鸟画更为突出的成绩是,经过他在多年探索渐进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简约体”写意花鸟画图式。这是画家对传统图式的成功突破。

我和评论界的朋友谈及王和平的智慧,在于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不断在题材上拓展,大胆画前人没画过的形式,并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在布局上,和平写意花鸟画很注重气势。在经营整体气势时,他却注重局部质的表现,给读者一个“远取其势,近摄其质”的视觉效果。不难看出和平是用心灵和笔墨为我们创造具有审美价值、文化意义和生命意识的作品。

于是乎,我又想和平艺术观念的更新,艺术语言和形式的驾驭,既给画坛带来新风,又给自己创作开辟了新天地。从新书新作中,我们高兴地读出了画家在对人生的感性上,把对生活的积累、认识,转化为一种凝重而灵动的笔墨符号。在凝重中,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灵动中,释放自己的艺术才华。这种碰撞,使他的作品在线与水,水与墨的交替中,构建出质朴简约的气象,透露出画家对大千世界的和平向往与追求。这种简约,才是王和平真正的智慧。反映了他的一种自信、一种成熟和一种境界。

这种成熟和境界,体现在画家画的和平鸽等禽类及松林、牡丹、枫叶等生态上。这位出生在有福之州的画家、福州画院院长,先后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他曾发起“新文人画”活动,参加历届“新文人画展”,作品长期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多幅被国家画院、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收藏,评为福建当代优秀国画家。有《王和平作品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共出个人画集十四种。我惊喜地读出了他的作品中,似乎注入了更多的与自然和生命的互动基因。在他笔下的禽灵、松林不仅是都市生命的象征,也是他情感笔墨的符号,而憇静可爱的和平鸽,仿佛是他内在性格的表现。禽类在王和平画中,往往是表现内容的一部分,但我尤为喜欢他的和平鸽,因为那姿态和神情,折射出画家内心的一种原始的善与美。

当代画家中,和平就是这样一位以人生和艺术为终极目标的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创作既要跟随时代,又要不被时代所左右,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多少年来,他虽然生活在都市,但每年都用大量时间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足遍大街小巷、小桥流水,体悟榕城的历史民俗、人文风情。经过他的消化、升华,吸收到他的画作中,形成自己的作品,既有内涵的秀丽,又有外观的壮美。

在中国画作品中,诗是画的灵魂,书法是画的骨架,画才是作品的视觉形象,王和平的作品,诗、书、画三者都优秀,组合画中,给人一种完美的中国画形象,人见人爱。

和平的那份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信仰,在他的画作诗文中表露的更充分。他的诗词,大多数是“咏物寄情,托物寓理”,如《题水墨风竹》:“淋漓水墨意无穷,浓淡相宜入境空。一片筼筜明月里,千竿脱手起狂风。”又如《书枕多梦》:“净几明窗翰墨香,图书伴我几檀箱。有时书枕作长梦,醒后依然续梦长。”这些作品大都倾吐了诗人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可见和平的画意文心之高远。

在和平的诗词中,我发现画家是个热爱生活、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能以适合个性的兴趣情调,融入现代主义手法,对诗词的比兴意象能娴熟地运用。把个人的审美追求、人生的感悟、际遇的感慨、风光的欣赏等借助诗词的载体,如意地表达、抒发、描绘出来;文字疏朗清俊,让人享受画家带给的美感。

于是,我又想到王和平诗的生命意识和浪漫情趣,如《求镜》中,诗人咏道“求镜磨砖妄自持,真如本性不能欺。忘机物外非禅榻,微笑拈花三昧知。”又如《游春》“一夜暖风吹碧纱,清江晓日映朝霞。春林处处都红遍,半是霓裙半是花。”让人读出了诗人体物颇为工细,缘情颇为凝重。和平讲诗境重意情,情潜于景,景现于情,情景交融,新颖独特。许多诗篇都出于作者细心观察,用他慧眼捕捉的精彩镜头。在他题画诗中,甚至寥寥数语,也馨露出画家兼诗人瞬间的闪光点。于是,我又想,和平的题画诗是主观灵性与客观现实碰撞的光花,沾染了画题主旨,又突兀另起感慨人生的真谛。如《松林栖雀图》,题“山间更待秋云净,图画天开仔细看。”又如《蔬藤双雀图》,题云:“境愈清思愈远也。”寥寥数笔,抒发了画家的主观灵性。读画品文,相映成趣,让读者与画家一起走进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从中享受艺术的美感。

一位真正的书画家,都应有其独特艺术修养、都应有独到艺术语言。王和平的题款诗文美,书法也美。他的成功在于,在自己画作中能创造出属于自我的、和能体现画作风格的书法语言。王和平的书法,我以为是转益多师,自成一体。几十年来,他博采众长,各体兼通。其风骨似乎是从“二王”而来,瘦而不弱,壮而不俗,飘逸而不失稳健,刚毅而不失温柔,挺拔而优美,灵巧而厚重,俨然自成风格。其题款小字注重谋篇,大字讲究气度,功力足而不拘气韵。我尤为喜欢他的行书,最能折射出书画家为人处事、谨慎持重的性格特点,人见人爱,堪为书坛一秀。有人说和平的题画书法是“靓女满屋,灵气伴舞”。我以为是。在我认真读完王和平的书、画、诗时,我清醒地发现他的作品似乎有一种明智的灵魂飘荡在他的画作中,弥漫出一种祥韵和近乎神祗的韵味,那绝不是抽象之美,而是画家对人生、对现实、对古典、对艺术乃至生命的一种追求,一种感动的写意。这种感动与写意,在画家巧妙组织下,同处一幅画中能协调统一,虚实相映,融为一炉,展示画家的综合素质:和平世界。

4.诗歌和平与战争 篇四

和平滋长着战争,战争吞噬着和平

和平抚慰着战争,战争践踏着和平

和平缝合着战争,战争撕裂着和平

战争只在拥有伟大的和平

和平只在消灭血腥的战争

和平与战争交织,沐浴着血与火的洗礼

战争与和平交织,伴随着死亡与毁灭

和平彰显着正义,战争制造着阴谋

用和平的思想遏止战争,用和平的智慧扼制战争

和平蕴含着永恒的爱,绽放祥瑞的光彩

战争包藏罪恶的目的,掠夺奴役和侵略

战争拥有和平的借口,战争拥有伪善的幌子

战争拥有正义的谎言,战争拥有恶意的欺骗

战争有着贪婪的欲望,战争有着强大的背景

和平生长在荆棘的世界,十分的`脆弱

战争自食恶果,上演永远的悲剧

战争就像狂躁症,经过长期抑郁后爆发

和平与战争就像天使与魔鬼

和平充满火热的阳光,点燃炫丽的激情

和平滋养丰饶的时光,孕育芬芳的生命

和平播种文明的种子,抒写华丽的诗章

和平的天空,和平的大地

和平的梦想,和平的信念

展露智慧的力量,人类文明的光辉

阻止阴谋、战争和一切血腥的杀戮

我们渴望和平,和平保卫着辉煌的世界

我们共创和平,和平盛开着美丽的笑脸

我们珍爱和平,和平耕耘着灿烂的明天

我们共享和平,和平创造着希望的未来

我们祈祷和平,我们祈祷世界和平

5.英语诗歌:和平之诗 篇五

Form its massive sound

But, within its power, within its might

And within its fearful threats

Peace is not to be found

If we kill people, with whom will we live?

The enemy is not a person; it lies within each of us

Perhap just perhap it takes only one more person

To shake the temple bell of compassion

To light a candle of love, and to hold up their hand

In courageous refusal

to the enemies lurking within each of us

To finally break the grip of violence over our world

Then, truly then, peace will be found.

枪支、炸弹、地雷与酷刑

惊天动地

但,在其力量中,在其威力中,

在其骇人的威胁中,

我们无法觅得和平。

如果我们杀人,我们身边还将有谁?

我们的敌人不是某个人,它就在我们各自心中,

或许,只是或许,只需再多一个人,

去敲响怜悯的`寺钟,

去点燃友爱的蜡烛,去举起他们的双手,

勇敢地制服,

潜伏在我们各自心中的敌人,

去最终消弭暴力对你我共有的世界的控制,

6.和平永赞诗歌欣赏 篇六

——我不动像墙一样保护妈妈

妈妈啊,你给了我奶水般的喂养

要我有了这有血有肉的男儿体魄

我可以行走抚摸妈妈那美丽的脸

我也可以躺下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

我可以感受妈妈的呼吸和心跳

我也可以感受妈妈那年轻的心在跳动

我也可以感受妈妈那年轻的美貌在闪烁

我可以生存在有妈妈的世界里

我也可以感受那臂弯下的温暖

我也可以感受妈妈那身躯的强大

我可以在妈妈的身旁呼吸

我也可以在妈妈的身旁日夜成长

感受着妈妈给我充实的幸福

和那妈妈给我的安定美好的生活

我看见了妈妈的心越来越成熟

我也看见了妈妈的脸庞越来越美丽

可是我又看见了妈妈的身躯有伤口

我也看见了妈妈的脸庞有皱纹

要孩儿的心与她在动荡中悲伤

妈妈爱着我,我也爱着妈妈

因为我们是心心相连有血缘

可是,妈妈啊,妈妈

这些人又开始对你的脸庞产生欲望

这些人又开始对你的身躯产生遐想

随着越发美丽这些人越发产生邪念

这些人划着妈妈的肉充当他们的肉

这些人喝着妈妈的血使他们强大

妈妈啊,妈妈,请你不要怕

孩儿,要保护妈妈的肉体不受侵害

孩儿,要保护妈妈的美丽不受损伤

放心吧,妈妈,孩儿不会拿起武器

孩儿会用你孕育我的身躯去为你挡

请妈妈不要为我哭泣,为我担心

不要认为孩儿的这种想法很愚蠢

请记住妈妈我是你的孩子就可以

孩儿会用孩儿的.身体为妈妈筑高一座大墙

使他们无法跃进,用我坚硬的身躯

对抗着你破坏和平的枪眼

我只想赤手空拳为后面的妈妈用身体挡住

不管怎么样,不能破坏一切!

用我的身体!用我的身体!

哪怕一下!哪怕一下!

也能挡一会儿!也能挡一会!

来吧!恶魔的人儿持着你罪恶的抢

向这里走来吧!这里有一座坚硬的墙!

我不会动!不能破坏万物的家园!

我无法阻止你的前行的枪眼,

但是你也无法阻止我对天堂的向往!

我不动像墙一样保护妈妈

去抛洒我的鲜血将和平的天堂染亮吧!

和平的主啊,我万能的虔诚!

请撒下和平的种子

7.边沁的世界和平观 篇七

一、世界和平计划及国际法的目标

安全, 被边沁视为保障人类幸福的首要条件。从“所有共处国家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目标出发, 他最大的理想是希望所有国家牺牲自身利益以建立世界和平。

在他眼中, 战争是一国以损害他国为代价以强化自己权利的一种无用的程序, 功利原则应该引导国家废除战争。他将战争分为三类:善意的、偏见的和掠夺的。他建议, 预防第一种战争可求助和平法院, 对第二、第三种则要凭借唯一的方法:说服, 也就是通过媒介向好战国家表明, 野心和偏见并不符合其真正利益。可以说, 他对战争恐怖的忧虑少于对国家代价的忧虑。他明白, 不消除战争的起因, 是不可能消除战争的。

边沁在谈到立法原理时说:“立法者应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最大范围的功利应成为他一切思考的基础。”如果一个“世界公民”负责编纂国际法典, 他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什么?边沁在《国际法的目标》一文中认为, 应该是所有国家平等的、共同的功利, 即“国际法的立法者的目标是所有共处国家的最大幸福”。在他看来, 国际法的功利目标只是明显大的国内法的功利目标。

具体而言, 边沁的国际法目标由五部分组成:勿伤害他国、保证他国的最大利益、不要成为他国的受害者、接受他国最大的利益、战争时尽可能减少残暴。一个同时为某一国家公民的立法者, 能够被相信为整个世界起草法律吗?在其自身国家利益与全部国家利益之间没有冲突吗?边沁的看法是, 可以通过牺牲国家自身利益来解决这一冲突, “一国君主应当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国民的利益吗?为什么不?——如果在他牺牲自己国民的利益而受到其国民表扬的情形下。”

“如同在国家内部, 他想使一般的幸福、利益占优势, 反对个人利己主义和在现行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享有如此自由手段的国家的利己主义。”这一总结无疑是符合边沁的功利逻辑的。

二、实现世界和平的方式

在确立世界和平的目标后, 他就如何通过国际法, 建立世界和平提出了具体建议, 这反映在其《普遍、永久和平计划》文章中。

(一) 放弃殖民地

边沁反对帝国主义, 认为保有殖民地是件蠢事。占有殖民地无疑是为了宗主国的发展, 然而在他看来殖民地对宗主国没有任何益处, 而只是在周围积累冲突的危险。他相信, 如果殖民主义消除, 人类历史上将可能出现全球和平。但是必须注意, 他建议放弃占有殖民地并不是反对一国对向往独立的人民的控制, 而是将其主张建立于经济分析之上。

他认为, 国家唯一的财富是农业, 如果鼓励发展其他经济部门, 就会损害农业, 即损害国家利益, 因为殖民地的作用是发展商业, 这是以损害农业为代价的。他的结论是, 放弃占有殖民地就能允许发展农业, 从而增加国家财富。他认识到商业的巨大功效, 但排斥扩大市场能够促进贸易总额增加的观点。他否定与附属殖民地或其他国家互惠协议中的所有利益, 因为贸易总额依靠占有的资本量, 而寻求签订互惠协议是无用的, 它只能改变交换的分配, 而不能增加总量。

他还隐含地表示:由于强国对殖民地的争夺, 无疑会增加纷争的起因;殖民地的战争也多过宗主国。这反映出他的一种自由经济学思想, 认为维持殖民地的军事和管理开支, 会导致国家自由资本总量的减少。

(二) 裁减军备

边沁消除战争的另一个直接建议是, 邀请所有国家尤其是当时的欧洲列强英、法两国签订限制军队数量的永久条约。他认识到这将对所有国家带来有意义的实质性变化, 他对英国就恳求到:“我的同胞, 从你们眼里清除偏见, 从心里根除妒忌、错误的野心、自私和无知。行动是痛苦的, 但报偿是光荣的。”

他强调相关条约对等的必要性, 解释到如果缺乏这一性质则只会导致胜者与败者之间的战争。他认为如果只存在英、法两个强国, 则裁减军备问题就很简单。

他还将裁减军备与放弃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 认为英国没有必要拥有超过防御海盗所需的海军力量, 因为原则上大量的战争就是用来保护殖民地和商业的, 所以不放弃殖民地, 裁军是不会有成效的。

他只谈到欧洲列强削减武器和限制军队, 但没有具体细节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 然而他肯定自己的计划是现实可行的。

(三) 设立国际法院

如果国际法被破坏, 受害国有三种选择:接受伤害、选择共同的法官、发动战争。在边沁眼里, 第一种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无视正义;第三种是最坏的;第二种值得提倡。他明白, 自己的和平计划并不能消除国家间的紧张状态, 所以主张建立国家间共同法院作为解决争端的组织。这种法院又被其称为国会或议会, 由每国的两名代表组成, 开庭是公开的, 以判决形式做出意见并在相关国家领土上发布。

至于如何执行法院判决, 他设想了递进的四个阶段:法院报告其意见、使报告在每一国传播、在一段时期后将难以控制的国家驱逐出欧洲、派遣由参加国提供的武装部队来执行判决。

为了确保判决足够公开以利于执行, 他认为保证所有国家的新闻自由是必需的。由于认为舆论的制裁是最有效的, 他确信如果判决被公认的、受尊重的法院以法律词汇表达, 相关国家就没有其他选择而只能履行。因此, 他建议法院组织文件中设有专门条款用以保证所有国家的新闻自由。他也意识到公开判决作用的有限, 所以他赞同法院在一段时期后有权将不服从判决的国家驱逐出欧洲, 可能就是要求欧洲其他国家与之断绝外交和商业关系。他不主张法院拥有强制力, 并且认为强制力的缺乏不是由于逻辑上的不可能而是出于需要, 但最后他还是考虑借助有武装部队的国家来保证舆论受到尊重。

(四) 促进法的认知:编纂法典、废除秘密外交

编纂法典是边沁毕生努力的一个方向。他强调这项工作的巨大意义:法典可以使所有人都能获得法律知识, 并在受到侵害时都能得到救济。他所倡导的法典编纂, 涉及国内法和国际法, 超出对“现有法”的简单记录, 还指对“应有法”的编纂。

在确定“所有共处国家的最大幸福”是法典编纂的目标后, 他乐观地表示:完善的国际法可以减少战争的发生机会, 而完善的国际法应该是书写的而不是习惯的, 即应该是法典或条约形式的国际法。他的具体建议是:组织对由习惯确定的不成文法的公布;编订有可能使国家间利益陷入冲突的条约;完善法的风格, 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由此, 将国际法编纂成法典的想法就由边沁第一次提出。

他还设想了法典编纂在实际中的重要性。他区分了国家实施的善意侵害和恶意侵害, 认为前者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 有领土划界的不确定、新发现物范围的不确定等。为预防善意侵害, 他只找到一个办法, 那就是法的完善和公布。显然, 法典编纂在边沁思想中不仅是个立法技术问题, 而且是避免冲突和战争的重要手段。

边沁非常反对秘密外交, 认为这与和平、自由的利益是相抵触的, 因为不被人知晓的事不可能被控制, 国家行为亦然, 即使它是危险或有害的。他甚至认为秘密外交必然导致战争。

就废除秘密外交, 他提出两点建议:在国际谈判中, 行政文书不应该对公众和议会隐瞒;对现行条约不应该加以保密, 因为缺乏公开性的条约是无效的。

三、简评

法哲学是边沁的重要使命, 但他似乎更热衷于法律改革, 他将自己的改革热情也赋予了其世界和平计划。

他所设想的以完善国际法来实现世界和平的一系列措施, 均以功利原则为出发点, 是功利主义在国际法领域的新运用。

他对国际法抱有乐观态度, 但其和平计划由于超越国际现实或者论证不足, 多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例如, 在裁军方面他寄希望于英、法两国的自觉行动, 但无视普鲁士、俄罗斯等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所以他不能越过现实障碍;又如, 他认为国际法院不拥有强制力是出于需要, 但最后仍考虑借助外部强制力来保证判决执行, 其理论上的矛盾显而易见。

他对国际法的影响在其时代几乎是不存在的, 他的观点在1899年海牙和会上才有了少许回音, 会议最后在裁军方面没有结果, 但促成了常设仲裁法院的建立。

但是, 随着历史演进, 他的大部分建议, 如放弃殖民地、裁减军备、成立国际法院、编纂法典等, 今天都有了结果和发展, 虽然并不总是基于他提出的理由。例如, 由他提出的法典编纂, 如今已成为联合国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边沁对法典编纂的思考反映了英国哲学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又如, 他废除秘密外交、公开条约的主张, 有助于增加国际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与《联合国宪章》第102条的精神相符合。

摘要:边沁的最大理想是希望所有国家牺牲自身利益以建立世界和平。他据以实现目标的方式包括:放弃殖民地、裁减军备、设立国际法院、编纂法典、废除秘密外交等。

关键词:边沁,世界和平,国际法

参考文献

[1]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2]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W.Janis.Jeremy Bentham and the Fashioning of“International Law”[J].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78.

8.缔造和平的人 篇八

下面讲述的就是为世界和平而奉献一己之力的三位女性的故事。

治疗战争的创伤

在玛丽·安·霍普金斯19岁的时候,父母亲决定应该让她和她的妹妹17岁的伊丽莎白见识一下这个世界。于是霍普金斯的父母把两个女儿从马萨诸塞州米尔顿的农场送到了印度。她们在那里一个偏远的孤儿院里做了一个夏天的义工。霍普金斯和她的妹妹带孤儿院里的孩子们去打预防针,帮他们做入学准备,购买学习用品。

这次经历促使今年37岁的霍普金斯在大学里选择医学专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1996年,她在实习期间,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组织--一个向最需要医疗服务尤其是战乱地区提供帮助的国际性组织。霍普金斯能够实施各种手术,从剖腹产到处理外伤。1996年,霍普金斯被分派到斯里兰卡服务。不久那里爆发了内战,许多医生出于安全考虑逃离了那里。

虽然她最初也很害怕,但是她从未感到过真正的生命威胁。在病患们之间,她从来没有感觉到过敌意,就算是在事实上的敌对双方之间也是如此。她把这种惊人的和谐归功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服务宗旨--帮助所有的病人,无论他们在冲突中属于何门何派。

1999年,霍普金斯在布隆迪工作的时候,传来了无国界医生组织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整个马坎巴的人和我们一起举城欢庆。"她回忆说,"我不知道谁是胡图族,谁是图西族。城里的每一个人都和无国界医生打过交道。和我们一样,他们觉得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作为医生,我们把对立的群体作为单纯的人结合在了一起。"

当霍普金斯感到自己的作为回报超值的时候,医用资源的匮乏成为另一个困扰她的问题。没有重症监护室,没有呼吸器、心脏检测仪之类的设备,有时病人的手术十分成功,但她仍然无力回天。霍普金斯回忆起在斯里兰卡的一段特别令她难过的经历,她没能挽救一名12岁的患盲肠炎的小姑娘的生命。"如果是在美国。那个女孩一定可以活下来。她死的时候,我哭了。"霍普金斯回忆道,"出人意料的是她的家人们却走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他们对她所受到的照顾非常的感激。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他们竟然反过来安慰我。"

是什么样的动力使霍普金斯有勇气面对挑战呢?马佐尼谈到:"把十个人带到赛车前,有九个会问你如何使用离合器。而玛丽则跳进去,把车开起来就走。"

霍普金斯相信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医治病痛,同时也是在传播和平。"帮助他人的愿望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她说,"在战争环境下,这一原则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能够破除观念的藩蓠,使我们眼中所见的仅仅是一个人,一个正承受伤病痛苦的人。"

打破暴力的循环

玛格丽特·M·诺丽斯在佛罗里达的德托纳开办了一所学校,并作为和平使者到了世界各地。"我想这正是我想做的。把教育与和平带给所有的人。"诺丽斯说。

在她26年的教育生涯里--先是在一间高中学校里教授英语,然后在旧金山的"欧米伽男孩俱乐部"担任教学主任。这个俱乐部以制止帮派斗殴和毒品交易,并使孩子们重返学校为宗旨,不仅为少男少女们服务,同时也面向青年人。由于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以及由诺丽斯等人共同主持的全国联办的广播节目"街头战士"的影响,俱乐部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诺丽斯帮助俱乐部成员互相之间达成谅解,由此来学习如何与他人和平共处。她把目标主要集中在调和年轻男子与他们生活中的年轻女性之间经常性的磨擦。在诺丽斯的学生们成长的地区深受20世纪80年代毒品大潮的影响,很多孩子是由毒瘾缠身的单身母亲抚养长大。她说:"许多这样的人感到自己被抛弃、被忽略、受到伤害。在成年后他们把这些挫折感转嫁到周围的女性身上,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她说,"我努力尝试着帮助他们舒解心底的愤懑。"

诺丽斯开办夜校,在教授做人处世的道理的时候,也开授文化课。她开创出把读写和个人历炼与道德导向结合起来的教育方法。她说:"我让同学们读一些与他们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如何奋斗的书。从理查莱特的《本土囝仔》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诺丽斯回忆起一个名叫迈克尔的年轻人,他在吸毒成瘾的母亲身边长大成人。"他恨所有的女人,也包括我。"她说。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班级里的同学一起看电影《糖果山》的那一天。在电影里威斯利·斯奈普扮演一个毒品贩子,影片开始的一幕闪回到了毒贩子的童年时代。他的母亲,一个瘾君子,教她的儿子帮助她注射毒品。"迈克尔悖然大怒。"诺丽斯回忆说,"他起身离开教室。"我一点也不知道我所放映的影片正是幼年时的他与他的母亲相处的一幕。

接下来的一周正逢母亲节。诺丽斯要所有的学生都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迈克尔站起来把他的信念给全班同学听。在信中他讲述了她的母亲给他带来的痛苦,还有她对他的生活的影响。"我恨你让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在信中写到。"从这时候开始,他心中的愤忿开始消解了。"诺丽斯回忆说。

诺丽斯带迈克尔到底特律参加了一个会议。在会上迈克尔对一群正在戒毒的人发表了演讲。事后,一名妇女告诉他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她的毒瘾给她自己的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现在因为他的缘故,她准备寻找帮助,并接受治疗。"迈克尔满面笑容,紧紧地拥抱我。"诺丽斯回忆说。

"帮助一个年轻人改变他的生活,"诺丽斯说,"就像是生孩子一样,先要经过临盆的痛苦,才能有接下来极度的喜悦。"

化敌为友的团结

林赛·米勒在她20岁出头的时候曾和她的丈夫,当时正在就读研究生的亚伦·大卫·米勒在耶路撒冷呆了一年。"我们的朋友中有阿拉伯人也有犹太人。"米勒愉快地回忆说。

这些友谊使米勒对中东充满了感情。"凡是与耶路撒冷有关的所有的文化我都想要了解并深入到其中。"她说。将近20年后的今天,已经49岁的米勒找到了一份可以实现愿望的工作。当时她和丈夫的家安在马里兰州切维蔡斯。他们家的朋友,任《赫斯特报》外文编辑的约翰·华莱士告诉米勒他想为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青少年开办一个夏令营。米勒回忆说:"我说:'算我一个。'因为那里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

7年后,"和平的种子"国际营队在缅因州奥迪斯菲尔德拥有了三个营队。每年可以接待400多名青少年。米勒是该组织的副主席之一。现在,这个营队的成员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埃及人、约旦人和摩洛哥人。

米勒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华盛顿工作。在那里,她得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惊人的支持。每年,她都会带着营员们去会见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会成员们。她还曾带着一些女营员同已故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巴基斯坦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亚瑟·阿拉法特会面。营员们常常会告诉这些领导人,"不可能的事已经发生了,他们的敌人已经变成了朋友。"米勒说,"这些孩子们常常感受到来自家人或朋友的敌意和不信任。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得到领导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在"和平的种子"夏令营的时候,诺丽斯最乐意做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刚开始的第一周,一些孩子还不信任对方,甚至在夜里都不敢合眼。但是在三周半的夏令营生活结束的时候,他们彼此之间都成为朋友。"当他们起程返家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不再对'敌人'一词坚持固有的信念。"米勒说,"因为原先所认为的'敌人'现在已经有了一张真实的脸。"

在夏令营里,孩子们从事一些传统的夏令营活动,比如打网球、游泳、听音乐等。每天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会就中东一些最尖锐的问题展开辩论。

米勒的女儿珍妮弗--布朗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和平的种子"夏令营度过了三个暑假。在那里,她既是营员又是辅导员。去年她在一个接收阿拉伯和以列色女孩的营队里任辅导员。营队活动刚一开始,营员们就得知两名巴勒斯坦营员在春季遭枪击的表亲伤重身亡了,这件事使得珍妮弗所在的营队的士气变得冷硬。特别让一位名叫纳达莉的以色列女孩感到很难过,她想表示同情,却无法让一个名叫第玛的巴勒斯坦女孩敞开心扉。

一个星期后,营员们又得知一名巴勒斯坦妇女被一个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在食堂里,营员们纷纷起立表示对这一事件的愤怒。"气氛非常地紧张,"珍妮弗回忆说,"纳达莉和第玛意识到她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纳达莉走到第玛身边,紧紧地拥抱她。她们站在那里,抱头痛哭。这情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林赛·米勒期望她的工作最终改变全球的政治氛围。"我教给孩子们如何坚持他们的信仰。"她说,"几年后他们会处在真正负责任的位置上。在那里,他们会让世事有所改观。"

9.浴血的和平 篇九

危机进程

自1月3日以色列发动针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以来,在3天的时间里,以军已经实现了对加沙城的完全包围,封锁了加沙城内外进出通道;1月9日,以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对加沙城区发动进攻;1月13日凌晨,以军发动了自12月26日以来最猛烈的攻击,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以坦克部队为主要突击力量攻入加沙城人口稠密地区,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激烈交火;1月14日,以军突入加沙城特尔哈瓦社区,这是以军深入加沙城最远的地点,距市中心只有1.6km的距离。1月15日,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城南部,继续向市中心推进;1月17日晚,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宣布,以军将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18日8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表示:以军已经达成既定军事目标,已经同埃及达成协议,封锁哈马斯得到武器的渠道(主要是武器走私的“地道”)。

冲突双方的损失及战法分析

根据以色列方面的情报,加沙城中有几百名哈马斯武装分子被打死。这次军事进攻已经大大削弱了哈马斯武装的实力,1月11日,哈马斯火箭弹发射项目负责人阿米尔·曼西已经确认在以军行动中被打死,15日晚,以色列战机轰炸加沙城北部一栋住宅楼,炸死包括哈马斯当局内政部长西亚姆在内的3名高级领导人,西亚姆在哈马斯内部的地位仅次于两位高级领导人哈尼亚和扎哈尔,并被认为是3人中最为极端的一个。

据以军方面统计,以军的伤亡目前为13人,但据媒体13日报道:在加沙市北部贝特拉希亚,12名以军在由一名阿克萨烈士旅成员进行的自杀炸弹袭击中丧生,并有6人受重伤。不过该消息未得到以军证实。

笔者分析,以军到目前为止伤亡很小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以军在地面交火中主要使用坦克作为主要攻击力量,以军目前装备的梅卡瓦(Merkava)主战坦克素以防护力强著称于世,并最大限度发挥了其火力、突击力优势。此外,以军坦克部队在作战时以突破、穿插、渗透的战法为主,主要目的是消灭哈马斯军事设施,如火箭弹发射点、弹药储藏点、地下工厂和隧道,并不拘泥于杀伤哈马斯的有生力量,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伤亡和装备损失;另一方面,根据2006年黎巴嫩战争的经验,真主党武装大量使用预设的路边炸弹和自杀炸弹对以军坦克进行攻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共击毁击伤以军坦克数十辆。而哈马斯看来并未汲取“先进经验”,路边炸弹的使用很少,主要用反坦克火箭和手雷进行攻击,因而战果贫乏,目前尚未得到以军坦克被击毁的报道;再者就是以色列的空中优势,一些固定翼战机、武装直升机投入战斗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和掩护,而空中火力(加上地面炮兵火力)更是以军主要的火力打击方式之一。

反观哈马斯在以军开始地面进攻之后的作战情况却并不理想:一方面,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让哈马斯武装人员在作战之中几乎占不到便宜,设置“陷阱炸弹、化装为平民”的战术目前看效果也并不好。而据前线的以军士兵们称,他们奉上级命令——不要冒任何风险,可以向所有可疑目标开火。不过,这一做法也直接造成了许多不应该产生的平民伤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九次特别会议1月12日通过决议,决定紧急派出独立的国际调查团,调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地犯下的侵犯人权和国际人道法的所有行为,包括滥杀平民。

和平的努力

从危机爆发的第一天起,国际上就一直为恢复加沙地区和平、制止流血事件而不懈努力,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呼吁以哈双方立即停止武装冲突,回到政治解决的路线上来;卡塔尔、毛里塔尼牙冻结了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两国更是宣布中断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在伦敦、柏林、布达佩斯、纽约……爱好和平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呼唤和平,拯救战火中的平民及儿童;甚至以色列国内自开战以来也发生了近600起与之有关的抗议活动,以色列警方逮捕近700名反战游行者,其中237名是未成年人。

但是恢复和平进程的努力并不顺利。1月9日,联合国通过敦促以哈双方停火的1860号决议,已经为冲突双方所拒绝。在埃及的斡旋下,冲突双方代表于11日在开罗进行谈判,谈判中,哈马斯代表对埃及提出的具体停火细则不满,拒绝了停火协议;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也表示对埃方提出的长期停火协议不满意,他说:“除非哈马斯方面停止武器走私,停止向以方发射火箭弹,否则战斗还将继续下去。”以色列外长利夫尼甚至在11日表示,根本没有必要同哈马斯进行停火谈判,因为他们的一切言语都“没有任何意义”。

可喜的是,事态在14日出现了转机。据媒体报道:哈马斯表示已经恢复与埃及的会谈,经过埃及政府的积极努力,哈马斯在停火问题上出现了新变化,认为在有国际保障的情况下且哈马斯的“实质性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时,有可能接受埃及方案;以色列国防部高级官员吉拉德也于15日赴开罗磋商停火方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也于当日到达开罗开展斡旋行动。

但截至1月16日,美国的态度还是令国际社会感到无奈而愤怒。众所周知,美国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之一。迫于国际压力,在安理会1月9日进行的1860号决议投票上,美国被迫投了弃权票,但美国总统布什1月10日在白宫的记者会上说,只有哈马斯停止用火箭攻击以色列,以及埃及帮助制止从其领土向加沙地带的军火偷运,才能实现持久的停火。另外,两条负面消息更是将美国推向了风口浪尖:首先,路透社在1月9日披露美国可能往以色列运送大量军火,而五角大楼则在10日否认了这3000吨军火将用于加沙冲突,只是运抵以色列用于存储;其次,英国《泰晤士报》早在1月5日就公开了以军所打炮弹散发大量白色烟雾的照片,认为这种炮弹极似白磷弹,《泰晤士报》记者在部署于加沙边境地带的以军炮兵阵地发现一种弹壳呈蓝灰色的炮弹。照片清晰显示,这正是美国制M825A1白磷弹,这些白磷弹的批号为PB-91J011-002A,表明该弹在1991年装配于美国潘恩布拉夫兵工厂(美制白磷弹均产自该工厂),而美联社说,以色列未在规范白磷弹使用的国际公约上签字。凡此种种,已经在全球很多地方引发了抗议浪潮,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1月12日表示:美国的罪行比以色列更大,呼吁全世界穆斯林停

止使用美元。据悉,马来西亚的2 000多家餐馆已经响应了马哈蒂尔的号召。

国际压力使新一届美国政府表现出了推动“和平”进程的努力——即将上任的奥巴马11日表示:就职后将立即处理以哈冲突,未来的国务卿希拉里则在13日表示,下一届美国政府将全力推动以哈和平进程,但她也坦称没有解决以哈冲突的特别方案。

1月17日晚,以色列终于宣布在当地时间1月18日2时实施单方面停火,这一行动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欢迎。笔者分析,这一举动至少说明了三点:以色列认为“铸铅行动”的军事目标已经达成或大部分达成;强大的国际压力以及巨大的平民伤亡已经损害了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使其在外交上面临空前被动局面;若继续开展军事行动,即突入加沙市中心,作战成败还不好预测,如果不能像“铸铅行动”前期那般势如破竹,一旦作战进程拖长,则局势出现“雪崩”的几率非常大。

影响加沙局势的“变数”

以色列宣布单方面停火之后,能够影响加沙未来局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斡旋、奥巴马的上台、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变化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未来危机发展走势,但上述因素基本上属于比较确定或明朗的。笔者认为,决定加沙危机未来走向实际上还有以下几个“变数”,之所以称其为“变数”,是因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哈马斯高层的决策

已经有迹象表明,军事打击已经重创了哈马斯的政治凝聚力,以色列情报人员说:潜藏在加沙城的哈马斯领导人更渴望达成停火协议而不是遭到流放,这些信息均截获自哈马斯的电话通信中。此种说法尚无法得到证实,目前能够得到确认的是:埃及官员表示哈马斯在加沙的代表渴望达成停火协议,但是哈马斯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领导人则反对签署停战协议,号召血战到底。以色列宣布单方面停火之后,哈马斯发言人巴尔胡姆17日晚表示,哈马斯将继续抵抗,直到以军撤出加沙。他说,以色列应该“停止侵略并完全撤出加沙,开放口岸,解除封锁”,而卡桑旅则在奥尔默特发表停火声明后不到两分钟,即向以南部发射了6枚火箭弹。未来哈马斯高层的决策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还有待观察。

法塔赫的态度

笔者前文曾经分析过巴勒斯坦的两大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在政治上的分歧。目前来看,这一分歧有扩大的趋势。一名法塔赫官员1月11日在拉马拉对哈马斯提出强烈批评,称哈马斯应该为加沙地区发生的“灾难”负责,其领导人是“罪犯”;但最近的媒体也不断报道了属于法塔赫下属的武装人员参与抗击以军进攻的报道。这是否说明法塔赫整个派别的态度有所转变,还是仅仅属于其成员的个人行为,尚不好确认,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以军的军事行动继续升级,不排除法塔赫全面或部分支持哈马斯军事行动的可能,抑或是法塔赫上层继续坚持其反对哈马斯的路线,但其底层人员却以各种方式参加哈马斯的抵抗行动。以色列单方面停火后,法塔赫方面尚未对此表态。

黎伊叙三国的立场

黎巴嫩、伊朗、叙利亚三国的态度及其此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表面上看,此三国传统上均可认为是支持哈马斯的,没有这三国的支持,哈马斯决达不到现有规模,也撑不到现在;但碍于不能直接卷入冲突,三国除了外交上的表态之外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在以色列开始“铸铅行动”第二、三阶段军事行动之后,黎伊叙三国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黎巴嫩黎巴嫩经历过2006年与以色列的战争,虽然主要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与以色列的对抗,但黎巴嫩政府对以色列的态度也是“冷眼相向”的。据黎巴嫩媒体14日报道,继8日发射3枚火箭弹造成4名以色列人受伤之后,黎境内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又于当天上午从黎南部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2枚火箭弹,以军随后进行了还击,双方不断用炮火互相攻击,目前伤亡情况不详。以色列军用直升机当天就进入黎南部穆巴里亚地区上空盘旋。黎巴嫩政府声明:反对从黎巴嫩领土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做法,反对破坏黎巴嫩的安全和稳定局面,表示不希望卷入双方冲突。但事态的发展有时并不以人的愿望而转移,更何况这种“愿望”实际上并不怎么坚定。

伊朗伊朗更是向来被以色列认为是哈马斯的“黑后台”,目前已经能够证实伊朗向哈马斯提供了大量武器,尤其是火箭弹和导弹。埃及政府官员也透露:伊朗官员威胁哈马斯,如果他们与以色列停火,伊朗将会停止向哈马斯提供武器装备以及资金。虽然伊朗反以的立场毋庸置疑,但分析之后,我们能够看出:伊朗更希望的是在哈马斯背后提供支持,培植其成为反以色列和美国的“急先锋”。但考虑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于2008年12月28日签署宗教法令并宣布:保护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在抗击以色列进攻中牺牲的任何人都将被追认为“烈士”。当天就有数千人响应哈梅内伊的号召,表示希望去加沙参战。据笔者分析:伊朗可能是惟一从此次危机中得益的一方,一方面加沙危机的激烈程度转移了对伊朗的关注,同时伊朗也可以通过哈马斯达成其无法宣之于众的某种目的。进可支援哈马斯,退可以隐居幕后,实在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叙利亚叙利亚境内长期流亡着哈马斯领导人和其政治领导机构,明里暗里的支持从来也没间断过,哈马斯的领导人经常表示:“哈马斯与叙利亚的关系是战略关系,是牢固的。”不过2008年8月,迫于美国压力,叙利亚令长期居住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哈马斯政治局主席马沙尔离开叙利亚,多少令这种“牢固”关系蒙受了一些阴影。以色列“铸铅行动”开始之后,1月6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来中东地区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如果以色列从加沙撤兵,哈马斯将参加和谈。”这一方面表明叙利亚方面不希望冲突升级,但在另一方面也表明:叙利亚与哈马斯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叙利亚与哈马斯在反美反以方面长期存在共同的利益,1月16日,阿萨德就在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上宣布停止与以色列之间的非直接和谈。近期叙利亚的态度值得我们关注。

和平何时到来

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发动“铸铅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色列南部城市不受哈马斯发射的火箭弹袭击,是为了“捍卫和平”;而哈马斯的目的究其根本也是为了巴勒斯坦人在加沙的“和平”生活(尽管其采取了非和平的手段)。以色列的手段是通过消灭哈马斯在加沙的存在来实现“和平”,哈马斯的手段是通过发射火箭弹和自杀炸弹攻击来实现“和平”,这两种“和平道路”实际上都是通过用“鲜血”来换取,如果此种“浴血的和平”是必要的代价的话,那么这种代价未免太大了。

加沙“浴血”二十余天,换来的是数千人的伤亡。很多评论人士认为:以色列的进攻将使哈马斯短期内遭受重创。但最终将受益。在和平环境中支持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不到5%,但在以色列的镇压下,支持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达到95%。1月19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报道以“为何以色列无法取胜”为题,文章表示:尽管对加沙的围攻可能惩罚了哈马斯,但是这并不会使以色列真正得到安全。

以色列单方面停火实际上十分耐人寻味:既没有宣布停火时限,也没有表示以军撤出加沙的时间表,更不是冲突双方的正式协定。随后的6枚火箭弹多少说明了哈马斯方面对以色列停火“诚意”的疑虑。流血何时才能终止,翘首以盼的和平何时才能真正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10.和平的诗歌 篇十

承父志负重致远

要说刘和平办农机合作社的事, 先得说说他的父亲刘欢迎, 一个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犟汉子。1973年高中毕业后, 他毛遂自荐到公社农机站当了一名拖拉机驾驶员, 后来在机修车间当了一个修理工, 锻炼成长为农机行里的“全把式”。

农村实行责任制那年, 他看到土地划成了“条条田”, 大型机械一时派不上用场, 农村出现了“用机难”, 便毅然辞去农机站的工作, 回村借钱买了1台小四轮拖拉机, 还在村口开了个小小的农机修理点, 为农民服务, 受到村里人的称赞。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 各村普遍调整了地块, “条条田”变成了大地块, 他认为自己施展才能的时候到了。于是, 在1998年, 刘欢迎用信用社贷款买了1台上海50型拖拉机, 并配套各种大中型机具。“刘欢迎鸟枪换炮啦!”村里人纷纷找他用车, 一年耕耙播收作业面积超过了400 hm2, 纯收入2万多元, 成了连村一带响当当的“万元户”。

刘欢迎从此愈发不可收拾, 他把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叫到一起, 严肃认真地说:“搞现代化大农业, 小打小闹不行, 我想办一个农机大院, 为村里人服务”。他的意见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1998年—2000年, 他先后借钱贷款买了6台上海50型拖拉机, 配套机具20多台, 还买回3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村里人都说刘家农机大院比公社农机站规模还大。村委会与他家签订了400 hm2土地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合同, 从此, 他们一家人种了全村人的地, 使全村80%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投入到红薯系列加工中, 连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粉条村”。

2004年, 刘欢迎家被评为临汾市重点农机大户, 200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机大户。荣誉使他认准了自己所走的路, 使他目光更加远大。2009年秋, 一个新的愿望在他脑海生成:“办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把大伙组织起来干”。他把这件事交给大儿子刘和平去办, 刘和平当面向父亲表态:“说干就干, 干就要干个样子, 绝不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

迈新路一马当先

刘和平今年41岁, 他从小和父亲一样, 无论干什么事, 只要犟劲一上来谁也拦不住。1991年高中毕业后, 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机修技术, 车工、钳工、电焊、氧焊样样学得精通, 每年为周边村农机户修理农机具600多台 (件) 。后来, 他把精力集中在新机具研制上, 凡是农村急需而农机生产大厂看不上、不愿意生产的, 他都想研制。几年来, 他自己动手设计、试验、制造, 先后生产出红薯打粉机、粉条和面机、油葵脱粒机、生地分类机、小四轮装载机等2 00多台, 除了满足本地需要外, 还远销到临猗、河津等县市。

刘和平家的农机大院办起后, 机车多了, 人手多了, 事情也多了, 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 就让他带着全家人在田间干。十多年来, 他在父亲身前身后, 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 不仅练就了一身能熟练操作大型农业机械的过硬本领, 而且掌握了许多维修保养的技术和窍门, 成长为一个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农机手。

2009年后, 父亲把筹办农机合作社的重担放在了他的肩上, 让他切身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他多次与两个弟弟在一起召开“诸葛亮会”, 共商办社大计, 兄弟分头动员农机户, 争取大家加入农机合作社。“互信是旗帜, 共赢得人心”。前些年多次跟随刘和平跨区作业的本村农机户柴茂荣、张建新、乔智勇、刘建平、苏晓飞、王双喜和大张村张小茂、刘村田向阳、古县村柴鹏飞、荀董村高俊毅等人踊跃报名入社。他们说:“和平人正直, 无私心, 技术高, 乐于助人, 他带领大家办社, 我们一百个放心”。

大家越是信任, 刘和平越感到责任大。心想:“大家信任我, 我更应该坚持民主办社”。于是, 他一连几天召开协商会议, 征求办社意见和建议, 与大伙一起共同搞筹备工作。国庆节前一天, 在全体成员会上, 大家选举刘和平为董事长、法人代表, 并确定社名为“襄汾县南贾和平农机专业合作社” (简称和平社) , 并经过县工商局注册登记, 领取了营业执照。正式挂牌这天, 县委和政府领导, 镇里和农机局领导都来连村参加和平社的揭牌仪式。

和平社成立后, 刘和平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组织大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2007年5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以及农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用法律法规武装大家的头脑。结合学习讨论制定了《和平社大型拖拉机操作规程》、《和平社田间作业标准》、《和平社互利共赢发展准则》、《和平社农机安全生产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措施使和平社一开始就迈上了依法经营的轨道。

过去办家庭农机大院的经验使刘和平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合作是形式, 服务是根本, 互利共赢促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营管理上, 他提出:“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 带机入社, 自主经营, 协作开发, 互利共赢”的原则和“民办、民营、民管理、民受益”的宗旨, 受到了13户成员的拥护。他们把自家所有的机具全部入社, 主要有:东方红—904型和东方红—954型大型拖拉机15台,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5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2台, 配套机具共103台件, 其中:深耕犁15台、深松机5台、旋耕机18台、秸秆还田机15台、小麦播种机15台、玉米播种机20台、薯类收获机15台等, 投资总额 (原值) 320万元。2011年, 为了适应和平社的发展, 再投资60万元, 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占地3 333 m2, 建成办公室、培训室、维修间等用房20间, 机具存放库750 m2。

一个装备先进, 设施齐全, 富有实力, 技术领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在襄汾大地上崛起, 打破了该县农机史上长期以来“以小型为主, 以个体为主”的固步自封的经营模式, 开辟了农机战线一片新天地, 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谋发展日昃忘食

刘和平常说:“人心齐, 泰山移。只有带头人事事带头, 才能团结大伙齐心协力谋发展”。3年来, 身为理事长的他, 事事带头实干, 常常日昃忘食。开创了“三个带头”:一是带头配套新机具。在机具配套上, 社里不作统一规定, 各户可根据当地农业需要及和平社的建设或技术指导, 自主更新, 自行调整配套机具;二是带头实行订单作业。刘和平和连村村委会签订了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合同, 各机车组可参照刘和平的合同内容, 同自己服务区的村委会或农户签订季节性作业合同, 或全年一条龙服务合同;三是带头学习农机新技术。刘和平先后请县农机校和农机推广站来和平社举办新技术培训班5期, 合作社成员自觉地有选择地参加, 提高了全社机手对新机具的操作使用技术水平。

技术高作业水平自然就高。3年来, 和平社共完成作业面积5 400 hm2, 经营收入达305万元, 实现盈利166万元。其中, 2012年, 完成旋耕播种小麦复式作业433.3 hm2, 机播玉米433.3 hm2, 机收小麦366.7 hm2, 机收玉米166.7 hm2, 秸秆还田400 hm2, 机收薯类 (包括中药材) 300 hm2等, 作业总面积达2 400 hm2, 比办社第一年 (2010年) 完成的153.3 hm2增加了56.5%;经营收入达120万元, 比办社第一年完成的80万元, 增收了50%;盈利68万元, 比办社第一年盈利的43万元, 增加了58.7%, 台均盈利52 300元。实现了合作社成员家家有盈利, 户户都增收, 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刘和平热心新技术推广。有科研项目时, 他总是先在自家的机车上做试验, 取得成功后再在全社推广。在推广中坚持“四统一”:统一落实面积, 统一选择机具,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检查试验效果。达到了农民、政府、机手“三满意”。2010年, 刘和平发现玉米硬茬播种机不太适应连村一带的黏性土质, 因为农民喜欢在高麦茬田里旋耕播种玉米。他就按照农民的要求, 在自家的机车上试验, 用一种“连接板”把硬茬播种机和旋耕机“捆绑”在一起, 进行复式作业,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 他又帮助合作社13户成员, 把13台硬茬播种机全部“捆绑”在旋耕机上, 当年完成旋耕播种玉米433.3 hm2, 平均每台机车完成33.3 hm2, 农民们拍手叫好。2011年, 县上分配和平社深松土地试验项目140 hm2, 社里把任务分配给有深松机的5台机车, 每台车28 hm2, 台台完成了任务。深松后的土地普遍增产15%左右, 受到农民的青睐。

搞科研攻无不克

刘和平虽不善言语, 但他心灵手巧, 不管搞什么科研项目, 不成功誓不罢休。20多年来, 在新机具研制中, 他不是一头扎进车间没日没夜的搞研制, 就是披风沐雨开着拖拉机在田间一次次地搞试验。特别是在薯类收获机研制中, 他付出了十年的美好青春, 付出了十年的心血, 简直到了发疯入迷的地步。

薯类收获是一项又苦又累的重体力劳动, 1亩 (1亩=0.067 hm2, 下同) 红薯一个强壮劳力, 要三四天才能挖光, 1亩生地 (中药材) 一个强壮劳力, 要七八天才能挖光, 算下来全县十几万亩红薯, 几万亩中药材, 需要七八十万个劳动力才能挖光。在当前大批农民工进城, 农村严重缺少强壮劳动力的新情况下, 研制生产薯类收获机成了农民的迫切要求。刘和平想农民所想, 急农民所急,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制当中。资金不足, 设备简陋, 原材料缺乏, 像一块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然而这些都没能阻挡住他前进的步伐;掘进深度, 机件磨损, 作物表层破损等, 一道道技术难关像一座座高山, 都被他征服在自己的脚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 经过近10年的苦心钻研, 1台具有独立结构和独特性能、全国首创、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薯类收获机诞生了。2007年, 经山西省农机鉴定站鉴定, 投入批量生产, 同年获得国家专利权, 2008年, 进入国家机补目录。从2007年—2012年, 6年内共生产1 500台, 除满足本省外, 还远销到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在薯类收获机研制中, 刘和平关心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先, 他更关心的是把为农业服务的思想观念落到实处, 要有“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解决农业生产急需为主攻目标。农民需要怎样的薯类收获机?他认为核心是掘进深度好、一次能收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他对犁头进行过20多次改进, 改进后的犁头入土深浅一致, 可掘深50 cm以上, 比全国同类机型深10 cm以上。

二是坚持以节约劳动力为主要目的。经过上百次试验, 最终优选了“链条式”传动输送, 作业负荷轻, 行走很平稳, 产品表皮几乎没有破损。一台机车一天可收获0.667~1 hm2, 相当于100多个劳动力干一天;一个作业年度可完成40~53.3 hm2, 相当于8 000人的劳动量。

三是坚持以农民的具体要求为技改方向。比如, 该机原来对收获的产品采用“条散式”铺放, 1台机车后边至少得跟30个辅助劳力捡拾装袋。农民要求改为“集堆式”铺放, 以节省劳动力。刘和平把农民的要求时刻放在心上, 经过1年的反复试验, 终于获得成功。改为“集堆式”铺放后, 1台机车后边有七八个人就能完成捡拾装袋, 农民十分满意。

四是坚持以提高营机户收入为落脚点。他认为提高经营收入主要有两个方法, 第一是作业效率高;第二是生产成本低。减少维修费用, 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比如, 该机原设计有10多处轴承, 开支200~300元。一年得换四五次, 开支1 000余元。改进后, 1年作业50 hm2都不用换轴承, 不仅节约了成本, 而且适应了远距离跨区作业的要求。2012年春天, 南贾镇有6台大型拖拉机配套薯类收获机到宁夏收获生地, 没有一台发生过机械故障, 每台经营收入7万~8万元。农机户高兴地说:“这都是农机合作社给咱带来的福祉”。

上一篇:通用元宵节对联下一篇:腹腔镜手术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