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

2024-08-22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精选4篇)

1.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 篇一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

(一)(安徽淮南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8.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参考答案:

8.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9.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安徽铜陵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①

晴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③,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②离离,排列密集貌。③稗,杂草。

8.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试加以简要分析。(4分)9.结合词的下阕,说说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8、答案: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2分)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2分)

9、答案:“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感慨万端;(2分)“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阔大苍凉中,寄寓诗人飘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2分)

(安徽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

8.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2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9.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合肥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北京密云二中2011届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③咨嗟:叹息。①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② 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①B(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

②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酒醒却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北京清华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墨 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注:王冕(1287~1359),元末著名诗人、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①从整体上看,两首诗都使用了 的手法,借咏梅赞美了的品质。(3分)

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不同点。(4分)参考答案:

①托物言志 不媚流俗、秉持高洁的美好品质和操守。(3分)②略(4分)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6.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7.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3分)参考答案:

6.B(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

7.“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 蕊 香

张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妆。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⑴ 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2分)

⑵ 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4分)参考答案: 6.(6分)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分)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化。(共2分)

(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公容颜却一年一年老去(2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东墙柳”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超过一年时间了。

(福建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蝶恋花 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参考答案:

8.(1)“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名),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__(事物)。(2分)(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4分)参考答案:

6、(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4分)

(甘肃天水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甘肃天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参考答案:

(1)(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2)(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广东常平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3分)(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分)参考答案:

(1)“湿”(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使所有的河流(“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关键字答对2分,分析合理1分)

(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姓、体察民情也可)的思想。(每问2分,意思相近即可)

(广东潮州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

(1)(3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每问1分))(2)(3分)“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 “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

(广东番禺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4分)(2)结合下片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

(1)(4分)写如丝杨柳、绵绵细雨(1分)、小楼、云朵(1分),一派迷蒙景象(2分)。

(2)(3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1分)衬托诗人凄凉的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2分)。

(广东罗定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

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每点1分)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不用惧怕,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广东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分)

(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6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分)(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广东珠海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分)参考答案:

(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3分)(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4分)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参考答案:

(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_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一酌情扣分)

(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 篇二

语 文

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喋血(dié)抹脸(mā)姗姗来迟(shānshān)引吭高歌(kàng)B.丰腴(yú)伛偻(lǚ)所向披靡(mǐ)义愤填赝(yīng)C.遐想(xiá)璀璨(càn)熠熠生辉(yìyì)久假不归(jià)D.咋舌(zé)砒霜(pī)惨绝人寰(huán)秀外慧中(huì)1.D[A引吭高歌(háng);B.义愤填赝(膺);C久假不归(ji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呵成,令人不堪卒读。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2.D(A.“无可非议”指没什么可指责的,常用来表示做得对,这里应改为“无可争议”;B“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C.“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应为“不忍卒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赛罗悲痢的直接起因是小人的挑唆而致,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他本人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是灾祸更主要的根源。

B.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C.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湖北、云南、湖南西北部等地域,占整个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

D.我认为,即使个税改革不在今年推出,也必然会在近两年内推出,我国的税收管理将朝着更科学、更公平的方向不断完善。

3.B(A“奥赛罗悲剧的直接起因是……而致”犯了“结构混乱”中“句式杂糅”的毛病,可把“而致”删去。C“北方方言包括……等地域”犯了“搭配不当”中“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痈,可把“北方方言”改为“北方方言区”。同时“湖北、云南、湖南西北部等地域”有歧义。D“即使个税改革……”犯了“语序不当”中“关联词位臵不当”的毛病,应改为“个税改革即使……”)4.从以下诗句中选择三句,依次填人下面语段的横线上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 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 千叶桃花胜百花 ③ 红杏枝头春意闹 ④ 人面桃花相映红

更让人高兴的,是大片大片的桃花开了。古诗云:“。”但桃花大片大片开时,好像才能切中“争先恐后”的核心。“ ”,这是偏爱桃花者的感慨:而“ ”,却几乎是最引人遐恩的春风图了。桃花开的时候,地丁、蒲公英、荠菜等相继开放,灼灼的、灿烂的花潮也真正降临大地了。

A.③②④ B.③①② C.④①③ D.④③① 4.A(根据横线前后文意与诗句意境的连带关系推断)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勣,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勣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勣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勣,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勣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勣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勣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蔡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勣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勣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勣被俘,又逃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勣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竞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勣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勣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勣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勣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勣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勣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勣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勣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勣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勣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哪能比得上啊!”

(节选自《贞观政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勣雪涕致辞 雪:擦拭 5.A(具:详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者以勣意闻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高祖遂归其尸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密后为王世充所破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D.礼成,释服而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6.B(A介词,把/介词,凭借;B.均为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C.与“为”表被动/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相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勣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勣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勣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也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炼,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勣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7.A(赐姓在先,办丧事在后)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8.C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4分)译文:

(2)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译文:

(3)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分)译文:

9.(1)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

(2)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更合适的人选。

(3)不一会李勣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1)上片中“愁”因何而起?请根据词意概括。(2分)答:

(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蕙风词话》评说为“一意化两”,也就是说一语两意。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

10.(1)落花恋树生愁 词人惜春生愁

(2)一方面,表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另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1.(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

在200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及其合作者就发现,美国孤独的老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30点。“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请求医疗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霍利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而另一项2007年的研究则发现,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80.7岁的老人的监测表明,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

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这使得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糟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这可能让孤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卡乔波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大学里散发问卷,调查人们的孤独感状况,然后进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UCLA孤独感量表的发明者罗素说,卡乔波提出的这个特点是之前大部分研究所忽视掉的。卡乔波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人们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

卡乔波认为,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卡乔波等人的最新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可能部分遗传。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8600多对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传。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尼采所言,“孤独有七重皮,任何东西都穿透不了它”。

(选自2011年2月14日《南方周末》)12.下列对“孤独感”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和吸烟一样,都是造成死亡风险的因素,但孤独感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

更大。

B.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使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增大,并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C.有孤独感的年轻人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D.孤独感不仅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社交网络的其他对象,实际上还会全部遗传给下一代。

12.C(八第一段“不亚于”即“高于”或“等于”;B偷换概念,从第二段段尾看,是“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D.原文是“可能部分遗传”)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孤独感源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依靠感情或医疗来应对问题,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状况会越来越差,而孤独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比同龄不孤独者更糟,其血压也可能逐渐升高。

C.露易丝·霍利、约翰·卡乔波和罗素都发现,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同,血流阻力也不同。

D.卡乔波对问卷结果做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之前大部分研究者忽视的。

13.B(A.源流倒臵,有孤独感的人会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C这一观点与罗素无关;

D.“较为独特”是无中生有,且前后也无因果关系)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孤独感,如何减少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6分)答:

14.(1)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我们可以在一点实际意义上的互动都没有的行为中感到心灵的联系,比如看电视、读书的时候;相反,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大量社交活动时依然感到孤独,只因为我们缺乏驾驭自己社交生活的能力。

(2)孤独感与危机感会形成怪圈:因为孤独,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危险,孤独的人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甚至带着偏见躲避社交机会,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感。

(3)因此,减少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

有为孤独者提供特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负面看法,才能从根本上将孤独感消弭于无形。

(“如何认识”的第一第二点分别为1分、2分;“如何减少”的第三点3分,该点大意同即可给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问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

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5.“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15.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

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6分)答:。16.(1)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2)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3)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茵。

17.请就下面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4分)(1)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答:。(2)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茵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答:。17.(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2)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闻茵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18.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你如何理解?(8分)答:。18.(1)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

(2)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3)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其他理解只要与文章关联,言之成理即可)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9分)19.《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读完这段文字后,请你就其中一点或者几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超过100字)答:。19.孟子的“四端”认为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的源发地。四端萌动,仁意呈现。能不能发挥自己的“四端”,关系重大。把“四端”由个体的特殊体验向外扩充,于家可以侍奉父母、尊长,于国可以为政治民,乃至于统御天下。反之,则连个人的身家性命都难以自保。

2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尽管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但不少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节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北京、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生产总值的5%。这一现象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也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文化自身也在改变。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颠覆了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认识,文化已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悄然而生。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有力。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结合材料,分条说说今后应当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答:。20.①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②促进地区间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③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或:消除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或:推动文化产业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④加快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评分建议:每点3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9分。)

七、作文(60分)21.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很多,但习惯之后你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或感悟呢? 请以“习惯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白选。作文讲评

该题以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为蓝本。

一、审题立意

“习惯”和“习惯之后”既有联系又存在较大差别,二者都和“习惯”相关,而“习惯之后”更侧重于“之后”的内容。“习惯之后”,写作重点在于对“习惯”后的反思。譬如,可从以下角度思考:①“习惯之后”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重新审视、修正或完全改变这一习惯。②“习惯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后果?(包括生活、心理、思维、人格等)写作时要更多地倾向现实生活,在对现实生活的叙写、议论之中表达感悟或认知。可以写与“习惯之后”相关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主题可褒、可贬。应作理性认识。可写“习惯之后”的喜悦与舒畅,也可以写“习惯之后”突显出的思维的定势、见识的平庸、审美的固化、自我的丧失、人格的沦丧、心理的扭曲等问题。

二、评分说明 1.基本原则

评分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视写作基本能力,全面衡量构思、语言、文体等方面。从考生写作的实

际出发,分等级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2.赋分等级说明

统一规定:①偏离话题,将“习惯之后”臵换为“习惯”等,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②机械套用提示语的格式,先说“习惯”了什么,再说“习惯之后”的反思,而且两部分内容篇幅失当,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③文体不规范,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④生拉硬拽,没有“习惯之后”的内容,且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⑤提倡以规范的文体写作,若有特殊的写作样式酌情给分;⑥记叙文重点关注故事、情节、立意和语言等,议论文重点关注论点、论证和论据。

(1)一类卷:(60—55)内容体现了习惯之后的影响或后果。立意深刻、独到,具有一定个性。(正面和反面立意皆可)(记叙文)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与“习惯之后”相关的故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进行描写,引发自己对“习惯之后”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

动形象。(议论文)能紧扣“习惯之后”的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刘,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f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

(2)二类卷:(54—48)立意准确,以“习惯之后”为主体来写。

(记叙文)故事情节生动,有细节描写,对社会和人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议论文)能扣住“习惯之后”,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概括能力强。

(3)三类卷:(47—40)立意正确,能体现“习惯之后”的内容。

(记叙文)主体叙述的是“习惯之后”相关的故事,有一定的情节,结构较完整。且有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感悟。但是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一般,(议论文)能从不同角度解读“习惯之后”,形成几个相关联的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

(4)四类卷:(39—36)基本切合题意,有“习惯之后”的认识或感悟,但有一定的游离。

(记叙文)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语言平淡。(议论文)虽然观点正确,但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联系,只列举而不作分析.且观点属于大话、套话,或者论据材料陈旧老套等。

(5)五类卷:(35—28)(记叙文)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习惯之后”若即若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议论文)形式上是一篇关于“习惯之后”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观点和材料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或者缺少论证等。

(6)六类卷:(27—0)(记叙文)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乱造“习惯之后”的故事,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议论文)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

3.特别说明: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2/3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

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l——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

3.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 篇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的际遇,颇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这其中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式微,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在屡屡碰壁的情势下,孔子自己也抱怨“莫我知也夫”。其实孔子如果愿意改变行事作风,趋附政治家的需求,或许就不必在周游列国的凄惶中被人取笑为“丧家之犬”。但他却不仅未曾放弃过对礼乐文化的坚守,还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周游列国,宣扬礼乐。在这种乐观情绪的感染下,他以一种坚忍的精神坚持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他坚忍品格的最好宣言。即使厄于陈、蔡,他依然能够讲颂弦歌不衰,能够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话来鼓励大家。

孔子在充分吸收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对日渐僵化的礼仪制度做了一番创造性的转化,适时提出“仁”的概念,希望人们可以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虔敬地践履礼的每一个仪节。他强调乐的重要性,乐教人听善音而动善情,听美乐而净化心灵,给人以无形的陶冶。在礼彰显皇权、划分等级的功能外,他将礼带出贵族范围,强调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学习礼乐,坚持德性的修养,皆有成为君子的可能。这种升华的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给了礼永恒的精神生命,使其不会仅仅只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更迭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必然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可替代。

对孔子来讲,遵守、提倡礼乐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有序、社会安宁。“礼”的学说体系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由礼治而达社会大同,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他是怀着社会大同的情怀的。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是在某一历史阶 1 段因为“不合时宜”而遭受冷落甚至是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可以“度尽劫波”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礼乐文化因为失去了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不合时宜”而备受政治家们的冷落,在秦代又经历“焚书坑儒”的严厉打压,但终究“度尽劫波”,在汉以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产生持续影响力,礼乐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标签,生活于其中的人“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田家溧《孔子对礼乐文化 的坚守与传承之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都无暇顾及礼乐,孔子追求的礼乐之治不合时代的政治需求,这就注定了孔子的悲剧。

B.孔子坚守与传承礼乐文化,但当时礼乐已不可能被用于济世安民,孔子处处碰壁,致使他一度对政治心灰意冷。

C.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持很坚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去迎合政治家的需求,他的这种道德得到后世尊重。

D.孔子礼乐兴邦的政治抱负从来都没得到放手施展,甚至被讥为“丧家之犬”,但他依然乐观地宣讲礼乐,鼓励大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倡仁,并且践行仁,无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刻,还是在最落魄的时候,都不允许自己有一刻背离仁德。

B.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旧的基础上创新,要求人们真情实意,不必拘泥于礼的仪节。

C.孔子认为乐能够引发人的善,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学习了礼乐,坚持修身养德,就有可能成为君子。

D.孔子扩大了践行礼的对象,升华了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使礼具有了永恒的生命,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遵守、提倡礼乐文化,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实现社会安定、天下大同,而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细碎的礼仪细节。

B.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而非一家一姓的利益,他的这种思想的核心是“礼”的学说体系,由礼治至社会大同。C.礼乐文化是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宗法制度式微后,孔子改良后的礼乐文化虽一再遭冷遇,最终还是得以延续。

D.礼乐文化经过孔子的改良后更具合理性,几经劫难后,在汉以后持续发力,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标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定把小牛要回来

杨树也

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

到午饭的时候,父亲去河沟里接娘,看见娘木桩一样杵在那,手里紧攥着缰绳,母牛自顾自吃着草。河沟里,草多,水少得躺在零碎的牛蹄印里,小牛不见了。

小牛膘肥体壮,四只小柱子似的腿,棕黄色油亮的毛,两只刚露出的小角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可爱,那条细长的尾巴,末端长着油光发亮的毛有些微卷,在后面甩来甩去。有时不停地在肚皮上拍打,那是在驱赶蚊蝇。

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父亲还没到它身边,它就迫不及待地把头从栏缝里伸出来,鼻子里直哼哼,喷出一股股暖气,还伸出舌头舔父亲的手。父亲每次去牛棚看它,总要给它带一把青草。小牛一看见鲜嫩的青草,就“唰唰唰”地大口地吃起来。它伸出舌头把草卷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尾巴欢快地甩动着。小牛真惹人喜爱。

父亲找了一圈也没看见小牛的踪影,他没有吵娘,而是蹲在大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佝偻的身子快低过门边的石礅了,我知道,我的学费要另想办法了。田地里早用不上牛了,父亲以前是队里的饲养员,说现在养牛容易了,收过麦子的秸秆谁还要,给不给钱都能拉回来,牛是我们家的银行哩,嘿嘿。父亲看牛,就像看见我的学费、我的工作和我未来城里的楼房。

没吃午饭,父亲又出去找牛了。半夜里回来,还是他孤零零一个人,蹲在院子里抽烟,像一粒寂寥的星星。

接下来几天,父亲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找,四处打听。

大概过了二十多天的时候,干泥水工的四叔回来说,二十多里远的赵庄有人买了头小牛,父亲身子一震,拉着四叔就去了。

回来后,父亲蔫了秧一样,蹲那闷头抽烟。四叔说,父亲看了左后腿有块白毛的小牛,确认是我家丢的那头,可人家死活说是买的,那里的村干部派出所的人都去了,派出所的人问,怎么就证明牛是你丢的呢?父亲急了,蹬蹬蹬跑上人家二楼阳台说,不是我的我就跳下去。派出所的人怕闹出人命,一边安抚父亲,一边追问那家牛到底怎么来的,如果说话不实,查明以后按盗窃罪办。那家口气软了,说,我不在乎这三两千的牛钱,他只要拿出牛是他的证据,我就把牛白给他。派出所的人对父亲说,对呀,你得有证据啊,不然你这可是诬陷,也是犯罪的。四叔叹口气,你说这牛咋证明呢?

父亲几乎抽了一宿的烟,天不明就去城里了,回来后,难得露出喜色,说,这下好了,你远房那个表叔说了,他省城有个同学,是干什么基因研究的专家,能断了这事。四叔说,这我知道,就是亲子鉴定,可没听说过给牛做亲子鉴定的,甭说兴许能成,不过要花好多钱呢?父亲不言语了,蹲那又抽起闷烟。

半夜了,父亲还在牛屋里。父亲对牛说,牛啊,这些天不好好吃草都瘦了,看你整天又牴槽又绠缰绳不安分的,是不是想小牛了啊,我能懂,我能懂,这六千多块钱得花啊,一定让你陪着小牛,看着它长大„„你放心吧,既然找到了,花再多的钱都要花,一定把小牛给你要回来。不能像我„„父亲的声音忽然哽咽了。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

父亲吩咐我照顾好娘,说娘被牛这事闹得都魔怔了,然后就出门了。父亲很疼我,我在家从没让我干过活。这一次,父亲出去了五天。

父亲回来说,去了几个亲戚家借钱,拿了两头牛的血样去了省城。

父亲回来就不抽烟了,干完活,就和母牛说话,说一定把小牛找回来,让你们母子在一起。有一次,我看见父亲偷偷卷了晒干的柳树叶子当烟抽,看到我,父亲愣了下,转过头不言语。

两个多月过去了,省城有了消息。

父亲笑了,拽着回家立足未稳的四叔去了赵庄。

小牛牵回来了,看着小牛和母牛贴贴挤挤,挤挤蹭蹭,父亲眯眯笑着的眼忽然就流出了泪。我理解父亲的心情,我还有一个哥哥,乳名叫牛,四岁时跟父亲去镇上赶庙会丢失了,娘因此哭瞎了眼,父亲从那时开始抽上烟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一是承题,交代“一定把小牛要回来”的客观原因,二是为下文写找牛的情节张本。B.小说第四段中“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旨在突出小牛的灵性。

C.小说第十二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父亲”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丢失了小牛,觉得对不起牛屋里不好好吃草瘦了的母牛。

D.小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神情、场面等描写手法,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很感人,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牛只值三两千块钱,“父亲”为什么舍得花六千多块钱把它要回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 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 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 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思晦,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翌,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祐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思晦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于是孔氏族人相与议:·思晦嫡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 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思晦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思晦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思晦皆理而复之。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而孔氏族裔益明矣。元统元年卒,·年六十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七》)[注]①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B.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C.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D.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 薄:底子差 ·B.比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 比:等到 ·C.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 按:核查 ·D.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 稽:考核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思晦的性格内向,但天赋较高,在孩童时读书就已经能通晓大义。长大后给张翌

①等人授课,注重文章的义理而不注重写作技法。

B.孔思晦非常勤俭节约,在范阳、宁阳两县做校官时从不计较收入的微薄,而且他的教育方法非常得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C.仁宗即位后,非常推崇儒家的学说,当他得知孔家承袭爵位的人还没有定下来时,根据孔氏谱牒确定孔思晦承袭爵位,封衍圣公。

D.孔子的生长之地尼山原来有祭祀孔子的宗庙,后来遭到毁坏。在孔思晦积极张罗下,不仅恢复了祭田,而且设置了学官“尼山书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⑤荐:献上。⑥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 ⑥

①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

D.“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

E.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15.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现在“城归”族的规模尽管还不算大,但他们绝不是被城市“挤出”或消极避世的一族,而是怀着梦想在乡村创业的弄潮儿,所发挥的牵引作用不可小觑。

B.少数电商巨头,虽已建立起各自的征信体系,但自己给自己当裁判,难免不会出现监管不严、打击不力情况,所以电商除了自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监督。

C.“汉语盘点”是借助语言的力量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和国家,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D.社会管理层如果对文化创造不上心,那么文化自信就不容易树立,只有引领者普遍树立起“文化化人、从我化起”的生命信仰,才可能真正形成文化中国。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支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__①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木马病毒会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手机系统,__②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7·陕西省咸阳市质量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 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几何时,在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几本书长时间占据一个座位——成为一种顽疾,浪费有限资源,后来者不能安心学习,管理困难„„

近日,湖南师大图书馆推出“微信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可扫码确认座位使用权。如果座位上有东西却无人,新来同学可先扫码坐下,20分钟后若先占座同学仍未出现,则后来的同学再次扫码,便可占用该座。

对此,有人叫好,认为新技术可以提供新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有人认为治得了占座行为,治不了占座想法起源于思想上的自私和惰性,只要这种思想不被消除,类似占座的行为会不断出现,上锁私占校园单车,澡堂公用衣柜上锁„„

4.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 小说 篇四

歌鉴赏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分)(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2分)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

用心

爱心

专心

(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共2小题,共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首句“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或结句“目断晴空雁字连”。

答: 10.【答案示例】

首句:这首词的首句写景,景中含情,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3分)景物是壮观之景,情感是豁达之情。(2分)貌似与词人离情别绪无关,实则为写离别做好铺垫。(2分)结句: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2分)“目断晴空”这个特写镜头表达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突出自己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2分)“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反衬作者思念而不得与友人相见的惆怅。(3分)

(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只要紧扣诗句,重点抓住诗歌之“情景”两大方面,或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鹧鸪天(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4分)

10.(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

用心

爱心

专心

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过春节的作文下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