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院的三风一训

2024-07-29

解读学院的三风一训(共8篇)

1.解读学院的三风一训 篇一

校训:笃学中外,思行天下

笃学: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虽笃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求学之道,贵在专心。“笃学”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中外:有两种含义:一是分别指人的内心与外表,即思想和言行。二是指中国和外国优秀文化。

笃学中外: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加强学习,学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本领,学贯中西,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校园。

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思想。即人的理性认识。二是“想”,在这里当作“志向”讲。

天下:即世界,即未来。

思行天下: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正确思想的引领,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应该不断汲取先进思想,拥有富有思想的头脑,为将来引领潮流走向、推动世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了先进的思想,即使身居一隅,也能“不出户,知天下”。同时,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都应拥有走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志向、胆识、气魄和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共赢美好未来。

“笃学中外”与“思行天下”互为因果,只有笃学中外,方能思行天下。欲求思行天下,必先笃学中外。校风:活泼 勤敏 合作 奋进

活泼:有两种含义:一是生活自然,不呆板。学校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教师在这里充分享受教育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师生心态开放、个性张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精神自由,生龙活虎,天性得以培养,潜能获得挖掘,创造性得以进发,灵性得以凸显。

“活泼”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单质或化合物容易与其他物质起化学反应。外国语学校的每一个师生都应该像“活泼”化学物质一样,善于与人沟通,善于汲取新知,善于把握机会,把自己“化合”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时代骄子。

勤敏:勤,劳也;“勤”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勤”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勤天下无难事”、“勤有功,戏无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每一位师生都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创造,勤于反思,用“勤”铺就走向世界的成功路。

敏,疾也。“敏于事”,做事又好又快;思维敏捷,善于解决问题;眼光敏锐,勇于探索新知;身于敏捷,锻造强健体魄。

合作:意思是:共同配合,做好事情。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就踏上了合作的征程,他们一同狩猎,一同劳动。当今社会,合作更是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没有合作,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缺少合作,就没有人生的前进和辉煌。合作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在合作中,汲取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实现互利双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竞争更需要合作,有集体的力量,竞争者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奋进:意思是:振奋向前;奋勇前进。向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断走向成功;战胜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顶峰。最美是我们上行的姿态。

“活泼、勤敏、合作、奋进”之间的关系:活泼是基础,勤敏是源泉,合作是方式,奋进是目标,得此风气,铸造辉煌。

教风:博学厚德,善教至上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作为过程来看,就是要求教师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本领,学而不厌,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博学”作为结果来看,就是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教师“影响力”、“魅力”的体现,更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

厚德: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方面,“厚德”指广泛之德。“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胸怀祖国,学人为师,行为世范,德艺双馨,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厚德”指“重视德育”。教师要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善教:即善于教学,教学艺术高超。语出《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身,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范,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善教”引导学生“善学”,以“善教”引领学生“乐学”,以“善教”启迪学生智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至上:至,最也,到也。上,高也。其一,善教为首。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成为名师。其二,教师应该追求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实现一流的办学目标。

博学、厚德、善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基础,是“至上”的必然条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按照这一要求,不断超越,不断前行。

学风:乐学敏思,力行致强

乐学:意思是乐意学习、快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营造学生想学、愿学、爱学、善学的氛围,以“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以“成功”作为最好的奖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敏思:“学而不思则罔”,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思想者”,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敢疑敢问、乐于创新。

力行:努力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时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勇于实践、善于动手、做中悟道,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学习真知,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致强:最强。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勇于接受竞争和挑战;要成为学习的强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成为民族的强者,走向世界,行向未来。

乐学、敏思、力行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生发兴趣,快乐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学会学习。厉此三境界,最终方能“致强”。

2.“办学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篇二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3.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解读 篇三

新筑中心小学 2013.9

校训:尚爱

爱,可以长养慈悲,广爱善待众人。人与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为习相远,才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恒存你我心头,心念一转,刹那间就可得到。爱是人对自身及其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关心,是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统一体,是动力和责任的源泉。尚爱,即推崇爱,倡导爱,付诸爱,爱身边的每一人、每一物,用爱启迪人生,溢美生命。尚爱作为我校校训,就是要师生之间相互关爱,让爱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师生在爱的海洋里相互感悟,共同进步,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达到提升人格之魅力,充实精神之财富,和谐群体之关系的目的。

校风:有理有智 卓尔善群

古有“卓尔不群”一词,意为出类拔萃。而卓尔善群不但要求出类拔萃还要善于合群团结、友爱相处。

将有理有智、卓尔善群作为校风,即要求每位师生都能明辨是非曲直,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做人的智慧。作为个体积极进取,发展特长,出类拔萃,以自信展现自我。同时,在群体中又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教风:有容善纳 欣赏每日之奇迹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教师用平等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爱心来培养、感化学生,抓住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充分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们也称之为“奇迹”。此外,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不足,具有差异性。学生碰到困难和挫折,老师伸出援助之手,犯了错误老师及时给予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的美丽的涟漪。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学生在师爱的感召下换取学生对自己的信任,逐步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

学风: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每名学生作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各有所长,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相互关爱,克难奋进,共同进步,既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又收获了快乐和友情。在潜移默化中促使每一名学生将个人愿望和团队目标结合起来,发挥集体的协作精神,激发潜力,产生1+1>2的效果。让孩子在和谐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学校口号:追求真善美

做个快乐人

真、善、美是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以真开始,以善历程,以美结果。“真” 是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规律才会获得成功; “善” 是推动生命延续的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即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友好、和好;“美”是客体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体验。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产生的的美感。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美的心灵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陶行知曾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也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们提倡追求真善美,是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去追求品味,追求觉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塑造有思想、有道德、有标准的观念基准,使每一位师生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一切的情感意愿。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能以它作为衡量标准,今天“我”的言行举止美吗?“追求真善美、做个快乐人”作为学校口号,它将激励、警示、引导、教育我们的师生不断体会、感悟、实践其魅力,不断规范自己,完善自己。

办学要略:以爱育爱、立德树人、绘精彩人生

学校办学要略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我们的办学要略就是要通过“爱”启迪“爱”使学生懂得爱、传递爱、付出爱,更要使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而体会被爱和去爱的快乐,进而在人生道路上描绘出别样的景致。爱是责任的源泉,责任是爱的显现。爱是一种理解,一种信赖,一种尊重,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及交流,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教师来讲,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得到展示与提高;同时,孩子理解爱、体验爱、付出爱,孩子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得到升华与完善,“以爱育爱”是教育规律,“施爱——懂爱——去爱”是具体方法和措施,我们以自己的赤诚之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了解、体验、懂得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大家庭之中,从而让他们去尝试、去实践,传递爱、发扬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校徽

校徽说明:

校徽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奔跑中的孩子,心形的部分轮廓和校名。奔跑中孩子由绿色竹叶组成,呈字母“X”状,表示“新”;心形由红色丝带表示,呈字母“Z”状,表示“筑”;心形下方为校名——新筑中心小学。

校徽寓意具有劲竹品质的学生,在用爱心铺就的道路上拼搏奋进,与爱同行,健康成长。

校歌:《快乐成长的笋娃娃》

4.拜城县第二小学三风一训解读 篇四

一、校训:崇德 启智 活泼 和谐

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希望我校教师学生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启智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启迪他们潜在智慧,永远把人的教育培养放到第一位。希望学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活泼指自然不呆板,富有生气和活力。希望学校学习、教研、活动气氛活跃热烈,使校园充满生气和活力

和谐是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式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在学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风尚。具体讲就是保护环境,塑造整洁文明的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协调处理好领导与下属之间,师生、同事、同学之间的相处;加强提高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和谐,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双赢”,从而推动整个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校风:求知 求实 求新 求精

求知即探求知识,要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全体师生要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吸收一切有用的知识,树立“好好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用所学知识为建设伟大祖国、美好家园竭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求实是说讲求实际,要客观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对学习来说指做学问不可弄虚作假,异想天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要求我们二小人要诚诚恳恳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实实在在的求知,一步一个脚印,不浮夸、不做假,一步一个台阶的将学校教书育人事业推向不断进步。

求新即创新,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去改进或创造,优化和创新师生工作学习和科研探究的方法,并能取得实际效果的行为。我们要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创新思维、创新做法,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常学常新,常做常新,充满探究和创造的活力。

求精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贵在精和专,要加紧学习,抓住中心,求精求专,这里重要的是知识的质量。教师要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上精益求精,学生要在探究知识、掌握技能上精益求精,才能使我们学校的教书育人事业蓬勃向上,追求卓越。

三、教风:善育 善教 善研 善导

善育 善教 善研 善导:教风要求教师善于教书育人,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将师爱洒向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其次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结合耐心、细心,对学生细心培育、循循善诱、导言导行,助其在原有基础上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教师还要争做研究性人才,钻研实践教育教研,把我校教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四、学风:勤学 勤练 勤思 勤问

5.一训三风心得 篇五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就得先解读这所学校的“一训三风”。

首先,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我校的校训“博远有鸣,开阔弘毅”。其中“博远”一词意为广大而深远,可以在《晋书·王豹传》中找到出处:“以亲辅政,执德弘深,圣恩博远,至忠至仁,至孝至敬”。这不仅体现了我校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出了我校乐于广泛学习其他文化融汇成独具特色的本校文化并一鸣惊人的特点。例如我校的地理位置特殊,海纳百川呈现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使得许多外国的留学生都慕名而来。而“弘毅”的意思也包含很广。如:宽宏坚毅,刚强,勇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等。在《论语·泰伯》中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古就被作为励志名句。在朱熹集注中有:“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有:“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复有百女,仪貌妍雅。”明谢谠在《四喜记·月桂同攀》也有:“论为仁识先弘毅,道传一贯唯无违。”这些无一不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宽大有毅力。所以,作为红院人,我们更应该铭记校训“博远有鸣,开阔弘毅”,不断的努力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眼界,拥有宽宏的心胸,勇敢坚强,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更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告诉了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当空想家,要当实干家,更要求自己做到真正的名副其实,这是对我们道德上的要求。在学习上,校风说的是:学贵“实效”而不是“时效”,根据我的理解“时效”是该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体现时间效应,“实效”就是按质完成任务。达到实际的效用。时效比实效来得更容易、更直接。然而“做一件事忠一件事”,校风却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只追求速度,却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从中学到了东西。

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我校的教风:“严谨至诚,乐教善导”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校老师辛勤教学的特点。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欣欣向学的学子们,所以要求老师能够严谨教学,不空谈阔论,无私诚挚,真正的喜欢教学工作,也要能够因材施教,善于使用恰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我们学校,课堂上一直不厌其烦对我们谆谆教诲的老师,无一不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风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它既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学风:“慎思明辨,好学乐群”。其中“慎思明辨”指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礼记·中庸》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乐群”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中有出处:“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慎重行事,明辨是非。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谦虚好学,乐于与好的人交往。

6.学校一训三风 篇六

1、校训: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

诠释:“笃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厚德”出自《周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崇善尚美:崇尚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意在勉励师生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真美,践行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品味的人。

2、校风:励志博学 求真崇高

诠释: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

博学:“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师生均应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真”,道德的真谛在于“善”,艺术的真谛在于“美”。求真,即在于鼓励师生不满足于已有的一知半解,通过不懈地探索,揭示大千世界中事物的本源,寻求真理,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审视

这个世界。

崇高: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意在勉励师生养浩然之气。

3、教风:团结严谨 高效创新

诠释:“团结严谨”“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有和睦、不可离间的寓意。“五·四”后,用以比喻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字 则之,性方直严谨。”意指:倡导教师教育教学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严谨的作风治学。

“高效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要高效率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校活力。

4、学风:活学活用 协作进取

诠释:活学活用: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不死读书,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协作进取: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共同

能力。

7.中峰中学三风一训 篇七

校训:自立自强、诚实守纪、开拓创新

校风:爱我学校 尽我职责

教风:爱生敬业 教学相长

学风:尊师守纪 好学重行

校训:自立自强、诚实守纪、开拓创新

“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

“诚实守纪”: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纪,就是遵守纪律,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纪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开拓创新 ”: 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

校风:爱我学校 尽我职责

“爱我学校,尽我职责”,既是我校现实校风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目标和要求。“爱我学校”,就是要求广大师生员工都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勤恳工作,勤奋学习,把学校的兴衰与个人荣辱联系在一起,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我为学校添光彩”的思想,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与声誉,关心学校发展,关注学生成长,以自己的工作业绩和学习成绩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把“爱校如家”的情感落实在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具体行动中。

“尽我职责”,就是要求全体师生时刻牢记凡事应该尽职尽责。,力争做到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效果精品,形成“全校上下分工负责,各把关口,关键时刻一起上”的团队精神。

教风:爱生敬业 教学相长

“爱生”是教师员工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成为学生的导师,学习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慈母。“敬业”语出《礼记•学记》:“敬业乐群”。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爱生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爱生如子”;在工作上,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做到“爱业如命”。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能力和方法,更有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相长”就是相互促进,互相提高。“教学相长”就是教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科技飞速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今天,教师必须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学风:尊师守纪 好学重行

“尊师”,就是尊敬师长。“尊师”是学习好的前提,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尊师也是传统美德,要常怀有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守纪”,就是要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守纪是学习好的基础。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种制度,方能做到心无旁等。人人拥有一颗“理智”之心,“守纪”之心,专心于学习,既不妨害他人,也能保护自己,让校园变得和谐而美丽。

“尊师守纪”对学生而言,既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是家教,又是校规。应该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基本准则。

“好学”,是指学生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能够自觉学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对做人做事的学习。

8.最新的一训三风诠释 篇八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一训”,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也承袭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象征。我校的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三风一训”彰显了我校育人的情怀、兴校的智慧、治学的品格、发展的思路,同时也是我校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特质。

一、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

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德为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为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房中的立德是立励志之德,立孝道之德,立爱国之德。

育能:育:孕育、培育,能:智能、才能、体能,作为校训的主旨,育能就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才能、体能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追梦: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致远: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而房中的追梦思想就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实现教师的幸福成长,实现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拓教学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先锋人才。

尚美:认识美的过程存在四个层次:崇尚美―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发现美-从环境、生活、学习中发现美;追求美-追求美的生活品味、追求美的人生目标、追求美的梦想;创造美-用学习创造美好生活。房中人就是在学习中、教学中、生活中溶入追求美的过程。

和谐: “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

至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培养的学生拥有至善的心性,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和谐至善是房中人的追求,也是房中培养人的努力方向。

三、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综合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

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所谓敬业,就是指热爱自己所从事或所选择的工作和专业,并为之尽心竭力。全体教师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教学中的行家里手。

创新: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创新精神,创新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博爱:《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博爱是要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人平等”“ 有一颗热忱的心”。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又要把这种博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每一位从房中走出的学子都拥有博爱的价值观。

精导: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是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是服务、调控、反思、合作。所谓精,现在多指提炼或挑选出的优质的东西,而精导就是指要教师研究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同时还及时的督促学生学习,克服学生的懒惰情结,精导还在于对学生培养的全面性,我们不是只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而应该是全面发展型的学生,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做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四、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乐学: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乐学是一种绿色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乐学的境界。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房中以其拥有的学校特色,坚持以艺术为支点激发学生的特色发展,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发展: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把发展作为学风,是要求学生在进入房山高中以后,成绩要有发展,不断进步;思想要有发展,拥有积极向上思想的优秀学生;身心要有发展,能够自我管理,建立完美世界观。

三风一训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房中人在教学上崇尚改革之美,在管理上追求精致之美,在特色上发展艺术之美,在学生健康成长上强调阳光体育之美,在与时俱进上展示信息技术应用之美,在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文化核心:尚美。

学校文化核心:尚美。尚者,上也,集风尚、崇尚、高尚、超越四意而为之;美者,觉也,含感性、感觉、性感、意境之意也,皆主观而为美。“尚美”是精神在感性事物里的显现,是为人的一种素养,与人人有关,是超越浅薄功利的一次次永久响亮的提醒!

因此,我校把“尚美”作为文化内核,并根据我校的文化脉络和精神个性赋予它特定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着力用美的方式处理一切事情的根本行为方法。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环境四个文化层面上,彰显房中人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文化特质。

办学思想:尚美立人。“尚美”遵循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宗旨;“立人”:立身,做人。《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是一种更高追求,“尚美立人”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立身、做人,在家能孝敬父母,在校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能吃苦耐劳,工作能兢兢业业,遇到困难能积极解决,获得成功不沾沾自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办学理念为:和谐尚美,人尽其才。人际和谐才能人人心情舒畅;心情舒畅方可美善存心,埋头苦干,各项工作尽善尽美,营造洋溢人文美、道德美、艺术美的校园,以此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文化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氛围。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尚美,以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为基本要义,提倡师生在教学中柔合美好的信息,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并通过共同的努力去追求美,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向往,所以要培养师生创造美的本领。组成学校的“人”从职责上包含了校长、中层领导、教师、学生、工人、在学校服务的其他人员,而“尽其才”不仅是校长负责管理学校的全面工作,领导做好上传下达,教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根据各人的能力,把师生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校长办主任就应该在待人接物上比较灵活、细心,信息中心主任就要董得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务处领导就要对教学有全面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才,让文化成绩突出,在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方向上有所发展,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同学就让他从艺术上找到成功之路,能说的,学校提供演讲的舞台,会写的,我们准备校报校刊让其文采得以展示。以“和谐”为要旨,以“尚美”为目标,是希望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在外在的物质环境上、师生内在的心灵中,营造一个能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的幸福校园,让全体房中人各展其能,各施所长,人尽其才,为房山高中的辉煌付出各人的力量。

上一篇:鲁迅祝福课件1下一篇:童话: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