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2024-06-28

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通用8篇)

1.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一

一、书香环境

移步换景

锦园是一所充满书香,充盈书韵的校园。从踏进学校大门起,便开始了一段书香旅程。墙壁、廊柱上的名人名言、读书格言、阅读展板,是美丽的书香风景;书吧、长廊里的开放式书柜,舒适的沙发、石桌,是快乐的阅读时光;个性鲜明的图书区角,功能完备的图书馆舍,是广阔的阅读天地。处处有书影,时时听书声,孩子们无时无刻不置身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的气息。

二、读书成果

丰盈充实

在快乐持久的阅读活动中,锦园的孩子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那一张张充满创意的“漂书卡”,一份份内容丰富的“读书小报”,绚丽的诗文长卷,动人的经典诵读,生动的自制绘本,精美的学生文集,快乐的“课本剧表演”,沉甸甸的各类奖状、奖杯等,都是阅读带来的丰硕成果。几年来,学校相继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单位”、“台州市基础教育项目改革基地(书香校园建设)”、“台州市书香校园建设基地”、“国家级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台州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等;学生在各级各类读书比赛中大放异彩。锦园学子的语文素养及人文底蕴更是受到初中老师的交口称赞。

三、读书活动

丰富多彩

学校每学年组织读书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举行“诗文诵读”、“爱心义卖”、“好书互换”等大型群体性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校园行,开展读书指导,让学生倾听作家成长历程和励志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举办各种主题的演讲,征文,故事会和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的感悟;发出“亲子共读”倡议,举行“小手牵大手”亲子论坛,开展“书香家庭”展示,延伸阅读的快乐;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漂流书籍、漂流知识、漂流文明,共享快乐和成长。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锦园的孩子们“乐在书中”!

2.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二

一、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共谋卓越课堂建设

教师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教师素质, 让社区教育资源进入课堂, 是实施卓越课堂的有效途径。我校聘请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担任顾问, 指导“卓越课堂”建设。聘任的顾问有西南大学知名教授, 退休老校长, 区关工委的老同志, 街道社区领导, 团区委领导,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练以及民革等民主党派人员。邀请北碚区党校原校长邝忠炽担任名誉校长, 给师生作报告, 介绍“两江新区建设与北碚发展机遇”, 讲述“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和思考”, 聘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赵玉芳博士给师生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给教师“减压”, 给学生“减负”。还坚持常年聘请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校外辅导员, 共同学习研究“卓越课堂”。

同时, 还与民革北碚区委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聘请北碚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渝川为名誉校长, 借助民革北碚区委与我校联合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简称PDS) 为平台, 充分发挥西南大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 引领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每期开设2-3次专题讲座, 邀请小学学科教育专业团队到校进行学科教学调研指导, 举行“自忠”杯教学竞赛, 开展名师“1+1”结对帮扶10名骨干教师等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学习团体活动。为打造“卓越课堂”提供坚实的团队支持。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 创建新世纪卓越课堂

坚持以张自忠烈士陵园这一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 建设张自忠中队, 传承张将军的爱国精神。我们要求每届张自忠中队的队员, 人人会讲张自忠的故事, 实现“讲故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精品化, 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 成为学校塑魂工程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 爱国教育特色添彩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升活动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编写出1-6年级的故事集《梅花朵朵》。通过听、读、讲、演等环节, 要求每生至少讲十个以上故事, 有张将军的故事, 有小英雄的故事, 有身边的故事, 有踢梅花毽的故事等, 丰富爱国教育内容形式。我校编写的张自忠将军尽忠报国的故事, 先后在北碚区中小学“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精品节目展演大型晚会、“北碚区祭英烈·诵经典活动”、“全国部分中心城市政协主席恳谈会专场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中演出。

踢毽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 具有安全、经济、便利、易普及等特点, 非常切合我校实际。梅花毽就是赋予毽梅花品格, 并在制作材质、训练方式, 赋予内涵等方面突破传统概念。不求有梅花形, 但求有梅花魂。踢梅花毽就是要培养锻炼习惯, 提高身体素质, 树立报国理想, 传承民族精神。我校以“一校一品梅花毽, 提升素质促发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为载体, 倡导“人人踢梅花毽, 个个有精气神”, “踢好梅花毽, 快乐每一天”, 为校园增添朝气与活力,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锻炼习惯, 努力创建健康校园。

坚持以西南大学为依托,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爱国主义注入时代需求, 大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坚持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抓手, 巩固科技活动水平, 探索科技活动新途径与方法, 为科技特色注入新的内涵, 全面推进学校科技实践活动。

三、丰富爱国教育内涵, 创建卓越课堂文化

学校依托自身有利资源, 与各方面紧密联系, 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不断丰富爱国教育内涵, 为卓越课堂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1、邀请西南大学赖守悌、黄德惠等教授开设《做新世纪

环保小卫士》、《柑桔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 并指导学生进行花卉栽培, 柑桔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活动。以此, 增加学生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2、邀请在校大学生辅导员带领学生到缙云山捕捉昆虫,

采集标本。用大学生来影响、熏陶小学生,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科学意识和良好的自信心。

3、开展《美丽缙云我的家》、《缙云山植物基本情况调

查》、《家乡茶的基本情况调查》、《北碚特色农业土壤调查研究》和《对白云竹海生长情况调查》以及《“黄油一号”油菜的基本情况调查》等活动,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等良好品德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开展《白鶺鸰生殖繁衍及生活环境的研究》、《“白

色污染”的现状调查与防治》、《“天空死神”酸雨的危害及防止》、《白云农家乐隐患情况调查》、《白云古松死亡之迷调查》和《水资源现状与节约型社会》等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 珍爱生命, 勤俭节约品德。

5、开展《生态农业调查》、《果树的栽培》、《种植无

公害蔬菜》和《野生蔬菜食用调查》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人民、讲公德、守纪律、讲协作等品德。

6、进行《引起城郊结合部农村孩子学习障碍原因的调查分析》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小发明

作品《望空作业方便头盔》、《易穿绳旗杆》、《方便不脱鞋》《可折叠的锅》、《下水道堵塞报警、防溢装置》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严谨作风。

3.合作经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合作经济;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欠佳、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原因,2015年大学生就业人数逼近750万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就业难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却与社会需求脱钩。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一直跟不上社会需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比较看重对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实践创新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好的要求。如何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等,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就业竞争力强的大学毕业生。

实践教育思想源远流长。1798年科学家理查德·洛尔·埃奇沃斯发表了《实践教育》(Practical Education)一文,他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1]。运行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将有效克服传统专业知识课堂教育对人才培育单一的弊端,对学生实践能力、科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作用,为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入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2012年3月教育部所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强调了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仅仅对课程体系改革有影响,也涉及到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还涉及到高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布局,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

一、合作经济实践教育的动因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城乡尤其是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社达128.9万家,同比增长31.2%;实际入社农户9227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35.5%,同比增长24.5%。各级示范社超过12万家,联合社达到6800多家。从这些数据来看,农民合作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发展很不平衡,且严重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规范问题。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对合作社如何规范运行的真实情况了解清楚的人少之又少,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促使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要有合格的合作经济人才。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甘愿为农服务和知晓行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大批称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这就对合作经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不同层次、门类和知识结构的人才,来点燃各地合作经济的星星之火,深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合作经济教育也需要从国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基于合作社理念和教育推广这两个基本点,合作经济教育工作需要通过高校专业教育培养合作社骨干队伍。合适的模式、有利于合作经济人才培养的环境都能加快合作经济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而全面提高合作经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传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学生能够记忆和复现所学的知识,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而合作经济教育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创建早期接触科研、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动手能力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经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承担合作经济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任务,以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形式,紧密加强校企的合作关系,建立学校团队教师、学生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课堂+实践基地”递进的“学做合一”的产学研教学平台,形成“教与学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主动适应和大力开拓人才就业市场,打造我校地方应用及创新人才的优秀品牌。

三、合作经济实践基地建设任务

(1)完善实践基地运行机制,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基地由校企共同建设,根据职能划分三个层面:领导层、管理层和“双师”层。领导层由学校和企业主要领导人担任,对基地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决策和统筹规划;管理层是管理机构,由学校教务处、合作经济专业、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门组成,负责中心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分项管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活动,并落实实践教育基地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双师”层是指导机构,由相关专业企业专家和学院双师型教师组成,负责中心建设方案论证、规划和实施的指导工作,通过不同层次的实习内容,进行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指导,每个老师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职责。

(2)打造人才培养体系,规划基地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从课堂跨入实践教育基地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也表明大学生将改变以前传统式实践活动模式,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迈入实训环节。基地将遵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方案,探索实践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将携手制定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从而共同评价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

(3)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升双师型队伍技术水平

企业和高等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双方都期望通过交流实现利益最大化。产学研合作是保持校企紧密联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进步,才能使合作形式得以坚实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合作,使高校指导老师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

nlc202309041312

校企合作机制的确定包括学校实践教学团队的组合。有一支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育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学院需要培养和引入一批双师型人才,努力提升双师型队伍的技术水平。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应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并对合作社生产实际比较熟悉、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对初次担任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要通过到企业承担技术顾问或兼职,与企业产生广泛的联系;对其他老师轮流进行业务培训,规范教学环节。

充分挖掘并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校外人力资源优势,从农业合作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走入课堂,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给学生带来实践性强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建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技术人员学习交流的机制。企业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少,知识系统性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和教学技能训练,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知道教师教学水平较高,知识系统性强,但从事工程实践相对较少,需要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和重要项目研究参与,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

(4)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

为了建设与管理好基地,鼓励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采取基地建设工作量化考核,准时发放工作补贴,进行基地建设与管理评优活动,开展基地评估活动,校企双方将对优秀基地建设与管理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晋职晋升等方面采取优惠倾斜政策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淘汰制。合作经济教育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转变,鼓励教师根据相关变化,积极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手段,从而促进合作经济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地可持续开展。

实践教育基地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性、阶段性,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在不同时间进入实践教育基地展开实训,需要构建一定的制度保证基地的使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设备和实践教学发挥最好的效果。管理层在制定本批学生实习环节任务的时候,要做好下一批学生实习的准备工作。预备好相关专业技能训练来保证两批学生教学的连贯性,让下一批学生充分了解本实习项目的流程。由学院教务和企业验收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实习基地的使用做好汇总清单,核算使用效率,并上报合作办公室,以优化培养方案。

大学生在基地的实习实践活动到底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是学院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实践基地管理公室将制定一套《大学生实习实践成绩评价细则》,汇总每个学生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成绩,并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个等级来确定最终成绩。学生的成绩评价包括:动手实践时间、完成指标情况、独立完成能力等几个方面。学生成绩汇总之后,一方面记入學生档案,另一方面存放企业基地备忘录,学生就业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向别的企业出具该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企业影响力推动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保证就业质量。

通过建设,合作经济实践教育基地将成为一个能承担合作经济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育基地,将大学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惠记庄,张雷,孙德仕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价指标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1-14.

[2]申少华,彭青松,刘爱华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现状及建设思路研究[J].广东化工,2014(18):191-192.

[3]王文凯,姚庆安.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5-59.

[4]王斌,罗文健.专业知识课堂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对接.前沿,2012(17):141-144.

作者简介

1来红(1987.04-),女,籍贯:浙江省杭州市,现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合作经济。

4.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介绍 篇四

——利用闲置校舍改建 苍南实践基地建设有新招

核心提示

2008年起,苍南利用撤并后的农村学校,改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仅用3年时间,建成3个实践基地;总规模从原有的50多亩,发展到200多亩;活动课程从8项,增加到26项,接待学生达60000多人次。在“十二五”的新起跑点上,苍南将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建设实践基地,全力推进苍南教育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实现跨越发展。

3年建3个实践基地

随着新课改深入,如何更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这便摆在了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问题。2008年6月,苍南县教育局向县政府提出创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想法,县政府同意将撤并后的闲置校产改建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08年,将云岩中学、云岩小学改建为苍南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09年,将挺南小学改建为学生环保教育基地;2010年,将信智学校改建为山海文化教育基地。苍南实践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加大基地建设,改建一个,成功一个,把实践基地做大做强,到2015年,在各学区力争改建一个实践基地。”苍南县教育局局长梁峰介绍说,苍南县政府将加大实践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实践基地成功建设。2011年,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教育双十大项目工程的文件精神,在十二五期间,苍南将分步建设,在每个学区利用撤并后学校闲置校产改建一个实践基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独特模式打造实践基地

苍南实践基地建设可以说是“短平快”,3年改建3个实践基地。是什么使苍南能这么快建成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负责人陈孝顺给我们道出其中的奥秘。首先是政府的高度重视。苍南是省级欠发达县,但政府加大投入,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创建以来,县财政投入改造资金250万元,改善实践基地设备设施和办学环境。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实践基地

1按成本收费,并统一纳入收支两条线,为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次是部门的全力支持。县教育局大力扶持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确定一位局领导分管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审批和人员调配开辟绿色通道。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及时研究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有关资产划拨、经费、人员等重大政策问题,推动实践基地快速向前发展。

“利用撤并后学校改建实践基地,是花小钱,办大事,而且建设周期短,第一个基地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梁峰说。近几年,苍南抓住校网布局调整有利时机,利用撤并后闲置学校,通过新建与改建实践基地,逐渐形成了独具苍南特色的建设模式。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立泉来苍南实践基地调研时说,“苍南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可学,好学,值得在全市推广。”

苍南努力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合作共建,综合发展”的模式。据了解,实践基地与县科协、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县文明办等部门合作开发科普实践、农业实践、避灾实践等活动项目;与国际知名环保组织“绿眼睛”合作,共建学生环保教育分基地;与马站镇“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植物研究基地”;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生态种植园区”。

特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苍南实践基地遵循教育性、弥补性、科技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原则,先后开发拓展训练等16个项实践课程,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夹缬、剪纸、矾塑、贝艺制作等10项地方实践课程,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发展需要,编印了《校外实践在行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课程指南》等系列活动教材。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实践教育论文。课题《实践教育基地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获得了2010年温州大学度面向基础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县教育局将实践基地列入县新教育研究会理事学校,作为新教育研究阵地之一,把实践基地课程与新教育研究有机结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优秀团队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支好的团队是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据介绍,苍南县教育局在人员配置上也有独特的模式。实践基地主任由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兼任,岗位、业务熟悉,有创造力,有利于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层管理人员都是来自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层干部,他们有实践教育和管理经验。从全县选调有一技之长优秀的专业老师,同时也向社会聘请民间艺人作为兼职教师,有利于特色课程的开展。“原来我是小学美术老师,平时特别喜欢手工制作。在原来学校,我还兼任剪纸这门课程。到了实践基地,我不仅教剪纸,还会教塑泡制作、丝网花艺制作等课程。”实践基地董如钰老师说。在实践基地,每个老师都是“一专多能”,他们都会教好几种实践课程。陈孝顺主任说,“我们实践基地的老师都很优秀,来到实践基地,他们主动学习,修满了一门主课程,两门副课程,甚至更多。他们在工作上团结奋进,都可以一个顶

三、顶四。”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培养。苍南县教育局将实践课教师纳入全县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对实践基地新教师做好转岗培训。2010年,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研修班,对实践教育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并到实践基地进行结对挂职。把实践基地教师培训与中小学教师培训同等待遇,列出专项经费。这几年,实践基地先后选派教师在杭州、南京、重庆等知名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大大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苍南出台措施,确保实践基地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可以参加各级各类评比、职称评审,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和农村任教津贴,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实践基地山区行

苍南地域广,目前,实践基地难以满足偏远农村山区学校的实践活动需求。苍南县教育局创新实践教育模式,提出了开展实践基地山区行活动并下发文件,以流动的形式把科普展品和实践课程送到学校。2010年4月22日,苍南实践基地走进岱岭畲族乡学校,拉开了“实践基

地山区行活动”序幕。岱领学校校长郑德苗说,“实践基地送活动到我们山区学校,可让我们地处偏远农村山区的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的乐趣。”一年来,实践基地先后到南宋小学等5所学校开展活动。在南宋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围着“会飞的碗”的科技展示区,惊讶地叫起来,“碗飞起来了,太神奇了。”据介绍,苍南实践基地在做好建设的同时,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基地山区行”活动,让实践基地能真正惠及全县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位学生。

5.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五

一、规范基地运做,健全管理体制。

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制定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法规制度和实施意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

(一)、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实施意见。2005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意见还明确规定,成立以宣传部常委部长为组长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组织和协调这项工作。

(二)、加强教育基地的内部管理。近年来,我县在狠抓教育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基地的软件建设,狠抓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队伍。县委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适应的班子进行调整,把开拓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地领导班子里去。2005年,委派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兼任馆长。二是讲解员队伍。各基地均与大中专院校挂钩,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到基地为职工讲课或由院校代培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抓好“四老”队伍建设,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民兵队伍。这些人员是亲历者,见证人,其口传历史,详实感人,战斗经历惊心动魄,使人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颁发革命传统教育证书,请他们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等形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通过现身说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教育参观的保证制度。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县还出台了必要的规定加以保证。一是对我县中小学生有组织参观实行免票规定。近年来,超过百万名中小学生到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二是建立双项考评制度。为了深入推进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我县建立了双项考评制度,对基地与学校进行双项考评。基地考评学校的组织程度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程度,学校考评基地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规范水准,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使依托基地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二、整合教育资源,突显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突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合理规划,发掘教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举世闻名;安州烈士塔安葬安新县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烈士。他们光辉灿烂的事迹,不仅是安新县的历史资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和材料。我们抓住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以“弘扬革命传统,彰显雁翎精神”为宗旨,狠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工作。在教育基地的改造和修缮过程中,请军博专家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重新进行了高品位的总体规划,聘请雕塑家赵首全设计制作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雕塑群。此外,还修建了“嘎子村”、“打包运船”表演等馆区。

(二)、广泛发动,共建教育基地。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广泛发展社会共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被命名为“安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带头发起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现在已与河北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辽宁电视台等20个政府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工矿企业等签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

(三)、精心策划,开展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县结合基地自身工作特点,精心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党团活动日”、“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中小学缅怀先烈,树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活动基地及第二课堂。各类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一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突出主旋律,寓教于乐重“无声”。

工作中,坚持作到了“三贴近,三突出”。

(一)、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我县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陈扩建,丰富教育资源,使之更加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投资100余万元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进行了改陈扩建,使纪念馆的面积由原来的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平方米,在陈列内容上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丰富了展出内容,增加了实物展品,并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实景和模拟进行逼真展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人民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

(二)、贴近主题,突出爱国情感教育。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每逢“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党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主题班会等活动,结合相关纪念日举办“学雷锋”、“祭先烈”、“党在我心中”等活动,突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教育。

(三)贴近现实,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为中小学上门服务,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每年组织教育基地义务为中小学开办革命英烈讲座,作专题报告、国旗下讲话,参与中小学的文体活动,担任课外辅导员工作。近几年,先后为100余所中小学举办各类讲座、演讲共300余次,观众20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县积极探索基地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有关规定,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的投资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在不改变纪念馆原有属性的基础上,创立了“民办共助、民营县管”的模式,为纪念观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6.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六

申报材料

一、申报条件

1、师资条件

株洲市十九中数学教研组成立于2006年8月,现有成员18名,教研组倡导:“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团结互助”的教研精神。人人工作勤勤恳恳,个个积极肯干,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年中考我校数学成绩名列公办中学前茅,学科竞赛成绩长居市公办中学榜首。教研组成员中施联华老师、赵丽萍老师是株洲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万德胜老师是荷塘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赵玲老师、吴燕老师是区十佳青年、中年教师。教研组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且充满活力、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多名教师在区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有施联华老师、赵玲老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比武和说课竞赛的一等奖。

2、项目基础

(1)数学校本课程开设: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深度发展,我校长期坚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上,不仅在每个年级组都有数学培优和竞赛辅导,并自主开发了趣味数学、数学与生活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有计划、有专题、定时间、定地点的付诸实施。数学史、数学建模、数学初高中衔接、数学实验等课程正在初步研究和开发筹备中。

(2)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研究习惯,长期坚持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课例设计、经验反思等内容的研究和写作,养成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在学校成立之初的2008年即开始了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优秀研究成果,于2011年顺利结题。现在,数学组又投入到学校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问题驱动4+X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中。近几年来成员撰写的论文参加省、市数学教研会每年进行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人数和层次在全市处于很领先的位臵,教研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文章共百余篇。由于此,2012年我校数学组获评省级优秀教研组,2013年成功申报以数学、物理、历史为培训科目的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

(3)数字化水平建设:2014年我校成功申报株洲市数字校园建设校并验收合格,数字化硬件条件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教师们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数学组的教师们在各自的教师空间广泛深入的建设了微课视频等在线学习资源、畅通了师生网上学习交流平台。

二、创意水平

1、理论支撑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应该在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规范下,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补充课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本校学生数学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数学资源在基础上,以提升数学课程的本校适应性、延伸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数学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数学素养。

2、设计创意

(1)弥补课程的单一性:

首先是课程设臵的单一,缺乏选择性,其次是课程目标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的过程;再次是课程内容的单一,缺少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再有就是评价的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察。(2)提升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而且要使学生具有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等理性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求真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国以往数学课程对这些教育价值重视不够,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3)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数学的实际应用功能: 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受“形式主义”学派数学观的影响很大,比较强调数学抽象、演绎、形式化的一面,但是,课程必须反映时代的进步,如何将数学应用的观念整合进中学数学课程,是一项迫切的任务。(4)拓展教研范畴,教研活动活力: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的教研范畴常限于课堂教学研究,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教育价值、实际应用价值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期待通过丰富数学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加强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全面了解,促进教研范畴的拓展,提升教研活力。

三、建设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

围绕育人为本、多样发展、特色建设,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环境。

(1)以“课堂问题驱动”为重点,着力培育数学学科教学特色。积极落实“课堂问题驱动”教学要求,努力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新课改、新中考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不断加大课改力度。(2)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视野。开发适用学生的和力所能及的数学校本课程和实验操作课和数学研究课。

数学课程基地的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他们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甚至国外求学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

开发适用学生的和力所能及的数学校本课程和实验操作课和数学研究课,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学校对数学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凡是开设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教师开题后,学校要把所有开课的教师的课程挂牌,学生摘牌。如果学生选择的人数 不足,这门课程自然取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修改,使课程更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学生参与数学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数学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1)数学建模: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应用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建模思想,且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中考命题注重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对于这样的核心教学内容,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初中数学应用题建模研究。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丰富、有意义的素材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并注意建模过程。循序渐进

(2)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

数学应用以及数学知识考查中常注重数学实验操作类。对于这样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数学实验操作课。即教师依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或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展开探索、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体会知识的生成、总结概念、发现规律、研究性质、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情境创设、实验探索、提出猜想、验证猜想、问题拓展、讨论与交流。中学数学有很多内容,如动态的函数问题、对参考范围的考察问题、轨迹问题,几何问题,数形结合问题等都能用数学实验操作进行教学。如动态的函数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做一些静态的图像描述,很难体现图像的直观性,也体现不出图像形成的过程, 另外一些几何规律容易被掩盖一些普遍性的内容,不能直观的表达。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如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亲自试验操作的平台,改变以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思维定式或静态看待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把数学与图像结合起来,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开拓数学学习的视野,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展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并形成系统的内容。

3、开发丰富而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一般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材料,即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花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数学史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对数学教育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已把数学史作为理解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数学史的资料、知识和研究成果的运用,将有益于数学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起源和理解,数学知识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设数学史课程,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数学实验操作。即教师依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并形成实用而又丰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及软件资源。

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一或初中升入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数学尖子。部分学生认为:我在数学上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绩不升反降。在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研究,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

4、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帮助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设《生活中的数学》课程以及《文学中的数学》课程,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

5、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以“学习”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臵个性化学习导航、个人博客、交流论坛等,并且将它们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各自的优点凸显出来,优势互补,构建基于学习的网络辅助学习交流网站,网站增强了的教学交动性,记录学习过程,个性化分类学习资料,个性化学习导航,使学习支持服务智能化。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建设一个全方位适应不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资源库,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6、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数学基地课程的开发过程、利用过程和修改再完善过程是教师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相互交流,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开发数学校本课程是发展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需要,但“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是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综合提升过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学校整体,对数学课程的开发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数学基地课程的建设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四、预期效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成长。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将会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问题驱动课堂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并且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形成行之有效的问题驱动课堂模式研究以及编制出一系列数学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队伍建设。

通过教师自己去钻研问题驱动课堂模式、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等研究以及开发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等数学课程,从材料的选择到模式的有效形成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考虑,不断总结,从而也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

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需要数学基本的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教师要掌握在实践中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这些将会鼓励教师的集体学习和集体创造,营造一种互相欣赏、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推动队伍建设。

3、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基地的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是全体数学教师以及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造、反思、改进的过程,是一个扎扎实实的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和的过程,每个参与者都是改革者。

4、形成学校特色。

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正式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开发过程中的学生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是联系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键环节,其他资源都要围绕服务学生资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资源,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是资源.开发过程的思索、思维碰撞,是师生成长的纽带,开发出的资源是师生成长的见证,将会形成学校的一道亮丽特色。

五、保障水平

为确保数学课程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卓见成效,学校将从六个方面予以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实施的组织领导,根据确定的发展目标,统一安排,落实任务,明确职责,既相互协作,又分工负责,做到“定人、定岗、定目标”。

2、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估制度,规划制定,将以数学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讨论,将吸收教师代表参与论证,以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征求教师建议,并积极征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贤达人士的意见建议。

数学基地建设过程,将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外聘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分析总结会议,实施一年半后组织一次中期评估活动,三年期满组织总结性评估。

3、制定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具体策划,然后分工负责,分步实施。

4、重视科研引领。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整合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对数学基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全面部署,充分发挥教科教研的引领作用。

5、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规划文本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帮助全体教师明确目标和任务,引领全体教师达成共识,自觉行动,形成合力。同时向学生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校数学基地建设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努力构建和谐的建设环境。6.保障项目经费

(1)被确定为市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由市教育局提供为期一年3—5万元的经费资助。

7.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七

通知指出,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需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公民和现代化建设者具备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质量教育和质量意识培养就是重要方面。产品和服务质量关系到百姓的安全健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质量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普及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和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质检部门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发挥各行业、企业开展质量教育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要通过具体的产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检测等实践活动,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生动地向中小学生讲解产品质量的基本含义,普及质量法律知识,了解质量管理基本内容,懂得标准和标准化在生产中的作用,理解质量创新是保障品牌具有竞争力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还要通过具体产品的特点,普及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知识,讲授产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止不安全产品伤害的简单技能,培养学生崇尚自主品牌使用自主品牌的观念,讲解与质量有关的商业信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知提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承担单位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水平高、质量信誉好的企业以及品牌创建示范区内的骨干企业和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

承担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基本条件如下:

1. 基础条件:

明确实践活动的基本场所、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指导人员,具有满足需要的观摩参观路线、体验感受内容、动手操作方案等。

2. 内容设置:

与企业或检验检测机构的具体生产和工作任务相结合,根据中小学质量教育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形成按步实施的完整活动方案,并明确适合的年级。

3. 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设置相适应,充分发挥基地现场教学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采用现场参观、动手实践、图文讲解、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产品质量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对产品标准、计量、检测手段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4. 时间安排:

根据生产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结合中小学开展质量教育的具体内容、课程安排以及其他质量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尽量制度化,向社会和周边学校公告。

5. 服务规范:

明确实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的预期目标,提出参与指导实践活动的企业或检验检测机构相关人员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要求;以及对接受指导、辅导和安全保护的中小学生进行适当培训的要求。明确活动整个过程各环节服务规范。

6. 安全保障: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预案,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保护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 质量水平:

作为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企业应当是质量管理水平在全国领先,技术创新能力强,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具有优良的社会信誉和企业信用,公众形象良好。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专业技术精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取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严格依据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管理体系。同时拥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或大型会议室等配套设施。

8.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八

[关键词]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利用

随着国家教育机构对中小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兴建起了大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契机。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十分强调开放性和动态性。就目标而言,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就内容而言,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结果而言,强调学生活动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劳动实践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其活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经历,提倡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体验和感受生活。

劳动实践教育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是对儿童进行科学训练,而是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层次上复归儿童天性,建构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其意义是重大的,它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坚持从基地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构建劳动实践基地和充分利用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行三个结合,把劳动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1. 劳动实践与实施德育工程结合。重视德育工作,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和深化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渠道,促进德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学生正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学会了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前途,改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2.劳动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特别是劳动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提高劳技课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教学,如聘请农业专家和富有经验的农民,到学校做讲座,培训教师,或到课堂执教等。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现在大部分学生为独子,学生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学校教育的积极效应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所抵消。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给家长开办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讲座,二是想办法引导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如要求小学在接受一年级新生时逐个询问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家长提出“补课”的要求,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包括个人卫生自理,洗涤小件物品(如红领巾、手套、鞋等)整理个人生活、学习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花卉栽培等教育内容,由家长评定成绩签署评语,学校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劳动课成绩。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二、尝试三种模式,提高劳动基地资源利用效率

1.实践体验。从基地的角度看,如果劳动实践教育仅仅局限于教材,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问题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一定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或由教师直接提供,既可以来自学科,也可以源于家庭和社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也可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这样,可以打破固定教材的局限,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3.情境陶冶。通过开发和利用基地,有意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启发学生领悟情境并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学生通过写话、日记、习作、作画来抒发内心的真切感情,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

三、结语

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劳动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如今学生的劳动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劳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劳动能增长见识,健强体魄”,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和一饭一米来之不易。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劳动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也使他们更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关心他人,有的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觉到幼儿园、到社区参加义务服务,还有的学生到周围的服装厂参观流水线工作,亲身感受到高科技魅力和现代化生产的快节奏,高效率,深深懂得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真正内涵,逐步形成了效率观念和惜时守信的作风。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基地,要真正发挥它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需要专门的管理技术人才;二是对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管理难度大;三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重视习得过程,要求学生关注自我、自然、社会,但目前的考试成绩仍是很多家庭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因此,有待社会进一步支持和理解,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信科.部门联动,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J].湖北教育,2013(08).

[2]郭凯.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启动[J].中国标准化,2011(07).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的培养[M].

上一篇:广电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信息工程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