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2024-09-22

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精选9篇)

1.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篇一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制作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再是一个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参与者,而媒体往往成为这些信息交汇的平台。在全媒体时代大环境里,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具备公文的严肃、严谨又要具备美学效果(形神皆备)因素下,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探讨“读题时代”下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制作艺术 新闻标题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的概念。从传播载体形态上,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的总和;从传播内容形式上,则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信息传输渠道上来看,包括了传统的纸质、频率、局域网(如有线电视网、数字电视、IPTV、地铁电视等)、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WiFi等。如果从受众的感知也就是互联网行业俗称的“用户体验”来讲,“全媒体”事实上已经不是一个媒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媒介的概念。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再是一个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参与者,而媒体往往成为这些信息交汇的平台。

在这样一个全面、现代的全媒体传播时代,纸质媒体怎样才能更广泛地吸引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新闻标题制作来阐述纸质媒体吸引读者的技巧。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读者都是忙里偷闲读报,通过随意性翻阅来了解周围环境、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新闻标题的制作准确、凝练、鲜明、生动。

新闻标题是用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登于正文之前,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具有以下特点:1.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来命题;2.有主题、引题和副题,结构比较复杂;3.新闻标题是一个表达意思比较完整的句子。

在全媒体时代大环境里,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具备公文的严肃、严谨又要具备美学效果(形神皆备)因素下,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探讨“读题时代”下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1、精心选用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变化的词。动词在句子结构中是一个活跃的因素,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使标题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刊登的:“淘课”不“逃课”;“选修”不“选休”;今年就业形势好,毕业生很“刁”;图书漂流让知识“动”起来;企业投入百万元到高职“买忠诚”等等。

2、灵活运用“热”词和流行语

词语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不断更新迭出。读者总是具有“猎奇”、“赏新”的心理。签于此,新闻标题在制作时就应当与时俱进的融入“热”词和流行语。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刊登的:Lady飘飘,你Hold住了吗?;要“前卫”更要“前位”。《武汉科技大学报》刊登的:我校一论文直面最具挑战性课题真“给力”;爱心超市:爱的“N次方”;湖北省大学生集体在我校“晒”创意。当然也不课乱用网络用语,例如:有木有、好滴、偶们等等这些。

3、在准确概括事实的基础上,使用或者活用多种修辞格

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如:《黄冈职院技术学院与我校成功“联姻”》、《企业教师与2011级新生“面对面”》等。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例如《硬币正悄然“退休”》。对偶的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的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

4、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或通俗化的语言,增强标题的鲜活性

例如:《校医院加快对外“开门”速度》、《校长讲课 学生蹭课》

5、非语言符号的使用

非语言符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第二类是体态语言,如手势、表情等;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交通标志等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

美国社会学家、预言学家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符号学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同样体现了这样一种潮流。

(1)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叙述中辅助文字进行信息的传达,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本身具有不同的作用,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例如:《追梦“影”者行在“影”途》

(2)物化、程式化符号的运用。例如:《迟来的正义=无正义》

6、版面语言的运用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版面语言,主要是指标题的装饰和对标题的形状进行的编排,编辑手段对标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编排方式能够打破常规,吸引读者。

6.1以色彩斑斓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

6.2以别出心裁的编排来吸引受众

我们传统的新闻标题的编排形式以横排和竖排为主,所以在新闻标题在编排形式上突破传统也可以打破读者既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吸引受众。

引题竖排,主标题横排,或引题横排,主标题竖排,二者构成一个直角。或者复合式标题的多层标题在排列形式上组成多种几何图形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引题当作栏题,并且与主标题横竖结合。这些栏题,往往与主、副标题不同,它们以黑底白字出现,像条幅一样,利用颜色的反差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从而使引题显得更醒目些。

主标题中运用不同的字体。

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第33期第一版的新闻。

除此,新闻标题制作还要规范:

(1)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2)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3)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无论对开或者是四开,人眼的正常阅读视角为25℃,一瞥而无须转动视线的字数为6~8个字。小于9个字,字号太大,版面留白太大,注水。大于11个字,字号太小,不易引起注意);

(4)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5)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6)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7)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

(8)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9)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制作在遵循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具有美学性、艺术性、欣赏性。

[1] 张惠建.“全媒体时代”的态势与路向[J].南方电视学刊,2009:7-10.[2] 周权.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标题制作[J].中国地市报人,2011(7).[3] 刘毓民.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J].道客巴巴,2009(12).

2.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篇二

一、广播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末的低潮之后, 如今又以其新闻传播的迅捷性、伴随性以及良好的互动性, 重新走上了振兴之路。

1. 广播新闻特有的迅捷性使得广播再次受到重视。

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 广播的重要性尤显突兀。政府的声音、现场的情况、问题的解决方式、百姓的心声都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波传递到四面八方。迅捷已经成为广播的一大特色。比如2013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 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广播, 将直播间设在当地, 整合灾区内外应急信息, 专门针对灾区民众和救援队伍, 提供实用信息服务和救助指导。

2. 广播新闻的特有的伴随性使得广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大幅提高, 有车一族收听广播的人群也在日益增加。在需要大量服务性信息、娱乐性信息之外, 广播新闻成为他们另外一个主要的新闻信息需求。

3.

广播直播方式的采用, 使得电话连线、微博、微信等内容能在第一时间推出, 使得听众的参与度、节目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 互联网的出现, 也拓展了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 使得广播新闻不再仅仅是线性、瞬时性的传播, 广播留声, 网络留痕已经实现。

如此形势的传播使得编辑在重大新闻面前, 都须仔细地核对信息源, 确保新闻的准确性。

二、针对如此的新形势, 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探究各种新方法、新理念。

更加注重编辑技巧的多样性, 多创精品, 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1. 编辑要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性

广播新闻的优势在于快, 恰恰是由于广播的便捷传输才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抢得了先机。时效性一方面在于记者及时发回消息, 一方面在于编辑的新闻敏感性, 能及时感知、预判新闻的发生, 预测新闻可能发展的方向, 在众多的新闻线索中选取有价值、有影响力、关注度高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 对于百姓关心的话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到深入报道, 抢占先机, 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唯有发挥广播所长, 才能增强其在媒体中的竞争力。

2. 增强头条新闻的关注度

头条新闻, 顾名思义, 就是新闻节目中的第一条新闻。在广播这样一个线性播出的媒体中, 常常遇到头条是上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还是上领导会议报道这样的时政新闻的困惑。我认为, 在编发这样的消息的时候, 不能一概而论, 两者要兼而统之。既不能一味侧重于老百姓关注度高的话题, 而忽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宣传, 也不能一概以时政新闻作为头题, 不可动摇。

3. 提高新闻提要的鲜活性

广播新闻的提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好的新闻提要是吸引听众、实现新闻节目的整体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一直以来, 广播提要以其准确、鲜明、生动、简洁、清楚深受听众的喜爱, 因为大部分提要其实就是一句话新闻。编写提要内容就要从全局着眼, 选择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新闻写提要, 语言上要鲜活, 在生动上下功夫。听众听了这样的提要能了解新闻的意义, 激发听众收听详细内容的兴趣。

4. 创新是广播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是发展的灵魂,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广播同业之间的竞争力。广播编辑的创新一是要做到内容的创新, 二是要做到形式的创新。内容创新就要求编辑关注新闻的变化, 时刻关注听众注意力转移的方向, 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 灵活多变地应用编辑的手法, 编辑听众喜欢收听的新闻节目。加强对主题报道的选择和提炼, 以价值高、信息量大的新闻吸引听众。形式创新是指编辑在编稿过程中引入微博、微信等新型的传播方式, 将自己将要传播的内容以提要的方式发布到上述等平台上, 以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

5. 评论强化新闻的声音

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 不仅仅是串联稿件、编写提要,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短评、编前话、述评、本台评论、编后语等多种形式的评论, 三五百字, 画龙点睛, 深化新闻的主题。一个好的媒体必须是有自己思想的、自己理念的媒体, 否则就会成为其他媒体的传声筒。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对事物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强台之本。

6. 掌握新技术应对全媒体

全媒体时代要求编辑从过去的一支笔, 发展到现在必须对新兴的媒体实用技术要了如指掌, 对微博、微信等的传播方式、传播技巧要有所研究, 在研究大众新闻取向的同时, 要研究互动式平台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以及结合方式, 吐故纳新, 相互结合, 才能跟上广播媒体发展的脚步。

3.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医院宣传工作 篇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宣传;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在新媒体时代,医院宣传工作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在应对新媒體相关事件中处于被动状态。明确不足之处将对今后应对新媒体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卫生行业对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影响力还未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可能部分医务人员有所感知,但体会还不够真切。认知的不到位和思想的麻痹导致医院不能够把新媒体放在足够高的位置来加以面对。二是专职人员不足。在基层医院,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新媒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专职的网络舆情监控人员,一旦出现突发网络舆情,往往在第一时间内不能够做出及时准确合理的动作,后续引导力不从心,导致舆情不断蔓延,给医院形象造成伤害。三是技术支持不够。基层医院在新媒体技术资金投入和技术升级上不够重视,许多医院虽然也建立网站、开通了微博,但管理技术和硬件技术还不能及时跟上,严重制肘着新媒体在宣传工作中作用的发挥。

4.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灾难报道 篇四

【摘 要】央视通过其新闻频道、微博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对马航飞机失联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媒体联动,对事件的发展进程实时跟进报道。在这次灾难报道中,央视有颇多值得业界借鉴的地方:注重时效性;心系人文关怀;强调客观真实准确;争取获得第一手新闻和权威消息;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等等。

【关键词】马航事件 央视 时效性 人文性

所谓灾难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的特征。①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考验媒体工作者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报道的组织策划能力。在面对天灾与人祸时,媒体不仅仅是发布新闻的工具,更应成为承担社会道义,肩负道德重任的表率。

央视作为我国最为权威的新闻媒体,在我国有着最为广阔的收视覆盖,其影响力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国开放国外媒体进入灾区现场,央视报道公开、透明,等等,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此之后,央视不断地在灾难报道中完善做法,将新闻报道准则和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处理上,越来越得到大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共载有239人,其中有154名中国乘客。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央视通过其新闻频道、微博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媒体联动,对事件的发展进程实时跟进报道。在这次灾难报道中,央视有颇多值得业界借鉴的地方。

一、注重时效性

灾难来临之时,不论是与灾难相关的人士,还是普通大众,对于灾难的发展情况都密切关注。此时,新闻的时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时效性突出体现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微博近年来成长为国内的一大新闻汇集地,央视也开通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

“央视新闻”在3月8日发布的关于马航的第一条微博是一条快讯,时间是在8点33分,在第一条快讯之后连发两条快讯,又不断地跟进报道事件的发展进程。三条快讯的时间在短短16分钟之内发出,9点10分,央视正式发布了关于马航飞机失联详细情况的新闻。

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中,“央视新闻”共发布了56条微博,其中有55条是有关马航飞机失联的,只有一条是当天“两会”的消息。不断更新事件进展的微博,时间间隔最短的只有3分钟。

央视新闻频道的几大直播栏目是:《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新闻30分》、《共同关注》、《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和《24小时》等。自马航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该事件无一例外地被放在了这几档节目的开端。并且,在节目播出中,有任何关于此事件的最新进展,都是直接在节目中进行插播。

在航班失联之后,马航立即在京召开了发布会,之后在每天的下午5:30都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央视新闻频道也是在每晚的这个时间,进行实时直播。在有重要消息需要发布时,召开临时发布会。例如,3月22日早上11点左右,在澳洲珀斯的军事基地和3月24日晚10点左右,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次临时新闻发布会,央视新闻频道都是在《新闻直播间》和《晚间新闻》栏目中,直接将信号切入发布会现场。

二、心系人文关怀

作为新闻媒体,发布新闻是天然的使命,而人文关怀则更是一种不可懈怠的责任。

在马航飞机失联当天的热门微博中,热度最高的微博来自“央视新闻”。这条微博选择了倡议的形式,倡议人们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消息,以避免任何不实的消息,或者不当的言辞,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之后,央视发布的微博内容,多是以祈祷、祝福为情感主线,并将倡议随文转发,每一次消息的更新都体现出对可能遇难的乘客和乘客家属的关怀。而选择以倡议这样的方式,也是呼吁大众多给予他们祝福、安慰,促使社会形成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央视新闻频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对于新闻报道的用语十分谨慎,考虑到了每一个观众的切身感受。在马方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中,做同声传译的人在翻译马来西亚交通部长的一句话时,中间有一个英文单词是“miserable”,是用来形容这次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的。在翻译这个词时,他首先用的是“惨绝人寰”,之后便马上进行了修正,改为了“悲惨”。显然第一个词,是将事件表述成为了一次没有人生还的重大灾难性事件,而在任何消息都未被证实,真相仍在调查之中时,这样的词语必然会给乘客的亲属带来极大的悲痛。因此,恰当用词,照顾到每一个可能看到新闻的人的感受,是一个专业媒体人的良好修养的表现。

在一些灾难报道中,媒体会把摄像机话筒对准事件的经历者,从人文的角度观照,这种将他们的悲痛暴露于摄像机前,暴露于报纸杂志封面的做法,无疑是残忍的,因为这等于是把当事人最为伤痛的隐私赤裸裸地、无情地置于社会公众的眼皮下展览。

在这次事件中,央视新闻频道在丽都饭店派了一路记者,他们24小时蹲守在那里。但是,每一次进行新闻连线,我们都只看到一名女记者出面将现场的情况进行描述,而涉及到家属面孔的画面,从未出现过。由于女性的形象和女性记者较为柔和亲切的身份,她们可以更好地卸下家属的心理防线,深入到家属中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这样的安排首先是显得更为“温柔”。其次,这样保护家属的隐私,也是对人最为起码的一种尊重。

三、强调客观真实准确

灾难报道,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是首要难题。灾难往往是突发的,是处在进行之中的动态事物,因此,各种变化的消息会不断地从各方涌来,怎样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以及怎么将消息客观报道出去,对媒体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很多时候,该类新闻中出现的数字、关键词,会直接影响大众对于整个事件的判断。

3月24日晚10点,在马方发布新闻会中,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飞机在印度洋坠毁。在发布会的直播中,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是“马方确认飞机坠毁”,但发布会结束后,根据发布会的内容,央视很快把字幕改为了“马方宣布飞机坠毁”,这就更为准确。

灾难报道中很多都是较为专业性的知识,如在这次事件中,就汇集了较多关于航空和通讯方面的内容。确保这些消息可以真实准确地传播出去,一个非常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请专家作为节目的嘉宾,实时地对新闻进行解读。央视新闻在马航的特别报道中,邀请了涉及航空、通讯、救援等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例如在事件发生后,出现了很多通讯上的疑问,专家不仅对上述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解释,并且还对所有通讯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了模拟和科学分析。这样的报道不仅保证了节目制作中内容的真实准确,还方便了普通大众对于新闻的理解和接受。

3月24日马方宣布飞机坠毁后,关于这次事件的探究转向了对马方政府和机构的声讨。微博中,一些意见领袖以及媒体,都在对马方政府和机构进行质疑。随着事件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中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各方也开始颇有微词。但“央视新闻”并没有发布此类微博。央视坚持一个立场:在事件的真相没有完全被查出之前,每一次发言都要慎之又慎,客观是最好的立场,摆事实是最为核心的原则。

四、争取获得第一手新闻和权威消息

灾难事件是动态的,事件背后的真相一时无法调查清楚。很多谜底在还没有揭开之前,会有各方进行多种多样的猜测。如何在团团迷雾中得到真相,亲临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央视在马航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首先联系到马来西亚的国防部长以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两位是在事发之后,马来西亚政府和相关机构指定的对外发布情况的职位最高的领导人,采访他们是获取官方消息的最权威的渠道。

马航事件发布会的现场,会不定时地出现马航有关调查人员或机构领导,还聚集了各国的众多记者,因而便成为消息的一大来源地。央视在这里也驻扎了两路记者,随时与总部进行连线。在丽都饭店的马航失联家属聚集地,也都有央视记者24小时待命。央视全球的各个新闻站,都在关注有关事件的发展情况。3月22日早上,澳洲珀斯军事基地临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央视新闻频道全球独家现场直播的。央视在得知澳洲珀斯军事基地将根据卫星传来的信息展开搜救后,便敏锐地感觉到这里将成为很多重要新闻的发布地,因此,立即将一路记者从并不是调查或者搜救的中心的北京调到了澳洲珀斯。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往往重视如何将新闻报道出去,如何将新闻思想灌输给大众,但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有时难以与大众即时互动,容易导致新闻报道脱离群众。而灾难报道很需要这样的反馈机制,让观众将自己的心里话和感受及时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让新闻显得更加有人情味。这些就要求新媒体去补充传统媒体的缺憾,形成一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辅相成的运作机制。

央视微博充分利用了网络交互效果显著的特性,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央视利用微博及时发布新闻,并在每一条有关马航失联消息的前面,都附上“马航飞机失联”的互动话题链接。每一个微博用户在阅读完微博之后,不仅可以直接在下方进行评论或者转发,而且可以直接进入话题讨论,方便更多的微博用户交流这一话题。

灾难报道强调时效性,要求新闻机构充分利用多媒体融合的特点多方位地报道新闻。手机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新闻的首选,央视新闻的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推送消息给手机用户。央视推送的不仅有消息,还有实时的视频直播链接,或电视直播的预告提醒。这样,就把电视、网络、手机这三种传播渠道科学地结合了起来。

笔者认为,由于央视对马航事件能及时、客观、谨慎、多方位地报道,消息来源权威,人文意识浓厚,因此,央视的此次报道不失为灾难报道的表率。□

参考文献

①李伟峰,《试论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3)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13级研究生)

5.如何做好新闻信息宣传工作 篇五

□殷元恩

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为公路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媒体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加强新闻信息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强化“服务意识”和“求真意识”。做为信息工作者,无论何时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做到用手中的笔、镜头宣传主旋律,服务大局。同时还要强化“求真意识”,无论是报信息,写文章,还是发评论,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实可信,宁缺毋滥,不能弄虚作假。

二、提高对网络宣传的认识。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影响面日益扩大,宣传能力日益增强,已经逐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为此,我们要进一步重视网络宣传力度,宣传方向不仅仅局限在行业性网站范围内,同时还应明确几个浏览量大,影响力大的综合性网站一同宣传,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6.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篇六

双差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品德、学习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道德观念模糊、知识贫乏、行为粗野、自制力差、不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有的甚至与老师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等。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双差生,虽然双差生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破坏性很强,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因此教育转化差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许多同仁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班主任教师如果采用手段简单、态度粗暴的方法进行不分时间、场合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乃至体罚,这样只能使那些“双差生” 压而不服,其结果是他们的品行越来越恶劣,成绩越来越差,想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愿望只能是一纸空谈。

任何人的思想中都存在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积极因素,一种是消极因素,这两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互相斗争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因素,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更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艺术,而且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环境中当积极因素居于思想中的主要方面时,学生就会品行端庄、行为规范,成为好学生,反之则会成为“双差生”。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必须学会和善于运用这一原则进行“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一、挖掘“闪光点,”扬长避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有两重性。差生身上有不少缺点,但也有某些方面的优点,如果能挖掘其“闪光点,”扬其所长,也会起到以积极因素来化解消极因素的作用。差生大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课内无心学习,但第二课堂活动却很活跃,在一些文体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名次。所以教师要主动地接近关心他们,积极寻找,创造机会,给这类同学施展自已的特长、才华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感,孤独感。

班主任必须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双差生”大多数自控能力差且不能持之以恒,犯错误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被老师批评的机会也较多,有的“双差生”在平时很打抱不平的行为,对不平等的事情敢于当面指出来;有的“双差生”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很为班级争面子,但这一些往往被老师忽视。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心理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老师给予他们的总是批评,看不到也不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受表扬的机会与他们无关,因此也就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凡事对着干,以此来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如果仍然只采用手段简单、态度粗暴的方法进行不分时间、场合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乃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这些学生,那不但毫无效果,往往还适得其反。如果班主任能了解这些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他们犯了错误,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之前,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们犯的错误,并希望他们今后能克服缺点,那么就容易使他们消除逆反心理,使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以谈心代替说教。

谈心,指的是师生互相倾吐心里话,交流思想。它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避免无休止的说教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谈心有利于打破师生教与受教之间的“森严壁垒。”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所以谈心是 常用的方法。把谈心放在校园的散步,课余的“聊天”,回家的路上,家里的座谈等场合进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推心置腹地与教师交谈,使师生思想感情更容易沟通。

“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工作过程。尤其是小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的思想认识、性格特点都处于不稳定阶段,可塑性大。班主任教师有效地激起“双差生”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斗争,这只是完成了转化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要使其朝着健康方向稳步发展,还需要创造条件使其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成为主导地位。不要当他们一犯了错,就翻旧账,就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指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性格的波动期,犯错时难免的,谁没有犯过错呢?当他们犯了错时,班主任教师只能就事论事,不可翻旧账,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以求今后小心防备再犯错,没有谁真正的能在高压下从内心接受他人的观点,只有在真正认识和理解后,才能从根本上服从,也就是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我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极不理想,思想上不求进步。但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于是,我就把班级的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寝室长等等职务通过“选举”的形式安排到他们的身上,放手让他们去管理,他们感觉到这是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信任,于是就尽最大的能力去进行管理,结果,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班的卫生、纪律、寝室次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全班同学对他们热心服务和负责的精神有目共睹,一致认为他们为班级荣誉、为班风建设作出了贡献,事实说明,只有对“双差生”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让其思想上的积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时,他才能真正朝着教师预设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心;

每个“双差生”的思想上都同样存在着是与非、善与恶、公与私、片面与全面等矛盾。当他们犯了错时,内心同样也在懊悔、自责,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帮助,所以,班主任老师就要适时给予他们需要的一切,去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让他们说出心中的压抑,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较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某些程度上学校和家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小彬是我班的双差生,上课老是不能集中精神,书写马虎,作业总是没有按时完成,成绩跟不上。通过家访,得知小彬很不诚实。父母让他完成作业,他就骗父母说作业完成了,然后总是溜出去玩。为了纠正小彬的不良行为,请他父母协助配合。主要是让他母亲多抽点时间管教、督促。并找机会与小彬谈心,让他知道不诚实、说谎是不对的,对学习不认真、不勤奋是造成成绩差的原因,鼓励他认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并让优生带他一起学习,帮助他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时常给他辅导,多给予关心。坚持每星期和小彬的家长联系一至二次,及时了解小彬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告知其家长。由于我和小彬的家长密切结合步调一致,经过近半学期的耐心疏导,严格要求,小彬各方面进步很快。

7.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篇七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素养

1 国有企业与媒体关系沿革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国务院不少经济部门都直接建设领导着各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央企,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实施政企分开政策后, 这些企业才逐渐与部委剥离开来。有学者说过:“国有企业既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属性, 又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属性, 比如承担公益责任等。”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一些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在部分行业处于垄断状态, 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并非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属垄断, 然而一些媒体在评价国企时, 往往使用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腐败浪费、与民争利等“负面”词汇。这些以偏概全的评价不仅有失公允, 而且极易在国有企业与地方百姓之间引起误会、制造摩擦, 影响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

客观来讲, 国有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进步做出过并还将继续做出贡献, 即使在最困难的2008年, 央企利润同比下降30.8%, 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 同比增长18.6%, 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 成为社会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虽然中国社科院已连续多年在其发布的《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表示, 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远远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然而媒体对此的认可度和曝光度却大大低于其对负面新闻的关注。

“就如同公众和媒体对于明星具有强烈的关注欲望、更高的要求和道德期望一样, 国有企业这样的‘经济明星’同样容易受到社会严格甚至苛刻的审视。”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 国有企业的很多舆论热点, 尤其是负面消息,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久而久之会让不少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笔者所在的铁路行业工作地域跨度大, 沿线辐射人群广, 且与许多行业息息相关。如果企业被一些负面新闻被媒体持续曝光很可能会造成诸多连带效应, 刘志军案便是如此, 许多曾经与之有过接触的企业都成了媒体眼中争抢的新闻来源。鉴于这些负面影响, 一个躲, 一个追, 越是避而不谈, 越是穷追猛打, 最后由于没有可靠的新闻素材, 部分媒体甚至可能写出一些看似模棱两可实际却带有主观倾向的臆测性报道, 致使大众被误导。

所以国有企业对媒体是心理上有惧怕、认识上有偏差, 加之部分媒体职业道德缺失、报道偏颇不客观, 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媒体监管滞后等原因, 导致多数国有企业和媒体的常态关系是若即若离、敬而远之、被动应付、防范回避、盲目疏通。

2“全媒体时代”宣传要点

国有企业有着重视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 通过自办刊物、办公网、宣传栏等形式将企业中心工作内容传播给广大员工, 弘扬企业文化, 凝聚员工人心, 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但这种指向往往是向内的, 对外的媒体关系、新闻报道则没有这么重视, 即使重视也局限在传统的宣传层面, 还没有将与媒体的关系上升到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现在身处“全媒体时代”, 国有企业必须学会和大众媒体打交道, 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否则在对外宣传上只能被动挨打。虽然学术界迄今还没人对“全媒体”下一个精确定义, 然而这并不代表它的不存在。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全媒体”, 即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 如文、图、声、光、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展示传播内容,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而且毋庸置疑, “全媒体”以网络为基础, “全媒体时代”的受众参与意识更强, 更喜欢分享, 更有个性。身处时代大背景下, 一些参与意识强烈的受众甚至会将信息包装上个人意见继续往外迅速扩散并且还会提供各种图文、影像来佐证其观点。比如“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索赔”事件, 信息发布者仅仅是一个不了解事件全过程的路人, 采用了一张大妈坐在地上使劲拽着外国小伙衣服且后者满脸无奈的照片, 所有人第一感觉都是大妈无理取闹耍赖撒泼, 外国小伙很无辜, 于是网上铺天盖地声讨大妈丢中国人的脸。最后大家发现事件真相其实是小伙子撞倒大妈欲逃跑被大妈死死拦住。但之前的不实报道已对大妈名誉造成恶劣影响。“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根本无法控制, 舆论导向容易受多方影响。舆论一旦偏离正轨, 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噩耗。

作为公众关注的“经济明星”, 国有企业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掌握舆论主导权则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只有了解媒体的特性、功能和本质, 掌握新闻媒体的传播规律, 才有可能与媒体进行平等合理的沟通, 从而让媒体了解企业。传播信息让公众了解企业、信任企业,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开放度高, 一个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媒体沟通的企业, 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 且媒体无孔不入。因此若国有企业还想继续“低调做事”或者“多做少说”, 甚至“只做不说”, 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换个角度, 国有企业应正确看待媒体的“猎奇”本能与天性。他们并不一定非要和国有企业过不去, 只是天生更关注国有企业的负面情况。企业知名度越高, 他们的关注度越强, 新闻价值就越高, 就越能吸引眼球。除去人为操纵因素, 媒体也总是偏好选取耸人听闻或奇特的报道内容, 以引起受众的广泛兴趣, 国外国内都如此。所以针对媒体这个特点, 国有企业完全可以主动向媒体传递一些新闻价值较高的正面信息。仍以笔者所在的铁路国有企业为例, 每年与国内外先进同行对标多项数据都名列前茅, 经常承担业内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试验, 捐资助教的希望小学几乎覆盖了沿线所有地区, 沿线各站区都有污水处理所且中水经过处理能用于绿化灌溉及种养殖使资源最大节约化, 另外, 铁路点多线长经过很多偏远村庄, 企业会经常与沿线派出所联合向村民们发放、讲解铁路安全知识宣传手册等等, 这些都是正面信息并且对于改善铁路国有企业和地方百姓之间的关系大有裨益。同时与媒体的互动也可以更进一步, 如邀请记者参观工厂车间、观看日常作业流程、去沿线站区体验, 让他们从媒体人的视角更新颖、更深入、更多元化地挖掘报道其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总的来说, 国有企业首先应该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公开一部分必要信息, 满足媒体获取信息的诉求。

此外, 之前提到“全媒体时代”的受众具有参与意识更强、更喜欢分享、更有个性这一特点, 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务必做好员工, 尤其是广大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青年员工是网络媒体的忠实受众, 其在工作中产生的个人不良情绪极有可能通过网络媒体宣泄, 但其实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青年员工易冲动和对企业政策没有掌握清楚造成的, 然而这些信息一旦被媒体放大, 则会对企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鉴于此, 国有企业在利用传统方式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 也应该深入探索利用新兴网络媒介助力新闻宣传工作, 比如微博、微信、QQ群、短信等, 及时掌握员工动态, 积极疏导员工思想, 建立网络评论员、舆情管控队伍, 培养意见领袖等, 尽量将一些零散的负面信息在萌芽阶段处理, 以免“酝酿发酵”成群体事件。对点多线长的铁路国有企业来说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介, 也有利于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优势, 及时将企业近期的新政策、重点工作、模范事迹等自上而下地传递给每一位基层员工。同时, 还可以组织青年员工自己拍摄视频或微电影, 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地向外界展示国企风貌。

3 国有企业如何在危机公关中做好新闻宣传

每个企业或许都会面临一些重大突发的负面新闻, 国企也不例外, 即便可能性很小, 也需要未雨绸缪, 一旦危机来临, 就能及时化解。

3.1 所有问题一肩挑起

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把所有质疑的声音与责任都承接下来, 不含糊其词, 不行动迟缓, 拿出最负责任的态度与行动迅速对事件做出回应。其实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与受众并不十分关心事件本身, 更在意的是企业的态度。冷漠、傲慢、推诿只会增加公众的愤怒, 把事件本身严重放大。

3.2 在第一时间反应

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客观全面了解整个事件, 冷静找到问题的症结与解决的关键所在, 然后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真相并动态提供事件处理进展。如果不主动公布消息, 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 而猜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

3.3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态度必须谦逊、诚恳、温和以避免引起媒体和公众反感, 并且该制度的建立确保了企业始终有一个对外发布信息的口径, 媒体以此发布的信息为依据。

3.4 让别人说话

面对媒体与公众的质问, 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对但不做过多言辞, 如果问题不在自己马上请第三方权威部门介入, 让权威部门为自己说话, 有了证据之后再主动联系媒体, 让媒体为自己说话。如果确实自己有责任, 更不要多说话, 借助媒体传达善意信息或分散注意力, 稳定公众情绪, 博取公众同情。所以, 国有企业应主动跟主流媒体保持合作关系, 这对于控制负面信息的扩散非常重要。试想一个企业就算出现了负面新闻, 但如果媒体记者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公共关系部门熟识, 并与其有良好的接触渠道, 就很难毫无顾忌地进行批评报道。当然批评与指责并不都是洪水猛兽, 国有企业应该接受善意的批评, 有助于审视自己的过失, 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只会让企业更加成熟。

总的来说, 国有企业必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动调整自己的策略, 将信息披露、公共关系、媒体沟通、舆论监督等作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战略环节, 建立起健全的机构和机制, 当然包括设立公司新闻发言人制度等, 让企业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 特别是新闻媒体保持有效的沟通、对话, 做到重大信息主动及时发布, 一般信息随时接受咨询, 沟通畅了, 对话多了, 社会对国有企业的理解也会更理性一些, 更客观一些, 即使真有不可控的负面事件发生, 也会容易得到公众的谅解。

所以正确认识媒体、善于运用媒体, 把媒体资源转化为自身新闻宣传的优势是所有国有企业在“全媒体时代”的一项新课题, 只有积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才能掌握舆论主动权, 让企业内部、企业与地方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新媒体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尚前名.媒体分析国有企业舆论偏见:西方借个案渲染国企弊端.《望》新闻周刊, 2012.

[3]秦艳华, 路英勇.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学导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5]熊源伟.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8.浅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篇八

可以说在移动终端平台兴起之前,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并未对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获得足够的先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线性传播方式和固定传播模式的桎梏所限,另一方面还是存在重视不足的主观因素——由于最初多媒体移动终端高昂的价格和网络覆盖率低、数字信号带宽不足、价格高昂、传送技术和硬件指标等等都无法实现大规模、及时有效的传送,新媒体传播在兴起之时并未收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个噱头,很可能昙花一现变逐渐消亡,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廉价多媒体终端广泛普及,移动网络数据传输信号倍增,年轻人对现代即时信息需求的喜好,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齐聚,最终使得全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发出了全面挑战。这场竞争可以这样比喻:一个成名已久的拳王在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挑战者时,前几个回合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中场则被挑战者以迅猛的招式打得难以招架,步履踉跄。如何战胜这匹黑马,在最后收官阶段保持住自己昔日的荣誉,我认为作为传统媒体,不能局限在“传统”二字上,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科技发展方向以及年轻人对新闻资讯的喜好习惯,不能继续停留于小修小补式的细节调整、改变,必须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先转变观念,从全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和运营规律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电视新闻类节目自身现状进行全新定位,对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比对,并以此为指导,在内容、互动、品牌塑造、传播形式等方面不断强化。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线性传播方式,节目形态大同小异,由于受地方区域限制,本身内容来源单一,新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时事新闻以固定的时间段经过后期加工整理后播放给广大观众,但是,这种固定时间播放已经与现代节奏性极强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广大受众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都在固定时间段内观看电视新闻,这就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将自己的播报时间完全卡死。目前电视新闻的受众主要以70年代前出生为主,因为在他们心中电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还是要高于新媒体,同时在对接受现代传播工具时,在操作上略显吃力,尤其是一些网络诈骗案件使他们更加谨小慎微,而对于广大的消费主力80后、90后和00后,传统的电视新闻市场占有率可谓极低,但值得庆幸的是,移动媒体虽然以灵巧便捷的方式可以取代电视新闻,但是目前国内免费WiFi覆盖率较低,移动网络的资费也广为诟病,但是移动媒体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就是通过网络硬盘云存储,可以查到与新闻相关的所有过去历史信息,但是电视新闻所播报的即时性新闻不具有追溯性,一些相关播报和导读也受节目时间限制,并且以往播报的信息由于是影音视频格式,保存难度较高,现有硬件设备存储空间、容量有限,或多或少的都需要第三方专业的技能和设备支持,这极大的限制了电视新闻在追溯性上的横向拓展。

在传播的模式上,电视新闻更是与互联网新闻存在着更大的差距,就目前来看,但是新闻还是难免以一对多的方式进行传播,充其量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辐射开来的一个二维平面,传播单向,但是网络媒体新闻却可以以一对多——多对多的模式进行三维立体的传播,存在着几何级数的爆炸性传播方式,这种层级存在着巨大的代差。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我们用手机在网页上发现一条新闻,我们可以复制链接,分享给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好友,在这转发的过程中,新闻的受众也转变为新闻的发送者,成为一个个移动的新闻发射基站,这无疑在节省了成本的同时,还极大的提升了该则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速率,在获得更多点击率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是可想而知,并且在这种人人转发的过程中,其时效性基本上是随着新闻态势发展而时时刻刻的不断更新,相比电视新闻在固定的时间段播报而言,其在时效性上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

9.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和信息宣传讲稿 篇九

主讲人:严维新(2011年8月)

一、怎样进行新闻采访

1、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

●什么是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闻事件发生和变化的一种信号,一种征兆,反映了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记者和通讯员可以借此发掘题材,发现辨识,是采访写作活动的出发点。记者和通讯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时时捕捉新闻线索。

●捕捉新闻线索的方法

主要有三个方法:一是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二是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三是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注意,一定会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新闻敏感性 ●什么是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识别新闻的一种能力,综合反映记者和通讯员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①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

②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要的能力。

③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生的能力。④判断在已发生的新闻中,哪些是与自己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新闻的能力。

●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①提高政治敏感性;②要懂得新闻价值;③接触实际,注重实践;④勤于思考和积累。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 ①时新性(或称时间性、新鲜性)——报道及时,内容新鲜。事件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越大;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大。

②重要性——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新闻价值也越大。

③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凡是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受众关心,新闻价值就大。

④显著性——新闻报道对象(包括人物、团体、地点等)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⑤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在采访前,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在采访中,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估量获得的各种事实, 以便抓住要点,深入采访;在制作中,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选取、组织、体现材料。编辑依据新闻价值审视新闻稿,决定稿件的取舍、修改以及版面设计或节目的安排。

●吃透“两头”

根据自己的写稿体会,觉得提高新闻敏感性、获得采访线索,以及写好稿件,应先吃透上下两头。

①要吃透上头。这就是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经常不断地自我“充电”,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要多看报纸,学习写稿的切入点及行文、措辞的方法,还要多与编辑们沟通,了解媒体近期报道重点。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的放矢。

②要吃透下头。报纸是给读者看的,只有贴近实际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实在的稿件要有好的素材,好的素材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通讯员都处在采访的一线,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素材时要用心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挑出最有典型意义的素材,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3、新闻采访前应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 ●了解背景材料

即指这个新闻事件大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新闻中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了解背景材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可以查询有关材料,也可以上网查询同类资料,等等。

●制订采访计划

制订采访计划,主要是确定采访的目的、步骤、时间、地点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和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处置办法。排一排需要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必要的采访前准备是采访成功的前提。

4、怎样进行采访? ●要安排好采访顺序

应当先采访配角,后采访主角。因为配角不处于事物矛盾的核心位置,跟自身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看问题比较客观,说话比较大胆,能够提供更多的情况。

●要博得被采访者的好感

对采访对象表现出特殊的尊重,努力活跃采访气氛,美化采访语言,这些都能博得被采访者的好感,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要抓住要害问题来采访

不要偏离主旨去提一些枝节问题,结果东拉西扯,没有完成采访任务。

●要深挖生动的细节

要在能够表达主题的细节上进行细致的详尽的采访。请采访对象把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表情、人物的语言等都按当时的情况描述一遍,深挖具体的细节,写出来的报道就很逼真。

●要注意观察现场

因为现场感越强的报道,就越具有感染力,所以记者尽可能到现场去走一走,去观察,去感受,写出来的报道肯定现场感更强一些。

二、怎样写新闻报道

1、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2、消息的写法 ●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 7 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②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一般不要用“今天”、“昨天”表述时间,而应该使用“×月×日”,并尽量少使用“近日”、“近来”等词语表述;语句尽量简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文章起一个好题目。)

三、怎样撰写信息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目前,比较公认的一个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最新反映。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新闻是异常活动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与信息是一致的,同样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寄载性和可塑性。新闻和信息既然作为两个文体,还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既写新闻又写信息的同志,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

●首先,受众有别。

新闻的主要对象是老百姓,范围广;而信息有一定的范围,看的人群有局限性,比如党建信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组工信息、工会信息、领导参阅,以及各种简报等。简单地说,信息其实就是每条线上发生的工作亮点或经验,即领导要求的工作在你这里做得很好很到位,你把他写出来了,发到一定范围,作为指导工作的范例。

●其次,方式有别。

所有新闻都是公开的,而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

●第三,选材有别。

新闻选材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信息选材侧重于全局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

●第四,风格有别。

新闻力求可读性,可以采取多种文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讲究文章的悬念感和新鲜感,给受众以冲击力。信息则要求文字准确精炼,忌讳采取修辞手法,语言风格要求平实、直叙。

由此看来,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新闻与信息的相同之 12 处,更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对于同一件事情,作为新闻要按一种方式、一个角度写,作为信息就要换一种方式、一个角度写。也就是说要在新闻和信息之间求同存异,既不能割裂,也不能等量齐观。

3、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是领导者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科学决策的助手,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是提供各方面进行工作交流的平台。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更应该信息畅通。所以,信息越来越被各部门(单位)所重视,它不仅是部门(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倾听基层呼声,了解基层工作,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改善干群关系的纽带,也必将对领导的准确有效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和重要资料。

4、怎样撰写信息 ●收集素材

信息素材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调研渠道;会议渠道;公文渠道等。

●善于选题

选题要从领导的角度上来研究。领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决策、控制、落实、反馈等过程。把握了领导活动的规律,就把握了信息工作的脉搏。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13 一是关注上级想知道但还不知道且应该知道的题材,决策前提供参谋性、建议性信息;二是决策实施中及时反馈阶段性的落实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工作,营造舆论氛围,保证决策的实施;三是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上报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信息题材有时需要“小题大作”、以小见大;有时需要“大题小作”,把题材放在全局的背景中来看这件事的意义或影响。选题中要善于比较分析。比较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纵向、横向的比较中找出其特点,在比较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撰写信息,主要是突出“新、高、明、特、准、精、透、清”八个字。

①标题要“新”。我们看信息很大程度上首先看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我们。标题要“标新立异二月花”,使人们一看到标题就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产生“抢眼、抓心”的效果。人们常说,“无题不成文”,“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信息的标题要体现高度概括性,体现“精华”、“亮点”;要表达主要事实或目的、意义,就是要“抢眼”,对比度要强烈。如果信息很多,那么你报的东西就是要吸引眼球,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

②立意要“高”。就是要放在大的背景下来布局,小问题放在大的角度来看,小中见大。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在一个大的背景中来选择角度、提炼主题。

③主题要“明”。就是不能似是而非,要明明白白,否则会导致读者产生错误判断。除综述性信息外,信息应当一事一报,列举的事例要能说明观点,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④内容要“特”。就是少搞一些大路货、常规性的东西,多搞一些土特产。要有“干货”。即既有面上的事例(包括数据),又有点上的具体事例,使人看后心服口服。不是有肉没骨,尽是空话套话。

⑤事实要“准”。就是事实要真实、数字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搞假。

⑥文字要“精”。就是要精练、精干、精致。有时把三千字浓缩成五百字可能就是精品,而把五百字放大到三千字可能就是废品。

⑦说理要“透”。讲道理要讲得很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说透彻);要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思考问题,谋篇布局。

⑧层次要“清”。叙述事例不要犯逻辑错误。不能一个类型的事例前后使用,或者层次不分明,自相矛盾。

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即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几种不同类型信息的撰写

①动态性信息——关键是要“快”。上级部署工作、召开会议、发出文件后,落实情况怎么样,动作要快,贯彻落实情况的反映速度也要快。

②经验性信息——关键是要“特”。就是要有特点、体现特色。如果是领导已知的、其他地方已经搞了的,还作为信息报,就是没有特点。

③问题性信息——关键是要“准”。问题性信息报送很讲技巧。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直陈,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负面信息正面报道,上报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或者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

④综述性信息——关键在“综合”(要善于运用统计分析)。比如反映一个部门、单位的常规工作,涉及许多举措和方方面面,就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概括,提出亮点的东西。

⑤述评性信息——关键在“评”,夹叙夹议。这类信息关键就在“评”,要有观点、有看法。

⑥建议性信息——关键是要有“可行性”。●怎样提高信息的质量

信息有初级信息和高层次信息之分。提高信息质量功夫在“文”外。写信息不仅是写,关键是要把问题搞透,问题搞透了,信息就出来了,无非是如何表达出来的问题。

要强化精品意识,善于在初级信息的基础上,撰写高层次信息。就要加强上下沟通,准确把握信息要求,在增强信息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及时掌握上级发布的信息需求要点;另一发面,要关注最新编发的信息。信息是工作的指挥棒,看信息就知道上级在关注什么,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干。通过上级下发的信息,就可看出上级的工作目的和工作重点。

要写好信息,除了掌握其基本样式与写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会抓问题。所谓抓问题就是选题目、定主题。一篇信息能不能被采用,关键是靠抓问题,难也就难在抓问题。这是见真功夫,非常重要。写信息题目要自己出,主题要自己定,而且常变常新,检验的标准就是能采用,所以是个难点问题。抓问题上要注重三个盯住:一是盯住上面;二是盯住中心;三是盯住冷门(或称特色)。

一是盯住上面。简单地说就是打引号的“看上”。只顾埋头写稿子,不抬头抓问题是做不好信息工作的。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要克服:只看我们做了什么工作就写什么信息,不看上面需要什么。不按“需”写稿是通病,也是信息不能采用的症结所在。

二是盯住中心。简称“抓大事”。我们讲写信息选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具体办法是:①胸有大局。时刻关心、留心、参与中心工作;②关注领导重点强调或抓的工作。这通常就是大事;③善于鉴别。遇到具体事件有没有价值,就要拿它与中心工作参照,是否沾边,有没有反映中心、贴近中心。

三是盯住冷门或是特色。这里的冷门指的是热门中的冷门,或者说中心工作中的冷门。具体办法:①人无我有。从特色做法或者说反映特色的工作中抓问题写信息。②人有我新。别人信息中写过的东西,也可以再写,但如果简单地模仿肯定是不行的,应该做到另辟蹊径,主题更新颖,内容更 17 深刻。这还要求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采访,善于挖掘。尤其要做到逆向思维,不随大流,人云亦云。

上一篇:美国投资移民流程下一篇:关于校园绿化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