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2024-10-20

对双语教学的看法(精选8篇)

1.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篇一

新加波双语教学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蒋海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文系,南京 210044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中国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双语教育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和借鉴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改进我国双语教学体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新加坡的双语教学政策、体制、蕴含的哲学思想三大方面值得注意的特色说明了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双语教学 新加坡 中国 启示

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流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全面实施双语教育。从总体上看,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的双语政策和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占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华人社会而言,双语教育成功的标志就是社会各阶层造就了一定数量的华英均好的真正双语人才,并培养了一大批华英两语中一语较好,另一语尚可的准双语人才。我国同新加坡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同,不能照搬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但新加坡双语教育成功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

一、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1.新加坡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推行、实施,有利于统一标准。

从新加坡的实践来看,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统筹制订、统一规划,而且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不仅有利于双语师资的招聘,而且有利于双语师资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双语教材的编制,而且有利于保障双语教材的充分使用;不仅有利于推广外语或者第二语言,而且有利于维护民族的稳定。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双语教学大致相同的标准,对教师进行招聘、培训(主要委托南洋理工学院实施)和考核,并组织编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教材以及少数民族语教材。同时,政府为双语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双语社会环境:道路、商店、餐厅等均有双语或者多语标志;在新闻传媒方面有意识地采用四种官方语言。所有这些,是其他很多国家无法做到的。新加坡双语教学政策的落实,加强了新加坡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融合,也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双语课程的理念

新加坡实行的是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把双语教育运作过程与分流结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乃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学生所操的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保持传统。

3.新加坡政府已经注意到,双语教学不能损伤母语及母语文化。这种意识很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过分强调外语或者第二语言,的确可能造成母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认同危机。双语教学就其本义来说,主要是指多元文化国家的一种语言策略,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通常涉及人类社会中某个种族群体的语言与主流社会语言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种族语言文化的继承、发展或消亡。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这样他们既能融入主流社会,又能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4.营造语言环境

要营造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双语甚至多语。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移民国家和国际贸易的中心,给双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大体说来,新加坡华人根据家庭用语可分为两类:英语家庭和华语家庭。来自英语家庭的孩子就应该上华语幼儿园,而来自华语家庭的孩子就上英语幼儿园,从而使校内和校外的语言环境得到有效互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对外语教学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从客观上讲,我国的确缺乏开展双语教育的外部环境。但是高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自己创造一些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更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避免一言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多用英语发言等等,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教师可安排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浏览一些相关的英文网站,甚至可以开辟英语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

5.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师资水平是搞好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国内教师培训,吸引国外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双教学师资紧缺,仅仅依靠加大资金力量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的主导力量还是靠本国人才。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各国有大量的华侨,大部分华侨仍然有很强的爱国精神,他们有的也已经学有所成,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这些学有所成的华侨人才回国,为本国的教育发展做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重点院校的正规招生培养双语专业人才;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长期或短期的外语培训,在教学实践中边学边教。

二.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1.双语课程教学计划

新加坡的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使用美国或加拿大出版的启蒙教材。小学根据国家教育部课程发展署的规定使用某种教材。1991年修订新大纲后,强调以交际为主,提倡发展儿童智力,启发逻辑思维,培养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法规定,学前准备阶段招收年满5周岁的儿童,学制为1年。1年的学前准备阶段是为部分儿童进入10年制的特别辅助计划学校的小学而设的。其目的是帮助儿童获得使用英语与母语的技能,并向他们教诲亚洲人的价值观念。该阶段的教学还将帮助儿童为小学的正式教育阶段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1-4年级,入学年龄为6周岁。该阶段的重点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技能,其核心课程是英语、母语和数学。近80%的教学时间用于核心课程,以帮助学生在两种语言能力与数学方面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小学5—6年级为定向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分别进入三种语言流学习。

定向阶段的6年级末,所有学生都参加修订过的小学毕业考试,合格者进入中学阶段。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人4年制的特选课程与快捷课程,其余学生则进入4—5年的普通课程。特选课程为有学术能力和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同时学习具有高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的教育。快捷课程是为具有学术倾向的、将在中学学习英语和母语的学生设置的。与特选课程流学生不同,该课程流学生学习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而母语则作为第二语言。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术性倾向较弱,目前,普通课程又分为普通学术性课程和普通工艺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中学之后的大学主要用全英语讲授,第二语言主要在中小学完成。

2.双语课程的框架——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明显的表征之一就是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要参加分流考试,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不断选拔优秀的学生,学生由于成绩档次不一样从而进入不同的语言层次的班级就读。如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1.普通双语课程班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流);2.延长双语课程班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流);3.单语课程班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第三语言流)。

学生小学毕业根据成绩进入中学后,又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1.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2.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

3、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中学之后的大学主要用全英语讲授。第二语言主要在中小学完成,在中小学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并且严重偏向英语,所以学界也称这种模式是一种不平衡的双语教学模式,但它的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却有其特色。因而为它国所借鉴。

由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比较大,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肯定无法全面开展双语教学。但是可以将新加坡分流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教育中。高校可对新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语言分流。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双语教学的快班、慢班和基础班。在双语教学的快班,教师直接用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来授课;在双语教学的慢班,教师可以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基础班,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进行教学。同时给学生补充基础英语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外语基础水平。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个人意愿,允许批准学生转班学习。这种语言分流,教学分层的方式避免学生由于英语基础水平不同而影响专业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巧的提高,灵活的转班制度不仅让快班的学生有危机感,而且也能提高慢班和基础班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3.使用的教材及教材内容

新加坡双语教育过程教材方面最大的特点是许多学校英语课上都采用统一订购的杂志或其他读物作为辅助教材,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或纪录片。除了辅助教材外,许多教师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下发一些与课堂所讨论的议题的相关资料。新加坡的外籍教师也会为新加坡带来许多国外的先进教材。至于自编教材方面,新加坡都是聘请国外专家协作,甚至连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也邀请外国专家指导。

学的英语、数学、科技,中学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材采用英语编写,中小学的母语、公民与道德教育等学科的教材采用母语编写。凡是用英语编写教材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都采用英语讲课;用母语编写教材的学科,教师采用母语讲课。也就是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学校里除母语课和道德课用母语讲授外,其余课程一般都用英语讲授。数学、科学和大部分的其他科目都是用英语教学,只有与基本价值观的培养有关的课程才用母语教学,如用华语教授《好公民》,用华语(和英语)教授《儒家伦理》、《佛教知识》,用马来语教授《伊斯兰教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保证了双语的学习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也有国外教材和自编教材两种。国外教材的内容一般应当符合我国教育制度和教学大纲对具体科目的要求。自编教材的内容则应当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应当具有知识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国外教材和自编教材在刚开始阶段最好都配上准确的译文,以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切实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一段时间后可安排学生阅读书籍,拓展先进的专业知识。

4.双语课程的设置

第一语言一定是英语,第二语言才是本民族语言。政府办的学校通行英语和华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办学自然也通行英语和华语。这两种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每个毕业生的华语读写水平都要过关,否则不许考大学。因此,双语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实施都是围绕这种政策而展开的。如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机构在课程的设置上,英语课和华语课的授课内容是同步的,如:英语课认读“apple”,华语课就认读“苹果”;英语课上“One,two,three”,华语课就出现:“一、二、三”。这些课程进度都是由校方制定的,教师只是执行而已。课堂用语方面,华语课尽量要求用华语,万不得已用英语辅助。活动课,如果是华语教师带领,校方希望用华语,但不一定要求用华语。

5.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新加坡双语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本质,把传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融为一体,采用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的习惯。交际语言教学也称概念功能法,其特点是在注意语言结构的同时,更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就高校而言,大多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用功能交际法,主张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常课堂气氛是比较热烈的,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参与讨论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师一般较尊重学生的情感或价值观念,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帮助者或顾问。在他们的教学大纲中,把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教授语言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传授对象国的文化知识。教学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间讨论问题时都能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如果学生的观点对,教师则服从于学生。

6.改善教学手段

新加坡双语教学过程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双语教学必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01年9 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高校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校园网,提高教学水平,并规定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对今后我国的双语教学裨益非浅。

三.学习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蕴含着浓厚的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内涵。

1.精英主义

人力资源就是新加坡唯一的重要资源。为此,新加坡制定了精英教育理念———与分流教育紧密结合的新加坡双语教育,就充分体现精英主义的教育哲学理念。

从1980 年开始,新加坡政府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分别在小学和中学实行与双语教育政策紧密结合的分流制度。在新加坡,小孩中小学共花十二年时间完成。其间学生要经历几次分流考试,从而进入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班级就读。新加坡教育部门在小学四年级期末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实行第一次分流,把他们分别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EM1,EM2 和EM3 班,实行不同的学制,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EM1 班和EM2 班的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小六会考”或者“离校考试”(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历史上这次会考可作为学生第二次分流的重要依据。但从2005 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已经基本上取消了这次分流考试制度。学生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初中学习,面临着第三次分流———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考试”(GCE Ordinary Level,简称“O Level”)。大概50%的学生在初中四年级结束时直接参加“O Level”考试;其他学生在初中四年级结束时先参加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初级水准”(GCE Normal Level 简称N Level)考试,这些学生在一年之后如果愿意仍然可以参加“O Level”考试。在“O Level”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将进入初级学院继续学习两年,然后参加“新加坡———剑桥高级水准”(GCE Advanced Level 简称“A Level”)考试(这是一场凡是想进新加坡大学学习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考试);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将进入理工学院学习三年,这些学生学完后也可以参加“A Level” 考试。

从新加坡的整个双语教育过程看,经过一次次的分流考试,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始终受到更好的教育,经过一场场的考核选拔,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始终得以培养重视。这就是新加坡精英制度在教育中的体现。这样就保证整个新加坡社会的发展以精英分子为核心,从而保证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位置。

2.实用主义

在新加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基本教育理念的支撑点就是实用主义。因此,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也蕴含浓厚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新加坡,实用主义成为人人信奉的“天条”,在语言选择上也不例外。当初英语被确立为重要语言后,许多华人家长以各种理由在家里拒绝说华语,纷纷把孩子送到英校,移民到不必学华语的外国去。如今,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加坡人又掀起学华语的热潮,这和他们当初积极学英语并无本质区别。尽管新加坡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新加坡语言,但实际上由于英语的实用性,英语一直是新加坡事实上的官方语言。

结语:

由此可见,我们要变革中国的外语教学,就要在教育上坚持“英语+X语”的双语政策,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在当今世界,英语确实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最强势的国际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英语教学。同时要防止由此而导致国民对本土语言和文化自信的消减。这就是新加坡双语教学带得我们的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的国情与新加坡的国情不尽相同,但是新加坡蕴含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完整双语教育体系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分流制度,师资管理、教学手段、语言环境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也值得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灵活应用。参考资料:

1.林方榕 《新加坡双语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双语教改的启示》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 期(总第91 期)2.《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特点》 网络资源 3.《新加坡双语教学简述》外院 韩冬晶

2.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篇二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但如果一个人在长期我律, 形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的教法通过不, 断的积累也是语文教, 学的资本掌握一定的。下规对一面就中学、现行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看法。语

1现、以练代讲行的语文教。有些课文浅显易懂学已形成几种教法:, 教师在学文导学生练习上生事先阅读的, 结合实际基础上, 把主, 注意点拨要精力和时, 调动学生间放在指教的尽积可极能性强, 的尽表可达能效高果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收到学2骨眼上、, 讲重点难精讲实练。精讲点疑点, ;实练即少, 就是而精, 有选择有目就是讲到节的的有3典、型读意写义结地合练。, 读即写能结举合一, 必反须三结。合学生和教看材如实讲际《, 孔用乙教己材》所可有学补肖学像生、所对缺话, 、不动要作硬描行写结, 合讲。法《藤野先生》可学环境和心理描写等。

二、语文教学的走向

为了适应四化的需要, 克服语文教学少慢差倒了。他站起来, 拍拍身上的灰, 然后面带微笑地向全班同学说:

费现象, 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知识系统化。语文知识, 概括为八个字: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前四个字为主, 后四个字为辅。

2、语文教法的科学化。一是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3、教学效果显著化。教学效果, 主要看语感强

◇不强, 智力发不发达, 能力高不高。

杨秀所谓智力, 是指学习的潜能, 是解决问题的能菲力, 是适应新情况的能力, 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所谓能力, 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三、语文教学的纵横面

1、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把语文知识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联系起来, 也就是学语文, 也在学其他学科, 学其他学科, 也在学语文。

2、与生活的联系:

3.我对地理教学的看法 篇三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地理教师上好一节地理课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包含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讲课的基本功,驾驭学生的基本功,掌握地理知识多少的基本功等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集体。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我认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固然正确,无可厚非,但是,一堂课学生不可能配合的那么紧密,学生也有厌烦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我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时候,课文讲解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通过看图也能够看个大概。上课找学生看图说说少数民族的分布,可学生并非如老师所设想的那样,谈到少数民族分布时,他们就聊开了,一般的人说出几种后,还随便给瞎起名字,特殊的调皮学生把电影里看的外国的也加了进去。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我不是用呵止的办法来解决,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观察地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又问汉族是不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声回答:不是。通过这一课的事例证明,教师要有耐心,不急躁,善于引导最重要。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我现在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会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培养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再有,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地理兴趣的培养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对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是包干替代。

在教学中,在不断地学习、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构建了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地理学科又有它不同的方面,地理课的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实际,在“精选习题,课堂训练”这一环节,表现要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指导、辅导等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地理课也总结出了自己子模式,即“自学——求学——活学”三个方面。

4.对物流教学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篇四

我们必须认识到物流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加强基础知识,使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强调素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1.加强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为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一般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可以通过参观、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了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具备物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与配送等作业环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且自行设计的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物流的发展和趋势,在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突出一些特色课程。

如何加强实践教学

一)优化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大致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预备性实践教学,即物流认知实习,可安排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主要采用现场调研、专家访问、企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是阶段性实践教学,属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课程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层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属于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综合性实践教学建立在阶段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每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训练,尤其是通过顶岗实习这种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教学。这种方式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高职物流专业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

3.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如义乌工商学院购买了NOS诺思物流教学软件及物流仿真软件,通过模拟教学,可以实现高安全、低成本、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效果。4.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生产实习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技术比武、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对于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可以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要把实践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一个劳动部门或其他认证机构颁发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如助理物流师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代证书、单证员证书等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证书。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式教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切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客观上也提高了学生的一次就业率。

(四)制定制度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5.对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五

薄滕飞

进入到教学一线岗位已一年。这一年,本着抓紧时间学习,集中精力教学的原则,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顺利完成了一学年的工作。工作中,也有点滴感悟,现将几点粗浅看法汇报如下。

一、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不求上进,思想观念落后,仅凭以前的老经验教学,导致教师专业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没有突破。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之外,必须重点应在集体备课、作业布置等细节上下功夫。

(一)集体备课。尽管学校一再要求要有集体备课,但大多数学科组只是为了应付,每次安排一个人(所谓的中心发言人)备课,打印好迎接检查,其他的教师仍然各自为战。往往导致同一学科的进度、作业,甚至是知识点都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搞好集体备课,一是要确定好备课组长。称职、负责的备课组长很关键,没有备课组长就没有组织者,没有负责的备课组长也不会有理想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再组织学习,选定备课题目,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坚决克服集体备课中的“两个误区”(假备课和浅备课);三是强化集体备课中的“六个流程”(①个人研读,形成初案②集体研讨,形成预案③个人品读形成个案④做课听课,教学实践⑤集体评议,总结经验 ⑥个人反思,形成理念);四是搞好“四个结合”(集体备课与日常备课相结合、文本教案与电子教案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拿来与创新相结合);

(二)作业布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作业太多,几乎每晚的作业都在5-7科,而且几乎没有分层作业,优秀学生熬夜到10点多能完成,但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么多作业就是一种负担了。不会做的绝不会有时间去思考怎样解决,做不完的就会应付,更有可能抄袭,或者不做。当然就没有复习和预习的时间了。所以在作业布置上,要设计合理的作业,尽量只把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各年级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2小时,杜绝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其他教辅上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的挑选习题,不必要让学生对同类型的题目机械重复,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不开夜车,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班级内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是班风和学风。所以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只重视常规活动,通过纪律、卫生、成绩等量化班级工作,班主任班级管理以经验型为主,其方法主要为压迫法,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

2、现在的班主任大多十分辛苦。为了管好一个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据一半以上的时间,如早操、早自习、课间操、诵读、晚自习,更别说各类集会、活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有的还要替本班的一些任课教师看自习、监考,如果哪个 学科考试不理想,会得到任课老师的埋怨,说班主任做得不够好,这样班主任就要时刻关注这个学科的课堂纪律。久而久之,班主任沦为事务型,而非研究型,管理水平得不到改进和提高。

3、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倾向。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日益成为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如缺乏爱心和诚信,没有责任心,心浮气躁,纪律涣散等,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和小学时的遗留问题,因此要针对学生特点,及时跟家长沟通,注意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配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忙于生计和生活,加上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学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确立集体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应为全班学生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激励学生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

3.树立优秀学习榜样。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

4.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自责化制度。班主任工作是一 项烦琐、费时的工作,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班委会协助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教师每接一个新班后,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其次,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挑选一些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当班级干部,实行“干部竞选制”和“干部责任承包制”,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做到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

5.发挥科任教师的群体效应。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对所有科任老师采取尊重的态度,努力为科任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每堂课都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与科任教师发生矛盾,班主任决不能一推了之,而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了解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妥善解决问题。班主任还应利用班会和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每位科任教师的优点,用班主任的信任度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是授课组的核心,只有调动授课组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做到班级管理最优化。

当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把班级管理搞好,只有理论和目标是不行的,需要长期、耐心细致地层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但责任胜于能力,一个人只要对敢于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相信会有好的结果。粗浅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6.我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看法 篇六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尝试教学法,这种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尝试的基础

在尝试式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成功尝试的关键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维。如果学生不愿意或不积极尝试,尝试怎能成功?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的基础。(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

首先要解决学生愿意尝试,乐于尝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把尝试学习变成自身的需用。

(2)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五多”

“五多”即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要让学生活动,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都是教师包办代替,何来“学生主体”!(3)大胆让学生参与尝试

学生的尝试能力是“试”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不能因为学生的尝试可能失败而抑制学生的尝试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本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尝试的结果是未知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尝试和教师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互相影响下的尝试。在尝试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尝试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碰撞,合作交流,产生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尝试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7.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篇七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

双语教学的迅猛发展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外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语言,英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英语教育如今已经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不管中小学还是高中、大学,对于英语都普遍重视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针对于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渐渐加深,各大高校相继对如何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了规划,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是顺应当下经济发展浪潮和当下社会发展形势的,这是中医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的问题,关系到了中医院校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必须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并且需要加大投入,确保英语教学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二、目前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进展

双语教学在中医院校已经得到了推行,但目前来看,经过对多家中医院校进行了实际考察,中医院校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的进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院校的专业知识更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关注,针对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医院校采取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但对于英语教学,很多中医院校并没有太将英语教学放在心上,没有将英语教学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很多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学生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教育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实际应用并没有多大用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这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毕竟日后中医院校学生的就业方面与英语教育实际挂钩不大。但就长远角度来看,英语既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知识,它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日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面向国际化和世界化,中外之间交流频繁,日后中医院校的文化与外国西医文化的交流肯定会增加,而这无疑需要极为流利的英语水平。所以说,目前中医院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教学工作开展较为缓慢,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应切实改变这一点。

三、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对中医院校双语教学的意义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挑战,对于原本双语教学存在的弊端能够予以改正,并且极大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浸入式双语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接受能力,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渐渐沉浸于语言环境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从而摆脱“哑巴”英语。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实现中医院校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实际动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这对于中医院校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内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应用于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当中,能够重新定位双语的学习价值。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中医院校的学生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文化差异,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并且与人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中医院校加强双语教学,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早树立起人才培养面向世界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观,将目光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定位,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中。

8.我对音乐教学的一些看法 篇八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长时期以来,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模仿。过去我们要学生多听人家唱,那是要求学生多听人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艺术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

炼得以和稳定。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上一篇:第一书记自我评价下一篇:关于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