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024-08-04

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共9篇)

1.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一

富源县墨红镇书桌煤矿 水仓的维修整改措施

富源县墨红镇书桌煤矿

2012年12月22日

水仓的维修整改措施

一、维修地点 生产井井底水仓

二、维修内容 现状:

主、副水仓采用“U”型钢支护,断面4.8㎡、容积:570m³、煤矿涌水量35m³/小时,目前水仓淤泥沉积,加之测压较大;导致水仓容积下降,积水不足70m³。具体工作:

1、清理主仓时由杨进德负责将井底污水流改至副仓,并将主仓与下水口之间的阀门关严,并将主仓内的污水抽净,同样清理副仓时由杨进德负责将井底污水流改至主仓,并将副仓与下水口之间的阀门关严,并将副仓内的污水抽净。

2、清理水仓前由刘荣华负责现场指定风机位置,通风队负责将风筒接到位,并随清仓而延伸并进行管理维护。

3、清理水仓前必须买好20只水桶,用于清理泥浆。

4、清理出来的泥浆倒到1900水平集中运输巷内,进行沥水,淤泥沥干后待主斜井维修好后,在将淤泥用矿车运输至井口;在提升绞车时严格执行绞车提升制度。

5、对于部分需要维修的巷道,要首选把巷道维修好,保证后路安全后,在进行清理淤泥。

6、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员、瓦斯检查员现场指挥。

三、人员配备(附表)

四、炸材使用情况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水仓维修清理不需炸材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维修前必须对支架、顶板及周围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先行处理,然后方可工作,确保退路安全畅通。拆除支架前,先加固附近支架,歪倒扭斜支架必须打戗柱或抬棚。待支架加固好后,方可撤棚。每次只准拆除一棚。如果顶帮松散易冒落,必须先排钎杆,防止冒顶片帮造成事故。

2.跟班负责人要巡回检查维修地点的安全情况,发现不安隐患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汇报。维修作业地点发生片帮冒顶堵巷事故时,维修人员要立即向跟班负责人和调度室汇报,并且维修人员停止维修工作,立即接顶封帮,进行处理。跟班负责人和调度室接到堵巷事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3.维修时必须有一人观顶,观察顶板和支架变化情况,以防顶板垮落伤人;发现有冒顶危险时,要处理好后再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清理干净,维修地点5m内不得存放物料,保证退路畅通无阻。

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经常进行敲帮问顶,及时找落浮石(煤)活矸(煤),防止煤矸伤人。敲帮问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找顶工作应有班组长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带,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找顶应从完好支护的地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它人员进入。

(3)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4)顶帮遇有大块矸石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5.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二)其他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经贯彻学习后方可上岗作业。2.上梁时,必须手托棚梁,稳抬稳放,不要将手伸入柱梁接口处,防止顶板落矸伤手和挤手。

3.跟班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巷道支架情况,发现片帮、漏顶或支架变形等不安隐患,要立即处理,确保巷道畅通无阻。

4.本措施未涉及方面,必须认真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六、发生事故时的抢救方法

发生事故后,跟班班队长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抢救。若受伤部位出血,在现场就地取材,使用胶管或电缆皮在伤口近中心端上方压迫止血;发生腿部骨折事故时,进行临时固定后用担架抬运副井底罐笼出井;发生胸、脊柱骨折事故,要用硬板担架或平板运送伤员,注意勿使脊柱前后晃动和扭曲,切忌一人抬上身,另一人抬下身的错误做法。

七、避灾路线

(一)避灾原则

1.积极抢救:当灾害事故发生以后,处于灾区以内以及波及区域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灾害情况及现有条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

2.及时汇报:井下发生灾害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有关部门汇报,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3.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矿工应沿正确路线安全撤离。当工作面发生火灾及瓦斯或煤尘事故时,位于事故地点进风侧人员迎风撤离,位于事故地点回风侧人员,立即戴好自救器,通过捷径进入新鲜风流中。当发生水灾事故时,人员应避开水头冲击,撤到地势较高地点或沿正确路线安全撤离。

4.妥善避难:发生灾害无法撤退时,根据现场情况妥善避难,等待救援,切忌盲动。

(二)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避灾线路

1.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时,每个入井人员应快速戴上自救器,迅速迎新鲜风流撤退,并通知可能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迅速撤离。2.避火灾、瓦斯及煤尘事故路线 井底水仓→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

(三)水灾避灾线路

1.如果施工地点出现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产生雾气,煤壁变潮,底板鼓起等)应及时汇报调度室,并停止作业,如情况紧急,应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可能受水灾威胁的人,按避灾路线撤退。2.避水灾路线

井底水仓→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

2.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二

1 建筑工程中电气存在的隐患

1)触电隐患。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触电隐患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设备安装应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对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模式和设计环节操作不当、设备质量和材料不符合标准、线路绝缘失效、断线故障等都很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触电,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转和施工。2)火灾隐患或爆炸隐患。操作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设计或运行的过程中对设备操作不规范、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电路出现短路、截流、发热等现象。上述现象加大了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风险,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电路局部过热引起火灾,严重时还会产生爆炸现象。3)静电隐患。静电危害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中电气危害。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对建筑工程中电气电路和设备进行静电防护,很容易造成设备或电路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静电火花,引起静电事故。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对系统的设计、检修、维护等措施不合理,对跨接、接地等装置设计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导致产生静电火花。4)雷电隐患。雷电隐患的产生主要是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缺乏对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或电路的防雷设计,没有对其进行防雷措施防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雷电很容易对其进行破坏,造成建筑工程形成雷电事故。5)电磁隐患。电磁维护对人体的危害性较为严重。它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电磁影响,人体在电磁场的长期照射下很很容易产生癌类疾病。在建筑工程中,设备人员对电路或建筑电气设备的参数调整不当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设备屏蔽效果下降,造成电磁维护现象加剧。

2 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绝缘保护。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或电路设计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建筑工程设备、材料进行严格绝缘检查,按照规定标准检查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操作人员要对套灯具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观察电阻是否大于标准电阻2M。当电阻>2M时,操作人员要对绝缘电阻进行重置;要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进行检查,查看电缆、电线产品是否具有安全认证标志。在进行标准检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出现问题的设备、材料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安置,实现建筑工程中电气的绝缘保护。

2)过载、短路保护。在进行配电系统过载保护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常采取自动开关。通过自动开关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控制,防止出现过载现象。常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一般导线的载流量,与负载电流量相匹配。熔断器是实现对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和电路短路保护的常用方法。在进行配电设备设计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在电路中安装熔断器并对其额定电流、电压进行明确注释。通过对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进行计算,对配电器进行合理选取,保证配电器能够在系统中实现保护的效果。标准配电器额定电流大约为用电设备的1.5倍。

3)漏电保护。漏电一种常见的造成建筑工程中电气事故的因素。在进行漏电保护的过程中,设备人员常采取漏电保护器对整体电气系统进行保护,降低建筑工程电气漏电的产生。通过对漏电保护器进行设计,保证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从本质上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漏电保护器主要是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两种,上述两种方法均实现了对漏电的有效控制,降低人体接触电故障范围,减少漏电对人体和其他用户的影响。通过进行漏电保护器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身安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对建筑工程中电气体统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等电位保护。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系统安全操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等电位连接进行具体要求,实现等电位分局部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设计人员要保证接地或接零支线单独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禁止出现串联。要对建筑工程电气操作中的同类插座进行统一安置,确保干线导线有序连接到分户箱内,完成干线导线接地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的直接连接。

5)接地保护。接地保护主要是指在进行设备部分操作的过程中,将设备部分与土壤之间相互连接,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在该过程中,与土壤直接接地的金属物件可以对故障电流进行及时传导,确保电流在大地易极散开,降低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风险。在接地保护过程中,常见的接地保护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工作接地保护。工作接地保护主要是为了实现电气设备在出现事故下可以正常运行的一种接地保护方式,常见的工作接地保护为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b.保护接地。保护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降低触电事故的产生。在该过程中主要是将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进行金属外壳接地保护,确保出线事故后电流及时传导。c.重复接地。重复接地主要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进行运行,在零线上进行重复接地。

6)电磁防护。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设备通过适当的方法同大地连接,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也可以形成一个零电位基准面,进而实现电磁场的抑制。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外在的屏蔽体来实现电磁防护。为电磁隐患电气设备安全屏护网、电磁吸收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等措施。

3 结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利用建筑物基础对建筑电气进行要点检查。要观察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施工是否符合要求、总等电位箱及其他设备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对建筑工程中的隐患进行处理、对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从本质上提高建筑工程中电气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电气系统设计安装顺利完成。

摘要:在从事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操作的过程中, 落实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已经成为降低建筑工程风险,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完善, 人们对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水平要求也逐渐升高。在进行建筑工程电气操作中, 对存在的建筑工程电气隐患进行预防和控制, 对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水平进行提高, 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技术,存在隐患,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正威.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王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简析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技术问题;措施

0.前言

近年来,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受到诸多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到相关单位、设计人员不屑的努力与创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其也是电气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1.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中电气的操作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而且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工作,所以,加强电气安装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相关数据统计,造成电力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水平差,而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导致的,因此,有必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建筑部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化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尽量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2.常用的建筑工程安全保障措施

2.1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建筑电气材料进场必须要进行绝缘检查,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主要设备、材料进行绝缘检查,例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要在2MΩ以上,内部所用的导线绝缘厚度要大于0.6mm;电线与电缆必须要具备安全标志,绝缘层要保证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符合规定等等。

2.2保护短路与过载状况

一旦线路发生短路,线路中的电流会迅速增加,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的熔断器达到保护短路的功能,熔断器要标明额定电流,同时还要标明电压,结合配电系统中可能产生的故障电流,选择合适的熔断器。对于过载保护则是由自动开关完成的,结合实践,自动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发挥自动开关对过载的保护功能,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同时要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2.3漏电保护

一旦电流通过人的身体,必然会造成重大的上海,而且是与在人体内的时间、途径及频率存在这一定的相关性的,尤其是电流的大小与通电时间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我国采取的漏电保护器设计标准与西欧和日本一样为30毫安/秒,基本上可以满足漏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领域,主要采取的漏电保护方式是分支线与末端保护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以末端保护为主。尽量缩小繁盛人身触电及故障引发的停电范围,对其他设备与用户用电不产生影响,同时便于查找故障,改善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漏电保护器与其他电气产品不同,其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所以在选用的时候要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同时具备中国电工茶农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志;第二,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合格的文件;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

2.4等电位的保护

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明文规定,接地或者接零的支线必须要单独与接地或者接零的干线连接,禁止串联连接。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或者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互相翻接是违背要求的。干线导线要可靠连接后将其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2.5接地保护

所谓的接地就是指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我们称其为接地体或者是接地极,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的时候,电流就会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型的散开,我们称其为接地短路电流。从试验数据来看,在距离单根接地体或者是接地短路点约20m的时候,此时流散的电阻已经接近零,此时的电位也已经趋近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规范要求接地装置要在地面以上按照设计的要求为止投测试点,一个单项的工程不能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照其作用不同,我们将接地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隔离接地等等。

2.5.1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在事故发生的状况下可靠地工作,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就是最为典型的工作接地。

2.5.2保护接地

主要是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避免触电等电气事故的发生进行的接地措施,对于电力系统自身的运行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只有在这一类的电网中,具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方可采用保护接地才能确保人身的安全。

2.5.3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了保证零线的安全及可靠性,除了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之外,还需要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重复接地。例如:电缆与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外,零线要进行重复接地,否则零线一旦断线,一相碰壳,所有的设备外壳必然都会接近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十分危险。

2.5.4防雷接地

主要针对雷电危害进行的接地处理,相关规范中对利用建筑物基础与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3.检查的关键点

(1)利用建筑物基础作钢筋作为接地的装置,要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将其焊接成环网状,同时检查搭接的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2)要按照规定确定总等电位与局部等电位的施工。

(3)检查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等等相关参数。

(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进行导线的绝缘测试,然后开始试运行,根据运行的状况进行必要的调试。

4.结束语

上文对如何加强电气安全进行了一番探讨,主要从设计、施工、检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了分析,关键是要加强管理你人员的重视,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多检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坚持按照工序施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电气施工安全,提高电气施工的质量,为整个工程的安全奠定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梁锦铭.建筑电气安全分析与对策[J].广东建材,2004,(11).

4.四井田煤矿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篇四

HPSP30-07

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人: 本标准会签人: 本标准批准人:

2012-8-1发布 2012-8-实施

乌鲁木齐环鹏公司矿业分公司

巷道维修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目的是规范环鹏公司煤矿巷道维修安全管理,预防煤矿冒顶事故。本程序适用于环鹏公司矿业分公司矿井巷道维修作业的部门。2 职责 2.1 技术科

a.组织编制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b.按照HPSP31-07《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审批。c.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填字。2.2 安全科

安全科负责监督落巷道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3巷道维修作业人员按照《巷道维修》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进行维修作业。3 梯形工字钢支护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a.备齐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同时有一定数量预防冒顶的备用材料,统一摆放于指定点,距工作地点不低于5米,摆放整齐,不准影响行人和通风。b.将工作面地点电缆、信号线、监控线等线路及前后5米的管线和设备用旧皮带加以掩盖或保护,电缆及其它管线不准落地,必须吊挂起来。

c.要详细检查维修地点前后10米内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维修地点支护进行加强,确保安全。

d.清理工作面地点及前后10米巷道的浮煤(渣)或杂物,保证巷道高度不能低于2米以上,检查维修地点的通风、瓦斯和安全退路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3.2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a.施工过程中,安全科派跟班安全员经常检查工作地点及附近地点瓦斯浓度情况,严禁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限作业。

b.施工中每个施工人员都必须听从技术员或工段长的统一指挥,不准干与巷修无关的事。

c.施工期间不准闲杂人员通过,临时有人通过时,待维修棚架好,帮顶控制好后,经现场施工人员同意方可通过。d.维修时必须派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施工人员必须站在合格棚梁下作业,手取轻拿轻放,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e.维修巷道的方向应从顶板好的地方向顶板差的方向进行,由外向里依次进行,在同一条巷道内维修时最多只允许两组人员相向进行作业,两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且施工地点之间不准人员进入,不准运输巷和回风巷同时扩修。f.每组施工人员最少二人配合操作,不准单独作业。

g.扩修换梁时,必须坚持先支后撤的原则,同时认真检查顶板和铁丝网的搭接情况,铁丝网未接连好的要重新补连好,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拆除原支架。h.拆除棚子时,要拆一架补一架,一架未完工前,不得拆除下一架,每拆一架要立即架设新棚,帮顶打紧背实,防止掉煤矸或发生冒顶事故。

i.维修工作全部采用手镐或风镐施工作业,若需要放炮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保证放炮不至于崩倒托棚。

j.严格控制支架的迎山,严禁支架扭旋;巷道丢底时,柱腿下必须加垫木鞋,防止柱腿钻底。

k.撤换支架时,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继续进行;不连续进行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l.维修巷道时每班必须指派一名有经验的副队长现场跟班,统一指挥,全面负责安全和工程质量工作。

m.此措施适用于巷道维修,维修地点施工前必须认真贯彻。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4 锚网支护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a.巷道维修必须坚持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原则,逐步推进。严禁多点同时作业。

b.现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后,严格执行先检查后工作制度,对所施工的巷道顶帮和巷道支护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和跟班领导,整改到位,措施到位,方可组织施工,严禁盲干,杜绝违章指挥。c.施工前,保护好巷道内的电缆、电气设备、风水管路等设施,防止人为损坏。d.在转载机或皮带机机道工作时,必须闭锁转载机或皮带机停电。

e.维修巷道时,应加强支护,必须先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先支后修,防止冒顶伤人或堵人。作业期间,严禁人员进入施工地点以东巷道。非施工操作人员不得在作业地点下方逗留。

f.维修巷道时,应将巷道内的积水、淤泥、浮煤、矸、木材等杂物清理干净,备用支护材料码放整齐,保持巷道畅通。

g.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锚杆断裂、失效、超长的要及时进行补打。

h.在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及时缩小锚杆排距600~800mm,并相应缩小循环进尺。

j.处理巷道高冒地段时,必须由有作业经验的工人进行;现场必须有矿领导跟班指挥,在作业全过程中应有专人观察顶板,发现异常必须先撤出人员进行处理,方可继续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k.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巷道规格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处理网兜或架设临时支护,人员都必须在支护完整牢固处工作,严禁空顶作业。

l.现场要做好交接班制度和现场跟班带班制度,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必须排除完毕,才能向前施工。

m.每班交班后,班长要安排专人对迎头10米范围内的顶帮锚杆进行二次紧固,锚杆扭矩力必须达到要求。

n.各点维修必须保证巷道高、宽及断面积符合原巷道设计尺寸 o.锚索施工措施:

① 锚索机打眼,配上6m套钎,眼深误差±50mm,眼位偏差为±150mm。② 安装锚固锚索:把锚索末端套上专用驱动头,拧上导向管并卡牢,将树脂药卷用钢绞线送入锚索孔底。将专用驱动头尾部六转方插入锚杆机上,边推边搅拌,前半程用慢速,后半程用快速,旋转约40秒,停止搅拌,继续保持锚杆机的推力约1分钟后,缩下锚杆机,卸下专用驱动头和导向管,装上托盘,锚具。并将其托至紧贴顶板的位置。把张拉油缸套在锚索上,使张拉油缸和锚索同轴,并使用安全链把张拉油缸固定到顶部金属网上,人员撤开。张拉油缸下方不得有人,进行张拉达到设计预紧力,外露超长部分卸下张拉油缸后要进行处理。③ 开机前,施工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站在安全地点,撬掉危岩悬矸,排除隐患,确保顶板与两帮围岩稳定,进行安全作业。

④ 钻孔时,不准用手去试握钻杆。开眼位时,应扶稳钻机,进行开眼作业。⑤ 钻孔时,不要一味加大气腿推力,以免降低钻孔速度,造成卡钻、断钎、崩裂刀刃等事故。

⑥ 锚索机回缩时,手不要扶在气腿上,以防伤手。

⑦ 锚索机加载和卸载时,会出现反扭矩。用力要均匀,取得平衡。特别是突然加载和卸载时,操作者更应注意站位,合理把持摇臂手把。

⑧ 打眼操作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打眼期间要密切注意钻孔情况,有异常时立即处理。锚孔必须按设计位置、深度、角度布置,打眼必须符合要求。⑨ 锚索涨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用涨拉器将锚索张紧,压实锁头,使托盘受力不松动。锚索施工人员必须熟悉锚杆打眼机的操作维修,掌握好锚索设计的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

5.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五

南下山巷道维修锚网喷加固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

编 制: 生 产 科 施工单位: 维 修 队 施工负责人:任香峰

南下山巷道维修锚网喷加固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我矿南下山轨道巷原施工采用料石砌碹支护,目前巷道受地压影响变形顶部掉碴,决定对南下山轨道巷采用锚网喷进行加固,为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和通风运输行人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巷道维修必须坚持由上向下、先顶后帮的原则,依次进行维修加固。严禁多点同时作业。

2、现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后,严格执行先检查后工作制度,对所施工的巷道顶帮和巷道支护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和跟班领导,整改到位,措施到位,方可组织施工,严禁盲干,杜绝违章指挥。

3、施工前,保护好巷道内的电缆、电气设备、风水管路等设施,防止人为损坏。在斜坡下山施工时,绞车必须停止运转,开关闭锁打到“零)位。

4、维修巷道时,应加强支护,必须先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先支后修,防止顶板掉碴伤人。作业期间,严禁人员进入施工地点以里巷道。非施工操作人员不得在作业地点下方逗留。

5、维修巷道时,应将巷道内的浮煤浮碴等杂物清理干净,备用支护材料码放整齐,保持巷道畅通。

6、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锚杆断裂、失效、超长的要及时进行补打。

7、在顶板破碎顶部碹顶变形严重时、压力大时,及时缩小锚杆排距500~600mm,并相应缩小循环进尺。

8、处理巷道掉顶地段时,必须由有作业经验的工人进行;现场必须有队 2 领导跟班指挥,在作业全过程中应有专人观察顶板,发现异常必须先撤出人员进行处理,方可继续作业,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9、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巷道规格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处理掉顶地段时必须架设临时支护,人员都必须在支护完整牢固处工作,严禁空顶作业。

10、现场要做好交接班制度和现场跟班带班制度,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必须排除完毕,才能向前施工。

11、每班交班后,班长要安排专人对维修地段5米范围内巷道顶部碹顶进行临时加固,确保不掉碴伤人事故。

12、各点维修必须保证巷道高、宽及断面积符合原巷道设计尺寸。

13、施工 前,必须搭设安全稳固可靠的工作平台,满足施工打锚杆和安装锚杆的需要。其工作平台的搭设要求是:脚手架采用1.5寸钢管,用管扣固定牢固,做成井型,长度及高度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调整,上方铺设不少于70mm厚的木板,要求铺设严密,木板两头露出井字架外不少于200mm,并用铁丝捆紧。

14、开钻前,施工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站在安全地点,撬掉危岩悬矸,排除隐患,确保顶板与两帮围岩稳定,进行安全作业。

15、钻孔时,不准用手去试握钻杆。开眼位时,应扶稳钻机,进行开眼作业。

16、钻孔时,气腿推力应随钻进适量增大,以免降低钻孔速度,造成卡钻、断钎、崩裂等事故。

17、钻机回缩时,手不要扶在气腿上,以防挤伤手。

18、打眼操作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打眼期间要密切注意钻孔情况,3 有异常时立即处理。锚孔必须按设计位置、深度、角度布置,打眼必须符合要求。

19、钻机附近5米以内不得有闲杂人员,施工中设专人监护,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20、维修过的巷道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邦顶规整、底板平直、网片托板紧贴煤壁。锚杆外露长度符合要求。

21、每班跟班人员必须负责当班维修巷道的工程质量,并签字上报,做好记录。

二、巷道维修补网锚杆支护加固质量标准

1、巷道锚杆规格:ø22×2200mm;间排距为:700mm×700mm,允许误差为0~+100㎜。

2、锚杆眼位要按线布置,间排距均匀,对称布置两帮锚杆,中顶锚杆不偏离中线。

3、锚杆方向:在整体岩层中,锚杆应垂直巷道轮廓线,在层状岩层中,锚杆应垂直岩层层面,角度不小于75°。

4、锚杆安装的质量要求丝杆露出托盘不大于50mm,安装的锚固力≥80KN,扭矩≥300N·M。

5、锚杆安装必须牢固,托盘紧贴岩面,无松动。

6、金属网要求沿巷道轮廓线铺设,金属网与岩面间隙不小于30mm,网与网之间接茬牢固,搭茬不少于100mm。四角及网中用锚杆固定在顶帮上,搭茬处每隔200mm用双股14#扎丝双股绑扎牢固。必须先施工顶部网片,由顶部向两帮逐渐压茬紧固、连接,达到设计预紧力要求。

7、初喷厚度20~40mm,复喷50-60mm,最终成型喷厚达到100mm。

8、复喷后,喷面平整,墙直拱圆,无赤脚、穿裙现象,喷厚不小于20mm,不大于30mm。

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及<<锚索支护工技术操作规程>>正规操作程序。

6.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六

申办基本条件:

1、有固定的办公及营业地点;

2、有工商营业执照;

3、有相应系统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设计、施工、调试及维修设备;

5、备完善的技防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和系统维护、维修服务措施;

6、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申办应当持下列资料:

1、技防系统业绩报告(含合同、系统决算清单、验收、检测报告)复印件;

2、书面申请报告;

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单位简介;

5、营业场所房产证明(或租赁协议)复印件;

6、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复印件;

7、主要系统设备、检验仪器明细表;

8、系统质量管理制度;

9、系统维护与维修保养服务措施。

7.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七

1 公路工程管理措施的缺陷

1.1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意识是行为的首要前提, 对于公路工程, 管理的安全意识是公路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现今的公路安全管理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缺陷: (1) 工作人员对日常的公路运行监管意识不够严谨, 包括酒后驾车, 超速超载, 以及违章车辆的监管检查工作不够细致, 有些情况下造成公路上的人员伤亡, 甚至可能会导致公路系统的暂时性瘫痪。 (2) 公路工程的部分决策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放松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监督, 酝酿了不够严谨的工作环境。

1.2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机制是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机制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公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 管理机制并没有完全契合时代的发展, 机制较为陈旧, 对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 仪器的使用都不够科学, 造成有些紧急情况下的工作慌乱。 (2)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在突发情况下, 理论不能够与实际工作结合, 甚至有些时候行为准则与机制不符, 架空了理论的安全管理机制。

2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弊端

2.1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繁琐

一项公路工程的施工会比较繁琐的步骤, 在部分情况下复杂的施工会延误公路工程的工期, 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影响公路工程的正常进行, 繁琐的技术步骤也相对容易出现差错, 造成公路工程的质量相对偏低, 对公路的安全埋下隐患, 导致非天灾的经济损失。

2.2 对实况路面的施工技术不够全面

在不同的路段, 不同的地理位置, 不同的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下, 公路的施工技术不够全面。相对简单的施工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没有得到适当的改进, 施工技术也没有相应的契合, 在公路的安全中是相对较为严重的隐患。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路面的坍塌和人员的伤亡, 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人们对公路安全的信赖也会随之降低。

3 公路工程管理措施改进方案

3.1 增强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意识

在日益发达的公路系统中, 增强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意识应该被提上日程。

(1) 定期开展文明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意识的交流会, 让工作人员总结日常的安全工作事务, 并相互交流以提升日后对相似安全工作的解决能力。 (2) 培养公路工程部门里的安全意识文化, 可以以新媒体的方式传达信息, 如与公路安全相关的电影, 杂志等方式, 让工作人员亲身体验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 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考察, 监督并加强他们对公路安全的日常工作。

3.2 完善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机制

在旧的安全机制下应增添新的内容以保持机制的活力与能动性, 完善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可以有以下几点:

(1) 对人员的配置以及仪器的处理有具体的机制管理, 充分利用资源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 (2) 有明确的处罚措施, 对违章的公路车辆以及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予以处罚。 (3) 严厉监管和检查施工单位,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和仪器设施进行检查, 排除一些危害公路安全的施工作业, 以保证公路安全的有效实施。

4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措施

在公路安全中施工技术是工作安全有效进行的保障之一, 在原有的前提下改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是对公路安全系统的加强。

(1) 建立完整科学的施工方案检测制度, 仔细检查与验证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和图纸, 确保施工的细节都能有预见性地判断和处理, 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 (2) 随时监控施工的详情, 确保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的正常进度。 (3) 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做好现场施工的详细纪录, 对施工单位的原材料, 施工仪器, 以及施工人员做详细的纪录, 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 (4) 引进先进的施工仪器, 加速并高质量地完成施工要求和施工的任务要求。 (5) 建立多样化的施工方案和工作, 做到在不同的环境里能够创建安全, 高质量的施工项目。

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术的重大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术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作出的必要的工作。

(1) 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对公路安全的有效合理规划, 是考验一个事业单位的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的表现, 在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路段和突发事件, 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第一道封锁线。 (2) 施工成果质量是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考量, 直接或间接地决定施工工程地运行, 也决定了施工工程地获益程度, 不同质量的施工过程口碑也不同, 获益程度也随之相应地匹配。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6 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术是保证整个公路系统安全正常的运行, 是对公民的人生安全保护, 也是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奠定一定的基础。公路安全也是对一个国家的安全能力和执行能力的考量, 在公路安全的祭奠下, 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也会随之提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信息的高速传播和物质的快捷运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交通运输在这多元化的现代信息世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海陆空全面的发展也推动了交通的变革。在传统的公路工程中, 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术是保证公路安全的前提, 而安全管理措施和施工技术的结合也是对公路安全性的完全举措。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措施,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廖武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浅谈[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10) .

8.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八

摘要:本文以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及措施为例,深入分析了路基工程安全施工技术、桥梁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及措施及特殊季节安全施工安全技术及措施三个方面,以期能为更多同业者进行实践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路桥施工;安全措施;防护技术;特殊季节

1、路基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及措施

1.1 土石方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在有电缆、管道及光缆等地下设施的地方进行土石方开挖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且派有专人监护。

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以不互相碰撞为宜(通常保持在2~3m),并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方法。在基坑内向上运土时,应在边坡上挖设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0.7m,相邻台阶的高差不得超过1.5m。严禁利用挡土支撑搁置传土工具或站在支撑上传递。在深坑(沟)内作业时,如发现坑、沟壁出现塌方预兆,应立即撤出作业人员。

采用大型机械挖土时,应对机械的停放、行走、运土方法及挖土分层深度等制定出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大型机械进入基坑时应有防止机身下陷的措施。开动挖土机前应发出规定的开动信号。当土质良好时,在边坡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应距边缘1m 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边坡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坑(槽)沟边1m 以内不得停放机械。在土方开挖中应随时注意边坡的变动情况,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流砂、塌落等)时,应立即采取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

1.2 砌筑施工安全措施

砌筑基础时,应经常检查和注意基坑土质变化情况,有无崩裂现象。堆放砌筑材料应离开坑边1m 以上,当基坑装设挡板支撑时,操作人员应设梯子上下,不得攀跳,运料不得碰撞支撑,也不得踩踏砌体和支撑上下。轻型脚手架上一般不得堆放块石。必须堆放时,应先进行强度计算及试验。吊装大型砌块时,应根据重量和装卸半径选择吊装机械。砌块吊至墙面后,应待放置平稳、灰缝对正后方可松钩。采用门式架起吊砂浆及片块石时,应明确升降联络信号。吊笼进出口处应设带插销的活动栏杆,吊笼到位后应采取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

1.3 高边坡施工安全措施

在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不得挖断岩层,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挡土墙的上述地段,需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等措施。边坡开挖中如遇地下水出露,需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需设防护的边坡,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当不能紧跟开挖面防护时,应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作护坡时再挖到设计边坡坡面。高边坡开挖弃土下方及滚石危及范围内有运输道路时,需采取防护措施,及时清理弃土,并设专人指挥交通。在高于2m的坡面作业时需作好防滑措施。

2、桥梁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及措施

2.1 基础工程安全措施

①孔口围护安全措施:孔口四周必须浇筑砼护圈,并在护圈上设置围栏围护。孔内作业时,孔口上面必须有人监护。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和孔壁情况。

②卷扬机、人工起吊重物(出渣)安全措施:施工时,孔内挖土人员的头顶部位应设置护盖,出渣吊桶升降时,挖土人员应在护盖下面工作。对于卷扬机等出渣机具要经常进行检查,防止麻绳、钢丝绳在吊运过程中跳槽、断裂或发生刹车失灵等情况,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③孔中防毒安全措施:地下特殊地层中往往含有CO、SO2、H2S 或其它有毒气体,故每次下孔前,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检测,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低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并采用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以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④防止孔壁坍塌安全措施:在熟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挖桩孔时原则上要设置砼护壁或钢护筒护壁,特别是直径在1.1m以上的桩孔。砼护壁每节高1m,厚约0.1m,可加配适量钢筋,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10。

⑤防止孔壁涌水安全措施:当相距10m以内的邻桩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桩孔积水很深时,要考虑对正在挖孔桩的危险影响,一般应暂停施工,人不准下孔。随时加强对土壁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⑥墩台工程安全措施:施工前必须搭好脚手架及作业平台,并应仔细检查,确保稳固可靠,在平台外侧应设置可靠的栏杆。墩高在10m以上时,应加设安全网,并作检查,确保有效可靠性。

2.2 高支模支撑架搭设和拆除的安全措施

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揮,思想集中,相互集中,相互配合。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特别是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凡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打横杆、小横杆、顶撑有左右上下位移,铁丝解除,脚手板断裂、跷头等现象,应及时加固处理。

模板拆除须待预应力张拉后进行,防止倒塌事故发生。拆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按试块强度检查,确认砼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装措施。

3、路桥工程特殊季节安全施工安全技术及措施

3.1 雨季施工的安全措施

由于雨季施工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具有突然性,因此应做好雨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雨季施工的特点,将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早或延后安排,对必须在雨季施工的工程制定有效的措施。雨季前应做好傍山的施工现场边缘的危石处理,防止滑坡、坍方威胁工地。雨季应设专人及时疏浚排水系统,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对路基易受冲刷部分,应铺石块、焦渣、砾石等渗水防滑材料,或者设涵管排泄,保证路基的稳固。大风和大雨后,应当检查临时设施地基和主体结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冬季施工的安全措施

机械行走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行进和移动过程中侧滑,在坡道和冰雪路面应当缓慢行驶,上坡时不得换挡,下坡时不得空挡滑行,冰雪路面行驶不得急刹车。发动机应当搞好防冻、防止水箱冻裂。在边坡附近使用、移动机械注意边坡可承受的荷载,防止边坡坍塌。脚手架、猫道等要有防滑措施,及时清理积雪,外脚手架要经常检查加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的施工质量一般会受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管理水平、施工工地的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路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路桥施工技术的管理,而且要加强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安全控制,不断提高路桥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生菊,浅谈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2]罗家俊,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保证措施[J],价值工程,2010(06)

9.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篇九

1、基本规定

1.1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应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1.2 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之前,应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查明是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不宜进行高空作业的疾病,经医院证明合格者,方可进行作业。

1.3 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安全帽,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劳保用品,严禁砌筑施工人员徒手进行施工。

1.4 非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不应使用机械设备。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同时设有限位保险装置。

1.5 脚手架应按GB 50009、JGJ 130进行设计,未经检查验收不应使用。验收后不应随意拆改或自搭飞跳,如必须拆改时,应制定技术措施,经审批后实施。

1.6 砌筑施工时,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不应超过设计荷载,应做到随砌随运。

1.7 运输石料、混凝土预制块、砂浆及其他材料至工作面时,脚手架应安装牢固,马道应设防滑条及扶手栏杆。采用两人抬运的方式运输材料时,使用的马道坡度角不宜大于30°、宽度不宜小于80cm;采用四人联合抬运的方式时宽度不宜小于120cm。采用单人以背、扛的方式运输材料时,使用的马道坡度角不宜大于45°、宽度不宜小于60cm。

1.8 堆放材料应离开坑、槽、沟边沿1m以上,堆放高度不应大于1.5m;往坑、槽、沟内运送石料及其他材料时,应采用溜槽或吊运的方法,其卸料点周围严禁站人。

1.9 进行高空作业时,作业层(面)的周围应进行安全防护,设置防护栏杆及张挂安全网。

1.10 吊运砌块前应检查专用吊具的安全可靠程度,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1.11 吊装砌块时应注意重心位置,严禁用起重扒杆拖运砌块,不应起吊有破裂、脱落、危险的砌块。严禁起重扒杆从砌筑施工人员的上空回转;若必须从砌筑区或施工人员的上空回转时,应暂停砌筑施工,施工人员应暂时离开起重扒杆回转的危险区域。

1.12 当现场风力达到6级及以上,或因刮风使砌块和混凝土预制构件不能安全就位时,机械设备应停止吊装作业,施工人员应停止施工并撤离现场。

1.13 砌体中的落地灰及碎砌块应及时清理,装车或装袋进行运输,严禁采用抛掷的方法进行清理。

1.14 在坑、槽、沟、洞口等处,应设置防护盖板或防护围栏,并设置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1.15 严禁作业人员乘运输材料的吊运机械进出工作面,不应向正在施工的作业人员或作业区域投掷物体。

1.16 搬运石料时应检查搬运工具及绳索是否牢固,抬运石料时应采用双绳系牢。

1.17 用铁锤修整石料时,应先检查铁锤有无破裂,锤柄是否牢固。击锤时要按石纹走向落锤,锤口要平,落锤要准,同时要查看附近有无危及他人安全的隐患,然后落锤。

1.18 不宜在干砌、浆砌石墙身顶面或脚手架上整修石材,应防止振动墙体而影响安全或石片掉下伤人。制作镶面石、规格料石和解小料石等石材应在宽敞的平地上进行。

1.19 应经常清理道路上的零星材料和杂物,使运输道路畅通无阻。

1.20 遇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施工。在台风、暴风雨之后应检查各种设施和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干

2.1 干砌石施工应进行封边处理,防止砌体发生局部变形或砌体坍塌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

2.2 干砌石护坡工程应从坡脚自下而上施工,应采用竖砌法(石块的长边与水平面或斜面呈垂直方向)砌筑,缝口要砌紧使空隙达到最小。空隙应用小石填塞紧密,防止砌体受到水流冲刷或外力撞击时滑脱沉陷,以保持砌体的坚固性。

2.3 干砌石墙体外露面应设丁石(拉结石),并均匀分布,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2.4 干砌石墙体施工时,不应站在砌体上操作和在墙上设置拉力设施、缆绳等。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干砌石墙体、独立柱等设施,施工过程中应加设稳定支撑。

2.5 卵石砌筑应采用三角缝砌筑工艺,按整齐的梅花形砌法,六角紧靠,不应有“四角眼”或“鸡抱蛋”(即中间一块大石,四周一圈小石)。石块不应前伏后仰、左右歪斜或砌成台阶状。

2.6 砌筑时严禁将卵石平铺散放,而应由下游向上游一排紧挨一排地铺砌,同一排卵石的厚度应尽量一致,每块卵石应略向下游倾斜,严禁砌成逆水缝。

2.7 铺砌卵石时应将较大的砌缝用小石塞紧,在进行灌缝和卡缝工作时,灌缝用的石子应尽量大一些,使水流不易淘走;卡缝用小石片,用木榔头或石块轻轻砸入缝隙中,用力不宜过猛,以防砌体松动。浆

3.1 砂浆搅拌机械应符合JGJ 33及JGJ 46的有关规定,施工中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机械使用安全。

3.2 砌筑基础时,应检查基坑的土质变化情况,查明有无崩裂、渗水现象。发现基坑土壁裂缝、化冻、水浸或变形并有坍塌危险时,应及时撤退;对基坑边可能坠落的危险物要进行清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3.3 当沟、槽宽度小于1m时,在砌筑站人的一侧,应预留不小于40cm的操作宽度;施工人员进入深基础沟、槽施工时应从设置的阶梯或坡道上出入,不应从砌体或土壁支撑面上出入。

3.4 施工中不应向刚砌好的砌体上抛掷和溜运石料,应防止砂浆散落和砌体破坏而致使坠落物伤人。

3.5 砌筑浆砌石护坡、护面墙、挡土墙时,若石料存在尖角,应使用铁锤敲掉,以防止外露墙面尖角伤人。

3.6 当浆砌体墙身设计高度不超过4m,且砌体施工高度已超过地面1.2m时,宜搭设简易脚手架进行安全防护,简易脚手架上不应堆放石料和其他材料。当浆砌体墙身设计高度超过4m,且砌体施工高度已超过地面1.2m时,应安装脚手架。当砌体施工高度超过4m时,应在脚手架和墙体之间加挂安全网,安全网应随墙体的升高而相应升高,且应在外脚手架上增设防护栏杆和踢脚板。当浆砌体墙身设计高度超过12m,且边坡坡率小于1:0.3时,其脚手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用途进行设计和安装。凡承重脚手架均应进行设计或验算,未经设计或验算的脚手架施工人员不应在上面进行操作施工和承担施工荷载。

3.7 防护栏杆上不应坐人,不应站在墙顶上勾缝、清扫墙面和检查大角垂直,脚手板高度应低于砌体高度。

3.8 挂线用的线坠、垂体应用线绳绑扎牢固。

3.9 施工人员出入施工面时应走扶梯或马道,严禁攀爬架子。在遇霜、雪的冬季施工时,应先清扫干净后再行施工。

3.10 采用双胶轮车运输材料跨越宽度超过1.5m沟、槽时,应铺设宽度不小于1.5m的马道。平道运输时两车相距不宜小于2m,坡道运输时两车相距不宜小于10m。坝体砌筑

4.1 应在坝体上下游侧结合坝面施工安装脚手架。脚手架应根据用途、施工荷载、工程安全度汛、施工人员进出场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脚手架和坝体之间应加挂安全网,安全网应随坝体的升高而相应升高,安全网与坝体施工面的高差不应大于1.2m,同时应在外脚手架上加设防护栏杆和踢脚板。

4.2 结合永久工程需要应在坝体左右两侧坝肩处的不同高程上设置不少于两层的多层上坝公路。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坝体的一侧坝肩处的不同高程上设置不少于两层的多层上坝工路,以保证坝体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和保证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进出坝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4.3 垂直运输宜采用缆式起重机、塔吊、门机等设备,当条件受限制时,应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垂直运输方式。垂直运输中使用的吊笼、绳索、刹车及滚杠等,应满足负荷要求,吊运时不应超载,发现问题应及时检修。垂直运材物料时应有联络信号,并有专人指挥和进行安全警戒。

4.4 吊运石料、混凝土预制块时应使用专用吊笼,吊运砂浆时应使用专用料斗,吊运混凝土构件、钢筋、预埋件、其他材料及工器具时应采用专用吊具。吊运中严禁碰撞脚手架。

4.5 坝面上作业宜采用四轮翻斗车、双胶轮车进行水平运输,短距离运输时宜采用两人抬运的组合方式进行。

4.6 运送人员、小型工器具至大坝施工面上的施工专用电梯,应设置限速和停电(事故)报警装置。

4.7 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严禁施工人员在起重设备吊钩运行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若必须在起重设备吊钩运行所覆盖的范围内作业,当起重设备运行时应暂停施工,施工人员应暂时离开由于立体交叉作业而产生的危险区域。

4.8 砌筑倒悬坡时,宜先浇筑面石背后的混凝土或砌筑腹石,且下一层面石的胶结材料强度未达到2.0MPa以上时,施工人员不应站在倒悬的面石上作业。当倒悬坡率大于0.3时,应安装临时支撑。其他砌石

5.1 修建石拱桥、涵拱圈、拱形渡槽时,承重脚手架应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承重脚手架安装完成后应加载进行预压,加载预压荷载应由设计确定,未经加载预压的脚手架不应投入砌筑施工。在砌筑施工中应遵循先砌拱脚,再砌拱顶,然后砌1/4处最后砌筑其余各段和按拱圈跨中央对称的砌筑工艺流程。砌筑石拱时,拱脚处的斜面应修整平顺,使其与拱的料石相吻合,以保证料石支撑稳固。各段之间应预留一定的空缝,待全部拱圈砌筑完毕后,再将预留缝填实。

5.2 在浆砌石柱施工中,其上部工程尚未进行或未达到稳定前,应及时进行安全防护。砌筑完成后应加以保护,严禁碰撞,上部工程完工后才能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上一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探讨下一篇: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