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2024-06-29

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精选9篇)

1.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

《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任。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我校由于学生班额较大,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整天忙于备课和批改作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

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

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 ;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二、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

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使得本课题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研究出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

2、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

3、受教学设备、信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滞后,急需进一步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准确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之间的纵横联动,多项兼顾?

5、实验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时间?

6、部分课题实验教师自信心和勇气不足,担心学生只会“读与听”,不会“写和用”,影响教学质量。

(二)今后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2.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二

一、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标理念, 从教案及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其行为较传统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影子依然存在。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 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和新课标理念有机结合, 从目标设计到教学过程设计与作业和学生评价设计诸方面, 全面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班制教育的优势, 才能使新课程新教法新思想不至于变成新课程旧教法老思想, 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学生的学能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 但凡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数学家, 无不有极强的自学能力, 以及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像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在当今社会, 科学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很快。所以, 没有极强的自学能力, 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也不能造就自己的事业。而独立思考是我们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过程。只有独立思考, 才能使我们对已有定理、公式有深刻理解和洞察它们内在联系, 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那么在教学当中, 如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呢?在实践中, 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注重演绎推理的过程, 避免填鸭式教学。这样通过思考学生就会知道n边形的公式为 (n-2) 180°。如何在教学当中,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新课时, 先让学生们自己阅读例题, 然后对照例题做一些与例题相类似的简单的题目。一段时间后, 让完成练习的同学举手, 通过举手, 我知道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做简单题目。我再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简单, 并且与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的题目更类似, 更接近;另一个例子较复杂, 较综合。举完例子后, 让未完成刚才练习的学生继续做原来的题目, 已经完成练习的学生做新的、难度更大的题目。这样循环下去, 直到全部学生会做为止。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三、引领学生, 体验过程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 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暴露知识的背景,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 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 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打消学生畏难情绪, 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分层训练, 各有所长

3.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班化 现状与分析 学习习惯 巧设悬念

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班级规模上已经自然过渡进入到了小班额时代,预想中小班化教学会比以前大班更容易把握,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且并没有因班额小、人数少而提高。反而热情不再,兴趣锐减,成绩日渐退步,甚至导致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困境。鉴于这种现状,我们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必须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把握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创建一个务实、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是迫在眉睫。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校生源锐减形成小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畅。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成果的显现及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就读,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生源日益减少,形成了自然小班现象。就我校而言,从原来规模最大时的15个教学班,750多初中生,急剧锐减到现在3个班,每班学生20人左右。被迫形成小班,从表面上看,在师资力量不变的情况下班级小了,学生少了,会比以往大班时把握课堂教学更容易,教学效果也就相应地会更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小班化英语就显得效果提高不明显。其中之一就是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衔接不畅。现在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可由于课时量的不足,同时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随便让初中学过英语的师范生老师带一下,语法对不对,语音准不准都无所谓,只要卷子上能写上就行。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过渡到初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预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特别是词汇量的积累少,单词读音不够准确,语法知识凌乱无序,“土话英语”氛围浓厚,当他们进入到初中,一开始就要接触大量的词汇、众多的句型、复杂的语法以及大量的日常用语。学生难以适应,从而导致不少学生一上七年级就开始掉队。

2.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往往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刚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焕然一新,教师常常也会用一些活泼的英语歌曲,歌谣、挂图、游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进入理论设定的具体知识点时,这些方面就很难让学生的兴趣保持长久了。之所以会出现英语学习兴趣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而导致的。我们知道英语学习注重的是积累,需要每天不断地练习。笔者在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英语朗读过程中发现,实际上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坚持每天朗读英语,而大约五分之三的学生是偶尔朗读英语。等到了初三更是少有人能坚持朗读下去,甚至连早读都很难听到了。不少学生上英语课时干脆连课本都不往出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督促学生学习英语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这种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必然会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减退乃至丧失。

二、创建高效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并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学是外因,因此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思想、情感、意志的培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教学就会失败。因此要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当他们一进入初中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而且应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求知欲被唤起之后,应该乘热打铁。因此就教材结构而言,多数是以简单的日常对话为主。我常以一句“Hello,Hi!或How are you ?輕松地和学生问候,开始和学生进行日常对话,进而采取课前一分钟两两对话,要求学生与同桌到讲台上进行对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节课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同时也从中学到了知识。小班教学的一个优点就是很容易把学习内容认真落实到个人,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说那么多句子,同学间相互会话,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会自然增强,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热烈。

2.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平等、理解、快乐。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师生关系很和谐的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好,而师生关系紧张的班级,学习成绩就差。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希望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只有真正感到自己被教师所爱,才能感到安全、满足。才会快乐地去学习。

因此面对现实,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给学生充满爱的环境是在小班化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

4.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四

【摘要】由于当下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呈现小班化的特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应对新的教学形势。如何根据地方化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探索发展的课题。老师应该改变课堂中学生以静为主的课堂原则,加入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本文讨论了四项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班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本互动,将教材内容生动化

学生数量的减少,增加了老师对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的机会,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使得老师能够较好地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进行关注,更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展现出的特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与培养,使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环境得到保障。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注重“老师怎么教”,现在应该转为“学生怎么学”,老师在课堂中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课本进行自主化研读,老师在进行辅导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掌握,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例如在讲解《故乡的河》一文时,文中有很多主人公对于童年趣事的描写,这些描写生动、活泼,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理解力与想象力的拓展,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孩子们对课文中的场景进行模拟与想象,并将想象后的场景进行描述,比如主人公在“叉鱼”的时候会不会摔倒、叉到的小鱼会不会把主人公的衣服弄湿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充满活力与童趣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与感悟。老师要在孩子们进行想象的时候,在一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打破班级限制,加强班级之间的互动交流

班级中较少的学生数量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化成长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机会与空间都更加充足,受到老师单独指导的机会也比较多。但是,班级规模的缩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会对学生的多样化成长环境造成限制。为了改善小班化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主体意识的情况,应该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联动,将各个班级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活动交流,更加利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交流活动的拓展。

通过加强班级之间的联动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班级与班级的成员之间更加互通与流动。比如,学校在举办图书交流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将各自心爱的读物进行汇集整理,再挑选较好的书籍作为班级阅读的范本推荐给学生。一般教室里都会设一架展示柜来展示这些书籍,老师可以把书柜的位置由教室一角转移到教室门口,使各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对这些书籍进行观摩与借读,打破传统教学中班级的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交流范围的增加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选择、交流、思考、阅读等方面的独立选择能力,这也是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联动性的意义所在。

三、小组合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本职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上,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的教学方法将会决定学生在面对学习时的态度,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学习都要重要影响。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平等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引导。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行预习与阅读、课中自主思考与练习、课余自我总结与检测等,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与习惯,重视自我学习的表现,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存在差异,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方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生展现的层次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搭配原则。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明确小?M成员之间的分工,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拥有适合自身学习水平的活动任务,使学生的差异资源得到平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组内竞争与组间竞争,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展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在倾诉、交流、讲述、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水平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班化教学理念具有先进、高效的特点,对于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内容及过程都有较好的改进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生转变,老师成为教学中的辅导者与指引者,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都极为有利。

小班化教学更加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老师将学习主动权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以后,便可以有时间及精力给予学生更全面与细致的关注,对学生特性的了解与掌握也更加充分,从而利于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师生关系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可以得到激发与加强。老师也可以通过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弱项,深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要点与难点。小班化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着积极作用。

五、结语

面对当前农村小学所呈现的学生数量少等特点,小班教学是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小班化的课堂环境与组织形式,对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老师可以更全面地因材施教,通过课堂教学的分层处理与课中练习反馈,构建高效、科学的小班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5.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五

大丰新丰初级中学

冯金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旺清门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

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6.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六

徐世海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文成县各农村学校受人口出生率低,城镇化进程和出国等因素的影响,生源急剧下降,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平均在20人左右,已成为自然小班。自然小班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相比,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它能促进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它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它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色调”。如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把分数的高低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延长课时”、“加班加点”等做法,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它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再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教师的看法高于一切;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多的是“起立式”而不是“启发式”,忽视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生为主人”的教育原则;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偏爱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对同一课堂环境下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么讽刺、挖苦,要么置之不理它使教育成为“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是背道而驰的。这些教育行为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快农村学校“消亡”的步伐。

为了切实贯彻 “均衡教育”“优质教育”的有关精神,2011年,文成县教育局提出在部分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中樟小学是文成县实施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校园环境也焕然一新,课堂教学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与其它县市的小班化品牌学校相比,我们的小班化工作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要想打造小班化品牌学校,我们就要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究竟以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这都是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硬套,需要根据地方实际与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形成这样一整套的教学措施、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而农村学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人文资源,我校结合农村学校的这实际情况,提出生态教育理念,提倡创设和谐生态课堂,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让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与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是不谋而合的。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学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创出学校小班化教学特色,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综述:概念界定与文献分析

(一)、关键词的界定

1、自然小班:由于计划生育、城镇化进程、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源急剧下降而形成的班级。

2、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直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3、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竞争合作、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在国外大致有两个流派:一种是以个体心理为研究目标的微观研究, 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是巴克,主要研究不同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一种是以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是巴顿,着重研究文化价值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迟。但近几年来,生态教育以及生态课堂得到了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论著和论文。如: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版),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4-5),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4),穆吐《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4-12),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中国科学院专网2007-08-06),贾星客、李极光《生态问题的信息哲学基础》(论文天下网,2007-11-22)等。

但从以上的论著和论文来看,多是一些理论层面的研究,对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这对自然小班化背景下的农村学校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相当的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小班化课堂教学,并在实践操作层面作一些研究,探索出对农村小班化化学校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预期达到的目标:

(1)、建设一支具有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和生态观念的、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教师队伍。

(2)、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营造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

(3)、通过实践研究,探索适合农村自然小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过程,形成小班化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4)、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5)、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评价。

2、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论文:教师撰写的生态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学反思,经验总结等。(2)、光盘:各学科生态课堂的典型研究课例、成果汇报课、现场观摩课等。

(3)、报告:该课题的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4)、专著:汇集优秀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报告等,形成较系统的系统成书,以便于汇报推广。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农村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抓住课前检测、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当堂训练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探索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核心问题,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发展、创新,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优化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核心目标,加强学习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习得水平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

3、探索生态课堂教学评价

研究教学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师生互动交流时间分配,旨在合理构建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理念。

4.研究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指导、个性化评价,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创设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三)、研究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生态课堂教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四、.研究实施:具体举措、人员分工; 1.立项阶段:2013年3月—4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开展调查分析,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并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的可行

性进行调研,检索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计划和行事历。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7月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对现行教学的分析和反思,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围绕课题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公开课,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反思等活动的开展,对各学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去除常规课堂中无用的环节,建立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4)、邀请各级专家、老师作指导,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与小班化试点学校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分析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缺陷,逐步改进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

(5)通过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方式提炼生态课堂教学的经验、模式。

(6)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

分别进行课题资料的全面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二)人员分工 组长:(校长)毛振高

全面负责理论指导,活动策划,总体调控、经费保障。成员:

1、包美玲(数学教研组组长,小班化试点班级数学教师)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制定、组织数学组教研活动。

2、赵王武(语文组组长,小班化试点班级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制定、组织语文组教研活动。

3、钟锋娟(小班化试点班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负责课题图片、视屏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和上传。

4、包微微(小班化试点班级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归类、撰写课题简讯。

五、条件分析:研究条件

1、我校是文成县小班化教育实验试点学校之一,在财力、人力上等方面得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他们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小班化教育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育起了铺垫作用。

2.学校校长挂帅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实验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小班化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且都热爱教育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

2013

7.初中思品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七

1.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班化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向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增加互动, 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出发的课堂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轻松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 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以及关注, 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鼓励学生, 例如,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夸奖, 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下更加容易进步。小班化教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和交流空间, 师生在更多的沟通下更加容易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小班化教学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让每一个想要提问的同学都能说出心中所想, 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教学能力

小班化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班级的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例如,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知识研讨会, 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以听课、专题讲座的方式交流教学模式, 在学生观摩中获取经验。学校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察, 为对象提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方便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总之,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3.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研究

小班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更加清晰的观察, 有利于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和探究问题。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更加专注学生的成长;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堂活动中个性化的展现;注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教育部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面寻找、发现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性点,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 关注学生的差异。例如, 有的学生善于思考, 思维逻辑性就比较强;有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口头能力的表达就比较擅长;有的学习喜欢阅读, 写作水平可能就比较高。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帮助, 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注重学生的分组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模式中采取学生分组教学的方式, 有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比如, 在小组分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 由小组成员选取组长,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或组长, 每一小组在每一次活动汇报时推选不同的小组发言人,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现自己的才能, 同时也增强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的存在感, 增加责任感, 更好的完成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针对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深入课堂, 关注每一组学生的讨论状况, 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5.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小班化教学模式中, 由于人数较少, 教师可以充分把每一个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都调动起来, 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 为学生创造活跃生动的教学环境, 以视频或图面形式的教学方法先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 再通过提问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考发散、活跃开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法, 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在课程“孝敬父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时政, 利用多媒体教学, 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近年感动中国事迹中有关孝敬父母的片段,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到孝敬父母的意义。教师在结合视频内容向学生提问:在你们身边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孝敬父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总结出实际行动, 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真实事例去回答问题。以真实情景的方式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注意, 从而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

6.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的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也有利于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小班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时刻把握课堂动态,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上课表现, 在课堂中更加突出教师的协调、指导的作用。小班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活跃课堂氛围, 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小班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课堂, 课堂上学生人数大量减少,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就会增加,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种创新与尝试。小班化教学更方便教师关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文就初中思品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进行深刻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小班化,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淑丽.初中思品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河教育, 2014 (9) :73-73

8.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八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每学期都有所减少,现在每班最多不过25名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体现小班化教育优势,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呢?近几年来我尝试着打造农村小班化高效课堂。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遵从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原则和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善于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它必须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激发学生本身参与教学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我个人认为小班化语文教学更容易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本身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能够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本班学生的喜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教师的引领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激发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时,先以“同学们,你们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导入,最终引出“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怀特森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这样的提问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这个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参与老师文本解题,然后带着兴趣去深入理解文章,认识怀特森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与孩子们现实中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吃透文章。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能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小组合作,互动策略

在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中,小组合作、互动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表现自我欲望,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

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多角度的交流,起到互相充电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想方设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三、面面俱到策略

小班化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教师对于班内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课上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时间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

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对班级内的各种陈设、环境随时做调整,让他们喜欢到教室里来学习。如,可以把教室内的桌椅摆放为“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学生可以是小组团团座,也可以是全班团团坐,还可以是师生团坐在一起。如此一来,师生面对面地交流,省去了提问、点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讲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屏障没有了,缩短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充满情感魅力的教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教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可以给班级内每人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从学生的听、说、读、悟、思、写等各个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努力使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愉悦身心的乐园。

四、分层教学,尊重差异策略

不论小班化小到什么程度,班上有几个人,只要有群体就会有差异,小班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均应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的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有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综合多种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发现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活有序、散有点、思有创、学有趣的教学效果。

9.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篇九

宁夏西吉县第二中学 王庆红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 教学

摘要:化学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 “一法包揽天下” 的局面。比如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教学法,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等。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主动和谐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原来小学生升入初中的“筛选”已不再存在,使原来小学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了初中,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如何使他们能留得住,并且也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说到底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各地教育工作者纷纷探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新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曾经企图通过按程度编班来解决这个矛盾,但很快显露出许多弊病。学困生集中,挫伤自尊心,不利青少年身心健康;学困生往往又是道德品质上的“差”生,一旦集中,便会形成“势力”,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果分班动机不纯,则更会促使两极分化,助长应试教育。

其实,对具有个性差异的几十位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进行同步教学,其弊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小班制,分组个体异步教学的模式来减少弊病。现在根据我市推行初中小班化试点教育的时机,探索一种小班化的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深化化学学科课改工作,从而力求达到下列目标:

1、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化学教学素养。通过对新教材的研读,新教法的实施,成为一支高素质的课改队伍,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2、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各个层次之间的同学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人人都学有价值的化学。

3、本教材发展,有效实践新课程。通过对教材的分层处理,努力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创造性使用者与开发者。

4、校园文化的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与专家引领,使校园充满着生动、热烈、有效的教学教研气氛。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包含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种教学策略是:分层备课,分类要求; 第二种教学策略是:分层授课,优化过程; 第三种教学策略是:分层作业,耐心辅导; 第四种教学策略是:分层考核,分类评价; 第五种教学策略是:分层研究,遵循原则。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课题的研究思路:

所谓小班化的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它是指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具体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2)、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固原市西吉第二中学九年级(1)——(12)班全体学生。研究方法以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为主,并辅于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制订课题方案,申报。

2、组织成员学习材料,研讨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

1、制订各种分层策略的方案。

2、按各种方案组织教学实验,及时修订各种设计方案。

3、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学习,并分阶段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课堂教学汇报。

2、课题成果鉴定。

3、课题成果推广。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本课题的指导下,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引路人,在班级授课基础上,采取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主导、主体的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

第一种分层形式:按程度分班。

为准确把握学生层次,对每个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其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一学年里四次考试成绩(即两次期中,两次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初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考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特别注意有个性特色的学生);最后以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因人因时制宜,作个别调整。

经过客观分析,我们组建三个层次的班级:(1)尖子班和重点班;(2)普通班;(3)困难班(学习上暂时落后,慢班)。因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将全年级12个班分为两个尖子班、两个重点班、七个普通班、一个困难班。

第二种分层形式:班内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按程度分班不能彻底,也很难做到彻底,再加我校不断有插班生进校,各班学生实际仍存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以近年为例:2013年9月插班生约100人;2014年2月26人,9月120人;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新生有的单独组班,有的受学籍限制,没扩班,插入其他班级。

所以,从实际出发,各班根据学生情况,将同一层次学生又分为三层次,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需求,但不公布名单。

第三种分层形式: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实际上也属按程度分班,只是在个别班级(如重点班)上按程度分小班上课。如上学期困难班有近一半学生是新生,其学科水平与本班其他学生相差很大,上化学课时,一个班分成两个班上课,大部分学生在原教室按正常教学要求上课,分出少量学生组成一个小班到另一个地点上课。

一个追求目标

不论采取哪一种分层教学形式,总的追求目标是:那就是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使人人进步,个个能成功。

由于各班学生水平不在同一档次,所以对其进步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各班根据部门层次目标要求,又进一步制定了自己班级的追求目标。

我们提出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对后进生要保“底”,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等生不封“顶”,可以超“大纲”超进度;对普通生要向优等生看齐。

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三个层次班级的目标是:(1)尖子班和重点班:常规纪律成为年级模范,各科考试成绩优秀率达100%,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突出成绩。(2)普通班:各项常规考核优秀,各科考试成绩优秀率、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均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课外活动,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部分同学在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3)困难班:各项常规考核优良,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基本消灭不及格;大多数学生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特长。

五种教学策略

第一种教学策略是:分层备课,分类要求。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充分,上课才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不一,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法、教具准备等都坚持与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

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即使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师的备课,也不能一刀切,既要面向本层次班级大多数同学,又要兼顾“培优”、“补差”。例如,某普通班一位老师在摸清学生“接受”水平之后,把备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教学内容要与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让大多数学生听懂,激发学生“听”的信心;第二是“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提高中下生、困难生的原有“接受”水平,缩小优生和困难生之间的距离,使授课内容被百分之百的学生接受。

第二种教学策略是:分层授课,优化过程。

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2013年9月始,全年级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实验。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步定为“定向、讨论、练习和总结”。提出课堂教学要做到“七管”“八让”。“七管”即:管方向,管容量,管难度,管程序,管时间,管教法,管气氛;“八让”即: 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操作中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让学生在发现中学,让学生在转换角色中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让学生在求异中学,让学生在研讨中学。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对困难生:依据“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一般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在巩固练习时及时查漏补缺,重视反馈。

对尖子生:要求一题多解,引导多角度思考;以创造性学习为主,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

对中等生:鼓励多提问,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展开问题,进行知识的研究;要求达到“大纲”要求,并有所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根据课程计划的学科教学大纲,我们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分别对优生、中等生、差生进行指导。通过有问有答、一帮

一、错题诊断、朗读比赛、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差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促进差生转化;开展辅导讲座、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教学游戏等活动,激发中等生的求知欲,促成中等生转为优等生;开展撰写小论文、书面总结、难题征解、学科竞赛、相互出题和试卷分析等活动,发展优生个性特长。

第三种教学策略是:分层作业,耐心辅导。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种。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根据“大纲”的基本要求而设计,面向中等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 设计:1)尖子生做难度较大的“拔尖提高题”;2)中等生做“巩固练习题”,一般指课后“思考、练习题”;3)困难生做难度较小或有提高的“放缓坡度题”。

差生作业实行面批面改,帮助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矫正错误再学习;对中等生作业中的错误,先让他们阅读有关资料,自我分析原因,再强化训练,自我纠正;优生做作业,要求养成自我检查、纠正的习惯。

辅导形式多样。对尖子生主要是让其多独立思考并适当个别点拔,主要是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尖子生参加各项竞赛来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其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对困难生,较多地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作业面批指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在能力的培养上,也分层次。对中等生、困难生主要引导其动手、动眼、动口,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动手的能力;对尖子生主要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第四种教学策略是:分层考核,分类评价。

年级考核的原则定为“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期末全面考核”。加强平时,目的在于强化过程,重在平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过关考核。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5%,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在期末我们进行分项考试,目的不仅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化学用语,期末分五项考核:考写、考背、考读、考应用、考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在原有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考一项,即,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替代化学实验仪器来完成实验,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评价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1)对尖子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2)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3)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其自卑。

在分项考试中,我部改革了评价方法,实行等级+百分制评价法。能力考核采用等级制评价,基础知识考核采用百分制评价。等级评价分三等级,即:很好、达标、再努力。在能力考核中,只要学生对自己考核的等级认为不满意的可以补考,直到满意为止。

第五种教学策略是:分层研究,遵循原则。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实验”,2011年9月,我们年级以“分层研究”为核心,确立了三个子课题重点研究:《心理教育适应分层需要,健全心理素质,迎接世纪挑战》、《学科教育利用分层教学,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活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主动活泼地发展》,并将这三个子课题分解为十个子子课题深化研究。

年级组建立了科研例会制,定期有计划地学习,不断摸索分层教学规律。实验中我们始终遵循四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变„优胜劣汰”为“共同发展”。

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

我们提出“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尖子生分化,允许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2)变通性原则。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3)互补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中,能正确认识和协调各类学生的活动,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和多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

(4)发展性原则。教师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分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

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类学生绐终都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之中,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个层次的学生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四个实验效果

第一、巩固了学额。

我部开展分层教学,不但留住了优生,留住了差生,相反还吸引了外面的新生,每学期都有新生插班。

按程度分班的做法,在社会上一直被作为是“单纯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受到批评。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按程度分班教学持怀疑态度。按程度分班不是空谈理论的问题,而是要用实践效果来说话的问题。能稳住学生,吸引学生,这也是一种效果。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转化了困难生,培养了优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以2014年下学期参加县教育局统考来说,经严格监考,密封试卷,交叉流水阅卷,最后结果,学生成绩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

以年级组为例:快班化学100%优秀,平均分提高了3分;困难班化学平均分达78分,比原来提高近十分,优秀率80.2%,及格率95.7%,比分层教学前大幅度提高;两个普通班化学平均90.25(分班时86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8.8%;成绩比分班时都有较大提高。

第三、发展了学生特长,活动成绩显著。

2012年,课外活动阶段性展示受教育部陈德珍司长的高度评价;李岩、张宇等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县级“希望杯”赛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2014年11月24日,年级组向参加全县联校中小学教育化学实验研讨会的代表进行了课外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获好评。

第四、锻炼了教师,提高了教师科研素质。

在分层教学中,由于重视了科研,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化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2013年对外举行了“优化课堂结构,推进素质教育”课型研究活动,年级组有5位教师上了研究课。固原市教研室、各镇中心教研组及部分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一致认为这次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现代化”。10月,又举行了以“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研究课,第一阶段有8位教师公开课;第二阶段推荐出3位教师上评优课,接待外校教师达30多人次。

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技能。

小学三部实行分层教学实验几年,每轮实验各科各班的效果都不完全一样。有的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全班整体而言,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也有的班级效果不明显,学生提高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教师的投入有多有少。搞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劳动,尤其是备课、课堂练习材料和课外作业材料的准备,都要按不同水平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师德。

二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开展分层教学能否被教师认同,与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教学思想密切相关。

三是教师是否熟悉并具有分层次组织教学的技能。当代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尚未广泛采用,许多教师不熟悉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第二点体会是:实行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

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改实验过程中发现,要使好中差学生都提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个关键因素。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安排了许多分类学习的教学环节,为他们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会自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了,还需要做一系列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优秀班主任在所任学科的实验,成效十分明显。这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发挥整体功能,力求获得最佳效果。

六、研究结论

分层递进教学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学校中,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学业不良学生的原有学习成绩较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科学,并补习好相关的学习基础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手段。

对学生的有效诊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辅导支持,是教师专业化中的软肋,继续提高。

重视初中科学学科形成性训练差异教学个案的挖掘与整理。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教学将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思维,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分层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要实现可持续递进,除了激发包括情感、兴趣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外,更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考的训练题。在常规性训练习题方面,重视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将相关的知识点向“面”上拓展和延伸,增加一定量的“弹性作业”,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和布置铺垫性的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和布置拓展性的作业,为智力超群的学生设计和布置超前性的作业;多设计“变式”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多创新作业与练习的选择及设计思路,能选择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习题,多鼓励学生探究,多设计带有一定开放性、实践体验性的训练作业。后一类作业情境新颖,挑战性强,思维要求高,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与进步。如在教学九上《化学方程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常规性训练习题;结合“跨越式与背越式跳高的选择”、“受不同条件因素影响的分析”等情境设计拓展性作业; “假如化学变化中没有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的生活如何”为话题写科技小论文,等任务设计来开展开放性、实践体验性的训练作业。

(2)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组卷、批改与讲评。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试题组合成一份测试卷。上交试卷后,教师将试卷分发给出卷人推荐的学生或指定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而后由出卷人批改,并负责讲评。出卷人在选择试题时既想挑选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试题,又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供答案并负责讲评,这势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努力创新进步。

(3)教师重启发与指导。在作业、练习的批改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作业时的过程表现,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痕迹,洞察学生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与质量,分析、挖掘其中的问题,并能在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改进思维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注重倾听,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教师重“授渔”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授鱼”。

上一篇:LED主要参数与特性要点下一篇:记叙文开头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