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2024-06-29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通用8篇)

1.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一

2009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年4月22日—26日,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组织区级有关领导、合作社理事长、揉谷乡群众代表、乡村干部及设施农业建设、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专题调研组共130多人,针对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设施农业大棚建设生产、果蔬营销等先进经验。大家针对问题解疑惑,联系实际寻不足,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概况及总体印象

三天行程中,考察组参观学习了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稻田镇马寨村、古城街道后王村、纪台镇东埠村和冯家村、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设施农业果蔬生产基地,及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寿光市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净菜加工流通等环节。听取了寿光市科协、蔬菜局、青州绿龙合作社、寿光市蔬菜办等部门负责人关于大棚建造、栽培技术及模式、标准化生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考察所闻所见,寿光市设施农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他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菜博会”档次高、规模大、特色明。寿光“菜博会”是经商务部正式批准的例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等先后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的第十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尤其是蔬菜及相关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展室面积12.5万平方米,设8个展馆(厅)、4个规模化蔬菜种植厅,展览展示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多个,从不同侧面展现寿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展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南果北栽、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理念超前,“圣乡腾龙”、“ 牛献百财”、“ 孔雀开屏”等园艺造景鬼斧神工、美不胜收,让人在充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体验和陶醉于“人在画中、如诗如幻”的田园风情。在这场浩大的农业盛宴上,人们除了叹赏、震惊之外,收获最大的就是农业经营理念的升华。

(二)生产基地面积广、品种新、效益好。进入寿光境内,设施农业大棚一望无垠、连绵不断,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海洋。寿光市耕地面积140万亩,仅蔬菜面积就达85万亩,种植着国内外14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40多亿公斤。可以说,在寿光凡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已全部建成了大棚。这次考察学习的几个设施农业基地,大棚作物基本都是樱桃西红柿、油瓜、丝瓜、彩椒、油桃等名优新特蔬果,新品种应用广泛,种植效益极佳。古城街道后王村王师傅经营3座大棚,种植紫玉9号樱桃西红柿,3月下旬上市至4月25日,单棚收入已达

2.5万元,预计单棚收入超过4万元。当地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卖大价钱,品种最关键”。全市先后引进推广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寻访、种植新品种,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生产技术简单实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寿光大棚经济效益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年两收,夏茬作物7月初定植,冬茬作物12月初定植,一年四季棚不闲置。一年两收的关键措施是“冬暖夏凉”,“冬暖”就是通过“半地下式”建棚、覆膜、增光等措施增加棚内温度,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夏凉”主要是做好通风和遮阴工作。在大棚后墙间隔做通风孔,棚前沿及纵向最高处卷膜通风,其余部分覆盖遮阳网,形成一个对流通风的小环境,使地温保持在35℃以下,促使棚内作物正常生长。降低棚内湿度是防病减灾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寿光群众降低棚内湿度的做法是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就是在种植垅之间设钢丝小拱,然后在全棚地面覆膜,不漏白地。灌溉从拱膜下进行,避免了地下水分由于蒸发进入种植层,不但降低了棚内湿度,还增加了光照,提高了棚内温度。对于低温寡照时期大棚生产,寿光群众坚持每天按时揭帘,保证足够的散照光,防止出现畸形果蔬,提高了大棚收益。

(四)市场建设灵活多样、作用发挥充分。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场体系。一是抓销售市场建设。市级批发市场初建5亩,经9次改扩建已发展到600亩,设交易区、服务区、外省蔬菜交易专区、特菜专营区等,是全国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和重要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各乡镇蔬菜种植规模和品种构成,市政府统一规划布点,建成占地50亩左右的乡镇中型批发市场8处。同时,在各村设立蔬菜集散地,目前全市建成农贸批发市场26处、集贸市场186处。二是抓专业合作社建设。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销售流通中的作用。寿光燎原果菜专业合作是潍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该社采取生产种植—采摘加工—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的一条龙运作模式,自建基地1000亩,与农民合作种植500个大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大棚1万亩,年加工销售蔬菜2万吨,打造了“燎原”绿色品牌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现了与群众的互惠双赢。三是组织蔬菜产销“大合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发动党员干部帮群众卖菜;发挥“菜博会”平台优势,推介和营销蔬菜,并在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络。现在,寿光菜农已凭借“蔬菜信息网”、“绿色通道等”,把寿光菜畅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五)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善钻研、能吃苦。寿光农民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尝试种植新品种,善于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寿光冬季温度较低、大棚升温难,农民群众在建棚过程中研究探索,对半地下式大棚进行不断完善,棚内下挖由原先0.4米提高到现在的1.3米,棚体规格由原先的长50米、跨度7米提高到现在的长100米、跨度13米,提高了大棚保温性能和棚内有效使用面积。大棚“冬暖夏凉”式栽培模式,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茄子、辣椒“八面风”等生产技术都是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推广的。寿光农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吃苦、不怕脏。寿光农村田间地头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他们衣着朴实、不善言谈,但表情自信、幸福十足。2008年,寿光市银行各类存款余额260多亿元,户均存款10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保守统计近8000元。

二、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引发的启示

通过考察,大家在开拓视野、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农业发展的差距,寿光市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设施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寿光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累累成果,也是从发展规模生产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大,才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来到寿光,参与到寿光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生产是开展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做出产品,才能做出市场。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三年规划建设1万亩,今年全区落实建棚面积4600多亩,规划建棚2500多座,目前完成墙体建设2000多座,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但相对于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目前的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完成今年建棚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前开工建设一批大棚,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使基地快上规模、早日达效。

(二)新品种、新技术是保证持续领先发展的关键。寿光市设施农业基地发展整体水平领先,主要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领先。寿光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转,堵缺补淡,以优取胜”的理念,市蔬菜办带头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试验和推广工作,把风险留给政府,把利益让给群众,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新、优品种,品种选择始终走在全国蔬菜种植的前列,不但销路不愁,而且成为全国蔬菜种植的风向标。我区有着两所大学的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成果繁多,信息灵通,在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我们又承担着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历史重任。立足使命、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产业的名优新特上下足功夫、做出文章。

(三)流通环节建设事关设施农业发展成败。1983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刚刚起步,全县种植大白菜6000亩,产菜6500万斤,由于没有形成市场体系,卖难问题突出,烂掉了2000多万斤。寿光人从此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搞活流通的道理,明确提出了产销并重,以销带产发展思路,着力加强市、乡、村三级市场建设,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联企业(合作社),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了蔬菜流通渠道,促进了蔬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寿光农产品销售流通经验教训,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招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畅通流通渠道,吸引外来客商,确保我区设施农业建设的头炮开红打响。

(四)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寿光市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真正无公害蔬菜是种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把“打造绿色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注重从源头抓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65万亩农产品基地、11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品种认证,20类100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级“绿色证书”,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处,涉及62个产品,寿光已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山东省十大区域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

三、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为此,就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议以绿成示范园为基础,以区蔬菜局为实施主体,建设杨陵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专职做好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降低农户引种风险,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把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转化推广,把基地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的设施农业精品工程和对外辐射中心。同时,积极积累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品种、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推广奠定基础,形成一种良性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体系。

(二)狠抓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一是建市场。根据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成面积,充分考虑周边县区蔬菜集散需要,本着交通便利、设施超前的原则,新建一座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按照设施农业基地分布,在五泉镇、大寨乡各建一座中型集贸市场,在各蔬菜种植中心村建设集散地。二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督促各合作社完善章程,规范运作,发挥服务职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

在外地建立流通销售网络;与农户合作种植,扩大经营规模,帮助群众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三是成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机构,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探索建立绩效联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中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招引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五是出台吸引外地客商来杨陵运销蔬菜优惠办法,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利用“农高会”优势平台做好果蔬宣传推介工作。

(三)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组织制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形成社会化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建设,配套建立蔬菜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志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设施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推介和宣传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使产品走出家门,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群众是设施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有效途径,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增收致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让农民切身感受外地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优秀成果,调动农民学习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三是根据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农村学习型组织,让农民群众在组织交流中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能力。四是聘请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地区技术人员指导群众生产实践,帮带群众不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五是培养造就一批素质较高的基层干部、农产品市场经营与管理人才,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

2.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大力支援新疆建设及委援疆工作安排和部署, 加强信息技术产业与新疆的交流与合作, 山东省经信委电子信息处和山东电子学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组织信息技术产业考察团赴新疆进行考察。7月30日, 省援疆前线指挥部孙京军处长主持召开座谈会, 考察团一行与喀什市经信委、口岸委、招商局等部门就信息技术产业援建工作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合作领域等进行了互动交流与座谈。

会上, 烟台华东电子就物流信息平台、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东营云锦成智能科技公司就平安城市信息化建设;烟台东方电子就电力节能和传统产业节能控制;山东广域科技有限公司就矿山、石油应用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软硬件技术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达成部分合作意向。喀什市有关部门表示,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山东的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喀什的区位和市场优势, 推动两地进一步交流合作, 促进山东省信息技术制造业项目入疆, 不断提升本地现代物流、网络经济、平安城市建设、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3.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三

2004/12/08定西市科学技术局

强化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农村产业开发

——赴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挖掘地方优势产业潜力,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4 年9月20日至10月6日,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县(区)科技和农、林、水、牧系统部分拔尖人才共73人参加的全市农业科技考察团,赴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就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通过聆听讲座和实地观摩,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了高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飞速发展,大家不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而且看到了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差距和不足。现根据学习考察情况,结合我市实际,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学习考察的总体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采用专家讲座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聆听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所作的关于旱作农业技术、区域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经济、设施农业、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节水灌溉技术、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技术与畜牧经济等内容的讲座;参观了陕西杨凌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节水灌溉示范园、控根育苗繁育基地、良种肉牛胚胎移植繁育养殖基地、克隆羊基地、人工降雨大厅、昆虫博物馆及山东寿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青岛市蔬菜科技生态园区等。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使大家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充电”;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崛起,使大家体会到了园区经济在发达地区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认为杨凌、寿光、青岛等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发展中注重高新技术、人才、创新机制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以创新求发展。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杨凌、寿光、青岛高新技术园区走创新之路,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首先,在园区内部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机制,每年拿出年产值的1~2%作为创新经费,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种苗繁育、无土栽培、高效节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把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甚至国际上尚未提及的课

题超前进行研究,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如寿光蔬菜园区内一种植户培育出一种含糖量高达25%的超甜葡萄,生产的种苗在寿光蔬菜节期间抢销一空。今天,人们看到了,寿光、青岛等园区在科技的支撑下,使蔬菜产业得以高品位发展。其次,强化体制创新,建立一套真正让投资者、经营者、所有者和社会各得其所,利益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寿光科技园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上,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逐步形成园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动市场,大力发展蔬菜订单生产,农户按照公司制定的统一标准分散管理,公司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蔬菜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从而达到园区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再者,就是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创新观念,有效促进园区经济产业化。杨凌、寿光一贯重视农业技术人员先进观念和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让他们直接参与整个产业化过程,以项目带学习,通过学习实践,使他们在科研、管理、公关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是借优势促产业。杨凌之所以成为国内目前最大、最具实力的“农科城”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注重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当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和科研成果累累的优势,“产学研”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总结出“五位—体”日光温室、“旱作节水”、“中药材的规范化栽培”、“塑料温室集约化养鸡”、“退耕还草、天然草场改良、设施草食动物养殖”等多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模式,特别是“五位一体”日光温室,以太阳能源为动力,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畜圈、厕所、阴阳温室有机结合,组成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体系,既解决了沼气的周年产气问题,又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缩短育肥时间,节省饲料,提高效益,还能为温室蔬菜提供充足的优质肥源,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同步发展。同时,对园区工作人员经常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为园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3、以品牌闯市场。寿光等国家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把实现产品的品牌化,作为园区产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为了确保生产质量好、品质高的无公害农产品,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农户到企业再到示范基地,都把品牌意识贯穿到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科技化和标准化。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更带动了园区整体经济的现代化。

4、以规模增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产高效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山东、陕西是设施农业大省。山东寿光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陕西杨凌“五位—体”日光温室,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样板,它集种植(包括食用菌)、养殖和能源建设于一体,将先进的无土栽培、C02施肥、微喷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规模化生产,建成的100万亩日光温室,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全国市场随处可见,仅胡营乡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就达6000多户,发展温棚15000多个,棚均收入2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陕西“高效设施养羊生产体系”,是以利用人工退耕还草为基础,建设规范化养羊设施,全面推行农户设施(舍饲)养羊,实现羊产品与市场对接,生态建设和规模饲养协调发展的模式。目前在陕北地区得到迅速推广,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5、以改革谋发展。杨凌、寿光和青岛等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在指导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改变传统行政干预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措施,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另一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为组织结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带领农户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的同时,积极兴办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切实维护了农民自身的利益,促进了园区产业化经济实体在国内乃至国外两个市场中的地位。

二、我们的主要差距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龙头企业数量猛增,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品种等均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尤其是马铃薯、中药材、草畜等支柱产业开始向深度开发迈进,但跟杨凌、寿光等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相比,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突出。我市的农业企业由于其起步较晚,并且小型企业居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特别是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处在转轨变型阶段,这些企业与实力较强的国内外公司相比,其管理水平、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较低,势必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应。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开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够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人才作用发挥不够。我市农业科研推广体制改革虽然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体制不活的问题,吃大锅饭、等待观望、坐想其成等现象依然存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匮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深度开发。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大部分农民和企业原始积累薄弱,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农业生产再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推广单位项目资金有限,仅有的事业费,只能维持正常办公,要开展科研推广活动就十分困难。

三、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正从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向质量、价格、创新和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创新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杨凌、寿光和青岛高新技术园区取

得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使我市农业产业开发适应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国外企业进入的冲击,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1、大联合,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联合与重组则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形成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企业间合作,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形成自己的经营优势;通过与国内外大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引进外部的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当前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严峻挑战,扩大农产品生产和经销规模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通过地方优惠政策,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参与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鼓励市内有一定销售渠道、加工技术、资金实力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实体,进行联合与重组,建立生产基地,发展一批象岷县金大地淀粉公司、临洮美兰花卉公司一样的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区域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以产品质量为目标,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当前,我市许多国有农产品企业,或从国有、集体转制而来的私营企业,仍沿袭旧的管理体制,缺乏灵活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农产品质量劣,品位低。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借鉴寿光高新技术园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决心改变我市企业现行管理体制,改变小生产、小作坊的经营方式,明晰产权,建立企业长效发展机制,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目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市场营销体系,提高企业生产水平。要按照无公害、无污染、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尽快使我市龙头企业同国际和国内市场接轨。

3、创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超前意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符合定西生产力水平和市情特点的农业产业,加快名、优、新、特作物品种和畜禽良种的引进推广,把我市马铃薯、中药材、草畜、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条,建立适应全市不同地域特点的农业技术体系。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现代管理和技术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农户和业主素质。要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村和企业,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把培育市场体系作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开拓国内外大市场。通过着力培养农产品贩运大户,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营销组织和经济人队伍,成立农产品行业组织协会,组建马铃薯、药材、草畜产品运销集团公司等途径,提高农产品运销大户与农民经济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一批现代市场的代理人,担当起开拓市场、促进外销的重任。在开拓市场战略上,要立足西北,放眼全国,面向世界,创名牌增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

4、强化信息互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信息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要加快农业产业信息网建设,提高信息采集、发布及信息应用能力,通过信息网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为企业和农产提供快捷、方便、准

确的市场及科技信息,并逐步推行网上交易,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发挥市场信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在农业经济种植结构上,要改变传统作物种植模式,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要求,大力发展多茬种植及立体种植,推动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在农产品开发上,要充分吸收高新园区先进的产品生产理念,用市场和创新的意识调整并拓宽对外开放,由原来单纯招商引资的开放,拓展到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工艺、设备、贸易等多要素、全过程的开放开发,不断通过开发区和示范点建设,开发地方拳头产品,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4.赴山东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篇四

一是产业模式多样。“三大六小”模式是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宝,成为潍坊农民增收和市场接轨的支柱,也使潍坊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龙头。潍坊市各县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区位、技术和资金等优势,推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大力培育扶持企业龙头,

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特别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外销出口模式: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一步到位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实施的是国外的订单农业,也就是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安丘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六个问题:一是中国农产品和国际市场直接接通,不用走中间商的环节;二是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解决了农民二次收入问题,农民出租土地给企业,然后又为企业打工。四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在家门口打工,不必外出。五是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各项建设。六是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安丘模式真正凸显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群众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结构调节快。由于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生产。每个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最小的单元是以万亩为单位的。因此,潍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来得比较快,比较统一,群众接受很快。一个区域内,要种西瓜就全部种西瓜,要种韭菜就全部种韭菜,整个外销成为一个整体。

三是生产环节精。由于有龙头企业的把关,市场说了算,农民的增收就和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了达到双赢,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种子、肥料、技术都是企业的,农民只管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就行,这种生产方式达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方式,企业统一回收加工销售,避免和消除了农民生产环节的各自为政,为农产品的检疫检测带来了便利,订单销售在品牌和诚信的基础上得到了共赢。

四是销售渠道好。市场的建设对潍坊农产品的流通作用很大。农民是生产者,企业是市场的经纪人,需要政府的`搭台。建设市场由政府买单,有了中转站,销售就方便,这就是潍坊农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笈。

通过在山东潍坊的学习和参观,我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相对潍坊,我们甘井镇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市场活力低、生产技术差、没有龙头企业等诸多差距。对于甘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创新发展格局。此次沿途考察的山东各县(市)区,在农业发展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进而形

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寿光和诸城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应证。寿光市依托蔬菜产业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诸城市则立足区位优势,大力组织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通过培植壮大外向型龙头、培育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我们甘井镇是一个农业乡镇。近几年,通过结构调整,我镇农业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而言,我们结构调整力度小,规模小,效果小。因此,学习潍坊的经验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粗耕简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具体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镇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把“果、畜、烟、菜”和云寂寺、黄土地休闲观光旅游这些具有我镇较强生产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品牌做大做强。将优势农产品做出规模,做出成效,使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为我镇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是加强市场开拓,扩大销售领域。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潍坊农业发展的

模式和经验告诉我们,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力培植发展大棚菜、牛羊贩运等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集镇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积极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努力扩大我镇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三是推行规范生产,实施品牌经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必须下决心、下力气首先抓好农业规范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再推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力。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根本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我镇情况看,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才是根本之策。因此,我们要学习寿光、诸城等地的作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引进企业投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变农民为工人,保证农民有固定的收入,从根

5.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五

——赴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考察体会之三

江西省信丰中学刘明海

“教为不教,学为成长;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去学。”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结果,而掌握能力的过程和形成能力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一生幸福的金钥匙。基于这种理念,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放在首位,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否得到培养。在昌乐二中我听的第一节课是李会会(音)老师执教的高二(25)班的物理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讲评“《交流电》自主检测题”。课前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书写在黑板的右边,并结合批改情况将展示、点评的任务分工投影出来。上课后最初5分钟,学生结对兵教兵,交叉兵教兵,将每一位学生检测中的错误消灭;接下来的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检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产生质疑,将讨论结果按老师个分工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再接下来的20分钟,由学生按照老师的分工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最后15分钟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点评进行评价,并进行当堂检测。一节课下来,让人惊叹:试卷讲评课也可以上成这样!尤其是学生的点评非常精彩,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能正确回答低下学生的质疑,还能结合学生检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拓展、补漏,就连我这个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也觉得自己不过如此!另外,学生的讨论非常热

烈,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看得出,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经过了积极地思考,精心的准备,就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都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小组的讨论当中,过了一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瘾!

昌乐二中的“271”模式之所以高效,关键是重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和“行政管理小组”这“三驾马车”的建设,保证了课上、课下“双高效”。

1、高效学习小组建设——打造“动车组”

(1)成员组成:①科学划分:将全班划分成A、B、C三层;②六人一组;③合理搭配,综合实力均衡。每个小组由A1、A2、B1、B2、C1、C2组成,座位按A1 C1 B1、A2C2B2编排。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特长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互相学习,互促发展。

(2)小组组长:①小组长定位:学习领袖、老师助教。他(她)是小组同学发展的引领者、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小组责任荣誉的承担着、未来发展的最大受益者。②遵循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原则;③小组长要求态度积极、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④小组长职责是组织好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点评,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落实《成长日记》的使用和各项班级公约遵守情况,搞好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3)组员分工:每个学习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每个小组还配有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纪律,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尽量做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干,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都有组名、组训、组歌、组徽、小组公约、小组发展目标等。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

(1)成员:由科代表和每个学习小组内的学科组长组成。

(2)定期研讨:每周召开一次研讨会,由科代表召集,科任教师参加,研究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措施。

3、行政管理小组

(1)原则:“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2)组成及运行:行政管理小组人员动态组成,实行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制,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

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①常务班委:全面负责班级的常规事务管理,如班规和一学期班级目标管理的制定,监督班规、班约的执行等;②值周班长制:每个学习小组轮换值周,小组长即为值周班长,负责制定一周工作计划,总结一周工作,并对下一周工作提出建议,协助常务班长开好班会;③值日班长制:值周小组中的每个人轮值日担任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要向班主任、常务班长或值周班长汇报工作思路,接受他们的建议,每天值日结束写出班级日志,对自己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第二天值日班长的工作提出建议。

6.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六

1 美国的市场监管

美国是世界第一种业强国, 也是世界第一大种子市场。据国际种子联合会统计, 2011年全美种子市场价值为120亿美元, 占全球种子市场价值 (430亿美元) 的28%, 是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的1.5倍。如此庞大的市场却管理得规范有序、公平开放、诚实守信、充满活力, 美国人做了什么?

1.1 法律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法规是市场管理的根本依据。美国特别重视种子立法, 自1912年通过了《联邦种子进口法》后, 又陆续颁布了《植物专利法》《联邦种子法》《一般专利法》《植物品种保护法》, 在国家层面为种业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 其后根据需要又进行过几次修订。与此同时, 各州也进行了种子立法, 在市场管理、质量管理、品种管理、经销许可等方面比联邦种子法更具体、更严厉。

1.2 管理体制

美国的种子管理体制由政府管理与行业管理两部分构成。政府管理分为联邦、州、县三级, 联邦农业部设局级种子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是负责种子进出口和州际贸易质量检验、品种保护、种子认证等;州农业厅设种子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州的市场管理、经销许可、违法处罚、质量检验、纠纷处理等;县级农业技术部门设种子专员 (农业专员) 岗位, 主要职能是协助州种子管理机构对县域内的市场管理。美国的管理, 体系健全, 队伍精干, 效率很高。各级职责分工明确, 无重复监管和越俎代庖现象。

行业管理以美国种子贸易协会、美国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美国作物改良协会、美国种子控制官方协会等为代表的各类协会为主体, 在技术信息服务、行业自律、沟通游说政府与议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经销许可

卖种子必须办许可证, 这是美国种子产业管理发放的唯一的一张许可证。美国的种子产业发展环境是比较宽松开放的, 联邦种子法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没有设置门槛条件, 也未作许可规定。但各州种子法都确立了市场经销许可制度, 要求种子经销商必须申请许可证后方准进入市场。许可证有效期一年, 申请条件各州有所区别。大部分州还要求经销的品种必须登记注册。经销许可对有效控制种子市场最后出口, 防止假冒伪劣种子流向农田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考察所到的3个州, 种子纠纷都很少。如美国的种业大州加利福尼亚州, 2012年的种子纠纷仅有9起。

1.4 管理收费

美国的种子市场管理要收取一定费用, 各州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分办证费和管理费两种。如加利福尼亚州一个许可证收40美元, 再按年经营额0.25%收取管理费;马里兰州一个许可证收60~120美元, 再收取2.5万美元保证金。美国的管理收费公开透明, 全部用于种子管理工作。

1.5 产权保护

美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有几种形式, 产权所有者可根据需要选用。一是贸易秘密保护。发明者不公开任何有关信息, 通过授权或使用协议进行保护。二是植物品种保护法。法律允许对新品种的商业权利控制20年。三是实用专利。对包括种质、特质、基因以及技术等方面提供广泛有力的保护。四是变异品种使用专利。赋予品种、收获材料及直接产生的产品独家市场推销权不少于20年。五是农作物专利。为无性培植的农作物提供保护, 使其在20年内未经许可不得无性培植。由于法律制度完善, 处罚措施严厉, 所以市场上罕见假冒侵权品种, 公司也不会私自使用受保护的材料育种。

1.6 标签管理

种子标签在美国的身份地位十分重要。因此, 无论联邦, 还是州种子法, 无不对种子标签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而市场监管的重点也是查验标签内容的真实性, 一旦发现虚假标注, 种子企业不仅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而且还将面临诚信问题带来的生存压力。

综观美国的种子产业管理, 尽管法律政策纷繁复杂, 但对市场最后环节的监管却简单明确, 就是“签证”、管理两手抓。即一手抓种子标签, 一手抓许可证。

1.7 种子检验

美国的种子检验机构分三种类型:一是管理系统设立的检验机构。农业部与州农业厅两级设有检验机构, 前者负责进出口和州际贸易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以及种子认证 (自愿) 。后者负责本州种子市场的监督检验。检验项目以净度、发芽、水分等常规检测为主, 其中净度要鉴定杂草种子类别, 难度很大, 最能反映检验员的水平。但在基因、纯度等比较复杂的检测项目上很少做。二是大学设立的检验机构。这类检验机构, 一般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业务范围比较宽, 除承担政府委托的检验及科研任务外, 主要开展技术研发、人员培训、检测服务等。检验能力强大, 检测项目齐全, 能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 尤其在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基因检测、纯度检测、健康检测及抗逆性检测等方面优势明显。其经费主要来至政府投入、学校拨款、检验收费3个方面。三是种子企业设立的检验机构。美国办种子公司没有硬性条件要求, 所以中小公司从成本方面考虑, 一般不设检验机构, 而是委托大学等公共检验机构去做。但大型种子公司都建立自己的检验中心, 并且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规模、高通量、自动化的快速检测能力, 一般只承担本公司的检测任务, 对公司的种子质量负责。

1.8 纠纷处理

美国处理种子纠纷的程序:纠纷—农业部门—法院。即种子出现纠纷时, 首先向农业部门提出申诉, 然后由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机构依据专业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提出处理意见, 一般以调解为主。纠纷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服的, 可再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制度设计, 路径清晰、简明快捷、重视专业、讲究效率。

2 比较与思考

美国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尽管中美两国的种业在发展阶段、基础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 但市场监管却有相通之处。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 或可获得某些有益启示。

2.1 法律制度层面

联邦立法, 抓大放小, 给州立法留有很大空间。州立法紧贴当地实际, 突出市场监管, 准确实用, 可操作性强。我国也是两级立法, 但在种子立法上时间短, 经验欠缺, 如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产业和全局影响大的方面, 应是国家立法的重点, 我们却仅有一个粗线条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而在区域性差异大、情况复杂的市场监管等方面, 应是省级立法的重点, 国家立法又作了“一刀切”的规定, 如《种子法》28条及29条等。

由于国家、省两级立法的范围和重点趋同, 在上位法管下位法的框架内, 省级立法的余地也就有限了, 所以, 已颁布的省级种子管理条例, 好像是一个贯彻《种子法》的文件, 目前, 一些地方种子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伪劣严重的状况, 与我们立法上的缺陷不无关系。

2.2 行政管理层面

(1) 管理体系孰优孰劣主要看是否适合本国的国情。中美各自面对的种子市场差异很大, 美国有种子公司400家左右, 一个州的种子经销商300家左右, 一个县的农户2 000~3 000户, 一个州的种子纠纷每年10件左右。我国有种子公司6 300多家, 一个县的种子经销商100~300家 (一半为流动商贩) , 一个县的农户20~40万户, 一个县的种子纠纷每年50件左右。由此可见, 我国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异常复杂的, 管理体量是十分庞大的, 一个县相当于美国一个州。 (2) 职责分工。美国的各级管理机构职责分工不同, 监管范围和对象有明确划分, 虽有配合互补, 但不交叉重复。我国的各级管理机构职责分工比较模糊, 除了许可审批国家、省两级有明确分工外, 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划分不同的监管对象和领域。 (3) 经营许可。美国对种子企业没有许可要求, 只对经销商实行市场许可和品种登记管理。我国与美国恰好相反, 只对种子企业实行经营许可, 而对经销商完全放开。我们的企业大多自律性差, 终端市场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 (4) 种子纠纷。我国的种子纠纷处理, 对协商、调解阶段的规定比较笼统, 不像美国那样明确规定由一个专业的权威部门负责处理。

2.3 技术保障层面

主要分种子检验与经费保障两个方面: (1) 种子检验。我国的种子检验机构与美国大致相同, 分为管理系统、大学 (农科院所) 、种子公司3种类型。但深入分析比较, 差异十分明显, 我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机构设置求全。美国只在联邦、州两级设检验机构, 对种子企业没有要求。我国各级管理部门都要求设检验机构, 种子企业也必须设检验机构, 实际运行中显现出诸多弊端。二是监督范围重叠。美国的监督检验有明确分工, 不会出现交叉重复现象。而我国如果县级首先抽检, 那么某企业的同一作物种子就可能承受四级的重复抽检。三是监督环节较多。美国的监督检验明确简单, 只在市场销售环节上抽检种子标签的真实性。我们管的比较多、比较细, 全程监管。但在关键的扦样环节却偏重于企业仓库的种子, 使监管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服务检验开展难。美国中小企业一般不设检验机构, 加之质量认证等服务性检验业务较多, 所以, 以大学为主的公共检验机构十分活跃, 检验收入可观。我国的检验机构多而全, 僧多粥少, 服务检验很难开展起来。 (2) 经费保障。美国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经费充裕, 主要是财政保障。另外, 美国还实行管理收费, 收费有明确规定, 公开透明, 专款专用, 没有乱收费现象。我国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经费严重不足, 尤其县级大部分属“吃饭财政”, 所以要求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说法, 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3 建议

3.1 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已经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 亟需修改完善。修法时应抓大放小, 该放的要放开, 该管的要管住。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化及复杂性, 给省级立法留有空间, 特别在市场监管方面应以地方立法为主。同时, 要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种业创新保驾护航。

3.2 明确管理职能, 健全管理体系

目前, 种子管理体系不健全, 问题在县级, 关键是职能。职能不实, 机构不稳。而目前部分县级种子管理站被撤并, 管理职能名存实亡。县级管理机构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根基, 根基不稳则体系运行不畅。种子管理从品种选育、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到市场销售, 是一个全过程的监管, 环环相扣, 不宜拆分。应按照国家改革“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强调产业链条完整性的思路, 重新划归基层种子管理机构, 以保证监管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另外, 在上一级监督、检查、指导下一级的同时, 要进一步细化各级职责分工, 避免揽权诿过、责任不清、交叉重复等现象发生。

3.3 实行代销经营许可, 把住市场最后关口

所谓种子终端市场, 即代销商 (经营户) 与农民直接交易的市场, 是种子流向农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而对代销商 (经营户) 应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经营许可制度, 这已成为各方的强烈愿望, 应当尽快实施。

3.4 建立地市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区域中心

监督检验是市场监管的技术支撑, 但目前通过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层层设立检验机构是脱离实际的。尤其县级建立一个认证检验机构并维持其运行, 难度很大。因此, 建议只设国家、省、地市三级监督检验体系。其中地市一级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整个监督检验网络中处于“兜底”的关键节点上, 其地位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而目前, 地市一级监督检验体系建设是最薄弱的一环, 应当调整思路, 加大投入, 尽快将其建成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区域中心, 把“网底”编好, 为我国种子质量构建一张完整可靠的安全监督网。

种子管理系统的检验机构不宜追求豪华尖端的仪器设备以及复杂齐全的检测服务, 而应以简单、实用、可靠为主, 以常规检测项目为主, 以监督检验为主。另外, 要明确各级监督检验的职责范围, 避免重复抽检。要减少对企业仓库种子的抽检, 把重点转到市场抽检上来。

3.5 解决种子管理收费问题

7.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篇七

2013年6月15号到22号学校组织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一行24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考察学习课程改革,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亲身感受了杜郎口中学及昌乐二中课改的成果,经历了一次洗礼,体验了课改带来的全新快乐,也多了几分对课改的认识和思考。

一、特色源于课堂,特色成于改革。

两所学校给我们共同的感觉是文化立校。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栋建筑育人,这是我步入校园最深切的感受。校园正门、走廊楼梯、花圃雕塑、教室墙壁、学校操场都变成了动态的育人载体,成为校园文化元素。杜郎口中学的“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昌乐二中的“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给我们以鲜明的印象。走进校园,文化气息扑面吹来,柔软袭人。学生是文化元素的核心,杜郎口中学每一处或短或长的标语、班风甚至走廊上的横幅都是学生的作品,质朴却不乏睿智;昌乐二中却技高一筹,学校的走廊文化成为一道风景,班级称谓、墙报名称独有二中风格。不过,再大再美的学校也只是外在的观感,我们更希望走进他们,真正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思考、实践与收获。因此也就更为关注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

特色源于课堂,学校的任何改革都离不开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具体的教学手段不再赘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学生在

课堂上却显得自信、大胆,课堂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闹市”,但是热闹的课堂源于师生共同的努力,可以想象他们在预习课上所下的功夫,这里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向、方法,而我们看到的展示课或反馈课就更加能反映出预习课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开口便是精彩,课堂展示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欲望。老师有意封口,少说一句话,学生就多说一句话。这里有一个理念支撑,就是课堂的学生主体意识。而昌乐二中的学生课堂表现也是在小组活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解放教师的课堂行为。在昌乐二中的课堂,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明显的,课堂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尤其注重课堂展示的点评,不是让学生代替老师讲解,而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昌乐二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271高效课堂”不为模式惟高效,正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学校最重要的在于文化积淀,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文化内涵。

走近两所学校,均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现在很多学校追求的方向。杜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某句话成为学校廊前室内的印刷品时,心情是高兴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时候,自信心是不断被强化的;当学校在管理上力求细节的完美时,学生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昌乐二中的校园很美,从规划设计到细节入微处,文化的气息浓厚而且切近学生,这是校园应该留给学生的。昌乐二中的很多班级文化是可以借鉴、模仿的,比如教室的名称、口号、班徽等,我觉得他们在精心、精细地打

造班级文化,用昌乐二中的一位年级级部主任的话来说,“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前提是班级信任”,教室内只有充满家庭式亲情关系时,教育才会发生。每个班级的组合就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不仅是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淀。一所名校之所以崛起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不是挂在墙上的,也不是说出来的,是每一个走进学校的师生甚至别人可以感受到的。

三、对于课程改个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几天来,我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虽然答案不全面或不深刻,但我希望更多的人去解读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其精髓,来推动我校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1)为什么课堂中不需要教师激情的调动,学生学习却积极主动?

(2)为什么学生在展示课中表现的如此精彩?

(3)为什么课堂如此放得开,教师只讲10分钟或不讲?(4)为什么学生如此自信、合作意识强?

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能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这之前,许多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生懒散、缺乏主动性,课上绝大多数同学不能自学,不会张嘴,不能交流合作,不能在解决问题中推进课堂的生成;我们的学生呆笨,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学科方面细微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不会注意到或根本不能够解决。于是我们绝大多数教师为我们课上、自习的放不开,为我们固步自封,列出了种种看似非常必要的理由。但事实是,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做到

改变传统理念,改变授课模式,做到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热烈讨论和积极展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建议与想法:我认为我校要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应先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系统的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271导学案为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二是全面对教师进行“小组建设”的强化培训。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8.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篇八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市教研室高主任亲自带队,各县区教研员共51人远赴山东潍坊,通过参观、看课、坐谈、听报告、看资料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昌乐二中教学楼正对校大门的墙壁上,书写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非常深刻。“每一个孩子”就是要面向全体,不放弃一个学生;“一生”就是教育着眼于长远,体现有效教育的深远影响;“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提升人,使其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谋幸福。

潍坊一中校园路边高杆灯的灯杆上,悬挂着“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规”的巨幅标语;办公室内,每个老师的桌子上,都摆放着“责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处处昭示教职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办公楼旁的文化石,“瀚园”、“润园”、“潜园”三个名字,既蕴含着希望学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有警示性、勉励性的字、句,真正体现出“每片风景都育人,每块石头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研兴校,是两所学校推进学校强势发展的实践理念。他们认为,科研兴校有三个内涵,第一,科研有助于明确办学思想,用明确的办学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鼓舞土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二,科研帮助学校把新的课改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科研是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品牌的措施。

强化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2002年开始,昌乐二中就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学校管理,把学校的服务作为质量标准,每个岗位都制订明确的责任目标细则,每件事的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每半年对各年级、处室的所处理事务进行一次检查评审,通过反馈,合理的算通过,不合理的要反查,追求相关环节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二、严谨、务实、特色的教学管理

昌乐二中有一个口号:“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倡导的是“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天,学校就开始“习惯塑造工程”。他们认为,孩子之间的确有智力的差异,但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却常常不是这种差异,而是有的孩子会学习,有的孩子不会学习。学校有一个“八环节学习法”,专门教学生科学学习。这“八环节”是: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当有学习考察者直言“这个‘八环节学习法’很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校长赵丰平说:“真正帮助孩子长身体的是一日三餐还是满汉全席?显然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精神的成长、智力的发育也是如此,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好方法肯定是最朴素、最简单的方法。这个‘八环节’,的确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我们只要把它们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毫不含糊地贯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这简单、平常的方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效益。例如第一条,‘制定计划’,四个字,再简单不过,可是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呀?因为学习没有计划,目标不明,效率就低;因为效率低,于是不得不加班加点,负担就重。如此恶性循环,越学越累,越累越没有章法,最后负担重得不得了,几近崩溃。”

昌乐二中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接受“抓规范、教方法、搞养成、清底子”四个方面的严格训练,所有学生都要建立学习档案,做到对学习内容日清周结;学生每天一个微型计划,当天学习结束要把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每周都要清底子——周六专门有一节“梳头课”,由班主任陪着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梳理学习要点,查漏补缺,重点思考:哪些方法让自己事半功倍,哪几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还没有解决……。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回头看”纠错机制:每次测验后,学生都要拿着试卷一个个到老师面前过一遍。过什么?主要是把卷子上的错题跟老师亲自讲一遍: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然后自己在题后把这些分析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再把试卷答一遍,得不到满分不算过关,直到满分卷出现为止。这叫“撞了南墙须回头”,纠错一题胜做习题几十道。这种“回头看”纠错机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机械重复的训练,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把简单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昌乐二中的教学管理特点。加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既简单又轻松,每天进步一点点,成绩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这就是教学管理的特色。在昌乐二中高中3年下来,学生学会了设计目标、学会了控制过程、学会了提高效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好习惯,这一点,比教给他们多少知识都重要。

昌乐二中在教学管理上狠抓三个环节,一抓导学案的编制:第一步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第二步全组教师在统一时间做导学案习题,第三步全组讨论共同修订导学案,第四步经备课组长审核定稿并送年级领导审稿,第五步由包学科的领导审核如果通过才能付印。编制导学案必须根据每位同学的学情不相同,顺应个人发展的需求,实行并确保真正的分层教学,导学案的习题要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必修内容,人人都要做,B为选修内容,有意向的同学要做,C为拔高题,D为附加题,学习小组内成员的成绩层次不同。二抓预习环节:学校安排有专门的预习课,教师到班督促学生预习,(如果是晚自习作为预习课,由值班的教师巡查各班纪律情况,任何教师不上班)学校严格把关,严禁上没有预习的课。三抓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包学科领导推门听课,随时督导,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教师没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将作为事故处理。

昌乐二中的教室与传统的教室有四个不同,一是没有讲台,用校长的话说就是“剔除你的讲台”;二是每个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座,有点像圆桌会议,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三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黑板被分成数块,便于学生演板展示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前后两个黑板;四是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课桌上不再是“书山”。教育不仅是教室内的教育,而是无处不在,教室外的墙壁上有的班级有“自主学习园地”,有的有“外语角”,有的有“英语PK园”,走廊上有“课间加油站”、“高中英语典型句型”等等。这些板报办得很有质量,也存在的非常完好。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

昌乐二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个“271”规律:

在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大约有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70%的学生表现中等;另10%的孩子为学困生。其中70%的那部分中等表现的学生再呈现两种定向发展趋势,一部分是努力朝着20%的部分向上发展,另外一部分慢慢朝着10%的下方滑落。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促进10%的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让70%的学生涌向尖子生行列。

学校中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呈现一种“271规律”:假如一定要分类,20%的是平时所说的领跑教师,70%的是优秀教师,剩下10%的部分是亟待整体提升的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就是寻找有效途径,如何让20%的领跑教师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团队的力量努力促进70%的教师朝20%的群体向上发展,同时影响10%的那部分老师朝着70%的方向转化。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同样呈现出“271规律”: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7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的吸收利用,10%的时间内效果极其低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始终被老师主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首先要抓住的核心就是“271规律”中每个70%部分。也就是让通过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培养起来的70%的中坚力量,去把握班级上70%的主流学生,开放45分钟的70%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271”规律的研究,昌乐二中构建了自己的 “271高效课堂”:

在教学内容方面,20﹪的知识通过自学完成,70﹪的知识组内或组间学生合作完成,10﹪的知识由老师指导完成。

在学生组成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由三个层面的学生组成(一般为6人,A对A,B对B,C对C.)。20﹪的学生是特优生,这部分学生智商很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味讲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潜能,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学生是待优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帮互学,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上,课堂的45分钟,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271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5、清理过关,当堂测评。

“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转变: 教师角色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是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的活动过程。

“271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托是“以人为本”,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机会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演讲、主持、评价;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由发展;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的高效学习,确保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

“271高效课堂”的三大模块是预习、互动、测评,其最大特点是“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它的价值趋向是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当然,还有如潍坊一中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等,不管哪种模式,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高效

四、思考与建议

短暂的接触和了解,潍坊的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样的理念,才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管理,才有什么样的效率;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课堂,才有什么样的质量;有什么样的校长,才有什么样的学校。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应当算是“名校”,他们拥有堪称一流的办学条件。潍坊一中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绿化面积占58%。校园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设定位为“走进森林,享受自然”,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片区群栽的枫树、水杉、芙蓉、白杨、梧桐、雪松和法桐蔚然成林,绿草覆盖的校园四季常青,森林中的学校已初显端倪。揽月湖碧波荡漾,励耘广场芳草萋萋,桃李园枝繁叶茂。这哪里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绿色遍地的大公园!跨进昌乐二中的大门,迎面是一个开阔舒缓的音乐喷泉广场,地面铺着质朴而又华贵的大理石。喷泉广场后面,一座色彩跳动的大楼勾勒出时尚优美的圆弧形曲线,巨大宽敞的廊道贯通大楼,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楼后一大片茂密的林木。挺拔的水杉,高大的银杏,葱茏的松柏,茁壮的白杨……,林木深处,象征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广场的顶端,是一座高大的花岗岩孔子塑像,肃然耸立。据介绍,昌乐二中的建筑设计来自著名的香港何显毅设计师之手,其色彩、线条、面块等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名校必有名建筑,信然。昌乐二中投入巨资建设有信息化教学系统,每间教室均配有多媒体计算机、高清晰投影仪、实物展台、闭路电视、语言广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网络直接与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校园网相链接。有省内一流的实验楼,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共20个实验室。其中,物理、化学实验室配有全国最先进的电动控制实验台、通风排气实验台等仪器设备,生物实验室设有解剖室供学生实验研究。有现代化的演播中心、校园电视台、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中心和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当然,特长生们需要的琴房、舞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室、科技活动室等也是一应俱全。但是,他们成为名校而并不因此。曾经一位全国知名学校的知名校长谈论名校时说:“名校之名不在硬件,名在软件。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教育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行动;培养目标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人格独立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统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停留在追求学历上,而是职业素养;办学要讲究有特色,特色是一种无形的规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我们认为,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之所以成为名校,就在于他们丰富实在、科技含量高的“软件”。我们所知的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也是这样。按此理解,我们的学校在追求发展和地位时,途径和目标在哪里呢?

我们对教育教学有许多认识误区和错误思维,一说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唱唱歌,跳跳舞,作作画;一说规范办学行为,就想到不要考试了,不要成绩分数了;一说实施课程改革,就以为要影响教学质量,要降低升学率了;一说到搞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就认为那是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事。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他们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或者说,他们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同时也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他们取得的很大成功,就在于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方法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本来就是因果关系。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潍坊一中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就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研究构建并让教师认真实施的。反观我们的课堂两样东西很突出,一是“讲”(“一言堂”),一是“考”(“时间+汗水”),结果是两累两怨,师生都累,学生怨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低效劳动,白白地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教师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配合,不认真听课。课堂上效率不高,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好,就用“铺天盖地”的试卷来弥补。题海战术代替不了真正的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提高不了质量,只会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课程改革的精髓是什么?从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及其他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我们认识到,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不应当是最终目的,而应当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过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是具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且逐步形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知识的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7年,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法施教于课堂,依然采用单纯授受知识的“满堂灌”教学,不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追求互动对话,不重视生成与体验。不少教师认为讨论、互动、自主、探究、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是“理想模式”,不适应现实的教学环境,有效果的还是“老一套”的传统教法。张口闭口这也重点那也重点,目的直奔所谓考点。诸如此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从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方法,只是以名词术语的形式出现在讲话里、总结里、竞教课堂的点缀里,有时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少于展现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上。紧接着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始,全面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困难重重。

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办学的巨大成就还在于:一是学校领导凝聚力、引领力很强,他们总是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适时酝酿、运筹学校的内涵发展,他们始终和教师们一起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真正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二是教师的敬业精神非常强,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很高,普遍具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和对家长负责的责任意识,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每遇到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如果不去与同行交流和商量就放不下心来,就不踏实。三是科学的、严谨的、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起来的全体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浓厚学风。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才有什么样的质量。”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其专业水平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学活动”才是教师专业水平专业能力表现的主要领域。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具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专业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就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从我们目前教师整体状况的职业素养来看,还不能适应教育现实的需要,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尽快探索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的有效途径、方式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校长的教育和培养,强化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可以多安排他们和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转换思想,借鉴他人,提高水平,克服肤浅、浮躁、短视和盲目,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宏观视野和开拓精神。

上一篇:任务规范下一篇:最新同学婚礼祝福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