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诗歌赏析

2024-06-25

《题君山》诗歌赏析(共6篇)

1.《题君山》诗歌赏析 篇一

题君山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雍陶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翻译

八百里洞庭风平浪静,君山的侧影深深地映在水中, 彷佛看不见那碧绿的湖水,只有青翠的山色显得更加鲜明, 我忽然想起住在君山的湘君姐妹,这里莫非是这些仙女梳洗的地方?你看那一螺画眉的青黛,正放在明亮的镜中央。

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诗人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简介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赋。少年时家境贫寒,遭遇蜀中**后,四处漂泊,曾作诗:“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834年(大和八年)中进士,852年(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他的诗作被当时的很多名家称赞,但由于恃才傲物,他也受到不少人的疏远。雍陶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互娱乐,居住在长安城中。后出任简州刺史,写下名作《题情尽桥》,一时广为流传。晚年闲居庐山养病,过着隔绝尘世的隐居生活。有《唐志集》五卷传世。

2.如何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 篇二

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

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

“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一,我这里所说“见山是山”指的是赏析解答诗歌要先能理解、表述诗中所写之景、之物、之事,即复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景状态。

(一)赏析诗歌要能概括“见山是山”的内容,必须了解诗歌语言“变形”的一些规律

古代诗歌,常常得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意蕴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这就使得诗人经常对语言做出种种“变形”,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略成分、颠倒语序、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双关、象征、用典、借代、互文见义等。而这些“变形”的地方,又往往成为赏诗解诗的难点。因此,要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的语意,要掌握相关的语法“变形”和修辞“变形”规律。

1.学会语法分析法,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分析诗句,做好语序调整,进而理解诗意。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主语后置,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桃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宾语前置,诗句应理解为“春山映桃色,夕鸟藏梨花”)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主宾倒置,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以上这些倒置现象,我们都可以用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来加以调整理解。

2.了解词性活用,体味炼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充分说明了古人对一字一词的“推敲”运用。古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炼意的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从而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形作动,从视觉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和万紫千红的景象)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肥”,既写出形态,又写出动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要善于体味双关、互文见义、借代、用典等修辞,并对修辞的作用了然于心。如: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用了双关的修辞,“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江水西头隔烟树。(“隔”用了双关的修辞,一是指诗人身处江西,目光因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指词人被阻隔,回不到江东)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表现男女之间的情思。)

(二)赏析诗歌要能说出说准“见山是山”的内容,要能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所见之景

例如杜甫的《登高》,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描绘的事物、情景准确地表现出来。作为一名考生,我们要学会展开联想想象,复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景状态,跟着诗人的思路,把诗人所写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要学会赏析、解答“见山不是山”的言外之意

(一)赏析、解答“见山不是山”的言外之意,要了解并掌握古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对诗中所写的一草一木都赋予了自己的情感思想,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作为鉴赏者,对一些常见意象的象征意要有所了解并做好积累。

例如黄叶表现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表现生命力、希望、活力;梧桐象征凄凉、凄苦、悲伤;花开象征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等等。

(二)要赏析、解答“见山不是山”的言外之意,需要了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学会赏析

表达技巧是作者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可以使诗歌形象鲜明、意境蕴藉。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常考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四是行文结构技巧。

1.修辞手法及作用

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山水浑然一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可见愁思的深重。)

2.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一般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衬托、渲染、象征、抑扬、照应、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3.表达方式及作用

常用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方式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描写的角度又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4.构思立意技巧及作用

古诗词的结构技巧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三、要解答诗歌鉴赏题,还要掌握考试“三步”答题法

第一步,要学会赏析描述内容,即赏析描述所见之景。

第二步,要学会赏析描述所见之景的言外意和艺术手法。

第三步,要学会辨析诗人对内容赋予的思想感情。

考试的“三步”答题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对所鉴赏的内容作个较充分、较全面的理解作答,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在考试时不漏答、不漏分。

例如:(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第一步:描景象)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第二步:析技巧)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第三步:析思想情感)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3.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篇三

(一)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深秋晚景图(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景。

(二)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2分)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诗中称作()。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影

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2)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 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4)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三)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四)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描绘颔联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深切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情趣。(2)画面: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保相拥;青青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内村外城,近树远山,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角度三:动静结合。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表现村外青山横斜的静态。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全诗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不矛盾。反衬,以有声衬无声。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

3.意境:清、曲、幽、深、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入景。

(七)夜雨寄北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3.全诗蕴含两个成语:

【答案】

1.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曲折婉转,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巴山夜雨

4.《题君山》诗歌赏析 篇四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⑴雍诗中沉沉和李诗中隐隐各自描写了什么? (2分)

⑵两诗结句都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⑶从动与静的角度看,两诗的描写各有侧重,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2分)沉沉:山影的`凝重,隐隐:前山的模糊。

⑵(4分)比喻。雍诗将洞庭湖中君山的倒影喻作镜中水仙青色的螺髻,更好地描摹出月色中君山倒影的幽静。李诗将夕照中的满江红帆喻作无数穿着淡红色衣衫的水中仙女,突出了夕照下船帆色彩的奇幻。(每点2分本、喻体,1分;表达效果,1分)

5.《题君山》诗歌赏析 篇五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3分)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对回到了家乡,对后面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知识扩展:赏析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遇赦,在回故乡江西分宁老家的途中,经过岳阳冒雨登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被流放到荒僻的地方,真是万死一生,虽然鬓发已经花白,但能活着回来,平安地闯过了瞿塘峡口滟滪堆这一险关,这已是万幸了。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还没回到江南故地呢,却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了,先登上雄伟壮观的岳阳楼,看一看对面湖中的君山吧!

6.高中诗歌自题金山画像赏析 篇六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拼音:

xīn sì yǐ huī zhī mù ,

shēn rú bú xì zhī zhōu 。

wèn rǔ píng shēng gōng yè ,

huáng zhōu huì zhōu dān zhōu 。

自题金山画像字词解释:

(1)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2)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自题金山画像翻译:

上一篇: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下一篇:今天怎样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