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共8篇)
1.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一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实务课程代码:01511 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现代管理包含的类别:决策说;协调活动说,工作说,资源说,器官说,程序说。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2.现代管理的特征:二重性、动态性、创造性、统一性
3.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历史比较法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纵向的研究纵向方法,是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考察和研究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管理的历史类型和经验、不同时代管理的特点等,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2、系统研究法可以应用以下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法
3、个案研究方法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的方法。
4、心理研究方法是属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5、归纳演绎法是属于逻辑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之一,具体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1、管理处在一切生产领域中;
2、管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3、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处于诸学科的综合地位。最后现代管理组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应用性。
5.如何发挥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
1、现代管理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
2、现代管理师促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3、现代管理师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学校。
4、现代管理师兴国之道。
第二章中西方管理思想
1.中国传统管理活动主体的正当性基础表现在:1.德性 2.能力 3.身份等级)
2.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保障:1.德治教化2.法律规制3.权数运用)
3.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1.君 2.臣 3.民)4.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嬗变:1.洋务运动:近代管理模式的试验2.清末新政“近代管理体制的蜕变3.辛亥革命:近代管理理念的飞跃
5.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两种路向:后孙中山时代的国民独裁统治;人民民主管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倡导的科学管理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体现在八个方面:1.劳动定额原理(为某种工作规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2.第一流工人制3.标准化管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公认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以致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进行分析,消除不合理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的、标准的操作方式。)4.刺激性工资制度(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把工资给人不是给职位)5.思想革命6.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7.职能工厂制(工厂是“军队式“的组织结构形式)8.管理的例外原则(是指工厂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生产经营中重大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工厂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
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14项管理原则:法约尔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归纳出一般的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8.韦伯行政管理思想(韦伯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科层制)科层制是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专业化、综合化的设层分职的行政组织制度,他把统治分为三种:传统型、魅力型、合法型(合法型溶质的组织形态是建立在理性和法律基础上的,一切权利、权威来自理性和法律原则。以依法治国、实行法治为其主要特征)
9.科层制的组织特点:
1、合理明确分工;
2、可曾等级制;
3、组织与管理依据规章条理进行;
4、管理工作中的非人格化;
5、合法合理的人事制度
10.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企业之间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在于通过对工人“满意度”的增加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11.非正式组织是指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团体。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3.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15.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三种需要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沦,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非曲直,成就需要理论,麦克莱兰德需要理论,麦克莱兰德需要激励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激励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激励需求理论,麦克利兰的三需求理论,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3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1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把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7.弗洛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阐明了激励职工的方法。他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激励(motivation)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的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valence)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
18.麦格雷戈“x-y”理论:X理论是传统管理学观点。它假定人生来是懒惰的,工作必须要人监督。麦格雷戈提出Y理论:1)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2)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3)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4)在适当条件下,人会接受责任并且主动承担责任5)在解决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相当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6)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
19.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理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统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统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20.Z理论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提出来的,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 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大内把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型组织。21.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22.沙因组织文化理论:沙因综合前人对文化比较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化分成以下五个维度:1.自然和人的关系:指组织的中心人物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认为是可支配的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或者是协调关系等。组织持有什么样的假定毫无疑问会影响到组织的战略方向,而且组织的健全性要求组织对于当初的组织/环境假定的适当与否具有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检查的能力。2.现实和真实的本质:组织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现实的,判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论证真实和现实,以及真实是否可以被发现等等一系列假定。同时包括行动上的规律、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他指出在现实层面上包括客观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现实。在判断真实时可以采用道德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尺度。3.人性的本质:包含着哪些行为是属于人性的,而哪些行为是非人性,这一关于人的本质假定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假定。4.人类活动的本质: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或被动的,人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还是被命运所支配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假定。5.人际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什么是权威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例如是竞争的或互助的)等假定。23.企业再造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
24.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
1.人本管理原理的内涵:1)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2)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3)人的发展与完善是管理的目的2.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1)适时参与管理。2)提供有效激励。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3.权变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确定在特定的环境下哪些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最合适的。
4.权变管理是组织管理者在变化着的条件下和特殊的经营环境中如何实现有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5.权变的基本内涵:
1、时间含义上是指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导致的组织环境条件与管理对象的变化,从而引起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改变。
2、空间含义是指管理者由于所处职位的不同以及组织所处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在管理方法上所做的调整变化。
3、对象上的含义是指因为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相应的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改变。
6.权变的基本要求:1)理解权变的根本目的(其目的是使得管理工作更有成效)。2)在适用泉边的过程中要遵守先“权”后“变”的原则。3)处理好权变和稳定的关系。4)权变原理强调积极的适应变化。7.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8.柔性管理包括四项基本内容:柔性原理的依据是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最终目标是让们自觉行动。
9.柔性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1)职能上的特殊性.主要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教育职能是由柔性原理的最终目标——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所规定的。协调是柔性管理中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协调的手段主要是强制性的指挥和控制,协调的内容主要在工作活动和生活利益方面。激励只能表现了柔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互补的职能是相对于刚性管理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而言的。2)方法上的感应性。在工作方法上柔性原理强调感应性。3)行为上的可塑性:管理是一种长期行为,应重视影响深远的长期问题;在效果上,柔性管理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4)原则上的灵活性: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肯定重于否定;执教重于执纪
10.责任:责任管理中责任实际包含了几方面内容:责任是一种义务。组织管理者在接受了权力之后,也就承担了为组织及其成员谋取利益的义务。责任是一种任务。管理主体在承担义务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履行其义务所要求的各种职责。责任是一种结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就应该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
11.责任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1)合理确定每个人的职责2)保持权责的高度一致3)正确的选人、用人4)严格考核责任绩效5)重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6)监督与制约权力12.责任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1)私人部门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企业责任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即企业在自身组织建设和管理价值、管理精神、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和企业组织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责任管理的客观效果评价内容,就是要根据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2)公共部门责任管理。公共管理意味着一定的公共责任、即职责。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生职责的履行,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虽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的特点: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公共部门的责任管理集中体现在责任政府上。
13.效益是一种有利的效果。他注重的是对管理活动结果的评价,所以它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低投入与高产出,更应有一种目的性,即有效益的行为是可靠的、是可以不断重复的,既符合管理者的利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又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14.效益的三个基本要素:结果要素、效率要素、环境要素
15.效益原理的基本原则:1)效益的质和量分析:质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着一事物是这一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把它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效益的质是指效益的一种内在规定性,效益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于管理事务的特殊性。不同的管理实务会产生不同的效益的质。量是指效益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效益的量和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一定的质决定一定的量,效益的质规定量地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又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数量的界限。2)效益在管理中的定位:效益对管理主题的要求;效益对组织机构的要求,效益对管理科学性的要求(确立咨询系统、重视信息处理系统、人员的知识化、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效益对人际关系的要求、组织环境的效益定位、管理的期限规则
16.管理权的使用期限:1)从宏观上的期限规定,即制订和执行计划所需的全部时间。2)从微观上的期限规定,就是每个具体管理环节或每件具体事情的完成所需的时间。
17.期限规则的约束性:决策阶段、执行阶段、每个具体的管理行为完成的期限规定
14.模糊原理是模糊科学同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他注重对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分析,反对绝对化、极端化、两极化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承认管理中的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对于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难以准确定量分析的事物,提倡一种非精确性的解决方式。
15.模糊管理基本内容包括:非优化、非规范化、无问题推定、人无完人
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
1.环境与管理环境的含义:1.环境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或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总和。它是一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2.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3.理解:管理环境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
4.现代管理环境的分类:
1、以层次为标准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2、以区域为标准,可以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以内容为标准可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5.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
1、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组织文化(组织内部气氛)和组织经营条件(组织实力)。
2、组织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具体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公众压力集团)
6.环境分析的内容:1)认识、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2)在认识、了解和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应对其进行剖析和评价,确定各环境因素对组织有什么影响及其影响程度3)在对环境因素进行了精心定格之后,还要及时、科学的考虑和反思对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所作出的相应政策 7.环境不确定性矩阵:它主要是从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环境的复杂程度这两个维度分析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程度是指环境要素改变的程度。根据环境要素变化程度的大小可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环境的复杂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以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根据环境要素数量的多少及识别这些环境要素所需要的只是的多少,可以把环境分为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环境不确定性矩阵把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环境复杂程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应用:企业的环境对策、第三部门的环境对策、政府部门的环境对策、利用管理模型分析现代管理环境
第五章现代管理者
1.现代管理者的内涵:一般来说,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管理职务、拥有一定管理职权、履行一定管理职责的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通常由一个管理者集体发起组织的,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整体往往具备部分所不具备的特征和功能,因此,这里理解的管理者,既指管理者个体,也指管理者集体。
2.管理职位:就是依据组织规则和一定程序产生的管理者担任的职务和责任。
3.管理职权:管理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组织规则确定的权力,是管理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实质依据。4.管理职责:管理者在组织中处于一定职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应负有的责任。
5.管理者职、责、权的关系:管理职务是管理者担任组织一定任务的岗位级别名称;管理职权是职务的权限,是履行职权的必要手段;管理职责是管理者应为的工作义务和应负的工作后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管理者的有机统一体。按照逻辑先后顺序看,首先有管理职务,然后才有管理职权和管理职责。从管理者所应履行义务的角度看,职责应该是第一位的,职权才是第二位的,而职务则是承担二者的载体。6.现代管理者的类型:1)以管理者分属的活动领域为标准划分: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第三部门管理者。2)以管理层级为标准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低层管理者。3)以管理者对权力的控制程度为标准划分:集权型、分权型、放任型。4)以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侧重点为标准划分:重事型管理者、重人型管理者、人事并重型管理者。5)以管理成败和优劣为标准划分:卓越型管理者、优秀型管理者、平凡型管理者、危害型管理者。6)以维持或创新为标准划分:维持型管理者、创新型管理者。
7.现代管理者的三类主要角色: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8.人际关系的含义:人与人通过相互交往与联系形成的关系。
9.人际关系的作用:①形成互补,促进能力发挥②多方交往,获取有效信息③团结协作,增强组织活力。10.管理者人际管理的交往原则:不为非原则、公正原则、共赢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
9.信息联系的重要性:及时准确掌握组织工作最新动态,为实施科学决策做好前期准备;使全体组织成员了解和确认组织目标;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强组织合力;宣传组织行为,为组织树立良好形象 10.信息联系的原则:准确、及时、完整、灵活 10.决策的含义:动态意义上理解,决策是决策者为解决面临的问题,实现一定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的活动。静态意义上理解,决策是指最终所形成的方案,即decision意思。10.管理者科学决策的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系统原则、时效原则、可行原则、择优原则、外脑原则、动态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11.管理者素质的含义:素质有狭义、广义和泛指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物学概念,是指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感官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点。广义的素质常用来描绘人,是指人包括心理特征在内的诸多方面的素养和特质。泛指的素质是指一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基本状态或特征。
12.管理者素质的特点:管理者素质包括管理者个体素质和管理者集体素质。1)管理者个体素质的特点:综合性、差异性、层次性。2)管理者集体素质的特点:集合性、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适应性
13.管理者个体素质与管理者集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管理者个体的素质是管理者集体素质形成的基础,若干管理者个体素质的有机集合构成了管理者集体的素质;另一方面,管理者集体的素质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制约、影响管理者个体素质的表现水平,它对管理者个体素质的实现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要么积极地促进、推动管理者个体素质的发挥和提高,要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碍管理者个体素质的发挥与提高。
14.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创新进取、必须的管理理念。2)知识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3)能力素质:开拓创新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4)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随和的性格、决断的气质。5)身体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活环境
15.提高管理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1)建设好管理环境是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先决条件和客观要求2)积极投身管理工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3)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我素质
16.管理者集体结构的优化原则:适应原则、互补原则、精干原则、能质能级对应原则
17.提高管理者集体素质的途径:1)树立整体观念,合理解决管理者个体的“进”、“出”问题。2)努力提高第三梯队建设的成才率,缩短成才期,解决“进”的“才”源问题。3)实行有效的被管理者评议和监督,严格控制“进”、“出”的客观标准。4)努力提高每个管理成员的素质也是提高管理者集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5)根据管理层级、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管理者集体的素质。
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
1.计划的内涵:广义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调整计划四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计划仅指制定计划,即通过科学分析、预测与权衡主客观情况,确定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方案进行选择。
2.计划的性质特征:目标性、先导性、普遍性、创新性
3.计划的意义:1)制订发展蓝图,提供行动依据2)降低组织风险,减少无序与浪费3)便于管理控制 4.计划的构成体系: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
5.计划制订的原则:1)统筹原则2)弹性原则3)权变原则4)参与原则
6.计划制订的程序:1)机会分析2)确定目标3)拟订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选择方案6)制订派生计划7)编制预算
7.计划的制订方法:1)滚动计划法2)网络计划技术3)运筹学方法
8.目标管理的内涵: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制订共同的目标;同每一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作为经营一个单位和评价其每一成员的贡献的指导。
9.目标管理的哦过程:目标设置,组织实施,考核与反馈
10.目标管理的局限性:目标选定困难、目标的短视性、缺乏灵活性
1.组织的内涵:1)作为名词的、静态的组织,是一种特定的实体系统,指一种特定的实体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等级和分工构成的比较稳定的有机整体2)作为动词的、动态的组织,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和过程,指组织成员为了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组织设计、职权划分、资源配置等具体工作和过程。、2.组织的要素特征:1)有特定的目标或目的,这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2)有分工与协作关系,这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工具3)有稳定的权责结构,这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必要保证
3.组织的功能:1)凝聚功能2)增值功能3)协调和自治功能4)载体功能
4.组织的职能:1)组织结构设计2)组织关系整合3)组织变革与创新 5.组织的类型:1)按组织活动内容和性质目标分类: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社会利益组织2)按照组织的形成方式: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6.组织结构: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6)委员会制组织结构
7.组织设计含义:组织职能的核心内容,其运行成果包括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组织的部门划分和权力分配以及组织的职位设计等,这些都是组织运转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遵循特定的原则和标准,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结构性支撑。
7.组织设计原则:目标一致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责一致原则、弹性原则。
8.管理层次: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它体现了组织的纵向分工和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能。
9.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是指管理者直接有效地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10.部门划分:部门是在组织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工的标准不同,成型的管理部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亦不同。常见的部门划分标准有:1)按职能划分。2)按产品划分。3)按地区划分。
11.组织权力的分类: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12.授权含义:是上级主管授予一定的权力(主要是决策权)给下属,使其在限定的条件下拥有自主权和决策权。
12.授权原则:适度授权原则、视能授权原则、按级授权原则、彼此信任原则、适当控制原则
13.集权与分权:所谓集权,是指组织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到组织系统较高层次上;所谓分权,则意味着组织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授予或分散在组织系统较低层次的管理者手中。
14.职位设计原则:适当原则、沟通原则、实际原则、人本原则
14.职位设计过程与步骤:进行职位情况调查、进行职位划分、进行职级划分、编制法规和规范
15.组织变革动因: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内部因素推动
15.组织变革内容:组织结构变革、组织技术的变革、组织人员变革
15.组织变革方法: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
16.人事管理含义:就是对生产劳动中有关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其目的自傲与协调、理顺各个方面的人事关系。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17.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和甄选、人事考核、人员培训 17.人事管理的原则:因事择人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17.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性内容:1)组织人力资源基本情况统计2)组织人力资源供给预测3)拟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4)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控制和反馈 18.人员招聘和甄选原则: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原则、因事择人与量才录用相结合的原则、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相结合的原则、当前需求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18.人员招聘的渠道和方法:内部招聘、劳务中介机构、通过广告媒体进行招聘、网上招聘、校园招聘、员工推荐
18.人员甄选的程序与方法:考查基本情况、笔试、面试、体检
18.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并搜集应聘人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甄选、录用、招聘工作评估
19.人事考核与人员培训:1)含义:人员培训是使受训对象更好地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组织管理工作,它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2)人员培训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全员支持与多方协调的原则、严格考核与择优奖励的原则
20.领导内涵:领导是指负责激励组织成员,帮助他们设定目标,从事目标管理并确保他们明了其行为后果的管理者。
21.领导行为与领导方式:
1)科特·勒温分类: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2)伦西特·利科特分类: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
22.沟通:1)沟通的本质:信息的交换以及含义的转换。2)人际沟通包含的问题:物理环境、自我辩护保护意识、批评、争论、认识的差异、语言、过滤、非主动倾听、戏弄、行为语言沟通
23.激励:1)理论基础:阿特金森的需求成就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2)激励原则:报酬与奖励必须与绩效相结合、报酬必须公开、要适时的给予或创造使部下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注意和诱发不同层次的需求、及时反馈 24.民主管理作用:消灭工作中的异化(最大贡献),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2)民主管理成长的条件:①客观环境的条件:基本的政治自由的制度保障、开明的意识形态、法律的支援②内部条件:组织有运用民主管理的需要、组织员工集聚了较充足的民主参与能力、组织内部建立基本平等的工作环境和合作氛围、组织管理阶层认同民主的有利价值、组织信息日趋开放、在民主管理过程中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25.控制的概念: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6.控制的类型:1)现场控制、反馈控制、馈前控制2)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3)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 27.有效控制的原则:及时控制原则、鼓励顺从原则、建立偏离控制标准的报告制度原则、适时奖励组织成员业绩的原则、不过分依赖控制报告的原则、控制与作业想协调的原则
28.控制的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成效3)采取纠正行动
29.控制的手段和方法:预算控制方法、财务控制方法、常规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审计控制方法、人事控制方法、团队控制方法第七章现代管理成本
1.成本含义:1)广义定义的关键点:成本的形成是以目标为对象的;成本是为一定目标而事先支出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为损失,不能算作成本
2)成本特征:变动性、可塑性、可控性、替代性、综合性
2.现代管理成本:1)交易成本:包括发现价格、组织谈判和签约等费用。2)代理成本:包括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代理成本的主要原因。3)政府成本。
3.现代管理成本识别与计量:1)原则:①实际成本计价原则②成本分期原则③合法性原则④重要性原则⑤一致性原则⑥权责发生制原则
2)现代管理成本识别与计量界限:①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②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的费用界限③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⑤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3)现代管理成本识别与计量方法:会计成本法、失误成本法
4.现代成本管理的变动因素:1)组织规模。2)产权制度。3)组织环境。4)组织文化。
4.帕金森定律:当官者宁愿找两个比自己水平低的助手也不肯找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下属
4.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5.现代管理成本控制的途径:1)通过目标成本进行控制:目标成本的确定、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的控制。2)通过定额成本进行控制:定额成本的计算、定额成本差异的核算与控制、制造费用差异的核算与控制、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与控制、定额变动差异的控制。3)通过责任成本进行控制:成立成本责任中心、责任成本的控制与核算、经济责任转账、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责任成本的考核与评价。4)通过制度进行成本控制:1)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成立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利用业务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控制。
第八章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 1.现代管理技术的概念
1)现代管理技术中的“现代”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而言的。管理技术真正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从局部运用向广泛运用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
2)现代管理技术中的“技术”。从管理方法体系上看,现代管理技术是在一定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基本方法指导下,针对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或者若干环节,为实现有效管理而使用的具体技术手段或微观方法,是管理方法体系中较为基础的层次。
3)现代管理技术中的“管理”与“技术”。管理的技术方法的实质是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辅助管理。
2.1)现代管理技术的学科分类:运筹学类、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类、行为学类
2)现代管理技术的层级结构分类:从横向看,社会有多少部门就有多少管理手段;纵向看,管理系统有多少个层次就应该有多少种技术
3)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过程分类:完整的管理过程一般包括预测、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
(二):三种基本的现代管理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预测技术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网络计划技术可以“用网络图形来表示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进行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不断地 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最优方案,以求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网络计划技术又叫统筹法,是以网络原理和网络图为基础,通过分析、计算、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工作计划方案,监督和控制计划进度,使计划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出现最少的延迟和中断,以期在预计的时间和成本内完成计划任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2.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系统性、可控性、科学性、先进性
3.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序:1)确定目标,进行计划准备工作。2)分解任务、列出活动明细表,确定活动的作业时间。3)绘制网络草图,并按规则整理成标准网络图。4)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路线。5)进行网络计划方案的优化。6)网络计划的观测执行 4.预测技术是指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并考虑现实条件与环境的变化进行的预测。
4.预测技术的特点: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4.预测技术的基本原则:延续性原则、类推原则、相关原则、统计原则
4.预测技术的一般步骤: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情报和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评价并修正、确定预测结果、提交预测报告
5.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地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信息的内涵:狭义的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对接受者有用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显示或潜在的价值
1.信息的特点:事实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压缩性、可传输性、可再生性 1.信息技术革命: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微电子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形成阶段——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全面发展阶段——网络技术的产生
2.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信息源、信息使用者、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机构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金字塔结构。基础层是基本数据处理层,中间层是信息分析层,最高层是决策层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决策优化功能、控制功能
1.电子商务概念: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媒技术等电子当时实现的一种新型商业运作体系。
2.电子政务概念: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第九章现代管理绩效评估
1.绩效概念: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住址或个人在其工作和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1.绩效包括三个层次:组织绩效、个人绩效和流程绩效。
2.管理绩效评估定义:是运用数量统计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评估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组织在一定的期间内管理的业绩和效益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3.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检验作用、纠偏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交流作用
4.管理绩效评估的构成要素:评估目标(为什么要评估)、评估主体(由谁评估)、评估客体(组织绩效、个体绩效和流程绩效)、评估信息、评估标准和指标、评估方法
5.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指标间的相互独立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原则、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原则
6.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将绩效评估指标分为若干层次,确定每一层次指标2)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3)确定绩效评估的标准4)确定计分方法
7.管理绩效评估方法:1)平衡计分卡:是一套用于企业绩效评估的理论,强调从财务和非财务角度综合评估绩效。四个维度: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业务流程角度、学习和成长角度。2)杠杆管理法:是指组织或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并促使组织或企业将一些最优化的杠杆目标不断的应用于整个改进和实施活动当中,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和模仿创新的过程。3)层次分析法:是评价者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形成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各层次要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组要素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此进行决策。4)模糊综合评估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它将需要评估的问题指标化,通常组织各个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所有的评估指标均介于重要与非重要之间,即指标重要性本具有一定的模糊性。5)数据包络分析发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从而对决策单元的绩效做出评价。6)360度绩效评估法把评估对象堪称圆心,评估对象的上级下级同时相关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分布四周,从不同角度对评估对象进行全方位评估,在通过一定的反馈程序,促进评估对象完善自己的工作行为并提高工作绩效。
8、选择绩效评估工具原则:使用性原则、低成本原则、匹配优化原则
9.个体绩效评估内容:业绩评估、能力评估、态度评估
10.流程绩效评估内容:业务流程成本、业务流程效率、业务流程顾客满意度、业务流程质量
第十章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
1.我国21世纪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的核心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知识经济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形态、技术进步日渐加快、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日益显著 2.21世纪管理环境的新趋势:1)管理发展重心转移: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新兴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它是对企业中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共享、分析等,从而谋求更大应用目标的综合学科)2)管理发展形式变化: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是指策划并运用各种组织机制和方法,扬长避短,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元化文化的优势,整合并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促进组织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的管理过程。)3)管理发展动力整合:创新管理(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结构创新)
3.21世纪中国管理学的新发展: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管理学方法论的形成、管理学研究内容的深化、管理学的边缘化与融合化趋势、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发展
4.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企业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
5.学习型组织是指人们能够在其中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法,权利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以及共同学习的组织
2.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二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问题,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持有的, 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企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劳动资料, 具有耗资多、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 在企业资产中处于重要地位, 固定资产的结构合理与否、资产状况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 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企业管理好固定资产异常重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可概括如下: (1) 准确把握固定资产需要量, 避免盲目购建, 造成资源浪费。 (2) 合理降低固定资产采购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 (3) 确保固定资产质量, 优化资产使用效果, 提高效率。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减少管理错误, 避免舞弊行为。 (5) 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 准确计提折旧以及减值准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予以重视, 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 不必要的浪费等情况屡屡皆是。比如在资产的购置上, 许多企业都会经常出现事前监控差、预算编制随意、资源浪费等情况, 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 既没有提前进行规划决策分析, 也没能很好地明确采购的责任人, 造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效率低下。
(二)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 各行其是, 尤其是在管理部门将资产交付使用部门后, 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明显欠缺, 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 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现象, 随意报废和重新购置等资源浪费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三) 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日常对固定资产使用上,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无法落实, 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 无法明确职责分工;又如固定资产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管理工作无从落实等。
三、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看, 固定资产管理强调资产增加、减少等变化形式, 包括:购建和移交、借用和租赁、闲置和停用、报废和清理等。从静态的角度看, 主要指固定资产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 包括:固定资产编号, 固定资产卡片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相关报表等。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 加强固定资产购建与验收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预算管理制, 企业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预算, 并采用相关指标予以考核, 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增强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使固定资产投资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 必须严格办理验收, 可由多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 认真履行实物数量核对、所附备件检查、设备性能察看、价格核查等职责。
(二) 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即由企业财务部门统一规划、协调, 区分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进行归口管理, 企业的各相应职能部门履行资产管理职责, 再按各项固定资产使用的具体单位, 由各级使用班组和个人负责日常保管和使用, 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以便做到层层负责, 落实到位, 强化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 保证有效利用。
(三) 坚持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盘点工作是确保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定期对实物进行盘点、清查, 确保账实相符, 避免资产流失。必须明确, 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账实核对上, 而是要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的逐项核查。通过盘点确认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还可据此准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 要落实责任人和原因, 按规定报批后, 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管理人员相应地调整固定资产的卡片记录。
(四)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验收、分配、使用、处置等制度, 处理好清产核资, 记录清晰, 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2)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盘活闲置资产, 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各种形式, 促进闲置固定资产保值、增效, 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总体质量。 (3) 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不同考评指标, 针对固定资产卡片的一致性、资产增减变化记录的及时性、资产盘点的周期性等, 对相关指标进行考评, 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 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3.管理是使命与实务的结合 篇三
德鲁克给经理人一个正确的定义:“负责知识的应用与绩效表现的人。”因此,真正的经理人必须要有崇高的愿景和巨大的道德责任感
话说有则古老的故事:当3位石匠被问到他们正在做什么时,第1位石匠说:“我在谋生。”第2位石匠边打石头边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雕石工作。”第3位石匠眼中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第1位石匠“做一天工作,领一天薪水”,第2位石匠则是“专业的顶尖专家”,关注的是专业的领域。而真正的经理人必须要有崇高的愿景与巨大的道德责任感,犹如第3位石匠。
综合使命与实务
实际上,管理是经理人的一项工具,更是一项专业。但管理并不是一门艰深的理论,而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且管理学基本上是一种实务,而非一种精确的科学。更重要的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理论上的成果,而是实际获得的绩效。管理是实务,它的精髓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它的考验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它的惟一权威则是实践成效。因此,管理是一种使命、一种实务的综合。《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一书中这种以“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正是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的特色之一。
本书分3大部分来读较为有效。第1部分从第29章到第35章;第2部分从第36章到第40章;第3部分则从第40章到第48章。
在第1部分,德鲁克以冷静旁观的务实精神指出,由于新的中层管理人员是知识专业人员,他们的行动与决策对企业的绩效能力与企业的方向,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为此,他们的定位及承担的重大责任,便是我们关心的课题。德鲁克除了认为经理人要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外,还有5项重要的工作务必达成:设定目标、组织安排、激励与沟通、绩效评估以及发展人才(包括经理人自己在内)。
被誉为“目标管理之父”的德鲁克在第34章指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使得公共利益成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目标,它把外部控制代之以更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它能够激励管理人员采取行动,不过原因并非别人让他做什么事或者告诉他去做什么,而是由于客观的任务要求他必须采取行动。同时,他采取行动,并非由于别人,而是他自己决定必须采取行动——换句话说,他是作为“自由人”而采取行动的。通过把客观需要转化为个人目标,它可以保证一定能够取得杰出绩效,而这正是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的原则”便是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中的另一大特色。
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第2部分德鲁克告诉我们:组织乃是结合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为此,组织的焦点必须着重在人的长处——着重在他能做什么,而非他不能做什么。而绩效的精神则是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范围(或舞台)以追求卓越。
“半块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这是正确的妥协;“半个孩子比没有孩子更糟”则是错误的妥协。谈到有效的决策时,过去引以为傲的日本决策模式,如今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下,成了日本企业的致命伤。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他们的决策过于冗长,以致贻误时机,丧失商机。
管理上的沟通,其成本非常惊人,但其成效始终不尽人意。德鲁克十分精辟地提出了沟通的4大原则,若能持之以恒地落实,效果自然可观,也就能体会德鲁克为什么说:“向下沟通行不通,惟有向上沟通才是正途。”极度不喜欢“控制”字眼的德鲁克指出,有效的控制需要满足7个规范,才能无碍于“自由的法则”。最后德鲁克强调:管理科学家验证假设、辨认出要问的“正确问题”,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提出解决办法,着重在于提供理解,而不是提供公式。
战略决定结构
第3部分则指出,要使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与创新力提升,惟一的策略即是结构变革。德鲁克不愧是组织的权威,他提出“战略决定结构”,即战略变了,结构也需转换或调整。至于如何找出新需求与新方法,德鲁克直指问题的核心,以“贡献、决策及关系”3种分析的方法理清组织的结构需求,以符合组织结构的5项原则,即职能制、联邦分权制、团队、模拟分权制以及系统结构。
德鲁克进一步阐述,在联邦分权制中,企业是由许多自主的事业群组成的,每个单位对自己的绩效、成果以及对整个企业的贡献负责,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也就是说,事实上是在经营自己的“自主”事业(颇符合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精神)。
“模拟分权制”形成的结构单位不是企业,但仍将它们设立得如同企业一般,有最大可能的自主,有自己的管理,以及至少有一个模拟的盈亏责任。
“系统结构”则是工作小组设计原则的一种延伸,但它并非个人形成的团队。系统组织是由各式各样不同的组织所建立的团队,就像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一样。
德鲁克在有关组织的结论里总结道:通过理想的组织结构即一种概念模式来进行组织设计的方法,不是一种“理论”。组织设计显然应是实务的。
4.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四
一、简答题(简答题6道,1至4题每题20分,5至6题每题25分)
1、某咨询单位成立,需要进行一系列营销活动,最终明确市场定位。先期进行了市场调查,内容包括经济环境调查、社会人文环境调查和市场容量调查等。并对咨询他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在业务发展中还遇到了一下事件:
事件一:通过公开招投标,咨询单位获得一个业务是外商投资的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投资总额400万美金,该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对当地国民经济有较好的效益,属于当地工业园区引进的高科技企业项目。咨询工程师提出,按照有关规定,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比例不得小于200万美金即可,但是一定要履行项目备案手续,咨询单位应按当地政府要求的内容编制项目备案文件。需要在对当地的宏观经济进行判断时,咨询工程师提出,实际GDP是在保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当地经济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但是变化缓慢,所以要采用名义GDP检测当地经济增增长情况。并且提出,经过观测制造业PMI指数,目前已经到48,说明当地经济在缓慢增长。
事件二: 咨询单位获得了某个滨海市当地政府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咨询工程师建议有关部门的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之后,待审批后将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备案。
事件三:该咨询单位接受政府委托对某项目进行社会稳定性分析。
问题
1、该单位进行的市场调查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哪些调查内容?
2、针对咨询人员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3、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在机会研究方面此类项目的投资效益好坏的关键是什么?鉴别投资机会要从哪些方面鉴别?
4、对于事件一,咨询工程师哪些说法不正确,请说明正确说法。
5、按照《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包括了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两套指标,该体系中包括那四大部分?
6、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那些内容?
7、事件二咨询单位的建议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
8、对于事件三,按照《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规定,关于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汇总表”除了“序号,风险发生阶段”还应有哪些内容?
2、某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采用工程清单公开标方式进行施工招标。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编制了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如下规定:
(1)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和最低投标限价,高于最高投标限价低于最低投标限价的投标人价均按标处理。
(2)投标人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招标人不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招标人将在投标截止日后的90日完成评标和公布中标候选人工作。
投标和标评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投标人A对工程量清单中某分项工程工程量的准确性有异议,并于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向招标人书面提出了澄清申请。
事件2:投标人B在投标截止时间前10分钟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撤回已递交的投标文件,并要求招标人5日内退还已递交的投标保证金。
事件3:在评标过程中,投标人D主动对自己的投标文件向评标委员会提出了书面澄清,说明。
事件4: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E和投标人F的投标文件中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中有一人
为同一人。
问题:
1、招标文件中,除了投标人须知,图纸,技术标准和要求,投标文件格式,还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中(1)-(3)项规定是否妥当,并给出理由。
3、针对事件1和事件2,招标人应如何处理?
4、针对事件3和事件4,评标委员会应如何处理?
3、已知:某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如表3-1所示,其中建设期建设投资资金在四年中投入的比例为10%,20%,40%,30%,财务评价中估算的总投资为126716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60000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390000万元(含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740万元),安装工程费17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000万元(含建设用地费用1600万元),基本预备费26000万元,涨价预备费14000万元,建设期利息20000万元,流动资金67160万元。已知建筑工程的影子价格换算系数为1.1,设备及安装材料价格均为市场价格,建设用地费用的影子价格为2400万元。
问题:
(1)经济评价调整的建设投资费用为多少?
(2)项目经济净现值为多少?(社会折现率8%)
(3)该项目是否符合资源配置的要求
4、某冰箱生产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近年来一直以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为主要竞争策略。为了改善经营业绩,该企业拟调整竞争策略,并为此聘请一家咨询公司对当地冰箱市场进行分析。咨询公司从委托单位得到了部分资料,见表 1。
咨询公司用德尔菲法对影响冰箱销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市场调查,从研究部门、家电经销商和知名家电企业选择了36名专家实施调查。在意见征询表中,列出了质量、价格、品牌、外观、噪音、自动化程度和售后服务等到项目,要求专家从中选择3个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并按其重要性排序。在第二轮征询后,按专家排序情况和评分标准(排为第一位的给3分、排为第二位的给2分,排为第三位的给1分)评分,排在前5位的为质量、品牌、价格、自动化程度和外观5个因素。第三轮征询后,36名专家对该5个因素重要性排序的人数分布情况如表2-2所示。
问题:
1、如果当地2006年冰箱的平均价格下降到2500元/台,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当地2006年冰箱的销售量。
2、以第三轮征询的专家意见为依据,按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影响冰箱销售的5个主要因素的得分(列出计算过程),并按分值排序。
3、为增加销售并改善经营业绩,该企业应如何调整竞争策略?说明理由。
4、按照五力分析,最重要的竞争力量是什么?替代品的威胁包括几方面?
5、由于政策变化,要求使用不含氟里昂的制冷剂,此技术一般的小企业难以掌握,有些原料市场供应不足。经销商发现,许多消费者选择冰箱时不考虑是否有氟。请用五因素模型分析一下上述情况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5、某特大型石化项目,国有投资,属于应由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生产的产品中包括市场急需的甲产品,经预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甲市场需求空间较大,项目的产出对市场价格影响不大,预测的目标市场价格为9000元/吨(含销项税)。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单位在社会评价的篇章内做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分析认为该项目能让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但可能会有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这些意见可以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在生产中需要乙,丙产品为原料,乙 产品 市场供应丰富,市场 含税价1170元/吨,不含税价1000元/
吨。丙产品市场紧张,经调查短期内难以充分供应,市场 含税价1170元/吨,不含税价1000元/吨。项目到目标市场运杂费为100元/吨。
该项目的可研中关于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条:
1、工厂维修设施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转所不可缺少的配套工程,应尽量设置齐全,减少外协。
2、对于工厂内的排水工程一般按照清污分流 的原则设置。对于饮用水,污水(含雨水,生活排污水)分开设置各系统和管道。
3、总图设计中,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用地3000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用地5000平方米。请计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指标,判断此布置是否合理?
4、投资强度计算公式采用: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
5、对于十二五规划,经济的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资源环境方面有哪些指标是预期性指标?
问题:
1、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甲乙丙的影子价格应如何确定?
2、在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面,编制单位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3、如果仅仅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角度,国家发改委是否应该批准该项目?为什么?如果要做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评估,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在上述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方案的八条提法,请问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改正。
6、某项目施工网络计划已经 工程师批准如下图1。在准备施工前,经过工程师批准增加一个新工作J,该工作持续时间为5天。必须是A工作完成后才开始,F 工作开始前完成。由于J工作和H工作性质相同,且共用一台机械,故需顺序施工。
业主为了赶工期,提出可以免费给施工单位提供一台施工机械,这样J工作和H工作不需顺序施工了,工期可能缩短。
问题:
1、原施工计划中,应重点把握哪几个关键工作的进度?
2、增加J工作后,请在原计划网络图上标出J工作位置, 新关键线路(用加粗线表示),新的工期是多少?
3、业主给施工单位施工机械后,关键线路是什么?新工期是多少?请画出新网络图。
4、假如业主提供一台施工机械时,业主须发生3000元,而提前竣工,业主将获益2000元/天,是否建议业主给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机械?
5、最终业主没有提供机械。第8天早上,有关部门要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请问此时正在进行那些工作?
5.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国家级专项规划要突出。A:权威性、预测性、宏观性 B:指导性、权威性、宏观性 C:指导性、预测性、宏观性 D:指导性、预测性、权威性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既是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的是。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D:《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3、“十二五”时期,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
A: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 D:以试点完善政策,以政策规范行业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4、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的资金来源是。A: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 B:吸收居民的活期存款 C:国际金融市场资金的筹措 D:政策性金融债券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5、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原则上限的领域不包括。A: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 B:需要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的领域 C: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要求的领域
D:需要国务院安排国家投资数额一般的领域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6、“十二五”时期,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主要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A:各级政府
B:中央政府各部门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D: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7、政府贯彻规划期指导思想和实现规划目标的核心是。A:明确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B:明确规划期的主要职能 C:明确规划期的主要方向
D:明确规划期的主要约束因素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8、证券承销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A:分开办理,不得混合操作 B:混合操作,不得分开办理 C:严格按照拟定的优先次序进行 D:不能分开办理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9、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决策的主体是。A:中共中央政府作出
B:各个地方省(市、自治区)县党委作出 C:相应级别的政府作出
D: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作出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0、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A:变化不大 B:变化较大 C:更趋复杂 D:更加良好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1、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不包括。A:股东缴纳的资本金 B:捐赠资金
C: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D:国家划拨的资金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2、根据我国编制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定,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衔接工作,从收到规划草案之日到提供反馈意见,时间不得超过个工作日。A:20 B:30 C:40 D:60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3、每单位的一种货币可以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金额,或者是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为。A:利率 B:汇率 C:利息 D:炒汇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4、年级、学校等类型去分类。这种分类称为__。A.品质分类 B.数量分类 C.系统分类 D.个别分类
15、对进口保证金的规定也是中央银行常常采用的控制工具。A:再贴现 B:间接信用 C:存款准备金 D:直接信用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6、我国区域规划是以为对象编制的规划。A:特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B:特定流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C: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D:特定领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7、融通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市场被称为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8、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这体现了金融风险中的。A:金融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运营风险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9、国家级专项规划应组织专家论证。按规定,参加论证的其他相关领域专家不得少于专家总数的。A:1/5 B:1/4 C:1/3 D:1/2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0、城市商业银行应设立在以上城市。A:省级 B:地级 C:县级 D:乡镇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1、西部地区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公路。A:200,80% B:100,80% C:200,70% D:100,70%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2、引堤水和连通工程。A:乡域 B:镇域 C:县域 D:市域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3、省(区、市)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以上。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4、区域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5、“十二五”时期,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任务。A:首要 B:重大 C:重要 D:一项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A: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B: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C: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D: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制度 E: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2、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A:主体功能区规划 B:专项规划
C: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D:区域规划 E:城市规划
3、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等节能办法。A:节能产品使用 B:电力需求侧管理 C:合同能源管理 D:节能用具
E:节能自愿协议
4、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机组。A:燃煤发电 B:燃气发电 C:燃油发电 D:核能发电厂 E:燃煤热电
5、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A:坚持民生优先 B:坚持统筹兼顾 C:坚持人水和谐 D:坚持企业主导 E:坚持科技创新
6、中部地区崛起中要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形成的“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A:散储 B:散运 C:散装 D:散卸 E:散销
7、从综合交通网的运行机制看,实现了政企分开的是。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运
D:民航运输 E:管道运输
8、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A: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 B:加强社会体制管理,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 C: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D: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
E: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
9、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等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等生物能源。A:农作物秸秆 B:畜禽粪便
C: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 D:废农用薄膜
E:工业品加工废物
10、到2020年,我国水利改革发展要实现的基本建成。A: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B: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C: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D: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E:居民安全用水保障体系
11、十二五时期,继续推进费改税,要全面推进的改革。A:资源税 B:房产税 C:关税
D:耕地占用税 E:土地增值税
12、继续推进农业饮水安全建设,任务是。
A: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B:普及农村自来水供给
C: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D: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E: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13、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要通过方式,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A:动态监测 B:收费权质押 C:无形资产质押 D:循环授信 E:应收账款质押
14、为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我国要。A: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B: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 C: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D:加快生物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E:加快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15、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原则包括。A: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得损害生态系 统的稳定和完整性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适宜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做到绿色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
C: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禁止占用农村居民点的空间 D: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
E: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
16、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A:优化开发区 B:城市化地区 C:重点开发区 D:农产品主产区 E:重点生态功能区
17、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等信息。A:节能措施 B:节能水平
C:保温工程保修期 D:保温工程维修服务 E:保温工程使用寿命
18、在我国功能区规划中,要建设优质水稻产业带的包括。A: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B: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C: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D: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 E:华南农产品主产区
19、关于“十二五”时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
B: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
D: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
E:增加对周边国家民生福利性项目、社会公共设施、自主发展能力建设等领域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20、我国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包括。A:太原城市群 B:长江中游地区 C:东北平原主产区 D:环渤海地区 E:北部湾地区
21、我国区域政策中,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A:基础设施投资 B:生态环境保护投资 C:农业投资 D:服务业投资 E:金融服务投资
22、开放和发展,构建的金融体系。A:组织多元 B:服务高效 C:监管审慎 D:风险可控 E:中央调配
23、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A:分析中长期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B:明确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提出规划期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D:做出重大项目决策 E:提出关于重点领域发展的政策措施
24、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C: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D:公共森林公园 E:国家地质公园
25、下列关于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B: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 C: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 D: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
6.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答案 篇六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4、企业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与预期达到的水平或成果。
5、促销:企业通过一定的传播与沟通手段,向目标顾客传递产品或劳务信息,树立企业与产品形象,促进顾客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二、单项选择
D A B B BA A B D CA B C C DA C D A C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错
四、简答题
1、答:(1)人员(2)资金(3)物资设备(4)时间(1分)(5)信息
7.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七
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主办,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承办的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2015年第十九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国内26所院校及杂志社、出版社的72名专家和学者齐聚石家庄参加研讨。会议分别由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袁振兴教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副主任胡元木教授、重庆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章新蓉教授、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杨国莉教授主持。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建齐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秘书长田昆儒教授、河北省会计学会秘书长马长增分别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75篇,参会人员72人。参加上午大会报告的有: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主任天津财经大学于玉林教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邓明然教授、山东财经大学胡元木教授、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袁皓、兰州财经大学孔龙教授、天津天狮学院冯怡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梁毅刚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宋绍清教授等。
10月31日下午大会分会计和财务两个小组进行论文交流,分别由重庆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章新蓉教授和山东财经大学胡元木教授主持,每组安排五篇论文进行交流和点评。小组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言踊跃,畅所欲言,交流学术心得,气氛热烈,认为通过论文交流开阔了视野,了解到许多专业及学科新动向,收获丰硕。
8.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 篇八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规范;规范建设;理论与实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规范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到位,出现了工作开展起来有些无章可遵循以及有章而不遵循的严重突出问题,因此迫切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规范建设以便于规范企业的经营秩序。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制度基础就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其重要性和企业的规模成一个正比的关系。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大环境是十分的脆弱的,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有章不遵循,因此迫切的需要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以便于得到一个有力和有利的约束企业经营的一个机制。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从而导致了帐目的混乱,财产的不真实,数据不确切,为了掩盖实际的财务现状和经营现状,随意的伪造、更改捏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以及会计报表;还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的数量不充足或是没有按照标准配备,导致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随意性记账,手续不齐全,差错十分严重,会计资料丢失严重,核算不准确和不科学以致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等。
2.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现在有些企业的法人结构十分的不完善和特别的混乱,在单位的内部也没有建立一个层次明确的决算、监督和执行三项权利相互独立和约束的机制。企业一人说了算得现象还是十分的突出的,从而导致了资金以及资产的等管理严重不科学,甚至因此而造成重大的错误决策经常发生,没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独权专权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营效果,甚至给贪腐培育了肥土。
3.费用支出失控,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项目经理或是部门经理为了搞好一定的关系而谋取对企业有利的经营好处而允许他们支配一定的业务费用,但是却没有列出一个详细的支出程序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导致一些人员在利用这部分经费时往往采取多取少支出,最终都流向了个人腰包或是用公家的钱满足了自己的私欲。因此,作为企业要在会计规范这一道关口严把业务费用支出,以及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的审核,把好关口。
2、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企业进行一个良性的发展,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舞弊现象
会计是对各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在收集、加工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资产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内部管理人员管理的目标,又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使用方向,需要财会部门积极的完善好内部控制的岗位职责,使得出资者的投资及管理当局能够合理的运用,使得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能够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需要严格的按照制度履行,要符合企業内部制定的制度和规章。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触犯法律和企业规章的行为,需要企业制定有效的授权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复核和内部审计程序,才能避免企业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4)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同样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总体目标,它能够保证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目标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标准。
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设的实务研究
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会计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
1.制定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其核心问题首先要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以及严谨的工作流程,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处理一项经济业务以及重要的环节时,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设备货款,规定要由设备采购经办人填写付款单,机电部门负责人审查付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然后经主要领导、总会计师、财务科长联签后,会计员审核付款单的内容并核对设备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再经过总账的会计人员逐步审核凭证,充分的保证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开具支票,将汇款结算办理完成。
2.实行不相容的职位分离设置
严格限定好各个职员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特别是重要的岗位,例如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目的是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例如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岗位约束机制,比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工作,以及会计档案保管的相关内容,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也不需要出纳员进行监管;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特别是对仓库的材料要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登记管理,明细账簿要设置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特别是管理钱和物的人员,在工作调动时或者无故离开工作岗位时,要做好工作的交接,特别还需要主管领导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和接替,积极监督交接过程中的工作,尤其是要监督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针对现金的收付管理,要实施有效的内部复核制,针对物资的收发要做到复秤制、复点制等,这些都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可以减少防错防弊现象的出现。
3.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签字环节
管理越权在企业尤为常见,尤其是在社会风气败坏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总是讲关系,讲亲戚等等,凡事以个人利益当先,因此越权事件屡禁不止。为防范管理越权和循私舞弊,对所有需要支付的款项,需由经办人员填写资金支付申请单,由各经办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加盖经办单位印章,然后经过主要领导、总会计师、财务科长分别签字确认,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涉及到工程及设备安装的项目,还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确保无质量问题以及运行良好后才能付款。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在清查中保证账和卡及物的正确性,才能及时的发现账务差错。例如出纳员在管理现金时,要进行日常的库存盘点,特别是每日下班前要结清现金存款,盘点及清点库存现金,对有差错的数据及时发现及时清理,特别是财务方面的工作,会计主管人员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和不定期盘查库存现金,确保资金的完整证。
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电算化替代传统手工会计记账以后,不仅能够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还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要逐步的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例如通过电算化可以加强会计系统化的管理,充分的保证会计系统的安全,才能保证会计人员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明确责权分工,根据不同的会计岗位,设置总账、稽核以及一般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系统操作权限以及密码口令,保证岗位人员的职责,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的工作内容,特别要关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容,保证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顺利进行,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电算化可以充分的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徇私舞弊,程序的设计人员要逐步完善软件的操作,加强密码的保护,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数据库采用,严格的按照软件的设计要求配置专人,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还要充分保障系统设计不变,由负责的专管人员统一专管,最终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实现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年6月22日
[2]武献杰:《企业会计舞弊因子及其防范对策分析:管理环境视角》,载《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年第9期
作者简介:
【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推荐阅读: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与实现07-05
2、法德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09-17
四川省2015年下半年《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考试试题08-31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07-20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10-31
现代企业工商管理11-16
现代企业理论论文08-30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版08-17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10-12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