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2024-09-28

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精选11篇)

1.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全面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负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克服推诿扯皮、散漫拖沓的不良风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执行总局党组关于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作的规定。完善巡视制度,推进巡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每年对三分之一下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巡视。积极开展创建优秀领导班子活动,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要完善和落实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增强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落实五年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等知识的学习,加大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员、反避税人员、稽查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倡在岗自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加强公务员考核。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贴近税务实际、贴近思想动态、贴近工作生活,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税务干部提高思想境界。

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建工作。根据中央精神,总局即将下发全国税务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良好成效。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要办好税务总局党校。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符合税务部门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核心,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要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执行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担负起反腐倡廉的领导责任。要在严肃执纪的同时,加大组织处理力度,采取坚决措施,切实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不许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许“跑官要官”,不许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不许参与赌博,不许借婚丧嫁娶之机收敛钱财。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强化“两权”监督制约。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特别是要严肃查处税收管理、干部人事工作、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巩固税务代理专项检查成果,坚决纠正税务机关与税务师事务所明脱暗不脱以及指定代理、强行收取代理费的行为,严禁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从税务师事务所取得不正当经济利益以及投资入股。严格责任制度,加强责任追究,不仅要坚决查处税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而且要严肃追究疏于管理、失职渎职干部的责任。

2.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二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以前死板僵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和理念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式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 这是树立正确学生教育管理指导思想的基础。由于大学生基本已经成年, 应该以对等的姿态来进行管理, 因此, 高校学生工作强调其参与地位, 树立主人翁意识, 努力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要, 并创造条件和机会,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高度重视, 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就当前的现状来, 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 要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建立一只高水准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构建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步入科学, 人性化的轨道, 以此适应新的形势, 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自身管理的积极性, 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 而是应该看做是教育的主体。现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应该以学生自治为基础, 在学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再辅以辅导员的帮助, 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学生不光是被管理的对象, 还作为主体直接参与管理。大学生在这种体制下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既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工作效率, 节省了人力资源, 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3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建设

学生干部应作为今后学生管理的主体, 他们能力和素质的高低, 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者的水平, 所以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对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重视起来。可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然后选拔优秀人员进入学生会或班级等, 从而在学生当中起到积极的影响。然后学生干部可以利用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 在支部、学生会或社团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注重班级和宿舍建设, 指导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争先创优

活动, 把学生班级和宿舍建设成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 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建成同学们的“家”。

3.2 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为结合, 加强引导学生的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 并提高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道德习惯, 做一名有修养、高素质的当代青年。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且也可以清除时下流行享乐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3.3 全面负责学生信息库建设, 以此为基础, 公平、公正、公开的做好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

对于优秀学生要及时表彰, 正面影响其他同学。对于后进生, 要多多帮助, 要记住“没有差学生, 只有差老师”这句话, 争取使其早日赶上其他同学。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要细致耐心, 以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重视大学生扶贫工作的开展, 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

3.4 发动学生基层组织,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 要加大对学生文化建设的投入,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锻炼健身、增强体质的乐园。以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为基调, 利用各学院和学生社团, 广泛开展内容生动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活动, 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表现、提高自我的舞台,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发展网络文化与发展校园文化相结合

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 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文化已经融入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 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校园文化也以网络的方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 学会正确的使用网络, 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资源如暴力、色情、反动、颓废等影响, 使网络真正的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生活的好帮手。为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人性, 学校应该积极搭建有效的网络平台, 以留言薄、信箱、论坛的形式, 利用网络信息量大, 及时方便的优势,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除此之外, 结合传统教育手段, 教师也应该适当发挥自己的作用, 可以组织班队活动或者党团活动等, 这样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较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5 实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 是针对我国高校长久以来存在的“人治”传统提出的。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其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前提, 可以促使管理者在依法行使自己管理职权的过程中,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法定权利, 避免对学生的侵权。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敦促和鼓励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 培养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其中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精神、权利意识、法治理念等, 从而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权利,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在高校中, 法制课往往是在某个年级阶段开设, 且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应当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也为他们打下牢固的法律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和执法的习惯, 为毕业后步入社会, 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推进整个社会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创造条件。

总之,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应该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 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反对把学生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针对当代世界的迅速发展,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断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学亮.法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体制与政策研究.2004 (4) .

[2]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4.

[3]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1) .

3.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三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科学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始终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新问题、处理新情况,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去践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饱满的热情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把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形成为职工发展企业,靠职工发展企业,企业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及提供软实力支持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党的宣传工作。企业党的宣传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在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做文章,大张旗鼓地明确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做到鲜活而有生机,入情而又入理,才能使职工感到自己是宣传的主角,从而定位自己为企业的主人。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和靈魂,对企业的凝聚和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硬实力,企业文化是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发展和培育企业文化要把发展和培育优秀的企业职工作为核心。

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人才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首先,要对这一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引起重视,加以运用,形成机制,不断总结和提高。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职工情况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职工心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职工心态疏导、调适和平衡工作体系,促进职工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职工心态良性变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其次,要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在企业职工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让职工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感到愉快。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培育职工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人力人才支持。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大跨越、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又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完善提供了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活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找到企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得以实现。

4.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信访稳定 篇四

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秘书长、县委办主任

罗鸿宾

在全县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坚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学习与分析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先后深入下两、元潭等地,对信访稳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利益调整不断变化以及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提高,稳定形势依然严峻, 信访工作任重道远,主要存在着“八种不良倾向”:一是制度不落实的倾向;二是遇到问题绕着走的倾向;三是上推下卸不用力的倾向;四是浅尝辄止不深入的倾向;五是前出后生剪不断的倾向;六是一拖再拖不终结的倾向;七是接访座谈摆样子的倾向;八是排查处理不逗硬的倾向。

为切实解决调研中发现的信访工作问题,实现“四个确保”工作目标,笔者认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落实有效举措,做深做细工作,合理调处信访矛盾,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抓好信访矛盾化解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历亲为下深水、逗硬落实抓化解,确保一批初案、老案、难案得到化解。

1、突出矛盾纠纷排查。以重信重访、疑难复杂问题和非正常上访为重点,深入细致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努力把排查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群体、每一个环节,不留空白和死角,确保排查面达到100%。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按“六清楚”(矛盾纠纷产生原因、涉及人数、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解决办法、办结时限)的要求建立台帐、挂图作战。

2、突出初信初访整治。认真落实初信初访首接首办责任制,推行领导现场接待、亲自协调处理。按照“一次性摸清情况、一次性定准方案、一次性用足用够政策、一次性办死办铁”的工作要求,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初信初访办理满意率,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确保初信初访月内当地化解率达到65%以上,两个月内化解率达到95%以上,重信重访化解率减少30%以上。

3、突出老难积案化解。县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乡镇和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开展“信访老难积案化解活动”,对久拖不决的老难积案,要全面落实 “三定五包”责任,采取“抽丝剥茧、梳理归类”的办法,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分开,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确保年内积案老案结案率达95%以上,息访率达65%以上。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信访秩序整治

信访问题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各地各部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舍得时间、舍得精力、舍得感情、舍得手段,抓宣传、抓引导、抓整治、抓转化,保障群众正当利益,实现信访渠道规范化。

1,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非正常上访活动处理新机制和“19条非正常上访行为”范围界定等知识宣传,以案说法、以图释法,向群众广泛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主动停止非正常上访。

2,加大帮扶力度。对突出信访问题,依靠党员、干部和群众工作信息员,通过落实“1+1”帮扶稳控措施,做细做实群众思想疏导教育工作,耐心规劝,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群众认清形势,认清非正常上访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引导自觉采取合法方式表达诉求,促使企图择机择时上访人员主动放弃非正常上访。

3,强化执法手段。对不听规劝、一意孤行的上访人,由政法部门落实专人负责,逐人建立档案,在收集和固定证据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不姑息、不迁就,加大信访秩序整治力度,实现重点涉稳案件的重点突破。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坚持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着力规范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实现信访工作常态化、经常化、实效化。

1、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责任部门负实责、协同部门负联责”的责任体系。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紧持把信访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同步督查考核,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处理本辖区、本部门信访工作日常事务,做好可疑上访人员稳控工作,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信访部门负责代表县委、政府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接待人民群众来访,为来信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维护来信来访人的合法权益,承办领导批示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督促处理落实。对涉及多个单位的信访问题,相关单位“一把手”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

2、坚持限时办结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梳理出来的各类信访突出问题,逐一建立台帐,明确包案领导、责任主体、工作措施、解决时限,由乡镇、县级部门限时办结。对自身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由乡镇和县级部门报告联系县级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入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办公会议逐一研究解决。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上访人不息访不放过,确保重信重访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努力实现全年进京上访和到省非正常上访“两为零”的目标。

5.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五

全文通过初步分析当前我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主要现状、我国离退休人员带有社会共性化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着重提出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必要,提出了五个人本化和精细化做好服务工作的具体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进一步强调了以人为本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把握的几个方面,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新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人为本地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将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创出新局面。

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老干部办公室调研员 刘 伟

1978年、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已经颁布过有关老干部工作的几个政策性文件,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78]组通字40号)、《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980]253号)等。但标志着我国干部退休制度正式建立的,则是1982年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 1 定》(中发[1982]13号)。这三十年来,主要是针对离休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渐次出台,逐步形成了离休干部工作的政策体系。2008年出台的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8‟10号),则对新时期怎样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相关配套政策亦将拭目以待。

无论是离休干部工作,还是退休干部工作,既有服务,也有管理,服务是其主要的具体工作内容。从工作角度讲,服务工作实际上也成为实施大部分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体系已经建立,中直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及所属事业性单位都建立了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局或办公室,各省市建立了老干部局,成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主体,并在完成老干部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几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行的一系列有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政策、法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拥护,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我国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不同于其他国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实践证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机构改革,更伴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 2 快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人为本地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努力将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创出新局面。

一、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主要现状

1、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干部政策涉及总类、退(离)休条件和手续办理、政治和生活待遇落实、发挥退(离)休干部作用、安置管理到位、医疗保健和丧事处理、社会保险与优抚措施跟进、核定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军队退(离)休政策规定落实、相关服务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其他等十二大类。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大多数中央及省市老干部工作,基本开展有:政治、形势报告和会议,医疗保健讲座,医药费报销,医疗困难协助解决,丧葬服务,生日及住院看望,文件阅读,退(离)休干部党组织建设,退(离)休费及各种补贴,提高待遇,健康休养和参观工农业生产项目,探亲和出境,护理费和交通费,老年大学或活动中心建设,文艺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等等。

2、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特点。离退休干部工作特点主要 3 是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即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老干部政策规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以服务性工作为载体完成有关职责。

3、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相对于老干部政策,属于具体和微观层次的工作,但却是直接和生动地以此联系着老同志与老干部、联系着党的关心和如何实现老同志的利益。几十年来,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和管理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但以人为本方面尚嫌不够。

二、当前我国离退休人员带有社会共性化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当前我国离退休人员带有社会共性化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主要是如下一些方面:

1、对物质生活待遇政策的落实和相关攀比比较关注。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广大离退休人员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和政策待遇的落实并不满足,对分享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成果非常关注,期盼国家法律、法规能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给予保护。

2、对身体健康及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尤为关注。有病能否及时治疗,医疗费能否像少数机关和效益充足的单位那样及时给予报销,国家医改放案能否尽早实行,在解决方便就医、及时看病、普通离退休人员在 4 享用大额医疗费时减少忧虑,这是高龄离退休群体日益关注的。

3、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较为关注。随着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日益改善,各种信息、传媒迅速发展,社会知识结构和文化氛围发生巨大变化,离退休人员在晚年之余对学习新知识、丰富新文化元素、充实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开始极为关注。

4、对社会、组织结构方面能否给予生活服务方面的及时协助日益关注。这样的关注尤其集中于广大高龄离退人员、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及长期卧床的患病老人。这势必涉及社会、社区老龄产业服务的发展创新与完善,需要不断拓展。

5、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现象日益不满,有的对国家现行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不理解,反应强烈,等等。

离退休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业者、开拓者,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财富。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事关改革开放的大局,事关稳定发展的社会全局。面对这些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离退休工作中的新问题。

三、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必要

1、在服务中要强调精细化思想与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服务或管理更加人性化,追求质量和效果为精,注重细节和过程为细。其次,它也是一种管理或服务模式,所谓“化”,就是要将精细的思想理念变成为操作的规范和程序。

2、怎样将以人为本和精细化要求与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相结合。以人为本和精细化管理思想,与做好我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是相吻合的。前面讲了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三大特点,其中一个是服务性,这一服务性特点结合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实践又有如下具体特征:一是事务性工作多,即操作性、执行性强;二是工作细碎,即少有特大项目和大块工作,服务体现于随时和随地;三是针对性强,即服务直接针对离退休干部个人,很多工作是直接的人面对人,事情点对点;四是服务对象 6 弱势,即离退休干部因年高体弱,反应和行动能力弱,增加了服务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获得离退休干部群体的认可,必须要求我们要注重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关注细节,用精细服务来完成工作,以获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当前,我们正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将以更多的公共服务形式作为载体去承载和实现。离退休干部工作本身服务性就强,其管理部分实际上也是通过服务形式来完成。例如,通过提供大量生活、政治和老年大学等服务,丰富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空闲时间,从而减少矛盾,协调心理,保证群体稳定,获得管理效果,为服务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因此,要始终强调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服务性,并切实追求服务效果。

(2)计划与目标的具体化。目前,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普遍建立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但计划应再具体到季度和月度。工作目标方面,还不够明确突出,即计划中工作应当达到的效果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制定出服务效果目标的精细要求,既便于工作总结和评价,也便于在过程中提升服务行为水平。

(3)分类管理应多样化。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实践中,已经有分类管理的思想和实践,比如区别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区 7 别不同年龄段的老同志、区别居住地远近等,这是按照人本身来进行群体分类。应该将分类的对象由“人”转为“需求”,比如,若重新认识区别不同年龄段老同志的分类,则其本质并非人外在的年龄分类,而是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分类,因此,即使年龄偏小的人也有可能因身体健康状况差而分类于有更多医疗保健需求的群体(当然这一群体中的多数者可能还是年龄偏大者)。从客观实际出发,对离退休干部心理需求进行多样化分类,是离退休干部服务分类精细化、人本化的基础工作。这将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活动服务的精细化。举办集体活动是落实离退休干部群体政治和生活待遇、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具体渠道和方法,可以说离退休干部活动已经形成一种“活动群”,即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是落实离退休干部政策的载体,因此研究和遵从这样的活动规律是推进工作的需要。支部组织生活、参观游览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一项活动要有活动前策划,活动中服务,活动后的信息反馈和总结评价。这些活动往往需要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与其他部门单位合作开展,也常常需要抽调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中具体主管处室、科室之外的其他处室、科室工作人员组成临时的服务工作组,因此,可引进项目管理(也体现出精细化思想)的方法来加强活 8 动服务。强调活动进程从策划到过程到结果、服务组人员从分工到组织到协调的系统性。计划要想到各种可能性,过程要注重细节操作,结果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反馈意见,分工要明确到某项具体行为和具体人员,每人工作量得当合理,组织安排有序,工作人员与老同志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信息渠道畅通和及时联络。

(5)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日常的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面对着大量的来自于离退休干部的电话和面谈,以及大量离退休干部工作有关手续办理,医疗保健、老年大学教务、活动中心服务管理等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惯例,应该对这些特点和惯例及时加以总结和归纳,形成规范做法和要求,明确办理的步骤。比如,制定电话和面谈记录制度,制定各工作的流程等,并在工作人员与离退休干部中公布,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做到心中有数,增进彼此间理解和默契。

3、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辨证和科学地驾驭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精细化的离退休干部服务是有选择的、有程度深浅之分的。对退休干部既不能像对待离休干部一样,从各个方面都实施精细化的服务管理,但也不能对退休干部等同于一般社会老龄人口,简单地实施社 9 会化管理的方式,而应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模式(即体现中国特色的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的必然结果。虽然精细化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工作量,但是精细化难免会增加工作量,因此要防止无限精细化。这需要辨证地和科学地对待离退休干部服务精细化问题。防止无限精细化,就是防止所有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精细化,对于活动类和日常工作中具有可程式化倾向的、带有重复性质的工作可以考虑精细化。此外,防止无限精细化,也要把握精细化的程度,其程度决定于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的资源条件,比如人力、资金、设施等。精细化的程度应该由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不适宜指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离退休干部来说,任何工作的精细化,只要不给他们带来烦琐,他们都是欢迎的。只要政策得以落实,那么在政策之外的更进一步的需要的满足,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持续地满足,如果不能长期满足,所采取的受欢迎的举措也会因客观难度而停止,这易引起服务对象不满。在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可采取渐进主义和试验的方法,由简到复,由点到面,拓展精细化的服务内容,推进精细化的程度。

(2)以服务对象为导向,防止陷入机械地精细化。精细化是方法,是工具,不是工作目标,不能为了精细化而精细化。10 在精细化的同时,必须始终强调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人性化。要以服务对象为导向,不能以精细的工作方案为唯一依据,特别是当分工清晰具体时,工作人员容易产生“岗位本位主义”,仅关注完成所分工工作,当发生情况变化、现场或过程中出现难以分清职责的新事务时推诿或行动迟缓,机械地执行方案。离退休干部的需要应一直是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导向标。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政治头脑、政策意识,在宏观视角与微观服务行为之间保持清醒和机敏。

四、以人为本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离退休干部工作者应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以人为本地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考虑是否可持续,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是否能持续地坚持人本化、精细化理念,也要认真对待。没有理论上的认识,没有认识上的共识,人本化与精细化的推进可能会遇到阻力。因为人本化和精细化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绝不可能由少数工作者完成,而是集体行为才能承担的任务。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取得理论上的动力。为此,我以为我 11 们需要在今后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一要以人为本,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服务机构的工作作风,思想工作要与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老同志的党组织建设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偏废。二要以人为本,把离退休人员关心关注的事情优先解决好。三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资源、单位结构资源,为改善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做好实际工作,开办和拓宽各种形式的老年大学形式,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方面,落实中央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四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为创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而探索新思路。

2、加强老干部工作者队伍的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指出,“要真心、真情、真诚地为老干部服务”和“深怀感情、主动服务”。但是,由于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烦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存在于一些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中,这是工作作风问题,一些面向离退休干部开展的调查显示了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是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的政治学习和理论教育并不少,但是针对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而开设的服务知识和技术培训基本是空白。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 12 离退休干部工作中注入人本化、精细化思维和行为,必须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此外,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总体年龄偏大,有的单位均龄在50岁以上,虽然近些年一些年轻干部进入到了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失衡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通过人员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3、要加强研究和交流。中组部老干部局每年都在离退休干部工作系统内开展课题研究,但这往往只能提供共性工作部分的指导,且课题量有限。由于资源和具体情况的不同,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在各单位情况不尽相同,在离退休干部系统中,缺少对本地本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于离退休干部服务的管理主义倾向的操作研究不够。同时,政策研究也不能代替微观服务技术和细节管理的研究。可以说,老干部政策告诉工作机构做什么,甚至怎么做,但是怎么做好,还需要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此外,离退休干部工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交流不够,建议开设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全国性和地区性会议论坛等。

总之,结合新情况、新特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人为本地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将离退休 13 干部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创出新局面。

参考文献:

⑴《老干部工作文件汇编(1978年—200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人事部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司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⑵《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资料》,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⑶李源潮.在接见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央组织部《工作通报》2008 年第12期

6.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六

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使贫穷落后的乡村与现代文明的城镇处于对立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消除城乡分割和城乡对立,构建城乡和谐社会。三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社会深层次突出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广东得益于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经济社会严重失衡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是构建和谐广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省加快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四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抓好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六是在农民中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精神,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七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效能;八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上,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如韩国“新村运动”着力于在农民中树立起来“勤勉、协同、互助”的精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美好家园。江西省赣州市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经验,以及海南省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体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衔接的模式,二是徐闻、德庆县和云浮市云城区农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模式,三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以解决“一保五难”为重点的模式,四是部分农村以社会综合治理、创建平安为重点的模式,等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

最近,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初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二是教育农民逐步树立“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三是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是抓好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的五改。五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必须纳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考虑和统筹安排,增强城关镇、中心镇以及专业镇的功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辐射、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

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乡镇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提高乡镇政府的效能和办事效率;推进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增强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效能;进一步理顺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延伸;加强乡镇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乡镇管理体制更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建设新家园

7.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七

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个层面入手,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国税局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从修养入手,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领导干部处在组织、决策、指挥和协调的地位,提高领导干部的修养直接关乎税收事业的全局,应通过学习、实践和锻炼逐步提高领导者的自身修养。

(一)加强自我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加强自我修养应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公正。即要正派做人,秉公办事,不厚近薄远,不计恩怨情仇,公道对待每一个人,公正处理每一件事,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要诚信,即要树立靠诚信率众、靠诚信服众的理念,争做“讲诚信、守信用”的模范。再次要实干。从政有径,实干为先。领导干部集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于一身,必须干在前面,走在前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多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凡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第四要清廉。即要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慎交友,离是非,保洁身,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二)加强自我修炼,提升精神境界。加强自我修炼应做好三个方面:首先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修炼的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只有抓好学习,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的身心修养、政治见解和思想境界才能切实得到提高。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前人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次要树立终身改造的理念。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和金钱,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乱用权、滥用权。再次要确立终身追求的目标。作为领导干部,眼光应该放得长远一些,要自觉运用党员先进性标准校正人生坐标,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竭尽全力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状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再困难中挖掘潜力,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

(三)加强自我修正,提高道德水平。加强自我修正是不断完善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正视问题,解剖自己,做到“闻过则喜”、“问过则改”,不断修正自身言行,恪守为官的底线,拒绝庸俗,远离浮躁,淡泊物欲,追求高尚,自觉做到“有个性但不任性,更不超越党性”,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

二、从能力入手,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

中层干部岗位是国税团队的中流砥柱,中层干部是国税工作运转的重要环节,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而中层干部应具备学习思考、干事创业和团结共事三种能力。

(一)中层干部要有学习思考的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即说明学习和思考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思考的学习是瞎学习,没有学习的思考是瞎思考。中层干部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正确地落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中层干部学习思考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政治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爱岗敬业意识,立足于税收工作,在行动中寻找发展的机遇;通过业务学习,增强业务技能,使自己成为多面手、高技能的中层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项业务,应对复杂的经济局势,为全面推进税务系统基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层干部要有干事创业的能力。中层干部要干事创业,首先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总局提出的34字征管模式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狠抓征管改革,细化征管责任,积极寻找和探索新的税收管理方法,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良性互动机制,切实解决单位之间各自为政和信息传递不畅、数据资料不共享、工作步调不协调的问题,力求达到分工明确化、管理责任化、稽查法制化的目的。同时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优化干事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促使干部职工的“内力”得到激活、“动力”得到增强、“引力”得到善用,形成团结和谐、积极进取、严谨务实、快捷高

效的良好工作作风,为国税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力量。

(三)中层干部要有团结共事的能力。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检验中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成熟不成熟以及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讲团结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感情。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不讲制度就没有说服力。因此每一位

中层干部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学会“十指弹钢琴”,正确处理好与党政的关系,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与纳税人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征得其对税收工作的支持,消除不必要的隔阂,达到新的团结和统一,为税收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谦虚谨慎,对一般干部要多责任少顾虑,多关心少言教,多鼓励少批评,使其与自己和全局的工作节奏同步,步子合拍,以更好地推动全局工作。

三、从素质入手,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质量

近年来,国税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但是,人浮于事、机制不全、效率欠佳的问题依然存在,与建设和谐国税的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国税干部的工作能力、进取动力、创新活力、团结合力,最终实现国税系统整体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用教育培训来提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建立一个驱动力强、富于生机、有利于干部成长的科学机制,按照不同目标所需求的干部种类、层次,对不同基础和特长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通过鼓励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树立勤奋学习、深钻细研的作风,增强自学充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专业写作和工作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应注重学习的效果,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税收经济工作实践中去,切实通过教育培训达到履行新职责、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的目的。

(二)用制度改革来激励进取。作为经济执法部门的国税机关,要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按部就班思想的束缚,建立起一个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干部和竞争上岗制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公正、竞争和择优的原则,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畅通进入口渠道,建立和实行干部任期制、使用期制、辞退制和聘任制,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各种配套措施,疏通出口,拓宽渠道,实现干部管理上的良性发展。

8.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八

一、建设高素质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

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乡镇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乡镇预算外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管理都直接由他们来管理。特别是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加大投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的具体落实和管理更需要乡镇财政所干部发挥积极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不能很好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尽最大可能地以四两拔千斤之力来发展乡镇经济,为乡镇提供基本的财力,为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夯实基础。

三、改进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阐明乡镇财政所在新时期中的任务、职能和作用,务必保证乡镇财政所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乡镇财政所的作用和地位,为乡镇财政所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改善办公条件,为乡镇财政所干部能安心、舒心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某县的10多个财政所都是八十年代初兴建,有的还是一排的瓦房,墙壁开裂,屋顶塌陷的大有其在;办公桌椅破损严重;配置的电脑有的连开机都不能正常打开。要建设好干部队伍,在外部条件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彻底地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要舍得花钱,才能够让他们安心、舒心地工作。

3、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的考勤工作。针对目前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主要特点,制订好外勤和内勤两种便于考勤的制度,落实好考勤人员,严格考勤制度,明确人员去向,严肃请假和病假的审批程序,将考勤与津贴、评优、奖励等直接挂钩。县局财政纪律检查部门定期不定期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抽查力度。对旷工、早退、迟到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按照有关制度开除或调离财政系统。

4、制订奖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行首问任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下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完成好任务和不完成任务的在奖励、评优上要适当拉开距离,不搞平均主义。要细化考核的各项要求,要在财政所内建立起适用的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提高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以便用的统一的标准来考核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奖罚分明、平等相待干部职工。

5、转换干部管理体制。乡镇财政所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县局、乡政府的双重领导。干部管理的职权不明确,不利于统一管理。因此要把人员编制、财务等统一上划至县局,由县财政局直接管理,各乡镇财政所为县财政局的派出单位。

6、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对乡镇财政所领导进行民主评议,按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及时更换。在考核中,要尽量提拨年轻且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同时对留用和却任所长都进行异地交流或安置。

7、建立学习的制度化。首先鼓励干部职工接受学历再教育,其次分批对未经财经专业毕业的年轻干部职工进行1至2年的脱产学习,再次是加强对乡镇财政所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要分批,分层次,分年龄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轮训,要建立起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用制度督促人,用考试检查人、用成绩评价人来作为提拨人才和考核的依据。奖励专业职称考试通过者等。

8、适当对45岁以上人员进行调整。对工龄符合退体条件的鼓励其退休;对长期请病假不上班的要劝其按有关程序办理病休手续。对45岁以上人员过多的财政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按就近原则安排其工作,调整他们的工种,认真整合干部队伍的结构,除止老油条现象的出现,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朝气逢勃的财政所。

9、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领导。县局领导要分别挂点乡镇财政所,除对财政所业务指导外,还要对干部职工的纪律、生活等负责,将财政所干部职工的一荣一损与直接与挂点领导相关。要彻实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险,及时提供人员经费的合理开支,在工作奖励上力求县局与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

等相待。尽可能地关心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之,新时期形势下建设一支素质强、形象好的财政所干部队伍就应以制度为依据,从严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顺各种管理关系,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创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新型财政干部队伍。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认真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同时,围绕财政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二、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开展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财会业务知识培训,积极鼓励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各种考试。

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依法理财能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强《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及财政部门规章制度学习,提高了干部法制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财政干部良好形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精神,营造爱学习、勤工作、争奋进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廉政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作风,做到廉政教育经常化、监督制度化。同时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干部考核,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求每个干部以岗位工作为目标,及时记录自己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新闻宣传,对每个同志下达任务,促进财政人员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是深化学习,提升财政干部业务素质。坚持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教育培训,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收到效果,确保财务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坚持开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粮食直补网建立、金财网开通等新增财政业务项目学习,使财政干部尽快掌握财政新增业务;坚持开展财政金融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建立公共财政知识、涉及财政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财政干部业务技能;加强工业、农业、社会保障和管理知识培训,使财政干部更好地扮演好党委、政府参谋和助手的角色。同时扩大学习面,使更多的财政干部有机会参加更高层次、更系统的业务培训。

二是严格奖惩,增添财政干部激励措施。建立财政干部奖惩激励制度,内容涉及财政信息上报、业务完成情况、年终考核排名等,以创先争优调动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使其能积极建言献策、大胆工作,创造财政工作新业绩。

三是加强教育,打造风清气正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理论学习、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听报告等多种形式,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加大惩治力度。对发现的财务违纪违规现象一查到底,不包弊纵容,不姑息手软,营造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财务人员要深入实际,加强调研,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强化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对违规现象敢于说不,打造敢抓敢管、风清气正的财政人才队伍。

一是进一步强化团结意识,努力形成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全体财政干部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看到新希望,增强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顾全大局,加强团结,把精力集中到抓财政促发展上来。要树立争先创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团结实干不争论、聚精会神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继续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继续加大思想解放力度,不断加强观念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和学习型机关。要学会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切实解决财政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纳入财

政改革发展轨道。

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抓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及时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领导和每个承办人员,并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应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和责任,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推进财政系统效能建设。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力求局机关作风有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干部素质有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有明显上升。

五是进一步学习宣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五五”普法期间新颁布和新修订的财政法律、行政法规,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

和各项财政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围绕深入开展“阳光财政”创建活动,在全局扎实开展了以“讲学习、讲团结、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机关

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纪律观念、服务观念和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增强,进一步树立起了财政部门廉洁、奉献、务实、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

随着财政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财政局在新的一年对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全体财政干部应着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展了“创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 干部”活动,鼓励大家进行在职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特别要求科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渊博,业务技能熟练,才能算好经济和政治两本帐,才能真正理好财,搞好服务。二是要求全体财政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严格执行“八项服务承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办事程序,推进政务公开,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努力形成勤政、高效的良好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配齐配强纪检监察、财政监督人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警示教育,搞好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财政部门公正廉洁的好形象。

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完成财政中心任务的关键,乡财政所以“政治强、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效率高、形象好”为基本要求,近期推出新措施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08年我所除乡党委、政府组织的正常学习外,结合本职工作,要求了对财政新业务的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2、建立完善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因矿山、水能企业全部上划,无税源,完成各项收入任务的压力较大。我所本着以突出重点,目标任务细化的原则,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

9.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九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队伍建设的探讨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生干部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而普通学生针对部分学生干部也产生了信任偏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正确引导,如何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热切关注的问题.

作 者:韩桂红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信任偏差 学生引导

10.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初探 篇十

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关系人心向背,它是我们革命胜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党风集中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上。新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开创我们地税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关键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当前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虚作假,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浮飘,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假话,办假事,搞浮夸,爱做表面文章,或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忽视客观实际的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扎实,爱摆花架子,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一知半解,凭感觉,凭想象,乱拍板,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生搬硬套,照抄照搬,削足适履,对路线方针政策,不融汇贯通,保守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开拓创新;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讲真话,不敢讲实话。

二、缺乏责任心,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托付的事情当作儿戏,对工作推诿扯皮,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问题就调“主”,而对部门利益和权力却寸土不让,没有一点全局观念;一些领导不尊重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一些领导不关心下属,对群众的困难、愿望和意见,不询问,不了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三、享乐拜金,脱离组织,自由主义和利已主义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搞本位主义,一言堂;一些领导干部搞宗派主义,拉拢或排挤人,在位子、房子、孩子、票子上讨价还价,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自由散漫,腐化享乐,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些领导忌疾讳医,不敢、不愿和不善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些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而出现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下决心整治。

我认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恪守宗旨、服务群众、清政廉洁,解决好领导干部作风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领导干部要“德”字当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各级政府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任职,其德才素质是被组织和群众肯定在前的,也就是说,干部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人的素质是一个不断修养完善的过程,所以,干部任职后很容易出现两种消极现象:一种是因忙于繁杂的事务或借故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导致其思想品质、精神境界停滞不前;一种是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凡事求全责备,只知正人,不知正己,其道德品质滑坡甚至走向堕落。领导职位本身就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一种考验。能够面对各种利、欲诱惑而不为之所动,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是人之楷模;能够懂得自知之明,有意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操守基本道德标准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所以,领导干部要特别注重修身立德,首先应该在人格上令人尊重和信赖,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才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群众才能真心真意配合支持你的工作,即使偶有工作失误群众也能原谅你。

二、领导干部要“信、忠”为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贯彻、落实和执行,对我们的干部来说,是一次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特别是理想信念和忠诚的考验,是对党性、对人的意志品质的砥砺。

回顾我们党八十年光辉历史,中华民族的无数先烈和优秀儿女,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信仰和主义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才有了今天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一个世界超极大国和一个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党、老党改变了颜色的事实说明,党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理论和路线是前提,干部是关键。

我们的党历来重视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同志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而工作而奋斗,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作出成绩”。;每个党员入党时都庄严宣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但是,干部要真正做到“靠得住、有本事”,就必须要有“忠诚”。作为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有忠诚地履行职责,用一言一行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为人“靠得住”,是政治上“靠得住”的最基本的前提。唯其如此,才能顶得住压力,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才能真正团结群众,凝聚人心,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力量,实现共同理想。

三、领导干部要“公仆”为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这里说的权力观,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领导干部掌握着国家大大小小的权力,而领导干部本身来自于群众,最终又要还原为群众。

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被组织上委以一定“职务”才拥有相应的“权力”,“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是完成“责任”和“义务”的保证,不存在没有责任和义务的权力。领导干部只能说明比一般群众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而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做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还是把它当作谋私利的工具,这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因此,党所面临的考验具体讲主要还是对其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而各个任期的领导干部能否经受住这种根本性考验,就看对手中“权力”是否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是否时刻摆正“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关系。如果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心态就很难保持平静,就会产生非分之想,就容易成为人性第一欲望的俘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行使正确就能得到人民的公认和尊重,也会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产生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否则,它会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让人身败名裂。所以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真正把党和人民的权力用来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11.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篇十一

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树立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形象,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市纪委有关调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对海勃湾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进 行了专题调研。

一、近几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管理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勃湾区纪委、监察局在加强队伍建设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制度及措施,以制度保障了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了教育培训制度。委局机关坚持每周二学习,纪检监察干部每季度一培训,每半年一交流,通过学习、考试、知识竞赛等途径,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反腐倡廉的能力。二是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情况、队伍管理情况、好的典型、内部不良倾向等,以简报或会议的形式,每季度在全机关公开一次,增强了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举报制度。公开了举报电话,利用政务网向社会公开了一些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使整体纪检监察工作处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对于群众的举报,区纪委常委会定期进行分析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四是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选配标准。严格把好纪检监察干部入口关,不断提高选配干部的能力水平。1998年以前,调入纪检监察机关的人员学历相对较低,身份多样,有的从企业调入,有的从事业单位直接调入。后来逐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准入门槛,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领导从各单位的专业人才及业务骨干中考核选配,最近几年,又在大中专毕业生及选调生中选取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现在职的16名纪检监察干部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五是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有“为”才能有“位”。近几年,区纪委监察局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结合纪律检查、效能监察的职能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在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在监督中协调、协调中服务的理念,主动参与,提前介入,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切实维护了政令畅通。纪检监察工作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得到区委、政府的认可和充分肯定,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以提升,绝大多数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均得到相应提高。过去,区纪委监察局仅有纪委副书记和监察局局长两个正科职数,最近几年来,原为副科级领导职数的6个内设机构负责人均按正科予以配备,科室工作人员基本上被提拔成了正科纪检员、副科纪检员和副主任科员。目前,区纪委监察局的16名在职干部中,正科以上干部10人,副科干部4人,2人列入了全区副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六是实行了纪检监察干部考核奖惩制度。在组织部门正常考察的同时,通过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评定,区纪委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了考核奖惩制度,根据纪检监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情况,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调整、提拔,提出主导性意见。近年来,海勃湾区纪检监察系统先后有10多名干部被交流使用,6名干部被调整到区属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岗位。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保持了较好的整体形象。但是,客观地说,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够”:

1、思想不够稳定。在工作方面,纪检监察干部辛苦,“栽刺不栽花”,“吃力不讨好”,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工作性质对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在人员待遇上与这一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由于缺少对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任用和交流机制,一个人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与特长的发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政治待遇方面,近几年通过区纪委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努力,与其他区相比,虽然使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待遇有所提高,但与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干部相比,干部交流力度还不够;在经济待遇方面,还没有跟上工作任务的要求,如纪检监察干部办案及信访的补贴一直为69元,以前没有补贴的很多部门现在都有了自己的补贴,而且标准相对较高,如老干部局为60元/月,计划生育补贴80元/月,审计人员120/月,政法机关130元/月,等等。此外,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奖金、福利差距较大。在生活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受市场经济和不良风气影响,纪检监察干部的严以律己与其他部门的公务消费浪费反差很大,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理落差,导致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能安心本职工作。

2、能力不够全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反腐倡廉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违纪案件广泛涉及到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诡秘,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反调查能力在不断增强。而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同一地域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办案手段传统,懂财会、懂法律、懂电脑的专业人才为数不多,执纪能力相对落后。

3、协作不够到位。按照现行管理体制,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但是在实际运作上,同级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工作经费等方面对同级党委政府的依附性很强,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则仅局限于业务指导层面。由于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因此,上下级纪检监察干部之间在工作上特别是在案件查处以及量纪定性等方面,仍存在意见不一致、协作不到位的现象。

4、经费不够宽裕。由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等速度加快,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的增加,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量增大,业务经费明显不足。相比较,其他部门上级都有资金或是车辆等实物支持,而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下拨专门的经费或相关办案设施。

5、干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干的多、说的少,出力多、显现出的成绩少,这与经济管理部门等其他单位易出政绩相比,不易引起领导对干部的注意,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不能真实反映干部的实际付出。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公务员法》实施后,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坚持教育、监督、制度和激励并重。

1、要抓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一是要突出教育的重点。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时刻牢记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加强纪律观念的教育,引导干部自觉遵守办案纪律,严守办案秘密,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创新教育的形式。要打破纪检监察工作比较沉闷的局面,少搞说教,多搞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比如,多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赛事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到各个单位、各个层面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等活动,让干部走上前台,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教育自己。组织机关干部赴外地学习交流,不仅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同时要学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的知识,扩大视野。三是要确保教育的效果。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搞一阵风。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工作再苦再忙再累,坚持既定的学习制度,雷打不动。今后,调动或提拔干部要把平时学习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严加考核,确保学习见到实效。

2、要抓监督,规范言行举止。要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纪委监察局的主要领导要经常下到基层联系点听取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的动态。要多与纪检监察干部办过案子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当事对办案人员工作的反映,特别是有无执纪违纪的现象;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结合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专门设立针对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的举报箱,主要领导要经常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收集情况,把干部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臵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3、要抓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建立五个方面的制度:一是要建立资格准入制度。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门槛,实行资格准入,力求凡进必考,逐步缩小组织任命的比例,扩大法定考试进人的比例,坚决杜绝安臵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为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打好基础。二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

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让干部多学习多接触经济管理、金融证券、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三是要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对新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增加跨省市互相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的机会,确保每名纪检监察干部每两年外出培训一次以上。四是要建立末位淘汰制度。要逐步探索领导点评、干部自评与社会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年对纪检监察干部考评一次,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淘汰出队伍。五是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制度。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匹配一定的资金,多向基层倾斜,弥补地方财力有限导致纪检监察业务经费不足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缺陷。

上一篇:区域招商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