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前景(精选10篇)
1.中国汽车行业前景 篇一
中国纺织行业前景分析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48.9亿元,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达到3506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9140.3亿元,同比增长17.3%。
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高度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是我国纺织生产力布局的主体区域;二是生产力布局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显著;三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突出,目前纺织工业共有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成熟产业集群170多个。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从国际看,美、欧、日等经济体仍旧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这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要求。
2.中国汽车行业前景 篇二
另外,2009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信贷、税收、船舶报废更新等五大方面支持国内造船业的发展,为船舶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规划目标,我国力争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达到1200万马力,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占有率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无疑这对我国汽车滚装船的发展也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中国汽车滚装船运输的现状
我国远洋汽车滚装船运输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际航线汽车滚装船数量很少。我国汽车出口运输只能是即期找船或临时租船,在运输车位受限之余,我国汽车出口的运费也比日、韩要高出一截。再加上国际滚装船公司都受国际汽车巨头控制,我国产品在和它们处于同一市场竞争时,常会遭遇汽车滚装船运输调整甚至恶意毁约的情况。
滚装船的运营成本高昂,只有在运载车辆的整体体积超过滚装船60%容积的状况下,海运物流企业才能够盈利。但此前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量都比较零散,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运费开支,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海运企业在远洋出口领域力量非常薄弱。
目前,我国的航运公司为应对汽车出口贸易迅猛发展、运力吃紧的状况,只能选择合作经营。2006年3月,中海集团与以色列Ray Shipping公司签订2艘6400车位及2艘4900车位的新型汽车船的长期租赁协议。中远集团则与日本邮船合作成立合营汽车船运输公司,2007年中远航运已拥有5艘纯汽车船。其他国内滚装船公司,如深圳长航、上海安盛、重庆民生等大都经营国内航线,且运力很小。
在汽车物流领域,水运的成本要比陆路运输低20%~30%,据长江航运集团提供的数据表明:从长春一汽运输到广州的轿车,每辆车的运输成本约为3800~4000元,而海运只需要2500~2800元,比陆路运输节省30%的成本。然而在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每年轿车产量超过500万辆的背景下,只有不到10%的汽车运输通过水路完成,可见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中国汽车滚装船运输发展的条件
2.1 中国汽车产销情况
根据汽车行业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950万~1000万辆,到2010年,中国将力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用10~15年时间使国产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10%以上,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达到100万辆以上。有关国际研究机构预测,2015年汽车成本指数为69,而日本为114。如果中国汽车出口达到韩国目前的水平,则需要100艘以上汽车滚装船,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则需要200艘以上的汽车滚装船。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这即可为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提供相对稳定的货源。
2.2 汽车滚装船
长期以来,汽滚船的建造几乎被日本、韩国造船界所垄断,近几年,我国汽车滚装船建造市场正在起步。
2009年6月22日,中远船务自主设计、制造的首艘5000车位汽车船名“中远盛世”号,在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下水。中远集团将以此为开端,建立中国第一支汽车滚装船队,解决中国汽车出口的海运瓶颈,真正实现“国车国运”。
“国车国运”是为我国汽车出口工业配套的重要战略项目。近期,中远将通过买船、造船、船舶租赁和客户联营等形式,使旗下滚装船数量增加到14艘,车位数增至4万个。中远集团已与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17家中国汽车企业签订了1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为这些企业实现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承担运输任务,“中远盛世”正是中国首支汽车滚装运输船队的首制船。此前,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一直依赖日韩海运企业,运费往往比日韩汽车企业多支出20%至30%。
2.3 滚装码头建设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规定,从2005年1月起,汽车进口取消许可证制度,2006年6月30日起,进口关税降低到25%。这些政策促进了国内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汽车物流的竞争已经在各港口的汽车滚装码头蔓延开来。
我国沿海、内河港口相继建设汽车码头,国内航运巨头也纷纷购买滚装船,大力开拓汽车航运业务。被国家海关总署指定为汽车进出口海运口岸的大连、天津、上海、广州四大沿海港口,以及南京、武汉等内河港口,纷纷建设汽车滚装船码头建设项目。
黄埔老港码头和新沙、新港、洪圣沙等码头都是广州港汽车作业的主力码头。为满足汽车运输要求,广州港在整合现有码头设施的同时,将集团属下的新沙码头由1个3万吨级散货泊位改造成滚装船码头,该项目投资1400多万元,可靠泊6000车位的滚装船。在珠江西岸,广州港南沙汽车滚装船码头拥有3个深水泊位,其中2个为汽车滚装船专用泊位,1个多功能多用途泊位,一次停放汽车可达2万辆,年通过能力达100万辆。汽车滚装较普通集装箱装运可大幅节省成本,随着该码头的落成,广州港为未来广州汽车大规模出口铺好了便捷通道。
天津港新建的环球(第二)滚装码头岸线总长580米,前沿设计水深-14米,拥有两个7.5万吨级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50万辆商品车,具备接卸外贸滚装船的能力,实施全面对外营运。
大连汽车码头能一次存放1.4万辆轿车,年设计通过能力为60万辆,一期工程的汽车滚装码头拥有5万吨级泊位1个、1万吨级泊位2个、岸线长675m,目标瞄向中国最大的汽车码头。日本邮船和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投资7200万美元的大连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坐落在大连保税区,拥有2个泊位,年吞吐量60万辆,1个30万立方米的货场可以同时容纳2.3万辆车。
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简称“海通汽车码头”)于2003年12月正式成立,是专业的公共汽车滚装码头。海通汽车码头泊位长219.4米,前沿水深-12米,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设施和良好的集疏运环境,适合各类滚装船只靠泊。业务主要包括整车装卸、随车备件及重大件装卸。海关、边检、商检常驻港区,能够提供高效便利的口岸服务等。
3 结语
从文章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任务艰巨,目前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尚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滚装船队,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汽车出口商应主动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实现规模经营;积极揽取其他重大件货,进一步降低亏舱成本;汽车制造商应该和航运企业、港口合作,建造滚装船队和码头。
相信在各方努力协作下,我国的汽车滚装船运输的发展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荣.滚装船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5,1.
[2]汪明剑.我国汽车滚装船企业迎来发展机遇[J].水运管理,2007,4.
[3]孙文一.中国汽车滚装船运输市场分析[J].世界海运,.2007,12.
[4]曾祥联.重庆滚装船运输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8,3.
3.中国光伏行业前景十分光明 篇三
“尽管受到国际油价下跌以及海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利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纪凡2015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纪凡说,国际油价的连续下跌给光伏行业带来波动,光伏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行业对持续投入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但他认为这些影响只是短期的。随着未来油价的回升,全球有着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再生能源的共同意愿,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他分析说,目前在很多地区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达到了平价电力的水平,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他说:“从未来更长的时间来讲,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便宜的电力能源。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同太阳能行业结合起来将构成一个智慧能源体系,在能源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效率将变得更高,能源互联网的时代肯定会到来。”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14年6月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理事长,高纪凡介绍说,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行业洗牌,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2012年是中国光伏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在中国政府的关心下,中国市场在2012年之后快速启动,快速发展,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GW,2014年也保持在该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领先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下游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光伏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规模都得到了提升。
谈到日前美国裁定再次对输美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关税问题,高纪凡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的裁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中国光伏行业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申诉和应对。”
高纪凡说,美国的裁定并不是按照中国的成本体系做出的,征收的“双反”税率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产品的具体定义方面有不合法的情况存在。他说,“我们光伏行业将共同努力,可能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交涉,或者在其他贸易组织里申诉,尽力改变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为。”
高纪凡认为,此次裁定的背景是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从市场份额来讲,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已经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常态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他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和技术能力积极拓展“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进行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双反”,这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4.中国美甲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篇四
要了解中国美甲行业的现状,不妨先到大街小巷和各大百货商场去走走看,然后就不难发现,如今美甲市场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现:
1、高端美甲师人才缺口大
国内美甲师入行门槛比较低,绝大多数人只经过简单培训即开店营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的美甲师呈现很大的人才缺口。一业内人士称,缺乏专业人才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问题频频出现,未来市场必将催生越来越多的高端美甲师。
2、经营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
美甲加盟今年如火如荼,但远远未到普及的程度,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美甲店仍多数是小店铺,大都是凭两条小板凳、一张小方桌、几瓶劣质指甲油揽生意,既无消毒设备,甚至无手脚区分,更别提职业资格证了,而对工具的消毒,他们一般都是用酒精擦拭,让许多需要美甲的顾客止步。对美的追求日益高层次的顾客,需要更多高端美甲店的出现。
3、顾客的追求在变化
由于贴甲片,做水晶甲等方式很容易对指甲造成损伤,因此绝大多数的女性顾客,选择对本甲进行护理和绘画,所谓人往高处走,追求美丽永无止境,也必然越来越趋向于高端,小店铺经营项目比较小,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将越来越难满足顾客。
4、技术多样化发展
美甲店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只能绘简单的以五瓣花为基础的花型图案,能给顾客选择的图形一般不超过30个,而且图案除了颜色的变化外,内容十分雷同,自然不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所以,尽管有越来越多女性钟情于美甲,但手工美甲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她们的口味。技术多样化,技术革新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向。
5、品牌加盟是必然趋势
5.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会同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制定“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旨在鼓励和引导药企尽快达到新修订药品GMP,其中包括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限制未按期通过认证企业的药品注册、严格委托生产资质审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施药品招标采购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药品GMP改造项目等内容。
目前,无论是从机遇还是挑战来分析,我国本土药企的转型升级都是恰逢其时。从政策环境方面分析,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在2010年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也曾明确提出支持国内企业实现制剂出口;2011年2月,新版药品GMP发布,部分条款参照了WHO以及欧美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药品GMP标准,有利于我国制药企业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我国药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步伐;2012年1月,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企业在国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支持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和建立研发中心。这一系列政策性组合拳已成为推动制药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从经济环境方面分析,由于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之
一。同时,今后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到期,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其中某些品种的临床应用短期内很难有新品种替代,而首仿药可获得6个月的保护期并可获得40%的市场份额,这对于有实力的仿制药厂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行业环境方面分析,当前国际医药市场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全球投资并购活跃,跨国制药企业与我国扩大投资合作的意愿增强。在这个全球资源整合的时代,跨国药企正把合资作为一种占领市场的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国内制药企业来说,就拥有了和国外先进制药企业合作的机遇。这种合作,有以增强生产为目的的合作,例如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与海正药业的合作;也有以增强研发能力为目的的合作,例如先声药业和百时美施贵宝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百时美施贵宝的BMS-795311。而从挑战方面而言,一些现实问题也迫使本土制药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这些问题包括:药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药品价格不断下调、环境和资源约束要求提高、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壁垒相结合、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以及缺乏国际认证、缺少国际话语权等。
一是在价值取向方面,原来有些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于是忽视质量、购销领域行贿、研发中的临床造假、产业转移中存在的环保等诸多问题纷纷出现。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注重质量、注重企业社会责任逐步成为了更多企业的共识。在对天元流感疫苗生产的改造中,公司严格执行过程控制,增加了很多中间控制点。“这样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丁伟波说,目前天元的员工在质量管理理念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最重要的是质量,这种意识可以贯穿到日常工作行为的所有细节当中。应该强化生产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
高员工素质,切实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借鉴跨国企业的经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长制药已捐助1亿元人民币和价值3000万元的药品,数千名首都医药专家走进四川、宁夏、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义诊,先后对100多名少儿先心病患者实施了救治手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由单纯追求生产增长率向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转变,在这个转变当中企业是负有责任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
二是在企业管理理念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已能依据行业发展规律来管理和引领企业发展。在品种战略方面,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本土企业集团开始向创新药物研发转移,逐渐成为药物创新的主体。江苏恒瑞的艾瑞昔布及艾瑞昔布片、浙江贝达药业的盐酸埃克替尼、先声药业的艾拉莫德片,以及天士力药业的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先后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注册批文。在生产管理升级方面,于明德认为,企业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标准的升级,二是保障体系的升级。他分析,今后5年,产品标准会有不同程度的升级,主要是保证中国生产的药品更安全、更有效;保障体系升级方面,要求药企逐步通过新版GMP认证,部分企业还可以升级到美国FDA、欧盟和日本的CGMP的水平。另外,近年来不少企业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员工的职业安全,EHS概念逐渐为国内企业接受。EHS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整合,该体系通过建立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事故、环境污染和职业病隐患,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安全、环境与增进员工健康的目的。
6.滑板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 篇六
如今,不管是在城市的广场、公园,还是在农村的宅院、公路上,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在玩滑板车,滑板车已成为当今孩子必不可少的玩具。14年前,在没有滑板车的吉林省市场闯进了一位传奇的创业人物,他让吉林的孩子们有了新奇的玩具,并带动了一批人跟着他创业,他就是李彦民。
1999年,李彦民认识了一个加工生产滑板车的朋友,并从他那了解到,滑板车在国外很受孩子们欢迎,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而且有益于健身。当李彦民听说该产品只出口国外,而不在国内销售时,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佳的商机。滑板车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要想成功打开市场缺口,就必须提高它的市场知名度。为此,李彦民和欧亚商都、长百大楼和长春国贸等大商场协商,把滑板车放到文体专卖区,请他们帮助推广、代卖。但是由于价格较高,而且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起初滑板车的销量并不太好。
看到滑板车的销售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李彦民的亲属产生了质疑。但是李彦民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卖滑板车和卖鞋子的道理是相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拓展销路。
从2001年起,李彦民就开始了他的市场开拓之路。一方面把滑板车的宣传主阵地逐步转移到长春市的各大儿童玩具店和体育用品店,一方面开始主攻全省各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只有把这两大块市场拿下了,滑板车才算打开了市场。为此,李彦民跑遍了全省各市州的所有玩具、体育用品批发市场,拿着滑板车的样品,一家家地宣传推介。许多批发市场的老板起初对滑板车不认可,当面回绝是常有的事,但是这并没有让李彦民退缩,一次不成,他就多去几次,很多老板都被李彦民的执着给磨得没招了,最终答应了与他合作。
回忆自己跑市场的经历,李彦民说除了清洁工之外,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比他更知道早晨4点左右的长春是什么样了。每天清晨,他带着滑板车样品从家出发,每天得跑3个城市,在每个城市待3个小时,见20多个客户。
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李彦民终于苦尽甘来,滑板车迎来了销售转机,一度供不应求。到2004年,全省各地的300多家批发市场都已成为李彦民的忠实客户。
7.中国汽车行业前景 篇七
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开发利用, 将其作为资源开发, 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 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 节约能源1.4万吨标煤, 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 可出钢8 500吨, 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 节能0.4万吨标准煤, 少产生1.2万吨矿渣, 比用铁矿石炼钢节约2/3的工时。每利用1万吨废纸, 可生产纸浆8 000吨, 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 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 节水100万立方米, 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 节电600万度。电器产品换代的节律越来越快, 报废电器中的元器件平均只用了2万小时, 只相当于设计寿命的1/25, 这些元器件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中国日益灵活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指引下, 民间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越来越活跃, 为满足市场经济多方面的需求,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由于具有企业规模灵活、设立方便、转型容易等特点, 最先迎合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往往是中小规模企业,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型经济的方展方向。
2008年1~11月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7, 120, 030, 000元,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 511, 572, 000元, 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023, 535, 000元。2009年1~11月我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 619, 162.00千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24.4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515, 248.00千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3.59%。
8.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国汽车;中国汽车产业;挑战;对策
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1.9%,2001年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二、中国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一)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4)自主论证,若不能掌握、实现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体系是什么,那么自主能力的提升将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常常用所谓先进的标准体系来限制中国的自主企业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需要实现从比较的竞争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上海华普汽车通过独特的“三联合”战略增强自身科技研发实力,“三联合”战略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上海华普汽车保持了产品良好的科研优势。(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市场动向,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的形成。
(二)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业内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内壮大国内零部件产业,就应该以“移植嫁接”为主要途径,采用产业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赐勋表示,坚决反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广州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组建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与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合资的广州电装有限公司,建成了广州本田轿车空调系统生产线,年产24万台套,新增产值7.3亿元。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据报道,首期投资3.3亿元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不仅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竞争意义的汽车研发中心,同时还将是日产公司全球汽车研发体系的重要研发中心。此外,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首期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广州市经贸委透露,广州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开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尽量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四)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
1、“新农村建设”契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是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相对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汽车需求的增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国家每年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逐年提高。三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机动车开始升级换型,汽车逐渐成为首选。五是新农村建设对运输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近4000万辆,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仅保有量更新和升级换型的市场就相当可观。
2、生产适合农民的汽车。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7.7亿,另有2万多个小城镇,人口约为1.8亿,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合农村、农民使用的汽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农用车和轻卡有比较明晰的分工:农用车适应农村复杂路况,主要承担从田间地头到公路边界的短途运输任务;而轻卡不受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因此可以负责相对长途的跨区域运输工作。显然,农用车、轻卡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满足农村生产运输的充分需求。因此,专家提示,对于农村用车市场的开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特色。从目前看,农村用车需要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经济实用,装饰不用很讲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备。同时,汽车厂商在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车型时应注意不同地域的特点,地理、道路的差别也造成了地区要求的差异。此外,生产厂商还要改变以往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给农民一个选择的空间。不可否认,受经济条件影响,价格仍然是农民买车时最关注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因素,汽车制造商在开发产品时都应该事先考虑到,以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村用车。
3、期待政府的具体措施。显然,目前,单纯依靠农用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和对未来市场的期待去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相关专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对于农用车及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植。现在单单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企业都在向市场要效益。对生产农村用车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农民用车不能与城市用车一视同仁,要适当减免购置税和使用环节的收费。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减免了三轮农用车的养路费和购置税,而有关专家也正在积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内容上对农民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出台,而国家对于农村汽车市场的引导性政策也值得我们期待。
(五)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政策协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因此,在200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的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据他介绍,国家正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9.中国汽车行业前景 篇九
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力的带动了汽车空调行业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949年底,全国拥有民用汽车仅5万余辆1978年底,全国民用汽车达到135.8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5.90万辆,载货汽车100.17万辆,分别为1949年的26倍、15倍和30倍。截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2.8亿人,共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截至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是2003年汽车保有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2003年提高了29.9%。
虽然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空调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因此整体规模仍然不及国外水平。截至目前,汽车空调行业经营企业约有1221家(正常营业的经营汽车空调企业),占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的13.1%。其中,上海地区汽车空调企业有241家,占总数量的19%;其次是广东省,有231家,占比18%;浙江和广西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企业数量分别为179家和107家。2013年,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市场规模约63亿元。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步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从2003-2007年,汽车产量增长563.1万辆,配有空调的汽车增长422.3万辆。2008-2013年期间,中国汽车产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此间,中国汽车空调装配率维持在61%-66%的水平。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空调报告分析认为,2014-2018年,中国汽车空调装配率将在这个区间波动,最高不会超过70%的水平,这些由于多方因素导致的完全装配水平。结合对汽车销量的预测,将汽车空调装配率定位69%的水平,从而推测汽车空调市场容量。分析认为,到2014年,我国汽车空调的需求量将达到1580万台;到2018年,我国汽车空调的需求量将达到2410万台。
10.中国热泵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篇十
“热泵”装置通过电力做功,从自然界中捕获低品位热能,转移并提升至可供人们生产、生活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热泵消耗1份电能,可提供3至6份(甚至更多)高品位热能,其一次能源利用率超过100%,比传统供暖方式节能30%以上,是规模利用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精灵”。
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市场推广已近10年,目前仅做出10亿元的市场份额。这样造福于民的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在市场推广中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
现状:
行业泥沙俱下,市场准入混乱
热泵行业用10年的时间仅做出了10亿元的市场,其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热泵行业是2000年前后在我国兴起的新兴产业。根据暖通行业内媒体《暖通空调咨询》分析,1999年到2002年,是热泵市场的示范期;2003年到2005年,热泵技术市场份额逐年递增,许多家电厂商适时跟进,热泵生产商和销售商逐步增多,整个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2006年以后,由于“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目标,提高了全社会对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关注度,热泵技术的大众认知度和市场推广有了一次飞跃。
据热泵行业内知名企业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飒女士介绍,目前国内的热泵产品市场方兴未艾,与前些年无人问津的局面已大不相同。1993年,清华同方刚刚开始涉足热泵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时,知晓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也很少,热泵产品产量很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价格也很贵。如今,由于热泵产品生产制造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热泵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商业潜力,生产热泵产品的厂家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热泵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称,2008年上半年国内地(水)源热泵市场销售额为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为30%。其中小型机组6.7亿元,大型机组(主要是北方市场)3.3亿元。热泵行业近10年的发展只做出10亿元的市场,其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10年培育,做出10亿元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准入混乱,企业参差不齐。许多华南家电企业反映,目前行业内出现一些“螺丝工厂”——只要有把螺丝刀就可以买配件组装,产品寿命、性能自然无法保证。并且部分热泵工程实施后不能对抽取能量所利用的地下水或其他自然资源实现100%回灌或循环利用,使消费者对热泵产品失去信任。据悉,热泵行业目前尚无成文规定,没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或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对从业企业进行约束,生产门槛较低。
政策:
扶持导向清晰,补贴亟待完善
财政补贴为助力热泵技术的市场推广做出了示范和导向作用,但热泵的市场推广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热泵技术在政府眼中,是非常耀眼的“明星”,多次被写进像 “十一五”规划和《节能法》这样的政策条文。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财政补贴更是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做出了示范和导向作用。但是热泵行业毕竟是新兴行业,它的生产和市场推广不同于传统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现有政策在支持其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仍有可完善的空间。
政府补贴体现层次性和导向性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明显。从2006年起,建设部、财政部连续3年补贴了3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去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共有26个省(区、市)的130个项目上榜,其中有90个项目涉及到地勘单位擅长的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项目。辽宁省上榜的12个项目全部涉及热泵技术,山东、北京、河北也成为开发利用热泵项目比较多的省份。
沈阳、重庆等城市则以不同的财政补贴方式发展热泵项目。沈阳市政府对于采用地源热泵的相关单位予以扶持,包括给予水电价格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简化热泵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等。重庆市日前出台的《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热泵机组的空调,按机组额定制冷量每千瓦补贴800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高温热泵机组,按机组额定制热量每千瓦补贴900元。
倪副总经理认为,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早些年主要面向研发机构,这两年多补给项目方(如建筑开发商),现在开始转向终端消费者。通过补贴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刺激用户选用节能产品。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层次性
和导向性,在热泵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政策的激励,对于热泵行业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惠民政策中也明确提出对于采用家用节能空调的用户给予补贴。
从提供生活热水和采暖来看,热泵产品最直接替代的传统能源就是煤炭,近期我国的煤电价格上调和限制使用燃煤锅炉等政策都对热泵产品的市场推广起到了帮助作用。以热泵热水器为例,它以少量电能推动热泵机组,由热泵系统吸收自然界的低品位热能(如空气、水、地热等),用1千瓦电能可产生4千瓦热能,同时还可以利用低谷电价工作,运行成本只有电热水器的1/4,节电环保效果明显。热泵技术在回收低温废热方面能够发挥巨大潜力,像污水、冷却水、工业用水等都可以成为热泵产品的能量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采访中业内企业多次向记者表示,期待国家能够出台更多能源价格调整策略,或针对使用热泵产品的用户进行电价补贴,以激励热泵产品的市场推广。
跨部门行政许可手续复杂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的考察和严密的论证,这个过程离不开工程实施所涉及的具体政府机关的支持和协助,比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许可、提供工程实施地的地质和水文资料等等。
由于热泵是一个新兴行业,还没有相应的、较为完善的行政服务体系,它所涉及的跨部门的行政许可手续比较复杂。以北京市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为例,里边提到热泵系统施工前期,项目单位须取得“市国土局对项目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评估意见,市水务局的水资源评估意见,市规划委对井孔布局、管线布置的初审意见和市环保局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对热泵项目进行统一审批”。
这样复杂的程序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监督工程质量方面负责任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热泵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和复杂性。随着热泵市场的逐步发展,各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在积极按照市场和热泵产业发展需求,调整相关政策,积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沈阳市在地方法规中已明确规定“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从事供热制冷经营企业的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
前景:
突破技术限制,提高节能意识
热泵技术在可靠性方面已成熟,主要的技术突破和局限集中在应用方面。大众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热泵的技术原理是物理学中的经典循环——逆卡诺循环,它的道理——“反着提取能量”不难被理解,但是如何控制这个能量提取过程,使它能够为人类所用,却是几代科学家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才开发出来的。因此,控制技术是热泵的核心技术,它必须稳定可靠,同时适应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用户需求,才可能被应用。目前的热泵技术在可靠性方面已经十分成熟,主要的技术突破和局限集中在应用范围、能源条件和功能/性能的扩展上。
应用范围待拓宽
热泵产品在既需要供冷又需要供热的地方最能够发挥其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任何一种单独的供冷或供热需求提供起来都不够经济,因而它在长江以南、尤其是两广一带的应用并不多。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热泵产品的应用地域正在逐步扩展,长江以南地区的市场也在不断打开。同时,从前的热泵产品多为民用和商用(建筑使用),现在已逐步扩大到工业应用领域。比如同方在河北开滦煤矿等煤矿作业区的示范项目,通过利用采矿过程中伴生的矿井涌水中的能量,为矿井口送暖风和提供洗浴热水。
空气源热泵不能在太冷的地方使用,原来只能在-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使用,现在经过技术改良,有些空气源热泵已经可以在-20℃的超低温条件下使用了。
而像污水源热泵和海水源热泵这样的热泵系统,由于污水和海水的成分比较复杂,直接利用有可能腐蚀机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的技术研发需要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对机组和水源做特殊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直接引用已处理到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由热泵机组对其进行能量提取。
功能/性能也须扩展
以热泵热水器为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从前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只能达到45℃左右,这样的温度只能用来洗澡,用来采暖温度稍低。现在,经过技术改良,有些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5℃-65℃,基本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另外,热泵产品与其他设施的配套使用也可为热泵的市场推广打开一方天地。据同方人环工程技术部门介绍,由于出水温度不够高,从前的热泵产品在应用到使用暖气片散热的既有建筑中受到限制;现在新型建筑多采用地板散热装置,这种散热装置的技术路线与热泵产品很吻合,因为地板散热装置的面积大,不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就可以满足用户舒适性的要求,这样的配套设施改造和使用也增加了热泵产品的市场应用机会。
需要补充的是,从同方人环的经验来看,即便热泵产品在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都没有出现技术障碍,在产品的正式投入运行和售后服务阶段还是会出现问题,很多相关的控制和操作系统还没有“傻瓜”到人人都能掌握的程度,违章操作和错误操作时有发生。另外,从空调制冷的角度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碳氟制冷剂逐渐被弃用,用什么冷媒代替碳氟制冷剂仍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难题。
好产品须广泛认知
目前,普通大众对于热泵技术及其相关产品还知之甚少。热泵产品想要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需要普通大众的广泛认知和支持。
节能环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让人们了解后,才会成为一种影响普通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意识。利用热泵思维(提取和循环利用能量),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隐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能量,比如房间排风的热回收、干燥、工业废水、废热、废料等等。
【中国汽车行业前景】推荐阅读: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十大预测07-20
2010-2015年中国汽车保险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08-30
2017-2022年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目录)10-08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08-10
电动汽车中国政策08-04
中国成人情趣用品市场行业前景分析09-29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08-19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对策09-13
中国汽车继电器行业研究报告08-31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