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教育(精选11篇)
1.我的理想教育 篇一
我的教育理想
因为受人之托,参加明天的演讲比赛,写了篇演讲稿,心情很好.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理想与追求并付诸于实践。而我的教育理想则是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拥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曾经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让课堂在无形中充满枯燥与无味,教学目标按部就班,教育效果让人失望至极。教师怕走进课堂,因为看到的不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而是慵懒与烦躁。教与学似乎都成了任务,而不是兴趣。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我苦苦的思索,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将课堂的容量加大,精编课堂教学内容。以期不断的丰富学生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意志,开阔他们的心胸,净化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以达到教育的理想。恰逢新课改,它的施行更让原来“任务型”的课堂向“参与型”课堂转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向“积极主动参与”转变。自由、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教育的理想不再是梦,而是渐趋于现实。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而辛苦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份工作,身上还肩负着使命。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与危机感时时鞭策着自己。一个学生,相对于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家庭,他就是整个希望,整个支撑啊!所以这需要怎样的爱心、耐心、细心与恒心啊!
教育的理想不是面对一个群体,而是一个个个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高中生是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经历着人生与命运的选择。其中不仅有身体素质的要求,精神状态的自我调适也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体察,耐心的帮助。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成为富有朝气与激情的有为青年。
朱永新教授说,“我们新教育人,应该心中有理想,扎扎实实植根于田野之中,怀抱着一种合作的精神,努力作出一番公益的事业,去成就我们的人生,去成就我们的教育,去成就我们的民族。”
2.我的理想教育 篇二
笔者作为教师中的一员, 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把责任当己任, 立足岗位做贡献, 教书育人。“以学立业, 以德立身”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本文浅谈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观。
一育人先育德
子曰:“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由此可见, 德是立身之本。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我们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育人先育德, 以德育人,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品德培育的基础。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培养独立的个性开始, 笔者从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开始, 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两个资料袋, 一个是语文资料袋, 一个是数学资料袋, 两个科目的学习用书分开装入各自的资料袋;在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要求学生自己背书包上学。久而久之,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思想觉悟自然也就提高了。
2.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深信, 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只有自己道德高尚、乐于奉献和热爱学生, 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 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真正的德育教育是榜样的教育, 榜样胜过言语, 教师应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教师对待学生要严慈相济, 需要多一点爱心, 多一份宽容, 多一份期待, 对学生严格要求。“亲其师, 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学生在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 同学之间能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 热爱班集体的生活。
二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 活得幸福, 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怀感恩之情。纵观学校的许多问题学生, 他们不但不懂得感恩, 反而与老师、父母为敌。学生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 是缺乏真正的阅读, 应让学生多阅读, 如《感恩故事》、《神话故事》、《伊索寓言》、《成语故事》、《名人传记》……这些阅读应当占据学生的整个理智和心灵, 引起他们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身, 迫使他们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类灵魂的复杂性, 迫使他们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那怎样才能使好书成为自我教育的手段呢?这就必须教给学生多读课外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人传记, 这一类书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 他的个性就失去了核心, 而理想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所谓自我教育, 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培养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追求人生幸福的梦就是理想, 就是奋斗目标, 就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学立业, 以德立身”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在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以来, 举国上下纷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学校举办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多项活动, 包括征文、演讲比赛、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等。在主题中队会上, 学生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理想, 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护士、有的想当人民教师、有的想当画家, 要让学生们深知, 要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学习,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 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
四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子曰:“里仁为美。”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为人师表, 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正学风,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 细化每个学生的责任,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
五因材施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行各业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后进生能不离不弃, 耐心帮辅;面对尖子生, 能给他们压任务, 让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让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乐中学, 学中乐。
综上所述,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小中见大, 让学生们熟知, 要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学习,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 才能对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3.我的教育理想 篇三
我小时候同样有着许多梦,但到中年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教育情有独钟,我爱教育,我爱学校,我爱孩子,我上了讲台,面对孩子时,就激情澎湃,充满活力。我看到孩子们活泼天真,茁壮成长,以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看到孩子们在受到教育之后的那种文明智慧,文质彬彬,我会由衷地高兴。如果说,在学校工作,一切都是十分艰难的,有着无限的责任无尽的担心,实在是少快乐可言,但唯一使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是,每天能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能感受到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是培养了人才,小孩成人成才了。这一点足可以消除那些烦恼与沮丧,使人忘却那些令人不快的事。这一点是促使我钟情于教育的不竭动力,其中有着快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深深地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生变得美好。教育使人幸福,教育使人自由,教育使人的人生空间和人生舞台更宽广。罗素讲,什么是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满激情而又有知识指引的人生。教育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好的教育能提高人生的境界,开阔人的视野,使人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家乡走向世界,从粗俗走上礼貌,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狭隘走向豁达,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偏激走向包容,从野蛮走向文明。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能不受教育,就是天才,也要受教育。教育能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帮助每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是教育的主要功能。那种认为教育只是为了就业,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这没有讲到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这样。文盲也能找到工作,动物也能谋生。通过教育,增长人们的知识,启蒙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理性,使人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我赞同英国宗教领袖、教育家纽曼的教育主张,在谈到大学教育时,他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赋予大学教育一个切实的目的,我的主张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大学教育的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其目的就是使人适应这个世界。大学教育是一条通向伟大而平凡的目标的伟大而平凡的途径。大学教育旨在提高社会的知识氛围,培养国民的公心,净化国民的情趣,为浮躁的公众提供真正的公理,为公众的理想提供确定的目标,扩大时代的思想库并注入冷静的思考,促进政治权力的行使,提高人际交流的质量。大学教育应让人合理地认知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并正确地发挥,雄辩地阐述,有力地强调。大学教育应教会人们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并直接抓住要害,教会人们解开思想的缰结,发现其中的诡辩之处,舍弃其中的不相关之处。大学教育使人做好准备,可靠地胜任任何职位,轻松自如地掌握任何科目。”
他还说:“大学教育教会人们如何适应他人,如何设身处地為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与任何群体的人相处,他都融洽自然;与任何人交往,他都有共同之处。他明白何时该说话,何时该沉默;他善于交谈,也善于倾听;当自己没有什么可述说的时候,他能够中肯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接受教诲;他总是跃跃欲试,但从不妨碍他人;他是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伙伴,让人可以依赖的朋友。旨在教诲人们所有这些的技艺,正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它与获取财富的技艺、获取健康的技艺同样有用,尽管相比较而言,这种技艺更不易掌握,更不可琢磨,更难以确定,更不易完全具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但真正对这些话有深刻理解的人不是很多,去竭尽全力于教育事业的人也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如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做什么事都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会有多少人去尽力于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的百年大计的教育呢?
但教育的作用可谓大矣。一个国家要走向现代化,要成为一个民主、自由、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教育是根本。一个愚民的社会,会产生无穷的野蛮和贫困,无穷的残酷和专制,无穷的混乱与纷争。特别是一个现代民主自由国家的基石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这一点,我想起了二百三十多年前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对教育的看法。他认为教育能在天生的基础上塑造新人,改造人性中的邪恶与堕落,使之具有道德和社会的价值。教育也是民主政治的保证,一个民族不可能长期保持在无知而又自由的状态。他认为,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训练公民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使之既能与专制独裁领袖作斗争,又能审理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二是造就倾向于按民主方式进行治理的有知识的领袖。他认为,一个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的国家,不可能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自由民主的国家是建立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要防止权力堕落为暴政的有效手段,便是在实际可行的范围内普遍地启迪人民的智力和理性,这就是教育。他强烈批评当时的一些当权者不懂教育,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杰斐逊把教育提升到人民自由幸福、国家长治久安、保障政治民主以及执政者廉能的高度,真是高瞻远瞩,振聋发聩,这虽是他在二百三十多年前的教育思想,但至今闪耀着光辉。
实际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永远离不开四点:一个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一个是民主制度;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信仰。这四条相辅相成,而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是基石。教育是打开现代化之门的钥匙。罗斯福讲人类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要建立这样的世界,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人类要有免于愚昧的自由。我想,这些的关键都在于公民有良好的教育。
世界上最神圣最难的工作就是教育和政治,世界上最难造就的家是教育家和政治家,要成为别的家都十分难,但最难的是真正的政治家和真正的教育家。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教育家的人不多。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晚清,称得上是教育家的没有几个,真正耀眼的名副其实的是孔子。到了中国近代,才出现了一批教育家。为什么教育家这样少呢?这不仅因为教育家的产生和成长需要有合适的土壤,而且教育家实在是比任何其他家都要求高。
教育家要有始终如一的教育理想,即教育救国和教育兴国的理想,抱着这一理想,终生不渝,义无反顾,不因为清贫而改变理想,也不因为艰难而改变理想。这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不竭动力。
他由衷地热爱学生,大爱无疆,用博大的胸怀去爱学生,去包容学生,包括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包括美丽和丑陋。他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内心充满希望。这样的爱,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任何杂念,是纯洁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学生一天骂你八遍也不变的爱。因此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耍嘴皮子,不是作秀,而是他的血液,是他的灵魂,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一切言行。
他有高境界,有人格魅力。他无私,他大度,他文质彬彬,人格是高尚的。他正义,正直,心灵是纯洁的,像万里蓝天无一朵乌云,他做事做人不是以利为动机。冯友兰讲,人生有四种境界,由最低的说起,这四等是: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以及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教育家达到了第三种道德境界或第四种天地境界。他超然物外而又济世育人,他履行佛家所说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坚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有人说,他须知天知地,知古知今,知人知命,如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研究学问和处世为人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始终充满着对学问对教育的执著。
他知道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自己的消化,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嫁接起来,行诸教育实践。他有包容的情怀,包容万物,包容美丑。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他懂得教育规律,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努力把这种思想、理念付诸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知道有教育理想,有教育理念,而无教育实践,不是教育家,充其量是教育学家,而要成为教育家,须有实践上的不懈探索。他不是空谈家,而是扎扎实实的实践者。
在实践中的方方面面要能体现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并产生出很好的效果。
因此,他心目中的学校是一种自由、开放、民主式的探寻知识和学术的殿堂。对于大学,他很清楚,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变化,也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影响大学,大学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大学应有自己的清高与圣洁。大学所坚守的大学精神是使大学成为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成为培养智者的地方,成为人类精神资源传递和知识创造的最佳学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创新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成为一个拒绝庸俗、坚持操守、努力用思想知识、精神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
他还清楚,学校的核心是知识,是传播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就是要向学生以及社会传播人类历史当中,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宝库中的最佳的知识,而不是传播过了时的落后的知识,或者是伪知识。这一点做到就十分艰难。而创造知识,就是创造发明。要给人类知识宝库中增添一点什么,哪怕是一粒米,一滴水,这就是科学研究,创造知识。他要在实践中,以文化去引领社会,去为社会立下标杆,去影响人类社会,去影响国家,甚至去改变历史。
教育家懂政治但不玩政治,他要权力但不玩权术,他以权谋公,决不以权谋私。他总是能把握世界潮流,以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教育,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办教育,他追求真、善、美,也能包容假、丑、恶,他用教育和感化的心灵去逐渐转化假、恶、丑。
他知道学校文化的力量,他知道学校文化就像一个磁场,一只无形的手,是学校的空气和雨露,他知道学校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循循善诱,充满耐心,他把目光始终放在现在,更放在未来。他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是扎扎实实工作,一点一滴积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他知道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他知道政治讲权,经济讲利,科学讲真,而教育讲爱,他会始终把握真与爱。但他也知道,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最终会殊途同归:追求真、善、美。
教育家这样的理想和境界,使我肃然起敬,他们是靠思想和心灵以及行动而伟大的人。
因此,我仰慕我们的大圣先贤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以教育事业为其终身的事业。他有教育信仰,他有不懈的追求,他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知行统一和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培养人才的无穷乐趣,而且一生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令几千年以后的我们仰慕不已。
我追崇孟子,他对教育也是锲而不舍,他对教育人才也有无穷的热情和乐趣,他说人生有三大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其中一大乐。
到了中国近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救亡图存是当时的第一大任务,无数志士仁人怀抱救国理想,赴汤蹈火,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每次想到他们,我就热血沸腾,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同时也心生惭愧,他们的伟大无私令我深感惭愧。这其中,诞生了一大批教育家,灿若星辰,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发展史上大放异彩,至今令人高山仰止。
我仰慕蔡元培,这位大教育家,他集政治家、教育家、革命家、学问家于一身,他使北大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他把他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付诸北大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和效果,使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致于与西方比较而暗淡无光。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厥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更仰慕他为了教育,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义无反顾的勇气。
我仰慕梅贻琦,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清华大学实践,他提出“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并将之贯彻于教育实践中。他主张通才教育,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人才培养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而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而且是组织人才,所谓“工业建设的领袖”,其“重要性至少不在技术人才之下”,“真正的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他认为大学教育“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他还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以《礼记·大学》中的名言寄托心中的大学理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仰慕南开大学的张伯苓,他说:“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他穷其一生心血甚至生命办教育,要他去当天津市市长,他拒绝了;蒋介石几次要他去台湾,他拒绝了。他说我的事业在南开,在教育,我不喜欢政治,我热爱学生,热爱南开。张伯苓为南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独特的办学实践,培养既体现了学校文化物质又兼具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南开精神”就是热爱、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愈挫愈进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敦品诚信的重德精神,博学乐育的人文精神。燕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司徒雷登称赞张伯苓有“英雄般的品质”:“有一个乐观的性格,有卓识远见,有无尽的热情,有洁白无瑕的道德品质。”
而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践行“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的复旦精神;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努力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学术自由思想”为本的“共和精神”;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提倡“团结、民主、进步、学术、自由”的“沪江精神”,都令人心驰神往。
我仰慕西南联大的精神,在抗日战火纷飞的时候,在生死不可预卜的情况下,西南联大以大学应有的超凡品格,卓然立于世界大学之林,担当民族大义,培养救国人才,探寻科学真理,坚守民主精神。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解散时的纪念碑文上总结时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就是大学之精神,大学之品格,大学之境界。
我仰慕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校长,他是一个美国人,但在华五十年,精通中美文化。他办燕大的目的是办一所“对中国有用的大学”。他说:“燕大应当是中西两种文明中那种永恒价值的融合场所。”他做到了。他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在今天看来,就是自由、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以此培养人才,由此,燕大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筹集巨款办燕大,却晚景凄凉,但他一生热爱学生,热爱燕大,他在美国去世,临终之前,遗嘱是把他的骨灰安葬在燕园。他至死情系教育,情系燕大。
北大如海,辽阔汪洋,恣肆奔放;南开如山,坚韧严谨细致;燕大如水,中西合璧,中西一治,水乳交融;清华如天,蓝天白云,透彻无瑕。
还有很多,这时一大批教育家诞生了,他们都有共同的品质:他们人格高尚,他们都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他们有教育救国和教育兴国的理想,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热爱学生,大爱无疆,他们有追求教育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义无反顾的勇气。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所留下的教育遗产至今还在惠及我们今天的教育。
秉承先贤的教育理想和精神,我以他们为榜样,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们在我心中始终是一座座丰碑。但我十分清楚,他们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不断地学习,从古今中外中学,从实践中学。我深知自己的浅陋。我先后两次到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教育,领略世界教育的先进精神。我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中学习,学思想,学人格,学精神,学理念。在中国,我要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以及他们的精神,特别要学习中国近代的教育家、教育学家的实践和学说,吸取精华,充实自己。
我从事教育二十年。这二十年中,我最大的满足是我大体知道了一点教育应该怎么办。虽然愚笨,懂得太迟了,但毕竟是懂了一点。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所谓是朝闻道夕死可也,最怕最可悲的是从事教育一辈子而不知道教育为何事,如何办教育,贻误子弟,贻误国家。
我知道办教育很艰难,但不论怎样,要努力去做,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曾经听人说过:教育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教育事业是千辛万苦的事业,我们还得千方百计地去办教育事业。我曾经好几次想放弃教育事业,但我还是回到现实,对教育割舍不下,学校、学生的印象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教育成了我的生命。
于是,我提出了一些教育理念,我结合现实以及可行性,把古今中外的一些教育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提出了办大学的几点理念:
我重新厘定了校训,把国师的院训重新作为校训,即“仁爱精勤”,并进行了阐述:始终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始终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始终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始终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我提出大学要有五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博爱精神、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
我提出了大学之境界:国际视野,天下情怀,探索不止,追求卓越。
我提出了立足于国际化来培养人才的四点规则:模式上着眼国际视野,文化上注重开放包容,价值观走向普适伦理,规则上接轨国际惯例。
我提出了治校的方略:人才强校,學术立校,改革兴校,民主治校。
我想,既要吸取古今中外教育的先进理念,也要体现时代精神,大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真正大学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我一点一滴地实践这些理念,我想,做一点就算一点,不求惊天动地,不求跨越式发展,但求小步快跑,日有所得,水滴石穿。我相信,古语讲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我的教育理想 篇四
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所思考的就是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定位什么样的学校,培育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我认为,学校应该是乐园型的,孩子们乐学,老师们乐教,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人都感觉到温暖,个个都神采奕奕,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充满笑容。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是第一位的,而带动学习氛围形成的主要是教师,教师的正面影响力对孩子而言是巨大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让孩子们在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学生应该是自主型的,主动的获取,自主的选择,有主见的学习,在孩子们眼睛里能看到闪动的灵性,在孩子们脸上能看到满足的笑容。所以,我提出了打造和谐纯净的乐园型学校、轻负高效的学习型教师、乐学高能的自主型学生的目标,这9个词来既是我们所追求的方向,也是不断衡量、对照、总结、提升的办学标准。下面我用3个关键词来诠释我的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一:和谐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环境问题,我们常说的学校风气就是教育环境的主要体现。在这一问题上,我主张用和谐一词来概括。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在2005年提出了“家园”的办学理念,把打造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学校全面成长的基础。
家园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和谐,学校、家庭的和谐,学生、教师的和谐,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一个具化性的载体,那就是家园,在家园的诠释上,我确定了三个更加具体的目标方向,家园教育、家园文化、家园精神,把感恩、承担、分享的育德教育和表达、思考、创造的育智教育作为家园教育的核心内容,把爱的文化、美的文化、情的文化作为家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团结合作作为家园精神的核心内容,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工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劲往一处使,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二:实用
我们培养的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现在能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将来孩子的发展走向,我们应该把教育的眼光放得长远,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成才,这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孩子们将来能够在社会立足、能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就是三个:表达、思考和创造能力,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合作、沟通的必备素质,也是呈现、释放、展示的基本条件,小学阶段是人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应该在各科教学中都要进行培养;思考是一个人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付诸于行动的前提,也是一个人以上中作重要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则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素质,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们的这三种素质。也许我们所需要的素质很多,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看到孩子们所需要的核心素质,所谓花多不艳,我们关注的多了反而都不会精致,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有所明确,更好的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三:规范
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习惯,兴趣需要保护,需要我们创造培育学生兴趣的空间,习惯需要养成,需要我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体系环境,所以,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做事情的规范,也就是一个依赖的标准,学校的管理需要一个标准,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一个标准,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也需要一个标准,如果我们按照标准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孩子们的兴趣就能得到培育和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就会健康的养成。
我觉得,规范一方面是一种条文式的规定,反映到实际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一种体系化建设,让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形成一个系统,一种体系,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学校这个大系统就能自动健康的运行,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良好的训练,得到健康的发展。
制度化建设,我觉得包括制度、规范、办法三个层面,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学校这样的环境,更多体现的是人性化的教育,在于引导,允许犯错,不易用太多的制度去约束,我更倾向于制定规范,就是告诉孩子们对与错、好与坏、丑与美、从小建立起道德的标准,引导孩子们在不断自我判断、自我修正的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系化建设则是趋向于工作的习惯,在学校,德育体系、教学教研体系、艺术教育体系、文化建设体系、学校管理体系是主要的内容,在各个体系中,又要形成多个系统,就德育体系而言,就要形成德育培育系统,让德育教育者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不断增加教育的技术含量;德育活动系统,从班队会、大型活动、常态活动等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避免各种变化对活动效果的干扰;德育媒体系统则是一种宣传表扬、承认肯定、正面引导的有效手段,相对固定的专题、形式、选题方向、宣传取向都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评价系统更是弘扬正气、健康行为的重要方面。
5.读我的教育理想理想的学习读后感 篇五
老店完小 李晓娟
读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让我收获感触颇深,在第一章我的心中理想的学校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忧深:“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的萎缩。”
一所好的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性的作用,美国对全世界所有学校中评出的十所最好的学校中,美国有2所,德国有2所,荷兰有2所,新西兰有1所,日本1所,瑞典1所,意大利1所。在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某一方面的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一个学校离不开辛苦付出的教师,教师的奉献精神、凝聚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不禁产生困惑:如何上好数学课?带着困惑,我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如何让让自己成为理想的教师,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在探究学习中,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6.读《我的教育理想》之感 篇六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读着朱永新老师所写的教育理想,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动力,一种推着我向这一目标迈进的动力。
当我看到第二章的题目时“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时,想起了在水秀二中培训的15天,明星小学校长李奋明老师给我们所讲的他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听完李老师的讲座,使自己有了对即将到来的岗位有了新的认识。
在读到朱永新老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时,让我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新上岗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努力的去奋斗,去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为自己的这份事业去奋斗。就如书中说的“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这句话让我对我自己有了要求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每天都有所不同。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不同感受。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光有胸怀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自信、自强,不断的挑战自我。教师要激励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的不足。为自己制定目标,使自己更好的去追求去超越自己。
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合作,作为教师就像书中写道“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
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合作有着很多的方式,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离不开合作。
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在教育中,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让学生在爱与快乐中学习,感受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师用自己的爱来感染学生。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更多,如朱永新老师书中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要做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都是督促自己不断前进,不断学习的动力。向着这些目标不断的靠近,才能使自己做到、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7.我的理想 篇七
我之所以会有这个理想, 是因为很喜欢电视剧里的侦探, 总是觉得他们好酷, 好有型。打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着爸爸看侦探片, 看着觉得很有趣, 很好看, 并且我还认为做侦探都是高智商的人, 做侦探还是一件神圣的事, 一个神圣的使命。我想做柯南, 想做成旭, 想做一个高智商的人。
可是, 要想做一名侦探队长, 就必须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多多去留意一些小事情、小细节, 因为那些小事情、小细节, 就有可能是破案的关键。要做侦探, 就不能够放弃一点点儿的蛛丝马迹, 还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破绽。
8.我的理想我的梦 篇八
春花开,秋叶落,不知不觉我已经十二岁了,我有了自己的主见,我的梦也越来越清晰了,我决定当一名人民警察。奇怪吗?不,因为我生长在一个警察世家。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光荣的人民警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的梦。
不记得有多少次,有人拿着红包、提着礼品来到我们家,请求当派出所所长的妈妈帮他们解决户口问题。妈妈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把礼物拿回去。每当这时,爸爸也总是在一旁帮着妈妈向送礼的人讲道理,直到他们心悦诚服地拿着礼物离开。我问妈妈:“每个警察都是这样吗?”妈妈说:“都应该是这样。”听了妈妈的话,我从心底对警察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
每当过年的时候,别人家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美味佳肴,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听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要多美有多美。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常因为工作,不能回家团圆。打我记事起,每年吃年夜饭,我们家总少一个人,不是少爸爸,就是少妈妈。爷爷奶奶说:“雪怡,如果你长大了也当警察,我们干脆到警察局吃年夜饭好了!”爸爸妈妈却说:“虽然我们一家人没有在一起吃过年饭,可是有千千万万的人家因我们警察的付出而团聚在一起吃上了年夜饭呀!”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一名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人民警察。
当然,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理想,现在就必须努力学习,相信我一定会让我的梦想变成现实。
点睛之笔
这篇作文主要叙述了小作者由于受爸爸妈妈的耳濡目染,树立做一名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人民警察的理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在这短短的六七百字中交代得清清楚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民警察、对爸爸妈妈的崇敬之情。
文章主题鲜明,选材得当,结构严谨,特别是开篇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值得学习。
9.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九
城东二小 谢超群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所以,我要求自己常读书,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利用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最后在不断总结中得到升华。
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经常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努力赢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得与失曾经激发起我极大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摸索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措施努力的协调好,最大限度的管理好一个班级。终于获得一点收获,而这一点收获使我变成了一个没有目标要求的老师,仅仅是为了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在去“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就象书上说的一样,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不再不断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老师。”我感觉从现在起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就要这种毅力。首先身先士卒,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理,用在行动上;其次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多多的帮助他们,让我的学生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学习,愉快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10.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篇十
安定区巉口中学 蔺新梅
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我读完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是一部振奋人心的教育经典,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深深震撼了我。通过品读此书,我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朱永新老师花费必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分析中国教育现状,通过教育理想唤起人们的激情,并把这种激情转化为改变现实教育的动力,最终达到把理想的教育转化为现实这一目的。这本书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很多,我只选以下几点进行一些反思和探讨。
一.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标准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朱老师对理想教师的描述,他在书中这样写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与朱老师书中描述的理想教师相比自己还差之甚远,希望这本书能鞭策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
二.开展爱心教育
1.教育力量的源泉—爱的教育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这样说:“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未来的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只有付出爱,才能赢得爱。正如书中所写的,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基础。教育如果缺少情感的投入和爱的成分,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我们要真心地热爱学生,学生才乐意和你交流并和你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老师应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孩优点,挖掘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探索,使每个孩子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工作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就会更加地爱你,最终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相信一份耕耘总会有一份收获,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2.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爱心
要如何做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呢?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端着架子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待他们特别主观和武断,更谈不上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我总是命令学生服从,一旦学生犯了错误,从不耐心说服教育,不与他们沟通,而是采用粗暴训斥的做法。担任的角色不是育人的,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角色。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把这些教育思想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尊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处处
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理想和尊重,这就是爱。
三.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在朱永新老师所描述的理想老师的诸多因素中,这一句是和我产生了心灵共鸣: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受学生爱戴和社会好评的教师,必须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书,读好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具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教师在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停留在原先的基础上吃老本是万万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在自己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注入活水而不会枯竭,从而使自己充满活力。
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因为他所面对的对象是有鲜活生命力,有个体差异的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和悟性。我的一些不做教师的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老师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教师多年执教中磨练而形成的,其它职业所不具有的。还有人说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因为教师职业给予我们的和我们给予教育事业的,是其他职业望尘莫及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做平衡,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个学生是最好的,可是教育现实经常让我们失望,有种挫败感,慢慢的,我们也许会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理想,忘记我们当年要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誓言,党家庭的负担、升学的压力、繁重的工作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我们没有心情去记录教育的火花,正如朱老师书中所说的,火花得以记录,才成为有价值的珍珠,否则,瞬间就烟消云散,留下的就只有疲惫和抱怨。这就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据有关数据显示,教师职业倦怠在所有职业中居高不下。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求教师要学会调节和平衡这种差距,看清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平衡压力抵抗挫折是做一名理想教师的思想前提,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我们才能把教育火花转变为珍珠。
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面向未来的,只有充分把握未来社会的教育走向,深入洞察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得以全面实施。还是一句话: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该把朱教授的这些观念和理论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领我们努力去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11.我的职业理想 篇十一
自我认知
我出生于夏天,母亲想让我拥有男儿的阳刚之气,所以就给我取名顾夏阳。现在就读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已经是三年级了。
我喜欢打篮球,虽然我的球技不是很好,但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其乐无穷。我对机器人技术非常感兴趣,从初中开始就学习机器人搭建及编程,多次参加不同级别的机器人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最好的一次是在初三时获得全国(香港赛区)机器人竞赛二等奖。
进入苏高职后,我申请成立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获得了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建社以来,我带着自己的社员参加了许多比赛,2009年,我们的团队同时获得澳大利亚(亚太区)机器人竞赛和美国机器人竞赛总决赛的资格,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代表学校出国参加比赛。
我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观看赛车比赛。每年观看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我必不可少的生活乐趣。看着优秀车手驾着赛车狂飙并登顶领奖台时,我激动万分、羡慕不已。联想到自己的专业,我由衷钦佩赛车风采背后默默付出辛劳、智慧的设计师和机械师们,我想成为他们,并效力于某个车队。
我的性格气质应该属于那种外倾型、独立型、意志坚强型。我平时话不多,但只要是志趣相投,也会相谈甚欢;我的反应性较强,对于突发事件比较敏感,我会很好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但更敢于独立思考,自作决断;对于未来,我充满理想,目标明确,时刻鞭策自己为理想目标奋斗、奋斗、再奋斗!
专业认知
因为对机器人技术由来已久的兴趣,报考苏高职时,我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代表产物,集机械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编程于一体。
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与电工合二为一,其技术内容包括: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很广,包括: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
目前,我已经学习了许多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基础》《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单片机基础》等;进行了操作技能训练,如钳工、车工、排线布线、电气排故、电子焊接等;三年级时,通过了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四年级将进行维修电工高级工考核。
职业理想
我是要有所作为的!在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后,我发现,该专业的机械工程领域覆盖面很广,包括机械制造与加工、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等,我之前爱好的机器人技术就属于这个领域。所以我决定,在机械工程方面有所作为一番!
现在可以说,我对机械制造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喜欢听数控机床车或钻铣工件的声音,喜欢看工件做出来后寒气逼人的金属表面,如果是自己动手做的话,那就很享受了。我也会参观一些国际汽车展览或国际机床展览,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国内外最先进最顶级的技术和研发理念。
由于我在钳工技能训练时表现突出,被系部选拔参加钳工技能大赛集训,在集训过程中,我越来越享受钳工技能入门、进步的乐趣。
以上的自知和经历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决定性因素。谋定而后动!我要成为一名顶级机械师,设计高品质的汽车或CNC机床。这不是心血来潮,是我长久的选择!
作为一名机械师,要有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胆大细心的精神品质,还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能够集设计、制造、维修等知识技能于一身。在设计方面,主要对机械结构、加工工艺、表面处理,PLC、单片机等控制器的程序、电子电气的电路原理等进行设计;制造方面,包括一般加工、制造的方法要熟知并且能熟练操作,如车、钳、钻、铣、磨等,会使用普通车床、钻床、铣床,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对电焊、钣金、热处理等冷、热加工有一定的了解;维修方面,主要是在电子电气的电路或者机械结构发生损坏时,能够自主及时的进行检测和维修。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机械师,就要全面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项专业技能,这一点,国内外的优秀机械师都是如此。
目标体系
当然,职业理想就其可操作的实质性内容而言,是一个详尽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该包含明确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实现各级各类目标的策略举措,这是需要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的。
我的总目标是成为顶级机械师,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实现不同阶段的分目标作为基础或支撑。总的思路是,读完当前学业,顺利毕业或争取做一名优秀毕业生——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留学期间的再学习或深造——尝试工作并实现就业——实现理想,成为顶级机械师并努力守成。
在总体思路中,出国留学是关键。为了拥有更多、更好、更先进的知识及技术技能,我打算职校毕业后去国外留学。通过多方了解,我觉得德国在机械制造方面是世界最强的,我已取得家人的同意及支持,毕业后前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深造学习。据了解,德国对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应用技术大学的在校学生,可以将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拆成零件状态,然后用各种量具进行精确测量,将得出的数据通过动画软件进行绘制和合成,最后就自己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
我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6~18周岁):努力学好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考出所需要的专业证书。对一些感兴趣的非学校课程进行业余学习,目前已经在学校课程以外考出了一张数控车床中级工证书。利用机器人社团平台,努力开展创意设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已制作一个大型人形机器人及一台单片机控制小车)。
第二阶段(18~20周岁):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在高职校的第四年,着力于德语学习,争取考到歌德语言B2证书,便于到德国直接进行专业学习。高职校第五年,也就是实习期了,找一家德资机械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努力工作,积累经验和知识,创造留学德国的必备条件,同时继续抓紧时间学习德语。
第三阶段(20~23周岁):去德国留学,进行两年的对口专业学习,考出德国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语言障碍仍严重的话,就在德国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然后再进行两年的对口专业学习。在学习期间,争取在德国企业打工,既赚取生活学习费用,又积攒工作经验。努力考出德国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升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做准备。
第四阶段(23~28周岁):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深造。先完成三年的学士学位学习,如果有机会或条件允许再进行两年的硕士学位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原则上是不能进入理论大学进行博士学位学习的,但如果个人优秀,获得相关导师青睐,就有可能被理论大学破例录取,进行博士学位学习,对此我将努力争取。
第五阶段(28周岁以后):实现就业,依托职业岗位成为优秀机械师。德国技术大学毕业后,手上的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操作技能还有工作经验,应该足以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了,我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并争取多方社会关系的支持帮助,尽快实现德国就地就业,我希望在德国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就业后,我将勤奋努力,一步一步走上机械师这个职位,在机械师这个职位上,我将“乾乾终日,夕惕若厉”,积攒足够的钱,积攒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机械制造或者是汽车制造公司,自己设计与制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到那时,我或许可以跻身顶级机械师行列了。
在欧美国家,许多人都有第二职业,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还想拥有一个第二职业,那就是旅行家,旅游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景观。
职业规划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以及未来现实的布展和演变,职业规划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我的理想教育】推荐阅读:
《我的教育理想》初中读书笔记08-12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00字左右10-24
理想信念主题教育11-06
放飞理想主题教育总结06-22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06-28
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09-16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06-17
青春理想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6-23
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得10-10
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