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自我鉴定

2024-09-27

测量专业自我鉴定(精选8篇)

1.测量专业自我鉴定 篇一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大学生自我介绍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大学生自我介绍:

在四年时光中,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在校期间,曾当任过班长、学生会学习部部委、学生社团联合会文化部部长等校内重要学生干部,曾多次参加过大量的校内外的活动,由于成绩突出,本人还获得了学校三好学生和二等奖学金等重要奖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校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刻苦努力,孜孜不倦,争取着大学那美好的时光去学习。大学三年,能熟练地运用测绘仪器设备操作和数据处理、计算技术,尤其是现代测绘仪器和计算机绘图、计算的技术。具有良好的识图、用图与分析能力,睿智果敢,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调整方案。善于活学活用,突破陈规,形成以纵带横、以横促纵的纵深领域发展势头,以解决各种施工测量的疑难问题。

我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工作,暑假期间参加暑假工,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工作水平,还常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等。

我知道自已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于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范文精选 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2)| 返回目录

大学生活最经典的说法是鲁迅先生的四部书:大一是《徬徨》,大二是《呐喊》,大三是《伤逝》,而大四是《朝花夕拾》。

我现在大二了,这些时间是在想一个问题:以前的时光学到了什么?回想起来真是可笑,没有多少光荣的学业。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的。

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心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有着一连串的事件,让我觉得自己特别倒霉。军训时由于别人的错误,我被教官编排到最后一列,不能参加检阅。和同学一起外出,丢失了身份证。回到学校食堂吃饭时,发现不见了饭卡。当我想要从书本海洋忘掉这些不愉快,去图书馆借书,却找不到借书证。那一刻,我觉得上天是不公平的,世界是黑暗的,我怎么就那么地不走运。情绪很低落,甚至觉得我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在萌芽就惨遭天灾了!

生活终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云散月明的时候。大一时我积极地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我加入了系里的团委会,加入了班的篮球队,我还参加了演讲、辩论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还得到同学们的推选,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这些都让我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也让我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经验。

让我感到遗憾的事也有不少。由于参加了很多社会工作和课外活动,学习抓得不紧,真有点后悔之前没有博览群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计算机、英语方面的学习还很不够。衷心地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做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了,洗却当初的不知所措的惶恐,我知道我长大了,也明白了许多。不管生活多么地不走运,这决不是上天的故意捉弄,也不只是只有你一个才人才这样,生活就是要有挫折,有磕磕碰碰才能促使人长大:也不管你曾经有多少成绩,多么优秀,那都是过去式,人不可能只能停留在过去而不进步:也不管生活有多少遗憾,只有能认识到,永不放弃心中那份追逐梦想的挚热,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你现在处于《徬徨》、《呐喊》,《伤逝》,《朝花夕拾》的哪个阶段,都不必要过多地去伤怀,去后悔。学习永远都不会太迟。只要了解了当初的无知,便已接近了梦想!追逐梦想永不放弃!

2.测量专业自我鉴定 篇二

创新是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源泉。创新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个体在创新时要有强大的勇气与自信心作为后盾与支撑。创新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对自身在工作中有创新表现、获取创新性成果的内心信念,将深刻地影响着个体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自我效能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理论界与企业界都高度关注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对创新自我效能概念越来越感兴趣,但无论对于创新自我效能的内涵还是测量工具的研究,学术界还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而且,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校情境,其内在影响机理的研究还需涉及更多组织情境。与国外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却对创新自我效能这个21世纪新概念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

1 理论生成

创新自我效能是在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对创新结果变量有着更强的预测与解释力。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首先由Bandura(1977)提出[1],并将其引入创新领域,作为员工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2]。在此基础上,Tierney&Farmer(2002,2004)进一步明确提出并检验“创新自我效能”(Creative Self-efficacy)概念。创新自我效能比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效能更显著地影响创新行为(Tierney&Farmer,2002、2004)[3,4]。在此,将围绕其理论生成而主要介绍创新自我效能的理论渊源———自我效能、创新自我效能的形成与理论内涵。

1.1 理论渊源———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勇于承担任务且具有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之信心(Bandura,1977)。人是行动之动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77)通过对人性及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因果决定模式的准确把握,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强调主观认定个体自身能力;虽非能力本身,不是技能、行为表现上的客观衡量,但它控制着个体思想与行为方式;影响以后的任务选择、如何完成、付出多大努力,尤其是在竞争或压力状态下,较强的自我效能信念将导致有效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坚持。Bandura(1986,1997)认为,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包括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生理和情绪状态等四大因素。当然,在所有特定情境下,个体将适时选择自我效能四个主要来源中的单个或多个组合来发挥影响作用[5]。

自Bandura提出并系统阐释自我效能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效能越来越感兴趣,自我效能已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但是,在自我效能的内涵及测量工具方面,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或观点(Bandura&Locke,2003)[6]。其原因是,由于学者们对自我效能关注的焦点产生了分歧,除一般自我效能外,与特定任务及领域相联系的特定任务自我效能、特定领域自我效能的内涵、量表自然也就不同。对自我效能的研究包括三类:一般自我效能、特定任务自我效能与特定领域自我效能。

各种自我效能类型是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运用,强调与其他变量的关联影响。因此,为提高预测效果,就要进一步研究特定任务或领域中的自我效能(Bandura,2003;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2004[7];顾远东、彭纪生,2010[8])。特定领域自我效能已成为当前被广泛研究的自我效能类型。将自我效能运用于创新的特定领域中,探讨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而探讨创新自我效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自我效能与创新存在潜在关联(Ford,1996)[9],但在当时却鲜有文献直接将自我效能运用于创新的情境(Tierney&Farmer,2002)。所以,作为非一般自我效能意义上的新型自我效能,对创新自我效能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1.2 创新自我效能的形成

沿着自我效能的理论内涵、发展及其在创新领域的尝试性解释,逐渐演化生成创新自我效能理论。对于创新领域或创新特定任务来说,创新则需要在做事情或执行特定创新性任务时不断地探索或尝试新的想法或方法。在创新过程中,面对多次打击和失败,仍能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这就需要创新者有不可动摇的、充分的自信心(Bandura,1997)。自我效能与一系列不同情境下的其他变量有高度关联性(Bandura,1997;Gist&Mitchell,1992[10])。Bandura(1997,2003)认为,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努力程度、任务选择等行为,而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了社会、环境等因素又会影响个体自我效能,即自我效能会随着具体任务与情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化。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结合创新理论(Amabile,1988;Scott,1994)与自我效能理论(Bandura,1997,2003),Tierney&Farmer(2002)首先明确提出创新自我效能。

Tierney&Farmer(2002)对创新自我效能的形成理论研究,具有开创性与代表性。基于Bandura等前人研究,Gist&Mitchell(1992)提出自我效能形成与作用机理理论模型。Tierney&Farmer(2002)则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自我效能形成与作用机理理论模型。同时,针对某大型消费品生产企业制造部门的584名蓝领工人和某高新科技公司业务部门的项目经理、会计、业务分析师等158名白领人员等两批样本对象分别进行实证研究,Tierney&Farmer(2002)发现,个体的工作相关知识、工作自我效能、领导行为和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共同决定个体创新自我效能。

1.3 创新自我效能的理论内涵

对于创新领域内的创新自我效能概念,学者们做了有益的探索性研究(Tierney&Farmer,2002,2004;Choi,2004[11])。Tierney&Farmer(2002)首创的创新自我效能,强调创新自我效能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中,个体对自己依据目标任务要求产生创新性的想法、问题解决方案、技术等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理论在特定创新领域的具体运用。

创新自我效能的重要性体现在,创新自我效能比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效能更显著地影响创新行为(Tierney&Farmer,2002、2004)。相比较而言,一般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具备跨领域能力的自信程度;而创新自我效能则突出个体对自身在特定的创新领域中的能力的自信程度。创新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其创新绩效也更为显著;而创新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其创新行为与绩效则较弱。

综上所述,创新自我效能的理论内涵为:个体对自身在工作中有创新表现、获取创新性成果的内心信念。这一信念既针对创新结果,也针对创新行为过程,包括有创新思维以克服困难和挑战、有信心创新性地成功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等。

2 创新自我效能的测量

创新自我效能主要强调个体对自身在工作中有创新表现、获取创新性成果的内心信念,但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该概念的认识存在差异,故在测量工具的结构维度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为准确地编制量表并测量创新自我效能,需要分类汇总地分析、借鉴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学者所编制的量表。下面,以量表的结构维度数量为主要划分依据、辅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梳理。

2.1 单维测量量表

目前,应用较广泛、较成熟的创新自我效能测量工具,以Tierney&Farmer(2002)编制的创新自我效能量表(Creative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CSS)最具代表性,包括三个测量题项,量表采用Linker7点计分。Tierney&Farmer(2002)以不同企业的制造部门及业务部门的两批样本数据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制造部为0.83;业务部为0.87)和效度,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在随后的研究中,Tierney&Farmer(2004)进一步检验了该量表。

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对象,Beghetto(2006)编制、验证了学生创新自我效能量表[12],共5个测量题项,信度系数为0.83[13]。该量表适用于教育领域,主要衡量学生对其学术能力的自信程度。

以以色列金融业员工为样本,Carmeli&Schaubroeck(2007)编制了企业创新自我效能量表,信度为0.92[14]。该量表由被试评估个人创新性表现的信念,有8个题项,采用Linker5点计分。顾远东、彭纪生等(2010)在中国情境下运用并检验了该量表,信度(0.886)与效度皆较好。

2.2 三维测量量表

在Tierney&Farmer(2002)创新自我效能结构基础上,台湾学者林碧芳(2004)编制了教师创新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即教师自身正面的、教师自身负面的、抗衡外在环境等三方面的创新自我效能信念[15]。

基于Beghetto(2006)创新自我效能量表,结合Amabile创新三成分模型,Hill、Tan&Kikuchi(2008)编制了高中生创新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包含能力自我效能、认知自我效能(认知风格方面的效能)及任务自我效能(任务完成方面的效能)等三个维度,包括10个题项,其信度为0.820,采用Likert5点计分[16]。

2.3 七维测量量表

Abbott(2010)编制的创新自我效能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共七个维度,即创新思维自我效能(creative thinking self-efficacy,包括灵活性、流畅性、原创性与精加工四个维度)与创新绩效自我效能(creative performance self-efficacy,包括领域、场与人格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创新思维自我效能、创新绩效自我效能分量表分别与Beghetto(2006)CSS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3、0.69[17,18]。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量表的两个分量表没有一个基本的创新自我效能维度。

3 创新自我效能的前置影响因素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自身及工作情境中的相关因素会影响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的形成与提升。通过文献梳理与归纳,创新自我效能的前置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变量、个体特征变量、工作特征变量、工作情境变量四个方面。

3.1 人口学变量因素

在性别变量上,创新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在教育领域,以初中生、高中生为样本,男性创新自我效能高于女性(Beghetto,2006);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样本,女性创新自我效能却高于男性(王晓玲,2008)[19];但以本科生、研究生为对象时,创新自我效能却无性别差异(阳莉华,2007[20];黄春艳,2009[21])。这种前后矛盾的研究结果,很可能是因为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水平差异所致。在工业领域,以冶金制造业员工为样本时,男性在创新自我效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Mathisen,2011)[22]。

在年龄或年级等教育水平变量上,创新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以在校生为样本时,不同年级本科生的创新自我效能在组间无显著差异(F检验),但LSD多重比较显示,大一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总分均值水平最高,且大一显著高于大二、大三(p<0.05),而其他各年级学生间却无显著差异(阳莉华,2007);研究生的创新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效应,其得分顺序是“研三>研一>研二”(黄春艳,2009)。以企业员工为样本时,企业组织中的实证结果或部分支持“教育水平正向预测创新自我效能的研究假设”(Tierney&Farmer,2002),或出现“创新自我效能在年龄与教育水平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Mathisen,2011)的相异结果。

在学科或专业变量上,创新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也存在分歧。大学本科生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阳莉华,2007);而研究生样本数据则表明,创新自我效能在文科、工科、理科学生上却无显著差异,专业与创新自我效能的关系不大。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所在地规模、出生地(Kar wowski,2010)[23]、工作年限(Tierney&Farmer,2002;Shin&Zhou,2007[24])等也是影响创新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

3.2 个体特征变量因素

未来预期会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未来预期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结果预期与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Response-Outcome Expectancy)包括社会赞赏、组织奖励与自我满足等,是个体对结果的一种期望;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ncy)是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期望,如个体有信心完成某项创新。在内外在创新环境影响下,个体信念与未来预期会对创新自我效能的强度产生影响,再继续影响未来行为[25]。

创新角色认同也会影响创新自我效能。个体的能力信念依赖于如何看待自己,认同理论的角色认同影响个体如何看待自身,某领域的自我效能将经常以该领域的自我认同为前提基础(Gist&Mitchell,1992)[26]。实证表明,认同与学业相关的自我效能,两者是因果关系,创新自我效能随个体创新角色认同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Tierney&Farmer,2010)[27]。

此外,工作自我效能(Tierney&Farmer,2002),个体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创新的性格、谨慎的性格、创新能力(Choi,2004),员工对领导创新期望的感知(Tierney&Farmer,2004),个体的生活满意度(Hill、Tan&Kikuchi,2008),员工的学习定向(Gong、Huang&Farh,2009)[28],个体的创新内隐观、时间管理与长期规划(Karwowski,2010),差错反感文化(杜鹏程等,2015)[29]等变量也显著地影响创新自我效能。

3.3 工作特征变量因素

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会激发个体更大的创新自我效能。对于生产制造部门样本与业务部门样本,工作复杂性都会显著影响创新自我效能;但对于生产制造部门样本,工作复杂性与工作年限则会交互作用于创新自我效能(Tierney&Farmer,2002)。

工作创新性要求对创新自我效能的影响是复杂的。Tierney&Farmer(2010)追踪研究发现,创新自我效能会随着工作创新性要求的“提高”而下降。而Mathisen(2011)的实证证据却表明,工作创新性要求与创新自我效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标准路径系数为0.61(p<0.01)。这可能是因为工作创新性要求与创新自我效能呈非线性关系:工作初期,当创新性要求程度过高、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变更进一步增加工作压力,如果经验丰富的个体的控制感较低时,就会降低个体工作控制感与创新自我效能(Tierney&Farmer,2010);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工作变更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与控制感降低的状况得到缓解与调适时,反而会提高员工创新自我效能,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实证证据检验。

此外,工作技能要求(Tierney&Farmer,2004)、工作自主性(Mathisen,2011)、人—工作匹配(张勇、龙立荣,2013)[30]等变量也与创新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

3.4 工作情境变量因素

领导支持行为对创新自我效能有显著正向影响(Tierney&Farmer,2002、2010;Choi,2004;Mathisen,2011)。这是因为领导是影响员工自我效能的关键因素(Bandura,1986),对创新活动提供资源与便利、奖励创新等领导支持将激发员工的创新信心(Deci&Ryan,1985)[31],提高员工自我效能与工作兴趣(May,Gilson&Harter,2004)[32]。研究表明,领导支持与创新自我效能有显著关系,教师支持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Beghetto,2006;吴剑琳等,2014[33]),变革型领导(Shin&Zhou2007;Gong、Huang&Farh,2009)、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包括参与决策、信息分享、提供指导、关心下属等维度)也对创新自我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耿昕,2011[34])。

领导创新期望与员工创新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关系。Tierney&Farmer(2004,2010)提出了领导创新期望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并在追踪研究中探讨了其内在作用机理。领导创新期望有鼓励成员间协作、树立创新榜样、言语劝说、公开表扬创新等形式(Amabile,1988[35];Woodman、Sawyer&Griffin,1993[36])。其中,领导鼓励成员间工作协作与信息分享也有助于提高个体自我效能(Gist&Mitchell,1992);领导榜样作用是员工在更为复杂、富有挑战性任务中提升自我效能,进而促进员工创新的重要情境因素(Bandura,1997)。

组织创新氛围是影响创新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Shin&Zhou,2007),会对创新自我效能产生正向显著影响(顾远东、彭纪生,2010)。改善课堂氛围、教师支持等营造组织创新氛围的行为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Beghetto,2006)。

此外,团队开放气氛(Choi,2004)、团队异质性、团队聘期(Shin&Zhou,2007)、组织层级水平、部门属性(Tierney&Farmer,2010)、同事关系(Mathisen,2011)等工作情境变量也是影响创新自我效能的前因。

4 创新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

创新自我效能比一般自我效能对创新结果变量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缘于“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努力程度、任务选择等行为(Bandura,1997),而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是该领域行为与绩效的关键预测变量(Bandura,2003)”。鉴于创新自我效能专门用于探讨其在创新领域的个体心理信念(Tierney&Farmer,2002),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新领域中受创新自我效能影响的相关结果变量。创新自我效能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会直接影响结果变量;另一方面也会间接影响结果变量。

4.1 创新自我效能的直接影响

在创新领域中,创新自我效能影响的主要结果变量包括:个体创新行为、目标定向、创新工作卷入等。

在创新领域,创新自我效能对个体创新行为的解释更强(Tierney&Farmer,2002)。因为在创新领域,创新伴随着多次失败、挫折等高风险性打击,需要创新者有高度自信,不轻言放弃,自愿付出更多努力。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激发动机、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自我效能与创新行为正向相关(Redmond,Mumford&Teach,1993)[37],是个体创新动机与成功信念之核心部分,决定创新的意愿与持久性(Ford,1996)。所以,在创新领域,无论是在各级学校(Choi,2004;王晓玲,2008;黄春艳,2009,Mathisen&Bronnick,2009),政府部门(Mathisen&Bronnick,2009)还是企业(Tierney&Farmer,2002、2004、2010;Shin&Zhou,2007;Gong、Huang&Farh,2009;顾远东和彭纪生,2010;耿昕,2011;杜鹏程等,2015)工作背景下,创新自我效能都与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

创新自我效能与目标定向正相关(Beghetto,2006;Hill、Tan&Kikuchi,2008)。自我效能将有助于个体掌握目标定向,在创新活动中积极运用自我调节、元认知等学习策略。与低创新自我效能的学生相比,创新自我效能强的学生,信心感较强,会更多地参加课外学术及团队活动的创新研究和实践;积极评价自己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学术研究能力;积极为升入理想大学做目标定向规划(Beghetto,2006)。

此外,创新自我效能与个体创新工作卷入(Carmeli&Schaubroeck,2007;顾远东、彭纪生,2011;杜鹏程等,2015)、成就动机(顾远东、彭纪生,2011)、工作绩效(Tierney&Farmer,2002)、关联绩效(贾玉立,2014)[38]等结果变量也显著正相关。

4.2 创新自我效能的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中介变量,形成前因变量通过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而共同影响创新结果的作用机理;二是作为调节变量,对因果变量间关系产生调节效应。

创新自我效能在领导行为与创新绩效间会产生中介效应的内在作用机理(Tierney&Farmer,2002)。Tierney&Farmer(2004)详细论证了领导创新期望通过领导创新支持行为影响员工创新期望感知,进而作用于员工创新自我效能的皮格马利翁创新理论模型(内在作用机理为:领导对员工创新期望→领导创新支持→员工的创新期望感知→创新自我效能→员工创新行为)。Tierney&Farmer(2010)的后续追踪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该结论,认为创新自我效能随着领导对员工创新期望的增强而提高,其作用机理是,领导对员工创新期望越强,给予员工的创新支持行为就会越多,员工自身的创新期望就会增强,进而提升创新自我效能。

个体因素(指动机、性格、创新能力等)、情境因素(指领导支持行为、团队开放气氛等)会通过心理过程机制(指创新自我效能、创新意识等)的中介作用而影响员工创新绩效。创新自我效能概念,有助于深入揭示内在动机、设定创新目标等影响个体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Choi,2004)。Choi(2004)、王晓玲(2008)、黄春艳(2009)等研究表明,创新自我效能在其他前因变量与学生创新行为结果变量之间起到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基于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表明,创新自我效能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耿昕,2011)、创新氛围(顾远东、彭纪生,2010)等情境因素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确实起到了中介作用。随后,顾远东、彭纪生(2011)的拓展性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验证了创新自我效能通过成就动机与工作卷入变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阐释了“如何激发员工创新”问题,揭示了创新自我效能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内在作用机理之“黑箱”[39]。

这些研究表明,在教育、企业及政府部门等诸多情境下,创新自我效能既与员工创新行为相关(Shin&Zhou,2007;Mathisen&Bronnick,2009),又在诸多个体或情境因素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了中介作用(Shin&Zhou,2007;Gong,Huang&Farh,2009;顾远东、彭纪生,2010;张勇、龙立荣,2013;吴剑琳等,2014;杜鹏程等,2015)。

此外,在员工自我创新期望与创新工作卷入关系之间,创新自我效能还起到了显著的调节效应(Carmeli&Schaubroeck,2007)。

5 讨论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逐渐较为关注创新自我效能,但在其概念内涵、测量工具等方面还存在多种相异观点的现象,如在已有的、比较常用或新近开发的创新自我效能量表中,各测量题项数不一、维度各异,有的缺乏应有的效度检验,有的则缺乏进一步的实证支持。其原因是由于学者们对创新自我效能关注的焦点———创新概念产生了分歧,除了要认真领会自我效能理论外,还须关注创新实质,才能更清晰地界定创新自我效能的理论内涵,开发出更为细致、较为统一的创新自我效能量表。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校情境,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未来研究更应关注其他更多组织情境下创新自我效能的影响前因、后果及作用机理。在创新自我效能的前置影响因素上,未来研究可考虑纳入家庭创新氛围、父母教养方式、领导下属关系、创新内隐观等家庭因素、组织情境变量,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个体创新自我效能。在创新自我效能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方面,需要深入地探讨更多的、可能会受到创新自我效能影响的其他结果变量,如团体创新行为、创新知识共享、心理安全等;同时,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创新自我效能作用于创新行为等结果变量的内在机理。

3.人体免疫力自我检测量表 篇三

2、冬天,你常常冻伤手脚吗?

3、你从不为琐碎小事而心绪不佳。哪怕一点点时间也能用于休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有点毛病就得吃药吗?

6、你的食谱里包括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冬天和春天还补充维生素吗?

7、你是个善于交际的、有许多朋友的人吗?

8、你对爱情很满意、家庭生活很幸福吗?

9、你喜欢新鲜空气、经常散步吗?

10、你吸烟吗?

11、你会适量地喝一小杯酒吗?

12、你生活在城市里吗?

13、你很注意自己的体形吗?

14、你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吗?

15、你在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吗?

16、你每天喝足够多的水吗?

17、你的工作很紧张、家务活也很繁重吗?

18、你多数时间是在温暖的房间里度过的吗?

如果1、3、6、7、8、9、11、13、16题的回答是“是”,每题得1分;如果2、4、5、10、12、14、15、17、18题的回答是“否”,每题也得1分。

1~6分:可以说,你的免疫力很差,因此,经常得病。你需要免疫学专家的帮助,否则无法增强抵抗力。

7~12分:你的防卫系统有些问题。应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补充多种维生素,每天早晨洗一个水温反差大的澡。这些小措施对增强免疫力十分有益。

13~18分:你的免疫力很强,疾病绕着你走,即使有点不舒服,也很容易恢复。

4.工程测量实习自我鉴定 篇四

通过本项实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方法,掌握导线网的测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本训练。

这七天的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技巧,数据的计算和检核,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顺序。亲自参与了一个完整的测量工作,更加深了我对那句“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加深了我做事的原则,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了实质性的认识。

5.测量施工员自我评价 篇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的专业,在学校整天跟课本打交道,从到单位以后,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该努力的方向,现在在项目部从事测量施工试验等工作,多向同事学习工作知识和交流。我深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都很不足,实践还很有缺陷,但是有不懂的我就问,多查阅资料和图纸,在办公室各位同事和领导的帮助下,感觉自己这段日子学了很多,每天都很充实。现将这段日子的工作做一个自我评定。

一、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多多向专业人士、技术人员请教,不断充实自己;

2,遵章守纪,这段日子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多看多听多想多问,认真去完成测量施工试验的各项工作任务;

3,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尊重和理解;

4,由于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质量检查工作做得不足,通过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多向同事学习,这也是我以后工作中要好好努力的方向。

二、在职业的态度方面,每个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不仅仅是为公司打工、为老板打工,我也是为自己打工,相信自己能做好,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双很勤劳的手。一方面我要不拘泥于一些东西,要善于突破、有创意的想法,同时又要以大局、团队为重,不能太过于个性。然后就是以后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这样才能让工作效率更高、减少无谓的重复工,事情也会做的更好。

在专业方面,本人自进入公司项目部工作以来,在各位同事的关怀帮助下,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工作相关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专业工作能力取得了更多进步。

6.高职建筑类专业测量教学之我见 篇六

我校是一所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测量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以小地区控制测量、建筑物放样和房产测绘等各种基础类测绘知识及其技能为教学内容。

我校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测量本身操作性强的特点出发, 在测量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对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态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最主要问题, 因此, 测量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我校全体测量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本位的想法, 我校测量课程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 测量教学场所从室内教学为主变为室外训练为主, 教学内容从重理论的学习变为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课时由分散教学变为集中训练。测量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 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测量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它体现了很多成功的方面, 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下面就从加强课堂管理, 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以及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作出总结与建议。

二、加强课堂管理

在学校, 课堂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管理一方面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 让其对测量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 保证学生有序地进行测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另外, 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完成一些较易完成的测量小任务, 或者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从而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并且增强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自信心。

在测量教学的第一堂课上, 教师提纲挈领式地讲述测量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把握测量的总体概念, 让学生在了解测量对国家基础建设的用途的基础上初步培养起对测量的兴趣;阐明学校对各专业学生在测量课程上的要求、重点与最终考核方式, 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的。

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细节。由于测量操作性强, 室外训练必不可少, 充分地管理好室外教学能展现出班级风貌乃至学校风貌。因此, 测量教学也是对学生开展荣辱观教育, 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时机, 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城镇建设人才。如将测量实习场地模拟成施工工地, 把课堂中实习场地的卫生问题与施工现场的卫生问题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文明施工的意识和习惯。

在测量教学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协助教师组织管理教学。这种分组协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师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掌控性, 也保证了学生有组织地进行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并且通过一些随堂的测量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科技飞速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落伍了。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 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一方面, 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并配上仪器实物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并配上动画、声效, 有时还播放录像使空洞乏味的讲解变得生动直观, 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采用了更多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讲问结合、演练结合、随堂复习、提问, 检查学生对仪器的动手操作熟练程度, 并把学生的回答提问与动手操作情况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 从而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四、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过去每周四课时教学改变成为连续数周的教学, 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 捆绑成一个个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标。由于教学的连贯性, 学生能一气呵成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测量基本知识及其技能, 从而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并且较之过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有效地控制了教学成本。

在教学内容上, 我们以测量操作技能为主, 理论知识为辅, 在简化测量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测量的特点及其实用性。测量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 根据测量的这一特点, 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任务, 这些任务学生易学易懂易会, 并安排合理的课时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 使学生的努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真本领, 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和内容比较符合测量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 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的转变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以及测量教学的目标, 并结合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另外, 它也能够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 它囊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团队协作、文明礼仪, 以及文明施工等方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在实训过程中以此评价指标考核每位学生。因此, 它对学生在整个测量学习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管调控, 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合情合理地给出学生成绩的同时, 也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 学生也能由此随时了解自己对测量技能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成绩。

总之,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而且是改进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

六、结语

高职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新的课题,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借鉴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经验, 并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对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 从而不断提高测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出测量技能过硬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勋.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VOL3, (4) :54-55.

[2]周俭清.工程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6, VOL33.

7.测量专业自我鉴定 篇七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实习;外业;内业

基金项目:采矿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5]9号,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642;TU42-4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设立在矿业工程系地质工程教研室,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地质学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地球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能在地矿系统、矿山企业、国土、市政、水利、交通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煤田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及治理施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①矿物岩石理论及手标本鉴定能力;②构造地质学理论及野外地质构造分析能力;③岩土力学理论及岩土体受力分析能力;④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⑤工程制图理论及手工绘图能力。其中,学生具备的“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的能力,是学生在第四学期学习3学分、54学时的《工程测量》课程后,并在学期末进行2周的测量實习后所具备的。

目前,我校不仅地质工程专业开设有测量学课程,还有土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开设有与专业相关的测量学课程,并设置有测量实习实践环节。

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不能仍按照数十年前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实习。我们急需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测量实习的实习方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及扎实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形式,把握新机遇。

一、测量实习基本要求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测量实习,一般安排在相应课程的开设学期的学期末,为期2周,2个学分。通过2周的测量实习分组进行测量,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能够使用基本的测量仪器(卷尺、罗盘、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相应项目测量的能力,如:①使用卷尺进行距离丈量;②使用罗盘进行定向;③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的测量;④使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

(2)具备使用新型测量仪器(全站仪、GPS)进行测量的能力:①能够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放线;②能够使用GPS进行连续点测量、面积测量。

(3)具备测量时边测量、边计算、边绘图的能力,测量时的基本计算、绘图及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的能力。

(4)新形势下,对学生必然有新的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外业测量完成后内业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的能力。

(5)除了专业内容方面的能力,通过测量实习学生还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同组同学进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测量实习主要内容

测量实习为期2周,共14天。针对新形势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将测量实习设置为五个阶段的内容,见下表。

1.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

水准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3~4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本阶段的实习考查学生对书本关于水准测量这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准路线测量同时还要使用卷尺进行距离测量,对于困难测距的地区,可使用水准仪进行视距测量的工作,测量项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

经纬仪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2~3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实习考查学生对于书本这一章的掌握情况,用实践检验理论。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有四个步骤:①踏勘选点,②测角度,③测边长,④测定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内业计算、数据处理有五个步骤: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③坐标增量计算;④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⑤坐标计算。这个测量项目包括了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还有复杂的数据计算。学生若熟练掌握了这个项目,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使用经纬仪测量未知点的高程,因此经纬仪也是一个可以集测角度、测距离、测高程与一身的仪器,通过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这2个项目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3.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

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进行测绘,是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照比例尺缩小绘制与图纸上的过程,包括测量和绘图两个步骤。

我们的实习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而全站仪作为一种现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发展迅速的新型仪器,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应作为测量实习的重点。

全站仪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将电子经纬仪与电子测距技术、测距仪相结合产生的既能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又能测量倾斜距离、水平距离的新型测量仪器。另外,全站仪内有数据存储系统,可通过传输端口,将野外测量得到的数据直接导出到电脑上,配以成图软件的使用,可进行数字化成图。

本阶段的实习,包括外业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内业数字化成图两方面的内容。

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是:先进行控制测量,2天;再进行碎部测量,3天,边测边绘,完成地形图。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分组测量,不同的小组测绘学校不同的区域,最后所有小组的地形图拼接到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学校地形图。

测量时,每个小组选定自己的测区,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先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天,高程控制测量1天,测量的同时,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共3天,以已经测好的控制点为依据作为测站点,测量出测区内所有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边测边记录数据边绘制地形图,最后完成地形图的整饰与检查工作。该阶段实习时间为5天。

4. 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利用分布在太空中的GPS卫星达到测量定位地面点位置的一种新型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高灵活度、高效率的特点。GPS作为一种新型仪器,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通过第四阶段的实习,学生学会使用GPS测量系统,熟悉GPS系统组成,熟悉GPS实验物品及各部件作用,掌握各部件连接方法,理解GPS工作原理,握电子手簿无线蓝牙连接方法。实验步骤为:①架设基站,打开基站GPS接收机和电台。②配置手簿。③配置流动站。④点校正。⑤进行连续点测量。⑥面积测量。⑦数字化成图。共3天。

5. 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

實习的前四个阶段为外业测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内业工作。第一阶段水准测量的内业工作主要是通过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最终计算得到未知点的高程;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导线测量主要是计算导线点的坐标,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运用高差公式、三角函数公式计算未知点的高程,视距测量是通过竖直角和上丝、下丝读数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第一部分的内业工作与外业工作相结合,实行边测边绘,第二部分内业工作是回到室内的工作,就是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内业工作主要是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字化成图。

三、结束语

新的就业形势下、新的工程实践中,对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测量实习的实习项目进行改变,加入新的内容。将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2天;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2天;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5天;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3天;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2天。

新设计的这五个阶段中,传统仪器传统项目的实习压缩到4天(前两个阶段),着重训练学生使用新型测量仪器进行实用性强的测量项目,加重全站仪和GPS这些新型测量仪器的使用,运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接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井祥.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99-103.

[2] 白成军,吴葱,张海伶.本科非测绘专业测量实习科研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2(4):103-106.

[3] 袁修孝.问题教学法在摄影测量学中的尝试[J].测绘通报,2010(10):75-77.

[4] 王旭华,孙义友,杭宇等.Matlab在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12):71-73.

[5] 秦菊芳.测量实习中的学生素质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2):110-111.

[6] 周德辉.在测量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2):87-89.

作者简介:

余芳芳(1987—),女,硕士,讲师,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从事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8.测量专业自我鉴定 篇八

一、在建筑类高职生中开展测量员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意义

(一)适用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对测量人才需求的需要。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城际铁路、高铁、城市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拥堵问题,各大城市都在兴建地铁,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各类农村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国家各类建设在提速,对测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近几年来,我校把握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向省测绘协会申请,在建筑类学生中开展了中级测量员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每年拿证的学生有两三百人,为建筑市场培养了一批测量操作型人才。

(二)有利于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筑类高职生拿到了测量员证后,相当于本科生在大学修了双学位。在毕业时既可以选择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的建筑类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专业测量工作,到城市规划部门、工程勘察部门、轨道交通部门、道路桥梁部门、水利水电部门去就业或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毕业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在毕业时不但可以很快就业,而且有择业的余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首重能力培养,职业操作技能是所有能力的核心部分,提高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筑类学生修完教学大纲要求的测量理论和实践课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员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一方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了测绘新技术特别是测绘技能的培养。

二、开展测量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无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达不到要求。很多测量培训基地无固定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由培训指导老师随机选择,不按测量员培训标准和规范来组织教学。有些基地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安排的培训学时极短,远远达不到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提出的培训课时要求。

(二)培训方法不科学。有些测量培训基地的培训老师还是按照原来上小班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方法老套,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仪器设备不足,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大规模集中培训的需要。测量仪器陈旧老化,磨损严重;无专业维修人员,坏了的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仪器数量不足,很难满足大规模集中培训的需要;先进仪器配备不齐,学生无法在培训中全面地掌握将来在生产中常用的新技术和新仪器。

(四)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培训之前测量课中,有一部分学生会认真上好每一堂理论课,做好每一次实验,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老师的考勤,理论课人到心不到,实验课当观众,还有极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课,学生的测量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三、开展测量员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测量员培训与鉴定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般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操作教学48学时,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同步进行,培训总学时80学时左右。通过理论教学首先让学员学习或复习仪器的基本结构、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程序、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第二,把以前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未能讲解的部分内容做一些补充讲解;第三,针对测量员鉴定基础理论考试做重点讲解和复习。实践操作教学我们一般安排以下实验对学生进行培训:水准仪的使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经纬仪的使用,测绘法测水平角,竖直角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全圆方向观测法,全站仪的使用。通过前面五个实验的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程序;第五和第六两个实验可以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处理复杂测量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实验能使学员掌握先进测量仪器。 "

(三)传统仪器教学与现代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我们曾做个一次测试,让二十名学员在平常培训中只使用传统的经纬仪,不接受全站仪的训练,只是在鉴定的前一天由培训指导老师讲解一下全站仪的基本结构,现场用全站仪演示一下实验,然后让这二十名学员自己动手操作全站仪,每人的操作时间限定在五分钟以内。第二天让这二十名学员自由选择使用全站仪或传统仪器经纬仪来参加鉴定考试,结果有十八名学生选择了全站仪,他们都顺利地通过了鉴定,并且操作时间比使用经纬仪的学员要少很多。这个测试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传统的经纬仪的训练是掌握全站仪的基础,仪器越先进,操作起来越简单,越节约时间。在平常的教学和培训工作中,我们主要使用传统仪器,如光学经纬仪和DS3微倾式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需要对中、整平、调焦、照准、读数,现代先进仪器全站仪操作起来也少不了这几步,只是全站仪的对中可用激光来对中,整平可配合使用电子气泡、调焦可按自动调焦键、读数电子显示屏会自动显示,不需要人工读数。仪器越先进,操作越简单,先进仪器是在传统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是相通的。传统仪器掌握好了,先进仪器只要老师介绍一下其基本结构,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学生现场体验一下,会很快掌握。

(四)严把数据精度和操作时间关。在操作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把学员分成三个大组,每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经纬仪组和水准仪组,在培训时间过了半程后两组进行轮换,这样可以解决实验室仪器不足问题,充分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每小组安排一个指导老师,可以及时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我们设计了两类表格,一类是学生实验用表,这类表格又根据实验种类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另一类是培训老师培训汇总用表。要求学员每完成一次操作训练就要认真填写一次第一类表格,填写内容包括:实验者姓名、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结束时间、实验名称、实验数据及实验数据处理,当学员完成实验操作并填完表格后,把表及时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现场批阅,审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精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时间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如不合格,就要求学员重新计算或重做实验。然后指导老师把学员操作效果情况评定一个等级和操作仪器和处理数据的时间记录在汇总用表上,汇总用表一方面可以记录学员的实验操作效果和耗时,同时可以对学员进行考勤。对于缺勤学员要求下一次培训时补课,对于实验超时的学员在下一次培训时由指导老师作一下时间方面的要求。

(五)创新培训方法。针对一些常规性的测试和鉴定科目,我们在平常操作训练中总结和创新了一些方法,如,采用三点一线的原理来整平仪器,通过调节三脚架的高低,让气泡中心、水准器中心和三脚架其中一个脚的伸缩连接板的.中心三个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三个中心点正好调到了同一直线上,可以一步实现经纬仪的粗略整平;如果稍有偏离,再重复一次上面的步骤,这样可以节省架设仪器的时间。另如,在进行全圆方向观测法的培训时,由于在鉴定测试中目标学员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就指导学员在选择目标时让所有目标在同一水平线上,目标距仪器的距离大致相等,尽可能等高度、等视距观测,这样可以减少调焦的次数,提高观测速度和精度。再如,为了培养学员在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能力,我们经常更换操作训练环境,让学员在雨天、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中、在不平整的泥地上、在室内进行操作训练,这样即使在雨天进行鉴定、或考评员要求苛刻时,我们的学员能很快适应环境,顺利通过测试。

(六)以测绘技能大赛强化培训质量。目前测绘仪器制造业快速发展,业内竞争激烈,许多仪器公司都看好了大专院校这块销售领地和宣传平台,他们愿意花点小钱提供赞助,一方面可以搞好与学校的关系,另一方面可利用学员作为宣传媒介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同时一次大型活动报刊和网路都会进行跟踪报道,起到一定的社会宣传效果。我们可以借助测量公司这一平台,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在培训工作进入到尾声时,与测量公司合作,认真组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或测量知识竞赛,来提高学员学习测量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测量培训质量。

(七)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制度。我校测量实验室暂未设专职实验员,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都是由测量任课老师兼任,这给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测量员培训阶段,我们设定了每天实验室在下午四点后开放两个小时,建立了指导老师轮班制度,公布指导老师电话,如学员需借用仪器,指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办理仪器借领登记手续,并到现场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

(八)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测量员鉴定就像驾驶员考驾照,不但要求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过关,同时实验操作也必须过关。要求我们的培训指导老师要通过汇总表及时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摸清学员的底细,鼓励优等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学员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重点抓好差生的培训,必要时查查落后学员的考勤,在操作训练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讲解操作步骤,做好每一道操作程序的演示工作,真正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差生掉队。

四、结语

上一篇:油库管理制度201下一篇:法官初任培训校外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