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2024-08-21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共8篇)

1.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篇一

第二章 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 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

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疏密等因素有关。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树皮凹凸不平能分泌树脂、粘液等植物,一般滞尘能力普遍较强。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草坪具有吸附灰尘、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被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低噪声污染

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图2-1)。

图2-1 园林植物减低噪音示意图

因此,噪声的减弱与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 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的乔木减弱噪声效果大,叶茂疏松的树群因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弱噪声的作用非常明显。

(5)杀死病菌

由于园林绿地上有树木、草、花等植物覆盖,其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病原菌。另外,许多园林植物还能分泌出杀菌素,所以具有杀菌作用。例如1hm2柏树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桦木、桉树、梧桐、冷杉、毛白杨、臭椿、核桃、白腊等都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2.调节温度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低10~17℃,比柏油路面低8~20 ℃,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

3.调节湿度

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而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据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它绿化少的地区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同样,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由于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4.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而威胁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含菌数量。30~40m宽林带树根可将1升水中含菌量减少1/2。水葱可吸收污水池中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汞、银、金、铅等重金属物质,并能降低镉、酚、铬等有机化合物。5.净化土壤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中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分泌使土壤中大肠杆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好气细菌增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故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不仅净化了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6.通风、防风(图2-2)

图2-2 园林绿地的通风与防风

a.园林绿地的通风作用

b.园林绿地的防风作用

城市中的水系、道路等带状绿地是构成城市的绿色通风道,特别是带状绿地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时,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城市中的大片园林绿地还可形成局部微风,在夏季建筑群和路面,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很大,加之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因素影响,造成热空气上升,而大片绿地气温低,冷空气下降,不断向市区吹进凉爽的新鲜空气(温差造成的气体回流)。

在冬季,大片树林可以减低风速,具有防风作用,故在垂直与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护林,可以大大的减低冬季的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不良影响。若在城市四周设置环城防护林,其防护效果则更加明显。

二、社会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美化城市

园林绿化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最经 济的手段。它可以丰富城市中麟次栉比的机械僵硬的建筑轮廓线,使千差万别的建筑物得以协调。通过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中成为花园广场、滨河绿带、林荫道绿化带,由此既衬托了街旁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又形成了深远的绿色走廊。

在城市环境中,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扶持、衬托,任何具有盛名的建筑也都发挥不了光彩。绿化较差的城市,不会成为美丽宜人的城市。城市绿化的优劣,已成为评价现代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标准。

2.陶冶情操

园林绿地,不仅是由植物与建筑、山水等构成,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而且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理与情感、借景传情等精神上的享受。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和一些公共设施的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和户外活动天地,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和健身的场所,使人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各种游憩娱乐活动中,对于体力劳动者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可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儿童可培养勇敢、活泼、伶俐的素质;对于老年人,则可享受阳光、空气,延年益寿。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防灾避难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市民生命安全的作用。园林绿地对于蓄水保土有显著的功能,树叶可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草地覆盖地表,减少地表径流;盘根错节的根系,长在山坡能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持水土。城市园林绿地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杀伤,还能阻挡弹片的飞射,对重要的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起隐蔽作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某些城市,凡绿化苗木比较茂密的地段所受的损失要轻的多。所以,城市绿地对战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防御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御备战、防震防火、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三、经济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与其它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是指它为城市提供的公益功能数量和质量。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分。

1.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所得的直接经济收入,及“产业”效应。

园林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它的“产业”效应。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林艺术负有盛誉。为配合旅游业发展,各类园林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主题文化园、游乐园、缩景园、科普园、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园和海滨休闲园等出现在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也建起了大公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假日经济”的出现,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园林投资迅速收回,直接经济效益甚为可观。

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新建小区中没有绿化是不可想象的。绿化好的小区才能生活的好,以被买房者逐渐承认。据估算,一所设计完美的住处,如果周围配置优美的花草树木,可使其房地产价值提高30%。

随着园林门票价格的放开,商业服务和水平质量较高的游乐等设施的引进,为园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美国一资料记载,绿化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其本身的经济价值的18~20倍。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效益大的多,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生态系统,并服务于城市生态平衡。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人所共享的和无法替代的。

城市的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经常性的休闲活动空间,具有使用价值。姿态美丽,色彩各异的园林植物,不仅衬托了城市

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而且美化了市容。现代城市的发展、人民的身心健康、经济的繁荣、外商的投资,均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城市园林的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一、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我国对城市绿地分类的研究,起步较晚。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城市绿地的分类的方法要与城市用地分类方法有相对应的关系,以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配合。绿地的分类要按绿地的主要功能及使用对象区分,以有利于绿地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工作。绿地的分类尽量与绿地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来源相一致,以有利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城市绿地计算口径要统一,是城市规划的经济论证具有可比性。

我国目前作为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及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依据是1993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该规定将城镇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

二、各类绿地的主要特征

1.公共绿地

经过艺术布局建成的具有一定设施内容的园林绿地,向公众开放,供市民游览休憩、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市级、区级综合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

2.居住区绿地

是居住用地的一部分,包括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宅旁庭院绿地、公共建筑绿地、道路绿地等。其功能是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的日常休息、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儿童游戏等创造良好条件。

3.单位附属绿地

指专属于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使用的绿地,如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医院、厂矿、企事业单位绿地,不对城市居民开放,其投资建设由本单位完成。厂矿企业、仓库绿地,其作用是可以减轻有害物质对工人和附近居民的

危害,能调节局部空气温度和湿度,降低噪声,防风、防火、美化环境等,并对于安全生产,改善职工劳动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用事业绿地,是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的绿地。公共建筑庭园,如机关、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服务等公共建筑旁的防护林带及绿地。

4.防护绿地

指市区或郊区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及绿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卫生条件、通风或防风沙。如夏季炎热的城市,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道路与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城区内部;经常有强风的城市,建立宽度为150—200m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另外,还有卫生防护林、防风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

5.生产绿地

是指为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卉、种子等所需的植物材料的生产基地,包括苗圃、花圃、茶园、果园、竹园、林场等。常位于郊区土壤、水源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段,以利培育管理。有的花圃、竹园等定期供游人参观游览。

.6 风景林地

供人们游赏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风景特色的观赏林地。在城市边缘或城乡结合部的郊区,环城或环城河绿带大面积营造风景林,对于方便居民接近大自然游赏风景、调节市区气候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节 城镇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城镇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

城镇园林绿地定额指标,是指城镇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的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其他用地面积的比例,用以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的好坏,评价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福利保健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标着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程度,它为城市规划学科提供了可比的数据。

二、影响城镇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绿地指标的高低。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多,建筑密度高,居民远离郊区自然环境,故绿地指标相应高些,每人应占10~12m2。人口在5万人左右的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好,绿地指标可适当低些。以风景旅游、休疗养性质为主的城市以及钢铁、化工工业及交通枢纽的城市和干旱地区的城市,其绿地指标都应适当增加以利改善、美化环境,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城镇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1.城镇园林绿地总面积(hm2)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面积的总和

城镇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风景林地面积

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在我国公园中,一般建筑物占地面积占全园面积的1%-7%,道路广场占3%-15%,为简化计算,可按公园总面积的100%计算绿地面积。公园内的水面,如不属于城市水系用地面积,应作为公园用地面积。

每个游人在公园中的活动面积为60m2,如果以1/10的城市人口到公共绿地休息,则全市平均每人应需公共绿地面积6m2,可满足全市人民游园的需要。

3.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地率是衡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是指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表示了全市绿地总面积的大小。

疗养学界认为:当绿地面积达50%以上时才有舒适的休养环境。国家建设部有

关文件规定:城乡新建区绿化用地面积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旧城改建区绿化用地面积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一般城市的绿地率考虑在40%~60%比较好。

4.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市区各类绿地的植物覆盖面积占市区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冠的大小而变化。

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各类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街道绿化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需注意乔木下的灌木投影面积、草坪面积不得计入在内,以免重复。

林学界认为,一个地区的植物覆盖率至少应在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

第四节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原则及方法

一、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镇的最佳环境系统。具体目的:保护与改善城镇的自然环境,调节城镇的小气候,保持城镇生态平衡,增加城镇景观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镇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二、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为了使城市绿地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明显的作用,就要对城市中的绿地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它的用地比例、布局方式及绿地的生态效应,所以要对城市的绿地进行系统布局,并置于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也各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而且用于城市绿地建设的投资有限,再加上树木本身不断生长的特性,所以园林绿地规划要与城市其它用地详细规划密切配合,全面安排,不能

孤立的进行。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我国地域辽阔,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城市的绿地基础、习惯、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类绿地的布置方式、面积大小、指标高低,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忌生搬硬套,片面追求某种形式。

3.均衡分布,功能多样

我国多数城市的市级公园绿地,一般只有两个左右,很难做到均匀分布,但对区级公园及居住区游园,要求做到均匀分布,并使服务半径合理,方便居民活动。城市各种绿地的分布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的整体。规划时应将园林绿地的环保、防灾、娱乐与审美等多种功能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绿地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根据城市的经济实力、施工技术条件及项目的轻重缓急,制定长远目标,作出近期安排,使总体规划得到逐步实施。如远期规划为公园的地段,近期可作为苗圃,既为将来改造公园创造条件,又可起到控制用地的作用。各类城市的园林绿化应各具特色,才能反映出各城市的不同风情,如北方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以防风沙为主要目的,应突出防护功能的特色;南方城市则以通风、降温为主要目的,应突出透、秀的特色;风景疗养城市以自然、秀丽、幽雅为主要特色;文化名城,以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及相应的绿地造型、环境配置为主要特色。

三、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和方法

1.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我国的城镇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1)块状绿地布局

这种布局多数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在城市规划总图上,公园、花园、广场绿地呈块状、方形、不等边多角形均匀分布于城镇中,其优点可以

做到均衡分布,方便居民使用,但因分散独立,不成一体,对综合改善城市小气候作用不显著。我国的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均属块状绿地布局(图2-3-a)。

图2-3 城镇园林绿地布局的模式

(2)环状绿地布局

围绕全市形成内外数个绿色环带,将公园、花园、林荫道 等绿色统一在环带中,使城市在绿色环带包围之中,但环与环之间联系不够,略显孤立,居民使用也不方便(图2-3-b)。

(3)楔形绿地布局

城市中通过林荫道、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的联系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合肥市。这种绿地布局尽管将市区和郊区联系起来,绿地深入市中心可以改善城镇小气候,但它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不利于横向联系(图2-3-c)。

(4)混合式绿地布局

将前三种绿地布局系统配合,使全市绿地呈网状布置,与居住区接触面最大,方便居民使用,市区的带状绿地与郊区绿地相连,有利于城市通风和输送新鲜空气,有利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图2-3-d)。

(5)片状绿地布局(或带状绿地布局)指将市内各地区绿地,相对加以集中,形成片状,适于大城市,依各种工业为系统形成的工业区带状绿地;依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组成相对完整地区的片状绿地;结合市区的道路、河流水系、山地等自然地形现状,将城市分为若干区,各区外围以带状绿地环绕,这种绿地布局灵活,可起到分割城区的作用,具有混合式的优点(图2-3-e)。

以上五种布局,每个城市应根据各自特点和具体条件,认真探讨,选择适合本

市的最合理的布局形式。

2.城镇园林绿地布局手法

城市中有各种类型绿地,每种绿地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有所不同,但在绿地布局中只有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将城市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其群体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点

主要指城市中的公园、小花园布局,其面积不大,而绿化质量要求较高,是市民游览休憩、开展各种游乐活动的场所。区级公园在规划中要均匀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服务半径以居民步行10-20min到达为宜。儿童公园应安排在居住区附近,动物园要稍微远离城市,以免污染城市和传染疾病。在街道两旁、湖滨河岸,可适当多布置一些小花园,供人们就近休息。

(2)线

主要指城镇街道绿化、游憩林荫带、滨河绿带、工厂及防护林带等的布局,将这些带状绿地相互联系组成纵横交错的绿带网,以美化城市街道,起到保护路面、防风、防尘、防噪,促进空气流通等作用。

(3)面

指城镇的居住区、工厂、机关、学校、卫生等单位附属绿地的布局。它是由小块绿地组成的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城镇绿地。在市区内搞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绿化工作,对整个城镇的环境影响十分重要。对城郊绿化布局应与农、林、牧的规划相结合,将郊区土地尽可能地用来绿化植树,使城镇包围在绿色环带之中。

思考与实训

1.学好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对绿化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2.调查本校所在城市的绿地系统形式,并试用图面表现出来。

2.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篇二

1.1 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向空气中释放氧气, 对于空气可以起到明显的净化作用, 据科学家实证研究证明, 城市园林绿地对于CO2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而且对于部分有害气体诸如收氯化烃、氯气、二氧化硫以及空气粉尘等具有良好的吸收、阻滞、过滤作用。

1.2 防治噪声公害

城市园林绿地对噪声可以起到良好的吸收作用, 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噪声波被树叶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使声音减弱以及噪声波造成树叶微振而消耗声音的结果。据日本近年测定, 宽40m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d B, 绿化的街道可减低噪声8~10d B。

1.3 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

园林绿地具有呼吸蒸腾作用, 在夏季其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能, 降低了上空的温度。据科学测定, 夏季晴天城市道路及建筑等铺装面气温比林下绿荫地面高16℃, 裸露土面比草地气温高3℃。冬季又因散热量较空旷地少而使气温略高, 从而缩小了气温差和日温差。

1.4 保持水土

研究调查显示园林绿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0倍左右, 水土流失量比例为1:44。当雨水下落时, 树冠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 防止表土的流失。同时, 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 树下大量的枯枝落叶、苔藓等覆盖物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 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5 监测环境污染

城市园林的另一功能就是环境监测能力, 城市园林绿地中很多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比人和动物要敏感得多, 当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时, 园林绿地植物会出现明显的“信号”, 例如:用紫花苜蓿、连翘、红松、杉、白松可监测二氧化硫;美国五针松、落叶杜鹃、郁金香、梅可监测氟化物;用雪松、紫丁香、马尾松、落羽杉可监测氯气及氯化氢;用牡丹、矮牵牛、丁香、杏可监测光化学烟雾;用柳树、女贞可监测汞;用向日葵可监测氨。

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策略分析

2.1 居住绿地

城市生活园林绿地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绿色温馨的自然界之中, 给人一种舒适和安逸之感, 城市居住绿地的规划, 应该结合多方面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中小型居住游园城市绿地, 就要考虑城市居民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 可设置些座椅及简单的娱乐设施器材, 在其绿地布局上多采用草皮或吸湿性很强的沙质铺地, 像广场上, 可多采乔木灌丛栽培, 以遮阳避晒。

2.2 由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组成公共绿地规划

公园园林绿地在城市地域分布较为集中, 多在城市中心位置, 便于节假日市民去游玩, 但对于公园园林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公园园林绿地的承载能力, 因为在市区位置多数人口较为密集, 人员流动性较大, 因此, 分区规划与公园规模有必然联系, 如果既要保证公园规模又有考虑绿化环境建设, 其动工规模不宜小于1000m2, 随着以往公共绿地的指标为3~5m2逐步到现在5~10m2, 足以说明公园实施面积规模大小要结合其周围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公园的活动性质等因素;另外, 对于城区中公路和公共绿地的设计上首先要从考虑能够降低车辆的噪音, 为行人行车提供遮阴等方面开始, 道路两侧种植乔木效果最佳,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所以道路环境和公共绿地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视觉因素, 综合多方面考虑, 协调搭配, 共同创建优美的绿地景观。

2.3 生产、防护城郊生态绿地规划

对于一些有污染的工业厂区的园林绿地设计上, 要考虑主要以抗污染、吸收污染功能为主, 通过园林绿地可以有效的降低厂区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另外, 在城郊生态绿地的规划上, 多以防风固沙的功能为主, 组建高大密植的乔木群, 可以减低风速, 阻止风沙天气出现。

2.4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 尊重人文观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设计与规划首先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设计心理学, 是设计创作的基础。优秀的园林绿地:其一, 必须以人的目的、需要、价值观、行为习惯相适应, 不但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美感,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在其中活动的人们获得心理上和功能上的快乐;其二, 城市园林绿地是风景中最具艺术性的作品, 它在寻求场地、空间、文学的完美融合以求达到“生境”“画境”“意境”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倪建国.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3, (S1)

3.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探析 篇三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美化城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77-1

1 如何看待城市园林绿地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对城市进行的园林绿化不但能美化城市,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市民素质。能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避难水平。

1.1 园林绿化能够美化城市

在现今的城市中,高楼林立形成了十分壮观的建筑群,而园林绿化能够给钢筋混凝土带来一片生气。只有这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加明快地勾画出城市的轮廓,建设成为园林街、花园式广场和绿色地带。尤其在城市中临近建立园林绿化带,能够更好地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在街道及广场进行园林绿化,既有利于衬托建筑和增加城市的美观,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园林街道,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1.2 陶冶情操

城市园林中的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和形象,人们可以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也可使紧张工作的人们在这里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人们满足对感情生活、道德修养的追求,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热情。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绿色优美的环境中劳动,效率可提高15%~35%。事故减少40%~50%。人在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次数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钟减少4~8次。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城市郊区的自然风景名胜区,这些城市园林绿地可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

1.3 防灾避难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灾避难、有效保护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作用。第一,园林绿化植物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生长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第二,为城市建立起一道天然的自然屏障,有效防止和减轻台风的侵袭。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城市边际的防风林可以降低风速高达20%,在夏季可以有效降低风速55%~78%。在自然降水的季节,将有15%~40%的水量被树冠截留或蒸发,有5%~10%的水量被地表蒸发。第三,园林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能够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降低有害物质的传播。

2 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意义

城市绿地被人们称为“城市的肺脏”,城市绿地既能调整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既可以促进城市通风,又可以减少大风带来的灾害,降低城市中的噪音。

2.1 城市肺脏的功能

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所排放的废水、废气,空气粉尘和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生活环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时候人们会发生头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有足够的园林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就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释放出大量氧气,从而促进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使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2.2 有效调节温度和城市环境湿度

城市园林绿化中种植的树木可以为夏季的游人遮风挡雨,避开阳光的直射作用,调节温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夏天树木下的温度要比旷地低3℃~5℃之多。园林绿地的温度要比空旷地面温度低8℃~15℃之间,比柏油路温度低6℃~18℃。在冬季,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所以其相对温度提高8%~18.5%,空气中湿度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们所在城市的小气候,让人们有了更加舒适的生理感受。

2.3 城市园林绿化利于杀菌和净化空气

现今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二氧化碳污染尤为突出。它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性。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据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园林植物都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一棵松树一天可以从1平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2毫克的二氧化碳。同时,园林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飘尘。这些粉尘不仅是传染疾病的载体,而且会随着呼吸直接进入人们体内,带来各种传染病。我们通过合理种植各类植物,这样就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有效阻碍粉尘的传播。减少人们通过呼吸感染疾病的几率。

3 城市园林的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为城市提供的公益数量和质量,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园林收取的门票和服务所得到的经济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园林绿化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是建设管理的出发点,如上海园林上下所有部门1988年直接经济效益是经营文化娱乐活动,9个直属公园收入为188.2万元;植物园服务台社营业额达130.2万元;动物园服务社营业额为461.4万元。在间接经济效益上,1988年上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为4877.7公顷,若其生产12吨氧气,则其价值为11706.5万元。再如日本,1972年在其国土面积上有64%覆盖着森林。供给氧气5200万吨,总金额为129000亿日元,等于1972年全国经济预算。

4 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其效益是综合的和长期的。园林绿化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完整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保证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说,它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大力推广、建设城市园林绿地,为子孙、为人类造福。

4.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篇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6-12-4 11:54:39

------------------

一、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行道树、分车带、花带、花坛(台)、中心绿岛和沿街绿地的绿化养护。

(一)街道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一级

1、树木生长旺盛、健壮,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合理修剪整形,保持树形整齐美观,骨架均匀,树干基本挺直。

2、树穴、花池、绿化带以及沿街绿地平面低于沿围平面距离5—10厘米,无杂草、无污物杂物,无积水,清洁卫生。

3、行道树缺株在1%以下,无死树、枯枝。

4、树木基本无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在5%以下,无药害。

5、无人为损害,无乱贴乱画乱钉乱挂乱堆乱放的现象。

6、种植5年内新补植行道树同原有的树种,规格保持一致,有保护措施。

7、新植、补植行道树成活率达98%以上 , 保存率达95%以上。

8、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断档,无病虫害症状。

9、草坪生长旺盛、保持青绿、平整、无杂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无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枯黄率控制在1%以内。

10、花坛、花带、花台植物生长健壮,花大艳丽,整齐有序,定植花木花期一致,开花整齐、均匀,换花花坛(台)及时换花,整体观赏效果好。

二级

1、树木生长旺盛,根据植物生长习性,修剪基本合理,树形整齐美观,骨架基本均匀,树干基本挺直。

2、树穴、花池、绿带以及沿街绿地平面低于沿围平面距离5厘米左右,基本无杂草、无污物杂物,无积水,基本清洁。

3、行道树缺株在2%以下,无死树、无明显枯枝。

4、树木基本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在10%以下,无药害。

5、无明显人为损害,无乱贴乱画,无悬挂物,无以树当架晾晒衣物,无在树池中堆放杂物等现象。

6、新补植行道树同原树种基本保持一致,有保护措施。

7、新植、补植行道树成活率达95%以上 , 保存率达90%以上。

8、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无明显断档,无明显病虫害发生。

9、草坪生长旺盛、常绿、无杂草丛生,定期修剪。草高保持在10厘米左右,无明显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枯黄率控制在2%以内。

10、花坛、花带、花台植物生长良好,及时摘除残花败叶,定植花木花期基本一致,开花整齐、均匀,换花花坛(台)及时换花,整体观赏效果好。

三级

1、树木生长较好,修剪基本合理,树形整齐美观,骨架比较均匀。

2、树穴、花池、绿带以及沿街绿地平面低于沿围平面距离5厘米左右,无较大杂草、无明显污物杂物,无积水。

3、行道树缺株在3%以下,基本无死树、枯枝。

4、树木无严重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危害率控制在15%以下,基本无药害。

5、无严重人为损害,无乱贴乱画,无以树当架晾晒衣物等现象。

6、新、补植行道树同原树种基本保持一致,有保护措施。

7、新补植行道树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

8、绿篱生长较好,修剪基本整齐,基本无死株,无严重断档,缺档不超过1米长。

9、草坪生长较好,基本平整,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无大片杂草,无片状裸露地面,无较大成片枯黄。

10、花坛(台)、花带内植物生长良好,定植花木能如期开花,较为整齐、换花花坛(台)及时换花,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二)街道绿化养护管理作业要求()

一级

1、修剪:乔木1—2次,花灌木2—3次,绿篱3—4次,草坪4—5次。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发现死株10天内清除。

3、施肥:新植乔木每年一次,其它乔木每二年一次,花灌木每年2—3次,草坪每年1次。

4、浇水:新植树木花卉淋足定根水,之后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旱情及时浇足水分、及时排水防涝。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3—5次以上,人工防治2次以上。

6、缺株及时补植,不得超过20天。

7、行道树及时扶正,新补植行道树及时扶架。

8、花坛(台)、绿化带等松土、除草5次以上。

9、树穴、花池、绿带每天清扫一次,全日保洁,及时清除树枝上悬挂杂物。

10、及时更换草花,主要花坛、中心绿岛年换花4次以上。

二级

1、修剪:每年乔木1次以上,花灌木2次以上,绿篱3次以上,草坪4次以上。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发现死株30天内清除。

3、施肥:新植树每年1次,其它树每三年1次,花灌木每年2次以上,草坪1次。

4、浇水:新植树淋足定根水,年淋水15次以上,其它树3次以上,花灌木和草坪6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2—4次以上,人工防治1次以上。

6、缺株及时补植,不得超过50天。

7、行道树及时扶正,新补植行道树及时扶架。

8、花坛(台)、绿化带等松土、除草4次以上。

9、树穴、花池、绿带每天清扫一次,重点路段全日保洁,及时清除树枝上悬挂杂物。

10、及时更换草花,年换花3次以上。

三级

1、修剪:乔木二年1次,花灌木1次,绿篱2次,草坪3次以上。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发现死株2个月内清除。

3、施肥:新植树每年1次,主要观花乔木每两年1次,其它树四年1次,灌木、草花、草坪各1次。

4、浇水:新植树淋足定根水,年淋水10次以上,其它树2次以上,花灌木和草坪4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3次以上,人工防治1次以上。

6、缺株及时补植,不得超过70天。

7、行道树及时扶正,新补植行道树要有保护设施。

8、花坛(台)、绿化带等松土、除草2次以上。

9、树穴、花池、绿带重点路段,每天清扫一次,经常清除树枝上悬挂杂物。

10、及时更换草花,年换花2次以上。

二、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专类公园等各级各类公园的绿化养护。

(一)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一级

1、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修剪,留枝均匀,疏密合理,剪口平滑,保持树形整齐美观,枝繁叶茂。

2、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缺档。

3、草坪生长繁茂、平整、无杂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无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枯黄面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

4、花坛(台)、草坪等绿地内保持无杂草生长,无杂藤攀援树木,无污物、垃圾等。

5、树木花草基本无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无药害现象。

6、无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基本无枯枝、死树。

8、古树名木挂牌、建档管理,有保护复壮措施。

9、花坛图案、造型新颖,花大叶肥,色彩协调,观赏整体效果明显,保持三季有花。

10、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9.8%以上。

11、园容整洁卫生,园路平整,无坑洼、无积水、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筑小品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厕所无臭味、无尿垢、无蚊蝇。

13、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杂物,水质清净,无臭味。

14、园林设施完好无损。

二级

1、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修剪,剪口平滑,树形整齐美观,枝繁叶茂。

2、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无明显缺档。

3、草坪生长繁茂、平整、无杂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无明显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枯黄面不得超过总面积的3%。

4、花坛(台)、草坪等绿地内保持无杂草生长,无杂藤攀援树木,无污物、垃圾等。

5、树木花草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10%以下,无药害现象。

6、基本无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基本无死树,无明显枯枝。

8、古树名木挂牌、建档管理,有保护复壮措施。

9、花坛图案、造型新颖,花大叶肥,色彩协调,观赏整体效果明显,保持两季有花。

10、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9%以上。

11、园容整洁卫生,园路平整,基本无坑洼、无积水、无死角、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筑小品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厕所无臭味、无尿垢、无蚊蝇。

13、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杂物,水质基本清净,无臭味。

14、园林设施完好无损。

三级

1、根据植物生态习性,修剪基本合理,剪口基本平滑,树形基本整齐,长势较好、无严重枯枝、焦叶。

2、绿篱生长较好,修剪基本整齐、合理,基本无死株、无严重缺档。

3、草坪生长较好,基本平整,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无较大杂草,无严重裸露地面,无较大成片枯黄。枯黄面不得超过总面积的5%。

4、花坛(台)、草坪等绿地内保持无杂草生长,基本无杂藤攀援树木,无明显污物、垃圾等。

5、树木花草无严重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15%以下,基本无药害。

6、无严重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基本无死树,无明显枯枝。

8、古树名木挂牌、建档管理,有保护复壮措施。

9、花坛图案、造型新颖,花大叶肥,有一定观赏效果,保持一季有花。

10、当年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保存率达80%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8%以上。

11、主要地段园容整洁卫生,园路基本无坑洼、无积水、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筑小品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厕所基本无臭味、无尿垢、无蚊蝇。

13、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水中无较大杂物,无臭味。

14、园林设施无严重损坏。

(二)公园绿化养护管理作业要求()

一级

1、修剪:每年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绿篱三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

2、浇水:每年乔木二次以上,灌木三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每年一次,其它树木两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二次,草坪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五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五次以上,人工防治二次以上。

6、及时清理死树,枯枝。

7、古树名木:及时填补古树的空洞,每年记录树木生长情况及养护措施。

8、及时更换草花。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及时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三次以上,及时打药。

12、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以上,乱贴乱画及时清除,破损的园路及时修复。

13、水面漂浮物及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

二级

1、修剪: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绿篱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

2、浇水:乔木二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适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树木三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一次,草坪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三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四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6、及时清理死树,枯枝清理二次以上。

7、古树名木:及时填补古树的空洞,每年记录树木生长情况及养护措施。

8、定时更换花草。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二次以上,及时打药。

12、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以上,乱贴乱画及时清除,破损的园路及时修复。

13、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

三级

1、修剪:观花乔木、花灌木修剪年各一次以上,其他乔木、灌木两年一次,绿篱一次以上,草坪三次以上。

2、浇水: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一次以上,草坪二次以上,适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树木四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二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三次以上, 主要树木人工防治一次。

6、定期清理死树、枯枝。

7、古树名木:及时填补古树的空洞,每年记录树木生长情况及养护措施。

8、适时更换草花。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定期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有一定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主要地段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一次以上,定时打药。

12、主要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乱贴乱画及时清除,破损的园路定期按时修复。

13、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定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三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

三、小游园养护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沿街小游园和开放性广场花坛的绿化养护

(一)小游园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一级

1、树木生长旺盛,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修剪,保持树形整齐美观,枝繁叶茂。

2、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缺档。

3、草坪生长繁茂,平整、无杂草,高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无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

4、绿地内保持无杂草,无污物、垃圾,无杂藤攀援树木等。

5、树木花草基本无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害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无药害现象。

6、无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无枯枝、死树。

8、花坛图案、造型新颖,花大叶肥,色彩协调,观赏整体效果明显,保持三季有花。

9、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9.8%以上。

10、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杂物,水质清净,无臭味。

11、绿地整洁卫生,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设小品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园路平整,无坑洼、无积水。

13、绿化设施完好无损。

二级

1、树木生长旺盛,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修剪,保持整齐美观,枝繁叶茂。

2、绿篱生长旺盛、修剪整齐合理、无死株、无明显缺档。

3、草坪生长繁茂、平整、无杂草,高度控制在7厘米左右,无裸露地面,无成片枯黄。

4、绿地内保持无杂草,无污物、垃圾,无杂藤攀援树木等。

5、树木花草基本无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害危害程度控制在10%以下,无药害。

6、基本无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无死树、无明显枯枝。

8、花坛图案、造型新颖,花大叶肥,色彩协调,观赏整体效果明显,保持二季有花。

9、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9%以上。

10、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杂物,水质基本纯净。

11、绿地整洁卫生,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设小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园路基本平整,基本无坑洼、无积水现象。

13、绿化设施完好无损。

三级

1、树木长势较好,根据植物生态习性,修剪基本合理,树形基本整齐。

2、绿篱生长旺盛、修剪基本整齐、合理,基本无死株、无严重缺档。

3、草坪生长较好、基本平整、无较大片杂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无片状裸露地面,无较大成片枯黄。

4、绿地内无较大杂草生长,基本无杂藤攀援树木,无明显污物、垃圾。

5、树木花草无严重病虫危害症状,病虫危害程度控制在15%以下,基本无药害。

6、无严重人为损害花草树木。

7、基本无死树、枯枝。

8、花坛有图案、有造型,花大叶肥,有一定观赏效果,保持一季有花。

9、当年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老树保存率达98%以上。

10、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较大杂物。

11、绿地基本整洁,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园林建筑小品清洁,无乱贴乱画。

12、园路基本平整,基本无坑洼、无积水现象。

13、绿化设施无严重损坏。

(二)小游园养护管理作业要求()

一级

1、修剪:乔木二次以上,灌木四次以上,绿篱六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

3、施肥:观花乔木一次,其它乔木两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二次,草坪一次。

4、浇水:乔木四次以上,灌木六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5、绿地中耕、除草八次以上。

6、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

7、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五次以上,人工防治二次以上。

8、及时更换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0、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以上,乱贴乱画及时清除。

11、破损的园路及时修复。

12、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保持完好。

二级

1、修剪: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一次以上,绿篱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乔木三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浇水:乔木四次以上,灌木四次以上,草坪八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5、绿地中耕、除草六次以上。

6、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

7、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四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8、定时更换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0、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以上,乱贴乱画及时清除。

11、破损的园路及时修复。

12、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保持基本完好。

三级

1、修剪:观花乔木、花灌木一次以上,其它乔、灌木两年一次,绿篱一次以上,草坪二次以上。

2、及时清理死树,枯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乔木四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浇水:乔木、灌木各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适时排水防涝。

5、绿地中耕、除草四次以上。

6、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定时修复。

7、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三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8、适时更换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定时清理。

10、主要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乱贴乱画及时清除。

11、破损的园路定时修复。

12、园林设施每三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保持基本完好。

四、生产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苗圃、花圃、草圃等园林生产绿地的绿化养护

(一)生产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一级

1、在圃植物生长茂盛,疏密适宜,合理修剪,树形整齐美观。

2、圃地保持无杂草生长。

3、病虫害危害程度控制在3%以下,无药害。

4、苗木繁殖成活率:芽嫁接95%以上,枝嫁接85%以上,硬枝扦插90%以上,软枝扦插85%以上,播种95%以上,圃内分栽90%以上,外购苗栽植85%以上,定植培育大苗98%以上。

5、苗木出圃合格率:98%以上。

6、生产用地利用率95%以上。

7、畦平沟通无积水。

8、圃内卫生整洁无死角。

9、日常生产和技术管理资料及时归档。

二级

1、在圃植物生长茂盛,疏密适宜,合理修剪,树形整齐美观。

2、圃地无杂草生长。

3、病虫害危害程度控制在5%以下,无药害。

4、苗木繁殖成活率:芽嫁接90%以上,枝嫁接80%以上,硬枝扦插80%以上,软枝扦插75%以上,播种85%以上,圃内分栽85%以上,外购苗栽植80%以上,定植培育大苗95%以上。

5、苗木出圃合格率95%以上。

6、生产用地利用率90%以上。

7、畦平沟通基本无积水。

8、圃内卫生整洁,基本无卫生死角。

9、日常生产和技术管理资料及时归档。

三级

1、在圃植物生长茂盛,疏密适宜,合理修剪,树形整齐美观。

2、圃地无较大片杂草生长。

3、病虫害危害程度控制在10%以下,无药害。

4、苗木繁殖成活率:芽嫁接85%以上,枝嫁接70%以上;硬枝扦插70%以上,软枝扦插65%以上,播种75%以上,圃内分栽75%以上,外购苗栽植75%以上;定植培育大苗90%以上。

5、苗木出圃合格率90%以上。

6、生产用地利用率85%以上。

7、畦平沟通,基本无积水。

8、圃内卫生基本整洁。

(二)生产绿地养护管理作业要求

一级

1、繁殖地每年翻耕一次。

2、中耕除草:移植地每年十次以上,定植地每年六次以上,繁殖地每年十次以上。

3、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六次以上,人工防治二次以上。

4、施肥:定植乔木每年施肥二次;定植灌木施足基肥、每年追肥二次;移植苗每年施肥二次,花卉、盆景每年各施肥二次。

5、浇水:移植苗每年八次以上,硬枝扦插苗每年八次以上;软枝扦插苗平均每天二次(二个月内)以上;嫁接苗每天一次(二个月内)以上;播种苗每月四次以上。

6、冬翻地作业率达100%。

7、轮作地每年土壤消毒一次,施绿肥一次,冬翻一次。

8、圃内卫生每天清扫一次以上。

9、各类管理资料及时归档。

二级

1、繁殖地每年翻耕一次。

2、中耕除草:移植地每年八次以上,定植地每年五次以上,繁殖地每年八次以上。

3、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五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4、施肥:定植乔木每年施肥一次;定植灌木施足基肥、每年追肥一次;移植苗每年施肥一次,花卉、盆景每年各施肥一次。

5、浇水:移植苗每年八次以上;硬枝扦插苗每年八次以上;软枝扦插苗平均每天二次(二个月内)以上;嫁接苗每天一次(二个月内)以上;播种苗每月四次以上。

6、冬翻地作业率达90%。

7、轮作地每两年土壤消毒一次,每年种施绿肥一次,冬翻一次。

8、圃内卫生每天清扫一次。

5.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篇五

(修订稿)2000年11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6.4.28)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8.1)

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

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9.7.2)

8、鲁建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的通知》(1994.1.8)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

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 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

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0—2010年,其中:

近期为2000—2005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06—201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的内容,确立绿化布局结构,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2、立足于建设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形成融“山、泉、湖、河”为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

3、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4、合理利用土地,以方便居民为原则,建立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5、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确定科学的、结构合理的防护绿地系统;根据用地性质不同及位置的差异,分别确定绿地率,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6、确定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苗木生产和园林科研用地,提供城市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研水平。

7、园林绿化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建立健全地方法规、规章,加强宣传,依法兴绿。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指标

第八条 规划目标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定位的“2010年把济南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泉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构想,本规划目标为: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加强城市环境绿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山、泉、湖、河等自然环境的要素,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营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第九条 规划绿地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5年8平方米/人;2010年8.5平方米/人。

建成区绿地率:2005年37%;2010年3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05年40%;2010年40%以上。第三章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第十条 整个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分为三部分,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根据“南山、中河、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基本格局为片、带、面结合,城乡一体化,形成绿点、绿线、绿网、绿面的生态环境绿化体系。中心城区大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划定基本农田、菜田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及风景名胜等,形成“一环三带九楔”的布局结构,保持城市合理的发展布局。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范围内,形成“环式扩展,楔形插入,点式分布,网状连接,立体绿化”的园林绿化结构布局。

第四章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十一条 分为“南山、中河、北平原”规划

南部山区:封山育林,建设立体植物群落,涵养水源,到2010年有林地面积占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

沿黄及平原地区:建设防沙固沙林带和农田林网,到2010年高标准建成黄河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化率达99%。

城市及乡镇绿化:搞好城区外围绿化,提高绿化质量。201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以上。第五章 大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一节 “一环”绿化

“一环”是指环绕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化环。绿化环的四址为:西部至北大沙河,南部至长城岭,东部至巨野河,北部至黄河北展大堤。由玉符河、黄河、韩仓河地带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护林带和南部山林及风景名胜区组成。

第十二条 西部绿化

1、西高速绕城公路防护林带:东侧宽约500米,西侧不少于60米,主要以林木等绿化为主。

2、铁路位里庄编组站每侧不少于30米的林带,西侧可开辟水景旅游带。

3、玉符河防护林带:南起卧虎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37公里,沿河两岸各营造平均150米宽林带。低洼地区可蓄水养禽,发展观光农业。总面积1110公顷。

4、北大沙河防护林带:南起崮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16公里,两岸各营造100米宽的林带。总面积约 240公顷。

5、公路:济微公路、济兖路每侧防护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道路每侧不少于15米。

第十三条 南部绿化

1、近郊风景区绿化建设

(1)兴隆山风景区:面积约1120公顷。现存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100余座及其他文物古迹,要加强绿化,修建游览道,增加游憩设施,尽快开放。

(2)千佛山风景区:面积约1840公顷。包括千佛山、燕子山、佛慧山、金鸡岭、蚰蜒山、西姑山等十二座山岭。加强绿化,改造林相,按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

(3)浆水泉公园:面积约47公顷。含浆水泉水库、回龙山、老虎山等,应加强绿化,以水库为重点,开展水上活动,保护自然环境,严禁过量开发建设。(4)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400公顷。控制范围:东、南至高速绕城公路,北至济王路。该区素有“济南第一胜景”之称和“济南植物园”的美誉,要严加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济南植物园可在此建设。

(5)蟠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000公顷,含淌豆寺、蟠龙洞等景点,建设以溶洞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

2、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建15—60米的防护林带。

第十四条 东部绿化

加强机场净空保护地段绿化,注重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农付产品基地,重点建设谢家屯、相公庄苗圃,建设并完善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路、韩仓河、胶济铁路及公路防护林带。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公路每侧各设30米防护林带,韩仓河每侧不少于60米防护林带,胶济铁路每测不少于30米以上防护林带,济青高速公路、济青公路、济王公路每侧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间道路每侧林带不少于15米。

第十五条 北部绿化

1、美里湖观光农业园:西至济德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大堤,东至邹家庄,南至石佛屯,控制面积约600公顷。根据该地区地势低洼、水面较多的特点,建设以养鱼、植荷、种稻、芦苇等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田园风光旅游区,重点开发美里湖公园。

2、黄河森林公园:北至桑梓店,南至黄河大堤,西至李家岸水渠,面积约700公顷。以温泉、森林景观、垂钓、苗圃等林、果、木、农付产品基地的建设与观光相结合。

3、鹊山风景区:西至洛口渡桥,北至北展大堤,南至黄河,面积约500公顷。加强黄河防护林带的建设,开辟自然森林野趣公园。

4、黄河公园:西至黄河,北至亓家庄,东至大桥路,南至零点立交桥,面积约150公顷。建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近郊公园。

5、华山风景区:北靠高速公路,南邻小清河,东至卧牛山,控制面积约600公顷。开辟以地方民俗及历史故事为特点的近郊公园。

6、万亩荷塘风景区:位于历城区滩头坝子,控制面积约660公顷。此处荷塘成片,稻田密布,鱼塘相连,宜建设万顷赏荷景区。

7、鸭旺口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小清河和巨野河交汇处,北靠济南机场。丰天然温泉资源富,植被条件优良,宜开辟为旅游度假区。

第二节 “三带”绿化

“三带”是指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之间的三条南北向绿化空间隔离带,由菜田、苗圃、果园、山林及河道、铁路、道路、高压走廊等防护林带组成。

第十六条 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隔离带

南起孟家水库,沿大辛河北至小清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大辛河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30米,高压走廊绿化带宽约150米,二钢专用防护林每侧不少于30米,城市主干道两侧防护绿地不少于30米。第十七条 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港沟镇,北至胶济铁路,小汉峪沟以东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菜田和苗圃等用地为主。其中小汉峪沟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城市道路绿化带15—30米宽,重点建设大王山公园。

第十八条 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凤凰山,经大青山至腊山,沿腊山河北至黄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2000米。南段以山林、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北段以苗圃和菜田等用地为主,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腊山河及腊山分洪道每侧防护林不少于15米。第三节 “九楔”绿化

指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化环向规划建成区伸入的九条楔形绿化带。其中包括南部的六条楔形山地,北部的三条楔形绿地。

第十九条 六条楔形山地

石房峪—马武寨—青龙山—刘长山;万灵山—郎茂山—六里山—英雄山;兴隆山—蝎子山—金鸡岭—千佛山—燕子山;黑峪顶—回龙山—燕翅山—五顶茂岭山;城墙岭—簸萁顶—王八盖子山—马山坡—大王山;莲花山—安家南山—蒋山—鲍山。这是组成“青山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南部山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第二十条 三条楔形绿地

黄河防护林带经新徐庄、大魏、东沙,至洋涓滞洪区;黄河公园连结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至北园滞洪区;华山风景区至农科院实验田的楔形绿地。要严格控制其宽度,清理带内违章建设用地,加强绿化。

第六章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公共绿地规划

第二十一条 加强公共绿地建设,辟建新的公园,完善公园类型,搞好街头绿地和绿化广场建设;已有的公园、小游园等公共绿地,要“挖潜、改造、充实、提高”,增加景点,提高绿化质量,突出景观特点,完善服务功能,方便居民使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体系。到2010年,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8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 新建公共绿地

1、绿地服务半径确定:一般全市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2000—3000米;区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居住级公园为300—500米。

2、辟建新的市级公园,使市级综合性公园合理分布;大力发展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等。到2010年新增市级公园5处,新增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及绿化广场、街头小游园等91处,规划公共绿地2811.23公顷。其他,道路改建、小区开发、公建建设、河道整治及其它城市建设,更要注重环境绿化、绿地广场、街头绿地等绿地的配套建设。

第二十三条 改建、扩建公园:到2010年,改建、扩建公园达17处。

1、大明湖公园:向南岸扩展,完善环湖游览道路;向东扩展至南、北历山街,与小东湖相连;小东湖向东扩展至黑虎泉北路,并向南扩展。规划扩建25.3公顷,公园总面积达111.30公顷。

2、五龙潭公园:向西北扩建,新增2公顷,使公园总面积达7.44公顷。

3、环城公园:结合造纸东厂搬迁,向西扩建,北至角楼庄。其余有条件的地段也要扩建,环城公园总面积达30.42公顷。

4、百花公园:西门北与闵子骞墓连为一体,总面积20.28公顷。

5、中山公园:向东南扩建,新增5.9公顷,改建成开放式的绿化广场,面积达9.02公顷。

第二节 生产科研绿地

第二十四条 苗圃生产绿地规划面积576公顷,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指标。逐步达到城市绿化苗木立足本地,自给自足。

除发挥已有科研绿地的作用外,拟在桑梓店等处新辟城市科研绿化用地,或结合近郊风景林地的开发增加园林科研用地。

第三节 防护绿地

第二十五条 北部防护林带

除黄河防护林带外,还要建设3条防风固沙林带,保证城区不受风沙的侵害。

1、北绕城高速公路防护林带:营造宽30米林带,并控制200米绿色景观带。

2、药山北路—华山西路防护林带:城市道路每侧绿化林带宽15-30米。规划面积约60公顷。

3、小清河防护林带: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沿河两岸林带,结合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绿地景点、野趣公园,使之既有防护作用,又有游览观赏作用,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十六条 南部防护林带

1、加强近郊山体的普遍绿化,对进入城区的六条楔形山体绿带要加强绿化,严加保护。

2、加强城市防洪沟沟侧绿化。兴济河两侧的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规划面积27.6公顷。其它河道每侧林带10-20米,局部地段可扩建为滨河绿地。

第二十七条 工业防护林带

1、山东水泥厂防护林带:厂区的东北向规划约18公顷的阔叶树林带。

2、西南工业区防护林带:包括腊山工业区、白马山工业区及刘长山工业区。其厂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0%。腊山分洪道防护林带每侧宽15米,规划面积约9公顷。

3、洛口工业区防护林带:山东化工厂、裕兴化工厂其厂区四临防护绿带不少于50米,其东北、西南侧的防护隔离绿带不少于200米。均以复层绿化为主,规划面积约26.32公顷。

4、黄台工业区、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带:厂区及临近的城市道路要加强绿化建设,其绿带宽度要比旧城道路、河道绿带宽5-10米。小清河、清河北路每侧宽度不少于15米,规划面积约90公顷;黄台电厂周围绿带宽度不少于30米,其西南侧应营造2—3处宽15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15.95公顷;山东酒精总厂、济南合成纤维厂、肉联厂、制药厂等工厂要加强厂区绿化,绿地率不低于30%;污水处理厂四周绿化隔离带不少于50米,其厂区西北侧沿高压线走廊营造宽度100米的林带。

5、七里河工业区防护林带:窑头大沟及城市道路每侧营造宽度15米绿带;化纤总厂四周绿带宽度50米,厂区绿地率不低于30%,规划面积约30公顷;济钢二分厂东北、西南侧防护林带宽不少于50米,规划面积约70公顷;山东生建电机厂防护隔离带不少于150米,规划面积约20公顷。

6、济南炼油厂防护林带:厂区四周营造100-150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29.25公顷。

7、济钢总厂防护林带:工业北路的绿带宽度每侧30米;厂区东、北、西三面营造宽度250米绿化带,规划面积约257.5公顷。第四节 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应按部颁标准建设。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

第二十八条 二环路内绿化

主城区内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经十路、历山路、堤口路、纬十二路每侧绿带宽15米,北园大街每侧绿带宽10米;内环路内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带每侧宽5-10米;内环线向外辐射的城市主干道如英雄山路、解放路、玉函路、舜耕路、和平路、清河北路等每侧绿带宽15米,次干道每侧绿带宽10米。

第二十九条 “一环九射”绿化

“一环”即二环路;“九射”即经十西路、济兖路,济微路,英南路、002省道,经十东路、济王路,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大桥路,济泺路,济齐路等九条主要城市出入口,在各路城区段两侧各建15米宽的绿化带,城区外围段路两侧各建15-3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国道两侧各建30-50米宽的防护林带,对道路两侧荒山进行绿化。规划新建绿地面积489公顷。第五节 庭院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地

第三十条 庭院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指导与监督。尽可能采用透视式围墙,使庭院绿化与其它城市绿地融为一体。新建、扩建、改建的单位绿地率,规划指标如下:机关、团体、文教、卫生、科研、部队等单位及高层速筑周围绿地率应35%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开辟建设屋顶花园,加强立体绿化。

第三十一条 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区的改造,要严格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设置绿地。王舍人、贤文、大金组团新建居住区人均配套公共绿地须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30%;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旧城区居住区改造人均配套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25%;且要与小区建设同步完成。第七章 名泉保护规划

第三十二条 以突出泉城特色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搞好名泉抢救、修复、管理、保护,开展名泉的科研、开发、利用,调动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进一步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特色。

1、抢救修复名泉23处,包括泉池周围环境整治、泉池清挖、池岸垒砌、名泉立碑。主要是:岱宗泉、扇面泉、华泉、双忠泉、云楼泉、赤泉、起凤泉、孝感泉、灰池泉、朱砂泉、金泉、醴泉、太乙泉等。

2、搞好名泉保护规划,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划定绝对控制区及相对控制区,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3、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乡、镇、村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名泉实行逐级管理。

4、提高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成立名泉保护研究会,对名泉进行科研、开发、利用,实现名泉与企业、名泉与名牌联姻,逐步走上以泉养泉的路子。第八章 树 种 规 划

第三十三条 树种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适应本地风土条件的外来树种;以乔木为主,构筑城市绿化的骨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以落叶树为主,增加常绿树的比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雪松、龙柏、蜀桧、银杏、垂柳、法桐、国槐、毛白杨、白蜡等为济南市骨干树种,并推荐了济南市常用观赏树种、行道树种、公园绿化树种、游园街头绿地树种、抗污染树种、垂直绿化树种、地被植物等。

第三十四条 草坪规划

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出济南市适用的草坪主要种类为:

1、暖季型草:中华结缕草;马尼拉草;狗牙根等。

2、冷季型草: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等。

3、其他:麦冬草类。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三十五条 济南市共有古树名木1920株,其中三百年树龄以上的965株,千年以上树龄的11株,古树群12处,分属27科,51种。要按照《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严格保护现有古树名木,积极采取复壮措施,并加强宣传和管理。第十章 城市景观规划

第三十六条 严格保护济南的山、泉、湖、河、城,保护以千佛山、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和古城区为主体的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基本特色的风貌带。

1、将芙蓉街、府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街区统一规划保护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确保济南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泉池园林等泉城特色的精华。

2、保护千佛山、齐烟九点、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等自然景观。

3、重点控制自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间的建筑高度,满足风景视廊的通视要求;建筑风格要符合古城区的风貌环境要求。

4、保护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划定南部山区和玉符河地区为泉水补给保护区,促使泉水喷涌。第三十七条 塑造城市局部和个体形象,加强城市中心区、重点地区、重要路段、城市广场、城市标志建设,突出和强化城市景观特色。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第三十八条近期建设规划(2000—2005年),按照“中心城区抓改造发展,城区东西抓两城新建,城区北部抓“两带”,城区南部建“三区”,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和防护林地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九条 中心城区抓好改造发展,注重山、湖、泉、河有机结合,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和“突出泉城特色”的要求,体现现代化省会城市形象。

1、改建、扩建公园:完成大明湖、中山、五龙潭、百花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美里湖观光农业园的改建、扩建工作。

2、完善区属公园:进一步完善匡山公园、药山公园、华山公园等的建设。

3、新建区级公园。历下区砚池山公园,市中区青龙山公园,槐荫区腊山公园,天桥区鹊山公园,历城区大王山公园。

4、新建绿地广场:大舜广场(共青团路绿地广场),省府绿地广场,省委绿地广场,解放阁绿地广场,市府东侧绿地广场。

5、各区结合旧城改造、小区新建,每年在居民集中地段建设1处以上绿地。

6、完善道路绿化体系。大力抓好历山北路、无影山路北段、建辛街、大辛路等道路的绿化建设,绿地率要达到25%以上。同时建设纬六路、市立五院、解放桥等立交桥绿地。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提高街居、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水平。达到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的水平。

8、加强生产绿地建设。加快花木科研中心的苗圃基地建设,;筹备建设位于槐荫区大饮马庄以东、张庄机场以西的大饮马苗圃。

9、名泉保护。完成13处名泉的抢救修复工作。

第四十条 城区东西抓好两个卫星城的绿化

1、两个卫星城内各建一处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绿地广场和2处面积分别在100公顷和20公顷左右的公园,道路、居民小区绿化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

2、在两个卫星城建设鲍山公园、赵仙庄公园、大王山公园、兴福寺公园、第四十一条 城区北部抓好“两带”建设

1、小清河绿带建设。完善小清河绿化,建成五柳闸河心公园等沿河10处绿地景点

2、黄河林带建设。植树造林,完成黄河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

3、对市区北部的“齐烟九点”继续进行植树绿化,建成山岳公园。

第四十二条 城区南部抓好“三区”保护开发,“三区”即英雄山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和龙洞风景区。完成英雄山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使之成为集游览、休憩、观赏、防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千佛山风景区主要建设占地134公顷的齐鲁园、佛慧山景区、千佛山公园中心景区,完成景区一级游览路,以墙体、界桩围闭、界定风景区范围。修改制订《龙洞风景区总体规划》,创造条件尽快对龙洞风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第四十三条 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

1、“两环”绿化,即二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林带。二环路建设15-30米的绿化带,在重点地段建设小型绿地广场、小游园等绿化景点,对沿南外环的两侧宜林荒山进行绿化。绕城高速公路东线、西线绿化,在路两侧建宽500-1000米的林带,其他宜林路段建成宽500米的林带,在担山屯、大涧沟立交桥等地段建设大型绿地。使二环路林带和绕城高速路林带形成两条环绕城区的绿化环带。

2、“九射”绿化,对城市九大出入口进行全面绿化,到2000年10月完成拆迁和绿化建设,并逐渐完善和深化。

第四十四条 防护林地建设。

1、沿河防护林带建设。完善和更新兴济河防护林带,使两岸形成15米宽的林带;在玉符河、腊山河、大辛河、韩仓河两岸各建15-30米宽的防护林带。

2、工业区防护林带建设。在济钢、炼油厂、黄台电厂、山东化工厂等大型企业周围规划建设宽50-200米不等的防污染林带,减轻环境污染。

3、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在城区和城郊段铁路沿线两侧建设宽15-30米的铁路防护林带。

4、新建水资源地保护绿带建设。在鹊山水库(工程设计主要指标为:设计规模44万吨/日,供水保证率97%,全年引水量17463万吨,水库库容4600万吨。)、玉清湖水库周围建设乔、灌、草与经济林相结合、宽300米的防护绿带。通过抓“两环”和防护林带建设,充分体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效果。

第四十五条 大环境绿化

1、南部山区继续实施以保泉绿化为重点的大环境绿化工程;北部全面启动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黄河淤背区防护林绿化;铁路、公路、河流等两侧基本完成植树任务。

2、完成美里湖、鹊山、华山等风景区、鸭旺口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做好黄河森林公园、黄河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继续建设千佛山、英雄山风景区,做好龙洞风景区、兴隆山风景区、蟠龙洞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做好城市洪滞区的清理、保护及绿化工作。

6.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篇六

浅议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

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向着生态化及景观风貌化方向发展,从规划布局、苗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层面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构的途径.

作 者:黄志萍 作者单位: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08刊 名:广西轻工业英文刊名: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年,卷(期):25(6)分类号:X171.1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 绿地系统 生态建构

7.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性 篇七

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1 净化空气

空气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离开空气6min人就会死亡。1 m3生长良好的草坪, 可吸收CO21.5 g/h, 每人呼出的CO2量约为38 g/h, 25 m2草坪就可以吸收1个人白天呼出的CO2。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CO22 300亿t, 其中森林占70%。空气中60%的O2来自森林, 阔叶林可消耗CO21 t/ (hm2·d) , 释放O20.73 t/ (hm2·d) 。按照3个成年人呼吸消耗O20.75 kg/d, 呼出CO20.9 kg/d计算, 1 hm2森林制造的O2可供1000人呼吸, 一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 m2的森林绿地面积, 就可以吸收其全部呼出的CO2。在含硫原料和燃料的燃烧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我国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也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而硫又是植物体中氨基酸的主要能组成部分, 是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这些绿色植物可称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不同树种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如表1所示。

1.2 净化水体

目前, 我国城市排水设施普及率低, 约有35%的建成区无排水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水域或渗入地下;40%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水体有机污染加剧, 饮用水源质量下降。园林绿地建设中的一些水生植物能净化城市污水。例如芦苇能吸收酚及其他20多种化合物, 1 m2芦苇1年可积聚9kg污染物质, 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 其水体悬浮物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另外, 水葱具有很强的吸收有机物的能力, 凤眼莲能从污水里吸取银、金、汞、铅等重金属。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也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而芦苇、小糠草、泽泻等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此外, 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重金属, 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 减少水中细菌含量[1]。

注:表中数据为净吸硫量, 即污染区树叶含硫量减去对防区树叶含硫量。

1.3 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其分泌物能杀灭土壤中的大肠杆菌, 可以净化土壤。有根系分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好气性细菌, 能迅速无机化土壤中的有机物, 在净化土壤的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同时, 含有好气细菌的土壤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

2 杀菌

许多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一种叫做杀菌素的挥发物质, 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减少空气中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如悬铃木的叶子揉碎后, 能在3 min内杀死原生物;松林放出的臭氧, 能抑制和杀死结核菌;景天科植物的汁液能消灭流行性感冒一类的病毒, 其效果可与成药媲美;樟、桉的分泌物可杀死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结核菌和流感病毒, 能杀死蚊虫, 驱走苍蝇。如果在疗养院栽植松林, 有利于治疗肺结核等多种传染病, 这些林木都是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义务卫生防疫员”[2]。

3 改善气候

一般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18~20℃, 相对湿度以30%~60%为宜。在夏季当气温高达40℃以上, 空气湿度很高时, 在绿地环境中会明显感到清凉舒适, 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树冠上时, 有30%~70%的太阳辐射热因植物的蒸腾作用被吸收, 从而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春季树木开始生长,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 然后蒸腾散发到空气中, 可以缓和春旱。秋季树木落叶前, 逐渐停止生长, 但蒸腾作用仍在进行, 绿地中空气湿度仍比非绿化地带高。夏季树木庞大的根系如同抽水机一样, 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然后通过树叶蒸腾到空气中。树木的这种蒸腾作用, 使绿地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 绝对湿度大 (1 mb) , 相对湿度大 (10%~20%) , 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4 降低噪声

植物具有吸收和消纳噪音的作用, 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噪声通过2行桧柏及1行雪松构成宽18 m的林带后, 噪声减少了16 dB。, 宽40 m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噪10~15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减噪8~10 dB。为了更好地降低噪音, 以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林带结构为好, 阔叶树的减噪效果比针叶树好, 特别是高、篱防噪效果最佳[3]。

5 保护农田

在城市中加强工厂区绿化造林, 并在工厂与农田之间建造防护林带, 对减轻和防止烟气危害农田, 保证农作物、蔬菜的丰收有重要意义。农田防护林, 还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自然灾害。林带能使被保护的农田范围内, 风速降低30%~50%, 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0%, 土壤含水量增高1倍以上, 土壤黏粒含量增高, 小麦平均增产15.6%, 棉花增产11.2%。在台风影响下, 有林网的棉花蕾铃脱落率为9.45%, 无林网的棉花蕾铃脱落率为14.42%。证明农林结构的农田生态体系对农业有稳产、增产作用。

6 保持水土

林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0倍左右, 水土流失量比例为1∶44。当雨水下落时, 树冠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 防止表土的流失。同时, 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 树下大量的枯枝落叶、苔藓等覆盖物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 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4]。

7 安全防护

为减轻台风的破坏, 在台风经常侵袭的沿海城市、地形起伏的山地城市或是河流交汇的三角地带城市, 多植树或设立防风林带, 可有效防止洪水和塌方, 对保水固土、防洪、加固堤坝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地在地震区的城市能有效地成为防灾避难场所, 为人们提供避震的临时生活环境。城市绿地还有利于备战, 对重要的建筑物、军事设施、保密设施等可以起到隐蔽作用。绿化植物还可以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 同时对红外光侦察设备都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因此, 对于现代化战争, 具有防护和伪装的作用。

8 监测环境污染

不少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比人和动物要敏感得多。一些敏感的植物在环境污染时会表现症状, 人们可以根据植物发出的“信号”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的状况。这种植物称为环境污染指标植物或监测植物。例如:用紫花苜蓿、连翘、红松、杉、白松可监测二氧化硫;美国五针松、落叶杜鹃、郁金香、梅可监测氟化物;用雪松、紫丁香、马尾松、落羽杉可监测氯气及氯化氢;用牡丹、矮牵牛、丁香、杏可监测光化学烟雾;用柳树、女贞可监测汞;用向日葵可监测氨。

参考文献

[1]刘志成, 曾洪立, 张晓佳, 等.园林规划设计[M].1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沈国航, 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8.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篇八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 patch) 、廊道( corr idor ) 和基质( matrix ) 等景观要素构成的, 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 homogeneity) 、外部具有相对异质( heterogeneity) 的景观要素, 如城市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 如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防护林带以及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斑块浑然一体, 增加斑块连通性, 成为斑块间物种迁移的屏障和通道。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 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 如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构建

2.1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1)城市公园系统。主要是人工景观, 在环境资源斑块和残存斑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斑块, 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而形成以引进斑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 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斑块和努力维护, 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但人类的设计、经营却使之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如公园中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近年来,造园更加注重植物材料的应用, 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原理进行造景, 形成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也正因此, 公园系统调节改善环境质量的功能才得以进一步增强, 同时美化环境, 丰富城市景观。

2)城市绿地系统。包括街头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在景观分析中, 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斑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斑块, 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 直观地看,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实际上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绿化改造形成绿廊后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而绿廊交织构成的网络具有更重要的生态意义, 为彻底地改变城市环境实现“花园城市”、“生态城市 ”提供了可能。

3) 城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防护林带、观光农业园等。这是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另一类景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 这些景观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 有引进斑块又有残留斑塊,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这类景观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之中,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是一种开放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向往绿色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渴望和需求。

2.2景观生态建设

1) 斑块建设。城市公园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斑块, 其形状、大小、面积将影响邻接斑块间的相互作用、交流程度。公园应位于所谓的节点位置。节点是指廊道的交接地区和运动物体的源或汇, 对“流”有重要意义,其环线或供选择的路线能提高运动的有效性。公园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同时必须注重景观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 如林地、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水生植物群落等。

2) 绿色廊道建设。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市区外缘, 根据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比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郊县的农田防护林网相连接。在市区内, 要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商业区之间营造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 在特殊地区还要设置防风林带和防火林带。城市园林绿化中需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 增加连通性。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基础条件,夏天可以利用绿色廊道引风入城, 消除热岛效应, 冬季利用防风林带阻挡寒风侵袭城市。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 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

3)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保护地斑块和生态廊道所组成的城市生态基础结构,由中心保护地、外围保护地、缓冲区、生态廊道功能单元组成。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与城市有机协调起来。保护地可呈斑块状环绕城市周围, 也可与城市并列,或呈楔形穿插市区。生态廊道可穿越市区,也可从城市边缘通过,这几种形式同时存在,可形成较为复杂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0 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 40%, 10 m2, 6 m2 以上。单个的环式系统、楔形系统、廊道系统、点线面系统不能有效地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空间, 不能达到绿地总量适宜、分布合理规划的要求。

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生态理论主张以自然条件为依托, 倡导生态园林, 一方面城市绿化规划要求规划城市开发空间和加强自然保护, 适度降低中心区建筑容积率,还绿于民,提高中心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要求建设“环带、楔块、廊道、公园、森林”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网络体系, 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大环境大园林空间,将城市放在较大的自然环境中加以规划, 把园林化的市区绿地系统和郊区的自然景观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林地) 与生态区( 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防护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森林、湿地、水体、农田、园地) 结合起来, 把城市及其绿地系统融入大自然之中, 使人的生活环境同自然成为一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李艳,孙青丽.浅析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J].山西建筑,2011年28期

[2]魏左平,魏金平,李青丰.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J].北方园艺,2007年04期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总结下一篇: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